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弁言、序 第 1 页
弁 言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有姚莹石甫著「中复堂全集」,分装四函,凡二十八册;是他的儿子浚昌在清同治丁卯(六年,一八六七年)所重刊的。卷首列有「总目」,计(一)东溟文集六卷、外集四卷,(二)东溟文后集十四卷、外集二卷,(三)后湘诗集九卷,(四)后湘二集五卷,(五)后湘续集七卷,(六)东溟奏稿四卷,(七)识小录八卷,(八)东槎纪略五卷,(九)寸阴丛录四卷,(十)康輶纪行十六卷,(十一)姚氏先德传六卷,(十二)中复堂遗稿五卷,(十三)中复堂遗稿续编三卷,(十四)附录:传、墓志铭、墓表、年谱;可以说是「洋洋大观」。其中东溟奏稿四卷已经刊行,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四九种;又东槎纪略五卷亦已出版,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七种。除此两稿以外,凡与台湾有关者,经曹永和先生详为录出,汇为一册,并仍以方东树序置于卷首,而以著者之传、墓志铭、墓表及年谱作为附录;定名为中复堂选集,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八三种。此书出版,则姚氏有关台湾的著作,可告结束矣。(周宪文)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有姚莹石甫著「中复堂全集」,分装四函,凡二十八册;是他的儿子浚昌在清同治丁卯(六年,一八六七年)所重刊的。卷首列有「总目」,计(一)东溟文集六卷、外集四卷,(二)东溟文后集十四卷、外集二卷,(三)后湘诗集九卷,(四)后湘二集五卷,(五)后湘续集七卷,(六)东溟奏稿四卷,(七)识小录八卷,(八)东槎纪略五卷,(九)寸阴丛录四卷,(十)康輶纪行十六卷,(十一)姚氏先德传六卷,(十二)中复堂遗稿五卷,(十三)中复堂遗稿续编三卷,(十四)附录:传、墓志铭、墓表、年谱;可以说是「洋洋大观」。其中东溟奏稿四卷已经刊行,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四九种;又东槎纪略五卷亦已出版,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七种。除此两稿以外,凡与台湾有关者,经曹永和先生详为录出,汇为一册,并仍以方东树序置于卷首,而以著者之传、墓志铭、墓表及年谱作为附录;定名为中复堂选集,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八三种。此书出版,则姚氏有关台湾的著作,可告结束矣。(周宪文)
弁言、序 第 3 页
方 序
文章如面,万有不同。而要有同乎?古今者所以为文之心而已。不能同其心,而强同其面,则入于伪。伪不可久居,虽有见于今,必不足传于后。是故为文者,必有仁义之质、道德之积;如不得已而后有言。然后其言有物,其言信乃久传。而方其学之始,又必深求古人之心。研说之久,然后古人之精神面目与我相觌,而我之精神面目亦自以见于天下后世。树少与石甫学文时,持论如此。石甫平居慕贾谊、王文成之为人,故其学体用兼备,不为空谈。其文一自抒所得,不苟求形貌之似。其齿少于余,而其才识与学之胜余,相去之远,中间恒若可容数十百人者。既成进士后,尝游粤数年,归则出示以其所为文数大束。余读之,骇服。既为题论而去。
