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遗民 (自动笺注)
海東逸史卷十八
                           翁洲老民手稿
   遺 民
公元1631年
  于潁字潁長,號九瀛金壇人
崇禎四年進士,由工部員外郎歷知順德西安二府罷歸
福王立,起知紹興府分巡甯紹台道
南都亡,北兵,潁密募兵舉義
帥使人以榜至,潁執之,禁其榜,鳴鼓會眾,誓於都亭,以五百人夜赴固陵
北兵在西岸,未之知也。
乃衝潮徑渡,盡驅西岸之船而東。
中流北兵始知之,無所得船。
潁軍上東岸大噪,遂畫江而守;一軍扼潭頭、一軍扼橋司、一軍海門一軍七條沙。
北兵內河船餘江干,又紮木排填土,擬東渡
穎復遣死士沈其舟。
西北風起,木棑飄向東岸,各營得句以為用。
潁謂將曰:「杭已有重兵,攻之不易莫若下流由橋司入海甯、出海鹽以通震澤上流由潭頭入富陽、通餘杭以扼獨松關
昨聞海甯兵已起,而富尚為北人所據,不可坐視」。
遣人夜襲之,遂通餘杭之道。
於是方國安得七條沙。
江干立國北兵所以不能遽渡者,以潁之富陽也。
魯王,擢按察使行巡撫事;尋進右僉都御史督師
當是時,正兵義兵爭地爭餉,內外交訌,穎以守土悉力支拄,而方、王諸將終惡之。
三疏乞休不許
丙戌六月北兵至,列戍皆潰
,王航海去;穎扈從不及,乃由海道京口
黃冠以終。
公元1640年
  林時對字殿颺號繭庵鄞縣人
崇禎十三年進士年末冠也;授行人
性恬淡;嘗曰:「士人愛一錢,即不值一錢」。
丁艱歸。
福王立,起吏科都給事中(甬上續耆舊傳云:福王監國,召為御史
鄞縣志據莊元辰奏疏,亦從御史),為阮大鋮所惡,罷歸
王監國,遷太常寺卿,佐孫嘉績幕事,力主渡江
熊霖之下海甯時對實贊之。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逾年紹興陷,遂歸。
又十八年而卒。
所著繭庵逸史,皆紀國難事。
公元1643年
  李長祥字研齋四川達州人
生而神采英毅,喜談兵
是時獻賊縱橫蜀中長祥鄉勇躬擐甲冑,以助城守,賊中皆知其名。
崇禎癸未進士,授庶吉士
同里薛國觀方為首輔,欲引為私人,拒之。
公元1648年
  京師陷,南奔;改監察御史,巡浙鹽。
南都又覆,乃起兵浙東
魯王右僉都御史督師西行
七條沙之兵又潰,王浮海。
長祥餘眾結寨上虞東山
浙東諸寨林立,顧無所得餉,四出募輸,居民苦之;獨長祥張煌言王翊且屯且耕,井邑不擾
戊子監軍華夏長祥聯絡布置請引翁洲之兵,合諸寨以下西陵,議奉長祥盟主
刻期將集,而降謝三賓告之。
大兵急攻東山長祥匿人舟中,遁至奉化,依王朝先。
朝先亦蜀人,得其資助,由健跳所舟山;加兵部左侍郎兼官如故
公元1651年
  辛卯舟山破,亡命江淮間。
大兵得之京口安置江甯,羈守之。
長祥忽娶一妾,朝夕甚昵。
守者謂長祥有所戀矣,稍懈,而長祥竟遁去。
吳門秦郵,走河北遍歷宣府、大同,復南下百粵,與屈大均處者久之
天下大定,始居毗陵,築讀易臺以老焉。
著有天問閣(原闕)四卷
  黃宗羲字太沖號黎洲餘姚人忠端公尊素子。
諸生受業劉宗周學行醇備
家禍國難備嘗艱苦
北兵入浙,孫嘉績熊汝霖等以一旅之師,畫江而守。
宗羲合子數百人,隨諸軍江上人呼之曰「世忠營」。
職方主事,改御史
總兵陳梧嘉興之乍浦浮海至餘姚大掠職方主事王正中署縣事,集民兵擊殺之,亂兵大噪,有欲罷正中以安諸營者。
宗羲曰:「借喪亂以濟其私,致干眾怒,是賊也。
正中守土,即當為保民何罪之有」?
