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33 页

雅堂文集卷三
 台湾漫录
  目 次

  延平祠记……………………………………………………………………(一四0)
  宁靖王笏……………………………………………………………………(一四二)
  郑氏故物……………………………………………………………………(一四二)
  刘国轩碑……………………………………………………………………(一四二)
  释华佑遗书…………………………………………………………………(一四三)
  龙渡沧海……………………………………………………………………(一四四)
  草鸡…………………………………………………………………………(一四五)
  文山秀气……………………………………………………………………(一四五)
  石刻…………………………………………………………………………(一四六)
  大肚刀………………………………………………………………………(一四六)
  三保姜………………………………………………………………………(一四七)
  铁…………………………………………………………………………(一四七)
  瓦瓶…………………………………………………………………………(一四八)

卷三 第 134 页
  绿珊瑚………………………………………………………………………(一四八)
  唐琴…………………………………………………………………………(一四八)
  宋钱…………………………………………………………………………(一四九)
  右旋螺………………………………………………………………………(一四九)
  荷兰瓮………………………………………………………………………(一五0)
  螺溪砚………………………………………………………………………(一五0)
  竹如意………………………………………………………………………(一五0)
  斗镂树………………………………………………………………………(一五一)
  金荆廮………………………………………………………………………(一五一)
  酒树面木……………………………………………………………………(一五一)
  鸡距番………………………………………………………………………(一五二)
  古橘岗………………………………………………………………………(一五二)
  蛇人…………………………………………………………………………(一五三)
  大蠂…………………………………………………………………………(一五四)
  巨鱼…………………………………………………………………………(一五四)
  海镜…………………………………………………………………………(一五五)
  爱玉涷………………………………………………………………………(一五五)

卷三 第 135 页
  笔筒木………………………………………………………………………(一五六)
  火秧…………………………………………………………………………(一五七)
  茈姜…………………………………………………………………………(一五七)
  贝冢…………………………………………………………………………(一五七)
  石器…………………………………………………………………………(一五八)
  怪物…………………………………………………………………………(一五八)
  奇鸟…………………………………………………………………………(一五九)
  占验…………………………………………………………………………(一五九)
  九降…………………………………………………………………………(一六一)
  火台…………………………………………………………………………(一六一)
  骑秋…………………………………………………………………………(一六二)
  咸雨…………………………………………………………………………(一六二)
  乩诗…………………………………………………………………………(一六三)
  一犬一马……………………………………………………………………(一六三)
  蚩尤…………………………………………………………………………(一六四)
  石敢当………………………………………………………………………(一六四)
  紫姑…………………………………………………………………………(一六五)

卷三 第 136 页
  田元帅………………………………………………………………………(一六六)
  开漳圣王……………………………………………………………………(一六六)
  临水夫人……………………………………………………………………(一六七)
  蚕娘…………………………………………………………………………(一六八)
  龙…………………………………………………………………………(一六八)
  蛱蠂枝………………………………………………………………………(一六九)
  旋风…………………………………………………………………………(一六九)
  慧星…………………………………………………………………………(一七0)
  南吼…………………………………………………………………………(一七0)
  海眼…………………………………………………………………………(一七一)
  涌山…………………………………………………………………………(一七一)
  荡缨…………………………………………………………………………(一七一)
  洋更…………………………………………………………………………(一七二)
  破帆…………………………………………………………………………(一七二)
  双冬…………………………………………………………………………(一七二)
  寄居螺………………………………………………………………………(一七三)
  比目鱼………………………………………………………………………(一七三)

卷三 第 137 页
  东番…………………………………………………………………………(一七三)
  婆娑洋………………………………………………………………………(一七四)
  毗舍耶………………………………………………………………………(一七五)
  横洋…………………………………………………………………………(一七五)
  五色水………………………………………………………………………(一七五)
  八卦水………………………………………………………………………(一七五)
  师泉…………………………………………………………………………(一七六)
  父母会………………………………………………………………………(一七六)
  唐山客………………………………………………………………………(一七六)
  国姓鱼………………………………………………………………………(一七六)
  螺杯…………………………………………………………………………(一七七)
  觉罗…………………………………………………………………………(一七七)
  西施舌………………………………………………………………………(一七七)
  倒挂鸟………………………………………………………………………(一七七)
  野牛…………………………………………………………………………(一七八)
  石虎…………………………………………………………………………(一七八)
  黄羊…………………………………………………………………………(一七八)

卷三 第 138 页
  白猿…………………………………………………………………………(一七八)
  醋…………………………………………………………………………(一七九)
  空青…………………………………………………………………………(一七九)
  马宝…………………………………………………………………………(一七九)
  木莲…………………………………………………………………………(一七九)
  松萝茶………………………………………………………………………(一七九)
  迎年菊………………………………………………………………………(一八0)
  荔支…………………………………………………………………………(一八0)
  西瓜…………………………………………………………………………(一八0)
  文旦…………………………………………………………………………(一八一)
  红藷…………………………………………………………………………(一八一)
  神木…………………………………………………………………………(一八一)
  古梅…………………………………………………………………………(一八一)
  老檨…………………………………………………………………………(一八二)
  婆罗蜜………………………………………………………………………(一八二)
  黄竹笋………………………………………………………………………(一八二)
  赛花…………………………………………………………………………(一八二)

卷三 第 139 页
  烟火…………………………………………………………………………(一八三)
  弄猴…………………………………………………………………………(一八三)
  乞龟…………………………………………………………………………(一八三)
  吹螺…………………………………………………………………………(一八三)
  含蕊伞………………………………………………………………………(一八四)
  孔明灯………………………………………………………………………(一八四)
  香脚…………………………………………………………………………(一八四)
  铁船…………………………………………………………………………(一八五)
  古瓮…………………………………………………………………………(一八五)
  断碑砚………………………………………………………………………(一八五)
  匕首…………………………………………………………………………(一八六)
  厦海城隍……………………………………………………………………(一八六)
  军大王………………………………………………………………………(一八六)
  蛇郎君………………………………………………………………………(一八六)

卷三 第 140 页

   延平祠记

  牡丹之役,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视师台湾。及平,奏建明延平郡王祠,春秋致祭,从台湾人士之请也。祠在台南府治。时幕客某曾撰碑记一篇,尚未刻石。文虽排偶,而奇倔之气见于行间。余恐其久而失也,为录于左。唯某之姓名籍贯不详,他日有知,当表出之。
    夫金瓯委地,金陵之王气方终;玉玺归东,子氏之山河不改。五王龙种,一去无归;四镇沙虫,六军悉化。二十万熊罴劲旅,争拔帜以依刘;五百人豺虎背嵬,谁鸣环而思宋。而乃手摇大戟,足履欃枪,张我空拳,呕臣心血,以蚍蜉蚁子之众,思撼泰山,驱村野市井之人,使当大敌;卒能威倾两岛,力抗金师,增胜国之光辉,奉故主之正朔,存君臣之大义,割父子之厚恩。伊古以来,未之有也。遐哉其有明赐姓之延平郡王乎!
    当夫龙飞绝塞,鹿走中原,一局崖山,非复赵家之土,千年蜀魄,空悲望帝之魂。起子仪于九原,徒嗟束手;生淮阴于此日,弥费劳心。王乃生成血性,激发天良,仿温太真之绝裾,为祖士雅之击。艨艟千艘,固金、厦之藩篱;士卒万人,撤漳、泉之门户。士各有志,岂死君而改初衷?人之无良,胡受恩而忘报效?其意以为明社不复,则此心一日不安,虽惠公执狐突以要子犯,光武使文渊以谕隗嚣,而荩念弥贞,忠心益励,固不以利害易操,安危变节者。
     昔者田横入海,实抒贞忱;孟昶据蜀,乃乘纷乱。武侯承寄托之重,恢复冀图;景略受知遇
卷三 第 141 页
之恩,长才勉竭。然皆谊深君父,情重解推。未有生逢厄运,躬处危邦,受帝炳一日之知,矢豫让终身之报。满朝朱紫,屈膝纷纷;一领青衿,雄姿落落。虽拓地之功,终成画饼;而清边之禁,已至迁家。究而观之,海隅一岛而已。呜呼!岂不难哉!
    说者谓王才虽卓越,性实猜疑。致施琅之投诚,任黄梧而见叛。虽将帅有七十二之镇,而封疆仅数百里而遥。以至逐浪随波,朝奔夕溃。有类孙恩之穷蹙,略同杨么之猖狂。不知阴平坐失,非伯约之无谋;天堑横冲,实吴宫之应沼。天心已去,即万吁而难回;大厦将倾,岂一木所能任?王之忠,足以争亡国之气,而不能撄兴国之锋;足以弥缺憾之天,而不能完破碎之璧。不然,固有受累世之恩荣,拥百万之师旅,而身事两朝,迄无一是者,抑又不足以膏王之斧锧矣。
    说者又谓王名为干蛊,实戾慈乌,仅知何恃之嗟,不识靡依之痛。况乃翁已膺显爵,而昆季并受殊恩,自当卷甲来归,偃戈内附,共叙天伦之乐,同宣翊戴之勋,书竹帛以留青,铭鼎彝而著列,识时为杰,与国同休,岂不毅然大丈夫哉!不知王既以身许国,则不以私恤家。归吴事魏,非烈士之本心;暮四朝三,实佥壬之常态。王具勾践卧薪之心,效刘琨枕戈之志,刺武穆精忠之背,纳光弼靴橐之刀,一身尚在,则明祚有一发之存,一日不死,则汉室之君臣不乐。盖王所能者人也,所不能者天也;所伸者志也,所不能伸者力也。
    洎乎江南败归,由榔走缅,苻坚之势日蹙,伯颜之焰方张。一隅不足以抗大兵,尺地亦足以资守御。天诱其衷,辟洪荒于闽海;人假以便,复先世之故皋。方谓端委开基,拓荆蛮之巨壤;曲沃强盛,创两晋之宏规;而乃此志未酬,大星遽落。孙皓酷虐,刘禅庸愚。至王之孙克塽乃入
卷三 第 142 页
版图。天也!
    国家道合中天,运隆下武,通乾象之精,执坤灵之宝,诏列祀典,命建崇祠。此邦地控闽瓯,星分斗女,今为剧郡,昔号东宁。往哲邈焉,我灵斯在。升阶七尺,俨受社于藩封;复阁重轩,易宏规于草创。冕裳赫,尚留晋代之衣冠;榱桷丹青,似耸灵光之崇殿。置中尊于椒桂,垂绂云敷;申上席于蘋蘩,圆冠两集。譬如李唐郭令,宝遗陇于中州,蜀汉武乡,屹崇祠于私奠,庶几鼎足而三焉。饮水知源,闻风起懦。完人一代,生佛万家。噫!安得笔灿江花,挥洒勒谢太傅之碣,才如苏海,淋漓表忠观之碑?



卷三 第 142 页

   宁靖王笏

  咸丰间,郡南桶盘栈庄人锄园,得一玉,黝然无色。适法华寺僧过其地,以数金购归,携入市。识者曰:『此明宁靖王之玉笏也』!长尺有八寸,宽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重三斤许。寺僧宝之。值祝融生辰,陈座上,供众览。改革之际,为某所得,潜携去。郡人大愤,吁于官。展转数月乃归。命三郊总董宝之。乌乎!余何爱此玉,爱其为宁靖王故物尔。夫王以天潢贵冑,避地东都,明朔既移,閤家殉国,而此笏亦沈沦土中,不复知有故主矣。既得复失,既失复得,郡人之忧喜又何如耶!


卷三 第 142 页

   郑氏故物

卷三 第 143 页
  台中吴銮旂丈谓:光绪初,有渔者于湖日溪得一玉笏,携至彰治求售;疑为郑氏故物,以清制无用笏也。按彰化为半线社番地。永历二十四年,右武卫刘国轩驻军讨沙辘,而嗣王经亦亲讨斗尾龙岸番,国轩从。是彰化固郑氏威棱所至之地,此玉笏或为当时之物而落于水。惜余未见,不敢臆断。


卷三 第 143 页

   刘国轩碑

  国姓庄在台中辖内,有内外两庄。内国姓处北港溪畔,距龟仔头八里,群山环绕,中拓平原。昔为土番部落。永历二十四年冬,沙辘番乱。右武卫刘国轩讨之。大肚番恐,窜于埔里社,逐之至北港溪,驻军于此。光绪十八年,林朝栋亦驻军于此。辟草莱,开阡陌,发见一碑,为国轩所建。文曰:『西望华山贵峻岩。华山何事隔深渊?左仓右库障屏上,北港南溪汇案前。湖海星辰来拱照,蛟龙关锁去之玄。三千粉黛同分外,八百烟花列两边。可惜生番雄霸据,留将此地待时贤』。此则赞扬山川之伟丽者。朝栋见之,改名时贤庄,垦田百数十甲。戊申冬,余至其地,佃多粤人,而家祀延平郡王,然未见此碑。闻在丛莽中。他日当再访之。


卷三 第 143 页

   释华佑遗书

卷三 第 144 页
  郑芝龙据台时,普陀山僧释华佑者,精堪舆术,与其友萧克偕游台湾。自蛤仔难入山,历经番社,年馀,乃出诸罗。所至图其山川,志其脉络。克,侠客也,腰弓佩剑,饥则射鹿以食,故无绝粮患。华佑既去,主于安溪李光地家,乞刊其书,未久圆寂。光地好堪舆,爱其书,秘以为宝。阅数世而为某所得,携至鹿港。某死遂散佚。彰化关帝厅庄萧氏存六十馀叶,北斗街人某亦有三十馀叶。书虽不全,而其所言多属奇异。为录数则:『某日至巴老臣社。番性纯良,多识字,能读孝经、论语。社前有巨石,上刻唐碑两字,大径尺。碑文为风雨所蚀,漫不可读』。又曰:『某日至浊水溪,水大不可涉,乃骑野牛而渡』。又曰:『某日至苏澳,见鹿入水化为鲨,角犹存』。是其所言,均属创见。他日苟得其书,当再而刊之,以公之世。


卷三 第 144 页

   龙渡沧海

  赤崁笔谈谓宋文公登福州鼓山,占地脉曰:『龙渡沧海,五百年后,海外当有百万人之郡』。今归入版图,年数适符;熙熙穰穰,竟成乐郊矣。鼓山之上有石,刻「海上视师」四字,为紫阳所书。近读邱仙根工部之诗,以为则指郑氏。然则宋儒亦有谶纬之术矣。
卷三 第 145 页

   草 鸡

  谶纬之术,学者不言,而汉儒言之,每多附会。岂天数已定,故为隐语,以神其说;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而不可明言之欤?余前读槎上老舌,载崇祯庚辰,闽僧贯一居鹭门,夜坐,见篱外陂陀有光,连三夕。怪之。因掘地得古。背印两圆花突起,面刻古隶四行。其文曰:『草鸡夜鸣,长耳大尾,干头衔鼠,拍水而起,杀人如麻,血成海水,起年灭年,六甲更始,庚小熙,太和千纪』。是书为明季闽县陈衎所著。至清人得台之后,王渔洋池北偶谈载之,且曰:『鸡,酉字也,加草头、大尾、长耳,郑字也。干头,甲字,鼠,子字也,谓郑芝龙以天启甲子起海中为群盗也。明年甲子,距前甲子六十年矣。庚小熙,寓年号也。前年万正色克复金门、厦门,今年施琅克澎湖,郑克塽上表乞降,台湾悉平。六十年海氛一朝荡尽,此固国家灵长之福,而天数已预定矣。异哉』!


卷三 第 145 页

   文山秀气

  道光间,重修海东书院,曾于西畔掘地,得「文山秀气」石刻四片,旁有「晦翁」二字,是为朱文公之书。石大各二尺馀,不知何时流落至此。府学教授杨希闵记之,并
卷三 第 146 页
于书院墙上。今已亡。


卷三 第 146 页

   石 刻

  台湾旧志谓:凤山相传昔年有石忽自开,内有谶云:『凤山一片石,堪容百万人,五百年后,闽人居之』。而福建通志亦谓:佃民垦田得石碣,内镌『山明水秀,闽人居之』。按二石均不言所在。若果有此,则汉族之居台已久。否则;齐东之语尔。


卷三 第 146 页

   大肚刀

  埔里社处万山之中,今之化番,多来自外。有大肚番者,原居半线,为刘国轩所逐,乃窜于此。族中有一古刀,为元代之物,云其祖所遗,秘不示人,祭时始陈席上。按元史至元二十八年,命海船副万户杨祥以六千军伐求,自汀路尾澳舟行,至日巳时,海洋中正东,望有山长而低者,约去五十里,祥言为求国。乘小舟至山下,以人众,不敢上岸。命军官刘润等二百馀人,以小舟十一艘载军器,领三屿人陈辉者登岸。岸上人不谙三屿人语,为其杀死者三人,遂还至澎湖。夫求者台湾也。今以地势考之,所谓山长而低者,似大肚山。当隋之时,波罗檀为海滨高原;则元之时,大肚山当在海隅,而梧栖为海也。夫梧栖为从前互市之口,商船市舶可入市旁,今流沙日淤,积为平
卷三 第 147 页
陆,距海已二十里,此三十年来事也。沧桑之变,已觉其速。若在千载以前,则大肚山必为海中沙汕,蛎蚌之壳犹有存者。旧志谓沙辘番族大势强,为刘国轩所灭,仅馀五人逃匿海口。沙辘在大肚山麓,与大肚番同种。是元之时,大肚番为一方之雄,怙其势力,故敢杀元之兵而夺其刀,以传示子孙,至今犹宝之也。


卷三 第 147 页

   三保姜

  香祖笔记谓凤山县有三保姜,相传明初三保太监所植,可疗百病。台湾志略亦曰:明太监王三保植姜山上,至今尚有产者。有意求觅,终不可得。樵夫偶见,结草为记,次日寻之,弗获。故得者可疗百病。又曰:太监王三保舟至台,投药水中,令土番染病者于水中洗浴即愈。按明初中官入台,诸书所载,或为郑和,或为王三保,皆永乐时奉使西洋者。冈山在凤山县辖,距郡东三十里,是其来台,且至内地,非仅取水赤崁也。


卷三 第 147 页

   铁 

  赤崁笔谈谓鸡笼城贮铁,明崇祯三年铸。据是则明季防海,不特戍兵澎湖,且远至鸡笼矣。
卷三 第 148 页

   瓦 瓶

  诸罗县志谓:郑氏时,目加溜湾开井,得瓦瓶。识者云,是唐宋以前古器。惜其物不传,亦不知瘗自何时。开辟之先,又何得有此瓶而瘗之也。按目加溜湾,番社名,在今嘉义县辖。


卷三 第 148 页

   绿珊瑚

  绿珊瑚一名绿玉。树多亚枝,而无花叶,色绿可爱。台南沿海植以为篱。或云种自吕宋。张鹭洲侍御诗曰:『一种可怜篱落下,家家齐插绿珊瑚。想从海底搜罗日,长就苔痕润不枯』。


卷三 第 148 页

   唐 琴

  淡水洪逸雅茂才藏有古琴一张,为竹堑林鹤山先生之物。没后流落,逸雅得而宝之。焦桐有知,亦可无憾。琴为唐代所制,上刻篆文「万壑松」三字,是其名也。又有「神而明之」四字,亦篆文。其下有三铭:一曰『潜园主人平生真赏』;一曰『希元林氏,一字次崖』;一曰『林氏子孙永宝用之』。而鹤山亦自铭其背曰:『此琴制自唐肃
卷三 第 149 页
宗至德二年。质坚如玉,练纹作牛毛梅花断,抚之音韵清扬而远,洵千里彝器也。本同安理学家次崖先生所藏,因遭兵燹,归登瀛陈氏,传五叶,予乃购得之。夫石泐金寒,物久必弊;兹岂有神物护持,故得此不坏身耶?如显庆车存,如灵光殿峙,张此以和古松,共谐宫徵。咸丰癸丑中秋,铭于香石山房。占梅鹤山氏并书』。


卷三 第 149 页

   宋 钱

  海东札记谓: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祐、天兴、至道等年号。钱质小薄,千文贯之,长不盈尺。相传初辟时,土中掘出古钱千百贯。或云来自粤东海舶。余往北路,家僮于笨港海泥中得古钱数百,肉好深翠,古色奇玩。乃知从前互市,未必不取道此间,毕竟邈与世绝矣。按笨港即魍港,一名北港,在云林县西。曩为海舶出入之口。宋时贸易即在于此,故以北港名台湾也。读史方舆纪略曰:澎湖为漳泉门户,而北港则澎湖之唇齿;失北港则唇亡齿寒,不特澎湖可虑,则漳、泉亦可忧。北港在澎湖东南,亦谓之台湾。是台湾之与中国交通已久,惜乎史文缺载,不得其详。而旧时作志者又不殚心考究,遂致沉沦不显,宁不可叹!


