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85 页
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卷四
   十月壬申(初三日)闽浙总督李鹤年等奏

  窃臣鹤年九月初一日抵泉州,初九日进抵厦门。次日,先自北岸之武口、鸟空园一带台,以次巡历。既乃渡海,出大担口,绕小担、青屿门,以达南岸之屿仔尾等处。两日间将周围海口,逐细阅视,勘得大担、小担、青屿一带,虽为入口扼要之区,然浮屿孤悬,实未易设守,必须环以舟师,佐以水雷诸具,方足以资得力。闽厂轮船已尽数驶往台湾备用,现经饬调提标师船择要扼扎,往来策应,以固门户。其南北岸各台,均经兴筑,察看工程,尚未过半。前署水师提臣李新燕业经卸事,已咨催新提臣彭楚汉躬亲督率,限日筑造,俾早讫工,分置洋制巨,间以铁,较准度数。即以其所部兵勇分台驻守,逐日演练。与总兵孙开华扼防陆路之军,及大担各口舟师,互相应援。此查勘厦门一岛分别布置之大概情形也。
  至前调记名提督李承先招募豫军五营,均于八月二十五日到闽。拟令绕驻泉郡,益以陆路提标练军,及臣鹤年所带亲兵,似已足敷分布。惟兴化长福一带,兵力较单。署长福营参将徐洪亮催带练兵一营,现饬添募精勇两营,以资战守。所有兴、泉各口
卷四 第 186 页
台,早经派员勘估,择要兴修。惟口岸林立,防不胜防。当此经费支绌,募勇筑台,势难在在偏及。已严饬各路将领,无论何处有警,彼此均当勿分畛域,节节联络,以壮声威。
  臣鹤年查勘事毕,拟日内仍回泉郡,居中驻扎,随时随事,仍与臣煜、臣凯泰会同妥办,续行奏闻,以冀仰纾宸。
   (朱批:览奏已悉,著即驰回省城,与文煜、王凯泰将应办事宜,妥为经理。)


卷四 第 186 页
    十月庚辰(十一日)广东巡抚张兆栋奏

  据丁日昌呈称:窃日昌前在江苏巡抚任内,因见外海水师一切艇船,总不如轮船之坚捷,必须配驾大号轮船,方足以资巡剿。即沿海台,亦应因地制宜,相度形势,改式修筑,以严捍卫。曾经参以西人筑台练兵之法,豫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现值筹办海防之际,敢请代为陈奏,以备圣慈采择等情前来。臣未敢壅于上闻,谨据情附片代奏,并将原拟章程代缮清摺,恭呈御览。
   (朱批:该衙门议奏,单并发。)


卷四 第 186 页
      丁日昌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

    一、外海水师,专用大兵轮船,及招募驾驶之人:外海水师,以火轮船为第一利器,尤以大
卷四 第 187 页
兵轮船为第一利器。兵轮船两旁,分上下层,皆别眼,多者三十六眼,少者二十四眼。首尾中舷,亦列位。约计一船,可装大四十馀位,循环叠放,无坚不摧。一船可装兵丁、水手六、七百人,兼用风帆,行驶如飞。此等轮船,偶一鼓轮簸荡,则在旁之小舢板等船已将欹覆,何况对敌?拟先在花旗购买此种兵轮船约二、三号,即以提督所演之陆兵赴船学习,由粗而精。一面招募中国能驾驶之人,优其廪饩,盖宁波、漳、泉、香山、新会一带,能驾驶轮船之人甚多。兹拟重价招募,分别等第,设法抚驭,使全船皆无须资助外人,方可指挥如意。其次则购买根轮船,以资浅水追剿之用。以上二种轮船,初则购买,继则由厂自制。有此可恃,则沿海一切艇船,皆可废弃不用。缘并五十号艇船之费,可以养给一号大兵轮船;并五十号阔头舢板之费,可以养给一号根轮船。海上争锋,纵有百号之艇船,不敌一号之大兵轮船。盖在内海剿盗,则非船不为功;在外海剿盗,则非轮船不为功也。
    一、沿海择要修筑台:自道光以来,海上交兵,沿海台悉经毁损,故人人皆以台为不足恃。惟推原中国台之所以无用,非台之无用,乃台之式不合其宜,之制不得其法,演不得其准,守台不得其人。查西人重城池不如重台。凡海口及要隘之地,无不台森列,严为防御。其台之式,下大上椭圆,四面安,迤逦起伏,首尾左右互相照顾。台下环池。与中国台迥异。拟仿照其式,沿海仍择要修筑台。其之制,亦如西国。演必求其准,守台必求其人,与沿海水师轮船,相为表里,奇正互用,则海滨有长城之势,而寇盗不为窥伺矣。
    一、选练陆兵:防海固藉水师,然陆路之师亦不可忽。戚继光论水师以为宜兼习陆战,以备
卷四 第 188 页
上岸击贼之用。曾于沪上阅西人陆操,有能不假系援、徒手上城者,有能以篙植濠中、凭以跃过二、三丈之濠者,有能足缘单绳、手放洋枪者。其助攻常州时,前者死亡,后者继进,并不反顾。惟其饷足而后令行,而后能以少制众。窃拟于沿海水师提标各精练陆兵千人,镇标各精练陆兵五百人,减额优饷,严加选择。每人每月约给饷十圆。如王守仁在赣州,每县选送强力奇技之士或数人、或十馀人,归入各标,勤行教练,申明军法,半年在陆,半年在海,以备缓急之用。合天下约得精兵十万人。有此劲旅,则声威远詟,岂特盗贼不敢生心哉?
    一、沿海地方官宜精择仁廉干练之员:办天下事非才不举。窃拟于沿海地方官,精择仁廉之员,而又才具干练者,为之拊循士民,以时修筑城堡,编行保甲,教练乡民。使其事不扰而集。如其功效卓著,督抚特奏优保,即令帮办水师。庶储备边材,可资缓急。
    一、北东南三洋联为一气:查直隶至粤东,洋面南北五千馀里。沿海要害,互有关涉。宜如常山之蛇,击首尾应。拟设北、东、南三洋提督。以山东益直隶,而建阃于天津,为北洋提督。以浙江益江苏,而建阃于吴淞,为东洋提督。以广东益福建,而建阃于南澳,为南洋提督。其提督文武兼资,单衔奏事。每洋各设大兵轮船六号,根轮船十号。三洋提督,半年会哨一次。无事则以运漕,有事则以捕盗。计省沿海旧制各船之糜费,以之供给大小四十八号轮船,尚觉有盈无绌。
    一、精设机器局:水师与制造相为表里,偏废则不能精。拟三洋各设一大制造局。每一制造局分为三厂:一厂造轮船,选通算学、熟舆地沙线、能外国语言文学之人董理其事,一厂造枪
卷四 第 189 页
、火箭、火药及各军器,选谙兵法、优武艺、有胆略之人董理其事;一厂造耕织机器,选谙农务、通水利之人董理其事。是今日督造轮船之人,即他日驾驶轮船出使外国之人。今日督造枪之人,即他日办理军务之人。今日督造耕器之人,即他日尽心民事之人也。
   朱批:览。



