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自动笺注)
先正事略選卷四
   沈光文(附張士)
  烏虖
滄桑改革之際,貞臣遺老□託而逃者眾矣,而縱跡莫奇於四明沈先生
公元1645年
  先生名光文字文開一字斯菴;鄞人也。
少以明經貢太學
乙酉,豫於畫江之師,授太常博士
丙戌,浮海至長垣,再豫琅江諸軍工部郎。
戊子,閩師潰而北,扈從不及
聞粵中方建號,乃走肇慶累遷太僕卿
□□□□陽,航海金門
閩督李率泰招徠故國遺臣密遣使以書幣招之;先生焚其書、返其幣。
時粵事不可支,先生遂留思□□□泉州海口浮家泛宅;忽風大作舟人失維,飄泊臺灣
鄭成功尚未至,臺灣為荷所佔據;先生從之,受一廛以居,極旅人之困,勿恤也。
遂與中土音耗絕,海上無知先生生死者。
公元1661年
  辛丑成功臺灣,知先生在,大喜;以客禮見。
海上遺老多依成功入臺,亦以得見先生為喜,握手勞苦
成功麾下致餼,且以田宅贍之。
亡何成功卒,子錦嗣,頗改父之臣與政,軍亦日削先生作賦有所諷。
或讒之,幾至不測;乃變服浮屠,逃入臺之北鄙結茅羅漢門山中以居。
或以好言解之於錦,得免。
山旁有伽溜灣者,
番社也;先生其間教授生徒
不足則濟以醫;歎曰:『吾廿載飄零絕島,棄墳墓不顧者,不過欲完髮以見先皇帝於地下耳;而卒不克命夫』!
已而卒,諸鄭復禮先生如故
公元1673年
  癸丑,王師下臺灣;諸遺臣物故先生亦老矣。
閩督姚啟聖一招之,先生辭;姚公貽書問訊曰:『管寧無恙』?
因許遣人先生
會姚公卒不果
諸羅季麒光賢者也;為肉之繼,旬日一候門下
耆宿已盡,而寓公漸集;乃與宛陵韓文奇、關中行可無錫華袞鄭廷桂榕城林奕丹、山陽宗城、螺陽王際慧等結詩社,所稱「福臺新詠」者也。
尋卒於諸羅,葬焉。
後人遂居臺,蕃衍成族。
  先生居臺三十餘年,目見鄭氏三世盛衰
前此諸公述作多佚於兵燹,惟先生得保天年承平後,海東文獻推為初祖
所著「花木雜記」、「臺灣賦」、「東海賦」、「檨賦」、「桐花賦」、「古今體詩」,志臺灣者皆取資焉。
邑子全謝山嘗令游臺者訪先生文集,竟得之以歸;凡十卷,錄入「甬上耆舊詩」。
烏虖
先生依依故園,與蔡子英之在漠北同;然以子英之才,豈無述作,卒委棄絕域識者惜焉。
先生靈光巋然得以其集重見於世為臺人破荒,亦少慰虞淵之恨矣。
公元1633年
  同時張先生士者,惠安人崇禎癸酉副榜
明亡,遯跡臺灣,居東安坊。
杜門不出,日以書史自娛
辟穀三年,惟食茶果
壽至九十九,乃終。
               (--見原書卷四十六(遺逸)頁一下。)
   徐 枋(附戴易巢鳴盛、沈生)
  先生姓徐氏,名枋字昭法江蘇長洲人俟齋,其別字也。
公元1628年
  父忠節公汧,崇禎戊辰進士;官諭德
南都立,遷少詹事
屢疏詆馬、阮,為所齕;乞病歸。
乙酉六月蘇州破,正衣投虎新塘下死之(事具「明史」)。
公元1642年
  先生弱冠,舉崇禎壬午鄉試
節公殉國先生號泣欲從死;忠節曰:『吾不可以不死,若長為農夫沒世可也』。
自是隱居終其身,足不入城市
避地汾湖,已遷蘆區、遷金墅,往來靈巖支硎間;終於上草堂。
地當天平山麓,後人就草立祠祀焉。
  先生宣城沈壽民嘉興巢鳴盛,稱海內遺民
峻潔鍵戶不與人接。
書法孫過庭,晝宗巨然,間法倪、黃;自署秦餘山人
海內得其遺墨,爭寶之
制軍榮慕其名,具書幣屬其友人通意;卻之。
湯文正撫吳,屏騶從徒步造門者再,卒不見嘆息而返。
往來,惟壽民萊陽姜實節崑山朱用純同里楊旡咎、山陰載易、寧都魏禧門弟子吳江潘耒暨南僧洪儲數人而已
黃岡杜濬並世人獨重先生壽民自愧不如
先生耐寒饑,不納人一絲一粟;惟洪儲時急而周之曰:『此世外淨食也』。
絕糧數日,黃九煙造之,出畫箑俾鬻於市,無售者;比曰:『此黃九煙詩畫也』。
乃得銀數錢歸。
先生九煙皆怒,以為九煙名,趣返其值。
先生一驢甚馴,通人意;日用間有所需,則以所作書畫卷置簏於驢背,驅之;驢獨行城闉而止,不闌出一步
見者爭趣之,曰:『高士驢至矣』!
亟取卷,以日用所需物如其指,備而納諸簏;以為常。
公元1694年
  康熙三十三年卒,年七十有三;遺命不受弔。
商邱宋犖時撫吳,以不得一賻襚於先生為憾。
所著「居易堂集」二十卷文辭健拔,意在扶植世教,無一諛墓酬應之作。
又有「二十一史文彙」、「通鑑記事類聚」、「讀史稗語」、「讀史雜鈔」、「建元同文錄」、「管見」等書。
文止文行有父風;早卒。
  戴易字南山山陰人少從劉念臺先生學。
游[]門年七十餘矣,與先生一見相得老友
先生歾,僅一孫饘粥不繼,謀葬諸祖瑩不獲
南枝曰:『吾特為俟齋任此事』。
相度經年得地鄧尉西真如塢;謂潘耒曰:『地在梅花深處,與高士宜』。
第索直三十金,先以十金成券
會有黃山之游,南枝募於人,無應者;迺矢願賣字以給之。
南枝故善八分書,非其人不可得;至是榜於門,每幅一錢,貲遂集。
又相旁地,並賣之耳。
南枝貧無隔宿炊,冬月常衣綌;其貿字也,銖積寸絫,不妄費一錢
蒼頭
不能忍,輒逃去;己則寄食僧舍中,語及徐先生,必流涕云。
公元1636年
  巢鳴盛字端明號崆峒
幼孤,事母至孝
崇禎丙子,舉於鄉。
甲申明亡,母亦歾;即築室於墓,顏其草堂曰「永思」、閣曰「止閣」,而自號止園
三十七年跬步不離墓次
康熙十九年卒,年七十;俟齋為定私諡曰「貞孝先生」。
公元1651年
  洪儲字退翁興化李氏子
出家,住靈巖最久。
南都覆,、越興義旅,退公左右之。
辛卯被逮,諸義士爭救之,久而免;好事如故
或戒之;曰:『憂患得其宜,湯火樂國也』。
俟齋先生曰:『每歲三月十九日退翁素服焚香北嚮揮涕拜;二十八年如一日耳』。
  退公嗣法弟子滿天下,其最曰正志,故大學士嘉魚熊公開元也。
初入山,執爨事;退公一見,輒知為非常人
其次宣城沈生,故監司獄子
壽獄死國事,生抱王裒之痛,遂祝髮退公
後居姚江名大瓠
                (--見原書卷四十五(遺逸)頁一上。)
   沈壽民
  耕巖姓沈氏,諱壽民字眉生;世為宣城人
孤峭,不妄言笑
為文深湛之思;江右艾千子宛陵盛稱之。
一時聲華之盛,江上二沈遂與吳中二張埒;二張謂天如、受先,二沈崑銅先生不以名位甲乙也。
公元1636年
  明崇禎丙子,詔行保舉法;巡撫張國維先生應詔
時流寇躪中原特起楊嗣昌苫塊,倚以辦賊;而嗣昌熊文燦招撫嘗試逍遙司馬堂。
先生伏闕上疏綱常而後可以正世風;金革奪情,乃陋儒曲說
嗣昌迫於君命,亦應躬歷戎行枕戈衽甲。
而乃支吾旦夕,安坐京師軍旅之寄一付諸文燦招撫上策天下不殺人而能生人者乎?
有授柄於賊而能攝賊者乎?
將來釀禍誤國嗣昌之肉其不足食矣』!
疏為通政所格;再上,留中不報
黃忠端公道周嘆曰:『此何等事,朝臣不言草野言之乎!
吾輩媿死矣』!
於是臺臣何楷錢增林蘭友詞臣劉同升趙士春相繼嗣昌最後忠端廷辯之事;皆先生發其端也。
先生上書報罷,遂棄經生業;與周鹿鏕掩關王佐之學,所從游者數百人
  無何,而黨禍作。
阮大鋮者,魏閹義兒也,以新聲高會招來天下士,冀復起先生於劾嗣昌疏中及之。
於是顧杲吳應箕等推先生之意,作「留都防亂揭」以攻之;大鋮恨甚。
得志,按揭中姓名將盡戮之,而以先生為首先生姓名,入金華山中。
  南都亡,遂匿跡深山,採藜藿自食
有知而餉之者,皆峻卻;曰:『士不窮,無
公元1657年
以見義;不奇窮無以明操』。
郡守朱元錫十金,辭不獲庋置壁中三年未嘗一發視也。
溧陽陳名夏善先生;既入相府,特疏薦之,遺使寓書先生發函,對使焚之。
溧陽意猶未已先生遺書曰:『龔勝謝枋得,智非不皋羽所南也;而卒殞軀者,由多此物色耳。
今之薦僕者,直欲死僕耳』。
溧陽歎息,止。
自是避人愈堅,足不履城市三十年
當事或邀之;及半道望望然去。
康熙乙卯五月卒,年六十九。
疾革命門人劉堯枝、施閏章載筆曰:『以此心還天地,此身還父母,此學還孔、孟」。
語畢而瞑。
公元1675年
  生平重然諾
友人梅骨死海外,子幼先生渡海葬之。
鹿溪之沒也,藐孤逋負所逼;先生鬻田以償,始有完卵
黃梨洲交最篤,別四十餘年矣,臨沒為書永訣,去易簀十有三日耳。
遺集若干卷、「閑道錄」若干卷。
                (--見原書卷四十五(遺逸)頁一下。)
   汪 渢
  汪先生諱渢字魏美浙江錢塘人
孤貧力學
與人落落寡諧,人號曰「汪冷」。
公元1639年
  舉崇禎己卯鄉試與同縣陸公培齊名
太守錢君以女妻之;初,盛飾入門先生
之,乃屏侍婢,以疏布操作
明亡,遂棄科舉
姻黨欲強之試禮部,出千金視其妻,俾勸駕;其妻曰:『吾夫子不可勸,吾亦不屑此金也』!
