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17 页
台案汇录丁集卷四
   七六、浙闽总督郝玉麟奏摺

  浙闽总督臣郝玉麟谨奏为酌量匀拨台澎随丁步饷、仰祈圣鉴事:窃照武职自提镇以下,俱蒙皇上赏给随粮,以为养赡家口之用。又于雍正十二年正月内准兵部咨开:福建将弁亲丁总兵六十分、副将三十分、参将二十分、游击十五分、都司十分、守备八分、千总五分、把总四分,陆路各营守备以上均给与马四步六、千总马一步四、把总马一步三,台湾并水师各营全给步饷,遵行在案。嗣据台湾镇臣苏明良呈称:台澎各营并无马兵,止有步粮、守粮二项。今奉恩旨:台澎并水师各营全给步饷。现在各官应共支随丁步饷八百零八名。因拨台班兵内步兵不敷,止支步饷四百六十三名,尚缺步饷三百四十五名,请将内地步兵派拨赴台调回守兵,庶台澎官弁咸得沾沐皇仁等因到臣。臣随咨商水陆提臣公同酌议。查台澎官弁远在海外,其劳苦出力与内地不同,一切食物亦较内地腾贵,自应倍加优恤。况既奉恩旨,更应使其一体沾恩,养赡家口充裕。惟是现在班兵已经拨换,不便如台镇所请另拨调换,使其远涉重洋,惟有将内地各官随丁步饷,暂为匀拨,庶台澎各官养粮咸得遵旨全给步饷。除千把微员随丁无几不议外,所有内地自总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18 页
兵以至守备,共随丁步饷一千五十七名。议请于此一千五十七名内:总兵七员,每员匀拨步饷十二名;副将五员,每员匀拨步饷六名;参将十二员,每员匀拨步饷四名;游击四十员,每员匀拨步饷三名;都司七员,共匀拨步饷十一名;守备五十三员,每员匀拨步饷一名。以上共匀拨随丁空名步饷三百四十五名,给与台澎官弁。其调回守粮补给内地各官随丁名数,俟内地步兵缺出,仍令陆续拔补,以足步兵之额。查内地步兵二万一千一百五十三名,事故缺出亦多,拔补甚易。且内地各官年支饷银,原与台澎较多。今匀拨随丁暂支守粮,缺出即补,亦无甚偏枯。如此,一转移间,则已拨之兵不必另行派拨,致涉重洋之险,而台澎官弁已实沾圣主优恤洪恩不浅矣。微臣等愚昧之见,是否有当,合谨缮摺恭请训示,伏乞皇上睿鉴。臣玉麟谨奏。
  雍正十三年闰四月初五日奉旨:著照郝玉麟所请行,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一本二八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18 页
   七七、福建巡抚刘揭帖

  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驻劄福州府刘谨揭为钦奉上谕事:据福建布政司布政使张嗣昌呈详:奉前刘抚院牌:雍正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准兵部咨:职方清吏司案呈,内阁交出雍正七年正月十八日,怡亲王大学士等奉上谕:福建台湾戍守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19 页
之兵丁,其父母、妻子留在内地,前已加恩每月给与米粮,以为养赡之资。闻台兵之例,每月将所领钱扣留五钱,于内地为养赡家口之用。朕思兵丁远涉海洋,所得饷银,又复扣除以养家口,恐兵丁本身用度或有不敷,今沛特恩,于驻台之兵丁每年赏银四万两,为内地养赡家口之用。著总督等均匀分派,按期给发,俾兵丁本身食用既得宽舒,而父母、妻子之在内地者又得赡养,以示朕恤兵赏劳之至意。钦此。抄出到部,相应行文该督、抚、提、镇钦遵可也。合咨钦遵施行等因,咨院行司。奉此,又奉前总督福建高部院牌,准兵部咨同前因行司。奉此,该本司布政使张嗣昌查得:闽省内地各镇标营拨往台湾、澎湖、淡水戍守班兵,荷蒙皇恩,每兵每月赏银眷米一斗,以为养赡之资,犹恐兵丁远涉,用度不敷,于驻台兵丁每年复赏银四万两,著均匀分派,按期给发,以为内地赡家之用等因。边海戍卒眷属,莫不含哺讴颂。业将此项银两,造入乾隆六年估拨报部在案。兹催据各镇营陆续赴司请领前来。本司遵查内地各营拨往台澎、淡水原额班兵共九千四百九十名,又于钦奉上谕事案内雍正七年十月起,台营裁马添设守兵四百名,通共班兵九千八百九十名,内除各官随丁六百一十五名外,实换班兵丁并新增守兵共九千二百七十五名。又于敬陈台湾善后事宜等事案内,雍正十二年为始,台湾新设城守营添兵一千名,下淡水营添兵五百名,北路新设二营添兵一千二百八十名,通共添兵二千七百八十名;内除各官随丁一百八十五名,实新添班兵二千五百九十五名。旧额、新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20 页
添二项,共班兵一万一千八百七十名;内除各营外委、千把、随丁共八十六名外,实应领赏班兵一万一千七百八十四名。自乾隆六年正月起,至十二月底止,每名每月给赏银二钱八分二釐八毫六丝九忽四微二纤七沙四尘二秒二漠,年共给赏银三两三钱九分四釐四毫三丝三忽一微二纤九沙六尘六埃七秒三漠,通共赏给银四万两。内除台湾镇总兵官一员、兵粮工字识六名、台澎北路副将三员、城守南路参将二员、台镇中营游击一员、全台都司三员、守备十三员、各衙门兵粮工字识各三名,共六十六名,通共七十二名,每名应除赏银三两三钱四釐四毫三丝零,共银二百四十四两三钱九分九釐一毫八丝零外,实应给赏银三万九千七百五十五两六钱八毫一丝零。合就备造动支匀给班兵数目清册呈送,伏候察核,随奏题销。再查各营戍守台、澎、淡班兵眷口,荷蒙皇恩,每年赏给银四万两,历系照数通匀支给。惟查各班兵眷,属遇有疾病事故,及迁移远阻等项,未及赴营汇领,向例各该营即就现领数目领回散给,其未领银两留存司库,陆续支发,是以历年俱有存剩。今乾隆六年分眷口银两截至乾隆七年六月底止,尚存剩银二百五十两七钱一分八釐零,业经另案挨年开列汇报在案。至各营领回眷口银两,遇有兵丁逃故空缺,即于所领银内截扣存营,此系旷缺截扣之项,缘从前各营俱无报缴,历经移查。续据前后扣解,但至今尚未覆齐,并经另案声明。现在清查明确,另报充饷,合并声明等因到臣。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21 页
  据此,该臣看得:闽省台、澎、淡水班兵,荷蒙皇恩,轸念远戍海洋,眷米之外,又赏给银四万两,为内地养赡家口之资,皇仁浩荡,士卒欢呼。今乾隆六年分应赏银两,汇入乾隆六年分估饷册内请拨,准部拨给在案。兹据布政使张嗣昌详称,内地各营拨往台、澎、淡水旧额、新添二项班兵,除各官随丁外,实应领赏班兵共一万一千七百八十四名,自乾隆六年正月起至十二月底止,每名每月给赏银二钱八分二釐零,年共给赏银三两三钱九分四釐零,通共赏给银四万两内,除台营各衙门兵粮工字识七十二名,每名应除赏银三两三钱九分四釐零,共银二百四十四两三钱九分零,实应给赏银三万九千七百五十五两六钱零,将动支匀给班兵数目,备造清册,详请察核,随奏题销。并声明各营戍守台、澎、淡班兵眷口,荷蒙皇恩每年赏给银四万两,历系照数通匀支给,惟查各班兵眷属遇有疾病事故及迁移远阻等项,未及赴营汇领,向例各该营即就现领数目领回散给,其未领银两留存司库,陆续支发,是以历年俱有存剩;今乾隆六年分眷口银两,截至乾隆七年六月底止,尚存剩银二百五十两七钱一分八釐零,业经另案挨年开别汇报。至各营领回眷口银两,遇有兵丁逃故空缺,即于所领银两截扣存营,此系旷缺截扣之项,缘从前各营俱无报缴,历经移查,续据前后扣解,但至今尚未覆齐,并经另案声明。现在清查明确,另报充饷等由前来。臣覆查无异,除册送部外,谨会同闽浙总督臣那合词具题,伏乞(下缺)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九本八一0~八一一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22 页
   七八、户部等部奏摺