嘉庆二十四年,余客粤。是时,石甫仕于闽之漳州,为平和县令。往来之人,皆传其政事之美异,而不及其文。久之,石甫自闽中以其集来寄,且命为之序。急读之,则视向所见,益充实不可涯际。观其义理之刱获,如云霾过而耀星辰也;其论议之豪宕,若快马逸而脱衔羁也;其辨證之浩博,如眺溟海而涛澜也;至其铺陈治术,晓畅民俗,洞极人情白黑,如衡之陈、鉴之设,幽室昏夜而悬烛照也;而其明秀英伟之气,又实能使其心胸、面目、声音、笑貌、精神、意气、家世、交游与夫仁孝恺悌之效于施行者
文章如面,万有不同。而要有同乎?古今者所以为文之心而已。不能同其心,而强同其面,则入于伪。伪不可久居,虽有见于今,必不足传于后。是故为文者,必有仁义之质、道德之积;如不得已而后有言。然后其言有物,其言信乃久传。而方其学之始,又必深求古人之心。研说之久,然后古人之精神面目与我相觌,而我之精神面目亦自以见于天下后世。树少与石甫学文时,持论如此。石甫平居慕贾谊、王文成之为人,故其学体用兼备,不为空谈。其文一自抒所得,不苟求形貌之似。其齿少于余,而其才识与学之胜余,相去之远,中间恒若可容数十百人者。既成进士后,尝游粤数年,归则出示以其所为文数大束。余读之,骇服。既为题论而去。
嘉庆二十四年,余客粤。是时,石甫仕于闽之漳州,为平和县令。往来之人,皆传其政事之美异,而不及其文。久之,石甫自闽中以其集来寄,且命为之序。急读之,则视向所见,益充实不可涯际。观其义理之刱获,如云霾过而耀星辰也;其论议之豪宕,若快马逸而脱衔羁也;其辨證之浩博,如眺溟海而涛澜也;至其铺陈治术,晓畅民俗,洞极人情白黑,如衡之陈、鉴之设,幽室昏夜而悬烛照也;而其明秀英伟之气,又实能使其心胸、面目、声音、笑貌、精神、意气、家世、交游与夫仁孝恺悌之效于施行者
弁言、序 第 4 页
,毕见于简端,使人读其文,如立石甫于前而与之俯仰抵掌也。嗟夫!石甫之得于古以见于今者如是,其传于后世宜何如也!
石甫固愿学阳明,而其出宰之县适即为阳明所开。其民俗根株犷悍难治,又与阳明当日所征八排洞猺无异。石甫之治此地,禽狝兽薙,剔抉爬梳,化诱若雨露、震詟若风雷;申严之法、诰诫之文,朗畅恺切,恢阔明白,又若无一不与阳明气象相似者。吾不知天特遗此盘根错节以别利器乎?抑故遣石甫居此,行其学、显其才以蹈阳明之迹,俾天下后世知其志愿之不虚乎?石甫曩为书达诸公,论治剧之理。及石甫为县,一一行之如其言。嗟乎!石甫之学既见于治矣,石甫之治既见于文矣,石甫之治与文既见于当世而又将揭以示后世矣;然而人之知其文者或寡,知其文之所以效于治与夫其治与文之气象之何似益寡矣。知不知亦何足损益?余独耻读人之文而不能识其真,使作者之心不著于天下,亦古今斯道文章之大憾也。故亟为著之,使读石甫之文者有以考其焉。
道光元年秋八月,同邑方东树。
石甫固愿学阳明,而其出宰之县适即为阳明所开。其民俗根株犷悍难治,又与阳明当日所征八排洞猺无异。石甫之治此地,禽狝兽薙,剔抉爬梳,化诱若雨露、震詟若风雷;申严之法、诰诫之文,朗畅恺切,恢阔明白,又若无一不与阳明气象相似者。吾不知天特遗此盘根错节以别利器乎?抑故遣石甫居此,行其学、显其才以蹈阳明之迹,俾天下后世知其志愿之不虚乎?石甫曩为书达诸公,论治剧之理。及石甫为县,一一行之如其言。嗟乎!石甫之学既见于治矣,石甫之治既见于文矣,石甫之治与文既见于当世而又将揭以示后世矣;然而人之知其文者或寡,知其文之所以效于治与夫其治与文之气象之何似益寡矣。知不知亦何足损益?余独耻读人之文而不能识其真,使作者之心不著于天下,亦古今斯道文章之大憾也。故亟为著之,使读石甫之文者有以考其焉。
道光元年秋八月,同邑方东树。
弁言、序 第 5 页
重刊后序
