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附录二
附录二 第 301 页
  附录二
   原序一

  于乎!何天心久不定耶,何狎于秽德耶!开辟未三百年而日月复晦蚀耶!明室当再兴,著于图箓,非诬也;其果有验耶?其终不可问耶?汉之中圮,乃以舂陵之气郁然;而世祖名在谶纬,固协天人之符矣。诸葛公始出师北伐,而其自表曰:『成败利钝,非所能逆睹』!然其遗碑秘计,后世犹传以为神;则非不知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也。江陵沦陷,萧梁遂亡,王子珩以一州之力声义抗旌,虽兵败身奔,益以复雠为事,终不北面于陈;君子哀其忠焉。南宋之末,文信公忠贞冠江左,今勿论已。郑所南悼宋国之覆,作「心史」锢之井中三百馀年,其书始出,书中犹然宋室中兴有日也;然则所南生固不知宋之不复中兴矣。夫兴亡者天也,亡而复兴、亡而不复兴者亦天也。君子不恃乎天、亦不阻乎天;诸葛公所云『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斯乃志士之准则也。虏马南侵,普天同仇;死忠之臣项背相接;于今十有八年,而搴旗鸠众以俟时熙者,犹可指数而知。若栖迟山海,汉腊、周冠不为膻族所羁绁,亦所在而有;岂前代所可及哉!
  余于丁亥秋,始与余同年少司马张玄箸相见于南国,赋诗赠答、衔杯抵掌,无间晨
附录二 第 302 页
夕。其时以为中兴大业,指顾可定。既而玄箸与诸勋偕至南海,亦以为藩竿北发,神州豪杰必有响应者。迨师之北入,登金、焦,爟火达高皇帝园陵,题诗兰若中,此博浪沙之一击矣;屯于北海者有年。己亥之秋,延平王以舟师取瓜步,下京口而镇之;玄箸自以所部义从数千人舍舟登陆,复姑孰、宣州、新安、铜陵诸郡邑,沿及江以北历阳、皖口、横江诸险要,大抵皆传檄解绶,无坚城矣。今我师蹶于金陵城下,仓卒南还;而玄箸方经略北方,未之知也。及乎大势崩溃,声援莫接;于是幅巾芒鞋,混迹缁流,夜行昼伏,久之始达浙海,复归行营,树纛鸣角,散亡乃集。昔有梁将陈庆之以兵八千北伐,乘胜而克魏数十城,直据洛阳;其事与玄箸相类。及势失兵熸,间行得达江南,亦与玄箸相类。盖孤军难久持也。然溯往迹者多伟之,斯亦可砭顽起懦,震荡中原矣。于今又二年,江之南北尚尔寂寥;「四七」之谶,为存、为亡?玄箸虽复枕戈,将何所待以成大功!
  近缉缀其所著诗,名之曰「奇零草」;而问序于余。夫秉旄钺以佐中兴者,玄箸之志也;耽翰墨以毕馀年者,不肖远之业也。乃辍军务而留意于此,将意谓世事汗漫,特以暇日勒为成书,以俟后世之知也耶!余闻诗能穷人,又闻穷而后工于诗;今玄箸之诗,其气宏伟而昌高、其词赡博而英多,盖明堂之圭璧、清庙之贲镛也。长离一鸣,世以为瑞;况律吕之相宣乎!夫气有盛、有衰,先动于人心;取玄箸之诗而咏歌之,不特审
附录二 第 303 页
音可比于夔、旷矣,我明之再兴可以推矣,何必反覆前代之已事而为忧恤哉!
  华亭徐孚远题于四明之西墉寓。永历十五年(岁在辛丑)九月之望。

附录二 第 303 页

   原序二

  尚书诗、古文词,皆自丁亥以后,才笔横溢、藻采缤纷;大略出华亭一派。明人自公安、竟陵狎主齐名,王、李之坛几于扼塞。华亭陈公人中出而振之,顾其于王、李之绪言,稍参以神韵,盖以王、李失之廓落也。人中为节推于浙东行其教,尚书之薪传出于此。及在海上,徐都御史闇公故与人中同主社事,而尚书壬午齐年也,是以尚书之诗、古文词无不与之合。虽然,尚书之集,日星河岳所钟、三百年元气所萃也;而予以艺苑之卮言,屑屑考其源流之自陋矣!呜呼!古来亡国之大夫,其音必凄楚郁结,以肖其身之所涉历;盖亦不自知其所以然者也。独尚书之著述,噌吰博大、含钟应吕,俨然承平庙堂巨手,一洗亡国之音。故闇公之序,欲以尚书所作而卜崦嵫之可复。此其故,良有不可解者!岂天地间伟人,固不容以常例论耶?当是时,以蛎滩鳌背为金汤、以鲛人蜑户为丁口,风帆浪楫,穷饿零丁;而司隶威仪一线未绝,遗臣故吏相与唱和于其间。其遇虽穷,其气自壮,斯其所以为时地之所不能囿耶!
  呜呼!尚书之集,翁洲、鹭门之史事所徵也。吾闻尚书既被执,籍其居无所有,但
附录二 第 304 页
得笺函二大簏,皆中原荐绅所与往来。送入帅府,荐绅辈惧,遣说客请帅焚之;帅府亦恐摇人心,如其请,投之一炬。火既息,有二残册耿耿不可爇;左右异而视之,则尚书之集也。说客因窃置怀而出,遂盛传于人间。呜呼!尚书之身可死,集不可泯。杀其身者,梁父、亢父所以成一代之纯忠;存其集者,祝融、吴回所以呵护十九年之心气。夫孰非天之所为哉!乃为铨次,审定其奏疏、书檄诸种曰「冰槎集」,其古今体诗曰「奇零草」、曰「采薇吟」,其己亥纪事曰「北征录」,共十二卷;附以「乡荐经义」一卷。予又为作「诗话」二卷、「年谱」一卷,以详其集中赠答之人与其事云。
  全祖望序。