尋以宗羲所作監魯元大統曆頒之浙東
馬士英方國安營,欲入朝朝臣皆言其當殺。
熊汝霖曰:「此非殺士英時也」。
宗羲曰:「諸臣力不能殺耳。
春秋孔子豈能加於陳恆
不得謂其不當殺也」。
汝霖謝焉。
又謂諸將曰:「諸公何不乘機決戰,由赭山直趨浙西
而日於江上放船鳴鼓,攻其有備,蓋意在自守
也。
蕞爾三府,以供十萬之眾,一年之後,恐不能支」。
聞者皆是之而不能用。
  張國柱之浮海至也,諸營大震廷議欲以伯爵餌之。
宗羲曰:「若是,則獎亂也。
何以待後」?
乃署為勝虜將軍,始去。
太僕陳潛夫尚寶大定主事吳乃武、查繼佐正中等謀會師,由海甯以取海鹽,因入太湖以招吳中豪傑。
江上師潰,乃入四明山結寨自固
公元1649年
  己丑,聞王在海上,乃與都御史端士赴之。
右僉都御史,進左副都
時方發使拜山寨營官爵;宗羲言「諸營之強,莫如王翊;其乃心王室,亦莫如
諸營文臣自稱都御史侍郎武臣自稱都督,其不自張大,亦莫如
宜優其爵,使之總臨諸營,以捍海上」。
遂拜右僉都御史
是時諸帥之悍,甚於方、王。
宗羲既失兵,日與尚書吳鍾巒船中講學而已
  是冬,命澄波將軍阮美使日本,以兵部右侍郎馮京第宗羲監其軍以行。
長崎島,不得要領而還
久之,以母老乞歸
  黃宗炎字晦木一字立谿人稱鷓鴣先生」;餘姚人忠端公次子
崇禎中貢生
畫江之役,兄弟步迎監國
事敗,入四明,參馮侍郎京第軍事
馮軍敗,隱於白雲莊
亂定,游石門海昌間,賣畫自給;畫宗小李將軍趙千里
繆篆,又善製硯。
所著有周易象詞、尋門餘論、易圖辨惑諸書
  陳希友存孝兼,長樂人舉人,官兵科給事中
鄭彩殺熊汝霖,特疏參之,不納。
不為彩所容,乃繳印披去。
  熊曰繪字遯木,黃州人督師文燦子。
兵科給事中與同僚陳希友同劾鄭彩,草疏督臣錢肅樂
肅樂浩歎,勸其火之
曰繪大慟竟自去。
嘗有詩云:「一身如洗惟存髮,兩手無成賸有心」。
公元1532年
  任廷貴籍貫未詳,官太常卿
舟山破,從王航海廈門,尋至金門
壬辰九月奉命北上,至北菱洋舟覆得救,遂髮為僧。
有詩云:「還將不二西歸未遂黃冠衲衣
力任四十餘年事,癡擔六十七年非。
翩翩野鶴隨雲適,點點寒梅雪霏
破勘瞿然正覺澄潭明月自相依」。
蓋亦志節士也。
公元1643年
  沈崇字宇昆慈谿人大學士宸荃族弟
崇禎十六年進士,授金壇知縣;其父手書忠君愛國,勿玷清白家聲」十字付之。
王監國,擢兵部主事
紹興破,棄官耕於
公元1650年
野。
順治庚寅黃陂王爾祿巡海道,以同年生車騎海濱訪之,崇稱病不起
爾祿徘徊門外久之,乃長歎而去。
公元1643年
  周齊曾字思沂鄞縣人崇禎十六年進士,授廣東順德知縣
邑故多盜,齊曾捕得其魁,置之辟。
向之逋逃主者,乃中以飛語,遂罷歸
王監國,起給事中
紹興破,痛哭入山結茅為庵,託於禪以自晦更號「囊雲」,裹足不入城市
順治庚寅王爾祿巡海道,以同年誼屢致書,冀其一見,終不至。
著詩文,清高曠逸,絕去煙火
沒後鄉人其高風,私諡曰「貞靖先生」。
公元1645年
  高宇泰字元發又字虞尊號櫱庵鄞縣人
斗樞,官陝西巡撫(鄞縣志云:以斗樞漢中巡撫,未到任)。