卷四 第 189 页
   张兆栋又奏

  同治十三年七月三十日,承准军机大臣字寄,七月初九日奉上谕:刘长佑奏,现筹剿抚越南匪徒及越南近日情形一摺等因,钦此。伏查两粤边境俱与越南交界,前因该国多事,匪类肆起,经广西抚臣刘长佑饬令官军驻高平、谅山,实力堵剿,臣亦会同前督臣瑞麟,檄饬东省钦州等处文武员弁认真防范,并奏派署南韶连镇总兵郑绍忠等,带勇驻扎灵山县一带,约会西省交界官兵,查办土匪,以杜蔓延。先已陆续拿获要犯杨日吉等三百馀名,讯明正法,经臣于本年四月间会摺奏明在案。该署镇郑绍忠等随赴督饬弁勇,由灵山县属之林墟,移扎西乡等处,挨次搜捕。又经先后拿获著匪粱高超等一千馀名,照案讯明,分别正法及发县究办。查看灵山等处,捕务已有端绪,正在钦州,适奉谕旨,当即转行钦遵办理。惟本年夏秋间,因日本兵扎台湾番社,叠奉谕旨,饬令各省沿海口岸,一体设防等因。在粤东洋面辽阔,且与闽洋相近,亟应严密筹防。先经前督臣瑞麟与臣会商,将潮州各海口防务,会檄署潮州镇总兵方耀,协同该道府及南澳镇等
卷四 第 190 页
逐一筹办。臣兼办督署事务后,复肫切责成该镇实力经理。至广州等处海口,更为切要,一应防务,皆须妥为布置,尚觉调遣需人。郑绍忠久历戎行,所部弁勇亦多,习于战阵,若令协办海防,可期得力。第钦州防堵,亦系要务。臣体察情形,通盘筹办,此时灵山等处土匪,甫经惩办,莠类多已歼除,西省与越南交界各处,有知府徐延旭等驻军关外,自可相机剿抚。钦州地处偏隅,宜于固守边防,以资绥靖。查有署钦州营参将莫善喜屡立战功,办事极有胆识,堪胜防堵之任。现拟饬令该参将自募旧部劲勇五百名,并饬郑绍忠酌拨勇丁一、二营,并交管带,在钦州一带择要驻扎,查探越南匪踪,严密防范。郑绍忠将该处未完捕务,赶紧料理竣事,即选带所部弁勇,与道员齐世熙等迅速来省,帮同布署海防。所有钦、灵等处零星馀匪,责令莫善喜随时会同地方文员,认真捕务,净绝根株。傥钦州防务吃紧,仍当著令郑绍忠由道星驰策应。如此一转移间,似于筹防大局,较为周密。
   (朱批:知道了。)


卷四 第 190 页
   十月壬午(十三日)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

  本月十一日,据广东巡抚张兆栋奏,丁日昌豫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请代陈奏一片,本日钦奉朱批:该衙门议奏,单并发,钦此。臣等详阅所拟章程,如水师之添购兵轮
卷四 第 191 页
船、台之改式修筑、陆兵与水师并练、沿海择廉干之员、三洋应联一气、机器分处精设各条,意在整饬海防,力求实际,其大略亦不外臣衙门上月二十七日筹备海防摺内之意。兹者,钦奉谕旨,令臣衙门议奏。臣等窃谓谋必期于慎始,制必贵乎因时,事必要诸可久,如该抚所筹练兵筑台之法,是否可行,及将来如何设法备办,应由沿海、沿江各大臣等体察就地情形,详审推求,方可见诸行事,不致徒托空言。拟请饬下南北洋通商大臣、沿海、沿江各将军、督抚等,汇入臣衙门前奏,仍于一月内并妥筹覆奏后,再由在廷王大臣详细谋议,请旨定夺,以资集益而昭慎重。
   (朱批:依议。)


卷四 第 191 页
   恭亲王等又奏

  再美国新换使臣艾忭敏到京,九月三十日来臣衙门谒见,十月初三日呈递照会,吁请觐见。当经臣等答以各国使臣抵京,如有新递国书之事,应俟奏明奉有谕旨,再为知照等语。查本年俄国使臣布策、比国使臣谢惠施先后到京请见,臣等当照上年五国使臣同见奏定节略内载,将来觐见日期迟早,听候谕旨办理,具摺奏请,奉朱批候旨行,钦此,钦遵各在案。及日本国使臣柳原前光请递国书,经奏奏明,尚未举行。此次美国使臣艾忭敏应否准其觐见之处,臣等未敢擅便,理合附片陈明。
   (朱批:候旨行。)
卷四 第 192 页
   十月乙酉(十六日)谕内阁

  前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日本国、美国使臣先后吁请觐见,呈递国书各摺片,著准其觐见。