附录二 第 304 页

   原序三

  余得此于定海,命谢子大周钞别本以归;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
  呜呜!天地晦冥、风霾昼塞,山河失序,而沈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虽其掩抑于一时,然要以俟之百世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客为余言:公在行间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馀种,为逻卒取去,或有流落人间者。此集是其甲辰以后,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公自督师,未尝受强藩
附录二 第 305 页
节制;及九江遁还,渐有掣肘,始邑邑不乐。而其归隐于海南也,自制一椑置寺中,实粮其中;俟粮且尽死。门有两猿守之;有警,猿必跳跃哀鸣。而间之至也,从后门入。既被羁会城,远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守卒利其金钱,喜为请乞。公随手挥洒应之,皆「正气歌」也;读之,鲜不泣下者。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祥;不知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徵于事业、发于文章,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齐武帝曰:『粲,自是宋忠臣,何为不可』!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君子惜之。元听湖南为宋忠臣李芾建祠、明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此帝王盛德事。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宜思引君当道,臣各为其主;凡一切胜国语言,不足避忌。余欲稍缀拾公遗事,成「传略」一卷,以备惇史之采;犹惧蒐访未遍,将日就放失也,悲夫!
  慈溪姜宸英西溟氏题。

附录二 第 305 页

   原序四

  昔钱希声先生叙「眢井心史」云:『吾人不可一日无此心,吾人不可一日有此事。夫此心、此事,初无二理。所遭者顺,则存此心;所遭者逆,则行此心』。盖当明季流贼犯阙,神州陆沈,烈皇帝殉国,起义帜于江东、聚兵南海,以至流离困苦,赍志而卒
附录二 第 306 页
于海峤。若钱先生,真可谓行不愧于言也。然吾乡同时起义先辈,指不胜屈。其间抱孤贞而至死不变者,惟独苍水公哉!
  公自鲁王监国、永历继统,跼蹐行在,无日不以戮力中原为念,以故三入长江。不幸而同仇兵衄,卒不能申中兴之志。及天下事已全去,无可挽回,一腔热血,犹崎岖起蹶于万死一生之间。卒至途穷南田,从容齿剑以还天地之正气。嗟乎!岂非所遭非其时乎?吾因有思夫海之为海,诚忠义之薮耶。宋之季,则陆秀夫、张世杰诸君子奉小朝廷于海峤,卒至山飓起,遂亡宋祀;明之季,惟公一人纵横海岛,留汉腊者二十年。向使宋无山诸君子,则宋季乾坤亦太落莫;明无公,则明季生气遂至销沈。公不幸而生明季,明季犹幸而生公,为之震动于晚也。迹公之行事,惟宋之文山啻足相似。然信公犹有诗文垂世,即「正气」一歌已足彪炳日月;而公可无诗文传世乎?虽公之忠不朽,不必以文,而文自不可朽。而公凛然孤忠,皦如白日;故其文激愤而高亮、沈雅而痛快,其诗痛而不摧、郁而愈壮。公之诗文,自可垂于天壤也。余之藏兹集,非仅为吾乡存文献也;盖将使信公不独有诗文而长焕,实为有明一代存文字,与「正气歌」共存千古耳。第不识他日留传,亦有如钱先生之叙「心史」如其人为之叙否?
  时在□第二甲辰岁季春望前七日,卧雪斋书、同里后学五峰沈光宁题。

附录二 第 307 页

   原跋一

  甲辰七月望后,余病暑偃卧床中。有客忽来告曰:『苍水张公被执至矣』!余惊起问故;客曰:『公自延平既归,孤军海上,音援俱绝。六月间,散遣士卒,隐居岛中,而每资粮于普陀。提督张杰知之,即令僧为导,率健卒数十伪为僧衣服,夺米舟以济;岛中不知也,遥望以为米舟至。及至公帐下始觉,而公遂被执矣』。余亟望觇之,见公葛袍晋巾,直立牙门外,神色自若。左右令公自角门进,公不为动。杰知之,令启中门延入。公长揖,杰答揖;遂延公入内上坐,且以好言慰公。公仰视屋梁,叹曰:『此沈文恭公故第耶!二十年前,予尝会文于此』。终无他言。杰令僦民舍处公,列卒守之。至夜半,忽一校隔窗唱「牧羊记」苏武骂李陵词,音调激楚;公击节称善,校亦有心人哉!越旬日,檄公至省。杰命以四人舆公,前后列骑导从。至城门,公令驻下舆;北面稽首曰:『臣志毕矣』!复向城拜曰:『某不肖,徒苦故乡父老,有辜属望』!又再拜曰:『自此不复见张氏家庙矣』!道旁观者数千人,无不流涕。至杭,总督赵廷臣不见,令盛设供张,以礼待之。且令诸降弁曰:『尔辈旧主也,盍往见之』!于是争以酒食馈公,公是以有「闻放歌」诸诗。临刑,口占绝命词,令人书之。偶一字,不能改正;公笑曰:『他日自有知之者』。客罗子木、童子杨冠玉,皆不屈同死。时甲辰九月初
附录二 第 308 页
七日也。公之被难始终如此。
  此「奇零草」,乃公所自定。而「采薇集」,乃释兵后作;公自注『起甲辰六月』,而七月被执矣。读斯二集,公二十年之行事始末,具可概见。时同往一卒为余言:公帐下积书充栋,旁置棺一,棺中贮米数斗;床头利剑一。被执时,遽起拔剑而以帐蒙公,遂不及。公之志何如哉!呜呼!公之功业,天下其知之矣;公之文章,天下未必见之也。公之慷慨赴难,天下其见之矣;公之从容就义,未必尽知之也。兹于其卒,幸购得公草;而「采薇集」,更幸为公手稿;复于降弁,得公之遗文。因汇录成集,记其始末,以俟后之采焉。
  海滨遗老高允权录毕记。

