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645-081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七
           吏部侍郎孙承泽撰
泰定帝
 开经筵
  泰定元年开经筵命平章政事张圭翰林学士承
  旨和塔拉多尔默色学士吴澄集贤直学士邓文
  原王结等以帝范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
卷七 第 1b 页 WYG0645-0812b.png
  等书进讲厥后翰林学士承旨库库尝曰天下事
  宰相当言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
  则经筵言之备位经筵得言人所不敢言于天子
  之前志愿足矣
 求言成法
  泰定元年谕朕即位以来无一人能执成法为朕
  言者知而不言则不忠且陷人于罪继自今凡有
  所知宜悉以闻使朕明知法度断不敢自纵非独
卷七 第 2a 页 WYG0645-0812c.png
  朕身天下一切政务能守法以行则众皆乂安反
  是则天下罹其忧苦凡事防之于小则易救之于
  大则难尔其以朕言明告于众俾知所慎
 授下第举人教官
  泰定元年三月中书省臣奏下第举人仁宗延祐
  间命中书省各授教官之职以慰其归今当改元
  之初恩泽宜溥蒙古色目人年三十以上并两举
  不第者与教授以下与学正山长汉人南人年
卷七 第 2b 页 WYG0645-0812d.png
  五十以上并两举不第者与教授以下与学正山
  长先有资品出身者更优加之不愿仕者令备国
  子员后勿为格从之
 减止祠醮
  泰定元年平章张圭言自古圣君惟诚于治政可
  以动天地感鬼神初未尝徼福于僧道以厉民病
  国也且以至元三十年言之醮祠佛事之目止百
  有二大德七年再立功德使司积五百有九明年
卷七 第 3a 页 WYG0645-0813a.png
  一增其目明年即指为例已倍四之上矣僧徒又
  复营干近侍置作佛事指以算卦欺昧奏请增修
  布施莽斋自称特奉传奉所司不敢较问供给恐
  后况佛以清净为本不奔不欲而僧徒贪慕货利
  自违其教一事所需金银钞币不可数计岁用钞
  数千万锭数倍于至元间矣凡所供物悉为已有
  布施等钞复出其外生民脂膏纵其所欲取以自
  利畜养妻子彼既行不修洁适足亵慢天神何以
卷七 第 3b 页 WYG0645-0813b.png
  要福比年佛事愈繁累朝享国不永致灾愈速事
  无应验断可知矣臣等议宜罢功德使司其在至
  元三十年以前及累朝忌日醮祠佛事名目止令
  宣政院主领修举馀悉减罢近侍之属并不得巧
  计擅奏妄增名目若有特奉传奉从中书复奏乃
  行古今帝王治国理财之要莫先于节用盖侈用
  必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国用匮而重敛生如盐
  课增价之类皆足以厉民矣上是之
卷七 第 4a 页 WYG0645-0813c.png
 罢蜑户
  泰定元年七月罢广州福建等处蜑户为民仍免
  差税一年初张圭奏议广州东莞县大步海及惠
  州池始自大德元年奸民刘进程连言利分蜑户
  七百馀家官给之粮三年一采仅获小珠五两六
  两又人入水为虫所伤死甚众遂罢珠户为民其
  后同知广州路塔不儿等又献利于失列门创设
  提举司监采廉访司以其扰民复罢归有司既而
卷七 第 4b 页 WYG0645-0813d.png
  内正少卿魏按达拉冒启中旨驰驿督采耗廪食
  疲民力非旧制请悉罢遣
 太学贡试之法
  泰定三年更积分而为贡举并依世祖旧制其贡
  试之法从监学所拟大槩与前法略同而防闲少