卷四 第 192 页
   十月戊子(十九日)署山东巡抚漕运总督文彬奏

  窃奴才于九月三十日,奉到军机大臣密寄,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陈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各条切实办法,限于一月内覆奏,此外别有要计,亦即一并奏陈,原摺单均钞给阅看等因,钦此。奴才恭读谕旨,详阅摺单,谨竭愚忱,按条陈奏:
  一、练兵一条:各省水路额兵,必须力求实际,汰老弱、戒因循、足额数,使一兵得一兵之用。然祇能分守汛地,至于游击策应,则须另设重兵,水陆兼备。陆路则就各省地势情形,精练数营,分驻扼要之地。以山东省论,则登州、烟台、埕子口、青州是也。水路沿海各省口岸繁多,恐如原奏所云有防不胜防之苦。若于各岸口分设火轮铁甲等船,微论无此经费,即有此经费,料理不得其人,尤为可惜。且分之则势单,不如合之而力厚。奴才愚见,请设水军三大营:一扎天津,一扎江口,一扎闽省。简派大员为之统帅。何省有事,除由本省审度地势,或扼之不使登岸,或引使登岸击之,一面自严
卷四 第 193 页
战守,一面飞报就近水军,或断其接济,或来则迎击,或败则尾追。如此布置,协力同心,战守得宜,海防可期联络矣。
  一、简器一条:兵家有因敌之法。原奏内称在津、沪、闽分设船机器局,令兵弁等肄习,渐有成效等语,此诚因敌之妙用也。惟学其已成者而步其后,何若求其制胜者以开其先?奴才前奏云,器械精巧,洋人为最,殚精竭虑,精益求精。造器之基,拟请于通商各口,择熟习洋情者,使之博搜密访,无论华人、洋人,有能创为新奇、破其利器者,制造果能当用,准令世其业而专其利,且更与以厚赏。洋人嗜利,必有为我用者。此以敌攻敌之法也。
  一、造船一条:船不难于造,而难于精。经理得人,则所造之船必能坚固,水战以船为性命,则造船之举,岂能轻议停止?然必须制造覈实,方为有益。请每造成一船,拨交水军演试,合用则留为战具,不合用则罚令赔造。惟用火轮船,必须铁甲船以卫之。查美国铁船水台之名为坐港者,打仗时吃水九尺,新样大号水台,打仗时吃水二丈二尺,英国船吃水二丈一尺。以上各项铁船,外国亦不过十馀只。现在英国更造精者,称为新试铁船,第一号者吃水一丈,第二号者吃者一丈六尺,第三号者吃水一丈,四号者吃水一丈,制造灵巧。每水军一营,先购一、二只以为根本。一面令各省沿海州县,将某口潮来时水深若干尺,潮退后水深若干尺,分报水军大臣。再由该大臣派员分赴
卷四 第 194 页
各处,将水势沙线,查探明确,记明里数,及行船时刻,以便临时布置策应。如此则若网在纲,数万里海江,可以连成一线。至各省能否自备此船,则视各省之力自为购备应用。至能攻铁船之,诚为设防利器,惟各处口岸形势,有紧严漫散之不同,则设立台,亦有疏密近远之各异。况来船之高小,又视潮汐之涨落。至出之远近迟速,必平时较准,临事方不张惶。东省沿海多山,可资屏蔽,则明设台,不如暗立架之既便于运动,又可节省经费也。兵事须利钝并计,每有设施,总当先事豫筹,使利有所得,钝亦不致大挫,方为计出万全。如是则水路之防虽称周密,陆路之防断不可少。盖水路则彼此智均力敌,陆路则我主彼客。若引之登岸,则在彼己失所凭依。且陆路之战可以智取,果能摧奇得当,彼火器虽利,其技亦有时而穷也。
  一、筹饷一条:原奏内称提出四成洋税、另款存储等语。是以洋税办洋防,诚为善策。惟现在不敷开办,应权衡轻重,移缓就急,以济要需。在各省自为修备,亦各就本省设法筹措。山东若尽力搜罗,尚堪自固。除由奴才将现在办法、随时另摺奏陈外,至以后接济,亦当详细统筹。纵有地利,尤须俯察民情,相机妥为试办,以期有利无害,方为善策也。
  一、用人一条:最关紧要。凡事得人则理,不得人则立废。凡在臣工,均已久邀圣明洞鉴,奴才何敢妄拟?至本省镇将统领,则须率之以正,课之以勤,感之以诚,驭之
卷四 第 195 页
以义。如有不能得力者,奴才随时奏请惩办,以期振作而收实效。
  一、持久一条:自强之道,譬如一人之身,受病已久,必须先医其病,病去又须调养其气,气充然后能强,诚非一日所能奏功。若朝换一医,暮更一方,未有不败者。古人云,政贵有恒,方能持久。处此时势,凡在臣工,惟持以坚定之志,勿存私见,勿生惰心,平时则竭力讲求,遇事尤须和衷商搉,内患不生则外侮可御矣。


卷四 第 195 页
   文彬又奏

  奴才渥荷殊恩,前曾于同治四年十月二十八日仰蒙恩谕:兖沂曹济道已放文彬,并以长赓补授沂州府知府,该二员熟悉地方情形,是以特加简擢;著阎敬铭饬令该员等力图报称,将地方防守事宜,妥为布置,以资得力,将此谕令知之,钦此。奴才每与长赓敬述及此,相对感激涕零。勉力从公,自恨毫无报称。现蒙圣恩,委以封疆重任,惟有竭尽愚诚,力求实际。若稍存隐饰徇庇之见,遇事不据实奏陈,自问何以为人?
  东省用人、理财、治军诸要政,近年以来,颇滋弊混。奴才自今春到任,与藩、臬两司设法整顿,渐次清釐,湔洗恶习,何敢稍避嫌怨。至必须奏办者,则不得不暂宽时日,妥筹办法。自强之策,原不能朝课功、夕责效,此等下情,早在圣明洞鉴之中。
  现在日本之事虽暂了结,探闻该国饷糈甚匮,事事仰济西洋,犹然练兵修武,且有
卷四 第 196 页
制买江火轮船之说,其心叵测,已可概见。奴才请设水军三大营:一扎江口,以固长江之险。一扎闽省,以防该夷明攻台浦、厦门,暗袭台湾之计。至天津、山东为畿辅门户,尤须有水师重兵以镇守之。然将领必须得人,天津一军,请即以李鸿章兼统之。江口一军,请交彭玉麟统之,必能胜任。闽省一军,可否以沈葆桢统之之处,请皇上圣明酌定。
  再前任山东抚臣阎敬铭,理财用人,均能守正不阿,奴才从事多年,实所深悉,请起而用之,必能得力。惟用人乃朝廷之大权,虽准各举所知,奴才究不敢列入正摺,谨附片密陈,以备采择。
  奴才必欲操练陆队者,既可固守海疆,又可为豫防俄夷地步。盖俄夷与中国壤地相接,其国既强,其志亦愈隐而愈险,患虽未形,必须早为豫备者也。