附录二 第 308 页

   原跋二

  盛世之音和以平,衰世之音哀以促;此言声音之道,与天运通也。维诗亦然。吾郡张玄箸先生,当天步艰难之世,从亡海岛,志在中兴。自丙戌至甲辰十九年间,飘泊于波涛飓浪之中、竭蹶于干戈颠沛之际,履危蹈险,辛苦万端;宜其音之哀且促矣。今观「奇零草」文辞和雅、气韵平舒,有从容瞻就之风,而无凄飒仓皇之态;有慷慨奋起之情,而无卑靡挫折之念。至若兴趣所臻,风流跌宕;冠裳所集,意象峥嵘。览厥体制,
附录二 第 309 页
有直追嘉、隆盛时诸作者;何其音之不类也!噫!我知之矣。昔者典午淩夷,江左继祚,新亭之会,四座兴悲;而王茂弘独曰:『当共戮力王室、恢复中原,奈何作楚囚状耶』!玄箸之意,盖在于此。推其志,直以明室中兴,可操左券;故家亡不悔,身丧不顾。虽王谢偏安之业犹不屑言,讵肯以德祐诸君子自况耶!发诸歌咏,固宜与盛世同符。而天下梦梦,力不从志;岂其始愿哉!夫人以诗传者,王维、储光羲非不名家,而本领未正,忠义之道疑矣;诗以人传者,渊明「饮酒」、皋羽「晞发」,千载下读之,犹沁人心脾。是草亦作如是观。若王、李、钟、谭各标坛坫,特雕虫小技之伦耳;未可为忠义者道也。余之书此,将传诸不朽也。
  岁在甲子中秋日,奠邑秦川题。
    (夏启芬曰:「奠邑」合为「郑」字,「秦川」合为「溱」字;即慈溪郑溱,所称为平子先生也。意国初藏是集者恐有忌讳,故隐拆其姓名耶?张美翊曰:郑寒村「父秦川府君行状」云:『先君丙戌以后,别号秦川』。)

附录二 第 309 页

   原跋三

  全庶常祖望既定尚书「诗文集」十二卷,附「乡荐经义」一卷;又为作「诗话」二卷、「年谱」一卷,以详其集中赠答之人与其事:可谓有功表章矣。勋尝见之,而未及
附录二 第 310 页
录。忽忽十馀年,重见「年谱」于姚江黄氏,附录「诗话」;即假归手钞,旬馀而毕。
  尚书以康熙三年(甲辰)殉节于杭,从死者故参军罗子木、侍者杨冠玉及舟子三人。尚书尝赋诗,欲葬湖上岳忠武王、于忠肃公二墓之间。于是鄞人故御史纪五昌捐金,令尚书甥朱相玉购首领,而杭人张文嘉、沈璜书等殓之;有朱锡九、锡兰、锡旂、锡昌兄弟者预为买地经纪,而鄞人万斯大等葬之南屏荔子峰下,从公志也。姚江黄公宗羲为之铭,子木等三人附焉。后七十馀年,道士吴乾阳修复墓道,全庶常复为「神道碑铭」。又三十馀年为乾隆四十一年,诏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尚书以原官褒谥「忠烈」。越十六年壬子,鄞万斯大之孙福谋立石于墓之门,海宁陈鳣大书曰「皇清赐谥忠烈明兵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勋等输财设祀,春秋荐以蘋蘩。迄今(己未)历有八载,忽见离墓丈馀,有新冢二。查系土人翁耀卿与谢上达私卖,并削馀地(耀卿故守墓者)。勋谓同社曰:『是不可长也』。于是公请之方伯谢公、署廉使秦公,委县丈量,徵地一亩七分五釐,画界绘图,立「张忠烈公祀户」入册;遂上之大中丞王公,将建坊湖上,以昭朝廷奖忠之典、以示地方禁茔之防。
  先是,勋摹尚书遗像于杭,盖甲辰钱塘狱中所画,藏于万氏者。并附记于「年谱」之后,以备参考。时九月七日,正尚书殉节日也。掷笔,不禁泫然。
  乡后学郑勋谨跋。

附录二 第 311 页

   原跋四

  从来鼎革之际,殉难者惟胜国为盛,而于四明之产为独多。苍水张公,其尤从容就义者也。公绝命诗云:『我年四十五,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则公之倡大义也,年才二十六耳。是时,我世祖已受命而作之君;乃不肯顺天应人,而跋涉山海至十有九年,甘丧元湛族而后已,盖自古亡国大夫之所罕觏也。
  余尝画公像,宝藏之。顷于役江南,由京口至芜湖,追想公领军长江,凡瓜洲、燕子矶、观音门诸胜,皆驻师之所;而寻其遗迹,渺不可得,为慨然者久之。芜关受降最早,公居之几近一月;余以君子过化之地,神必存焉。拟请当道于江口睢阳祠祔祀之,以公忠烈足媲美也;返棹而中止。家居曝书,得「奇零草」,为先副使所手钞;盖公自定之诗,殉难时,以重价得诸老兵而流传者。然所存虽,全豹已见;且当日军旅往来于长江一带,历历可数。其诗不愧作者,殆所谓必穷而后工乎!公固不藉以诗传,而即此一编,足长留天地间矣。夫公梗化,亦为其主。当不讳之朝,文字无所疑忌;谨钞此册,以广其传。附以「北征录」者,俾后有所考云。
  道光五年冬,慈溪后学郑乔迁识。

