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645-08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八
           吏部侍郎孙承泽撰
顺帝朝
 正内外官朝仪
  元统二年十月正内外官朝会仪班次一依品从
  苏天爵奏曰朝觐会同国家大体班制仪式不可
  不肃夫九品分官所以著尊卑之序四方述职所
卷八 第 1b 页 WYG0645-0822b.png
  以同远近之风盖位序尊严则观望隆重朝廷典
  宪莫大于斯迩年以来朝仪虽设版位品秩率越
  班行均为衣紫从五与正五杂居共曰服绯七品
  与六品齐列下至八品九品莫不皆然夫既踰越
  班制遂致行立不端因忘肃敬之心殊失朝仪之
  礼今后朝贺行礼听读诏赦先尽省部院台正从
  二品衙门次诸司局院各验职事散官序列正从
  班次济济相让与与而行如有踰越品秩差乱位
卷八 第 2a 页 WYG0645-0823a.png
  序者同失仪论以惩不恪庶几贵贱有章仪式不
  紊上尊朝廷之典礼下耸中外之观瞻
 皇后配飨
  元统二年十月以武宗正后配飨先是三朝皇后
  升祔未决巴颜以问太常博士逯鲁曾曰先朝既
  以珍格皇后无子不为立主今所当立者明宗母
  耶文宗母耶对曰珍格皇后在武宗朝已膺宝册
  则文明二母皆妾今以无子之故不得立主而以
卷八 第 2b 页 WYG0645-0823b.png
  妾母为正是为臣而废其先君之母为子而私尊
  其先父之妾岂可复蹈慕容垂之失乎集贤学士
  陈颢素疾鲁曾乃曰唐太宗册曹王明母为后亦
  二后也奚为不可鲁曾曰尧母帝喾庶妃尧未尝
  以配喾不法尧舜而法唐太宗耶众服其议而巴
  延亦是之遂以珍格皇后配武宗擢鲁曾为御史
 袭用旧元
  诏改元统三年仍为至元元年以继祖德御史李
卷八 第 3a 页 WYG0645-0823c.png
  好文言年号袭旧于古未闻袭名而不蹈实未见
  有益
 争罢科举
  至元元年十一月巴延矫诏罢科举时诏已书而
  未用玺参政许有壬力争之曰科举若罢天下才
  人觖望巴延曰举子多以赃败有壬曰科举未行
  时台中赃罚无算岂尽出于举子巴延曰举子中
  可任用者唯参政尔有壬曰若张梦臣马伯庸辈皆
卷八 第 3b 页 WYG0645-0823d.png
  可任大事如欧阳玄之文章亦岂易及巴延曰科
  举虽罢士之欲求美衣食者自能向学有壬曰为
  士者初不事衣食巴延曰科举选人实妨选法有
  壬曰今通事知印乃白身补官受选者甚多而科
  举一岁仅三十馀人科举于选法果相妨乎不也
  巴延心然其言而议已定不可中辍未几巴延贬
  死翰林承旨库库言古昔取人以济世用必由科
  举何可废也上采其言诏下行之
卷八 第 4a 页 WYG0645-0824a.png
 刋行名儒书
  至元三年正月婺州路总管府以金华儒士金履
  祥所著论语孟子考證来上命刋行之其门人东
  阳许谦序之曰圣贤之心尽在四书四书之义补
  于朱子顾其立言词约意广读者咸得其粗而不
  能悉究其义或以一偏之致自异而初不知未离
  其范围世之诋訾瞀乱务为新奇者其弊正在此
  耳此金先生考證之所由作也始余三四读自以
卷八 第 4b 页 WYG0645-0824b.png
  为瞭然已而不能无惑久若有得愈久而所得愈
  深童而习之白首不知其要领者何限其可以易
  心求之哉
 录用名儒
  七年召遗逸朱公迁至京授翰林直学士不拜章
  七上乃以为金华郡学正公迁于经传子史百氏
  之书礼乐律历制度名物之数无不通贯而悉究
  之用力于圣贤之道以正心诚意为学真知实践
卷八 第 5a 页 WYG0645-0824c.png
  为功天性仁孝勤于著述所著有朱子诗传疏义
  二十卷四书约说四卷四书通旨六卷其序诗传
  疏义曰说诗之难久矣自孔子说烝民懿德之旨
  孟子说北山贤劳之意而后世难其人汉儒章句
  训诂详于诗则病其继之者说愈烦而意愈窒辽
  辽乎千四百年至明道先生说雄雉两章得孔子
  说诗之法又数十年得朱子而备焉盖诗主咏歌
  与文体不同词若重复而意实相承也意则委婉
卷八 第 5b 页 WYG0645-0824d.png
  而辞实甚倨也是则说诗者之难也朱子取法孔
  子又取法于孟子又取法于程子少以虚辞助字
  发之而其脉络较然自明三百篇可以读矣然虚
  辞助字之间似轻而重似泛而切苟有卤莽灭裂
  之心未必不以易而视之也是则读传者又当知
  其难也诸家自立异者不论惟辅氏羽翼传说条
  理通畅甚有赖焉而多冗长不修亦时时有相矛
  盾者且或传之约者与之俱约微者与之俱微犹
卷八 第 6a 页 WYG0645-0825a.png
  若未能尽也小子鲁钝肤末何足与言间因辅氏
  说而扩充之剖析传文以达经旨而于未发者必
  究其蕴已发者不羡其辞庶几乎微显阐幽之意
  而因传求经不难也抑尝从事于斯矣持其无敢
  欺之心坚其欲自得之志语助之声随而为之上
  下也立言之趣从而与之周旋也优游餍饫积日
  累月乃若有默契焉此不敏之资困学之方未敢
  以为学也夫惟以意逆志者必有大过于斯其序
卷八 第 6b 页 WYG0645-0825b.png
  四书约说云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详说
  之馀能反说约则举其槩而无不尽矣子朱子序
