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 页
台案汇录乙集卷一
   一、署理闽浙总督宜兆熊残题本

  镇守福州等处将军世袭阿思哈尼哈番署理福建浙江总督印务臣宜兆熊谨题为题明事:据署福建布政司事兴泉道副使陶范详称:案奉前总督王部院牌,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十二日,准兵部咨开,职方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该本部题前事内开:案查先据原任侍郎苏拜等具题一疏,经议政王等会同议覆,疏称:台湾应设官兵,于闽省水陆经制官兵内抽调遣防;台湾澎湖文职,听吏部补授具题;文武官员到任三年后,该部升转内地等因具题,奉旨依议,钦遵在案。又续经吏部议覆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题疏内议:台湾府三县应设佐二杂职官员,俱令该督抚等于闽省见任官员内选择调补。至调补各官,俟三年俸满,该督抚具题到日,以伊等应升员缺于即升官员内先行升用之中,又先行升用。嗣后缺出,臣部照常补授。三年后升转时,仍照此例升转等因具题。奉旨依议,钦遵在案。该臣等议得:议政王等会议福建经制官兵内抽调遣防台湾澎湖文武官员,到任三年后该部升转内地等语;又吏部具题调补台湾文职官员到任,俟三年俸满,该督抚等题明到日,以伊等应升员缺,于即升官员内先行升用之中又先行升用,嗣后缺(中缺十
卷一 第 2 页
五字)此例升(下缺)
  旨:该部议奏。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七本六三0页。)


卷一 第 2 页
   二、福建巡抚黄国材奏摺

  福建巡抚奴才黄国材谨奏为请旨事:查得福建台湾文职缺出,向例于本省内地官员内遴选无参罚之员调补。但思台湾系海外要区,必得在闽日久、熟悉风土、办事才能之员,方为人地相宜。若必欲无参罚之员,方准调补;查无参罚人员,或因到任未久,或人地不甚相宜,俱未便调补。且调台各官,俱系对品调补,并非升转;如遇俸满升转,仍查该员并无参罚,方得升转。以后台湾文职缺出,可否不论有无参罚之员,俱准调补?伏乞主子指示,以便具题请旨。
  再查对品调补,武官俱不引见。今调补台湾文官,仍行引见,不但文武之例不一,而且台湾地在海外,远隔重洋,风信不利,难计时日。如丁忧、病故等事缺出之日,内地闻报已迟,若再引见赴任,时日必久。近奉主子上谕:凡推升官员赴京引见,有路途遥远之处,著吏、兵二部会议具奏,钦此。仰见我皇上至圣至明,无微不照。以后凡对品调补台湾文官,可否照武职免其引见?一面具题请调,一面即令赴任,料理地方,庶
卷一 第 3 页
要地员缺不致久悬,即署印之官不致日久多事矣。奴才未敢擅便,伏乞主子批示,以便一并具题请旨遵行。为此具摺,谨具奏闻。
  雍正元年二月初一日。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一本二二页。)


卷一 第 3 页
   三、福建台湾总兵王郡奏摺

  福建台湾总兵臣王郡谨奏为武职俸满、恭恳圣恩事:窃台澎武职,向系照文职三年之例扣算报满升用等因,历经遵行在案。然此三年报满升用,实出盛典隆恩,但臣下常有不克仰副盛典之实者。情缘报满必候督臣察核、咨部、具题、注册、行知候升,交代渡海,每每延至四年、五年不等。尚有俸满之后、挨升未到、窐误不获录用者有之。臣思镇、协各员,每蒙皇上特用,受恩深重,仰报难尽,应遵旧例三年报满,伏候皇上酌调。所有参将、游击、守备等职,以三年之期延至四年、五年,台湾无搬眷之例,已有内顾之忧。如遇父母事故,子弟年幼不能料理。且参将以下,无丁忧之例。又因边海不敢告假种种情事,似恐分驰意念,地方不得悉心办事之人。伏查文职近为遵旨议覆事,奉文以一年为期,半年协办,前后二年,可回内地补用。臣冒昧不揣,恭恳圣恩,应否各武职准以二年俸满具报,候督臣察核、咨部、具题、注册、行知候缺升调,及交代
卷一 第 4 页
渡海,实合三年之数,仰升盛典之隆恩者也。更千把总微员,不时差使内地,顺便顾家,应照旧三年报满可耳。耳因谬荷宠异,惟知仰体圣主轸念边方至意,自忘智识卑浅,是否有当,理合密摺恭恳皇上睿鉴施行。为此具摺,谨遣臣家人李永长赍捧具奏以闻。雍正八年八月初十日,福建台湾总兵臣王郡具摺。
  奉旨:大学士会同该部议奏。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一本二四页。)


卷一 第 4 页
   四、福建总督郝玉麟奏摺

  署福建总督臣郝玉麟谨奏为酌议台地文员之年限、以示鼓励、以昭画一事:窃查台湾一府,孤悬海外。旧例文武各官,三年俸满即升。嗣经前督臣满保条奏,以台湾远隔重洋,全在道、府、厅、县得人,而谙练熟悉风土之员难得,请将任满之员再行加衔留任三年。续又经前督臣高其倬奏请更定四年。荷蒙皇上洪恩,俯念台湾道、府、厅、县等官至期六年为满,又加以候缺、交盘,渡海之期实属太久,其父母妻子隔越重洋,难免内顾之忧,著令自到任之日为始,将满一年之期,令督、抚于闽省内地官员内拣选贤能之员到台协办,半年之后,令旧员回至内地补用,并经部议期满分别议叙加级。原以调台各员,前后在台为期不远,所以酌予加级,实为允当。迨至雍正八年,复经前署督
卷一 第 5 页
臣阿尔赛以调台各员,统计前后协办之期不过年半,而独当其任者不过半年,恐庸员草率塞责,请将调台各员到任二年,督、抚另选贤员赴台协办等由奏准现在遵行。臣查台员定以二年之限,又加协办半年,虽为料理地方起见,但既限以历俸二年,至期满之时始行调员协办,又是半年,统计已二年半矣。再加交代、渡海,为期不下三年。而回至内地,止予加级,似非仰体我皇上鼓励海外臣工之意。况查今升陆路提臣王郡前在台湾总兵任内于雍正八年奏称:台澎镇协各员,蒙皇上特用,受恩深重,应遵照旧例三年报满候用;所有参将、游击、守备等职,请以二年俸满及交代、渡海实合三年之数等由,经部议覆,应如所请,台湾参将、游击、守备二年俸满,具报该督核题候缺升用在案。是同一在台人员,武职历俸二年得邀升用,文员历俸二年半仅议加级,其例似未画一。臣愚,以为台湾道员职任监司,身沐皇上隆恩,应请照台湾镇协三年报满,恭候圣明酌用。至知府、同知、通判、知县各员,似应照武职参将、游击、守备等官之例,请以二年俸满,屈期一面具报题明,一面仍照现行协办之例,拣选内地贤能之员赴台协办,半年之后令其交代,回至内地候升。统计在任及交代、渡海亦合三年之数。如此,庶文武升迁年限画一,而台地既得谙练熟悉风土之人,道、府、厅、县各员自必益加鼓励,出力报效,于海疆似有裨益。臣伏皇上俯恤臣工,无微不至,而台地人员更切,时圣怀,是以不揣冒昧,缮摺恭奏。但臣知识短浅,是否可行,伏乞圣主睿鉴施行。臣玉麟
卷一 第 6 页
谨奏。雍正十年九月十八日具。
  朱批:所奏是,该部议奏。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一本二六页。)


卷一 第 6 页
   五、兵部题本

  议政大臣兵部尚书兼都统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加五级纪录三十一次臣鄂善等谨题为敬陈管见、仰祈圣鉴事:内阁抄出巡台御史诺穆布等奏前事内开:窃臣等看得台湾武职俸满,宜与文员一例升转也。台地远隔重洋,民番交错,武职之操防与文员之抚字,同其劳瘁。查定例:知府、同知、通判、知县二年俸满,俟调补之员到任协办,半年期满离任,回至内地,督抚以本省应升之缺即行题补。道员三年俸满,送部引见,候旨升用。盖以海疆劳吏,升迁迅速,庶几群思感奋,鼓励人才。其武职俸满人员,除把总由督、提咨补内地千总,千总即赴部推升守备毋庸议外,守备、都司、游击、参将亦如文员府、厅、县二年俸满。但其中有大衔者则升缺一等,其小衔者则祗加虚衔调转,并不升缺。海外重地,拣选贤员调补,在台所办,原系参、游、都、守之事。及至俸满,或仍补参、游、都、守之官,以视文员之即行升用,似属偏枯。臣等伏思文武员弁同属一体,可否仰祈圣恩,将台湾武职援照文员之例,俸满守备即以都、游兼升,游击即
卷一 第 7 页
以参将升补,参将即以副将升补,不必归入部选。以闽省边海重地,必得熟悉风土之员,方为有益。此项武职俸满人员,既在台疆供职胜任,或用至闽省内地,或仍升用台郡,更得驾轻就熟。似应与文员一体,统令督臣于本省应升之缺,即行题补。至副将俸满,补放总兵,恭候皇上简用。则弁员益加感激,操防抚字,同其鼓励矣。谨奏。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奉朱批:该部议奏,钦此。钦遵于本月二十三日抄出到部。
  该臣等议得:巡台御史诺穆布等奏称,台湾武职俸满,宜与文员一例升转也。台地远隔重洋,民番交错。武职之操防,与文员之抚字,同其劳瘁。查定例:知府、同知、通判、知县二年俸满,俟调补之员到任协办,半年期满离任,回至内地,督、抚以本省应升之缺即行题补。道员三年俸满,送部引见,候旨升用。盖以海疆劳吏,升迁迅速,庶几群思感奋,鼓励人才。其武职俸满人员,除把总由督、提咨补内地千总,千总赴部推升守备毋庸议外,守备、都司、游击、参将亦如文员府、厅、县二年俸满。但其中有大衔者则升缺一等,其小衔者则祗加虚衔调转,并不升缺。海外重地,拣选贤员调补,在台所办原系参、游、都、守之事。及至俸满,或仍补参、游、都、守之官,以视文员之即行升用,似属偏枯。臣等伏思文武员弁,同属一体,可否仰祈圣恩,将台湾武职援照文员之例,俸满守备即以都、游兼升,游击即以参将升补,参将即以副将升补,不必归入部选。以闽省边海重地,必得熟悉风土之员,方为有益。此项武职俸满人员,既在
卷一 第 8 页
台疆供职胜任,或用至闽省内地,或仍升用台郡,更得驾轻就熟,似应与文员一体,统令督臣于本省应升之缺,即行题补。至副将俸满补放总兵,恭候皇上简用,则弁员益加感激,操防抚字,同其鼓励矣等因具奏前来。查康熙二十七年臣部议覆台湾抽调官员案内,武职官员,三年俸满,题报到日,于先行升用之中又先行升用等因。又雍正八年,臣部议覆升任台湾总兵王郡条奏台湾武职员弁俸满一疏内称:参、游、守备等官,准其二年俸满,该督具题注册,候升镇协,千把仍照旧例三年俸满等因各在案。今该御史等虽称台湾武职俸满人员,守备、都司、游击、参将二年俸满,其中大衔者升缺一等,小衔者祗加虚衔调转,并不升缺,视文员之即行升用,似属偏枯,祈将台湾武职援照文员即行升补之例,守备以都、游兼升,游击即以参将升补,参将即以副将升补,统令督臣于本省应升之缺,即行题补,至副将俸满补放总兵,恭候皇上简用等语。但文武阶级原自不同,势难一例升转。文职有正从品级,是以按品升缺。武员有正署职衔,是以按衔升转。故武员有升衔升缺之别。且衔大者升缺不升衔,衔小者升衔不升缺。在定例之初,原有深意,自不便援照文职之例按缺升迁。况台湾武职各员,从前原系三年俸满,先行升用,较之各项边俸人员已属从优。续经定以二年俸满,仍先行升用,从优之中又复甚优。若照该御史等所请,将台湾武职,无论本衔大小,一概升缺,不惟升转甚优之员更复加优,未免升迁过骤。且武职亦焉得有如许升缺?实属未便。应将该御史等所请台
卷一 第 9 页
湾武职援照文职之例俸满升缺即行题补之处,无庸议可也。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乾隆三年十二月十一日,议政大臣兵部尚书兼都统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加五级纪录三十一次臣鄂善、吏部尚书兼管兵部事务加二级臣甘汝来、议政大臣左侍郎加二级臣宗室普泰、左侍郎加二级臣吴应棻、经筵讲官右侍郎仍兼署工部理藩院侍郎事务固山额驸食一品俸加三级臣班第、职方清吏司掌印郎中兼参领臣三硕色、郎中管理馆所监督事务臣辉色、郎中臣温天诏、员外郎臣富起、(下缺)
  旨:依议。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一本四七~四八页)


