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学志
卷三 学志 第 145 页
续修台湾县志卷三
  学 志
   学宫 崇祀 泮额 藏书 祭器 书院 学田 社学 教官 选举 封赠
   世袭 行谊(文学附) 军功 列女 坊表 耆耇


卷三 学志 第 145 页
    (昔孔氏之筹民也,先富后教;谓衣食足而礼义可兴也.台湾土衍沃,而民皆浮寄杂处,故不以不富为忧,而常以不教为急.「周官」:『国中自比长以及乡大夫、野自邻长以至遂师,皆教官也』.学也者,学所以为人之事也;则无贵贱智愚,皆率由乎教之内.假使教官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仅在能文章博取科名而已,则学宫之所崇而祀者可不必孔、颜、思、孟之徒,而士之处者可以不责为四民之首.及其仕也,可以不知修己治人之术,举凡行谊不必录、忠孝节烈不必纪,书其科第文章而可矣.今国家声教覃敷,无远弗暨;虽在海峤,学校之设且百馀年.为教官者,尚能本身教为言教,以端风化之原欤?抑果有之,而能行其志无窒于施欤?书其事略,俾后之论世者有考焉.述学志第三.)


卷三 学志 第 145 页
    学 宫

  府儒学:在宁南坊,南向.康熙二十四年巡道周昌、知府蒋毓英建(因郑氏旧学址)
卷三 学志 第 146 页
.中为先师庙,东西设两庑,南为庙门,为灵星门,其北为启圣祠.三十八年,巡道王之麟修.明年,建明伦堂于庙东(有记,见「艺文」).五十一年,巡道陈瑸修.于启圣祠左右,分建六斋,曰六德斋.祠下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二祠之南又分建六斋,曰六行斋.正殿东庑下置献官斋宿房,西庑下为藏器库.庙门左右置文昌祠、土地祠.其外东西二门,曰礼门,曰义路.礼门外立大成坊.又于明伦堂之前,分立六艺斋.堂后建三楹,为教官廨舍(有记,见「艺文」).冬,建朱子祠于明伦堂之东.祠前左右置斋舍(凡六间),前建门楼.明年,复建文昌阁于明伦堂后(并有记,见「艺文」).五十二年,于庙门外凿泮池,创官厅于其左.五十七年,知府王珍徙泮池于灵星门外(贡生李钦文记).五十八年,巡道梁文复修正殿(总戎李日煜记).雍正元年,诏以启圣祠为崇圣祠.乾隆十年,巡道庄年修(知府褚禄记).十四年,廪生侯世辉等捐赀请大修,凡诸规制多所改葺.于是改六德斋为典籍库,徙名宦乡贤祠于庙门之外,改六行斋为礼器库,乐器库.崇圣殿下统为廊,以达于东西庑.又于义路门外,增建大成坊.又左右新建泮宫坊,葺明伦堂两廊斋舍,以其左为土地祠(即六艺斋).于朱子祠增捲廊,于文昌阁易以石柱,于官厅增露亭,于文昌阁后筑训导官舍,并铸造祭器、乐器焉(御史杨开鼎记).四十二年,知府蒋元枢捐赀修.初,台属佐杂公廨,居文庙西垣之外;至是,蒋公以教官廨舍甚狭,乃捐赀为佐杂别营公廨,以西垣外址建学署.自北而南凡四进,以
卷三 学志 第 147 页
北二进为教授署、极南一进为训导署、中一进为会见诸生公所;东畔通殿庑,西畔一带皆有护厝.设宅门二,一正西、一西南(今护厝与宅门俱圮).嘉庆二年,徙土地祠于官厅右侧.八年,举人郭绍芳鸠众重修,新朱子祠.其祠前六艺斋倾圮不复治,于时始清学地泮池围墙外,自北而南长八十四丈五尺、自东至西广二十七丈五尺,立界碑焉.
    论曰:学宫之设也,非以明祀事也,所以育才兴贤,道在收其方之秀良而教之,学成则祀先圣先师于中,行释奠、释菜之礼,示群弟子以师表,使有所景慕衿式焉;释奠、释菜,礼之略者.古者士之见师,以菜为贽,故始入学者,行释菜礼;四时之祭,则为释奠.释奠、释菜,皆为士之来学者行之也.「小戴记」曰:『天子视学,命有司行事,祭先圣先师焉』.又曰:『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陈祥道曰:『祭先圣先师,即所谓祀先贤于西学也,所谓祭于瞽宗者是也』.大戴、小戴、陆佃、陈祥道之徒,有五学、四学、三学之说,要其祭先圣先师,则在瞽宗无疑也.瞽宗,即西学也.又曰:『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又曰:『春习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然则瞽宗虽祀先师,犹为学者肄业之所,故不曰庙而曰学.台湾本富庶之邦,人多轻财而好义;管子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者,教易施也.自观察周公始立夫子庙,而海康陈中丞因而立学,乃于崇圣殿之左右立十二斋,曰六德、六行.戒之曰:『非文学而兼德行者,不得寓也』.又建六艺斋,分列于明伦堂之下.又于朱子祠前置六斋,则弟子之所常居矣.盖以内十二斋迩于圣殿,故非忠信纯实、品行可观者,不得入焉.此其轻重去取之分、德行道艺之别,所以
卷三 学志 第 148 页
鼓厉作兴于弟子者,观感昭然.盖海康之所以教于始者,有如此也.厥后从事学宫者,继起增修,规模日拓,于戏盛矣!然观其时之所为,若不知其所以然者.侯世辉之请修,义举最盛,而十二斋以废,癸亥复修,则并外十二斋而不治焉.则揆诸国家所以立学之意,与海康之所以有待于台湾者,其旨犹晦也.当海康之立学也,时方草创,赀出官捐而不及民,其势较难于后起;问其时,庠序中有如侯世辉、蔡壮器、陈朝玺之贤者乎?曰未也.而海康犹殷然望之,谓台湾之人必可教也.向使本海康立斋之意,明德行道艺之旨,以风励此邦之人,安见居是斋者之不彬彬也.
    夫人苟不好善,则见财必争,惟利是视而已.乃当事者劝捐修学,则出赀者盈千累万,以应当事者劝学兴贤,有斋舍以处之、有德行道艺以导之,谓必无一来者,有是理乎?岂为师者不求其所以教,为弟子者不知其所以学,遂使斋寮几于虚设.且不曰今虽不能,犹云有待;乃取昔贤立法之意,日就消磨,则虽夫子之殿宇岿然,是庙焉而祀其先师,非学焉而事其师也.昔欧阳公为李宽作「吉州学记」曰:『李侯治吉,敏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必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严严翼翼,壮伟宏耀,而人不以为侈.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馀人』.盖古人所谓学者类如此也.又其作「谷城县夫子庙碑记」云:『隋唐之际,天下州县皆立学,置学官生员,而释奠之礼遂著为令.其后州县学废,而释奠之礼,吏以其著令,故得不废.学废矣,无所从祭,则立庙而祭之』.夫先师之祭于学也,自古为昭.立庙以祭,而无谓学者,则曰学废.欧公尝言之矣.今考台湾旧志,海康陈公尝建二十四斋
卷三 学志 第 149 页
于郡学,则台郡之学固不废也夫.
  县儒学:在东安坊,南向.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沈朝聘创立先师庙.左右两庑,前为庙门、照墙,护以栏栅.其北为启圣祠.二十九年,知县王兆升修.四十二年,知县陈瑸建明伦堂于庙西(记见「艺文」),复捐俸修庙;四十四年,知县王仕俊成之.四十八年,县令张宏始创学廨于明伦堂后.明年,旧令陈瑸来为巡道,以启圣祠方向与正殿相左,乃改建启圣殿,以其左右夹室为名宦乡贤祠(记见「艺文」);县令俞兆岳、教谕郑长济凿泮池.五十九年,同知摄县事王礼修门墙.雍正元年,知县周钟瑄重葺正殿,奉诏改启圣祠为崇圣祠(御史黄叔璥记).是年,立忠义祠于庙门左.十二年,贡生陈应魁建灵星门于泮池南,立土地祠于庙门右.乾隆八年,诸生张元华等修崇圣祠(御史熊学鹏记).十五年,廪生侯世辉等捐赀新正殿,修庙门左忠义祠,改门右土地祠为孝悌祠(御史梅开鼎记),建学廨于崇圣祠后,为训导宅.四十年,举人陈名标、州同知陈朝枢(即朝梁)等醵赀请大修.时有杨方氏者,愿割屋地捐充;于是学宫拓其西畔,乃议改建焉.以旧明伦堂学廨址合杨家屋地,建正殿及东西两庑(今东庑及殿侧东廊,皆旧明伦堂学廨址.自殿中以西至西庑以外,皆杨家地).前为大成门,左为忠义祠,右为忠义孝悌祠;又前为灵星门,门外为泮池.正殿之北为崇圣祠,又北为文昌祠.殿侧两廊,左为礼器库、典籍库,右为乐器库.改旧正殿址为今明伦堂;以旧崇圣祠址
卷三 学志 第 150 页
改建教谕宅,接于训导旧宅之前(俱一厅二房,西畔通文庙.东畔护厝十二间俱西向,前六间属教谕宅、后六间属训导宅).明伦堂下东厢为碑亭(南北厢房二间).大门左为土地祠.知府蒋元枢捐赀续成之,并制礼乐器焉(记见「艺文」).五十八年,教谕黏继任修明伦堂及两庑乐器库.嘉庆九年,知县薛志亮、教谕郑兼才率诸绅士捐修;费不足,林朝英独任之.于是正殿增高二尺有奇,广露台左右各四尺,护以石栏.以崇圣祠左为忠义孝悌祠,以庙门左右为名宦乡贤祠;制正殿神龛长案,工致有加.殿庑周围改用石柱,凡四十二枝(西庑内有杨家旧井,水甚甘,兴修时,工人赖之;故不废,仍掩盖焉).立节孝祠于文昌祠之右(旧在诸罗崎顶,今颓废),旧奉知府蒋元枢牌位,在文昌之左.新明伦堂及署大门土地祠;买民屋拓庙前地,广泮宫前墙丈有六尺,置宰牲亭,修祭器.朝英复捐置南路租百二十石,以充香灯之费.旧界泮池墙外,自北而南长七丈五尺;十二年张姓于界外捐充加长八丈.自东至西合新旧界,凡广十六丈五尺(嘉义学教谕谢金銮记,见「艺文」).二十五年,邑岁贡吴春芳等再捐修正殿.


卷三 学志 第 150 页
    崇 祀

  大成殿正殿: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正中南向.
  东配: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
卷三 学志 第 151 页
  西配:宗圣曾子、亚圣孟子.
  东六哲:先贤闵子名损、先贤冉子名雍、先贤端木子名赐、先贤仲子名由、先贤卜子名商、先贤有子名若(乾隆三年自东庑升)
  西六哲:先贤冉子名耕、先贤宰子名予、先贤冉子名求、先贤言子名偃、先贤颛孙子名师、先贤朱子名熹(康熙五十一年自西庑升)
  东庑:先贤蘧瑗、先贤澹台灭明、先贤原宪、先贤南宫适、先贤商瞿、先贤漆雕开、先贤司马耕、先贤梁鳣、先贤冉孺、先贤伯虔、先贤冉季、先贤漆雕徒父、先贤漆雕哆、先贤公西赤、先贤任不齐、先贤公良孺、先贤公肩定、先贤邬单、先贤罕父黑、先贤荣旂、先贤左人郢、先贤郑国、先贤原亢、先贤廉洁、先贤叔仲会、先贤公西舆如、先贤邽巽、先贤陈亢、先贤琴张、先贤步叔乘、先贤秦非、先贤颜哙、先贤颜何、先贤县亶、先贤乐正克、先贤万章、先贤周敦颐、先贤程颢、先贤邵雍、先儒公羊高、先儒伏胜、先儒董仲舒、先儒后苍、先儒杜子春、先儒诸葛亮、先儒王通、先儒陆贽(道光七年从祀)、先儒范仲淹、先儒欧阳修、先儒杨时、先儒罗从彦、先儒李侗、先儒吕祖谦、先儒蔡沈、先儒陈淳、先儒魏了翁、先儒王柏、先儒赵复、先儒许谦、先儒吴澄、先儒胡居仁、先儒王守仁、先儒罗钦顺、先儒黄道周(道光五年从祀)、先儒汤斌(道光二年从祀)
卷三 学志 第 152 页
  西庑:先贤林放、先贤宓不齐、先贤公冶长、先贤公晢哀、先贤高柴、先贤樊须、先贤商泽、先贤巫马施、先贤颜辛、先贤曹恤、先贤公孙龙、先贤秦商、先贤颜高、先贤壤驷赤、先贤石作蜀、先贤公夏首、先贤后处、先贤奚容蒧、先贤颜祖、先贤句井疆、先贤秦祖、先贤县成、先贤公祖句兹、先贤燕伋、先贤乐欬、先贤狄黑、先贤孔忠、先贤公西蒧、先贤颜之仆、先贤施之常、先贤申枨、先贤左邱明、先贤秦冉、先贤牧皮、先贤公都子、先贤公孙丑、先贤张载、先贤程颐、先儒谷梁赤、先儒高堂生、先儒孔安国、先儒毛苌、先儒郑康成、先儒范宁、先儒韩愈、先儒胡瑗、先儒司马光、先儒尹焞、先儒胡安国、先儒张栻、先儒陆九渊、先儒黄干、先儒真德秀、先儒何基、先儒陈浩、先儒金履祥、先儒许衡、先儒薛瑄、先儒陈献章、先儒蔡清、先儒吕坤(道光六年从祀)、先儒刘宗周(道光二年从祀)、先儒陆陇其.


卷三 学志 第 152 页
  崇圣祠正殿:肇圣王木金父、裕圣王祈父、诒圣王防叔、昌圣王伯夏、启圣王叔梁纥.
  东配:先贤颜无繇、先贤孔鲤.
  西配:先贤曾点、先贤孟孙氏.
  东庑:先儒周辅成、先儒程、先儒蔡元定.
卷三 学志 第 153 页
  西庑:先儒张迪、先儒朱松.
    以上四员,旧志沿误,道光六年,教谕李开禀请道宪孔批饬遵依礼部则例正定.


卷三 学志 第 153 页
  五子祠:一在海东书院、一在崇文书院.祀宋先贤濂溪周子、明道程子、伊川程子、横渠张子、考亭朱子.初,崇文书院特祀朱子,南湖书院有五子祠,寻废(详见「古迹」).乾隆五十五年,知府杨廷理奉主祀于崇文焉.


卷三 学志 第 153 页
  朱子祠:在府学宫内明伦堂东(见上).祀宋先贤徽国文正公.康熙五十一年,巡道陈瑸置田二十八甲一分(在南路港庄),岁收租谷一百六十八石六斗.(「旧志」载:定例每年祠内香灯用谷十石,春秋二祭各用谷二十石,诞辰、忌辰各用谷五石.祠内肄业优生四人,每人给谷二十石.以上凡开除谷一百四十石外,递年尚存谷二十八石六斗为修理祠宇之用)


卷三 学志 第 153 页
  府学名宦祠:在大成门之左(见上).祀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福建总督范承谟、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福建总督姚启圣、太子少保靖海将军靖海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江西观察使前台湾知府蒋毓英、广东分巡肇高廉罗道前台湾府知府靳治扬、福建巡抚赠礼部尚书
卷三 学志 第 154 页
前分巡台厦道台湾县知县陈瑸、台湾府海防同知洪一栋、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南澳镇总兵官蓝廷珍、分巡台厦道陈大辇凡十人.


卷三 学志 第 154 页
  县学名宦祠:旧在崇圣祠左(见上).祀阙,寻复废.嘉庆十二年,教谕郑兼才董修学宫,始复建于大成门之左(详见后)


卷三 学志 第 154 页
  府学乡贤祠:在大成门之右(见上.「旧志」云:祀阙)


卷三 学志 第 154 页
  县学乡贤祠:旧在崇圣祠右(见上).祀阙,寻复废.嘉庆十二年,始复建于大成门之右(详见后)
    按县学名宦、乡贤二祠,于嘉庆十二年据报续采入志,始据呈牒县,请祀名宦祠八人、乡贤祠一人(详见后).时绅士拟上宪必允县详,志局甫撤,预奉牌位入祠,实未据呈咨部.窃查名宦祠之祀与乡贤祠事同一例,郡邑乡贤祠只祀本郡本邑,不泛及他郡邑,则郡邑名宦祠亦只祀仕郡邑之官,不能概祀驻省大吏.驻省大吏祀省垣名宦祠,其地为列宪亲临,文庙春秋二祭及朔望行香皆列宪主之.若外郡非列宪亲临,则惟祀驻郡道府及佐贰等名宦.至外郡附郭邑虽同一城,然驻郡之道府,朔望及二丁行礼,皆郡学文庙,不于县学,则县学名宦祠亦必有限制,庶与西偏乡
卷三 学志 第 155 页
贤祠专祀一邑者,广狭不至大相悬.兹查原任福建巡抚前台湾令陈瑸,应补祀县学名宦祠为正祀,原任知县沈朝聘、俞兆岳、周钟瑄虽请祀,未咨部,应为附祀.又未咨部之巡台御史林天木、巡道奇宠格、知府卫台揆、同知方邦基、王作梅,应由县学移附府学名宦祠;祀县学乡贤祠之怀庆府知府王凤来均未咨部,亦应列为附祀.再府学名宦祠祀总督姚启圣、靖海侯施琅二人,皆开台功臣,故并祀.至朱一贵案祀水师提督施世镖、南澳镇总兵蓝廷珍,而总督觉罗满保实同平台乱,恢复有功,祠中并祀.乃总督范承谟,系耿逆时死节,省垣有专祠并祀名宦,无涉台湾事,宜改祀觉罗满保,尤合报功之典.道光元年教谕郑兼才、训导王承纬分别详准,并移府学查办,续载于此,俾后人得详考且补其所未备焉.