  大学则曰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序中庸则
  曰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二书之约如此
  而论语孟子则又不然记录之词章各有旨不能说
  约虽详何益哉故必一一要其归趣而言之也虽然
  详说有毫釐之差则约说有千里之谬详说云乎哉
  可不悉致其精乎详而必精精而后约则脉络合
卷八 第 7a 页 WYG0645-0825c.png
  于统体其于讲求也几矣
 亲祀太庙
  至元六年六月监察御史呈尝闻五行传曰简宗
  庙废祭祀则水不润下近年雨泽愆期四方多旱
  而岁减祀事变更成宪原其所致恐有感召钦惟
  国家四海乂安百有馀年列圣相承典礼具备莫
  不以孝治天下古者宗庙四时之祭皆天子亲享
  莫敢使有司摄也盖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
卷八 第 7b 页 WYG0645-0825d.png
  于孝孝莫大于祭世祖皇帝自新都城首建太庙
  可知所本矣春秋之法国君即位逾年改元必行
  告庙之礼伏自陛下即位以来于今七年未尝躬
  诣太庙似为阙典方今政化更新并遵旧制告庙
  之典理宜亲享时帝在上都台臣以闻奉旨若曰
  俟到大都亲自祭
 保全同气
  至元六年六月毁文宗庙主削文宗后太皇后之号
卷八 第 8a 页 WYG0645-0826a.png
  雅克特古斯文宗子也放之高丽御史崔敬上书言
  文皇获不轨之愆已撤庙祀叔母有阶祸之罪亦
  削洪名尽孝正名斯亦足矣惟念皇弟雅克特古斯
  太子年方在幼罹此播迁天理人情有所不忍明
  皇当上宾之日太子在襁褓之间尚未有知义当
  矜悯盖武宗视明文二帝皆亲子也陛下与太子
  皆嫡孙也以武皇之心为心则皆子孙固无亲
  疏以陛下之心为心未免有彼此之论臣请以
卷八 第 8b 页 WYG0645-0826b.png
  世俗喻之常人有百金之产尚置义田宗族困阨
  者为之教养不使失所况皇上贵为天子富有四
  海子育黎元当使一夫一妇无不得其所今乃以
  同气之人置之度外适足贻笑边邦取辱外国况
  蛮夷之性不可测度倘生他变关系匪轻兴言至
  此良为寒心臣愿杀身以赎太子之罪望陛下遣
  近臣迎归太后太子以全母子之情尽骨肉之义
  天意回人心悦则宗社幸甚
卷八 第 9a 页 WYG0645-0826c.png
 秩满考核
  至元六年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程钜夫奏国
  朝建御史台虽有考课之目而莫得其要莫可致诘
  乞照前朝体例应诸道府州司县下至曹掾等各
  给出身印纸历子一卷书本人姓名出身于其前
  俾各处长吏联衔结状保明书其历任月日在任
  功过于后秩满有司详视而差其殿最则人之贤
  否一览而知考核得实庶无徼倖命即举行
卷八 第 9b 页 WYG0645-0826d.png
 考满升等之规
  至元六年制凡随朝职官一考升一等两考通升
  二等止六部侍郎正四品依旧例通理八十月升
  三品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考满升二等六部
  郎中员外郎主事三十月考满升一等两考通升
  二等
 宣文阁崇文监
  至元六年以文宗设太禧宗禋等院及奎章阁艺
卷八 第 10a 页 WYG0645-0827a.png
  文监增置官属有差至是大臣议悉革罢库库曰
  民有千金之产尚设家塾以延馆客堂堂天朝一
  学房乃不能容耶帝然之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
  文监为崇文监馀悉罢之
  上制宣文阁记曰大统既正海内定一乃稽古右
  文崇德乐道以天历二年三月作奎章之阁备燕
  閒之居将以渊潜遐思缉熙典学乃置学士员俾
  颂乎祖宗之成训母忘乎创业之艰难而守成之
卷八 第 10b 页 WYG0645-0827b.png
  不易也又俾陈夫内圣外王之道兴亡得失之故
  而以自儆焉其为阁也因便殿之西庑择高明而
  有容不加饰乎采斲不重劳于土木不过启户牖
  以顺清燠树𢇮阁以栖图书而已至于器玩之陈
  非古制作中法度者不得在列其为处也跬步户
  庭之间而清严邃密非有朝会祠享时巡之事几
  无一日而不御于斯于是宰辅有所奏请宥密有
  所图回争臣有所绳紏侍从有所献替以次入对
卷八 第 11a 页 WYG0645-0827c.png
   从容密勿盖终日焉而声色狗马不轨不物者无
   因而至前矣自古圣明睿知善于怡心养神培本
   浚源泛应万变而不穷者未有易乎此者也盖闻
   天有恒运日月之行不息矣地有恒势水土之载
   不匮矣人君有恒居则天地民物有所系属而不
   易矣居是阁也静焉而天为一动焉而天弗违庶
   乎有道之福以保我子孙黎民于无穷哉至顺
   辛未孟春二日记按顺帝有宣文至正二宝又有
卷八 第 11b 页 WYG0645-0827d.png
  明仁殿及洪禧小玺皆杨瑀篆极精工
  既改宣文阁库库请置检讨等官十六员以备进
  讲达官有不欲者库库曰昔先皇以儒道致治命
  裕宗学于赞善王恂今经书所藏仿书当时裕
  宗于学生之下新署御名习书谨呈其敬重若
  此世祖尝募召我先人陈说四书及古史治乱