  户部等部经筵讲官太保保和殿大学□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兼管吏部户部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三库事务兼管理藩院事务一等忠勇公加一级军功加一级臣傅恒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内阁抄出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等奏请台澎岁需俸饷改于递年春初全年领运一摺,乾隆十八年六月初三日奉朱批:该部议奏,钦此,钦遵于本月初五日交出到部。该臣等查得: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奏称:营伍官兵俸饷,自雍正年间题定照离省程途远近,或按月、或两月、或按季及两季并领封贮文员库内,逐月散给,遵循已久。台澎官兵俸饷,原定两季并领两季,九、十月间请领冬春两季,三、四月间请领夏秋两季。澎协官兵俸饷封贮澎湖通判库内,台营官兵俸饷封贮台湾府库内,至期散给各在案。嗣因重洋风汛不常,台澎领饷官兵,非不预期遣发司库拨给俸饷,非不赶紧兑发,无如洋面险远,运饷兵船以帑项关重,愈加衿慎,风水略有变异,收澳湾泊,往往逾季一、二月方得抵台,倘或遭风飘往邻省,辗转守候,竟致逾季数月,方得抵台。乾隆六年间,前署督臣策楞因台澎兵饷逾期不能接散,台营兵食尚有台湾府库额徵饷税等项可以借动,接济兵食,澎湖通判年徵丁饷仅止数百金,饷船逾期不到,兵丁竟至乏食,曾经奏准于藩库动拨通协半年兵饷银一万六千馀两,封贮澎湖通判库内,以备饷船到迟,借给兵食亦在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23 页
案。然此止因饷船风汛不利,逾期不到,则台、澎两处均有备借之项,兵食可以无忧不继矣。惟是臣等历查近年台饷兵船遭风飘散者,十居八九,幸而飘倚闽粤两省岛澳,损失篷桅柁碇者,饷项官兵尚获保全无恙,至如绥三一船领乾隆十五年冬、十六年春两季俸饷七千四百馀两,饷钱四百馀串,全船沉没官兵六十馀员名,无一生存,饷项沉失固关重大,官兵溺毙深堪悯恻。臣等留心体察,台洋风汛何时较为平顺,台澎俸饷应如何酌定拨运,可保无虞。据台属文武以及领饷员弁俱称台洋风汛,夏秋台飓时发,倏忽变异,最为难测;冬令北风硬烈,船只多遭飘搁;一岁之中,惟春令风和,纵遇风汛,亦不甚猛烈,台饷船只于二、三等月自厦开行赴台,最为平顺等语。行据布政使德舒议请,将台、澎岁需俸饷二十万馀两,改于递年春初,作为一次全年领运,分贮台、澎各库,严立盘查之法,按月支放兵饷。至每年春季俸饷未领到台时,台库有徵存丁饷等项银两,澎库有备贮半年兵饷,可以借动放给,俟运到即归还原项等因前来。
  臣等伏查各营官兵俸饷,题定按月、按季及两季兼领,原为慎重帑项,以杜私那侵用之弊。台、澎远隔重洋,更非仅去省道远营分可比。如仍拘泥成例,将年需俸饷于三四月、九十月两次领运,舍春令风色平和之时,而于夏令台飓靡常、冬令北风猛烈之候,冒险挽运,帑项固属堪虞,官兵战舰亦应慎惜。臣等请自乾隆甲戌年为始,台郡文武于年前冬底派委领饷文武,带领弁兵,务于次年正月到省,布政使于开印后即将台、澎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24 页
全年俸饷扣算清楚,于二月中领运至厦,分配多船,台营者运至台湾府库封贮,澎协者运至澎湖通判库内封贮。每至一月之前,文武会同开库,按数支散。至澎湖通判库内既有预备半年兵饷银一万六千馀两,此后再加收贮全年兵饷三万二千馀两,库项关重,通判衙门人役无多,应于澎协派出经制千把一员,带兵四十名昼夜住守外库,严加防范。其台湾府库,郡城为重兵驻劄之地,仍照向例派拨防守。再台澎两库,向后收贮全年兵饷,帑项繁多,盘查倍应严密。除道府奏销盘查府厅两库、仍照向例据实加结转送外,台湾府库,责成台湾道每年于奏销盘库之外,随时赴府库盘查封贮全年兵饷。如有亏缺及情预借情弊,即行揭报。其澎湖通判衙门,为赴台必经之地,凡遇新任道府自厦赴台,即令亲赴澎湖通判库内盘查封贮全年兵饷,并预借半年兵饷,如有亏缺及情预借情弊,亦即揭报。如此不特重洋挽运,帑项倍加慎重,抑且互相防闲,亦永杜那移预借之弊矣。臣等为慎重帑项起见,不揣冒昧,合词具奏等因前来。
  查台澎官兵俸饷,原系按年两季请领。嗣因台澎远隔重洋,风汛靡定,饷船每至愆期,台湾兵饷尚有额徵饷税可以借支,而澎湖额徵无几,无项借支,是以于乾隆六年间奏准于藩库内预拨半年兵饷银一万六千两运贮澎湖通判库内,以备借给在案。今该督等奏称,近年以来,台饷兵船遭风飘散者十居八九。臣等留心体察,台洋风汛,夏秋台飓时发,冬令北风硬烈,船只多遭飘搁。一岁之中,惟春令风和,纵遇风汛,不甚猛烈。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25 页
领运台澎俸饷,舍春令风色平和之时,而于夏令台飓靡常、冬令北风猛烈之候,冒险堪虞。请自乾隆甲戌年为始,台郡文武于年前冬底派委领饷文武,带领弁兵,务于次年正月到省,布政使于开印后即将台澎全年俸饷扣算清楚,于二月中领运至厦,分配多船,运至台澎库内封贮。每月文武会同开库,按数支散等语。臣等伏查台澎领运俸饷,洋面险恶,帑项固关紧要,官兵战舰亦宜慎惜。向年于三、四、九、十等月两次赴领,既有冒险之虞,自宜变通办理,俾免飘沉之患。今据督等察看情形,一岁之中,惟春令风色平和,应如所请,自乾隆甲戌年为始,准于每岁春间将全年俸饷一起领运,务于二月中自厦门入海,配船开发。其运到之后,封贮台、澎各库,仍令按月按数支散,文武会同开库,不得情预借。至该督等奏称台、澎两库向后收贮全年兵饷,帑项繁多,盘查倍应严密,除道府奏销盘查府厅两库,仍照向例据实加结转送外,台湾府库责成台湾道每年于奏销盘库之外,随时赴府盘查封贮。其澎湖通判衙门,为赴台必经之地,凡遇新任道府自厦赴台,即令亲赴澎湖库内盘查封贮全年兵饷并预借半年兵饷,如有亏缺及情预借情弊,即行揭报等语。亦应如所议,加意稽查。如有亏空那移情弊,即行揭报题参。至奏称澎湖通判库内既有贮备半年兵饷银一万六千馀两,此后再加收贮全年兵饷三万二千馀两,库项关重,通判衙门人役无多,应于澎协派出经制千把一员,带兵四十名,昼夜住守外库,严加防范。台湾府库,郡城为重兵驻劄之地,仍照向例,派拨防守等语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26 页
。亦应如所议,准其于澎协派出经制千把一员,带兵四十名住守通判衙门外库,昼夜巡查防范。其台湾库仍照向例,派拨防守,并将派出弁兵花名,造册送部可也。此本系户部主稿,合并声明。谨奏请旨。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八日奏,本日奉朱批:依议,钦此。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八日,经筵讲官太保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兼管吏部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三库事务御前大臣兼管理藩院事务一等忠勇公加一级军功加一级臣傅恒、太子少保议政大臣内大臣户部尚书兼管三库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云骑尉降一级留任又革职留任臣海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尚书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加一级臣蒋溥、暂行署理左侍郎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一级臣梦麟、经筵讲官左侍郎降三级留任臣嵇璜、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革职留任又革职留任加一级臣三和、右侍郎兼镶黄旂汉军副都统世二等子加一级纪录一次臣王淳、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管兵部事务臣来保、太子太保暂行署理兵部尚书果毅公臣策楞、尚书降三级留任臣李元亮、左侍郎降三级留任臣雅尔图、经筵讲官右侍郎降三级留任臣观保、暂行署理侍郎事务臣卫哲治。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九本八二六~八二七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26 页