卷三 学志 第 155 页
  忠义孝悌祠:旧在县儒学大成门右(见上,府学阙).嘉庆十二年,改设于崇圣祠左.原祀赠儒林郎侯瑞珍、候补州同知杨志申(详见后).道光元年,移于文昌祠左.

卷三 学志 第 155 页
  忠义祠:旧在县儒学大成门之左(见上).祀殉难(康熙六十年台变)台湾镇总兵官欧阳凯、台协水师副将许云、镇标左营游击孙文元、水师左营游击游崇功、左营守备胡忠义、中营千总蒋子龙、水师中营千总林文煌、右营千总赵奇奉、中营把总石琳暨文煌之弟文申凡十二人(谨按此祠之建,在雍正元年,知县周钟瑄修学宫而立祀者.其时朱一贵伏诛,台乱甫平.之数公者,捐躯赴难,其大节在人耳目,不立祠以祀之,何以悯
卷三 学志 第 156 页
忠而风俗也.当兵燹之馀,诸制未备,无专祠,故以厕于大成门之侧,盖欲概数公于名宦,则其节弗彰,复不可以入于忠义孝悌之祠,以与本邑之士夫为比,故别题曰忠义.考其时,朱逆煽氛,守土文臣,率其属弃城而走者纷纷也.传曰: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危则亡之.又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之数公者,可以无愧矣.寓诸学,殆愤时立教而先其所急者欤.今昭忠之祀,有诏特立专祠,则数公之主必奉享于昭忠祠者,又为一定之理也).嘉庆十二年,改设于崇圣祠右.道光元年,移祀昭忠祠(详见第二本「坛庙」).


卷三 学志 第 156 页
  节孝祠:旧在东安坊诸罗崎顶.乾隆十六年,廪生侯世辉尝捐资修之.寻复废.嘉庆十二年,改设于县学文昌祠右.旧祀旌表节妇烈女凡十五人,详见「列女」传(旧主脱略弗备,甚有但书某氏而亡其夫家之姓者:教谕郑兼才令改题焉,而补其阙祀者)
    旧志:雍正二年谕,『旌表节义,给银建坊,民间往往视为具文,未尝建立,恐日久仍至泯没,不能使民间有所观感,著于学宫内建忠义孝悌祠一所,立石碑一通.于学宫附近处购买基址,建节孝祠一所,立大牌坊一座.其石碑牌坊将前后忠孝节义之人俱标姓氏于其上.已故者则设牌位于祠中,春秋祭祀,以阐幽光,而垂永久.其动用银两,造册报部,钦此』!仰惟世宗皇帝御极之初,首重伦常、崇教化,丝纶所沛,于忠孝节义,三致意焉.为其有关于世道人心也.由
卷三 学志 第 157 页
是海隅义烈咸沐殊荣,唐李习之碑高烈女云:『赏一女子而天下劝』,斯固王化之大端矣.考定制,节孝者祀之弗及烈妇,而邑祠所祀烈妇较多,则推恩于常格以外也.夫妇人守志从一而终,理之正也.身遭强暴,捐躯全节,变而不失其正也.若舅姑无恙,嗣续宜图,乃慷慨一决,从夫九原,此贤智之过矣.故凡守志者,当思为节妇,生则有褒旌之荣,没则有祠祀之典,而节妇之家,尤当开导劝谕,俾知一死之未足塞责,庶无负朝廷建祠励俗之至意乎.
    按节孝入祠,例由旌表.即或子孙无力请旌,亦必视其节烈尤著,历久愈彰,方得凭公入祀,名宦乡贤皆然,不能因志中有传,便可通行入祀.旧志载节烈三十一人,入祀十六人,内旌表者七人.陈越琪妻黄氏、侯孟富妻刘氏、林妙妻侯氏、庠生李时灿妻黄氏、烈女吕氏谐娘、曾国妻郭氏、鲁定妻袁氏(二名据府志).雍正五年呈报入祀者六人,辜汤纯妻林氏、洪之廷妻张氏、杨茂仁妻余氏、郑斌升妻陈氏、李宋妻赵氏,吴使妻纪氏.兼祀凤山节孝祠一人,王寻妻阮氏,本传各注明入祀.以上皆合例为正祀.其未注明入祀者,王晋光未婚妻吴氏,张金生妻蔡氏,应仍旧与上十四人合祀.又谢灿妻郑氏、伪天兴州所旌李余氏,新旧志俱未见,府志祠祀内有余氏预娘者,但未系夫姓,列传又未载有预娘者,无可查据.嘉庆十二年修志,续采二十九人,惟沈耀汶妻萧氏旌表及二十四年请旌薛邦扬妻陈氏暖娘,均应列正祀.其未经题旌,先制牌入祀者十九人,徐光廷妻董氏、陈应祖妻苏氏、王廷枢妻曾氏、戴诚实妻吴氏、李元恩妻郑氏、陈开兴妻许氏、沈元美妻陈氏、黄信妻陈氏、蔡国定妻吴氏、蔡全英妻陈氏、蔡为妻潘氏、黄圭璋妻石氏、刘国傅妻韩氏、郭启妻张氏、曾习耀妻洪氏、韩士贵妻曾氏、邵启明妻陈氏、黄天妻邵氏、吴炳才妻潘氏,皆志局撤后,绅士未查例奉入,应另座附祀节孝祠厅左,俟请旌后,移祀正座
卷三 学志 第 158 页
.至潘友德妻朱氏,向未呈报志局,徐茂榛妻吴氏,虽呈报,查殁时二十八岁,守节,仅十一年未合例.二传系添入,与无可考之李余氏,另座附祀厅右,俟后公论再定.谢灿妻郑氏传列外编遗事,虽未便本朝所旌合祀,而纲常为万古所系,亦应于厅右附祀.道光元年,教谕郑兼才续订,乃与训导王承纬详宪办理,俾免淆乱,以昭慎重.
    右自名宦、乡贤、忠义孝悌、节孝凡四祠者,计府、县二学或阙而弗立、或初立而后复废、或立焉而祀阙.盖制以久而渐备,阙祀者,当得其人以实之,固有待也.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教谕郑兼才既修学宫、纂邑志,乃覈名实,佥询于邑士大夫,咸称前巡台御史林天木、分巡台湾道奇宠格、台湾府知以卫台揆、台防同知方邦基、王作梅、台湾县知县沈朝聘、俞兆岳、周钟瑄八人者,宜补祀名宦祠,本邑贡生任河南怀庆府知府王凤来,宜入祀乡贤祠,故守备武生郑其仁、廪生薛邦扬、武生许鸿三人者,宜补祀忠义孝悌祠,名实符而人心惬也.于是众佥词于学,学以牒诸邑宰,邑宰以以闻诸宪司,遍达焉;而旧忠义祠所祀殉难十二人,宜移祀昭忠祠,以章国典,亦附以请.未获报,而志亮、兼才皆以擢去,例当待之新任,以终未竟之绪,录其词牒存焉.
    附录:举人潘振甲、洪禧、郭绍芳、拔贡生黄汝济、岁贡生游化、韩必昌等佥词云:『窃惟南国循行,民人每思召伯;北海布化,父老常念朱公.尚有典型,乡先生可以祭社.谁无气节,奇男子亦能死绥.人虽往而名弥彰,事至久而论始定,辉春秋之俎豆,振古如兹.荐庠序之馨香,讵今或异?伏见前巡台监察御史林公天木、分巡台湾道奇公宠格、台湾知府卫公台揆、台防同知方公邦基、王公作梅、台湾县知县沈公朝聘、俞公兆岳、周公钟瑄者,服官清慎,律己端方.
卷三 学志 第 159 页
或培养人才,追文翁之化蜀;或转移风俗,师仲氏之治蒲.政以简而不苛,咸歌来暮;民虽劳而不怨,共切去思.此其泽被瀛堧,斯爱斯传,固均著勋于宦迹.若夫生兹海岛,为潜为见,亦能表异于乡闾.如本邑贡生原任河南怀庆府知府王凤来,居乡则正己率物,在暗室而尤严.筮士则捍患恤灾,历茅檐而必普.稽诸省志、郡志、邑志、载笔从同;按之民功、事功、治功,称贤无愧.至于故守备武生郑其仁、廪生薛邦扬、武生许鸿,雍容佩剑,值逆匪之鸱张,慷慨请缨,率义民以鹯逐.思裹尸于马革,目亦甘瞑.竞执戟乎沙场,元不忘丧.凡兹芳踪懿行,洵堪训俗型方.某等侧闻崇德报功,盛朝钜典.因思兴贤旌善,圣主良规.若不阐其幽光,无以褒夫潜德.恭遇重新圣庙,既恢美富之观;宜举崇祠,以昭豆登之享』.
    教谕郑兼材、训导傅吕牒云:『伏查台郡版图初辟,官司实赖贤能.教化久成,士女多知节义.节经举行入祀,尚多旷缺不全.兹当重整学宫,各祠咸臻完备,矧值续编邑志,旧典亦藉修明.凡兹奉宪遵行,皆属与民共见.是以不忘盛德,咸遗爱于口碑;仰企芳型,怀前修于梓里.自监司以及守令,人无閒言;由武勇以溯儒流,士多馀慕.所有请祀名宦等祠内,名宦自巡台御史林天木,迄台令周钟瑄共八人,类皆廉能率属,惠爱在人;而方邦基为赐恤之员,人心益感;沈朝聘为开先之令,志众尤孚.卓绩循声,既后先之合揆;报功崇德,讵长属之异宜.合请入祠,以光前轨.至于乡贤忠义之祀,向缺其人.窃以盛世兴贤,端资风励;匹夫为善,宜切表扬.故令典不可以久虚,而怀忠均堪以入祀.故怀庆府知府王凤来声隆宦迹,望协乡评.树品敦伦,在台郡亦何能数见.扬徽载笔,论乡贤应以此称先.若夫生能立功,死缘击贼.如故守备武生郑其仁委命于会剿之日,身无完肤;庸于请恤之时,赏堪延世.已沐崇褒于圣代,宜作元祀于海
卷三 学志 第 160 页
邦.廪生薛邦扬、武生许鸿,百战忘劳,孤身陷阵;事已越夫廿载,生气犹存.典未隆于一时,幽魂谁慰?均应祀入忠义,以惬舆情.惟忠义祠向祀总兵欧阳凯等阵亡十二人,与例未符.除另禀请移祀昭忠祠外,理合据情转请,为此抄粘事实,牒移贵县,伏乞照例转详』.


卷三 学志 第 160 页
  奎光阁(亦名文昌阁):在府学朱子祠后(见上).高阁三层,上祀梓潼帝君、魁星(旧志;梓潼帝君,张姓,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庙在保宁府梓潼县,唐宋累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主文昌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天下学校因有祠祀.明景泰中,即京师旧庙辟而新之,岁以二月三日诞辰,遣祭.宏治元年,礼部尚书周洪谟等议梓潼显灵于蜀,庙食其地为宜,请饬天下学校罢毁其祠;而学校乃多祀者,以紫微垣文昌六星,次在斗魁之南,均为文明之府,故与魁星并祀云.国朝嘉庆六年,奉诏编入祀典,春秋致祭,与武庙同).下层奉神像二,一为前分巡台厦道高拱乾,一为前分巡台厦道福建巡抚陈瑸(乾隆四十二年修,教授黄世模碣其事)


卷三 学志 第 160 页
  文昌祠:一在县学宫崇圣殿后(见上),一在崇文书院、一在御史衙遗址(嘉庆丙子,巡道糜奇瑜倡建;并捐录五百二十圆买镇北坊苏锦芳店屋,作香灯、年节诞辰及庙祝工食等费.道光二年,由学会署县范邦干、经历刘荫棠勘清庙旁四至地界绘图在案)

卷三 学志 第 161 页
  魁星堂:在西定坊.雍正四年,巡道吴昌祚建.乾隆二十年巡道穆齐图、三十八年巡道奇宠格并修(皆里人陈朝梁董事).五十八年,里人黄钟岳等鸠众重修.嘉庆四年,于堂后建敬字堂(收贮弃字灰.皆韦启亿等捐赀佣工检拾).六年,祀仓圣于堂,增厢房.十一年,巡道庆保捐赀议改建.议成,兴修仓圣堂居中,前为魁星堂,东为朱文公祠,西为敬字堂(贮字纸灰,举人郭绍芳、生员陈廷瑜复与韦启亿倡捐成其事),统曰中社书院(嘉庆六年,捐存生息银四百员,供仓圣祭费.十一年,捐置店六间,坐本处东畔;又乾隆三十九年,陈朝梁捐存生息银一百员.经郭绍芳以兴修馀赀并此项置业出息,合供魁星祭费.砌砖为炉一十五所:一在武庙前、一在关帝庙禄位祠前、一在红毛楼前、一在龙王庙街、一在总爷街、一在府口、一在弥陀寺前,凡七所,皆韦启亿等鸠众建.又其一在大西城边,李廷宫造.其一在东升巷内,一在开山宫前,一在三官堂边,一在顶打石街,一在大上帝庙边、一在天公埕、一在禾街后,凡七所,俱街众鸠造)


卷三 学志 第 161 页
  敬圣楼:在大南门外.祀文昌.雍正四年拔贡生施世榜建.乾隆十年刘胜鸠众修.四十二年,陈朝梁重修.嘉庆二年鸠众改建(生员陈廷瑜、生员今拔贡黄汝济、职员吴春贵、岁贡生韩必昌等任其事).四年,增祀仓圣,统为南社书院(置田园八甲,大小
卷三 学志 第 162 页
二十四丘,坐嘉邑善化里木栅社,以供祀费).


卷三 学志 第 162 页
    (论曰:文昌之祀于学宫也,其来已久.谓紫微垣六星,在斗魁之南,并主天下文明之府.祀文昌犹周礼祀司中司命,其旨似也.道之显者谓文,言文即言道也.祀之学宫,谁曰不宜.自元、明二代,以梓潼县陷河神,为文昌帝君,叶石林崖下放言称:蜀有二举人,行至剑门,夜宿张恶子庙(恶子帝君名,王弇州「宛委馀编」及「明史礼志」则俱称恶子.「北梦琐言」「续文献通考」俱称亚子).梦神预作来岁状元赋甚灵异,高文虎「蓼花洲閒录」亦载其事;而道家遂谓,帝令梓潼帝君主文昌禄籍,由是天下群然祀者,殆皆志科名求福之意,其去道渐远矣.然今世之奉文昌者,出其书有阴骘文「感应篇」丹桂籍功过格大都本于福善祸淫之旨,以为修身饬己.功过格之法,日自记所为,夜焚香质于神,谓宋赵清献、苏文忠、明袁了凡皆行之,忠信之士信而奉之,则日用起居皆有所警畏.所谓苟志于仁无恶者,其不流于无忌惮也信矣.自圣学不明,士以孔孟之书为弋取科名之具,而不能明理致知,以为行己之耻,忽有怵祸福、知戒惧、兢兢于身心举止、不敢妄为者,则于梓潼之书,犹有赖焉.故功令以列于祀典.今郡县学皆祀文昌,而南中二社惜字敬圣者,克勤克慎,其说皆本于梓潼;外此有祀文昌于小南门城楼之上者,曰振南社,则太原杨御史始其事.御史作兴文教,伟矣;然笃于风水之说,建秀塔于南,命祀文昌于小南门城楼之上,祀魁星于大南门城楼之上,谓可协五行而应星宿,遂使文明之象,冷落闉阇,夜听巡钲戍鼓之声,与厮卒为伍.厥后寇氛时起,驱士乘城,非其气机所感欤.太原之说,殆堪舆家之陋者.故是志于振南社之祀,置不录.盖欲以正祀事而破堪舆之陋也.)

卷三 学志 第 163 页
    泮 额

  入泮旧额(康熙二十五年,总督王新命、巡抚张仲举题准):府儒学岁试取进文武童生各二十名,科试取进文童生二十名,设廪膳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雍正元年特恩广额一次,加进文、武生各七名;乾隆元年特恩一次,名数如前).县儒学岁试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科试取进文童生十二名,设廪膳生十名,增广生十名(雍正元年特恩一次,加进文武童生各五名;乾隆、嘉庆元年各特恩一次,名数如前).嘉庆十二年总督阿林保、巡抚张师诚奏准:台湾五学泮额,各酌加一名.于是郡儒学岁、科两试,取进文童二十一名、县儒学岁、科两试,取进文童各十三名,武童如旧(详见「选举志」)
  先是雍正五年,总督高其倬题准:台地文风渐盛,嗣后岁、科两试,饬令该地方官查明现在台地之人,有田有产、入籍既定者,取其里邻结状,方准考试.乾隆五年、巡视台湾御史兼提督学政杨二酉奏准:粤民流寓在台年久入籍者,台属四邑均有户册可稽;缘系隔省流寓,恐占闽童地步,是以攻击维严.现在粤童堪以应试者计七百馀名,准其另编为新字号应试.其取进额数,照小学例,四邑通校共取进八名,附入府学.嗣后有续出应试者,总以八名为额.俟岁科数次之后,取进人数渐多,再将应设廪增并出贡之处,题请定议.至乡试不便附入台字号,应暂附闽省生员内乡试.俟数满百名,再行
卷三 学志 第 164 页
题请另编字号,取中一名.嘉庆十二年,总督阿林保、巡抚张师诚疏请:粤籍生员应准加设廪生八名、增广生八名,岁科取进童生亦加一名.部议报可,遂为例.


卷三 学志 第 164 页
    藏 书

  「十三经注疏」、「易图解」、「诗义折中」、「钦定三礼义疏」、「春秋直解」、「小学纂注」、「近思录集解」、「大学衍义辑要」、「大学衍义补辑要」、「小学实义」、「豫章学约」、「实践录」、「四礼翼」、「四礼初稿」、「学政全书」、「御制训饬士子文」、「吕子节录」、「从政遗规」、「圣谕广训」、「人臣儆心录」、「训俗遗规」、「养正遗规」、「教女遗规」、「在官法戒录」、「鳌书院规条」「十七史全书」、「宏简录」、「大清律」、「礼部则例」、「续增条例」、「御制诗集文集」、「鸡雏待哺图」、「福建通志续志」.


