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a 页 WYG0645-07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四
吏部侍郎孙承泽撰
冕衮之制
至元十二年十一月博士议拟冕天版长一尺六寸
广八寸前高八寸五分后高九寸五分身围一尺八
寸三分并纳言用青罗为表红罗为里周回缘以黄
金天板下四面珠网结子花素坠子前后共二十有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四
吏部侍郎孙承泽撰
冕衮之制
至元十二年十一月博士议拟冕天版长一尺六寸
广八寸前高八寸五分后高九寸五分身围一尺八
寸三分并纳言用青罗为表红罗为里周回缘以黄
金天板下四面珠网结子花素坠子前后共二十有
卷四 第 1b 页 WYG0645-0749b.png
四旒以珍珠为之青碧线织天河带两头各有珍珠金
翠旒三节玉滴子节花金红线组带二上有珍珠金翠
旒玉滴子下有金铎二梅红绣款幔带一黈纩二珍珠
垂系上用金萼子二簪窠款幔组带钿窠各二内组带
窠四并镂玉为之玉簪一顶面镂云龙衮衣用青罗夹
制五采间金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正面日一月
一升龙四山十二上下襟华虫火各六对虎虽各六对
背星一升龙四山十二华虫火各十二对虎虽各六对
翠旒三节玉滴子节花金红线组带二上有珍珠金翠
旒玉滴子下有金铎二梅红绣款幔带一黈纩二珍珠
垂系上用金萼子二簪窠款幔组带钿窠各二内组带
窠四并镂玉为之玉簪一顶面镂云龙衮衣用青罗夹
制五采间金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正面日一月
一升龙四山十二上下襟华虫火各六对虎虽各六对
背星一升龙四山十二华虫火各十二对虎虽各六对
卷四 第 2a 页 WYG0645-0749c.png
中单用白罗单制罗领褾襈裳一带褾襈全红罗
八幅夹造上绣藻粉米黼黻藻三十三粉米十六
黼三十二黻三十二蔽膝一带褾襈红罗夹造八
幅上绣升龙二绶一幅六采织造红罗托里小绶
三色同大绶销金黄罗绶头全上间施二玉环并
碾云龙绯白大带一销金黄带头钿窠二十有四
红罗勒帛一青罗抹带一佩二玉上中下璜各一
半月各二并碾玉为云龙文玉滴子各二并珍珠
八幅夹造上绣藻粉米黼黻藻三十三粉米十六
黼三十二黻三十二蔽膝一带褾襈红罗夹造八
幅上绣升龙二绶一幅六采织造红罗托里小绶
三色同大绶销金黄罗绶头全上间施二玉环并
碾云龙绯白大带一销金黄带头钿窠二十有四
红罗勒帛一青罗抹带一佩二玉上中下璜各一
半月各二并碾玉为云龙文玉滴子各二并珍珠
卷四 第 2b 页 WYG0645-0749d.png
穿造金篦钩兽面水叶环钉全凉带一红罗里
镂金为之上为玉鹅七挞尾束各一金攀龙口玳
瑁衬钉舄一重底红罗面白绫托里如意头销金
黄罗缘口玉鼻八饰以珍珠金绯罗锦袜一两
请广学制
至元十三年中书省博果密疏言尧舜禹汤文武
之世莫不有学故其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为后
世所法降至汉朝亦建学校诏诸生课试补官魏
镂金为之上为玉鹅七挞尾束各一金攀龙口玳
瑁衬钉舄一重底红罗面白绫托里如意头销金
黄罗缘口玉鼻八饰以珍珠金绯罗锦袜一两
请广学制
至元十三年中书省博果密疏言尧舜禹汤文武
之世莫不有学故其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为后
世所法降至汉朝亦建学校诏诸生课试补官魏
卷四 第 3a 页 WYG0645-0750a.png
武帝起自北方既定中原增制生员三千儒学以
兴此历代皆有学校之证也臣等今复取平南之
君建置学校者为陛下陈之晋武帝尝平吴矣始
起国子学隋文帝尝灭陈矣俾国子学不𨽻太常唐
高祖尝灭梁矣诏诸州县及乡并令置学及至太
宗数幸国学增筑学舍至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
门学亦增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乃至高丽百济
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入学国学之
兴此历代皆有学校之证也臣等今复取平南之
君建置学校者为陛下陈之晋武帝尝平吴矣始
起国子学隋文帝尝灭陈矣俾国子学不𨽻太常唐
高祖尝灭梁矣诏诸州县及乡并令置学及至太
宗数幸国学增筑学舍至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
门学亦增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乃至高丽百济
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入学国学之
卷四 第 3b 页 WYG0645-0750b.png
内至八千馀人高宗因之遂令国子监领六学一
曰国子学二曰太学三曰四门学四曰律学五曰
书学六曰算学各置生徒有差皆承高祖之意也
然晋之平吴得户五十二万而已隋之灭陈得郡
县五百而已唐之灭梁得户六十馀万而已乃其
崇重学校已如此况我堂堂大国奄有江岭之地
计亡宋之户不下千万此陛下神功自古未有而
非晋隋唐之所敢比也然学校之政尚未全举臣
曰国子学二曰太学三曰四门学四曰律学五曰
书学六曰算学各置生徒有差皆承高祖之意也
然晋之平吴得户五十二万而已隋之灭陈得郡
县五百而已唐之灭梁得户六十馀万而已乃其
崇重学校已如此况我堂堂大国奄有江岭之地
计亡宋之户不下千万此陛下神功自古未有而
非晋隋唐之所敢比也然学校之政尚未全举臣
卷四 第 4a 页 WYG0645-0750c.png
窃惜之臣等向被圣恩俾习儒学钦惟圣恩岂不
以诸色人仕宦者常多蒙古人仕宦者尚少而欲
臣等晓识世务以任陛下之使令乎然以学制未
定朋从数少譬犹责嘉禾于数苗求良骥于数马
臣等恐其不易得也为今之计如欲人材众多通
习汉法必如古昔遍立学校然后可若曰未暇宜
且于大都弘阐国学择蒙古人年十五以下十岁
以上质美者百人百官子弟与凡民俊秀者百人
以诸色人仕宦者常多蒙古人仕宦者尚少而欲
臣等晓识世务以任陛下之使令乎然以学制未
定朋从数少譬犹责嘉禾于数苗求良骥于数马
臣等恐其不易得也为今之计如欲人材众多通
习汉法必如古昔遍立学校然后可若曰未暇宜
且于大都弘阐国学择蒙古人年十五以下十岁
以上质美者百人百官子弟与凡民俊秀者百人
卷四 第 4b 页 WYG0645-0750d.png
俾廪给各有定制选德业充备足为师表者充司
业博士助教而教育之使其教必本于人伦明于
物理为之讲解经传授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之道其下复立数科如小学律书算之类每科设
置教授各令以本业训导小学科则令诵读经书
教以应对进退事长之节律科则专令通晓吏事
书科则专令晓习字画算科则专令熟闲算数或
一艺通然后改授或一日之间更次为之俾国子
业博士助教而教育之使其教必本于人伦明于
物理为之讲解经传授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之道其下复立数科如小学律书算之类每科设
置教授各令以本业训导小学科则令诵读经书
教以应对进退事长之节律科则专令通晓吏事
书科则专令晓习字画算科则专令熟闲算数或
一艺通然后改授或一日之间更次为之俾国子
卷四 第 5a 页 WYG0645-0751a.png
学官总领其事常加点勘务要俱通仍以义理为
主有馀力者听令学作文字日月岁时随其利钝
各责所就功课程其勤惰而赏罚之勤者则升之
上舍惰者则降之下舍待其改过则复升之假日
则听令学射自非假日无故不令出学数年以后
上舍生学业有成就者乃听学官保举蒙古人若
何品级诸色人若何仕进其未成就者且令依旧
习学俟其可以从政然后岁听学官举其贤者能
主有馀力者听令学作文字日月岁时随其利钝
各责所就功课程其勤惰而赏罚之勤者则升之
上舍惰者则降之下舍待其改过则复升之假日
则听令学射自非假日无故不令出学数年以后
上舍生学业有成就者乃听学官保举蒙古人若
何品级诸色人若何仕进其未成就者且令依旧
习学俟其可以从政然后岁听学官举其贤者能
卷四 第 5b 页 WYG0645-0751b.png
者使之依例入仕其中不可教者三年听令出学
凡学政因革生员增减若得不时奏闻则学无弊
政而天下之材亦皆观感而兴起矣然后续立郡
县之学求以化民成俗无不可者臣等愚幼见于
书闻于师者如此未敢必其可行伏望圣慈下臣
此章令诸老先生与左丞相王赞善等商议条奏
施行臣等不胜至愿
教育人材
凡学政因革生员增减若得不时奏闻则学无弊
政而天下之材亦皆观感而兴起矣然后续立郡
县之学求以化民成俗无不可者臣等愚幼见于
书闻于师者如此未敢必其可行伏望圣慈下臣
此章令诸老先生与左丞相王赞善等商议条奏
施行臣等不胜至愿
教育人材
卷四 第 6a 页 WYG0645-0751c.png
至元十三年翰林集贤学士程钜夫奏曰臣闻国
家天下必需才以为用而人材之盛非自盛也全
在国家教育之勤其衰也反是参之历代可考也
国家自中统建元以来中外臣寮亦时闻表表伟
杰者皆自往时故老宿儒薰陶浸灌而然历时既
久以次沦谢迩来晨星寥寥无几何矣臣不知更
十馀年后人物当如何其琐琐也而主国论者恬
不知怪视学校为不急谓诗书为无用不知人材
家天下必需才以为用而人材之盛非自盛也全
在国家教育之勤其衰也反是参之历代可考也
国家自中统建元以来中外臣寮亦时闻表表伟
杰者皆自往时故老宿儒薰陶浸灌而然历时既
久以次沦谢迩来晨星寥寥无几何矣臣不知更
十馀年后人物当如何其琐琐也而主国论者恬
不知怪视学校为不急谓诗书为无用不知人材
卷四 第 6b 页 WYG0645-0751d.png
盛衰张本于此盖尝有旨行贡举求好秀才上意
非不谆切而妄人辄阴沮之应故事而集议凡几
作辍矣然则无怪乎选任之非才政治之不理也
今已至此后当若何臣愚欲望陛下明诏有司重
学校之事慎师儒之选京师首善之地尤当兴建
国学选一时名流为国人矜式优以饩廪隆以礼
猊四方观感有所兴起外而名都大邑教官有缺
不但循常例取庸人而已必使廷臣推择可以为
非不谆切而妄人辄阴沮之应故事而集议凡几
作辍矣然则无怪乎选任之非才政治之不理也
今已至此后当若何臣愚欲望陛下明诏有司重
学校之事慎师儒之选京师首善之地尤当兴建
国学选一时名流为国人矜式优以饩廪隆以礼
猊四方观感有所兴起外而名都大邑教官有缺
不但循常例取庸人而已必使廷臣推择可以为
卷四 第 7a 页 WYG0645-0752a.png
人表仪者条具奏闻令有禄可养而不匮职比亲
民而加优视教化之兴废为考第之殿最其诸生
有经明行修者时与蠲免赋役依此降诏旨施行
庶国家教育有方多士鼓舞不倦他日随取随足
无临事乏才之叹天下幸甚
行舶税
至元十三年定江南凡邻海诸郡与番国往返互
易舶货者其货以十分取一粗者十五分取一以
民而加优视教化之兴废为考第之殿最其诸生
有经明行修者时与蠲免赋役依此降诏旨施行
庶国家教育有方多士鼓舞不倦他日随取随足
无临事乏才之叹天下幸甚
行舶税
至元十三年定江南凡邻海诸郡与番国往返互
易舶货者其货以十分取一粗者十五分取一以
卷四 第 7b 页 WYG0645-0752b.png
市舶官主之其发舶回帆必验其所至之地及所
易之物给以公文为之期日大抵皆因宋旧制而
为之法也又制大舶给公验小船给公凭每大船
一带柴米船八橹船各一验凭随船而行或有验
无凭及数外夹带即同私贩犯人杖一百船物并
没官内一半付告人充赏公验批写物货不实及
变卖渗泄作弊同漏船法财物没官船司官吏断
罪不叙
易之物给以公文为之期日大抵皆因宋旧制而
为之法也又制大舶给公验小船给公凭每大船
一带柴米船八橹船各一验凭随船而行或有验
无凭及数外夹带即同私贩犯人杖一百船物并
没官内一半付告人充赏公验批写物货不实及
变卖渗泄作弊同漏船法财物没官船司官吏断
罪不叙
卷四 第 8a 页 WYG0645-0752c.png
生祭故相
至元十五年故丞相天祥文公至燕故太学生王
炎午作生祭文曰呜呼大丞相可死矣华元踉蹡
子胥脱走丞相自叙死者数矣诚有不幸则国事
未定臣节未明今鞠躬尽瘁则诸葛矣保捍闽广
