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之一 天文纪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1 页
澎湖纪略卷之一
                         
岭南胡建伟勉亭纂著
  天文纪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1 页
    星 野

  易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在天为分星,在地为分野.此精气之相通,亦理之有可信者也.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祥妖.夫九州既应星土,则三百馀度皆有验,何独十二次乎?又曰:封域皆有分星,则千八百国与夫荒服海隅皆有属,何但十二国乎?此古今之所通疑也.闽自汉初始隶职方,后之疏星野者,大都指禹贡维扬,而以星纪之次属之,为会稽域内云.星纪者,斗牛也.古之言天者,由斗牛以纪星,故曰星纪.纪为十二次之首,而斗牛女二十八宿之首也.考星经云:周天之数,每星一度,辖地一千四百六里有奇.闽在会稽东南,距扬州三千里,已在分度一千四百六里之外.计自扬州而南,终斗历牛至女,凡前史所载史记天官书、前汉天文志皆云:属牵牛婺女之分.后汉郡国志云: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须女,曰星纪之次;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于律为黄钟,斗建在子,为吴越分野.晋天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2 页
文志云: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吴越分野,属扬州.隋志亦以为属斗牛须女之分.唐天文志云:东南负海为星纪.负海者以其云汉之阴也.又云:南斗牵牛,星纪也.初南斗九度馀千四十二杪十二太中南斗二十四度,终女四度,为星纪之分,古吴越及东南百粤之国.南斗当云汉下流,当淮海间为吴分.牵牛去南河寝远,自豫章迄会稽踰岭徼为越分.宋史天文志:天市垣二十四星,东西藩各列十一星.其东南垣第六星曰吴越,亦为星纪之次.元史历志亦云:起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秒外入吴越,为星纪之次.明天文志,以福建郡县并属斗牛之分.明一统志,又以为属斗牛女之分.以及刘向、蔡邕、皇甫谧所谓统在斗牛女中者,俱为未得其详也.春秋元苞经云: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范晔后汉志曰:牵牛主吴.唐僧一行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至朝鲜,是谓北纪,为胡门;南戒自岷嶓至东瓯闽中,是谓南纪,为越门.张守节又以牛女不专属闽越.据此,则魏陈卓所云会稽入牛一度,似可类推.盖牵牛跨浙、粤、闽三省,闽九郡西届樵川、北尽柘浦、东抵长溪,而清漳襟当岭南,距会稽不上数百里,实在周天分度数一千四百六里之内.即谓九闽咸隶会稽牛一度也,固宜以历家仰仪之理推之,则星纪在北而光烛于南,其以吴越当之者,从星纪之所烛也,亦何疑南北相配之未协耶?今闽越正从其所烛耳.
  惟澎湖孤悬海中,向属荒岛,分野所属未有指定,无可考据.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3 页
略地至澎湖三十六岛,其名始见.元末置巡司,迨明初隶泉郡,星土从泉.国朝平定郑逆,改隶台湾郡,说者谓台湾海岛之地不在九洲之限.按古四泽因外彝来贡,以外彝分方纪星.台湾原属岛彝,其次为鹑尾,其宿为翼,其辰为巳.宋天文志云:鹑尾在翼、轸之交,居南方七宿之末,随南极而半入海.且台湾背接吕宋、右连日本,其为值翼九度无疑.占验家概以台湾同彝岛一体测验,谓吕宋居巽巳入翼十度、日本在寅艮入轸八度,台湾与彼相接,实为翼九度也.今澎湖改隶台郡,则星当为翼,不得从泉郡为星纪之次也.噫!是说也,则是籍可转,而星亦可移矣;岂通论哉?,僧一行曰:郡县有变,山河无改;星之与土,精气相属,不系方隅,占测以山河为限,而不主于州国.谈理者推为定论.况星土自当以土占星,计里道而推,尽可得其确据也.夫台距吕宋水道七十更,其去日本也,水道亦七十更;以每更六十里计之,则四千二百里矣.若台至澎不过五更,由澎至厦七更止矣,是台距泉郡仅七百二十里.台即为彝岛,亦在周天度数一千四百六里之内,岂得据吕宋、日本四千二百里之外而谓其为翼九度也?澎更密迩泉郡,旧隶同安,其分星系属牛女,又何疑焉?按此则台郡宅东南,其台、凤、诸、彰四县分野均属牛女,更无庸聚讼也.夫黄帝堪舆之书,后世无传;代有作者,亦非古法.而张衡所云风后经纬三辰及风后十三篇,俱谶纬家臆说,不足信从;应以周礼为断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4 页
可耳.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4 页
    气 候