卷一 第 9 页
   六、福建水师提督王郡奏摺

  福建水师提督臣王郡谨奏为敬陈闽省水师壅滞情形、急请变通、以励劳戍事:窃惟水师与陆路不同,必深知港道之由、风云之变、河线之宜,然后冲风破浪,驾驶无虞。前推各官满俸之期,水陆并推,而熟谙水务者遂不得久于其职,以致用违其才。我世宗宪皇帝暨皇上御极以来,屡降谕旨,饬令长于水师之员,不可改调陆路。并通查陆路有长于水师者,亦著奏闻调补。近年水师人员,概就本省水师补用,不敢混越,所以慎重乎海疆者,法至善也。惟是地道各省不同,而所习亦有区别。如闽省地少人多,而所藉
卷一 第 10 页
以谋食者,半在于波涛汹涌之中,故一入戎行,便知操驾,其习便之然也。况数年来,蒙水师人才难得之谕旨,俾得各尽其长,无不争自练习,以期仰副圣天子注念水师之至意,其人才为极盛矣。至若闽省有台湾一区,洋属最险,地为极边,所以自入版图开设营制以来,该地员弁,定以历俸三年为满,即于先用之中可行先用,且不分省分水陆,均得推补。雍正八年间,臣谬任台镇时,因见各官自报满候升,延至四、五年方可得缺离任,未免过久,具摺奏请将台湾参、游、守改为二年俸满,蒙世宗宪皇帝俞允,钦遵在案。是因其地有不同而恤劳优异也。
  今查台湾两协伍营游、守共十员,于二年报满之后,闽省内地一时无缺可升,不得不与调任之员两相对换。虽部中有升衔留任之例,然止有升衔并无升缺,有先用之名而终无先用之实,非所以鼓励贤劳。且使二年俸满之员共集内营,而内营谙练水务之员并壅滞而莫能迁转,亦属未便。再查闽省内地水师千总三十缺六年俸满,台湾水师把总二十缺三年俸满,即应坐补内营千总,计六年之内,尚不敷台湾把总坐补之数十缺,而内地之天津、乍浦、三江口等处教习期满,发回闽省,应以千总补用,及内地把总六十缺之应升千总者,不乏其人。上源不通,下源自塞,势所必然也。
  臣职任水师,统辖海表,目击员弁壅滞情形,而远戍劳臣,迁移乏术,不得不据实上闻,仰祈皇上因地制宜,因事定制,可否于台湾水师各游、守,不论大衔、小衔,嗣
卷一 第 11 页
后报部到部,不必拘定闽省,凡属沿海省分所出参、游、都、守等缺系水师者,将台湾应升人员,照其应得衔缺,先行推补,以符先用之中又行先用之例。如无俸满□部,则听内部查照各该省原例办理。其台湾水师之俸满千总,保送到部引见准用者,亦照此例分发各省水师营推补。如此一转移间,而台湾之游守十员、千总十员聚于一省,则应升者日见其多,分推他省,谅无此绌彼盈之患,其于恤劳奖劝之道,不无有益焉。若云港道、沙线以及风云之处各省不同,臣愚以为熟谙水师者,一经其地,咨诹相度,便可一目瞭然。如闽省之水师兵弁,挑选天津、乍浦等处教习旂营,均非伊等所游之地,而皆得三年无误,议叙而回,实为明證也。伏望皇上俯念海外远戍,实与内地不同,而闽省水师并于他省有间,曲赐变通,以疏壅滞,俾沿海员弁无不感激思奋,自必倍加努力以报国恩。是否可采,恭候训示,伏乞皇上睿鉴施行。为此具摺谨奏闻。
  乾隆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奉朱批:该部议奏,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三本二0六页。)