则田单矣倡义勇出则颜平原申包胥矣虽举事
率无所成而大节亦无愧所欠一死耳柰何再执
涉月踰时就义寂寥闻者惊惜岂丞相尚欲脱去
至元十五年故丞相天祥文公至燕故太学生王
炎午作生祭文曰呜呼大丞相可死矣华元踉蹡
子胥脱走丞相自叙死者数矣诚有不幸则国事
未定臣节未明今鞠躬尽瘁则诸葛矣保捍闽广
则田单矣倡义勇出则颜平原申包胥矣虽举事
率无所成而大节亦无愧所欠一死耳柰何再执
涉月踰时就义寂寥闻者惊惜岂丞相尚欲脱去
卷四 第 8b 页 WYG0645-0752d.png
邪尚欲有所为邪昔东南全盛不能解襄围今以
亡国一夫而欲抗天下况赵孤蹈海楚怀八关商
非昔日之顽周无未献之地南北之势既合天人
之际可知彼齐废齐兴楚亡楚复皆两国相当之
势而两君大臣固无恙耳今事势无可为而臣皆
为执矣臣子之于君父临大节决大难事可为则
屈意忍死以就义必不幸则仗大节以明分故身
执而勇于就义当以杲卿张巡为上李陵降矣而
亡国一夫而欲抗天下况赵孤蹈海楚怀八关商
非昔日之顽周无未献之地南北之势既合天人
之际可知彼齐废齐兴楚亡楚复皆两国相当之
势而两君大臣固无恙耳今事势无可为而臣皆
为执矣臣子之于君父临大节决大难事可为则
屈意忍死以就义必不幸则仗大节以明分故身
执而勇于就义当以杲卿张巡为上李陵降矣而
卷四 第 9a 页 WYG0645-0753a.png
曰欲有为且思刎颈以见志其言诚伪既不可知
况刑拘势禁不及为者十八九丞相之不为陵不
待智者而信柰何慷慨迟回日久月积丞相不死
当有死丞相者矣丞相何所俟乎以旧主尚在未
忍弃捐也李昪篡杨行密之业迁其子孙于广陵
严兵守之至子孙自为匹耦然犹得不死周世宗
征淮南下诏抚安杨氏子孙景升惊疑尽杀其族
夫抚安本以为德又反为祸几微一失可不惧哉蜀
况刑拘势禁不及为者十八九丞相之不为陵不
待智者而信柰何慷慨迟回日久月积丞相不死
当有死丞相者矣丞相何所俟乎以旧主尚在未
忍弃捐也李昪篡杨行密之业迁其子孙于广陵
严兵守之至子孙自为匹耦然犹得不死周世宗
征淮南下诏抚安杨氏子孙景升惊疑尽杀其族
夫抚安本以为德又反为祸几微一失可不惧哉蜀
卷四 第 9b 页 WYG0645-0753b.png
王衍既归唐庄宗发三辰之誓全其宗族未几信
伶人景进之计衍族尽诛几微之倚伏可不畏哉
夫以赵祖之遇降主天固巧于报施然建共暂处
倨坐苟安旧主正坐危疑羁臣犹事肮脏而声气
所逼猜疑必生岂无李昪之疑或景进之计则丞
相于旧主不足为情而反为害矣炎午丞相乡之
晚进也前成均之弟子员进而父没退而国亡生
虽愧陈东报汴之忠死不效陆机入洛之耻丞相
伶人景进之计衍族尽诛几微之倚伏可不畏哉
夫以赵祖之遇降主天固巧于报施然建共暂处
倨坐苟安旧主正坐危疑羁臣犹事肮脏而声气
所逼猜疑必生岂无李昪之疑或景进之计则丞
相于旧主不足为情而反为害矣炎午丞相乡之
晚进也前成均之弟子员进而父没退而国亡生
虽愧陈东报汴之忠死不效陆机入洛之耻丞相
卷四 第 10a 页 WYG0645-0753c.png
起兵次乡国时有少年狂子持斐牍叫军门丞相
察其忧愤而进之怜其亲老而退之非仆也邪痛
惟千载之事既负于前一得之愚敢默于后进薄
昭之素服先元亮之挽歌愿与丞相商之庐陵非
丞相父母邦乎赵太祖语孟昶母曰勿戚戚行遣
汝归蜀昶母曰妾太原人愿归太原不愿归蜀契
丹迁晋出帝及李太后安太妃于建州太后疾亟
谓帝曰我死焚其骨送范阳僧寺无使我为北地
察其忧愤而进之怜其亲老而退之非仆也邪痛
惟千载之事既负于前一得之愚敢默于后进薄
昭之素服先元亮之挽歌愿与丞相商之庐陵非
丞相父母邦乎赵太祖语孟昶母曰勿戚戚行遣
汝归蜀昶母曰妾太原人愿归太原不愿归蜀契
丹迁晋出帝及李太后安太妃于建州太后疾亟
谓帝曰我死焚其骨送范阳僧寺无使我为北地
卷四 第 10b 页 WYG0645-0753d.png
鬼也安太妃临卒亦谓帝曰当焚我为灰向南飏
之庶遗魄得返中国也彼妇人彼国后一死一生
尚眷眷故乡不忍飘弃仇雠外国况忠臣义士乎
人不七日谷则毙自梅岭以出纵不得留汉厩而
从田横亦当吐周粟而友孤竹至父母邦而首丘
焉庐陵盛矣科目尊矣宰相忠烈合为一传矣旧
主为老死于降邸宋亡而赵不绝矣不然或拘囚
而不死或秋暑冬寒五日不汗瓜蒂喷鼻死溺死
之庶遗魄得返中国也彼妇人彼国后一死一生
尚眷眷故乡不忍飘弃仇雠外国况忠臣义士乎
人不七日谷则毙自梅岭以出纵不得留汉厩而
从田横亦当吐周粟而友孤竹至父母邦而首丘
焉庐陵盛矣科目尊矣宰相忠烈合为一传矣旧
主为老死于降邸宋亡而赵不绝矣不然或拘囚
而不死或秋暑冬寒五日不汗瓜蒂喷鼻死溺死
卷四 第 11a 页 WYG0645-0754a.png
畏死排墙死盗贼毒蛇猛虎死轻一死于鸿毛亏
一篑于泰山而或遗旧主忧纵不断赵盾之弑君
亦将悔伯仁之繇我则铸错已无铁噬脐宁有口
乎呜呼四忠一节待公而六为位其间闻讣则哭
四集赛
至元十六年置宿卫皆领于四集赛太祖功臣博
勒呼博尔济穆呼哩齐拉衮时号都尔本库鲁克
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集赛之长集赛者犹言
一篑于泰山而或遗旧主忧纵不断赵盾之弑君
亦将悔伯仁之繇我则铸错已无铁噬脐宁有口
乎呜呼四忠一节待公而六为位其间闻讣则哭
四集赛
至元十六年置宿卫皆领于四集赛太祖功臣博
勒呼博尔济穆呼哩齐拉衮时号都尔本库鲁克
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集赛之长集赛者犹言
卷四 第 11b 页 WYG0645-0754b.png
番直宿卫也凡宿卫每三日而一更申酉戌日博
勒呼领之为第一集赛即伊克集赛博勒呼早绝
太祖命以布色部代之而非四杰功臣之类故太
祖以自名领之其云伊克者言天子自领之故也
亥子丑日博尔济领之为第二集赛寅卯辰日穆
呼哩领之为第三集赛己午未日齐拉衮领之为
第四集赛齐拉衮后绝其后集赛常以右丞相领
之凡集赛长之子孙或由天子所亲信或由宰相
勒呼领之为第一集赛即伊克集赛博勒呼早绝
太祖命以布色部代之而非四杰功臣之类故太
祖以自名领之其云伊克者言天子自领之故也
亥子丑日博尔济领之为第二集赛寅卯辰日穆
呼哩领之为第三集赛己午未日齐拉衮领之为
第四集赛齐拉衮后绝其后集赛常以右丞相领
之凡集赛长之子孙或由天子所亲信或由宰相
卷四 第 12a 页 WYG0645-0754c.png
所荐举或以其次序所当为即袭其职以掌环卫
虽其官卑勿论也及年劳既久则遂擢为一品官
而四集赛之长天子或又命大臣以总之然不常
设也其他预集赛之职而居禁近者分冠服弓矢
食饮文史车马庐帐府库医药卜祝之事悉世守
之虽以才能受任使服官政贵盛之极然一日归
至内庭则执其事如故至于子孙无改非甚亲信
不得预也
虽其官卑勿论也及年劳既久则遂擢为一品官
而四集赛之长天子或又命大臣以总之然不常
设也其他预集赛之职而居禁近者分冠服弓矢
食饮文史车马庐帐府库医药卜祝之事悉世守
之虽以才能受任使服官政贵盛之极然一日归
至内庭则执其事如故至于子孙无改非甚亲信
不得预也
卷四 第 12b 页 WYG0645-0754d.png
举官自代
至元十六年御史魏初言旧制常参官诸州刺
史上任三日举一人自代况风纪之职与常员异
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
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
人从之令各官举一人自代视所举之人以定其
人之贤否著为令此制始于宋行之故得人为盛
不独御史按察使当然也
至元十六年御史魏初言旧制常参官诸州刺
史上任三日举一人自代况风纪之职与常员异
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
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
人从之令各官举一人自代视所举之人以定其
人之贤否著为令此制始于宋行之故得人为盛
不独御史按察使当然也
卷四 第 13a 页 WYG0645-0755a.png
立太史局
至元十六年初立太史局局中刻漏旧以木为之
其形如碑故名碑漏内设曲筒铸铜为丸自碑首
转行而下鸣铙以为节其漏经久废坏晨昏失度
大德元年中书俾履谦视之因见刻漏旁有宋旧
铜壶四于是按图考定莲花宝山等漏制命工改
作又请重建鼓楼增置更鼓并守漏卒当时遵用
之
至元十六年初立太史局局中刻漏旧以木为之
其形如碑故名碑漏内设曲筒铸铜为丸自碑首
转行而下鸣铙以为节其漏经久废坏晨昏失度
大德元年中书俾履谦视之因见刻漏旁有宋旧
铜壶四于是按图考定莲花宝山等漏制命工改
作又请重建鼓楼增置更鼓并守漏卒当时遵用
之
卷四 第 13b 页 WYG0645-0755b.png
建司天台
十六年太史令王恂请建司天台于大都仪象圭
表皆铜为之增铜表至四十尺测影长而真又请
上都洛阳等五处分置仪表各选监候官从之因
敕郭守敬由上都抵南海测影具访通天文历数
授时历成
至元十七年授时历成初上召王恂定新历恂以
为历数而不知历理宜得许衡领之乃以衡为国
十六年太史令王恂请建司天台于大都仪象圭
表皆铜为之增铜表至四十尺测影长而真又请
上都洛阳等五处分置仪表各选监候官从之因
敕郭守敬由上都抵南海测影具访通天文历数
授时历成
至元十七年授时历成初上召王恂定新历恂以
为历数而不知历理宜得许衡领之乃以衡为国
卷四 第 14a 页 WYG0645-0755c.png
子祭酒领太史院事召至京衡以为冬至者历之
本而求历本者在验气今所用宋旧仪自汴还至
京师已乖舛加之岁久规环不叶乃与太史令郭
守敬等新制仪象圭表自丙子之冬日测晷影得
丁丑戊寅己卯三年冬至加时减大明历十九刻
二十分又增损古岁馀岁差法上考春秋以来冬
至无不尽合以月食冲及金水二星距验冬至日
躔校旧历退七十六分以月转迟疾中平行度验
本而求历本者在验气今所用宋旧仪自汴还至
京师已乖舛加之岁久规环不叶乃与太史令郭
守敬等新制仪象圭表自丙子之冬日测晷影得
丁丑戊寅己卯三年冬至加时减大明历十九刻
二十分又增损古岁馀岁差法上考春秋以来冬
至无不尽合以月食冲及金水二星距验冬至日
躔校旧历退七十六分以月转迟疾中平行度验
卷四 第 14b 页 WYG0645-0755d.png
月离宿度加旧历三十刻以线代管窥测赤道宿
度以四正定气立损益限以定日之盈缩分二十
八限为三百三十六以定月之迟疾以赤道变九
道定月行以迟疾定度分定朔而不用平行度以
日月实合时刻定晦而不用虚进法以躔离脁朒
定交食其法视古皆密而又悉去诸历积年月日
法之傅会者一本天道自然之数可以施之永久
而无弊其馀正讹完阙盖非一事十七年历成奏
度以四正定气立损益限以定日之盈缩分二十
八限为三百三十六以定月之迟疾以赤道变九
道定月行以迟疾定度分定朔而不用平行度以
日月实合时刻定晦而不用虚进法以躔离脁朒
定交食其法视古皆密而又悉去诸历积年月日
法之傅会者一本天道自然之数可以施之永久
而无弊其馀正讹完阙盖非一事十七年历成奏
卷四 第 15a 页 WYG0645-0756a.png
上之赐名曰授时
初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馀年寖以
缺失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
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
于下而命宰相王文谦与枢密张易为之主领裁
奏于上左丞许衡参预其事守敬首言历之本在
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
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
初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馀年寖以
缺失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
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
于下而命宰相王文谦与枢密张易为之主领裁
奏于上左丞许衡参预其事守敬首言历之本在
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