宇泰負才名。
乙酉六月,從錢肅樂起兵
監國手諭獎之,謂不媿江東喬木;授兵部武選員外郎
尋以奉使里門,而江上陷。
斗樞尚在陝(鄞縣志云:六月之役,斗樞尚在鄖),而陝已內附,乃間道來歸
父子並豫海上事。
丙戌冬蠟書自海至,諜者得之(四字鮚埼亭集補),遂首被捕
戊子夏,華、王事洩,再被囚繫。
辛卯,幾復株累,僅而得免。
壬寅之逮,尤為震撼
幸得保,而家已破矣。
所著有雪交亭集。
雪交亭者,張肯堂翁洲所寓也;宇泰愛之,故取以名其集。
公元1640年
  盧若騰字閑之號牧舟福建同安人
崇禎庚辰進士召對稱旨,即授甯紹台道僉事
奸弊、抑勢豪風裁凜然
甯波知府陸自嶽奉化姦民胡乘龍之亂,閭井晏然
  京師既陷,南都命以都御史鳳陽,未行而南部又亡。
閩中兵部尚書撫軍永嘉
甫至,而事勢瓦解
徘徊鎮下關,浮海至翁洲間行大蘭山寨
父老壺漿上謁若騰垂涕而遣之。
海上之局,一時同袍澤者並極莫逆諸人淪喪殆盡,獨與張煌言同事最久,竟依鄭氏以終。
  沈文光(鄞縣志作光文)字文開號斯庵鄞縣人,以明經貢太學
豫於畫江之役,授太常博士
浮海至長垣,再豫琅江諸軍事,擢工部郎中
閩師潰而北,扈從不及
聞粵中方舉事,乃走肇慶,遷太僕寺少卿
潮陽航海金門
當事書幣招之,文光焚書返幣。
鄭成功臺灣,遂依之以終。
著詩甚多,皆賦臺灣風景
公元1641年
  朱憲宗一顯宗字闇生崑山人
歲貢丹陽訓導丁內艱歸。
福王時,起補衢州府西安訓導
南都陷,逃兵敗將所至蹂躪,而衢當其衝;魯王西安守衢,而以憲宗攝縣事。
撫輯兵民勞績甚著。
明年,授監軍理刑專司餉事轉餉開化
北兵
,被執,諭之降,不從;殺五弁相脅,終不動。
械致金陵意必死矣,有故交以百口之者放還開化
時衢猶未下,守將憲宗不屈而還,請共事憲宗謝以病。
兵復開化,強之安撫;甫三日而衢破,遂歸。
久之,卒於家。
  徐桐字古木嘉興人
膂力善射,挽兩石弓百發百中
擊劍,能飛斬人頭百步外。
通詩古文詞。
目為文武才
紹興建國當事薦為游擊將軍,率軍守嘉禾
城破,遂入太湖
後染為僧,號「木頭陀」,以岐黃終其身。
公元1643年
  馮元飂字沛祖,慈谿人天津巡撫元颺、兵部尚書元飆弟。
五經崇禎十六年進士
死於海外年三十二。
公元1624年
  董守諭字次公(浙江通志)。
世登,性至孝;工詩,為諸生有名(甬上耆舊傳)。
守諭秉資耿介,不俯同流俗(浙志)。
受業黃道周講學大滌山中(全祖望題詞);讀書討古,窮極幽遠(浙志)。
潞見其文,大稱賞之(題詞)。
天啟四年舉於鄉,與翁鴻業姜思睿齊名所謂浙東三俊也(南疆繹史)。
七試南宮不第,而學日進名日盛
  東江初建,尚書李白春守諭,授戶部貴州司主事(續耆舊傳)。
時分饟、分地之議起。
分饟者,以孫嘉績熊汝霖之師謂之義兵,食義饟;以方國安、王之仁之師謂之正兵,食正饟。
正饟,田賦所出饟,勸分無名之征也。
分地者,某正兵支某邑正饟,某義兵支某邑饟也。
魯王會議,方、王司饟者皆至,殿陛譁然(魯紀年)。
守諭厲聲進曰:「公等今日所為何事
不為咫尺天威地乎」!