先府君自订诗文杂著凡十种,计九十卷,道光庚戌(三十年)曾刻于金陵。浚昌不肖,不能善守,燬于癸丑(咸丰三年)之兵。今来安福,治事简少,乃得从容整理,校阅再周,因得稍窥平生涯涘。呜呼!可恸也。
当嘉、道之际,军旅数兴,因之水旱偏灾,海内重困,国用匮乏。天子宵旰忧勤,未有至计。府君甫弱冠,慨然有任天下之志。故人聚处,剧饮大醉,往往纵论欢呼,至于痛哭,或发摅为文章,虽未有设施,识者已知为天下材也。及举进士,不谒先达贵人,既得第,数遭坎壈,志节益励。上书当时大臣,爱国忧世之怀,溢于言表。识者又已知素抱忠恳而出处之义审也。
初,府君以县令至闽,屡更剧邑,政声震一时。师董文恪公重之;有大兴革,辄置监司所议而咨府君;忌者乃大起。董公去,遂被罢黜。天子以获盗功,召见,予官。其后,府君又以县令至江南。陶文毅、林文忠荐于朝,天子念台湾海疆任重,特命备兵其地。逾年,果有英夷内犯之事,而台湾以府君保障得全。当是时,吴、浙、闽、广皆丧帅失地,独台湾捷奏屡闻,懋赏有加。天下谓府君必不克无见嫉也,已而果赴诏狱。显皇帝御宇,大有举措,明诏昭雪,命赞赛相国军。府君益感激驰,言无不尽。惜大臣
先府君自订诗文杂著凡十种,计九十卷,道光庚戌(三十年)曾刻于金陵。浚昌不肖,不能善守,燬于癸丑(咸丰三年)之兵。今来安福,治事简少,乃得从容整理,校阅再周,因得稍窥平生涯涘。呜呼!可恸也。
当嘉、道之际,军旅数兴,因之水旱偏灾,海内重困,国用匮乏。天子宵旰忧勤,未有至计。府君甫弱冠,慨然有任天下之志。故人聚处,剧饮大醉,往往纵论欢呼,至于痛哭,或发摅为文章,虽未有设施,识者已知为天下材也。及举进士,不谒先达贵人,既得第,数遭坎壈,志节益励。上书当时大臣,爱国忧世之怀,溢于言表。识者又已知素抱忠恳而出处之义审也。
初,府君以县令至闽,屡更剧邑,政声震一时。师董文恪公重之;有大兴革,辄置监司所议而咨府君;忌者乃大起。董公去,遂被罢黜。天子以获盗功,召见,予官。其后,府君又以县令至江南。陶文毅、林文忠荐于朝,天子念台湾海疆任重,特命备兵其地。逾年,果有英夷内犯之事,而台湾以府君保障得全。当是时,吴、浙、闽、广皆丧帅失地,独台湾捷奏屡闻,懋赏有加。天下谓府君必不克无见嫉也,已而果赴诏狱。显皇帝御宇,大有举措,明诏昭雪,命赞赛相国军。府君益感激驰,言无不尽。惜大臣
弁言、序 第 6 页
将帅不克用其言,功以不成,而府君忧劳卒矣。
嗟乎!两朝知遇之深,与府君所以报天子者,岂不可谓盛哉?府君既降官入蜀,大吏以徒手进谒为慊,一再屈罚。人曰:可以去矣。府君曰:某受非常之遇,以至于斯,所至不合,命也,顾可以长吏之嫌,悻悻去耶?以此,宦四十年,百折不回。及至广西,益念主忧臣辱之谊,疏食恶处,尽瘁以没。是又府君出处大节昭然者矣。
府君赋性宏毅,不为小廉曲谨。文学私淑先高祖姜坞府君而及惜抱先生之门。尝曰:吾集未可以文论,当纯疵并存,俾览者得其生平焉。浚昌前刊遗稿已具述,兹更举其大端,俾后人有可考云。
同治丁卯季秋,男浚昌谨叙。
嗟乎!两朝知遇之深,与府君所以报天子者,岂不可谓盛哉?府君既降官入蜀,大吏以徒手进谒为慊,一再屈罚。人曰:可以去矣。府君曰:某受非常之遇,以至于斯,所至不合,命也,顾可以长吏之嫌,悻悻去耶?以此,宦四十年,百折不回。及至广西,益念主忧臣辱之谊,疏食恶处,尽瘁以没。是又府君出处大节昭然者矣。
府君赋性宏毅,不为小廉曲谨。文学私淑先高祖姜坞府君而及惜抱先生之门。尝曰:吾集未可以文论,当纯疵并存,俾览者得其生平焉。浚昌前刊遗稿已具述,兹更举其大端,俾后人有可考云。
同治丁卯季秋,男浚昌谨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