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
卷四 第 15b 页 WYG0645-0756b.png
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守敬乃尽考其失
而移置之既又别图高爽地以木为重棚创作简
仪高表用相比覆又以为天枢附极而动昔人常
展管望之未得其的作候极仪极辰既位天体斯
正作浑天象象虽形似莫适所用作玲珑仪以表
之短方测天之正圜莫若以圜求圜作仰仪古有
经纬结而不动守敬易之作立运仪日有中道月
有九行守敬一之作澄理仪表高景虚罔象非真
而移置之既又别图高爽地以木为重棚创作简
仪高表用相比覆又以为天枢附极而动昔人常
展管望之未得其的作候极仪极辰既位天体斯
正作浑天象象虽形似莫适所用作玲珑仪以表
之短方测天之正圜莫若以圜求圜作仰仪古有
经纬结而不动守敬易之作立运仪日有中道月
有九行守敬一之作澄理仪表高景虚罔象非真
卷四 第 16a 页 WYG0645-0756c.png
作景符月虽有明察景则难作窥几历法之验在
于交会作日月食仪天有赤道轮以当之两极低
昂标以指之作星晷定时仪又作正方案九表悬
正仪座正仪为四方行测者所用又作仰规覆矩
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
考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为
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及奏进仪表式守
敬当帝前指陈理数至于日宴帝不为倦守敬因
于交会作日月食仪天有赤道轮以当之两极低
昂标以指之作星晷定时仪又作正方案九表悬
正仪座正仪为四方行测者所用又作仰规覆矩
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
考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为
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及奏进仪表式守
敬当帝前指陈理数至于日宴帝不为倦守敬因
卷四 第 16b 页 WYG0645-0756d.png
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
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
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
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
测景帝可其奏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
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踰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
验凡二十九所十七年新历告成
十七年六月颁授时历诏曰自古有国牧民之君
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
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
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
测景帝可其奏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
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踰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
验凡二十九所十七年新历告成
十七年六月颁授时历诏曰自古有国牧民之君
卷四 第 17a 页 WYG0645-0757a.png
必以钦天授时为立治之本黄帝尧舜以至三代
莫不皆然为日官者皆世守其业随时考验以与
天合故历法无数更之弊及秦灭先圣之术每置
闰于岁终古法盖殚废矣由两汉而下立积年日
法以为推步之准因仍法袭以迄于今夫天运流
行不息而欲以一定之法拘之未有久而不差之
理差而必改其势有不得不然者今命太史院作
灵台制仪象日测月验以考其度数之真积年日法
莫不皆然为日官者皆世守其业随时考验以与
天合故历法无数更之弊及秦灭先圣之术每置
闰于岁终古法盖殚废矣由两汉而下立积年日
法以为推步之准因仍法袭以迄于今夫天运流
行不息而欲以一定之法拘之未有久而不差之
理差而必改其势有不得不然者今命太史院作
灵台制仪象日测月验以考其度数之真积年日法
卷四 第 17b 页 WYG0645-0757b.png
皆所不取庶几吻合天运而永终无弊乃者新历
告成赐名曰授时历自至元十八年正月一日颁
行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穷河源
至元十七年三月上使招讨使都实穷河源四阅
月始抵其地既还图其形势来上言河出吐蕃朵
甘思西鄙有泉百馀泓方可七八十里沮洳散涣
不可逼视登高望之如列星然名鄂端诺尔鄂端
告成赐名曰授时历自至元十八年正月一日颁
行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穷河源
至元十七年三月上使招讨使都实穷河源四阅
月始抵其地既还图其形势来上言河出吐蕃朵
甘思西鄙有泉百馀泓方可七八十里沮洳散涣
不可逼视登高望之如列星然名鄂端诺尔鄂端
卷四 第 18a 页 WYG0645-0757c.png
诺尔华言星宿海也群流奔辏近五七里汇为二
巨泽名鄂楞诺尔自西而东连属成川号齐必勒河
又合伊尔齐呼兰伊拉齐三河其流寖大始名黄
河又岐为八九股行二十日至大雪山名腾格哩哈
达即昆崙也由昆崙南至库济及克特二地始相
属又经哈喇伯勒齐尔之地合细黄河及奇尔穆
苏二水北行复折而西流过昆崙北又转而东北
行约二十馀日至积石始入中国云约自河发源
巨泽名鄂楞诺尔自西而东连属成川号齐必勒河
又合伊尔齐呼兰伊拉齐三河其流寖大始名黄
河又岐为八九股行二十日至大雪山名腾格哩哈
达即昆崙也由昆崙南至库济及克特二地始相
属又经哈喇伯勒齐尔之地合细黄河及奇尔穆
苏二水北行复折而西流过昆崙北又转而东北
行约二十馀日至积石始入中国云约自河发源
卷四 第 18b 页 WYG0645-0757d.png
至中国计及万里然其间溪涧流络莫知纪极昆
崙之西人迹简少而山皆草石至积石方林木茂
畅世言河九折盖彼地有二折焉
经略使
至元十八年九月立经略使问民疾苦招谕叛逆
果有怙终不悛者罪之总督大小官吏治兵裒粟
精练士卒审用成算申明纪律先定江西湖广江
浙福建诸处并力犄角务收平复之效不尚屠戮
崙之西人迹简少而山皆草石至积石方林木茂
畅世言河九折盖彼地有二折焉
经略使
至元十八年九月立经略使问民疾苦招谕叛逆
果有怙终不悛者罪之总督大小官吏治兵裒粟
精练士卒审用成算申明纪律先定江西湖广江
浙福建诸处并力犄角务收平复之效不尚屠戮
卷四 第 19a 页 WYG0645-0758a.png
之威江南各省义民忠君亲上姓名不能上达者
优加抚存量才验功授以官爵旌表孝子顺孙义
夫节妇高年耆德常令有司存恤鳏寡孤独选官
二员为经略使参谋官辟名士一人掌案牍设行
军司马一员秩正五品掌军律
不召之臣
至元十九年徵处士刘因为右赞善大夫寻辞归
至至元二十八年复以集贤学士徵之上书宰相
优加抚存量才验功授以官爵旌表孝子顺孙义
夫节妇高年耆德常令有司存恤鳏寡孤独选官
二员为经略使参谋官辟名士一人掌案牍设行
军司马一员秩正五品掌军律
不召之臣
至元十九年徵处士刘因为右赞善大夫寻辞归
至至元二十八年复以集贤学士徵之上书宰相
卷四 第 19b 页 WYG0645-0758b.png
曰因自幼读书洽闻大人君子之馀论虽他无得
至如君臣之义见之甚明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
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乐者皆君上之赐也故或
给力役或出知能必各有以自效因未尝效尺寸
之力以报国家养育生成之德而恩命连至敢偃
蹇不出贪高尚之名以自媚负国家知遇之恩而
得罪于圣门中庸之教哉且因之立心自幼及长
交游皆能知之阁下亦或知之向者先储皇以赞
至如君臣之义见之甚明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
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乐者皆君上之赐也故或
给力役或出知能必各有以自效因未尝效尺寸
之力以报国家养育生成之德而恩命连至敢偃
蹇不出贪高尚之名以自媚负国家知遇之恩而
得罪于圣门中庸之教哉且因之立心自幼及长
交游皆能知之阁下亦或知之向者先储皇以赞
卷四 第 20a 页 WYG0645-0758c.png
善召至奉旨令教学后以老母中风还家不幸竟
遭忧制今圣天子加因以不次之宠处之以优崇
之地虽隐晦者亦将出而仕矣况因非素隐晦者
耶是以形留意往命与心违病卧空斋惶惧待罪
因素有羸疾自去年丧子继以痁疟今岁历夏迨
秋蒸发腹痛下血不已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
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已于先人墓
侧营一舍以待尽使者至初闻之惶怖无地窃谓
遭忧制今圣天子加因以不次之宠处之以优崇
之地虽隐晦者亦将出而仕矣况因非素隐晦者
耶是以形留意往命与心违病卧空斋惶惧待罪
因素有羸疾自去年丧子继以痁疟今岁历夏迨
秋蒸发腹痛下血不已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
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已于先人墓
侧营一舍以待尽使者至初闻之惶怖无地窃谓
卷四 第 20b 页 WYG0645-0758d.png
供职虽未扶病而行而恩命则不敢不扶病而拜
若稍涉迟疑不惟臣子之心有所不安而踪迹高
峻已不近于人情矣且留使者候病稍退与之俱
行迁延至今服疗百无一效望阁下俯加矜悯曲
为保全因实疏远微贱与帷幄诸公不同进退惟
阁下成就之书上朝廷不强致帝且曰古有不召
之臣其斯人之徒与
行海运
若稍涉迟疑不惟臣子之心有所不安而踪迹高
峻已不近于人情矣且留使者候病稍退与之俱
行迁延至今服疗百无一效望阁下俯加矜悯曲
为保全因实疏远微贱与帷幄诸公不同进退惟
阁下成就之书上朝廷不强致帝且曰古有不召
之臣其斯人之徒与
行海运
卷四 第 21a 页 WYG0645-0759a.png
至元十九年行海运初巴延平宋遣朱清张塇载
宋库藏诸物从海道入京二人遂言海道可通于
是罢新河之事专用海运立万户府二以朱清为
中万户张瑄为千户蒙古岱为万户府达噜噶齐
其道自平江刘家港入海经扬州路通州海门县
黄连沙头万里长滩开洋沿山㠗而行抵淮安路
盐城县历西海州海宁府东海县密州胶州界放
灵山洋投东北路多浅沙行月馀始抵成山计其水
宋库藏诸物从海道入京二人遂言海道可通于
是罢新河之事专用海运立万户府二以朱清为
中万户张瑄为千户蒙古岱为万户府达噜噶齐
其道自平江刘家港入海经扬州路通州海门县
黄连沙头万里长滩开洋沿山㠗而行抵淮安路
盐城县历西海州海宁府东海县密州胶州界放
灵山洋投东北路多浅沙行月馀始抵成山计其水
卷四 第 21b 页 WYG0645-0759b.png
路自上海至扬州马头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