   七九、福建巡抚钟音题本

  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世袭一等轻车都尉降一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27 页
级留任驻劄福州府臣钟音谨题为钦奉上谕事:据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德舒呈详:雍正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奉准兵部咨,职方清吏司案呈,内阁交出雍正七年正月十八日怡亲王大学士等奉上谕:福建台湾戍守之兵丁,其父母妻子留在内地,前已加恩每月给与米粮,以为养赡之资。闻台兵之例,每月将所领钱粮扣留五钱,于内地为养赡家口之用。朕思兵丁远涉海洋,所得饷银,又复扣除以养家口,恐兵丁本身用度,或有不敷,今沛特恩,于驻台之兵丁每年赏银四万两,为内地养赡家口之用,著总督等均匀分派,按期给发,俾兵丁本身食用既得宽舒,而父母妻子之在内地者又得赡养,以示朕恤兵赏劳之至意。钦此。抄出到部,相应行文该督抚提镇钦遵可也。合咨钦遵施行等因,咨院行司。
  奉此,又为遵旨详议具奏事:乾隆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奉准户部咨,议覆前任巡抚陈大受谨筹台郡积贮事宜案内一奏称,筹备积贮,以清釐款项为首务。台澎各营暨内地兵米岁需谷一十七万三千九百八十馀石,合之台属徵额,实不敷粟四千四百馀石,加以现年徵额不能十分通完,即以带徵旧久抵算,仍恐徵收多寡难定,未便留此溢支虚额。查台粟支给班兵眷米数内,有福宁、建宁、汀州三镇、延、郡二协、烽火门、枫岭、桐山三营米三千五百六十石四斗,抵粟七千一百二十石零,向拨福州府厅县支给本色,各营不能运回,即在省城变价,仍俟台粟归补。前督臣郝玉麟题准每石折银九钱,在于台谷粜出价内动给等因在案。应请将此项眷米折银改动正项,于估饷册内造报支销,则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28 页
台属额粟不致溢支,而徵给相符等语。应如该抚所奏,将福宁等营班兵眷米折银九钱,改动正项,入于估饷册内另行估拨,仍于兵马奏销册内分晰造报查覈等因,奉朱批依议,钦此,合咨前去钦遵施行等因。
  奉此,该本司布政使德舒查得:闽省内地各镇标营拨往台湾、澎湖、淡水戍守班兵,荷蒙特恩,每兵每月赏给眷米一斗,以为养赡之资;犹恐兵丁远涉,用度不敷,驻台兵丁每年复赏银四万两,均匀分派,按期给发,以为内地赡家之用等因,边海戍卒眷属,莫不含哺讴颂。业将眷口银两并福宁等营眷米折价,俱造入乾隆二十年估拨报部在案。兹眷银项下,内地各镇标营拨往台澎、淡水原额班兵共九千四百九十名,又于钦奉上谕事案内雍正七年十月起台营裁马添设守兵四百名,通共班兵九千八百九十名,内除各官随丁六百一十五名外,实换班兵丁并新增守兵共九千二百七十五名。又于敬陈台湾善后事宜等事案内,雍正十二年为始,台湾新设城守营添兵一千名,下淡水营添兵五百名,北路新设二营添兵一千二百八十名,通共添兵二千七百八十名,内除各官随丁一百八十五名,实新添班兵二千五百九十五名。旧额、新添二项,共班兵一万一千八百七十名,内除各营外委、千把、随丁八十六名外,实应领赏班兵共一万一千七百八十四名。自乾隆二十年正月起至十二月底止,每名每月给赏银二钱八分二釐八毫零,年共给赏银三两三钱九分四釐三毫零,通共赏给银四万两。内督、抚、提、镇各协营拨往台、澎、淡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29 页
水戍守班兵乾隆二十年分共实领眷银三万九千三百二十六两三钱四分七釐二毫零,扣存台、澎镇营兵粮、工字识眷银二百四十四两三钱九分一釐零,扣存各营截旷银一百四十两四钱八釐八毫零,存剩司库未领银二百八十八两八钱五分二釐九毫零,以上不应领并截旷及存剩眷银六百七十三两六钱五分二釐七毫零。眷米项下,福宁镇三营班兵四百五十三名、桐山营班兵一百七十九名、延年城守二营班兵三百八十三名、建宁镇三营班兵四百七十三名、枫岭营班兵一百七名、邵武城守二营班兵四百一十名、汀州镇三营班兵六百三十名、烽火门班兵三百三十二名,以上福宁等班兵共二千九百六十七名,每兵每月赏给眷米一斗,自乾隆六十九年十月起至二十年九月止,共应需眷米三千五百六十石四斗,每石折价银九钱,共银三千二百四两三钱六分。内福宁等营自乾隆十九年十月起至二十年九月止,共实领眷米三千五百一十五石四斗七升七合零,每石折价九钱,共折价银三千一百六十三两九钱九釐五毫零;扣存各营截旷眷米一十九石三斗二升二合七勺零,共折银一十七两三钱九分四毫零;存剩司库未领眷米二十五石六斗,折价银二十三两四分。截旷、存剩二项眷米共折价银四十两四钱三分四毫零,俱经归入兵马奏销截旷册内造报,候文拨用。理合备造动支班兵眷银、眷米、折价、存剩、截旷数目清册,呈送察照随奏题销。再查乾隆二十年分存剩司库未领眷银,现在同截旷等银汇报充饷,将来各营如有班兵补支以及续扣银两,应于乾隆二十一年截剩眷银拨给造报,合并声明等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0 页
情到臣。
  据此,该臣看得闽省台、澎、淡水班兵,荷蒙特恩,轸念各兵远戍海洋,眷米之外,每年赏给银四万两,为养赡内地家口之资。所有乾隆二十年分应赏银两,已汇入乾隆二十年分估饷册内请拨,准部拨给在案。兹据布政使德舒详称:内地各营拨往台、澎、淡水旧额、新添二项班兵,除随丁外,实应领赏班兵共一万一千七百八十四名,每名每月给赏银二钱八分二釐零,年共给赏银三两三钱九分四釐零,通共应赏给银四万两。内督、抚、提、镇各协营拨往台、澎戍守班兵,乾隆二十年正月起至十二月底止,实领过眷银三万九千三百二十六两三钱四分七釐零,扣存不应领赏并截旷及存剩共银六百七十三两六钱五分二釐零。又福宁等营应需眷米折银三千二百四两三钱六分,内自乾隆十九年十月起至二十年九月止,实领过米折银三千一百六十三两九钱二分九釐零,存剩未领共银四十两四钱三分零,俱经归入兵马奏销截旷册内造报,候文拨用,汇造清册详请题销。并声明乾隆二十年分存剩司库未领眷银,现在同截旷等银汇报充饷,将来如有班兵补支银两,应于乾隆二十一年截旷银两拨给等情前来。臣覆查无异,除册送部外,谨会同闽浙总督革职留任又从宽留任臣喀尔吉善合词具题,伏乞皇上部覈覆施行。臣未敢擅便,为此具本谨题请旨。乾隆二十一年六月三十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世袭一等轻车都尉降一级留任驻劄福州府臣钟音。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1 页
  旨:该部察核具奏。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九本八二九~八三0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1 页
   八0、户部题本