卷四 第 196 页
   十月壬辰(二十三日)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大臣沈葆桢等奏

  窃臣等于本年八月二十八日,奉到八月初二日上谕:日本兵船在后湾枫港一带,意图招诱番众,恫喝村民,日久相持,情形渐怯各等因,钦此。九月十六日,复奉到八月十九日上谕:日本虽未启兵端,然日久相持,终非了局各等因,钦此。臣等伏读之下,感激莫名。
卷四 第 197 页
  查八月二十三日,倭营到轮船一号,内载兵七百馀人,并药铅、洋毡等物。二十七日,复到一号,内装琉球小工二百馀人,锹锄四百馀具、铁钉十馀挑及子绳索等件。二十三日之船,于二十八日驶归,内载病兵七百馀人,小工三百馀人,花旗人机慎亦在其中。二十七日之船,于九月初二日驶归,内载病兵四百馀人。初二日复到一船,初四日即驶归,盖以传递信件者。初七日午刻,倭兵忽拔营栅一架,扎新街渡头。庄民公愤,声言户出壮丁二人,各带军器防护。申刻,倭遂撤栅而归。初八日,倭列大铜八尊、飞轮一尊、小铜十馀尊于营外,添兵巡逻,以防庄兵。初十日,四张告白云:新兵之至,乃替换旧兵,并无他意,各庄其安堵如故等语。其营中疫气犹盛,死者日八、九人或两、三人不等。病者邀医诊治,医云:此水土不服所致,皆涕泣思归。此近日倭营之情状也。
  刺桐脚庄民句倭攻龟纹社一案,臣等照会倭酋后,旋接王开俊禀称:已有生番十三人与该庄释嫌寻好,倭兵亦未前来。琅軿诸社,经臣霨派员入山,清查户口,发给印牌,咸受约束,业均送册前来。现复派由海滨绕往卑南一带,逐社稽查矣。自台郡至凤山,近亦疫气流行,兵勇染者不少,王开俊一营尤甚。该营偪近前敌,其将镇定有谋,深知大体,近亦染病甚重,臣等驰念殊深。淮军三起,九月十五日均抵澎湖,现由靖海、长胜两船盘运旗后未毕也。南路开山,据袁闻柝禀称,已越过昆崙坳,再八十馀里,即
卷四 第 198 页
卑南之界,凭高俯瞰,台东海色如在几前。惟入山愈深,番社愈杂,沿途留队扼险,兵力渐单,请添营济之。臣等饬张其光亲率新到粤勇两营,于十二日驰赴内埔察看情形,调发前途各军,挨次进扎,使无后虑。若工程顺手,下月当能东达海滨。此台南一带之情形也。
  北路近准提臣罗大春函称:八月十三后,该处风雨始歇,大南澳两河遽决为四。勇丁方结筏以渡,芦苇中突出生番狙击,守备黄朋厚等各受镖伤。十九日,复有生番率众扑犯苏澳碉楼,伤毙兵丁一名。迨大队赶至,纷然兽散,逃匿无踪。辰下开山已抵石屋。石屋者,以石崖如屋而名也。自大南澳至石屋,中皆平坡,纵横数十里,虽菅茅荒秽,高至丈馀,而山水清腴,勃勃有生气。溪溜成坳,可备旱涝,后日耕种,悉属膏腴。过石屋十馀里为浊水溪,路极险仄,须得兵勇由海道前途扼扎,方免邀截之虞。现已造船五只,足资配载。前移戴德祥一营、并招新勇一旗,均抵苏澳。兵力渐集,可以鼓勇直前,开荒虽烦人力,果步步脚踏实地,原可日有起功。顾必碉堡足恃,凶番乃无可逞其锋、居民渐多,番割乃无所施其技。欲集居民,必先招垦。所难者穷户拮据无资,绅富之家往往畏难不进。臣等函商罗大春设法招徕,无论兵民,咸许领垦。此北路一带之情形也。
  台郡城工,经夏献纶、周懋琦督催,业已过半。安平台,先由洋匠踩址绘图,拟
卷四 第 199 页
设于三鲲身之地。该处下临大海,计去安平一千三百九十三丈有奇,去郡城七里有馀,为海滨离城最近之所,外可遥击敌船,内可近卫郡治。台为方式,其制四面共宽一百八十丈,四角为凸形,中为凹形;凸者列大以利远功,凹者列洋枪以防近扑。台顶至地高一丈六尺有奇,厚一丈八尺有奇,外更掘濠一重,濠岸以一丈为率,注水以七尺为常。台上容一千五百人,周围配大五尊、小六尊。除兵二百七十二名外,馀皆洋枪队也。台之下为避室,以备换班歇息,后为仓库,以储粮米铅药。其墙均须极厚,层层必以竹木撑持,敌乃不能入。论洋法台,皆叠土为之,而时有旁坍之患,岁修之费颇烦。台地常震,海雨动辄经旬,土台尤易倾塌。今拟外围方,内实以三合土;围则永无旁坍之虑,实土则不至为巨所摧。外围之厚须五尺有奇,约估大数,已在六百万块以外,竹木石灰称之。据洋匠云,诸物齐备,工程以六个月为期。况该处本属沙洲,取土须十馀里以外。台地向无厂,须由泉、厦购运而来。海上风浪靡常,恐非刻期可致。臣等派候补府淩定国于本月十五日兴工,先修道架桥,以供辇运,搭寮盖草,以居匠徒。一面购运灰木料前来,填地垒土之功,方能举办。
  中路开山,经黎兆棠召募营勇,业已成军。惟该处径途百出,岩壑阻深。水沙连一带,久为逋逃之薮,非先搜捕积匪,无以抚绥生番。新军无多,不敷分布,现饬南澳镇吴光亮率粤勇两营赴之,已于十四、十五等日由郡城拔队北行。
卷四 第 200 页
  臣霨于八月十六日回郡,以外受岚瘴,内迫焦劳,复患呕血,臣沈葆桢窃为心忧,幸体气尚壮,渐已平复。浙江候补道刘璈,业于本月十七日抵台,臣等可以藉资广益。黎兆棠之奉旨东渡也,禀称赋质羸弱,无志出山,兹以疆事方殷,为臣子者何敢自耽安逸?恳倭事定后,仍予回籍,理合声明。