  加严密焉其本学正录各二员司乐一员典籍二
  员管勾一员及侍仪舍人旧例举积分生员充之
  后以积分既革于上斋举年三十以上学行堪范
卷七 第 5a 页 WYG0645-0814a.png
  后学者为正录通晓音律学业优瞻者为司乐干
  局通敏者为典籍管勾其侍仪舍人于上中斋举
  礼仪习熟音吐洪畅曾掌春秋释奠每月告朔明
  赞众与其能者充之
文宗
 谕饬台臣
  天历元年谕太祖皇帝尝训饬臣下云美色名马
  人皆悦之然方寸一有系累即能坏名败德卿等
卷七 第 5b 页 WYG0645-0814b.png
  居风纪之司亦尝念及此乎世祖初立御史台首
  命达齐尔奔帖杰儿二人协司其政天下国家犹
  一人之身中书则右手也枢密则左手也左右手
  有病治之以良医省院阙失不以御史台治之可
  乎凡诸王百司违法越礼一听举劾风纪重则贪
  墨惧犹斧斤重则入木深其势然也朕有阙失卿
  亦以闻朕不尔责也
 追封伯夷叔齐
卷七 第 6a 页 WYG0645-0814c.png
  追封伯夷叔齐制略曰让爵以明长幼之序谏伐
  以严君臣之分昔居北海之滨遗庙东山之上休
  光垂于千载馀泽被于一方永怀孤峻之风庸示
  褒崇之典可追封伯夷为昭义清惠公叔齐为崇
  让仁惠公
 建奎章阁
  天历二年命翰林焕章阁诸儒臣采辑本朝典故
  著经世大典置奎章阁学士建奎章阁于西宫兴
卷七 第 6b 页 WYG0645-0814d.png
  圣殿之西廊为屋三间南间以藏物中间诸臣入
  直北间设御座进儒臣集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
  左右列珍玩命群玉内司掌之阁官系衔初名奎
  章阁置大学士二员正三品𨽻东宫属官后文宗
  复位升为奎章阁学士院阶正二品置大学士二
  员并知经筵事侍书学士从二品承制学士正三
  品供奉学士正四品并二员兼经筵官职
 籍没免及妻子
卷七 第 7a 页 WYG0645-0815a.png
  二年行台御史孔思迪言人伦之中夫妇为重比
  见内外大臣得罪就刑者其妻妾即断付他人似
  与朝廷旌表贞节之旨不侔夫亡终制之令相反
  况以失节之妇配有功之人又与前贤所谓取失
  节者以配是身已失节之意不同今后凡负国之
  臣籍没奴婢财产不必罪其妻子当典刑者则孥
  戮之不必断付他人庶使妇人均得守节请著为
  令从之
卷七 第 7b 页 WYG0645-0815b.png
 屯田东京之议
  天历二年学士虞集言京师之东濒海数千里北
  极辽海南滨青齐萑苇之场也海潮日至淤为沃
  壤用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
  合其众分授以地而定其畔以为限能以万夫耕
  者授以万夫之田为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如之
  察其惰者而易之三年视其成以地之高下定
  额朝廷以次渐征之五年有积蓄命以官就所储
卷七 第 8a 页 WYG0645-0815c.png
  给其禄十年佩之符印得以传子孙如军官之法
  则京东民兵数万可以近卫京师外禦岛夷远宽
  东南海运以纾疲民遂富民得官之志而获其用
  江海游食盗贼之类皆有所归此都燕之至计惜
  元不能用至顺帝之季南粮不至以御衣御酒乞
  米于张士诚可慨也
 学校师道
  天历二年集贤脩撰虞集疏言师道立则善人多
卷七 第 8b 页 WYG0645-0815d.png
  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今天
  下学官猥以资格授彊加之诸生之上而名之曰
  师尔有司弗信之生徒弗信之于学校无益也如
  此而望师道之立可乎下州小邑之士无所见闻
