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1396-011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霸文纪卷九     明 梅鼎祚 编

  燕

  惠王(姬姓名乐资昭王子立七年为相成安君公孙操所弑其先武王封同母弟召公奭于燕)

  遗乐毅书

  (毅为燕伐齐大破之遂屠七十馀城惟莒即墨未下时田单为即墨令患毅善用兵欲去之昭
王又贤不肯听谗会昭王死惠王立单使人谗之惠王惠王使骑劫代毅毅去之赵单大破燕
军杀骑劫尽复取七十馀城惠王大惭自悔易乐毅以致此祸乃遗毅书毅使人献书报之)

卷九 第 1b 页 WYG1396-0119b.png
  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志故君捐国而去寡人不肖明
矣敢谒其愿而君弗肯听也故使使者陈愚志君诚谕
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于先王世之所明知也
寡人望有非则君覆盖之不虞君明弃之也望有过则
君教诲之不虞君明罪之也寡人之罪百姓弗闻君微
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然恐君之未尽厚矣
谚曰厚者不损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躯以要名故覆人
之邪者厚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之道也世有覆寡人
卷九 第 2a 页 WYG1396-0119c.png
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恶所望之今君厚受德于先王
之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覆邪救过难得于君矣且
世有厚薄故施异行有得失故患同今寡人任不肖之
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于为君择无所取国有封疆犹家
之有垣墙所以合好覆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讼邻家未
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寡人虽不
肖未如殷纣之乱也君虽未得志未如商容箕子之累
也然不内尽寡人明怨于外恐其适足以伤高义而薄
卷九 第 2b 页 WYG1396-0119d.png
于行也非然苟可以成君之高明君之义寡人虽恶名
不难受也本以为明寡人之薄而君不得厚扬寡人之
毁而君不得荣是一举而两失也义者不毁人以自益
况伤人以自损乎愿君无以寡人之不肖累往事之美
昔者柳下季为理于鲁三黜而不去或曰可以去矣柳
下曰苟与人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也宁故国耳柳
下季不以黜自累故自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
无议寡人之罪国人不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谚曰仁
卷九 第 3a 页 WYG1396-0120a.png
不轻绝知不简功简功弃大者仇也轻绝厚利者怨也
仇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今寡人无
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忿和怒追顺先王以复教寡人
寡人意君之曰余将快心以成而过不顾先王以明而
恶使寡人进不得循功退不得变过此君所制唯君图
之此寡人之愚志敬以书谒之(此刘向新序所载以为惠王与乐毅书并有毅
报惠王书往复辞旨颇相酬合国策史记并谓燕王喜与乐间先大夫宛溪先生每言文义可疑不似与间者
鼎按书有曰君于先王世之所明知也又云今君厚受德于先王之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间之封昌国君于
卷九 第 3b 页 WYG1396-0120b.png
燕要以其父毅故耳何尝有恩遇绸缪如书所称述哉则新序之惠王与毅者近是矣且向去太史公亦不远
也)

  乐毅(乐羊之后本魏人为魏使于燕遂臣燕昭王以为亚乡封昌国君)

  报惠王书

  臣不肖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钺之罪
以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自负以不肖之
罪而不敢有辞说今王数之以𤽮恐侍御者不察先王
之所以畜臣之理不白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不
卷九 第 4a 页 WYG1396-0120c.png
敢不以书对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功多者受之
不以官随爱而当者处之故曰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
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观先王举
错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魏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
举擢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乡
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命而不辞先王命
臣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欲以齐为事臣对
曰夫齐者霸王之馀业战胜之遗事闲于兵革习于战
卷九 第 4b 页 WYG1396-0120d.png
攻王若欲攻之必与天下图之图之莫若径结赵且淮
北宋地楚魏之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尽力四国攻之齐
可大破也王曰善臣乃受命具符节南使赵顾反起兵
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
上之兵受命而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齐齐王遁逃走
莒仅以身免珠玉货宝车甲珍器皆收入燕大吕陈于
元英故鼎反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
篁五伯以来功业之盛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快
卷九 第 5a 页 WYG1396-0121a.png
其志以臣不损令故裂地而封臣使比小国诸侯臣闻
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
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丑夷万乘之齐收
八百年之积及其弃群臣之日馀令诏后嗣之义法执
政任事循法令顺庶孽施及萌𨽻皆可以教后世臣闻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
阖闾吴为远迹至郢夫差不是也赐之鸱夷沈之江故
夫差不计先论之可以立功也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
卷九 第 5b 页 WYG1396-0121b.png
蚤见王之不同量也故入江而不化夫免身而全功以
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亏辱之诽堕先王之明臣
之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臣
闻君子绝交无恶言去臣无恶声臣虽不肖数奉教于
君子臣恐侍御者信亲交之说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
书谢(并新序)