卷三 第 149 页

   右旋螺

卷三 第 150 页
  林爽文之役,大将军福康安平台,特颁内府大吉祥右旋螺,以利渡海。及归,命藏福建藩库,凡将军、总督巡台及册封琉球,佩之行。闻此螺为清初朝鲜所贡。辛亥革命之后,不知尚存欤?


卷三 第 150 页

   荷兰瓮

  牡丹之役,建安平台,曾于王城下掘得古瓮数十,大可二三升,色白而粗,似为荷人贮藏火药之器。余存其一。


卷三 第 150 页

   螺溪砚

  己未冬十月,有竹沪人朱兴明者,携一螺溪砚至台南玄武庙前求售,索价三百金,云为宁靖王所遗。砚大尺有二寸,背有铭,旁刻「术桂」,笔画秀劲,为王所书。友人陈明沛见之,谓铭凡六十馀字惜未录存。后为室谷信太郎以二百三十金购去,闻已转赠后藤栖霞矣。按西螺溪石砚载,于彰化县志。其石有金砂、银砂之别。郑氏之时,西螺尚在榛莽,而取石作砚,传之艺林,可补旧志之缺。


卷三 第 150 页

   竹如意

卷三 第 151 页
  沈斯庵太仆以明室之遗老,作东都之寓公;台湾文献,推为初祖。斯庵有竹如意一柄,长约二尺,上刻篆文「斯庵」二字,古泽可鉴。今西大龙得于新竹,携至台南示余。大龙为曹洞宗布教师,能诗嗜酒,深以为宝。


卷三 第 151 页

   斗镂树

  隋书流求传谓:流求多斗镂树,似橘而叶密,条纤如发之下垂。按流求则今台湾,而斗镂树以状观之,似为榕树。盖以台地多榕,今其在者,尚有数百年前物。


卷三 第 151 页

   金荆瘿

  唐张鷟朝野佥载谓:隋帝令朱宽征留仇国,还,得金荆瘿数十片。木色如真金,密致而文采盘错,有如美锦,甚香,极细,可以为枕及案面,虽沈檀不可及。按金荆瘿即花樟。台湾多樟,有经千数百年者,根干成瘿,锯而为片,自成文理,且有山水、花木、鸟兽之形,色黄而泽。樟性香,制器熬脑,出产甚多。唐人不察,误为金荆。


卷三 第 151 页

   酒树面木

  洛阳伽蓝记谓:昭仪寺有酒树面木。按酒树疑即椰树,浆可为酒,亦可生饮。而面
卷三 第 152 页
木则桄榔。以其皮中有屑如面,可造饼食。唐段公路北户录谓:桄榔心为炙,滋极美。桄榔台南多有,未有食者,唯取其叶为帚。


卷三 第 152 页

   鸡距番

  康熙间,仁和郁永河来台采磺,著番境补遗,足资修志之助。唯内有鸡距番一则,则传闻之误尔。其言曰:鸡距番足趾槎枒如鸡距。性善缘木,树上往来跳踯,捷同猿狖。食息皆在树间,非种植不下平地。其巢与鸡笼山相近。常深夜独出,至海滨取水。遇土番往往窃其首去,土番亦追杀不遗馀力。盖其足趾槎枒,不利平地,多为土番追及。既登树,则穿林度棘,不可复制矣。台海釆风图亦曰:内山绝顶有社曰嘟啯。其番剪发、突睛、大耳,状甚恶,足指如鸡爪,上树如猿猴,善射好杀,无路可通。土人攀藤上下,与近番交易,一月一次,虽生番亦慑焉。惟惧火,闻声则遁。按二说府志均采入番俗,唯足如鸡距,似为谈者之诞。生番亦人耳,岂独赋形之异?盖以僻处深山,穿林度棘,捷如猿猴,则所居使然也。嘟啯二字,以音读之,似太鲁阁。太鲁阁处东北深山,性狞猛,群番畏之;虽屡遭膺惩,而负其险阻,犹不易制也。


卷三 第 152 页

   古橘冈

卷三 第 153 页
  古橘冈诗序,不知何人所撰,台湾府志载入丛谈。其言曰:凤邑有冈山。未入版图
时,邑中人六月樵于山。忽望古橘挺然冈顶。向橘行里许,有巨室。由石门入。庭花开
落,阶草繁荣,野鸟自呼,房廊寂寂。壁间留题诗语及水墨画迹,才存各半。比登堂,
无所见,惟一犬从内出,见人摇尾,绝不惊吠。随犬曲折,缘径恣观,环室皆径围橘树
也。时虽盛暑,犹垂实如大。摘食之,瓣甘而香。取一二置诸怀。俄而斜阳照入,树
树含红,山风袭人,有凄凉气。辄荷樵寻路,遍处志之。至家以语,出橘相示,谋与妻
子共隐。再往,遂失其室,并不见橘。连横曰:武陵人误入桃源,千古传为佳话;顾此
为靖节寓言尔。冈山屹立郡东,少时曾游两次,古刹修篁,境绝清閟,山多荔枝,熟时
群猿争食,未闻有橘。武陵人为渔夫,而此为樵客,遥遥相对,且有移家之志,可谓不
俗。岂作者亦欲避秦欤?苟有其地,吾将居之。


卷三 第 153 页

   蛇 人

  台湾处绝海之上,附丽诸岛,若彭佳屿、火烧屿、红头屿俱已发见,即后山亦渐开拓。但有野番,而无怪物。如台湾志略所载蛇人,几如山经所言,岂窫窳独阳之类果有其种耶?志略曰:康熙二十三年八月,福建陆路提督万正色有海舟将之日本,行至鸡笼山后,因无风,为东流所牵,抵一山,得暂息。舟中七十五人皆莫识何地。有四人登岸
卷三 第 154 页
探路,见异类数辈疾驰至,攫一人共啖之。三人逃归,适遇一人于莽中。与之语,亦泉人。携之登舟。具言妖物啖人状,曰:彼非妖,此地之人也,蛇首狰狞,能飞行,然所越不过寻丈。往时余舟至,同侣遭啖,唯余独存,问何以独存故,则举项间一物曰:彼畏此,不敢近尔。视之,雄黄也。众皆喜曰:吾辈得生矣。出其簏,有雄黄百馀斤,各把一握。顷之,妖物数百风行而来,将近船,皆伏地不敢仰视,逡巡而退。逮后水转西流,其舟仍回至厦门。


卷三 第 154 页

   大 蝶

  少读续太平广记,载明万历间有封舟赴中山国,途次澎湖,见一巨蝶,翅长丈馀,掠舟而过。又言海中见一山,徐徐行,数时乃没,视之始知为大鱼。呜呼!天地之大,何奇不有!吾以耳目之所见者为是,而不见者为非,亦陋矣。


卷三 第 154 页

   巨 鱼

  台湾府志载康熙二十二年夏五月,澎湖有鱼状如鳄,长丈馀,四足,身上鳞甲火炎,从海登陆。众见而异之,以冥钞金鼓送之下水。越三日,仍乘夜登山死。而台湾志略以延平为东海鲸鱼,到处水涨、归东即逝,遂以巨鱼登陆为郑氏灭亡之兆,何其谬耶!
卷三 第 155 页

   海 镜

  海镜,蛤类也,生海中,壳圆而薄,一红一白,色莹又洁,光可透射;台人谓之日月蛏,制为窗镜,明若云母,故又谓之蚝镜。从前玻未盛时,用之极广。按岭表录异云:海镜,广人呼为蚝莱盘,内有小肉如蚌胎,腹中有小红蟹子,细如黄豆,头足俱备。海镜饥则蟹出拾食,蟹饱归腹,海镜亦饱。或迫以火,则蟹走出,离腹立毙。或生剖之,有蟹活在腹中,逡巡亦死。又曰:水母,闽人谓之魠,其形乃浑然凝结一物,有淡紫色、白色者,大者如覆帽,有物如悬絮,俗谓之足,而无口眼。常有虾寄腹下,咂食其涎。浮泛水上,捕者或遇之,即欻然而没,以其虾有所见也。余读越绝书,谓海镜腹蟹,水母目虾,颇疑怪诞,及證所见,始信其然,盖犹寄生之类也。


卷三 第 155 页

   爱玉冻

  台湾为热带之地,三十年前无卖冰者,夏时仅啜仙草与爱玉冻。按台湾府志谓:仙草高五、六尺,晒乾可作茶,能解暑毒。毒烂绞汁去渣,和粉浆再煮成冻,和糖泡水,饮之甚凉。而爱玉冻则府县各志均未载。闻诸故老,谓道光初有同安人某居府治妈祖楼街,每往来嘉义,办土宜。一日,过后大埔,天热汤甚,赴溪饮。见水面成冻。掬而啜
卷三 第 156 页
之,冷沁心脾。自念此间暑,何得有冰?细视水上,树子错落,揉之有浆,以为此物化之也。拾而归家。子细如黍,以水绞之,顷刻成冻,和糖可食。或合儿茶少许,则色如玛瑙。某有女曰爱玉,年十五,长日无事,出冻以卖,人遂呼为爱玉冻。余曾以此徵咏,作者颇多,而林南强两首尤佳,为录于后,以补旧乘之不及,且作消夏佳话也。
  其一云:神山石髓黄金液,流入云根生虎魄。佳人欲制甘灵浆,自蹑蒙茸窜荆棘。归来洞口寻玉泉。飕飕两腋松风寒。交融水乳得真味,便作木蜜金膏看。罗山六月日生火,沈李浮瓜无一可。行人涸鲋望面江,一勺琼浆真活我。道旁老人发鬖鬖,能语故事同何戡。大千饥渴同病者,更乞菩萨分馀甘。
  其二云:驱车六月罗山曲,一饮琼浆濯炎酷。食瓜徵事问当年,物以人传名「爱玉」。爱玉盈盈信可人,终朝采绿不嫌贫。事姑未试羹汤手,奉母依然菽水身。无端拾得仙方巧,拟炼金膏涤烦恼。辛勤玉杵捣玄霜,未免青裙踏芳草。青裙玉杵莫辞难,酒榭茶棚宛转传。先挹秀肤姑射雪,更分凉味月宫寒。月宫偶许游人至。皓腕亲擎水晶器。初疑换得冰雪肠,不食人间烟水气。寒暑新陈近百秋,冰旗满目挂林楸。谁将天女清凉散,一切吴娘琥珀瓯。


卷三 第 156 页

   笔筒木

卷三 第 157 页
  笔筒木则婆罗树。使槎录谓:婆罗树中空,四围摺叠成圆形,花纹斜结,盘屈如古木状,用贮管城,因其材也。


卷三 第 157 页

   火 秧

  火秧即金刚纂,丛生成树,三棱有刺,花小而黄,高可及丈。植为篱落,牛羊不敢越。台人名曰「火巷」,谓可制火。「巷」、「秧」音近。按朱竹垞静志居诗话载广州谚云:尔有垣墙,我有火秧;注:广人以作篱落。是台湾与广州同有此树矣。


卷三 第 157 页

   茈 姜

  晚春之间,姜始发芽,幼嫩可食;台人谓之水姜。及读司马相如子卢赋,有「茈姜蘘荷」之句,索隐引张揖云:茈姜,子姜也。茈音紫,乃知水字之误。


卷三 第 157 页

   贝 冢

  台北圆山之麓,有贝冢焉。堆积累累,不可胜数。间有石斧、石锄之属,或完或缺,是为原人所遗。圆山固近海,土番拾贝以食,弃之穴隅,久而成冢;故贝冢之处,掘之则有石器。又有一石,大五、六尺,面平而有棱,似经人力。或以为磨厉之石,足
卷三 第 158 页
资稽古。


卷三 第 158 页

   石 器

  庚申冬十有二月,台中林氏新建宗祠,掘地九尺有五寸,获一石,形如剑,而亡其柄。工人不以为意。越数日乃告林君耀亭。耀亭取以视人。识者曰:此石器也,是为原人之遗。求其旁,当有所得。而柱础已合,不可复掘。惜哉!嗣余以事赴台中,向耀亭索观。石长一尺三寸有八分,腹阔四寸五分,腰三寸五分,脊厚五分,刃五釐,锋二釐,尚利,似为割鲜之器。色微黑而有绿点,光可以鉴,其用久矣。然大墩无此等石,即全台近山亦无此石。岂为他处携来欤?余撰台湾通史,引隋书流求传,谓厥田良沃,先以火烧,而吊水灌,持一插以石为刃,长尺馀,阔数寸,而垦之。台中固土番之地,近葫芦橔。葫芦墩者,流求传中之波罗檀,为欢斯氏之都。是此石器为当时之物,沈埋土中,阅今一千七百馀年而后出现,亦可宝也。


卷三 第 158 页

   怪 物

  台湾府志谓:康熙五十一年秋七月,安平有一怪物飞行水上,高可五、六尺,大如水牛,面如豕,长须,双耳竹批,齿牙坚利,毛细若獭,四足如龟而有尾。众争致之,
卷三 第 159 页
绳木俱碎。后至海岸,竦身直立,大者三。众皆惊悸。未几死。郡人有图形相告者,究不知为何物也。


卷三 第 159 页

   奇 鸟

  乾隆五十一年夏四月,彰化柴坑仔庄有鸟栖于树上,大如莺,五色,百鸟环绕,衔物献之。飞集他树,亦如之。越二十馀日乃去。是冬十一月林爽文起兵。事载彰化县志灾异。然则此鸟祥欤、妖欤?固知史书所谓丹凤、朱鸾者则此类也。


卷三 第 159 页

   占 验

  天文之学,其理精深,自非覃思,难穷妙蕴。然而蚁穴知水,鸠巢避风,雄鸡戒旦,蟋蟀鸣秋;禽虫之微,当知其候,况于人乎。夫人为万物之灵,心与天会,现乎蓍龟,动乎四体;故曰玉诚之道,如以前知,此固非含生负气之伦尽人而有也。然而故老流传,每多应验。田夫渔子,豫识阴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此则自然之作用,有不期然而然者。台湾府志载占验一门,列举十数。余初颇疑其说。十稔以来,细心考察,竟无或爽。如所谓六月初三雨,七十二云头,则确实不易。台南当酷暑之时,晴天无云,川枯草萎。如六月初三日有微雨,则必降雨七十有二次,或一日一次,或数次,旱乾之
卷三 第 160 页
田可播晚稻,且卜有秋;否则,六月必旱,秧苗多死。故农家以此日为忧喜之日也。又曰:上看初三,下看十八。如初三日不雨,而十八日有雨,犹不至旱。或如淫雨浃辰,人苦湫潦,至初三不雨,则不雨,十八放晴,则放晴。此亦有验。台,暴风也,夏秋常至,势甚烈。谚云:六月一雷止九台,九月一雷九台来。此则莫明其妙者矣。夫占验之术,近世日精。地震之器,风雨之表,测量之仪,视远之镜,几于可参造化,而此则街谈巷说,夫妇之愚可以知之。是必有真理寓乎其中。而莫为研究,故不能明其道尔。兹录其说如左,以资参考:
    飓风起自东北者,必自北而西;自西北者,必自北而东;而俱至南乃息,谓之回南,凡两昼夜始止。若不降雨,不回南,则踰月复作,作必对时,日作次日止,夜作次夜止。然飓初起,有雷则不成;作数日而有迅雷,则止。
    海上之空,无时无云,故虽浓云叆叇,但有云脚,必不雨。云脚者,如画家绘水石,横染一笔,为之分界。无脚之云如绘远山,但见出头,不见所止。
    日出时,有云蔽之。辰刻后,云渐散,必大晴。日初出则开朗,是日必不晴。若暑时久晴,则不拘。
    日落时,西方有云气横亘天上,或作数十缕,各不相属,日从云隙中度过,来日大晴;或云色一片相连,其中但有一二点空窦,得见红色,亦主晴。如西方云色黯淡,一片如墨,全无隙漏,又不见云脚,明日必雨;若云色浓厚,夜即雨。
卷三 第 161 页
    日落时,西北方云起如层峦叠嶂,数十重各矗立,七日之内,必有大风雨。
    昧爽降雨,是日主晴。初雨如雾,虽沉晦,至午必晴。
    久雨后暂辍,犹见细雨如雾,纵令开朗,旋雨。谚云:『雨前濛濛终不雨,雨后濛濛终不晴』。
    久雨后,入夜忽霁,星月朗洁,明日必大雨。若近暮见红光而后见月,则晴。
    诸山烟霭苍茫;若山光透漏,便为风雨之徵。又如饿鸢高唳,海鹤惊飞,喻日必风。