  三日一候,五候一气,渐积而成岁功.当寒而寒、当暑而暑,阴阳不忒,风雨以时.此天道之自然也.然西北高燥、东南卑湿,气候每因而转移.此四方之气所以各殊焉.
  澎湖僻处东南,居大海之中,地势最下.其气候不特与燕、齐、秦、晋、吴、楚诸省悬殊,即与闽中内郡亦觉迥别.闽中春则多雨,澎则频旱.厦日西北风则有雨;语云厦北风太公(?).澎则北风无雨;必待东南风,方得有雨.此雨旸气候之不同也.内郡中四季草木长青.澎则自立春以至清明,草芽不发,至夏方生;立秋以后,草则渐黄,更无花卉.此生植之气候不同也.内郡春风融和,夏日南薰温煦;秋日清肃,天高气爽,最足宜人;冬日北风虽寒,亦无栗烈之威、摧折之势.澎则春时东南风起,入人腠理,以致头晕,土人每以青布裹头御之.夏日则赤日炎热,无高山樾荫,暑气袭人与瘴厉相似,土人多嚼槟榔以解之.至秋则西风时作,稍晴仍似夏日.冬日虽无奇寒,然风声、水声无日不聒耳;甚至飞沙走石.此寒暑之气候不同也.
  左传曰:天有六气,隆为五味.盖气候既殊,则饮食自别.董子曰:阴阳之气常渐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5 页
人者,若水常渐鱼也,澹澹不可见耳.凡物渐则变,气化之渐非直水也,而人以治乱之气相淆动无已时.于是,摇荡失常,徙其故迹矣.夫暑之变寒也,始于微凉,积百八十一日而暑始尽;寒之变暑亦然.此积渐之验也.澎之人,其为气候之变者,非其渐耶,人自不觉耳.殆亦如鱼之在水,或淡或咸、或清或浊,惟其所际.鱼且如何哉?
  又广东志云:岭南阴少阳多,故四时之气,辟多于阖,一岁间温暑过半.元府常开,毛腠不掩,每因汗溢,即致外邪.盖汗为病之媒、风为汗之本,二者一中,寒疟相乘,其疾往往为风淫.又云:盛夏士庶出入率以青布包头,盖南风为厉,一侵阳明,则病不可起.余官斯土,将及两载,验甚气候,略与相彷云.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5 页
    风 信

