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弁言、序、重修姓氏、凡例
弁言、序、重修姓氏、凡例 第 1 页
    弁  言

  这本周元文重修的台湾府志(简称「周志」),我们是就曹永和先生的重抄本整理排印的.曹先生重抄本的来源,则是根据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的影抄本的;这一影抄本的「原身」,则为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所藏的木刻本.按「周志」的刊行,原在康熙四十九年;但本书扉页反面,则有『康熙五十一年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知府周元文重修』字样.又据「秩官志」,诸如分巡台厦道陈瑸、梁文科、知府冯协一、王珍、经历王士勷、台湾县知县张守宏、俞兆岳、县丞张琮、陈亮采、新港巡检张知宰等到任或卸任年月多在康熙五十一年以后,竟有迟到五十七年的.足见本书曾经增补,其问世的时期,当在康熙五十七年以后.
  我们曾以此书与「高志」(高拱乾的「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六五种)互为比勘,知道此书实以「高志」原版为基础,而将新编部分另行刻版插入(其间也有将「高志」原版改换一、二页的).因此,其中有与「体例」不甚相适或次序错杂之处,尤以「艺文志」为甚.兹因排印之便,稍加整理.举其著者,以为说明.
  (一) 「秩官志」已列有「名宦」一目,不意再于「人物志」加列「名宦」目,补刻「范承谟」(福建总督)一条,显见重复.经将此条改列「秩官志」.
弁言、序、重修姓氏、凡例 第 2 页
  (二) 「艺文志」「记」目之「凤山文庙告成详文」及「诸罗文庙告成详文」两篇,论「体例」应在「公移」目.兹为尽少变更起见,经将此两文分别移附同目中「凤山文庙记」及「诸罗文庙记」后,作为附文.
  此外,(一)「艺文志」「公移」目有「治台议」一文,原书有脱页,我们无法补充.(二)此书原留有「高志」序跋七篇及其「修志姓氏」,经予略去;馀如「凡例」及地图等,则仍其旧.同时,「高志」中有被手民误植之字,我们在此书中已尽加订正.(千祥)

弁言、序、重修姓氏、凡例 第 3 页
     自  序

  台湾自古为荒服奥区,声教所不及.今天子御极之二十有一年,薄海永清,四方底定;荒服之地;亦入版图.设郡县,立学校,规制与内郡等.然而未有志也.
  三十一年副宪高公观察是邦,广搜博采,著为成书.凡山川、形势、风土、人物、户口之所登、田赋之所入,大而官常建置,细而草木昆虫,与夫灾祥节义、骚人逸士之类,靡不毕集.猗欤盛矣!余守延日,披而览之,瞭如列眉.迨四十六年,谬叨简命移守斯土,以耳目所亲历,较夫前书所备载,纤毫不爽.然后叹高公搜采之精核、载笔之详慎,其有裨于风教为不浅也.自是以来,垂十七年矣,慨未有增而辑之者;余尝有志而未逮也.
  岁庚寅,凤邑宋令曾肩其事.而于政治之得失、生民之利病,阙焉未祥,恐不足以垂久远而备采择.爰于壬辰之春,公馀之顷,与郡邑博士弟子员搜讨旧帙,咨访新闻.山川形势无异也,风土疆域无异也;而人物之蔚兴、禄秩之升迁、土田之垦辟,月有异而岁有殊.且其间之规制,或有因草创而巍焕,增庙祀以隆报功;煌煌钜典,于今聿为明备.是用忘其固陋,修而辑之.其中或因于昔、或创自今,有者仍之、阙者补之.虽不敢自附于作者之后,庶几异日有志之士,采风问俗,有以据而考焉,未必非修明之
弁言、序、重修姓氏、凡例 第 4 页
一助云尔.是为序.
  康熙五十有一年岁壬辰春,知台湾府事加一级辽左金州周元文撰.

弁言、序、重修姓氏、凡例 第 5 页
   宋 序

  圣天子神圣御宇,文教诞敷,侯甸要荒之内以及海隅日出之墟,靡不奉车书而拱北辰.自三代、秦、汉以迄唐、宋、元、明,德威所届、疆宇之扩,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台湾荒裔僻处,二十一年慕德向化,亦附版图.延袤三千里,户口数十万.天子惠爱元元,为之郡县其地,设官置镇;凡所以固疆圉、谋保聚,其规画制度极详且至.又复建学明伦、设科取士,化兵革于礼乐、启愚蒙以文章.不数年,而绝岛异域,悉为文物之区矣.
  三十一年,宪副高公监司兹土,抚育而喔咻之.自是井疆画然也,宫室焕然也;诗书弦诵之风、比闾里党之习,更蒸蒸然善.爰蒐旧闻、采风土,辑成郡邑志书,以彰道一风同之治,甚盛举也.四十三年甲申春,永清奉命自武平调补凤山令.簿书之暇,索志披阅;见夫封域有书、秩官有书、武备赋役有书、风土人物有书,规模次第,瞭如指掌.其有裨于国社民生者不浅矣.
  第历年久远,其间利弊之兴革、禄秩之升迁、庙学之兴建、多士之蔚起,与夫土田之垦辟几何、生齿之繁殖几何?戒不虞而移营署、崇报功而隆祀典,事不尽一端,治不必一辙.际此物阜民康之时,不为蒐辑而增修之,致令前有可传、后无可徵,一切盛衰
弁言、序、重修姓氏、凡例 第 6 页
得失之故、兴废沿革之由,尽湮没而莫稽也,不大可憾哉?因请之郡宪博采舆论、搜罗文牍.自康熙三十五年至四十九年,延凤山教谕施君士岳董其事,命副榜贡生陈圣彪、凤山廪生李钦文、诸罗廪生郑凤庭等分校序次,以增卷帙.事必徵实,言不溢美;匪云修也,补之云尔.异日名贤鹊起、闻人蝉联,行见蜚声翰苑、载笔螭头,将踵事而增华之;以登全闽通志,为采风问俗献也,端有赖于是编.是为序.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秋,凤山县知县莱阳宋永清谨撰.