卷三 学志 第 164 页
    祭 器

  文庙祭器:礼器:铜爵六十五,铜毛血盘二,铜豆八十二,铜簠、簋各二十,铜方鼎一,铜圆炉三,铜烛台大对一、中对十九,铜彝一,铜斝一,铜罍一,铜洗一,铜茅沙池一,铜太尊、山尊、雷尊、牺尊、象尊合五.乐器:铜钟一,铜编钟十六,铁编磐
卷三 学志 第 165 页
十六.
  文昌祠礼器:铜笾八(文庙内有竹笾八十二,无铸铜笾),铜豆八,铜铏二,铜簠、簋各二,铜台壶尊一(竹木锡器俱不载),大钟一口(嘉庆十二年,林朝英新铸)


卷三 学志 第 165 页
    书 院

  海东书院:旧在宁南坊府学宫之西(今教授训导公署即其地也).康熙五十九年,巡道梁文瑄建.后为岁、科校士所,书院几废.乾隆四年,督学单德谟别建校士院于东安坊(县学宫之左,今万寿宫即其地).明年,巡道刘良璧修之;于是书院复振.御史杨二酉奏请,以府学教授为掌教,选诸生肄业其中(时府学教授福州薛士中).拔贡生施士安捐田千亩,以给膏火(有记,见「艺文」).十五年,新建县署于红毛楼右;乃修东安坊废署为书院,于是徙焉.乾隆十七年,诏以巡道兼提督学政.其后岁、科校士于道署,校士院遂旷.二十七年,巡道觉罗四明修旷院为海东书院,复徙焉(记见「艺文」).三十年,知府蒋允焄护巡道事,乃谋别建,择地于宁南坊府学宫西崎下(与初址不同,初址在崎顶,迫近学宫),广三十丈,袤八十丈,南向.讲堂、学舍、亭榭悉具焉(记见「艺文」)
  崇文书院:府义学也.旧在东安坊.康熙四十三年,知府卫台揆建;置田租以供膏
卷三 学志 第 166 页
火.乾隆初,常以府学训导掌教.十年,巡道摄府事庄年修.十五年,徙于宁南坊府学宫之西(即海东书院旧处.其时以旧县署为海东书院,旧处空旷,故徙焉),初址遂废.二十四年,知府觉罗四明乃择地于府署东偏,捐俸率僚属绅士共成之,讲堂斋舍毕具.始延师于内地,掌其教焉(记见「艺文」).嘉庆二十三年,署府郑佐廷改建.
  引心书院:初为引心文社,在宁南坊吕祖庙.嘉庆十五年拔贡张青、优贡陈震曜、增生陈廷瑜等议定课期,生童月二次,监以绅衿,束脩课费多出监生黄拔萃手.十八年,知县黎溶与拔萃及各绅士商改为台湾县书院;黎自捐银伍百元,拔萃亦再捐银伍百元、又捐埔地一所.二十五年,知县姚莹捐生息银一千元,又岁拨充鲫鱼潭户银三百元,前后置业充用.其掌教听绅士择请,官课县自延师校阅.至道光三年冬,经绅士张青等查得前知县高大镛亦捐银伍百元,赴学佥禀移查,并请建书院,以广育人才;当即准县覆,查明此项系交拔萃具领有案.


卷三 学志 第 166 页
     海东书院学规(巡道刘良璧定)

    一、明大义:圣贤立教,不外纲常;而君臣之义为达道之首,所以扶持宇宙为尤重.台地僻处海表,自入版图以来,秀者习诗书,朴者勤稼穑,而读书之士,知尊君亲上,则能谨守法度,体国奉公.醇儒名臣,由此以出.虽田夫野老,有所观感兴起,海外顽梗之风,何至复萌.
卷三 学志 第 167 页
    一、端学则:程、董二先生云:凡学于此者,必严朔望之仪、谨晨昏之令.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读书必专.
    一、务实学:古之大儒,明礼达用,成己成物,皆由为书生时,明于内重外轻,养性深厚,凝重气质,故出可以为国家效力宣猷,入亦不失为端方正直之士.家熟党庠术序,胥由此道.诸生毋徒以帖括为工.
    一、崇经史:六经为学问根源,士不通经,则不明理;而史以记事,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夫贤佞忠奸,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罔不备载.学者肆力于经史,则有实用,而时文之根柢,亦胥在焉.舍经史而不务,虽诵时文千百篇,不足济事.
    一、正文体:自明以来帖括取士,化治为上.隆万次之,启祯又次之.我朝文运昌明,名公巨篇,汗牛充栋;或兼收博采,或独宗一家.虽各随风气为转移,而理必程朱,法则先正,不能易也.夫不仰泰山,误止岨堄之高;不穷典谟,妄誇诸子之陋.诸生取法宜正,立言无陂.
    一、慎交游:读书之士,敬业乐群,原以讲究诗书,切磋有益.故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若少年聚会,不以道义相规,而以媟亵相从,德何以进,业何以修.稂莠嘉禾,不可不察.诸生洗心涤虑,毋蹈前习.



卷三 学志 第 167 页
     又海东书院学规(巡道兼督学觉罗四明更定)

    一、端士习:台郡风气初开,士习最亟.盖士为凡民表率.士习端,则民风淳,理固然也.
卷三 学志 第 168 页
况士人身入圣门,将自命为何等人物?倘口诵诗书,而所行辄下同市贩,岂不为士林羞?诸生沐浴圣教,沦肌浃髓,谅不至此.而居常行动,尤必厚重端凝,以固其基址;谨饬敛抑,以束其身心.凡一切轻薄浮夸,与夫奔竞钻营,荡检踰闲诸事,所宜痛戒.吕荣公曰:后生初学,且须理会个气象.气象好时,百事皆当.正此意也.
    一、重师友:师以明道解惑,友以取善辅仁.古人负笈千里,求一良师友而不可得.矧今同堂课业,以资砥砺,其有悠忽度日、甘自废弃者乎?今与诸生约定,用唐人十日休浴之例,每旬一假,每月分上中下三浣,馀尽肆业院中,以收师友之益.如在假外任意出入者,察出按日抵扣膏火.至夫乐群,所以敬业也.诸生长聚院中,如或谑浪以为诙谐,或酒肉以相徵逐,或势利以为炎凉,或睚眦以图报复,或较短论长以相角胜;凡戡陋习,并损交情,宜共禁戒.乃若居常聚首,则同体汎爱亲仁之意,和气相处,休戚相关,有善则扬,有恶则隐,毋党同而伐异,毋别户而分门,毋挟嫌而忌刻.除质疑问难或有要事商酌外,各宜习静斋中,不得数相往来,以致废时失业.
    一、立课程:业精于勤,荒于嬉,自古志之.今以卤莽灭裂之学,或作或辍,岁月坐弛,而欲几于有成,难矣.余于诸生,忝为一日之长,宜仿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之遗意而行之.各置一簿子,将每日所新读及旧所温习之书,四书、六经、三史、通鉴纲目、近思录、性理大全古文,诗文等项,逐一照格填注册内,各自量材力之浅深以为功课之多寡,勿怠缓,勿急迫.优游玩索,以俟自得.每旬日,诸生将所注簿子汇缴,凭院长逐条稽查,以验所学之勤惰.如有疑义不明
卷三 学志 第 169 页
,亦即面相质问,以著教学相长之义.如此则循序可以渐进,积累于以有成,将日就月将,自无废弃之日矣.
    一、敦实行:读书所以致用也.圣贤垂世立教,诗书、礼乐、易象、春秋之文,于以发挥义理,非是为一场话说,欲使人躬行实践,体验于身心,而推诸家国天下之间.今学者开口便云读书,到底读书将为甚?此处宜自猛省.倘徒慕读书之名,而于伦常行己间多不可问,则所为读书之本已失,虽能读破万卷,作绝妙文字,亦何以质圣贤而盟幽独.故人既自拔于流俗,将以圣贤为必可为,凡一切言动视听,以及五常十义之伦,逐项须要认真,毋得仍前忽略;则修之于家,而献之天子之廷,将为言坊行表之儒矣.
    一、看书理:朱子云:读六经工夫多,得效少.论、孟工夫少,得效多.程子曰: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自明矣.由程、朱之言思之,一部四子书,句句皆切于学者,操存涵养之要、扩充体验之功、修齐治平之实,非若他书之浩渺无涯,难于尽晓也.窃怪今之讲说者,不泥文义,却全背远去.理会文字,又滞泥不通.更有一种讲章陋习,章章节节,硬立一两句书旨,定一间架,强以圣贤言语来凑合.大抵多为时文立柱穿插起见,不知与圣贤本意已去千里.程子云:读书须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又曰:学贵自得,不可以相类泥甚义.朱子云:某说书不敢先立一见,横生一解.惟平气虚心,以求圣贤本意之所在.合兹以观,学者看书,不当泛泛以书博我,而当以我看书.字字句句,实从经文传注涵泳而出,而又一一皆体之于身,验之于心,合无间,则积渐日久,心地光明,自能脱然有会通处.由是而六经而子史亦易为力矣.至若时下
卷三 学志 第 170 页
讲章,便于举业者,则汪陆二大全外,金坛王氏汇参一书,为得其要领云.
    一、正文体:道之显者谓之文.自有天地以来,盖已有之.顾代各异尚,体亦数变,见诸六经、性理、文心雕龙、文粹、文鉴,以及八家所自序说,其论详矣.至有明乡会两闱,以八股取士,本荆公经义,而参以帖括遗意,学者代圣贤立言,于以发挥天地民物之理,其一定绳尺,比诸明文字,成化以前,祗依传注直写,恰如化工之肖物,一字不可增减.此如太羹元酒之味,朱弦疏越之音,非可拟议而得矣.迨正嘉之年,堂皇肃穆,正大昌明,渊渟岳峙,可云极盛.隆万第讲机法,而气度渐即于轻佻,此为日之既昃乎.然尺度谨严,犹不失先民矩矱.天崇诸君,厌其卑弱,欲起而矫之,苦心孤诣,穷幽极险,材情魄力,诚足以横绝一代.然支离庞杂,不合于经者亦有之.我朝气运昌隆,人才辈出,国初如熊、刘诸公外,张京江、韩慕庐、李文贞公辈,皆能精理内涵,浩气外达,诚足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矣.即近代以来,风气稍异,而清真雅正,明训昭宣.其作文直抒所见者,如桐城方氏、金坛王氏、宜兴储氏、张百川、任翼圣数家,实能以濂、洛、关、闽之理,运王唐归胡之法者,学者尤不可不奉为圭臬.至夫合选善本,如钦定四书文外,王罕皆分种八编,殊有层级可循,无吊诡庞杂诸弊,宜所传习外,若矜奇好异,轧茁字句以炫听闻,概所弗录.
    一、崇诗学:诗以理性情,学者所宜习.顾自乐府杂拟,以及五、七言古近诸礼,派别各殊,格律亦异.今圣天子覃敷文教,更定取士程式,自丁丑试贡士于礼闱,易二场,表判加试八韵诗一首,厥后著为令甲.凡直省乡试以及学臣科、岁两试,或八韵或六韵,皆得谐声比律,学为
卷三 学志 第 171 页
应制体.比年以来,士之喁喁向化者,谅无不扬风扢雅,以蕲至古之立言者矣.顾馆阁及省试诗并称应制体.昔人尝取少陵题画『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句,为馆阁诗定式.又取东坡论书『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句,为省试诗定式.照吾观省试诗较馆阁尤为不易.盖三条烛烬,排比声病诸律,既足以窘缚才思,而风流婉丽,铿訇钟吕之音,非沐浴于高文典册中者,亦未易展发其声华.故古人于试帖诗罕所惬心,即今读文苑英华所载唐省试诗十卷,惟沈、宋、元、白诸钜公,庶几完好外,其馀多瑜不掩,则地有以限之也.诸生倘欲习之有素,宜取唐人试帖,如国秀集、中兴閒气集、近光集,近代试帖如玉堂集、和声集、永集等书,朝夕讽咏,心和手柔,自足以鼓吹休明,而无鄙野之讥矣.
    一、习举业:今人分举业与理义之学为两段事,谓举业有妨于理义之学.此说非也.盖举业代圣贤立言,必心和气平,见解宏通,自纲常名教以及细微曲折之理,万有毕备,然后随题抒写,汨汨然来.此正留心理义之学者,乃可因之以发其指趣.朱子曰:使孔子在今日,也须应举.正此意也.至夫闱中应制文字,作者阅者,针芥相投,尤必浑厚严整,敛才就法,使不失对扬之体.盖其慎也.乃世之论者,动以墨卷为腐烂不堪之物,斥曰墨腔,相与菲薄,摇唇弩目而共戒之.此其末流之失,非国家设科取士之意本然也.不知文字但论是非不关墨义.若果是,则房行是而墨卷亦是也.若果非,则墨卷非而房行亦非也.使不论题义当否,但以墨卷体式为戒,则将不顾题中精神命脉、篇中段落结构,自谓扫去一切,反成唐突可笑.矫枉则失其正矣.今愿与世之习举业者,息心静气,守前辈之金针,发儒先之阃奥,精实确当,卓然不磨,则以为拜献之先
卷三 学志 第 172 页
资可也,以为经传之羽翼亦可也.如必以传世售世分文章之低昂,理学举业,分学术之真伪,使学者工夫有两样做法,亦浅之乎视举业耳.


卷三 学志 第 172 页
    论曰:台湾之有义学也,始于卫南村太守,越十馀年而梁观察继之.俶有海东,后亦式微焉.自太原杨御史嘉惠海邦,衡阳刘公复修海东斋舍,选士择师,立规以教,御史遂奏以郡学教授主讲席.考其时,教授则福州薛仲寅也.昔仪封张中丞始建鳌书院,立学规,手定课程,编宋、元、明诸子集,以实学励群士.求师难其人,则尝自掌其教.仲寅亲执业于仪封之门,与修正谊堂诸子集,卒为名进士.今读刘观察所定六规,大旨平实,语有本原,疑出仲寅之手也.厥后觉罗四公,更定八规,相辅以行,庶乎本末兼该,文行并勖者,何其择焉而能精、语焉而能详也.当是时也,几几乎濂、洛、关、闽之风被于海表,于戏休矣!觉罗之时,坐臬比者,今不可考.然太原求师于学博,而觉罗反之者,时势异也.夫择师之难也,博取无方,且犹不足,可以成法限之乎?贵阳蒋金筑,改拓斋庐,于今为烈.观其所撰碑记,以为士籍不清,则人材不出,有昧乎言之也.夫官斯土者,苟清户口、严保甲,则民籍不清,且不可为治,况士籍乎.教士之与教民,其理一也.夫久居者即为土著,所以爱护之者必至.其祖其父,能乐业于此都者,其子孙必能为士.彼橐笔涉波涛以至者,初在中土不得志于有司,乃轻去其乡,以希诡遇,其志已陋矣.矧且移遂移郊,已为中邦所不齿;乃复求售于异地,遇试则供倩代,閒居则事刀笔,子弟以为胜己而亲之,于友善辅仁之道何取焉?然则论择师,则参酌于太原之所以取,与觉罗之所以去
卷三 学志 第 173 页
.求实学则二公之学规必不可亡.若夫达时势、明利弊,使教易施而去其所害,则以金筑之言为信也.贡生施士安见义必为,近则输粟千斛,远则舍田千亩.后之君子,何以无愧于士安哉?故备论其详,俾育人才者得所考焉.


卷三 学志 第 173 页
    学 田
   府儒学田

  一、在凤山县港庄,一百五十八甲一分六釐七毫.除管事辛劳田十五甲、甲头田五甲、本庄土地祠香灯田二甲、给赏孤老田二甲,实田一百三十四甲一分六釐七毫.年输正供一十九石九斗二升,折实粟二十四石道斗,实收租粟七百八十一石道斗.
  一、在台湾县二赞行,七甲三分一釐八丝五忽.年输正供粟三十八石五斗二升九合七勺三撮,学租粟四十四石道斗(内乾隆二十年被水冲陷田□亩□分零,年减徵租谷二十石,今实收学租粟二十四石道斗.郡志作二十道斗误)
  一、在凤山县荆蓁林,四甲二分.年输正供粟一十八石八斗,学租二十四石道斗.
  以上俱康熙四十九年巡道陈瑸置.乾隆三年定:每年拨给台湾县学粟八十石馀,为文庙各祠香灯祭祀以及月课修葺诸费.

卷三 学志 第 174 页
   本县儒学田

  一、在永康里崁顶,下则园一片二十三石九斗道斗(除正供外存粟二十一石有奇.旧志作一十二石,恐误)
  一、乾隆二年府学拨归八十石,定为例.
  一、三十年,职贡杨志申捐充彰邑猫雾田二十一甲零五分,计收租粟一百六十六石六斗三升(向系彰邑代徵,每石折价银六钱.除二十七石零三升七合完正供番饷外,年移交银八十三两七钱五分五釐.嘉庆六年教谕吴拱极、训导庐应鹏详请归学自行徵收,内失二石六斗二升七合,实收租粟一百六十三石九斗八升七合),又捐充凤邑三千庄田二十四甲,收租粟一百九十石(按「条规序」内作二百石,移详文稿作一百九十六石)为文庙二丁礼生、佾生辛劳及月课饭食赏给等费.嘉庆十一年,光禄寺署正林朝英捐银八百两,置凤邑下淡水港东里租一百二十四石(「学宫志」作一百二十石),为早暮香灯用.道光元年,教谕郑兼才、训导王承纬详禀文庙祀先师,乃以觉世牖民,非佛灯求福可比;应请停止,省雇人住庙,致多渎亵,且免火灼之虞.除照朔望两次及打扫、挖草、洁净殿庭外,将馀项加办二丁牲物并文昌、魁星、蒋郡守等神位祭项用).