面奏:「分饟、分地非也,當以一切正供悉歸戶部,覈兵而後酌給之。
所謂饟者,雖有其名,不可為繼,是散遣義兵別名」。
以為然(黃宗羲墓志)。
方、王諸將不可
戶部主事邵之詹乃調停之,卒從原議。
守諭歎曰:「江上從此潰矣」(續耆舊傳)!
無何,王之仁請稅漁舟
守諭謂其客曰:「今日所恃人心耳。
料(謹案續耆舊傳作科)及漁舟,其細已甚,民弗堪也」。
之仁又請塞鄞之萬金湖為田,又請行稅人法,又請官賣大戶祀田
三疏既上,兵士抽刃守諭門以待覆。
守諭疏言:「湖不可塞,祀田不可官賣稅人必至激變」。
之仁大怒,謂「行朝大臣不敢裁量幕府何物豎儒乃爾事事中格乎」!
上言:「得孟軻百,不如商鞅一;得談仁講義之徒百,不如雞鳴狗盜之雄一」。
折簡守諭
王雖惜守諭不能為力,陰使避之。
守諭慷慨對曰:「命吏生死,聽於主上,非之仁所能專。
歸死上前,之仁能以臣血濺丹墀則可」。
舉朝忿忿,皆言「若之仁殺饟司,反耳。
名義師」!
之仁亦迫於大義而止。
公元1646年
  丙戌三月十九日思宗大祥廷議寂然(墓志)。
守諭上疏曰:「臣聞忠孝節義由於朝廷激厲濡忍偷安由於志氣之卑昏,故舉一事而能令臣民上下悲憤振肅之狀,動一念而能令天地祖宗有式靈感格之忱,萃渙合離,全藉此道
設人主於終天大恨,置之若遺、履之若忘,則士氣不作士氣不作,則兵氣不揚無論無以恢復,亦無以立國也。
臣痛憶先帝焦勞十七載,無一日思治求賢、無一日籌兵辦寇,奈庸臣誤國,頓遭千古未有之慘。
有血性,忍忘先身殉社稷之烈乎!
去年窮居,值此時日,北望一哭幾絕
痛恨南都臣子,若遺若忘。
何怪忠孝節義掃地殆盡也!
今臣靦顏部曹,皆先帝培養餘澤驚心歲月,當遺弓抱恨春秋遊魂未返,陵寢安存真一回思之、一斷腸矣!
宋高宗正月朔日率百官遙拜二帝不受朝賀
主上仁孝性成,百倍高宗
刻刻不忘報仇,則刻刻不忘先帝刻刻不忘恢復,則刻刻不忘三月十九日
今年是日,即魯監國元年追思泣血之首一日也。
臣請躬率臣民遍諭各藩軍士縞素哭祭;每歲定以為制。
使人切齒怒號,庶君父大倫從此振起
然後昊穹悔禍神人共助,報不共戴天之仇,而建中興復古之烈也」。
王著禮部傳示,速為舉行(甬泉正氣集)。
  杭人陸培王道焜殉節廷議賜諡不及道焜
守諭爭曰:「兩人同死,何由分其優劣
豈以道焜進士乎?