卷一 第 11 页
   七、兵部等衙门题本

  兵部等衙门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总理兵部事务世袭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等谨题为敬陈闽省水师壅滞情形、急请变通、以励劳戍事:兵科抄出兵部题前
卷一 第 12 页
事内开:内阁抄出福建水师提督王郡奏前事内开:窃惟水师与陆路不同,必深知港道之由,风云之变,河线之宜,然后冲风破浪,驾驶无虞。前于各员满俸之期,水陆并推,而熟谙水务者遂不得久于其职,以致用违其材。我世宗宪皇帝暨皇上御极以来,屡降谕旨,饬令长于水师之员,不可改调陆路,并通查陆路有长于水师者,亦著奏闻调补。迩年水师人员,概就本省水师补用,不敢混越,所以慎重海疆者,法至善也。惟是地道各有不同,而习尚亦有区别。如闽省地少人多,而所藉以谋食者,半在于波涛汹涌之中,故一入戎行,便知操驾,其习使之然也。况数年来,蒙水师难得之谕旨,俾得各尽其长,无不争自练习,以期仰副圣天子注念水师之至意,其人材为极盛矣。至若闽省有台澎一区,洋属最险,地为极边,所以自入版图、开设营制以来,该地员弁,定以历俸三年为满,即于先用之中又行先用,且不分省、分水陆,均得推补。雍正八年间,臣谬任台镇时,因见各官自报满候升,延至四、五年方可得缺离任,未免过久,具摺奏请,将台澎参、游、守改为二年俸满,蒙世宗宪皇帝俞允,钦遵在案。是因其地有不同,而恤劳优异也。今查台澎两协伍营游守共十员,于二年报满之后,闽省内地,一时无现缺可升,不得不与调任之员两相对换。虽部中有升衔留任之例,然止有升衔,并无升缺,有先用之名,而终无先用之实,非所以鼓励贤劳。且使二年俸满之员,共集内营,而内营谙练水务之员,并壅滞而莫能迁转,亦属未便。再查闽省内地水师千总三十缺,六年俸满
卷一 第 13 页
,台澎水师把总二十缺,三年俸满,即应坐补内营千总。计六年之内,尚不敷台澎把总坐补之数十缺,而内地之天津、乍浦、三江口等处教习期满发回闽省应以千总补用及内地把总六十缺之应升千总者,不乏其人。上源不通,下源壅塞,势所必然也。臣职任水师,统辖海表,目击员弁壅滞情形,而远戍劳臣,迁移乏术,不得不据实上闻,仰祈皇上因地制宜,因时定制。可否于台澎水师各游守,不论大衔、小衔,嗣后报满到部,不必拘定闽省,凡属沿海省分所出参、游、都、守等缺系水师者,将台澎应升人员,照其应得衔缺,先行推补,以符先用之中又行先用之例。如无俸满报部,则听内部查照各该省原例办理。其台澎水师之俸满千总保送到部引见准用者,亦照此例分发各省水师营分推补。如此一转移间,而台澎之游守十员、千总十员、聚于一省,则应升者日见其多,分推他省,谅无此绌彼盈之患,其于恤劳劝之道,不无有合焉。若云港道沙线以及风云之处,各省不同,臣愚以为熟谙水师者,一经其地,咨诹相度,便可一目了然。如闽省之水师兵弁,挑选天津、乍浦等处教习旗营,均非伊等所熟游之地,而皆得三年无误,议叙而回,实为明證也。伏望皇上俯念海外远戍,实与内地不同,而闽省水师,并与他省有间,曲赐变通,以疏壅滞,俾沿海员弁无不感激思奋,自必加倍努力,以报国恩。是否可采,恭候训示。伏乞皇上睿鉴施行。为此具摺谨具奏闻。奉朱批:该部议奏,钦此。
卷一 第 14 页
  查康熙二十七年兵部议覆台湾抽调官员案内,武职官员三年俸满,题报到日,于先行升用之中又先行升用。又雍正八年兵部议覆升任台湾总兵王郡条奏台湾武职员弁俸满一疏,参、游、守备等官准其二年俸满,该督具题,注册候升,镇协千把仍照旧例三年俸满等因各在案。又乾隆三年九月内升任闽浙总督郝玉麟,以闽省熟谙水务之人无地不可效用,可否守备以上,其有应升之缺,统听内部于各省海洋江河各营并行推转等因,兵部议以各省海洋水师员缺,俱系督提拣选本省熟谙水务人员题补,并无推补之例。若将闽省水师人员推转各省,则各该省水师人员无缺升补,反致有壅滞之虞,该督所请闽省水师人员推转各省之处应毋庸议等因题覆。奉旨依议,钦遵在案。又乾隆三年十二月内,巡台御史诺穆布等以台湾武职二年俸满,其大衔者升缺,小衔者祗加衔调任,并不升缺,视文员之即行升用,似属偏枯,祈请将台湾武职照文员即行升用之例,分别升补等因。兵部议以文职有正从品级,是以按品升缺,武职有正署职衔,是以按衔升转,故衔大者升缺不升衔,衔小者升衔不升缺,定例原有深意,自不便照文职之例按缺升迁。况台湾武职,原系三年俸满先用,较之各项边俸人员,已属过优。续经定以二年俸满,仍先行升用,从优之中又复甚优。该御史等所请,不论本衔大小,一概升缺,未免升迁过骤,实属未便,应毋庸议等因题覆。奉旨依议,钦遵在案。今该提督奏称:迩年水师人员,概就本省补用,不敢混越。惟是闽省台澎洋属最险,地为极边,其台澎两协伍营
卷一 第 15 页
游守共十员,于报满之后,内地无缺可升,不得不与调任之员两相对换,虽有升衔留任之例,止有升衔,并无升缺,有先用之名,而无先用之实,使俸满之员共集内营,而内营谙练水务之员壅滞莫转。再闽省内地水师千总三十缺,台澎水师把总二十缺,计六年之内,尚不敷台澎俸满把总坐补之数,而天津等处教习发回应补千总及内地应升千总者不乏其人,上源不通,下源壅塞,势所必然。可否于台澎水师游守,不论大衔、小衔,报满到部,凡沿海省分参、游、都、守等缺系水师者,先行推补。并台澎水师千总俸满送部推用者,亦照此例分发各省水师营分推补等语。但闽省水师人员,不便推补邻近各省之处,于升任总督郝玉麟条奏案内,兵部业经详细议覆。台湾俸满官员,不便概行升缺之处,于议覆御史诺穆布等条奏案内已经备悉声明。且台湾俸满各官,衔大者原系升缺,衔小者是以升衔,升衔之后即照所升之衔支食俸银,是升衔各官,亦未尝非即行升用,何得因不能概行升缺,即以为徒有升用之名,并无升用之实?应将该提督所请台澎俸满水师游守,不论大衔、小衔,报满到部推补沿海水师省分参、游、都、守等缺之处,毋庸议。再台澎水师俸满千总保送到部,兵部带领引见,有发回本省题补,有分发邻省补用者,俱系皇上钦定擢用,未便专请分发各省水师营分补用。沿海各省,惟广东、江南、浙江等处始有水师之缺,而各该省预行保举及分发候补应用水师者,俱各有人,若以台澎水师千总分发各省,则各省候补人员较前愈多,是欲疏通闽省人员,反致各省
卷一 第 16 页
水师人员无缺可补,更属未便。况水师千总俸满,送部分发题补之后,例应即行开缺。其千总原缺,即可于各项员弁内拣选拔补,何致上源不通、下源壅塞之处?福建水师年满千总,仍照旧例遵行。应将该提督所请台澎水师俸满千总保送到部分发各省水师营分推补之处,亦毋庸议等因,于乾隆四年七月十五日题,本月二十五日奉旨:九卿详议具奏,钦此。钦遵于本月二十六日抄出到部。
  该臣等会议得:福建水师提督王郡条奏台澎游守十员,俸满报部,不论大衔、小衔,凡沿海省分所出参、游、都、守等缺系水师者,将台澎人员推补。其台澎水师俸满千总保送到部,亦照此例分发各省水师营分推补一摺,经兵部议称:查康熙二十七年议覆台湾抽调官员案内,武职官员三年俸满,题报到日,于先行升用之中,又先行升用。又雍正八年议覆升任台湾总兵王郡条奏台湾武职员弁俸满一疏,参、游、守备等官,准其二年俸满,该督具题注册候升,镇协千把仍照旧例三年俸满等因各在案。又乾隆三年九月内,升任闽浙总督郝玉麟以闽省熟谙水务之人,无地不可效用,可否守备以上,其有应升之缺,统听内部于各省海洋江河各营并行推转等因,兵部议以各省海洋水师员缺,俱系督提拣选本省熟谙水务人员题补,并无推补之例,若将闽省水师人员推转各省,则各该省水师人员无缺升补,反致有壅滞之虞,该督所请闽省水师人员推转各省之处应毋庸议等因题覆,奉旨依议,钦遵在案。又乾隆三年十二月内,巡台御史诺穆布等以台湾
卷一 第 17 页
武职二年俸满,其大衔者升缺,小衔者祗加衔调任,并不升缺,视文员之即行升用,似属偏枯,祈请将台湾武职照文员即行升缺之例,分别升补等因,兵部议以文职有正从品级,是以按品升缺,武职有正署职衔,是以按衔升转,故衔大者升缺不升衔,衔小者升衔不升缺,定例原有深意,自不便照文职之例,按缺升迁。况台湾武职,原系三年俸满先用,较之各项边俸人员已属过优。续经定以二年俸满,仍先行升用,从优之中又复甚优。该御史等所请,不论本衔大小,一概升缺,未免升迁过骤,实属未便,应毋庸议等因题覆。奉旨依议,钦遵亦在案。今该提督奏称迩年水师人员概就本省补用,不敢混越。惟是闽省台澎洋属最险,地为极边,其台澎两协伍营游守共十员,于报满之后,内地无缺可升,不得不与调任之员两相对换,虽有升衔留任之例,止有升衔,并无升缺,有先用之名,而无先用之实,使俸满之员共集内营,而内营谙练水务之员壅滞莫转。再闽省内地水师千总三十缺,台澎水师把总二十缺,计六年之内,尚不敷台澎俸满把总坐补之数。而天津等处教习发回应补千总及内地应升千总者不乏其人,上源不通,下源壅塞,势所必然。可否于台澎水师游、守不论大衔、小衔,报满到部,凡沿海省分参、游、都、守等缺系水师者,先行推补。并台澎水师千总俸满送部推用者,亦照此例,分发各省水师营分推补等语。但闽省水师人员,不便推补邻近各省之处,于升任总督郝玉麟条奏案内,兵部业经详细议覆。台湾俸满官员,不便概行升缺之处,于议覆御史诺穆布等
卷一 第 18 页
条奏案内已经备悉声明。且台湾俸满各官,衔大者原系升缺,衔小者是以升衔,升衔之后即照所升之衔支食俸银。是升衔各官,亦未尝非即行升用。何得因其不能概行升缺,即以为徒有升用之名,并无升用之实?应将该提督所请台澎俸满水师游守,不论大衔、小衔,报满到部,推补沿海水师省分参、游、都、守等缺之处,无庸议。再台澎水师俸满千总、保送到部,兵部带领引见,有发回本省题补,有分发邻省补用者,俱系皇上钦定擢用,未便专请分发各省水师营分补用。沿海各省,惟广东、江南、浙江等处始有水师之缺,而各该省预行保举及分发候补应用水师者,俱各有人。若以台澎水师千总分发各省,则各省候补人员较前愈多。是欲疏通闽省人员,反致各省水师人员无缺可补,更属未便。况水师千总俸满,送部分发题补之后,例应即行开缺。其千总员缺,即可于各项员弁内拣选拔补,何致有上源不通、下源壅塞之处?福建水师年满千总,仍照旧例遵行。应将该提督所请台澎水师俸满千总保送到部,分发各省水师营分推补之处,亦毋庸议等因具题。奉旨令臣等详议具奏,仰见皇上慎重海疆、优恤戎行之至意。臣等谨详议得:武职官制,与文职原自不同。文职阶级甚多,是以按品升缺。武职阶级较少,若并不论衔之大小,概行升缺,原无许多之缺足供升转。故定例内衔大者升缺不升衔,衔小者升衔不升缺。定制之意,甚属周详。况各项边俸武职,有三年俸满者,亦有五年俸满者。台澎水师各员系二年俸满,先行升用之中,又先升用,较之各项边俸人员升转,已
卷一 第 19 页
属甚优。如复照该提督所奏台澎水师游守俸满,不论大衔、小衔,即推补各省水师参、游、都司等缺,是游击俸满并不论衔即升参将,守备俸满并不论衔即升游都,不惟升迁太骤,抑且更张定制,实有未便。应将该提督所请台澎俸满水师游守不论大衔、小衔推补参将、游、都等缺之处,仍毋庸议。若因福建省水师应升人员甚多,水师之缺较少,将台澎俸满水师游守,仍照伊等应升衔缺,发往邻省,以水师之缺补用,并台澎俸满水师千总保送到部,发往别省,以水师守备题补,是亦疏通水师员弁之一法。但查有水师员缺者,惟江南、浙江、广东三省。郎江南省水师参将二缺、游击八缺、都司一缺、守备十缺,现有候补水师员弁二十四员;浙江省水师副将一缺、参将四缺、游击九缺、部司二缺、守备十四缺,现有候补水师员弁二十四员;广东省水师副将六缺、参将五缺、游击十缺、都司十缺、守备二十八缺,现有候补水师员弁二十员。因各该省人多缺少,俱难一时补用。如再将福建台澎水师人员推升,分发水师省分补用,则现在候补之员,自必补用无期,反增壅滞之虞。况福建省水师副将三缺、参将四缺、游击十五缺、守备十八缺,候补水师员弁共二十二员,其水师各缺较之江、浙二省原不为少,候补水师人员较之江、浙等省亦并不加多。广东水师之缺虽属稍多,该省亦有如台澎水师二年俸满即行升用之员。该提督止就福建一省起见,欲将水师员弁分发各省。臣等既遵旨悉心详议,自应通盘核算各省水师之缺,不独均有现任水师应升之人,即候补水师员弁尚属补
卷一 第 20 页
用无期,未便复将福建水师人员分发各省补用。该提督所请台澎俸满水师游守千总推补分发沿海各省补用之处,实属难行,应照兵部原议,仍毋庸议可也。此案系兵部主稿,合并声明。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乾隆四年八月二十六日,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总理兵部事务世袭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太子少保议政大臣尚书兼都统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加五级纪录四十五次臣鄂善、尚书加三级纪录九次臣杨超曾、议政大臣左侍郎加二级臣宗室普泰、左侍郎加二级臣吴应棻、右侍郎加五级纪录六次臣雅尔图、右侍郎臣凌如焕、经筵讲官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三等伯兼管吏部尚书事加十二级臣张廷玉太子太保议政大臣领侍内大臣尚书协办户部兼管户部三库事御前大臣果毅公加一级臣讷亲、左侍郎兼管户部三库事协办步军统领刑名事务世袭骑都尉佐领加一级纪录四次臣喀尔吉善、左侍郎臣程元章、经筵讲官右侍郎加一级臣陈大受、太子少保内大臣户部尚书兼管三库事务内务府总管臣海望、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臣陈华、经筵讲官左侍郎加二级臣岱奇、(下缺)
  旨:依议。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七本六三八~六四一页。)