  经筵讲官议政大臣户部尚书镶白旗满洲都统革职留任又从宽免其革任臣素尔讷等谨题为钦奉上谕事:户科抄出前署福建巡抚钟音题前事内开:据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钱琦会同署粮驿道事盐法道达明呈详:乾隆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火票递到户部咨,福建司案呈,内阁抄出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初二日内阁奉上谕:前此普免天下钱粮,曾降旨将闽省台湾府属地亩额粮编徵本色,一体予蠲。今普免直省正供,辛卯年届该省轮免之期,著加恩仍将台湾府属一厅四县辛卯年额徵供粟一十六万馀石全数蠲免,该部即遵谕行,钦此。钦遵于本日抄出到部,相应行文福建巡抚钦遵查照办理可也等因,咨院行司。奉此,该本司布政使钱琦会同署粮驿道事盐法道达明查得:钦奉恩旨:将台湾府属一厅四县辛卯年额徵供粟一十六万馀石全行蠲免,钦此。钦遵,本司道遵查台湾一府,年徵供粟,均系拨支台湾澎湖及内地各营兵米之需,今奉恩旨将乾隆辛卯年额徵供粟全行蠲免,所有该年兵米、眷米自应筹项供支。查乾隆三十四年奏销四柱年底册报存剩供粟,自乾隆二十九年起,至乾隆三十四年止,共应存剩供粟二十九万六千七十八石七斗九升零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2 页
。又乾隆三十五年分供粟,除支给台湾澎湖兵米外,应存剩粟九万一百九十二石二斗一升。以上共存剩粟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一石零。内除台湾府属自乾隆三十一年起至乾隆三十五年止应运补内地兵米、兵眷粟二十九万八千七百五十一石三斗六升零外,实止存剩粟八万七千五百一十九石六斗四升零,请以供支台湾澎湖各营乾隆三十六年兵米折粟九万一千二百二十四石,尚不敷粟三千七百四石三斗六升零,应于乾隆三十五、三十六两年台湾澎湖各营建旷粟内拨支。所有台湾府属应运内地乾隆三十六年分各营兵米、眷粟,均请于内地原派支各县仓谷内照例碾给。惟查督标四营,台湾应运兵米七千七百八十五石,前因碾运愆期,兵食莫继,先于乾隆十一年间,经前司高山详奉批允,饬令借动备贮粟石,头年配运,以备次年供支,仍俟徵收本年供粟归补,历年遵照办理在案。兹乾隆三十六年分督标兵米七千七百八十五石,已据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借动备贮谷石,碾米运交省仓,应毋庸再于原派支衙门动谷碾给,其台湾府属借动备贮谷一万五千五百七十石,请于乾隆三十七、三十八两年额徵供粟内,除支给台湾澎湖及内地等营兵粮外,两年约计仍有支剩建旷粟一万五千六百馀石,足敷拨补清款。至福州、泉州、漳州、福宁四府属闽安等营应给兵米二万二千一百二十三石三斗一升九合四勺,又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属应给班兵眷米一万四百三十五石二斗,台湾府属均未报运。应请于内地原派支各仓无论何项谷内,照数动碾供支,仍令指款作正造销,毋庸另拨台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3 页
湾谷归补。如此则内地兵粮无缺,而外海仓储有备矣。合就会详请题等情到臣。
  据此,该臣看得:台湾府属一厅四县乾隆辛卯年额徵供粟一十六万馀石,钦奉恩旨,全行蠲免,钦此随经案行钦遵去后。兹据布政使钱琦会同署粮驿道事盐法道达明详称:台湾一府,年徵供粟,均系拨支台湾澎湖及内地各营兵米、眷米之需。今奉恩旨,将乾隆辛卯年额徵供粟,全行蠲免,所有该年兵米、眷米,自应筹项供支。查乾隆三十四年奏销四柱年底册报存剩供粟,自乾隆二十九年起,至乾隆三十四年止,共存剩供粟二十九万六千七十八石七斗九升零。又乾隆三十五年分应徵供粟,除支给台湾澎湖兵米外,存剩粟九万一百九十二石二斗一升。以上共存剩粟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一石零。内除台湾府属自乾隆三十一年起至乾隆三十五年止应运补内地兵米、眷粟二十九万八千七百五十一石三斗六升零外,实止存剩粟八万七千五百一十九石六斗四升零,请以供支台湾澎湖各营乾隆三十六年兵米折粟九万一千二百二十四石,尚不敷粟三千七百四石三斗六升零,应于乾隆三十五、三十六两年台湾澎湖各营建旷粟内拨支。所有台湾府属应运内地乾隆三十六年分各营兵米、眷粟,均请于内地原派支各县仓谷内照例碾给。惟查督标四营台湾应运兵米七千七百八十五石,前因碾运愆期,兵食莫继,先于乾隆十一年间,经前司高山详奉批允,饬令借动备贮粟石,头年配运,以备次年供支,仍俟徵收本年供粟归补,历年遵照办理在案。兹乾隆三十六年分督标兵米七千七百八十五石,已据台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4 页
湾、凤山、诸罗三县借动备贮谷石,碾米运交省仓,应毋庸再于原派支衙门动谷碾给。其台湾府属借动备贮谷一万五千五百七十石,请于乾隆三十七、三十八两年额徵供粟内,除支给台湾澎湖及内地等营兵粮外,两年约计仍有支剩建旷粟一万五千六百馀石,足敷拨补清款。至福州、泉州、漳州、福宁四府属闽安等营应给兵米二万二千一百二十三石三斗一升九合零,又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属应给班兵眷米一万四百三十五石二斗,台湾府属均未报运,应请于内地原派支各仓无论何项谷内,照数动碾供支,仍令指款作正造销,毋庸另拨台湾谷归补。如此则内地兵粮无缺,而外海仓储有备等情,会详请题前来。臣覆核无异。除册送部外,理合具题,伏祈皇上部议覆施行。再照闽浙总督系臣暂署,无庸会衔,合并陈明,谨题请旨。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题,五月十四日奉旨:该部议奏,钦此。钦遵于本日抄出到部。
  该臣等查得:前署福建巡抚钟音疏称台湾府属一厅四县乾隆辛卯年额徵供粟一十六万馀石,钦奉恩旨,全行蠲免,钦此。随经案行钦遵去后。兹据布政使钱琦会同署粮驿道事盐法道达明详称:台湾一府,年徵供粟,均系拨支台湾澎湖及内地各营兵米、眷米之需,今奉恩旨将乾隆辛卯年额徵供粟全行蠲免,所有该年兵米、眷米,自应筹项供支。查乾隆三十四年奏销四柱年底册报存剩供粟,自乾隆二十九年起,至乾隆三十四年止,共存剩供粟二十九万六千七十八石七斗九升零。又乾隆三十五年分应徵供粟,除支给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5 页
台湾、澎湖兵米外,存剩粟九万一百九十二石二斗一升。以上共存剩粟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一石零。内除台湾府属自乾隆三十一年起至乾隆三十五年止应运补内地兵米、兵眷粟二十九万八千七百五十一石三斗六升零外,实止存剩粟八万七千五百一十九石六斗四升零,请以供支台湾澎湖各营乾隆三十六年兵米折粟九万一千二百二十四石,尚不敷粟三千七百四石三斗六升零,应于乾隆三十五、三十六两年台湾澎湖各营建旷粟内拨支。所有台湾府属应运内地乾隆三十六年分各营兵米、眷粟,均请于内地原派支各县仓谷内,照例碾给。惟查督标四营台湾应运兵米七千七百八十五石,前因碾运愆期,兵食莫继,先于乾隆十一年间,经前司高山详奉批允,饬令借动备贮粟石,头年配运,以备次年供支,仍徵收本年供粟归补,历年遵照办理在案。兹乾隆三十六年分督标兵米七千七百八十五石,已据台湾、凤山、诸罗借动备贮谷石,碾米运交省仓,应毋庸再于原派支衙门动谷碾给。其台湾府属借动备贮谷一万五千五百七十石,请于乾隆三十七、三十八两年额徵供粟内,除支给台湾澎湖及内地等营兵粮外,两年约计仍有支剩建旷粟一万五千六百馀石,足敷拨补清款。至福州、泉州、漳州、福宁四府属闽安等营应给兵米二万二千一百二十三石三斗一升九合零,又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属应给班兵眷米一万四百三十五石二斗,台湾府属均未报运,应请于内地原派支各仓无论何项谷内,照数动碾供支,仍令指款作正造销,毋庸另拨台湾谷归补。如此则内地兵粮无缺,而外海仓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6 页