進士賣國累累也」!
道焜乃得諡「節愍」。
王累欲遷守諭臣,而難於代者,命兼經筵日講。
江東內附(墓志),守諭遂行江滸,朝夕涕洟
有慰之者,輒告之曰:「吾不能汪長源陳木叔同逝,尚何顏立人世」!
其為詩歌,遍哭所知之死國者,淋漓悲悽,令人不能自勝
是時海上未靖,車從亡,日在島嶼之間;守諭不惜傾家助之,以是盡落其所有(續耆舊傳)。
  一日翁洲破,相國張肯堂之孫俘入,欲遷里,無有為之保者
守諭曰:「此吾事也」。
入言於監司
守諭干涉道者,惟此而已(墓志)。
公元1664年
  晚年困守一廬苦心易學
古今言易數十家,考其異同有得即鈔之,積以成帙(曹志)。
甲辰卒,年六十九。
縣令張幼赴弔,歎曰:「名可得聞,身不可得見也(續耆舊傳)。
子道權(謹據鄞縣補)。
公元1697年
  王正中字仲撝直隸保定人
丁丑進士第,未謁選
索游於高唐州,守以為銀杠旦晚是敵物,不如以此鬻城,免士女屠戮流離之苦。
要約,使與議者押字仲撝與焉。
事平,轉運者上失物狀。
於是高唐守及仲撝論死
繫獄數年,刑科給事中李靖理而出之,降補揚州照磨移知長興縣
  國變後,失官避地紹興
截江時,以兵部職方司主事餘姚縣事。
是時公私赤立剽奪為豪,市魁里正朝得劄付一紙,暮便入民根括金帛、係丁壯郡縣不敢向問為某營也。
仲撝設兵彈壓,各營取饟,必使經由於縣品覈資產裁量以應之;非是
盜賊
總兵陳梧敗於檇李渡海鹵掠鄉聚
仲撝遣兵繫之。
鄉聚犄角,殺
行在仲撝者,以此聲討
黃宗羲上疏救之,乃止。
張國柱定海,列船江上,入城牢二千人仲撝攔止,國柱不得志而去。
田仰、荊本徹先後過姚,皆帖帖俯首,不驚雞犬
監察御史
尚寶寺卿大定太僕寺陳潛夫兵部主事吳乃武皆從浙西來,受約束
公元1727年
  仲撝短小精悍,好讀實用之書。
其言星象,則從閩人柯仲炯於獄中受之。
行在初建,進宗羲所著監國魯元大統曆
又累受宗羲註授時曆律呂壬遁,皆能有發明
丁未八月十九日卒,年六十九,權厝山陰陳常堰。
所著周易若干卷、律書詳註一卷
三捷(謹據黃宗羲墓表補)。
公元1631年
  章正宸字羽侯會稽人
從學同里劉宗周,有學行
崇禎四年進士,由庶吉士禮科給事中
疏請帝法周、孔仁義,黜管、商富強,則太平坐致
報聞
禮部侍郎王應熊者,溫體仁私人也;廷推閣臣望輕不得與,帝特命入閣輔政
正宸上言:「應熊見擯廷推何緣特簡
事因多擾、變以刻成,綜核傷察,宜存渾厚;奈何復使很傲之人,與贊平明之治哉」?