  至丙夜不寐喜曰朕令卿从许平仲学正欲以
  嘉言入告朕耳其向学又如此今汝不好儒宁不
卷八 第 12a 页 WYG0645-0828a.png
  念圣祖神宗笃好之意乎且儒者之道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从之则人伦咸得国家咸治违之则乱
  尔欲乱而家吾不汝禁慎勿以斯言乱吾国也达
  官有惭色
 赐处士谥
  至正元年赐兰溪处士金履祥谥文安履祥少从
  学同郡王柏及何基之门二人盖得朱熹之传者
  宋将亡遂绝意进取屏居金华山中尝以刘恕外
卷八 第 12b 页 WYG0645-0828b.png
  纪记司马氏通鉴以前事不本于经舛谬不可信
  乃断自尚书旁采子史损益之作通鉴前编他于
  论孟大学诸经传及礼乐书各有注疏授其门人
  许谦以传当时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靖柏
  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
  克于已者也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仁山先生及
  殁有司以闻赐谥文安
 开古金口河
卷八 第 13a 页 WYG0645-0828c.png
  至正二年正月中书参议博啰特穆尔都水傅佐
  建言起自通州南高丽庄直至西山石峡铁板开
  水古金口一百二十馀里创开新河一道深五丈
   广十五丈放西山金口水东流至高丽庄合御河
  接引海运至大都城内输纳是时托克托为中书右
  丞相以其言奏而行之廷臣多言其不可而左丞
  许有壬言尤力托克托排群议不纳终于必行有壬
   因条陈其利害略曰大德二年浑河水发为民害
卷八 第 13b 页 WYG0645-0828d.png
  大都路都水监将金口下闭闸版五年间浑河水
  势浩大郭太史恐冲没田薛二村南北二城又将
  金口已上河身用砂石杂土尽行堵闭至顺元年
  因行都水监郭道寿言金口引水过京城至通州
  其利无穷工部官并河道提举司大都路及合属
  官员耆老等相视议拟水由二城中间窒碍又芦
  沟河自桥至合流处自来未尝有渔舟上下此乃
  不可行船之明验也且通州去京城四十里而卢沟
卷八 第 14a 页 WYG0645-0829a.png
  止二十里此时若可行船当时何不于卢沟立马
  头百事近便却于四十里外通州为之又西山水
  势高峻亡金时在都城之北流入郊野纵有冲决
  为害亦轻今则在都城西南与昔不同此水性本
  湍急若加以夏秋霖潦涨溢则不敢必其无虞宗
  庙社稷之所在岂容徼倖于万一若一时成功亦
  不能保其永无冲决之患且亡金时此河未必通
  行今所有河道遗迹安知非作而复辍之地乎又
卷八 第 14b 页 WYG0645-0829b.png
  地形高下不同若不作闸必致走水浅涩若作闸
  以节之则沙泥浑浊必致淤塞每年每月专人挑
  洗盖无穷尽之时也且郭太史初作通惠河时何
  不用此水而远取白浮之水引入都城以供闸埧
  之用盖白浮之水澄清而此水浑浊不可用也此
  议方兴传闻于外万口一词以为不可若以为成
  大功者不谋于众人言不足听则是商鞅王安石
  之法当今不宜有此议既上丞相终不从遂以正
卷八 第 15a 页 WYG0645-0829c.png
  月兴工至四月工毕起闸放金口水流湍势急沙
  泥壅塞船不可行而开挑之际毁民庐舍坟茔夫
  丁死伤甚众又费用不赀卒以无功继而御史紏
  劾建言者博啰特穆尔傅佐俱伏诛
 立登闻鼓院
  立登闻鼓院于阙外俾有冤抑及下情不上通者
  击之
 𣙜茶之害
卷八 第 15b 页 WYG0645-0829d.png
  至正二年李宏陈言𣙜茶之制古所未有自唐以
  来其法始备国朝既于江州设立𣙜茶都转运使
  仍于各路出茶之地设立提举司七处专任散据
  卖引规办国课莫敢谁何每至十二月初差人勾
  集各处提举司官吏关领次年据引及其到司旬
  月之间司官不能偕聚吏贴需求各满所欲方能
  给付据引此时春月已过及还本司方欲点对给
  散又有分司官吏到各处验户散据卖引每引十
卷八 第 16a 页 WYG0645-0830a.png
  张除正纳官课一百二十五两外又要取中统钞
  二十五两名为搭头事例钱以为分司官吏馈赆
  之资提举司虽以𣙜茶为名其实不能专散据卖
  引之任不过为运司官吏营办资财而已上行下
  效势所必然提举司既见分司官吏所为若是亦
  复仿效迁延及茶户得据还家已及五六月矣中
  间又存留茶引二三千本以茶户消乏为名转卖
  与新兴之户每据又多取中统钞二十五两上下
卷八 第 16b 页 WYG0645-0830b.png
  分派各为已私不知此等之钱自何而出其为茶
  户之苦有不可言至于得据在手碾磨方兴吏卒
  踵门催并初限不知茶未发卖何从得钱间有充
  裕之家必须别行措办其力薄例被拘监无非典
  鬻家私以应官限及终限不能足备上司𦂳并重
  复勾追非法苦楚此皆由运司给引之迟分司苛
  取之过茶户本图求利反受其害日见消乏情实
  堪悯今若中明旧制每岁正月须要运司尽将给
卷八 第 17a 页 WYG0645-0830c.png
  引给付提举司随时派散无得停留在库多收分
  例妨误造茶时月如有过期别行定罪仍不许运
  司似前分司自行散卖据引违者从肃政廉访司
