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1a 页 WYG1496-0395a.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5a.png)
御定曲谱总目 词曲类五(南北曲之属)
卷首
诸家论说
九宫谱定论说
卷一(北曲)
黄钟宫(二十四调)
正宫(二十五调)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1b 页 WYG1496-0395b.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5b.png)
小石调(五调)
卷二(北曲)
仙吕宫(四十一调)
中吕宫(三十二调)
南吕宫(二十一调)
卷三(北曲)
双调(一百调)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2a 页 WYG1496-0396a.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6a.png)
越调(三十五调)
商调(十六调)
商角调(六调)
般涉调(八调)
卷五(南曲)
仙吕宫(引子十六 过曲七十八 慢词六 近词四)
羽调(近词十 仙吕羽调㞑声总论)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2b 页 WYG1496-0396b.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6b.png)
正宫(引子十二 过曲五十九 慢词二 近词二 尾声总论)
大石调(引子五 过曲九 慢词三 近词一尾声总论)
卷七(南曲)
中吕宫(引子十二 过曲六十六 慢词五 近词七 尾声总论)
般涉调(慢词一)
卷八(南曲)
南吕宫(引子二十五 过曲九十四 慢词三近词四 尾声总论)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3a 页 WYG1496-0396c.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6c.png)
黄钟宫(引子十一 过曲四十五 尾声总论)
卷十(南曲)
越调(引子七 过曲五十七 慢词一 近词四尾声总论)
卷十一(南曲)
商调(引子十 过曲五十二 慢词五 近词一尾声总论)小石调
卷十二(南曲)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3b 页 WYG1496-0396d.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6d.png)
仙吕入双调(过曲一百二 双调仙入双尾声总论)
卷末(南曲附)
失宫犯调(引子八 过曲四十二)
(臣)等谨案康熙五十四年王奕清等既奉
敕编次词谱爰别为曲谱十四卷相辅以行盖词曲
并乐府之遗则本原风雅虽体制不同而咏
歌唱叹足以抒性灵而感志意其道同也向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4a 页 WYG1496-0397a.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7a.png)
多讹舛其馀若元之太平乐府明之雍熙乐
府又皆选择词章无关制谱均未足为依据
是编详列宫调首卷载诸家论说及九宫谱
定论一卷至四卷为北曲五卷至十二卷为
南曲而以失宫犯调诸曲附于末卷谱中分
注孰为句孰为韵又每字并注四声于旁其
入声字或宜作平作上作去者亦皆详注一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4b 页 WYG1496-0397b.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7b.png)
于诸家传奇中择其语意雅驯者而于旧谱
讹字间附考订于后乐贵人声是编固审音
考律之一端也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5a 页 WYG1496-0397c.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7c.png)
御定曲谱凡例
一词者诗之馀而曲者又词之馀也揆歌之所昉日
诗言志歌永言则三百篇实为滥觞一变而为乐
府再变而为诗馀寖假而为歌曲矣当为乐府之
时虽亦名之曰古诗而三百篇之音不传当为诗
馀之时虽亦号之曰乐府而古乐府之音不传自
传奇歌曲盛行于元学士大夫多习之者其后日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5b 页 WYG1496-0397d.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7d.png)
惟梨园歌师习传腔板耳即欲考元人遗谱且不
可得况唐宋诗馀之宫调哉故斯谱另编于词谱
之后无庸妄合
一啸馀旧谱前载玉川子啸旨又广及皇极经世声
音之数律吕本原乐府原题唐宋诗馀乐府致语
皆别为卷帙于本谱无所发明故槩删不录至中
原音韵洪武正韵二书久行于世亦不更载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6a 页 WYG1496-0398a.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8a.png)
入处甚多悉为订正
一每曲字句多寡音声高下大都不出本宫本调而
填者之纵横见长歌者之疾徐取巧全在偷衬互
犯谱中不过成法大略耳在善用谱者神而明之
斯无印板之病
一自昆腔作后弦索之学讲者渐衰所以南九宫谱
虽不择词章足为科律北六宫谱绝少师传不点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6b 页 WYG1496-0398b.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8b.png)
节于字腹者是也曰截板煞于字尾者是也然亦
随宜消息欲曼衍则板可赠欲径净则板可减欲
变换新巧则板可移南北曲皆然
一谱中右旁四声就现在本字加注非果字字不可
易也然在句内入拈发调之字断不可易习者审
之
一字有阴声阳声齐齿捲舌收鼻开口合口撮口闭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7a 页 WYG1496-0398c.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8c.png)
混寒删廉纤易混先天故独加圈识别焉
一北曲六宫十一调内缺道宫高平调歇指调角调
宫调仅十二宫调南曲九宫十三调盖以仙吕为
一宫而羽调附之正宫为一宫而大石调附之中
吕为一宫而般涉调附之南吕为一宫黄钟为一
宫越调为一宫商调为一宫而小石调附之双调
为一宫仙吕入双调为一宫共为九宫十三调也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7b 页 WYG1496-0398d.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8d.png)
二殊未详核今据元人宫调全目逐一注明庶令
作者不患拘阂
一啸馀旧谱北曲每首列作者姓名下注所出传奇
南曲则但列传奇名目都无作者姓名又多有起
调接调两首出自两处者不得不另立一行今既
难遍注作者姓名止将传奇名目注每曲之尾亦
便于连合幺篇不使若又一体也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8a 页 WYG1496-0399a.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9a.png)
起处增减字句者则曰换头有一字不异者止曰
前腔但起调首句句尽下一截板接调即通句点
板耳只宜连贯一处而以幺字或前腔或换头二
字隔之不可分行立题使若另为一体
一凡书中作者例应书名旧谱都以字行或著别号
今欲槩易以名而不可考者十有二三恐反致错
杂姑仍其旧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8b 页 WYG1496-0399b.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9b.png)
可互易而在南曲则与上去同为仄声故应用仄
而遇入声但注入声一如上去惟应用平而借入
声者注云作平其有宜平而仄宜仄而平宜上宜
去而入则注曰宜某声云
一旧谱既于句首右偏小书衬字又于句下双行小
书韵句相连不断使观者目眩今句韵皆方其外
一览瞭然至每句字数有目共知不必更注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9a 页 WYG1496-0399c.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9c.png)
所盛推然皆选择词章荟萃名作与制谱无涉啸
馀旧谱又多舛讹今北曲参考元人百种所载诸
家论说南曲稍采近日所行九宫谱定一书择其
根柢雅驯者附于卷首
御定曲谱 总目 第 9b 页 WYG1496-0399d.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4j0089/WYG1496/WYG1496-0399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