卷四 第 200 页
   谕军机大臣等

  沈葆桢等奏,台湾近日情形并淮军到台一摺。日本兵船尚未退出台湾,刻下退兵章程业经定议。惟此后海防各事宜,亟须认真讲求,以期有备无患。现在淮军三起,均抵澎湖,应如何分扎要隘之处,仍著沈葆桢等酌度情形,妥为布置。其南、北开路,以及郡城修筑垒各事,并著该大臣等悉心经理,毋得以日本事已办结,稍形松劲。刺桐庄民已与龟纹社释嫌寻好,琅軿诸社均受约束,其馀亟须次第清查。惟入山愈深,番社愈杂,北路复有生番扑犯碉楼、伤毙兵丁之事,亟应妥为筹办,俾番众悉为我用,藉可自固藩篱,著沈葆桢、文煜、李鹤年、王凯泰、潘霨饬令派出各员设法招徕,随时抚恤。招垦事宜,须商同罗大春认真筹画。台郡城工,业已过半,安平台,现拟设于三鲲身地方,一切工程,沈葆桢等务当悉心经画,毋得畏艰思阻。


卷四 第 200 页
   十月丁酉(二十八日)大学士文祥奏
卷四 第 201 页
  窃奴才自本年六月请假期内恭奉寄谕,令奴才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筹办事件。数月以来,力疾趋公,商办台湾一事,祇以备虚力绌,将就完结。然问心殊多郁愤,更不能不思患豫防。前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奏切筹海防一摺,系远谋持久,尚待从容会议。而目前所难缓者,惟防日本为尤亟。以时局论之,日本与闽、浙一苇可杭。倭人习惯食言,此番退兵即无中变,不能保其必无后患。尤可虑者,彼国近年改变旧制,大失人心,叛藩乱民,一旦崩溃,则我沿海各口,岌岌堪虞,明季之倭患可鉴前车。今台湾一役,彼为理曲而勉就范围,傥再寻一有理之端,来与我为难,或唆通西洋各国,别滋事端,虽欲委曲将就,亦恐不能。当台湾有事之秋,曾议买铁甲船、购水台,仓猝莫办。缘西洋风俗,于凡与和约之国,遇有互相搆兵,则异常利器,不准出售。是以迄未办成。今倭兵既退,正宜及此无事之时,认真办理,不容稍懈。
  夫日本、东洋一小国耳,新习西洋兵法,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藉端发难,而沈葆桢及沿海疆臣等佥以铁甲船尚未购妥,不便与之决裂。是此次之迁就了事,实以制备未齐之故。若再因循泄沓,而不亟求整顿,一旦变生,更形棘手。伏恳饬下沈葆桢、李鹤年悉心筹商,所有在台兵勇应如何酌留?全台事宜应如何布置?均宜经画周妥,以善将来。并会同南北洋通商大臣,将前议欲购未成之铁甲船、水台及应用军械等件,赶紧筹款购买。无论如何为难,务须设法办妥,不得以倭兵已回,稍涉松劲。果能实事求
卷四 第 202 页
是,兵械日精,彼族虽欲谋我,或当知难而退。即使狡然思逞,而我既有备,亦可恃以无恐矣。
  奴才自台案奏结后,精神益惫,病复增剧。现虽延医调理,未能入署。而事关当务之急,一息尚存,未敢自安缄默。谨就管见所及,勉效一得之愚,敬缮摺密陈。


卷四 第 202 页
   谕军机大臣等

  大学士文祥奏敬陈管见一摺。台湾之事,现虽权宜办结,而后患在在堪虞。日本与闽、浙一苇可杭,倭人习惯食言,难保不再生枝节。前因议买铁甲船及水台各节,仓猝莫办,措手无从,不得不为暂缓目前之计。刻下事机已缓,亟宜赶紧筹画,以期未雨绸缪。岂可仍蹈因循故习?著沈葆桢、文煜、李鹤年、王凯泰、潘霨悉心筹商。所有在台兵勇,应如何酌留?淮军素称得力,现在业已到台,应如何分扎防堵?全台事宜,应如何布置?该大臣等务当妥为经画,以善将来。并著李鸿章、李宗羲将前议购买未成之铁甲船、水台及应用军械等件,迅速筹款购办。无论如何为难,务须妥为设法,庶几兵械精良,有备无患。原摺均著钞给阅看。