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险恶复开生道自
刘家港开洋至撑却沙转沙嘴至三沙洋子江过
匾担沙大洪又过万里长滩放大洋至青水洋又
经黑水洋至成山过刘家岛至芝芣沙门二岛放
莱州大洋抵界河口其道差为径直明年千户殷
明略又开新道从刘家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放
洋向东行入黑水大洋从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又
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险恶复开生道自
刘家港开洋至撑却沙转沙嘴至三沙洋子江过
匾担沙大洪又过万里长滩放大洋至青水洋又
经黑水洋至成山过刘家岛至芝芣沙门二岛放
莱州大洋抵界河口其道差为径直明年千户殷
明略又开新道从刘家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放
洋向东行入黑水大洋从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又
卷四 第 22a 页 WYG0645-0759c.png
至登州沙门岛于莱州大洋入界河当舟行风信
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视前二道为
最便
海运船有仙鹤哨船每船三十只为一纲大都船
九百馀只漕米三百馀万石船户八千馀户又分
其纲为三十每纲设押纲官二人以常选正八品
为之其行船者又顾募水手移置扬州先加教习
领其事者则设专官秩三品而任之又专责清瑄
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视前二道为
最便
海运船有仙鹤哨船每船三十只为一纲大都船
九百馀只漕米三百馀万石船户八千馀户又分
其纲为三十每纲设押纲官二人以常选正八品
为之其行船者又顾募水手移置扬州先加教习
领其事者则设专官秩三品而任之又专责清瑄
卷四 第 22b 页 WYG0645-0759d.png
辈但加秩耳不易其人此所以享其利几百年
京畿都漕运使司
至元十九年置京畿都漕运使司至二十四年分
立都漕运司于河西务止领在京诸仓出纳粮斛
及新运粮提举司站车攒运公事其在河西务者
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务李二寺通州等处攒
运粮斛各置运使二人
上林苑署
京畿都漕运使司
至元十九年置京畿都漕运使司至二十四年分
立都漕运司于河西务止领在京诸仓出纳粮斛
及新运粮提举司站车攒运公事其在河西务者
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务李二寺通州等处攒
运粮斛各置运使二人
上林苑署
卷四 第 23a 页 WYG0645-0760a.png
置上林苑署署令署丞各一人直长一人掌宫苑
栽植花卉供进蔬果苜蓿以饲驼马备煤炭以给
营缮
增给官吏俸
二十年崔彧言今百官月俸不能副赡养之资难
责以廉勤之操宜更议增庶官月俸所增俸钞虽
赋之于民官吏不贪民必受惠其有以贪扺罪又
复何辞遂诏内外官吏俸以十分为差增给五分
栽植花卉供进蔬果苜蓿以饲驼马备煤炭以给
营缮
增给官吏俸
二十年崔彧言今百官月俸不能副赡养之资难
责以廉勤之操宜更议增庶官月俸所增俸钞虽
赋之于民官吏不贪民必受惠其有以贪扺罪又
复何辞遂诏内外官吏俸以十分为差增给五分
卷四 第 23b 页 WYG0645-0760b.png
盗蹠阿衡
至元二十二年御史陈天祥纠卢世荣言世荣素
无文艺亦无武功惟以商贩所获之赀趋附权臣
营求入仕舆赃辇贿输送权门由白身擢江西𣙜
茶转运使专务贪饕所犯赃私动以万计不悔前
非狂悖愈甚以苛刻为自安之策以诛求为干进
之门既怀无餍之心广设攘掊之计而又身当要
路手握重权虽位在丞相之下朝省大政实独专
至元二十二年御史陈天祥纠卢世荣言世荣素
无文艺亦无武功惟以商贩所获之赀趋附权臣
营求入仕舆赃辇贿输送权门由白身擢江西𣙜
茶转运使专务贪饕所犯赃私动以万计不悔前
非狂悖愈甚以苛刻为自安之策以诛求为干进
之门既怀无餍之心广设攘掊之计而又身当要
路手握重权虽位在丞相之下朝省大政实独专
卷四 第 24a 页 WYG0645-0760c.png
之是犹以盗蹠而掌阿衡之任不止流殃于当代
亦恐永弊于往来朝廷信其虚诳之说俾居相位
名为试相实授正权较其所能败阙如此考其所
行毫发无称此皆已往之真迹可谓已试之明验
若谓必须再试止可叙以他官宰相之权岂宜轻
授夫宰天下譬犹制锦初欲验其能否先当试以
布帛如无能效所损或轻今捐相位以试贤愚犹
舍美锦以较量工拙脱致堕坏悔将何及国家之
亦恐永弊于往来朝廷信其虚诳之说俾居相位
名为试相实授正权较其所能败阙如此考其所
行毫发无称此皆已往之真迹可谓已试之明验
若谓必须再试止可叙以他官宰相之权岂宜轻
授夫宰天下譬犹制锦初欲验其能否先当试以
布帛如无能效所损或轻今捐相位以试贤愚犹
舍美锦以较量工拙脱致堕坏悔将何及国家之
卷四 第 24b 页 WYG0645-0760d.png
与百姓上下如同一身民乃国之血气国乃民之
肤体血气充实则肤体康强血气损伤则肤体羸
病未有耗其血气能使肤体丰荣者是故民富则
国富民贫则国贫民安则国安民困则国困其理
然也民必须赋轻而后足国必待民足而后丰书
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历考前代因百姓富安以
致乱百姓困穷以致治自有天地以来未之闻也
夫财者土地所生民力所集天地之间岁有常数
肤体血气充实则肤体康强血气损伤则肤体羸
病未有耗其血气能使肤体丰荣者是故民富则
国富民贫则国贫民安则国安民困则国困其理
然也民必须赋轻而后足国必待民足而后丰书
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历考前代因百姓富安以
致乱百姓困穷以致治自有天地以来未之闻也
夫财者土地所生民力所集天地之间岁有常数
卷四 第 25a 页 WYG0645-0761a.png
惟其取之有节故其用之不乏今世荣欲以一岁
之期将致十年之积危万民之命易一世之荣广
邀增羡之功不恤颠连之患期锱铢之诛取诱上
下以交征视民如雠为国敛怨果欲不为国家之
远虑惟取速效于目前肆意诛求何所不得然其
生财之本既已不存敛财之方复何所赖将见民
间由此凋耗天下由此空虚安危利害之机殆有
不可胜言者计其任事以来百有馀日验其事迹
之期将致十年之积危万民之命易一世之荣广
邀增羡之功不恤颠连之患期锱铢之诛取诱上
下以交征视民如雠为国敛怨果欲不为国家之
远虑惟取速效于目前肆意诛求何所不得然其
生财之本既已不存敛财之方复何所赖将见民
间由此凋耗天下由此空虚安危利害之机殆有
不可胜言者计其任事以来百有馀日验其事迹
卷四 第 25b 页 WYG0645-0761b.png
备有显明今取其所言而与所言已不相副者各
举数端始言能令钞法如旧钞今愈虚始言能令
百物自贱物今愈贵始言课程增添三百万锭不
取诸民而办今却迫胁诸路官司增数包认始言
能令民快乐凡今所为无非败法扰民者若不蚤
为更张须其自败正犹蠹虽除去木病亦深始嫌
曲突徙薪终见焦头烂额事至于此救将何及臣
亦知阿附权要则宠荣可期违忤重臣则祸患难
举数端始言能令钞法如旧钞今愈虚始言能令
百物自贱物今愈贵始言课程增添三百万锭不
取诸民而办今却迫胁诸路官司增数包认始言
能令民快乐凡今所为无非败法扰民者若不蚤
为更张须其自败正犹蠹虽除去木病亦深始嫌
曲突徙薪终见焦头烂额事至于此救将何及臣
亦知阿附权要则宠荣可期违忤重臣则祸患难
卷四 第 26a 页 WYG0645-0761c.png
测缄默自固亦岂不能正以事在国家关系不浅
忧深虑切不得无言世荣居中书专权自怙无敢
言者天祥疏上诏丞相以下杂问其罪遂命诛之
刑狱不宜遥制
至元二十二年哈喇哈逊由掌宿卫拜大宗正用
法平允时欲以江南狱𨽻宗正哈喇哈逊曰江南
新附教令未孚且相去数千里欲遥制其刑狱得
无冤乎事遂止
忧深虑切不得无言世荣居中书专权自怙无敢
言者天祥疏上诏丞相以下杂问其罪遂命诛之
刑狱不宜遥制
至元二十二年哈喇哈逊由掌宿卫拜大宗正用
法平允时欲以江南狱𨽻宗正哈喇哈逊曰江南
新附教令未孚且相去数千里欲遥制其刑狱得
无冤乎事遂止
卷四 第 26b 页 WYG0645-0761d.png
肃政廉访司
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按治帅府漕司军
民司属兼照刷诸司文卷迟错责违慢官吏运司
官吏年终按问刷卷亦如之每司廉访使二员长
曰监司次曰大使监司守司次官每年九月分司
次年四月还司独大使于西厅置分司按治本路
司属阙则次官代之副使以下分按夏六月冬十
二月二次审囚就刷所按路分司属上下半年文
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按治帅府漕司军
民司属兼照刷诸司文卷迟错责违慢官吏运司
官吏年终按问刷卷亦如之每司廉访使二员长
曰监司次曰大使监司守司次官每年九月分司
次年四月还司独大使于西厅置分司按治本路
司属阙则次官代之副使以下分按夏六月冬十
二月二次审囚就刷所按路分司属上下半年文
卷四 第 27a 页 WYG0645-0762a.png
卷馀不系分按审囚时月安坐视事
清冗职
至元二十三年七月诏曰惟我祖宗肇造区夏虽
中书已尝建立而官制未暇举行迨予图大以宅
中思欲继志而述事集儒臣之公议法前代之彝
章爰立省部院台以正朝廷纲纪自疆土极照临
之远而省台有内外之分日益月增官冗人滥尝
敕有司而澄汰意能旧制之遵承比闻近侍之言
清冗职
至元二十三年七月诏曰惟我祖宗肇造区夏虽
中书已尝建立而官制未暇举行迨予图大以宅
中思欲继志而述事集儒臣之公议法前代之彝
章爰立省部院台以正朝廷纲纪自疆土极照临
之远而省台有内外之分日益月增官冗人滥尝
敕有司而澄汰意能旧制之遵承比闻近侍之言
卷四 第 27b 页 WYG0645-0762b.png
谓益曩时之弊彼不胜重任有壅上闻苟尚蹈匪
彝时惟予咎其清冗职用复前规于戏官不必备
惟其人朕恪守已成之宪尔尚克勤于乃事尚永
肩图报之心由是铨定省院台部官属中书省令
外左右丞相并一员平章二员左右丞并一员参
政佥省并二员枢密院除院使外知院一员副使
佥院并二员院判二员御史台大夫一员中丞侍
御史治书并二员行台同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
彝时惟予咎其清冗职用复前规于戏官不必备
惟其人朕恪守已成之宪尔尚克勤于乃事尚永
肩图报之心由是铨定省院台部官属中书省令
外左右丞相并一员平章二员左右丞并一员参
政佥省并二员枢密院除院使外知院一员副使
佥院并二员院判二员御史台大夫一员中丞侍
御史治书并二员行台同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
卷四 第 28a 页 WYG0645-0762c.png
外郎并二员其馀衙署并委都省斟酌裁减仍诏
谕中外
大司农司
至元二十三年复立大司农司赵天麟上言圣朝
若稽古道既立司农司又令临民官兼管内劝农
事凡以当务之为急也伏望陛下轸于睿虑重此
农桑躬耕藉田后亲蚕以先之凡农家之孝弟力
田者乡三老具实举之免其人当年所耕田租税
谕中外
大司农司
至元二十三年复立大司农司赵天麟上言圣朝
若稽古道既立司农司又令临民官兼管内劝农
事凡以当务之为急也伏望陛下轸于睿虑重此
农桑躬耕藉田后亲蚕以先之凡农家之孝弟力
田者乡三老具实举之免其人当年所耕田租税
卷四 第 28b 页 WYG0645-0762d.png
之半凡民恃富无他故而有田不耕有桑不蚕者
乡三老具实举之就令于当年倍科其閒田之租
税凡民老幼有田不能耕有桑不能蚕者令下之
后限一年须要顾停客户完置牛具违限者如无
故不耕蚕之例凡劝农官管内有田桑无故不耕
蚕者委廉访司察劝农官而罚之凡逃户田桑令
下之后限一年官为召人耕蚕违限则委廉访
司察劝农官而罚之凡劝农官皆可自具饮食若
乡三老具实举之就令于当年倍科其閒田之租
税凡民老幼有田不能耕有桑不能蚕者令下之
后限一年须要顾停客户完置牛具违限者如无