卷一 第 20 页
   八、吏部题本
卷一 第 21 页
  吏部等部经筵讲官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三等伯兼管吏部尚书事加十二级纪录三次臣张廷玉等谨题为请定台员俸满限期、以专责任、以昭画一事:内阁抄出福建布政来张嗣昌奏前事内开:查台湾文职大小官员,康熙二十三年原定三年俸满,准其升用。后经前任督臣满保于康熙六十一年奏准,历俸三年,加衔再留任三年,共以六年为满。雍正七年,复经前任督臣高其倬奏请,以四年为满,经部议覆:道府、同知、通判、知县,俱定一年为满,再协办半年,分别加级;其佐杂教职,仍遵原例,以三年为满。雍正八年,前署福建总督、现任湖广总督臣阿尔赛奏定,以二年为满,再协办半年。雍正十一年,前任督臣郝玉麟奏定,台湾道以三年为满,知府、同知、通判、知县仍以二年为满,再协办半年;佐杂教职,仍以三年为满,调回内地候升等因,遵行在案。窃思郡守之董率,厅员之协防,与县令之地方事务,必须经久任专,而后能深谋远虑,以奏成效,此不易之理也。且台地自搬眷之后,户口已增数万,其中奸良不一,大非昔比。若台湾知府、同知、通判、知县,照现行之例,二年为满,虽再协办半年,仅有二年半。然除去到任之初,与旧任协办半年,报满之后,又与新任协办半年,是府、厅、县各员,专任仍止一年有馀。在实心任事者自不必分久暂,而稍存诿延之念者未必不因循塞责,于地方无益。再思协办之意,诚恐新任官员,不知海外风土人情,使之彼此商酌,易于办理。然系部选,或外省推升之员,直抵海外,则协办原不可少。今台湾官员,例系于本省内
卷一 第 22 页
地久任人员内拣选题调,其台地风土人情及地方险要之处,俱为素所熟闻洞悉,到任即可措施。况新旧交代,例限四月,遇事原可参酌。臣愚,以为调台知府、同知、通判、知县,若四年、六年,为期实为过久,而一年、二年,又觉太近。似应仍遵原例,以三年为满。于届期五月之前,报明督抚,于一月内遴员具题调补。俟新员赴台接理之后,交代清楚,即回内地,免其协办。是调台之员,不惟可以安心专办,而于同台之道员、佐杂、教职三年报满之例,亦归于画一。况从前台地俸满之员,止准加级,今则予以应升;从前过台之员,不准携眷,今则无子者又有督臣奏明挈眷之例,咸沐圣恩高厚,至矣尽矣。大小臣工,自必尽心报效,永图奠安,于海疆实有裨益。抑臣更有请者:查台湾原例,武职大小官员,亦均系三年报满。今现在总兵、副将、千总、把总系三年报满。其中间之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又系二年报满。可否以台地大小文武同属臣子,均照原例以三年俸满之处,伏乞皇上部一并议覆。臣历闽有年,曾任台道三载,颇知情形,用敢冒昧敷陈,伏祈圣明睿鉴,训示施行。谨奏。乾隆八年闰四月二十五日奉朱批:该部议奏,钦此。钦遵于二十六日抄出到部。
  该臣等会议得:福建布政使张嗣昌奏称:查台湾文职大小官员,康熙二十三年原定三年俸满,准其升用。后经前任督臣满保,于康熙六十一年奏准,历俸三年,加衔再留任三年,共六年为满。雍正七年后,经前任督臣高其倬奏请,以四年为满,经部议覆:
卷一 第 23 页
道府、同知、通判、知县俱定一年为满,协办半年,分别加级;其佐杂、教职,仍遵原例,以三年为满。雍正八年,前署福建总督、现任湖广总督臣阿尔赛奏定,以二年为满,再协办半年。雍正十一年,前任督臣郝玉麟奏定,台湾道以三年为满,知府、同知、通判仍以二年为满,再协办半年;佐杂、教职,仍以三年为满,调回内地候升等因,遵行在案。窃思郡守之董率,厅员之协防,与县令之地方事务,必须经久任专,而后能深谋远虑,以奏成效,此不易之理也。且台地自搬眷之后,户口已增数万,其中奸良不一,大非昔比。若台湾知府、同知、通判、知县照现行之例二年为满,虽再协办半年,仅有二年半。然除去到任之初,与旧任协办半年,报满之后又与新任协办半年,是府、厅、县各员专任仍止一年有馀。在实心任事者自不必分久暂,而稍存诿延之念者未必不因循塞责,与地方无益。再思协办之意,诚恐新任官员,不知海外风土人情,使之彼此商酌,易于办理。然系部选,或外省推升之员,直抵海外,则协办原不可少。今台湾官员,例于本省内地久任人员拣选题调,其台地风土人情及地方险要之处,俱为素所熟闻洞悉,到任即可措施。况新旧交代,例限四月,遇事原可参酌。臣愚,以为调台知府、同知、通判、知县若四年、六年,为期实过久,而一年、二年,又觉太近。似应仍遵原例,以三年为满。于届期五月之前,报明督抚,于一月内遴员具题调补。俟新员赴台接理之后,交代清楚,即回内地,免其协办。不惟可以安心专办,而与同台之道员、佐杂、
卷一 第 24 页
教职三年报满之例,亦归于画一。况从前台地俸满之员,止准加级,今则予以应升;从前过台之员,不准携眷,今则无子者又有督臣奏明挈眷之例,咸沐圣恩高厚,至矣尽矣。大小臣工,自必尽心报效,永图奠安,于海疆实有裨益。抑臣更有请者:查台湾原例,武职大小官员,亦均系三年报满。今现在总兵、副将、千总、把总,系三年报满;其中间之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又系二年报满。可否以台地大小文武同属臣子,均照原例以三年俸满之处,伏乞皇上部一并议覆等因前来。查定例:台湾各缺,俱令该督抚拣选调补道员到任三年,知府、同知、通判、知县到任二年,令督抚于闽省内地属员内拣选贤能之员到台,与旧员协办半年之后,则令旧员回至内地,该督抚察核,分别具题。如果实心办事、地方宁谧,道员、知府,该督抚给咨引见,候旨升用:同知、通判、知县,俱留于本省,遇有应升之缺,该督抚即行具题升补。至经历、县丞以下佐杂微员,及教职等官,事务简少,毋庸协办,应俟到任三年,如果称职,出具考语咨部,以应升之缺即用。仍令督抚于各员将满三年之时,即预行拣选内地人员调往。令俸满之员,交代清楚,回内地候升等语。今该布政使奏称:调台知府、同知、通判、知县,照现行例,二年为满,虽再协办半年,仅有二年半;然除去到任之初,与旧任协办半年,报满之后,又与新任协办半年,是府、厅、县各员专任仍止一年有馀。在实心任事者自不必分久暂,而稍存诿延之念者未必不因循塞责,于地方无益。应请调台知府、同知、通
卷一 第 25 页
、判、知县以三年为满,庶于同台之道员、佐杂、教职三年报满之例,归于画一等语。查台湾各缺,例应该督抚拣选调补,道员到任三年期满,知府、同知、通判、知县二年期佐杂、教职等官三年期满,调回内地分别升用。是道员及佐杂、教职既俱为三年期满,而知府、同知、通判、知县二年期满,似未画一。应如该布政司公奏,嗣后台湾知府、同知、通判、知县,准其照道员、佐杂、教职等官,一体三年期满,报明该督抚照例具题,分别升用。又奏称台湾官员,例于本省内地久任人员拣选题补,其台地风土人情及地方险要之处,俱为素所熟悉,到任即可措施。况新旧交代,例限四个月,遇事原可参酌。调台各员,届期五月之前,报明督抚,于一月内遴员具题调补。俟新员到台接理之后,交代清楚,即回内地,免其协办等语。查雍正七年三月内,吏部议覆遵旨议覆事一疏,台湾道府、同知、通判、知县到任一年,令该督抚于闽省内地拣选贤能之员,乘北风之时,令其到台,与旧员协办半年之后,令旧员乘夏月南风之便,回至内地补用等因,奉旨:依议,钦遵在案。是台湾道府、同知、通判、知县,新旧协办之处,原议新员到任,仍令旧员协办半年,始回内地。今该布政司又奏称:调台官员,风土人情,素所熟悉,到任即可措施,应免协办等语。查台湾一府,孤悬海外,土俗民风,非内地可比,可否免其协办之处,臣等难以悬议,应行令该督、抚,按现在情形,详查妥议,具题到日再议。又奏称台湾原例,武职大小官员亦均系三年报满,今现在总兵、副将、千
卷一 第 26 页
总、把总系三年报满,其中间之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又系二年报满,可否以台地大小文武同属臣子,均照原例于三年俸满之处,一并部议覆等语。查雍正八年十一月内,福建台湾总兵官、今升水师提督王郡条奏:台澎武职三年报满,督臣察核、具题、咨部、注册、行知候升,或俸满之后,挨升未到,窐误不获录用。臣思镇协各员,每蒙皇上特用,受恩深重,仰报难尽。千把微员,不时差使内地,顺便顾家,均应照旧三年报满。所有参将、游击、守备,延至四年、五年,台湾无搬眷之例,亦有内顾之忧。且参将以下,无丁忧之例。又因边海不便告假,种种分驰意念,不得悉心办事之人。恭恳准以二年俸满及交代、渡海,实合三年之数等因。经大学士会同兵部议覆准行等因,奉旨依议,钦遵在案。是台澎大小武职边员,分别改定二年、三年报满之处,发日原系斟酌议定,现在纂入例册遵行,且无搬眷丁忧之例,又无告假差遣,较之文职,原属不同。今若仍更三年报满,恐于戌台边员,似为未便,应将该布政使所请台澎参将等官改为三年报满之处,毋庸议。再此案系吏部主稿,合并声明。恭候命下臣部等部,遵奉施行。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乾隆八年六月初六日,经筵讲官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三等伯兼管吏部尚书事加十二级纪录三次臣张廷玉、太子太保议政大臣领侍内大臣銮仪掌事尚书协办户部兼管户部三库事御前大臣果毅公纪录四次臣讷亲、经筵讲官尚书加三级又军功加二级纪录十三次军功纪录二次臣史贻直、经筵讲官左侍郎署理正白旗汉军都统
卷一 第 27 页
协办步军统领刑名事务加一级纪录十九次臣阿克敦、署理吏部右侍郎事务镇国将军宗室臣德沛、右侍郎纪录四次臣田懋、文选司掌印郎中臣明福、郎中臣五宁、郎中臣博宽、郎中兼佐领纪录三次臣爱必达、郎中臣福德、郎中臣丁廷让、员外郎臣五尔登额、员外郎纪录一次臣傅勒赫、员外郎臣张惟寅、员外郎纪录一次臣戴章甫、员外郎臣王秉鉴、主事降一级留任臣王显绪、主事臣李师中、额外主事臣亢保、兵部尚书固山额驸臣班第、尚书臣陈华、左侍郎臣舒赫德、左侍郎臣汪由敦、右侍郎臣王承尧、职方司郎中臣刘绪科、员外郎臣富勒浑。
  旨:依议。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一本六三~六六页。)


