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分域略 第 15 页
厦门志卷二
分域略
分域略
卷二 分域略 第 15 页
(厦门自宋以上,无可考.幅员虽小,而形势险要、山川雄峻.前明屡被兵燹,为倭奴、伪郑所觊觎.自康熙十九年奠定后,人民蕃庶,土地开辟,市廛殷阜,四方货物辐凑,骎骎乎可比一大都会矣.凡一岛之事,皆备载焉.曰分域略.)
卷二 分域略 第 15 页
沿 革
宋为嘉禾屿,属泉州府同安县.宋名嘉禾里,以产嘉禾得名(「鹭江志」:『宋太平兴国时,产嘉禾,一茎数穗.故名』);统绥德乡二十一都(统图二)、二十二都(统图二)、二十三都(统图二)、二十四都(统图二).离县城六十里,水程七十里.在县南海中,广袤五十里(「同安县志」).
元因之,立千户所.
宋为嘉禾屿,属泉州府同安县.宋名嘉禾里,以产嘉禾得名(「鹭江志」:『宋太平兴国时,产嘉禾,一茎数穗.故名』);统绥德乡二十一都(统图二)、二十二都(统图二)、二十三都(统图二)、二十四都(统图二).离县城六十里,水程七十里.在县南海中,广袤五十里(「同安县志」).
元因之,立千户所.
卷二 分域略 第 15 页
明为中左所.洪武元年,定自京师至郡、县,皆立卫、所.是年,汤和克褔州,闽地悉平.泉州置卫指挥使,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隶褔建都指挥使司.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褔建,抽三丁之一为沿海戍兵防倭,置卫、所当要害处.域水澳
卷二 分域略 第 16 页
,为永宁卫,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又复设守御千户所;城厦门,移永宁卫中、左二所兵戍守,为中左所,设守御千户所.亦隶褔建都指挥使(「府志」).
(按明「会典」:一卫五所,共船五十只;一所十船,一船旗军一百名.船有亏折,有司补造;损者,军自修理.中左所应有额设兵般十只,「府志」仅载水寨游兵船额,而于卫、所未详;补以备考.)
(按明「会典」:一卫五所,共船五十只;一所十船,一船旗军一百名.船有亏折,有司补造;损者,军自修理.中左所应有额设兵般十只,「府志」仅载水寨游兵船额,而于卫、所未详;补以备考.)
卷二 分域略 第 16 页
国朝曰厦门.
(按明江厦侯周德兴城厦门为中左所,「厦门」二字始见;则前已称厦门矣.景泰间,徙浯屿水寨于厦门,仍其寨名,间称浯屿寨;嗣后,但称中左所.至国朝平定两岛,乃名厦门.「读史纪要」作厦门,一名鹭屿;「同安县志」:『厦门一名鹭门』;「鹭江志」作鹭江.二字之义,未知所本.)
(按明江厦侯周德兴城厦门为中左所,「厦门」二字始见;则前已称厦门矣.景泰间,徙浯屿水寨于厦门,仍其寨名,间称浯屿寨;嗣后,但称中左所.至国朝平定两岛,乃名厦门.「读史纪要」作厦门,一名鹭屿;「同安县志」:『厦门一名鹭门』;「鹭江志」作鹭江.二字之义,未知所本.)
卷二 分域略 第 16 页
顺治十八年,迁沿海居民,以垣为界,三十里外悉墟其地;复为郑氏所据.康熙二年,提督马得功复之,总督李率泰令弃其地(「同安县志」)).
康熙二年,诏舟师会剿金门、厦门.十月,大军克厦门.谕如顺治十八例,迁界守边,厦门遂墟(「武功纪盛」).
康熙十九年二月二十七日,提督万正色克复厦门,疏留总兵官杨嘉瑞镇之.二十二年,靖海将军施琅挂侯印,驻劄厦门.嗣是水师提督开府于此,移驻石浔巡检司.二十
卷二 分域略 第 17 页
五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厦门.雍正五年,又以兴泉永道驻焉(「同安县志」).
卷二 分域略 第 17 页
形 势
大屿盘礡,近帖内地;蕴之以筼筜、辅之以鼓浪,高居堂奥,雄视漳、泉,中左之镇城也(「同安县志」).
中左者,同安之外户;鼓浪者,中左之辅车,安危共之(蔡献臣「清白堂稿」).
泉视同为唇齿,同视鹭为咽喉.同安最冲者中左,次冲者石浔(池显方「晃岩集」).
金为泉郡之下臂,厦为漳郡之咽喉(「海国闻见录」).
同安三面距海,金、厦尤为险要,门户之防也(「方舆纪要」).
厦门四面皆海,西接宝珠、高浦,东联烈屿、金门;太武当其南、州横于北;西南界海澄、龙溪,白礁峙焉;东南出大担、小担,澎湖通焉;西北有美人、天马之奇,东南拥鸿渐、香山之秀:洵泉郡之名区、海滨之要地也(「鹭江志总论」).
大屿盘礡,近帖内地;蕴之以筼筜、辅之以鼓浪,高居堂奥,雄视漳、泉,中左之镇城也(「同安县志」).
中左者,同安之外户;鼓浪者,中左之辅车,安危共之(蔡献臣「清白堂稿」).
泉视同为唇齿,同视鹭为咽喉.同安最冲者中左,次冲者石浔(池显方「晃岩集」).
金为泉郡之下臂,厦为漳郡之咽喉(「海国闻见录」).
同安三面距海,金、厦尤为险要,门户之防也(「方舆纪要」).
厦门四面皆海,西接宝珠、高浦,东联烈屿、金门;太武当其南、州横于北;西南界海澄、龙溪,白礁峙焉;东南出大担、小担,澎湖通焉;西北有美人、天马之奇,东南拥鸿渐、香山之秀:洵泉郡之名区、海滨之要地也(「鹭江志总论」).
卷二 分域略 第 17 页
鹭江山水形势记(杨国春撰)
禾岛自同邑分龙,迤逦西界而来.由天柱,越仙旗,起伏五十里馀,岗峦重叠;东行至文圃山,崭然屹峙,蜿蜒而下.踰龙门,过朱岭(朱子所到处),挺起大屏山,顿伏跌断;至排头门,列嶂横飞,蓄势临江,崩洪渡海.天马北峙、太武南雄,左辅宝珠、右弼猴屿,日月护峡分明;
禾岛自同邑分龙,迤逦西界而来.由天柱,越仙旗,起伏五十里馀,岗峦重叠;东行至文圃山,崭然屹峙,蜿蜒而下.踰龙门,过朱岭(朱子所到处),挺起大屏山,顿伏跌断;至排头门,列嶂横飞,蓄势临江,崩洪渡海.天马北峙、太武南雄,左辅宝珠、右弼猴屿,日月护峡分明;
卷二 分域略 第 18 页
北有金髻、镜台、鼠屿为送、南有东坑、白屿、嵩屿为护.过海突起一山,如眠牛形,名牛家;厦之龙基焉.盘郁积、崔巍特挺,为小文圃;金头水肩镇重,如大文圃倒降两支逆龙:如北之婆姐砦、小天马、钓鱼翁、狗屿、虎屿是也;又如南之观音山、官浔山、东渡蟾蜍山是也.又东行,至浮云山,历塘边,南山耸焉;腰落一支,结店前、后莲、竹等乡.又东起东阮山傍,抽一支,结篮后、上、钟宅等乡.遂东向断跌,翻转南行,一山横列二里许,双龙合结,中有天池养荫龙气,名薛岭山;奔跃十馀里,洪济山耸焉.屴崱巍,为厦岛诸山之冠.其间乡社累累,如后坑、后埔、浦园、吕厝、莲等社,一皆行龙所萦拂也.又自洪济东分一支,结虎山、东澳、湖边、何厝、高林、五通诸社;中从云顶,重叠嶂,顿跌西南,雁塔乡其分支也.行十馀里,至狮山,出御屏,边海南行,龙蟠虎踞.控水尖而引阳台,鹤膝蜂腰;历天界而挺虎岫,老龙脱润.从靖山卸落,结聚入首处,平地特出三台.明江夏侯周德兴相阴阳、观流泉,度地居民,建城其中.南分一支,由石泉山越镇南关而下,势如长蛇,回环包裹.外而鼓浪屿前拱,又外而青浦诸山作案.北有美头山、水鸡腿,为城后界;城前霞溪一水,北流筼筜之元绕案,会潮而出东南水口,则有虎头山、龙头山对峙关锁,外有大、小担两屿为捍门.西南则太武,镇海旗尾护焉;东北则鸿渐,烈屿环焉.至若全厦水势归宿,北则同安安海北界,水会聚于厦东南;西则漳州海澄东界,水会归于厦西南.四水东注,八面旋绕,其中源于生气、朝于大旺、流于囚榭,千形万状,难以尽述.经云:火从地中特地起,真形势之奇也.虽其岛纵横三十里许,而山拱护、海潮回环、市肆繁华、乡村绣错、不减通都大邑之风.此扶舆磅之气所钟,可于小中见大焉.
卷二 分域略 第 19 页
卷二 分域略 第 19 页
嘉禾海道说(孙云鸿撰)
厦门,在宋为嘉禾屿.屹然海中,周五十馀里.环嘉禾者,为嘉禾海.北望高浦,西界海澄,东阨烈屿;南临大海,汪洋浩瀚,障以太武.外与金门相为犄角,二嶝防于内(大嶝、小嶝),二担捍于外(大担、小担);浯屿则孤悬海表,控制要冲.于是东南海口布置扃钥,固若金汤.潮流岐分,因地屈折:南分三门(大担门、小担门、青屿门),东岐二派;南流从南而转北,东流由东而旋西.岛居泉、漳交错之地,故潮流亦达焉.自东来者,由北而至同安;自南而来者,西绕鼓浪屿而抵漳州.诸溪汇流,朝宗于海;潮汐潆洄,常一日而再.至港汊孔多,喷馀波以四达.斯大小帆樯之集凑、远近贸易之部会也.自担门东渡黑洋至于台、澎,上接沙埕、下连南澳,据十闽之要会、通九译之番邦,则在嘉禾海以外矣.
按厦门四面:东至翔风里、金门岛,水程八十里,一潮可至(出大担五十里);西至积善里鼎尾,水程一潮可至,约五十馀里;南至海南太武山,水程半潮可至,一日来回,约二十馀里;北至安民唐厝港,水程若干里;东南由海至澎湖,水程七更;西南至海澄、龙溪交界,水程若干里;东北至翔风里刘五店汛,由五通渡,水程三十里;西北至从顺里浔美汛,由高崎渡,水程三十里.
又按「鹭江志」载:八景曰洪济浮日、阳台夕照、万寿松声、虎溪夜月、鸿山织雨、筼筜渔火、五老凌霄、鼓浪洞天;后人又补十二景.凡志皆有八景、十二景之名,并绘图焉.厦门屹立
厦门,在宋为嘉禾屿.屹然海中,周五十馀里.环嘉禾者,为嘉禾海.北望高浦,西界海澄,东阨烈屿;南临大海,汪洋浩瀚,障以太武.外与金门相为犄角,二嶝防于内(大嶝、小嶝),二担捍于外(大担、小担);浯屿则孤悬海表,控制要冲.于是东南海口布置扃钥,固若金汤.潮流岐分,因地屈折:南分三门(大担门、小担门、青屿门),东岐二派;南流从南而转北,东流由东而旋西.岛居泉、漳交错之地,故潮流亦达焉.自东来者,由北而至同安;自南而来者,西绕鼓浪屿而抵漳州.诸溪汇流,朝宗于海;潮汐潆洄,常一日而再.至港汊孔多,喷馀波以四达.斯大小帆樯之集凑、远近贸易之部会也.自担门东渡黑洋至于台、澎,上接沙埕、下连南澳,据十闽之要会、通九译之番邦,则在嘉禾海以外矣.
按厦门四面:东至翔风里、金门岛,水程八十里,一潮可至(出大担五十里);西至积善里鼎尾,水程一潮可至,约五十馀里;南至海南太武山,水程半潮可至,一日来回,约二十馀里;北至安民唐厝港,水程若干里;东南由海至澎湖,水程七更;西南至海澄、龙溪交界,水程若干里;东北至翔风里刘五店汛,由五通渡,水程三十里;西北至从顺里浔美汛,由高崎渡,水程三十里.
又按「鹭江志」载:八景曰洪济浮日、阳台夕照、万寿松声、虎溪夜月、鸿山织雨、筼筜渔火、五老凌霄、鼓浪洞天;后人又补十二景.凡志皆有八景、十二景之名,并绘图焉.厦门屹立
卷二 分域略 第 20 页
海上,极目苍茫,波涛拍天,沐日浴月,阴阳开阖,变化万状.其佳景,正不在此.且凡志所谓八景、十二景者,亦各陈陈相因、吟咏类似,殊乏趣味.故从略焉.
卷二 分域略 第 20 页
山 川
(山川应志其脉略.厦门广袤不及七十里,登洪济山顶,一览可尽;且已详杨国春「鹭江山水形势记」.今但分类编载,而以寺观、古迹石刻附入,俾游者得流览焉.)
(山川应志其脉略.厦门广袤不及七十里,登洪济山顶,一览可尽;且已详杨国春「鹭江山水形势记」.今但分类编载,而以寺观、古迹石刻附入,俾游者得流览焉.)
卷二 分域略 第 20 页
洪济山 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峭拔耸秀,嘉禾山脉发源于此(「嘉禾名胜记」),为屿中诸山之冠.上为方广寺,有黯济岩、云顶岩、留云洞(「县志」作留云岩)、一片瓦、风动石、星石诸胜(「府志」).绝顶有观日台(道光五年杨登云重修),鸡鸣时,遥望日如火轮,从海中跃出紫涛苍雾间,奇观也(「览胜志」).或云方广寺,即云顶岩.山上下皆巨石屹立,一镌「天际」、一镌「龙门」(「嘉禾名胜记」).山之南为和尚石,石叠成洞,可容数百人;昔人避倭处.中有流泉(「鹭江志」),明丁一中、池浴德、傅南式、刘存德、洪朝选、左丞、刘在业、叶普亮,俱有诗刻.道光十二年,周凯题名石上(采补).
金榜山 在洪济山西南.山黄色,如列榜;因名.一名场老山(县志).唐文士陈黯累举不第,隐于场老山(「通志」);以黯自号场老,后人称曰场老山.山上有石刻「迎仙」二字;筑楼其上,名迎仙楼.今架梁之坎犹存(「闽大记」).当时,书堂有新罗
卷二 分域略 第 21 页
松二本(「闽书」).堂侧石壁,高十六丈,名玉笏(「县志」);又有石镌「谈元石」三字,俱相传为朱子书.临海有石,俗呼鹰搏兔石;黯钓矶也.今筑地,矶在田中(「府、县志」).又有动石、浮沉石(「闽书」).
五老山 在城南六里.山如五老形,故名(「县志」).五峰并列,而无尽岩居其中(「方舆纪要」).大石嵌空,其下虚敞.宋僧文翠建普照寺(「府志」.又按「普陀寺僧谱」:院五代僧清浩建,初名泗洲;宋治平间,改普照院.元至正间废,明洪武间燬于兵);寺盛时,常居大众百馀人.自唐以来,兴废不一,俱名普照寺.国朝康熙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左右有鼓山、钟山,有洞名六月寒洞.左有云巢,又有石笕以引水.寺右,乾隆间复建龙王庙(「嘉禾名胜记」);门有御制平台纪功碑亭四.前有平原,为水师演武场.壁有俞大猷、佟法海诗,俞诗今为苔没,不可识.寺祀观音大士.道光十三年,僧省己醵金重修(采补).
文公山 在城东二十一都虎山北(「鹭江志」).相传朱子尝游其巅,故以为名.右有双石对立,名仙石(「县志」).
虎山 在二十一都,城东三十里.山形俨然一虎蹲踞,因名(「鹭江志」.俗呼虎仔山).其势,北拱同安.万历初,建塔于上;为水口捍门(考「县志」明郭贞一「修虎山塔序」,再修于嘉靖二年.及二十一年,雷灾.至万历间,雷又灾,重修.则塔之建已久
五老山 在城南六里.山如五老形,故名(「县志」).五峰并列,而无尽岩居其中(「方舆纪要」).大石嵌空,其下虚敞.宋僧文翠建普照寺(「府志」.又按「普陀寺僧谱」:院五代僧清浩建,初名泗洲;宋治平间,改普照院.元至正间废,明洪武间燬于兵);寺盛时,常居大众百馀人.自唐以来,兴废不一,俱名普照寺.国朝康熙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左右有鼓山、钟山,有洞名六月寒洞.左有云巢,又有石笕以引水.寺右,乾隆间复建龙王庙(「嘉禾名胜记」);门有御制平台纪功碑亭四.前有平原,为水师演武场.壁有俞大猷、佟法海诗,俞诗今为苔没,不可识.寺祀观音大士.道光十三年,僧省己醵金重修(采补).
文公山 在城东二十一都虎山北(「鹭江志」).相传朱子尝游其巅,故以为名.右有双石对立,名仙石(「县志」).
虎山 在二十一都,城东三十里.山形俨然一虎蹲踞,因名(「鹭江志」.俗呼虎仔山).其势,北拱同安.万历初,建塔于上;为水口捍门(考「县志」明郭贞一「修虎山塔序」,再修于嘉靖二年.及二十一年,雷灾.至万历间,雷又灾,重修.则塔之建已久
卷二 分域略 第 22 页
,非始于万历初也).山麓有龙湫(「湫」俗误「须」)亭,下有龙洞,四时不涸(「府志」).山之西四十里许为金鸡亭,与筼筜港口对(「嘉禾名胜记」).相传:昔里人掘地得金鸡,建亭跨之;故名.今为往来孔道(「县志」).
虎头山 去城南里许.山临海滨,危石耸起.上戴二小石如虎耳,故名;与鼓浪屿龙头山对(「县志」).山下巨石壁立;前明防倭,李逢年筑炮台,镌费于上(「鹭江志」);字径三尺馀,林懋时书.俗呼为打石字.道光十年,石裂崩其外.旁有海蜃寺(采补).
龙头山 在鼓浪屿下(即日光岩).隔水与虎头山相对(「县志」).
墩山 在城东文公山东.下有官荣石,距塔头社里许(「县志」).宋幼主过此,民有馈献者,悉予官;陆丞相秀夫书「官荣」刻之(「闽书」);或云「官荣」二字,合成「宋」也(「怡情集诗注」).
紫占山 去城北四里许,在豪社后.势极雄壮,高可数百丈;石壁巉岩,绵亘数里(「鹭江志」).
小文圃山 在城西北,去城二十里许.状若文圃山而小.山自县文圃山发脉,渡海耸拔,为岛中诸山所由起(「鹭江志」).上有东岩,今废(采补).
金山 在城东北,近洪水桥.山赤色,无草木;故名(县志).桥近处,有山原宽坦,郑氏尝阅兵于此.中有资褔院(「鹭江志」.俗呼后院).
虎头山 去城南里许.山临海滨,危石耸起.上戴二小石如虎耳,故名;与鼓浪屿龙头山对(「县志」).山下巨石壁立;前明防倭,李逢年筑炮台,镌费于上(「鹭江志」);字径三尺馀,林懋时书.俗呼为打石字.道光十年,石裂崩其外.旁有海蜃寺(采补).
龙头山 在鼓浪屿下(即日光岩).隔水与虎头山相对(「县志」).
墩山 在城东文公山东.下有官荣石,距塔头社里许(「县志」).宋幼主过此,民有馈献者,悉予官;陆丞相秀夫书「官荣」刻之(「闽书」);或云「官荣」二字,合成「宋」也(「怡情集诗注」).
紫占山 去城北四里许,在豪社后.势极雄壮,高可数百丈;石壁巉岩,绵亘数里(「鹭江志」).
小文圃山 在城西北,去城二十里许.状若文圃山而小.山自县文圃山发脉,渡海耸拔,为岛中诸山所由起(「鹭江志」).上有东岩,今废(采补).