附录二 第 311 页

   原跋五

附录二 第 312 页
  张忠烈公一生大节,与文信国并峙千古。先贤作志,详哉其言之矣。至其文采风流,歌思人口,大率片鳞寸甲,仅藉一斑以窥全豹;然流俗已无不敬爱。余少时,窃闻之公与余先世大夫两世姻好,谊笃通家,尝有隶书对联赠余家云:『君亲恩,天地之大;圣贤道,日月并明』。乃公所手书。至今奉为宝贵。噫!为此言也,岂有一点尘俗气所能彷佛哉!间尝读黄山谷之文,有云:『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则揽公之馀芳,亦可以扑去面上之斗俗尘矣。夫公之大节比于文山,而公之从容就义又岂让稽叔夜哉!试即以其轶事论之:公被檄赴省,道出望京门外,有士人作诗送之曰:『此行莫作黄冠想,静听先生正气歌』!公大悦曰:『此王炎午之流亚也』。当时固无不以文山况之矣。及赴市曹,风景,叹曰:『凤凰山,好山色也』!非即叔夜之挥琴而叹「广陵散」耶?临节如是,此所以发于翰墨无一点尘俗气耶!
  家君以秘钞文稿若干篇命余校录,因焚香拜读;三复之馀,愈想见其书「君亲恩、圣贤道」之语也。诗集尚未探得,必有出而显于世者。而此残简断篇缮写成一帙,正可大振俗矣。
  岁在丁巳,后学费照谨跋。

附录二 第 312 页

   原跋六

附录二 第 313 页
  余尝谓苍水张公,真天地间奇人也。转乾坤于再造、扶日月于重光,虽天数终穷,惟知毕命;剑芒腾跃,讵计殒身!事成在我、事败在天,国而忘家,闻之熟矣;又何待后人以大数妄议公也。苟云「数有所在」,则武侯之「出师表」可以不作、信国之「正气」诸什可以不传;则蒙垢忍耻之徒,且将弹冠相庆,藉气运以为知几,笑孔明、文山不识时务者矣。噫!其何不伦之甚也!我于公之行事,重有慨焉。十九年之操持,薪胆弥厉;方寸心之筹画,手足俱瘁。昔也梦绕钱塘,与子胥、文种而驰驱;今日墓瘗南屏,与忠武、忠肃而遨游。真灵不灭,在地为河海、在天为星辰;虽千百载,犹一日也。公之功业文章,先贤作志,详哉言之矣;今不复赘。余求公之集十馀年,渺不可得;诸耆老虽能言公之事,而终无有藏公之集。今年春,过姊氏家,见甥钞录公集,不胜狂喜;足以见费氏世裔之弗腆也。因袖而归,焚香披读,三复不已。漫云「正气歌」能泣鬼神,今观诗集能化风雷矣。遂缮写成帙,欲付剞劂。因全谢山先生载公丙戌以前文字皆无存者,倘天地间尚有足本,余日望之。
  谨赋七律二首以附于后,敢云跋词,聊当碑铭:
  啼鹃遗恨归南屏,义钺堂堂十九龄。但识乾坤全浩气,岂知日月竟阴暝!成仁慷慨丹心裂,抗节纵横碧血泠。一木撑天犹挽数,千年国事有馀馨。
  纵然大数莫能回,志在成仁死亦恢。碧血支天寒鼎镬,鸿毛殉国化风雷。昔时梦绕
附录二 第 314 页
文山祠(公生平梦谒文信国,信国降阶相迎),今日坟留武穆陪(公墓在南屏,与忠武、忠肃为邻);同是丹心悬日月,九京相对莫悲哀!
    拟吊墓诗一首
  名留千古死犹生,浩气依然冢上横;宿草秋风鸣剑锷,空山夜雨战兵声。智穷力尽埋孤岛,身死天昏失大明!缘觉忠魂垂宇宙,相将携酒吊先生。(董懋迁)

附录二 第 314 页

   原跋七

  一经兵燹,失而不可复得者,书籍翰墨之祸烈焉。余家藏书虽不甚富,然世有蓄积;今顾不能满行箧。至先世著述,精神节行之所寄托,往往可以不朽;力不能俾行世,亦焚毁不可掇拾,心窃痛之!每过坊肆,虽残编坠简蠹蚀黦损,必一寓目。而忠烈是册,适杂残破碑帖中,尘罥涂附,触手虑秽;见字画苍劲,拂拭读之,乃大惊。益搜得十馀纸,虽损坏,尚可比次;所失多寡,未之或知。诗词悲壮愤郁,末学又奚赞一辞哉!
  顾念先太常公于顺治丙申授命舟山,则海上经营,与忠烈共事;先车驾公左右鲁王,毁家饟士,事终不济,乃逃于禅,则亦忠烈之居悬岙也。而所著「陶庵集」二十卷无刻本,逮予世已亡六卷,今仅「史论」四卷、「杂文」一卷,盖逆氛又亡其大半矣。夫文砚、谢琴仅一器用,后之人犹或抚其形,播之诗歌;不见其物,群相珍重。矧是册为
附录二 第 315 页
忠烈手稿,虽不无佚阙,而完而可诵者犹三十有七篇。梨洲志公墓,已云『翰墨流传,视为至宝』;矧经兵火煨烬之馀,几沦斯掷哉!余不自意得之,收辑潢治,与「陶庵集」同藏箧衍;知孤忠遗迹偶留天壤,虽世变迭迁,有决不磨灭者。志云『九月七日遇害』;而「放歌行」乃书十月七日,梨洲不应有误;则亦如「毛羽」之书「羽毛」、「祖」之书「租」,忠烈偶未改正欤?
  同治丙寅仲春二十七日,山阴后学陈尔干。