卷四 第 202 页
   盛京将军都兴阿奏

  窃于本年十月初一日,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奉上谕:总理
卷四 第 203 页
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急宜切筹,将紧要应办事宜,撮叙数条,请饬详议一摺等因,钦此。自中外交涉以来,惟赖总理王大臣随时随事,辩駮争执,十有馀年,藉以相安。亟图自立,振起自强之心,坚苦贞定,历久不移,则筹防御侮之事机,必将有无形之效。庚申之衅,变起非常,智或不及施,力有不足恃,不得不顾全大局,姑事羁縻。在当时中外臣民,固皆有卧薪尝胆之心,蓄锐以俟之志。乃迄今沿海各处之防务,仍无把握,诚如王大臣所称从前情事,几于日久相安也。
  夫恒情多暗于远识,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傥遇将见未见之患,一朝之猝发,诚恐痿不能复振,备御之策,更无所凭。是以密陈各条,请饬疆臣妥筹详议,皆刻下当先切要之急务。奴才详绎各节,若徒执舍短用长之说,以矛刺盾之喻,转致于事无济。兵机至要,原无一定之规,亦无万全胜算之法,要在备不可废,志不可夺,上行下效,历久弥新,事机必有可乘者。撮其要而言之,自强之道,实不外乎练兵、求财、筹饷、制器而已。
  伏查沿海各省口岸繁多,处处设防,本有防不胜防之虞。现既购备铁甲船并添造轮船,教练水师,如能牵制敌船,我之陆路防范自易得手,诚为至要之论。然制造教演,需费浩繁,若非有大宗钜款,实难开办,非有不竭之饷源,亦无以支持久远。及今亟事绸缪,惟有中外一心一计,凡于一切开源节流之计,悉力设法,凡可尽人力之处,切实
卷四 第 204 页
经营,庶可期补注挽之急需,求充永远之支应。自强有实,则外侮诚有不足虑者。
  查奉省滨海之处,自山海关、宁远、牛庄、营口、盖州、熊岳、复州、金州、旅顺口迤东,直至岫属之大孤山等处,紧要口岸三十馀处。其中金州地界,海口多系老水贴岸,亟为扼要。前于道光年间,曾经设防于山海关锦属各处,调吉林、黑龙江官兵,并简派大员统带。今则与昔情形不同。牛庄、营口,人烟辏辐,作为通商口岸,设立枪队,添盖营房,湄云轮船湾泊防范,似已严密。岫岩所属之孤山,亦时有重兵设守。奴才前经奏请抽练各外城马队,请帑垫发,以俟练有成效,将留防客兵陆续遣撒;以本省之款,练本省之兵,分布各城,呼应较灵,庶可先清内患,以御外侮。仰荷圣恩允准。惟外省拨饷迟滞,虽经屡催,仅由山东解银一万两,其馀迄未解到。金州地势宽广,海口扼要居多,自应先行其所急。查前由锦州府佑府庆爱捐备洋枪二百杆,由府尹衙门咨调来营,拟即运往金州,添练洋枪步队二百名,即以山东解到练兵款项,先行借垫支发。并由省拨派洋枪步队,教习演练。再奴才前请练兵垫款十二万两,若各省拨解较迟,势难久持。又按照省城步队章程,垫发添练洋枪月饷,再有续到之款,拟先尽至要城分开支,以昭慎重。并拟于前议各城练兵成数内,分别缓急,或增或减,详细酌定,续行奏明办理。


卷四 第 204 页
   都兴阿又奏
卷四 第 205 页
  正在封奏间,据总理衙门咨,议覆广东巡抚具奏丁日昌豫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奴才详绎该巡抚条款,固系目前急切至要机宜,惟是购备大号轮船、添造一切机器,无论用度不赀,一不得人,皆为虚费。况重洋之内,巨浸稽天,既不可以道里计,又不可以兼程及,疾风怒涛,潮汐沙线,自古所难。昔之论海防者,故多守重于战。当此国家度支浩繁、帑项支绌之际,恐似此之钜款,筹备尤难。诚如王大臣所议,就地审时,方可见诸行事,不致徒托空言。奴才前摺愚见,正所谓经久良图,无过于慎始也。


卷四 第 207 页
   十一月辛丑(初二日)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建巡抚王凯泰奏

  窃臣鹤年于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日,在泉州府防次,承准军机大臣寄密,九月二十日奉上谕:前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上海新闻纸刊刻本年三月二十九日密寄沈葆桢等谕旨,请饬查究等因,钦此。跪聆之下,惶悚莫名。查此案前于七月间钦奉六月二十日
卷四 第 208 页
谕旨:沈葆桢等片奏,近阅香港新闻纸,将该大臣等四月十九日奏片刊刻等语等因,钦此。钦遵在案。伏查闽省洋务,向由督臣主,臣鹤年到任后,凡洋务密件,皆由信函往来,不经书吏之手。遇有要事,与臣煜、臣凯泰面商办理,非但新闻纸不能道其只字,即同城司道不经管洋务者,亦未尝得闻其详。惟与外国官员照会,彼此皆知无所用其机密,此外臣等所奉密谕及各处钞寄密摺、密函,皆系内署封存,秘之又秘,并无一字外播者。此臣等衙门办理洋务密件之实在情形也。
  及先后接到李宗羲来咨并沈葆桢钞寄摺,始知前项密件、有刊入香港新闻纸者,殊深诧异。当即购到阅看。所有三月二十九日谕旨及四月二十九日奏片,均刊在一纸,其系同时流播,已可概见。若不确究主名,恐此风仍难禁绝。即派委同知文绍荣前往香港密查所刊前件,毕竟得自何处,传自何人,以期水落石出。旋据该员禀称:查香港华字月报,发端于德臣洋行之新闻纸馆,平日京报等件俱其首录。询诸该馆西人,以为出自主笔之人。续查出主笔陈贤,即陈叆亭,广东新会县属潮连司人,自幼入天主教。于六月间已到福建,而停留福建何处,当时再三追求,无从得实等情具禀前来。嗣据该员回省面称:访闻陈贤,即陈叆亭,现在台湾府城等语。正在查办间,钦奉此次谕旨。臣等现复密咨广东抚臣,并檄台湾道、福州府彻查根究。俟查陈贤下落,获案讯究泄漏根由,另行具奏。
   (朱批:该衙门知道。)
卷四 第 209 页
   十一月壬寅(初三日)升任两广总督英翰、安徽巡抚裕禄奏