  易通卦验曰:冬至广漠风至,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八风以行八政,当八卦也.风之有信,岂非天道之常哉?惟澎湖风信不惟与内地不同,亦与他海迥异.周岁独春夏风信稍平,可以种植.然有风之日,已十居其五矣.一交秋分,直至冬底,则无日无风.其不沸海覆舟,斯亦幸矣!
  台志云:风之大而烈为,又甚者为台;则倏发倏止,台常连日夜.其正、二、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6 页
、三、四月发者为,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九月则北风初烈,或至连月为九降.过洋以二、四、八、十月为稳;二、四月少台,八月中秋十月小春,天气多暖故也.然以余官此两载,丙年八月十八覆败多船;丁年八月自初二日起风,直至月杪皆烈,中间稍静者不过三、两日耳.则八月中秋之说未敢尽信也.惟二月渡洋,最为第一.凡事得之耳闻.不如得之亲见,此类是也.凡六月多台,九月多九降.台俱多挟雨而来,九降多无雨而风.至于风将至,则天边断虹先见一片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鲎尾者,曰屈鲎.稗海纪游云:之尤甚者曰台.台无定期,必与大雨同至.至必拔木坏垣,飘瓦裂石,久而愈劲.舟虽湾泊,常至齑粉.海上人甚畏之.惟得雷声即止.占台风者,每视风向歹,常为戒.如夏月应南而北,秋冬与春应北而南(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后应南风,白露后至三月皆应北风,惟七月北风多主台),旋必成台.幸其至也渐,人得早避之.或曰:风四面皆至曰台,不知台虽暴,无四方齐至理.譬如北风台,必转而东,东而南,南又转西,或一、二日,或三、五、七日,不四面转遍不止.是四面递至,非四面并至也.骤而祸轻,台缓而祸久且烈.春风畏始,冬风虑终.又非常之风,常在七月.而海上鳞介诸物,游翔水面,亦风兆也.海外纪略云:台风乃天地之气交逆,地鼓气而海沸天,风烈而雨飘,故沉舟倾樯.若海不先沸,天风虽烈,海舟顺风而驰,同鲲鹏之徙耳.六月有雷则无台.谚云:六月有雷止三台,七月一雷九台来.澎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7 页
湖湾船之澳,有南风、北风之别.时当南风,误湾北风澳;时当北风,误湾南风澳:则必坏.癸亥兴师,正当盛夏南风大作之候,伪都督刘国轩将战舰尽泊南风澳,时我师到澎舟尽误泊北风澳,国轩得计,可谓不战而胜也.岂知天眷,忽北风大作,我师舟楫无损,而伪敌运覆没,因得乘时进攻,克取澎湖.
  风暴日期开列于左:
  正月初三日真人暴、初四日接神暴、初九日玉皇暴(是日有暴,则各暴皆验;否则至期或有或无,靡所准也)、十三日刘将军暴、十五日上元暴、二十四日小妾暴、二十八日洗炊笼暴、二十九日乌狗暴(又云龙神会).凡正月初三日、初八日、十一日、二十五日、月晦日,皆龙会日,主风.
  二月初二日白须暴、初七日春明暴、初八日张大帝暴、十七日马和尚渡江暴、十八日达摩渡江暴、十九日观音暴、二十五日龙神朝天暴(一云是二十九日).凡二月初三日、初九日、十二日,皆龙神朝上帝之日.
  三月初三日元帝暴、初七日阎王暴、十五日真人暴(又名真君暴)、十八日后土暴、二十三日妈祖暴(真人多风,妈祖多风)、二十八日东岳暴(又曰诸神朝天暴).凡三月初三日、初七日、二十七日,皆龙神朝星辰之日.
  四月初一日白龙暴、初八日佛子暴(又云太子暴)、十三日太保暴、十四日纯阳暴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8 页
、二十三日又云太保暴、二十五日龙神太白暴.凡四月初八日、十二日、十七日,皆龙神会太白之日.
  五月初一日南极暴、初五日系大暴名屈原暴、初七日朱太尉暴、十三日关帝暴、十六日天地暴、二十一日龙母暴、二十九日威显暴.凡五月初五日、十一日、二十九日,皆天帝龙王朝玉帝之日.
  六月初六日崔将军暴、十二日彭祖暴、十八日彭婆暴、十九日观音暴、二十三日小姨暴、二十四日雷公暴(此暴最狠,又最准)、二十六日二郎神暴、二十八日大姨暴、二十九日文丞相暴.凡六月初九日、二十九日皆地神龙王朝玉帝之日.
  七月初七日乞巧暴、初八日神煞交会暴(又云十八日)、十五日中元暴、十八日王母暴、二十一日普庵暴.凡七月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二十七日,皆神煞交会之日.又六月多主台,海上人谓六月防初,七月防半,虽未必尽然,有时而验.
  八月初一日君暴、初四日伽蓝暴、十五日魁星暴、二十一日龙神大会暴.凡八月初三日、初八日、二十七日,皆龙王大会之日.
  九月初九日重阳暴、十六日张良暴、十七日金龙暴(又云冷风信)、十九日观音暴、二十七日冷风暴.凡九月十一日、十五日、十九日,皆龙神朝玉帝之日.又九月自寒露至立冬止,常乍晴乍阴,风雨不时,谓之九降;又曰九月乌.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9 页
  十月初五日风信暴(又名朔风信)、初六日天曹暴、初九日水仙王暴、十五日下元暴、二十日东岳朝天暴、二十五日雪栖暴、二十六日翁爹暴.凡十月初八日、十五日、二十七日,皆东府君朝玉皇之日.
  十一月十四日水仙暴、二十七日普庵暴、二十九日西岳朝天暴.凡十一月,时朔风司令,无日无风.然而南风尽绝,凡背北处皆可泊船.
  十二月初八日腊八暴、二十四日送神暴、二十九日火盆暴.凡十二月自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凡有南风,则应来年;如二十四日则应四月、二十五日则应五月、二十九日则应九月,俱不差爽.
  大凡遇风暴日期不在本日,则在前后三日之中,又箕、璧、翼、轸四宿亦主风,皆当谨避之.
  澎、台之风与内地相反而适相宜者,内地多早西晚东,惟澎、台之风则早东午西,名曰发海西;四时皆然.台湾船只来澎湖,必得东风方可扬帆出鹿耳门;澎湖船只往台,必得西风才可进港.设早西晚东,则来澎湖船过日中始能放洋,去台船只昏暮不能进口.此风信有天造地设之奇也.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9 页
    日 月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10 页
  易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传曰:日月所照.盖言明照四方,无远弗届、无处弗周也.然而日暄月皎,在澎地盖亦有不同焉者.如冬日可爱、夏日可畏,此日之恒也.澎则冬日多风,日不著地,负背不温;夏日则砂碛一片,热晒如火,又无高山峻阜林木阴蔽,行人喘息,甚于吴牛.此烁石流金所以过于内地也.然时当子夜,银涛浴日,遥望东海,红光璀灿,云霞缭绕,日如车轮,载沉载浮,波澜隐跃,是亦一奇观也.至于月,有谓澎湖月色分外独明者非也.夫澎湖撮土孤悬巨海之中,如鸥凫泛泛,四面八方汪洋万顷,月为水之精、水为月之魄,上天下水,澒澒洞洞,月与水相荡摩,人在其间如蚁行镜面,为光芒所触,故觉独明耳.余于丙岁中秋之夕,曾驾扁舟泛海观月.水天相连,茫无涯涘;沧波鳞映,莫名其状.所谓琉璃殿宇、琼瑶宫阙者其在斯乎!吾不得而知也.若夫内郡,当月色正浓之候,散步林间,花筛蟾影,风送香来,又别有一种幽致也;岂澎岛之不若哉!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10 页
    云霓雨露