卷三 第 161 页

   九 降

  台湾之风与他处异。风之烈者为飓,又其者为台。飓倏发倏止。台常连日夜。如正、二、三、四等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等月发者为台。九月则朔风初起,或至匝月,号为九降。故旧时渡海者,以四、八、十月为平;盖以四月少台,八月秋中,而十月小春,天气多晴煦也。六月多台,九月多九降,行船者最忌。台风之来多挟雨,无雨尤害。


卷三 第 161 页

   火 台

  台之烈者曰火台,或曰麒麟飓,则风也。飞沙撒瓦,木叶尽焦,遇雨稍杀。旧志载康熙六十年八月十三夜,台风大作,雨如注,火光闪闪烛天,海水骤涨,大小战舰击
卷三 第 162 页
碎殆尽,或飘至平陆,拔大木,毁墙垣,万姓哀号,无容身地。翼日晴霁,郡无完瓦,压死者数千人。水师提督施世骠露立风雨中,因以悸死。事闻,发帑振恤,诚巨灾也。


卷三 第 162 页

   骑 秋

  台湾降雨,南北不同。浊水以南,每当夏季,时有骤雨来自西北,谓之西北雨,滂沱而下,暑气顿消,瞬息即霁。若至七、八月,雨淫浃辰,谓之骑秋,中秋乃止。而大甲以上,山谷奥郁,湿气较浓。未入版图前,竹堑、淡水长年阴雾,罕晴霁。迨设官后,人烟渐盛,时犹多雨。今基隆为通商之口,狮球岭隔之,一入冬季,冻雨连绵,晚春始息。宜兰亦然。故曰:「竹风兰雨」,盖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也。


卷三 第 162 页

   咸 雨

  澎湖错立大海,潮流甚急,风信亦异。一年之中,春夏较平,可以播植,而有风之日,已十居五、六。若一交秋分,直至冬杪,几于无日无风。风之大者又挟海水而下,谓之咸雨,一经沾润,五谷多枯。澎人苦之。仅种地瓜、土豆,稍免损害,然犹时有凶歉也。


卷三 第 163 页

   乩 诗

  滦阳续录载张鹭洲自记巡台事,谓乾隆丁酉,偶与友人扶乩。乩赠余以诗曰:『乘槎万里渡沧溟,风雨鱼龙会百灵。海气粘天迷岛屿,潮声簸地走雷霆。鲸波不阻三神鸟,鲛室争看二使星。记取白云飘渺处,有人同望蜀山青』。时将有巡视台湾之役,余疑当往。数日果命下。六月启行,八月至厦门,渡海,驻半载始归。归时风利,一昼夜即登岸。去时飘荡十七日,险阻异常。初出厦门,即雷雨交作,云雾晦冥,信帆而往,莫知所适。忽腥风触鼻,舟人曰:「黑水洋也」。其水比海水凹下数十丈,阔数十里,长不知其所极,黝然而深,视如泼墨。舟人摇手戒勿语,云其下即龙宫,为第一险处,度此可无虞矣。至白水洋,遇巨鱼鼓鬣而来,举其首如危峰障日,每一泼刺,浪涌如山,声砰訇如霹雳,移数刻始过尽,计其长当数百里。舟人云来迎天使,理或然欤?既而飓风四起,舟几覆没。忽小鸟数十,环绕樯竿,舟人喜跃,称天后来拯,风果顿止,遂得泊澎湖。圣人在上,百神效灵,不诬也。遐思所历,一一与诗语相符,非鬼神能前知欤?时先大夫尚在堂,闻余有遇海之役,命兄来到赤崁视余,遂同登望海楼,并末二句亦巧合,益信数皆前定,非人力所能然矣。按滦阳续录为河间纪盷所撰。


卷三 第 163 页

   一犬一马

卷三 第 164 页
  余如嘉义,嘉义人为余言一犬一马之事,若以誇于人者。余闻其言而叹曰:犬马,兽也,而为人所尚若此,则人之不及犬马者又奚如!先是朱一贵之役,北路营参将罗万仓婴城固守,及战阵没,乘马逃归,溅血被体。妾蒋氏见而器曰:吾夫其死矣!遂自缢。马亦悲鸣而死,人以为烈。林爽文之役,有兵二十有二人,防堵拔仔林庄。一夜被袭,皆战死,无有知者。一犬走入营,大。守者见而怪之,从之行。至则二十有二人之尸咸在,乃痊之。犬亦自死。事后,嘉人士建庙于西门内,并祀犬,称为二十三将军。


卷三 第 164 页

   蚩 尤

  台南屋脊之上,或立士偶,骑马弯弓,状甚威猛,是为蚩尤之像,用以压胜者也。按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兽身人语,造五兵,威振天下,诛杀无道。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天遣玄女授帝兵符,伏之。天下复扰乱。帝乃画蚩尤像,以威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皆为殄灭。是黄帝之所画者用以压人,今则用以压鬼。然非人之害,尤酷于鬼,安得百万蚩尤而制之哉!


卷三 第 164 页

   石敢当

卷三 第 165 页
  隘巷之口,有石旁立,刻「石敢当」三字,亦用以压胜者。按陈继儒群粹录云:五代刘智远有勇士曰石敢当,故谈者多以为五代时人。然其用以刻石者,则早于五代。宋王象之与地碑目记云:兴化军有石敢当;注言庆历中张纬宰莆田,再新县治,得一石,铭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据此,则石敢当之刻石,殆于唐代。故颜师古注急就章云:石氏敢当所向无敌。是则古之猛士,而为秦、汉时人。台湾与漳泉同俗,漳泉又近兴化,故刻石见于闽南。而台湾有书「泰山石敢当」者,或以泰山为其里居,盖以三国志管辂有泰山治鬼之言而附会尔。


卷三 第 165 页

   紫 姑

  中秋之夜,儿女辈集庭中,以两人扶一竹椅,上置女衣一袭,装义髻,备镜奁、花粉、刀尺之属,焚香烧纸,以迓紫姑。至则其椅能动,问以吉凶则答。如闻呼嫂声,则神忽止。或曰:紫姑为某氏女,为嫂所虐杀而埋诸猪栏,故向是处以迓,闻呼嫂而惊走也。按唐孙顾神女传,谓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是人妾,如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役。正月十五,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祝曰:女胥不在,是其婿名也;曹姑亦归去,即其大妇也,小姑可出戏。捉者觉重,便是神来。奠设酒
卷三 第 166 页
果,即跳不住。占众事,卜行年。蚕桑好则大,恶便仰眠。据此则紫姑之事,其来已久。唯台湾所传,与此略异。


卷三 第 166 页

   田元帅

  台南有七子班,传自泉州。伶人皆,犹古之梨园也。班中祀一神曰田元帅,或称相公。按此为唐乐工雷海清。天宝中为供奉,管领梨园,故祀之。唯「雷」字弃雨、留田,不知何故。而兴化有庙,碑称唐肃宗追封太常寺卿,宋高宗加封大元帅,此则不见于记载。然红白板,香火千秋,亦足豪也。


卷三 第 166 页

   开漳圣王

  开漳圣王陈元光,漳籍之人多奉祀之。台湾县志谓元光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部将,率军入漳州,逐士黎以处华人,筑寨于龙溪柳江之西,置唐化里,因为将军,知州事。漳之开辟始于此。按福建通志外纪载:唐仪凤中,广寇陈谦等连结诸蛮,攻漳、潮二州,左都将陈元光讨平之。又曰:景龙二年,潮寇雷万兴等潜抵岳山,漳州刺史陈元光讨之,至绥安大峙原,步兵后朝,元光为贼将蓝奉高所害。又曰:光启二年,王潮为泉州刺史。景福元年,福建观察史陈岩卒,护闽都将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弟审知将兵围福
卷三 第 167 页
破之。洎潮卒,审之为观察使,后称闽王。是审知未为观察使,元光已没,何以得为部将?县志似有错误。唯元光讨贼保民,开拓疆土,功德在人,至今不泯,宜其血食千载也。


卷三 第 167 页

   临水夫人

  台南郡治有临水夫人庙,香火甚盛。每当元宵、中秋,妇女多入庙进香,而产子者设位以祀,祈祷辄应。按梁茞林退庵随笔,载夫人姓陈名靖姑,古田县临水乡人。闽王璘时,夫人兄守元有左道。隐居山中,夫人常饷之,遂受秘录符篆,役使鬼神。曾至永福,诛白蛇怪。璘封顺懿夫人。后逃处海上,不知所终。而谢金鸾台湾县志,亦言夫人名进姑,福州人,陈昌之女,唐大历二年生,嫁刘杞,孕数月,会大旱,脱胎祈雨,寻卒,年二十有四。卒时言吾死必为神,救人产难。建宁陈清叟之子妇,孕十七月不娩,夫人现形疗之,产蛇数斗。古田临水乡有白蛇洞,吐气为疫疠。一日,乡人见朱衣人仗剑斩蛇,语之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言讫不见。乃立庙洞侧。自后灵迹甚著。宋淳祐中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后又加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按此说多本书坊所刊陈进姑传。如建宁陈清叟事,据建宁志谓宋时浦城徐清叟子妇产难,夫人幻形救之。谢之不受。问其姓名里居,但曰古田人陈姓。后徐知福州,令人至古田访
卷三 第 168 页
之。见庙中像,始悟为夫人幻身。乃请于朝,加赠封号。今妇人临蓐,必供夫人像室中,至洗儿日始谢而焚之。与前说略有不同。若陈进姑传则多虚诞,谓夫人七岁被风摄去,十三岁道成始归,嫁里人黄某,助王璘用兵及斩长坑鬼、收石峡怪等,皆野语也。


卷三 第 168 页

   蚕 娘

  台人呼蚕曰娘,尾曰身。如蚕几尾则曰娘几身,敬之也。按唐孙顾神女传,谓蚕女者,当高辛帝时,蜀地未立君长,无所统摄,其父为邻掠去,唯所乘之马尚在。女念父隔绝,或废寝食。母慰抚之,因誓于众曰:有得父还者,以此女嫁之。部下之人无能致父归者。马闻其言,惊跃而去。数日,父乘马归。自此马鸣嘶不肯饮龁。父问其故,母言之。父曰:誓于人而不誓于马。但厚其刍,马不肯食。每见女出,辄怒目奋击。父怒,射杀之,曝皮于庭。女行过其侧,皮蹶然起,卷女飞去。旬日得皮于桑树之上,女化为蚕,食叶吐丝成茧,以衣被人间。今家在什邠、绵竹、德阳三县界。每岁祈蚕者四方云集,皆获灵应。宫观诸处塑女子之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桑焉。


卷三 第 168 页

   龙 

  延津之剑,化龙而飞,往籍所传,事属神异。若台湾旧志所言龙,亦其一也。志
卷三 第 169 页
云:龙者,大铜也。成功泊舟粤海中,见水底有光上腾,数日不灭,意必异宝。使善泅者入海试探。见两铜浮游往来,以报。命多人持巨牵之。一化龙去,一就缚。既出,斑驳陆离,若古彝鼎,光艳炫目,不似沉埋泥沙中物。较红衣不加大,而受药弹独多。先投小铁丸斗许,乃入大弹。及发,大弹先出,铁丸随之。所至一方糜烂。成功出兵,必载与俱,名曰龙。然龙有前知,所往利即数人牵之不知重,否则百人挽之不动,以卜战胜莫不验。康熙十八年,刘国轩将攻泉郡,龙不肯行。强舁之。及发,又不燃。国轩怒,杖之八十。一发而炸裂如粉,伤者甚众。


卷三 第 169 页

   蛱蝶枝

  唐段公路北户录载蛱蝶枝一则,谓南行历县藤峡,维舟饮水,睹岩侧有木五䌽,命仆求之。获一枝,尚缀软蝶二十馀,有翠绀缕者、金眼者、丁香眼者、紫斑眼者、黑花者、黄白者、绯者。因登岸视,乃知木叶化焉。是知蝶生江南,柑橘树蠹变为蛱蝶,乌足之叶为蝴蝶,皆造化始然,非虚语也。按此疑则木叶蝶,生于美国。台湾埔里社亦有,状如枯叶,宿树上,人莫能辨;唯未见有䌽色者。


卷三 第 169 页

   旋 风

卷三 第 170 页
  旋风,台人谓之鸱尾,沿海渔人每于海中见之。其永矗立,高与天齐,谓之龙柱。光绪三年六月初三过午,有旋风起自安平,由南势街越城入,向北去。郡人翘首望,但见一物行极速,闪烁如银,或以为龙也。旋风过处,屋瓦尽撤。镇渡头之古榕,被拔数十丈外。演武亭屋盖,亦飞舞空中。时喜树庄人某渔于海,为风所捲,人筏俱去。众以为死矣,其家设灵,朝夕奠。越十馀日,某忽归。众来问讯。某言,被风时昏迷不知,及醒,则已在山中,古木甚茂,唯闻鸟声。已而腹饥,觅路行,见炊烟,喜就之,是番人屋。男妇数人聚语户外,亦不谂其为野番否。向之乞食。番能汉语,问何事至此。具告之。番惊愕,谓此为阿里山,距府城二百馀里。留宿其家,款待备至。又数日,炊乾芋,充糗粮,送之出,故得无恙。


卷三 第 170 页

   彗 星

  法人之役,有星孛于东北,黎明即现,其尾极光,照曜如画。现时星陨如雨。凡数十日乃隐。余年尚少,犹及见之,惜不能记其月日,又无天文台以验经度,而示之后人也。


卷三 第 170 页

   南 吼

卷三 第 171 页
  安平海吼为天下奇。以其在南,亦曰南吼。自夏徂秋,惊涛坌涌,厥声回薄,远近相闻。昔张鹭洲状而赋之,而吾友胡南溟亦有南吼行一篇,多奇句。或曰:海吼是雨徵也。若冬月,则不雨而主风。


卷三 第 171 页

   海 眼

  凤山志谓入大武郡山,行十馀日,有石湖,其社曰茄老网。湖大里许。天将雨,辄水涨丈馀。或以为湖底有眼通海。


卷三 第 171 页

   涌 山

  道光七年秋八月望夜,水沙连内潭涌出小山四座,载于彰化县志。按内潭则狮头社潭,距彰治八十里。


卷三 第 171 页

   荡 缨

  台湾,海国也。府治之险在鹿耳门。赤崁笔谈谓台郡无形胜可据,四围皆海,水底铁板沙线,横空布列,无异金汤。鹿耳门港路迂回,舟触立碎。南礁树白旗,北礁树黑旗,名曰荡缨,亦曰标子,以便出入。潮长,水深丈四、五尺,退不及一丈,入门必悬后
卷三 第 172 页
柁乃进。余读吴素村广文渡海歌云:『片帆纡回向晚入,荡缨遥辨钲鸣铜』,则谓此也。


卷三 第 172 页

   洋 更

  帆船行海以更为程,如鹿耳门至澎湖水程五更,澎湖至厦门七更。旧志谓六十里为一更,亦无所据。按樵书云:更者,以一日一夜为十更,焚香为度。然风潮有顺逆,行驶有迟速,水程难辨,乃以木片于船首投海中,与人行齐至,则更数始准。若或先或后,皆不合。其法传自王三保,舟人守之,谓之洋更。


卷三 第 172 页

   破 帆

  飓之多少,以时而异,或谓之暴,或作报。凡飓将至,天边先见断虹,形如帆,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鲎尾者曰屈鲎。


卷三 第 172 页

   双 冬

  台湾气候温和,土沃宜稻,一年两熟,谓之双冬,犹麦之言秋也。收稻之时,多在六月、十月。六月曰小冬,十月曰大冬。而台南地气较热,播种随时,别有四月、八月之谷。是以一年之耕,足供三岁,馀粮栖亩,户多盖藏。今生齿日繁,出口又盛,而米
卷三 第 173 页
价贵矣。


卷三 第 173 页

   寄居螺

  寄居非螺也,而戴螺房以行。滨海之童捕之以嬉。按酉阳杂俎谓:寄居之虫,如螺而有脚,形如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戴以行,触之缩足,如螺闭户;炙之乃出。又异苑谓鹦鹉螺常脱壳朝游,出则有虫蜘蛛入其壳,戴以行;夕返则此虫出。庚子山所谓「鹦鹉外游,寄居负壳」者也。


卷三 第 173 页

   比目鱼

  比目鱼,江淮人谓之拖沙鱼,而台湾呼为贴沙。状如牛脾,细鳞紫色,一面一目,相合乃行。沈怀远南越志谓之板鱼,亦曰左介,介亦作鱼斤。按尔雅云:东方有比目之鱼,其名为鲽,不比不行。昔齐桓公欲议封禅,管仲谏曰:古之欲封禅者,东海贡比目之鱼,南方进比翼之鸟。是管子之所谓奇瑞者,而台人乃日饫其味,而不知名焉。


卷三 第 173 页

   东 番

  台湾固东番之地,越在南纪,隋唐以来,始通中国;而旧史不详。按何乔远闽书谓
卷三 第 174 页
:东番夷不知所自始,居澎湖外洋海岛中,起魍港、加老湾、打鼓屿、小淡水、双溪口、加里林、沙巴里、大帮坑,皆其居也,断续千馀里。种类甚蕃,别为社。社或千人,或五、六百人。无酋长,雄者听其号令。性好勇,喜斗。昼夜习走,足皮厚茧,履荆棘如平地,速不后奔马。有隙,邻社兴兵,期而后战,相杀伤,次日即解怨,往来如初。地多煖,无水田,治畬种朮,禾熟拔其穗,粒米比中华稍长。采苦草杂酿为酒,间有佳者。男妇杂作,女常劳,男常逸。有盗贼则严剔之,戮于社。夜门不闭,禾积场无敢窃者。人精用镖,长五尺有咫。山多鹿,冬时合围捕之,获若邱陵。始皆聚居海滨,明嘉靖末遭倭焚掠,乃避居山,始通中国,漳、泉人充龙烈屿诸湾,译其语与贸易。今则日盛。顾祖禹读史方与纪略曰:鸡笼山岛野夷,亦谓之东番。万历四十四年,倭胁取其地。其人盛聚落而无君长,习镖弩,少舟,自昔不通中国。而莆田周婴作东番记,称为台员。是三人者皆明人也,则明时固以台湾为东番矣。


卷三 第 174 页

   婆娑洋

  台湾处大海之上,风涛喷薄,从前舟不通时,至者绝少。海东札记谓名山藏所载乾坤东港华严婆娑洋世界,名为鸡笼,即指台湾。富阳周芸观察以婆娑洋在台湾海上,而同安林卓人孝廉谓在澎湖,二说未知孰是。
卷三 第 175 页

   毗舍耶

  文献通考谓琉球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澎湖,水行五日而至,旁有毗舍耶国。台海使槎录谓毗舍耶国,以情状考之,殆即台湾。按毗舍耶为吕宋群岛之一,地近台湾,其名犹存。