嗣因兵亂,奉母入天台
海上師起,群盜滿山谷;始反錢塘
僑寓北郭外,室如懸磬,處之晏如
公元1717年
  當是時,湖上三高士之目,先生其一也;當事皆重之。
監司盧高尤下士一日先生僧舍,問汪孝廉何在
先生曰應:『適在此,今已去矣』!
悵然不知應者,即先生也。
盧嘗遣人殷勤三高士,約置酒湖船,以世外禮相見。
二人幅巾抗禮,盧相得甚歡;惟先生不至恨事
已知其在孤山放船就之;終排牆遁去。
先生不入城市有司或以俸金為壽不得卻,埋之。
貴人墓銘,饋白金;拒勿納。
始居孤山,遷大慈菴、又遷寶名院;匡床布被外,殘書數卷。
鍵戶出,或返、或不返,莫可蹤跡
好友飲酒一斗不醉;氣象瀟灑塵事了不關懷
夜觀乾象、晝習壬遁,知其耿耿者猶未下也。
康熙丁酉黃先生梨洲遇之於孤山,頗講龍溪調息法;各賦詩三章
明年,同至葛仙祠。
明年,笑魯菴中,坐月三更
夜寒甚,菴中止布被一,先生梨洲兩背相摩得少暖氣
明日梨洲入雲居訪仁菴先生不入城,至清波門別去。
魏叔子江西來訪先生謝勿見;叔子留書曰:『魏美足下;吾寧郡魏禧也,欲與握手痛哭耳。
足下尋常游客拒之,則可謂失人』。
先生省書大驚一見平生歡臨別執手泣下。
先生嘗從愚菴和尚出世法叔子曰:『君事愚菴謹,豈有意為其弟子耶
先生曰:『吾甚敬愚菴
然今之志士多為釋氏牽去,此吾所以不肯也』。
公元1725年
  乙巳七月三十日終於寶石僧舍;年四十有八。
臨歾,舉書卷焚之,詩文一存者。
視日影,曰:『可矣』!
五言詩一章投筆就寢而逝。
詩曰:『大化停晷道術殊轍
住世守頑形,問途猶未徹。
至人神運,可會不可說
冰泮水還清,雲開方潔
一旦樊籠逍遙從此別』!
                (--見原書卷四十五(遺逸)頁一下。)
   郭都賢(附陶汝鼐郭金臺)
  些菴先生姓郭氏,名都賢字天門湖廣益陽人
父譓,以鄉貢開縣
有志道學,從吉州鄒先生守益游最久。
公元1622年
  先生穎異
天啟二年進士,授行人;嘗冊封閩藩。
七年分校順天鄉試,得史可法六人
歷官員外郎,出為四川參議,督江西學政分守嶺北道
崇禎十五年巡撫江西;黜貪墨、獎循吏汲汲不及時
張獻忠已逼境,賊騎充斥先生晝夜繕守御。
兵餉無措,乃大會屬僚,凡官司一應供給,皆捐以助餉
左良玉屯兵九江驕蹇觀望先生惡其淫掠,檄歸之,而自募士兵為戍(語見「明史」良玉傳)。
會有尼之者,遂乞病棄官廬山
  逾年北京陷,悲憤不食
南都建號,史公開揚州,薦授南京操江;辭不赴
桂王肇慶,以兵部尚書召;而先生祝髮為僧矣。
先是洪承疇坐事落職先生奏請起用
至是,承疇本朝經略西南以故舊謁先生山中
既得見,餽以金,不受;奉攜其子監軍,亦堅辭
先生承疇時,故作目眯狀;承疇驚問『何時目疾』?
先生曰:『始吾識公時,目故有疾』。
洪默然。
寧都魏禧先生江西所得士也;上書曰:『先生抱道履德二十年間,所著述之文與所交游造就之士,必有偉論奇文足以天下聾聵,開後世太平者』。
推重如此
論者謂先生門下忠正節義經濟魏叔子文章得一已足不朽;可想見師友淵源之盛矣。
公元1661年
  先生篤至性,哀樂過人;嚴而介風骨嶄然
博學強識,工詩文書法瘦硬兼善繪事
入妙;人得其片紙隻字,爭珍奇之。
祝髮後,號頑石又號些菴
茹苦無定居,初依熊魚山(開元)、尹洞庭(民興)於嘉魚,住梅熟菴;已流寓沔陽築補山堂十九年
歸結草廬桃花江;復以詩累,客死江寧承天寺
  有女名純貞,許字黔國公沐氏;國變後,音問梗絕,遂終於家。
純貞能詩自署曰郭貞女
先生所著有「衡嶽集」、「止菴集」、「秋聲吟」、「西山片石集」、「破草集」、「補山堂集」、「些菴雜著」等書。
時有陶密菴者,與齊名
公元1636年
  陶先生汝鼐字仲調一字燮友寧鄉人也。
少奇慧;甫齔應童子試督學徐亮生驚喜異才,拔冠湖南數郡。
崇禎九年,充拔貢生
會上太學,群臣請復高皇積分法;祭酒顧九疇奏薦先生才,莊烈帝特賜第一
題名,勒石太學
五品官,不拜;乞留監肆業
癸酉,舉於鄉;兩中會副榜
南渡後,由翰林待詔,改職方郎;任監軍復授檢討
南都覆,先生薙髮溈山號忍頭陀
  生平內行篤:父歾,哀慕終身;事母,曲盡孝養
族黨,多厚德;嘗為人奇冤冒險難,活千餘人然不自言也。
詩、古文奇氣書法險勁,名動海內;有「楚陶三絕」之目。
所與游,皆天下名士;而與些菴先生尤篤。
著有「廣西樂府」、「嚏古集」、「寄雲樓集」、「褐玉堂集」、「嘉樹堂集」若干卷;些菴為序之,有「生同里、長同學出處患難同時同志」之語。
楚南遺獻,以些菴密菴先生為最著云。
公元1639年
  同時郭金臺字幼隗湘潭人
本姓陳氏恪勤公之祖也。
年十二,遭家難,匿中表郭氏,得脫;郭初無子,遂子之。
生而狀貌奇偉,見者目為異人
弱冠有聲黌序
居家孝友淵默
慷慨,談天下事議論風生
監司郡縣旌幣踵至;吉藩延至邸館置醴賦詩,常為倒屣
崇禎己卯壬子,兩中副榜
舉行積分法,屢薦不起例授官,亦不就
隆武南渡,登鄉舉
督師何公騰蛟巡撫堵公允錫先後論薦,授職方郎中
再起監司僉事;皆以母老辭。
時獻賊既陷湖湘、闖賊潰卒復相繼蹂躪,縣百里無人煙;乃請於督師,命偏裨鄉兵守御全活萬計
晚歸衡山著書授徒,口不談世事;惟論列當時殉難諸人,輒欷歔流涕
及卒,自題其阡曰「遺民郭金臺之墓」。
                (--見原書卷四十五(遺逸)頁二上。)
   何宏仁
公元1637年
  先生名宏仁字仲淵浙江山陰人陶文簡公望齡甥也。
幼習外公教,復從念臺劉忠正公游。
明崇禎丁丑進士,官建平;有異政
歲久旱,大江以南飛蝗食禾殆盡,獨不入建平界。
未幾,以憂去;蝗遽入北鄉,民益神之。
尋任高要縣,興水利、清關榷;方銳欲有所施設,復以父艱歸。
隨遭甲申之亂;浙東事起,強以御史召,不得已就職
建白萬言,或行、或不行,而事勢已不可支矣。
公元1646年
  丙戌五月江上師潰,公棄官至剡白峰;自恨不及從亡,作詩投崖而絕。
久之復甦土人守之,得不死。
隨披薙,從方外游;入陶介山,事山主藏禪師
隨眾樵汲晝夜作苦同事者為先生難之。
先生曰:『吾視出沒風濤間眴息生死何如,而敢言勞苦哉』!
先生猶謂去人境不遠,復瓢笠往來縉雲義烏諸山與樵翁衲子侶,行歌獨哭。
從此游益遠、入山益深,崎嶇崖塹醯鹽並絕。
所過皆留詩,紀歲月
高僧郭蓮
峰、李徵君秘霞,結塵外之友。
館留崇聖寺藜床風雨三人相對嘿語終日,人不測其所以。
公元1649年
  居數月,而疾作
先是己丑四月先生李徵君曰:『居此久,幸稍安。
顧此中常有戚戚者,行別子飛錫白雲之鄉耳。
留一函與家人訣,遲其來則示之』。
至是病困,令出所緘書讀之曰:『吾茹荼齎志,忝厥所生毀傷莫贖;於國為不忠、於家為不孝
死後,勿棺斂我;當暴棺三日,以彰不忠之罪。
三日後,火化入塔,勿祔葬先隴,以彰不孝之罪』!