卷三 学志 第 174 页
   海东书院田

卷三 学志 第 175 页
  一、在彰化县大武郡保社、北庄内二抱竹庄,计水田九十一甲七分三釐,折一千零九亩九釐零.每年除完正供粟一百六十石六斗六升六合零外,实收租粟五百七十三石二斗二升三合零(乾隆五年拔贡生施士安捐置)
  一、在彰化县佳秀庄,共计田五十甲,年徵租粟二百七十石,旧系万寿宫香灯田(乾隆十七年,巡道金溶拨置)
  一、在台湾县罗汉门外庄,年徵租粟二百一十五石八斗,折番银二百一十五员.另银六钱四分(乾隆二十五年,典史陈琇、监生陈丕、武生陈有志等捐置)
  一、在彰化县德兴庄犁分二张,水田十甲.每年除完正供耗羡丁饷等费外,另收田底租二百石,折官斗实粟一百七十石(乾隆二十七年,原任海宁州州同施士龄捐置)
  一、在嘉义县廖鹤鸣等园,租银七十六两八钱.一书院边小店,年收税银二十两零(此项小店现在俱各破损,迁徙空閒居多)
  一、巡道奇宠格檄发银二百四十两(每百两每月生息银一两五钱,每年应收息银四十三两二钱)
  一、巡道蒋元枢捐添乌树林鱼塭,租银一百九十二两.
  一、巡道穆和兰檄发林隆盛捐充膏火银一千两(每月生息银一十五两,年共收银一百八十两)
卷三 学志 第 176 页
  一、巡道万钟杰,檄发蒋国香名下原典契价银七百元,折银五百六十两.


卷三 学志 第 176 页
   崇文书院田

  一、在诸罗县芦竹角海丰崙,三十七甲一分四釐四毫.每甲纳租粟八石道斗.共收粟二百九十七石一斗五升二合.除纳正供并运载船脚工费粟一百一十五石五斗六升,实存粟一百八十一石五斗九升二合道斗,以为师生膏火之资.四十五年,知府卫台揆置.
  一、乾隆十六年,彰化岸里社原通事张达京、德化通事林秀俊呈请每年各愿捐谷四百石,共八百石.每石折银四钱,共银三百二十两,分春夏秋冬四季缴充膏火.巡道金溶给匾奖之,勒石以志(以上旧系台湾府义学田)
  一、淡防厅业户唐衣锦献充崇文书院膏火租田一处,年收租粟变价缴番银二百员.
  一、台湾县典史陈琇等呈捐碡坑等庄租谷三百四十七石,折银三百四十七员.
  一、凤山县贡生柯廷第呈捐置买萧大经等赤山洋田四甲,充入南胡书院年纳膏火银四十员(今归崇文)
  一、凤山县柯永德(即柯护)顶耕林遇夏田业,年完纳南湖书院膏火银十员(今归崇文)
  一、彰化县业户王绵远年应缴崇文膏火一百员.
卷三 学志 第 177 页
  一、彰化县监生杨振文呈捐承买萧大有水漆林庄业,充入南湖书院膏火,年应詹仲逵名下完缴银二百员.
  一、彰化县吴洛年应就吴伯荣名下缴膏火银一百五十员.


卷三 学志 第 177 页
    社 学

  社学在东安坊者二,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蒋毓英建.在镇北坊者一,康熙二十八年,巡道王效宗建.
  土番社学,一在新港社口(今废)、一在新港社内、一在隙仔口(亦废)、一在卓猴社、一在大杰巅社,俱雍正十二年巡道张嗣昌建,各置社师一人,使教番童;以县儒学训导按季考察焉.


卷三 学志 第 177 页
    教 官

    (教官初制,府儒学教授一人、县儒学教谕一人.雍正十一年,复设训导一人;府县学同.考古礼经:建国之学校而合国之子弟,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今教官例以本省之人为之,犹古乡先生之意也.百馀年来,岂无学行卓绝,合经师、人师而为一者欤?惜乎!无有能传者也,其姓氏犹存备录.)


卷三 学志 第 177 页
   府儒学教授

卷三 学志 第 178 页
  林谦光,长乐副榜.康熙二十六年任.
  张士昊,福州拔贡.三十年任.
  林庆旺,晋江副榜.三十四年任.
  蔡登龙,同安举人.
  林华昌,晋江举人.
  施德馨,南靖举人.
  曾辉缵,福州举人.
  杜成锦,侯官举人(旧注云有传,今失之)
  张应聘,海澄举人.
  蔡时升,晋江举人.
  丁莲,晋江人,癸巳进士.
  吴启进,南安举人.雍正四年六月任.
  郑拔进,南安人,甲辰进士.
  薛士中,闽县人,甲辰进士.十年任.十二年丁忧.
  吴开业,海澄人,甲辰进士,十二年任.乾隆三年,升徽州祁门县知县.
  郭美,闽县人,癸卯进士,乾隆三年任.四年丁忧.
卷三 学志 第 179 页
  薛士中,见上,五年再任.
  吴应造,福清人,庚戌进士.九年二月任.
  黄元宽,福清解元,进士.十二年七月任.
  林元德,福清人,丁巳进士.十五年十一月任.十六年八月,卒于官.
  谢家树,归化人,己未进士.十七年三月任.以忧去.
  唐山,莆田人,进士.二十二年卒于官.
  林清源,安溪举人.二十二年七月署.
  王士鳌,惠安人,己未进士.二十三年四月任.
  谢家树,见上.二十六年六月再任.
  官伟,邵武举人.二十九年十一月任.
  尤垂青,晋江人.丁丑进士,三十三年三月任.
  董文驹,闽县人,丙戌进士.三十六年任(有传)
  黄世模,福州人,丙戌进士.三十八年十一月任.
  廖玉麟,闽县人,癸未进士.四十二年三月任.
  黄洪诗,罗源举人.四十五年四月任.
  罗前荫,侯官举人.四十八年八月任.
卷三 学志 第 180 页
  王简良,闽县举人.五十一年十二月任.
  沈鸿儒,永定人,己丑进士,由广西知县改授.五十五年五月任.
  游光缵,霞浦人,庚子进士.五十八年九月任.
  陈从龙,安溪廪贡.嘉庆二年九月任.
  黄耀彰,晋江举人.六年三月任.
  傅渊季,南安人,庚子会魁.十年二月任.


卷三 学志 第 180 页
   府儒学训导

  袁宏仁,建阳廪贡,雍正十二年任.乾隆三年,升山东钜野县丞(有传)
  李琼林,汀州岁贡,乾隆三年任.五年告休.
  杨友竹,连江廪贡,五年任.
  李长芳,永安廪贡,九年四月任.
  萧国琦,惠安举人.十二年八月任.十五年六月卒于官.
  林起述,沙县廪贡.十五年十一月任.
  曾应选,惠安贡生.十九年三月任.
  郑克容,永春.二十二年八月任.
卷三 学志 第 181 页
  王之玑,永定廪贡.二十五年十一月任.
  陈鹏程,侯官廪贡.二十八年十月任.
  吕天茂,顺昌□□.二十一年任.
  唐象言,漳州廪贡.三十五年四月任.
  范应斗,大田廪贡.三十八年四月任.
  谢德芳,邵武举人.四十一年十二月任.
  张锦,晋江举人.四十三年十一月任.
  林擎天,闽县廪贡.四十六年十一月任.
  陈鼐,长乐举人.五十年四月任.
  杨见龙,平和举人.五十三年四月任.
  柯其晖,莆田举人.五十七年三月任.
  杨梅,同安生员,军功议叙.六十年二月任.
  李惟清,同安廪贡.嘉庆三年十一月任.
  林占梅,安溪举人.七年六月任.十一年三月,卒于官.
  陈开运,惠安廪贡.十一年七月任.

卷三 学志 第 182 页
   县儒学教谕

  傅廷璋,南安举人.康熙二十六年任.二十九年,卒于官.
  林宸书,莆田岁贡.三十年任.升广东归善县知县.
  陈铨,漳州岁贡.三十四年任.升河南嵩县知县.
  黄世僯,龙溪拔贡.三十九年任.升山西广灵县知县.
  陆登选,瓯宁举人.四十三年任.升浙江分水县知县.
  康卓然,龙溪岁贡.四十八年任.升京卫武学教授.
  郑长济,福清岁贡.五十二年任.升四川兴文县知县.
  魏藻,福清举人,五十七年任.卒于官.
  吴应异,侯官举人.五十八年任.
  葛炆,闽县附贡.雍正元年任.
  张寿介,南靖副榜.三年任,升国子监学录.
  洪淳英,同安举人.六年任.[升]江苏官兴县知县.
  陈士恭,漳州举人.十年任.升广东乐会县知县.
  陈霄九,南靖举人.十三年任.卒于官.
卷三 学志 第 183 页
  徐宏祚,将乐举人.乾隆三年任.
  李钟德,安溪举人.六年任.
  吴光祖,福清门明榜.九年九月任.
  朱升元,晋江明通榜.十二年九月任.
  陈藻,莆田明通榜.十六年十月任.
  官伟,邵武举人.十九年二月任.
  李腾镕,永安廪贡,诸罗训导.二十一年四月署.
  林清元,安溪举人.二十一年十月任.
  何奏成,漳浦举人.二十五年二月任.
  张伯谟,侯官甲戌明通榜.二十九年三月任.
  翁振纲,闽县举人.三十三年二月任.
  饶澍,龙岩拔贡,三十六年五月任.
  徐时新,建宁县拔贡.三十九年五月任.
  陈天杏,沙县拔贡.四十一年十一月任.
  陈云录,福清举人.四十四年十二月任.
  杜梅,同安举人.四十八年九月任.
卷三 学志 第 184 页
  施寅亮,南安举人.五十一年八月任.
  叶芳淑,顺昌拔贡.五十五年四月任.卒于官.
  黏继任,晋江举人.五十七年十月任.
  饶焞,光泽举人.嘉庆元年三月任.
  吴拱极,龙岩拔贡.五年四月任.
  郑兼才,德化拔贡.戊午解元,九年三月任.十二年,以军功升江西长宁知县.


卷三 学志 第 184 页
   县儒学训导

  薛云,瓯宁岁贡.雍正十二年任.
  黄文璿,侯官岁贡.乾隆三年任.
  吴昙,宁洋岁贡.七年任.卒于官.
  伍兆崧,宁化优贡.十年任.卒于官.
  郭安,侯官廪贡(有传,今失).十二年七月任.
  江琯,海澄廪贡.十五年九月任.
  林起述,沙县廪贡,府学训导.十八年六月署.
  方云锦,永春贡生.十九年闰四月任.
卷三 学志 第 185 页
  黎学安,宁化廪贡.二十年六月任.
  李腾镕,永安廪贡.诸罗训导.二十一年四月兼署.
  萧炳馨,泰宁拔贡.二十三年十二月任.
  陈元恕,永安廪贡.二十七年八月任(有传)
  何泽可,光泽廪贡.二十年十二月任.
  董尚猷,崇安廪贡.三十五年四月任.
  李振汉,福州岁贡.
  黄梅,龙溪拔贡.三十八年四月任.
  孙芳时,永春举人.四十一年九月任.
  张克绥,晋江解元.四十四年十二月任.
  邱玉轩,宁化廪贡.四十九年闰三月任.
  陈鸿猷,永安拔贡.五十一年十一月任.
  苏调羹,德化举人.五十五年三月任.
  蔡光邦,漳浦举人.五十八年八月任.
  卢应鹏,永定廪贡.嘉庆四年二月任.
  黄对扬,龙溪举人.八年二月任.十二年,以军功升广西来宾知县.
卷三 学志 第 186 页
  傅吕,邵武举人.十一年十二月任.

    (右教官凡一百一十六人,旧志立传者一人、续增者二人,凡三人有传;而山长傅修亦并纪焉.)
  袁宏仁,字醇一,建阳人,廪贡生.雍正十二年郡庠新设训导,由福州府学调任.至则捐赀修朱文公祠,筑草亭,进诸生朝夕讲肄其中.以台处海外,士子得书维艰,复捐俸购古今载籍计六百馀本,藏于学宫,俾诸生得肆力闳览.秩满升钜野县丞(「旧志」)
  陈元恕,字敬,延之永安人,乾隆壬午檄调邑司训.至则严考课、勤讲肄,以意气励诸生,多士感之.于是职员杨志申再捐租以裕学费.元恕愈加意振作,定章程,饭食奖赏悉准海东、崇文两书院;而于祠庙香灯朔望打扫、岁时久远之修葺并勒成规,刊为籍,以贻于后云(郑兼才撰传)
  董文驹,字道实,号罗,闽县人,乾隆丙戌科进士.三十六年檄调府教授,有学行,月课生童,严扃试,盛供具以待.遇风雨则改期,无或旷废.衡文慎甲乙;有所改窜,字画必端正.得佳文,则优赏以鼓舞之.与诸生言,必本忠孝诸大节.虽切磋严惮,而和气仍予人以可亲.尝兼监海东书院,逢课期稽察綦严,不徇情面.生童膏火如数按给,无许丁胥朘削.寒畯赖之(韩必昌撰传)
卷三 学志 第 187 页
  傅修,字竹漪,广东海阳人.乾隆壬午举人,出泾阳张鹤山门.鹤山观察台湾时,南湖书院未废,延修主讲席.修峻丰裁,见诸生未尝不衣冠.月课讲期,有规条无或踰越.及门如叶期颐、陈作霖、郭旁达、史锦华,皆其高足也.寻掌凤邑屏山书院,训课一如南湖.院畔有莲池潭,居民群得采捕,为势力佔据,修言于官复之.营卒素骄悍,某生负营债还子钱浮于母者,已累十倍,犹迫使售屋以偿,锁其门.修廉知,往谒营帅,绳卒以法,革其籍,士多感之.选山西山阴令,将行,士民焚香饯送,至千馀人,有泣下者(韩必昌撰传)


卷三 学志 第 187 页
    (论曰:记称:『凡学之事,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人知敬学』.夫曰严者,由上之严之,非师之能自为严也.严犹敬也.不曰敬而曰严者,敬不足以尽其义云尔.是故严之于始,必择贤而师.严之于中,虽诏于天子无北面.严之于终,必悦其学而亲其师,循其教而无敢踰越焉,故曰严也.今之教官,则师也,而循资格以处之,未云严也.弟子之亲其师也,或以其名云尔.传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说者谓人资于己,不得已而应之可也.若好为人师,则自足而不复有进.是言也,为学者则然,而独不可语教官.教官以师为官者也.将食其禄而怠其事,曰吾固不好为师者乎?行不足以法于众,学不足以应其求,厌然营糗糒以去者,殆皆不好为师者也.山长傅修,风持峻厉,而鹤山观察不以举主屈其尊,宾主之间,殆庶几焉.若夫宏仁之劝士,元恕之不欺,文驹之应绳蹈墨,有足多者.诗曰:『尚有典型』.其是之谓矣.)

卷三 学志 第 188 页
    选 举

  学校育贤才,将求其人而用之;虽在海外,讵有异哉?国家因旧制,郡学生岁贡一人、县学生二岁贡一人,升诸太学,曰岁贡.岁贡者,以学生食廪之先后为序;遇覃恩,则以是年当贡者为恩贡,其次一人为岁贡.顺治初年,诏校天下郡县学生拔其尤者赴廷试,十二年一行,曰拔贡.雍正初,定六年一行,郡学拔二人、县学拔一人,无其人则缺焉.乾隆八年,遂定以十二年著为例.台之有岁贡,自康熙二十七年始也;恩、拔二贡,自康熙三十六年始也.若是者曰选士,三年大比.天子命使者至其乡,秋八月三试于乡闱,隽者登解榜;有司表其门,具聘币,以礼致之京师,曰举人.明年春三月,天子命大臣,扃礼闱三试之;得第于春官者,有诏集殿庭,天子亲策问焉,遂甲乙其榜,曰进士.
  台自康熙二十五年始设学.明年春,陆路提督张云翼疏称:二十六年丁卯大比,在台湾为开科之始,请照甘肃宁夏之例,于闽省乡闱另编字号,额收一、二名;俟肄业者众,仍撤去另号,勿限额数.于是诏以台湾生员另编字号,于额外取中文举人一名.台湾之有乡科,于是始.三十二年,邑学生王璋,以第六人登解榜;璋仕为良吏,晋秩谏垣.邑之有举人,自王璋始也.先是,闽省解额仅有五十四人,康熙三十五年(丙子)
卷三 学志 第 189 页
,诏以天下各省分上中下三等,均增解额;以福建为中省,增额一十七人为七十一人.三十六年,总督郭世隆以四学士人佥请撤去另号,合闽省一体取中;遂入奏,诏报可.四十七年(壬午),分官卷者七人,未有隽者.自后遂多辍科不与额.五十年二(癸巳),恭逢万寿恩科,更定福建解额为八十五人,而台湾仍多辍科不与者.他郡辍科以为常;台处重洋险远,去省垣千里,士之自重者不轻跋涉,倘仕进为艰,则益肆情高旷,使国家有遗才之憾,司学政者以为忧.雍正七年,巡台御史夏之芳奏准仍编字号,于闽省额内取中一名.十三年巡道张嗣昌请加台湾解额,巡抚卢焯具奏:诏令于闽省解额内,加取台士一名.于是,以二人为常额.乾隆元年(丙辰)恩科,闽省于常额外,加中三十人,台郡亦加一人,后不为例.嘉庆十一年,海寇犯台湾,率义勇为捍御,多荐绅庠士,郡垣以安,寇卒遁去.明年,粮储道赵三元巡视台湾,韪诸生能仗义,以言于督抚监司,郡县亦以状闻;于是总督阿林保、巡抚张师诚奏请益广解额;且使优行生送省考贡,并增弟子员之数;部议于福建解额外,更加台士一人.自后以三人为定额,入泮者数亦有加(语在「泮额志」).副榜者,顺治初定例:乡试卷有文优而限于额者取副榜,准作贡生.康熙十一年,定以正榜额五人,则设副榜一人.台定额皆正榜,隽者不备,则或以副榜足之,故有副榜.先是,乾隆四年,巡台御史诺穆布、单德谟奏请台士会试,照乡试例,于福建卷中另编字号,额取一名;部议:令俟台士来京会试者果至十人之多
卷三 学志 第 190 页
,奏请钦定.而台之有进士,则自乾隆二十一年始矣.
  昔西汉时,富豪争匿财,而卜式请输粟助边.贫民大徙,仰赡于官,式则赡之.卜式为天子牧羊,羊大蕃息.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武帝奇其才,且以为朴忠,卒尊显以风百姓.然则富民能出赀以先国家之急,其中固有贤者焉.故赀算补官,起于西汉.国朝康熙中,以军兴开例;后或因水利、积贮、赈运,亦间举焉.台湾生儒俊秀,得援例为贡生者,悉书之曰例贡,成均之士也,归于学校之旨.