卷三 第 175 页

   横 洋

  赤崁集谓大海洪波,止分顺逆。凡往异域,顺势而行。唯台与厦隔岸七百里,号曰横洋。中有黑水沟,色如墨,曰墨洋,惊涛鼎沸,险冠诸海。或言顺流而东,则为弱水。昔有闽船飘至弱水之东,阅十二年始还中土。


卷三 第 175 页

   五色水

  又曰:自大嶝出洋,海水深碧,或翠色如靛。红水沟色稍赤,黑水沟如墨,更进为浅蓝色。入鹿耳门,色黑白如河水。


卷三 第 175 页

   八卦水

  澎湖岛屿回环,潮流顺逆各异。周芸观察谓之八卦水,故其候风诗曰:『潮流八
卷三 第 176 页
卦水,风渡七更洋』;盖自澎至厦水程七更也。


卷三 第 176 页

   师 泉

  施靖海师泉记,台湾府志载于艺文。然师泉布平海澳,非在澎湖。后人不察,遂以妈宫之井为师泉,亦附会也。


卷三 第 176 页

   父母会

  家贫亲老,集友十数人为一会。遇有大故,则醵金为丧葬之资,竞赴其家,以助奔走,谓之父母会。亦厚俗也。


卷三 第 176 页

   唐山客

  台湾固海上荒服,我民族入而拓之,以长育子孙,遥望故乡,称为唐山。而号新来者为唐山客。盖益以东南各国,唐时交通始盛,故目中国人为唐人,犹西北塞外之称汉人也。


卷三 第 176 页

   国姓鱼

  麻萨末,番语也,产于鹿耳门畔。渔者掬其子以畜之塭,至秋则肥,长及尺。相传
卷三 第 177 页
延平入台,始有此鱼,因名国姓鱼。而台北之鱼亦曰国姓鱼。


卷三 第 177 页

   螺杯

  澎湖多螺,大小异状,五色披纷,制以为杯,光透内外。又有蚌瓢,亦可贮酒。周芸观察巡台时,爱其雅致,各赋以诗。


卷三 第 177 页

   觉罗

  蝉名齐女,鹃号子规,往籍所传,事生幽怨。而台人之称谓有异是者。台人呼犬曰觉罗,豕曰胡亚;亚,助辞也。觉罗氏以东胡之族入主诸夏,我延平郡王起而逐之,虽天厌明德,北伐无功,而义愤之伦,咸怀斥攘,至今犹存其语,亦足以志九世之仇,而泄一时之恨也。


卷三 第 177 页

   西施舌

  西施舌似蚌而薄,色深绿,肉长似舌,柔而味腴。


卷三 第 177 页

   倒挂鸟

  倒挂鸟状如鹦鹉而小,翎羽鲜明,红绿相间,缘枝循行,喙如钩,足短爪长,性好
卷三 第 178 页
倒挂,夜睡亦然。


卷三 第 178 页

   野 牛

  台多野牛。荷兰之时,南北二路各设牛头司;南在打鼓、北在大肚,设栏禽之,牧养生息,以耕以挽。稗海纪游谓至中港社见门外一牛甚腯,囚木笼中,社人谓是野牛初就靮,以此驯之。又云竹堑南崁山中,野牛千百为群,土番能生致之,俟其驯乃用。按台地日辟,远至内山,今之野牛已绝少矣。


卷三 第 178 页

   石虎

  石虎似豹而小,产于山中;一名艾叶豹。


卷三 第 178 页

   黄羊

  红头屿有黄羊,以其皮为褥。


卷三 第 178 页

   白猿

  冈山之有白猿,人曾见之。
卷三 第 179 页

   醋

  周芸澎湖杂咏谓醋坚白如石,背圆腹平,有纹似螺旋,形若而甚小,大者不及指盖。藏数年,投醋中,蠕蠕自能配合。按普陀山海滨亦产此物,名催生子,谓妇人临盆,服之易娩。又可治眼疾,余曾试之,有验。


卷三 第 179 页

   空青

  空青产澎湖海滨,似石而小,中贮清水,可治眼疾。


卷三 第 179 页

   马宝

  余年十三,读书观音亭街,邻人有饲马者。一牝马产卵十数,坚若石,众异之。后阅上海申报,始知其为马宝,善治疯颠之疾,较之牛黄,尤为难得。


卷三 第 179 页

   木莲

  台南开元寺三宝殿上,旧有木莲一瓶,花一、蕊一、房一、叶二,与瓶皆木根生成。瓶高尺有五寸,花高约三尺。闻为林朝英所献。今亡。


卷三 第 179 页

   松萝茶

卷三 第 180 页
  东征集载水沙连内山产土茶,色绿如松萝,味甚清洌,能解暑毒,消腹胀,亦佳品云。


卷三 第 180 页

   迎年菊

  台湾气候温煦,四时皆花,古称瀛洲,实为仙境。张鹭洲有诗云:『少寒多燠不霜天,木叶长青花久妍。真个四时皆是夏,荷花度腊菊迎年』。


卷三 第 180 页

   荔支

  台湾与闽、粤比邻,而荔枝绝少,味亦微酸。郑氏之时,曾取泉州佳种百数十株槙于承天南隅,所谓荔支宅者也。三十年前尚有存者,熟时上市,色香可爱。今则剪伐俱尽,废为邱墟,不能复作甘棠之思矣。


卷三 第 180 页

   西瓜

  瓜果之属,以时而出,故诗载七月食瓜。周之七月,夏之六月也。而台湾则异是。台湾之瓜,长年俱有。前时小东门外有西瓜园一区,由官理之。每至冬节,采以入贡,以供元日之用。此则地气使然。而荷花献岁,黄菊迎年,足备诗人之咏也。
卷三 第 181 页

   文旦

  台湾果子之美者,有西螺之柑、员林之蕉、凤山之凤梨、麻豆之文旦。文旦,柚名也。皮薄肉厚,甘如冰糖。麻豆在曾文溪北,庄人多植柚。唯郭氏特好,其树已近百年,盖树愈老则实愈小而味愈甘。


卷三 第 181 页

   红藷

  林圯埔有山园数区,岁产红藷千斤。藷大如鹅子,一蔓十数粒。蒸食甚美。


卷三 第 181 页

   神木

  阿里山森林之富甲东洋。荒古以来,斧斤未入,故得长保其寿。山中有红桧一株,高一百三十有五尺,围六十有五尺,直径二十尺有七寸,荫大四十有五尺。则此桧之生长已有二千馀年,故称之曰神木。


卷三 第 181 页

   古梅

  台南延平郡王祠有古梅一株,相传为延平所植。先是此梅在鸿指园,为承天府署内。沈文肃公建祠时乃移于此。咏者颇多,余亦有歌一首载集中。
卷三 第 182 页

   老檨

  曾文溪北多属郑氏屯田之地,而官佃庄其一。庄中有老檨数株,云为荷人所植。而庄外往曾文溪之畔,亦有十数株,整列成行,似为当时路树。


卷三 第 182 页

   婆罗蜜

  台南归仁里旧社庄有婆罗蜜数株,云荷人自南洋移植者,至今尚能结实。每颗重三、四斤,味甘美。


卷三 第 182 页

   黄竹笋

  台中黄竹坑之笋,味极甘美。坑固番地,黄竹丛生。前时割笋者多遭番害,被其馘首,故谓之头笋。今则垦地日辟,番已远徙,而笋亦渐少矣。


卷三 第 182 页

   赛花

  三山国王庙在镇北坊,为潮州人所建,以祀其乡之神。每逢元宵,陈列花仙数百盆,评其优劣。台人之种水仙,以刀划叶半面,浸以清水,曝以朝阳,二十馀日可开。花之长短,叶之参差,均可随意为之,信乎巧夺天工也。
卷三 第 183 页

   烟火

  台南府治前有炮店十数家,若庆云、盈月等号以制烟火著名。每年花朝前后,偕赴菜市埔滨放。光树银花,光腾霄汉,鱼龙曼衍,璀璨陆离。自初更至于黎明,观者常数万人,诚春宵之乐事,而人世之幻观也。


卷三 第 183 页

   弄猴

  喜湾居丧之时,多延僧道礼忏。僧弄铙钹,而道滨取经,扮孙行者上场,观者如堵。或谓之猴,故里谚曰:『有孝后生来弄铙,有孝查某来弄猴』。后生,男子也。查某,女子也,其义费解。或以为珠母之讹,犹粤人之称珠娘也。


卷三 第 183 页

   乞龟

  庆吊之事,以面制粿,或磨米为之,形如龟,谓之红龟。丧则用白。龟长寿也,读如居,谓可居财。坊里庙会,陈龟数十,或重至十馀斤。人向神前乞之,谓可介福。明年此日,乃倍偿焉。


卷三 第 183 页

   吹螺

卷三 第 184 页
  卖肉者吹螺,卖杂细者摇鼓,卖饧者打小锣。按诗有瞽章,孔氏正义谓其时卖饧之人吹箫以自表,故曰饧箫。而台湾之俗稍有不同尔。


卷三 第 184 页

   含蕊伞

  台南风俗纯古,多沿紫阳治漳之法。数十年前,妇女出门,必携纸盖障面,谓之含蕊伞。张鹭洲诗云:『一队新妆相掩映,红蕖叶底避斜曛』;可谓迫肖。


卷三 第 184 页

   孔明灯

  少时以竹缚球,糊以纸,而空其底,乃以绵心渍松胶,插于球内而点之,随风而上,高入云际,厥状如星,名曰孔明灯。闻为诸葛行军之用。是西洋未有轻气球而中国已有此奇制矣。


卷三 第 184 页

   香脚

  台人崇祀天后,而北港朝天宫尤著。每年三月十四日来南晋香,越三日乃返。随香之人多至数万,谓之香脚。从前铁路未通时,香脚多露宿,盗不敢劫,遗失之物亦不敢取,取之恐神谴也。刘川广文有诗曰:『曾门溪畔少行人,草地常愁劫夺频。何似春风香脚好,去来无恙总依神』。按曾门溪为安、嘉交界之处,前为畏途。府城人谓乡村
卷三 第 185 页
曰草地。


卷三 第 185 页

   铁船

  咸丰初,吞霄港口有铁船一艘随风潮而入,搁于沙上。船长九十馀步,阔三十馀步,高三丈许,浑身皆铁,而中无一人一物,不知何国所制。乡人观者欲取其铁,坚不可剥。乃集良冶,立洪炉,以火解之。唯一舵一碇重各数千斤,断落海中,而船底如故。后因风涛冲击,漂流无定,遂亦沉没。


卷三 第 185 页

   古瓮

  余家马兵营。吾祖之时,掘地如井,深二丈许,得古瓮一对。高二尺馀,大可受两斗米,封其口。启之则满贮清水,历久不变。唯不知何时物尔。


卷三 第 185 页

   断碑砚

  吾乡陈鞠谱上舍曾于大穆降盐馆得一故砚,墨沈模糊。以水洗之,字迹渐现。视之,则东坡之断碑砚也。此砚曾入内府,两般秋雨庵载之甚详。鞠谱大喜。取书相较,铭文尺寸,一字不爽。唯此砚何以流落台湾?意为宦游之士携藏行箧,其人因办盐务,留置馆中,馆丁不以为宝,弃之屋隅,鞠谱亦无意得之也。往携往羊城制盒,陈省三观察
卷三 第 186 页
见而爱之,遂举以赠。


卷三 第 186 页

   匕首

  枋桥林薇阁藏一匕首,长八寸,甚利。以羊脂玉为柄,彫一羊首,两眼嵌红宝石。紫绒为鞘。光芒五彩,奕奕射人。闻为汉代之物。其曾祖父枢北先生以重价购得者。


卷三 第 186 页

   厦海城隍

  直省府县之地,均奉城隍,春秋祭祀。府封为侯,县封为伯。而台北大稻埕有厦海城隍庙,为厦海人所祀者。每年五月十三日,开堂绕境,晋香者常数万人,市况一振。随喜男子以墨涂面,乔装鬼卒,谓之家将;而女子则著白裙,带纸枷,以事忏悔。此则濒于怪异,溺于迷信,而不可不革者也。


卷三 第 186 页

   军大王

  新竹沿山之地,辄有军大王庙。故老谓我族入垦番地之时,披苫盖,蒙霜露,勇往不屈,或死于番,或毙于病,前茅后劲,再接再厉,以成今日之都聚。后人追念本源,建庙奉祀,无以名之,名之曰军大王。


卷三 第 186 页

   蛇郎君

卷三 第 187 页
  台湾童谣有蛇郎君一节,事颇奇异,为载其略。某处有蛇,久而成怪,化为美男子,往来村中,村人称之为蛇郎君。闻某翁有三女,均未字,遣媒议婚,愿以千金为聘,否则将灭其家。翁固贪利,又畏暴,命长女,不从,次女亦不从。少女年十七,见父急,慨然请行。既嫁,蛇郎君爱之,居以巨室,衣以文绣,食以珍羞,金玉奇宝恣其所好,而翁以缔婚异类,遂不复作贫儿相矣。按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载有孝女祭蛇之事,与此略异,不知台之童谣由此而误传欤?仰别为一人欤?
  其传曰:东越闽中有庸岭,其下北隰有大蛇,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喻巫祝欲啖童女,都尉患之。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送穴口,蛇辄夜出啮之。前后已用九女。一岁将祀,募索未得。将乐县李诞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欲行。父母不敢。寄曰:父母无相留。今生六女,虽有如无,徒费衣食。不如以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可止。寄乃行。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怀剑将犬,先作数石米餈蜜,以置穴口。蛇夜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先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咋。寄自后斫。蛇因踊出而死。寄入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悯!于是缓步而归。越王闻之,聘为后。自是东冶无复妖邪。
卷三 第 189 页

 台湾史迹志凡例

  一、余既撰台南古迹志,因念偏囿一隅,未及全局,乃作此编,以为读书稽古之助。俟杀青后,当将古迹志并入于内。
  一、此编以地为经,以史为纬,间有议论,以资发明。
  一、坛庙、祠宇、书院、寺观,具载台湾通史,唯择其有关史迹者言之。
  一、此编系刊诗荟,随作随登,未列次序。将来印行单本,当为釐定。
卷三 第 191 页

台湾史迹志
  目 次

 承天故府……………………………………………………………………(一九六)
 半月城………………………………………………………………………(一九八)
 大东门………………………………………………………………………(一九八)
 春牛埔………………………………………………………………………(一九八)
 鲫潭…………………………………………………………………………(一九九)
 安平…………………………………………………………………………(一九九)
 林凤营………………………………………………………………………(一九九)
 查某营………………………………………………………………………(二00)
 官佃庄………………………………………………………………………(二00)
 果毅后庄……………………………………………………………………(二00)
 曾文溪………………………………………………………………………(二00)
 铁线桥………………………………………………………………………(二0一)
 沤洪…………………………………………………………………………(二0一)
 旧社…………………………………………………………………………(二0一)
 龙湖岩………………………………………………………………………(二0二)

卷三 第 192 页
 嘉义故县……………………………………………………………………(二0二)
 颜思齐墓……………………………………………………………………(二0三)
 红毛井………………………………………………………………………(二0三)
 万年故县……………………………………………………………………(二0三)
 半屏山………………………………………………………………………(二0四)
 莲花潭………………………………………………………………………(二0四)
 竹沪…………………………………………………………………………(二0四)
 旗后…………………………………………………………………………(二0四)
 曹公圳………………………………………………………………………(二0五)
 阿猴林………………………………………………………………………(二0五)
 北港…………………………………………………………………………(二0六)
 林圮埔………………………………………………………………………(二0六)
 黄檗寺………………………………………………………………………(二0六)
 竹溪寺………………………………………………………………………(二0七)
 万寿寺………………………………………………………………………(二0七)
 马公庙………………………………………………………………………(二0七)
 文庙…………………………………………………………………………(二0八)

卷三 第 193 页
 制火潭………………………………………………………………………(二0八)
 雾峰…………………………………………………………………………(二0八)
 铁砧山………………………………………………………………………(二0九)
 翁仔社………………………………………………………………………(二一0)
 葫芦墩………………………………………………………………………(二一0)
 大里杙………………………………………………………………………(二一0)
 平台庄………………………………………………………………………(二一一)
 草鞋墩………………………………………………………………………(二一一)
 土城庄………………………………………………………………………(二一一)
 小半天………………………………………………………………………(二一二)
 国姓埔………………………………………………………………………(二一二)
 剑潭…………………………………………………………………………(二一二)
 斗六门………………………………………………………………………(二一三)
 柴城…………………………………………………………………………(二一三)
 花莲港………………………………………………………………………(二一三)
 璞石阁………………………………………………………………………(二一三)
 罗东…………………………………………………………………………(二一四)

卷三 第 194 页
 阿公店………………………………………………………………………(二一四)
 回马社………………………………………………………………………(二一四)
 鸡笼屿………………………………………………………………………(二一四)
 罗汉门………………………………………………………………………(二一五)
 日月潭………………………………………………………………………(二一五)
 火燄山………………………………………………………………………(二一六)
 鹦哥石………………………………………………………………………(二一七)
 甲子兰………………………………………………………………………(二一七)
 绣孤鸾………………………………………………………………………(二一八)
 红头屿………………………………………………………………………(二一八)
 凤山…………………………………………………………………………(二一九)
 龟山…………………………………………………………………………(二一九)
 阿罩雾………………………………………………………………………(二二0)
 鳌峰…………………………………………………………………………(二二0)
 定军亭………………………………………………………………………(二二0)
 超峰寺………………………………………………………………………(二二一)
 莲座寺………………………………………………………………………(二二一)

卷三 第 195 页
 西云岩………………………………………………………………………(二二二)
 反经石………………………………………………………………………(二二二)
 陈总制墓……………………………………………………………………(二二二)
 卢司马墓……………………………………………………………………(二二三)
 李孝廉墓……………………………………………………………………(二二三)
 石虎墓………………………………………………………………………(二二三)
 林参军墓……………………………………………………………………(二二三)
 邓国公墓……………………………………………………………………(二二三)
 蒋国公墓……………………………………………………………………(二二三)
 林刚悯墓……………………………………………………………………(二二四)
 林氏祖坟……………………………………………………………………(二二四)
 打鼓山………………………………………………………………………(二二四)
 鹿耳门………………………………………………………………………(二二五)
 七鲲身………………………………………………………………………(二二五)
 将军澳………………………………………………………………………(二二六)
 菩萨寮………………………………………………………………………(二二六)
 前何庄………………………………………………………………………(二二六)