竟而絕。
先生之心,蓋無日不以為悲而得死之□樂也。
然其家仍返葬會稽玉几之祖阡,以先生本出世者,從初志也。
公元1703年
  癸未進士余公增遠者,字若水志節士。
亂後,躬耕山中,自匿跡不與人接。
先生之葬玉几山也,公子拜求題主;余公即許諾
至期,以舟迎之來,不赴頃之,自棹一小艇,徑詣墓側。
取舊衣冠拜墓上;事訖下山,不交一辭
主人使客等共延,懇留飲;則舟中已庋粥一盂、羹萊一豆,取啜畢,急解維去。
會葬百餘人,皆目送歎息;謂非先生高節,余公且不易致云。
                (--見原書卷四十五(遺逸)頁二下。)
   李天植(附鄭嬰垣劉永錫陸元泓)
公元1633年
  李因仲諱天植學者稱蜃園先生浙江平湖人
先世隱德
崇禎癸酉,舉於鄉。
蕭散自得,視世事泊如也。
嘗曰:『無欲則心清,心清則識朗,識朗則力堅』;時時以誨學者
癸未,子諸生觀卒;先生自以有隱慝,痛自刻責,遂絕意仕進
改名確字潛夫
公元1644年
  國變後,家具蕩然;遂與妻別隱陳山絕跡不入城市
山中童子自給自署曰學究老頭陀
居山十年,有僧開堂
避喧,始返其蜃園,賣文自食不足,則與其妻為梭、竹筥以佐之。
好事者約月供薪米力辭不受
有司其高,往訪之;輒踰垣避。
著詩文,皆弔甲申以來殉節者。
蜃園者,乍浦勝地可望海市者也。
十年,家益困,不復能有其園,寄身僧舍戚友贖蜃園歸之,始復與妻居。
時年七十矣,子震亦棄諸生非義一介不取
二老相對,時絕食;則歎曰:『吾生本贅耳,待盡而已』。
餽食者,非其人終不受。
或問身後;曰:『楊王孫之葬,何必棺也』。
十年,蜃園僅存二楹。
兩耳聾,又苦下墜終日仰臥
客至,以粉版書問答
魏叔子來自江西,造其廬;先生姓氏,則強起張目視之泣;叔子亦泣。
時方絕糧叔子探囊得銀半兩贈之,五反不受;固以請曰:『此非盜跖物也』。
納之;買米為炊,共食而別。
叔子屬周布衣員、曹侍郎溶同志為之繼,且謀其身後事吳門徐昭法聞之曰:『李先生不食人食,聽其以餓死可也』。
已而先生堅拒
未幾,卒。
叔子聞之,曰:『吾淺
之乎為丈夫已』!
公元1672年
  乍浦有鄭嬰垣者,孤介絕俗,與先生金石交;先二年凍死雪中
至是,先生餓死;臨歾,曰:『吾無愧老友矣』!
時康熙十一年也,年八十有二;葬牛橋。
所著「蜃園集」,佚;惟「續修乍浦九山志」,世有傳本
公元1636年
  又有劉賸菴者,名永錫字欽爾魏縣人;亦先生友也。
崇禎丙子舉人,授長洲教諭;署崇明縣事,庭無留獄。
  未幾,遭鼎革隱居相城
大吏造其廬,欲強之出;賸菴袒裼疾視曰:『我中州男子,年二十渡漳河、登大丕,躍馬鳴鞘兩河豪傑誰不知我
以此相逼將謂我畏死邪』?
壁上劍,將自刎門人抱持之,得解
  尋移居陽城湖之濱,率妻女織席以食,累日不舉火
有遺之者,非其人不受
老奴魏縣來,勸之歸曰:『室廬,故在也』。
賸菴曰:『吾非不欲歸;奉君命來此,君亡,義不可歸耳』。
乃命其子偕老奴歸。
時歲荒,得食愈艱,雜糠籺作食。
妻病,不能下咽,竟餓死
一女許字同邑氏子,某氏宦於粵,音問阻絕十餘年;至是,請於父曰:『兒不辰,遭家國之變。
翁家存亡不可知,留此身以累大人無為也』!
自經死。
而其子之歸,中途亦死於盜;是日凶問適至。
賸菴無家,乃買破船一,往來江湖間,
時從諸遺老游。
泛舟中流鼓枻而歌曰:『白日墜兮野荒荒,遂鳧雁兮侶半牛羊壯士何心兮歸故鄉』!
風水蕩激歌聲伊鬱;聞者哀之。
錢牧齋念其窮,招之往賸菴曰:『彼為黨魁受主眷,枚卜天子以伊、傅期待;今豈期之邪』!
卒不往。
後數年,以窮餓死;友人陸元泓葬諸虎邱山塘
  元泓字秋玉常熟人;以志節自勵
圖己像於水墨尺幅中,自號水墨中人」。
                (--見原書卷四十五(遺逸)頁三上。)
   邵以貫(附張廷賓)
  邵先生名以貫字得魯餘姚人
狷潔
明季,石梁陶文覺公之學盛行姚中沈求如史子虛其高第也;顧頗參以禪悟
先生亦從之游,獨講求有用之學。
歲饑,糾同志義倉桑梓德之。
  已而國難作,先生欲死之,以母老不果;遂祝髮為頭陀,狂走雪竇山妙高臺
僧道巖者,故鄞廣文張廷賓,亦姚產;而沈、史講會中人也。
先生依之,苦身持力,不與人接。
都御史高公斗樞物色得之,曰:『異人也』!
遺其二弟從之游。
周公囊雲亦以僧服居白坑,時時過從
尋以省母,返居潭上園。
黃忠端公仲子澤望志節夙與先
公元1644年
生近;至是,來居園中
夜共讀謝皋羽「游錄」而慕之,曰:『方今豺虎滿天下五嶽之志不可期矣。
四明二百八十峰近在臥榻峰峰有吾兩人屐齒』。
於是始遍走山中
山寨不靖所在邏卒,而二公冠服奇古,頻遭詰難;顧不以為苦
亡何,入絕谷不知所向;方茫然故道不可得
俄而峰回路轉竹梧桐甚盛,有雞犬聲。
趣就之,茅舍一椽有幅巾者出,問客何來?
則語之以里宅;笑曰:『吾亦姚人避世居此;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止宿;則告曰:『是為石屋山。
僕故孫公碩膚監軍陳從之也。
孫公死海上,吾無所依,來此山中;遂與人世絕』。
因而相顧,歎曰:『是真桃源矣』!
澤望嘗曰:『得魯自甲申後,輔頰無日不有淚痕;其稍開口笑者,則游山耳』。
未幾澤望卒;先生無所向,是益卞急
棄家,投四明山之楊菴。
時尚一妾先生去,亦為尼菴每日晨昏上堂禮佛此外茗粥相通
久之,皆卒於菴
先生詩文甚富,散佚無存者。
                (--見原書卷四十五(遺逸)頁三下。)
   余增遠(附周齊曾)
公元1643年
  余先生諱增遠字謙貞一字若水會稽人
明崇禎癸未進士,除寶應知縣
劉澤清開府淮南凌轢縣吏先生投牒棄官歸。
畫江之役,補禮部主事;遷郎中
事去,
逃之山中郡縣逼之,出見,乃輿疾城南以死拒。
久之,事得解
屋三間,不蔽風雨,以鱉甲承漏。
村童五、六人,授以「三字經」。
臥榻之下,牛宮雞,無下足處。
晨則秉耒出,與老農雜作未嘗因其貴人讓畔也。
同年生王天錫海防道欲與話舊先生以疾辭。
天錫披帷直入先生擁衾不起,曰:『不幸狗馬疾不得故人為禮』!
天錫執手勞苦
出門數武,則已與一婢擔糞灌園矣。
天錫遙望見之,歎息去。
皁帽,雖至昵者不見科頭
先生世路偪仄,遂疑荀卿性惡」之說為確,至欲著論以非孟。
康熙己酉十月卒,年六十有五;蓋二十有四年不出城南一步也。
疾革黃先生梨洲造其榻前,欲為切脈先生笑曰:『某祈死二十年以前,反祈生二十年之後乎』!
梨洲泫然而別。
  同時周唯一先生者,名齊曾字思沂,鄞人;先生同年進士也。
廣東順德縣事,變社倉義田,而以社倉之法行之。
又倣西北弓箭社法,修僕區沈命之術,盜□□無脫者。
國變後,棄官歸。
遯入剡源盡去其髮為髮塚,架險立瓢,榜曰「囊雲」;自稱無髮居士
剡源水石,與山僧樵子出沒瀑聲□影間。
天錫求見,拒之曰:『咫尺清煇,舉目山河之異;不願見也』。
詩文機鋒電激汪洋自恣寓言十九。
清苦自立胸中兀然所不可;與若水先生無二也。
梨洲嘗倣葉水心陳同甫王道甫之例,
為兩先生合誌其墓云。
                (--見原書卷四十五(遺逸)頁三下。)
   惲日初(附子壽平)
公元1633年
  先生諱日初字仲升號遜菴武進人也。
崇禎六年鄉試副榜
久留京師十六年應詔上「備邊五策」,不報
知時不可為,乃歸;攜書三千卷,隱天台山三年兩京亡。
唐王福州魯王監國紹興吏部侍郎姜垓先生知兵魯王遣使聘之;先生意以監國不然固辭不起
  大清兵下浙,避走福州福州破,走廣州
廣州復破,乃祝髮浮圖,曰明曇;已復至建陽
是時大兵席卷浙、閩、粵三行省,唐王被執死、魯王敗走海外湖廣何騰蛟江西楊廷麟等皆前後破滅;而明遺臣民尚擁殘旅,遙奉永明王
金壇王祈聚眾建寧,屬縣多響應於是建陽士民數百人於先生之門。
固請不得,至建寧王祈;非初志也。
先生曰:『建寧入閩門戶,能守則諸郡安然;不阨仙霞關建寧終不守也。
欲取仙霞,宜先取浦城』。
乃遣長子楨隨副將南雲先趨浦城失利;皆死。
而御史徐雲兵連入數州縣甚銳,先生說令夜襲浦城,自督兵繼進;會大雷雨人馬衝泥淖,行不能速,將至城下黎明,軍遂潰。
大清總督陳錦李率泰重兵來圍建寧永明王使兵部
公元1678年
揭重熙赴援先生上書揭公,請逕取浦城、斷仙霞嶺餉道與圍中諸將夾擊之。
揭公至邵武不能進;建寧遂破,王祈力戰死。
先生散卒,走廣信
尋入封禁山中,數月糧盡;謂然曰:『天下事壞散數十年,不可救正
莊烈帝社稷薄海茹痛小臣愚妄,謂即此可延天命
迺至此,徒毒百姓何益』!