卷三 学志 第 190 页
   进 士(本邑阙)


卷三 学志 第 190 页
   举 人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郑基生榜:王璋,由府学.以第六人中式.官至监察御史(有传)
  四十四年乙酉施鸿纶榜:王茂立(龙严教谕)
  五十二年癸巳江日升榜:杨朝宗.
  五十三年甲午林登选榜(「府志」作廷选):陈飞(本姓张)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廖学信榜:王世臣(本姓陈.府学中式)
卷三 学志 第 191 页
  四年丙午吴士拔榜:庄飞鹏( 府学中式.浦城教谕)
  十三年乙卯黄元宽榜:石国球(海澄教谕)、陈邦杰(府学拔贡中式)
  乾隆元年丙辰蔡云从榜:蔡朝英、张岳(府学中式)、李树滋(凤山学中式)
  三年戊午出科联榜:陈辉(分修郡邑志)、王宾.
  十二年丁卯黄元吉榜:林垂芳、陈名标(府学中式.钦赐国子监典簿.有传)
  十七年壬申蔡廷芳榜:林昂霄(府学中式.甘肃通渭县知县,署平凉府盐茶同知)
  二十五年庚辰张克绥榜:张源仁(府学中式)
  二十七年壬午赖涛榜:蔡霞举、张源德(岁贡中式)
  二十三年戊子翁霪霖榜:张源俊、张植华(永春学正)
  三十五年庚寅恩科钟大受榜:张源义、周朝瀛.
  三十九年甲午张舫榜:陈作霖(宁化教谕,捐升内阁中书)
  四十二年丁酉赵有成榜:刘应罴(屏南训导)
  四十四年己亥恩科张经邦榜:王泰.
  四十五年庚子陈从潮榜:黄朝辅、曾大源(彰化籍,府学中式.军功,现任内阁中书)
  四十八年癸卯张腾蛟榜:史锦华、郭旁达(府学中式.福安教谕)
卷三 学志 第 192 页
  五十一年丙午谢淑元榜:潘振甲(军功加六品衔)、王搢圭(府学中式)
  五十四年己酉郑炯榜:李维梓(本姓石)
  五十九年甲寅恩科杨惠元榜:洪禧(府学中式.挑选,分发山西试用知县)
  六十年乙卯龚正调榜:郑锡金(本姓吴.府学中式.捐内阁中书)
  嘉庆三年戊午郑兼才榜:郭绍芳.
  五年庚申张光浩榜:蔡其英(府学中式)
  九年甲子:林望恩(府学会试,钦赐举人.乙丑,钦赐翰林院检讨)
  十二年丁卯郭尚先榜:陈玉辉(府学中式)


卷三 学志 第 192 页
   副 榜

  陈圣彪,康熙戊子科.
  许宗岱,康熙辛卯科.代州州判.
  王元晖,康熙丁酉科.
  郑联芳,乾隆辛酉科.
  陈思敬,乾隆癸酉科.由同安学贡(有传)


卷三 学志 第 192 页
   恩 贡

卷三 学志 第 193 页
  郑国对,康熙三十六年.
  胡琛,四十七年由府学贡.
  林璲,五十二年任.永福教谕.
  洪登瀛,五十二年由府学贡.任罗源教谕.
  辜经,六十一年由府学贡.
  张从政,雍正元年(有传)
  詹捷,元年由凤山学贡.
  陈浚发,元年由诸罗学贡.
  余奋卿,十三年.
  刘元相,十三年由府学贡.
  张好瑛,十三年由凤山学贡.
  陈任文,十三年由诸罗学贡.
  张惠迪,乾隆十五年.
  陈绍黄,十六年.
  陈鸿纶,十六年由府学贡.
  林起廉,二十六年.
卷三 学志 第 194 页
  谢锡名,二十六年由彰化学贡.
  李希周,三十六年.
  薛登科,三十六年由府学贡.军功,加七品衔.任福州训导.
  刘元俊,四十五年.
  吴必达,四十五年由府学贡.
  张源勋,五十年.
  王昆,五十年由府学贡.
  黄流,五十五年.
  陈廷璧,五十五年由府学贡.军功,加六品衔.
  林师圣,嘉庆元年.
  朱,元年由府学贡.
  张振东,元年由凤山学贡.
  杨肇基,五年.
  杨应选,五年由彰化学贡.军功,加六品衔,送部引见.


卷三 学志 第 194 页
   拔 贡

卷三 学志 第 195 页
  王联魁,康熙三十六年.
  黄位思,三十六年由府学贡.
  郭光萃,三十六年由府学贡.
  施世榜,三十六年由凤山学贡.官至兵马司副指挥(有传)
  石云路,雍正元年.
  谢飞鹏,本姓陈.元年由府学贡.
  林中莱,本姓马.元年由诸罗学贡.选湖南沣州州判.
  陈邦杰,七年由府学贡.乙卯中式.
  张方升,七年由府学贡.候选教谕.
  黄佺,十二年.候选州判(有传)
  林邦彩,十二年由府学贡.
  陈王选,十二年由凤山学贡.
  蔡开春,十二年由诸罗学贡.
  施士膺,乾隆五年.候选教谕.
  黄继业,五年由府学贡.
  蔡培,五年由府学贡.
卷三 学志 第 196 页
  张花春,十八年由诸罗学贡.
  王捷,三十年.
  谢望梅,四十一年由府学贡.
  张青,五十三年.
  吕日瀛,五十三年由府学贡.
  吴春贵,五十三年由嘉义学贡.候选州判,捐升部郎.
  黄汝济,嘉庆五年.军功,加六品衔.
  李宗寅,五年由府学贡.
  黄缵,五年由凤山学贡.候选州判.


卷三 学志 第 196 页
   岁 贡

  王喜,康熙二十七年由府学贡(有传)
  吴弼,榜姓王.二十八年.任松溪训导(有传)
  陈天机,二十八年由府学贡.
  冯昆玉,三十年.任寿宁训导.
  蔡复旦,三十年由府学贡.任永安教谕.
卷三 学志 第 197 页
  陈澜,三十一年由府学贡.
  陈逸,三十二年.任福安训导(有传)
  马廷对,三十二年由诸罗学贡.南安训导(有传)
  郑萼达,三十四年.任永福训导(有传)
  陈绍美,三十六年.
  苏一鸣,三十六年由府学贡.
  林中桂,三十六年由诸罗学贡.
  黄元倬,三十七年由府学贡.任尤溪教谕.
  辜南金,三十八年.
  张铨,三十八年由府学贡.任归化训导(有传)
  张祚,三十八年由凤山学贡.任南平训导.
  蔡恺兰,三十九年由府学贡.
  林虞良,四十年.
  许士麒,四十年由府学贡.
  陈道南,四十一年由府学贡.任长泰训导.
  陈尚最,四十二年.任宁洋训导.
卷三 学志 第 198 页
  施玮,四十四年.任侯官训导.
  颜我扬,四十六年.任归化训导.
  陈文达,四十六年由府学贡(有传)
  林萃冈,四十七年由府学贡.任兴化训导.
  郭必捷,四十八年任宁洋训导.
  叶道坦,四十八年由府学贡.任训导.
  陈宗达,四十八年由凤山学贡.
  张缵绪,五十年.任同安教谕.
  蔡梦弼,五十二年.
  蔡应新,五十三年由府学贡.
  金继美,五十四年(有传)
  刘其灼,榜姓郑.五十四年由凤山学贡.任长泰教谕(有传)
  张天佐,五十六年.
  陈鹏南,五十八年.任连江训导(有传)
  刘荣衮,五十八年由府学贡.
  石钟英,六十年.
卷三 学志 第 199 页
  李钦文,六十年凤山学贡.任南靖训导(有传)
  洪大初,雍正元年.
  李清时,元年由府学贡.
  张开铣,元年由凤山学贡.
  颜宗文,三年.
  陈鹏飞,三年由府学贡.
  洪奕缨,本姓李.五年.
  李栖凤,七年.
  陈杏元,八年由府学贡.
  林长春,九年.
  黄名臣,十年由府学贡.
  张士箱,十年由府学贡.任漳州训导(有传)
  余修,十一年.任延平训导.
  王邦俊,十三年.
  谢国球,十三年由府学贡.
  陈奎,乾隆元年由府学贡.任平和训导.
卷三 学志 第 200 页
  郭朝宗,二年.任闽清训导.
  李树乔,二年由凤山学贡.
  陈衷和,二年由诸罗学贡.任沙县训导.
  许元圭,三年由府学贡.
  杨廷栋,四年.任福州府学训导.
  陈云龙,四年由府学贡.
  杨清时,四年由凤山学贡.
  周日灿,四年由诸罗学贡.
  王大猷,五年由府学贡.
  杨邦基,六年.任泰宁训导.
  范学洙,六年由府学贡.任安溪训导.
  林名世,七年由府学贡.
  林日高,八年.任永春州训导.
  蔡钟岳,八年由府学贡.任屏南训导.
  吴际元,八年由凤山学贡.
  金鸣凤,八年由诸罗学贡.任连江训导.
卷三 学志 第 201 页
  王立新,九年由府学贡.
  陈瑞奇,十年.
  苏翼宸,十二年.
  朱芾,十二年由府学贡.任德化训导.
  杨文树,十三年由府学贡.
  卢昌裔,十四年.任将乐训导.
  黄幡然,十四年由府学贡.
  杨俊,十五年由府学贡.
  吕昆玉,十六年.
  林栖凤,十六年由府学贡.
  侯世辉,十八年.
  王化成,十九年由府学贡.任瓯宁训导(有传)
  方达圣,二十年.
  朱瑞麟,二十一年由府学贡.
  吴元,二十二年.
  张源德,二十四年.壬午中式.
卷三 学志 第 202 页
  吕日臣,二十五年由府学贡.
  徐廷琬,二十六年.
  江中起,二十六年由府学贡.
  许殿辅,二十六年由诸罗学贡.
  魏天章,二十八年.
  许腾龙,三十年.
  吴维新,三十年由府学贡.
  洪廷庆,三十一年由府学贡.
  杨章,三十二年.
  马琬,三十二年由诸罗学贡(有传)
  黄璿玑,三十四年.
  杨廷秀,三十五年由府学贡.
  董日勉,三十六年.军功,以教职用.
  林瑚,三十八年.
  曾希登,三十九年由府学贡.
  徐克贤,四十年.
卷三 学志 第 203 页
  叶发祥,四十年由诸罗学贡.
  郭登云,四十二年.
  吴化,四十三年由府学贡.
  马一鸣,四十四年.
  林启泰,四十六年.
  郭学周,四十六年由府学贡.
  郑士模,四十八年.
  林必诚,四十八年由府学贡.
  陈元辉,五十年.
  魏一飞,五十二年.
  张有耀,五十二年由府学贡.
  李廷芝,五十三年由府学贡.
  韩高翔,五十四年任闽县训导,调同安.
  林朝英,五十四年.由府学贡.捐中书科中书.
  王国华,五十六年.
  李廷柱,五十六年由府学贡.
卷三 学志 第 204 页
  韩必昌,六十年.军功,加六品衔.
  杨鸣鹤,嘉庆二年.
  章甫,四年.
  杜朝锦,五年由府学贡.
  辛齐光,六年.
  高绍芳,八年.
  魏璜,八年由府学贡.
  张维新,九年由府学贡.军功八品衔,加捐训导.
  庄莅,十年.
  庄文治,十年由府学贡.
  陈观光,十一年由府学贡.


卷三 学志 第 204 页
   例 贡

  吴元之,归化训导.
  林廷芳,沙县训导.
  李士敏,诏安训导.
卷三 学志 第 205 页
  郭青云,五十六年由凤山学贡.署兴化训导.
  游化,五十八年.军功,加六品衔.
  张方高,浦城训导,升永福教谕.
  卢芳型、陈君锡、章振香.
  陈鸣佩,历任建宁、福州、连江、龙溪训导.
  吴世同,署闽清教谕.
  杨有仪,署福宁训导.
  郭邦献,署清流训导.
  韩高瑞,候选训导.
  林瀛,候选部司务.
  陈观国,候选教谕(以上俱由廪生)
  曾绍基,增生.
  林长盛、黄师韩、陈国栋、郑勋业、林怀西、李廷撰、丁宸、李国桢、郭邦英、施士安、刘荣遴.
  王凤来,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有传)
  傅汝梅.
卷三 学志 第 206 页
  王纯,上杭训导,升庐州同知,累升户部四川司郎中(有传)
  李雰、王应选.
  吴振经,训导升开封府同知,署开封府知府,行取刑部员外郎(有传)
  陈焜、李明廷、林日升、郑应捷、王朝、陈应光、王良佐、郑天枢.
  陈奇典,山西汾州府同知.
  陈方升、江日照、黄振昌、石国珠、吴振纶.
  陈奇烈,中书科中书.
  张大方、翁昌龄、苏廷扬、詹学魁、侯锡麟,郑光永、陈文炳、陈兆升.
  陈青江,军功,八品衔.
  林廷珍、程德庄(以上俱由附生)
  黄国英(有传)、施士晟、陈应魁、黄长育(旧志同「府志」作长青)、王克褒、陈国瑶、吴振统、董廷英、翁维蕃、张绵美.
  吴浚之,候选通判.
  李朝玺,候选州同.
  游伯龙、翁锡福、李俊臣、方德良、李朝桂、蒋士贤、吴庄敬、徐仰高(由附生)陈廷藩、陈毓秀、杨志申(祀孝悌祠有传)、刘国伦.
卷三 学志 第 207 页
  林宗宪(候选州同)
  蔡国定.
  郑其嘏(加捐奉直大夫)
  韩长文,候选州同.
  韩日文,候选都察院都事.
  韩熙文,候选布政司理问.
  萧继起、黄圭璋、张文辉.
  韩高泽,候选布政司经历.
  韩高扬,刑部广西司主事,捐升员外郎.
  吴志拔、沈清泽、林开飞(以上俱由俊秀)


卷三 学志 第 207 页
    武选举

  自车战废,而文武分.士之精力日媮以惫,岂知七十子之徒,莫非武士哉?夫道德立而后筋力固,涵养充而后艺事精.故古者以五射为宾兴贤能之具,而战阵无勇以为非孝.谓之武者,文之至也.自西汉有武举,以勇猛知兵、明晓战阵、可任将帅者为制科.而唐设武进士,亦与文者比埒.宋以后,屡废而复举.国朝因明制,设乡科、甲科,
卷三 学志 第 208 页
皆与文者一例.而初试武童入学者,必自通四子书始;岂非以德行为勇力之本哉?乃应是科者,或犹以武人自弃;而读书学文者,亦从而轻之:斯亦不求其本者矣.夫文者亡其本,则不可以为文;犹武者亡其本,则不可以为武也.得其本则皆孔门之士,其致一也,又何分焉?台之有武进士,自邑阮洪义始;其乡科则康熙二十九年始也.而其盛也,或分闽榜四分之一,岂不伟哉.要其本修身以立名,必其所自致;录其科目焉.


卷三 学志 第 208 页
    武进士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阮洪义.
  四十五年丙戌:叶宏桢.
  四十八年己丑:柯参天.
  五十一年壬辰:林大瑜(授卫守备)
  五十七年戊戌:范学海(任山东兖州寿张营中军守备,署本营游击.请假归养)
  乾隆四年己未:蔡庄鹰(殿试二甲.御前正黄旗蓝翎侍卫)


卷三 学志 第 208 页
    武 举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阮洪义(联捷进士)
卷三 学志 第 209 页
  三十八年己卯:王之彪.
  四十一年壬午:洪国珠(第三人.平和千总)、王臣、陈进元(由府学中式)、吴有声(由凤山学中式)
  四十四年乙酉:萧凤来(第四人)、李清运、蔡志雅、黄彩(俱由本学中式)、叶宏桢(联捷进士)、洪奇英、黄继捷、黄应魁、施世黻(俱由府学中式)、柯参天(己丑进士)、张化龙(俱由凤山学中式)
  四十七年戊子:薛宝琳、周良佐、许兆昌、吴朝佐(由府学中式)、蔡一聪、蔡朝凤(俱由凤山学中式)
  五十年辛卯:陈士成、林大瑜(联捷进士,由府学中式)、林培(由府学中式)
  五十二年癸巳恩科:黄廷魁.
  五十三年甲午:许庄威、洪壮猷(由诸罗学中式)、苏时亨、王元功(由府学中式)、曾天玺(由府学文生中式)
  五十六年丁酉:李桢镐(解元.榜姓王)、范学海(第八人.联捷进士)、李明德、黄彦章、赵奇遇(由凤山学中式)、洪奇猷(由诸罗学中式)
  五十九年庚子:曾英杰、萧凤求、汪玉润.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蔡联芳、洪秉彝(俱由府学中式)、李朝龙(由凤山学文生中
卷三 学志 第 210 页
式).
  二年甲辰:施世爵、刘大瑸(由府学中式)
  四年丙午:杨逢春.
  十年壬子:张光国(由诸罗学中式).刘长青(由彰化学中式)
  十三年乙卯:许志刚、黄绍辉(第三人.由诸罗学中式)、张钰(第九人.由长泰学中式)
  乾隆元年丙辰恩科:吴志超(由府学中式)、蔡庄鹰(己未进士.由府学中式)、韩克昌(由诸罗学文生中式)
  三年戊午:王振业、范学山(由府学中式)、林日茂(由府学中式)
  十二年丁卯:姚天敏.
  十五年庚午:蔡青海、陈廷魁(俱由府学中式)
  十七年壬申恩科:庄英、郑鸿善(俱由府学中式)
  十八年癸酉:陈廷光(由凤山学中式)
  三十年乙酉:吴天河(军功,加五品衔)
  四十四年己亥恩科:叶显名(由府学中式.军功,加六品衔,北路协标千总)
  四十五年庚子:杜朝聘、林廷玉(军功,加五品衔)
卷三 学志 第 211 页
  五十一年酉午:郑应选(军功,加五品衔,署建宁中营守备)
  六十年乙卯:吴朝宗(第十人)
  嘉庆三年戊午:张文雅(军功,以千总用)
  五年庚申恩科:戴时中.
  九年甲子:高腾飞.