卷三 第 196 页
 甘泉井………………………………………………………………………(二二七)
 红毛港………………………………………………………………………(二二七)
 王田庄………………………………………………………………………(二二七)
 北投…………………………………………………………………………(二二七)
 鹿港…………………………………………………………………………(二二九)
 火山…………………………………………………………………………(二三0)
 艋舺…………………………………………………………………………(二三一)
 将军庄………………………………………………………………………(二三一)
 蓝兴堡………………………………………………………………………(二三二)
 大龙峒………………………………………………………………………(二三二)
 十八义民之墓………………………………………………………………(二三二)
 冈山…………………………………………………………………………(二三三)



卷三 第 196 页

   承天故府

  台南,古都也。荷兰未至以前,华人早已来处。按明会典,永乐中,太监王三保舟下西洋,取水赤崁。赤崁,番社名,为今州治之地,其井尚存。故荷人入建公署,华人谓之赤崁楼。永历十五年,延平郡王克台,改名东都,设承天府,领县二;曰天兴,为
卷三 第 197 页
附郭;曰万年,在兴隆里,即今凤山旧城。当是时,东都虽属草创,而金厦诸岛均服政令,汉族衣冠赖以不坠,泱泱乎表海之风也。经立,改东宁,以县为州,委政勇卫陈永华。永华儒雅,与民休息,乃筑围栅,起衙署,建学宫,以兴文教,而东宁规模渐备。经薨,子克塽幼,不能治国。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清人克澎湖,克塽降。凡郑氏居台二十有三年,传三世而明朔亡。廷议欲墟其地。靖海将军施琅力陈不可。琅固郑将,叛而降清,遂藉清人以覆明社,其罪大矣!向使郑氏不灭,明朔长存,抚我华侨,用张国力,以经略南峤,则日东宁仍为全台首都,未可知也。而延平无禄,经又早世,遂至叛将称戈,孱王奉版,沦胥以亡。天也,抑人也。
  清人设台湾府,领县三:附郭亦曰台湾,南凤山,北诸罗;分驻镇道,隶福建布政司,翘然为台首府。六十年夏,朱一贵起兵,破府治,全台俱没。六月,一贵灭。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陷彰化,攻诸罗。庄大田以兵数万,四路合围,力守不下。蔡牵之乱,林恭之乱,亦攻府治;而士民戮力,城赖以存。则以府治为财赋之区,一旦失守,大局垂危,故筹防尤重。光绪十四年建省,改台湾府为台南,县曰安平,而政令移于台北。然文教之兴,尚冠全土,士习诗书,人怀礼义,延平之风,犹未坠也。
  今为州。
卷三 第 198 页

   半月城

  台南固无城也。雍正元年,知县周钟瑄始围木栅,建七门。十一年,巡抚鄂弥达奏请建城,廷议不可。乃环植刺竹,而缺其西。乾隆五十三年,大学士福康安复奏筑城,为门八,东、南、北悉旧址,而西方临海,内缩一百五十馀丈,状如半月沉江,故谓之半月城。今毁。


卷三 第 198 页

   大东门

  大东门一名迎春门。林爽文之役,庄大田自凤山来,以庄锡舍攻小南,谢桧攻大东,林永攻大北,许尚攻小北,四路合围,号称十万。总督常青分所部御之。自佩弓矢,登大东门督战。义勇数万,自晨战至日中。锡舍忽倒戈降,大田退。今城已毁,门尚存。


卷三 第 198 页

   春牛埔

  春牛埔在大东门外。故事:立春之前一日,有司迎春于此。春牛过处,男女杂观,衣香旗影,相错于途,亦太平乐事也。朱一贵之役,总兵欧阳凯驻春牛埔,军中夜哗,翌日一贵至,凯被杀,镇兵多没,一贵遂入府治。今迎春之礼已废,而一贵之事尚有道
卷三 第 199 页
者;然蔓草荒烟,后之人将不知其迹矣。


卷三 第 199 页

   鲫潭

  鲫潭在小东门外,广袤三十馀里,溉田甚多,望之若湖,故县志有鲫潭霁月之景。潭鱼极肥,郑氏取以供膳。其后有司祈雨于此,又名龙潭。今淤。


卷三 第 199 页

   安平

  安平为台南门户,距府治约四里。前以舟楫往来,故有安平晚渡之景。荷兰时,筑赤崁城,一名台湾城。延平入台,改名安平,志故土也。清代设水师副将,以控制海疆。同治三年,始设海关。十年,英领事与人民有,调舰恫吓。事将平矣,英兵忽夜袭安平,副将江国珍自戕死。光绪十年,法军踞基隆,辄窥台南。兵备道刘璈具干才,筹守御,而安平得以无恐。今台南贸易移于打狗,而安平渐就衰退。


卷三 第 199 页

   林凤营

  林凤营在曾文溪北,为参军林凤屯田之地。凤事在台湾通史。是为赤山堡开垦之始。
卷三 第 200 页

   查亩营

  查亩营在铁线桥堡。永历十九年,勇卫陈永华复行屯田之制,分诸镇土地,自耕自给,谓之营盘。三年后,乃定其则,纳赋课。而曾文溪北多屯田,故设此营以理其事。
  初,延平部将刘茂燕从伐南京,阵没,王念其功,命其子求诚入台,赡以田宅。及长,垦田于此,子孙蕃衍,至今为台望族。


卷三 第 200 页

   官佃庄

  官佃庄在铁线桥堡。荷兰之时,土皆国有,募民耕之而徵其赋,谓之「王田」。郑氏因之,改为「官田」,佃曰「官佃」。当是时,垦务多在曾文溪北。故自溪至官佃之间,尚存大道,旁有老檨二十馀株,分列成行,疑为旧时路树。


卷三 第 200 页

   果毅后庄

  果毅后庄在果毅后堡,为果毅后镇屯田之地;而嘉义旧辖尚有五军营、新营、旧营、中营、后营、下营、大营、二镇、左镇、中协等庄,皆故迹也。阡陌毗连,井庐相望,我族所赖以衣食者二百馀年矣。追怀先德,敬哉勿忘!


卷三 第 200 页

   曾文溪

卷三 第 201 页
  曾文溪为旧时安、嘉交界之处。源自内山,以入于海。一作层门。相传荷兰时,有曾文者垦田于此,并设一舟济人,故名。


卷三 第 201 页

   铁线桥

  铁线桥在铁线桥堡,为往来孔道。旧志谓春夏之间,桥之南北,一晴一雨,农功未遍,因名通济桥。


卷三 第 201 页

   沤洪

  沤洪庄在萧附近。萧固番社。荷兰之时,与麻豆、新港、目加溜湾、大穆降、大杰颠为归化六社,供其赋役。旧志谓郭怀一谋逐荷人,事败,华人多戮于此。每逢阴雨,鬼声啾啾。呜呼!此则汉族流血之地也!苟非延平之神武,天戈一指,丑虏偕逃,则故鬼含冤,新鬼且哭矣!


卷三 第 201 页

   旧社

  旧社在保大西里。荷人设教于此,以化土番。今其存者尚有婆罗蜜数株,三百年前物也。
卷三 第 202 页

   龙湖岩

  龙湖岩在赤山堡六甲庄,花木幽邃,夙称胜境。志称郑氏之时,参军陈永华行军至此,爱其山川,因建此寺;闽人谓寺为岩。外有一潭曰龙湖,中植荷花。春时桃柳争秀,如入画图,游人多题咏焉。乾隆元年,六甲庄人林超水、漆林庄、蔡壮猷募款重建,并祀延平郡王。


卷三 第 202 页

   嘉义故县

  嘉义,古诸罗也。诸罗,番社名,又山名;而旧志以为诸山罗列之义,非也。台湾外纪谓颜思齐居台,率健儿入诸罗山打猎,则其为山名也明矣。郑氏命智武镇驻此,以防北鄙。康熙二十三年,始设诸罗县。时以民少番多,离府又远,暂住佳里兴。佳里兴亦番社也,滨海而居,距治南八十里。四十三年,文武移归县治,乃筑木城,周六百八十丈,为四门。六十年,朱一贵之役,赖池、郑岳等起应破县治,参将罗万仓战没。雍正元年,改建土城,扩大百馀丈。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既陷彰化,叠攻诸罗,总兵柴大纪婴城守,士民效死勿去;事闻,下旨褒奖,改名嘉义。续以张丙之役,戴春潮之役屡陷重围而守志益坚。盖以嘉义为府城北蔽,嘉义有失则府城垂危,故筹防不可不慎。
卷三 第 203 页
  今为郡。


卷三 第 203 页

   颜思齐墓

  颜思齐墓在嘉义东南三界埔。思齐,天启时人,为海盗,据台湾,郑芝龙附之;事在台湾通史。


卷三 第 203 页

   红毛井

  红毛井在嘉义县署之左,荷人所开也。方广六尺,深二丈许。泉甘洌,胜于他井。居民相传,饮此水则不犯疫疠。郑氏时。智武镇戍此,曾修之。


卷三 第 203 页

   万年故县

  万年县在兴隆里,郑氏建。清代改名凤山,驻南路营。康熙六十年,杜君英破之,参将马定国阵没。翌年,知县刘光泗始建土城。乾隆五十一年,庄大田复破之,文武多死,乃移于埤头店,植竹为城。蔡牵之乱,吴淮泗陷埤头,将军赛冲阿议城旧治,未行。道光四年,巡抚孙尔准巡台,奏请重建。时适有杨良斌之变,潜入新城,其议遂定。六年八月竣工。然官民多不欲迁,仍居埤头,而旧治遂废。
卷三 第 204 页

   半屏山

  半屏山在旧城城外,巉崖矗立,状如列屏,故凤山县志有「半屏夕照」之景,题咏甚多。又名旗山


卷三 第 204 页

   莲花潭

  莲花潭在半屏山南麓,修而且广,望之似湖。荷花盛开,香闻数里。康熙四十四年,知县宋永清建文庙,浚之以为泮池,故有「泮水荷香」之景。其后叠淤叠浚。朱筠园、吴素村两广文皆有莲花潭泛舟之诗,甚佳。


卷三 第 204 页

   竹沪

  竹沪在凤山维新里,明宁靖王垦田之地。王名术桂,字天球,别号一元子,太祖九世孙辽王后也。永历十八年入台,居承天府治,而自垦田于此。三十七年,清军破澎湖,郑克塽降,王以义不可辱,冠裳而死。与元妃罗氏合葬竹沪。佃人哀之,建庙以祀,曰华山殿。凤山县志谓月胥池在竹沪庄,宁靖王凿,种荷其中。今废。


卷三 第 204 页

   旗后

卷三 第 205 页
  旗后在打鼓之南,隔海而立。同治四年,开为通商口岸,设关徵税。今移打鼓。


卷三 第 205 页

   曹公圳

  曹公圳在凤山旧辖。道光十七年,知县曹瑾筑。引下淡水溪之水,至九曲塘,建堤设闸,以司启闭。长四万三百六十馀丈,润田三千一百五十馀甲,收谷倍旧。既成,巡道姚莹命知府熊一本视之,名曹公圳,以旌其功。嗣以灌溉不足,复筑新圳,而以前者为旧圳。凤人念其德,建祠于凤仪书院,春秋俎豆,至今不替。


卷三 第 205 页

   阿猴林

  阿猴林则今屏东,番语也;或作阿猴,或作阿缑。台湾外纪曰:林道乾据打鼓山,馀番走阿猴林。台湾杂记曰:鸦猴林在南路蓖日社外,与傀儡番相接,深林茂竹,行数日,不见日色,路径错杂。傀儡常伏于此,截取人头以去。此书为康熙二十四年诸罗令季麒光所著,阅今二百四十馀载,已为富庶之区。即阿猴以南之番地,亦悉成都成聚,适彼乐郊矣。光绪纪元,开山议起,设下淡水县丞于此。
  今为郡。
卷三 第 206 页

   北港

  北港在嘉义西北,后隶云林。滨海而居。宋代互市则至于此。读史方舆纪略曰:澎湖为漳、泉门户,而北港则澎湖唇齿,失北港则唇亡齿寒,不特澎湖可虑,则漳泉亦可忧。北港在澎湖东南,亦谓之台湾。台湾县志曰:荷兰入北港,筑城以居,因称台湾。是宋明之时,华人且以北港为台湾也。北港一名魍港。福建通志曰:万历元年冬,广东海寇林凤犯福建,总兵胡守仁击走之。时寇盗略尽,惟凤遁钱澳求抚,广督云翼不许,遂自澎湖奔东番魍港,为守仁所败,追至淡水洋,沉其舟。凤复入潮州。余考颜思齐入台,亦自北港,故葬于三界埔。是北港之史迹既久且大,而台人不知也。台人所知者,唯朝天宫之天上圣母尔。


卷三 第 206 页

   林圯埔

  林圯埔在沙连堡,参军林圯屯田之地。圯事在台湾通史,没葬于此。林之子孙建庙以祀。光绪十二年建县,名曰云林,以旌其功。


卷三 第 206 页

   黄寺

  黄寺在镇北门外。康熙二十七年,左营守备孟大志建。花木萧疏,境绝清邃,郡
卷三 第 207 页
人以及胜地。乾隆间,有僧谋复明,事泄被戮。僧有神力,往来官绅间,而与知府蒋元枢尤善。藏金三百万,将为起事用。及败,悉遗元枢,且劝之去,亦奇人也。今废。


卷三 第 207 页

   竹溪寺

  竹溪寺在南门外,康熙三十年建。清溪一曲,修竹万竿,可避尘嚣。春秋佳日都人士修禊于此。壁上题诗殆满,惜为俗僧抹去。寺门曰小西天。游其间者几有出世之想。


卷三 第 207 页

   万寿寺

  万寿寺在小东门外。康熙五十年,建万寿亭,为朝贺之地。六十年夏五月,朱一贵起兵,入府治,全台俱应,即位于此,称中兴王,建元永和。雍正元年重建。后置僧舍,供洒扫。乾隆三十年,新建万寿宫于城内,而寺遂废。


卷三 第 207 页

   马公庙

  马公庙在东安坊,永历时,延平郡王经建,祀天驷之神,或曰伏波将军,以伏波有平南之勋,故祀之。
卷三 第 208 页

   文庙

  文庙在宁南坊,永历二十年,延平郡王经建。遂举释莱之礼。又设学校,兴教育,聘中土之儒以教子弟,以是文运日启。归清后,扩而大之,旁建明伦堂,遂为全台首学。今存。


卷三 第 208 页

   制火潭

  制火潭在集集天后宫后。故老谓集集之人昔于此潭断水捕鱼,街上忽火,凡数次,众以为异,乃相禁止,名曰制火潭,亦一奇也。


卷三 第 208 页

   雾峰

  阿罩雾固土番之地,乾隆间汉人始渐移处。今其存者,林氏为最。林之始主曰石,平和人,居大里杙,垦田致富。林爽文亦平和人,设天地会,谋起事。石谏之,不听。虑被祸,议内渡。遣长子逊先归平和,为移家计。未几逊死,而爽文起事。及败,以石为同宗,籍其家,诸子离散。逊妻黄氏挈二子甲寅、丙寅居阿罩雾,备尝困苦。幸有薄田,力耕自食。甲寅生奠邦、奠国,家渐裕。奠邦生二子。长文察,官至福建陆路提督。次文明,以功至副将。林氏始振。同治三年,林日成以众三万攻阿罩雾,文察兄弟方
卷三 第 209 页
转战闽浙,庄中丁壮仅存七十有六人,奠国率长子文凤力拒之,众皆效命,愿同生死。陷围三日,庄几破。嗣得罗冠英及林氏族人来援,内外合战,围始解。然是时彰化已破,全台俱乱。潮春、日成之众数十万,而阿罩雾以一孤村独立于红旗之内,战守三年,坚强不屈,可谓勇矣。文察之子朝栋以世袭至道员,办理中路营务处。光绪十四年,巡抚刘铭传至其家,改名雾峰。


卷三 第 209 页

   铁砧山

  铁砧山在大甲溪北。永历二十四年,斗尾龙岸番乱,延平郡王经自将讨之,毁其社,遂登铁砧山,留百人屯田,以制蓬山诸番。山下有井,曰国姓井。淡水厅志谓郑氏屯兵大甲,水多瘴毒,乃拔剑斫地得泉,味清洌。井旁有碑,为光绪乙酉余望、林锵等所立,误为成功驻兵之事。且言清明前有群鹰自凤山来,聚哭不至疲惫不止;或云兵魂固结所成。山麓田螺断尾能活,谓当时螺壳弃置者均著灵异。同治二年,林日成攻大甲不胜,登铁砧山,祷于延平郡王祠,弗吉而还。
  苗栗陈沧玉有铁砧山吊古云:『凭吊空山感百端。延平创业最艰难。孤军地拓田横岛,上将身登韩信坛。井水一泓冰雪冷,剑光万丈斗牛寒。铁砧旧迹堪千古,想见英雄立马看』。其弟联玉同作云:『地下英雄骨已寒,尚留遗迹隐云端。卅年孤岛延明祚,
卷三 第 210 页
一代头衔署汉官。左衽肯为降虏计,焚衣合作弃襦看。荒山俎豆今安在,井涸碑横夕照残』。沧玉名瑚,号枕山,联玉名贯,号豁轩,均能诗。


卷三 第 210 页

   翁仔社

  翁仔社在大甲溪畔,一寒村尔,无足轻重。同治元年戴潮春之役,东势角人罗冠英屯军于此,训卒缮兵,渐忠厉义,左援大甲而右救阿罩雾,内以固淡水之藩篱,外以进规彰化而蹈其隙,使林日成不能纵横逞志,则翁仔社之扼其险也。冠英所部数百人,皆骁勇善战。其后邱逢甲亦翁仔社人,以诗名。


卷三 第 210 页

   葫芦墩

  葫芦墩在大甲溪南,则隋书流求传之波罗檀,事载台湾通史。当是时,大甲大安汇合一流:浊水以北,犹巨海也。波罗檀为海滨高原,王都于是,而陈棱破之,以扬汉族之威棱;惜弃而不取,仍入于夷,然已为台湾最古史迹。近人或称富春乡(见邱仙根诗集),译其音也。


卷三 第 210 页

   大里杙

卷三 第 211 页
  大里杙在蓝兴堡。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以光复起兵,陷彰化,略淡水,围诸罗,攻府治,遵故明,建元顺天,转战三年,清军莫能胜,至调四省之兵,命福康安、海兰察率侍卫巴图鲁仅得平之。而爽文犹退据大里杙,筑垒固守,鏖战数次始得破,则大里杙之险可知矣。高宗御制热河文庙告成碑,谓斗六之门为贼锁钥,大里之杙更其巢落,台人读之,多笑其误。


卷三 第 211 页

   平台庄

  平台庄即丁台庄,在蓝兴堡。福康安进攻大里杙之时驻节于此,及平,改名平台。


卷三 第 211 页

   草鞋墩

  草鞋墩在乌溪之南。林爽文既败,欲解其兵,众脱草鞋于此,积之似墩,因称草鞋墩。


卷三 第 211 页

   土城庄

  土城庄在草鞋墩近附。林爽文既败,走内山,海兰察逐之,筑垒驻军,因称土城。
卷三 第 212 页

   小半天

  小半天在集集山中,前临大溪,高不可仰。林爽文既窜内山,据险于此,清军莫能进。福康安檄各处土番搜之,而海兰察亦率侍卫巴图鲁至集集,绝其粮道。爽文知不能免,乃至老衢崎,于所善高振家,曰:『吾使若富贵』。振缚之以献。而平定台湾述略谓爽文潜出觅食,遂擒之,则海兰察自叙其功,非实也。


卷三 第 212 页

   国姓埔

  国姓埔在淡水东北,地处海滨,风光甚美。相传延平郡王既克台湾,而荷人仍据北鄙,发师逐之,由此上陆。近海有蛤,亦云当时所遗者。按史永历十八年,福建总督李率泰约合荷兰攻台湾。十九年,荷人据鸡笼。报至,延平郡王经命勇卫黄安督水陆诸军逐之。是台北者固郑氏威棱所至之地。长刀大斧,以拓版图,至今犹受其赐,我子孙可不念哉!


