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645-085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十
           吏部侍郎孙承泽撰
附载辽金
 贤女论政
  辽女子耶律常哥论时政略言君以民为体民以
  君为心人主当任忠贤人臣当去比周则政化平
  阴阳顺欲怀远则崇恩尚德欲强国则轻徭薄赋
卷十 第 1b 页 WYG0645-0853d.png
  四端五典为治教之本六府三事实生民之命淫
  侈可以为戒勤俭可以为师错枉则人不敢诈显
  忠则人不敢欺勿泥空门崇饰土木勿事边鄙妄
  费金帛满当思溢安必虑危刑罚当罪则民劝善
  不宝远物则贤者至建万世磐石之业制诸部强
  横之心欲率下则先正身欲治远则始朝廷按耶
  律氏太师舒噜之妹小字常哥幼爽秀有成人风
  及长操行修洁自誓不嫁能诗文不苟作读通历
卷十 第 2a 页 WYG0645-0854a.png
  见前人得失历能品藻咸雍间作文以述时政
 贤后讽谏
  天祚妃萧氏见辽事日非作歌讽谏曰勿嗟塞上
  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
  兮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
  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又歌曰丞相来朝兮剑
  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
  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畜
卷十 第 2b 页 WYG0645-0854b.png
  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空中兮望太
  平
 宫嫔定变
  金宫嫔郑夫人侍宣宗之病宣宗病亟托以后事
  曰速召太子言讫而殂时有贵妃庞氏以其子长
  不立衷怀怨望郑氏恐其为变秘不发丧后妃问
  安寝阁绐入别室锁之急召大臣传位太子始启
  户出后妃发丧庞氏之子急奔入事已定人服夫
卷十 第 3a 页 WYG0645-0854c.png
   人之明智
  金朝再生礼
   皇帝本命前一年季冬之月择吉日前期禁门除
   地地置再生室母后室先帝神主舆在再生室东
   南倒植三歧木其日以童子及产医妪置室中一
   妇人执酒一叟持矢箙立于室外有司请神主降
   舆致奠奠讫皇帝出寝室诣再生室群臣奉迎再
  拜皇帝入室释服跣以童子从三过岐木之下每过
卷十 第 3b 页 WYG0645-0854d.png
   产医妪致词拂拭帝躬童子过岐木七皇帝卧木
   侧叟击箙曰生男矣太巫幪皇帝首兴群臣称贺
   再拜产医妪受酒于执酒妇以进太巫奉襁褓丝
   结等物赞祝之预选七叟各立御名系于䌽皆跪
   进皇帝选嘉名受之赐物再拜退群臣皆进襁褓
   䌽结等物皇帝拜先帝诸御容遂宴群臣
   史臣曰善哉苏尔威汗之垂训后嗣也孺子无不
   慕其亲者嗜欲深而爱浅妻子具而孝衰人人皆
卷十 第 4a 页 WYG0645-0855a.png
  然而况天子乎再生之仪岁一周星使天子一行
  是礼以起其孝心夫体之也真则其思之也切孺
  子之慕将有油然发于中心者感发之妙非言语
  文字之所能及善哉苏尔威汗之垂训后嗣也使
  之以三过歧木母氏劬劳能无念乎终之以拜先
  帝御容敬承宗庙宜何如哉
 金人让国
  金阿固达百战而得天下以位授其弟其弟乌奇
卷十 第 4b 页 WYG0645-0855b.png
  迈有子十馀以位还其兄至于斡里雅布乌珠又皆
  阿固达之子也太宗委以军国之重曾无猜疑而
  二臣亦倾身为国无少避忌史臣以为金之家法
  胜于唐太宗宋太宗远矣
 金臣谏疏
  金世宗欲幸金莲川梁襄疏諌略言金莲川在重
  山之北地积阴冷五榖不殖郡县难建盖自古极
  边荒弃之壤也气候殊异中夏降霜一日之间寒
卷十 第 5a 页 WYG0645-0855c.png
   暑交至特与上京中都不同燕都地处雄要北倚
   山崄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本地所生人
   马勇劲亡辽虽小止以得燕故能控制南北坐致
   宋敝燕盖京都之选首也况今又有宫阙井邑之
   繁丽仓府武库之充实百官家属皆处其内非同
   曩日之陪京也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