故不耕蚕之例凡劝农官管内有田桑无故不耕
蚕者委廉访司察劝农官而罚之凡逃户田桑令
下之后限一年官为召人耕蚕违限则委廉访
司察劝农官而罚之凡劝农官皆可自具饮食若
卷四 第 29a 页 WYG0645-0763a.png
以后复有骚扰农家者委廉访司察之如受贿之
罪罪之如是则官皆慎劝民皆力耕男有馀粟女
有馀帛矣
钱钞之议
至元二十四年中书传旨议更钞用钱吏部尚书
刘宣献议曰原交钞所起汉唐以来所未有宋绍
兴初军饷不继造此以诱商旅为沿边籴买之计
比铜钱易于赍擎民甚便之稍有滞碍即用见钱
罪罪之如是则官皆慎劝民皆力耕男有馀粟女
有馀帛矣
钱钞之议
至元二十四年中书传旨议更钞用钱吏部尚书
刘宣献议曰原交钞所起汉唐以来所未有宋绍
兴初军饷不继造此以诱商旅为沿边籴买之计
比铜钱易于赍擎民甚便之稍有滞碍即用见钱
卷四 第 29b 页 WYG0645-0763b.png
尚存古人子母相权之意日益月增其法寖弊欲
求目前速效未见良策新钞必欲创造用权旧钞
只是改换名目无金银作本称提军国支用不复
抑损三数年后亦如元宝矣宋金之弊足为殷鉴
铸造铜钱又当详䆒秦汉隋唐金宋利病著在史
策不待缕陈国朝废钱已久一旦行之功费不赀
非为远计大抵利民权物其要自不妄用始若济
丘壑之用非惟铸造不敷抑亦不久自弊矣属僧
求目前速效未见良策新钞必欲创造用权旧钞
只是改换名目无金银作本称提军国支用不复
抑损三数年后亦如元宝矣宋金之弊足为殷鉴
铸造铜钱又当详䆒秦汉隋唐金宋利病著在史
策不待缕陈国朝废钱已久一旦行之功费不赀
非为远计大抵利民权物其要自不妄用始若济
丘壑之用非惟铸造不敷抑亦不久自弊矣属僧
卷四 第 30a 页 WYG0645-0763c.png
格谋立尚书省以专国柄钱议遂罢三月甲午僧
格以交钞及中统元宝行之既久物重钞轻遂建
议更造至元钞行之自一贯至五十文凡十有一
等每一贯文视中统钞五贯文时宋宗室赵孟頫
曰始造中统时以银为本虚实相权及今二十年
轻重相去至数十倍故既改元中统为至元后二
十年至元钞必复如中统矣若计钞抵法疑于太
重或以孟頫年少来自南方意颇不平其言诘之
格以交钞及中统元宝行之既久物重钞轻遂建
议更造至元钞行之自一贯至五十文凡十有一
等每一贯文视中统钞五贯文时宋宗室赵孟頫
曰始造中统时以银为本虚实相权及今二十年
轻重相去至数十倍故既改元中统为至元后二
十年至元钞必复如中统矣若计钞抵法疑于太
重或以孟頫年少来自南方意颇不平其言诘之
卷四 第 30b 页 WYG0645-0763d.png
曰今朝廷用钞故犯法者以钞计赃汝以为非欲
沮格至元钞耶孟頫曰頫奉诏与议不敢不言今
中统钞虚故改至元钞谓至元钞终无虚时宁有
是理公不揆于理欲以势相凌可乎其人惭而止
专官劝农
是年诏行大司农各道劝农营田司巡行劝课举
察勤惰岁具府州县劝农官实迹以为殿最诸路
经历县尹官以下并听裁决或怙势作威侵官害
沮格至元钞耶孟頫曰頫奉诏与议不敢不言今
中统钞虚故改至元钞谓至元钞终无虚时宁有
是理公不揆于理欲以势相凌可乎其人惭而止
专官劝农
是年诏行大司农各道劝农营田司巡行劝课举
察勤惰岁具府州县劝农官实迹以为殿最诸路
经历县尹官以下并听裁决或怙势作威侵官害
卷四 第 31a 页 WYG0645-0764a.png
农者从提刑按察司䆒治又募民能耕江南旷土
及旷公田者免差役三年输租免三分之一
国学议
至元二十四年翰林检阅官袁桶上国学议曰成
周国学之制略见于大司乐其遗礼可法者见于
文王世子三代而上其详莫得而闻焉汉武表章
六经兴太学至后汉为尤盛唐制微附益之而其
制愈加详密今可考也宋朝承唐之旧而国学之
及旷公田者免差役三年输租免三分之一
国学议
至元二十四年翰林检阅官袁桶上国学议曰成
周国学之制略见于大司乐其遗礼可法者见于
文王世子三代而上其详莫得而闻焉汉武表章
六经兴太学至后汉为尤盛唐制微附益之而其
制愈加详密今可考也宋朝承唐之旧而国学之
卷四 第 31b 页 WYG0645-0764b.png
制日隳至于绍兴国学愈废虽名三学而国学非
真国子矣夫所谓三舍法者崇宁宣和之弊也至
秦桧而复增之月书季考又甚于唐明经帖括之
弊唐杨绾尝曰进士诵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明
经但记帖括或投牒自举非虚席待贤之意宋之
末造类不出此今科举既废而国学定制深有典
学教胄子之意倘得如唐制五经各立博士俾之
专治一经互为问难以尽其义至于当世之要务
真国子矣夫所谓三舍法者崇宁宣和之弊也至
秦桧而复增之月书季考又甚于唐明经帖括之
弊唐杨绾尝曰进士诵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明
经但记帖括或投牒自举非虚席待贤之意宋之
末造类不出此今科举既废而国学定制深有典
学教胄子之意倘得如唐制五经各立博士俾之
专治一经互为问难以尽其义至于当世之要务
卷四 第 32a 页 WYG0645-0764c.png
则略如宋胡瑗立湖学之法如礼乐刑政兵农漕
运河渠等事亦朝夕讲习庶足以见经济之实往
者朱熹议贡举制亦欲以经说会粹如诗则郑氏
欧阳氏王氏吕氏书则孔氏苏氏吴氏之类先儒
用心实欲见之行事近者江南学校教法止于四
书髫龁诸生相师成风字义精熟靡有遗忘一有
诘难则茫然不能以对甚者知其学之不能通也
于是大言以盖之议礼止于诚敬言乐止于中和
运河渠等事亦朝夕讲习庶足以见经济之实往
者朱熹议贡举制亦欲以经说会粹如诗则郑氏
欧阳氏王氏吕氏书则孔氏苏氏吴氏之类先儒
用心实欲见之行事近者江南学校教法止于四
书髫龁诸生相师成风字义精熟靡有遗忘一有
诘难则茫然不能以对甚者知其学之不能通也
于是大言以盖之议礼止于诚敬言乐止于中和
卷四 第 32b 页 WYG0645-0764d.png
其不涉史者谓自汉而下皆霸道其不能词章也
谓之玩物丧志又以昔之大臣见于行事者皆本
于节用而爱人之一语功业之成何所不可殊不
知通达之深者必悉天下之利害灌膏养根非终
于六经之格言不可也又古者教法春夏学干戈
秋冬学羽籥若射御书数皆得谓之学非若今所
谓四书而止儒者博而寡要故世常以儒诟诮由
国学而化成于天下将见儒者之用不可胜尽儒
谓之玩物丧志又以昔之大臣见于行事者皆本
于节用而爱人之一语功业之成何所不可殊不
知通达之深者必悉天下之利害灌膏养根非终
于六经之格言不可也又古者教法春夏学干戈
秋冬学羽籥若射御书数皆得谓之学非若今所
谓四书而止儒者博而寡要故世常以儒诟诮由
国学而化成于天下将见儒者之用不可胜尽儒
卷四 第 33a 页 WYG0645-0765a.png
何能以病于世哉
相职进贤
至元二十五年集贤学士程钜夫疏言臣闻天子
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进贤苟不以
进贤为急而唯以货殖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
民之意也昔文帝以决狱及钱谷问丞相周勃勃
不能对陈平进曰陛下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
治粟内史宰相上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四
相职进贤
至元二十五年集贤学士程钜夫疏言臣闻天子
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进贤苟不以
进贤为急而唯以货殖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
民之意也昔文帝以决狱及钱谷问丞相周勃勃
不能对陈平进曰陛下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
治粟内史宰相上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四
卷四 第 33b 页 WYG0645-0765b.png
夷内亲附百姓观其所言可以知宰相之职矣今
权奸用事立尚书钩考钱谷以剥割生民为务所
委任者率皆贪饕邀利之人江南盗贼窃发良以
此也臣窃以为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
利之官行恤民之政于国为便钜夫原名文海避
国讳以字行
修会通河
至元二十六年寿张县尹韩仲晖太史院令史边
权奸用事立尚书钩考钱谷以剥割生民为务所
委任者率皆贪饕邀利之人江南盗贼窃发良以
此也臣窃以为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
利之官行恤民之政于国为便钜夫原名文海避
国讳以字行
修会通河
至元二十六年寿张县尹韩仲晖太史院令史边
卷四 第 34a 页 WYG0645-0765c.png
源相继建言开河置闸引汶水达舟于御河以便
公私漕贩省遣漕副马之贞与源等按视地势商
度工用于是图上可开之状诏出楮币一百五十
万缗米四百石盐五万斤以为佣直备器用徵旁
郡丁夫三万驿遣断事官莽苏尔礼部尚书张孔
孙兵部尚书李处巽等董其役首事于至元二十
六年正月己亥起于须城安山之西南止于临清
之御河其长二百五十馀里中建闸三十有一度
公私漕贩省遣漕副马之贞与源等按视地势商
度工用于是图上可开之状诏出楮币一百五十
万缗米四百石盐五万斤以为佣直备器用徵旁
郡丁夫三万驿遣断事官莽苏尔礼部尚书张孔
孙兵部尚书李处巽等董其役首事于至元二十
六年正月己亥起于须城安山之西南止于临清
之御河其长二百五十馀里中建闸三十有一度
卷四 第 34b 页 WYG0645-0765d.png
高低分远迩以节蓄泄六月辛亥成凡役工二百
五十一万七百四十有八赐名曰会通河
燕京路总管
至元二十七年立燕京路总管改大都路都总管
府置达噜噶齐二人都总管二人秩正三品即京
尹之职也副达噜噶齐同知治中判官推官各二
人经历知事各二人提控案牍各四人照磨兼管
勾一人领府一州十一凡本府官吏惟达噜噶齐
五十一万七百四十有八赐名曰会通河
燕京路总管
至元二十七年立燕京路总管改大都路都总管
府置达噜噶齐二人都总管二人秩正三品即京
尹之职也副达噜噶齐同知治中判官推官各二
人经历知事各二人提控案牍各四人照磨兼管
勾一人领府一州十一凡本府官吏惟达噜噶齐
卷四 第 35a 页 WYG0645-0766a.png
一人及总管推官专治路政馀皆分任供需之事
故又号曰供需府
户口之数
二十七年天下户口之数户一千三百一十九万
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
一十有一按宋徽宣和四年户部献户二千八十
八万二千三百五十八口四千六百七十三万四
千七百八十四至是户口之数户一千三百一十
故又号曰供需府
户口之数
二十七年天下户口之数户一千三百一十九万
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
一十有一按宋徽宣和四年户部献户二千八十
八万二千三百五十八口四千六百七十三万四
千七百八十四至是户口之数户一千三百一十
卷四 第 35b 页 WYG0645-0766b.png
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
七百一十有一自宣和壬寅至元庚寅一百六十
馀年较之宣和不能三分之二
加封五岳四渎四海
至元二十八年二月诏曰朕惟名山大川国之秩
祀今岳渎四海皆在封宇之内民物阜康时惟神
休而封号未加无以昭荅灵贶可加上东岳为天
齐大生仁圣帝南岳司天大化昭圣帝西岳金天
七百一十有一自宣和壬寅至元庚寅一百六十
馀年较之宣和不能三分之二
加封五岳四渎四海
至元二十八年二月诏曰朕惟名山大川国之秩
祀今岳渎四海皆在封宇之内民物阜康时惟神
休而封号未加无以昭荅灵贶可加上东岳为天
齐大生仁圣帝南岳司天大化昭圣帝西岳金天
卷四 第 36a 页 WYG0645-0766c.png
大利顺圣帝北岳安天大贞玄圣帝中岳中天大
宁崇圣帝加封江渎为广源顺济王河渎露源弘
济王淮渎长源溥济王济渎清源善济王东海为
广德灵会王南海广利灵孚王西海广润灵通王
北海广泽灵祐王仍各遣官诣祠致告以称朕敬
恭神明之意
都水监
至元二十八年丞相谔勒哲奏置都水监于京师监
宁崇圣帝加封江渎为广源顺济王河渎露源弘