卷三 学志 第 211 页
    封 赠

  林宸昌,以子黄彩移任海澄副将,封荣禄大夫(传附「黄彩传」内)
  王君隆,以孙凤来任兵部员外郎,赠奉政大夫.妻陈氏,赠宜人.
  王克家,监生考授州同.以子凤来官,赠奉政大夫.妻郭氏,赠宜人;继李氏,封太宜人;凤来妻陈氏封宜人.
  陈宗明,以孙国琼候选州同,捐赠儒林郎.妻吴氏,封太安人;国琼妻施氏,封安人.
  陈君陆,以子国瑞候选州同,捐封儒林郎.妻林氏,封安人;国瑞妻王氏,封安人(有传)
  侯瑞珍,旌表孝子(有传).以子世光候选州同,捐赠儒林郎.妻林氏,赠安人;
卷三 学志 第 212 页
世光妻陈氏,封安人.
  陈登昌,以孙奇典任汾州府同知,赠奉政大夫.妻柯氏,赠宜人.
  陈柱国,以子奇典封奉政大夫,妻许氏封宜人.
  陈定国,以子奇烈中书科中书,赠徵士郎.妻林氏,赠孺人.
  陈思敬,副贡生.以子鸣佩任建宁训导,貤赠修职佐郎.妻施氏,赠孺人.
  郑应捷,监生.以孙其嘏捐赠奉直大夫;妻郭氏,赠宜人.
  郑廷爵,贡生.以子其嘏捐赠奉直大夫;妻林氏,赠宜人.
  杨志申,贡生,候选州同(祀忠义孝弟祠,有传).以子振文候选州同加五级,捐赠中宪大夫;妻苏氏,赠恭人).
  王易万,以子化成任瓯宁训导,貤赠修职佐郎.妻钟氏,赠孺人.
  曾实光,以孙大源任内阁中书,貤赠文林郎.妻陈氏,赠孺人.
  曾习辉,以子大源,赠文林郎.妻洪氏,封太孺人.
  林梁建,以孙宗宪候选州同加五级,捐赠中宪大夫.妻柯氏,赠恭人.
  林登榜,以子宗宪候选州同加五级,捐赠中宪大夫.妻陈氏,赠恭人.
  杨士荣,以子天宝外委,貤赠修武佐校尉.
  韩益三,以孙高扬刑部主事加三级,捐赠朝议大夫.妻蔡氏、继陈氏,俱赠恭人.
卷三 学志 第 213 页
  韩熙文,候选布政司理问.以子高扬,捐封朝议大夫.妻张氏,封恭人.
  杨肇第,乡宾.以子有仪署福宁训导,捐请貤封修职佐郎.妻吴氏,捐请貤封八品孺人.
  郭世植,以子旁达任福安教谕,貤赠修职郎.妻杨氏,赠孺人.
  叶希六,以孙显名千总,貤赠武略骑尉.妻陈氏,貤赠安人.
  叶国珍,武生.以子显名,赠武略骑尉.妻杨氏,封太安人.
  郑廷杰,以子起凤千总,赠武略骑尉.妻吕氏,赠安人;起凤妻蒋氏,赠安人;继孙氏,封安人.


卷三 学志 第 213 页
    世 袭

  郑端本,以父其仁阵亡,世袭云骑尉,署镇标右营千总.


卷三 学志 第 213 页
    行 谊(文学附)

    行谊,人之所以为人也,而况于学校之士哉.彼之获科名翩翩以去者,必其行谊有馀可以及人也.假使获科名而亡行谊,与行谊可称而不与科名者,果孰得而孰失焉!嗟夫!士之所争者在百年也,岂可欿然无志,决得失于一时之荣辱以为忧乐哉?裒所闻悉录之,而文学之士附焉.畸
卷三 学志 第 214 页
士孤行有以自见,虽身未列于庠序,必其闻圣贤之教者也;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萧明灿,泉之安海人,隶籍台湾.生踰岁而孤.顺治十一年,伪郑掠泉州,明灿甫五岁,与母林氏相失,号泣道左.其叔祖某携之至台,以为己子.迨明灿稍长,始稔遭寇失母之故,行求内地不穫,积有年所.最后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生还.继遇延平族人,知其母依倚以居,欢迎以归,备极孝养.人比之朱寿昌云.明灿子凤来、凤求,并举武乡试(从「府志」补)
  王璋,字昂伯,台湾人,康熙癸酉举人.三十四年分修台湾郡志.初为云南宜良令,洁己爱民.丁母艰,百姓数千吁留于云抚.璋素服从閒道旋,服阕起知湖广房县,寻升主事,迁监察御史,卒于官.
  王凤来,字瑞周,号竹山,宁南坊人.由岁贡补漳平司训.整饬规条,示诸生以敦伦树品之道.秩满入都归.会台变,上书制府陈征剿策.寇平复北上,奉旨拣发赴黔.寻丁父艰.服阕,遵例补苏州督粮水利同知.监兑漕粮,殚精剔弊.奉押漕运,尽革陋规.复督采捍海塘石,檄勘太仓州水灾,再监漕务署总捕篆,升刑部安徽司员外郎,改河南怀庆知府.升见,赐墨刻貂皮香珠紫金锭.既迁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历官三十馀载,年六十有五卒.
  王纯,字希文,号德庵.西定坊人.由贡生补上杭训导,师范端严,讲论不辍,诸
卷三 学志 第 215 页
生多受其裁成.升庐州同知,行取刑部员外郎,转户部四川司郎中,带管通州,坐粮厅事,给假归卒.
  刘其灼,字汉章,号为轩,东安坊人.康熙乙未岁贡.雍正壬子选授长泰学训导.泰邑志称其清修自好、和易可亲.乾隆甲子,升长汀教谕,告老归.士子饯盈途.年八十五卒.妻陈氏,寿九十三.
  陈鹏南,字云垂,镇北坊人,笃志行善,四世同居,食指数千无閒言.雍正壬子,以岁贡司训连江,勤于考课.乾隆丁巳、连邑风灾,文庙倾颓,鹏南自捐资修建,费金二千四百有奇.又买谷平粜贫士及开河输银六百两,督抚两院上其事,奉旨优叙.
  吴振经,字子常,西定坊人,由岁贡补训导,特升开封府同知,署开封府篆,行取刑部员外郎.假归,年七十卒.
  侯瑞珍,宁南坊人,性淳厚.少孤,善事节母,庭无閒言.邑举乡饮宾.母殁时瑞珍年六十六矣.庐墓终丧,寿七十四卒.乾隆乙巳,奉旨旌表,子孙多游庠食饩者.
  陈仕俊,字子庆,东安坊人,国学生.实心好善.康熙戊戌大旱,米价腾涌,仕俊出粟二千五百石,分四坊以赈,存活甚多.又尝建桥施棺.庚子年捐置园地为义冢.其子贡生应魁,复出白镪四百,请修本县学宫,能继善行云.
  施世榜,字文标,西定坊人,拔贡生.乐善好施,闾党姻族,多所周恤.建敬圣楼
卷三 学志 第 216 页
于大南门外,募僧以拾字纸.由寿宁教谕,授兵马司副指挥.令长子贡生士安捐资二百两,修葺凤邑学宫.又置田千亩,充海东书院膏火.又令第五子拔贡生士膺捐社仓谷千石,皆其义行也.
  黄国英,字逊卿,东安坊人,贡生.淡水都司曾荣子也.少颖异,好施予.戚属贫乏者,月给银米以赡之.见义必为.雍正己酉,佐郡守倪象恺鼎建郡署,诸凡工料,咄嗟立办,三月而落成.北路盐水港淤塞,舟楫难通,英捐己业龙沟潭庄西榔塭截其半.复出千金,别浚一港,远近载货之舟,赖以抵府.仍增置营房,请于总镇王郡拨兵防守.寻以州同即用,卒于漳.
  吴振生,宁南坊人,勇于为善.邑治十字街,为郡城通衢,振生出己资,悉砌以石,行人便之.次子有声,康熙壬午,举武乡试.
  蔡廷万,字缩吾,国学生.蚤丧父.其母戴氏久病,手足痿痹,廷万偕妻涂氏,孝事维谨,邻里称之.
  傅梦弼,字帝简,髫龄饩于庠.家酷贫,常减飧以赡其母.母病,卜不吉,梦弼祷于神,求以身代,凡七日,母痊,而梦弼病卒.
  徐起长,考职州同,孝友著称,急公好义.
  李一柱,贡生,原籍漳之平和人,善事寡母,尝渡海遇贼,资囊被掠,乞留土产仙
卷三 学志 第 217 页
枝子酱.贼诘之,曰:母所嗜也.贼义而释之.
  陈君陆,字次平,国学生,例赠儒林郎,家号素封.尝出银粟佐赈,道府各给匾奖之.子国瑞字景文,候选州同,事母以孝见称.
  林继捷,考职吏员.事继母能色养,处兄弟有友于风.雅志书香.子起廉、起章俱游庠(以上十七人俱录「旧志」)
  林公业,字永秀,台湾人.居家孝友,性质直善,为人排难解纷.凡闾里有不平事,辄质成之.众称曰林公道.子大俊,举乡饮宾.时以耆德与乡饮宾者,杨敬瑞、曾潜龙、林为栋等,俱台湾人(从「府志」补)
  杨志申,字燕夫,籍彰化,居家于郡城之东安坊.父早卒,事母曲尽其欢.善视诸弟,睦族恤邻,赈贫舍棺,修庙宇治桥梁,凡诸义举,靡不力.初邑学租岁入不敷于用,志申首捐彰邑田岁入谷一百六十六石,以助课费.又念文庙油灯等费无所出,言诸司训陈元恕,愿续捐.未几病且笃,亟召其子至,命割凤邑田计岁入一百九十六石(今历任交代册作一百九十石)充台学,曰:吾自践前言,非为汝等求福应也,但读书无负吾志.其子跪听命,目遂瞑.卒之日,司训为记其事,乃循众议,详请存主学祠.今祀忠义孝悌祠(郑兼才撰传)
  郑其仁,字彭年,西定坊人.少有大力,常举钜石,作掌上舞.年十八,为凤山武
卷三 学志 第 218 页
学生,赴乡闱三黜.乃叹曰:天生一副筋力,不能得乡举,为朝廷少效驰驱耶?遂挈眷居于凤邑姜园庄.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首祸于彰化,凤山贼响应,以其仁协众望,强胁之.其仁夜踰竹围遁,贼尾诸后,其妻林氏大惧其仁之被害也,暴发心疾.翌日,庄人载往东港之乌树林塭,未至,病剧,回首三呼彭年卒.其仁悼痛,埋诸沙汕,遂觅船回郡.时柳州杨廷理为台司马,议攻守甚力,郡垣赖之.其仁乃率义勇往投焉.适贼攻南门,其仁射杀贼,左手中贼炮,创未愈,贼至辄出战.乃随协镇丁朝雄,由水道至东港,贼拒于岸.其仁亲放大炮,须眉俱爇,奋呼杀贼,贼众溃,遂复东港.以功授守备.东港地近姜园,其仁素悉,于是招集流亡及胁从者数逾千,贷给口粮,声势益振.夜有贼劫东港,几乱队,赖其仁得安.五十三年春,大将军福康安扫平嘉、彰,贼皆南窜,台司马扬廷理带兵勇协剿,其仁愿当前队,与贼战于放索林莽间.会伏起,其仁力战,马蹶被害,年三十四.事闻,加都司衔赐谥忠勇,予祭葬,祀京城昭忠祠,世袭云骑尉.子端本、端好,嘉庆十二年,请祀本邑忠义孝悌祠(黄汝济撰传)
  薛邦扬,字垂青,宁南坊人,郡廪生.乾隆五十一年,林逆困郡城,邦扬所募义民,日久食尽,典房屋计千金以济.尝率义民,从游击蔡攀龙军札桶盘栈,身经数十战.五十二年五月三日,贼大至,官军义民并力御之.邦扬冲入贼阵,杀贼,为乱炮所击,坠马死.其妻兄率邦扬所部,夺其尸归.时年二十有八.妻陈氏遗腹生男,嘉庆十二年
卷三 学志 第 219 页
请祀邦扬忠义孝悌祠(郑兼才撰传)
  许鸿,镇北坊人.家贫,制灯笼为活,以武力补郡学生.林逆之乱,鸿出率义勇,遇战必先.寻随总兵官柴大纪御贼于三坎店.贼至,鸿前杀贼,太守杨廷理见鸿旗陷,督众破垒救之,而鸿已戕于贼,检其尸归.鸿死,年三十四,未有妻.嘉庆十二年,请祀忠义孝悌祠(郑兼才撰传)
  陈名标,字孙榜,镇北坊人,领乾隆丁卯科乡荐.持躬衿慎.台俗尚侈,士人食用多无度,名标辛勤节俭,不移于俗.值邑大事,则毅然自任,凡文庙天后宫之修葺、郡垣塭岸之兴筑,皆名标出重赀,兼董其役.又严治家,绳子侄以法.遇廉隅谨饬士,必加意敬礼.盖犹有先正遗风焉.年七十,恭遇盛典,钦赐国子监典薄.卒年七十有二.子作霖,乾隆甲午科举人,选县令,改就宁化教谕.复援例升中书,归其祖籍于泉之晋江(黄汝济撰传)
  吴国美,字尔玉,东安坊人;原籍晋江.少援例入太学,及长来台,遂家焉.生计仅能自持,而爱惜字迹,不惮心力,随所检拾,捲者舒之,污者净之,晒以洁地,送诸长流,惟日孜孜,以是终其身.中年以后尤好施与,每朔望晨兴袖钱二百,坐街头予乞人有残缺废疾者.钱尽则急归,愧续至者无以应,不忍见其状也.邻里有贫不能殡者,来告,以三百钱并楮镪往,必亲拜之而后安;或助以衫,无有辜其意者.年八十二,
卷三 学志 第 220 页
无疾终.殡具无巨细皆自备.尝择废冢为身后地,卒奉遗命葬之,人称为吉壤.己酉选拔,今候补郎中吴春贵为其孙(郑兼才撰传)
  陈思敬,字泰初.父鹏南,本邑岁贡生,终连江司训.思敬生于郡城镇北坊,及长,归祖籍,补同安学弟子员,中乾隆癸酉科副车.思敬承父志,乐善好施.尤敦内行,事继母杨氏孝谨.自念虽羁于同,而台湾为先世起家之地,田园庐墓咸在,以是频岁往来凤邑.产业为思敬手创者,又悉与诸弟侄共之.其周待至亲,不以海外异也,一日,在凤山庄,闻邻舍读书声,诘之知其为粤人也,甚喜,翼日以油米助其家.粤故少儒童,至是虽极贫,亦思就傅,皆思敬有以感之也.素知医,所至必具药铺,多自采制以疗人,于是远近皆知思敬.贫病之家,咸藉以救活.有乞殡具者,衫棺柩,一无所.犹虑仓卒无以应命,雇匠选材,开棺铺以备济人.佃户积欠累累,思敬每内渡,必召使来,出所立券付诸火.或难之,曰:吾子孙衣食有无不关此,徒留此滋烦扰累穷人耳.其修省垣贡院、置祖籍义茔、设社学、修族谱诸义举,俱互见于建宁朱梅崖、晋安孟瓶所撰传中.所著有「鹤山遗集」,安溪官石溪为之序,以次子鸣佩赠修职佐郎(郑兼才撰传)
  马琬,字琰伯,又字梅,世居邑之东安坊.其大父廷对为岁贡,父中莱膺拔选,皆寓籍诸罗,故琬亦为诸罗岁贡.琬以三世明经,家益贫,而喜饮酒,悦书史字画,时
卷三 学志 第 221 页
养花种竹以自娱.善事母,母老寿,年且百岁,犹能绘水墨芦雁,琬亦从习焉.琬与弟璧,偕授徒以养,所从游者日众.澎湖别驾始创文石书院,以琬敦品学,延主讲席.居澎八载,学者多渊源焉.琬律身綦严,醉则猖狂作白眼,见其母则肃然.晚以乡闱屡荐不售,益肆情诗酒,閒作水墨画,自题以寓意(韩必昌撰传)
  刘应罴,字亦璋,又字跂亭,宁南坊人也.聪敏嗜学,成童补弟子员,屡试优等,遂食饩.旧制赴童试者,食饩生为识认具结状乃得试.有冒籍违例者,罪食饩生.于时邑试多冒籍,应罴欲清之,偕众上舍生以状请于观察.观察故畏事,阅状忿曰:秀才家不务安静,而轻搆衅谁欤?作状者众,莫敢承.应罴从容曰:生作也,固非搆衅.清籍,以一文风耳,且国制也.观察默然.然终不果清.于是应罴食饩十馀年,不与保结事.乾隆丁酉举于乡,辛丑试礼闱下第,后慨然有游览志,为同行所阻,不果而归.丁未复入都,以挑选二等为屏南教谕.屏南邑小,赴乡试者寥寥,故科名久阙,而学宫仪制亦简陋.应罴至,以俸钱置祭器,葺祠宇,又修官廨,以为讲学所.壬子秋,挈其徒以应省试.有周生者,果于是科登贤书,士人德焉.任三年,引疾归.应罴为人和厚近理,善处人骨肉间.凡亲友家政有窒碍者,恒得其一言以解.当途耳其名,欲致一谒,不可得也.年六十,卒于家(洪禧撰传)
  王化成,字子登,镇北坊人.性恬淡,教人品行为先,次乃论其文艺.自少授徒;
卷三 学志 第 222 页
及秉铎瓯宁,其指归不出乎此.在任六年,以老告归.官橐萧条,怡然自得,他事不与,仍设馆以终馀年.卒年七十有五(黄汝济撰传)
  李凌霄,字尔冲,西定坊人.少入塾馆,以贫辍业.有同塾友某方游泮,见凌霄不为礼.凌霄奋然曰:吾第贫耳,是岂足为我傲哉.乃负箧入揖前受业师郭玉璿曰:弟子贫无以为礼,愿服役,仍从先生学.玉璿壮其志,许之.时年已十九,家弗能具床席,每夜读神倦,假寐几上,醒复读.比府试郡守蒋元枢奇其才,拔置第一.旋补弟子员.方受业玉璿时,与其子泰善,泰以辛卯乡试遭风,舟失于澄海之甲子所.时凌霄尚在穷苦中,己亥始得与乡试,距郭泰失舟事约近十年,而凌霄痛其友之埋骨荒野也,揭晓后计程约费,历水陆,至泰葬处,既拜且哭,囊其骸而归.观者恻然,以为骨肉至亲.比问,惊愕,咸称郭泰有友.泰子青峰,先凌霄入学,方痛父骸未归,是年又遭母丧,不得与乡试.至是乃坐凌霄于上,青峰率家人拜焉.凌霄走弗受.生平以志气自许.诗文之外,喜博涉艺事.虽拳棒歌曲,每夜必服习遍,始据榻披吟,以此忍饥寒,几劳惫.庚子闱前,有客述鼓山之胜,翼早遽挈伴至.至则必穷涉其境,若不复知试事之至者.比入闱,呕血数斗,遂勉终事.归至家,未几卒,年二十有九.妻林氏,相继殁;无子(郑兼才撰传)