散眾獨行常州
久之張煌言鄭成功軍薄江寧敗走訛傳張公弟鳳翼先生門人從師匿。
縣官收捕先生如常,曰:『吾當久矣』。
既而事解。
卒年七十有八,康熙十有七年戊午也。
公元1646年
  先生少與楊廷樞、錢禧交,為文章縱麗;於百氏無所不窺,尤喜宋儒書
及從劉念臺先生游,學益進
上書申救念臺義聲震天下。
丙戌以後,累至山陰哭祭;為之行狀近十萬言。
晚歲不得已,歸常州,仍服浮圖服;而言學者多宗之。
無錫高世泰忠憲公從子也;重葺東林書院
先生與同志,習禮其間
常州府駱鍾泰屢求見,不納;去官後,與一見言中要領,喜而去曰:『不圖今日得聆大儒緒論也』。
次子垣,在建寧被掠而不知所終
三子格。
  惲格字壽平,後以字行改字正叔自號東園草衣生、又曰白雲外史
既老,稱南田老人
  陳錦建寧時年才十三,被掠;無子,其妻愛其聰穎,子之。
後從遊杭之靈
隱寺,遇遜菴於途;遜菴因與寺主諦暉謀,俟妻入寺,紿言『此子宜出家不然且死』。
妻故佞佛,留之寺中,泣而去。
自是,始得歸。
父兄忠於明,不應舉;惟攻古文辭。
其於畫,天性也;山水王蒙
既與常熟王翬交,曰:『君獨步矣!
不為第二手』。
兼用徐熙黃荃畫花鳥,自為題識書之;世稱「南田三絕」。
宋尚書犖曰:『南田畫,吾暗中摸索能辨之』。
王太常時敏遣使招之,以方出游,不時至;至則,太常病革喜甚榻前一握手而逝。
家甚貧,風雨常閉門餓。
然非其人,不與畫;視百金猶土也。
所居毆香館,倡酬一時名宿
  卒年五十四。
著有「南田集」。
                (--見原書卷四十六(遺逸)頁一上。)
   祁班孫(附魏耕)
  先生諱班孫字奕喜小字季郎山陰人祁忠敏公次子也。
忠敏諱彪佳明蘇松巡撫少從忠正公游。
南都破,死節(「明史」列傳)。
有子二,長理孫,以大功兄弟次其行,稱祁五公子;而呼先生六公子。
初,忠敏夫人商氏嘗夢老衲入室生公子。
美姿容,白如;而雙足重趼惡劣,日能行數百里,又時時趺跏
娶朱氏,故少師忠定公燮元女孫也。
  忠敏靖節之月,東江兵起;恩卹諸忠,而忠敏兵部尚書
祁氏群從之長曰鴻孫,故嘗與忠敏受業蕺山;至是,將兵江上,思以申忠敏之志,而先生兄弟傾家餉之。
事去,先生婦翁戒曰:『勿更從事焦原矣』!
不聽
祁氏自夷度先生以來藏書江南其諸子尤豪喜結客講求食經,四方簪履集。
先生兄弟以故喬木自任屠沽浮販之流兼收並蓄
家居山陰梅墅,其園亭寓山柳車踵至;登其堂,複壁大隧,莫能詰也。
慈谿布衣魏耕者,狂走四方,思得一當,為毫社計先生兄弟則與之誓天,稱莫逆
耕之談兵也,有奇癖,非酒不甘、非妓不飲;禮法之士莫之許。
先生獨以忠義故曲奉之。
時其至,則盛陳越酒,呼若耶溪娃以侑觴;又發淡生堂壬遁劍術諸書採擇,又遍約同里遺民朱士稚張忠道輩以疏附之。
告變於浙之幕府刊章四道;有首者曰:『苕上乃其婦家山陰梅墅乃其死友嘯聚』。
大帥急發兵,果得之;縛先生兄弟去。
既讞,兄弟;祁氏客謀曰:『二人併命不更慘乎』?
納賂而宥其兄,先生遣戍遼左
其後理孫竟以痛弟鬱鬱死,而祁氏家為之破。
君子則曰:『是不愧忠敏子也』。
公元1677年
  當是時,禁網尚疏;寧古塔將軍得賂,則弛約束
康熙丁巳先生脫身遁歸;里社中漸物色之,乃祝髮於吳之堯峰
尋主毘陵馬鞍山寺,所稱林明大師者也。
議論古今,不談佛法;每及先朝,則掩面哭泣,然終莫有知之者
癸丑十一月十一日,忽沐浴
公元1613年
,曳杖繞堂曰:『我將西歸』!
入暮端坐逝。
發其篋,有「東行風俗記」、「紫芝軒集」;且得其遺教欲歸祔,乃知為山陰六公子自關外來者,遂得返葬
  先生好奇,其東歸也,留一妾焉;披緇時,亦累東游
東人或與談禪,受其法稱弟子
嘗曰:『寧古塔麻菇,天下第一
吾妾所居籬下出者,又為寧古塔第一令人思之不置』。
東人至今誦其風流
婦朱,最工詩;其來歸也,與君姑商夫人、姒張氏、小姑湘君時相唱和
夫人冢婦楚纕、字介婦趙璧,以志閨門之盛。
先生被難,朱尚盛年孤燈緇帳數十年,未嘗一出廳屏。
先生兄弟歾,淡生堂書星散;論者謂江東文獻厄運也。
                (--見原書卷四十六(遺逸)頁一下。)
   陸宇
  先生姓陸氏,名宇字周明;浙之鄞人也。
父世科,明大理卿
先生少與錢忠介公肅樂共學,慷慨大志
忠介江上之師,先生左右之。
祥興航海風帆浪楫得棲遲金鼇牡蠣間,皆一時遺臣烈士出死力奉之,以終賸水殘山之局;雖側踵焦原糜軀湛族不計也。
方事之殷,餘姚黃先生昆弟亦嘗戮力共事先生嘗偕其客十數人梨洲與共計畫;客皆四方知名士。
梨洲亦間至其城西田舍田舍複壁柳車雜賓死友,每食咄
公元1663年
嗟立辦,仰視天、俛畫地耿耿未嘗一日忘。
其後梨洲知事不濟自屏窮山先生不相聞問
喜事益甚江湖間多傳其姓名以為異人
康熙癸卯先生為降卒所誣,捕入省獄。
獄具先生得脫歸;未至寓而卒。
公元1673年
  先生既以好事捧其家產室中所有草薦敗絮古書數百卷
訃聞家人掃除其室,得布囊於亂書之下;發之,則人頭也。
其弟春明識其面目,捧之而泣曰:『此故少司馬篤菴王公頭也』!
初,司馬兵敗,懸首於甬之城闕先生收瘞之,每徘徊其下。
一日,見暗中頓首而去者。
跡之,走入破屋;先生曰:『子何人』?
對曰:『吾漁人也』。
先生曰:『子必有異,無吾隱』!
其人曰:『余毛明山,曾以卒伍司馬
不勝故主感耳』!
先生相與流涕;共詣江子雲,計所以收其頭者。
子雲者,故嘗與先生共學,又錢忠介部將也;失勢家居
端陽競渡游人雜沓子雲紅笠握刀,從十餘人登城游熙。
至梟頭所,問守卒曰:『誰戴此頭也者』?
卒以司馬對。
子雲佯怒曰:『嘻!
怨家也;亦有今日邪』!
拔刀擊之,繩絕墮地
先生明山已豫立城下;方是時龍舟噪甚,人無回面易視者。
先生以身蔽,明山拾頭稠人而去。
先生得頭,祀之書室,蓋十有二年矣;而家人無知者。
至是,明始瘞之。
李固汝南郭亮左提章鉞、右秉鈇鑕詣闕上書,乞收其屍;南陽董班亦往哭,殉屍不肯去。
欒布奏事彭越頭下祠而哭之。
彼皆門生故吏,故冒死不復顧。
先生司馬非有是也,徒感其忠義,遂
不措攖當世之文網豈不尤賢乎哉
始,先生讀書時,有弟子訟師,師不直先生文廟伐鼓慟哭,卒直其而後止。
歸震川嘗敘唐欽堯之爭同舍生之獄,以為苟生兩漢時即此可以顯名當世;在先生視之尋常瑣節耳。
先生卒後,梨洲先生墓石,其文不後震川也。
  先生有子二,女適同邑萬斯大
                (--見原書卷四十六(遺逸)頁二上。)
   周元懋
  周先生諱元懋字柱礎別字德林鄞縣人尚書文穆公應賓猶子也。
文穆任,累官南京屯部郎中,榷楊關。
奉使蜀中歸,出知貴州思南府母憂,未赴任國難作。
先生跌宕自喜,初欲以文章發名成業
及受門資之寵,非其好也;都御史廖大亨曰:『門資豈足屈人,在人自主耳。
李衛公起家任子者乎?
唐中葉宰相無其匹矣』。
先生大喜
公元1646年
  魯王建國東江先生服未闋,錢忠介公招之,固辭不出;而破家輸餉無少吝。
丙戌六月家人江上失守先生慟哭,自沈於水,以救得甦。
祝髮,入灌頂山中
先生故善飲,至是益縱酒
不喜獨酌,呼山僧不問其能飲與不,強斟之;夜以達旦
公元1650年
僧為所苦,皆逃匿;則呼樵者與飲。
樵者以日暮長跪乞去,固持之;尋亦逃。
先生無與共,則斟其侍者
已而侍者醉臥,乃呼月酹之;月落,呼雲酹之。
灌頂先生家且百里,酒不時至;又穹山難酒徒,乃返其城西枝隱軒。
晨起,輒呼子弟飲;子弟去,則呼他人
或其人他去,則呼酒極之於所往斟之;不遇,則執途之人斟之。
於是所居浮石十里間,望見先生相率引避不得已,乃獨酌
先生既積飲且病,勸止酒者無算;輒張目不答,或叱之去。
江湖俠客以事投止者,雖酣醉時輒然起,接之無失詞;罄所有輸之,惟恐後也。
以是盡毀其家。
庚寅嘔血不可止,竟卒;年四十。
妻俞,亦以毀卒。
太常博士公玉書哭之曰:『德林兀然狂放於麴間,箕踞叫號俾晝作夜,幾不知身在何處身外有何天地
舍此之外不知吾身置何所
昔人詩云:「酒滿通夜力,事滿五更心」。
德林爛然長醉,蓋期於無復醒時以自全也』。
先生不死於水而死於酒,其宋皇甫東生之流浮石周氏
國變後,披緇三人通城佯狂以死,所謂顛和尚者也;順德苦身持力,畢生不入城市所謂苦和尚者也;而先生獨以「醉和尚」稱。
                (--見原書卷四十六(遺逸)頁二下。)
   傅 山
  陽曲傅先生山字青竹改字青主別署公之它、亦曰朱衣道人又字嗇廬
六歲
,啖黃精不樂穀食;強之,乃復飯。
少與孫公傳庭共學,讀書過目成誦
  明季天下□亂,諸號為搢紳先生者多腐惡不足道,憤之;乃堅苦持氣節,不少媕冘。
提學袁公繼咸巡按張孫振所誣,孫振閹黨也;先生約同曹良直等詣通政使三上書訟之,不得達,乃伏闕情事
巡撫吳公甡亦直袁,竟得雪
先生以此名聞天下;馬文忠世奇為作傳,以為裴瑜魏劭復出
曹公任兵科,先生貽書曰:『諫官當言天下第一等事以不故人之期』!