附录二 第 315 页

   原跋八

  残明馀烈,至甬东而极微。然其间义士、顽民惓惓故国之心,久而未熄。藐尔翁洲,浮泊海上,君若臣仓皇逋窜,穷而无归;甲乙之后忍死图存,其忠毅之气,摧丧殆尽。乃至悬岙一老,与狙共居。此中声息,卒不能隐,如苍水先生之全节于武陵,尤可哀也!当先生殁时,闽、粤、滇中诸小腆多已消灭;虽堂堂致身授命,兴朝甚礼重之,惟一时不能即予褒恤。东南惩艾方急,无敢控愬以乞异恩;阅百年,而始蒙通谥。在遗献黄先生志墓之初与谢山先生撰碑之日,皆尚未知有日后之表章也。若其生前官阶,或传已加之台辅;又传正命为自经。遗献无此言,自系传闻之,俱未足据矣。
  吾门陈生尔干,其先世与先生同事监国,旧有令绪。今幸收先生狱中诗歌草稿,录
附录二 第 316 页
南雷之铭而合装之为一册,举以示稷辰。稷辰先世亦曾有从亡海岛者,是皆患难与共之人;古谊相关,追述无尽。读此册,不禁为之累欷也!
  同治六年三月,后学宗稷辰谨题。

附录二 第 316 页

   原跋九

  张忠烈公「北征录」、「冰槎集」,潘文慎公刻入「乾坤正气集」。其「采薇吟」,则散军以后之作,而蒙难诸诗附焉;甬上有传录本,而蒙未之见。此手书残稿十八纸,纸七行、行字不等,凡诗三十四、词三;向为陈柏堂孝廉所藏。歾后,其家人鬻诸市,蒙购得之。第九纸「孤竹餐周粟」一篇(「墨迹」「羁恨」二首之一)失其题,不知以上亡若干纸;字多涂乙,纸微损。装潢时波磔阙蚀,几不可辨,未敢臆补。「放歌」自注:『时甲辰十月七日』(「墨迹本」作八月七日)。按忠烈正命,在康熙三年九月七日。是年闰六月,「时宪术」与「大统术」置闰不同,故书十月;陈跋以为笔误,非也。忠烈被执,「辞故里诗」凡五篇。沈梅史纂公传载「其一」、「其三」,与「明季南略」、「三冈识略」字句微不同。计氏又载「其二」曰:『何事孤臣竟息机,鲁戈不复挽斜晖。到来晚节惭松柏,此去清风笑蕨薇!双鬓难容五岳住,一帆犹向十洲归。叠山迟死、文山早,青史他年任是非』!「其四」曰:『揶揄一息尚图存,吞炭、吞毡可共论?
附录二 第 317 页
复望臣縻兴夏室,祗凭帝眷答汤孙。衣冠犹带风云色,旌旆仍留日月痕。赢得孤臣同硕果,也留正气在乾坤』。「其五」曰:『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苍茫九死身!独挽龙须空问鼎,姑留螳臂强当轮。谋同曹社非无鬼,哭向秦廷那有人!可是红羊刚换劫,黄云白草未曾春』!当在所亡数纸中。计氏失载「其三」,又以为临难绝命诗,为微误耳。徵君纂「王翊传」,载公挽诗云:『忆君被褐草间来,慷慨论兵未易才。薄海谁堪师昼邑,下江应许画云台!星沈汉垒贪狼耀,风竞胡营战马哀。仗剑犹闻歌「正气」,心悬陵母亦哀哉』!「明诗综」录枞阳谣云:『八尺风帆百丈牵,枞阳湖里去如烟;江南米价秋来长,喜杀桐艚卖稻船』。『沿湖下网荡湖船,网得纤鳞锦样鲜;镫火湖光儿女笑,鱼秧种得不须田』:皆「奇零草」也。罗参军字,诸家作「子木」,「柳亭诗话」作「自牧」,此作「子慕」;当以公手书为定。侍者杨冠玉,柳亭作杨贯;或其名云。
  光绪丙子正月二十三日,山阴平步青跋尾。

附录二 第 317 页

   原跋十

  是编从丁松生明府借读,暇日手校数过,是正颇多。惜所载祗「奇零草」(「采薇吟」即散附「奇零草」中)、「北征录」、「乡荐经义」暨全氏所撰「年谱」,而「冰槎集」全阙。爰据湖郡李氏旧钞潘文慎「乾坤正气集」补所未备,汇钞一帙以赠;较之
附录二 第 318 页
昔人还书一瓻之事,意似少厚。附识以博松老一笑!
  光绪甲申仲冬下浣,大兴傅以礼识于临漳行馆。
    集内诸文,皆有时事可考。而李氏旧钞「乾坤正气集」两本,均先后失次,殊不可解。爰合「奇零草」、「采薇吟」、「北征录」,参證明季稗野,重加排比,勒定「张忠烈公文集」十二卷,而以「经义」、「年谱」附之;视谢山「张尚书集序」所载,祇阙「诗话」一种耳。他日当将嫌讳字句删润绣梓,以永其传。识此,聊当息壤。
    甲申嘉平朔日灯下,以礼又记。


附录二 第 318 页

   原跋十一

  吾郡南屏山麓,张忠烈遗墓在焉。庚、辛两劫,几于湮没。匪贼既平,余访其遗址,言于四明诸君而重修焉。顾茔域距城稍远,岁时瞻仰,人以为艰。于是公之乡人,卜地于众安桥南岳鄂王祠之侧,醵资别建一祠;春秋奉祀,士女来者连袂接踵,所以成公志也。
  顾公集先无刻本,为人所秘;全谢山竭力搜罗,仅得八卷。当日传钞,亦鲜遗本。余不忍公集湮没,求之故家,偶得旧钞数册,喜而欲狂。顾编录失次,杂不可整理。因寄示傅节子太守,太守与余同有志于刊校公集者也。太守费数月之力,编成十二卷,因并「经义」及「年谱」、「墓志」合成一集;而公之诗文所遗者寡矣。篇章未泯,光
附录二 第 319 页
燄万丈;世有阐扬忠烈者,知必有亟刊是集以慰后学景仰之志者,余将拭目俟之!
  光绪乙酉辜月,松存老人丁丙谨识。