济王淮渎长源溥济王济渎清源善济王东海为
广德灵会王南海广利灵孚王西海广润灵通王
北海广泽灵祐王仍各遣官诣祠致告以称朕敬
恭神明之意
都水监
至元二十八年丞相谔勒哲奏置都水监于京师监
卷四 第 36b 页 WYG0645-0766d.png
少监丞各二员河道提举司官三幕官一通惠河
闸官二十又八会通河闸官三十又三此其属通
惠金水卢沟白沟御沟会通七河通惠之广源会
川朝宗澄清文明惠和庆丰平津溥济通流广利
会通之会通土坝李海周店七级阿城京门寿张
土山三叉安山开河冈城兖州济州赵村石佛新
店师庄枣林孟阳泊金沟沽头五十五闸阜通之
千斯常庆西阳郭村郑村王村深沟七坝都城外
闸官二十又八会通河闸官三十又三此其属通
惠金水卢沟白沟御沟会通七河通惠之广源会
川朝宗澄清文明惠和庆丰平津溥济通流广利
会通之会通土坝李海周店七级阿城京门寿张
土山三叉安山开河冈城兖州济州赵村石佛新
店师庄枣林孟阳泊金沟沽头五十五闸阜通之
千斯常庆西阳郭村郑村王村深沟七坝都城外
卷四 第 37a 页 WYG0645-0767a.png
内百五十六桥皇城西之积水潭𨽻焉凡河若坝
填淤则测以平而浚之闸桥之木朽甃裂则加理
闸置则水至则则启以制其涸溢潭之水共尚食
金水入大内敢有浴者浣衣者弃土石瓴甋其中
驱马牛往饮者皆执而笞之屋于岸道因以狭病
牵舟者则毁其屋碾硙金水上游者亦撤之或言
某水可渠可塘可捍以夺其地或某水垫民田庐
则受命往视而决其议禦其患大率南至河东至
填淤则测以平而浚之闸桥之木朽甃裂则加理
闸置则水至则则启以制其涸溢潭之水共尚食
金水入大内敢有浴者浣衣者弃土石瓴甋其中
驱马牛往饮者皆执而笞之屋于岸道因以狭病
牵舟者则毁其屋碾硙金水上游者亦撤之或言
某水可渠可塘可捍以夺其地或某水垫民田庐
则受命往视而决其议禦其患大率南至河东至
卷四 第 37b 页 WYG0645-0767b.png
淮西至蜀北尽燕晋朔漠水之政皆归之
修通惠河
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监郭守敬奉诏举水利因建
言疏凿通州至都河改引浑水溉田于旧闸河踪
迹导清水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
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至西门入都城南汇
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
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塞清水口一十
修通惠河
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监郭守敬奉诏举水利因建
言疏凿通州至都河改引浑水溉田于旧闸河踪
迹导清水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
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至西门入都城南汇
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
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塞清水口一十
卷四 第 38a 页 WYG0645-0767c.png
二处共长三百一十步坝闸一十处共二十座节
水以通漕运诚为便益从之首事于至元二十九年
之春告成于三十年之秋赐名曰通惠凡役军一
万九千一百二十九工匠五百四十二水手三百
一十九没官囚𨽻百七十二计二百八十五万工
用楮币百五十二万锭粮三万八千七百石木石
等物称是役兴之日命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为
之倡置闸之处往往于地中得旧时砖木时人为
水以通漕运诚为便益从之首事于至元二十九年
之春告成于三十年之秋赐名曰通惠凡役军一
万九千一百二十九工匠五百四十二水手三百
一十九没官囚𨽻百七十二计二百八十五万工
用楮币百五十二万锭粮三万八千七百石木石
等物称是役兴之日命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为
之倡置闸之处往往于地中得旧时砖木时人为
卷四 第 38b 页 WYG0645-0767d.png
之感服船既通行公私两便先时通州至大都五
十里陆挽官粮岁若干万民不胜其悴至是皆罢
之其坝闸之名曰广源闸西城闸二上闸在和义
门外西北一里下闸在和义水门西三步海子闸
在都城内文明闸二上闸在丽正门外水门东南
下闸在文明门西南一里魏村闸二上闸在文明
门东南一里下闸西至上闸一里籍东闸二在都
城东南王家庄郊亭闸二在都城东南二十五里
十里陆挽官粮岁若干万民不胜其悴至是皆罢
之其坝闸之名曰广源闸西城闸二上闸在和义
门外西北一里下闸在和义水门西三步海子闸
在都城内文明闸二上闸在丽正门外水门东南
下闸在文明门西南一里魏村闸二上闸在文明
门东南一里下闸西至上闸一里籍东闸二在都
城东南王家庄郊亭闸二在都城东南二十五里
卷四 第 39a 页 WYG0645-0768a.png
银王庄通州闸二上闸在通州西门外下闸在通
州南门外杨尹闸二在都城东南三十里朝宗闸
二上闸在万亿库南百步下闸去上闸百步成宗
元贞元年改西城闸名会川海子闸名澄清文明
闸仍用旧名魏村闸名惠和籍东闸名庆丰郊亭
闸名平津通州闸名通流河门闸名广利杨尹闸
名溥济武宗至大四年六月省臣言通州至大都
运粮河闸始务速成故皆用木岁久木朽一旦俱
州南门外杨尹闸二在都城东南三十里朝宗闸
二上闸在万亿库南百步下闸去上闸百步成宗
元贞元年改西城闸名会川海子闸名澄清文明
闸仍用旧名魏村闸名惠和籍东闸名庆丰郊亭
闸名平津通州闸名通流河门闸名广利杨尹闸
名溥济武宗至大四年六月省臣言通州至大都
运粮河闸始务速成故皆用木岁久木朽一旦俱
卷四 第 39b 页 WYG0645-0768b.png
败然后致力将见不胜其劳今为永固计宜用砖
石以次修治从之后至泰定四年始修完焉
颁农桑杂令
至元二十八年诏班农桑杂令每村以五十家立
一社择高年晓农事为长增至百家别设长一人
不及五十家者与别村合社地远不能合者听自
立社专掌教督农民凡种田者立牌橛于田侧书
某社某人于上社长以时点视劝戒不率教者籍
石以次修治从之后至泰定四年始修完焉
颁农桑杂令
至元二十八年诏班农桑杂令每村以五十家立
一社择高年晓农事为长增至百家别设长一人
不及五十家者与别村合社地远不能合者听自
立社专掌教督农民凡种田者立牌橛于田侧书
某社某人于上社长以时点视劝戒不率教者籍
卷四 第 40a 页 WYG0645-0768c.png
其姓名以授提点官行罚仍大书所犯于门候改
过除之不改则罚其代充本社夫役社中有丧病
不能耕种者合众力助之一社灾病多者两社均
助浚河渠以防旱暵地高者造水车贫不能造者
官给材木田无水者穿井井深不能得水者听种
区田又每丁课种枣二十本杂果十本土性不宜
者种榆柳等其数以生成为率愿多种者听其无
地及有疾者不与各社种苜蓿以防饥近水之家
过除之不改则罚其代充本社夫役社中有丧病
不能耕种者合众力助之一社灾病多者两社均
助浚河渠以防旱暵地高者造水车贫不能造者
官给材木田无水者穿井井深不能得水者听种
区田又每丁课种枣二十本杂果十本土性不宜
者种榆柳等其数以生成为率愿多种者听其无
地及有疾者不与各社种苜蓿以防饥近水之家
卷四 第 40b 页 WYG0645-0768d.png
许凿池养鱼牧鹅鸭莳莲藕菱芡蒲苇以助衣食
荒閒之地悉以付民每年十月合州县正官一员
巡视有蝗蝻遗子者设法除之
禁止民间祭东岳
至元二十八年东平布衣赵天麟上策曰臣闻天
子祭天地及天下之名山大川诸侯祭社稷及名
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大夫祭五祀士祭宗庙庶人
祭祖考于寝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皆有制以节
荒閒之地悉以付民每年十月合州县正官一员
巡视有蝗蝻遗子者设法除之
禁止民间祭东岳
至元二十八年东平布衣赵天麟上策曰臣闻天
子祭天地及天下之名山大川诸侯祭社稷及名
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大夫祭五祀士祭宗庙庶人
祭祖考于寝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皆有制以节
卷四 第 41a 页 WYG0645-0769a.png
之今国家称秩元祀咸秩无文既有礼部及太常
寺侍仪司以备其节文又诏令所在官司岁时致
祭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历代圣帝明王忠臣节士
之载在祀典者皆其宜也窃见方今小民不安常
典妄事明神其类甚多不可枚举夫东岳者太平
天子告成之地东方藩侯当祀之山今乃有倡优
戏谑之徒货殖屠沽之子每年春季四方云聚有
提挈全家而至者干越邦典渫渎神明停废产业
寺侍仪司以备其节文又诏令所在官司岁时致
祭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历代圣帝明王忠臣节士
之载在祀典者皆其宜也窃见方今小民不安常
典妄事明神其类甚多不可枚举夫东岳者太平
天子告成之地东方藩侯当祀之山今乃有倡优
戏谑之徒货殖屠沽之子每年春季四方云聚有
提挈全家而至者干越邦典渫渎神明停废产业
卷四 第 41b 页 WYG0645-0769b.png
耗损食货亦已甚矣昔季氏鲁国之上卿旅于泰
山孔子犹欲其宰救之况小民之贱乎大人之教
不以名器分之则将紊矣小人之心不以名器绳
之则将恣矣况淫祀者事神之诚极寡希福之贪
甚多且父慈子孝何用焚香上安下顺何须楮币
不然则虽竭天下之香继炉而焚之罄天下之楮
为币而爇之臣知其断无益矣然而圣人立祀礼
者报其当然之本行吾当然之义也伏望陛下申
山孔子犹欲其宰救之况小民之贱乎大人之教
不以名器分之则将紊矣小人之心不以名器绳
之则将恣矣况淫祀者事神之诚极寡希福之贪
甚多且父慈子孝何用焚香上安下顺何须楮币
不然则虽竭天下之香继炉而焚之罄天下之楮
为币而爇之臣知其断无益矣然而圣人立祀礼
者报其当然之本行吾当然之义也伏望陛下申
卷四 第 42a 页 WYG0645-0769c.png
明前诏使天下郡县官各祭名山大川圣帝明王
忠臣节士之在其地者凡下民当祭之神如祖先
及门庭户灶等听之凡非典所当祀而祀者禁之
无令妄渎凡祈神赛社浆酒臛肉饰立神像泥金
镂木者禁之无令妄费如是则非但巫风寝消抑
亦富民一助
金水河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中书右丞玛苏库言金水河
忠臣节士之在其地者凡下民当祭之神如祖先
及门庭户灶等听之凡非典所当祀而祀者禁之
无令妄渎凡祈神赛社浆酒臛肉饰立神像泥金
镂木者禁之无令妄费如是则非但巫风寝消抑
亦富民一助
金水河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中书右丞玛苏库言金水河
卷四 第 42b 页 WYG0645-0769d.png
所经运石大河及高良河西河俱有跨河跳槽今
已损坏请新之是年六月兴工明年二月工毕至
大四年七月奉旨引金水河水注之光天殿西花
园石山前旧池置闸四以节水闰七月兴工九月
成按金水河其源出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
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
修白河
白河在漷州东四里北出通州潞县南入于通州
已损坏请新之是年六月兴工明年二月工毕至
大四年七月奉旨引金水河水注之光天殿西花
园石山前旧池置闸四以节水闰七月兴工九月
成按金水河其源出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
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