曹公然,即疏劾首輔周延儒錦衣衛駱養性直聲一時
先生家世學行師表晉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氣,思見諸實用
蔡忠襄懋德撫晉,寇已亟,講學三立書院,亦及軍政軍器之屬;先生往聽之,曰:『迂哉!
公言非可起而行者也』。
公元1644年
  甲申國變,夢天帝錫之黃冠;乃衣朱衣,居土穴養母
明年袁公九江燕邸,以「難中詩」遺先生曰:『不敢友生也』!
先生省書慟哭,曰:『嗚呼
吾亦安敢負公哉』!
甲午,以牽連被逮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
門人有以奇計之者,得免。
先生深自恨,謂「不若速死為安」;而其仰視天、俯畫地者,未嘗一日止。
如是者二十年,天下大定;始以黃冠自放稍稍出土穴與客接。
有問學者,則告之曰:『老夫學莊、列者也;仁義禮樂強言之,亦不工』。
又雅不喜歐公以後之文;曰:『是所謂江南之文也』。
平定張濟者亦遺民以不謹得疾死;先生撫其屍,哭之曰:『今世
醇酒婦人以求必死者,有幾人哉!
嗚呼
生是沙場之痛等也』。
又自歎曰:『彎強躍駿之骨而以佔畢朽之,是則埋吾血千年而碧不可滅者』!
或強以宋諸儒之學;則曰:『必不得已,吾取同甫』。
先生篆隸書畫弱冠學晉、唐人不能肖;得松雪墨蹟稍習之,遂亂真矣。
已而,乃愧之曰:『是如學正人君子,輒苦其難;近降與匪人游,不覺日親』!
於是學顏太師;謂「書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君子先生非止言書也。
趙秋谷推先生書本朝第一顧深自愛惜,不輕為人寫。
母喪貴官致賻,作數行謝之;貴者喜曰:『此一字千金也!
吾求之三年矣』。
先生絕世事,而家傳故有禁方,乃資以自活
  子曰眉,字壽髦;能養志
每日樵山中,置書擔上;休歇,則取書讀之。
中州吏部郎者,故名士;訪先生,問郎君安在
先生曰:『少需之,且至矣』。
俄有負薪歸者,先生呼曰:『孺子來,前肅客』!
吏部頗驚。
抵暮,先生令伴客寢;則與敘中州文獻滔滔不置吏部不能盡答也。
詰朝謝先生曰:『吾甚慚於郎君』!
先生苦酒自稱老禪;眉乃自稱小禪
或時出游,眉與子共挽車暮宿逆旅,仍篝鐙課讀經、史、騷、選諸書
詰旦成誦,乃行;否則,予杖。
先生家學大河以北莫有窺其籓者。
嘗批「集古錄」曰:『吾今乃知此老真不讀書也』!
公元1678年
  康熙戊午詔舉博學鴻儒給事中李宗孔先生薦。
時年七十有四矣,眉已前卒;
固辭不可,乃稱疾
司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孫侍;將至京師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
於是馮相國首過之,公卿畢至;先生臥床不具迎送禮。
魏公象樞乃以其老病上聞,詔免試放還山。
先生杜徵君越尤篤老,命各加中書舍人以寵之。
馮公乃詣先生曰:『恩命逾常格,其強入一謝』!
先生不可
馮公賓客百輩說之,遂稱疾篤,乃使人舁以入;望見午門淚涔涔下。
馮公強掖之使謝,則仆於地;魏公進曰:『止!
止!
是即謝矣』。
翼日歸,相國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歎曰:『今而後,其脫然無累哉』!
既而曰:『使後世或妄以劉因輩賢我,且死不瞑目矣』!
聞者咋舌
京師歸,大吏咸造廬請謁先生自稱曰「民」。
一布衣,帽以氈;或曰:『君非舍人乎』?
不應也。
  及卒,以朱衣黃冠殮。
所著「霜紅龕集」十二卷,眉詩附
先生嘗走平定山中為人視疾失足,墮崩巖。
大驚,哭曰:『死矣』!
先生旁皇四顧,見有風峪甚深,中通天光;百二十六石柱林立,則高齊所書佛經也。
摩挲日出欣然忘食
其嗜奇如此
顧寧人嘗曰:『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
                (--見原書卷四十六(遺逸)頁二下。)
   張 怡
  張先生怡,字瑤星初名鹿徵上元人
可大,明季總兵登萊,死國難。
先生諸生,授錦衣衛千戶
公元1644年
  甲申流賊京師,遇賊將不屈械繫;將肆掠,其黨或義而逸之。
久之,始歸故里;其妻已前死,獨身攝山僧舍,足不入城市,鄉人稱白雲先生
當是時,三楚吳越耆舊立名義,以文行相高;惟吳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窮鄉,雖賢士大夫不得一見其面,然而楮墨流傳人間
先生則躬樵汲,口不言詩書學士詞人無所求取
四方冠蓋往來日至茲山,而不知山中是人也。
方處士仲舒余處士公佩歲時起居,入其室;架上書數十百卷,皆所著經說論述史事
請貳之,勿許;曰:『吾以盡吾年耳』。
已市二甕下棺,則併藏焉
卒年八十有八。
平生親故,夙市良材為具棺槨疾革,聞而歎曰:『昔先將軍致命危城無親視含殮。
改葬親身之椑,未能易也;吾忍乎』?
顧從孫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
  乾隆初,詔修「三禮」,求遺書從孫某以書詣郡太守,命學官諸生寫之。
久之未就,書遂無傳者。
                (--見原書卷四十六(遺逸)頁三下。)
   李 灌(附甯浤)
公元1633年
  先生名灌字向若陝西郃陽人
警敏讀書日盡千言
明崇禎癸酉舉人
甲申之難,痛哭北上,與呂孝廉得璜約同王事
渡河如晉,其父以書止之,乃不果
棄家東渡,至北郭寺,遂薙髮為僧;放浪太華、黃河間
入山采藥,或累歲不知所向;或黃冠緇衣行哭都市
識者曰:『此必李子向若也』!
跡之果然,已翩然遁矣。
  國初,徵書累下,皆引疾不起
行蹤奇誕,多寄跡僧房梵宇,與田夫牧豎伍。
自結茅菴河滸終歲屢空晏如也。
至孝,負經濟才博極秘緯
詩文雄奇宕,自成一家
與人言,閎衍浩渺一歸本於忠孝
長吏求一見,不可得
晚歲,於乳羅山石室以居;得田數十畝,名小桃花源。
居數月,遁去。
嘗遊華山,至落雁峰,方移目,有異人飛空而至,與語久之;且曰:『要知未來,但觀已往』!
語似有道者
先生卒,雲中郭君匡廬為題碣曰「逸民李向若先生之墓」;路徵君振飛書也。
公元1677年
  同時甯柏巖者,名浤字季騰自號甯鳩山人;與先生同邑
少補諸生
古執木強言動不苟
賢令公器之,招入西河書院,日與講學論文
雅好古,工考證;發明四禮」,於喪祭尤篤。
國變後,盡室入山,家臥虎岡之北谷;為土室終歲尸居其中
閒或登梁山臨清泉鳴琴寤歌,非其人即避去
足跡不入城市者垂五十年
                (--見原書卷四十六(遺逸)頁三下。)
   夏汝弼(附郭履躚)
公元1647年
  夏先生汝弼字叔直號蓮峰一號蓮冠道人湖南衡陽人也。
生有異稟
明季為諸生剛介負氣
鼎革後,佯狂高蹈,無定蹤
歲丁亥,衡、兵亂,忽有稱蓮冠道人者攜一童子、囊琴湘鄉車架山,僦僧樓而止焉。
日就古木鳴泉間,藉危石彈琴舒嘯
已登白石峰銅梁山觀瀑布,輒數日不返
問其姓氏不對;人亦莫能測也。
邑士蕭常賡見而識之,延至家,或歌、或哭;與語及時事,即閉目不答。
月餘辭去,莫知所往。
後聞挈家九嶷山絕粒死。
  先生王船山交最摯,有遺詩曰「車架山同夕堂作」。
夕堂船山自號也。
船山集中,與先生唱和尤多
車架山,在湘鄉西南九十里;其對峙者曰白石峰
先生嘗與船山同遊峰巔,為之記;其略曰:『夫以是峰之特立出於群山之表,而其上蒼無窮且如彼,是果有所謂「天」耶?
無所復名之而姑謂之「天」耶?
天者,果有所幬歟?
則亦宜有所不幬者存,何居乎?
其必幬之荒遠而始以為大乎?
則吾未知其定有天焉者,否也!