卷一 第 27 页
   九、吏部题本

  内阁等衙门经筵讲官太子太保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保和殿大学士仍管吏部尚书兼管户部三库事务果毅公加一级纪录一次臣讷亲等谨题为遵旨详议具奏事:内阁抄出乾隆十二年三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向因台湾为海外要区,设立巡察御史,原以表正风俗,稽查弹压,除剔弊端。近据陈大受奏,该御史等于养廉外,又分派台、凤、诸、彰四县轮值,每季约需费三、四百金。其出巡南北两路,供应夫车、厨传、偿给各社番黎、操
卷一 第 28 页
阅犒兵,俱令各县措备。该衙门滥准词讼,差拘滋扰,于额设胥役之外,更有奸民挂名,恃符生事。该巡察既有专制一方之意,而属员极意承应,虽有积弊,亦属上下相蒙等语。大凡巡察之员,或因一、二事随时特设,尚于地方有益。至定年限更换,在该巡察等奉命远行,既已视为传舍,及至彼处,而积习相沿,因循滋弊。懦弱者苟幸无过,坐待瓜期;喜事者擅作威福,诸事多掣肘。夫御史所以稽察人者也,今乃自作弊,后先相袭不为怪,岂朕差往本意?其乾隆五年以后历任巡台御史,俱著交部严察议奏。台湾本有总兵道府文武大员,足资弹压。一切案件,原属本省督抚察核,似可不必另派巡察,以滋烦扰。至盛京等处巡察,所司不过注销案件等琐细之事,于地方政务未见有所裨益。所有各巡察之处,或应仍差往,或应一并掣回,著大学士、九卿详议具奏。钦此。于乾隆十二年三月初五日抄出到部。
  该臣等会议得:乾隆十二年三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向因台湾为海外要区,设立巡察御史,原以表正风俗、稽查弹压,除剔弊端。近据陈大受奏,该御史等于养廉外,又分派台、凤、诸、彰四县轮值,每季约需费三、四百金。其出巡南北两路,供应夫车、厨传、赏给各社番黎、操阅犒兵,俱令各县措备。该衙门滥准词讼,差拘滋扰,于额设胥役之外,更有奸民挂名,恃符生事。该巡察既有专制一方之意,而属员极意承应,虽有积弊,亦复上下相蒙等语。大凡巡察之员。或因一、二事随时特设,尚于地方有益
卷一 第 29 页
。至定年限更换,在该巡察等奉命远行,既已视为传舍,及至彼处,而积习相沿,因循滋弊。懦弱者苟幸无过,坐待瓜期;喜事者擅作威福,诸事多所掣肘。夫御史所以稽察人者也,今乃自作弊,后先相袭不为怪,岂朕差往本意?其乾隆五年以后历任巡台御史,俱著交部严察议奏。台湾本有总兵道府文武大员,足资弹压。一切案件,原属本省督抚察核,似可不必另派巡察,以滋烦扰。至盛京等处巡察,所司不过注销案件等琐细之事,于地方政务,亦未见有所裨益。所有各巡察之处,或应仍差往,或应一并掣回,著大学士、九卿评议具奏。钦此。钦遵,除乾隆五年以后历任巡台御史遵旨交与吏部照例议处另行题覆外,查各处巡察之设,原以稽察弹压,使地方不致滋事。若因巡察而致滋扰,转非设立本意。但其中或有地处僻远,必须派员巡历,以重边防,或有因事特设,不过相沿更换,无关紧要。要在斟酌情形,量度事势,务使巡察一官,有稽查之实效,无烦扰之弊端,方足仰副我皇上绥靖地方之至意。今各处巡察,应差应掣,钦奉谕旨,令臣等详议具奏,臣等谨遵旨悉心会议。
  伏查台湾一郡,僻在闽疆,远隔重洋,民番杂处,素称难治。康熙六十年台匪平定之后,钦奉上谕:每年自京派出御史一员,前往台湾巡查。此御史往来行走,彼处一切信息,可得迅闻。凡有应条奏事宜,亦可条奏,而彼处之人皆知畏惧。至地方事务,御史不必管理也。将此旨传示九卿,钦此。嗣经议准每年派满汉御史各一员,前往巡察,
卷一 第 30 页
一年更换。如有应行条奏事件,具本条奏。雍正五年,奉旨兼管学政,并令科道一并开列,历来遵奉办理。原以该处地方僻在海岛,洋面风信难定,一切文移往返,动需时日,是以设立巡察,俾信息得以早通。至台、凤、诸、彰四县,皆系番民杂居。在番黎固属野性难驯,即该处民人,半多闽粤流寓之辈,虽有总兵道府足资弹压,而督抚驻劄遥远,鞭长莫及。每年钦派满汉巡察二员,就近稽查,既使地方文武不致隐蔽,番民又得藉以弹压,实于海疆有益。至该抚所奏巡察衙门诸弊,亦系积年陋习,巡察等官不能清釐禁革所致,并非官地两不相宜。臣等愚见,台湾巡察,自康熙年间设立以来,迄今二十馀载,兵民俱各安堵,未便因海宇宁谧之时,递弛稽查防范之意。应请仍旧派设,毋庸另议掣回。至黑龙江巡察,雍正元年议定,每年于满科道部院司员内派出一员,船厂派满官一员、汉官一员。雍正七年,停止汉官,专派满官前往,俱系一年更换。该二处兵丁旗人既有将军、副都统管辖 一切刑名案件又有理事、通判、主事等官管理,巡察一官实属虚设。又盛京于雍正三年议定,每年于满科道派出一员,稽查五部将军衙门未完事件。该处事务本简,巡察所司,不过注销查点,非关紧要。再八旗游牧及归化城二处巡察,雍正七年奉旨:每年于部郎御史内各派一员前往。雍正十年,奏准大学士会同吏部理藩院于蒙古员内拣派,盖因彼时该处总管有犯贪婪侵剥之案,是以特设稽察,乃一时整理之法。今该二处巡察,每年循例派往,亦不过注销事件,并无稽查实际。以上
卷一 第 31 页
各处臣等公同商酌,除台湾一处照旧设立外,其黑龙江、船厂、盛京及八旗游牧、归化城等处巡察,既与当时设立事势不同,与其蹈常袭故,徒事因循,不若减省冗繁,以专责守。相应请旨,将现在派往人员,一并掣回,嗣后停其派往。至台湾巡察衙门,该抚所奏一应积弊,现在奉旨将历任巡察等交部察议,嗣后该巡察等务遵功令,不得仍蹈前辙。并令该省督抚不时查察,以清弊端,庶于地方有济,而官司亦免烦扰之累。臣等愚见如此,如蒙俞允,俟命下之日,行文各该衙门遵照办理。再此本系吏部主稿,合并声明,恭候命下,臣等遵奉施行。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乾隆十二年四月初九日,经筵讲官太子太保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保和殿大学士仍管吏部尚书事兼管户部三库事务御前大臣果毅公加一级纪录一次臣讷亲、经筵讲官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三等伯兼管吏部尚书事加十七级纪录三次臣张廷玉、太子太保大学士臣陈世倌、(下缺)
  旨:差遣巡察官员,原以令其稽查地方事务之废弛。近因按年轮派,遂均视为泛常,毫无裨益,反于地方滋扰,殊非设立巡察之本意。若不必限年更替,俟应查之时特派专员往查,尚于事务有益。盛京等处巡察官员,俱照所奏,即令撤回。每届三年,该衙门将应否差员之处请旨。其台湾巡察官员,应否存留之处,著交该督抚定议,具奏到日,再降谕旨。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一本八二~八三页。)

卷一 第 32 页
   一0、吏部「为吏科抄出本部议覆福建布政使陶士奏」移会

  吏部为移知事:文选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议覆福建布政使陶士奏为海疆人员请一体归部推用以励官方一摺等因,于乾隆十五年九月初一日题,本月初五日奉旨,依议,钦此,除行文该督抚转行外,相应抄录黏单移知可也。须至移会者,计黏单一纸。右移会内阁稽察房。乾隆十五年九月初八日。
  议得福建布政使陶士奏称:窃照闽省台湾一郡,孤悬海外,五方流寓,淳顽不一。又生番负险,出入无常,最为难治。历来台地大小官员,皆由督抚于内地属员中拣选调补,三年俸满,调回内地。如果实心任事,地方宁谧,道员、知府给咨引见,候旨升用,同知、通判、知县留于本省,遇有应升之缺,该督、抚即行具题升补。至经历县丞以下佐杂微员及教职等官,三年内果能称职,出具考语咨部,以应升之缺即用。其所以慎重海疆,示鼓励而昭劝扬者,固周且备矣。惟是同知、通判、知县等员,虽有遇缺题升之条,本省每因缺少人多,升补无期,以致内地现任之员,一经调台俸满,反置闲散。督抚因一时无缺可题,亦有将调回人员照品以原官补用,将应升之处带于新任。究之展转淹滞,守候多年,莫邀拔擢。似非仰体我皇上优恤海外劳员之意。伏查定例开载:沿海各州县缺,俱令各该督抚于本省内拣选调补,三年内果能弭盗安民,实有益于地
卷一 第 33 页
方,该督抚具题,以应升之缺即升等语。请嗣后台湾俸满各官,其道府大员,定例给咨引见,候旨升用。其同知、通判、知县等员,循分供职,才守无甚出众,仍以原官在外酌量补用。倘果实心办事,弭盗安民,与地方实有裨益,督抚察核具题,照俸满推升之例,部一体归入升班推用,俾得上进有阶,自必益加感奋,于鼓励人才之道,似为有裨等因,具奏前来。
  查定例:台湾各缺,俱令该督抚拣选调补,道员到任三年,知府、同知、通判、知县到任二年,令督抚于内地属员内拣选贤能,与旧员协办至半年之后,令旧员回至内地,该督抚察核分别具题。如果实心办事,地方宁谧,道员、知府给咨送部引见,候旨升用:同知、通判、知县俱留于本省,遇有应升之缺,该督抚即行具题升补。至经历、县丞以下佐杂微员,及教职等官,到任三年,如果称职,出具考语咨部,以应升之缺即用。其调回人员,如一时无应升之缺,准令该督抚分别题咨,以原缺补用,将应升之处带于新任等语。是台湾俸满各员,例准即行升用,而同知、通判、知县令其留于本省题升,尤为便捷,原属优异劳员之意。今该布政使奏称:同知、通判、知县虽有遇缺题升之条,每因缺少人多,升补无期,请嗣后同知、通判、知县等员,循分供职,才守无甚出众,仍以原官在外酌量补用,倘果实心办事,弭盗安民,与地方实有裨益益,督抚察核具题,照俸满推升之例,部一体归入升班推用等语。查台湾同知谨二缺,本省应升
卷一 第 34 页
之知府则有九缺,除请旨四缺外,尚有五缺;通判一缺,本省应升之同知则有七缺;知县四缺,本省应升之同知、通判、知州则有十五缺;是人不为多,缺不为少。且调回内地,原令该督抚察核分别具题,除循分供职不胜保题外,其果实心办事之员,该督抚既经题明,留于本省升补,例系无论应题、应调、应选之缺,俱准酌量具题,办理升补,原属宽裕,何致令其守候无期?若如所奏照俸满推升之例,一体归入升班推用,则是与沿海苗疆烟瘴边缺人员,统较日期,先后升用,恐人数较多,转致壅滞,与定例本意不符。应将该布政使所请照俸满推升之例,一体归入升班推用之处,毋庸议。仍令该督抚将台湾俸满人员,遵照定例秉公办理可也。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八本七四三页。)


卷一 第 34 页
   一一、兵部「为兵科抄出本部题」移会

  兵部为移会事:职方清吏司案呈,兵科抄出本部题前事等因,于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十九日题,本月二十一日奉旨:依议,钦此。除行文外,相应抄录原奏移会贵处可也。须至咨者。□粘原奏一纸。□移会稽察房。乾隆二十八年十月日。
  (上缺)杨奏称:武职人员,无论在标候补及随□学习,均须年力强壮,技艺优娴,心地明白,方可望其整饬营伍,遇缺酌量补用。如衰庸颓惰,才技生疏,徒致虚糜俸
卷一 第 35 页
饷、无裨军政。即如各省年满千总,仰蒙圣主洞悉情形,谕通行甄别。现经臣逐一秉公考验,分别去留,另摺且奏外,查臣标尚有学习世职及澎台俸满把总候补千总、并部发候补千总之武举各项人员,闽省计五十八员,浙省计一十七员,两省共计七十五员。查世职各员,自上年彻底清查,已无顶替混冒之人,例应□习三年,出具考语,(约缺六字)补用。其澎台俸满候补千总及候补千(约缺六字)按照缺次,轮流咨补,原属储材备用□□,但人数众多,其中有志上进、行走勤慎者固多,衰弱懒惰、不堪造就者亦不乏人。在世职则以学习年满便可具题补用,其候补各弁又有以缺次有定,自可坐待补官,多有不肯奋勉习练,惟事偷安。臣查世职在标学习者俱支食半俸,伊等藉祖父微勋,得邀袭职食俸,无如暴弃自甘,不图上进,以致有在标学习数十年尚不堪保题录用者。至澎台俸满千总,原因其海外俸满,调回内地补用千总,但其间有年力衰□,□千总为分所应得,不复练习弓马,致技艺生(约缺六字)亦一概坐食把总全俸,随标需次再候(约缺五字)举虽俱由部分发,年力多属青壮,而□自勤慎有志上进者不易多得,亦俱支食千总半俸,守株待用,竟置弓马于不问。以上各项人员,臣于甄别年满千总之后,通行调取考验,详加甄别。查世职一十四员内,堪以留标学习者十一员。其侯嘉锡、林得拱、曾勇三员年力衰庸,弓马不堪,应即勒休回籍。仍查明该世职袭次已完,即追取劄缴销。如尚有应袭次数,亦即饬查确实,照例办理。其澎台俸满把总十九员内,
卷一 第 36 页
有陈佛赏、马元二员,年力就衰,弓马庸劣,应即勒令休致。候补千总武举□员内有黄大立一员,软弱懒惰,弓马平庸,屡训(约缺五字)益,应即汰革,听其回籍。所有勒休(约缺五字)咨俸饷均应截除,既免糜费帑项,□□留标各员咸知有勒休汰退之例,从此认真习练,不敢仍前玩弛。将来遇缺补用,庶得人材一律整齐,以壮军容。臣仍督饬将备,将留标各员勤加训练,务令日有起色。设有不堪教导之人,仍随时分别汰革,并请俟三年甄别年满千总时,将此等人员一体均行考核,俾各知有策励。或亦造就人材、整饬营伍之一道也。除休退各员分别咨部外,理合将一体甄别缘由,恭摺奏明等因具(约缺三字)
  查武职员弁,选拔录用,原欲弓马练习,年力(约缺五字)军容而整营伍。其随标学习以及分(约缺六字)属储材备用,如弓马生疏,精力衰□□,□应严加甄别,庶饷不虚糜,真材得以及时录用。今该督奏称:闽浙二省,学习世职,及澎台俸满把总候补千总,并候补千总武举等,共计七十五员,其中有志上进、行走勤慎者固多,衰弱懒惰、不堪造就者亦不乏人。臣于甄别年满千总之后,通行调取考验,评加甄别。查世职一十四员内堪以留标学习者一十一员,其侯嘉锡、林得拱、曾勇三员,年力衰庸,弓马不堪,应即勒休回籍,查明各该世职袭次办理。其澎台俸满把总十九员内,有陈佛赏、马元二员,年力就□,□马庸劣,应即勒令休致。候补千总武举四十二(约缺五字)一员
卷一 第 37 页
,软弱懒惰,弓马平庸,应即汰革(约缺六字)支俸饷,均行截除,既免糜费帑项,□□留标各员不敢仍前玩弛。臣仍督饬将备将留标各员勤加训练,设有不堪教导之人,仍随时分别汰革,并请俟三年甄别年满千总时,此等人员一体考核。其现在休退各员,分别咨部等语。除休退世职以及候补各员均俟该督咨部到日,臣都另行查办外,其学习世职以及俸满把总、候补武举等各项人员,均应如该督所请,于甄别年满千总之期,一例甄别,如有衰弱怠惰不堪造就之员,即行休退报部,使留标各员咸知策励,于戎政营伍不无裨益。恭候命下,臣部通行直省,一体钦遵办理可也。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八本七七九~七八0页。)