修白河
白河在漷州东四里北出通州潞县南入于通州
卷四 第 43a 页 WYG0645-0770a.png
境又东南至香河县界又流入于武清县境达静
海县界至元三十年九月漕司言通州运粮河全
仰白榆浑三河之水合流名曰潞河舟楫之行有
年矣今岁新开闸河分引浑榆二河上源之水故
自李二寺至通州三十馀里河道浅涩今春夏大
旱有止深二尺处粮船不通改用小料船搬载淹
延岁月致亏粮数先是都水监相视白河自东岸
吴家庄前就大河西南斜开小河二里许引榆河
海县界至元三十年九月漕司言通州运粮河全
仰白榆浑三河之水合流名曰潞河舟楫之行有
年矣今岁新开闸河分引浑榆二河上源之水故
自李二寺至通州三十馀里河道浅涩今春夏大
旱有止深二尺处粮船不通改用小料船搬载淹
延岁月致亏粮数先是都水监相视白河自东岸
吴家庄前就大河西南斜开小河二里许引榆河
卷四 第 43b 页 WYG0645-0770b.png
合流至深沟坝下以通漕舟今丈量自深沟榆河
上湾至吴家庄龙王庙前白河西南至坝河八百
步及巡视知榆河上源塞闭其水尽趋通惠河止
有白佛灵沟一子母三小河水入榆河泉脉微不
能胜舟拟自吴家庄就龙王庙前闭白河于西南
开小渠引水自坝河上湾入榆河庶可漕运又深
沟乐岁五仓积贮新旧粮七十馀万石站车挽运
艰缓由是访视通州城北通惠河积水至深沟村
上湾至吴家庄龙王庙前白河西南至坝河八百
步及巡视知榆河上源塞闭其水尽趋通惠河止
有白佛灵沟一子母三小河水入榆河泉脉微不
能胜舟拟自吴家庄就龙王庙前闭白河于西南
开小渠引水自坝河上湾入榆河庶可漕运又深
沟乐岁五仓积贮新旧粮七十馀万石站车挽运
艰缓由是访视通州城北通惠河积水至深沟村
卷四 第 44a 页 WYG0645-0770c.png
西水渠去乐岁广储等仓甚近拟自积水处由旧
渠北开四百步至乐岁仓西北以小料船运载甚
便准行
克谨天戒
至元三十年平章政事博果密以星孛帝座上疏
言风雨自天而至人则栋宇以待之江河为地之
限人则舟楫以通之天地有所不能者人则为之
此人所以与天地参也且父母怒人子不敢疾怨
渠北开四百步至乐岁仓西北以小料船运载甚
便准行
克谨天戒
至元三十年平章政事博果密以星孛帝座上疏
言风雨自天而至人则栋宇以待之江河为地之
限人则舟楫以通之天地有所不能者人则为之
此人所以与天地参也且父母怒人子不敢疾怨
卷四 第 44b 页 WYG0645-0770d.png
惟起敬起孝故易言之象曰君子以恐惧修省诗
曰敬天之怒又曰遇灾而惧三代圣王克谨天戒
鲜不有终汉文之世同日山崩者二十有九日食
地震频岁有之善用此道天亦悔祸海内乂安此
前代之龟鉴也臣愿陛下法古
传国玺
至元三十年御史中丞崔彧得玉印以为传国玺
献之时穆呼哩曾孙硕德已死而贫其妻出玉玺
曰敬天之怒又曰遇灾而惧三代圣王克谨天戒
鲜不有终汉文之世同日山崩者二十有九日食
地震频岁有之善用此道天亦悔祸海内乂安此
前代之龟鉴也臣愿陛下法古
传国玺
至元三十年御史中丞崔彧得玉印以为传国玺
献之时穆呼哩曾孙硕德已死而贫其妻出玉玺
卷四 第 45a 页 WYG0645-0771a.png
一鬻之或以告彧彧召秘书监丞杨桓辨其文曰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历代传国玺也遂献之故
太子妃鸿吉哩氏遍示群臣丞相以下次第上寿
庆曰神宝之出实宫车晏驾之后此乃天意属于
皇太孙也乃遣右丞张九思赉授之
进玺笺曰资德大夫御史中丞臣崔彧言至元三
十一年岁次甲午春正月既旦臣番直宿卫御史台
通事臣库库楚即卫所告曰太师国王之孙曰硕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历代传国玺也遂献之故
太子妃鸿吉哩氏遍示群臣丞相以下次第上寿
庆曰神宝之出实宫车晏驾之后此乃天意属于
皇太孙也乃遣右丞张九思赉授之
进玺笺曰资德大夫御史中丞臣崔彧言至元三
十一年岁次甲午春正月既旦臣番直宿卫御史台
通事臣库库楚即卫所告曰太师国王之孙曰硕
卷四 第 45b 页 WYG0645-0771b.png
德者尝官同知通政院事今既殁矣生产散失家
计窘极其妻托克托真荣病一子甫九岁托以玉见
贸供朝夕之给及出玉印也库库楚蒙古人不晓
文字兹故来告闻之且惊且疑乃还私家取视之
色混青绿而玄光采射人其方可黍尺四寸厚及
方之三不足背纽盘螭四厌方际纽尽玺堮之上
取中通一横窾可径二分旧贯以韦条面有象文
八刻尽捷径位置匀适皆若虫鸟鱼龙之状别有
计窘极其妻托克托真荣病一子甫九岁托以玉见
贸供朝夕之给及出玉印也库库楚蒙古人不晓
文字兹故来告闻之且惊且疑乃还私家取视之
色混青绿而玄光采射人其方可黍尺四寸厚及
方之三不足背纽盘螭四厌方际纽尽玺堮之上
取中通一横窾可径二分旧贯以韦条面有象文
八刻尽捷径位置匀适皆若虫鸟鱼龙之状别有
卷四 第 46a 页 WYG0645-0771c.png
彷佛有若命字若寿字者心益惊骇意谓无乃
当此昌运传国玺出乎急召监察御史臣杨桓至
即读之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传国宝玺文也
闻之果合前意神为肃然乃加以净绵复以白帕
率御史臣杨桓通事臣库库楚直趋青宫因镇国
上将军都指挥使詹事王庆端嘉议大夫家令臣
阿斯罕少中大夫詹事院判臣布萨寿导谒进献
皇太后御前(徽仁裕/圣皇后)启曰此古传国玺也秦以和
当此昌运传国玺出乎急召监察御史臣杨桓至
即读之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传国宝玺文也
闻之果合前意神为肃然乃加以净绵复以白帕
率御史臣杨桓通事臣库库楚直趋青宫因镇国
上将军都指挥使詹事王庆端嘉议大夫家令臣
阿斯罕少中大夫詹事院判臣布萨寿导谒进献
皇太后御前(徽仁裕/圣皇后)启曰此古传国玺也秦以和
卷四 第 46b 页 WYG0645-0771d.png
氏璧所造厥后有天下者宝之以君万国然自前
代失之久矣今当宫车晚出诸大臣佥议迎请皇
太孙(成宗/)龙飞之时不求而见此乃天示其瑞应
也宜早达于皇太孙行殿以符灵贶已蒙嘉纳翼
曰令资善大夫中书右丞詹事臣张九思少中大
夫詹事院判臣布萨寿传皇太孙亲为付授此盖
皇太妃懿虑深远非臣愚所能及也臣前又启收
藏宝玺之家不知甄别循常以玉求鬻臣见而识
代失之久矣今当宫车晚出诸大臣佥议迎请皇
太孙(成宗/)龙飞之时不求而见此乃天示其瑞应
也宜早达于皇太孙行殿以符灵贶已蒙嘉纳翼
曰令资善大夫中书右丞詹事臣张九思少中大
夫詹事院判臣布萨寿传皇太孙亲为付授此盖
皇太妃懿虑深远非臣愚所能及也臣前又启收
藏宝玺之家不知甄别循常以玉求鬻臣见而识
卷四 第 47a 页 WYG0645-0772a.png
之特持来献彼犹未知望恩恤其家传旨赐收玉
之家楮币二千五百贯并逮臣等进辨其宝者三
人衣段各一表里纹金绮素有差以为异日旌实
之徵臣等已诣府前敬受讫自惟无状不胜惭赧
又上宝玺考按许慎说文玺玉者印也以守土故
为文从尔从土其义盖曰天付尔此器俾宝之以
守尔土也至周太史籀易为从尔从玉义取天付
尔此玉宝以为天下君也三代以上玺文无所考
之家楮币二千五百贯并逮臣等进辨其宝者三
人衣段各一表里纹金绮素有差以为异日旌实
之徵臣等已诣府前敬受讫自惟无状不胜惭赧
又上宝玺考按许慎说文玺玉者印也以守土故
为文从尔从土其义盖曰天付尔此器俾宝之以
守尔土也至周太史籀易为从尔从玉义取天付
尔此玉宝以为天下君也三代以上玺文无所考
卷四 第 47b 页 WYG0645-0772b.png
诸史籍并宝玺篆文图说曰传国玺方四寸其上
文饰如前楚以卞和所献之璞琢而成璧后求昏
于赵以纳聘焉秦昭王请以十城易之而不获始
皇并六国得之命李斯篆其文玉工孙寿刻之太
平御览又以为蓝田玉所刻二世子婴奉玺降沛
公于轵道旁高祖即位服其玺因世传之谓为传
国玺厥后孺子未立藏于长乐宫及莽篡位使安
阳侯王舜迫太后求之太后怒骂而不与舜言益
文饰如前楚以卞和所献之璞琢而成璧后求昏
于赵以纳聘焉秦昭王请以十城易之而不获始
皇并六国得之命李斯篆其文玉工孙寿刻之太
平御览又以为蓝田玉所刻二世子婴奉玺降沛
公于轵道旁高祖即位服其玺因世传之谓为传
国玺厥后孺子未立藏于长乐宫及莽篡位使安
阳侯王舜迫太后求之太后怒骂而不与舜言益
卷四 第 48a 页 WYG0645-0772c.png
切出玺投之地玺因归莽及更始灭莽校尉公宾
得玺诣宛献于更始赤眉杀更始立盆子玺为盆
子所有后盆子面縳奉玺于光武至献帝董卓作
乱掌玺者投于井中孙坚征董卓于井中得之袁
术夺于坚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闻帝为曹操迎
在许昌以玺送之帝后逊位并以玺归魏高贵乡
公禅位玺归于晋怀帝遇刘聪之害玺归于聪聪
死归曜曜为石勒所灭玺入于勒灭入于冉闵败
得玺诣宛献于更始赤眉杀更始立盆子玺为盆
子所有后盆子面縳奉玺于光武至献帝董卓作
乱掌玺者投于井中孙坚征董卓于井中得之袁
术夺于坚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闻帝为曹操迎
在许昌以玺送之帝后逊位并以玺归魏高贵乡
公禅位玺归于晋怀帝遇刘聪之害玺归于聪聪
死归曜曜为石勒所灭玺入于勒灭入于冉闵败
卷四 第 48b 页 WYG0645-0772d.png
见收于闵之将军蒋干晋征西将军谢尚购得之
以还东晋时穆帝永和八年也自玺寄刘石共五
十三年晋复得之是后宋齐梁陈相传以至于隋
灭陈萧后与太子正道并传国玺并入于突厥唐
太宗即位宝玺未获乃自刻玉曰皇帝景命有德
者昌贞观四年萧后与正道自突厥奉玺归于唐
唐始得焉朱温篡唐玺入于温庄宗定乱玺入于
后唐庄宗遇害明宗嗣立再传养子从珂是为废
以还东晋时穆帝永和八年也自玺寄刘石共五
十三年晋复得之是后宋齐梁陈相传以至于隋
灭陈萧后与太子正道并传国玺并入于突厥唐
太宗即位宝玺未获乃自刻玉曰皇帝景命有德
者昌贞观四年萧后与正道自突厥奉玺归于唐
唐始得焉朱温篡唐玺入于温庄宗定乱玺入于
后唐庄宗遇害明宗嗣立再传养子从珂是为废
卷四 第 49a 页 WYG0645-0773a.png
帝石氏篡立自焚自是玺不知所在至宋哲宗咸
阳民段义献玉玺及徽宗为金所虏凡有宝玺金
皆取之内玺一十有四青玉传国一其色与今所
献玉玺相同则知宋之南迁二百年无此宝玺也
明矣然自金既取于宋之后宝玺出处得失亦未
见明说以及我元适集皇太孙宝命所归之际应
期而出臣职总御史亲会盛事不可以不录又图
中别有玺其文亦八旁注曰此传国背文也今见
阳民段义献玉玺及徽宗为金所虏凡有宝玺金
皆取之内玺一十有四青玉传国一其色与今所
献玉玺相同则知宋之南迁二百年无此宝玺也
明矣然自金既取于宋之后宝玺出处得失亦未
见明说以及我元适集皇太孙宝命所归之际应
期而出臣职总御史亲会盛事不可以不录又图
中别有玺其文亦八旁注曰此传国背文也今见
卷四 第 49b 页 WYG0645-0773b.png
宝玺之背皆刻螭形蟠屈凹凸不齐遍废厌四际
无地可置此文按太平御览秦光十九年雍州刺
史郤恢表慕容永称藩奉玺方六寸厚七分蟠螭
为鼻今高四寸六分四边龟文下有字曰受天之
命皇帝寿昌原其所由未详厥始以斯言之当别
是一玺非今传国玺也此又不可不辨臣彧诚惶
诚恐顿首顿首谨奉笺上进以闻伏希听览微臣
不胜瞻望之至
无地可置此文按太平御览秦光十九年雍州刺
史郤恢表慕容永称藩奉玺方六寸厚七分蟠螭
为鼻今高四寸六分四边龟文下有字曰受天之
命皇帝寿昌原其所由未详厥始以斯言之当别
是一玺非今传国玺也此又不可不辨臣彧诚惶
诚恐顿首顿首谨奉笺上进以闻伏希听览微臣
不胜瞻望之至
卷四 第 50a 页 WYG0645-0773c.png
金齿进象
至元三十一年云南金齿路进驯象三赵天麟上
言方今纂组绫锦金珠璧贝未尝无之殊方异物
禽鸟犀象未尝郤之至于珍羞异馔自山海而来
者多矣俳优贱物充一笑之资者众矣其间为害
不一试略陈之夫贫人富户相去悬殊富者见在
上之奢丽虽日承示俭之诏而不从焉盖从行不
从言也以致风俗大变贫者益贫能无为滥之民
至元三十一年云南金齿路进驯象三赵天麟上
言方今纂组绫锦金珠璧贝未尝无之殊方异物
禽鸟犀象未尝郤之至于珍羞异馔自山海而来
者多矣俳优贱物充一笑之资者众矣其间为害
不一试略陈之夫贫人富户相去悬殊富者见在
上之奢丽虽日承示俭之诏而不从焉盖从行不
从言也以致风俗大变贫者益贫能无为滥之民