   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皇天本以限中
   外开大金万世之基而设也奈何无事之日越居
卷十 第 5b 页 WYG0645-0855d.png
   草莱轻不赀之圣躬爱沙碛之微凉忽祖宗之大
   业此臣所惜也又行幸所过山径阻修林谷晻霭上
   有悬崖下多深壑垂堂之戒不可不思臣闻汉唐
   离宫去长安百许里然武帝幸甘泉遂中江充之
   奸太宗居九成几致结社之变太康畋于雒汭后
   羿距河而失邦魏帝拜陵近郊司马懿窃权而篡
   国隋炀海陵虽恶德贯盈人谁敢议止以离弃宫
   阙远事巡征其祸遂速皆可为殷鉴
卷十 第 6a 页 WYG0645-0856a.png
 金臣条议
  金贞祐二年进士刘炳条议时政其略结人心以
  固基木天子惠人不在施予在于除其同患因所
  利而利之今艰危之后易于为患因其欲安而慰
  抚之则忠诚亲上之心当益加于前日臣愿宽其
  赋役信其号令凡事不便者一切停罢时遣重臣
  按行郡县延见耆老问其疾苦选廉正黜贪残拯
  贫穷恤孤独劳来还定则效忠徇义无有二志矣
卷十 第 6b 页 WYG0645-0856b.png
  故曰安民可与行义危民易与为乱惟陛下留神
 金人科目
  登科记云道散而有六经六经散而有子史子史
  之是非取證于六经六经之折中必本诸道道也
  者通治之路天下之理具焉二帝三王所传是已
  三代而上道见于事业而不在于文章三代而下
  道寓于文章而不纯于事业故乡举里选取人之
  事业也射策较艺取人之文章也两汉以经术取
卷十 第 7a 页 WYG0645-0856c.png
  士六朝以荐举得人莫不稽考于经传子史焉隋
  合南北始有科举自是盛于唐增光于宋迄于金
  又合辽宋之法而润色之不以六艺为致治之成
  法进士之目名以乡贡进士者本周之乡举之遗
  意也试之以赋义策论者本汉射策之遗法也金
  天会改元始设科举有词赋有经义有同进士有
  同三传有同学究凡五等词赋于东西两京或蔚
  朔平显等州或凉庭试试期不限定月日试处亦
卷十 第 7b 页 WYG0645-0856d.png
  不限定州府词赋之初以经传子史内出题次又
  令逐年改一经亦许注内出题以诗书易礼春秋
  为次盖循辽旧也至天眷三年浙津府试迨及海
  陵天德三年亲试于二京贞元二年迁都于燕自
  后止试于浙津府收辽宋之后正隆一年以五经
  三史正文内出题明昌二年改令五经子史内出
  题仍与本传此词赋之大略也经义之初诏试真
  定府所放七十二贤榜迨及蔚州析津令易诗书
卷十 第 8a 页 WYG0645-0857a.png
  礼春秋专治一经内出题盖循宋旧也天德三年
  罢去经义之大略也天眷三年令大河以南别开
  举场谓之南选贞元二年迁都于燕遂合南北通
  试于燕正隆二年令每二年一次开辟立定程限
  月日更不择日以定为例府试初分六路次九路
  后十路此限定月日分格也天德二年诏举人乡
  府省御四试中第明昌三年罢去御试止三试中
  第府试五人取一名合试依大定间例不过五百
卷十 第 8b 页 WYG0645-0857b.png
  人后以举人渐多会试四人取一名得者常不下
  八九百人御试取奏旨此限定场数人数格也自
  天眷二年浙津放第于广阳门西一僧寺门上唱
  名至迁都后命宣阳门上唱名后为定例此唱名
  之格也明昌初五举终场人直赴御试不中者别
  作恩榜赐同进士出身会元御试不中者令榜末
  安插府元被黜者许来举直赴部初贞祐三年终
  场人年五十以上者便行该恩此该恩之格也大
卷十 第 9a 页 WYG0645-0857c.png
  定三年孟宗献四元登第特授奉直大夫第二第
  三人授儒林郎馀皆从仕郎后不得为例明昌间
  以及第者多第一甲取五六人状元授一十一官
  第三人授九官馀皆授二官此授官之法也进士
  第一任丞簿军防判第二任县令此除授之格也
  近披阅金国登科显官升相位及各卿士大夫间
  见迭出代不乏人所以翼赞百年如大定明昌五
  十馀载朝野閒暇时和岁丰则辅相佐佑所益居
卷十 第 9b 页 WYG0645-0857d.png
  多科举亦无负于国家矣是知科举岂徒习其言
  说诵其句读摛章绘句而已哉篆刻雕虫而已哉
  固将率性脩道以人文化成天下上则安富尊荣
  下则孝弟忠信而建万世之长策科举之功不其
  大乎国家所以稽古重道者以六经载道所以重
  科举也后世所以重科举者以维持六经能传帝
  王之道也科举之功不其大乎庚子季秋朔日东
  原李世弼序
卷十 第 10a 页 WYG0645-0858a.png
 
 
 
 
 
 
 
 
卷十 第 10b 页 WYG0645-0858b.png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