  父兄所以导其子弟初无必为学问之实师友之
  游从亦莫辨其邪正然则所谓贤材者非自天降
  地出安有可望之理哉为今之计莫若使守令求
  经明行修成德者身师尊之至诚恳恻以求之其
卷七 第 9a 页 WYG0645-0816a.png
  德化之及庶乎有所观感也其次则求夫操履近
  正而不为诡异骇俗者确守先儒经义师说而不
  敢妄为奇论者众所敬服非乡原之徒者延致之
  日讽诵其书使学者习之入耳著心以正其本则
  他日亦当有所发也其次则取乡贡至京师罢归
  者其议论文艺犹足以耸动其人非若泛泛莫知
  根抵者矣
 怀庆水利
卷七 第 9b 页 WYG0645-0816b.png
  天历三年三月怀庆路同知阿哈玛特言天久亢旱
  夏麦枯槁秋谷种不入土民匮于食近因访问耆
  老咸称丹水浇溉近山田土居民深得其利有泄
  水亦可溉田中统间尝开此渠溉济源河内河阳
  温武陟五县民田三千馀顷二十馀年后因豪家
  截河起堰立碾硙壅遏水势又经霖雨渠口淤塞
  堤堰颓圯今分水渠口及旧渠口俱有可考若蒙
  依前浚治多方区画遇旱视水缓急撤闸通流验
卷七 第 10a 页 WYG0645-0816c.png
  工分水以灌溉若霖雨泛涨闭闸退还正流禁治
  不得截水置碾磨栽种稻田如此则涝旱有备民
  乐趋利乞相视施行
 奎章阁官制
  至顺元年正月谕奎章阁学士曰昔我祖宗睿知
  聪明其于致理之道自然生知朕以统绪所传实
  在𦕈躬夙夜忧惧自惟蚤岁跋涉艰阻视我祖宗
  既乏生知之明于国家治体岂能周知故立奎章
卷七 第 10b 页 WYG0645-0816d.png
  阁置学士员日以祖宗明训古昔治乱得失陈说
  于前使朕乐于听闻卿等其推所学以称朕意其
  勿复辞按奎章阁在西宫兴圣殿之西廊为屋三
  间高明敞爽南间以藏物中间诸官入直所北间
  南向设御座左右列珍玩命群玉内司掌之阁官
  署衔初名奎章阁阶正三品𨽻东宫属官后文宗
  复位乃升为奎章阁学士院阶正二品置大学士五
  员并知经筵事侍书学士二员承制学士二员供
卷七 第 11a 页 WYG0645-0817a.png
  奉学士二员并兼经筵官幕职置参书二员典签
  二员并兼经筵参赞官照磨一员内掾四名内二
  名兼检讨宣使四名知印二名译史二名典书四
  名属官则有群玉内司阶正三品置监群玉内司
  一员司尉一员亚尉二员佥司二员典簿一员令
  史六名典吏二名司钥二名司膳四名给使八名
  专掌秘玩古物艺文监阶正三品置大监兼检校
  书籍事二员少监同检校书籍事二员监丞参
卷七 第 11b 页 WYG0645-0817b.png
  检校书籍事二员或有兼经筵官者典簿一员照
  磨一员令史四名典吏二名专掌书籍鉴书博士
  司阶正五品置博士兼经筵参赞官二员书吏一
  名专一鉴辨书画授经郎阶正七品置授经郎兼
  经筵译文官二员专一训教集赛官大臣子孙艺
  林库皆从六品置提典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司吏二名库子一名专一收贮书籍广成局阶从
  七品置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二员司吏二名
卷七 第 12a 页 WYG0645-0817c.png
   专一印行祖宗圣训及国制等书特恩创制象
   齿小牌五十上书奎章阁三字一面篆字一面
   蒙古字与辉和尔字分散各官悬佩出入宫门
   无禁学士院凡与诸司往复惟劄送参书厅行
   移而已命侍读学士虞集撰记御书刻石阁中
 南郊肆赦
  至顺元年十二月亲祀南郊肆赦诏朕膺昊天之
  成命承圣祖之贻谋祗缵丕基于今三载统万几
卷七 第 12b 页 WYG0645-0817d.png