附录二 第 319 页

   原跋十二

  丙午冬,邓秋枚自杭州丁氏借钞「张苍水全集」十二卷,附「经义」一卷、「年谱」一卷,又「附录」二卷;编首冠以全谢山「张尚书集序」,编末则有杭州丁丙跋、山阴傅以礼跋。盖丁氏得谢山「尚书集」数册、独阙「冰槎集」,以寄傅氏;傅氏乃取湖郡李氏旧钞「乾坤正气集」本「张阁学集」,补所未备,编为十二卷,以符谢山原编「尚书集」之数。然则此编自「冰槎集」外,馀皆谢山手编之本,可宝也。曩岁馀杭章氏所刊「张苍水集」,因仍旧本,编录失次;较此本阙文三篇、诗四十五篇,又无「诗馀」、「经义」两种,而篇中与此异文者殆八百馀字。予既取「章本」与此本校勘一过,补其阙、表其所不同。陈佩忍复取「乾坤正义集本」校「章本」,亦有不同;而予取佩忍所校之本以證此本,则又有不同。盖「乾坤正气集」刻本,与傅氏所据李氏旧钞本已有不同故也。故一「张苍水集」也,而异于「乾坤正气集」本、异于李氏旧钞「乾坤正气集」本、异于馀杭章氏刻本,其间编录失次则一也。
  兹编自「冰槎集」外,若「奇零草」(「采薇吟」即散附「奇零草」中)、「北征
附录二 第 320 页
录」、「乡荐经义」,殆皆谢山所编之本,而傅氏重订之;惟「冰槎集」则全为傅氏所编。其间编录失次,又无以异于曩者诸本。予乃考苍水之行事以次序□文,复订兹编;合诸谢山所编「奇零草」诸种,附以「经义」、「年谱」、「诗话」、「附录」为「张苍水全集」,谋与秋枚刊之。嗟夫!嗟夫!世有宝藏谢山所编「冰槎集」者,他日幸见示,以正吾过;此则南明二十馀年光复之鬼所更生而泣者!
  丁未二月,顺德黄节识于国学保存会之藏书楼。

附录二 第 320 页

   原跋十三

  予校「苍水集」三年于兹矣。中间湖海往还,或吴、或粤,人事多端;顾未尝一日不置之行箧间也,至今始毕矣。悲夫!苍水之被难也,口占绝命词,令人书之;偶一字,未及更正。苍水笑曰:『他日自有知之者』。夫今日所据以校诸本之异同而两存之,皆之自后而不及正者多矣。之当日,不假苍水倾刻之命使得而正之,而转令其期之他日之后人,后人将何据而正之!然则予所据以正诸本之者,非苍水所望知于他日者也。苍水所望知于他日者,盖不徒知其文也,知其志也。然则予于「苍水集」知其文且弗悉,而遑论其志!悲乎!是岂苍水所望哉!
  予去夏游武林,失道南屏,问苍水墓,有不知苍水为何若人者;名与姓之勿知也,
附录二 第 321 页
而又遑论其志!然则知其文者或鲜矣夫,苍水亦期他日之有知其文者,亦是瞑矣。其文存,则其志存矣。悲夫!悲夫!然则是集之刊也,愿与读苍水文者,毋忘其被难时所望有知于他日之人之一正其云尔!
  己酉六月戊寅朔越四日,后学顺德黄节校毕,谨跋于广州。

附录二 第 321 页

   原跋十四

  苍水公「全集」,余于丙午冬钞自杭州丁氏善本书室,人事棼棼未遽刊。丁未春,余同学友黄晦闻来自粤中,与余同居藏书楼,谋共刊古人遗书。乃举此集,以属晦闻校勘编补,刊而行之。晦闻用力于是集甚勤,缀拾微茫,一字一句必细心考订;复从此本谢山「年谱」内寻出「诗话」。盖「诗话」一种,后人即散附于年谱之内。于是而谢山所编十二卷原本,乃复其旧。蒐补既竟,旋校旋刊,月成一编。未几,晦闻别余归粤,携其稿而南;一卷校竟,仍邮其稿至沪。中间或刊或辍,盖自丁未春以讫己酉秋,全稿始毕刊,已历三年矣。
  乃于己酉八月,晦闻方以其全稿寄沪刊成将发坊,而余复于沪遇苍水乡人奉化孙玉仙(锵)赴杭州九月七日之祭者。叩以「苍水集」,乃出慈溪人王棠斋(慈)所编本见视。于是取「王编本」校此本,凡此本所无者,增「补遗」一卷,「题咏」上、下各一卷
附录二 第 322 页
,「姓氏考略」一卷,「传略补」一卷;更嘱公乡人为雇工拓取苍水祠堂壁间石刻各墨迹(「墨迹」内诗有「羁恨」二首、「梅花」第四首、「忆菊」一首,为集中所无)及苍水遗砚拓本、「甬上三忠墨迹」内苍水手札,并摄影苍水之墓,为之镂铜石印,冠之卷首。繇是,而苍水全集可称完本矣。顾予独怪苍水殉节后二百馀年间,士大夫皆知宝其遗著、家有钞本(王棠斋云:『据所见,有郑氏「二砚斋本」、有蔡氏「墨海楼本」、有「何范明经本」、有「蛟川夏佩香本」;而夏氏本所采辑,复为古菫徐董诸陈本』),然亡有为之镂版以行世者!直至今,而馀杭章氏得钞于甬上张氏,始为刊行,顾缺略尚多;至今而予友晦闻始编补完善,天假之缘,集将刊成,而适遇公之乡人,得「王氏本」、「墨迹」等,而后公集乃大备。呜呼!岂非公之精灵历久不泯,适于是时默为呵护者哉!然则公集虽晚出而愈显,盖可信矣。
  抑余犹有感者,二百年来文网尚密,故士大夫宝公集者,宁不避传钞之劳而亡敢为之刊印;今文网疏阔矣,而士大夫方驰心域外,岂复置意于乡邦文献!余与晦闻合二人之力,此区区十馀卷之书,以迫于人事及刻工,江海浮沈,亦必历三年之久始成;使不幸而中辍而有意外之变,则此集卒不成。而卒成之,岂非幸欤!
  己酉十月二十五日,后学顺德邓实谨识于沪上。