於是兩人者選石而坐,不能去、不能留,歌無聲、言無謂相視久之不得名其故。
已晚矣,乃遵所登之路而返』。
讀者不減楚騷」「天問」云。
公元1642年
  同縣郭季林先生者,名履躚崇禎壬午舉人
國變隱居石獅嶺下,足不入城市竹塢藥欄,日吟嘯其中自樂。
所著「涉園草」,王船山南窗漫記」中盛稱之;今不傳
                (--見原書卷四十七(遺逸)頁一上。)
    訪(附瞿龍躍)
  唐先生訪,字周之號汲庵湖南武陵人
桂林籍,中崇禎壬午鄉試第一瞿忠宣公式耜見所對「五策」,詫為異人
永明時,特疏奏庶吉士,掌制誥、備顧問;上「六代中興法戒書」,奉敕楚南聯絡勳鎮。
知事不可為,乃痛哭祝髮,築食苦庵以終,號食苦和尚自為之記。
其略云:『和尚遭荼苦,十歲遭父冤。
中遭刖,已伸復蹶,今蹶已甚
和尚所遭尚未有艾也。
和尚三游燕、四入一過秦,再歷吳越、晉趙、閩粵乃返楚;賦帝京、記華山侯嬴豫讓墓,弔姑蘇之臺、問五湖之棹。
漁舟不返,屈、宋同歸
每入名山,喜獨遊夜遊雨、遊雷、遊雪、遊石。
喜蠢僧、喜瘦,喜燃炬夜坐大石上;喜臥佛反鎖,鬼叩門、饑鼠竄瓦。
喜與古人遇,牽其裾,平反其獄;不受古人欺。
和尚喜築庵,凡遇山水佳處誅茅負土洗石;扶石起對立如人,與揖、與詼語、與默坐然後置庵。
庵成,居十餘日,即厭棄別徙如前。
前高
公元1617年
本、短百數十本
庵側水高二尺來自二溪;至庵合,去復分。
野草無算白鴨一,足跛
庵後峻嶺,無人跡,有木客
有大猿,時似老翁咳;窮奇、貙貘、鼠主鼯、豸殳貜、猩猩狒狒、元兔、白麑之屬無算
和尚以有明萬曆四十五年(丁巳)十月朔二日,行年三十又一歲又八十八日為戊子元旦,築食苦庵成;乃告母兄妻妾友人自今以往呼我食苦和尚」。
戊子元旦始,元旦後六十九日寒食前一日記』。
  又瞿天門先生者,名龍躍汲庵同縣人也。
崇禎時拔貢
性嗜遊,兀傲自喜
鼎革後,常出亡不歸
所至題詠,自鐫絕壁上;納稿瓢中,自號一杓行腳道人
詩有奇氣,多棘塞之音;與汲庵相返
                (--見原書卷四十七(遺逸)頁一上。)
   張 蓋(附申涵光殷岳)
  張先生蓋字覆輿一字命士直隸永年人
少敦氣質,以能詩聞,工草書
公元1644年
  甲申之變,謝去學官弟子悲吟侘傺遂成狂疾
嘗遊、楚、豫間;歸,自閉土室中,飲酒獨酌,醉輒痛哭
妻子不得見;惟同里申涵光雞澤殷岳至,則延入土室,談甚洽。
其為詩,哀憤過情,恆自毀其稿;或作狂草百過,至不可辨識乃已。
久之,狂益甚,竟死。
涵光輯其遺稿,僅得百篇;其五言詩高簡,力詣古人
  涵光字和孟一字鳧盟
節愍公佳允死國難(事詳「明史」)。
鳧盟少以詩名河朔間,與殷岳張蓋稱畿南三才子。
以理學訓兩弟,皆能立身揚名
明亡後,絕意進取
晚年名益高
著有「聰山集」、「荊園少語」諸書
  字宗山雞澤舉人
太白,明末官陝西副使;忤楊嗣昌坐法死獄中。
宗山上疏為文乞骸骨
比歸,而京師陷;遂入西山與其淵謀舉義
事洩,淵被害宗山鳧盟家,得免。
  順治初吏部舊籍,除知睢寧縣
之任鳧盟勸之歸;慨然曰:『吾豈肯一官易吾友哉』!
投劾歸。
鳧盟晨夕唱和,相樂也。
能詩,自魏、晉以下屏不觀;尤不喜律詩
所作惟古人體,莽莽然肖其為人
                (--見原書卷四十七(遺逸)頁一下。)
   李世熊
  先生姓李勝國諸生也;福建寧化人
名世熊字元仲自號寒支子
豪宕不羈
自經、史、子、集及秦、漢、唐、宋、近代百家無所不覽。
獨好韓非屈原韓愈之書,故其為文沈深峭刻奧博離奇,如悲如憤、如哭如笑;雖非盛世和平之音,蓋自稱其所遇也。
天啟崇禎間金甌未缺,若預知甲申以後事者。
每論古今興亡儒生出處江南北利害、備兵屯田水利大政,輒慷慨欷歔惓惓所屬望。
諸生時,九試冠同列;典閩試者爭欲物色李生為重,竟不可得
朝定鼎,閩中尚擁唐王未歸命;故大學士黃公道周何公楷並薦先生徵拜林博士,辭不赴
上書劉念臺先生悲憤時事;及念臺靖節,走福州褒恤,時問其孤嫠
公元1647年
  丁亥王師;序應歲貢,辭。
自是杜門居,絕跡塵市
齮齕郡帥者,帥遣某生移書偪入郡;先生復之曰:『天下人無官者十九,豈盡來高尚
書謂「不出山,慮有不測禍」;夫死生有命,豈遂懸於要津
且某年四十八矣,諸葛瘁躬之日僅少一年文山盡節之辰已多一歲;何能抑情違性,重取羞辱哉』!
蜚語沸騰先生矢死不為動;疑謗亦釋。
先生既以文章氣節著,一時大震
卒卯、壬辰間,建昌潰賊黃希剽掠寧化,有卒摘先生園中孕立鞭之駐馬園側,視卒盡過乃行。
粵寇至,燔民屋火及先生園;其魁劉大勝遣卒撲救,曰:『奈何壞李公居』!
當是時,雖盜賊亦知有寒支先生矣。
先生積壘胸中,每放浪山水,以寫其牢騷不平之概。
嘗詣西江,交魏叔子彭躬庵諸君相與彭蠡、登廬山絕頂追維闖賊橫行時事太息流涕不自知
公元1675年
所以然也。
乙卯耿精忠反,遣偽使敦聘先生嚴拒之。
徂冬堅臥不起,乃得免。
  先生國變後,山居四十餘年,鄉人宗之;有為不善者,曰:『無使李公知也』!
自號媿庵,顏其齋曰「但月」。
所著「寒支集」、「寧化縣志」、「錢神志」、「史感」、「物感」、「本行錄」、「經正」各如干卷。
年八十有五,卒於家。
                (--見原書卷四十七(遺逸)頁一下。)
   董 說
  董先生名說字雨若號俟庵又字月函浙江烏程人前明尚書曾孫也。
異才;年十七為諸生,撰「夕惕篇」以自厲
嘗受三易」之學於石齋黃子
  國變後,祝髮為僧,號南潛;從繼起大師佛戒,盡焚其少作
繼起者,興化理宏儲退翁也。
李氏,父兆嘉;恥與賊自成同姓,命之曰:『吾祖皋陶大理氏,所由出也;其復氏「理」』。
退翁國變出家
浙東起事,諸亡命為主之,多畫策連染幾及禍。
於是徒眾皆走,而先生從不去。
先生所與共事繼起者,為櫱庵、大瓢
櫱庵者,明大學士嘉魚熊公開元
大瓢者,宣城沈公麟生;其父壽嶽以故監司死節者也。
先生雖遁於僧,顧癖嗜文字,老益篤相與賞析者,若江夏黃周星(九煙)、徐枋
公元1644年
(昭法)、金俊民(孝章)、顧芩(云美)、吳江顧有孝(美倫)、徐崧(松之)、烏程韓曾駒(人穀)、嘉興巢鳴盛(端明)、桐鄉張履祥(考夫),皆遺老遁世無閟,而皆與先生善。
先生著書,有「易發八卷、「河圖挂版」、「詩律表」各一卷、「周禮緯」、「律呂考」、「歲差考」、「分野發」、「六書發」、「甲申野語」、「補船長語」、「夢史」、「殘雪錄」、「掃葉錄」、「西荒詩」、「拂煙集」、「豐草庵」、「寶雲」諸集,凡三十餘種合題曰「補樵書」。
補樵,亦先生自號也。
  先生往來潯溪、堯峰間,不常住持;述退翁之言,欲其無所繫而道行教立也。
其詩清淡荒遠草書奇逸
其「首陽詠」曰:『草笠鬚眉首陽一樵子;擔柴入都城,閒話青峰裏。
云有兩男兒,饑死西山趾;白髮齊太公淚滴青蘋水。
還顧召公言,采薇已矣』。
讀者可以知其寄託焉。
                (--見原書卷四十七(遺逸)頁二上。)
   芮 城(附湯泰亨戴笠徐白)
  芮先生城字巖尹江蘇溧陽人
少負異才博極群書文行一時冠。
陳名夏馬世俊,皆師事之。
  及明亡,棄諸生躬耕窮山中;高隱杜門,足不履城市者四十年。
名夏大學士
公元1660年
鄉,求一見,卒不可得
貽書候問,亦不發視;曰:『山澤之月翟,一與貴人接,便喪所守矣』。
時人目為真隱
順治十七年,「海寇」犯江寧,重先生名,禮聘之;先生峻謝不往。
所著有「易象傳解」、「四詩正言」、「禮記通識」、「綱目分注拾遺」、「滄浪吟」等書。
與同湯泰亨善,析疑問義無虛日
  泰亨高士,隱白盤山
歲遇君親子卯日,輒屏食堅臥不起
年八十五,自知死期;別親友手題墓志沐浴而逝。
  又有戴先生笠、徐先生白,皆吳江人;同以高逸著。
笠字耘野,明諸生
國變後,入秀峰山為僧。
反初服隱居朱家港,教授生徒
屋三間炊煙有時絕,而編纂不輟
潘檢討耒,實出其門。
白字介白,亦棄諸生靈巖山之上沙。
種蔬蓺果,捃摭自給
詩畫蕭疏,無俗韻
故舊至,掃葉烹泉而已;三十年未嘗出山一步也。
                 (--見原書卷四十七(遺逸)頁二上。)
   李魁春
  李先生魁春字元英晚號筠叟長洲人
故明諸生
與潛忠先生玉重,以舅甥莫逆交
當是時,流冠披猖中原播蕩先生與潛忠論古今節義事,眥裂髮豎恨不能諸生效死疆場間。
公元1704年
  甲申之變,莊烈帝凶問至,北向號哭家人知其有死志日夕環守不得死
後聞潛忠死,嘆曰:『玉重死,我何顏獨生
既生而無以玉重魄,我益滋戾』。
乃收其骨,葬白公堤畔;撫卹其家。
福王南渡與同白同路,贈翰林典籍私諡曰「潛忠」;不負同志也。
先生死志未遂,故身雖存而心實等於死;方袍角巾屏跡郊野
時直指李某按吳,重先生名,微服過訪相見姓名,知前進士赫然達官者也。
直指勸駕意;先生曰:『昔堯稱「則天」,不屈潁陽之高;武稱盡美」,能全孤竹之潔。
揚子雲曰:「鴻飛冥冥,弋人何慕焉」!