金山 在城东北,近洪水桥.山赤色,无草木;故名(县志).桥近处,有山原宽坦,郑氏尝阅兵于此.中有资褔院(「鹭江志」.俗呼后院).
卷二 分域略 第 23 页
蜂窠山 去城南三里.高悬如蜂窠,故名.前望海中,有玉沙如带,若隐若现(「县志」).沙长数百丈,上容百家;风水淘汰,毫无所损(「鹭江志」.俗呼为海沙坡).上有七星石(采补).
阳台山 在城东北二里有奇.高数百丈(「鹭江志」).峦耸秀,冠于诸山;带溪之水出焉(「县志」).
鸿山 在城东南里许.上有石砦遗址,石刻「嘉兴寨」三字(采补).中一大罅,名龙喉,深不可测.相传:昔人避乱处(「县志」).山腰缺处,为镇南关.山麓为鸿山寺,嘉禾八景「鸿山织雨」是也(「鹭江志」).有前明「天启二年,褔建都督徐一鸣、游击将军赵颇攻剿红夷」石刻题名(采补).
凤凰山 去城南里许(「鹭江志」);在望高山北,相去数百步.山下成市.上为榕林别墅,国朝黄日纪所筑;因山麓多古榕,蔡文恭新题曰「榕林」.有镜塘、洗心堂、石诗屏、钓鳌亭、小南溟、半笠亭、三台石、百人石、蹋云径、漏翠亭、披襟台、摩青阁、漱玉、榕根洞、亦灵阿、赋閒亭、芃岛诸胜(「嘉禾名胜记」).「芃岛」二字,林佶书;「怡情泉石」四字,黄任书(采补).墅中诗刻,自蔡文恭至周凯四十有二人(文恭铭榕林池石曰:『一拳一勺,具山川意;时出云雨,泽及万类』.至今称升平宰相佳谶).
阳台山 在城东北二里有奇.高数百丈(「鹭江志」).峦耸秀,冠于诸山;带溪之水出焉(「县志」).
鸿山 在城东南里许.上有石砦遗址,石刻「嘉兴寨」三字(采补).中一大罅,名龙喉,深不可测.相传:昔人避乱处(「县志」).山腰缺处,为镇南关.山麓为鸿山寺,嘉禾八景「鸿山织雨」是也(「鹭江志」).有前明「天启二年,褔建都督徐一鸣、游击将军赵颇攻剿红夷」石刻题名(采补).
凤凰山 去城南里许(「鹭江志」);在望高山北,相去数百步.山下成市.上为榕林别墅,国朝黄日纪所筑;因山麓多古榕,蔡文恭新题曰「榕林」.有镜塘、洗心堂、石诗屏、钓鳌亭、小南溟、半笠亭、三台石、百人石、蹋云径、漏翠亭、披襟台、摩青阁、漱玉、榕根洞、亦灵阿、赋閒亭、芃岛诸胜(「嘉禾名胜记」).「芃岛」二字,林佶书;「怡情泉石」四字,黄任书(采补).墅中诗刻,自蔡文恭至周凯四十有二人(文恭铭榕林池石曰:『一拳一勺,具山川意;时出云雨,泽及万类』.至今称升平宰相佳谶).
卷二 分域略 第 24 页
望高山 在城西南水仙宫后.高可望远,因名(「县志」).山石耸立,下临无地.五、六月间登此以睇海舶,初见如一点黑子,须臾毕现(「鹭江志」).石之上,镌「水天一色」四字颇大(采补).山南临海,有元帝庙,曰武西殿;与鼓浪屿对.下有龟蛇石,浮于海面(「嘉禾名胜记」).
狮山 去城东北四里有奇,在太平岩后.石势嵯峨,形如伏狮;故名(「鹭江志」).上有虎硿草坪、长生洞(采补).
靖山 在城东一里许(采补).
东澳山 在城东,距虎山五里.有天后庙(「鹭江志」).
东坪山 在城南七里上李社(采补).
马陇山 在城北二十里许,山麓为马陇社.上有石,名金鸡石,镌「有泉德邱」四字;相传为朱子书.笔迹未肖,好事者之谈也(采补).
金交椅山 在城东溪边社(「鹭江志」).宋幼主尝登山坐此.下有穴甚深黑.相传:有刀剑之类,里人入穴取归,夜辄现光怪,投还,始息(「县志」).
太武山 在海澄县东五十里,属漳州;为厦门外障.一名太姥山(「图经」):『上有「太武夫人坛前记」,谓:「闽中未有生人时,夫人拓土以居,因以名.有小石城,为秦建德城;高千仞,周围亘百馀里,屹立海上,端重耸峭.其南五里,镇海卫在焉.东望
狮山 去城东北四里有奇,在太平岩后.石势嵯峨,形如伏狮;故名(「鹭江志」).上有虎硿草坪、长生洞(采补).
靖山 在城东一里许(采补).
东澳山 在城东,距虎山五里.有天后庙(「鹭江志」).
东坪山 在城南七里上李社(采补).
马陇山 在城北二十里许,山麓为马陇社.上有石,名金鸡石,镌「有泉德邱」四字;相传为朱子书.笔迹未肖,好事者之谈也(采补).
金交椅山 在城东溪边社(「鹭江志」).宋幼主尝登山坐此.下有穴甚深黑.相传:有刀剑之类,里人入穴取归,夜辄现光怪,投还,始息(「县志」).
太武山 在海澄县东五十里,属漳州;为厦门外障.一名太姥山(「图经」):『上有「太武夫人坛前记」,谓:「闽中未有生人时,夫人拓土以居,因以名.有小石城,为秦建德城;高千仞,周围亘百馀里,屹立海上,端重耸峭.其南五里,镇海卫在焉.东望
卷二 分域略 第 25 页
大海,汪洋无际;一陟其巅,则漳、泉风景尽在目中.山石多奇迹,有浴仙盆,仙人迹宛然;旁有大石,刻「象径云根洞」大字.有石塔工致,即延寿塔;中可坐数十人,高数仞.海中归帆,望以为标」』.按太武山、嵩屿,皆海澄县境,非厦门地;而与厦门相望,且为要险,故附载焉).
卷二 分域略 第 25 页
五通岭 在城东北三十里,与墩山近(「县志」).宋幼主所过,乃此岭也(「闽书」).
(按「同安县志」、「方舆纪要」、「泉州府志,皆云五通岭在积善里庄尾;路旁有二巨石夹峙,高四、五丈.宋文天祥侍幼主至此,题曰「龙门」.「海澄县志」:『文丞相书「龙门」二字,在海澄、同安连界之五通岭』;「漳郡志」误谓在龙门岭,而「闽书」辩云:『五通岭,予尝至其处.岭路咋咯,非通衢也.幼主自龙窟登舟,不取途于此.惟嘉禾屿有五通岭,乃幼主所过.又文丞相未尝奉幼主南行,所云丞相,或陆丞相欤』?考嘉禾五通岭为宋幼主所过,姑从「闽书」;而岭上今无二巨石(龙门石刻详后「丛谈」).)
(按「同安县志」、「方舆纪要」、「泉州府志,皆云五通岭在积善里庄尾;路旁有二巨石夹峙,高四、五丈.宋文天祥侍幼主至此,题曰「龙门」.「海澄县志」:『文丞相书「龙门」二字,在海澄、同安连界之五通岭』;「漳郡志」误谓在龙门岭,而「闽书」辩云:『五通岭,予尝至其处.岭路咋咯,非通衢也.幼主自龙窟登舟,不取途于此.惟嘉禾屿有五通岭,乃幼主所过.又文丞相未尝奉幼主南行,所云丞相,或陆丞相欤』?考嘉禾五通岭为宋幼主所过,姑从「闽书」;而岭上今无二巨石(龙门石刻详后「丛谈」).)
卷二 分域略 第 25 页
薛岭 在洪济山西北(采补).薛沙卜居于此,人称所居岭为薛岭;岭之南,唐陈黯宅在焉.时号为南陈、北薛(「览胜志」.据「府志」云:『薛令之徙家于此,号为南陈、北薛).下有觉性院,极宽敞;常住僧八、九十.今圮,只存数椽(「鹭江志」).
按「闽书」,以薛令之徙居此岭,与陈黯号为南陈、北薛;「泉州府志」本之.而「同安县志」引「览胜志」辩论:令之本传不载其迁寓同安;以沙为龙溪尉,因居于此.又考朱子「金榜
按「闽书」,以薛令之徙居此岭,与陈黯号为南陈、北薛;「泉州府志」本之.而「同安县志」引「览胜志」辩论:令之本传不载其迁寓同安;以沙为龙溪尉,因居于此.又考朱子「金榜
卷二 分域略 第 26 页
山记」,亦曰:『令之之孙』.今从「县志」.
卷二 分域略 第 26 页
白鹤岭 在中岩西北,去城东里许.常有鹤栖其上,故名.旧为大道,筑石为门,建石亭于门右.亭南为白鹤岩,明岛上有能诗者过此,得『野云度岭疑归鹤,涧水流霞想落花』句;由是得名(「鹭江志」).
禅师公岭 在城南里许.道通镇南关(采补).
西孤岭 在城东北,近金榜山(「县志」)
宝山岩 去城北十里,在吴仓社后.一名董内岩,地甚幽僻(「嘉禾名胜记」).中建寺,有泉名「圣泉」.相传:宋幼主尝掬饮之(「鹭江志」).
虎溪岩 一名玉屏山.在城东二里有奇(「县志」).有棱层洞,洞后名「一线天」.北转为石厂,匝以石阑;石上镌「摹天」二字;山门巨石,镌「先露一芽」四字(「嘉禾名胜记」.按岩中石刻;又有「天门」、「玉蟾」、「飞鲸」、「飞鳌」、「棱层」、「灵则名」、「虎溪泉」、「一线天」、「划然长啸」、「凌空一渐」、「碧海波澄」、「入我门来」、「引人入胜」,凡数十处;惟「棱层」二字最大、最佳,与「摹天」二字皆明林懋时书).明池显方建刹,名玉屏;陵将军胡真卿建啸风亭.国朝康熙间,威略将军吴英重建;雍正间,同知李暲修(「府志」).有大雄殿、准提阁、弥勒楼、供佛泉、飞鲸石,有桥,有古榕数十株(「嘉禾名胜记」).有石佛;又有一洞,名小空洞(采补).山
禅师公岭 在城南里许.道通镇南关(采补).
西孤岭 在城东北,近金榜山(「县志」)
宝山岩 去城北十里,在吴仓社后.一名董内岩,地甚幽僻(「嘉禾名胜记」).中建寺,有泉名「圣泉」.相传:宋幼主尝掬饮之(「鹭江志」).
虎溪岩 一名玉屏山.在城东二里有奇(「县志」).有棱层洞,洞后名「一线天」.北转为石厂,匝以石阑;石上镌「摹天」二字;山门巨石,镌「先露一芽」四字(「嘉禾名胜记」.按岩中石刻;又有「天门」、「玉蟾」、「飞鲸」、「飞鳌」、「棱层」、「灵则名」、「虎溪泉」、「一线天」、「划然长啸」、「凌空一渐」、「碧海波澄」、「入我门来」、「引人入胜」,凡数十处;惟「棱层」二字最大、最佳,与「摹天」二字皆明林懋时书).明池显方建刹,名玉屏;陵将军胡真卿建啸风亭.国朝康熙间,威略将军吴英重建;雍正间,同知李暲修(「府志」).有大雄殿、准提阁、弥勒楼、供佛泉、飞鲸石,有桥,有古榕数十株(「嘉禾名胜记」).有石佛;又有一洞,名小空洞(采补).山
卷二 分域略 第 27 页
之南,为白鹿洞;左右多崩崖立石,中有亭榭掩映林端(「县志」).旧建大观楼、宛在洞、接因亭;乾隆间,再拓六合洞、朝天洞、衔山亭(「鹭江志」).明时,与虎溪合而为一.有泉曰龙泉,又曰琮琤;有半月池(「嘉禾名胜记」).上有石室,祀关帝.洞前后,有广陵朱一冯及晋阳赵纾题名,俱天启癸亥年刻.
醉仙岩 在城东虎溪岩北.岩石下有窍,深二尺,挹而复满;味甘可酿,故名醉仙(「闽书」).或曰:远望岩石,若醉人偃卧,以形名(「嘉禾名胜记」).里人池浴德甃为井,塑九仙祀之(「府志」);名醴泉岩.岩巅巨石,刻「天界」及「仙岩」四大字.上有寺,名天界;国朝僧月松募建,有仙迹石棋局(「县志」).寺后有长啸洞,前明征倭诸将勒诗于壁.又有黄亭(释月松有「黄亭□」,载「鹭江志」)、旷怡台诸胜(「嘉禾名胜记」).
万石岩 去城东二里许.磊石插天,岩扉镌「问渔」二字.旁有石洞,深可半里,纡回曲折,泉流其中;廓处可坐数十人,名小桃源.李暲镌「水鸣韶」三字于石上,异其声也.国朝康熙间,施琅建寺(「府志」).沿涧上行,至一石门,镌「锁云」二字;即郑成功刺郑联处也.再进,有「象鼻峰」、「万笏朝天」诸石刻.上有一览亭,可观海(「鹭江志」).
中岩 在万石岩上(「县志」);界万石、太平二岩中,因名(「嘉禾名胜记」).一名鹧鸪岩(「鹭江志」).山门题「欢喜地」三字;有石当户,镌「玉笏」二字.古榕盘屈,
醉仙岩 在城东虎溪岩北.岩石下有窍,深二尺,挹而复满;味甘可酿,故名醉仙(「闽书」).或曰:远望岩石,若醉人偃卧,以形名(「嘉禾名胜记」).里人池浴德甃为井,塑九仙祀之(「府志」);名醴泉岩.岩巅巨石,刻「天界」及「仙岩」四大字.上有寺,名天界;国朝僧月松募建,有仙迹石棋局(「县志」).寺后有长啸洞,前明征倭诸将勒诗于壁.又有黄亭(释月松有「黄亭□」,载「鹭江志」)、旷怡台诸胜(「嘉禾名胜记」).
万石岩 去城东二里许.磊石插天,岩扉镌「问渔」二字.旁有石洞,深可半里,纡回曲折,泉流其中;廓处可坐数十人,名小桃源.李暲镌「水鸣韶」三字于石上,异其声也.国朝康熙间,施琅建寺(「府志」).沿涧上行,至一石门,镌「锁云」二字;即郑成功刺郑联处也.再进,有「象鼻峰」、「万笏朝天」诸石刻.上有一览亭,可观海(「鹭江志」).
中岩 在万石岩上(「县志」);界万石、太平二岩中,因名(「嘉禾名胜记」).一名鹧鸪岩(「鹭江志」).山门题「欢喜地」三字;有石当户,镌「玉笏」二字.古榕盘屈,
卷二 分域略 第 28 页
状若蟠龙;拾级而登,俯临绝壑(「嘉禾名胜记」).有佛殿;有将士亭,祀澎湖诸将阵亡(「鹭江志」).
太平岩 去城东二里许,在万石岩之东、中岩之上;旧为郑氏读书所(「鹭江志」).山径皆巨石夹道,狭窄如带.岩前有石如开口状,镌「石笑」二字;行数武,又一大石,镌「极乐天」三字.后有石洞,泉流不竭;佛宇禅房,左右数椽(「嘉禾名胜记」).
碧山岩 去城南三里许,在石浔司署后(「嘉禾名胜记」).始筑小宇,祀观音大士;后僧慈惠渐次辟之(鹭江志).前有风动石,有泉名碧山泉(采补).
碧泉岩 去城南四里许,与普照寺相近;一名石室寺.有泉从石罅出,寺僧琢石为沟引之.石室旁巨石,李廷机镌「碧泉」二字;又有草书「飞泉」二字,不署名,旧志以为林太常宗载书也.山门两壁屹立,右有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左题「龙洲卧冈」四字.寺今圮.僧雾云墓,即在山门下(补正).
石泉岩 在城东二里许.有石穴如门,可容出入.内有泉从穴中出,石刻「磊泉」二字以此.又有镵于侧曰:『孤嶂何年留铁骨,寒泉终古结冰心』.去磊泉数丈,又有一泉曰小石泉,名洌泉.与石泉隔一山,味同而流少,僧取以售焉.今为民居所压,仅见泉穴(「鹭江志」、「嘉禾名胜记」).
紫云岩 在城东,去醉仙岩半里.路曲折,岩有石门如关隘,舆马不能通.就溪中
太平岩 去城东二里许,在万石岩之东、中岩之上;旧为郑氏读书所(「鹭江志」).山径皆巨石夹道,狭窄如带.岩前有石如开口状,镌「石笑」二字;行数武,又一大石,镌「极乐天」三字.后有石洞,泉流不竭;佛宇禅房,左右数椽(「嘉禾名胜记」).
碧山岩 去城南三里许,在石浔司署后(「嘉禾名胜记」).始筑小宇,祀观音大士;后僧慈惠渐次辟之(鹭江志).前有风动石,有泉名碧山泉(采补).
碧泉岩 去城南四里许,与普照寺相近;一名石室寺.有泉从石罅出,寺僧琢石为沟引之.石室旁巨石,李廷机镌「碧泉」二字;又有草书「飞泉」二字,不署名,旧志以为林太常宗载书也.山门两壁屹立,右有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左题「龙洲卧冈」四字.寺今圮.僧雾云墓,即在山门下(补正).
石泉岩 在城东二里许.有石穴如门,可容出入.内有泉从穴中出,石刻「磊泉」二字以此.又有镵于侧曰:『孤嶂何年留铁骨,寒泉终古结冰心』.去磊泉数丈,又有一泉曰小石泉,名洌泉.与石泉隔一山,味同而流少,僧取以售焉.今为民居所压,仅见泉穴(「鹭江志」、「嘉禾名胜记」).
紫云岩 在城东,去醉仙岩半里.路曲折,岩有石门如关隘,舆马不能通.就溪中
卷二 分域略 第 29 页
架石桥以通游屐,樵溪之水出焉.昔名达中庵,因祀梓潼帝君;故改今名(「嘉禾名胜记」).下有小洞,洞中泉清而洌.洞左有蛟洞,旁有果岩.岩前原有放生池,僧道皎镌「慈湖」二字.岩后有碧莲寺.过樵溪,其高处即高读岩;相传:为郑氏读书处.今俱废(「鹭江志」).
寿山岩 去城东里许.一名半山堂,以其居市与山之半,因名(「鹭江志」).
万寿岩 在阳台山之东(「鹭江志」),一名山边岩(「嘉禾名胜记」).自太平岩越山一里许,有寺,松林郁茂;右有巨石,镌「无量寿佛」四字.左有石洞(「府志」),名一片瓦;即八景所谓「万寿松声」也.石镌明人诗二首,无姓名;俗传为俞、戚二公作(岩有钟,高二尺有奇、径三尺.舞以下、于以上,俱有记.乃宋开宝六年将仕郎林仁著铸,镇荐褔院.万历间院废,为仙游樵者所得,忠翊校尉陈人勋售置于此.里人章绍本云).
鼓浪屿 厦门东南五里;在海中,长里许.上有小山、民居、田园、村舍(按「方舆纪要」:『在大嶝西,旧有民居.洪武二十年,悉迁内地;成化以后,渐复其旧』),郑氏屯兵于此(上有旧砦遗址).左有剑石、印石浮海面,下有鹿耳礁、燕尾礁(「鹭江志」).东为日光岩(亦曰晃岩.上有龙头石,俗名龙头山.池直夫居其下;有晃园,极花竹之胜),石刻「鼓浪洞天」四大字.有寺,乾隆间僧瑞琳募修(「县志」);旧惟石室一间,后建高楼及旭亭.旁有小洞,堪避暑(「嘉禾名胜记」.今寺圮).屿之西有瑞
寿山岩 去城东里许.一名半山堂,以其居市与山之半,因名(「鹭江志」).