  之兢业思兆姓之雍熙式举礼文聿严报祀爰以
  今年十月初四日躬服衮冕致明禋于南郊尊我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配享上帝方至诚之孚
  格嘉景贶之旋臻宜施旷荡之恩用洽溥天之庆
  于戏永言配命克肩昭事之心一视同仁益思鸿
  宁之福
 加封孔子父母
  至顺元年制曰阙里有家系出神明之胄尼山请
卷七 第 13a 页 WYG0645-0818a.png
  祷天启圣人之生朕聿观人文敦求往哲惟孔氏
  之有作集群圣之大成原道统则尧授舜传之周
  文王论世家则契至汤下逮正考甫其明德也远
  矣故生知者出焉有开必先克昌厥后如太极之
  生天地如钜海之有本源云礽既袭于上公之封
  考妣宜视夫素王之爵于戏君子之道考而不缪
  建而不悖于以敦典而叙伦宗庙之礼爱其所亲
  敬其所长于以报功而崇德尚笃其庆以相斯文
卷七 第 13b 页 WYG0645-0818b.png
  齐国公叔梁纥可加封启圣王鲁国夫人颜氏可
  加封启圣王夫人
 加封宣圣夫人
  至顺元年制曰我国家惇典礼以弥文本闺门以
  成教乃眷素王之庙尚虚元媲之封有其举之斯
  为盛矣大成至圣文宣王妻亓官氏来嫔圣室垂
  裕世家笾豆出房因流风于殷礼琴瑟在御乐好
  合于鲁堂功言邈若于遗闻仪范俨乎其合德作
卷七 第 14a 页 WYG0645-0818c.png
  尔袆衣之象称其命鼎之铭秩秩彝伦吾欲广关
  睢鹊巢之化皇皇文治天其兴河图凤鸟之祥可
  特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经世大典
  至顺三年纂脩经世大典成三月朔日词臣欧阳
  玄进表云尧舜之道载诸典谟文武之政布在方
  策道虽形于上下政无间于精粗特于纪录之閒
  足见弥纶之具是以秦汉有掌故之职唐宋有会
卷七 第 14b 页 WYG0645-0818d.png
  要之书于以著当代之设施于以备将来之考索
  我国家受命龙朔缵休鸿基发政施仁行苇之忠
  厚世积制礼作乐关睢之风化日兴纪纲具举于
  朝廷统会未归于简牍钦惟钦天统圣至德诚功
  大文孝皇帝陛下总揽群策躬亲万几思祖宗创
  业之艰难与天地同功于经纬必有铺张以揭皦
  日必有述作以藏名山爰命文臣体会要之遗意
  遍敕官寺发掌故之旧章仿周礼之六官作皇朝
卷七 第 15a 页 WYG0645-0819a.png
  之大典臣某叨承旨谕俾综纂脩物有象而事有
  原质为本而文为辅百数十年之治迹固大略之
  仅存千万亿世之宏规在鸿儒之继作谨缮写皇
  朝经世大典八百八十卷目录十二卷公牍一卷
  纂脩通议一卷装潢成帙随表以闻伏取进止
  学士虞集经世大典序云钦惟钦天统圣至德诚
  功大文孝皇帝以上圣之资缵承大统聪明睿知
  度越古今至让之诚格于上下重登大宝天命以
卷七 第 15b 页 WYG0645-0819b.png
  凝于是辟延阁以端居守中心之至正慨念祖宗
  之基业旁观载籍之传闻思辑典章之大成以示
  治平之永则乃天历二年冬有旨命奎章阁学士
  院与翰林国史院参酌唐宋会要之体会稡国朝
  故实之文作为成书赐名皇朝经世大典明年二
  月以国史自有著述命阁学士专率其属而为之
  太师丞相答刺罕太平王臣雅克特穆尔总监其事
  翰林学士承旨大司徒臣阿林特穆尔奎章阁大
卷七 第 16a 页 WYG0645-0819c.png
  学士臣和塔拉笃尔弥实奎章阁大学士中书右
  丞臣撒迪奎章阁大学士太僖宗禋使臣阿荣奎
  章阁承制学士佥枢密院事臣朵来并以耆旧近
  臣习于国典任提调焉中书左丞臣张友谅御史
  中丞臣赵世安等以省台之重表率百司简牍具
  来供给无匮至于执笔纂脩则命奎章阁大学士
  平章政事臣赵世延而贰以臣虞集与学士院艺