储有备等情,会详请题前来。臣覆核无异,除册送部外,理合具题等因前来。查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初二日,钦奉上谕,将台湾府属一厅四县辛卯年额徵供粟一十六万馀石全数蠲免,经臣部行文该抚遵照在案。今据前署抚钟音疏称,台湾澎湖各营,乾隆三十四年奏销册造。自乾隆二十九年至乾隆三十四年,共存剩供粟二十九万六千七十八石七斗九升,又乾隆三十五年除支给台湾澎湖兵米外存剩粟九万一百九十二石二斗一升,共存剩粟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一石零;内除应运补内地各年兵米、兵眷粟二十九万八千七百五十一石三斗六升零外,止剩粟八万七千五百一十九石六斗四升零,请供支台湾澎湖各营乾隆三十六年兵米折粟九万一千二百二十四石,尚不敷粟三千七百四石三斗六升零,应于乾隆三十五、三十六两年建旷粟内拨支。至台湾府属应运内地乾隆三十六年分各营兵米、眷米,除碾运督标四营兵米七千七百八十五石已据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借动备贮谷石碾米运交省仓,请俟乾隆三十七、三十八两年额徵供粟内,除支给台湾澎湖及内地各营兵粮外,约计仍有支剩建旷粟一万五千六百馀石,足敷拨补清款。其应内地各营兵米、眷米三万二千五百五十八石五斗一升九合零,请于内地原派支各县仓无论何项谷内,照数动碾,作正造销等语。应如该署抚所题,将乾隆三十六年台湾澎湖各营应需兵米,即将各年存剩供粟并建旷内拨支造报;其应运内地兵粮,除督标四营兵米既据借动备贮谷石碾运,仍令该抚转饬,俟乾隆三十七、三十八两年建旷粟内归补报部。其尚应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7 页
运内地各营兵米、眷米三万二千五百五十八石五斗一升九合,该署抚既称于内地原派支各县仓谷内照数动碾,作正造销,亦应如所题,照数动碾支给,仍于察盘仓谷册内分晰造报查核可也。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乾隆三十六年七月初一日,经筵讲官议政大臣户部尚书镶白旗满洲都统革职留任又从宽免其革任臣素尔讷、经筵讲官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事务尚书臣于敏中、左侍郎镶红旗汉军副都统兼公中佐领臣范时纪、右侍郎臣桂林、右侍郎兼世袭一等轻车都尉臣蒋赐棨、福建清吏司郎中臣福克进、郎中臣索兴阿、郎中臣萨克善、郎中臣富纲、郎中臣杨嗣曾、郎中臣赵升、员外郎臣赛尚阿、员外郎臣克星额、员外郎臣青助、员外郎臣福参泰、主事臣富勒贺、主事臣西兰、主事臣景禄、额外主事臣张诚基、额外主事臣刘诏升、额外主事臣毛普登。
  旨:依议。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二本一二0~一二三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7 页
   八一、户部「为本部具奏福建巡抚雅咨」移会

  户部为移会事:福建司案呈,本部具奏福建巡抚雅咨前事一案,相应抄单移会可也。须至移会者。计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四十八年五月日。
  户部谨奏为奏明事:准福建巡抚雅咨称:乾隆八年五月十五日,钦奉上谕:台湾换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8 页
班兵丁,一切行李,俱系各番社拨车供应,原议每里给银五釐,资其饭食,乃以彼地无公项可动,以致文移往返,不能按期给发。查台地有官庄项下徵收租粟银两,著每年扣出银二百三十三两一钱零,每逢三年,合扣银六百九十九两五钱,以为换班兵丁雇备车辆之费。钦此。当即转行钦遵,自乾隆八年为始,在于各该年额徵官庄租粟银内,按年全数扣留,分贮各厅县,届期支应,咨部覆准。自乾隆九年赏起,每逢三年班兵大换一周,合算匀留支给数目,历经按次造销至四十四年止各在案。兹钦奉谕旨,将养廉名粮裁除改补实兵案内,复奉部议覆准,闽省添兵四千七百五十六名内,各按营伍情形,台湾南北二路汛广兵单,现经酌议台湾南路下淡水营添兵一百名,北路协中营添兵五十名,左营添兵一百名,右营添兵五十名,又上淡水营添兵一百名,计共添兵四百名,则换班兵丁往返所需车工银两,亦应加增。若将向定银数,每年台湾、诸罗二县移解协济银二百三十三两一钱零,三年共解银六百九十九两五钱之内支应,势必不敷,如临期拨项,未免文移往来,徒滋案牍,且无实款可动。今自四十八年为始,台地各营添兵四百名,三年大换一周,往回约需车价银一百两,应请自乾隆四十八年起,照旧例于诸罗县额徵官庄租粟银内按年加扣拨解协济银三十三两零,三年合共加扣协济银一百两,归营给兵自雇,仍俟三年班兵大换一周,造册咨销一次。倘有馀剩,仍照旧例造入季报册内报拨。理合咨明等因前来。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39 页
  查台湾换班兵丁往返所需车辆,向系各番社拨给供应。嗣于乾隆八年钦奉上谕:台湾换班兵丁,一切行李,俱系各番社拨车供应。原议每里给银五釐,资其饭食,乃以彼地无公项可动,以致文移往返,不能按期给发。查台地有官庄项下徵收租粟银两,著每年扣出银二百三十三两一钱零,每逢三年合扣银六百九十九两五钱,以为换班兵丁雇备车辆之资,钦此,钦遵历年遵照办理在案。今该抚雅以该省裁除名粮改补实兵案内,部议台湾应添兵四百名,则换班兵丁往返所需车价银两,亦应加增。核计三年大换一周,约需银一百两,请照旧例仍于官庄租粟银内,每年加扣拨解协济银三十三两,仍俟三年造册咨销一次,如有馀剩,照例造入季册报拨等语。臣等伏查台湾换班兵丁所需车价银两,仰蒙圣恩,准于官庄租粟银两拨给,原系皇上加惠兵丁,体恤戍卒之意,今新添台兵四百名,与旧设兵丁事同一律,所有需用车价银两,似应准其一体支给。但事关动支钱粮,臣等未便据咨核准,理合奏明请旨。如蒙俞允,臣部行文该省官庄租粟银内按年照数扣解,仍俟三年大换一周,照例造册报部核销。如有馀剩,造入季册报拨。为此谨奏。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奏,本日奉旨:依议,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九本八四二~八四三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0 页
   八二、闽浙总督李侍尧题本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臣李侍尧谨题为遵旨议奏事:窃照案准部咨;钦奉上谕:各省营伍赏恤兵丁红白银两,自乾隆四十七年为始,俱著于正项支给,钦此钦遵,随经前督臣陈辉祖查明岁需赏项数目,奏准部覆,闽省约需赏项银四万二千两,既据该督奏明请于地丁银内作正开销,核与原奉谕旨应动款项符合,应准照数动支,按年造册报销。其满营赏项,令将军衙门题报,以专责成。又台澎各营游巡车价并革伍病兵回籍路费及病故官兵扶柩等项,每年约需银二千四百两,经前督臣富勒浑请照红白赏银之例改入地丁正项赏给,奏准部覆,一并于地丁银内动支,仍照旧例归于红白赏项案内分别题报各等因,转行遵照在案。兹据福建布政使觉罗伍拉纳呈详:遵查福建省乾隆五十一年分原估红白赏项银四万二千两,内满营估拨银二千四百两,应听将军衙门题报外,所有闽省各营估需银三万九千六百两,内赏给内地各营兵丁红白共银二万一千七百一十九两,赏给戍台兵丁眷属红白共银一千八百八十五两,赏给赴台兵丁盘费共银三千六百三十七两,三项共银二万七千二百四十一两,系在原估拨银三万九千六百两之内动支,尚存银一万二千三百五十九两。内先于五十一年十二月支给台湾府银七千两,交给领饷员弁解往存贮府库,为备赏台澎各营兵丁白事盘费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1 页