因力詆其狼籍封靡,請寢前命
大怒下獄拷訊
御史米助國金光辰龔廷獻給事中范淑泰吳麟徵傅朝佑論救,皆不聽
削籍歸。
公元1727年
  九年,有詔起廢,召為戶科給事中
正宸因言:「起廢旨屢下,而與臣同列名,若詞臣劉必達楊世芳等已死,乞敕所司速舉」。
納之
藥廠災,壤公私廬舍無算
正宸言:「火於五德為禮。
禮教不修火災乃見。
陛下臨御,初未以沽名市德大臣
大臣鄭三俊錢謙益,忽為是言;是一無禮也。
史□下吏,疏辨抵稱時局,思箝眾口;又一無禮也。
朝廷一番令甲,輒增一番私營,如吏部郎張檉芳以不謹被黜,巧借城工復職,非陳啟新任怨鈔參,則考功之法可以金錢贖矣;又一無禮也。
災異頻仍聖心憂憫,而戶部主事李鳳鳴善言不可退災星;亦一無禮也」。
帝是其言。
廠衛羅織人罪,而巡撫武弁從而效之。
正宸言:「京師死刑四方獨多,其處決四方獨速
申飭衛巡捕官」。
帝令司巡捕者回奏,氣勢稍衰。
  十四年,屢遷吏科都給事中
周延儒再相,中外仰望豐采,而門多雜賓
正宸門生也,獨不肯附會
十五年正旦朝會,帝進延儒等揖之,待以師傅禮
正宸因言:「陛下隆禮閣臣閣臣積誠以格君心,不與中官作緣不憑恩怨起見不以寵利成功不以爵祿私親暱」。
語皆風延儒
反宣大缺總督延儒欲用宣府巡撫江禹緒正宸不可
吏部延儒指用之,正宸復劾其行賄事。
帝不納。
延儒欲起江陵知縣史調元,正宸止之。
延儒再召,頗得馮銓力,欲以守涿功復其冠帶
正宸金光辰力爭,事遂寢。
尋詆兵部尚書陳新甲奸邪,薦李繼貞李邦華史可法孫傳庭可代。
山師覆,
請先正中破壞之律,然後正行失陷之條;新甲獲罪
既而會推閣臣,失帝意,謫戍均州
  福王立,召復故官。
疏請函檄四鎮,分渡河、淮與江北山東協力互為聲援;且請縞素率師駐蹕淮上
不能用。
內傳張有譽戶部尚書正宸有譽雖有望,而中旨不宜出,抗疏力爭
有譽卒以廷推用。
魏國公徐宏基等公疏張捷,命下部議;並議前戶部主事鄒之麟、前御史張孫振劉光斗起用
正宸分別諸人,稍寬而力詆之麟孫振光斗
馬士英不悅擬諭詰責
奏上獲免
尋以安遠侯祚昌薦,起用阮大鋮正宸力爭,且曰:「朝廷如此舉動邸報流傳,見臣姓名尚挂仕版,必相顧駭愕,謂負掖垣職掌萬死何辭!
乞先放臣歸里」。
士英輩忌正宸言路,遂用為大理寺丞
已見國事日非請假歸。
魯王監國,起吏部左侍郎不受,仍署舊官。
事敗,棄家為僧,不知所之(謹據王鴻緒撰明史稿補)。
公元1643年
  朱之瑜字楚嶼,至海外復字魯嶼,又號舜水餘姚人
伉爽有志概。
有持譜獻者,謂朱文公子為餘姚,家於此族人欲附之。
之瑜曰:「中有一世訛脫,即難徵信
且人貴自立不必攀附紫陽也」。
寄籍松江,成諸生
提學御史某以備文武上諸禮部癸未甲申兩奉徵辟
  明社既屋,福王建號江南總兵國安薦授江西按察副使兵部職方司郎中監國安軍
馬士英用事,遣私人周某偕同何進士東平招之。
之瑜念方、馬終誤大計,力辭。
臺省偃蹇奉詔,將逮捕,會南都亡,遂解。
  黃斌卿奉表閩中勸進唐王斌卿肅鹵伯,鎮舟山之瑜往依焉。