今鴻已冥矣,弋人猶不忘慕耶?
願全薛方逢萌之節,拜賜實多!
否則,有死而已
且君子愛人以德;既已自誤又復誤人知公不為也』。
直指慚謝去;繼以「高隱鴻儒」額相贈,先生笑而裂之。
遂寧李石如先生(實)令長洲棄官僑寓吳門往來無間
時沈君欽奇,亦棄諸生;與劉剩庵(學博)及先生善。
三人者,或終日相對默坐、或慷慨歌泣外人莫能測也。
先生種竹方曲屏障畫竹,名其齋曰「竹隱」;蓋別有寄託,非山濤王戎意也。
生平纂述甚富;鼎革後,委諸燼。
今存「春秋三傳訂疑」,行於世。
卒於康熙丁巳,年八十。
                (--見原書卷四十七(遺逸)頁二上。)
   陳南箕(附弟覯)
公元1636年
  陳先生名南箕字狂農江西安福人
崇禎丙子副榜
公元1644年
  甲申之變,欲以身殉國不果;遂棄妻子入歐公山
山界江、楚間,懸崖峭壁人跡所不到。
先生與弟覯,偕隱其中二十餘年,幾與人世隔。
奇癖厭俗,嘗不語;有所欲,則弟視其顧盻指畫,輒喻意
間有來訪者,與之言不應拱揖而已;或貽以書,不發視,即焚之。
偶有題詠,亦未嘗存稿
衣垢敝,不澣濯
糜粥不充恬如也。
公元1696年
  覯字二止丙子舉人
偕兄隱,兄歿慟甚,仍獨處萬山中;手一編不輟,人罕見其面。
邑令召南慕之凌晨徒步往訪,以一役自隨入門,闃無人
奚僮,以深入窮巖對。
召南喟然曰:『固知爾主不我見也;但得登堂足矣』!
  先生弱冠時,即與弟同營墓域左右穴,中通以櫺;冀死後得時相見。
暇則攜書挈壺,讀且飲於穴中
曠達如此
                (--見原書卷四十七(遺逸)頁二下。)
   鄧大臨
  先生名大臨字起西一號丹邱常熟人
曾祖黻,明嘉靖中舉於鄉。
以母老,不上春官
母服除,仍不上;曰:『吾向以母在不往,今往是利母之歿也』。
時稱為真孝廉
公元1645年
  先生幼孤
稍長,能力學,受業江陰黃介子毓祺之門。
順治乙酉江陰城堅守不下介子與其門人起兵竹塘應之,先生募兵崇明
事敗,介子亡命淮南,以官印印所往來書;為人告變,捕入金陵獄,先生職納橐饘
獄急,介子其所著「小遊仙詩」、「圜中草」授先生坐化而逝。
當事戮其尸,先生號泣守喪;贖其首,並棺殮送歸。
時稱介子之門,有徐趨鄧大臨;趨,則抗節死者也。
先生自師死後,遍走江湖欲得奇才劍客而友之;卒無所遇。
公元1661年
  歲辛丑餘姚黃太沖先生讀書雙瀑院,先生造訪
雙瀑在萬山中,人跡殆絕;太沖問『子何以知之』?
笑不答。
其所自,甬東
視其行巾薉巾,作道士裝;曰:『吾已竄身黃冠矣』。
唱和旬日,與偕至武林先生玉皇山去。
甲辰太沖虞山先生精舍館之;道侶數人,曰張雪崖、顧石賓,皆遺民也。
隨訪熊先生魚山烏目李先生膚公赤岸,皆先生導之。
太沖返棹先生送至城西楊忠烈下,揮涕別。
後遂獨遊名山,卒侘傺而死。
論者謂桑海之交,逃於禪者多矣,黃冠中絕少。
先生元門苦身持力,心耿耿未嘗一日下;可謂無愧師門矣。
崑山顧景范為作傳、太沖誌其墓而銘之,以比西漢楊匡云。
                (--見原書卷四十八(遺逸)頁一上。)
   張若化(附弟若仲)
公元1636年
  張先生若化字雨玉號蒼巒福建漳浦丹山人
弱冠師事黃忠端公,得聞「明誠」之學。
崇禎丙子,舉於鄉;兩上公車不第
而弟若仲以庚辰南宮,因留京師
忠端公言事北寺獄先生微服廝役中,時時進獄問起居左右之。
公元1667年
  燕都陷,唐王徵拜御史;數月乞歸
父母,以志養。
食貧茹苦,嘗搗柏葉園蔬諸孫嘗之,喀喀下咽先生茹而甘之。
山居四十年,足不及城市未嘗姓名有司
勵志獨行,不標講學名。
疾惡守義,懍不可犯;雖骨肉至親不少假。
惻隱所周,悉力於人者不少靳。
時值兵荒盜賊蜂起;群相戒曰:『慎勿犯張公廬』!
終其身,盜不入境鄉人多依以避難
丹山群山中,巉巖阻絕日夕雲霧往來茅茨數椽,上漏下溼豺虎交橫
時曳杖登陟徜徉泉石間,嘯歌自得
年六十六,正襟危坐無疾而終
  子士楷,能繼父志,隱居不仕潛心性命之學,稱儒宗焉。
公元1636年
  若仲字聲玉,號次巒
其學以不欺為本。
一嚬不苟作,止語默以敬,若性成焉。
崇禎丙子,與兄蒼巒同舉於鄉。
庚辰進士,例選州牧性廉靜,不願煩劇改授
益府長史
居官儉簡實,益藩敬禮之。
以母病,乞休歸。
母歿,廬墓三年
公元1677年
  鼎革後,山居五十年清修獨善
藝圃一區果蔬薯蕷度給賓祭,餘悉種梅栽蒔灌溉身自為之。
簑笠牽犢,飯隴畝,與野夫雜處
晚歲益務為敦篤飲人以和;遇鄉里爭訟,勸之以誠:久而化焉。
濱海,有蝗起,群飛蔽天;觸禾稼草木葉,噉立盡。
多聚泣,或泥首禳之。
先生所居,數里外無蝗患,里賴以安;時康熙二十九年也。
丁卯秋夜風雨大作,居屋盡拔;先生獨寢地上
黎明,人視之毛髮為竦。
年八十四歲,以壽終
鄉人稱其兄弟丹山二先生,同祀鄉賢祠。
                (--見原書卷四十八(遺逸)頁一上。)
   夏道一(附李孔昭張翼星杜越)
  夏先生道一字元真直隸大名人
明崇禎中舉人
性高潔,兩上春官不第,輒隱居自放
公元1764年
  甲申後,絕意仕進;率子躬耕削跡不入城市
不給,每操斤斧紡車自鬻、或攜婦績線易薪米
市人利其精細爭購之;口不言值,得錢入懷袖,輒短衣行歌旁若無人
家居自為詩文,寫赫寸許;有窺之者,即投之水火
諸子不令讀書鞭牛負薪而已
  同時畿輔間以高逸著者,曰李潛夫(孔昭)、張三明(翼星)與杜紫峰()。
公元1643年
  孔昭字潛夫薊州人
孤峭
崇禎癸未進士
時事日非不赴廷對;以所給牌坊銀百二十兩留助軍需,去隱盤山
甲申都城陷,白衣冠田間三載
本朝貞隱不出
詔求遺賢巡撫列名以薦;得旨召用;謝不赴
事母至孝,嘗刲股愈母疾。
妻王氏,於薊州城陷時殉節;義不再娶
平居教授生徒,所成就者眾;及卒,門人私諡安節先生」。
公元1644年
  翼星姓張氏字三明左衛人
崇禎末舉人
精理學,尤長於「易」。
家貧不仕,隱於卜肆,日獲百錢自給
衣履常不完,盛夏峨冠氈笠晏如也。
從弟元錫,官總制;屢迎,不一往
所遺,擇其小且劣者受之
孤介類此
公元1678年
  杜越字君異號紫峰容城人
諸生,為同郡鹿忠節公高弟
孫夏峰徵君友,互相砥礪
學成不求聞達毅然繼往開來為任。
家貧布衣蔬食授徒自給一時俊士,無近遠師事之。
康熙十七年詔舉博學宏詞科,有薦先生者;徵至都,以老疾乞歸
                (--見原書卷四十八(遺逸)頁一下。)
   杜 濬(附弟)
  杜先生濬,字于皇號茶村湖北黃岡人
明季,為諸生避亂金陵
倜儻,嘗欲赫然奇節
不得有所試,遂刻意為詩,以此天下然不欲以詩人自居也。
並世人,獨重宣城沈眉生吳中徐昭法自愧不如
其在金陵,與方君仲舒善;旦晚過從非甚風疾無間
仲舒望溪先生父也。
金陵冠蓋輻輳之衝,諸公貴人求詩名者踵至先生多謝絕。
錢牧齋造訪,至閉門不與通;惟故舊守土徒步到門則,偶接焉。
門內竹關先生午睡治事,則外鍵之。
關外設座,約客至,視鍵閉則坐而待不得叩關;雖大府至,亦然
功令排門之役,有司注籍優免先生曰:『是吾所服也』。
躬雜廝輿,夜巡綽,眾莫止
嗜茗飲,嘗言『吾有絕糧無絕』。
既有花塚因此拾殘茗聚封之,謂之邱。
年七十有七,卒於揚州
喪歸,故人謀卜兆;子世濟曰:『吾有親而以葬事辱二、三君子,是謂我非人也』!