  窃臣等恭奉九月二十七日密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亟宜密筹,将紧要应办事宜,撮叙数条,请饬详议一摺等因,钦此。伏查海防本为今日全局第一要务。溯自庚申以后,各省或因腹地未靖,兵力被分,或因协款过多,饷力较绌,是以各求戒备之策,而尚未臻久远之谋,以致小丑跳粱,上劳虑。今幸词穷理绌,暂就范围,正是事机万紧之时,宜图奋发振兴之计。恭奉密谕垂询,凡在臣工,应如何振刷精神,妥筹熟议,以策实效。
  窃维自古制敌之要,不外战守两端。而战守之机,尤在审度彼我情形,以为经画。有专利于战者,外洋窥中国之情形也;有专利于守者,中国御外洋之情形也。有以战为守者,外海口岸之情形也;有以守为战者,长江防务之情形也。长江地五省,而皖、鄂为居中门户,海口有事,则金陵首当其冲,皖、鄂与上游亦同受其患。是以言江防者,未先筹战,宜先筹守,防江口即所以防金陵,固金陵即所以固皖、鄂,合上下游之力以固长江,则财力易集,合长江之力以防海口,则事机易赴。此臣英翰历陈防江宜通力合作,鳃鳃之见,正为此也。但使各疆臣竭群策群力之用,为可久可大之图,不避疑难,不存畛域,同心力,积久弗懈,仰体皇上乾行不息之心,共持坚卓自强之局,所以
卷四 第 210 页
筹防者在此,所以持久者亦在此。臣等皆官皖有年,长江情形,略知一、二,谨就耳目所及,并各条内应办事宜,有居最要者,有应行并筹者,谨拟列先后次序,约陈三条,据实密奏,诚不敢谓一得之见遽中事理,然审度时势,窃谓用人、筹饷二条,尚属著实,即练兵、简器、造船一条,虽谨就长江而言,亦期能言能行,未敢空谈塞责。应恳天恩,俯赐转饬通商中外全局,悉心妥议,以臻尽善,听候圣明采择施行。
  酌拟防务应办紧要事宜:
  一、拟因才器使,破格用人也。自来有治人,始有治法。惟有破格用人,方足以见成功而责实效。特人才不同,用之者亦必因才制宜,始收指臂之助。非但统将内善战者不必善守,习水者不必习陆,未可相强,即通筹并计,筹饷有筹饷之能,治军有治军之略,其心思谋虑,措置施为,亦各具专长。用之得宜,则世无弃才,用不得当,则立形竭蹶。固须慎之于始,尤须力责其成。除统兵重臣,出自特简,非臣下所敢妄拟,其馀需用人才,拟请旨饬令中外大臣、督抚,就平日真知灼见之人,切实保奏,内而卿贰部曹,外而大小文武,不论资格,不限官阶,但系才具出众、确实可靠者,一一出具切考:某人知兵事,可膺将领之选;某人善筹画,可膺理财之任;或熟悉洋情,能测虚实,或谙练机器,能精制造;其现在旗绿勇队各营,将领中某人善守,某人可以独当一面,某人仅能分守一隅,均将所能据实密陈听候简择录用。如果确系真才能任艰钜者,准予
卷四 第 211 页
破格拔擢,以励群伦。傥有才不胜任之员,除公罪处分外,其犯有贪私劣迹者,即将原保官员一并治罪,以昭儆戒。如此切实办理,庶真才可出,冀收得人之效。
  一、拟筹有著钜款,以符原奏筹饷之效也。自来理财之法,不外尽人事、筹地利二端,而尽人事于招徕,不若尽人事于固有;筹地利于创造,不若筹地利于自然。至今日而求一应急经久之捷法,以收自然固有之大利,以臣等愚见,舍加收盐釐一策,别无可图。盖盐釐一项,产于地者经久不竭,取于民者为数甚少,而济于公者其利最大。近日如丝、茶等项,何尝不为中国之利?然皆产自一隅,售之外洋,出产偶歉,外洋不售,则销路立竭。是以近年已有壅滞之势。盐利则为中国自生、自运之利。通计沿江、沿海产盐数省,虽纲票情形各殊,盈绌亦难一致,然场所出,与民食所用,则自肃清以后,有增无减,可以按省覈计。而其系于民食,则如水火之赖以生活,尤为日用之不可少。即以两准一处而论,自曾国藩定章另办以来,每年淮南之西皖湘楚四岸,共约销三十六、七万引,每引八包,每包计八十斤,皆系按引抽收釐银。淮北共约销二十九万馀引,每引四包,每包百馀斤,皆系按包抽收釐钱。其淮南所抽银数,各岸多寡不同。淮北所收钱数,则均按每包一千文为准。当时定章之始,皆就至为减少者酌定。彼时原以示体恤而广招徕,又虑川、浙等处邻私之侵越,是以未能加多。近则商贩日众,较之兵燹以前,行盐者无不收获厚利。若就两淮现在南北引盐,按包加收,每八十斤一包者加收
卷四 第 212 页
八百文,每百馀斤一包者加收一千文,计每斤均加十文,每岁实可加收钱三百四、五十万串,约合银一百七、八十万两。以一处计之,利已如此,以各省计之,利更可知。臣再四熟思,似实为筹饷之要计。拟请专设海防盐釐一项,即由两淮先行开办。除原有釐金仍照旧抽收外,每斤加收十文,专备防务要需。其各省盐务情形,虽有不同,而食盐则一,亦拟请一律照办。统计每岁总不止数百万金。取于民者甚少,济于公者甚钜。果能认真举办,三年之内,治兵造器,当不至于缺乏。虽然,利之所在,散则不觉,聚则生怨。臣等明知此议一兴,为商贩所不乐,必有以病商、病民为言,起而力争者。然无事而加徵课则不可,筹饷而加盐釐则无不可。议加釐而一省独加则不可,议加釐而各省一律溥加则无不可。盖正税乃经久之规,既加难以议减,收釐系权宜之计,事定仍可悉裁。一省独办,有此疆彼界之分,难保邻私浸灌,各省通办,则无畸轻畸重之虑,仍可销路畅通。若谓病商,则商将本图利,本既加则利亦增,实有益无损。若谓病民,查民间每日计口食盐,向以三十钱为率,每盐一斤可供五十三、四人之食,以所取之十文分摊于五十三、四人之多,是每日五人仅摊钱一文,即至贫之家,亦不难办。一言道破,人所共晓,实属无病于民。臣英翰在淮北带兵时,目击肃清以前,凡淮北盐船,每包沿途所抽釐金,皆至四千馀文不等。彼时原未可执以为法。然当兵氛未靖、道路阻隔之时,商贾尚择利争趋,往来不绝,未见折本而歇业者,亦未见民间因盐贵而缺食者。今以
卷四 第 213 页