之用。缘台匪林爽文滋事,未准台湾各营造册送司,俟剿匪事竣,催令造送齐全,仍随台湾兵马奏销,另行造册详题。如有馀剩,抑或不敷,遵照原奏办理外,实存内地赏银五千三百五十九两,另入季册报拨。今先将内地营赏兵银两造册,详请察照,题报核销。再查台湾各营官庄租银,向系隔年题报,仍遵旧例办理。所有各营获息变价数册,尚未到齐,俯俟另册随同原存本银并内地借兵谷价一并出结,另行详请题报。再此案正展限期,扣至八月底限满,缘本司于七月二十二日奉旨查察驿站,又协办大学士福康安来闽,奉旨车辆马匹帮同照料,至九月二十二日到厦门后始将各案奏销册籍,亲加查核,是以详报稍迟,合并声明等情前来。臣覆核无异,除册分送户、兵二部外,臣谨会同福建巡抚臣徐嗣曾、署水师提督臣王柄、暂署陆路提督事务漳州镇总兵官臣常泰合词具题,伏乞皇上睿鉴,部查核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臣李侍尧。
  旨:该部察核具奏。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七本六七四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1 页
   八三、户部「为内阁抄出将军公福康安等奏」移会

  户部为移会事:福建司案呈,内阁抄出将军公福等具奏前事一摺,相应抄录原奏移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2 页
会可也。须至移会者。计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臣福康安、徐嗣曾跪奏为钦奉恩旨、即行酌办资给事:本年四月十七日,接奉上谕:内地兵丁渡洋防守,若无恒产,恐所得钱粮不敷资给,仍不免借端扰累、营私贸易等事。或将入官叛产,酌量拨给,作为帮贴,遇换班时仍著前后交代,收取馀息,以资贴补当差,似为妥协。并著福康安等一并归入善后事宜内详悉妥议等因,钦此。仰见我皇上优增海外戍兵,有加无已之至意。查逆案内入官田产,南北两路处处皆有。现获各犯供词,并业户乡耆人等遍加访察,遴委妥员分赴各处村庄履勘亩数界址,以免混淆遗漏。自应钦遵恩旨,逐一查办,酌量拨给戍兵,作为恒产。惟是兵丁等各有操防之责,不能自行耕种,且系往来换戍,若令召佃收租,又易启掯欠侵那之弊,应请将此项田亩交与地方官经理徵租,会同各处驻劄营员,当堂按名散给,通报查考,以资戍兵当差之用。其应拨亩数及每年每兵应给若干银数之处,容臣徐嗣曾查明叛产,另行分晰具奏。
  再现在台湾、澎湖两处补额及新添戍兵,俱于本省徵兵内挑补。该兵等调拨渡洋,已逾一载,衣履等项不无缺损。其旧存戍兵等随同剿贼,祗领月饷、月米,并无盐菜银两。体察情形,均不免于拮据。臣等公同商酌,所有新、旧戍兵,请先按名赏借银二两。计兵一万三千二百名,共需银二万六千四百两,即于军需款内借支散给,仍俟将来拨给叛产,徵收租息,扣完归款。则恩膏得以早被,目前适济急需,该戍兵等益当感激皇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3 页
仁,倍加奋勉。且使日用宽裕,操防更为得力,而贸易营私之事,自可尽除。所有臣等仰体圣慈先筹资给缘由,谨合词恭摺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初六日奉朱批:如所议行,该部知道。钦此。于本月十二日抄出到部。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九本八四八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3 页
   八四、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题本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粮饷盐课臣觉罗伍拉纳谨题为遵旨议奏事:窃照案准部咨:钦奉上谕:各省营伍赏恤兵丁红白银两,自乾隆四十七年为始,俱著于正项支给,钦此钦遵。随经前督臣陈辉祖查明岁需赏项数目,奏准部覆:闽省约需赏项银四万二千两,既据该督奏明,请于地丁银内作正开销,核与原奉谕旨应动款项符合,应准照数动支,按年造册报销。其满营赏项,令将军衙门题报,以专责成。又台澎各营游巡车价、并革伍病兵回籍路费、及病故官兵扶柩等项,每年约需银二千四百两,经前督臣富勒浑请照红白赏银之例,改入地丁正项赏给,奏准部覆,一并于地丁银内动支,仍照例归于红白赏项案内分别题报各等因,转行遵照在案。兹据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伊辙布呈详:遵查福建省乾隆五十三年分原估红白赏项银四万二千两,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4 页
内满营估拨银二千四百两,应听将军衙门题报外,所有内地绿营并台澎各营估需银三万九千六百两,内赏给内地各营兵丁红事共银六千三百四十八两,盘费共银六十一两五钱,赏给戍台兵丁眷属红事银九十三两,又内地各营赏给白事银三万四千九百二十四两,赏给□台兵丁眷属白事银一千八百四十二两,□□共银四万三千二百六十八两五钱。又台澎各营红事共银九两,盘费共银四千五百八十一两,白事共银七千三百四两,三项共银一万一千八百九十四两。以上内地台澎各营共赏给银五万五千一百六十二两五钱,除原估银三万九千六百两支给外,尚不敷银一万五千五百六十二两五钱,请于地丁银内拨凑。合将内地台澎各营赏兵银两,造册详请察照,题报核销。再查台湾各营官庄租银,向系隔年题报,仍遵旧例办理。所有各营获息变价数册,尚未造送,俯俟另册随同原存本银并内地借兵谷价一并出结,另行详请题报。又乾隆五十三年分赏给台湾各营游巡车脚及扶柩、运殖二项共银二千一百二十五两三钱九分,再查澎湖协标左、右二营五十三年分未有册报动赏扶柩、运殖银两,又台澎各营册报并无赏给革伍病兵回籍路费银两。至前项赏银原奏每年共约需银二千四百两于地丁银内动支在案。兹五十三年分册报只动赏银二千一百二十五两三钱九分,计尚剩银二百七十四两六钱一分,俟部覆准销后,遵照入册报拨,合并声明。理合汇造清册详请题销等情前来。臣覆核无异,除册分送户、兵二部外,臣谨会同福建巡抚臣徐□曾、水师提督臣哈当阿、调任陆路提督臣梁朝桂合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5 页
词具题,伏乞皇上睿鉴,部查核施行。再此案例应于六月内具以题报稍迟,合并陈明。为此具本谨题请旨。乾隆五十四年八月初四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臣觉罗伍拉纳。
  旨:该部察核具奏。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七本六八0~六八一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5 页
   八五、户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伍拉纳等奏」移会

  户部为移会事:福建司案呈,内阁抄出闽浙总督伍奏前事一摺,相应抄录原奏移会可也。须至移会者。计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九月十二日。
  闽浙总督臣觉罗伍拉纳、福建巡抚臣徐嗣曾跪奏为新添台湾戍兵、加给眷米、并换班盘费车脚各银两、恭摺奏闻事:窃照台湾镇协各营,经前将军臣福康安奏准新添弁兵一千二百十六名于内地水陆各营抽拨,以资防守,本年轮值换班,并经臣等酌定分作四起更换,会摺奏蒙俞允遵行在案。今各营应换头、二起戍兵,久经配渡。其第三、四起班程,亦可依期派□,不致延误。兹据福建布政使伊辙布将新添戍兵应加给眷米并换班盘费及车脚各银两,查议具详请奏前来。臣等伏查每年戍台班兵,仰蒙恩旨赏给眷口银米,俾资养赡,已经六十馀载,各兵感沐鸿慈,无不沦浃欢呼。所有眷银一项,递年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6 页