  依例紏治如此庶茶司少革贪黩之风茶户免损
  乏之害命如所言行之
 国从礼制
  至正三年中书左丞乌克逊良桢以国仍旧习
  不遵礼制上言曰纲常皆出于天而不可变议
卷八 第 17b 页 WYG0645-0830d.png
  法之吏乃言国人不拘此例诸国人各从本俗是
  汉南人当守纲常国人诸国人不必守纲常也名
  曰优之实则陷之外若尊之内实侮之推其本心
  所以待国人者不若汉南人之厚也请下礼官有
  司及右科进士在朝者会议自天子至于庶人皆
  从礼制以成列圣未遑之典明万世不易之道上是
  之命会官议定
 修三朝史
卷八 第 18a 页 WYG0645-0831a.png
  至正三年三月修辽金宋三史初世祖立国史院
  首命王鹗修辽金二史宋亡又命史臣通脩三史
  延祐天历之间屡诏修之以义例未定竟不能成
  至是命托克托为都总裁特穆尔达实张起岩欧阳
  玄吕思诚揭傒斯为总裁官修之或欲如晋书例
  以宋为世纪而辽金为载纪或又谓辽立国先于
  宋五十年宋南渡后尝称臣于金以为不可待制
  王理者祖修端之说著三史正统论欲以辽金为
卷八 第 18b 页 WYG0645-0831b.png
  北史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
  一时士论非不知宋为正统然终以元承金金承
  辽之故疑之各持论不决诏辽金宋各为史凡再
  阅岁书成
  杨维祯进正统辩曰伏睹皇帝诏旨起大梁张京
  兆杜本等爵某官职专脩宋辽金三史越明年史
  有成书而正统未有所归臣维祯谨撰三史正统
  辨凡二千六百馀言谨表以上者右伏以一代离
卷八 第 19a 页 WYG0645-0831c.png
  合之殊固系乎天数盛衰之变万年正闰之统实
  出于人心是非之公盖统正而例可兴犹纲举而
  目可备前代异史今日兼修是非之论既明正闰
  之统可定奈三史虽云有作而一统犹未有归恭
  惟世祖皇帝以汤武而立国皇帝陛下以尧舜而
  为君建极建中致中和而育物惟精惟一大一统
  以书元尝怪辽金史之未成必列赵宋编而全备
  芸台大启草泽高升宜开三百载之编年以垂千
卷八 第 19b 页 WYG0645-0831d.png
  万代之大典岂料诸儒之谦笔徒为三国之志书
  春秋之首例未闻纲目之大节不举臣维祯素读
  春秋之王正月公羊谓大一统之书再观纲目之
  绍春秋文公有在正统之说故以始皇二十六年
  而继周统高祖成功五年而接秦亡晋始于平吴
  而不始于泰和唐始于灭盗而不始于武德稽之
  于古證之于今况当世祖命巴延平江南之时适
  应宋祖命曹彬下江南之岁亲传诏旨有过唐不
卷八 第 20a 页 WYG0645-0832a.png
  及汉之言确定统宗有继宋不继辽之禅故臣维
  祯敢痛排浮议力建公言挈大宋之编年包辽金
  之纪载置之上所用成一代可鉴之书传之将来
  永示万世不刋之典冒干天听深惧冰兢下情无
  任瞻天望阙激切屏营之至辨曰正统之说何自
  而起乎起于夏后传国汤武革世皆出于天命人
  心之公也统出于天命人心之公则三代而下历
  数之相仍者可以妄归于人乎故正统之义立于
卷八 第 20b 页 WYG0645-0832b.png
  圣人之经以扶万世之纲常圣人之经春秋是也
  春秋万代之史宗也首书王正于鲁史之元年者
  大一统也五伯之权非不强于王也而春秋必外
  之不使僭此统也然则统之所在不得以割据之
  地强梁之力僭伪之名而论之也尚矣先正论统
  于汉之后者不以刘蜀之祚促与其地之偏而夺
  其统之正者春秋之义也彼志三国降昭烈以侪
  吴魏使汉嗣之正下与汉贼并称此春秋之罪人
卷八 第 21a 页 WYG0645-0832c.png
  矣复有作元经自谓法春秋者而又帝北魏黜江
  左其失与志三国者等耳以致尊昭烈续江左两
  魏之名不正而言不顺者大正于宋朱氏之纲目
  焉或问朱氏述纲目主意曰在正统故纲目之絜
  统者在蜀晋而抑统者则秦昭襄唐武氏也至不
  得已以始皇之廿六年而始继周汉始于高帝之五
  年而不始于降秦晋始于平吴而不始于泰和唐
  始于群盗既夷之后而不始于降武德之元又所
卷八 第 21b 页 WYG0645-0832d.png
  以法春秋之大一统也然则今日之修宋辽金三
  史者宜莫严于正统与大一统之辨矣自我世祖
  皇帝立国史院尝命承旨百一王公修辽金二史
  矣宋亡又命词臣通修三史矣延祐天历之间屡
  勤诏旨而三史卒无成书者岂不以二史正统之
  议未决乎夫其议未决者又岂不以宋渡于南之
  后拘于辽金之抗于北乎吾尝究契丹之有国矣
  自灰牛氏之部落始广其初枯骨化形戴猪服豕
卷八 第 22a 页 WYG0645-0833a.png
  荒唐怪诞中国之人所不道也八部之雄至于安
  巴坚披其党而自尊迨耶律光而其势浸盛契丹
  之号立于梁贞明之初大辽之号复改于汉天福
  之日自安巴坚讫于天祚凡七主历二百一十有
  五年夫辽固唐之边夷也乘唐之衰草窃而起石
  晋氏通之且割幽燕以与之遂得窥衅中夏而石
  晋氏不得不亡矣而议者以辽乘晋统吾不知其
  何统也再考金之有国矣始于完颜氏实又臣属
卷八 第 22b 页 WYG0645-0833b.png
  于契丹者也至阿固达得全性命于道宗之世遂
  敢萌人臣之将而篡有其国僭称国号于宋重和
  之元相传九主凡历一百一十有七年而议者又
  以金之平辽尅宋帝有中原而谓接辽宋之统吾