卷三 学志 第 223 页
    文 学(附)

    (按旧志人物传,分治行、孝义、文学.新修志,录治行、孝义,统为行谊,以文学附.既著目而传未录,兹为补之.)
  王喜,宁南坊人,岁贡.多著作.尝撰「台湾志」,为旧邑志所蓝本.
  吴弼,宁南坊人,岁贡.喜谈兵.康熙乙亥,分修「郡志」,任松溪训导.
  陈逸,字豫侯,东安坊人,岁贡.康熙乙亥,分修「郡志」;己亥分修「诸罗志」.选福安训导.
  马廷对,字策生,少失怙恃,苦志读书,值海氛流寓于台.康熙癸亥、台始试士,廷对首列弟子员,科试补廪.癸酉充贡.尝分修「郡志」,董建诸郡学宫.年八十,得教职,以老乞休.
  郑萼达,字伯谦,西定坊人.好吟咏,以岁贡授永福训导.康熙乙亥,偕岁贡张铨、陈文达等,分修「郡志」.铨字君衡,任归化训导.文达字在兹,又尝分修台、凤二郡志.
  金继美,字云思,东安坊人.恬淡寡营.雷阳、陈璿为邑令时,延掌义学.嗣知府卫台揆创崇文书院,复延继美掌之.巡道高拱乾修「郡志」,继美与焉,以岁贡终.
卷三 学志 第 224 页
  李钦文,东安坊人,岁贡,分修台、凤、诸三志.选南靖训导.
  张士箱,镇北坊人,岁贡,任漳州府训导,康熙庚子,分修「郡志」.
  陈邦杰,字俊千,雍正乙卯举人,乾隆庚申,偕拔贡生黄佺等分修「郡志」.佺字伴偓,喜谈诗.
  张从政,字达夫,东安坊人,恩贡.少失怙,事母能孝.乾隆五年,分修「郡志」著有「刚斋诗文稿」.子岳,丙辰举人(以上俱旧志)


卷三 学志 第 224 页
    军 功

    (邑多兵革之事,于是士有以军功贵者.如黄曾荣之倚任于海康、林黄彩之献策于觉罗,皆以材智忠信,显名于时;斯足尚已.后此而或号召乡民倾赀起义,而且身履行间,仇寇敌,乡土之安,于斯人有赖,固足多者;乃其被恩荣,膺赏赉,岂其间犹有倖致者欤?录其姓名与其事实,以示来者.若郑其仁、薛邦扬、许鸿数君子,则当竟登诸「行谊」,而不可以「军功」概之矣.)


卷三 学志 第 224 页
  陈远致(有传)
  黄曾荣(有传)
  林黄彩(有传)
  陈林每,六十年复台功,授把总,累升本镇总兵,历署惠州提督(有传)
卷三 学志 第 225 页
  王作兴(有传)
  郭张文(有传)
  陈友(有传)
  陈应橙,远致子.六十年功加署都司.
  陈天杓,远致子.六十年功加署都司.
  陈雄,远致子,累升守备.
  杨恩,温州总兵.
  魏大猷,闽安副将,署海坛总兵.
  魏天锡,烽火门参将.
  魏国璜,水师提标后营游击.
  吴陈胜,海澄副将.
  王李孟,台协水师中营游击.
  魏元,广东虎头门都司.
  萧英,闽安右营守备.
  黄光国(有传)
  郑鸿善,武举.台协左营千总.
卷三 学志 第 226 页
  杨升时,武生.台协中营千总.
  翁振行,烽火门千总.
  曾大源,举人.乾隆五十三年随剿林逆军功,任内阁中书.
  郑应选,武举.军功,授五品职衔,署建宁守备.
  林廷玉,武举.军功,授五品职衔.
  吴天河,武举.军功,授五品职衔.
  叶显名,武举.军功,授六品职衔,以千总用.现任北路千总.
  薛登科,恩贡生.军功,授七品职衔,以教职用.任福州训导.
  董日勉,岁贡生.军功,授八品职衔,以教职用.
  陈兆升,附贡生.军功,授八品职衔.
  陈青江,附贡生.军功,授八品职衔.
  杨振文,由监生捐四品衔.军功,赏戴花翎.
  郭友和,监生.军功,授六品职衔,赏戴蓝翎.
  陈作范,监生.军功,授八品职衔.
  方耀江,监生.军功,授八品职衔.
  曾廷豪,增生.军功,授八品职衔,以教职用.选长泰训导.
卷三 学志 第 227 页
  张源勤,附生.军功,授五品职衔,赏戴花翎.补授安庆府通判.
  郑起凤,附生.军功,授六品职衔,以千总用.现任澎湖右营千总.
  郭廷梁,附生.军功,授六品职衔.
  郭青、张维新、林世基、陈世桂,俱附生,军功,授八品职衔.
  郑其仁,有传.见「行谊」.
  王得禄,武生.军功,授五品职衔,赏戴花翎,以千总用.现任福宁总兵.
  戴显群,武生.军功,授六品职衔,以把总用.现任北路把总.
  杜朝成,武生.军功,授六品职衔,以把总用.
  张应选.
  李清俊,军功,授六品职衔,以佐杂用.历任潮州、潮阳、揭阳典史,以目疾告归.
  林廷佐、吴朝行、黄希升,俱武生,军功授六品职衔.
  施世同,军功授六品职衔,赏戴蓝翎,以千总用,六十年加五品衔.
  黄理生,军功授六品职衔,以把总用.
  蔡夺,军功授六品职衔,以把总用,嘉庆十一年功加千总.
  郭友直,军功,授六品职衔.
卷三 学志 第 228 页
  林连招,军功,授七品职衔,以把总用.
  许显观,军功,授七品职衔,以把总用.
  王君津,军功,授九品职衔,以杂职用.

    (以上军功三十七名,乾隆五十三年林爽文案内奏赏.)


卷三 学志 第 228 页
  杨应选,廪生,军功授六品职衔,奉旨引见.
  方耀汉,武生.军功,授七品职衔.
  郭子璋,军功,授七品职衔.
  庄文,军功,以外委用.

    (上四人,俱乾隆六十年陈周全案内奏赏.)


卷三 学志 第 228 页
  吴春贵,候补郎中.募水陆义民,攻破洲仔尾,议叙随带军功加一级纪录二次.
  陈启良,布政司经历衔.以竖木栅防守海口,又募义勇随军剿贼功,授五品职衔.
  潘振甲,举人.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张文雅,武举.以从剿桶盘栈功,用千总.
  陈廷璧,恩贡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黄汝济,拔贡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游化,岁贡生.以劝谕庄民从征大穆降功,授六品职衔.
卷三 学志 第 229 页
  韩必昌,岁贡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郭拔萃,贡生.以鼓励义首随军剿贼功,授六品职衔.
  杜天奎,凤山贡生.由军功授六品职衔.
  郭邦杰,监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石时荣,监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黄化鲤,廪生.以获许和尚功,奏准以教职用.
  林瀚,廪生.以雇募水陆义勇攻破洲仔尾功,授六品职衔.
  王得昌,廪生.以募水路义勇攻破洲仔尾功,授六品职衔.
  黄化治,廪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纪邦杰,附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林廷邦,武生.以雇募义民随剿功,授六品职衔.
  林玉和,武生.以获陈番功,授千总衔.
  洪秀文,以随军剿贼功,授七品职衔;又由鹿耳门剿贼功,授六品职衔.
  陈本全,以鹿耳门剿贼功,授七品职衔.
  张爵,以随军杀贼功,授七品职衔.
  张健、许高嵩、蔡源顺、苏丽水、黄藤:上五名俱由随军剿贼,授七品职衔,以把
卷三 学志 第 230 页
总用.
  陈尚义,以守城功,授七品职衔.
  郑观涛,监生.以守城剿贼功,授六品职衔.
  陈凤,以剿贼遇害,奏准照把总例赐恤(有传)

    (以上三十名,嘉庆十一年蔡牵案内奏赏.)


卷三 学志 第 230 页
  陈远致,字子静,安平人.康熙癸亥,以军功署参将.协赞水师提督施琅平台,冲锋陷阵,攻克澎湖,前后赏银一千三百两.平台后,留远致安插居民,以所给银两募佃开垦田园二万馀亩,升左都督管镇标右营游击事,给拖沙喇哈番纪馀功二次.寻升瑞安副将,升见,以年老准原品休致.子应橙、天杓六十年随征朱匪功,加署都司衔,由把总升守备.
  林黄彩,字元质,安平人.有智力.康熙辛丑,台匪朱一贵作乱,总督觉罗满保移驻厦门,彩走兴化,具陈平台策.总督令随大军进讨.事平,以把总升守备;累升厦门游击.十一年(查系雍正十年,「旧志」作十一年误),随征大甲西,以功擢参将.寻迁澄海副将,署碣石卫总兵,卒于官.父宸昌,为良医,雅施方药,力行善事,受诰封,年八十馀,犹钁铄.
卷三 学志 第 231 页
  黄曾荣,字焕文,初为诸生,弃而从戎,补把总,升千总.巡道陈瑸命征上淡水,捕贼魁郑尽心.荣至、则相山川形势,绘图以进;请于其地添设一营.嗣瑸升偏沅巡抚,特疏荐曾荣,奉旨记名.及调任抚闽,遂与总督觉罗满保合疏,请设淡水营.以曾荣为本营都司,相度营地,创盖兵房,经理三月竣事,积劳成疾,卒于官.
  王作兴,安平人,熟悉水务.康熙辛丑,提督施世骠统兵征台,作兴泅水至鹿耳门,插标引大师进港,以功加署都司佥事,授把总,累升南澳游击.乾隆己未,调安平中营,卒于官.
  郭张文,宁南坊人.素娴弓马,由把总升陆路提标千总.辛丑夏,朱匪窃发,总督觉罗满保拨随参将林政征台,剿贼有功,卒于军(以上并录「旧志」)
  陈友,台湾人,生长海滨,熟悉水务.六十年,水师提督施世骠统舟师五百馀艘征台,令先驾小舟鹿耳门插标为向道.台平后,上有功,授把总;累升至金门镇标游击(「府志」)
  黄光国,字辉卿,又字隐亭,世居晋江.少孤而贫,壮复丧母.既倾资殡葬,乃东渡觅生计.适台镇募考书吏,以光国条对精详,拔之,爰立籍于邑之镇北坊焉.雍正十年,北路阿束、大肚、大甲西番肆逆杀人,大军进讨,光国请随征,以功最补中营外委,累迁延平左营守备.以老乞休.光国廉谨喜文墨,而达于时务.在延平时,尝陈整理
卷三 学志 第 232 页
台疆十二事,制军嘉纳之.比归,囊无一物,惟守令及绅士唱和诗数帙而已.性慈爱,每遇粥鸟雀龟鳌者,必尽购以放.待下不闻呵詈声,有随丁携其衣装堕泥中,内外皆污,亟温言慰之.弃官后三、四十年,而旧属弁兵,登堂拜遗像者数十辈,各述前事,为去后思.有子廷璧,学弟子员(谢金銮撰传)
  陈凤,字于山,西定坊人;原籍惠安,弱冠来台.素有胆略.台郡屡患寇警,凤以捕匪出力,得委任.比蔡逆勾通陆贼起事沪尾,乃募购获凤辈者,予千金.嘉属北埔、萧诸庄俱摇动,官以凤熟悉其处,檄使援.凤至木栅遇贼,督义勇力战,贼众大集,凤被杀.事闻,照把总例赐恤.凤卒年四十有六,嘉庆十一年,附祀郡城昭忠祠(郑兼才撰传)