卷三 第 212 页

   剑潭

  剑潭在台北城外,水清而秀。相传荷人插剑于潭边之大树,故名。或曰:延平郡王投剑于此,风雨晦明,尚腾奇气,故有「剑潭夜光」之景。二说均属荒谈。荷人插剑,
卷三 第 213 页
得之传闻,延平亦未至台北,故知其出于附会也。唯潭边有山曰圆山,石老林深,境绝清閟,春朝月夜,策杖遨游,诚足以荡涤尘襟而拓开诗界也。


卷三 第 213 页

   斗六门

  斗六门,番地也。大里杙,亦番地也。我族居之,仍译其名,非果有门、有杙也。而高宗御制热河文庙告成碑则曰斗六之门为贼锁钥,大里之杙更其巢落,台人读之,多笑其误。


卷三 第 213 页

   柴城

  林爽文之役,凤山庄大田起应。及败,窜琅軿。福康安督诸军攻之,驻节此地,伐木为垒,故称柴城,而后人误为车城。址在恒春兴文里。


卷三 第 213 页

   花莲港

  花莲港原名回澜港,以潮水至此而回也。


卷三 第 213 页

   璞石阁

  璞石阁,番语也;一作朴实阁。
卷三 第 214 页

   罗东

  罗东在宜兰之南。噶玛兰志略谓番语呼猴曰「老党」,此地有石如猴形,故名;译为罗东。


卷三 第 214 页

   阿公店

  阿公店原名王公店。昔有王翁卖物于此。阿王音近。


卷三 第 214 页

   回马社

  沙辘在大肚山之麓。康熙六十一年,巡台御史黄叔璥北巡至此而回,拟改名回马社,见番俗六考。


卷三 第 214 页

   鸡笼屿

  侯官杨云沧孝廉新修淡水厅志,其言多谬,同安林卓人已弹之矣。余摘其误,莫如地理。鸡笼屿为澎湖群岛之一,郑氏守之,清军攻之,见于靖海奏疏,而云沧以为淡水之鸡笼。夫靖海未得澎湖,何以别攻台北?且澎湖一破,克塽遽降,又何必再攻台北?
卷三 第 215 页
此固必无之事也。凤山令谭垣巡社诗有上下淡水二首,此为下淡水溪畔之番社,而云沧独取上淡水一诗列入文徵,是误为台北之淡水矣。谭垣为凤山令,非淡水同知,何以巡社及此?此又事之所必无者也。夫作史不明地理则不能论其险夷;读史不辨地理则不能知其兴替。云沧聪明人,雅负时望,乃于此事漠不关心,宜乎卓人攻其隙漏,多至数十条也。


卷三 第 215 页

   罗汉门

  罗汉门在安平县东五十里,地险要,有内门外门两山。外门一作雁门。台湾县志有「雁门烟雨」之景。昔明太仆寺卿沈斯庵先生曾隐于此。


卷三 第 215 页

   日月潭

  漳浦蓝鹿洲东征集有纪水沙连一篇,则水里社之日月潭也。其文曰:水沙连屿在深潭之中,小山如赘疣,浮游水面。其水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络,自山口汇入为潭。潭广八、九里,环可二、三十里。中间突起一屿。山青水绿,四顾苍茫,竹树参差,云飞鸟语,古称蓬瀛,不是过也。番绕屿为屋以居,极稠密,独虚其中为山头,然顶宽平,甚可爱。询以故,谓相传山顶为屋,则社有火灾。屿无口岸,多蔓草。番取竹木结为桴
卷三 第 216 页
,架水上,藉草承土以耕,遂种禾稻,谓之浮田。水深鱼肥且繁多,番不用罾罟,驾蟒甲,挟弓矢射之,须臾盈筐。发家藏美酒,夫妻子女大嚼高歌,不知帝力于我何有矣。蟒甲,番舟名,刳独木为之,双桨以济,大者可容十馀人,小者三五人。环屿皆水,无陆路,出入胥用蟒甲。外人欲诣其社,必举草火,以烟起为号,则番划蟒甲迎;不然,不能至也。嗟乎!万山之内有如此水,大水之中有此胜地,浮田自食,蟒甲往来,仇池公安足道哉!武陵人误入桃源,余曩者当疑其诞,以水沙连观之,信彭泽之非欺我也。但番人服教未深,必时挟军士以来游,于情弗畅,且恐山灵笑我。所望当局诸君子,修德化以沦浃其肌肤,使后人皆得宴游焉,则不独余之幸也已。按日月潭之胜,冠绝海外,不独台湾乏此佳地,即九州之大亦少此仙寰也。潭在万山中,海拔四千馀尺,水分丹碧二色,故曰日月潭。潭中一山如珠,故曰珠屿。唯浮田一事,邓菽原游记谓但见庋木水中,傍屿结寮为仓,以方箱贮稻而已。其实番亦不解菑畬,视膏腴如硗确,又安用此浮田为哉。


卷三 第 216 页

   火燄山

  火燄山在台中之东,猫罗、猫雾两山为之左右,危峰突兀,秀插云霄,状若火燄。树林密茂,上多松柏,下为乌溪之流。山半有蝙蝠洞,多而且大。山上有池周数丈,虽
卷三 第 217 页
大旱不涸。相传池中有文龟,风雨将至,则见于水面。曙色初开,霞光灿烂,府志所谓「燄峰朝霞」,为彰化旧八景之一;而诸罗志所谓九十九峰者,则指此也。


卷三 第 217 页

   鹦哥石

  鹦哥石在淡水海山堡,今为铁路往来孔道。石大数丈,屹立山头,自下视之,酷肖鹦哥。相传此石能吐毒雾,大可蔽天。郑氏兴军至此,迷失道,开击之,遂断其首。又曰:此石有异,人不敢触,触之则疫,六畜多毙,至今相戒无敢近者。对面有山曰飞鸢山,当三角涌之冲,往时亦能作怪,郑氏击之,断痕宛然。乌乎!此真齐东之语也。淡水固荒昧之域。南崁以上,山谷奥郁,穷年阴雾,罕晴霁,郑氏以流罪人。康熙五十四年,始设戍兵;及期还者,岁不能得十之三,则其瘴疠之烈可知矣。嘉、道以来,移民渐至,田畴日辟,鸡犬相闻。由彰化而淡水,由淡水而宜兰,由宜兰而后山,人烟愈盛,地气愈和,固非一朝一夕之故。然非郑氏开创之力,曷克有此?是其除灾御害,以奠民居,谓之神话也可,谓之口碑亦无不可。


卷三 第 217 页

   甲子兰

  蛤仔难则今宜兰,番语也。吴沙入垦时,龙溪萧竹至其地,沙客之。竹精堪舆,好
卷三 第 218 页
吟咏,嫌其不雅,为改甲子兰。又为相度形势,绘图立说,凡可以建城置堡者,皆递指之;后如其言。嘉庆十五年,诏入版图,设噶玛兰厅。光绪元年改县,曰宜兰。顾作志者多知吴沙开创之功,而忘萧竹赞襄之力,故特表之,载于通史。


卷三 第 218 页

   绣孤鸾

  彰化县志丛谭谓绣孤鸾山麓多菊花,能结实。海中一浮屿,皆仙居。每岁冬初,遣一童子驾独木舟,到绣孤鸾采之。有老番从童子至其处,无城市,有人家,异兽、珍禽、琪花、瑶树,满目缤纷,归则寿数百岁,犹依稀能怀其概。或童子不来,欲往寻之,则迷路,不得其所。唯随童子往返,瞬息即到。相传以为仙山。按绣孤鸾为台东大山,野番所处。鸾或作峦。或作秀姑峦,译名也。所谓浮屿者,似为龟山。唯菊花之事,余亦闻之。谓重阳后,秀姑峦溪流出菊花甚多,是必山中之菊为水所漂。若夫仙人所采,则异闻也。


卷三 第 218 页

   红头屿

  红头屿在恒春海中。光绪三年,始入版图。按夏献纶台湾舆图,谓屿在恒春县东八十里,孤悬荒岛,番族穴居,不谙耕稼,以莳杂粮捕鱼牧养为生。树多椰实。有鸡、羊
卷三 第 219 页
豕,无他畜。形状无异台番,性最驯良,牧羊于山,剪耳为志,无争夺诈虞之习。民人贸易至其地者携火鎗,知其能伤人也,辄望望然去之。语音有与大西洋相似者,实莫测其所由。地势周围六十馀里,山有高至五、六十丈者。社居凡七,散列四隅,男女大小不及千。光绪三年,前恒春县周有基率船政艺生游学诗、汪乔年履其地,归述其所见如此。
  又有火烧屿者,横直二十馀里,与红头屿并峙,水程距卑南六十里,有居民五百馀。商船避风,间有至其地者。


卷三 第 219 页

   凤山

  凤山以山名,其状如凤。前时某县令有女,美而才,择婿甚苛。曾出一联徵对,谓合选者将嫁之。其联云:「有凤山,无凤宿,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故老相传,至今尚无对者;盖下二句为成语,故难工也。


卷三 第 219 页

   龟山

  龟山在凤山旧治,则郑氏之万年县。闻陈后甫参军曾建灯竿于上,以照海舶出入,盖以是时商船多至桃仔园港贸易。及旧治废,乃移旗后。
卷三 第 220 页

   阿罩雾

  阿罩雾固土番之地。负山环溪,夙称险要。林氏居之,传三世,而刚悯以武功显,克敌授命,勋在旂常。法人之役,刚悯之子朝栋,奉檄募勇,驰赴前敌,颇为刘省三中丞所倚重。及平,遂办中路抚垦。某年,省三巡中,曾宿于此,嫌其不雅,改为雾峰。


卷三 第 220 页

   鳌峰

  鳌峰则牛骂头,或作寓鳌头,番语也。清初仁和郁永河曾至其地,稗海纪游载之。自是以来,我族移处,遂成都聚,而蔡氏实为望族。敏川先生与弟敏南素友爱,老而弥笃。晚年同居一楼,曰伯仲居,又曰川南别墅,命名甚善。唐棣荆花,诚足媲美。南丈之子惠如,负干才,有远志,与余交莫逆,故余数至其家。今二丈虽没,而典型尚在,思之抚然!山麓有泉,甘而洌,闻为土番所凿,庄人皆就饮焉。或曰:荷兰之时,曾设牛头司于此,故称牛马头云。


卷三 第 220 页

   定军亭

  雍正九年,大甲西社番乱,提督王郡讨之。既平,巡道倪象枢建定军亭于八卦山。
卷三 第 221 页
山在彰化治东,俯瞰城内如指掌,故山失则城亦失。乾隆六十年,陈周全之役,燬于火。嘉庆十六年,邑令杨桂森建城,筑垒山上,曰定寨,高可观海,故县志有「定寨望洋」之景。今圮。


卷三 第 221 页

   超峰寺

  超峰寺在大冈山之上。雍正间,有僧绍光结茅于此,境绝清閟。乾隆二十八年,知府蒋元枢乃建为寺。每年春间,进香者多,尝一日至数千人。先是元枢度建之时,虑木石难致。鸠工治材,积于山麓。乃扬言曰:本府梦大士来告,以某日某时,当化百千万身,以建此寺。至日,观者数千人,元枢亦至。又言曰:本府当率众登山,以观灵异;然不可徒手往,木石俱在,众可量力为之。踊跃而前,一时俱举,元枢亦手两瓦为导。既上,命工建之,阅日而成。复言曰:此则大士化身之力也。故名。超峰寺前左有两泉,水自石隙出,深不及尺,虽数千人饮之不竭。泉中有白蟹,小如钱,进香者向佛乞筶,始可得,携归畜之,谓可介福。


卷三 第 221 页

   莲座寺

  大嵙崁固生番之地。开辟以后,住民日多。而山水清秀,迥绝尘寰。溪之西南,冈
卷三 第 222 页
陵起伏,中拓平原,状如莲花。有寺曰莲座,树木阴翳,避暑尤宜。刘省三中丞曾至其处,手书一联曰:「一品名山,万年福地」。


卷三 第 222 页

   西云岩

  西云岩在淡水观音山麓,一作栖云寺;见林鹤山琴馀草。复建凌云寺于山上,乃称凌云为内岩,栖云为外岩。岩则寺也。石古林深,境绝幽邃,余曾游之,有诗载集中。


卷三 第 222 页

   反经石

  淡水厅志谓观音山麓有反经石,以罗盘置其上,则子午易位。余游草山,途次路右,有石大三尺馀,亦能反经;盖中多磁石也。


卷三 第 222 页

   陈总制墓

  东都总制陈永华墓,在嘉义赤山堡大潭山,题曰:「赠资治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总制咨议参军监军御史谥文正陈公之墓」,闻为宁靖王所书,而久不修理,终恐摧折,伤哉!
卷三 第 223 页

   卢司马墓

  卢牧洲司马墓在澎湖太武山下。牧洲自题其石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


卷三 第 223 页

   李孝廉墓

  李正青孝廉茂春墓在台南新昌里。


卷三 第 223 页

   石虎墓

  閒散石虎墓在台南法华寺畔,余有记载集中。


卷三 第 223 页

   林参军墓

  林参军圯墓在林圯埔。


卷三 第 223 页

   邓国公墓

  邓国公墓在彰化八卦山。


卷三 第 223 页

   蒋国公墓

卷三 第 224 页
  蒋国公墓亦在八卦山。二公姓名事均无考。大约明季勋臣,避地台湾,没而葬此。


卷三 第 224 页

   林刚悯墓

  林刚悯公文察殉于漳州,后求其尸不得,乃以香木彫像,具衣冠,纳之棺中,归葬于雾峰左近之万斗六山。


卷三 第 224 页

   林氏祖坟

  新竹林问渔茂才谓其始祖葬于观音山麓,旁有一石,刻「明凤山卜择」五字。凤山为当时择地之人。盖其始祖三光以永历间来台,居于承天府治,数迁乃至竹堑。是此坟可为台北最古之墓。


卷三 第 224 页

   打鼓山

  打鼓山在凤山县西,今为高雄。台湾外纪谓明都督俞大猷讨海寇林道乾,道乾战败,舣舟打鼓山下,恐复来攻,掠山下土番杀之,取其血和灰以固舟,乃航于海。馀番走阿猴林社。相传道乾有妹埋金山上,有奇花异果。入山樵采者摘而啖之,甘美殊甚。若
卷三 第 225 页
怀之以归,则迷失道。虽识其处,再往则失之。按打鼓之名已久。或以为本属番社而译其音;或以山下有穴,风浪激之,其声如鼓。而俗人不察,误作打狗,亦妄矣!


卷三 第 225 页

   鹿耳门

  「鹿耳春潮」,为台湾八景之一。然至四月二十六日以后,波涛淜湃天垂海立,有万马奔腾之势,亦宇内奇观也。初,荷人既据台湾,闻延平将东渡,沈舟门内,杜港道。及延平至,潮水骤涨丈馀,大小战舰纵横毕入。引兵登陆,克赤崁城,荷人乃降。蔡牵之乱,据北汕,亦自沈舟,以拒官军。自是港道渐淤,巨船不通,多泊四草湖。鹿耳门之北为国姓港,南为七鲲身,而海吼为天下奇。自夏徂秋,惊涛坌涌,厥声回薄,远近相闻。张鹭洲侍郎状而赋之。好奇之士就而观之。钱唐八月之潮尚不足儗其伟大也。


卷三 第 225 页

   七鲲身

  七鲲身在府治西南。旧志谓一鲲身与安平镇接壤。自七鲲身至此,山势相联,不疏不密,虽在海中,泉甘他处。距里许为二鲲身,为三鲲身,为四鲲身,为五鲲身,为六鲲身,为七鲲身;风涛鼓荡,不崩不蚀,多荆棘,望之苍翠。外为大海,内为大港,采捕之人多居之。朱一贵之役,与清军战于四鲲身,复战二鲲身。翁飞虎驾牛车,列盾为
卷三 第 226 页
阵,驱车拥盾,冒火冲突而至,清军几败,则其地也。今诗家称台湾为鲲溟,而旧志亦有「沙鲲渔火」之景。


卷三 第 226 页

   将军澳

  将军澳在八罩屿旁,为随陈棱驻师之地。澳中有庙曰将军庙。台湾旧志曰:神之姓名事迹无考,岂隋开皇中虎贲陈棱略地至此,因祀之欤?