弁言、序、重修姓氏、凡例 第 7 页
重修府志姓氏

  纂辑:福建分巡台湾门道兼理学政陈瑸(甲戌进士,广东雷州海康人)、福建台湾府知府周元文(监生,辽左金州人)
  校订:台湾府海防总捕同知洪一栋(贡生,湖广应山县人)、台湾县知县张宏(贡生,江南上海县人)、凤山县知县时惟豫(监生,旗下籍)、诸罗县知县刘宗枢(监生,正白旗人)、署台湾府儒学教授事台湾县儒学教谕康卓然(贡生,龙溪县人)、凤山县儒学教谕郭涛(贡生,福州府人)、诸罗县儒学教谕陈声.
  分订:贡生张缵绪(台湾县人)、郭必捷(台湾县人)、陈文达(台湾县人)、林中桂(诸罗县人)、生员李钦文(凤山县人)、张云抗(台湾县人)、卢芳型(台湾县人)、蔡梦弼(台湾县人)、金继美(台湾县人)、刘荣(台湾县人)、石钟英(台湾县人)、洪成度(诸罗县人)
弁言、序、重修姓氏、凡例 第 9 页
   凡 例

  一、台湾自康熙二十年始入版图,其时诸公劳心草创,于郡志未遑修辑.今人心已正,文治渐敷;欲同车书,莫有大于此者.但新辟殊方,事多荒昧.虽博采群言,较诸郡守蒋公毓英所存草稿,十已增其七、八;而才愧三长,仍虑挂漏.爰集守令、师儒,分曹校订.上自星野、下至物产,分为十卷,为目八十.中间规制、官常,一遵王制.言期取乎文,事必综其实;获免贻讥幸矣!敢云得体乎哉?
  一、山川、形胜,所以设险固圉,亦以领异标奇;分野之后,例首及之.台湾为新辟,海疆流峙,异于中原;虽词客骚人,未多登临游泛之作.而捍卫四省,屹立大洋;笔之于书,匪特观美,故于海道三致意焉.
  一、规建官师衙署、学校、街坊,类皆草创因仍.至于城池,虽载志目,尚未肇建.盖域民御暴,藉百雉而益安;崇墉长濠,非数人所能任.业已请之当事,尚俟经昼.
  一、名宦、乡贤,原以酬庸尚德.台虽新造,后先君子,人念甘棠.但名位方隆,功勋未竟;欲崇畏垒,俟以他时.
  一、人材之兴,由于学校.科名者,学校之所为光;忠孝者,科名之所由立也.然士各有志,而贤不一途.长孺以赀郎显、酂侯以刀笔相、安世以门荫侯,肤功伟业彪炳
弁言、序、重修姓氏、凡例 第 10 页
天壤,又岂尽出帖括乎哉?台之人物,十年前无所表见;故今所载,自国朝设科始.先记其名,徐观其用.
  一、仲雍居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则自江以南,古皆是俗也;况台湾乎?及今观之,风俗人文,惟南为盛;固不得以其陋而限之也.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风土志,以畀夫转移风化之人.
  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子于役,不日不月.租、庸、调者,贡、助、彻之别名也.台之赋役与内地均,别无希奇可以入献;亦曰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云.
  一、志载艺文,务关治理;苟有裨于斯郡,宜无美而不收.然考献徵文,前此远在殊域;掞天华国,十年生聚方新.今惟先集所见,上自宸章、下逮新咏;后有作者,当俟之踵事增华.
  一、兵燹、灾祥,古今多有.台湾孤悬海外,始属倭奴,一变而为红彝、再变而为郑成功,今归一统.前此灾异,传闻者,聊书其概,以备观鉴;非如「齐谐」志异也.
  一、纲常长留天地;忠义节烈者,正以立天地之纲常也.台湾未入版图之先,蠢尔诸番,曷知伦纪!其自内地来此者,始于明季之通商,继以伪郑之俘掠;前后生聚七、八十年,间有奇行可书、大节难泯者,得之传闻,务为采入;亦表扬幽隐、风励来兹之
弁言、序、重修姓氏、凡例 第 11 页
  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所以消反侧、靖人心也.故居安虑危,有备无患.台之武备,设有十营、水陆官兵万人;总干山立,壮哉军容!至于军器,不登此书;盖示以圣天子耀德不观兵,暗藏其用于神武而不可测.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志亦然.
  一、从来郡乘,皆取裁于邑乘,集其大而略其小.台系新创之区,邑未有乘;凡所收辑,已觉无遗事.分之,愈觉其少;合之,不见其多.故因地制宜,捐俸自梓;藏版于郡,聊尽使者之责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