万寿岩 在阳台山之东(「鹭江志」),一名山边岩(「嘉禾名胜记」).自太平岩越山一里许,有寺,松林郁茂;右有巨石,镌「无量寿佛」四字.左有石洞(「府志」),名一片瓦;即八景所谓「万寿松声」也.石镌明人诗二首,无姓名;俗传为俞、戚二公作(岩有钟,高二尺有奇、径三尺.舞以下、于以上,俱有记.乃宋开宝六年将仕郎林仁著铸,镇荐褔院.万历间院废,为仙游樵者所得,忠翊校尉陈人勋售置于此.里人章绍本云).
鼓浪屿 厦门东南五里;在海中,长里许.上有小山、民居、田园、村舍(按「方舆纪要」:『在大嶝西,旧有民居.洪武二十年,悉迁内地;成化以后,渐复其旧』),郑氏屯兵于此(上有旧砦遗址).左有剑石、印石浮海面,下有鹿耳礁、燕尾礁(「鹭江志」).东为日光岩(亦曰晃岩.上有龙头石,俗名龙头山.池直夫居其下;有晃园,极花竹之胜),石刻「鼓浪洞天」四大字.有寺,乾隆间僧瑞琳募修(「县志」);旧惟石室一间,后建高楼及旭亭.旁有小洞,堪避暑(「嘉禾名胜记」.今寺圮).屿之西有瑞
卷二 分域略 第 30 页
庵,与水仙宫隔水相对;俗呼三邱田(又名三和宫.今改法海院,颇壮丽.庵后石壁有王得禄题记).负山临海,舟可真抵其下(「鹭江志」).有鸡鸣石,海中有警辄鸣.后有金带水(宋幼主投金带处),多浮石.有泉名拂净泉,昧甘;海船取汲焉,里人以小舟载水鬻于市.又有三片石,产海苔;味淡,以为珍品(采补).
浯屿 在厦门南大海中;水道四通,为海澄、同安二邑门户(「府志」).屿对金门之陈坑(县志),明江夏侯周德兴置水寨;成化中,寨移厦门,仍曰浯屿寨.山奥崎岖,贼据为窟穴.嘉靖间,复议旧置(「方舆纪要」).其实为厦门要隘,今设防汛.上建天后庙.屿前有小屿,曰浯案屿;屿后海石丛生,名九节礁(采补).
大担屿 在厦门东南海中;连小担屿、浯屿,为厦门海口(「府志」).宋幼主过此,掷弃累物以浮舟;后水发光怪,渔人得古研焉(「闽书」).北建天后庙.屿巅为天灯山(采补),有石镌「第一津」.屿北远望,为白石头,大数十丈.下有七星石,森立海中(「县志」).白石头在城东南,去玉沙十馀里;风水所汰,洁白异常(「鹭江志」).
小担屿 周四里;与大担相对(「闽书」).
离浦屿 在厦门西北(采补),近高崎;以与薛浦相离,故名(「闽书」).
宝珠屿 亦在西北;高浦前海中沙屿也.状如珠,因名(「府志」).卓竹入丈许,风飏浪淘,沙聚自若(「闽书」).
浯屿 在厦门南大海中;水道四通,为海澄、同安二邑门户(「府志」).屿对金门之陈坑(县志),明江夏侯周德兴置水寨;成化中,寨移厦门,仍曰浯屿寨.山奥崎岖,贼据为窟穴.嘉靖间,复议旧置(「方舆纪要」).其实为厦门要隘,今设防汛.上建天后庙.屿前有小屿,曰浯案屿;屿后海石丛生,名九节礁(采补).
大担屿 在厦门东南海中;连小担屿、浯屿,为厦门海口(「府志」).宋幼主过此,掷弃累物以浮舟;后水发光怪,渔人得古研焉(「闽书」).北建天后庙.屿巅为天灯山(采补),有石镌「第一津」.屿北远望,为白石头,大数十丈.下有七星石,森立海中(「县志」).白石头在城东南,去玉沙十馀里;风水所汰,洁白异常(「鹭江志」).
小担屿 周四里;与大担相对(「闽书」).
离浦屿 在厦门西北(采补),近高崎;以与薛浦相离,故名(「闽书」).
宝珠屿 亦在西北;高浦前海中沙屿也.状如珠,因名(「府志」).卓竹入丈许,风飏浪淘,沙聚自若(「闽书」).
卷二 分域略 第 31 页
槟榔屿 在厦门东;与小担屿相望.以形名(「闽书」).
黄牛屿 在龙腰渡.古谶云:『龙腰断、黄牛平,嘉禾出公卿』(「闽书」).
洲屿 在厦门北.周围二里许,当县丙方.或曰:县两溪流入巽方,而此屿在丙,文明之象也(「闽书」).
黄牛屿 在龙腰渡.古谶云:『龙腰断、黄牛平,嘉禾出公卿』(「闽书」).
洲屿 在厦门北.周围二里许,当县丙方.或曰:县两溪流入巽方,而此屿在丙,文明之象也(「闽书」).
卷二 分域略 第 31 页
白屿 在厦门东北洲.屿东(「府志」).周围四里.县治二水夹流入海,俱经洲与是屿南下(「闽书」).屿两头昂起,状如双鲤朝天.有泉一泓,渔人常于此汲焉(「县志」).又有鼠屿(「闽书」).
(按白屿有三:一在西北,近宝珠屿;一在南海,近浯屿;此居北海也.)
(按白屿有三:一在西北,近宝珠屿;一在南海,近浯屿;此居北海也.)
卷二 分域略 第 31 页
凤屿 在西北筼筜港中.又有浮沉石,随潮汐而浮沉(「鹭江志」).
青屿 在南,海澄、同安交界;东接小担屿.又有红瓜屿(采补).
虎仔屿 在厦门东金、厦分界处.西北有礁,名三礁(采补).
仔屿 在厦门北,近后莲乡;小渡船于此往同安.上有鳌山宫(「鹭江志」).
猴屿 近鼓浪屿(采补).
圭屿 在厦门西澄、厦今界处(采补).屹立海中,状如龟浮波面,故一名龟屿.隆庆间,置城;万历间,建塔.后俱毁(「海澄县志」).今塔重修矣(采补).
钱屿 在厦门西(采补),去澳头南半里;四面环海.天启二年,上筑铳城,与圭
青屿 在南,海澄、同安交界;东接小担屿.又有红瓜屿(采补).
虎仔屿 在厦门东金、厦分界处.西北有礁,名三礁(采补).
仔屿 在厦门北,近后莲乡;小渡船于此往同安.上有鳌山宫(「鹭江志」).
猴屿 近鼓浪屿(采补).
圭屿 在厦门西澄、厦今界处(采补).屹立海中,状如龟浮波面,故一名龟屿.隆庆间,置城;万历间,建塔.后俱毁(「海澄县志」).今塔重修矣(采补).
钱屿 在厦门西(采补),去澳头南半里;四面环海.天启二年,上筑铳城,与圭
卷二 分域略 第 32 页
屿、木屿为呼应.今城址尚存(「海澄县志」).
木屿 在厦门西(采补).圭屿居中,钱屿、木屿翼之.前明设城戍守,今俱圮(「海澄县志」).
嵩屿 在海澄县界,与厦门相对;漳、泉二水于此交汇(「海澄县志」).宋幼主浮舟经此,适届圣诞,群臣构行殿呼嵩;故名.屿北有龟屿、蛇屿罗列海中,其形甚肖(「漳州府志」).
樵溪 在城东,近紫[云]岩.源出狮山,曲折西流,经天界寺前汇于水磨,达于海(「县志」).
水磨坑溪 在城东.经万石岩,过深田汛,至岳庙前入于海(「县志」).
带溪 在城东北.出阳台山,经白鹤岭,至陡门入于海(「县志」).
双溪 在城东.一出石泉,经前园,至于桥亭;一出白鹿洞山,下经靖山,至于南明.同流汇为霞溪,入于海(「县志」).
龙舌溪 在城东北潘厝社.出洪济山,北流入海(「县志」).
古楼溪 在城北.出洪济山,东流入海(「县志」).
莲溪 在城东北.出洪济山,经莲社达筼筜港入于海(「县志」).
港口溪 在城东.出坪山,经上李社,至曾厝埯入于海(「县志」).
木屿 在厦门西(采补).圭屿居中,钱屿、木屿翼之.前明设城戍守,今俱圮(「海澄县志」).
嵩屿 在海澄县界,与厦门相对;漳、泉二水于此交汇(「海澄县志」).宋幼主浮舟经此,适届圣诞,群臣构行殿呼嵩;故名.屿北有龟屿、蛇屿罗列海中,其形甚肖(「漳州府志」).
樵溪 在城东,近紫[云]岩.源出狮山,曲折西流,经天界寺前汇于水磨,达于海(「县志」).
水磨坑溪 在城东.经万石岩,过深田汛,至岳庙前入于海(「县志」).
带溪 在城东北.出阳台山,经白鹤岭,至陡门入于海(「县志」).
双溪 在城东.一出石泉,经前园,至于桥亭;一出白鹿洞山,下经靖山,至于南明.同流汇为霞溪,入于海(「县志」).
龙舌溪 在城东北潘厝社.出洪济山,北流入海(「县志」).
古楼溪 在城北.出洪济山,东流入海(「县志」).
莲溪 在城东北.出洪济山,经莲社达筼筜港入于海(「县志」).
港口溪 在城东.出坪山,经上李社,至曾厝埯入于海(「县志」).
卷二 分域略 第 33 页
霞溪 在城南(采补).源出双溪,经关仔内,至后海墘入于海(采补).
前后溪 在城东北禾社前后.一出紫占山,经万寿寺前;一出西孤岭,经金榜山后.皆汇筼筜入于海(「县志」).
虎溪 在城东玉屏山下(采补).
筼筜港 在城北.长可十里许、阔四里有奇.中有凤屿(「鹭江志」).莲溪及前后溪之水出焉.又筼筜港口有动石,潮至自动.又有浮沉石,潮至则浮、退则沉;风将起,石下有声,名石虎礁(「县志」).
钟宅港 在城北,近五通.潮至洪水桥(采补).
东埭港 在城北,近目厝社(采补).
大担门港 在嘉禾海南、大小担屿之海口中;多礁石.海舶由此出入(采补).
小担门港 在嘉禾海南,与大担门港相接连;礁石较少.海舶出入,于此为多(采补).
青屿门港 在嘉禾海南,与小担门港并列.大舶出入于此(采补).
龙船河 在城西美头山前.与海隔一岸(「鹭江志」).
长寮河 在城南袁厝山下;一名鲲池.中浮小洲,曰桂洲.前傅氏产,今为官池;岁徵饷银,提标参将掌之.夏月种瓮菜,俗名瓮菜河(「鹭江志」).东去百十步,有黄厝
前后溪 在城东北禾社前后.一出紫占山,经万寿寺前;一出西孤岭,经金榜山后.皆汇筼筜入于海(「县志」).
虎溪 在城东玉屏山下(采补).
筼筜港 在城北.长可十里许、阔四里有奇.中有凤屿(「鹭江志」).莲溪及前后溪之水出焉.又筼筜港口有动石,潮至自动.又有浮沉石,潮至则浮、退则沉;风将起,石下有声,名石虎礁(「县志」).
钟宅港 在城北,近五通.潮至洪水桥(采补).
东埭港 在城北,近目厝社(采补).
大担门港 在嘉禾海南、大小担屿之海口中;多礁石.海舶由此出入(采补).
小担门港 在嘉禾海南,与大担门港相接连;礁石较少.海舶出入,于此为多(采补).
青屿门港 在嘉禾海南,与小担门港并列.大舶出入于此(采补).
龙船河 在城西美头山前.与海隔一岸(「鹭江志」).
长寮河 在城南袁厝山下;一名鲲池.中浮小洲,曰桂洲.前傅氏产,今为官池;岁徵饷银,提标参将掌之.夏月种瓮菜,俗名瓮菜河(「鹭江志」).东去百十步,有黄厝
卷二 分域略 第 34 页
河(采补).
柳树河 在城东北.旧多柳,因名.今河塞,柳亦无存(「县志」).地为巡道号厅,前有洞源宫(「鹭江志」) .
岳前河 在城北岳庙前,近接魁星河.中浮小洲建寺,为荷庵(「鹭江志」);四面环水,大可一亩,植竹为垣、架石为桥(「嘉禾名胜」记).乾隆间,海澄公黄仕简提督厦门,重建(采补).
魁星河 在城北.上有魁星石(「县志」),形如魁星,故名(「鹭江志」).其西有魁星阁,祀梓潼帝君暨魁星.乾隆五十年,分巡道万钟杰建;道光二年,巡道倪琇改建;十年,巡道周凯复其旧制(采补).
月眉池 在城西傅氏墓前.形如弦月,故名(「县志」),亦种瓮菜(「鹭江志」).
双连池 在城西朝天宫下(「鹭江志」).两池一岸,水相通,因名(「县志」).
演武池 在城南澳仔社口较场侧相传郑氏演武处也.今为民田灌注(「鹭江志」).
放生池 去城东二里许,在景通桥下(「嘉禾名胜记」).
龙湫潭 在城东北洪塘.旧传有龙穿地而出,分为三窦,下通一穴(「闽书」).
蛟井 在嘉禾里;石盘成穴.宋绍兴甲寅秋,虹尝饮之(「县志」).
柳树河 在城东北.旧多柳,因名.今河塞,柳亦无存(「县志」).地为巡道号厅,前有洞源宫(「鹭江志」) .
岳前河 在城北岳庙前,近接魁星河.中浮小洲建寺,为荷庵(「鹭江志」);四面环水,大可一亩,植竹为垣、架石为桥(「嘉禾名胜」记).乾隆间,海澄公黄仕简提督厦门,重建(采补).
魁星河 在城北.上有魁星石(「县志」),形如魁星,故名(「鹭江志」).其西有魁星阁,祀梓潼帝君暨魁星.乾隆五十年,分巡道万钟杰建;道光二年,巡道倪琇改建;十年,巡道周凯复其旧制(采补).
月眉池 在城西傅氏墓前.形如弦月,故名(「县志」),亦种瓮菜(「鹭江志」).
双连池 在城西朝天宫下(「鹭江志」).两池一岸,水相通,因名(「县志」).
演武池 在城南澳仔社口较场侧相传郑氏演武处也.今为民田灌注(「鹭江志」).
放生池 去城东二里许,在景通桥下(「嘉禾名胜记」).
龙湫潭 在城东北洪塘.旧传有龙穿地而出,分为三窦,下通一穴(「闽书」).
蛟井 在嘉禾里;石盘成穴.宋绍兴甲寅秋,虹尝饮之(「县志」).
卷二 分域略 第 35 页
都 图
同安县,宋设四乡(永丰、明盛、绥德、武德);后存三乡,并为二十七里,又并为十一里(长兴、同禾、民安、从顺、翔凤、感化、归德、仁德、安仁、积善、嘉禾).元改为四十四都;明改三十七都,统图五十三.国朝乾隆四十年,分翔风、民安二里、同禾里五、六、七都归马巷(「县志」).
嘉禾里,在同安县绥德乡二十一都(统图二)、二十二都(统图二)、二十三都(统图二)、二十四都(统图二),共领四十五保(「县志」).
四社(于二十一都内;附城市廛民居,分为四社):褔山社辖四保,前园保(「鹭江志」无)、外清保、南联溪保(「鹭江志」无)、南双溪保(鹭江志作双溪);怀德社辖四保,吴厝保(「鹭江志」作岐吴厝保)、溪岸保、岐西上保、岐西下保;附寨社辖五保,永丰保、西江保、连真保(「鹭江志」无西江、连真,作连西永丰保)、新和保、大中保;和凤前后社辖五保,张厝前保、张厝后保、黄厝保、厦门港保、鼓浪屿保(此保「县志」无).
二十一都(一图:五通渡、湖边、黄水桥;二图:店里、高林):西宫保、北山保、西林保、昭塘保、褔相上保、褔相下保.
同安县,宋设四乡(永丰、明盛、绥德、武德);后存三乡,并为二十七里,又并为十一里(长兴、同禾、民安、从顺、翔凤、感化、归德、仁德、安仁、积善、嘉禾).元改为四十四都;明改三十七都,统图五十三.国朝乾隆四十年,分翔风、民安二里、同禾里五、六、七都归马巷(「县志」).
嘉禾里,在同安县绥德乡二十一都(统图二)、二十二都(统图二)、二十三都(统图二)、二十四都(统图二),共领四十五保(「县志」).
四社(于二十一都内;附城市廛民居,分为四社):褔山社辖四保,前园保(「鹭江志」无)、外清保、南联溪保(「鹭江志」无)、南双溪保(鹭江志作双溪);怀德社辖四保,吴厝保(「鹭江志」作岐吴厝保)、溪岸保、岐西上保、岐西下保;附寨社辖五保,永丰保、西江保、连真保(「鹭江志」无西江、连真,作连西永丰保)、新和保、大中保;和凤前后社辖五保,张厝前保、张厝后保、黄厝保、厦门港保、鼓浪屿保(此保「县志」无).
二十一都(一图:五通渡、湖边、黄水桥;二图:店里、高林):西宫保、北山保、西林保、昭塘保、褔相上保、褔相下保.
卷二 分域略 第 36 页
二十二都(一图:曾厝埯、小高浦;二图:塔头、古浪屿、东澳):古村保、何小岭保(「鹭江志」有岭兜保,无何小岭保)、长塔上保、长塔中保、长塔下保(「县志」不分上、中、下)、曾溪保、院屿保.
二十三都(一图:莲、豪社、吴仓;二图:中左所、乌石浦、埭头、吕厝);厚西上保、厚西下保(「县志」不分上、下)、庆湖保、吕厝保、仙莲上保、仙莲下保(「县志」不分上、下)、吴豪保(后山吴仓甲、麻甲.「鹭江志」作吴毫保,不分甲).
二十四都(一图:店前、钟宅、竹坑、蚝口渡;二图:高崎、石湖、上、寨上):竹坑保、护安保(「鹭江志」作护官保)、店前保、寨上保、后莲保、钟宅保(「鹭江志有,「县志」无)、湖莲保(钟宅甲).
二十三都(一图:莲、豪社、吴仓;二图:中左所、乌石浦、埭头、吕厝);厚西上保、厚西下保(「县志」不分上、下)、庆湖保、吕厝保、仙莲上保、仙莲下保(「县志」不分上、下)、吴豪保(后山吴仓甲、麻甲.「鹭江志」作吴毫保,不分甲).
二十四都(一图:店前、钟宅、竹坑、蚝口渡;二图:高崎、石湖、上、寨上):竹坑保、护安保(「鹭江志」作护官保)、店前保、寨上保、后莲保、钟宅保(「鹭江志有,「县志」无)、湖莲保(钟宅甲).
卷二 分域略 第 36 页
(按厦门四面环海,舟樯毕集,宵小易于藏奸.自来分裂地段,每保各设保长,督同甲长,互相稽查.夜则令十家为团,共燃一灯,轮流支更,守望相助.隆冬倍加防范,于各保要隘设立栅栏,以禁夜行.文武各官随时巡察,度几不致日久废弛,以靖闾阎而绝奸宄.)
卷二 分域略 第 36 页
街 市
桥亭街 在南门外.
火烧街 在凤仪宫后.
桥亭街 在南门外.
火烧街 在凤仪宫后.
卷二 分域略 第 37 页
街 在外关帝庙左边.
磁街 在街中.直行向海.
中街 在纸街右边.
石埕街 在怀德宫前.
纸街 在外关帝庙右边.
木屐街 在中街头.
提督街 在磁街右边.
局口街 在长寮河墘.
菜妈街 在海岸隘门内.
神前街 在外关帝庙前.
塔仔街 在大使宫前.
轿巷街 在火烧街横过.
竹仔街 与提督街连.
亭仔下街 在中街横头.
新街仔 在大使宫后.
港仔口街 在亭仔下街转湾.
磁街 在街中.直行向海.
中街 在纸街右边.
石埕街 在怀德宫前.
纸街 在外关帝庙右边.
木屐街 在中街头.
提督街 在磁街右边.
局口街 在长寮河墘.
菜妈街 在海岸隘门内.
神前街 在外关帝庙前.
塔仔街 在大使宫前.
轿巷街 在火烧街横过.
竹仔街 与提督街连.
亭仔下街 在中街横头.