卷一 第 37 页
   一二、都察院奏副

  经筵讲官议政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镶白旗满洲都统革职留任臣素尔讷等谨奏为请旨事:查台湾一差,向例三年请旨,派出满汉科道各一员,巡察一次。乾隆十七年六月内奉上谕:台湾文有道府,武有镇营。足资弹压。巡察三年更替,徒拥虚名,事权则不如督抚,切近又不如守令,介在其间,在有志向上者或以多事致败,而循分供职者多致志气堕颓,或且叹为摈斥外出也,于公事殊无裨益。所有巡察台湾御史,著三年一次命往,事竣即回,不必留驻候代。著为令。钦此。又于乾隆三十年五月内奉上谕:巡视台湾
卷一 第 38 页
御史,前已降旨三年简派一次,事竣即回,毋庸驻留候代。今思该处现有道镇大员驻劄,一应地方事务俱可随时经理,而向来巡察御史在彼,并未闻有所建白,原属有名无实,若遽行裁撤,则地方或以远隔海洋,无人稽察,日久不免废弛,亦不可不防其流弊。嗣后届三年请派之期,该衙门仍照例奏请,或暂停派往,或数次后派员一往巡查,候朕随时酌量办理。钦此。钦遵在案。嗣查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内奉旨:此次著停派,明年再行请旨,钦此。今至本年四月,现届请旨之期,理合奏明,应否派往之处,恭候钦定。臣等谨将现在出差奏明亲老停派远差,并奏明兼办工程等项,以及本省应行回避各人员扣除不开外,谨将应开满汉科道职名缮写绿头牌,预备带领引见。为此谨奏请旨。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日。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二本一二五页。)


卷一 第 38 页
   一三、都察院奏副

  经筵讲官议政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署工部尚书正白旗蒙古都统兼办总管内务府大臣事务臣迈拉逊等谨奏为请旨事:查台湾一差,向例三年请旨,派出满汉科道各一员,巡察一次。乾隆十七年六月内奉上谕:巡察台湾御史著三年一次命往,事竣即回,不必留驻候代,著为令。钦此。又乾隆三十年五月内奉上谕:巡视台湾御史,前已降旨三年
卷一 第 39 页
简派一次,事竣即回,毋庸留驻候代。今思该处现有道镇大员驻劄,一应地方事务,俱可随时经理,而向来巡察御史在彼并未闻有所建白,原属有名无实。若遽行裁撤,则地方官或以远隔海洋,无人稽察,日久不免废弛,亦不可不防其流弊。嗣后届三年请派之期,该衙门仍照例奏请,或暂停派往,或数次后派员一往巡查,候朕随时酌量办理。钦此。钦遵在案。嗣于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内奉旨:派出满给事中喀尔崇义、汉给事中王显曾前往台湾巡察,于三十七年四月初一日离台,扣至四十年四月,已届三年之期,经臣等奏请。奉旨:此次著停派,明年再行请旨,钦此。至四十一年,经臣等遵旨奏请。奉旨:今年著停派,明年再行请旨。钦此。今至本年四月,现届请旨之期,理合奏明应否派往之处,恭候钦定。臣等谨将现在出差奏明亲老停派远差,并奏明兼办工程等项,以及本省应行回避各人员扣除不开外,谨将应开满汉科道职名缮写绿头牌预备带领引见。为此谨奏请旨。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初四日。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二本一二五页。)


卷一 第 39 页
   一四、都察院奏副

  兼署都察院□□□□□德保等谨奏为请旨事:查台湾一差,向例三年请旨,派出满汉科道各一员巡察一次。乾隆十七年六月内奉上谕:巡察台湾御史,三年一次命往,
卷一 第 40 页
事竣即回,不必留驻候代,著为令。钦此。又乾隆三十年五月内奉上谕:巡视台湾御史,前已降旨三年简派一次,事竣即回,毋庸留驻候代。今思该处现有道镇大员驻劄,一应地方事务,俱可随时经理,□□□□察御史在彼,并未闻有所建□,□□□□□实,若遽行裁撤,则地方官或以远隔□□□□□察,日久不免废弛,亦不可不防其流弊。嗣后□□□□派之期,该衙门仍照例奏请,或暂停派往,或数次后派员一往巡查,候朕随时酌量办理。钦此。钦遵在案。今查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内,奉旨派出满御史图思义、汉御史孟邵前往台湾巡察,于四十三年三月初三日离台,扣至四十六年三月,已届三年之期,理合奏明应否派往之处,恭候钦定。臣等除现在出差奏明亲老停派远□人员不开外,谨将应开满汉科道职名缮□□头牌,预备带领引见。为此谨奏请旨。
  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日。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七本六六三页。)


卷一 第 40 页
   一五、兵部为「内阁抄出汉字上谕一道」移会(台湾官员更换)

  兵部为移会事:武选司案呈,内阁抄出台湾总兵道府调剂更换钦奏汉字上谕一道,除另行议覆外,相应抄录粘单,移会贵处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粘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初七日。
卷一 第 41 页
  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内阁抄出奉上谕:台湾为海外重地,民番杂处,最关紧要。向例该处总兵道府,俱系三年更换,即调回内地。该员等因瓜期不远,未免心存玩忽,以致诸务废弛。近来屡有械斗滋事之案,必当设法调剂,俾该地方文武大员,久于其任,新旧相兼,则伊等知责成綦重,方足以资整顿。嗣后台湾总兵道府各员,俱著改为五年任满。届期若一体更换,未免俱易生手。著将总兵道府各员,轮间更换。每过两年,更调一员,该处前后交代,常有久任熟谙之员经理,于海疆重地自有裨益。其如何轮年更调之处,著军机大臣会同吏、兵二部妥议具奏。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二本一二九页。)


卷一 第 41 页
   一六、吏部「为内阁抄出上谕一道」移会

  吏部为移会事:内阁抄出上谕一道,相应抄单移会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三月日。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四日奉上谕:前因台湾孤悬海外,远隔重洋,民情刁悍,奸徒易于滋事,向来祗派御史前往巡视,职分较小,且不能备悉该处情形,殊属有名无实,是以降旨将请派巡台御史之例停止,令该督抚及水师、陆路两提督每年轮值一人前渡台湾,严行稽察。如地方文武,有骫法营私、扰累兵民之事,即可就近查明,据实参奏。
卷一 第 42 页
今思福州将军,亦系该省大员,自应一体轮派。嗣后著该省将军与督抚、提督分年轮值一人前渡台湾,实力稽查整顿,以期永靖海疆。倘有仍前骫法贪黩等情,即行据实参办。至海洋风信靡常,前已降旨,令该督抚等祗须视风信平稳时配渡前往,不必拘定时日。但远渡重洋,究系涉险,如该将军、督抚、提督内有年逾七十者,著免其前往,以示体恤。钦此。初七日抄出到部。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二本一三六页。)


卷一 第 42 页
   一七、兵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方维甸等奏」移会

  兵部为移会事:武选司案呈,内阁抄出闽浙总督方等奏前事一摺,除另行议覆外,相应抄单移会贵处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抄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嘉庆十五年八月日。
  嘉庆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内阁抄出闽浙总督臣方维甸、福建巡抚臣张师诚跪奏为台湾文职应照海疆论俸、武职应复预保旧例、恭请圣训事:窃照台湾文职厅县佐杂、武职参游都守等官,向例于内地拣员调补三年,俸满调回内地候升。嗣福康安奏请将厅县等官照道府之例,改为五年报满。乾隆五十六年,钦奉谕旨,将台湾副将等官俸满更调之例停止。嗣经五拉纳奏请,将厅县佐杂等官俸满调回之例,一并停止,臣等伏思闽省
卷一 第 43 页
福州、泉州、漳州等府属沿海各缺,俱系海疆三年俸满,请加升衔留任,再满三年升用。即如福州府属之闽县、侯官均在省城,因系沿海地方,尚照海疆定例,加衔升用。台湾各缺,远隔海外,转不在海疆之列,殊未平允。伍拉纳原奏,虽声明五年俸满后,亦准留于台湾升用,似较内地六年俸满为速,但台湾员缺无几,实难升擢。今当整饬之时,似应照闽省海疆定例,以示劝励。至台湾武职,原有预保之例。乾隆三十四年,前督臣崔应阶奏请停止预保,盖因彼时调台员弁,原系三年调回候升,若再预保送部,往返稽迟,年限已将届满,是以停其预保。今三年调回之例既已停止,而伍拉纳摺内并未声叙应否预保,实系遗漏。且台湾缺出,先尽台湾人员升用,而台湾人员又不能升内地之缺,设或人地未宜,将就补用,转非核实之道。合无仰恳天恩,俯准将台湾厅县佐杂等官,俱照内地海疆之例,三年俸满,如果办事勤敏,请加升衔,再满三年,无论内地、台湾,遇有应升之缺,准其先行升用。其武职参游都守等官,如调台以后,差操勤慎,著有劳绩,仍照旧例预行保送引见,恭候钦定,遇有内地缺出,亦准升用。若台湾将备缺出,并准于内地、台湾人员通行拣补,庶海外要缺得人,文武咸知感奋,于地方营伍均有裨益。为此恭摺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训示。谨奏。嘉庆十五年七月二十日奉朱批:该部议奏,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十本九0四~九0五页。)