  乐毅报惠王书

  (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
卷九 第 6a 页 WYG1396-0121c.png
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
燕军复收七十馀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
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
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郎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㬥露于
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郤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
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史记惠王复以乐毅子乐间
为昌国君而毅往来复通燕卒于赵先王举国以下赤牍清裁作惠王与毅书王云乐君报书
善矣惠王书亦自委曲恳至足以饰前非而动忠志按国策史记并不言书今存于注)

卷九 第 6b 页 WYG1396-0121d.png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
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
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
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
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圣之
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
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
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
卷九 第 7a 页 WYG1396-0122a.png
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
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
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
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馀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
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
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
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
卷九 第 7b 页 WYG1396-0122b.png
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
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
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
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
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
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霸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
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
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
卷九 第 8a 页 WYG1396-0122c.png
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
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
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彊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
弃群臣之日馀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
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臣闻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
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
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
卷九 第 8b 页 WYG1396-0122d.png
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
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
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
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
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
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惟
君之留意焉(战国策)

  同前(史记)

卷九 第 9a 页 WYG1396-0123a.png
  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
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今足下使人数之以罪臣
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
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
私亲其功多者赏之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
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窃观先王
之举也见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魏以身得察于燕
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
卷九 第 9b 页 WYG1396-0123b.png
为亚卿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
令而不辞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
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馀业而最胜之遗事
也练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与
天下图之莫若结于赵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
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以为然具符
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
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
卷九 第 10a 页 WYG1396-0123c.png
败齐人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
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齐器设于宁台大吕
陈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
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慊于志故裂地而
封之使得比小国诸侯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命承教
可幸无罪是以受命不辞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
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
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彊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
卷九 第 10b 页 WYG1396-0123d.png
弃群臣之日馀教未衰执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
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
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
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
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
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
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
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
卷九 第 11a 页 WYG1396-0124a.png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臣虽不佞数
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
行故敢献书以闻惟君王之留意焉(夏侯玄曰观乐生遗惠王书其庶乎
知几合道以礼始终者与)

  燕王喜(惠王曾孙孝王子立三十三年为秦所虏而燕亡)

  遗乐间书

  (惠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居燕三十年燕王喜用其相栗腹计欲攻赵而问于间间曰
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遂伐赵赵使廉颇击之大破燕军禽栗腹间入赵
卷九 第 11b 页 WYG1396-0124b.png
赵遂围燕燕重割地与赵和王乃遗间书閒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
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
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
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
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弃之也且寡人之罪
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
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
卷九 第 12a 页 WYG1396-0124c.png
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
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
之过非君孰望之今君厚受位于先王以成尊轻弃寡
人以快心则掩邪救过难得于君矣且世有薄而故厚
施行有失而故惠用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
厚之累于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
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
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寡人虽不肖乎
卷九 第 12b 页 WYG1396-0124d.png
未如殷纣之乱也君虽不得意乎未如商容箕子之累
也然则不内盖寡人而明怨于外恐其适足以伤于高
而薄于行也非然也苟可以明君之义成君之高虽任
恶名不难受也本欲以为明寡人之薄而君不得厚扬
寡人之辱而君不得荣此一举而两失也义者不亏人
以自益况伤人以自损乎君无以寡人不肖累往事之
美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
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
卷九 第 13a 页 WYG1396-0125a.png
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
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
天下语曰论不脩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智不简功简
弃大功者辍也轻绝厚利者怨也辍而弃之怨而累之
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
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意君曰余且慝心以
成而过不顾先王以明而恶使寡人进不得修功退不
得改过君之所揣也唯君图之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
卷九 第 13b 页 WYG1396-0125b.png
书谒之(战国策)

  同前(史记)

  纣之时箕子不用犯諌不怠以冀其听商容不达身祗
辱焉以冀其变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退隐
故纣负桀㬥之累二子不失忠圣之名何者其忧患之
尽矣今寡人虽愚不若纣之㬥也燕民虽乱不若殷民之
甚也室有语不相尽以告邻里二者寡人不为君取也