卷四 第 50b 页 WYG0645-0773d.png
乎极寒之后风雪飞扬渔樵之流乞丐之人龟手
粟肌鹑衣褴褛内皆饥馁外罹寒冻原其所失由
富民之奢故也贫民之心非独不欲奢也但其势
不得然耳幸获微利则又徇习俗而用之此所以
贫者益贫也夫牛马鸡犬之类中国之所常有上
下之所共育畜之无失其时则所谓得实利而壮
吾国之基彼斑斓之兽粲错之马有之不足以增
光无之不足以为歉者近年以来骈罗而至梯山
粟肌鹑衣褴褛内皆饥馁外罹寒冻原其所失由
富民之奢故也贫民之心非独不欲奢也但其势
不得然耳幸获微利则又徇习俗而用之此所以
贫者益贫也夫牛马鸡犬之类中国之所常有上
下之所共育畜之无失其时则所谓得实利而壮
吾国之基彼斑斓之兽粲错之马有之不足以增
光无之不足以为歉者近年以来骈罗而至梯山
卷四 第 51a 页 WYG0645-0774a.png
航海辇赆舆金或重译而来呈或望风而并凑府
无虚月史不绝书若以冠带百蛮车书万里而论
之则不世之嘉致莫大之神功若以帝王大体古
今通议而言之则受之而不郤启之而不杜亦非
所以尽圣明之本心也按夏禹任土作贡而召公
之戒其主且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
物贱用物则远人格真知言者也东周之际楚子
不臣包茅不至无以缩酒齐桓仗义而问其罪春
无虚月史不绝书若以冠带百蛮车书万里而论
之则不世之嘉致莫大之神功若以帝王大体古
今通议而言之则受之而不郤启之而不杜亦非
所以尽圣明之本心也按夏禹任土作贡而召公
之戒其主且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
物贱用物则远人格真知言者也东周之际楚子
不臣包茅不至无以缩酒齐桓仗义而问其罪春
卷四 第 51b 页 WYG0645-0774b.png
秋大之西汉之时大宛未服天马未来怒激中国
武帝恃力而侵其域当代病之此二者足以审中
国之贡乃所当然而远人之物未宜取之也岂惟
远人之物未宜取之哉至于中国无益之物亦不
可取之也是以孝文还千里马元帝罢齐三服官
仁俭之名如揭日月虽欲下民之不感岂可得哉
且异物荡心其害一也使外国闻之而以国家为
有嗜好其害二也水陆转运役人非细其害三也
武帝恃力而侵其域当代病之此二者足以审中
国之贡乃所当然而远人之物未宜取之也岂惟
远人之物未宜取之哉至于中国无益之物亦不
可取之也是以孝文还千里马元帝罢齐三服官
仁俭之名如揭日月虽欲下民之不感岂可得哉
且异物荡心其害一也使外国闻之而以国家为
有嗜好其害二也水陆转运役人非细其害三也
卷四 第 52a 页 WYG0645-0774c.png
有三害而无一利亦何尚之哉伏望陛下昭报徽
声俾扬遐境凡四远之纳款者听书檄奏闻而不
求其献物听子弟入朝而不求其纳贿若然则化
天下以德示天下以无欲将见西番东徼之主君
毳幕灵州之酋长承恩而来享慕道以来王矣
开治三吴水利
至元三十一年中书省奏准大兴工役开挑太湖
练湖淀山等湖并通江达海河港先是都水监任
声俾扬遐境凡四远之纳款者听书檄奏闻而不
求其献物听子弟入朝而不求其纳贿若然则化
天下以德示天下以无欲将见西番东徼之主君
毳幕灵州之酋长承恩而来享慕道以来王矣
开治三吴水利
至元三十一年中书省奏准大兴工役开挑太湖
练湖淀山等湖并通江达海河港先是都水监任
卷四 第 52b 页 WYG0645-0774d.png
仁发上言尚书云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三江乃娄
江东江吴松江也震泽乃太湖也太湖纳百川之
水而注之三江三江泄太湖之水而入于海水有
所归复有所泄则震荡者平定尚何霖潦之可忧
哉三江已塞仅有吴松一江今来下源沙高水浅
不甚湍急若及早开浚工费省而易为力数年之
后愈久愈湮工费倍而难为功所当预为之图也
今之言水利者谓水性就下道而使之通流而已
江东江吴松江也震泽乃太湖也太湖纳百川之
水而注之三江三江泄太湖之水而入于海水有
所归复有所泄则震荡者平定尚何霖潦之可忧
哉三江已塞仅有吴松一江今来下源沙高水浅
不甚湍急若及早开浚工费省而易为力数年之
后愈久愈湮工费倍而难为功所当预为之图也
今之言水利者谓水性就下道而使之通流而已
卷四 第 53a 页 WYG0645-0775a.png
河港陂塘狭者广之高者下之塞者浚之㳽漫者
堤防之人皆能言殊不知治水之法须识潮水之
背顺地形之高低沙泥之聚散隘口之缓急寻源
溯流各得其当合开者开合闭者闭合堤防者堤
防庶不徒劳民力而民享无穷之利昔自唐至宋
陈令公丞相裴度范文正公叶内翰朱晦庵苏东
坡欧阳文忠公等皆陈言脩浚或吝于浩费而不
行或惑于浮议而弗讲或始行而终惑或营修不
堤防之人皆能言殊不知治水之法须识潮水之
背顺地形之高低沙泥之聚散隘口之缓急寻源
溯流各得其当合开者开合闭者闭合堤防者堤
防庶不徒劳民力而民享无穷之利昔自唐至宋
陈令公丞相裴度范文正公叶内翰朱晦庵苏东
坡欧阳文忠公等皆陈言脩浚或吝于浩费而不
行或惑于浮议而弗讲或始行而终惑或营修不
卷四 第 53b 页 WYG0645-0775b.png
得治水之法因循岁月少见实效归附以来江河
淮海鈌官管治愈见堙塞二十馀年之间水利大
坏以致苏湖常秀之良田多弃为荒芜之地深可
痛惜范文正公新至开浚是时论者阻之或曰江
水已高不纳此流或曰日有潮至水安得就下或
曰沙因潮至数年复塞或曰开浚之役重劳民力
公以为江海善下故得为百谷王岂能不下于此
谓江水已高不纳此流者非也彼一日之潮有损
淮海鈌官管治愈见堙塞二十馀年之间水利大
坏以致苏湖常秀之良田多弃为荒芜之地深可
痛惜范文正公新至开浚是时论者阻之或曰江
水已高不纳此流或曰日有潮至水安得就下或
曰沙因潮至数年复塞或曰开浚之役重劳民力
公以为江海善下故得为百谷王岂能不下于此
谓江水已高不纳此流者非也彼一日之潮有损
卷四 第 54a 页 WYG0645-0775c.png
有增三分其时损居一焉乘其损而趋之势孰可
禦谓日有潮至水安得丁者非也新道之河必设
诸闸常时扄之沙不能塞每春理其闸外工减数
倍亦复何患谓沙因潮至数年复塞者非也江南
所植惟稻大水一至秋无他望俾之专通沟渎脱
百姓于饥殍佚道使之虽劳不怨谓开浚之役重
劳民力者非也于是力排浮议疏瀹积涝民受其
赐又有对东坡公言吴中水患者乃谓天理之当
禦谓日有潮至水安得丁者非也新道之河必设
诸闸常时扄之沙不能塞每春理其闸外工减数
倍亦复何患谓沙因潮至数年复塞者非也江南
所植惟稻大水一至秋无他望俾之专通沟渎脱
百姓于饥殍佚道使之虽劳不怨谓开浚之役重
劳民力者非也于是力排浮议疏瀹积涝民受其
赐又有对东坡公言吴中水患者乃谓天理之当
卷四 第 54b 页 WYG0645-0775d.png
然不可复以力修治东坡曰不然父老皆言水患
所从来者百四十年耳盖人事不修之故非天时
之所致也范苏二说愚虽不敏深以为然
立义仓
至元中赵天麟上策曰隋开皇五年长孙平奏令
军民当社共立义仓收穫之日随其所得各出粟
麦贮之当社社司检校勿使损坏当社饥馑即用
赈给至于隋末公私廪积可供五十年长孙平之
所从来者百四十年耳盖人事不修之故非天时
之所致也范苏二说愚虽不敏深以为然
立义仓
至元中赵天麟上策曰隋开皇五年长孙平奏令
军民当社共立义仓收穫之日随其所得各出粟
麦贮之当社社司检校勿使损坏当社饥馑即用
赈给至于隋末公私廪积可供五十年长孙平之
卷四 第 55a 页 WYG0645-0776a.png
力也迨至元六年有旨每社立一义仓社长主之
每遇年熟每亲丁纳粟五斗驱丁二斗无粟听纳
杂色官司并不得拘检借贷勒支后遇歉岁就给
社民食用社长明置收支文历无致损耗自是以
来二十馀年于今矣然而社仓多有空乏之处顷
来水旱相仍蝗螟蔽天饥馑荐臻四方迭苦转互
就食老弱不能远移而殍者众矣彼隋立义仓而
富今立义仓而贫岂今民之不及隋民哉臣试陈
每遇年熟每亲丁纳粟五斗驱丁二斗无粟听纳
杂色官司并不得拘检借贷勒支后遇歉岁就给
社民食用社长明置收支文历无致损耗自是以
来二十馀年于今矣然而社仓多有空乏之处顷
来水旱相仍蝗螟蔽天饥馑荐臻四方迭苦转互
就食老弱不能远移而殍者众矣彼隋立义仓而
富今立义仓而贫岂今民之不及隋民哉臣试陈
卷四 第 55b 页 WYG0645-0776b.png
之今条款使义仓计丁纳粟意以饥馑之时计丁
出之以取均也又条款使驱丁半之彼驱丁亦人
也尊卑虽异口腹无殊至俭之日驱丁岂可独半
食哉又计丁出纳则妇人不纳岂不食哉又同社
村居无田者岂可坐食而独不获哉乐岁粒米狼
戾乞丐者踵门犹且与之况一社之人而至俭岂
宜分彼此哉是盖当时大臣议法者有乖陛下之
本心也伏望陛下普颁明诏详谕农民凡一社立
出之以取均也又条款使驱丁半之彼驱丁亦人
也尊卑虽异口腹无殊至俭之日驱丁岂可独半
食哉又计丁出纳则妇人不纳岂不食哉又同社
村居无田者岂可坐食而独不获哉乐岁粒米狼
戾乞丐者踵门犹且与之况一社之人而至俭岂
宜分彼此哉是盖当时大臣议法者有乖陛下之
本心也伏望陛下普颁明诏详谕农民凡一社立
卷四 第 56a 页 WYG0645-0776c.png
社长社司各一人社下诸家共穿筑仓窖一所为
义仓凡子粒成熟之时纳则计田产顷亩之多寡
而聚之凡纳例常年每亩粟率一升稻率二升凡
大有年听自相劝督而增数纳之凡水旱螟蝗听
自相免凡同社丰歉不均宜免其歉者所当纳之
数凡饥馑不得已之时出则计口数之多寡而散
之凡出例每口日一升储多每口日二升勒为定
体凡社长社司掌管义仓不得私用凡官司不得
义仓凡子粒成熟之时纳则计田产顷亩之多寡
而聚之凡纳例常年每亩粟率一升稻率二升凡
大有年听自相劝督而增数纳之凡水旱螟蝗听
自相免凡同社丰歉不均宜免其歉者所当纳之
数凡饥馑不得已之时出则计口数之多寡而散
之凡出例每口日一升储多每口日二升勒为定
体凡社长社司掌管义仓不得私用凡官司不得
卷四 第 56b 页 WYG0645-0776d.png
拘检借贷及许纳杂色皆有前诏在焉如是则非
惟共相赈救而义风亦行矣
起辇谷
至元三十一年驾崩葬起辇谷谷在漠北后皆从
葬于是其制凡宫车晏驾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
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殓用貂皮
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用白粉皮为之殉以金壶
瓶二盏一碗楪匙箸各一殓讫用黄金为箍四条
惟共相赈救而义风亦行矣
起辇谷
至元三十一年驾崩葬起辇谷谷在漠北后皆从
葬于是其制凡宫车晏驾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
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殓用貂皮
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用白粉皮为之殉以金壶
瓶二盏一碗楪匙箸各一殓讫用黄金为箍四条
卷四 第 57a 页 WYG0645-0777a.png
以束之舆车用白毡青缘讷克实为帘覆棺亦以
讷克实为之前行用蒙古巫媪一人衣新衣骑马
牵马一疋以黄金饰鞍辔笼以讷克实谓之金灵
马日三次用羊奠祭至所葬陵地其开穴所起之
土成块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
剩土则远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日一次
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
讷克实为之前行用蒙古巫媪一人衣新衣骑马
牵马一疋以黄金饰鞍辔笼以讷克实谓之金灵
马日三次用羊奠祭至所葬陵地其开穴所起之
土成块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
剩土则远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日一次
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
卷四 第 57b 页 WYG0645-0777b.png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