卷一 第 44 页
   一八、兵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赵慎畛奏」移会

  兵部为移会事:武选□□呈,内阁抄出闽浙总督赵奏事一案,除另行具奏外,相应抄录原抄移会贵处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道光四年十一月日。
  道光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内阁抄出闽浙总督臣赵慎畛跪奏为台湾营弁按照海疆久任之例、计俸升补、责令严束兵丁、以期台营整肃、恭摺具奏、仰祈圣鉴事:窃照台湾地方,民无土著,人情浮动,向于内营派拨兵丁,分赴各营,以资弹压。乃行之日久,派往班兵,任意骄纵,往往强横滋事,转为台地之害。盖缘兵丁戍台三年期满,即须换班,在台并无本营员弁策束。台地千总向由内地调往,把总系由台地选拔,俱系三年俸满,调回内地补用。至外委、额外,或由内派拨,或由台选拔,均可在台升补把总、外委。若未升之前,已值三年班满,亦须换回,与内营对调。其千总、把总、额外与兵丁最为切近,必须日久浃洽,庶训练操防,方可收身心指臂之助。今官则俸满调内,兵则班满回营,而届满日期,又复先后参差。官至而兵已回,兵到而官已调,辘轳更换,几至官兵不能相识。台湾守备以上营员,现在皆不计俸更调,惟千把额外均须调回,遂使兵丁漫无稽束,转至生事扰民。各营弁柔懦者,既因驾驭无方,不能严加惩创;狡黠者又
卷一 第 45 页
以为时无几,不肯徒受怨嫌。即间有公正向上之弁,力图整顿,第历时未久,官兵即已各回内地,亦复无从措施。凡遇兵民控讼之案,厅县差役不能拘摄营兵,及备文移提,营弁又多方庇护,耽延数月,该弁等俸满调回,接任者甫经到营,茫无头绪,俱被营识弊捺,又迟数月,滋事之兵亦届班满,换回内地,而民间之受其扰害者,卒至无可伸理。此台湾营弁,向无久任,不能管束兵丁之弊也。
  且台湾水陆千总缺出,应于内地现任千总内选派调补,三年俸满调回,即于内地调台千总互相对调。除水师千总俸满即可题升外,陆路调台千总,俸满调回,仍与内地千总一体计俸较拔。而陆路守备缺出,例应先尽奉旨回任候题及军政卓异、历俸三年、出兵著绩暨奉旨回任候推千总内题补。闽省候题、候推各项人员较多,调台湾俸满千总,向无一定升补缺次。该弁仅有调台扣俸之例,并无俸满应升之缺。把总一项,向由台湾拔补,三年俸满,因台湾千总例由内地调往,俸满把总不准升拔,均应调回内地考验,如弓马优娴,以千总升用,若弓马稍次,仍以把总候补。其升用候补,又与内营把总及武举荫监等项人员计缺升补,必须出有第六缺,方为台满准升千总及候补把总应升应补本班。况把总又不与内营对调,则以实任人员因在台三年调回,反令在营候补,亦未公允。故近来台地之缺,该弁等皆视为畏途。到任后,以交代非遥,升阶不易,勉延岁月,冀倖脱离者。又格于成例,营弁俱不踊跃办公之弊也。
卷一 第 46 页
  虽位无崇卑,时无久暂,一日自有一日之公事,原不容稍存懈玩。而此等大义,未可责之微末武弁,相沿日久,又未便不戒视成。臣到任后,因知台营废弛,节经谆切劝惩,并将素性怠玩及人地不宜各弁分别降革饬回,已属不少。然相离较远,锢习已深,一时骤难振作。本年夏间,抚臣孙尔准亲往巡阅,又复面为训谕。而安平兵丁尚有抢米之案,经抚臣就近严饬,得以迅速拿犯究办。各营员弁共知儆惧。惟该处重洋间隔,耳目难周,日久玩生,未能查察。臣与抚臣孙尔准时时虑,深加体访,其故总由于营弁不时更调,兵无稽管,以致放纵无忌。查内地文职调补海疆久任之缺,向有三年俸满加衔,再满三年即升之例。今台地陆路营弁,涉险远行,俸满后转致难于升擢,本不足以昭激劝。且更调□□,该弁等视同传舍,相率因循,亦非慎重海疆之道。臣再四筹划,应请嗣后台湾千总三年俸满后,即加升衔,查照部行新例,将俸满之案先行咨部,并请毋庸调回内地,仍查明曾否出兵,按照三年、六年,俟有台湾应题守备缺出,即行升补,于准升后调回,给咨送兵部引见。其把总俸满与未经升擢之外委、额外,班满后亦照千总之例,无须调回,俟台湾出有千总、把总、外委之缺,以次升补。如台湾守备、千总缺出,台湾营无俸满应升之弁,仍照向例,由内调补。如台湾千总历俸已满,台湾并无守备缺出,适遇内地出有守备员缺,而候题候推各班无人,准以台湾俸满千总升补。如台湾把总俸满,台湾并无千总缺出,而内地届当轮用台湾把总时,亦准升补。至该弁
卷一 第 47 页
等俸满后,如即调回内地考验,往返需时,又滋旷误,应责成台湾镇总兵会同台湾道就近考验,如弓马优娴,或弓马少次而平日办事认真者,报明总督,分别咨部升拔;弓马平庸者,立即降革,饬回内地。其千总准升守备后,即令赴省,并由总督考验,给咨赴部。如有材技庸劣者,仍行降革,并将原考之镇道奏明,交部议处。庶台湾各弁皆得久于其任。责守既专,无可诿卸,兼之升拔有期,该弁等自必共图奋勉。虽班兵三年更换,而各弁皆由台湾拔补,均系熟手,即有升转,断不致千、把、额外同时离营,则兵丁得有约束之人,不敢肆行滋事。即犯事后该弁不能避怨庇延,营职无从徇情弊混,实于海外岩疆大有裨益。臣因调台班兵,类多玩纵,亟需整饬起见,是否有当,谨会同福建巡抚臣孙尔准、水师提督臣许松年、陆路提督臣马济胜,合词恭摺具奏,伏乞皇上圣鉴,部核覆施行。谨奏。
  道光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奉朱批:兵部议奏,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十本九三四~九三五页。)


卷一 第 47 页
   一九、兵部「为内阁抄出本部议覆闽浙总督赵慎畛奏」移会

  兵部为移会事:武选司案呈,内阁抄出本部议覆闽浙总督赵奏前事一案,相应抄录原奏并钦奉谕旨,移会贵处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粘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道光
卷一 第 48 页
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主政盛。
  兵部谨奏为遵旨议奏事:内阁抄出闽浙总督赵慎畛奏称:窃照台湾地方,向于内营派拨兵丁,分赴各营,以资弹压,乃行之日久,派往班兵,任意骄纵滋事,转为台地之害。盖缘兵丁戍台三年,即须换班,千总、把总俱系三年俸满调回内地补用外委未升之前,已值三年,亦须换回与内营对调,辘轳更换,几至官兵不能相识,遂使兵丁漫无稽束,生事扰民。此台湾营□向无久任,不能管束兵丁之弊也。且台湾水陆千总俸满,即于内地千总互相对调。除水师千总俸满即可题升外,陆路千总虽俸满调回,仍与内地千总较拔。而陆路守备缺出,□无一定升补缺次。把总一项,俸满后因台湾千总例由内地调往,俸满把总不准拔补,均应调回内地候补。以实任人员在台调回,反令候补,亦未公允。故近来台地之缺,该弁视为畏途。到任咸以瓜代非遥,升阶不易,勉延岁月,俱不踊跃办公。臣到任后与抚臣深加体访其故,总由营弁不时更调,兵无稽管,以致放纵无忌。查内地文职调补海疆久任之缺,向有三年俸满加衔,再满三年即升之例。应请嗣后台湾千总三年俸满后,即加升衔,将俸满之案先行咨部,毋庸调回内地,仍查明曾否出兵,按照三年、六年,俟有台湾应题守备缺出,即行升补,送部引见。其把总俸满与未经升擢之外委、额外外委班满后,亦照千总之例,无须调回,俟台湾出有千把总、外委之缺,□次升补。如台湾守备、千总缺出,台湾并无俸满应升之弁,仍照向例,由内
卷一 第 49 页
地调补。如台湾千总历俸已满,台湾并无守备缺出,遇内地有守备员缺,而候题、候推各班无人,准以台湾俸满千总升补。如台湾把总俸满,台湾并无千总□出,而内地轮用台满把总时,亦准升补。至该弁等俸满后,应责成台湾镇总兵会同台湾道就近考验,如弓马优娴□办事认真者,报明总督,咨部升拔,弓马平庸者立即降革,饬回内地。其千总准升守备后,再由总督考验,给咨赴部。如有材技庸劣者,仍行降革,将考验之镇道交部议处。庶台湾各弁皆得久于其任,责□既专,升拔有期,自必共图奋勉。虽班兵三年更换,而□弁均系熟手,兵丁得有约束,不敢肆行滋事,实于海疆有裨等因一摺。于道光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奉朱批:兵部议奏,钦此。钦遵于本月二十八日抄出到部。
  臣等伏查各直省千、把总、外委等官,俱有弹压兵丁之责,必须在任日久,方足以资熟手,而重操防。查旧例台湾武职各官,□□俸满,调回内地补用。嗣于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内钦奉上谕:台湾总兵道府现无更调之例,副将等官何必拘定年限,纷纷更换,致易生手。所有俸满更调之处,著停止。钦此。当经臣部议奏澎台副将以下、守备以上各官,俱准在台升转,无庸调回内地。其千、把、外委等弁,仍照旧例三年俸满,调回内地补用等因在案。今该督等,以台湾兵丁漫无约束,总由营弁不时更调,在官则以瓜代非遥,勉延岁月,在兵则以官非久任,管辖不常,遂致任意滋事,转为台地之害。核其情节,急宜因时定制,量予变通。臣等悉心核议,千、把、外委均与兵丁最为切近。
卷一 第 50 页
今驻台守备以上既不更调,而千、把总以下等弁,仍按三年期满,纷纷更换,屡易生手,于该处地方情形,未能周知,即有熟悉风土之员,又因格于成例,俸满调回,亦无以收指臂之效;应如该督所请,现在戍台兵丁,仍定例三年更换外,其千、把、外委、额外外委等弁三年期满,俱无庸调回内地。如该千总三年内果能缉捕奋勉,准将台俸期满之处,先行咨部注册,仍照历俸年限,并分别出兵者三年、未出兵者六年,俟有台湾应题守备缺出,□题请补,送部引见。把总一项,三年俸满,与未经升擢之外委、额外外委班满后,亦照千总之例,无庸调回,俟台湾出有应升之缺,以次升补。如台湾守备千总缺出,台湾并无俸满应升之弁,仍由内地调补。□台湾千总历俸已满,台湾并无守备缺出,遇内地有守备□缺,而候题候推各班无人,准以台湾俸满千总升补。如台湾把总俸满,台湾并无千总缺出,而内地轮用台把地总时,亦准升补。千总三年俸满既准留于台地,分别保题,若再先加升衔,未免过优。且从前台地将备停止更调时,并未□加升衔,未便事同例异:所有该督请将台湾千总照文武调补海疆三年俸满加衔之例,即加升衔之处,应无庸议。至该弁等三年俸满,亦应如该督所奏,责成台湾镇总兵会同台湾道就近考验,分别升降,核实办理。其千总准升守备后,即令赴省,由总督考验,给咨赴部,如有材技庸劣者仍行降革,并将原考之镇道奏明议处。如此更定□程,则台湾营弁皆得久于其任,且知上进有阶,差操□加奋勉,而兵丁得以常资约束,不敢滋事扰民,
卷一 第 51 页
于海疆营务实有裨益。
  臣等更有请者:台湾一郡,孤悬海外,番夷错处,最为藏奸,故立法之初,将备弁兵均由内地调拨前□戍守,以杜弊端。今营员虽无庸调回,而班兵仍属三年更换,□立法本意仍不相背。但台地兵丁,亦有由台募士著入伍者。此项台募兵丁,著有劳绩,不得不加以甄拔。诚恐历年既久,拔补渐多,台地营弁半属台地之人,殊非杜渐防微之意。是以臣部于嘉庆九年奏定章程,请嗣后台募兵丁不得过十分之一,其有缉捕得力量予甄拔者,亦不得过十分之一;千总三十三员准其拔补三员,把总五十八员准其拔补五员,外委一百零四名准其拔补十名,额外外委照缺计算,限制綦严。今该督等祗筹议营弁俸满拔补章程,而于台募兵丁应照定例与以限制之处,未经声叙,应请下该督等,遇有千、把、外委等出缺时,应仍按照臣□前奏章程,凡有台募兵丁甄拔并招募台地土著兵丁,均不得过十分之一,以符定额。所有臣等遵旨酌议缘由,是否有当,伏候皇上训示遵行。为此谨奏请旨。
  道光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奉旨:前据赵慎畛奏台湾营弁请照海疆久任之例计俸升补,当交兵部议奏。兹据奏称:驻台守备以上,久停更调,而千、把总以下仍系纷纷更换,于海疆情形未能周知,不足以资约束。嗣后台湾千总、把总、外委、额外外委等弁三年期满,俱著毋庸调回内地。其留台分别保题升补之处,均著照所议行。至该督奏请千总
卷一 第 52 页
俸满先加升衔,未免过优,且留台将备等向无此例,亦觉两岐,所请著不准行。该处营员现虽更定章程,而班兵仍照旧三年更换。惟兵丁内亦有由台招募土著入伍者,一经著有劳绩,不得不加以甄拔。若年久拔补渐多,则营弁半属台地之人,易滋流弊,殊非杜渐防微之道。著该督等遇有千、把、外委等缺,仍按嘉庆九年兵部奏定章程,凡有台募兵丁甄拔□招募之台地土著兵丁,均不得过十分之一,以符定额。馀依议。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十本九三五~九三七页。)