卷三 第 226 页

   菩萨寮

  同安卢牧洲司马以永历十八年扁舟渡台,至澎湖病革,因寓太武山下,结寮以居,著作甚富。牧洲抚浙时,多善政,人称菩萨。周芸观察澎湖勘灾诗曰:『有怀欲抵将军澳,何处重寻菩萨寮』,则咏之也。牧洲名若腾,事载通史。


卷三 第 226 页

   前何庄

  郑氏之时,寓兵于农,以行屯田之制,余撰通史,曾表其地。而人民所垦者亦有数处。凤山□□里有前何、后何两庄,闻为何斌所启,子孙蕃衍,遂分前后。按斌与颜思齐入台,后为荷兰通事,乃说延平东征,光复旧物。是斌固有功于郑氏也。然则名从主
卷三 第 227 页
人,当书之为前何、后何云。


卷三 第 227 页

   甘泉井

  甘泉井在沙连堡社寮庄。庄与林圯埔比邻,为郑氏部将杜、赖二人所垦。旧志未言。云林采访册曰:甘泉井在社寮庄顶埔,前福康安驻营之旁,泉洌而甘,大旱不涸。镇总兵吴光亮行军过此,饮而甘之,鸠工修筑,环以石栏,因名甘泉。


卷三 第 227 页

   红毛港

  红毛港在新竹西南,前为互市之口。当西班牙人据此时,曾舣舟于此,故名。又有红毛田在竹□堡。


卷三 第 227 页

   王田庄

  王田在彰化县辖,为今大肚驿。前荷兰之时,制王田,募民耕之而徵其租。郑氏改为官田,佃曰官佃。其时土地皆国有也。


卷三 第 227 页

   北投

卷三 第 228 页
  北投以温泉名。自台北乘车而往,瞬息可至。歌管楼台,天开不夜,酒痕花气,地号长春;诚欲界之仙都,而炎荒之乐土。然二百数十年前,犹是狉榛之地。先是康熙三十六年,仁和郁永河以采磺来台,居此数月,著稗海纪游,其言北投甚详,为录一节,以见当时景象。
  纪游曰:问番人硫土所产,指茅庐后山麓间。明日坐蟒甲中,命二番儿操楫,缘溪入。溪尽为内北投社。呼社人为导。转东行半里,入茅棘中。劲茅高丈馀,两手排之,侧体而入。炎日薄茅上,暴气蒸郁,觉闷甚。草下一径逶迤,仅容蛇伏。从者五步之内,已各不相见。虑或相失,各听呼声为近远。约行二三里,渡雨小溪,皆履而涉。复入深林中。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老藤缠结其上,若龙环绕。风过叶落,有大如掌者。树上禽声万变,耳所创闻,目不得睹其状。凉风袭肌,几忘炎暑。复越峻五六,值大溪。溪广四五丈,水潺潺巉石间,与石皆作蓝靛色。导人谓此水源出硫穴下,是沸泉也。余以一指试之,犹热甚。扶杖蹑巉石渡。更进二三里,林林忽断,始见前山。又陟一小岭,觉履底渐热。视草色萎黄,无生意。望前山半麓,白气缕缕,如山云乍吐,摇曳青嶂间。导人指曰:是硫穴也。风至,硫气甚恶。更进半里,草木不生,地热如炙。左右两山多巨石,为硫气所触,剥蚀如粉。白气五十馀道,皆从地底腾激而出。沸珠喷溅,出地尺许。余揽衣即穴旁视之,闻怒雷震荡地底,而惊涛与沸鼎声间之,地复岌
卷三 第 229 页
岌欲动,令人心悸。盖周广百亩间,实一大沸镬,余身乃行镬盖上,所赖以不陷者,热气鼓之尔。右旁巨石间,一穴独大。思巨石无陷理,乃即石上俯瞰之。穴中毒燄扑人,目不能视,触脑欲裂。急退百步乃止。左傍一溪,声如倒峡,即沸泉所出源也。还就深林小憩,循旧路还。衣染硫气,累日不散。


卷三 第 229 页

   鹿港

  鹿港在彰治之西二十里。曩为土番射猎之地,曰鹿子埔,后为商埠,改名鹿港。地运之变何其奇耶?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役,阳湖赵瓯北观察佐总督李侍尧之幕。及平,议移彰化县城。其言曰:台湾既平,有当酌改旧制者。彰化县城宜移于鹿港,而以台湾道及副将驻之。康熙中初取台湾,时仅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地,凤在南,诸在北,台湾居其中,又有鹿耳门海口通舟,故其地设府治。其后北境日扩,闽人争往耕,于是诸罗之北增彰化县,彰化之北又增北路淡水同知,则府治已偏于南。且旧时海口仅一鹿耳门,由泉之厦门往,海道八、九百里。今彰化之鹿港既通往来,其地转居南北之中,由泉州之蚶江往,海道仅四百里,风顺半日可达;此鹿港所以为台地最要门户,较鹿耳门更缓急可恃也。幸林爽文等皆山贼,但知攻城,不知扼海口,故我师得扬帆至。然海口舟大不能附岸,须鹿港出小船二十里来渡兵。倘贼稍有智计,先攻鹿港,鹿港无城
卷三 第 230 页
可守,其势必拔,拔则据海口、禁小船,我师海舟虽至亦不得薄而登。所恃以入台者祗鹿耳门耳。兵既由鹿耳入府治,又须自南而北,转多纡折,必不能如彼处之路捷而功速也。彰城距鹿港二十里,不傍山、不通水,本非设县之地。若移鹿港,镇以文武大员,无事则指挥南北声息皆便,有事则守海口以通内地应援,与鹿耳门为关键,使台北常有两路可入,则永无阻遏之患。时上方有旨修筑台郡各城,余属李公以此奏。李公以筑城事别有司者,遂不果。然此议终不可废,后之留意海疆者或奏而行之,实千百长计也。


卷三 第 230 页

   火山

  火山在嘉义东南。自后壁寮而往,可二十里。乙巳春,余至罗山,偕许紫镜、余莲舫、曾远堂诸子游之。抵店仔口庄,日已暮,乃借灯行,至碧云寺,夜将午矣。寺僧蒸饭饷,饱食而睡。黎明则起,白云犹未出也。寺在山腹,康熙四十年释参彻所建,祀世尊,内奉延平郡王。又一寺曰大仙岩,在枕头山之麓。或曰玉案山,语其形也。
  火山之奇甲台湾。其奇则在火穴。余乃往视。有声如雷,隐隐自地中起。火从石罅出,高六、七尺,小者一尺。闻风雨时焰尤烈。源泉滚滚,自下而流,热不可掬。故谓之水火同源。昔蓝鹿洲纪之,以为海外奇闻,何所不有。吾以耳目之所及为凭,其不及者多矣。山生火,迹近荒唐;火出自水中,尤荒唐之甚者!虽然,固有之。
卷三 第 231 页
  台湾火山有二。一在半线以北,猫罗、猫雾二山之东,昼常有烟,夜有光。一在诸罗邑治以南,左臂玉案山之后,小山屹然,火出水中,无烟而有焰,昼夜皆然。信宇宙之奇观也。鹿洲之言,似尚未知火山之理。台湾多火山脉,故常震。幸有此穴以泄其气;不然,鼓荡之力,陆且沈矣。枕头山之北,有关岭温泉,可疗病。越山而行,约八里。既至,脱衣入浴,俗尘一洗,万念皆空。


卷三 第 231 页

   艋舺

  艋舺在淡水河畔。前时往来之人,多驾独木舟以济,番语谓之蟒甲,或作艋舺。乾隆五十七年,奏开八里坌港,泉、厦之船来此贸易,溯河而上,多至此处,艋舺商务遂冠北台。嘉庆十三年,驻游击。十四年,驻县丞。文武既设,教化日兴。道光二十三年乃建文甲书院,文甲即艋舺也。然自建省以后,商务渐移稻江,而艋舺遂日替矣。


卷三 第 231 页

   将军庄

  将军庄在嘉义沤洪堡,为靖海将军施琅所垦。琅入台后,多夺文武官田,以殖其利,岁可入谷数万石。然其子孙不敢来收。来则死。故台语曰:施兴郑穷,郑兴施绝种。余初颇疑其说,以为怨毒之言。光绪间,袭侯某以各处大租委人揽办,多被隐没,遂至
卷三 第 232 页
台南,主于枋桥吴氏,召各管事徵新讨旧,意可满载而归,乃不一、二月,而某竟病死。自是无敢复来。乌乎!报应之说,岂不然哉!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宜其自怖而死也。


卷三 第 232 页

   蓝兴堡

  台中之地,土厚泉甘。康熙六十一年,总兵蓝廷珍始募佃开垦,乃名蓝兴,则今府治一带。


卷三 第 232 页

   大龙峒

  大龙峒则昔之大浪泵,番语也。淡水厅志作大隆同。稗海纪游谓大浪泵等处地广土沃,可容万夫之耕。阅今二百馀年,良田尽启,成都成聚,熙熙穰穰,已为富庶之乡矣。


卷三 第 232 页

   十八义民之墓

  雍正十年春,大甲西社番林武力作乱,总兵吕瑞麟讨之,累战弗克,番益猖獗,恣焚掠,县治戒严。淡水同知张宏章巡庄,过阿东社,番猝攻之,鎗箭齐发,乡勇多窜。
卷三 第 233 页
时有粤人耕田者,见而大呼,持锄趣救,奋勇以战,番始却,宏章获免,而粤人死者十有八人:曰黄仕远、曰黄展期、曰陈世英、曰陈世亮、曰汤邦连、曰汤仕麟、曰李伯寿、曰李任淑、曰赖德旺、曰刘志瑞、曰吴伴云、曰谢仕德、曰江连德、曰廖时尚、曰卢俊德、曰张启宁、曰周潮德、曰林东伯,事后乡人葬之彰化城西,题曰「十八义民之墓」,奉旨建祠,赐祭,发帑各恤其家。今祠已圮,墓亦废,其何以慰英灵于地下耶?


卷三 第 233 页

   冈山

  「冈山树色」为凤山八景之一。山距治北三十五里。旧志谓大冈山之顶,蛎房甚多。沧海桑田,亦不知其何时物也。山上有湖,雨则水满。山阴有古石洞,莫测所底。以瓦掷之,窅然无声。相传其下通海。按台湾诸山之有蛎房者颇多,大遁、大肚两山皆有此物,固知东海扬尘,其来已久。
卷三 第 235 页

台南古迹志
  目 次

 大井………………………………………………………………………(二三七)
 赤崁城……………………………………………………………………(二三八)
 赤崁楼……………………………………………………………………(二三九)
 荷兰井……………………………………………………………………(二三九)
 天池井……………………………………………………………………(二四0)
 林投井……………………………………………………………………(二四0)
 乌鬼井……………………………………………………………………(二四0)
 小南天……………………………………………………………………(二四0)
 郑氏故宫…………………………………………………………………(二四一)
 承天旧署…………………………………………………………………(二四一)
 桔柣门……………………………………………………………………(二四一)
 国姓港……………………………………………………………………(二四二)
 一元子园亭………………………………………………………………(二四二)
 马兵营……………………………………………………………………(二四二)
 北园………………………………………………………………………(二四三)

卷三 第 236 页
 陈蔡二姬墓………………………………………………………………(二四三)
 两公子墓…………………………………………………………………(二四三)
 监国墓……………………………………………………………………(二四四)
 五妃墓……………………………………………………………………(二四四)
 檨林………………………………………………………………………(二四四)
 禾寮港……………………………………………………………………(二四五)
 开山宫……………………………………………………………………(二四五)
 东宁总制府………………………………………………………………(二四五)
 郑氏家庙…………………………………………………………………(二四六)
 四合亭……………………………………………………………………(二四六)
 梦蠂园……………………………………………………………………(二四六)
 陈氏园……………………………………………………………………(二四七)
 閒散石虎之墓……………………………………………………………(二四七)
 弥陀寺……………………………………………………………………(二四七)
 秀峰塔……………………………………………………………………(二四八)
 斐亭………………………………………………………………………(二四八)
 澄台………………………………………………………………………(二四八)

卷三 第 237 页
 宜亭………………………………………………………………………(二四九)
 禔室………………………………………………………………………(二四九)
 半月楼……………………………………………………………………(二四九)
 浮瓠草堂…………………………………………………………………(二五0)
 奎楼………………………………………………………………………(二五0)
 南社………………………………………………………………………(二五0)
 榕坛………………………………………………………………………(二五0)
 万卷堂……………………………………………………………………(二五一)
 聚星堂……………………………………………………………………(二五一)
 一峰亭……………………………………………………………………(二五一)
 飞来峰……………………………………………………………………(二五二)
 宜秋山馆…………………………………………………………………(二五二)


卷三 第 237 页

   大井

  大井在台南州治西定坊,为台南最古之迹。旧志称来台之人在此登岸,名曰大井头。开辟以来,生聚日繁,商贾殷盛,填海为宅,市肆纷错。又云:开凿莫知年代。相传
卷三 第 238 页
明宣德间,太监王三保至台,曾于此井取水。按稗海纪游引明会典,谓太监王三保舟下西洋,取水赤崁。赤崁,番社名,为今台南州治,故荷兰筑城,台人谓之赤崁城,语其地也。而旧志乃谓台人建屋多用赤瓦,水滨高处,闽人曰墈,误曰崁,故为赤崁;此谬解也。赤崁二字见明会典,且番社,非以赤瓦而名也。此井虽在市中,泉甘而大,足供万人汲饮。旁为南河,旧通海,今塞。曩年改建市区,以井在路隅,欲填之。余于南报力陈不可,始保存。


卷三 第 238 页

   赤崁城

  赤崁城在安平镇,明天启四年荷人建,荷语谓之热兰遮,而旧志以为台湾城。志称荷人建城,制若崇台,海滨水曲曰湾,又泊舟处亦谓之湾,此台湾所由名也。如志所言,拘泥文字,以为附会之说,余已辨之。又曰:荷兰舟遭飓风飘此,爱其地,借居于土番。不可。绐之曰:愿得一牛皮地足矣,多金不惜。许之。乃剪皮为缕,因筑台湾城以居。城基方二百七十六丈有六尺,高三丈有奇,为两层,用大砖调油灰,共捣而成,雉堞钉以铁,故甚固。城上瞭亭相望,上层缩入丈许,设门三。东畔嵌空数处,为曲洞,为幽宫,四隅箕张,置二十。南北规井,下入于海,上出于城,水极清洌,可于城上引汲,以防火攻。置十,皆重千斤者。北隅绕垣为外城,状极雄伟,驻兵守之。倚城
卷三 第 239 页
一楼,榱栋坚巨,有机车,可挽重而上,亦置数尊。内城之北,下辟水门,伛偻而入,磴道曲折,下有地室,高广各丈馀,长数丈,纡转旁出。近海之处又一洞,内藏铅子。其险固也如此。荷人建公署其中,以镇抚民番。滨城之外为巨海,水道纡回,鹿耳门拱之,辅以师船,而内与赤崁楼相犄角,故得称雄海上。今城久荒废,铁碑亦亡。落日寒涛,唯使吊古者兴无限之感叹而已。


卷三 第 239 页

   赤崁楼

  赤崁楼亦荷人所建,在今城中。其始固一小屿,四旁皆海,潮求直达楼下。港道尚存,可与赤崁城相来往。延平攻台之时,先克此楼,而后围城。荷人力守,久之乃降。楼高三丈六尺有奇,雕栏凌空,轩豁四达。其下为洞,曲折宏邃。右凿穴,左浚井。前门外左复一井,以俯瞰市廛。楼外有垣,砖极固,调糖水捣灰叠之,坚埒于石,周方四十五丈有三尺。今已改为海神庙。


卷三 第 239 页

   荷兰井

  荷兰井在赤崁楼东北隅,距楼可二十馀丈。砖砌精致,水亦清甘。相传每风雨时,常有龟蛇浮泳水面。乾隆十四年,知县鲁鼎梅移建县署,遂在其内。
卷三 第 240 页

   天池井

  天池井在镇北坊。地极洼,故曰天池。泉尚清。旁有古榕十数株,荫大数亩。每当夕阳西下,昏鸦千百,哑哑乱啼,至晓始息。台湾县志所谓「井亭夜市者」,甘宁庙外,黄霸亭前,其景象又何如也。


卷三 第 240 页

   林投井

  林投井亦在镇北坊,为荷人所凿,砌以林投,故名。今废。


卷三 第 240 页

   乌鬼埕

  乌鬼埕在东安坊,为乌鬼聚居之处。又有乌鬼渡,在镇北坊。旁一井,亦乌鬼所凿。乌鬼即黑奴,非洲人,皙种隶而使之,以开辟荒裔,贱若牛马。而台湾乌鬼之迹,仅存其名。伤已!


卷三 第 240 页

   小南天

  台南庙宇之最古者,以小南天为第一,在蕃薯崎上,祀福德之神,为荷兰时华人所建。相传庙额三字,宁靖王书;今已非旧。其地固小山,下临溪流,四顾平原,则今
卷三 第 241 页
之台南市肆。狉榛荒昧之域,变为往来繁华之场。自非我族之缔造经营,讵能一至于是?


卷三 第 241 页

   郑氏故宫

  延平郡王为台烈祖,宏功伟绩,震曜坤舆。而今日来游东宁者,欲访郑氏故宫而不可得,讵非恨事!余曾考其遗迹,在大北门内米市附近,所谓旧县衙者也。按县志称郑氏亡后,以其邸宅为台湾县署,历任县令皆以事去,或死于是,无敢居者,乃建新署于赤崁楼右,而旧署遂废。阅今二百馀年,蔓草荒烟,凄凉满目,毫无有过而问者。亦可哀矣!


卷三 第 241 页

   承天旧署

  承天府在东安坊,郑氏所建,其后改为台湾府,规模之大,冠于全郡。初,郑氏分府治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制鄙三十四里。清代因之。署内古榕一株,为郑氏时物,巨干偃蹇若龙,县志所谓「郡署榕梁」者也。今署已就废,瓦砾凄凉,不知此榕尚无恙否?


卷三 第 241 页

  桔柣门

卷三 第 242 页
  延平入台后,因就赤崁城以居,改名安平;安平即安海,志故土也。建桔柣门,以春秋郑国有此门也。夫郑虽小国,武、庄二君为王卿士,东迁以后,且与诸夏争长,亦大国之风也。然门之遗址已不可考,唯见满目寒芜,洒一掬兴亡之泪而已!


卷三 第 242 页

   国姓港

  国姓港在安平之北。延平入台,泊舟于此。而台湾以国姓名地者,尚有数处。山川草木,由我发扬,正朔衣冠,俾无陨落,故后人追溯其本,肇锡佳名,以传千古,是亦崇德报功之意也。


卷三 第 242 页

   一元子园亭

  一元子园亭在西定坊,宁靖王术桂所建也。明朔既亡,王殉国难,舍其邸宅为佛寺。施琅入台后,以其半为天后宫,而进香者犹知其为宁靖故邸也。夫王以天潢贵冑,躬逢乱世,避地东都,终至国破家亡,毅然抱大节以殒。明社虽墟,而王之英灵永留天壤矣。


卷三 第 242 页

   马兵营

卷三 第 243 页
  马兵营在宁南坊,为郑氏驻师之地,古木寒泉,境殊岑寂。自我始祖卜居于此,迨余已七世矣。改隶后,余家被毁,乃居西城之外。故余有过故居诗云:『海上燕云涕泪多,劫灰零乱感如何!马兵营外离离柳,梦雨斜阳不忍过』!是处有井,泉甘而洌,亦郑氏所凿;今存。


卷三 第 243 页

   北园

  北园别墅在镇北门外,为嗣王经所建,以奉董夫人者。康熙二十九年,巡道王效宗、总兵殷化行改为海会寺,碑犹存。或称榴禅,则今开元寺。王气销沉,禅风鼓扇,三千大千世界中,虽五蕴皆定,法尚当舍,宁无表秀之悲耶?