  无名氏

卷九 第 14a 页 WYG1396-0125c.png
  献燕王哙书(哙易王子立三年让国子之又三年齐伐燕哙死)

  (或献书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陈师道曰此当是昭王时)

  燕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彊事彊可以令国安
长久万世之善计也以事彊而不可以为万世则不如
合弱将奈何合弱而不能如一此臣之所以为山东苦
也比目之鱼不相得则不能行故古人称之以其合两
而如一也今山东合弱而不能如一是山东之智不如
鱼也又譬如车士之引车也三人不能行索二人五人
卷九 第 14b 页 WYG1396-0125d.png
而车因行矣今山东三国弱而不能敌秦索二国因能
胜秦矣然而山东不知相索者智故不如车士矣胡与
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凌波至其相救
助如一也今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之兵至不
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三物者人之所
能为也山东之主遂不悟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愿大王
之熟虑之也山东相合之主者不恶卑名之国者可长
存之卒者出士以戍韩梁之西边此燕之上计也不急
卷九 第 15a 页 WYG1396-0126a.png
为此国必危矣王必大忧今韩梁赵三国己合矣秦见
三晋之坚也必南伐楚赵见秦之伐楚也必攻燕物固
有势异而患同者秦之伐韩故中山亡今秦之伐楚燕
必亡臣窃为王计不如以兵南合三晋约戍韩梁之西
边山东不能坚为此此必皆亡(战国策○鲍彪云此三物喻从之精者也故虽
子哙庸主亦能感动惜乎言犹在耳而诸侯之心已变矣此岂非天亡之哉)

  苏代(东周雒阳人苏秦弟与兄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自宋遗昭王书

卷九 第 15b 页 WYG1396-0126b.png
  (代与燕相子之婚乃使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因言齐王之不信其臣不能霸以动燕专
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立昭王代归齐复之宋齐攻宋急代遗昭王书昭王善其书乃召代
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名卑而权轻秦齐助之伐宋
民劳而实费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雠彊而国弱也此
三者皆国之大败也而足下行之将欲以除害取信于
齐也而齐未加信于足下而忌燕也愈甚矣然则足下
之事齐也失所为矣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
卷九 第 16a 页 WYG1396-0126c.png
宋肥雠而世负其祸矣足下以宋加淮北彊万乘之国
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
此所谓彊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夫一齐
之彊而燕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
虽然臣闻智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
也齐人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越王句践栖于会稽而后
残吴霸天下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也今王
若欲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乎则莫如遥霸齐而厚
卷九 第 16b 页 WYG1396-0126d.png
尊之使使盟于周室尽焚天下之秦符约曰夫上计破
秦其次长宾客秦秦挟宾客以待破秦王必患之秦五
世以结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苟得穷齐不惮以一
国都为功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穷齐之说说秦
谓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齐而为之下者燕赵非利
之也弗利而势为之者何也以不信秦王也今王何不
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赵令泾阳君若高陵君先于燕赵
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矣秦为西帝赵为中帝
卷九 第 17a 页 WYG1396-0127a.png
燕为北帝立为三帝而以令诸侯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
听则燕赵伐之天下孰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攻齐
曰必反宋地而归楚之淮北夫反宋地归楚之淮北燕赵之
所同利也并立三帝燕赵之所同愿也夫实得所利名得所
愿则燕赵之弃齐也犹释敝躧今王之不收燕赵则齐霸必
成矣诸侯戴齐而王独弗从也是国伐也诸侯戴齐而
王从之是名卑也王不收燕赵名卑而国危王收燕赵
名尊而国宁夫去尊宁而就卑危智者不为也秦王闻
卷九 第 17b 页 WYG1396-0127b.png
若说也必如刺心然则王何不务使智士以若此言说
秦秦伐齐必矣夫取秦上交也伐齐正利也尊上交务
正利圣王之事也(战国策○昭王者秦昭王泾阳高陵并昭王母弟)