  记曰:天将时雨,山川出云.今海上无时无云,虽浓云叆叇,但有云脚可见,必不雨.云脚者,如画家绘水口石,其下横染一笔为水石之界者是也.无脚之云,如画远山,但见山头不见所止.至日出有云蔽之,辰刻后云渐散,必大晴.日初出即开朗,是日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11 页
必不晴.暑月久晴则不拘也.如日落时西方有云气横亘天上,或作数十缕如不相属,日从云隙中度过,是谓日穿经纬,来日大晴.或云色一片相连,其中但有一、二点空窦得现红色,是谓金乌展睛,亦主晴.又日落时西方云色黯淡一片如墨,全无鏬窦,又不见云脚者,主来日雨;若云色浓厚,当夜必雨.若昧爽时雨,俗云开门雨,是日必晴.谚云:雨洒鸡啼候,行人不用忧.若已饭时雨,是日必主久雨竟夕.又云盖山头走,主雨.久雨后暂止,犹见细雨如雾,纵令开朗,旋即雨至.俗云:雨前濛濛雨不终,雨后濛濛雨不晴.久雨忽见星月,必尚有大雨.久雨后,近晚遍天红色,来日便晴.俗云:火烧薄暮天者是也.若夫虹霓,则宋务光有曰:虹霓粉错,阴阳之沴也.尔雅云:凡虹双出,色鲜者为雄、闇者为雌.诗曰: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朱子注云:雨,久而晚见于东则晴,久而早见于西则雨.谚曰:东鲎日头西鲎雨.又断头虹不相连者,俗名为破篷,又名母;见于东方,来日不免大风雨.此皆虹霓致雨之验也.然澎地多风少雨,云霓之兆固亦有难卜焉者.论五风十雨之常,每岁以三十六雨为均调,澎地则无需于此.自二月中旬起、至八月底止,得均调透雨十次,即为丰年.盖澎湖自八月秋分以后,即无日无风,不能种植晚收,故雨水至此而足用也.至于露,乃阴阳之盛气,亦能滋长百物.当雨水稀少之时,得露以润泽之,自不致旱乾之苦.台湾则露如小雨,十分浓沃;是以彼处高冈,尚可栽植.澎地之露甚微,少沾濡之功;求所谓「湛湛露斯、匪阳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12 页
不晞」者,则何有焉!


卷之一 天文纪 第 12 页
    雷电霜雪

  张衡云:丰隆轩其震霆,列缺晔其照夜.丰降者、雷神,列缺者、电神也.盖有雷必有电,或雷先而电后、或雷后而电先、或雷电交作,正扬雄所称「霹雳列缺、吐火施鞭」者是也.乃神仙传以为天公与玉女投壶,天为之笑则电,不亦诞乎?总之,雷出地奋;雷声之疾缓,视乎地气之厚薄.凡地气厚者,雷声则缓;薄则疾.澎湖当大海之中,地气最薄,而绝无轰烈之声;即电光飞闪,亦无内郡火蛇滚地之威.此雷电之异也.若夫阴阳之气,结而为霜、凝而为雪.诗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又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澎之人虽云所已闻,实见所未见也.况乎柳絮因风,花飞六出,此种逸韵风流,极雅人深致,亦乌能慨想而得之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