卷三 第 243 页

   陈、蔡二姬墓

  藩府陈、蔡二姬之墓,在宁南门外师爷冢前,地名蛇子穴,石碣尚存。考之志乘,均无记载。其为延平之姬欤?抑经之姬欤?


卷三 第 243 页

   两公子墓

  两公子墓在仁和里鞍子庄,碑大三尺,上书皇明圣之、省之二郑公子墓。其南百馀
卷三 第 244 页
武有庵及塔,在林莽中,均荒废。余拟修之。按圣之名明,延平第三子;省之名发,第十子:均早世无出,故留葬东都。


卷三 第 244 页

   监国墓

  监国世子郑克与陈夫人合葬于武定里洲子尾,府志载之。余求其墓,渺不可得。监国与夫人附祀延平王祠。沈文肃公手书其联曰:『夫死妇从死,君亡明乃亡』。


卷三 第 244 页

   五妃墓

  五妃墓在宁南门外桂子山,宁靖王从死嫔妾也,曰袁氏、王氏、荷姑、梅姑、秀姐。台人士感其义,就墓就庙,岁以六月二十有五日致祭。郑氏奉表降清,而明朔灭亡之日也。庙前有古榕一株,荫大可数亩,踏青士女每止其中。追怀节烈,是则人伦之坊表、巾帼之纲常,诚足以顽夫廉而懦夫立也。


卷三 第 244 页

   檨林

  檨林在宁南坊,与马兵营相接,广可数十亩;清溪一曲,古木成阴,勇卫黄安之宅也。归清后,改为施靖海祠,地震而圮,再筑后圮,乃为庙,祀天妃,阅今二百数十年
卷三 第 245 页
而庙亦毁。乌乎!檨林一黑子尔,而沧桑之变适逢其会,亦奇矣!


卷三 第 245 页

   禾寮港

  禾寮港即今打银街,郑氏之时尚有港道,今变通衢。而西城以外之佛头港、关帝港、妈祖港、王宫港、番薯港,皆旧时运河,现已淤塞。


卷三 第 245 页

   开山宫

  开山宫在西定坊,面海,郑氏所建,祀隋虎贲中郎将陈棱;而府志以为吴真人,且言台多漳、泉人,以其神医,建庙独盛。夫吴真人医者尔,何得当此开山之号?固知所祀之神必有大勋劳于台湾也。府志重修于乾隆二十七年,距郑氏不远,而所误若此,则后之读史者将何所据?今且以开山为开仙,抑又误矣。


卷三 第 245 页

   东宁总制府

  东宁总制府在西定坊,即今下太埕之陈氏宗祠。初,永历二十八年,耿精忠据福建,请会师。延平郡王经以世子克为监国,命勇卫陈永华为东宁总制使,军国大事,悉咨行焉,乃建总制府于此。归清后,陈氏子孙改建宗祠,曰聚德堂,以奉祀总制,并塑
卷三 第 246 页
其像,陈其冠带。改革时,冠为兵卒所窃。唯东厢存一石佛,为观世音,高三尺有奇,重三百斤,雕琢颇细。衣带之上,左刻延平郡王塑五字,右则永历十五年冬,是为延平克台之岁。闻诸故老谓嗣王经以赐总制者,故陈氏奕世宝之。


卷三 第 246 页

   郑氏家庙

  郑氏家庙在宁南坊,即今五帝庙街,永历十七年,嗣王经建,以奉祀延平郡王与其远祖;故内有延平王像,威仪若天人。清人得台时,靖海将军施琅亲祭延平,则此庙也。而台人别建开山王庙,为今开山神社。


卷三 第 246 页

   四合亭

  四合亭在承天府署之左,郑氏所建。乾隆三十年,知府蒋允焄改为鸿指园,并筑三来、榕荫、来复三堂,露香、仰山二亭,以为宴游之地。园中有古梅一株,闻为延平郡王手植,阅今二百馀年,开花尚盛。光绪纪元,沈文肃奏建王祠,移植其中,至今宝之。


卷三 第 246 页

  梦蝶园

卷三 第 247 页
  梦蝶园在小南门外,龙溪孝廉李茂春建,咨议参军陈永华记之,立碑园中。今其存者,为李后人重刻。归清后,改建法华寺。春秋佳日,仍为觞咏之地。光绪初,巡道夏献纶修之,手书「梦蝶遗踪」。乙未后,日就倾圮。近数年间,南人士集资重建,中置一龛,祀李孝廉。


卷三 第 247 页

   陈氏园

  陈氏园在北门外武定里,东都总制陈永华建,俗称花园,大约二百亩。后归吴氏。吴氏质诸吾家。少时曾侍先府君往游。台馆久亡,唯馀败瓦,耕夫牧竖往来其中,早已不知故迹。然总制功德在人,至今念之,复何伤乎禾黍!


卷三 第 247 页

   閒散石虎之墓

  石虎不知何许人,以閒散号。墓在梦蝶园右。余以为明遗民也。因遭毁掘,乃移其碣于园中,面北立,为文祀之,载集中。


卷三 第 247 页

   弥陀寺

  弥陀寺在东安坊,延平郡王经建,为东都最古之寺。殿宇宏敞,花木明瑟。今假为
卷三 第 248 页
官署。佛法凌夷,能不慨叹!


卷三 第 248 页

   秀峰塔

  秀峰塔在文庙之东,乾隆六年,巡台御史杨二酉建。下广丈有九尺,高七寻有奇,垒五重,皆六出。左拥群山,右襟大海,而面与魁斗对峙,亦胜概也。二酉有记在府志,今存。


卷三 第 248 页

   斐亭

  斐亭在道署内,康熙三十二年,巡道高拱乾建,庄年修之,焕乎其有文章矣。亭之左右多竹,风晨月夜,谡谡有声,故有听涛之景。光绪十四年,灌阳唐景崧以越南之役,游说黑旗内附有功,分巡是邦,葺而修之。景崧固好诗,辄邀僚属为文酒之宴。台人士之能诗者皆礼致之,拈题选句,击钵催诗。故景崧自撰楹联云:『铁马金戈,万里归来真腊棹;锦袍红烛,千秋高会斐然钟』;盖纪实也。


卷三 第 248 页

   澄台

  澄台在斐亭之左,高四丈馀,东挹群山,西临巨海,故府志有「澄台观海」之景,
卷三 第 249 页
亦郡中一胜概也。台为高拱乾建,乾隆间蒋允焄修之。光绪初,夏献纶复修。今毁。


卷三 第 249 页

   宜亭

  宜亭在斐亭之西,乾隆二十七年,巡道觉罗四明建。旁植槟榔十数株。风晨月夕,景物凄清,与斐亭相掩映,亦足翛然尘外。今毁。


卷三 第 249 页

   禔室

  禔室在道署内,乾隆三十年,巡道蒋允焄建。允焄,贵州金竹人,历任台湾府、道,清时无事,政和民丰,遂多润色。既修斐亭、澄台,后筑此室,而区之为十三胜:曰月楼、曰鱼乐槛、曰丛桂堂、曰延薰阁、曰小仇池、曰花韵栏、曰得树亭、曰接叶亭、曰花南小榭、曰挹爽廊、曰瑞芝岩、曰叠云峰、曰醉翁石。今道署已废,无一存者。


卷三 第 249 页

   半月楼

  半月池在小南门外,广可十亩,即南湖也,左受蓬溪,以接内山之流,右出大南门,经新昌里,蜿蜒入海;知府蒋允焄浚之。为旱潦蓄泄之资。又建半月楼其上。端午之日,召妙龄妓女,衣轻绡,持画桨,竞渡于此。水花一溅,脂肉毕呈。太守顾而乐之。
卷三 第 250 页
閤城男女逐队以观,极一时之盛。今楼已毁,池亦渐淤。寒苇荒畦,萧然满目,能不慨叹!


卷三 第 250 页

   浮瓠草堂

  浮瓠草堂在海防署内,康熙四十年同知孙元衡建。自跋之曰:五石之匏,虑为大樽,而浮江海,善用大也。浮之尔,于瓠乎何有?苟之于无何有之乡,余心与俱也审矣。亭成用以颜之。元衡字湘南,江南桐城人,为政儒雅,工诗,著赤崁集。今废。


卷三 第 250 页

   奎楼

  奎楼在道署之旁,雍正四年建,为诸生集议之所。上建一阁,祀魁星。今存。


卷三 第 250 页

   南社

  南社在南坛之旁,乾隆间拔贡生施世榜建,为邑人士论文之所。内立一阁,祀文昌。今废。


卷三 第 250 页

   榕坛

卷三 第 251 页
  榕坛在海东书院内,为徐树人观察讲学之所。观察任道时,振剔士气,月课文艺。又建斋舍,以栖息来者,给其膏火。每夜必至,晋接诸生,与谈修身经世之道。一时文士兴起,有海滨邹鲁之风。改隶后,为军队所据,藏书尽燬,而榕尚存。然栋败榱倾,不堪过问矣。


卷三 第 251 页

   万卷堂

  万卷堂亦在道署内,巡道唐景崧所建,藏书颇富。左右皆植梅竹。景崧自书一联曰:『贤者亦乐此,君子不可諠』。今毁。


卷三 第 251 页

   聚星亭

  李氏园在鲫潭之畔,有亭曰聚星,绿畴四绕,青嶂当窗。官僚省耕,多憩于此。张鹭洲侍御有诗,在志中。今废。


卷三 第 251 页

   一峰亭

  邑人士林朝英以硕学贡成均,为世所重。家建一峰亭,其额为木根生成,字大尺馀,飞扬秀劲,有铁画银钩之势,亦稀世之宝也。光绪十二年,为淮军窃去,而亭亦毁矣
卷三 第 252 页
。朝英字伯彦,善书画,工雕刻。嘉庆间,倡修县学文庙,自费万金,赐「重道崇文」之坊以旌之。坊在龙王庙前,今存。


卷三 第 252 页

   飞来峰

  枋桥吴氏为府治巨室,园亭之胜甲全台,而飞来峰尤最。垒石为山,高数丈,大二十馀丈,回环洞达,丘壑天然,绝构也。峰下有塘,水清而绿。上为作砺轩。其旁有园曰东园。楼台花木,随地布置,高低曲折,各占其宜。虽居城市之中,饶有山林之趣。园为吴尚沾所建,今已式微。沧桑之感,能不慨然!


卷三 第 252 页

   宜秋山馆

  宜秋山馆与吾家为邻,吴雪堂司马之别墅也。地大可五亩,花木幽邃,饶有泉石之胜。余少时读书其中,四时咸宜,于秋为最;宜赏月、宜听雨、宜掬泉、宜伴竹、宜弹琴、宜对奕、宜读画、宜咏诗,无往而不宜也。割台之后数年,余家被毁,此馆亦同摧折,余遂漂泊四方,栖栖靡定,又何往而得宜也!
    (台南为吾故里,惟桑与梓,必恭敬止。况钓游之地,而不心焉系之?顾自改隶没,辄遭毁废。今其存者,十不得一。爰志其略,以示后人。若夫坛庙、祠宇、书院、寺观,俱载台湾通史,兹不复赘。雅堂跋。)

卷三 第 253 页

番俗摭闻
  目 次

 纪年………………………………………………………………………(二五四)
 结绳………………………………………………………………………(二五四)
 埋石………………………………………………………………………(二五五)
 会饮………………………………………………………………………(二五五)
 文身………………………………………………………………………(二五五)
 半发………………………………………………………………………(二五五)
 出草………………………………………………………………………(二五六)
 鸟卜………………………………………………………………………(二五六)
 禁咒………………………………………………………………………(二五六)
 甲布………………………………………………………………………(二五七)
 铜铃………………………………………………………………………(二五七)
 金镞………………………………………………………………………(二五八)
 螺钱………………………………………………………………………(二五八)
 灵箭………………………………………………………………………(二五八)
 蟒甲………………………………………………………………………(二五九)

卷三 第 254 页
 鹅笔………………………………………………………………………(二五九)
 口琴………………………………………………………………………(二五九)
 鼻箫………………………………………………………………………(二六0)


卷三 第 254 页

   纪年

  台湾生番不知历日,以刺桐花开为一岁,或以穫稻为一年。所谓「山中无甲子,花落自知春」者也。按埃及古文,以椰树生叶表年岁。盖当荒蒙之世,人文未启,故以当前之物为记。中国自大挠作甲子,历学始兴。周代以农开基,故以谷熟为一年。说文:年从禾千,谓谷熟也。千取其多。故春秋以有禾为有年,又以禾熟有定期,而借为年岁之年。生番之以穫稻为年,亦此义也。


卷三 第 254 页

   结绳

  易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之字,今不可考,而生番尚有其制。生番凡与人约,结绳以记,日解其一,至期而毕。与人易物,亦用结绳,偿之不爽。混茫纯朴,相信以心,固不须所谓书契也。
卷三 第 255 页

   埋石

  埋石之约,所以徵信,背之不祥。按周礼有司誓之官,列国会盟,歃血为誓,瘗之土中。然则生番埋石,其亦息壤在彼之意欤?


卷三 第 255 页

   会饮

  秋成之后,阖社会饮,谓之做年。男女盛饰,相携以出。壮者佩长刀,冠鸟羽。酒肴罗列,互相酢酬,酣而度曲,为联袂之歌。男子居前,妇女随后,连臂翩舞,一唱百和,其声悠越,鸣金进止,尽欢乃散。按舞蹈之戏,西洋以为宾礼,自宫闱以至闾阎,以此相尚,而生番早有此乐,岂所谓「礼失而求诸野」欤?


卷三 第 255 页

   文身

  文身皆命之祖父,刑牲设酒,社众多集,饮其子孙至醉,乃刺以针而墨之。亦有壮而自文者,虽极痛楚,忍而受之,不敢背先人训也。按文身之俗,本自荆蛮,以避蛟龙之害。今南洋岛夷尚有此风,而日本勇士且以此为武。


卷三 第 255 页

   半发

卷三 第 256 页
  台湾生番多散发,唯归化后始薙发,遵清制也。番俗六考谓:蓬山番皆留半发。相传明时林道乾在澎湖,往来海上,见土番则削去半发,以为碇绳,番畏之,每先自削,以草缚其馀。按蓬山在大甲溪北。林道乾始据澎湖,后居打鼓,据是则尝至台中沿岸,故蓬山番亦畏其暴也。


卷三 第 256 页

   出草

  生番弋人,谓之出草。秋成之时,杀人以祭,竞誇雄长,阖社若狂。然其始但以弋兽,非与汉人为仇。台海采风图谓台地未入版图以前,番惟射猎为生,谓之出草,至今尚沿其俗。


卷三 第 256 页

   鸟卜

  卜传自上古,洪范五行尤言其理。自是又有鸡卜、骨卜诸法,所以著吉凶,示从疑也。台湾生番出草之时,则卜鸟语,以定方向。如闻鹪鹩之声则返,改日再卜。


卷三 第 256 页

   禁咒

  台湾番妇能持禁咒,近山之人言之。番俗六考谓康熙三十八年,郡民谢鸾、谢凤至
卷三 第 257 页
罗汉门卜地,归家俱病,医药罔效,始悟前曾乞火于大杰巅番妇,必为设向。适郡中有汉人娶番妇者,因求解之。随以口吮鸾、凤脐中,各出草一茎,寻愈。番妇自言,初学咒时,坐卧良久。如一树在前,卧而诵向,树立死,方为有灵。诸罗志谓作法诅咒曰「向」。先试树立死,解而复苏,然后用之;否则,恐能向不能解也。擅其技者多老妇。田园阡陌,数尺一杙,环以绳,山猪麋鹿弗敢入。汉人初至,摘啖果蓏,唇立肿;求其主解之,转瞬平复。近年附郭诸社畏法不敢为,稍远则各社皆有。或于笭箵中取石置于地,能令飞走,喝之则止。


卷三 第 257 页

   甲布

  隋书流求传:大业二年,羽骑尉朱宽抚流求,取其甲布而还。时倭国使来朝,见之曰:此夷邪久国人所用。按流求即今台湾。隋唐之时,或作流,或作留仇,译音也。夷邪久为八重山群岛之一,地近台湾,自基隆乘轮船,七句钟可至。唯甲布疑则土番之树皮布,质柔而韧,能收汁。


卷三 第 257 页

   铜铃

  名山藏载鸡笼淡水夷在泉州澎湖屿东北,名北港,又名东番。永乐中,郑和入海谕
卷三 第 258 页
诸番,东番独不听约束。和贻之家一铜铃,使颈之,盖狗之也。按东番之名见于明人,宋时称台湾为北港,余别有记。


卷三 第 258 页

   金镞

  成周之时,肃慎氏贡楛矢,以石如镞,此犹石器之制。番俗六考谓红头屿产金无铁,番以金为镖镞枪舌。昔年汉人利其金,私与贸易,因言语不通,杀番而夺之金,复邀琅軿番同往,红头屿番尽杀之,今则无人敢至矣。按红头屿已归化,未闻产金之事,恐番亦不能冶而用之也。


卷三 第 258 页

   螺钱

  台湾土番多用螺钱为饰。凡纳妇者以此为聘。钱圆约三寸,中有孔,以洁白者为上。每圆值银四、五分,如古贝式。按以贝为钱,起自上古。书盘庚具乃贝玉,疏谓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诗:锡我百朋,疏谓:两贝为朋。说文云:古者货贝而宝龟,周有泉,至秦废贝行钱。是土番之用螺钱,犹古之制也。


卷三 第 258 页

   灵箭

卷三 第 259 页
  番祖笔记谓:诸罗县番首有大眉者,每岁东作,诸番请出射,射所及地,稼辄大熟,称神箭。按大眉为大肚番。台湾旧志亦载此事。


卷三 第 259 页

   蟒甲

  蟒甲,番舟名,刳独木为之,双桨以济。大者可容六、七人。或作艋舺。


卷三 第 259 页

   鹅笔

  荷兰之时,曾教土番读书,以罗马字缀成番语,拔其尤者为教册。削鹅管略尖斜,注墨于中而横写之,犹今之铁笔也。


卷三 第 259 页

   口琴

  台湾府志谓:番社未婚男女,薄暮出游,互以口琴相挑。如爱其情,即为夫妇。琴以竹为弓,长可四寸,虚其中二寸许,钉以铜片,另系一小柄,以手为往复,而唇鼓动之,其声悠扬。按司马长卿以琴挑文君,千古传为佳话;而生番尚有此俗,真所谓自由恋爱者也。
卷三 第 260 页

   鼻箫

  鼻箫亦乐也,长可二尺,亦有三尺者,截竹为之,有四孔,通小孔于竹节之首,以鼻横吹,或直吹,为番童游戏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