附录二 第 323 页

   张 跋

  张苍水先生集,余尝得永历辛丑钞本于郡城黄东井先生后人凡二钜册,徐闇公序后名印烂然;嗣展转为馀杭章太炎借去,因于光绪辛丑铅印,后序称为得之鄙人。当时尝购数十部,分贻知好;迄今原本尚未见还,不知流落何处。此本则顺德邓秋枚钞自钱塘丁氏,而其友黄晦闻所编校,增入「附录」,自较完备。然失之冗蔓,而校字尤草率。海上遇邓君,劝余重行编辑校印,诚乡后学之责也。
  壬子仲秋月蹇叟记。
附录二 第 325 页

   张 跋

  呜呼!昔全谢山有言:『尚书之身可死,集不可泯』。姜西溟则谓:『俟之百世,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当文网严密之时,士大夫明知收藏其集为不祥,而展转传钞,犹往往流布人间;则全、姜二君之言信矣。考其最初之本,当即所谓传之防守卒史丙者也。海滨遗老高先生允权尝得其稿,为之跋云:『兹于其卒幸购得公草,而「采薇集」更幸为公手稿,复于降弁得公遗文;因汇录成集』。是高氏此本为得之防守卒者,固确乎其可信焉!而谢山为公「神道碑」称:『有宜兴人徐尧章者,从丙购其书,不与;且曰:「公之真迹,吾日夕焚香拜之;不可以付君』。尧章乃钞以归。是徐氏别有钞本,必与高氏同出一源也。
  寿镛搜罗公集廿馀年,先后所得不下十馀种;反复勘比,实以「高本」为最胜、「邓本」为最详;而致力搜校专且久者,厥惟张丈让三。当甲寅五月张丈寓上海宾乐公旅馆,与寿镛纵谈刊行乡献遗书,因出示所校邓本「苍水集」。且曰:『昔周布衣琢隐尝鬻田以刻公集(「续甬上耆旧诗」:『周布衣章泰字宪臣,一志琢隐;诸生昌时子也。布衣生于丙戌以后,而时以其父志节未伸,终身不求进取。张尚书「冰槎集」,布衣卖田刻之。每岁九月,必至杭之南屏展尚书墓。家居喜深衣幅巾,可谓畸士』);君既有志
附录二 第 326 页
于斯,盍速图之』!遂以校稿相付。今距甲寅夏,忽忽廿载,此集始刊成;而丈之墓,有宿草者久矣。故凡丈所勘校之语,今并注见集中,不敢没先辈搜校之勤,即亦所以不负曩日付嘱之意也。
  至编次年月虽依「高本」,而大体不出「邓本」范围。盖邓君秋枚与黄君晦闻合力共订此书历时三载之久,而黄君致力尤勤,搜求极富;若视为冗蔓,轻率割弃,则甚负二君搜集之苦心矣。故兹刻凡于「邓本」之善,悉仍旧贯。惟谢山「年谱」或云非谢山所作,其间年月多有舛错;寿镛谫陋,何敢遽言校正。然以晚出之本有为谢山所未见者,既获互相参稽,期归信实。故于「全谱」之年月,未敢悉从;即「黄传」所叙、「赵谱」所注,亦复多所更订。他如稽考「世系」,则清池原谱确有错误,今亦未敢苟同。凡此区区,皆寿镛所以聊竭其愚而已。近三年来,日事勘校编次;今年春,始缮录蒇事。甚矣!编辑之难也。而清池之谱得之张君爱棠、苍水画像得之张君安甫,皆「雍睦堂」裔也。让丈与寿镛,则皆苍水先生之族裔也;尽其责于斯也固宜。书刻既成,谨复叙述搜集、编录之颠末如此云。
  甲戌七月,张寿镛跋。

附录二 第 327 页

 原书「附录」未采诗文存目
  传 略

明史
仁和县志
觚剩
张玄箸先生事略(「行朝录」)
思旧录                            黄宗羲
   右二文已见「文丛」第一三五种「海外恸哭记」「附录」。
张煌言列传(「东南纪事」)
   右传另见「文丛」第九六种。
张煌言列传(「海东逸史」)
   右传已见「文丛」第九九种。
张煌言列传(「南疆绎史」)
   右传另见「文丛」第一三二种。
明季南略
附录二 第 328 页
   右文另见「文丛」第一四八种。
小腆纪年
   右文另见「文丛」第一三四种。
明季殉节诸臣事迹
张煌言列传(「象山县志」「寓贤传」)
张煌言列传(「定海厅志」「寓贤传」)
四明人物传                          刘慈孚
鄞志大事记
西渡僧掷诗瓦(「四明谈助」)
皂隶叶云(「茶香室续钞」)
张临门供招叙                         查伊璜



附录二 第 328 页

  墓 录


乾隆杭州府志
光绪杭州府志
两浙防护录
附录二 第 329 页
清波小志
清波小志补
张忠烈公祠堂碑铭                       董沛
张苍水先生墓图识(补)                     张美翊
张苍水先生祠庙志(补)                     张美翊
重信西湖张苍水祠纪实                     张寿镛
南田张苍水公祠堂始末纪实                   范贤祥



附录二 第 329 页

  题 咏(上)(诗词)