  同前(史记)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名卑而权轻奉万乘助齐伐
宋民劳而实费夫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雠彊而国害
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然且王行之者将以取信于齐
也齐加不信于王而忌燕愈甚是王之计过矣夫以宋
卷九 第 18a 页 WYG1396-0127c.png
加之淮北彊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北夷
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彊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
二齐也夫一齐之彊燕犹狼顾而不能支今以三齐临
燕其祸必大矣虽然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齐
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越王句践栖于会稽复残彊吴而
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今王若欲因祸
为福转败为功则莫若挑霸齐而尊之使使盟于周室
焚秦符曰其大上计破秦其次必长宾之秦挟宾以待
卷九 第 18b 页 WYG1396-0127d.png
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伐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苟
得穷齐不惮以国为功然则王何不使辩士以此言说
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之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
燕赵不利而势为之者以不信秦王也然则王何不使
可信者接收燕赵令泾阳君高陵君先于燕赵秦有变
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秦为西帝燕为北帝赵为中帝
立三帝以令于天下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听则燕
赵伐之天下孰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伐齐曰
卷九 第 19a 页 WYG1396-0128a.png
必反宋地归楚淮北反宋地归楚淮北燕赵之所利也
并立三帝燕赵之所愿也夫实得所利尊得所愿燕赵
弃齐如脱躧矣今不收燕赵齐霸必成诸侯赞齐而王
不从是国伐也诸侯赞齐而王从之是名卑也今收燕
赵国安而名尊不收燕赵国危而名卑夫去尊安而取
危卑智者不为也秦王闻若说必若刺心然则王何不
使辩士以此苦言说秦秦必取齐必伐矣夫取秦厚交
也伐齐正利也尊厚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

卷九 第 19b 页 WYG1396-0128b.png
  自齐献昭王书

  (代在齐而或有疑之于王者故以书自白)

  臣之行也固知将有口事故献御书而行曰臣贵于齐
燕大夫将不信臣臣贱将轻臣臣用将多望于臣齐有
不善将归罪于臣天下不攻齐将曰善为齐谋天下攻
齐将与齐兼贸臣臣之所处重卵也王谓臣曰吾必不
听众口与谗言吾信女也犹列眉也上可以得用于齐
次可以得信于下苟无死女无不为也以女自信可也
卷九 第 20a 页 WYG1396-0128c.png
与之言曰去燕之齐可也期于成事而已臣受令以任
齐及五年齐数出兵未尝谋燕齐赵之交一合一离燕
不与齐谋赵则与赵谋齐齐之信燕也至于虚北地行
其兵今王信田伐与参去疾之言且攻齐使齐犬马
而不言燕今王又使庆令臣曰吾欲用所善王苟欲
用之则臣请为王事之王欲醳臣剸任所善则
臣请归醳事臣苟得见则盈愿(战国策○所处重卵一作所重处重留○陆深
云燕昭即位志复齐雠非一日矣乐毅至燕在十七年后又十年始合五国以破齐方其患齐之彊志未逞也
卷九 第 20b 页 WYG1396-0128d.png
苏代之徒为之间齐离燕之交激秦之怒劝之以伐宋骄其兵而罢其师齐卒以亡代有力焉而世不数何也
盖毅之为燕约结信义服人卒用以此胜何暇乎代之为哉代之轻诈反覆效用于燕亦昭王之贤明有以御
之非所以成功也)

  太子丹(燕王喜子)

  与曲武书(曲武史记作鞠武)

  (丹质于秦逃归怨秦欲报之与其傅曲武书○史记丹因武得交田光先生而田光言其友荆
轲于丹使刺秦王不中以死秦伐燕燕王喜斩太子丹以献然秦竟灭燕)

  丹不肖生于僻陋之国长于不毛之地未曾得睹君子
卷九 第 21a 页 WYG1396-0129a.png
雅训欲有所陈幸垂览之丹闻丈夫之道节义廉耻受
辱以生也真正所羞之见却以窥其节故有刎喉不顾
据鼎不避者斯岂乐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今秦
王反戾天常虎狼其行遇丹无礼诸侯最甚每念之痛
入骨髓计燕国之众不能敌之旷年相守力固不足欲
收天下勇士集海内英雄破国空藏以奉养之重币甘
辞以市于秦秦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当千万
之师须臾之间可解丹万世之耻若其不然令丹生无
卷九 第 21b 页 WYG1396-0129b.png
日于天地死怀恨于九泉必令诸侯无以为叹易水之
北未知谁有此盖抑亦大夫耻也谨遣书愿熟思之(燕丹
子○真正二句无以为叹并有脱误)

  代

  代王嘉(本赵公子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与燕合兵燕亡代亦为秦灭)

  遗燕王喜书

  秦所以犹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
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史记)
卷九 第 22a 页 WYG1396-0129c.png








卷九 第 22b 页 WYG1396-0129d.png








  皇霸文纪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