照恩赏银四万两,于司库内估拨均匀分派。查原额戍兵一万二千一百七十六名,今添设弁兵一千二百十六名,共计应以一万三千三百九十名匀派,每名每月分银二钱四分八釐九毫零,足敷支给。惟眷米照台湾戍兵旧例,每名每月赏给一斗,按新兵名数核计,每年应添给眷米一千四百五十九石二斗,遇闰之年加米一百二十一石六斗。臣等推广皇仁,轸念兵艰,似应一例赏给。所拨兵内有福宁等镇,向支米折银两者,应汇入兵饷拨册估计。至应支本色各营,仍照例令其在于就近各厅动支仓谷碾给,仍分派台湾各县供粟还补。第查班兵眷米历届奏销册报,每年均自上年起至次年九月止为一年,而眷口银两又系归年造报办理,殊觉参差。今新添弁兵应支米折银两又自乾隆五十三年四月起至十二月止,五十二年冬拨案内,彼时尚未添兵,是以未经估计。今应汇同旧额戍兵应补给五十二年十月起至十二月止,一并核入五十三年分造报,统于五十三年截旷眷口银内拨给,归入该年汇册声明报销。其五十四年起应需折色银米,入于该年估饷册内造报估拨,以昭画一。至本色眷米,原在台湾各县供粟内运给。缘台湾府属五十三年正供并嘉义县五十四年供粟,经前督臣福康安会摺奏准蠲色。内地各县应需支放兵眷米石,先经前督臣李侍尧奏准,在于存剩军需米内支放,亦奉恩允。所有新添戍兵自五十三年四月起,旧额戍兵自五十二年十月起,各计至五十四年十二月止,应需本色眷米,应请一并在于存剩军需米内动支,归年专案报销,另于军米案内声除。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7 页
  再台湾戍兵内,有赏给换班往回盘费及红白事件银两,例应正项内动给。递年内地共估拨银三万九千六百两。又游巡弁兵车脚、革伍病兵回籍路费、并扶柩等项,递年估拨银二千四百两。兹新添弁兵一千二百十六名,系在内地各营抽拨,红白银两本无增减。其换班往回及陆续补额戍兵所需盘费约需银三千六百两,三年一换,每年需银一千二百两。旧额新增年共估银四万八百两。游巡等费自五十四年为始,约计应加银六百两。递年同原额共应估拨银三千两。如有馀剩,仍入拨充饷;设有不敷,亦于地丁项下动拨作正开除。所需添设弁兵车辆等银,照旧额戍兵之□,亦于台湾府属官庄租粟银内按年加扣协济。今新添弁兵,亦应自五十四年为始,于嘉义县额征官庄租粟银内,每年加扣银六十六两八钱三分零。俟三年换班一周,造册咨销。似此则远戍弁兵既得共沐殊恩,于海外要区足资防守,而估拨造报亦得画一矣。是否有当,理合会摺具奏,伏乞皇上睿鉴,部核覆施行。谨奏。
  乾隆五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奉朱批:该部议奏,钦此。于本月初六日抄出到部。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九本八五二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7 页
   八六、户部题本

  经筵讲官太子太保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管理吏部户部理藩院事务三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8 页
等忠襄伯臣和珅等谨题为遵旨等事:户科抄出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题报台湾各镇标营乾隆五十一、二两年分赏给兵丁红白事件等项银两一案,乾隆五十四年八月初四日题,九月十八日奉旨:该部察核具奏,钦此,钦遵于本日抄出到部。随经臣部将给赏各营兵丁名数是否相符,行查兵部去后。今于乾隆五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准兵部查覆到部。该臣等查得: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将台湾各镇标营乾隆五十一、二两年赏给兵丁红白事件等项银两造册具题前来。查闽省内地各营乾隆五十一、二两年红白赏项银两,先经原任闽浙总督李侍尧造册题销案内,声明于正项银内动给,每年留给台湾府银七千两,另案题报等因在案。今将该督题报该二年赏给台湾各营红白事件等项银两按年按款核覆于后:
  一、疏称乾隆五十一年分留给台湾各营红白赏银七千两内,赏给兵丁红事三件,每件三两,共银九两,盘费费银每名自一两至二两不等,共银二千三百八十六两五钱,赏给兵丁白事四百三十四件,每件四两,共银一千七百三十六两,二共赏给银四千一百三十一两五钱,尚剩银二千八百六十八两五钱。又乾隆五十二年分留给台湾各营红白赏项银七千两内,赏给兵丁红事九件,每件三两,共银二十七两,盘费每名自一两至二两不等,共银六十七两,赏给兵丁白事一千一百四件,每件银四两,共银四千四百一十六两,二共赏给银四千五百一十两,尚剩银二千四百九十两。应于台湾承领饷银内扣收司库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49 页
,造入季册报拨等语。查台湾各镇标营乾隆五十一、二两年拨给银一万四千两,既据该督疏称赏给兵丁红白事件并盘费银八千六百四十一两五钱,行查兵部,覆称名数相符,臣部按册核算,与应给银数亦属符合,应准开销。其馀剩银五千三百五十八两五钱,臣部照数登记。应令该督即于台湾应领饷银内按数扣收司库,造入季册报部酌拨。
  一、疏称台湾游巡目兵车脚同革伍病兵回籍及运柩等项,每年共需银二千四百两,于地丁银内动支。今乾隆五十一年各营册报动赏银一千八十九两七钱九分,尚馀剩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二钱一分。五十二年各营册报动赏银三百一十四两八钱,尚馀剩银二千八十五两二钱。俟准销后入册报拨等语。查台湾各营游巡目兵,乾隆五十一、二两年动支车脚同革伍病兵回籍及运柩等项,既据该督题报,共动赏银一千四百四两五钱九分,臣部按册核算,与应给银数相符,应准开销。其馀剩银三千三百九十五两四钱一分,臣部照数登记,应令该督即行转饬造入季册,报部酌拨。
  再查台湾乾隆五十一、二两年官庄租息银两,尚未据造册报销,并令该督亦即查明造册送部核销,毋任迟延。臣等未敢擅使,谨题请旨。乾隆五十五年二月初四日,御前大臣经筵讲官太子太保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提举阁事管理吏部户部三库理藩院事务总理圆明园内事务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上驷院武备院事务总管圆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官兵管理健锐营事务正白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世袭三等忠襄伯臣和珅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50 页
、署经筵讲官议政大臣户部尚书臣觉罗巴延三、经筵讲官尚书臣董诰、左侍郎镶白旗满洲副都统革职留任臣诺穆亲、左侍郎兼管顺天府尹事务世袭一等轻车都尉臣蒋赐棨、右侍郎臣韩鑅、福建清吏司郎中臣书德、郎中臣成履恒、郎中臣王应芬、员外郎臣穆隆阿、员外郎臣柏克慎、员外郎臣伊勒图、员外郎臣阿克东阿、员外郎臣那善、员外郎臣吴振藻、主事臣成书、主事臣马应选、额外主事臣赵三元、额外主事臣萧光浩。
  旨:依议。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七本六八一~六八二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50 页
   八七、史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伍奏」移会

  吏部为知照事:考功司案呈,乾隆五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内阁抄出闽浙督伍奏酌议台湾戍兵加粮银、游民挑募入伍、挂验船只番钱归官经理、及船厂采办木植、台地增销盐斤各事宜缘由一摺,十月二十日奉朱批:军机大臣会该部议奏,钦此,到部。除咨兵部主稿查办外,相应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日。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50 页