卷一 第 52 页
   二0、兵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孙尔准奏」移会

  兵部为移会事:武选司案呈,道光八年八月二十九日,内阁抄出前事一摺,相应抄录原抄移会贵处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抄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道光八年九月日。
  闽浙总督臣孙尔准跪奏为酌议台湾营弁调补章程、恭摺具奏、仰祈圣鉴事:窃照台湾武职,副将以下、守备以上,例不计俸更调,惟千总、把总、经制外委、额外外委四项,旧例三年期满,调回内地补用。道光四年,前督臣赵慎畛以营弁不时更换,未能久于其任,兵丁漫无约束,议请将千总以下各弁,三年期满,无庸调回内地,俟有台湾应升之缺,以次递补,会同臣于福建巡抚任内恭摺具奏,经部议覆,奉旨允准在案。臣于道光六年赴台查办械斗,咨访兵情,前议颇多窒碍之处,不敢因会奏在先,稍有回护,
卷一 第 53 页
然恐体察尚未周悉,亦未敢遽议更张。岁底旋省,适值台湾镇总兵刘廷斌到闽赴任,当即嘱其留心察看全台营制,通盘筹议。嗣接据该总兵刘廷斌覆称:台湾营弁,其留台不调,实属格碍难行,急须量为变通,以示体恤。酌议条款,呈送察办。臣以海外岩疆,营伍事宜最为紧要,必当斟酌尽善,庶可久远奉行。随又分咨抚臣暨水陆二提臣,公同商酌,并于水师提臣刘起龙本年赴台阅兵之便,嘱其就近覆查,会合办理。兹经询议会同,由福建藩司具详请奏前来。
  臣查旧例台湾千总一项,三年俸满,在于内地实缺千总内拣员对调,如未届俸满,在台出缺,出由内营调补。□把总一项,三年俸满,及未届例满出缺,均于台营外委内拣拔,不由内营调补。其俸满调□□把总,考验弓马优娴,收入省标,以千总候升;弓马稍次,仍以把总候补。此项候升、候补人员,应于内营把总及武举荫监等计缺轮用,必俟出有第六缺,方为台满把总应升、应补之班。又经制外委、额外外委二项,俱随戍台班兵,三年一换,由内营调拨更替。如未届班满出缺,则于台地戍兵内拔补。此原定台湾营弁分别更调升补之章程也。自前督臣赵慎畛奏改留台久任,不复内调之后,戍台班兵,一经□拔额外外委,必须由经制外委、把总、千总层累而升至守备,□得转升内地之缺。查台湾各营,水陆额设守备十六员、千总三十二员、把总五十八员、经制外委一百零二名、额外外委五十名,自守备至外委多寡相差一倍,升转甚难。虽有时内地守
卷一 第 54 页
备缺出,台俸报满之千总亦得插班补用,然必待候题、候推各班无人,始为合例。闽省候题、候推各人员,为数甚多,断不致于无人,仍属有名无实。俸满把总,虽有轮升内地第六缺千总之例,人多缺少,序补遥遥无期。经制外委、额外外委二项,更无内升之路。各项营弁,若如新例,必须台湾升转,前途既穷,递推为难,必有毕生不得进阶,终老于海外者。伏念微末之弁,力不能携挈眷口,一身渡海,父母有庭帏之望,妻子无团聚之期,长此海隅,情殊可悯。至于戍兵先在内营入伍,家计本非宽裕,迨至轮班调台,仰蒙旷典加赏行粮,并给与眷口银米,各兵感戴恩施,无不踊跃从事。惟一拔外委,则派代无时。是以遇有缺出,愿挑之人甚寡,竟视拔擢为畏途,尤非鼓舞人材之道。臣等往返咨商,谨将旧例、新例逐加酌议,量为变通,据实陈奏,仰祈皇上天恩,俯准将台湾千总一项,三年俸满,仍循旧制,于内地实缺千总内遴员赴台,互相调补,其调回之千总,如在台缉捕出力,骑射优娴,自台湾镇出具切实考语,给文咨送提督,加考送省,再由总督考验,果系材技出众,专咨报部注册。除水师千总俸满即可题升外,陆路千总□赴内营调任,按其历俸年限,分别出兵者三年,未出兵者六年,遇有守备缺出,照例保题请补。如循分供职,弓马稍次,尚堪留任者,毋论水师、陆路,各准题补调台遗缺;材具平庸者,即分别降革。此项千总,既不留台,嗣后台湾守备出缺,悉照道光四年以前定例办理。又把总一项,旧例三年俸满调回内地,另行候缺,或升或补。查
卷一 第 55 页
该把总在台本有实缺,今因俸满应补,反为候补,且必轮应台满之缺,方得到班补用,需次无期,殊觉向隅,未昭平允。应请照千总之例,一体由内营选派实缺把总对调,调回之察考弁,才艺优劣,优等者饬赴内营调任,以千总记名候升,中等者准其抵补调台遗缺,劣等者随时降革。又经制外委、额外外委二项,俱请仍照旧例,随戍兵班次,三年一换,由内营调拨更替,即以班满之弁抵补调台之缺,各由本官镇将考验等第,呈报提督、总督,分别升降留任。以上四项弁缺,未届三年期满,在台事故出缺,责成台湾镇会同台湾道于台属各营秉公考选,递行拔补,报明总督覆核咨部。如此办理,则遣戍弁兵,就地既获升转之阶,而班满调回内营,亦有实缺可补,既不致如旧例之待缺需时,亦不致如新例之长淹海外。且以办事之勤惰,技艺之优劣,分别升降,于矜恤之中,仍寓劝惩之意。该弁等自必共知奋勉,实力操防,以图上进,实于海外营伍地方均有裨益。至各弁三年更调,俸次班次,先后不齐,此去彼留,并非同时出营,而兼辖统辖之守备以上各官,又系久于其任,亦非同时更易生手。况戍兵三年一换,本与内地兵丁长时在伍者不同,全在该管官纪律严明,训练有方,自可巡防得力。其驾驭之是否合宜,初不关于在任之久暂。此外调台班兵,仍依定限轮派更换。其台募兵丁,遵照部议,总不得十分之一,以杜弊端,合并陈明。所有酌议台湾营弁分别调补缘由,臣谨会同福建巡抚臣韩克均、水师提督臣刘起龙、陆路提督臣马济胜,恭摺具奏,伏乞皇上圣鉴,
卷一 第 56 页
部核覆施行。谨奏。
  道光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奉朱批:兵部议奏,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十本九五七~九五八页。)


卷一 第 56 页
   二一、户部月终册

  福建司一件付送事:内阁抄出闽浙总督程祖洛奏台湾交代纠轕、恳请展限清釐一摺,道光十三年八月十二日奉上谕:程祖洛奏台湾交代纠轕恳请展限清釐一摺,台湾府厅县仓库交代,例应各清各任,按限结报。兹据该督查明台湾各属交代,系因正署迭更,辗转接替,以致历年未结。自应勒限清釐,以昭慎重。著照所请台湾府、噶玛兰厅、台湾、凤山、嘉义三县各处交代,著一并展限,以本年五月军务告竣之日起;另行起限六个月,再由道府核转一个月,统于年终出详。其台湾府交代,即责令台湾道督饬现署台湾府知府周彦,将各前任未结交代澈底盘查结报。如有亏挪,按任参办。再有逾违,即将台湾道与前后任知府及故官家属之有顶戴者,均照易结不结例奏参革职,提省由藩司督同查算。倘有通融接收、含糊具结情事,惟台湾道及出结之周彦是问。至噶玛兰等四厅县交代,既未便纷纷调郡会算,若照常例由监盘会同核算,该员等俱有本身应办事件,断难久离本任,势必潦草塞责。著准其将候补知府王衍庆留于台湾,督算噶玛兰、台
卷一 第 57 页
湾、凤山、嘉义四厅县交代。统俟结报清楚,始准内渡。一切章程,俱照台湾府交代办理。倘有迟延草率,即将王衍庆与该管知府一并奏参革职。如六个月之内,该府厅县复有因事离任者,总责成现任之员盘查清楚,转交后任,不得再请递展。其在六个月限内准其于限满之日起,另作一案,于正限内接收结报,不得统作一案,亦不得再逾二参。到任之员,著至应由藩司核定款项,著该藩司于台湾详文到司五日内,分别准驳。若该藩司批发迟延,致误限期,即将该藩司据实参奏。倘台湾各官藉口清釐,于批驳后混行顶详,图展限期,即由该司指名请参。嗣后台湾各属交代,均著责成台湾道府实力严催,依限结报。逾限不结,即由藩司查明,连台湾道一并请参。如有应行详请藩司核定款项,著悉照现定章程办理。务使内外稽核,互相维制,毋得藉口推诿,致兹延宕。钦此。钦遵抄出到部。
  前件业已行文讫,并移会在案全完。经承许文睿。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七本六九六~六九七页。)
卷一 第 5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