新街仔 在大使宫后.
港仔口街 在亭仔下街转湾.
卷二 分域略 第 38 页
走马路街 在廿四崎上.
桥仔头街 在北门外.
五崎顶街 在走马路转湾.
关仔内街 在西门外.
岛美路头街 与港仔口连接.
厦门港市仔街 在圆山宫后.
桥仔头街 在北门外.
五崎顶街 在走马路转湾.
关仔内街 在西门外.
岛美路头街 与港仔口连接.
厦门港市仔街 在圆山宫后.
卷二 分域略 第 38 页
关帝庙后街 在庙后(以上皆采「同安县志」、「鹭江志」).
(按厦门街市窄狭,民居稠密,架席片薄板蔽日;而又堆积粪土,薰蒸潮湿.宜时疏其沟道,俾水得畅流,宣泄湮郁.道光十年,厦防同知许原清疏沟最善,并立石禁止堆积粪土.石上夜燃灯,以为路灯.)
(按厦门街市窄狭,民居稠密,架席片薄板蔽日;而又堆积粪土,薰蒸潮湿.宜时疏其沟道,俾水得畅流,宣泄湮郁.道光十年,厦防同知许原清疏沟最善,并立石禁止堆积粪土.石上夜燃灯,以为路灯.)
卷二 分域略 第 38 页
墟 集
油市 在海岸内武庙前.每岁自十月起、至二月止,卯、辰二时,乡间落花生油齐集于此,发兑铺户及负贩者.
菜市 在东门外三官宫前.每日黎明,诸菜毕集,青夹道,辖售诸小店及负贩者.
油市 在海岸内武庙前.每岁自十月起、至二月止,卯、辰二时,乡间落花生油齐集于此,发兑铺户及负贩者.
菜市 在东门外三官宫前.每日黎明,诸菜毕集,青夹道,辖售诸小店及负贩者.
卷二 分域略 第 39 页
猪仔墟 在新填地鬼子潭.每旬以一、六为期,贩卖小猪.
旧路头 鬻贩杂谷、瓜匏.每日乘潮长而至,无墟集之名.
洪本部渡头 鬻贩菜、豆荚,亦乘潮长而至.
提督路头 鬻贩杂果、芋头、盐笋,由行口转售.双涵、破墓各乡地瓜,黎明集聚于此;负贩者,四更时由厦城纷纷到处买回散卖,往返二十馀里.贫民日食,半资以为糗粮(以上采补).
旧路头 鬻贩杂谷、瓜匏.每日乘潮长而至,无墟集之名.
洪本部渡头 鬻贩菜、豆荚,亦乘潮长而至.
提督路头 鬻贩杂果、芋头、盐笋,由行口转售.双涵、破墓各乡地瓜,黎明集聚于此;负贩者,四更时由厦城纷纷到处买回散卖,往返二十馀里.贫民日食,半资以为糗粮(以上采补).
卷二 分域略 第 39 页
塘 埭
方塘 阔五丈、深五尺,灌田二十顷(「鹭江志」作阔五尺).
尾塘 阔五丈、深五尺,灌田十八顷(「鹭江志」作阔五尺).
鸡髻塘 阔一丈三尺、深五尺,灌田四亩(「鹭江志」作灌田四顷七亩).
欧塘 阔七丈、深六尺,灌田十顷(「鹭江志」作灌田四十顷).
厝口塘 阔十丈、深五尺.
薛尾塘 阔六丈、深五尺.
后洋蔡塘 阔五尺、深五尺,灌田一十二顷八亩.
洋塘 阔四丈、深五尺(「鹭江志」作阔六丈).
方塘 阔五丈、深五尺,灌田二十顷(「鹭江志」作阔五尺).
尾塘 阔五丈、深五尺,灌田十八顷(「鹭江志」作阔五尺).
鸡髻塘 阔一丈三尺、深五尺,灌田四亩(「鹭江志」作灌田四顷七亩).
欧塘 阔七丈、深六尺,灌田十顷(「鹭江志」作灌田四十顷).
厝口塘 阔十丈、深五尺.
薛尾塘 阔六丈、深五尺.
后洋蔡塘 阔五尺、深五尺,灌田一十二顷八亩.
洋塘 阔四丈、深五尺(「鹭江志」作阔六丈).
卷二 分域略 第 40 页
墩上塘 阔四丈、深五尺.以上九塘现存.
洋塘桥官塘 阔五丈、深五尺,灌田十八顷.
古楼徐塘 阔五丈、深七尺,灌田十五顷.以上二塘废.
下行坡 阔一丈、深八尺.现存(「鹭江志」作阔三丈).
月眉池 在西门外.形如半月,故名.
演武池 在澳仔社.旧为郑成功演武处.
双连池 在西门外上宫下.两池相连,中隔一岸;故名.
魁星河 在北门魁星石下,故名.
龙船河 在尾头山前.与海隔一岸.
长寮河 俗呼瓮菜河.在袁厝山下(按旧名鲲池.中有小洲,曰桂洲.「鹭江志」云:『明时傅家物也』.今上流岸右两河,尚属傅家,以岸横直为界.同安县岁徵钱粮七钱.其下为官池,岁徵饷两,参将掌之.夏月种瓮菜甘美异于他处).
岳前河 在东岳庙前.中有小洲,荷庵在焉.
柳树河 在北门外洞源宫边.旧有柳树,故名.今河已满,柳亦无存.地为道衙门挂号厅.
洋塘桥官塘 阔五丈、深五尺,灌田十八顷.
古楼徐塘 阔五丈、深七尺,灌田十五顷.以上二塘废.
下行坡 阔一丈、深八尺.现存(「鹭江志」作阔三丈).
月眉池 在西门外.形如半月,故名.
演武池 在澳仔社.旧为郑成功演武处.
双连池 在西门外上宫下.两池相连,中隔一岸;故名.
魁星河 在北门魁星石下,故名.
龙船河 在尾头山前.与海隔一岸.
长寮河 俗呼瓮菜河.在袁厝山下(按旧名鲲池.中有小洲,曰桂洲.「鹭江志」云:『明时傅家物也』.今上流岸右两河,尚属傅家,以岸横直为界.同安县岁徵钱粮七钱.其下为官池,岁徵饷两,参将掌之.夏月种瓮菜甘美异于他处).
岳前河 在东岳庙前.中有小洲,荷庵在焉.
柳树河 在北门外洞源宫边.旧有柳树,故名.今河已满,柳亦无存.地为道衙门挂号厅.
卷二 分域略 第 41 页
蛟井 在嘉禾里,石盘成穴.宋绍兴甲寅秋,虹尝饮之.
新埭 在厦渡头.
高林埭
陈处埭
薛鹅埭
莲埭
浦东埭
曾埭(以上俱「县志」).
陈埭(「鹭江志」).
新埭 在厦渡头.
高林埭
陈处埭
薛鹅埭
莲埭
浦东埭
曾埭(以上俱「县志」).
陈埭(「鹭江志」).
卷二 分域略 第 41 页
津 澳
得胜渡 平台得胜,故名;亦名提督路头.
岛美渡 横洋、青浦等船所泊,海关设焉.
典宝渡
磁街渡 嵩屿、玉洲小渡船泊此.
打铁渡 同安、南安等船泊此.
得胜渡 平台得胜,故名;亦名提督路头.
岛美渡 横洋、青浦等船所泊,海关设焉.
典宝渡
磁街渡 嵩屿、玉洲小渡船泊此.
打铁渡 同安、南安等船泊此.
卷二 分域略 第 42 页
新渡 石码、海澄、乌屿、石美等船泊此.
水仙宫渡 金门渡船、海澄石码等船泊此.
寮仔后渡 岛美、浯屿等船泊此.
太史巷渡 漳浦、漳州等船泊此.
港仔口渡
竹树脚渡 旧有小路头,因叶姓以海中小屿填筑广阔,往来渡船移泊焉.亦名新填地.
洪本部渡 海氛时,洪旭居此;故名.
小史巷渡
东渡 近竹坑.宋、元、明设官渡,号东渡.抵嵩屿,往漳州之道也.今渡废址存(「鹭江志」作牛家村屿).
五通渡 往泉州大路.过刘五店,水程三十里.
高崎渡 往同安大路.过浔尾,水程三十里.
打石字渡 在虎头山南.大径、后石等船泊此.旁有石壁立海边,明防倭时李逢年修筑炮台,镌其费于上,故渡因以名.
蟹仔屿渡 小渡船,往同安.
水仙宫渡 金门渡船、海澄石码等船泊此.
寮仔后渡 岛美、浯屿等船泊此.
太史巷渡 漳浦、漳州等船泊此.
港仔口渡
竹树脚渡 旧有小路头,因叶姓以海中小屿填筑广阔,往来渡船移泊焉.亦名新填地.
洪本部渡 海氛时,洪旭居此;故名.
小史巷渡
东渡 近竹坑.宋、元、明设官渡,号东渡.抵嵩屿,往漳州之道也.今渡废址存(「鹭江志」作牛家村屿).
五通渡 往泉州大路.过刘五店,水程三十里.
高崎渡 往同安大路.过浔尾,水程三十里.
打石字渡 在虎头山南.大径、后石等船泊此.旁有石壁立海边,明防倭时李逢年修筑炮台,镌其费于上,故渡因以名.
蟹仔屿渡 小渡船,往同安.
卷二 分域略 第 43 页
龙泉宫渡 哨船,官兵由此出入为便(以上「鹭江志」).
卷二 分域略 第 43 页
(按厦门渡连列者十三,各处大小船辏集停泊,乃通商要地.五通、高崎二渡,乃官军邮书往来北行大道;打石字、龙泉宫出入者亦多.而东渡系前代旧设,存古迹也.馀僻处小路不载.厦门无桥梁,惟洪塘桥一处,仅存其名;馀有架石为梁者,皆不以桥名,故毋庸载.)
卷二 分域略 第 43 页
牛家澳 宋、元、明设官渡,号东渡.今废,石路犹存.现作饷馆.
石湖澳 有大石,阔数十丈.明设石湖司,有小寨基焉;前对高浦所.
下尾火烧澳 有盐埕,今在此晒盐.
塔头澳 在二十二都.明洪武二十年,周德兴置巡检司,名曰塔头司;自石湖徙此.城周一百三十丈、高一丈七尺;窝铺四、南北门二.万历间裁,城亦圮.
东澳 离虎仔山五里.有天后庙(以上「鹭江志」).
石湖澳 有大石,阔数十丈.明设石湖司,有小寨基焉;前对高浦所.
下尾火烧澳 有盐埕,今在此晒盐.
塔头澳 在二十二都.明洪武二十年,周德兴置巡检司,名曰塔头司;自石湖徙此.城周一百三十丈、高一丈七尺;窝铺四、南北门二.万历间裁,城亦圮.
东澳 离虎仔山五里.有天后庙(以上「鹭江志」).
卷二 分域略 第 43 页
澳 甲(附)
神前澳、长塔澳、涵前澳、高崎澳、鼓浪屿澳.
神前澳、长塔澳、涵前澳、高崎澳、鼓浪屿澳.
卷二 分域略 第 43 页
铺 递
同安县向于和凤保设金门、厦门二铺,高崎设草市铺.乾隆二十六年,以乌泥、康力、兑山、集美、高崎、莲等六铺铺务稀少裁汰,仅存金、厦和凤二铺;添设小路六
同安县向于和凤保设金门、厦门二铺,高崎设草市铺.乾隆二十六年,以乌泥、康力、兑山、集美、高崎、莲等六铺铺务稀少裁汰,仅存金、厦和凤二铺;添设小路六
卷二 分域略 第 44 页
铺:
厦门五通铺 铺额设司兵二名.上接刘五店铺,下接蛟塘铺.
蛟塘铺 额设司兵二名.上接五通铺,下接金鸡亭铺.
金鸡亭铺 额设司兵二名.上接蛟塘铺,下接厦门和凤铺.
厦门和凤铺 额设司兵二名.上接金鸡亭[铺],下将公文交船户带往台湾、澎湖投递.
金门和凤铺 额设司兵二名.上接和凤铺,下将公文交船户带往金门各衙门分投.
又另设一铺:
石浔铺 额设司兵二名、渡夫一名,与金门渡口一铺相对(以上「县志」).
厦门五通铺 铺额设司兵二名.上接刘五店铺,下接蛟塘铺.
蛟塘铺 额设司兵二名.上接五通铺,下接金鸡亭铺.
金鸡亭铺 额设司兵二名.上接蛟塘铺,下接厦门和凤铺.
厦门和凤铺 额设司兵二名.上接金鸡亭[铺],下将公文交船户带往台湾、澎湖投递.
金门和凤铺 额设司兵二名.上接和凤铺,下将公文交船户带往金门各衙门分投.
又另设一铺:
石浔铺 额设司兵二名、渡夫一名,与金门渡口一铺相对(以上「县志」).
卷二 分域略 第 44 页
(按司兵每名年给工食银三两一钱二分,归同安县造报.凡台湾镇、道夹板公文过海,由厦防厅随时具报,以察稽迟.厦门平时无驿,自同安大轮驿递至厦门各铺飞递;如台湾有警,奉檄添设腰站,则由县专设厦门站.)
卷二 分域略 第 44 页
城 寨
厦门城 在嘉禾屿.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造.周四百二十五丈、高连女墙一丈九尺.窝铺二十有二(「鹭江志」:『城阔八尺五寸,子四百九十六』);门四:
厦门城 在嘉禾屿.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造.周四百二十五丈、高连女墙一丈九尺.窝铺二十有二(「鹭江志」:『城阔八尺五寸,子四百九十六』);门四:
卷二 分域略 第 45 页
「启明」、西曰「怀音」、南曰「洽德」、北曰「潢枢」,各建楼其上.徙永宁卫中左千户所官军守御(「县志」);辖东澳、五通二寨(「一统志」.「通志」筑城作洪武十七年,「一统志」、「府、县志」皆作二十七年.考「明纪」,命江夏侯周德兴巡视海岛筑城及置沿海巡检司,乃洪武二十年、二十一年事;而城厦门,或二十七年也).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三尺,四门增砌月城(「县志」).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督千户韩添增筑四门敌楼,城内外皆甃以石;城北有望高石,可全收山海之胜(「县志」.「鹭江志」云:『今建八角亭其上.按北门最高,可以远眺凤凰山;别有望高石』).万历三十年,掌印千户黄銮重新所署及城(「鹭江志」).国朝康熙二十年,总督李率泰令堕岛城.二十二年,靖海侯施琅表奏重葺城窝.二十四年,拓而广之,周六百丈(「县志」).乾隆十七年,知同安县张元芝重修(「县志」:『以贡生黄名芳董其事』).嘉庆十一年,浙闽总督温成惠阿林保、巡抚汪志伊铸造铁二位,增设于四门;重二千觔.
塔头城 明江夏侯周德兴造;为塔头巡检司城.周一百三十丈(「隆庆志」作一百四十丈),基广八尺、高一丈七尺.窝铺四,南北门二.今圮.
高崎寨 在厦门西北,临海.石炮台一座.乾隆二十二年设.
东屿寨 在厦门东.
五通寨 在厦门东北.
塔头城 明江夏侯周德兴造;为塔头巡检司城.周一百三十丈(「隆庆志」作一百四十丈),基广八尺、高一丈七尺.窝铺四,南北门二.今圮.
高崎寨 在厦门西北,临海.石炮台一座.乾隆二十二年设.
东屿寨 在厦门东.
五通寨 在厦门东北.
卷二 分域略 第 46 页
浯屿寨 在厦门南.周德兴设.与嘉禾里隔海七十里.
大担寨 嘉庆七年设.上下二石寨.
小担寨 嘉庆七年设.
青屿寨.
鸿山顶寨 相传为郑氏所筑.石刻「嘉兴寨」三字.今废.
鼓浪屿龙头山寨 相传为郑成功顿兵于此所筑.今废.
阳台山顶名羊角寨 相传郑成功劄兵之处,废址尚存.中有石穴,深黑莫测,人迹罕到;尝藏奸于此(以上采补).
大担寨 嘉庆七年设.上下二石寨.
小担寨 嘉庆七年设.
青屿寨.
鸿山顶寨 相传为郑氏所筑.石刻「嘉兴寨」三字.今废.
鼓浪屿龙头山寨 相传为郑成功顿兵于此所筑.今废.
阳台山顶名羊角寨 相传郑成功劄兵之处,废址尚存.中有石穴,深黑莫测,人迹罕到;尝藏奸于此(以上采补).
卷二 分域略 第 46 页
官 署
兴泉永道署 在北门城外魁星石下.雍正五年建.总督刘世明奏准,以兴泉道改驻厦门,买贡生黄钟房屋基地于柳树河,价银一千二十七两.因原估工料银一千四百五十六两不敷建盖,添估银一千一百三十四两仍不敷;延至乾隆三年,厦门各铺户鸠银一千两助工.四年八月,工竣(档案);是时巡道为朱叔权.自照墙、辕门、大门、二门、大堂、二堂,规模粗具.以署前后左右閒旷馀地,许在辕各役盖房居住.嗣后,私相典卖.乾隆五十年,巡道王右弼清釐界址,设立更寮(档案不全).乾隆五十九年,巡道
兴泉永道署 在北门城外魁星石下.雍正五年建.总督刘世明奏准,以兴泉道改驻厦门,买贡生黄钟房屋基地于柳树河,价银一千二十七两.因原估工料银一千四百五十六两不敷建盖,添估银一千一百三十四两仍不敷;延至乾隆三年,厦门各铺户鸠银一千两助工.四年八月,工竣(档案);是时巡道为朱叔权.自照墙、辕门、大门、二门、大堂、二堂,规模粗具.以署前后左右閒旷馀地,许在辕各役盖房居住.嗣后,私相典卖.乾隆五十年,巡道王右弼清釐界址,设立更寮(档案不全).乾隆五十九年,巡道
卷二 分域略 第 47 页
德泰复行葺盖二堂,有楼曰天乙楼.楼后有奉晖堂,署中最高处.二堂西为承恩堂;前设射圃,后有「佐岳轩」,(旧名依岩室半亭).二堂东有涵山阁、关帝祠.祠前有屋三重,以居幕宾;又东为庖厨群房.祠后为东上房,有瑶圃、观月台;与春晖堂通,作内署.嘉庆二十年,巡道倪琇改关帝祠东群房为书室三间;又于射圃西拓地构屋二重,各三间.道光十一年,巡道周凯重加修葺,改建涵山阁为延青阁(参「府、县志」增补).今按道署坐乾向巽,兼辰戌.内署共正屋四十四间,耳房不计.大堂西为官厅一、礼科一、吏户科一、吏兵科一、军工科一、土地祠一、刑工科二、承发科三、共十一间;大堂东,门役四、皂班三,共七间;仪门东,福德祠三、西军牢二、买办一,共六间;大门东,材官班五(在栅内)、民壮班四、健步班八;大门西,舍人班五(在栅内)、号房三、轿班房七,共二十八间,又马房一间(在桥班对过);辕门外,东西鼓吹亭旗杆二;辕门西,洞源宫屋二间、宫外二间,并空地一片(洞源宫为道署香火);辕门东魁星阁,阁后屋二间(阁初平矮,倪琇改建三层,上祀魁星、中祀大士、下祀文昌,于公署多不利.周凯莅任,改如旧制;移大士于阁后屋,曰观音堂):皆属道署.其四至:东至魁星阁、南至洞源宫、西至号房后、北至署后巷更寮为界.其私被典卖者,不可问矣(嘉庆二十四年,临川李秉钺署道篆.四月,夜见关帝祠前榕树放光星星如萤火,作榕神祠于下;今存.又署东有小山,山有魁星石;前有池,可以蓄鱼.秉钺欲建园,以调任而止
卷二 分域略 第 48 页
.周凯莅任,欲为之;因下有池、林、彭三姓祖茔未便,作「侨园记」以寄意).