  又不知其何统也议者又谓完颜氏世为君长保
  其肃慎至太祖时南北为敌国素非君臣辽祖神
  册之际宋祖未生辽祖比宋前兴五十馀年而宋
  尝遣使卑词以告和结为兄弟晚年且辽为翁而
卷八 第 23a 页 WYG0645-0833c.png
  宋为孙矣此又其说之曲而陋也汉之匈奴唐之
  突厥不皆兴于汉唐之前乎而汉唐又与之通和
  矣吴魏之于蜀也亦一时角立而不相统摄者也
  而秉史笔者必以匈奴突厥为纪传而以汉唐为
  正统必以吴魏为分系而以蜀汉为正统何也天
  理人心之公阅万世而不可泯者也议者之论五
  代又以朱梁为篡逆不当合为五代史其说似矣
  吾又不知朱晃之篡克用氏父子以为仇矣契丹
卷八 第 23b 页 WYG0645-0833d.png
  氏背唐兄弟之约而称臣于梁非逆党乎春秋诛
  逆重诛其党契丹氏之诛为何如哉且石敬瑭事
  唐不受其命而篡唐谓之承晋可乎纵承晋也谓
  之统可乎又谓东汉四主远兼郭周宋至兴国四
  年始受其降遂以周为闰以宋统不为受周禅之
  正也吁苟以五代之统论之则南唐李昪尝立大
  唐宗庙而自称为宪宗五代之孙矣宋于开宝八
  年灭南唐则宋统继唐不优于继周继汉乎但五
卷八 第 24a 页 WYG0645-0834a.png
   代皆闰也吾无取其统吁天之历数自有归代之
  之正闰不可紊千载历数之统不必以承先朝续亡
   主为正则宋兴不必以膺周之禅接汉接唐之闰
   为统也宋不必膺周接汉接唐以为统则遂谓欧
   阳子不定五代为南史为宋膺周禅之张本者皆
   非矣当唐明宗之祝天也自疑已为不任社稷生
   灵之主愿天早生圣人以主生灵自是天人交感
   而宋祖生矣天厌祸乱之极使之君主中国非欺
卷八 第 24b 页 WYG0645-0834b.png
   孤弱寡之所致也朱氏纲目于五代之年皆细注
   于岁之下其馀意固有待于宋矣有待于宋则直以
   宋接唐统之正矣而又何计其受周禅与否乎中
   遭阳九之阨而天犹不泯其社稷瓜瓞之系在江
   之南子孙享国又凡百五十有五年金泰和之议
   以靖康为游魂馀魄比之昭烈在蜀则泰和之议
   固知宋有遗统在江之左矣而金欲承其绝为得
   统可乎不此之察遂斥绍兴为伪宋吁吾不忍道
卷八 第 25a 页 WYG0645-0834c.png
  矣张邦昌迎康邸之书曰由康邸之旧藩嗣宋朝
  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而光武中兴献公之子九
  人而重耳尚在兹惟天意夫岂人谋是书也邦昌
  肯以靖康之后为游魂馀魄而代有其国乎邦昌
  不得革宋则金不得以承宋是则后宋之与前宋
  即东汉前汉之比耳又非刘蜀牛晋族属疏远马
  牛疑迷者之可以同日语也论正闰者犹以正统
  在蜀正朔相仍在江东矧嗣祚亲切比诸光武重
卷八 第 25b 页 WYG0645-0834d.png
  耳者乎而又可以伪斥之乎此宜不得以南渡为
  南史也明矣再考宋祖生于丁亥而建国于庚申
  我太祖之降年与建国之年亦同宋以甲戌渡江
  而平江南于乙亥丙子之年而我王师渡江平江
  南之年亦同是天数之有符者不偶然天意之有
  属者不苟然矣故我世祖平宋之时有过唐不及
  汉宋统当绝我统当续之谕是世祖以历数之正
  统归之于宋而以今日接宋统之正者自属也当
卷八 第 26a 页 WYG0645-0835a.png
  时一二大臣又有奏言曰其国可灭其史不可灭
  也是又以编年之统在宋矣论而至此则中华之
  统正而大者不在辽金而在于天付生灵之主也
  昭昭矣然则论我元之大一统者当在平宋而不
  在平辽与金之日又可推矣夫何今之君子昧于
  春秋大一统之旨而急于我元开国之年遂欲接
  辽以为统至于咈天数之符悖世祖君臣之喻逆
  万世是非之公论而不惜也吁不以天数之正华
卷八 第 26b 页 WYG0645-0835b.png
  统之大属之我元承乎有宋如宋之承唐唐之承
  隋承晋承汉也而妄分闰代之承欲以荒夷非统
  之统属之我元吾又不知今之君子待今日为何
  时待今之圣人为何君也哉呜呼春秋大统之义
  吾已悉之请复以成周之大统明之于今日也文
  王在诸侯凡五十年至三分天下有其二遂诞膺
  天命以抚方夏然犹九年而大统未集必至武王
  十有三年代商有天下商命始革而大统始集焉
卷八 第 27a 页 WYG0645-0835c.png
  盖革命之事间不容发一日之命未绝则一日之
  统未集当日之命绝则当日之统集也宋命一日
  而未革则我元之大统亦一日而未集也成周不
  急文王五十年武王十三年而集天下之大统则
  我元又岂急于太祖开国五十年及世祖十有七
  年而集天下之大统哉抑又论之道统者治统之
  所在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汤文武周
  公孔子孔子没几不得其传百有馀年而孟子传
卷八 第 27b 页 WYG0645-0835d.png
  焉孟子没又几不得其传千有馀年而濂洛周程
  诸子传焉及乎中立杨氏而吾道南矣既而宋亦
  南渡矣杨氏之传为豫章罗氏延平李氏及于新
  安朱子朱子没而其传及于我朝许文正公此历
  代道统之源委也然则道统不在辽金而在宋在
  宋而后及于我朝君子可以观治统之所在矣呜
  呼世隔而后其议公事久而后其论定故前代之
  史必脩于异代之君子以其议公而论定也晋史
卷八 第 28a 页 WYG0645-0836a.png