  文监官属分局脩纂又命礼部尚书臣库库择文
卷七 第 16b 页 WYG0645-0819d.png
  学儒士三十人给以笔札而缮写之出内府之钞
  以充用是年四月十六日开局仿六典之制分天
  地春夏狄冬之别用国史之例别置蒙古局于其
  上尊国事也其书悉取诸有司之掌政而修饰润
  色之通国语于尔雅去吏牍之繁词于是定其篇
  目凡十篇曰君事曰臣事大君临天下名号最重
  作帝号第一祖宗勋业具在史策心之精微用言
  以宣询诸故老求诸纪载得其一二于千万作帝
卷七 第 17a 页 WYG0645-0820a.png
  训第二风动天下莫大于制诰作帝制第三大宗
  其本也藩服其支也作帝系第四皆君事也蒙古
  局治之设官用人共理天下治其事者宜录其成
  故作治典第五疆理广袤古昔未有人民贡赋国
  用系焉作赋典第六安上治民莫重于礼朝廷郊
  庙损益可知作礼典第七肇基建业至于混一告
  成有绩垂远有规作政典第八政刑之设以辅礼
  乐仁厚为本明慎为要作宪典第九六官之职工
卷七 第 17b 页 WYG0645-0820b.png
  居一焉国财民力不可不慎作工典第十皆臣事
  也以至顺二年五月一日草其成书缮写呈上臣
  集等皆以空疏之学谬叨委属之隆才识既凡见
  闻非广或疏远不知于避忌或草茅不识于忧虞
  谅其具稿之诚实欲更求是正疏略之罪所不敢
  逃窃观唐会要创于苏冕续于崔铉至宋王溥而
  后成书宋会要始于王洙续于王圭至汪大猷虞
  允文二百年间三脩三进窃惟祖宗之事业岂唐
卷七 第 18a 页 WYG0645-0820c.png
  宋所可比方而国家万万年之基方源源而未已
  今之所述粗立其纲乃若国初之旧文以至四方
  之续报更加搜访以待增修重惟纂述之初猷实
  出圣明之独断假之以岁月丰之以廪饷给之以
  官府之书劳之以诸司之宴礼意优渥圣谟孔彰
  而纂脩臣寮贪冒恩私不称旨意不胜兢惧之至
  惟陛下矜而恕之谨序
 任官之法
卷七 第 18b 页 WYG0645-0820d.png
  至顺三年六月监察御史陈思谦言内外官非文
  武全才出处系天下安危能拯金革之难者不许
  夺情起复从之时思谦又言铨衡之弊入仕之门
  太多黜陟之法太简州郡之任太淹朝省之除太
  速欲设三策以救四弊一曰至元三十年以后增
  设衙门冗滥不急者从实减并其外有选法者并
  入中书二曰宜参酌古制设辟举之科令三品以
  下各举所知得材则受赏失实则受罚三曰古者
卷七 第 19a 页 WYG0645-0821a.png
  刺史入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盖使外职识朝廷
  治体内官知民间利病今后历县尹有能声善政
  者受郎官御史历郡守有奇才异绩者任宪使尚
  书其馀各验资品通迁在内者不得三考连任京
  官在外者须历两任乃迁内职绩非出类守不败
  官者则循以年劳处以常调凡朝缺官员须二十
  月之上方许迁除帝可其奏命中书议行之
 给假省亲之制
卷七 第 19b 页 WYG0645-0821b.png
  至顺三年六月廉访使僧嘉努言自古求忠臣于
  孝子之门今官于朝十年不省觐者有之非无思
  亲之心也由朝廷无给假省亲之制而有擅离官
  次之禁古律诸职官父母在三百里外三年听一
  给定省假二十日亲不存者听一给拜墓假十日
  以此推之父母在三百里以至万里宜计道里远
  近定立假期其应省觐匿不行者坐以罪若诈冒
  有所规避者与诈奔丧者同科著为令
卷七 第 20a 页 WYG0645-0821c.png
 
 
 
 
 
 
 
 
卷七 第 20b 页 WYG0645-0821d.png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