厦防同知署 在城外厦门港保鸿山寺之东.康熙二十五年,移泉州海防同知驻厦门建.乾隆十七年,摄厅事白瀛重修.三十年,同知黄彬建监狱十四间,以禁台递人犯.嘉庆十八年间,同知叶绍棻重修(「县志」、采补).今按厅署,自康熙二十五年买莫姓山场建盖;坐丑向未,兼癸丁.照墙内旗杆二;左右建二坊,书「抚绥象寄」、「安集梯航」八字.坊侧民壮房各一.大门内,东:快班房一、军牢房一、吏总科一、地租科一、海防科二、承发科四、褔德祠一、门役房一、共十二间;西:皂班房一、长班房一、民壮房一、刑房一、仓储科一、总捕科一,共六间;监狱十四间.仪门内,东:值堂房一、赃物库三、总捕科三,共七间;西:库房一、海防科一、总捕科一,共三间.乾隆五十二年,同知刘嘉会建;令各胥在内值宿.大堂东永宁库、西迎宾馆.中为煖阁,悬「镜海堂」额,同知范廷谟书.二堂悬「尚俭堂」额,同知许原清书.内署正屋三十三间,耳房不计.后有楼三间,久废;楼后有园,关帝庙、山神庙、大仙庙各一.道光九年,署厅事褔清县知县任沈锴修葺之,加以轩亭.园中泉石卉木,颇饶胜概;凭栏四望,海山在目.巡道周凯题曰「快园」.
石浔司巡检署 在城外厦门港保碧山岩前.康熙十九年,由石浔移驻建(「县志」).今按石浔司署,系旧铸鎗局基地,下尚埋残缺之,纳方嗣昌地租银一钱八分.照墙
厦防同知署 在城外厦门港保鸿山寺之东.康熙二十五年,移泉州海防同知驻厦门建.乾隆十七年,摄厅事白瀛重修.三十年,同知黄彬建监狱十四间,以禁台递人犯.嘉庆十八年间,同知叶绍棻重修(「县志」、采补).今按厅署,自康熙二十五年买莫姓山场建盖;坐丑向未,兼癸丁.照墙内旗杆二;左右建二坊,书「抚绥象寄」、「安集梯航」八字.坊侧民壮房各一.大门内,东:快班房一、军牢房一、吏总科一、地租科一、海防科二、承发科四、褔德祠一、门役房一、共十二间;西:皂班房一、长班房一、民壮房一、刑房一、仓储科一、总捕科一,共六间;监狱十四间.仪门内,东:值堂房一、赃物库三、总捕科三,共七间;西:库房一、海防科一、总捕科一,共三间.乾隆五十二年,同知刘嘉会建;令各胥在内值宿.大堂东永宁库、西迎宾馆.中为煖阁,悬「镜海堂」额,同知范廷谟书.二堂悬「尚俭堂」额,同知许原清书.内署正屋三十三间,耳房不计.后有楼三间,久废;楼后有园,关帝庙、山神庙、大仙庙各一.道光九年,署厅事褔清县知县任沈锴修葺之,加以轩亭.园中泉石卉木,颇饶胜概;凭栏四望,海山在目.巡道周凯题曰「快园」.
石浔司巡检署 在城外厦门港保碧山岩前.康熙十九年,由石浔移驻建(「县志」).今按石浔司署,系旧铸鎗局基地,下尚埋残缺之,纳方嗣昌地租银一钱八分.照墙
卷二 分域略 第 49 页
内,小旗杆二.大门内,两廊为弓役房.二门内,东为土地祠、西为书办房.大堂三间、二堂三间,傍有廊舍.内厅六间,额曰「对沧堂」,斯芳书.内屋五间,有廊舍;西偏有小屋三间.又厨舍前有井一口,水清洌不竭.
水师提督署 在城内.康熙二十四年,将军侯施琅建.中为正堂,东西廊为本稿诸房;前为露台、甬道、仪门.大门外为鼓吹亭,南为辕门;辕门外为将裨官厅.正堂后为穿堂、为内署,又后为来同别墅;东为夹道、西为幕厅,内为司厅、外为射圃.署西为大道、为厅事,又有足观堂、澄心堂、八风亭、方池、怪石诸胜.最北有亭,跨北城;为城中最高处,可以远望.嘉庆二十年,提督王得禄重修.
水师提标中营参将署 在城东门内.康熙时建.道光十一年,提督陈化成重修.
中营守备驻防浯屿公馆 在城外祖婆庙边.即仰园.
左营守备署 在城外洪本部渡头.雍正十三年建.道光十年重修(游击署在石码).
右营游击署 在西门城外双连池.
右营守备署 在西门城外打锡巷.
前营游击署 在西门城外岐西保.
前营守备署 在城外碧山岩前.
后营游击署 在西门城外关仔内.
水师提督署 在城内.康熙二十四年,将军侯施琅建.中为正堂,东西廊为本稿诸房;前为露台、甬道、仪门.大门外为鼓吹亭,南为辕门;辕门外为将裨官厅.正堂后为穿堂、为内署,又后为来同别墅;东为夹道、西为幕厅,内为司厅、外为射圃.署西为大道、为厅事,又有足观堂、澄心堂、八风亭、方池、怪石诸胜.最北有亭,跨北城;为城中最高处,可以远望.嘉庆二十年,提督王得禄重修.
水师提标中营参将署 在城东门内.康熙时建.道光十一年,提督陈化成重修.
中营守备驻防浯屿公馆 在城外祖婆庙边.即仰园.
左营守备署 在城外洪本部渡头.雍正十三年建.道光十年重修(游击署在石码).
右营游击署 在西门城外双连池.
右营守备署 在西门城外打锡巷.
前营游击署 在西门城外岐西保.
前营守备署 在城外碧山岩前.
后营游击署 在西门城外关仔内.
卷二 分域略 第 50 页
后营守备署 在南门城外局口街.
──以上各衙署,俱康熙时建.道光十一年,提督陈化成捐廉重修.
闽海关监督署 在养元宫(事详「关赋」).
军功厂 在厦门港玉沙坡(建置详「船政」).
演武亭较场 在五老山前.
接官亭 在提督路头.
金门公馆 在鱼仔市.
南澳公馆 在凤皇山前.
五营大公馆 在城内提督衙旁.
同安县公馆 在黄厝河.
配料馆(为台湾公馆) 在厦港太平桥.
提标中营军器库 在城北门内.旧在镇南关外;乾隆十七年,提标李有用移建今所.
左营军器库 在城内西庵宫侧.
右营军器库 在城北门内.
前营军器库 在城隍庙右.
──以上各衙署,俱康熙时建.道光十一年,提督陈化成捐廉重修.
闽海关监督署 在养元宫(事详「关赋」).
军功厂 在厦门港玉沙坡(建置详「船政」).
演武亭较场 在五老山前.
接官亭 在提督路头.
金门公馆 在鱼仔市.
南澳公馆 在凤皇山前.
五营大公馆 在城内提督衙旁.
同安县公馆 在黄厝河.
配料馆(为台湾公馆) 在厦港太平桥.
提标中营军器库 在城北门内.旧在镇南关外;乾隆十七年,提标李有用移建今所.
左营军器库 在城内西庵宫侧.
右营军器库 在城北门内.
前营军器库 在城隍庙右.
卷二 分域略 第 51 页
后营军器库 在城北门内.
海道行署 在西门外(今废).
浯屿水寨行署 旧在西门外大教场,后移石湖.今废.
海防馆 在西门内.万历三十一年,同知杨一桂建.今废.
中左守御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谢柱(后改名玉柱)建.两廊列千百户所.今废.
参军府 旧在东门外外清,春、冬汛防暂驻.今废.
塔头巡检司署 在塔头城内.今废.
海道行署 在西门外(今废).
浯屿水寨行署 旧在西门外大教场,后移石湖.今废.
海防馆 在西门内.万历三十一年,同知杨一桂建.今废.
中左守御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谢柱(后改名玉柱)建.两廊列千百户所.今废.
参军府 旧在东门外外清,春、冬汛防暂驻.今废.
塔头巡检司署 在塔头城内.今废.
卷二 分域略 第 51 页
书 院
玉屏书院 在城内东北隅.有石屹立如削,晶莹可爱.前设有义学,海氛时鞠为茂草;底定后,将军吴英建文昌殿、萃文亭.又建小堂一间,祀柳仙;时降乩作诗,名曰「卖诗店」.后户部郎中雅奇构集德堂,增置学舍,为士子课文所;买漳之垣泥乡水田若干亩,岁收谷若干石,为士子会文之需(有碑记).未几,而生徒寥落,僧佔之(租入,作香灯之资),假人作寓.乾隆十六年,倪鸿范以南澳总兵署水师提督,与兴泉永道白瀛、同知许逢元、绅士黄日纪、林翼池、刘承业、廖飞鹏及生监共谋设学,乃逐僧
玉屏书院 在城内东北隅.有石屹立如削,晶莹可爱.前设有义学,海氛时鞠为茂草;底定后,将军吴英建文昌殿、萃文亭.又建小堂一间,祀柳仙;时降乩作诗,名曰「卖诗店」.后户部郎中雅奇构集德堂,增置学舍,为士子课文所;买漳之垣泥乡水田若干亩,岁收谷若干石,为士子会文之需(有碑记).未几,而生徒寥落,僧佔之(租入,作香灯之资),假人作寓.乾隆十六年,倪鸿范以南澳总兵署水师提督,与兴泉永道白瀛、同知许逢元、绅士黄日纪、林翼池、刘承业、廖飞鹏及生监共谋设学,乃逐僧
卷二 分域略 第 52 页
徒、迁佛像,劝绅士捐金二千有奇,于文昌殿右辟地、拆旧屋,盖讲堂一所;其旁为斋庑八间,以其二与馆役宿处,馀为学舍.又其高者,为必自轩、为三台阁,与旧祀朱子萃文亭相连.今奉朱子于集德堂,立石碑,镌「魁」字祀之.规模焕然一新.以是年十月兴工,次年十一月工竣;靡白金千八百馀两.合各属输捐,共存银三百馀两,寄典生息,为每岁掌教脩金;而膏火之费缺如.侍御谭尚忠任兴泉永道,劝绅士黄日纪等捐白金三千馀两,交厦防厅生息,每年计得息六、七百两,备膏火.传檄各属,于道署先行考试,优取生员二十名、童生二十名,送生、童各十名入院肄业;十名在外与课,不给膏火.每月三期课文,每名给膏火一两.每岁佥董事、生员二人以辅掌教.行之数年,士皆德之.接谭任者为蔡琛,增取新旧生十七名在内肄业,每月每名给膏火银一两六钱;外肄业新旧生童十二名,每月每名给膏火银五钱.董事、生员二名,亦各给膏火银一两,以资笔墨;比前较详.凡在内肄业者,不许擅自出入.人多而地不足,绅士黄日纪复买文昌殿左侧瓦屋二十馀间,建崇德堂、芝兰室、漱芳斋,以充学舍;又买集德堂后瓦屋数间,赁人居住,岁得金若干两,以贴祭祀.其朱子春、秋二祭,费出垣泥田租及厝租,与捐助项内无干.每祭,用猪羊各一、祭席四筵;凡与祭者,本籍皆分胙(「鹭江志」).乾隆五十三年,巡道胡世铨莅任.以书院董理非人,几致经费无著;饬厦防同知黄奠邦清查追比,革除积弊,重定章程.录朱子「白鹿洞学规」、陈桂林相国「学约」十
卷二 分域略 第 53 页
则,与章程并刊成帙,昭示多士.以石浔司巡检为监院,稽查出入,专司收发.选立董事、斋长,增内、外肄业生童为二十名.以考列等三次高下为升降,月给膏火外,每课加纸笔费第一名二钱,二名、三名一钱;官课捐加奖赏.院长束脩,额定厦平银二百两,按季支送;聘仪番银八圆,盘费二十圆,贽仪八圆,开院酒席六圆,端午、中秋二节十六圆,跟丁全年银六两、米月八斗:详定院司存案.又捐资购买书籍存贮书院,编号记簿,以备披阅.实存银五千三百九十八两零,分别截旷、嬴馀、加赏各款目,发厦防厅交各当铺按月一分五釐生息(有碑记).嘉庆十八年,巡道多麟代莅任.查书院复因费用浮滥,厅胥挪移亏银一千两,书籍散失;斋长凌翰禀请澈查捐补,饬厦防厅清釐.经同知叶绍棻、薛凝度先后谕董事林云青等十二人劝捐番银二千四百馀圆,修理书院立碑费用外,合前共存生息银计厦平六千零一两八分,仍交典当生息.接任巡道庆善重定章程:改内肄业生童各十名,月给膏火银一两八钱;外肄业生童各十名,月给膏火银八钱.致送院长束脩,用库平.禁止抽卷私出,除逐期翻考之习(翻考,谓随课以考,在前列者给与膏火),定课期饭食银数,重刊胡前道章程.道光十一年,巡道周凯饬同知许原清重加清釐(以上据碑记规条及案牍、续捐序文).今按玉屏书院发商生息银五千三百四十六两二钱(息银作生童膏火),又另案项下银二百两(息银发祭祀及馆役工食),又加赏项下银一百五十二两(息银发生童纸笔),又谷价项下银一百十四两
卷二 分域略 第 54 页
(息银备院长米价),又截旷项下银三百十六两一钱六分(作修理经费),共存厦平银六千一百二十八两三钱六分;每月一分五釐生息,全年应收息银一千一百零二两一钱零四釐八毫,收贮厅库.由监院、董事、斋长给发,会同核算,嬴馀另行生息.
紫阳书院 前在西门外朝天宫,康熙年间移厦门港;同知范廷谟所创也.前大门,中祠宇,后讲堂.雍正二年,同知冯拓之.又于大门两旁厢房,改作二小店,年收税银备灯火之用.日久弊生,生徒寥落,遂为外人所潜踪;甚至豢马其中,棂槛摧折、瓦砖毁断,破坏几四十年.迨李暲、胡宗文前后莅厦,乃复设学延师,每月课艺.胡宗文时,文风大振,刻「鹭江课士录」以示奖劝.自是相沿不改,延师讲学,遂无虚岁.但费无所出,系同知捐俸.每岁脩金二十四圆,作四季发送.生徒原定二十名,与课者不计;每月新旧生童或至百人,地甚窄狭.至同知杨愚,始行开拓;将院旁注生祠并小屋数间,俱归学舍.掌教廪生蔡士捷募绅士捐金修理讲堂,因水沟不通,注坏墙壁,改退数尺;中间祠宇瓦木朽坏,重新建盖,改入数尺.捐金不敷,未得完工(「鹭江志」).乾隆四十六年,厦防同知张朝缙捐俸倡修;师生斋廊房舍始备.计捐金二千八百九十五两,共用费二千七百七十五两五钱一分,馀存无几,未有膏火之设.嘉庆九年,厦防同知徐汝澜复捐倡洋银三千九百四十五圆,始设立肄业诸生膏火.其脩脯、膳赆诸费,俱视玉屏书院从减.今按紫阳书院从前历任劝捐银数无考.嘉庆九年,同知徐汝澜劝捐番银
紫阳书院 前在西门外朝天宫,康熙年间移厦门港;同知范廷谟所创也.前大门,中祠宇,后讲堂.雍正二年,同知冯拓之.又于大门两旁厢房,改作二小店,年收税银备灯火之用.日久弊生,生徒寥落,遂为外人所潜踪;甚至豢马其中,棂槛摧折、瓦砖毁断,破坏几四十年.迨李暲、胡宗文前后莅厦,乃复设学延师,每月课艺.胡宗文时,文风大振,刻「鹭江课士录」以示奖劝.自是相沿不改,延师讲学,遂无虚岁.但费无所出,系同知捐俸.每岁脩金二十四圆,作四季发送.生徒原定二十名,与课者不计;每月新旧生童或至百人,地甚窄狭.至同知杨愚,始行开拓;将院旁注生祠并小屋数间,俱归学舍.掌教廪生蔡士捷募绅士捐金修理讲堂,因水沟不通,注坏墙壁,改退数尺;中间祠宇瓦木朽坏,重新建盖,改入数尺.捐金不敷,未得完工(「鹭江志」).乾隆四十六年,厦防同知张朝缙捐俸倡修;师生斋廊房舍始备.计捐金二千八百九十五两,共用费二千七百七十五两五钱一分,馀存无几,未有膏火之设.嘉庆九年,厦防同知徐汝澜复捐倡洋银三千九百四十五圆,始设立肄业诸生膏火.其脩脯、膳赆诸费,俱视玉屏书院从减.今按紫阳书院从前历任劝捐银数无考.嘉庆九年,同知徐汝澜劝捐番银
卷二 分域略 第 55 页
三千九百四十五圆,连原捐银数,共折银五千四百七十五两五钱二分,存典生息,以为师生脩金、膏火.除道光六年修理院屋并挪发膏火及典铺积欠共亏银一千馀两外,实存本银三千六百馀两,每年计收息银六百馀两.山长每岁脩银一百两,折番银一百三十一圆;又膳银四十两、聘仪四两五钱六分、盘费银十五两二钱、贽仪四两五钱六分、席仪四两五钱六分、两节仪银九两一钱二分、全年课期席银二十两、跟丁六两.生童内外肄业各十名,共四十名.内肄业每课银一大元,外肄业每课银一中元,共给发生童膏火银三十元,折银二十二两八钱;计二十课,共番银六百圆,折银四百五十六两.又每课生童一、二、三名各赏花红银四钱,计二十期,共银一十六两.又院内饭食、工食各项经费银二百馀两.又就紫阳书院项内,支送养正义学山长脩银六十元,折银四十五两六钱;聘仪、贽仪及节仪各三两四分,共银一十二两一钱六分.又馆役工食及香资等项二十七两六钱.书院、义学二处全年须发银九百馀两,核计息银尚不敷用,应劝续捐.
衡文书院 去紫阳祠二百馀步.祀梓潼神像.原为义学,同知李暲曾延师设教;今归紫阳书院,此旷(「鹭江志」).按衡文书院,今改养正义学.
鹭津书院 在施将军祠侧.书院乃施氏家塾,额曰「鹭津书院」.今为果勇将军世骠祠,施氏掌管.
厦门所社学 雍正二年设.
衡文书院 去紫阳祠二百馀步.祀梓潼神像.原为义学,同知李暲曾延师设教;今归紫阳书院,此旷(「鹭江志」).按衡文书院,今改养正义学.
鹭津书院 在施将军祠侧.书院乃施氏家塾,额曰「鹭津书院」.今为果勇将军世骠祠,施氏掌管.
厦门所社学 雍正二年设.