卷三 学志 第 232 页
    列 女

  林氏,辜汤纯妻,年二十而纯卒,无子,抚其媵二子为己子.事姑能孝,姑病笃,刲股和药、吁天减算以益姑寿.病果痊,延五年乃卒.里闬称为辜孝妇.雍正五年,祀节孝祠.
  张氏,洪之廷妻,年十八,归洪,生一女.之廷殁,舅姑怜其年少,使妪讽之改适.氏曰:吾所以不死者,为舅姑耳.昼夜勤纺绩,以供养,守冰操者四十年如一日.人
卷三 学志 第 233 页
称节孝.雍正五年祀节孝祠.
  余氏,杨茂仁妻,生子三而茂仁卒.氏年二十二,痛绝复苏,环顾三子,长者甫离襁褓,幼者未满二旬,乃泣曰:与其舍生以殉死,毋宁抚孤以存祀,乃织度日,荼苦自甘.年六十三卒.孙五人,俱为诸生.雍正五年,入祀节孝祠.
  陈氏,郑斌升妻,升本莆田人,移家台湾.氏年十八而寡,遗孤甫周岁,苦节勤女红以资生,抚其子成立,有孙游郡庠.雍正五年,入节孝祠.
  萧氏爱娘,洪思齐未婚妻,武举凤求女也.思齐殁,爱娘年十九,矢志守节,白其父,归洪.养族子为嗣,历十二年不归宁.乾隆四年病卒,与思齐合葬于武定里.
  黄声集妾,名好官,婢曰银娘.声集将死,与好官百金,令别嫁.好官以其金养族人子为嗣,同银娘抚之.既所养子殁,好官悲愤欲自缢,银娘劝慰之,愿事以终身,遂同削发持长斋四十馀年.好官既殁,银娘亦卒.
  林氏,鹭江人,年十六,归范文质.姑性严,氏能得其欢心.二十五岁,文质殁,遗六岁男学海,已而夫之仲弟夫妇继殁,子女皆幼,氏抚育如己出,课督维谨.子学海成进士,授山东兖州寿张营守备,后请假终养,七载而氏卒.年六十有四.
  蔡氏惜娘,陈邦栋妻.年十九,邦栋卒,时一男甫周月,氏誓不独生.舅姑谕以抚孤立节,乃抑哀勤纺绩,孝养鞠育,训子有成,闾里称其节孝.
卷三 学志 第 234 页
  刘氏尾娘,侯孟富妻,生二男一女,而孟富殁,氏年二十有八,男女俱幼,门无戚属,矢志守节,勤女红以供衣食.教子瑞珍成立,见五代孙,寿八十有五卒.女名罔娘适林妙,妙早夭,罔娘以节著,瑞珍以孝称.乾隆十四年,奉旨旌表,御史杨开鼎题其坊曰「一门节孝」.
  陈氏,谢仕家妻,年二十九守节,持长斋以祈姑寿,年五十九卒.
  陈氏,李朝圭妻,年二十二夫死,哭奠七日毕,中夜整衣投缳,其姑救之,获苏,多方譬晓,乃忍死抚孤.家颇丰饶,不饰簪珥,不蓄婢女,守节二十六载,奉姑克孝,训子有成.
  黄氏,庠生李时灿妻,年二十三,时灿殁,一子甫四岁,家贫如洗,藉针黹以度食,常携数岁儿之海滨拾蜃蛤奉姑,邻里感叹.姑久疾不能坐立,奉侍两载,夜常不眠.乾隆十五年,奉旨旌表.
  王氏,监生蔡朝麟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凤来胞妹也.娴内则,闺范肃然.年二十四,朝麟卒,遗三男一女,夫弟朝熊方九岁,苦志抚养,迄于成立.姑卧病八载,奉侍罔懈.四十六年,足不踰阈,声不出户,邻里奉为女宗.
  董氏,千总郭张文妻,张文随征朱匪,殁于军中,室女悬磐,爨火屡虚,忍饥寒,茹冰蘖,课子读书,人谓其有画荻之风.
卷三 学志 第 235 页
  林氏,郑元妻,年十九,归郑.甫二载,夫殁于外,遗腹生男,鞠养教诲,入成均.
  王氏金娘,洪以珍妻,二十六岁守节,卒年五十七.
  颜氏好娘,林生妻,居永宁里濑口,二十三岁守节,以寿终.
  李氏性娘,儒童吴来之妻,赋质贞静,嫁踰年,来之殁,矢志抚孤,以寿终.
  黄氏合娘,许配刘爻生,未婚而爻生殁.合娘守贞以养老母、抚幼弟,以寿殁.
  吴氏,王晋光未婚妻,年十八,晋光死,氏请于父母,许赴夫家治丧.复请于翁,许以晋光兄嫂次孕未产者为之嗣.果得男,曰绍琅,抚之长,入泮宫.
  阮氏荫娘,王寻妻,居安平镇,年十六归寻,久未有出,抚夫伯兄遗腹子,备极鞠养.已而夫殁,其仲兄来,哭殡毕,氏请所抚侄为夫立后,许之.遂欲自缢.仲嫂急救,且慰之曰:叔死不可复生,姒何自苦乃尔.氏曰:夫死誓不独生,得同归,愿足矣.仲使人防之密,氏醉以酒,即严妆洁服,投缳死.祀凤山节孝祠.
  郭氏益娘,曾国妻,年十八未有出,国溺海死.氏日夜哀哭,白所亲曰:夫亡义不独存,愿相从地下,遂自缢.雍正五年,入祀节孝祠.
  赵氏,李宋妻,年二十有二,宋病,侍汤药,不梳洗,不解衣.俄宋死,氏哀恸;既卒哭,遂自缢.士民高其节,竞吊祭之.雍正五年,祀节孝祠.
卷三 学志 第 236 页
  纪惠女险娘,少许字吴使,年十八,未婚而使病,氏闻之,寝食俱废,俄而使殁,自缢以殉.夫家移柩与合葬于武定里洲仔尾.雍正五年祠祀.
  王氏德娘,杨轸妻,轸捕鱼溺水死.氏年二十二,家惟老翁幼女,将卒哭,夜四鼓,设祭筵,哭奠毕,即入房中自缢.封君林宸昌白协镇张国往拜而敛之,歌诗以挽.
  黄氏器娘,武定里人,幼许字陈越琪,闻琪病,即为减膳祈祷.迨琪死,父母秘之,不以告.氏伺察得实,遂自缢.夫家舁琪柩与氏柩会于路,合葬魁斗山.康熙六十一年,旌表祠祀.
  庄连女珠娘,许配陈景昭,未婚而景昭病故.珠娘年十八,闻讣,脱簪珥,更素服,家人虑其殉也,防之密.乃佯笑语,越旬日,遽入房中,扁户投缳.母亟呼之,寂然,及橇门入视,已气绝矣.因附窆景昭墓右.先是,连有弟宗,聘高氏金娘,年十八,未婚而宗卒,金娘闻讣即削发为尼.又有妹劝娘未嫁,以母病笃,祷天割股和羹进之.母食而愈,即珠娘胞姑也.里人以为节孝贞烈,萃于一门,投诗盈帙.
  袁氏顺娘,袁权女,年十六,适鲁定甫,六月而定甫殁,袁哀恸悽惨,越七日白内外诸亲,自缢以殉,合葬魁斗山之西.雍正五年,祀节孝祠.
  吕氏谐娘,吕昭之女,年十八,未许嫁.有邻人胡宠戏之,谐娘羞忿自尽.知县李阊权审得实,如例旌表焉.
卷三 学志 第 237 页
  蔡氏偕娘,张金生妻,年二十五,归张.甫五月,夫病,氏奉汤药,朝夕无倦容.及病剧,多方延治,愿以身代,目不交睫、食不下咽者两阅月.金生死,氏泣谓其母曰:儿上无姑嫜,下无子嗣,义不可独生,视殓毕,即于是夜自经.就殡颜色如生(以上录「旧志」)
  陈氏外娘,周荫妻,年十九,归荫,二十七寡,苦节自守.家贫,以针黹度活.有妯娌亦寡,劝氏同出.氏以翁姑年老为辞,朝夕服事,弥加勤谨,周年节祭祀,必诚必敬,现年七十有八.
  萧氏良娘,监生沈耀汶妻,年二十一归耀汶,二十七寡.有二子,幼者遗腹生,氏俱教至长成.事姑能色养,贞节之性,至老逾坚.有孙游于庠.嘉庆二年旌表.现年七十有五.
  李氏珍娘,谢沛妻,年二十二归沛,二十六沛死,遗腹生男.氏抚以成立,孝事迈姑,阃范甚肃,现年五十有八.
  董氏煅娘,徐光庭妻.少随父学,能诵经书.年二十,归光庭.二十三孀,无子,遗二岁女琴娘.家贫,藉女红以活.有魏开颜者,为儒童,应府县试辄前列,氏闻其名,招为琴娘,与开颜约曰:苟生男,当为徐家嗣.越一年,生男元烈遂以继徐.元烈甫三岁,而琴娘卒,开颜失意渡海归,不复来,氏苦守幼孙,才脱襁褓,口授经书.元
卷三 学志 第 238 页
烈长识书数,善经营,家计日起.方氏之初孀也,徐有弟玉芳,游学于外,比归,徐氏春秋祭餐,一力任之;以嫂寡而贫也.氏正色曰,我生不辰,不逮事舅姑,乃春秋祀事,犹缺于供,尚得为徐家妇乎?吾虽贫,数月前已敛米积赀为今日计,虽淡泊,尽吾志也.闻者以为识大体.烈既成家,亦笃于孝,晚入太学.氏卒年八十四,以持斋终其身,曾孙朝选邑廪生.
  苏氏劝娘,陈应祖妻.年十九,归应祖,生一男,甫九月而应祖卒.氏年二十一,苦志守节,始终如一日.卒年七十有九.
  曾氏谨娘,王廷枢妻,年十七,归廷枢,克尽妇道.二十三岁夫殁,遗三岁孤,氏抚以成立.后夫翁化成选瓯宁司训,氏请以遗孤从,自奉孤家居,勤女红佐食,化成言于学使朱石君,得匾曰「霜清荻画」.迨翁姑殁,丧葬俱尽礼.未几,子亦殁,与寡媳勤苦抚孙,凡守节四十八载,卒年六十有六.
  吴氏断娘,原籍同安,年十六,归于戴诚实.二十八而寡.家贫,纺织哺二幼子,誓终身不茹荤.长子卒养,次子渊源既成立,以贫不能自存,奉其母渡台,遂家于台,食贫至老,节操愈严.卒年六十.
  郑氏凝娘,李元恩妻,婚四阅月而元恩卒.氏方年十八,矢志孀守,上事舅姑.夫弟怜其节,以长子廷开为之嗣,又别继二子,俱成立.廷开入郡庠,氏卒年六十有七.
卷三 学志 第 239 页
  许氏任娘,陈开兴妻,年十六,归开兴.十八寡,无子,抚继男如己出,孝事翁姑,不苟言笑,邻里重之.凡孀居三十载,卒年四十有八.
  陈氏舜英,沈元美妻,年十六而嫁,嫁十年而元美卒.遗一女二男,其少遗腹孤也.时姑老子幼,夫有弟贫而读书,氏藉针黹相依以活.后姑与夫弟相继殁,其妻改嫁,氏为抚幼女如己出,自养二子,俱成人.氏卒,年七十有二.
  陈氏报娘,镇北坊黄信妻,年十六,归于信,二十七而寡.家贫不能自存,亲戚或劝其改节,氏知大义,誓不从.及翁病,氏奉侍不懈,祝天愿代翁病.平时甘旨之供,悉自针黹.氏卒年四十有七.
  郭氏住娘,儒士张玉麟妻,年二十九而孀.有亲戚怜其贫,或馈以财物,力却不受,甘心苦守,日一餐常不继,晏如也.氏现年九十三岁,孙四人,曾孙五人.
  吴氏招娘,例贡生蔡国定妻,年二十,归国定,二十三而寡.姑性颇急,事之能得其欢心.抱养子二,皆教督成立.氏卒年四十有四.
  李氏秀娘,吴丕谟妻,年二十,归丕谟,二十六而寡,遗孤四岁.氏上事老姑,下抚幼子,至婚娶成立.年四十八,子媳相继殒,孙方孩抱,氏复抚养成人.嗣长孙璟瑶亦夭殁,四世孙在襁褓中,又赖以养,遇弥艰而节亦弥苦.现七十有三.
  石氏爱娘,归贡生黄圭璋.年二十九,圭璋卒.氏贞洁自守,治家以严,督责子廷
卷三 学志 第 240 页
玉不少宽假.御子媳虽极慈爱,稍不循妇道,必严责.不可教者遣之.事姑王氏能曲欢得心.姑年九十四终.氏卒年六十有八.廷玉后援例入监.
  陈氏品娘,苏妻,年十八归,生二男三女.年二十六,卒,卖三女葬,以女红所出养二男.其弟怜氏贫度不能自立,私以氏许林家,氏闻知,坚不从,日夜痛哭,卒不能夺其志.现年五十有九.
  陈氏好娘,大目降庄蔡全英妻.年十七,归全英,二十四寡,子二,俱幼.氏躬自樵采,以育抚二子,得成立.卒年五十有二.
  潘氏官娘,广储里蔡为妻.十八岁归蔡,二十二寡,遗男佛赐,甫五月,氏义不更适,抚孤子以事舅姑,勤俭持家,前后五十四年.曾孙绕膝,人称苦节之报.卒年七十有六.
  郭氏袁娘,适大穆降庄杨霸光,逾年霸光卒,氏孕始三月,矢志存孤,计孀居四十四年.子世昌太学生.
  韩氏梅娘,镇北坊刘国传妻,二十八而寡,遗孤二.氏甘心守节,恃女红,积微资,为二子择师.后次子夭殁,媳蔡氏,年二十四,亦从姑守志.韩氏卒年六十有四.
  王氏友娘,保西里郑景运妻.年二十归景运,生二女,二十八而寡.氏痛门祚衰薄,甘心苦守,以养老姑抚二女,为乡里所推敬.现年六十有四.
卷三 学志 第 241 页
  郭氏道娘,保西里林佛恩妻,年十九归佛恩,生一子,二十六而寡.氏性恬静,有姿色,家贫,其父虑难守.有李某者,与氏父交契,其女已嫁而死,氏父欲以氏为续,李某亦深知氏美且贤,密使氏父以好言劝之,氏不从.父见不可夺,乃时馈米粟以成其志.现年七十岁.
  张氏僭娘,保西里郭启妻.年二十归于启,生一女,二十八而寡,与老姑相依,克尽妇道,抱继一子,年七十卒.
  洪氏灿娘,赠文林郎国学生曾习辉妻.年二十九,习辉殁,遗男大源,甫三岁.氏辛勤抚养,稍长,命就傅,夜则篝灯课读,事无钜细,悉亲掌,不以家务纷其心.大源年且长,既入学,晓时务,乃悉以家事付源,而自屏处闺阃.曰:男儿当自立,吾未亡人耳,曷知外事.盖其识大体类如此.大源乾隆庚子举人,以军功补内阁中书,氏封太孺人,卒年七十有四.
  黄氏品娘,监生沈廷玑妻.年二十归廷玑,二十三而寡,遗一女,氏为抚养,誓不嫁.复抱继二子,及长俱死,自安运蹇,而节操愈励,现年七十有一.
  曾氏尽娘,韩仕贵妻,年二十八,仕贵殁,遗一女三子俱幼,氏守志抚养,不辞劳瘁,以是得翁姑心.治家躬自节俭而性好施与,遇贫寒尤加意周恤,自少至老,不少倦.年七十五,无疾终.人以为节孝好善之报云.
卷三 学志 第 242 页
  陈氏招娘,东安坊邵启明妻,年二十一归启明,二十三而寡,无子.启明故业儒,其父文睿,本邑武生.氏自以为儒家妇,不可改弦失节,乃矢志苦守.家贫如洗,抱养一子.既娶妇,相继殁,遗孙一,零丁孤苦,氏为抚养.闻者称叹.卒年七十有六.
  邵氏进娘,黄天妻.年十九归黄,二十一寡,遗一女,抚夫兄黄连之子为嗣;长娶张氏,晚年其子死,女继亡,氏孤苦,与媳张氏相依为命.及卒年七十有九.张氏媳亦以节自励.
  朱氏巽娘,岁贡生朱瑞麟女,适太学生潘友德,生三子,而友德卒,氏年二十七,冰霜自矢,苦志抚孤.后次子振甲以乾隆丙午举于乡;长振科、季振联亦先后游庠、食饩,巽娘及见三子成立焉.卒年六十.
  潘氏香娘,太学生吴炳才妻,年二十五而寡,遗孤萃奎,尚在襁褓,姑已先殁,而祖姑年八十馀,香娘孝养尽礼.后萃奎以儒业补增生,香娘受其孝养,人以为节孝之报云.
  吴氏鸾娘,徐茂臻妻,嫁甫期,茂臻殁,遗腹生男.家甚贫,尽夜勤女红佐食,上侍迈姑,下鞠幼子.后姑殁,子亦长成,而鸾娘已卒.凡苦节十六,邻里悯之.
    论曰:兴灭继绝由节妇,当亡人夭殁,藐兹呱息,苟无其人.家世未可知也.而茹苦含辛,任重道远.人情异变,祸衅时萌,贫者则艰,富者愈甚.非才识力兼济者,不足以承之;而卒老
卷三 学志 第 243 页
者有依,少者有养,以长以教,门祚复兴,其功岂不伟哉!乃或所天既终,未亡奚恤,誓从九京,奋然一决,斯亦量力究终,明于时势,以完其志者欤!又何尤焉.昔子舆子论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者,谓之君子.吾观节妇所为,扩而充之,何莫非子舆氏所云者.惜乎其不为男子也.然而丈夫之愧此者盖多矣.


卷三 学志 第 243 页
    坊 表

  泮宫坊、大成坊:俱见「学宫志」.
  贞烈坊:一在十字街,康熙六十一年为陈越琪未婚妻黄氏建.一在大南门内,乾隆十年为张金生妻蔡氏建.一在东安坊,乾隆十三年为贞女吕氏建.
  节孝坊:一在上横街,乾隆十一年为侯孟富妻刘氏暨男瑞珍女林妙妻侯氏建.一在大南门外,乾隆十一年为庠生李时灿妻黄氏建.一在西定坊分府署东,嘉庆五年为监生沈耀汶妻萧氏建.


卷三 学志 第 243 页
    耆 耇

    贵老,所以教弟也.古者,养老于学;其所养之老有四,虽庶人之老亦与焉.然其礼曰宪、曰乞言、曰惇史;然则所养之老,必其贤者也.至于引年之典,则按户比例,致其粟帛之养焉,斯已矣.今登之志书,亦其人之微有足传者欤,固不能以引年之事概之也.旧志于八十以上者,虽一无可纪,亦必书之.政恐荒村蔀屋之下,多所遗者,抑非例也.若夫延年永祺至于百岁以上
卷三 学志 第 244 页
,则非宁静寡欲者,必不能几;故国家以为升平人瑞,必慎书之.其他书者,必略有可纪者焉.
  邑镇北坊人林志茂,寿百岁.其妻洪氏亦九十有八.
  杨绍芳,东安坊人,寿百有七岁.
  吴朝阳者,永康里人也,年九十有六.时郡治设城栅,郡守孙鲁使朝阳引路画界,不害民居,邑人多德之.武举吴志超之祖也.
  学弟子林起凤,年九十有三,莳花种竹,自号散人.
  李文奇者,尝为乡饮宾,年九十六.其弟文旦,年九十四;文登,年九十一.巡道倪象恺扁其园亭曰「聚星」.御史张湄诗云:『海翁九十发如鹤』,盖谓文奇兄弟也.文奇子试武闱,康熙丁酉解元.
  又有林麟灿者,字元星,精医药,家产千金,尽施神庙.年八十九,端坐而逝,僧为炉祀之.
  陶铨者,能以医济人.县令鲁鼎梅修邑志时,铨年已八十九.
  又蔡忠祖母方氏,寿百有二岁.又鲁令修志时,镇北坊有妇人曰林王氏,年百有二岁;仁德里有妇人曰郭钟氏,年百有一岁.鲁令皆请旌焉.
  陈维馨妻林氏,年九十九岁,犹持闺范甚肃,善教子,举人陈辉母也(以上皆据旧志)
卷三 学志 第 245 页
  续有闻者,则黄四娘曰凌氏,宁南坊人,寿百岁.

卷三 学志 第 245 页
    (论曰:三代之下,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昔人尝言之矣.然以「四子」书取士,则所用所学非但相资,政使终不用焉,而是学盖不可须臾离者.圣贤之言,人所赖以安身活命,虽在市佣村妪,不能一日舍旃,而况于士大夫乎.国家以「四子」书取士,谓能深于圣贤之言者,其人乃可用也.士或以为弋取科名之具,求科名则依稀彷佛于其间;得科名则弃之,且以为迂远而不可行.彼之弃之也,祇其人之自弃;及其所行非能竟弃圣贤也,由之而不知也.抑或假其言,而心不存焉.夫圣贤之言,顺之则生、逆之则死.假之者利在其初,而其害久而必见,卒至于决裂溃败无可如何,而后赍咨涕泣,一思孔、孟之所云,其亦晚矣.必始终较量,猛省悟彻,而后有以行诸身而见诸事,则教可兴而人知敬学.此岂专为台湾言哉!泉之性悍而法,漳之性鸷而怯,广之性鄙而文;合而言之,则皆拙而直,尚气而易感.此台湾之士也,衣食易足而礼义易兴,易为善者亦易为恶,其可以教学为缓图哉?)
卷三 学志 第 24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