   八八、户部题本

  经筵讲官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管理吏部户部理藩院事务三等忠襄伯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51 页
臣和珅等谨题为剿匪等事:户科抄出福建巡抚浦霖将剿匪亡故兵丁眷口分别支给半饷银两造册题销一案,乾隆五十八年六月三十日题,九月初七日奉旨:该部察核具奏,钦此,钦遵于本日抄出到部。随经臣部将兵丁名数移查兵部去后,今于乾隆五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准兵部查覆到部。该臣等查得福建巡抚浦霖疏称:奉准部咨,闽省水陆各营节次打仗阵亡、淹毙、病故、迷失、被害各兵丁,每年应给半饷及半饷之半同再行减半暨米折共银二万九百一十六两三分,遇闰加给饷米银一千七百四十三两二釐零。各兵丁眷口应支饷米银两,准其于各亡故兵丁截支粮饷之日为始,按年支给,造入兵马奏销册内报销。如该故兵眷属病故及子弟年已及岁,即行住支报部。其截至乾隆五十六年止,应给银两,准于各年春秋拨存剩银内动给。其乾隆五十七年起应支银两,准于建旷项下支给。倘有不敷,于地丁银内凑给等因。行据布政使伊辙布详称:准水陆各营将阵亡、淹毙、病故、迷失、被害各兵丁无倚眷属,自奉文到营住支粮饷之日起,至乾隆五十六年底止,应支半饷及半饷之半同再行减半各饷银及米折银两取造册领移送前来。查册开一给水陆各标镇协营节次打仗阵亡、淹毙兵丁内,除扣给一名外,实给过一千五百四十五名。自住支粮饷之日起,至五十六年底止,各眷属半饷并米折共银五万八千九百五十两一钱六分零。又迷失、病兵丁内,除扣给七名外,实给过一千三百四十二名,自住支粮饷之日起,至五十六年底止,各眷属半饷之半并米折共银二万五千四百七两八钱五分二釐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52 页
零。又采薪迷失兵丁三名,自住支粮饷之日起,至五十六年底止,各眷属半饷减半之半饷银米折共银二十九两三钱六分四釐零。以上统共支给过银八万四千三百八十七两三钱七分七釐零,业于乾隆五十八年春拨册内造报晋江等县续完地丁共银九万四千一百六十七两八钱七分四釐之内,按数截支给领,俟届本年秋拨汇入四柱册造开除项下造报,理合将支销银两分晰造具总细各册详题前来。臣覆核无异,除册分送部科外,谨会同闽浙总督臣觉罗伍拉纳合词具题等因前来。
  查先据闽浙总督题报,闽省水陆各营节次打仗阵亡并淹毙马步守兵共一千五百四十六名,遗下无倚眷口,每名每月应给半饷银五钱、米三斗,每年共应需半饷银九千二百七十六两、米五千五百六十五石六斗;每石折价银八九钱、一两不等,共折价银五千二百四十八两八分,不扣小建朋银,遇闰加给一个月饷米银一千二百一十两三钱四分。又派调剿匪在于军营病故、迷失马步守兵丁一千三百四十九名,遗下无倚眷口,每名每月应给半饷之半银二钱五分、米一斗五升,每年共应需半饷之半银四千四十七两、米二千四百二十八石二斗;每石折价银八九钱、一两不等,共折价银二千三百三十七两八钱四分,不扣小建朋银,遇闰加给一个月饷米银五百三十二两七分。又采薪被害遗失兵丁三名,每名每月应给半饷减半之半银一钱二分五釐、米七升五合,每年共应需银四两五钱、米二石七斗;每石折价银九钱及一两不等,共折价银二两六钱一分,不扣小建朋银,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53 页
遇闰加给一个月饷米银五钱九分二釐五毫。以上阵亡、淹毙、病故、迷失、被害各兵丁,每年共应给半饷及半饷之半同再行减半暨米折共银二万九百一十六两零三分,遇闰加给饷米银一千七百四十三两二釐零。前项应给饷米银两起支日期,应请以各亡故兵丁截住粮饷之日为始,递年支给。如有眷属病故及子弟已及岁,随时住支造报。并声明前项兵眷应支饷银米折等银,截至乾隆五十六年止应给银两,于各年春秋拨存剩银内动给。其乾隆五十七年起应支银两,于建旷项下支给。倘有不敷,于地丁银内凑给等因。经臣部覆准在案。今据福建巡抚浦霖将闽省水陆各营阵亡并淹毙、病故及迷失、被害各兵丁无倚眷属,自奉文到营住支粮饷之日起,至乾隆五十六年底止,应支半饷及半饷之半并再行减半各饷银及米折银两,造册题销。据册开:水陆各营节次打仗阵亡及淹毙、病故兵丁,内扣除一名外,实给过一千五百四十五名,自奉文住支粮饷之日起,至乾隆五十六年底止应给各眷属半饷并米折共银五万八千九百五十两一钱六分零。又迷失、病故兵丁,内扣除七名外,实给过一千三百四十二名,自住支粮饷之日起,至乾隆五十六年底止,应给各眷属半饷之半并米折共银二万五千四百七两八钱五分二釐零。又采薪迷失兵丁三名,自住支粮饷之日起,至乾隆五十六年底止,应给各眷属减半之半饷银米折共银二十九两三钱六分四釐。以上共支给过银八万四千三百八十七两三钱七分七釐,于拨册留备银内拨给等语。查前项打仗阵亡及淹毙、病故并迷失各兵名数,臣部行查兵部,覆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54 页
称与该抚册报名姓相符,其应给各眷属饷银、米折等项亦核与兵部知营案内应给之例符合,所有前项给过各兵眷属半饷及半饷之半并再行减半饷银、米折共银八万四千三百八十七两三钱七分七釐,臣部按册核算,亦属相符,相应准其开销。其前项应销银两,业据该抚于本年秋拨留备银内开除在案,应毋庸议。仍令该抚转饬各营,如各兵眷属病故及子弟年已及岁,即行随时住支报部,毋任混支销。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御前大臣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提举阁事管理吏部户部三库理藩院事务掌翰林院事教习庶吉士总理圆明园内事务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上驷院武备院事务总管圆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官兵管理健锐营事务正白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世袭三等忠襄伯臣和珅、御前大臣内大臣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正红旗满洲都统管理銮仪卫事管理御茶膳房造办处总理工程处事务总管清漪园等处向导处大臣御船处统领管理鹰狗处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臣福长安、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尚书臣董诰、左侍郎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管理乐部事务世袭一等轻车都尉革职留任臣蒋赐棨、右侍郎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管理圆明园清漪园畅春园事务总理工程处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臣巴宁阿、右侍郎臣韩鑅、福建清吏司郎中臣福森布、郎中臣成履恒、员外郎臣阿克东阿、员外郎臣禄明、员外郎臣那沾、员外郎臣福炳、员外郎臣雅尔赛、主事臣景额、主事臣钱楷额外主事臣董思駉、额外主事臣曹祝龄、额外主事臣郑浵、七品官臣任兰祐。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55 页
  旨:依议。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九本八五七~八五九页。)
卷四、军米军饷(雍正、乾隆时期) 第 25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