卷二 分域略 第 56 页
仓 廒
厦门恒裕仓 在厦港.计八十间.康熙四十二年始建.乾隆二十七年,奉文再建四十二间.官捐谷五千四百九十五石、旧捐监谷八万一千九百四十石、新捐监谷六万七千四百零四石五斗八升五合六勺、江西谷一万三千三百五十石二斗四升、台属监谷四万四千零十石、截旷眷米易谷九百七十二石三斗八升六合八勺、潮谷三百石:以上额谷共二十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石二斗一升二合四勺(以上「县志」.照乾隆六十年查盘仓谷册开).按恒裕仓在厦门港石浔司署侧,厦门同知管理(俗称厅仓).雍正间,原建仓廒八十一间,以一间为守仓者住宿.乾隆二十五年,同知刘嘉会添建仓廒四十五间,共一百二十六间(内增守[仓]宿者三间).今存仓廒八十九间,馀已倒塌.原额存贮常平谷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四石零,又新监谷九万六千八百一十八石零,又官捐谷六千零七十馀石,共谷一十六万八千四百二十二石零.每年应给水师提标金门镇标七营兵米一万二千四十三石,应给提标五营兵眷米九百六十石;以台湾嘉义县徵收供米二万四千八十六石零,分配商船运仓碾给.道光八年,五营眷米奏改折色,每百折给银二两.又厦、金二标七营新兵口粮,自嘉庆十年冬添募新兵二千八百名,每年应给米四千九百馀石;后裁存四百六十七名,每年应给米八百二十馀石.就厦仓存贮谷内借动垫给,陆续采买归
厦门恒裕仓 在厦港.计八十间.康熙四十二年始建.乾隆二十七年,奉文再建四十二间.官捐谷五千四百九十五石、旧捐监谷八万一千九百四十石、新捐监谷六万七千四百零四石五斗八升五合六勺、江西谷一万三千三百五十石二斗四升、台属监谷四万四千零十石、截旷眷米易谷九百七十二石三斗八升六合八勺、潮谷三百石:以上额谷共二十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石二斗一升二合四勺(以上「县志」.照乾隆六十年查盘仓谷册开).按恒裕仓在厦门港石浔司署侧,厦门同知管理(俗称厅仓).雍正间,原建仓廒八十一间,以一间为守仓者住宿.乾隆二十五年,同知刘嘉会添建仓廒四十五间,共一百二十六间(内增守[仓]宿者三间).今存仓廒八十九间,馀已倒塌.原额存贮常平谷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四石零,又新监谷九万六千八百一十八石零,又官捐谷六千零七十馀石,共谷一十六万八千四百二十二石零.每年应给水师提标金门镇标七营兵米一万二千四十三石,应给提标五营兵眷米九百六十石;以台湾嘉义县徵收供米二万四千八十六石零,分配商船运仓碾给.道光八年,五营眷米奏改折色,每百折给银二两.又厦、金二标七营新兵口粮,自嘉庆十年冬添募新兵二千八百名,每年应给米四千九百馀石;后裁存四百六十七名,每年应给米八百二十馀石.就厦仓存贮谷内借动垫给,陆续采买归
卷二 分域略 第 57 页
补.应存谷石:常平谷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四石二升六合八勺,官捐谷五千七百二十五石,新监谷十万二千八百六十二石七斗四升:以上共应存谷一十七万四千一百二十一石七斗六升六合八勺.常平仓应存谷数,至今无出入.官捐谷项下,道、厅每年各捐五石,谷数按年加增;新监谷一项,如遇奉文拨补,即数有增减,而与应存原数亦不甚悬殊.惟各项仓谷均有缺额,或俟台谷运补、或俟采买归补,年无定数.
泉防厅仓 在厦门港,去海防署数百武.雍正年间,原贮额谷八万二千七十五石.至乾隆十三年,存数十三万三百六十八石一斗四升,贮额过多.然厦以提镇标营驻劄之所,俱留备贮,永为定额.每年就此额谷内动支碾给兵米、眷米,约出谷二万四千馀石,属照数运补(「鹭江志」).
惠济仓 在北门外第六宫边海岸上;贮五营兵谷,每年四月,每共(?)给谷一石五斗,每石估银一两;每月战饷扣银三钱、守饷扣银二钱,作五月扣抵,七月扣起、至十一月中止.中军参将掌其事(「鹭江志」).今裁,基址犹存.
厦门社仓 在二十一都昭塘保社、二十二都长塔保社、二十三都仙莲保社、二十四都店前保社、将军祠保社、鼓浪屿保社、袁厝墓社.共贮社谷四千三百八十四石五斗九升四合有奇;俱属同知管理(「县志」).社仓原谷共三千九十一石八斗四升五合,于乾隆十九年奉文分贮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四都保社及将军祠、鼓浪屿七处;令
泉防厅仓 在厦门港,去海防署数百武.雍正年间,原贮额谷八万二千七十五石.至乾隆十三年,存数十三万三百六十八石一斗四升,贮额过多.然厦以提镇标营驻劄之所,俱留备贮,永为定额.每年就此额谷内动支碾给兵米、眷米,约出谷二万四千馀石,属照数运补(「鹭江志」).
惠济仓 在北门外第六宫边海岸上;贮五营兵谷,每年四月,每共(?)给谷一石五斗,每石估银一两;每月战饷扣银三钱、守饷扣银二钱,作五月扣抵,七月扣起、至十一月中止.中军参将掌其事(「鹭江志」).今裁,基址犹存.
厦门社仓 在二十一都昭塘保社、二十二都长塔保社、二十三都仙莲保社、二十四都店前保社、将军祠保社、鼓浪屿保社、袁厝墓社.共贮社谷四千三百八十四石五斗九升四合有奇;俱属同知管理(「县志」).社仓原谷共三千九十一石八斗四升五合,于乾隆十九年奉文分贮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四都保社及将军祠、鼓浪屿七处;令
卷二 分域略 第 58 页
各社长副收管经理.春借冬还,每石加一还仓;内扣二升给社长副以为折耗、纸笔之资,八升归仓.乾隆十九年起、至二十一年止,除耗费外,共生息谷七百九十石三斗四升二合.以后约略如前.至每户借谷之数,多则一石、少则三斗;生监不得妄借(鹭江志).
厦镇义仓 在魁星河前.道光六年,巡道倪琇劝捐建设.内立丰、亨、豫、泰四廒,贮谷以备平粜.道光四年,总督赵慎畛檄饬通省举行义仓,倪琇捐廉为倡;厦门绅商士庶共捐银二万馀元,买魁星河吴姓之田,筑基建盖.仓房五间,中祀先啬之神,以左右四间为丰、亨、豫、泰四廒.设仪门,勒董事、捐户姓氏于壁.旁建小屋各四间,为守仓者住宿之所.外建倪亭一所,以供倪巡道长生禄位;董事、诸绅志感戴也.外设仓门,缭以围墙.实贮谷二千四百六十六石,馀银存典生息.设立仓正、仓副二人,专司银数出纳;一年一换,就董事中拣委.年终造册查核,交代时取具「并无亏挪」结状.设仓丁一名、看役一名,专司住守;道署拨民壮二名、厦防厅拨捕役二名、水师营拨兵二名,逐夜巡逻看守(章程十七条列后.有碑记).
厦镇义仓 在魁星河前.道光六年,巡道倪琇劝捐建设.内立丰、亨、豫、泰四廒,贮谷以备平粜.道光四年,总督赵慎畛檄饬通省举行义仓,倪琇捐廉为倡;厦门绅商士庶共捐银二万馀元,买魁星河吴姓之田,筑基建盖.仓房五间,中祀先啬之神,以左右四间为丰、亨、豫、泰四廒.设仪门,勒董事、捐户姓氏于壁.旁建小屋各四间,为守仓者住宿之所.外建倪亭一所,以供倪巡道长生禄位;董事、诸绅志感戴也.外设仓门,缭以围墙.实贮谷二千四百六十六石,馀银存典生息.设立仓正、仓副二人,专司银数出纳;一年一换,就董事中拣委.年终造册查核,交代时取具「并无亏挪」结状.设仓丁一名、看役一名,专司住守;道署拨民壮二名、厦防厅拨捕役二名、水师营拨兵二名,逐夜巡逻看守(章程十七条列后.有碑记).
卷二 分域略 第 58 页
查绅士黄登苑等共捐银二万三千九百零一圆,实收银一万七千九百四十一圆,又收许国猷四百圆.除买吴芳美田价三百三十四圆六角、建盖义仓房屋三千三百五十五圆零(连器具在内),买谷三千四百六十六石,用银七千四百六十五圆零(连船脚在内).又置陈务滋湖莲保埭田受种子四十石零六斗九升、价一千五百七十圆.除费用开销外,实存发典生息银四千三百二十圆,每
卷二 分域略 第 59 页
月一分生息(每百圆重厦驼七十三两),以为修理仓廒、辛力经费(以上皆档案).
湖莲保埭田,薛妈兴之祖父典卖于陈务滋,因佃户抗租,陈务滋归入义仓.后薛氏子孙以未经卖绝纠讼,又以海埭坍塌被淹为辞,自道光六年以来颗粒无徵.十一年,巡道周凯断找洋银一百三十圆买绝.十二年六月,檄同知许原清亲履查勘,未淹者尚有若干亩;勘估筑石埭长二百一十三丈、土埭一百十七丈,岁可收谷千馀石.
湖莲保埭田,薛妈兴之祖父典卖于陈务滋,因佃户抗租,陈务滋归入义仓.后薛氏子孙以未经卖绝纠讼,又以海埭坍塌被淹为辞,自道光六年以来颗粒无徵.十一年,巡道周凯断找洋银一百三十圆买绝.十二年六月,檄同知许原清亲履查勘,未淹者尚有若干亩;勘估筑石埭长二百一十三丈、土埭一百十七丈,岁可收谷千馀石.
卷二 分域略 第 59 页
附倪巡道义仓章程
一、厦门义仓应因地制宜,预立章程,以便遵守也.查向来设立义仓,原备青黄不接之时,借给贫民;俟秋成加息完仓.但厦门耕田者少,率系商贾寄居或小本经纪;即有就近务农,亦皆种植杂粮.故产谷甚微,悉仗台米接济;倘遇风信愆期,偶有缺乏之虞.而土著无多,若循春放、秋还之例借给,贫民多无恒产,难望其按时追收.一经短欠,转多周折.是厦门义仓,惟有仿照常平之法:每逢米船未到、粮价骤长之际,无论青黄不接之时,即秋冬时间,均应即行减价平粜,裨益贫民;俟秋成后谷价平减,仍行籴谷还仓,亦属有盈无绌,自应不准出借.预立章程,俾各遵守.
一、精选仓正、仓副,以专责守也.查义仓之设,全在经理得法,庶能垂诸久远,勿致虚应故事.必得三数人分理,可以互相稽核.议于董事或捐银绅士中择一公正端谨、身家殷实者为仓正,专管义仓钤记、经司银谷出纳;又于现在董事及行郊中,择其平日公正诚实、善于书算经营者二人为仓副,分管锁钥、登记帐目、经理一切粜籴之事以辅之.各予委札,分别专司;不准替
一、厦门义仓应因地制宜,预立章程,以便遵守也.查向来设立义仓,原备青黄不接之时,借给贫民;俟秋成加息完仓.但厦门耕田者少,率系商贾寄居或小本经纪;即有就近务农,亦皆种植杂粮.故产谷甚微,悉仗台米接济;倘遇风信愆期,偶有缺乏之虞.而土著无多,若循春放、秋还之例借给,贫民多无恒产,难望其按时追收.一经短欠,转多周折.是厦门义仓,惟有仿照常平之法:每逢米船未到、粮价骤长之际,无论青黄不接之时,即秋冬时间,均应即行减价平粜,裨益贫民;俟秋成后谷价平减,仍行籴谷还仓,亦属有盈无绌,自应不准出借.预立章程,俾各遵守.
一、精选仓正、仓副,以专责守也.查义仓之设,全在经理得法,庶能垂诸久远,勿致虚应故事.必得三数人分理,可以互相稽核.议于董事或捐银绅士中择一公正端谨、身家殷实者为仓正,专管义仓钤记、经司银谷出纳;又于现在董事及行郊中,择其平日公正诚实、善于书算经营者二人为仓副,分管锁钥、登记帐目、经理一切粜籴之事以辅之.各予委札,分别专司;不准替
卷二 分域略 第 60 页
代,以重责成.
一、预定轮年分管,以杜侵蚀也.查从前社仓,专归社长一人长远管理;日久弊生,往往侵亏挪借,侵公济私.始而影射、继而侵吞,遂使公项变入私橐;年复一年,动成无著.自宜预筹杜弊之法.兹议于选举仓正、副时,择选仓正四名、副仓八名,分年更替轮管,周而复始;逐年于开印时交代,不使恋栈,自可杜绝侵挪.如有事故,随时由道拣选.均预行详报立案,以免争执,而昭公允.
一、酌立奖励规条,以示劝惩也.仓正、副管理义仓事务,妥协无过者,每年更替之时,由道给匾褒奖;三次经管妥协、毫无贻误者,详明院宪酌加奖励.如有侵亏、挪移过犯不合者,随时斥退追究详办,令以次之人接管,用示劝惩.
一、预定粜价各数,以免冒滥也.窃照义仓所贮谷石,为数有限.若概行出粜,未免过滥,自应预为酌定.今拟凡台湾米船不到、粮价每石卖银四两以上,准义仓动谷碾米,每升减价五文出粜,每户每日不得过三升;碾动仓贮谷石及半或价值平减而止.如果十分昂贵,或遇台湾歉收、厦门实形灾荒,再行随时酌量赈济,以期实惠及民.
一、严立籴谷限期,以免迟误也.凡义仓谷石,须至邻近各县收籴,每年限以十月内收仓.如系冬间出粜,本年不及买补者,准归下年籴买完仓.倘逾期不买,由道查催,将仓正、副记罚;仍勒限补买,以实仓储.
一、预筹酌借生息,以资经费也.查仓正、副既难枵腹从事,而看守仓廒者亦须给以工食,他如纸笔之资、修葺之费及一切应用物件,皆宜筹备.拟于捐项中提出十分之二,或交商生息、
一、预定轮年分管,以杜侵蚀也.查从前社仓,专归社长一人长远管理;日久弊生,往往侵亏挪借,侵公济私.始而影射、继而侵吞,遂使公项变入私橐;年复一年,动成无著.自宜预筹杜弊之法.兹议于选举仓正、副时,择选仓正四名、副仓八名,分年更替轮管,周而复始;逐年于开印时交代,不使恋栈,自可杜绝侵挪.如有事故,随时由道拣选.均预行详报立案,以免争执,而昭公允.
一、酌立奖励规条,以示劝惩也.仓正、副管理义仓事务,妥协无过者,每年更替之时,由道给匾褒奖;三次经管妥协、毫无贻误者,详明院宪酌加奖励.如有侵亏、挪移过犯不合者,随时斥退追究详办,令以次之人接管,用示劝惩.
一、预定粜价各数,以免冒滥也.窃照义仓所贮谷石,为数有限.若概行出粜,未免过滥,自应预为酌定.今拟凡台湾米船不到、粮价每石卖银四两以上,准义仓动谷碾米,每升减价五文出粜,每户每日不得过三升;碾动仓贮谷石及半或价值平减而止.如果十分昂贵,或遇台湾歉收、厦门实形灾荒,再行随时酌量赈济,以期实惠及民.
一、严立籴谷限期,以免迟误也.凡义仓谷石,须至邻近各县收籴,每年限以十月内收仓.如系冬间出粜,本年不及买补者,准归下年籴买完仓.倘逾期不买,由道查催,将仓正、副记罚;仍勒限补买,以实仓储.
一、预筹酌借生息,以资经费也.查仓正、副既难枵腹从事,而看守仓廒者亦须给以工食,他如纸笔之资、修葺之费及一切应用物件,皆宜筹备.拟于捐项中提出十分之二,或交商生息、
卷二 分域略 第 61 页
或置田收租,以为每年经费.其平粜时所需饭食、工资,即于粜价内随时核实扣除;此外尽数籴谷贮仓,以资储备.
一、严禁官司干预,以绝弊端也.查建设义仓,应归民间管理;一切在官人役,丝毫不得干预.所有厦门义仓甫经创设,不过随时官为稽查;此外,概不准在官吏役人等稍为干预.如违,加倍重究.
一、挑选兵壮巡守,以重仓储也.查义仓虽由民管,但贮谷既及万石,自应照官仓之式,设法防护.每晚由道拨民壮二名,并移水师中营拨兵二各,遇夜住宿仓中,协同地保支更巡守,以重仓储.
一、临粜分委弹压,以杜滋事也.当平粜之时,往往易于滋事.今拟义仓凡遇平粜,先期呈明本道分饬地方官,并派委员弁前往弹压,以期安谧.
一、粜谷择请绅士,以代监放也.临粜之时,自非仓正、副三人所能经理;应由仓正、副禀明本道何日出粜,即由道发帖,择请平日公正端谨绅士四、五人按日到仓,眼同监粜、监收,以清流弊.
一、分别捐数奖励,以昭激劝也.查捐输义仓,为数多寡不一.今拟如止一百两以下者,由同安县量加奖励;二百两以下者,由厦防厅量加奖励;三百两上下者,由道给匾奖励;数至五百两者,详请大宪给匾奖励;数至一千两暨一千圆者,其尚义之诚,实属可嘉,自应分别详请照例奏咨,给予议叙旌奖,以昭激劝,而示鼓励.
一、竖碑刊刻姓氏,以垂久远也.凡义仓已经捐输之户及续后随时捐资者,无论数目多寡,
一、严禁官司干预,以绝弊端也.查建设义仓,应归民间管理;一切在官人役,丝毫不得干预.所有厦门义仓甫经创设,不过随时官为稽查;此外,概不准在官吏役人等稍为干预.如违,加倍重究.
一、挑选兵壮巡守,以重仓储也.查义仓虽由民管,但贮谷既及万石,自应照官仓之式,设法防护.每晚由道拨民壮二名,并移水师中营拨兵二各,遇夜住宿仓中,协同地保支更巡守,以重仓储.
一、临粜分委弹压,以杜滋事也.当平粜之时,往往易于滋事.今拟义仓凡遇平粜,先期呈明本道分饬地方官,并派委员弁前往弹压,以期安谧.
一、粜谷择请绅士,以代监放也.临粜之时,自非仓正、副三人所能经理;应由仓正、副禀明本道何日出粜,即由道发帖,择请平日公正端谨绅士四、五人按日到仓,眼同监粜、监收,以清流弊.
一、分别捐数奖励,以昭激劝也.查捐输义仓,为数多寡不一.今拟如止一百两以下者,由同安县量加奖励;二百两以下者,由厦防厅量加奖励;三百两上下者,由道给匾奖励;数至五百两者,详请大宪给匾奖励;数至一千两暨一千圆者,其尚义之诚,实属可嘉,自应分别详请照例奏咨,给予议叙旌奖,以昭激劝,而示鼓励.
一、竖碑刊刻姓氏,以垂久远也.凡义仓已经捐输之户及续后随时捐资者,无论数目多寡,
卷二 分域略 第 62 页
自宜与创设规条并出力董事姓名,一并勒碑竖立义仓,以期垂示久远,而昭公义.
一、应出陈易新,以防朽耗也.仓贮谷石,丰稔之岁暨台谷接续而来,市价平减,均无需于出粜.但恐积贮日久,倘有霉变、虫蛀等情,即应随时出粜,价银仍交仓正收贮;俟晚稻登场,勒限籴补完仓,不得逾延,俾免折耗.
一、公同会计岁报,以备稽考也.每年粜籴出入,须将谷数、价数并收息经费一切数目,仓正、仓副分别立簿登记.定限十一月内,将本谷若干?通盘合算本息盈亏;又将本年仓中尚存旧谷若干、籴入新谷若干、本价若干?由仓正、副订日约齐董事,公同会计,造具确册,送道查考.庶年年清款,以免积混.
一、定限交兑,以专责任也.查现选择仓正、副未得多人,兹先派仓正一人、仓副一人分别经理.议定一年一替,以均劳逸.其首值之仓正、副,将本年经管谷石、银项账簿,于次年开印之日邀齐董事,公同察算实谷、实账,交替轮值之仓正、副,授受管理.由接管仓正、副出具「并无亏挪短少」结状,送道查核.不得互相隐讳,致滋弊端.
一、公举常川住仓,以资约束也.义仓积储重地,防范务宜谨慎.兹虽设立仓丁、看役巡视看守,又拨民壮、兵快防护,究恐无人统率,终虽免于疏虞;必得仓正、仓副轮流常川住仓,庶事有统率.如其不能亲身值宿,即由该值年仓正、副妥举一人住仓,以资约束,而昭慎重.
一、应出陈易新,以防朽耗也.仓贮谷石,丰稔之岁暨台谷接续而来,市价平减,均无需于出粜.但恐积贮日久,倘有霉变、虫蛀等情,即应随时出粜,价银仍交仓正收贮;俟晚稻登场,勒限籴补完仓,不得逾延,俾免折耗.
一、公同会计岁报,以备稽考也.每年粜籴出入,须将谷数、价数并收息经费一切数目,仓正、仓副分别立簿登记.定限十一月内,将本谷若干?通盘合算本息盈亏;又将本年仓中尚存旧谷若干、籴入新谷若干、本价若干?由仓正、副订日约齐董事,公同会计,造具确册,送道查考.庶年年清款,以免积混.
一、定限交兑,以专责任也.查现选择仓正、副未得多人,兹先派仓正一人、仓副一人分别经理.议定一年一替,以均劳逸.其首值之仓正、副,将本年经管谷石、银项账簿,于次年开印之日邀齐董事,公同察算实谷、实账,交替轮值之仓正、副,授受管理.由接管仓正、副出具「并无亏挪短少」结状,送道查核.不得互相隐讳,致滋弊端.