亡何世濟亦卒。
又數年,陳公蒼洲來守金陵,始葬諸蔣山北梅花村
先生詩最富,世所傳不及十一;手定者四十七冊。
吳梅村嘗言:『吾五言律,得茶村焦山詩而始進』。
閻百詩於時賢多所訾謷,獨許先生五律稱為詩聖」。
已刻者曰「雙雅堂集」。
  弟蒼略號些山;明季諸生
與兄茶村避亂同居金陵
二先生行身略同而趣各異。
茶村廉隅孤特自遂;遇名貴人必以氣折之,於眾人未嘗言語
用此,叢忌
嫉。
然名在天下,詩每出遠近爭傳誦之。
先生退然自同眾人;所著詩歌、古文,雖子弟弗示也。
方壯喪偶,遂不復娶。
所居室漏且穿,木榻敝帷數十未嘗易;室中終歲掃除
日中得食兒女啼號;客至,無酒漿;意色無幾微不自適者。
行於途,嘗避人,不中道與人言,雖兒童廝輿惟恐或傷之也。
茶村七年卒,年亦七十有七。
有「些山集」。
                (--見原書卷四十八(遺逸)頁一下。)
   王大經
  王先生大經字倫表江蘇東臺人
好學,勵名節
明季,嘗應童子試
鼎革後,授徒養親,不復出
  康熙間巡鹽御史魏雙鳳先生文曰:『當世軼才也』。
薦諸朝,辭不起
詔舉博學宏詞科太僕卿郝君浴將薦,先生力辭,乃得免。
嘗為「巢父許由論」曰:『天下何為而亂也?
王子曰:亂生於求,求生於欲。
多所欲,則多所求。
強者求之以兵戈弱者求之以色笑;人求之以智力詐偽,物求之以爪牙角毒。
於是有敗倫壞紀、寡廉鮮恥、傷類圮族剝膚橫噬伏屍流血之事,而天下馴至大亂
堯、舜,治亂聖人也;其為道孜孜皇皇己饑己溺
誠恐天下後世有急功利、騖聲華者,必藉口堯、舜以
陰濟其欲而明騁其求,天於是許由巢父,使與堯、舜並世而處。
有堯、舜而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天下安然各得其所欲、各遂其所求而天下之亂以治;有許由巢父一無所欲、一無所求,使天下之貪者廉、躁者靜、競者讓,澹焉各懷一無欲無求之意以去泰去甚天下之亂又以治
然則堯、舜、巢、許者,皆治亂聖人也。
孔子之贊堯、舜也,曰「巍巍不與」、曰「蕩蕩無名」。
彼堯、舜者,絕不天下其中不翦不斲監門臣虜
堯、舜之心曠然一巢、許之心也;其所異,特用耳。
雖然,堯、舜以有用為用而許由巢父無用為用,終不可謂堯、舜有巢、許之心,巢、許遂無堯、舜之用也。
是故堯、舜、巢、許者,皆治亂聖人也。
嗟乎
大庭栗陸之世,其民沕沕穆穆老死不相往來人人許由巢父也。
世道漸降、大樸漸漓,而嗜慾日開、營求日甚
膺時遘會者,乘便邀利而無真事功;授徒講學者,希榮稽古而無真學術;砥飭高行者,世味日深而無真名節:則皆巢、許之罪人也。
不觀南陽之臥龍乎?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方其躬耕隴畝,若將終身
應聘而出,卒能輔昭烈、定漢室,稱王佐才繼而託孤寄命鞠躬盡瘁;推古今臣節第一
嗚呼
孔明天下奇才,吾不難其才而難其用才之心。
然則孔明者,有巢、許之心而出為堯、舜之用者也。
使無其心,縱有才亦不可用;國家何賴才臣哉!
故吾謂學堯、舜者,必先自學巢、許始』。
先生所著,有「周易釋箋」、「毛詩備考」、「三禮折衷」、「四書逢源錄」、「史論」、「字書正
」、「醫學集要」諸書,皆佚;惟「文集八卷存。
又嘗輯「泰州中十場志」十卷重修靖江縣志」十八卷
卒年七十二。
                (--見原書卷四十八(遺逸)頁二上。)
    光
  先生姓吳氏,名光字與巖武進人
十齡喪母,哀毀成人,幾滅性
就傅日誦千言,有文名
久之,厭帖括;究心經濟,務為有用之學。
論著自成一家言。
公元1704年
  甲申之變,慟哭求死不得,取所擬時務策」並雜著火之
自是絕意人事結廬東僻壤。
日閉門讀「易」;倦則徐步隴畝,與田夫禽叟較量晴雨、話桑麻嗒焉自放山水間
大吏物色之,堅謝弗出,作「野翁傳」以見志
其略曰:『野翁姓氏;問其年,亦不記甲子
不喜城市;雖居城市胸中自謂有丘壑也,故自號曰野翁
為人少可而多怪,落落然寡諧;然實平易近情,雖樵夫牧豎未嘗有所忤。
讀書,得古人大意
晚年一切束高閣,編插籬廬於中田拓間,將終身焉;不復人間世,亦不復知有人間世
或訝其作苦;翁笑曰:「吾自樂此不疲也」。
暇則把壺自傾,不覺歌呼烏烏而翁未嘗詩酒問世
所最適意者,荊扉盡掩,抱膝靜坐;曰:「吾今日猶能
置身羲皇以上也!
摽技野鹿,庶未遠乎」!
自號野翁,人亦稱之曰野翁野翁云』。
先生所著,有「弄丸吟」一卷、「大學格致辨」一卷、「論孟合參一卷、「中庸說」一卷、「讀書錄鈔」二卷、「五願齋文集」、「耕娛集」、「遂初集」、「野翁記」共若干卷;而「易粕」十卷,兼窮象數義理所得尤深。
盩厔李二曲先生善;二曲為作傳,以比吳康齋所述之龍潭老人焉。
                (--見原書卷四十八(遺逸)頁二上。)
   陳五簋(附朱之宣李嘗之)
  陳先生名五簋字逸子湖南攸縣人
來學兄弟賊死甚烈;逸子終身痛之。
兀傲;意所不可,雖貴人面折其非。
  少補弟子員
國變後,痛君親之難,遂祝髮號南雲行腳一號衲拾殘錢受之宗伯吳梅村宮詹先生方外交,相唱和
工詩,廣致書古玩
嘗遊吳越,行笈一肩瓶缽外,皆經史書籍。
意氣慨,有古俠士風。
胸中浩浩落落嬉笑怒罵皆別有故,人莫能惻也。
年五十五,卒於西泠湘潭王山長為之傳。
同時,有朱子昭者與齊名
公元1708年
  子昭名之宣湘陰人
少有學行負氣節。
鼎革後,隱於樵,自號砍柴行者
戊子
義師之役,楚人多與其謀事
後因之成大獄湖湘遺老株連繫類者三百餘人子昭與焉。
獄數年始解,集中有「釋繫奉別陶密庵年丈」詩,指其事也。
  李先生嘗之字百艱湖南平江人,家天岳山之麓。
明季,為諸生
本朝,棄巾服躬耕讀書
生負異才,有智略;兼精壬遁術。
綏遠將軍蔡毓榮耳其名,敦聘幕府削平黔、滇,先生居多
功成擬奏授官;力辭歸
見親貧寠者,立解裝周之隨手親盡;遂遍遊衡、岳、九嶷武當天台武夷名山
武夷最久,與高僧遺老方外交
工詩、古文
書得晉人神韻,人爭寶之
著有「百艱詩文集」及「布帆集」、「破草」等集。
                (--見原書卷四十八(遺逸)頁二下。)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者,逸其名;故宗室也。
諸生世居南昌
  弱冠國變,棄家遁奉新山中祝髮為僧。
住山二十年,從學者常百餘人
臨川胡君亦堂聞其名,延之官舍。
年餘,意忽忽自得,遂發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
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還。
會城獨身佯狂市肆間。
嘗戴布帽、曳長領袍,履穿
決,拂袖蹁躚行;市中兒隨觀譁笑,人莫識也。
其姪某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書法,行、楷學大令魯公狂草怪偉
亦喜畫水墨,芭蕉怪石花竹蘆雁、汀鳧,翛然俗韻;人爭寶之
飲酒不能二升,然喜飲。
貧士市人屠沽邀之飲,輒往;往飲輒醉。
醉後,墨瀋淋漓不甚自愛惜。
數住城外僧舍,雛僧爭嬲之索畫,至牽袂捉衿,不拒也。
士友餽遺之,亦不辭
貴顯人欲以數金易一石不得;或持綾絹至,直受之,舉懷數語,謂將以為。
以故貴顯人求山人書畫,乃反從貧士山僧屠沽酒兒購之。
一日大書「啞」字,署其門;自是對人不交一言
然善笑而喜飲益甚;或招之飲,則縮項撫掌笑聲啞啞然。
又喜為藏鉤拇陣之戲睹酒,勝則笑啞啞數,負則拳勝者背,笑愈啞啞不可止;醉則往往泣下。
邵青門南昌,見山人北蘭寺握手熟視大笑
夜宿寺中,翦燭談;索筆書几上相酬答
山人有詩數卷藏篋中,秘不令人見;題跋古雅間雜幽澀語,不盡可解。
嘗與北蘭寺澹公數札,不減人語也。
山人面微,豐下而少鬚。
初為僧號雪箇,後更號人屋、曰驢漢;最後號八大山人云
山人負重名,世多知之;然竟無知山人者。
山人胸次滂浡鬱結,別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溼絮之遏火,無可如何,乃忽狂、忽瘖隱約玩世
假令山人方鳳謝翱吳思齊輩,其搤捥痛哭何如也。
而世乃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淺之乎知山人矣。
悲夫
                (--見原書卷四十八(遺逸)頁二下。)
   一壺先生
  一壺先生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許人;蓋前明遺老,若雪庵和尚、補鍋匠之流亞也。
衣破衣、戴角巾,徉狂自放
往來登、萊間,愛勞山之勝。
居數載,去;久之,復來:莫可得而跡也。
好飲酒,每行以酒一壺自隨人稱之曰一壺先生
之者飲以酒,即留宿其家;間一讀書,輒欷歔流涕而罷,不能竟讀也。
即墨黃生、萊陽生善兩生知其非常人,皆敬事之。
或就先生宿、或延先生主其家,然先生兩生瞠目無語,輒曰『行酒來,余為生痛飲』!
兩生度其胸中不平之思,而外自放於酒;嘗從容叩之,不答。
一日,李生策蹇山行望見桃花數十盛開,臨深溪一人獨坐樹下;心異之曰:『其一壺先生乎』?
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壺
下馬,與先生共飲;醉,別去。
先生蹤跡既無定,或留久之,乃去,去不知所之已而又來。
公元1682年
  康熙二十一年,去即墨久矣,忽又來,居一僧舍;視其容貌蕉萃神氣惝恍前時
其所自來,不答。
夜半,即放聲哭,哭竟夜
閱數日,自經死;時年垂七十。
                (--見原書卷四十八(遺逸)頁三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