哭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鄞县苍水张公             林时对
哀苍水(「南富诗历」「八哀」之一)               黄宗羲
寻张司马墓                          前人
哭苍水                            高允权
甬上拟薤露词(「试一掷、「苏卿谅弗听」二章)          全祖望
重九前二日张尚书忌辰设祭                   全祖望
甬上杂歌(「羊山吟」一章)                   全祖望
附录二 第 330 页
燕子矶兰若寻苍翁题字                     全祖望
予约同人每岁为苍水先生设祭今年将有渡江之行先期举之      全祖望
苍水先生墓道渐湮道士吴乾阳谋修复之和钝轩韵          全祖望
长至日展苍水公墓同江声用离合格                全祖望
逸田以人日祭苍翁得三绝句                   全祖望
戊辰元夕芍庭以其世父忠介公生辰为苍水先生设祭即用苍水
 琅江殡宫韵                         全祖望
七夕钝轩集祭苍翁于隐学山房                  全祖望
道光壬辰八月朔日同叶二(元)姚大(燮)诣张忠烈公墓
 下并置公诗卷祭之                      厉志
南屏张忠烈公墓(调寄「金缕曲」)                周世绪
谒张忠烈公墓                         吴骞
南屏拜张忠烈公墓                       仇养正
湖上展张忠烈公墓                       戴高
谒张忠烈公墓                         查揆
西湖谒明权兵部尚书苍水张公墓                 张庭学
附录二 第 331 页
南屏吊忠烈公(煌言)墓                     汪端
南屏山谒张忠烈公墓                      吴鼎元
南屏张忠烈墓                         王焘
吊张忠烈墓                          钱馥
南屏山谒乡先辈张忠烈公墓                   徐甲荣
再过钱司寇祠兼忆张司马                    姜炳璋
拟谢山先生甬上薤露祠(「好山色」)               徐甲荣
南田篇吊张忠烈公                       陈维垣
南田篇吊张忠烈公                       欧景岱
南田篇吊张忠烈公                       王莳兰
南田篇吊张忠烈公                       欧景辰
南田篇吊张忠烈公                       陈致新
南田篇吊张忠烈公                       邓克旬
题张忠烈公遗像                        王涑
又                              高廷兰
又                              张萱
附录二 第 332 页
又                              孙世学
又                              朱成谷
又                              林则徐
又                              孙燮勋
又                              朱文翰
又                              崔以学
又                              王焘
又                              董沛
谒忠烈墓即以拜题遗像                     秦瀛
题张忠烈「奇零草」                      王焘
书张忠烈(煌言)「采薇吟」后                  张迈
明张忠烈公手书睢阳闻笛诗墨迹                 李绍城
题张忠烈公石刻遗札                      郭传璞
张忠烈遗砚诗                         曹伟皆
张忠烈遗砚歌                         刘云俶
张忠烈公遗砚歌                        杨泰亨
附录二 第 333 页
张忠烈公遗砚歌                        王元圻
题张忠烈公遗砚                        王迪中
题双忠书画册                         厉志
倪文贞张忠烈两公书画卷为范文义亭(永祺)题           邵志纯
题明倪文贞公兰石画箑张忠烈公「江上闻笛」诗笺合卷为叶
 琴楼作                           尹元炜
题倪文贞元璐兰石便面张忠烈煌言自书「江上闻笛」诗合装
 册子赠琴楼光禄                       王焘
题甬上范氏所藏双忠卷卷为倪文贞公兰石画张忠烈公「江上
 闻笛」诗墨迹各一纸(调寄「百字令」)             孙德祖
范莪亭孝廉得二扇面一为倪元璐画石一为张煌言自书「江上
 闻笛」诗合装成卷索题敬书于后                赵翼



附录二 第 333 页

   题 咏(下) (文)


与赵谷林辨「啸台集」中纪苍水事迹书              全祖望
张忠烈公遗像徵诗启                      徐淳
附录二 第 334 页
张公忠烈公像赞(并序)                     吴德旋
题张忠烈公遗像                        童槐
又                              赵之琛
又                              钱泳
又                              厉志
又                              胡敬
又                              陈劢
又                              边葆诚
又                              杨泰亨
南屏社簿序                          童揆尊
双忠砚室记                          孙德祖
张忠烈遗砚跋                         万经
又                              王荣沐
前明张苍水尚书煌言破砚题词                  宋世荦
题张忠烈公石刻遗札                      孙德祖
张苍水先生墨迹跋                       钱维乔
附录二 第 335 页
跋张忠烈公墨迹                        王家振
再跋张忠烈公墨迹                       王家振
祭苍水张公文                         全祖望
合祭钱张二公文                        前人
合祭钱张二公于砌街李氏文                   前人
旌忠庙祭正室钱张二公文                    黄桐孙
杨氏经畬塾祭文                        杨家騊
明张忠烈公墓石记                       邵志纯
书张忠烈公墓石记后                      秦瀛



附录二 第 335 页

  世 系


校订清池张氏世系图表
清池张氏宗谱世系原图



附录二 第 335 页

  世德录


清池张氏世德录引                       张尹忠
附录二 第 336 页
续世德录序                          张肇治
文节公传(「宋史」)
槐隐轩记                           袁士元
槐隐轩记志后                         张绍宗
自然老人事实                         张绍宗
自然斋杂言                          张绍宗
自然轩记                           周礼
自然轩诗                           周礼
又                              周翰
又                              谢谨
又                              张得中
又                              全朴
又                              倪维哲
又                              邱达
又                              陶恭
明故颐庵处士张公妻陆氏合葬墓表                洪常
附录二 第 337 页
张伯祥传(「鄞县志」「孝友」)                 闻性道
张伯祥传(「鄞县志」「人物」)                 钱维乔
张圭章传(「宁波府志」「人物」)                曹秉仁
张圭章传(「鄞县志」「名贤」)                 闻性道
明处士四岑张先生墓幢文                    全祖望
附录二 第 33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