一、公举常川住仓,以资约束也.义仓积储重地,防范务宜谨慎.兹虽设立仓丁、看役巡视看守,又拨民壮、兵快防护,究恐无人统率,终虽免于疏虞;必得仓正、仓副轮流常川住仓,庶事有统率.如其不能亲身值宿,即由该值年仓正、副妥举一人住仓,以资约束,而昭慎重.
卷二 分域略 第 62 页
祠 庙
文昌庙 在玉屏书院内.祀梓潼帝君、魁星、朱衣之神.朔、望行香,春秋二祭
文昌庙 在玉屏书院内.祀梓潼帝君、魁星、朱衣之神.朔、望行香,春秋二祭
卷二 分域略 第 63 页
(补采).
文昌宫 在道署前左偏.原名玉蕴宫,祀梓潼帝君、魁星、朱衣之神.兴泉永道倪琇有碑记(补采).
武庙 在城西南隅.祀汉寿亭侯(「鹭江志」载:『前时文武祝嘏于此.康熙二十四年建,道先六年提督许松年重修』).
外关帝庙 在神前街,坐海向街.每月朔读法于此.歙人许师古有碑记(「鹭江志」).
内关帝庙 在海岸,背海面街.祀汉寿亭侯并关、周二将军之神.其周将军极灵,祈祷不绝(「鹭江志」).
朝宗宫 在玉沙坡.
朝天宫(一名上宫) 在西门外.祀天后.将军施琅平台时,祷神默相;后军中乏水,祝之得泉.凯旋,捐俸、劝募重建(「县志」.今碑记尚存).
城隍庙 与武庙相连.祀城隍之神(「鹭江志」).
风神庙 在玉沙坡.雍正时敕建.祀风伯之神(「县志」).
龙神庙 在玉沙坡.地方官常到庙祈雨.
龙王庙 在南普陀右边.祈雨同.
上帝庙(即武西殿) 在草仔埯.祀元武之神,称曰「水长上帝」.人祈祷者,于潮
文昌宫 在道署前左偏.原名玉蕴宫,祀梓潼帝君、魁星、朱衣之神.兴泉永道倪琇有碑记(补采).
武庙 在城西南隅.祀汉寿亭侯(「鹭江志」载:『前时文武祝嘏于此.康熙二十四年建,道先六年提督许松年重修』).
外关帝庙 在神前街,坐海向街.每月朔读法于此.歙人许师古有碑记(「鹭江志」).
内关帝庙 在海岸,背海面街.祀汉寿亭侯并关、周二将军之神.其周将军极灵,祈祷不绝(「鹭江志」).
朝宗宫 在玉沙坡.
朝天宫(一名上宫) 在西门外.祀天后.将军施琅平台时,祷神默相;后军中乏水,祝之得泉.凯旋,捐俸、劝募重建(「县志」.今碑记尚存).
城隍庙 与武庙相连.祀城隍之神(「鹭江志」).
风神庙 在玉沙坡.雍正时敕建.祀风伯之神(「县志」).
龙神庙 在玉沙坡.地方官常到庙祈雨.
龙王庙 在南普陀右边.祈雨同.
上帝庙(即武西殿) 在草仔埯.祀元武之神,称曰「水长上帝」.人祈祷者,于潮
卷二 分域略 第 64 页
生时即应,退应,退则否;称称灵异(「县志」).
和安宫(俗呼祖婆庙) 在夏门中营守备署边.祀武烈王.
大使宫 在塔仔街旁.有石塔,镌「泉南佛国」四字.其地明时为渡头,水至其下.相传:神为海水浮至,不去.父老相与立庙祀之,即唐之张、许二公也.
万寿宫 在后崎尾.前明所建.今祀天后、吴真人二神.
龙湫亭 在厦二十一都,离城二十馀里.祀观音大士,灵应异常.庙前有窦,名龙湫.
妈祖宫 在东澳社.祀天后.三月中,乡人例庆天后诞.先数日,厦之诸庙必造其地,名曰「请香」.
观音亭 在西门外.祀观音.迁界后庙废,神托梦里人,现毫光于其地;因重建焉.灵应异于他神.
福寿宫 在打铁路头左边.祀吴真人、天后二神(即福山社).
和凤宫 在凤皇山下岛美路头后街.祀吴真人、天后二神(即和凤社).
怀德宫 在石埕街头.祀天后、吴真人二神(即怀德社)(以上「县志」).
水仙宫 在望高石下.明建;祀大禹、伍大夫、屈大夫、西楚霸王、鲁公输子、闽俗称水神.乾隆三十年,里人捐一千五百金重修;董事叶德芳、陈斐章、奏靖国、郑国珍、王振圭、杨朝佐、陈鸿士、叶高攀、周高光、许名扬、陈时佐、石日晖、黄名香
和安宫(俗呼祖婆庙) 在夏门中营守备署边.祀武烈王.
大使宫 在塔仔街旁.有石塔,镌「泉南佛国」四字.其地明时为渡头,水至其下.相传:神为海水浮至,不去.父老相与立庙祀之,即唐之张、许二公也.
万寿宫 在后崎尾.前明所建.今祀天后、吴真人二神.
龙湫亭 在厦二十一都,离城二十馀里.祀观音大士,灵应异常.庙前有窦,名龙湫.
妈祖宫 在东澳社.祀天后.三月中,乡人例庆天后诞.先数日,厦之诸庙必造其地,名曰「请香」.
观音亭 在西门外.祀观音.迁界后庙废,神托梦里人,现毫光于其地;因重建焉.灵应异于他神.
福寿宫 在打铁路头左边.祀吴真人、天后二神(即福山社).
和凤宫 在凤皇山下岛美路头后街.祀吴真人、天后二神(即和凤社).
怀德宫 在石埕街头.祀天后、吴真人二神(即怀德社)(以上「县志」).
水仙宫 在望高石下.明建;祀大禹、伍大夫、屈大夫、西楚霸王、鲁公输子、闽俗称水神.乾隆三十年,里人捐一千五百金重修;董事叶德芳、陈斐章、奏靖国、郑国珍、王振圭、杨朝佐、陈鸿士、叶高攀、周高光、许名扬、陈时佐、石日晖、黄名香
卷二 分域略 第 65 页
(「县志」).
东岳庙 在北门外,坐带溪、面仙洞.崇祀东帝并十殿阎罗.明太常寺卿池浴德舍施建造.
土地庙 在万寿宫巷.祀福德神,为厦岛诸街市土地神之始(俗呼土地公祖).
雷音殿 在后崎尾小屿中.有木桥数十丈通其际,今易以石.祀五行神.
凤仪宫 在火烧街头.亦祀天妃、真人之神.
天长二妈宫 在霞溪上.所祀神同凤仪[宫].
圆山宫 在厦门港.祀天后、吴真人.朔、望读法于此.
鳌山宫 在后莲乡蟹仔屿渡上.祀吴真人.明时为官府往来打饘所,颜曰「鳌山第一」(以上俱「鹭江志」).
养元宫 在户部衙边.祀天后、吴真人(以下俱补采).
养真宫 在内关帝庙边.祀天后、吴真人.
迎祥宫 在黄厝保.祀天后、吴真人.明天顺间,黄家舍地,故俗名黄厝宫;有崇祯间碑记.求医于真人,甚灵验.
福海宫 在厦门港.祀天后.
三官宫 在东门外.祀三官大帝.宫后有石,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大如斗,
东岳庙 在北门外,坐带溪、面仙洞.崇祀东帝并十殿阎罗.明太常寺卿池浴德舍施建造.
土地庙 在万寿宫巷.祀福德神,为厦岛诸街市土地神之始(俗呼土地公祖).
雷音殿 在后崎尾小屿中.有木桥数十丈通其际,今易以石.祀五行神.
凤仪宫 在火烧街头.亦祀天妃、真人之神.
天长二妈宫 在霞溪上.所祀神同凤仪[宫].
圆山宫 在厦门港.祀天后、吴真人.朔、望读法于此.
鳌山宫 在后莲乡蟹仔屿渡上.祀吴真人.明时为官府往来打饘所,颜曰「鳌山第一」(以上俱「鹭江志」).
养元宫 在户部衙边.祀天后、吴真人(以下俱补采).
养真宫 在内关帝庙边.祀天后、吴真人.
迎祥宫 在黄厝保.祀天后、吴真人.明天顺间,黄家舍地,故俗名黄厝宫;有崇祯间碑记.求医于真人,甚灵验.
福海宫 在厦门港.祀天后.
三官宫 在东门外.祀三官大帝.宫后有石,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大如斗,
卷二 分域略 第 66 页
颜体,极佳.
相公宫 在庙仔溪尾.祀唐忠烈乐官雷海青之神(唐肃宗追封太常寺卿、宋高宗追封大元帅.见莆田「庙碑」).婴孩生疮毒,祈祷屡效.上元前后,香火甚盛.
灵惠宫 在斗涵.祀天后、吴真人.
观音亭 在南门外.祀观音大士(俗称桥亭).戒行僧文远焚修坐化之所,塑像佛座旁.一在魁星河;无庙名,俗称「阿弥陀佛」.
福茂宫 在内柴市,祀清水祖师.
普佑殿 在后路头.亦祀清水祖师.
通津亭 在外关帝庙前.祀观世音.
凤山宫 在外清.祀天后、吴真人.庙亦古.
青龙宫 在马柱.祀吴真人.
龙泉宫 在草仔埯海滨.祀天后.官府渡台,于此迎送.
前园宫 在大担山后.天后祖庙也.杯筊甚灵.
南寿宫 在城内.祀天后、吴真人.两旁有四大将军;其站西下首者最灵,男妇祈祷,络绎不绝.
西庵宫 在西城内.祀天后、吴真人.
相公宫 在庙仔溪尾.祀唐忠烈乐官雷海青之神(唐肃宗追封太常寺卿、宋高宗追封大元帅.见莆田「庙碑」).婴孩生疮毒,祈祷屡效.上元前后,香火甚盛.
灵惠宫 在斗涵.祀天后、吴真人.
观音亭 在南门外.祀观音大士(俗称桥亭).戒行僧文远焚修坐化之所,塑像佛座旁.一在魁星河;无庙名,俗称「阿弥陀佛」.
福茂宫 在内柴市,祀清水祖师.
普佑殿 在后路头.亦祀清水祖师.
通津亭 在外关帝庙前.祀观世音.
凤山宫 在外清.祀天后、吴真人.庙亦古.
青龙宫 在马柱.祀吴真人.
龙泉宫 在草仔埯海滨.祀天后.官府渡台,于此迎送.
前园宫 在大担山后.天后祖庙也.杯筊甚灵.
南寿宫 在城内.祀天后、吴真人.两旁有四大将军;其站西下首者最灵,男妇祈祷,络绎不绝.
西庵宫 在西城内.祀天后、吴真人.
卷二 分域略 第 67 页
洞源宫 在道署前.祀天后、吴真人.
洞贤宫 在溪岸,坐海、朝山.祀天后、吴真人(俗名真宫).
炫妙宫 在桥仔头.祀吴真人.尝为人治病,有奇效;酬以祀田若干顷.
武昭殿 在后路头.祀元武之神.居高可以远眺.
北帝庙 在北城内.祀元武之神.高据城巅,俯瞰全城.
武当分镇 在望高石后.祀元武之神.
潮源宫 在寮仔后海滨.祀天后.
丹霞宫 在西门外右营游击衙署左边.祀天后、吴真人.
慈济宫 在西门外右营游击衙署右边.宫天后、祀真人.
药王祠 在碧山岩内.祀药王.
内水仙宫 在菜妈街后,背城、面海.端节,龙舟必先至此,演剧鼓棹;名曰「请水」.
三和宫 在鼓浪屿三丘田.祀天后.
济寿宫 在深田内.祀汉北地王之神.
平台宫 在先锋营.祀天后.
寿山宫 在火仔埯.祀天后.
洞贤宫 在溪岸,坐海、朝山.祀天后、吴真人(俗名真宫).
炫妙宫 在桥仔头.祀吴真人.尝为人治病,有奇效;酬以祀田若干顷.
武昭殿 在后路头.祀元武之神.居高可以远眺.
北帝庙 在北城内.祀元武之神.高据城巅,俯瞰全城.
武当分镇 在望高石后.祀元武之神.
潮源宫 在寮仔后海滨.祀天后.
丹霞宫 在西门外右营游击衙署左边.祀天后、吴真人.
慈济宫 在西门外右营游击衙署右边.宫天后、祀真人.
药王祠 在碧山岩内.祀药王.
内水仙宫 在菜妈街后,背城、面海.端节,龙舟必先至此,演剧鼓棹;名曰「请水」.
三和宫 在鼓浪屿三丘田.祀天后.
济寿宫 在深田内.祀汉北地王之神.
平台宫 在先锋营.祀天后.
寿山宫 在火仔埯.祀天后.
卷二 分域略 第 68 页
寿山宫 在吴厝巷.祀吴真人(以上三宫,近年新造).
贞烈义娘祠 在碧山岩内.义娘为厦人,故厦门有祠(后人塑子孙娘娘于祠中,遂忘其祠之所自始).
贞烈义娘祠 在碧山岩内.义娘为厦人,故厦门有祠(后人塑子孙娘娘于祠中,遂忘其祠之所自始).
卷二 分域略 第 68 页
(按各乡社俱有社神祠,若澳溪社之会灵宫、东边社之高明宫、尾头社之美仁宫、西边社之豪士宫、鼓浪屿岩仔脚之兴贤宫、内厝澳之种德宫,皆祀天后、吴真人之神,不及备载.又有灵应殿、西应殿、宝月殿、威灵殿,祀所谓池王爷者,语无可据,不载.厦门迎神赛会,动费多金,穷极奢靡;各庙必以时出巡,甚至有贯刃于腮、蟠于颈以为胜.经道、厅出示禁止,少息.又乡各祀一神、家各祀一神,有病则以肩舆抬之,向药肆取药,颠簸而行,神长不过尺许,皆属不经;虽官禁,不止.病不延医而诣神,死而无悔,亦闽俗最愚之恶习也.)
卷二 分域略 第 68 页
坊 表
「进士」坊 在厦门城南门内;为明嘉靖己丑进士杨逢春立.今圮(「鹭江志」).
「代巡三省侍御两京」坊 在吴仓社街;为明操江军门傅镇立(「县志」、「鹭江志」).
「大中丞」坊 在厦门城;为明傅镇江立.今圮(「县志」).
「天宫名卿」坊 在厦门城;为明嘉靖乙丑进士池浴德立.今圮(「县志」).
「进士」坊 在厦门城南门内;为明嘉靖己丑进士杨逢春立.今圮(「鹭江志」).
「代巡三省侍御两京」坊 在吴仓社街;为明操江军门傅镇立(「县志」、「鹭江志」).
「大中丞」坊 在厦门城;为明傅镇江立.今圮(「县志」).
「天宫名卿」坊 在厦门城;为明嘉靖乙丑进士池浴德立.今圮(「县志」).
卷二 分域略 第 69 页
「功敷海表泽普天南」坊 在镇南关;为靖海将军施琅立.
「功高大树爱永甘棠」坊 在崎岭;为靖海侯施琅、水师提督施世骠父子立.
「勋崇山海泽沛军民」坊 在崎岭;为威略将军吴英立(以上俱「县志」、「鹭江志」).
「钦赐祭葬」坊 在白鹤岭深田内;为大鹏营参将杨起麟立(采补).
「钦赐祭葬」坊 在紫云岩后;为广东左翼镇总兵许廷桂立.
「盛世梯航天南都会」坊 在玉沙坡接官亭前.乾隆三十九年,厦防同知蒋元枢建(采补).
「节孝」坊 在道署之左;为明池宗宝妻郑氏立.今圮,坊碑犹存(「县志」).
「节孝」坊 在西边社;为池源珍妻杨氏立(「县志」).
「节孝」坊 在户部衙;为黄国楷妻陈氏立.
「节孝」坊 在演武亭右;为许志正妻庄氏立
「节孝」坊 在麻埔;为方宗汉妻涂氏立.
「节孝」坊 在将军祠前;为黄明观妻叶氏立(以上补采).
「功高大树爱永甘棠」坊 在崎岭;为靖海侯施琅、水师提督施世骠父子立.
「勋崇山海泽沛军民」坊 在崎岭;为威略将军吴英立(以上俱「县志」、「鹭江志」).
「钦赐祭葬」坊 在白鹤岭深田内;为大鹏营参将杨起麟立(采补).
「钦赐祭葬」坊 在紫云岩后;为广东左翼镇总兵许廷桂立.
「盛世梯航天南都会」坊 在玉沙坡接官亭前.乾隆三十九年,厦防同知蒋元枢建(采补).
「节孝」坊 在道署之左;为明池宗宝妻郑氏立.今圮,坊碑犹存(「县志」).
「节孝」坊 在西边社;为池源珍妻杨氏立(「县志」).
「节孝」坊 在户部衙;为黄国楷妻陈氏立.
「节孝」坊 在演武亭右;为许志正妻庄氏立
「节孝」坊 在麻埔;为方宗汉妻涂氏立.
「节孝」坊 在将军祠前;为黄明观妻叶氏立(以上补采).
卷二 分域略 第 69 页
坟 墓
卷二 分域略 第 70 页
唐处士陈黯墓 在东山社前(「县志」).山顶镌「场老山」三大字,下镌「白云岩」三字(「鹭江志」).
唐侍御薛令之墓 在下张社.前有神道碑,书「有唐侍御薛公之墓」(「鹭江志」).
宋知县薛舜俞墓 在庵兜社内(「鹭江志」).
宋叶元邻墓 在古楼径旁.石勒「官荣」二字;相传宋丞相陆秀夫所赠.元邻为宋丞相叶禺之侄;才能科(?),又诗『百年骸骨表荣名』之句(「鹭江志」).
明御史傅珙墓 在西门外(采补).
明都堂傅镇墓 在金榜山吴村(采补).
明知州林大梁墓 在高崎(釆补).
明封太常卿池宗宝墓 在北门外魁星石下左三百步(即孙举人显兖墓)(「县志」、「鹭江志」).
明封太常卿池杨墓 在阳台山(「县志」、「鹭江志」).
明太常卿池浴德墓 在水仙宫后凤皇山下.今湮(「县志」.太常墓为庶孙池法卖与张凤诏盖屋;凤诏将墓堆平为屋,其子生员廷仪登时中恶病死.乾隆三十六年,经太常嫡孙进士光远、举人继善赴巡道白瀛呈控,法与凤诏惧罪,诬指光远、继善为冒认宗支,中止.嘉庆十年,太常孙光润复赴巡道王绍兰呈控,亲诣宝山典铺内履勘,因店屋
唐侍御薛令之墓 在下张社.前有神道碑,书「有唐侍御薛公之墓」(「鹭江志」).
宋知县薛舜俞墓 在庵兜社内(「鹭江志」).
宋叶元邻墓 在古楼径旁.石勒「官荣」二字;相传宋丞相陆秀夫所赠.元邻为宋丞相叶禺之侄;才能科(?),又诗『百年骸骨表荣名』之句(「鹭江志」).
明御史傅珙墓 在西门外(采补).
明都堂傅镇墓 在金榜山吴村(采补).
明知州林大梁墓 在高崎(釆补).
明封太常卿池宗宝墓 在北门外魁星石下左三百步(即孙举人显兖墓)(「县志」、「鹭江志」).
明封太常卿池杨墓 在阳台山(「县志」、「鹭江志」).
明太常卿池浴德墓 在水仙宫后凤皇山下.今湮(「县志」.太常墓为庶孙池法卖与张凤诏盖屋;凤诏将墓堆平为屋,其子生员廷仪登时中恶病死.乾隆三十六年,经太常嫡孙进士光远、举人继善赴巡道白瀛呈控,法与凤诏惧罪,诬指光远、继善为冒认宗支,中止.嘉庆十年,太常孙光润复赴巡道王绍兰呈控,亲诣宝山典铺内履勘,因店屋
卷二 分域略 第 71 页
转售别主、内外更张,光润不能确指窆处.其时有旁观乡老知其墓在下,不敢作證,官不能决;愿有屋者自行扩清,留存坏士,以慰先贤之灵.凌翰述』).