  脩于唐唐史修于宋则宋史之脩宜在今日而无
  让矣而今日之君子又不以议公论定者自任而
  又诿曰付公论于后之儒者吾又不知后之儒者
  又何儒也此则予为今日君子之痛惜也今日堂
  堂大国林林钜儒议事为律吐辞为经而正统大
  笔不自竖立又阙之以遗将来不以贻千载纲目
  君子之笑为厚耻吾又不知负儒名于我元者何
  施眉目以诵孔子之遗经乎洪惟我圣天子当朝
卷八 第 28b 页 WYG0645-0836b.png
  廷清明四方无虞之日与贤宰臣亲览经史有志
  于圣人春秋之经制故断然定修三史以继祖宗
  未遂之意甚盛典也知其事大任重以在馆之诸
  贤为未足而又遣使草野以聘天下之良史才负
  其任以往者有其人矣而问之以春秋之大法纲
  目之主意则槩乎其无以为言也呜呼司马迁易
  编年为纪传破春秋之大法唐儒萧茂挺能议之
  孰谓林林钜儒之中而无一萧茂挺其人乎此草
卷八 第 29a 页 WYG0645-0836c.png
  野有识之士之所甚惜而不能倡其言于上也故
  私著其说为宋辽金正统辨以俟千载纲目之君
  子云若其推子午卯酉及五运之王以分正闰之
  说者此日家小技之论君子不取也吾无以为论
 赐处士谥
  至正三年十月赐金华处士许谦谥谦受业金
  履祥之门履祥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
  盐既加则酸咸顿变子来见我三日矣而犹夫
卷八 第 29b 页 WYG0645-0836d.png
  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于子耶谦闻之惕然居
  数年尽得其传之妙履祥既没谦益肆充阐多所
  自得自谓吾非有大过人者惟为学之功无间断
  尔平生制行甚严而所以应世者不胶于古不流
  于俗屏迹入华山四方之士不远百里而来受业
  其教人至诚谆悉内外殚尽独不教人以科举之
  文曰此义利之所由分也不出里闾垂四十年中
  外名臣列其行义章凡数十上郡以遗逸应诏有
卷八 第 30a 页 WYG0645-0837a.png
  司请主文衡皆莫能致世称为白云先生卒有司
  以闻赐谥文懿
 黄河议
  至正四年余阙言中原之地平旷夷衍无洞庭彭
  蠡以为之汇故河尝横溃为患其势非多为之委
  以杀其流未可以力胜也故禹之治河自大伾而
  下则析为三渠大陆而下则播为九河然后河之
  大有所泻其力有所分而患可平也此禹治河之
卷八 第 30b 页 WYG0645-0837b.png
  道也自周定王时河始南徙讫于汉而河之故道
  失矣故西京时受害特甚虽以武帝之才乘文景
  富庶之业而一瓠子之微终不能塞而付之无可
  奈何自瓠子再决而其流为屯氏诸河其后河入
  千乘而德埭之河又播为八汉人指以为太史马
  颊者是其委之多河之大有所泻而力有所分大
  抵偶合于禹所治河者由是而东都至唐河不为
  害者千数百年至宋时河又南决南渡时又东南
卷八 第 31a 页 WYG0645-0837c.png
  以入于淮以河之大且力惟一淮以为之委无以
  泻而分之故今之河患与武帝时无异自宋南渡
  至元始二百年而河旋北乃其势然也建议者以
  为当筑堤起曹南讫嘉祥东西二百里以障河之
  北流则渐可图以道之使南庙堂从之非以南为
  壑也其虑以为河既北则会通之漕废予则以为
  河北而会通之漕不废何也漕以汶而不以河也
  河北则汶水必微微则吾有制而相之亦可以舟
卷八 第 31b 页 WYG0645-0837d.png
  可以漕书所谓浮于汶达于河者是也盖欲防钜
  野而使河不妄行俟河复千乘然后相水之宜而
  脩治之耳上以为治河名论
 脩复黄河故道
  至正四年五月黄河暴溢近河郡邑皆罹水患命
  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
  银印发汴梁大名十有三路民十五万人庐州等
  戍十有八翼军二万人供役一切从事大小军民
卷八 第 32a 页 WYG0645-0838a.png
  咸禀节度便宜兴缮是月二十二日鸠工七月疏
  凿成八月决水故河九月舟楫通行十一月水土
  工毕诸埽诸堤成河乃复故道南汇于淮又东入
  于海帝遣贵臣报祭河伯召鲁还京师论功超拜
   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其宣力诸臣迁赏有差赐
   丞相托克托世袭达尔罕之号特命翰林学士承旨
   欧阳玄制河平碑文以旌劳绩玄既为河平之碑
   又自以为司马迁班固记河渠沟洫仅载治水之
卷八 第 32b 页 WYG0645-0838b.png
   道不言其方使后世任斯事者无所考则乃从鲁
   访问方略及询过客质吏牍作至正河防记欲使
   来世罹河患者按而求之其言曰治河一也有疏
   有浚有塞三者异焉酾河之流因而导之谓之疏
  去河之淤因而深之谓之浚抑河之暴因而扼之谓之
   塞疏浚之别有四曰生地曰故道曰河身曰减水河
   生地有直有纡因直而凿之可就故道故道有高
   有卑高者平之以趋卑高卑相就则高不壅卑不
卷八 第 33a 页 WYG0645-0838c.png
   潴虑夫壅生溃潴生堙也河身者水虽通行身有
   广狭狭难受水水益悍故狭者以计辟之广难为
   岸岸善崩故广者以讣禦之减水河者水放旷则