斌卿強悍不法,數有所救正
承制昌國知縣,又表授監察御史管理屯田事務,聘軍前贊畫,均不應
御史馮京第之自湖州軍破也,間關四明王職方翊軍中
內地單弱,欲藉海外之師為響應
京第斌卿乞師日本斌卿因命弟孝卿京第往,之瑜從之。
撒斯瑪王許罪人三千及洪武數十萬,京第先歸之瑜留;而師不果出。
公元1649年
  己丑魯王舟山安洋將軍劉世勳疏薦監紀推官吏部兵科給事中,改吏科;時禮部尚書吳鍾巒扈王,兼督學政,以開國第一人薦,將授翰林院官。
先後力辭。
王翊朝王也,見之瑜恨晚,舉孝廉,辭。
公元1651年
  辛卯舟山陷,飄泊海島轉徙日本交阯暹羅間。
甲午徵還;敕書交阯焚香開讀東望涕零
戊戌,赴廈門朝王不果
己亥朝王金門
朱成功張煌言會師長江之瑜建威馬信營。
台州副將降於張名振者也。
名振死,以兵屬成功忠靖陳輝之瑜往來兩軍間。
瓜州、下鎮江,皆親歷行陣
未幾事敗,益徬徨無所向,返日本
日本人安東守約周給之。
公元1667年
  丁未水戶藩侯光國築第,駒籠別莊造膝訪道
東國未有學,著學宮圖說,依以創造,凡古升、古尺、簠豆籩鉶之屬咸備。
又命俊秀子弟從受釋奠禮。
己酉,年七十,辭歸不聽
饗之後樂園,以屏風為壽,繪東國中華耆德六人,則武內宿禰、在衡原俊成、太公望桓榮文彥博也。
己未,年八十,致祝如初
壬戌四月十七日卒,年八十三。
光國世子綱條臨喪,葬常陸久慈郡大田鄉龍山,諡曰「文恭」;構祠堂,駒籠別莊製文誄之。
公元1625年
  之瑜八歲而孤。
伯兄啟明天啟乙丑武進士南京神武營總兵都督同知,以忤閹削職
特旨昭雪,授漕運總督國變赴任,行由總兵劾歸。
國朝強起之,不可
後以老壽卒。
仲兄之瑾,諸生弱冠即夭。
之瑜日本,苦蚊,有勸幛以紗廚者。
謝曰:「先世葬域,兵後恐遭蹂躪輾轉思維不敢身處安逸耳」。
中華人來,必泣問伯兄近狀
娶葉氏,生子元模元楷繼娶陳氏,生女高字柔端
屢省父交阯廈門辛丑歿於海外
元楷隱居教授己酉卒。
柔端六歲喪母,年十二遭世亂,即佩刃自防;字何東平子,鬱鬱未嫁而亡。
  之瑜篤於友誼
初以詩受知張國維朝列相知陳函輝張肯堂同縣則鄒元實、斗東葉大受陳遵族子錦,尤與王翊吳鍾巒朱永祐契。
之瑜之返日本也,諸將留之,張煌言挽之尤力。
之瑜海濱無田可耕,坐而縻餉,有負本志遂行
  初,交阯王檄取通曉中華文字者,被攝至,不拜;王怒,錮禁之。
繼知不可屈,遺書有「太公佐周而周王,陳平在漢而漢興」語。
答曰:「天禍明室,不佞逃遁貴邦苟全性命
如欲委質他國皇天后土,實鑒此心。
異日者,瑜藉大王之靈,遄歸桑梓,當舉貴國攜貳之端,昌言於朝,使聖主明見萬里貴國得世守藩維,歲貢終王,甯不賢於瑜之竭蹶貴邦哉」。
乃縱之歸。
  之瑜問學賅博少從慈谿李契元,有詩數十篇,附刻姚江詩存
文集二十八卷,皆海外所作,日本正德二年綱條刻之,有安東守約序。
日本高弟有守約子安積覺,又今井將興(謹據朱衍緒家傳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