明同知池显京墓 在官兜岩后山(「县志」).
明太常卿林宗载墓 在二十二都仓里灯山(「县志」).
封御史郭维丰墓 在虎仔山后施厝前(「县志」列在明、「鹭江志」列在国朝).
副使陈沃心墓 在二十四都上张埔(县志).
恤刑陈士兰墓 在店前神山(「县志」).
知县陈则采墓 在嘉禾岩后(「县志」).
赠宫允纪文畴墓 在乌石浦(采补).
仪部纪许国墓 在崎岭(采补).
进士陈士京墓 在鼓浪屿.碑镌「逋庵之墓」(采补).
都督林壮猷墓 在深田内.碑书「大树主军墓」(采补).
癸未状元黄仲聚墓 在靖山头东埯社后(万历癸未状元为朱国祚、崇祯癸未状元为杨廷鉴,并非黄姓;疑仲聚系武科状头.墓碑刻『永历丙申安葬,祀侄伋立石』;不知何许人.恐今无子孙可考,附于明坟墓之末).
国朝提督胡贵墓 在洪山柄(「县志」、「鹭江志」).
明同知池显京墓 在官兜岩后山(「县志」).
明太常卿林宗载墓 在二十二都仓里灯山(「县志」).
封御史郭维丰墓 在虎仔山后施厝前(「县志」列在明、「鹭江志」列在国朝).
副使陈沃心墓 在二十四都上张埔(县志).
恤刑陈士兰墓 在店前神山(「县志」).
知县陈则采墓 在嘉禾岩后(「县志」).
赠宫允纪文畴墓 在乌石浦(采补).
仪部纪许国墓 在崎岭(采补).
进士陈士京墓 在鼓浪屿.碑镌「逋庵之墓」(采补).
都督林壮猷墓 在深田内.碑书「大树主军墓」(采补).
癸未状元黄仲聚墓 在靖山头东埯社后(万历癸未状元为朱国祚、崇祯癸未状元为杨廷鉴,并非黄姓;疑仲聚系武科状头.墓碑刻『永历丙申安葬,祀侄伋立石』;不知何许人.恐今无子孙可考,附于明坟墓之末).
国朝提督胡贵墓 在洪山柄(「县志」、「鹭江志」).
卷二 分域略 第 72 页
封资政大夫黄陈韬墓 在塘边后埔山(「鹭江志」).
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河南怀庆府知府王凤来墓 在东坪山象鼻崙(「鹭江志」).
赠骠骑将军胡馨墓 在吴仓凤屿(「县志」).
赠骠骑将军胡子爵墓 在吴仓凤屿(「县志」).
赠骠骑将军胡士宗墓 在顾厝乡(「县志」).
钦赐祭葬参将杨起麟墓 在白鹤岭(以下采补).
安平协署台湾镇黄隆墓 在白鹿洞前风动石脚.
赐葬副将许廷桂墓 在紫云岩后.
诰授振威将军提督孙全谋墓 在马山(本家传:『赠一品夫人王氏合葬』).
总兵谢恩诏墓 在江头乡.
总兵林国彩墓 在靖山头花园内.
总兵许德墓 在靖山头东埯社花园内.
诰授荣禄大夫左都督卓超墓 在竹坑双叠石.
太师墓 在鸿山寺之东.上有大石,镌「双忠魂」三字.墓碑书:『武荣郑公翔千、涛千之墓』.俗呼太师墓,不知葬者何人?或疑即唐王所封、或为郑氏伪职、或以为芝龙兄弟招魂之墓,均无确据可考(按郑鸿逵与黄石斋迎唐王,封太傅;芝龙封太师.
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河南怀庆府知府王凤来墓 在东坪山象鼻崙(「鹭江志」).
赠骠骑将军胡馨墓 在吴仓凤屿(「县志」).
赠骠骑将军胡子爵墓 在吴仓凤屿(「县志」).
赠骠骑将军胡士宗墓 在顾厝乡(「县志」).
钦赐祭葬参将杨起麟墓 在白鹤岭(以下采补).
安平协署台湾镇黄隆墓 在白鹿洞前风动石脚.
赐葬副将许廷桂墓 在紫云岩后.
诰授振威将军提督孙全谋墓 在马山(本家传:『赠一品夫人王氏合葬』).
总兵谢恩诏墓 在江头乡.
总兵林国彩墓 在靖山头花园内.
总兵许德墓 在靖山头东埯社花园内.
诰授荣禄大夫左都督卓超墓 在竹坑双叠石.
太师墓 在鸿山寺之东.上有大石,镌「双忠魂」三字.墓碑书:『武荣郑公翔千、涛千之墓』.俗呼太师墓,不知葬者何人?或疑即唐王所封、或为郑氏伪职、或以为芝龙兄弟招魂之墓,均无确据可考(按郑鸿逵与黄石斋迎唐王,封太傅;芝龙封太师.
卷二 分域略 第 73 页
武荣,即南安也).
三仙墓 在虎头山.昔有某烈妇以夫赌荡倾家,恐其卖己;先数日,将家具卖偿素所借贷者.自缝其衣履,与子投海而死.夫知之,亦投海.越日浮尸水面,装束如故.乡里怜之,埋于此;名三仙墓(见姚文山某烈妇传).
三仙墓 在虎头山.昔有某烈妇以夫赌荡倾家,恐其卖己;先数日,将家具卖偿素所借贷者.自缝其衣履,与子投海而死.夫知之,亦投海.越日浮尸水面,装束如故.乡里怜之,埋于此;名三仙墓(见姚文山某烈妇传).
卷二 分域略 第 73 页
(按「会典」:官职墓制,一品茔地九十步、二品八十步、三品七十步、四品六十步、五品五十步、六品四十步、七品以下二十步,皆从茔心发步,各数至边;庶人茔地九步,穿心十八步,不容他人侵佔.著地方官保护,勿致毁伤.奈世人惑于风水之说,见其子孙式微,谋为己父邱垄;甚至有恃强侵夺,设计兼并者.不惟为国法所不宥,亦为天理所不容.返镜以观,自家子孙式微,又将何以处其先人也?故备载前贤之可考者,以垂久远.)
卷二 分域略 第 73 页
义 冢
旧义冢二十九处:靖山头、庙仔溪尾、半山堂、深田内、白鹤岭、仙洞脚、狮山、尾头山、水鸡腿、外清箭道、禅师公岭、万善亭、鲎壳石、石烛山、芙蓉山、镇南关、太师墓、育婴堂、打石字、虎头山、麒麟山、风匮石、草仔埯、火仔埯、先锋营、后崎尾、澳仔岭、演武亭边、沙坡尾台. ──以上皆前任各官所置,给贫民埋葬;无碑记可考.
旧义冢二十九处:靖山头、庙仔溪尾、半山堂、深田内、白鹤岭、仙洞脚、狮山、尾头山、水鸡腿、外清箭道、禅师公岭、万善亭、鲎壳石、石烛山、芙蓉山、镇南关、太师墓、育婴堂、打石字、虎头山、麒麟山、风匮石、草仔埯、火仔埯、先锋营、后崎尾、澳仔岭、演武亭边、沙坡尾台. ──以上皆前任各官所置,给贫民埋葬;无碑记可考.
卷二 分域略 第 74 页
一、镇南关下:乾隆三十年,厦防同知黄彬置设义冢(有碑记).
一、南普陀左钟山下:嘉庆二年,厦防同知裘增寿会同水[师]中营参将李得胜捐埋台、澎戍卒积存棺骸及厦地荒山无主骸,编立「安土敦仁」四字小碑为记.前设墓门,四围缭以短垣.中设大冢,埋杂姓散骸.
一、碧山岩左侧米仓后:嘉庆十六年,厦防同知叶绍棻捐埋海蜃寺积骸及厦地无主骸,编「前因净释极乐同登」八字,立小碑为记.
一、南普陀右鼓山麓 嘉庆二十三年,厦防同知叶绍棻捐埋海蜃寺积骸及厦地无主骸,编「山川钟秀灵爽式凭」八字为碑记.
一、南普陀右侧 嘉庆二十五年,署厦防同知咸成捐埋台运棺骸及厦地无主骸,编「佳城祥衍仁宅绥安」八字为碑记.
一、白鹤岭仙洞下紫云岩南普陀旁 嘉庆二十五年,厦门大疫,署厦防同知咸成、兴泉永道倪琇置地,给贫民埋葬,并施棺木.
一、南普陀右侧 道光元年,署厦防同知麦祥捐埋台运棺骸及厦地无主骸,立碑标记.
一、南普陀左东边乡之狗湾圈山 道光元年,海蜃寺僧置买;按年瘗埋台运棺骸,立有碑记.
一、南普陀左钟山下:嘉庆二年,厦防同知裘增寿会同水[师]中营参将李得胜捐埋台、澎戍卒积存棺骸及厦地荒山无主骸,编立「安土敦仁」四字小碑为记.前设墓门,四围缭以短垣.中设大冢,埋杂姓散骸.
一、碧山岩左侧米仓后:嘉庆十六年,厦防同知叶绍棻捐埋海蜃寺积骸及厦地无主骸,编「前因净释极乐同登」八字,立小碑为记.
一、南普陀右鼓山麓 嘉庆二十三年,厦防同知叶绍棻捐埋海蜃寺积骸及厦地无主骸,编「山川钟秀灵爽式凭」八字为碑记.
一、南普陀右侧 嘉庆二十五年,署厦防同知咸成捐埋台运棺骸及厦地无主骸,编「佳城祥衍仁宅绥安」八字为碑记.
一、白鹤岭仙洞下紫云岩南普陀旁 嘉庆二十五年,厦门大疫,署厦防同知咸成、兴泉永道倪琇置地,给贫民埋葬,并施棺木.
一、南普陀右侧 道光元年,署厦防同知麦祥捐埋台运棺骸及厦地无主骸,立碑标记.
一、南普陀左东边乡之狗湾圈山 道光元年,海蜃寺僧置买;按年瘗埋台运棺骸,立有碑记.
卷二 分域略 第 75 页
一、将军祠前后内 道光七年,都司马大宾置.
一、将军祠前后内尾头社边、新漈尾二处 道光九年,署道王耀辰置.
一、半山堂 道光十一年,厦防同知许原清置.
一、将军祠前鬼仔巷 道光十二年,中书吴廷材置.
海蜃寺棺厂 在厦门港打石字海边.乾隆十四年,虎溪僧佛敏建.乾隆二十七年,台湾县夏瑚详设太平船,专运流寓兵民棺骸,于海蜃寺内设棺厂收贮.由厦防同知移知原籍厅、县招各亲属认领,以一年为限;逾限,即就厦地埋葬.运载船户,一年正、五月两次免配兵谷.其经费,台湾一厅、四县,每岁各捐银十两.三十七年,增捐各十五两,共七十五两,存台湾县库;给寺僧香灯祀孤银二十四两,馀为埋葬之用(每棺一具,给工、灰土银一两二钱五分;每四身抵棺一具,给银一两二钱二分).三十七年,增寺僧银六两.后因捐解不齐,骸骨堆积过多.嘉庆元年以后,厦防同知裘增寿、叶绍棻、咸成、麦祥先后捐资买地掩埋.道光元年,布政司孙尔准详定:以是年为始,藩司及台湾道、府、三厅、四县每年各捐十五两,共一百五十两(给寺僧香灯银三十两、修厂费二十两,馀百两为到厦掩埋之费);由台湾饷内就司库划扣,海蜃寺僧厦防厅照赴司承领,以一年所到棺骸数目具报.如有嬴馀,留补下年不足(今寺僧仅领银七
一、将军祠前后内尾头社边、新漈尾二处 道光九年,署道王耀辰置.
一、半山堂 道光十一年,厦防同知许原清置.
一、将军祠前鬼仔巷 道光十二年,中书吴廷材置.
海蜃寺棺厂 在厦门港打石字海边.乾隆十四年,虎溪僧佛敏建.乾隆二十七年,台湾县夏瑚详设太平船,专运流寓兵民棺骸,于海蜃寺内设棺厂收贮.由厦防同知移知原籍厅、县招各亲属认领,以一年为限;逾限,即就厦地埋葬.运载船户,一年正、五月两次免配兵谷.其经费,台湾一厅、四县,每岁各捐银十两.三十七年,增捐各十五两,共七十五两,存台湾县库;给寺僧香灯祀孤银二十四两,馀为埋葬之用(每棺一具,给工、灰土银一两二钱五分;每四身抵棺一具,给银一两二钱二分).三十七年,增寺僧银六两.后因捐解不齐,骸骨堆积过多.嘉庆元年以后,厦防同知裘增寿、叶绍棻、咸成、麦祥先后捐资买地掩埋.道光元年,布政司孙尔准详定:以是年为始,藩司及台湾道、府、三厅、四县每年各捐十五两,共一百五十两(给寺僧香灯银三十两、修厂费二十两,馀百两为到厦掩埋之费);由台湾饷内就司库划扣,海蜃寺僧厦防厅照赴司承领,以一年所到棺骸数目具报.如有嬴馀,留补下年不足(今寺僧仅领银七
卷二 分域略 第 76 页
十五两).太平船额式两号:一由厦防厅招募,一由台湾县招募.
施棺义厂 嘉庆二十五年,因疫疠时行,巡道倪琇、水师中营参将杨继勋、厦防同知咸成劝捐洋银四千一百七十五圆,随时施棺瘗埋.道光九年,谕董事凌翰、凌永屏于海岸街建盖义厂(董事自行捐造);历任提督、道、厅各有捐施.十二年春,复大疫.绅士郭炯出其父郭权遗资八百圆、子宗濂捐银二百金为倡,共捐银三千二百三十六圆;施舍棺木一千零五十六具外,十一年四月至十二年八月止,实存一千九百零七圆(内置店屋本银一千七百四十一圆,每年息银二百馀圆).董事凌翰、凌永屏、杨士仪、苏学浩掌理.
施棺义厂 嘉庆二十五年,因疫疠时行,巡道倪琇、水师中营参将杨继勋、厦防同知咸成劝捐洋银四千一百七十五圆,随时施棺瘗埋.道光九年,谕董事凌翰、凌永屏于海岸街建盖义厂(董事自行捐造);历任提督、道、厅各有捐施.十二年春,复大疫.绅士郭炯出其父郭权遗资八百圆、子宗濂捐银二百金为倡,共捐银三千二百三十六圆;施舍棺木一千零五十六具外,十一年四月至十二年八月止,实存一千九百零七圆(内置店屋本银一千七百四十一圆,每年息银二百馀圆).董事凌翰、凌永屏、杨士仪、苏学浩掌理.
卷二 分域略 第 76 页
置典吴赛店屋相连一座,在张厝前保五崎脚第二间.
陈安成店屋一座,在和凤后保桂州墓口局口街.
曾翁氏店屋一间,在张厝前保五崎脚.
曾裕店二间,在五崎脚江厝巷口第一间、第二间.又一间,在大使宫后隘门脚第二间.
买白福生等家器一付,在鱼仔市辘街;金德泉酒米铺承税.
按厦岛地窄人稠,多四方羁旅之客,一时不得归榇,又有戍台班兵积骸;海蜃寺北邙累累者,重叠以葬.时为马豕诸畜所蹂蹈,骸胔暴露,疫疠恒作.官斯土者宜出示禁止,令董事劝捐随时掩瘗,亦「掩骼埋胔」之政也.
陈安成店屋一座,在和凤后保桂州墓口局口街.
曾翁氏店屋一间,在张厝前保五崎脚.
曾裕店二间,在五崎脚江厝巷口第一间、第二间.又一间,在大使宫后隘门脚第二间.
买白福生等家器一付,在鱼仔市辘街;金德泉酒米铺承税.
按厦岛地窄人稠,多四方羁旅之客,一时不得归榇,又有戍台班兵积骸;海蜃寺北邙累累者,重叠以葬.时为马豕诸畜所蹂蹈,骸胔暴露,疫疠恒作.官斯土者宜出示禁止,令董事劝捐随时掩瘗,亦「掩骼埋胔」之政也.
卷二 分域略 第 77 页
育婴堂
育婴堂 原在紫阳祠侧.厦防同知李暲以学舍数间改造,名注生祠,为育婴之所.雇乳妇数人,月给衣食.岁久而废.后厦防同知杨愚扩清学舍,仍归义学.署巡道宫兆麟买镇南关下旧军装废局,建为注生祠,旁为乳妇住宅.经理初定,即升任去.巡道蔡琛复集捐公费,多雇乳妇,每月给银一两,收养贫民幼孩;遣人挑箱巡视,遇有弃孩,辄收养之.内外之禁,立法甚严.又兼行善举,改名普济堂.以监生林椿董其事(「鹭江志」火仔埯,坐西,向东).
普济堂 在镇南关(「县志」.巡道蔡琛有碑记).
育婴堂 原在紫阳祠侧.厦防同知李暲以学舍数间改造,名注生祠,为育婴之所.雇乳妇数人,月给衣食.岁久而废.后厦防同知杨愚扩清学舍,仍归义学.署巡道宫兆麟买镇南关下旧军装废局,建为注生祠,旁为乳妇住宅.经理初定,即升任去.巡道蔡琛复集捐公费,多雇乳妇,每月给银一两,收养贫民幼孩;遣人挑箱巡视,遇有弃孩,辄收养之.内外之禁,立法甚严.又兼行善举,改名普济堂.以监生林椿董其事(「鹭江志」火仔埯,坐西,向东).
普济堂 在镇南关(「县志」.巡道蔡琛有碑记).
卷二 分域略 第 77 页
今按:育婴堂在厦门港火仔埯,坐西、向东.大小房屋二十间.乾隆三十一年,巡道蔡琛就注生祠改为普济堂;官雇乳妇,收哺女孩,经费由兴泉永各属捐银五千圆,除用及续捐共存典生息三千六百四十八两,年得息银七百两零.遴本地公正绅士董其事.嘉庆九年,同知徐汝澜捐修屋宇.后归其责于厅胥林芬;乃虚报物故、鬻作娼婢,百弊丛生.经厦防同知薛凝度斥革;复捐集公费,择绅士八人,每月以二人分董其事,收孩、领孩.设堂总一人,专司簿册;设门役一人,专司出入.复名育婴堂.嘉庆二十四年,署同知咸成捐银四百五十两零.道光六年,署同知张仪盛捐修屋宇.道光八年,署同知黄宅中捐银一百五十九两六钱.现存典银二千八百七十四两四钱,每年二分行息;又存库银九百三十三两二钱四分,发典具领生息.现共存银三千八百零八两
卷二 分域略 第 78 页
六钱.
又按向例:乳妇哺孩一口,每日口粮银五分五釐三毫三丝,大建月给银一两六钱六分、小建月给银一两六钱零四釐,名曰承哺.堂内房屋不敷居住,将女孩分寄贫妇家哺养;比在堂承哺者,口粮银减半,名曰兼哺.婴孩至二十五月已能谷食者为乾孩,月给口粮银六钱六分,仍归所哺之妇抚养;听良家具领,或为女、或为苗媳,毋许为婢转卖,取具保邻甘结,由董事查禀,候厦防厅批准给领.每领孩一口,缴花礼银两圆;除半圆赏给所哺乳妇外,馀存堂充公.
又按向例:乳妇哺孩一口,每日口粮银五分五釐三毫三丝,大建月给银一两六钱六分、小建月给银一两六钱零四釐,名曰承哺.堂内房屋不敷居住,将女孩分寄贫妇家哺养;比在堂承哺者,口粮银减半,名曰兼哺.婴孩至二十五月已能谷食者为乾孩,月给口粮银六钱六分,仍归所哺之妇抚养;听良家具领,或为女、或为苗媳,毋许为婢转卖,取具保邻甘结,由董事查禀,候厦防厅批准给领.每领孩一口,缴花礼银两圆;除半圆赏给所哺乳妇外,馀存堂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