   以制其狂水隳突则以杀其怒治堤一也有创筑
   脩筑补筑之名有剌水堤有截河堤有护岸堤有
   缕水堤有石船堤治埽一也有岸埽水埽有龙尾
   栏头马头等埽其为埽台及推卷牵制薶挂之法
   有用土用石用铁用草用木用杙用絙之方塞河
卷八 第 33b 页 WYG0645-0838d.png
   一也有缺口有豁口有龙口缺口者已成则豁口
   者旧常为水所豁水退则口下于堤水涨则溢出
   于口龙口者水之所会自新河入故道之潨也此
   外不能悉书因其用功之次第而就述于其下焉
  建先儒祠
  四年诏博野县建宋儒程颢程颐祠有司岁时
   致祭以二儒系其邑人
  遣使巡行天下
卷八 第 34a 页 WYG0645-0839a.png
  至正五年诏朕自践阼以来至今十有馀年托身
  亿兆之上端居九重之中耳目所及岂能周知故
  虽夙夜忧勤觊安黎庶而和气未臻灾眚时作声
  教未洽风俗未淳吏弊未祛民瘼滋甚岂承宣之
  寄纠劾之司奉行有所未至与若稽先朝成宪遣
  官分道奉使宣抚布朕德意问民疾苦疏涤冤滞
  蠲除烦苛体察官员贤否明黜陟有罪者四品以
  上停职申请五品以下就便处决民间一切兴利
卷八 第 34b 页 WYG0645-0839b.png
  除害之事悉听举行
 諌止外藩郡县
  至正七年顺江酋长乐孙求内附请立宣抚司及
  置郡县省臣将许之右司都事归旸曰既设郡县
  有事不救则孤来附之意救之则疲中国而事外
  夷所谓获虚名而受实祸也与左丞吕思诚抗辨
  甚力太平问其策安出旸曰可受其酋长宣抚勿
  责其贡税使者赐金帛遣归足矣卒从旸言
卷八 第 35a 页 WYG0645-0839c.png
 选名臣为守令
  七年以水旱民多失业选台阁名臣二十六人出
  为守令民间利病许实封呈省
 重三皇之祀
  至正九年御史台以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使
  文殊讷所言具呈中书其言曰三皇开天立极
  功被万世京师每岁春秋祀事命太医官主祭
  揆礼未称请如国子学宣圣庙春秋释奠上遣
卷八 第 35b 页 WYG0645-0839d.png
  中书省臣代祀一切仪礼仿其制中书付礼部集
  礼官议之是年十月二十四日平章政事哈巴哈
  鼎珠等以闻制曰可
 重东宫辅导
  至正九年翰林学士兼谕德李好文言三代圣王
  莫不以教世子为先务盖帝王之治本乎道圣贤
  之道存于经而传经期于明道出治在于为学关
  系至重要在得人自非德堪范模则不足以辅成
卷八 第 36a 页 WYG0645-0840a.png
  德性自非学臻阃奥则不足以启迪聪明宜求道
  德之鸿儒仰成国家之盛事而好文天资本下人
  望素轻草野之习而久与性成章句之学而寖以
  事废谬膺重托负荷诚难必别加选抡庶几国家
  有得人之助而好文免妨贤之讥
  上命好文取史传及先儒论说有关治体而协经
  旨者加以所见仿真德秀大学衍义之例为书十
  一卷名曰端本堂经训要义奉表以进诏付端本
卷八 第 36b 页 WYG0645-0840b.png
  堂令太子习焉
 定更钞之议
  至正十年定更钞之议下诏曰朕闻帝王之治因
  时制宜损益之方在乎通变惟我世祖皇帝建元
  之初颁行中统交钞以钱为文虽鼓铸之规未遑
  而钱币兼行之意已具厥后印造至元宝钞以一
  当五名曰子母相权而钱实未用历岁滋久钞法
  偏虚物价腾踊奸伪日萌民用匮乏爰询廷臣博
卷八 第 37a 页 WYG0645-0840c.png
  采舆论佥谓拯弊必合更张其以中统交钞壹贯
  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
  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宝钞法至元宝钞通行
  如故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
 分司农司
  至正十三年立分司农司以右丞乌梁海左丞
  乌克逊良祯兼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
  山南自保定河间北抵澶顺东及迁民镇凡官地
卷八 第 37b 页 WYG0645-0840d.png
  及元管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佃种给钞五
  百万锭以供工价牛具农器榖种之用又略仿前
  集贤学士虞集议于江淮召募能种水田及修
  筑围堰之人各千人为农师降名敕牒十二道募
  农民百人者授正九品二百人者正八品三百人
  者从七品就以领其所募之人所募农夫人给钞
  十锭期年散归
 京师大疫
卷八 第 38a 页 WYG0645-0841a.png
  至正十八年京师大饥疫死者相枕藉宦者保布
  哈欲要誉一时请于上市地收瘗之帝赐钞七千
  锭中宫及兴圣隆福两宫皇太子皇太子妃赐金
  银及他物有差省院施者无算布哈出玉带一金
  带一银二锭米三十四斛麦六斛青貂银鼠裘各
  一袭以为费择地自南北两城抵卢沟桥掘地及
  泉男女异圹人以一尸至者随给以钞舁负相踵
  既覆土就万安庆寿寺建无遮大会至二十年四
卷八 第 38b 页 WYG0645-0841b.png
  月前后瘗者二十万用钞二万七千九十馀锭米
  五百六十馀石
 宋五贤从祀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江浙行省据杭州路申备本
  路经历司呈准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胡瑜
  牒尝谓文治兴隆宜举行于旷典儒先褒美期激
  励于将来凡在闻知讵容缄默盖国家化民成俗
  莫先于学校而学校之设必崇先圣先师之祀者
卷八 第 39a 页 WYG0645-0841c.png
  所以报功而示劝也我朝崇儒重道之意度越前
  古既已加封先圣大成之号又追崇宋儒周敦颐
  等封爵俾从祀庙庭报功示劝之道可谓至矣然
  有讨论未尽尚遗先儒杨时等五人未列从祀遂
  使盛明之世犹有阙典惟故宋龙图阁直学士谥
  文靖龟山先生杨时亲得程门道统之传排王氏
  经义之缪南渡后朱张吕氏之学其原委脉络皆
  出于时者也故宋处士延平先生李侗传河洛之
卷八 第 39b 页 WYG0645-0841d.png
  学以授朱熹凡集注所引师说即其讲论之旨也
  故宋中书舍人谥文定胡安国闻道伊洛志在春
  秋纂为集传羽翼正经明天理而扶世教有功于
  圣人之门者也故宋处士赠太师荣国公谥文正
   九峰先生蔡沈从学朱子亲承指授著书集传
  发明先儒之所未及深有功于圣经者也故宋翰
  林学士参知政事谥文忠西山先生真德秀博学
  穷经践履笃实当时立伪学之禁以锢善类德秀
卷八 第 40a 页 WYG0645-0842a.png
  晚出独以斯文为己任讲习躬行党禁解而正学
  明此五人者学问接道统之传著述发儒先之秘
  其功甚大况科举取士已将胡安国春秋蔡沈尚
  书集传表章而尊用之真德秀大学衍义亦备经
  筵讲读是皆有补于国家之治道者矣各人出处
  详见宋史本传俱应追锡名爵从祀先圣庙庭可
  以敦厚儒风激劝后学如蒙备呈上司申达朝省
  命礼官讨论典礼如周敦颐等例闻奏施行以补
卷八 第 40b 页 WYG0645-0842b.png
  阙典吾道幸甚本省以其言具咨中书省仍命胡
  瑜赴都投呈至正二十一年七月中书判送礼部
  行移翰林集贤太常三院会议俱准所言回呈中
  书省二十二年八月奏准送礼部定拟五先生封
  爵谥号俱赠太师杨时追封吴国公李侗追封越
  国公胡安国追封楚国公蔡沈追封建国公真德
  秀追封福国公各给词头宣命遣官赍往福建行
  省访问各人子孙给付如无子孙者于其故所居
卷八 第 41a 页 WYG0645-0842c.png
  乡里郡县学或书院祠堂内安置施行
 上都宫阙
  至正十九年参议中书事陈祖仁疏言自古人君
  不幸遇艰虞多难之时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
  之功以光复祖宗之业苟或上不奉于天道下不
  顺于民心缓急失宜举措未当虽以此道持盈守
  成犹或致乱而况欲拨乱世反正乎夫上都宫阙
  创自先帝脩于累朝自经兵火焚燬殆尽所不忍
卷八 第 41b 页 WYG0645-0842d.png
  言此陛下所日夜痛心宜亟为兴复者也然今四
  海未靖疮痍未瘳仓库告虚财用将竭乃欲驱疲
  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
  而夺之食以速其毙乎陛下追惟祖宗宫阙念兹
  在兹然不思今日所当兴复乃有大于此者假令
  上都宫阙未复固无妨于陛下之寝处使因是而
  违天道失人心或致大业之隳废则夫天下者亦
  祖宗之天下生民者亦祖宗之生民陛下亦安忍
卷八 第 42a 页 WYG0645-0843a.png
  而轻弃之乎愿陛下以生养民力为本以恢复天
  下为务信赏必罚以驱策英雄亲正人远邪佞以
  图谋治道夫如是则承平之观不日咸复讵止大
  都宫阙而已乎时兵破上都焚宫阙议欲修之以
  祖仁之言而止自是不复时巡
 大都杜鹃
  十九年冬十一月大都有杜鹃
  尊崇朱子
卷八 第 42b 页 WYG0645-0843b.png
  至正二十二年十二月追谥朱熹父为献靖其制
  词云考德而论时灼见风仪之俊观子而知父迨
  闻诗礼之传久閟幽堂丕昭公论故宋左承议郎
  守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累赠通议大夫
  朱松仕不躁进德合中行溯邹鲁之渊源式开来
  学阐图书之蕴奥妙契玄机奏对虽忤于权奸嗣
  续笃生于贤哲化民成俗著书满家钦继志述事
  之光前何节惠易名之孔后才高弗展嗟沈滞于
卷八 第 43a 页 WYG0645-0843c.png
  下僚道大莫容竟昌明于永世神灵不昧休命其
  承可谥献靖其改封熹为齐国公制词云圣贤之
  蕴载诸经义理实明于先正风节之厉垂诸世褒
  崇岂问于异时不有钜儒孰膺宠数故宋崇文阁
  待制累赠宝谟阁直学士太师追封徽国公谥文
  朱熹挺生异质蚤擢科名试用于郡县而善政孔
  多回翔于馆阁而直言无隐权奸屡挫志虑不回
  著书立言嘉乃简编之富爱君忧国负其经济之
卷八 第 43b 页 WYG0645-0843d.png
  长正学久达于中原涣号申行于仁庙询诸佥议
  宜易故封国启营丘爰锡太公之境土壤邻洙泗
  尚观尼父之宫墙缅想英风载钦新命可追封齐
  国公馀并如故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