原定之数及所加之数合计,尚不及彼时之半。且分众人之涓滴以归公家,名为酌加盐釐,实则量增售价,此尤无病商民、当日目击之实在情形也。以上各节,臣等详加筹酌,诚为有利无弊。在今日而欲筹钜款数百万,求其简捷易行,除此策而外,取效未有如是之速者,筹款亦未有如是之多者。应恳饬下中外臣工,就现在盐务大局,悉心妥议。如邀议准之后,仍拟请另设海防盐釐经费总局,由各省督抚请旨,专派司道大员总司其事。所收之款,专留为江海防费,由统兵大臣会同各省督抚斟酌缓急,随时派拨。除防务外,无论何项要需,不得擅请动用。其收釐之时,或于领运时先行豫缴,或于售盐时由局抽收,亦随地体察情形,详议妥办。仍按两淮盐釐章程,每半年将收解数目报部查覈。其经手各员,傥有侵蚀,即从重治罪,以防弊端而昭覈实。
  又臣更有请者:自议开禁以来,洋货入口最多,实以洋药为大宗,每岁约在八、九万箱内外。在海关交纳税银,无论华、洋各商,每箱收税五十两。嗣因饷需紧要,每箱加收釐银三十两,以充军饷,系在洋药捐局交纳,专取之华商,并与洋商无涉。查洋药每箱约重一千数百两,售价约以实银五百两为率。以所收釐税之数,合以所售价银之数,每洋药一两,所加不过五分。今拟每箱加釐银三十两,专备海防之款。每岁即可得银款二百五、六十万,仍系取之华商,与通商大局亦无窒碍。即或有人口稀少之时,以七成计之,仍可得一百八、九十万两,实与要款有裨。拟请饬下一并妥议施行。
卷四 第 214 页
  一、拟筹江防,即合翵奏练兵、简器、造船之要,通而言也。海口之防,以水战为先。长江之防,应水陆并用。防海之船,以长大铁甲为要,取其厚重攻坚。防江之船,以轻利兵船为要,取其转掉灵便。臣英翰自七年凯旋后,挑留劲旅以防皖北,名为扼守要隘,实为留备不虞。所以当饷项万难,与臣裕禄左支右绌,卒未敢轻议减撤。以安徽一省言之,现在马步万数千人,加以西征金运昌所部全队,皆精锐百战之众,以之越海远攻,诚未敢悬揣,以之协守江口,则力尚足恃。若分屯险隘,与水师兵船相为犄角,可以自固藩篱,防其抄袭。至购办铁甲一节,内地既一时未能仿造,自须购之外洋。惟铁甲船笨重,于长江防务,俱非所宜。今拟筹办江防,除各省原有之船不计外,拟专力购造轮船二十只,以备水师之用。其船只大小丈尺,每船宜以十一二丈、十五六丈为度,船身不必过大,机器务求精固。其式样则悉仿照外海兵轮,可以防剿兼资。其分配水师之法,应每船各配二百人,计轮船二十只,共配水师四千人。每一船立一营官管带,每十船立一统将统辖,皆选熟谙水性、练习洋器、久经战事之员充补,均隶统兵大臣节制调遣。傥虑经费维艰,一时招募未能遽集,查五省长江水师共万馀人,若于其中挑选四成改补,既无需加饷,且系节制之师,尤为简捷。至于制造轮船之法,在内地设厂自制,固为久远之计,特恐为数太多,同时并办,工费需时,且求其坚利可恃,仍须兼向外洋购办。闻英国造船,多照制造台之法,造成时本船所用之,先击本船之船,
卷四 第 215 页
能御始称坚固。应拟一面由船厂自造,一面由外洋购买。或造或购,统限两年内办齐,不准逾限。其购买之船,如果结实可靠,仍可为内地仿造之式,似觉一举两得。至于驻扎训练之法,应将二十营之兵,先聚之一处,与统领营官互相亲熟。俟每成二只,即先配二只之兵。造购齐全,分配足数之后,以十只驻扎焦山一带,为江防第一路,以十只驻扎江皖之东西梁山一带,为江防第二路。无事则分起巡驶,往来训练,讲求口岸险易情形,沙水长落节候,务期精熟。有事则将第一路师船驶赴江阴,作为前敌,将第二路移前接应,皆与陆路台、守隘防军,联络一气,互为策应。陆路之兵,亦分先后二路,每路两岸各十馀营,兼资战守。傥有敌船进口,则兵船力扼要冲,如或登岸窥伺,则陆师并力攻击。某船训练不精,某营防守不严,即惟该统将营官是问。至水陆各营,需用械:水师各船,每船计需后门大小位约以十二尊至十五、六尊为率,视船之大小为分配,后进各项洋枪,亦约一百馀杆为率;其陆路各营,除台应设大不计外,每一处亦应添购新出之格林洋十馀尊,其馀仍各分用洋枪、长矛,以资守御。盖水师能守而后可言战,宜位为先,以期攻坚致远,而枪械居其次;陆师能战而后可言守,宜枪矛并用,以期短兵相接,而守扼其冲。是以必须合水陆战守之要而兼筹,始可言防,始可以言备。其兵数船数既有大概,所需购器之数,应俟定议后,再由沿江各省妥为会筹制办,以资应用。至吴淞口江身较窄较浅,多加陆营台,辅以现有兵船,亦尚
卷四 第 216 页
可守。此筹办江防一隅,合练兵、简器、造船通而言之大略情形也。
  再查各省练兵之要,今日之兵勇,已判然两途,万不能使之合一。而绿营兵势之所以积弱,不如勇队之可恃者,非尽由人才之难得,实由分汛太多,处分加密,粮饷过少,糊口无资,跬步皆有考成,遇事须循则例,虽有才器出众之弁,奋勇能战之兵,亦迫于黔束而不得尽其所长。是以现在各省皆有调练新兵之举,即于积重难返之中,为急求变通之策。现在各省所练者,虽未敢信为一律精熟,然参加以勇制,逐日教练,似较之分汛驻防者,已渐有效。臣英翰于九年调练新兵之时,加以津贴之费,而未敢轻议补复营全额者,正有鉴于此。今以各省兵费综计,分之则每兵所得尚不敷用,合之则帑项已为甚多。与其徒事虚糜,养无益之疲弱,曷若减兵增饷,集劲旅为大枝。拟请饬下各省,就现在绿营兵额通筹妥酌,将可裁之冗额,一概裁汰,挑精弁兵若干,按旧营之制,归并一处,聚集训练。每营额缺多者,挑留五、六百人或三、四百人,额缺本少者,挑留二、三百人,皆参仿练兵之法,按照勇制,随同营官驻营,逐日合操,用备调遣。其所辖有劫盗各案,并可就近捕拿。其有不守营规滋事之兵,亦照勇营治以军法。一切因公处分,量为变通,并加以津贴,俾令俯畜有资,可以专心操练。其所加津贴之数,即于所减兵额之内,通计分拨。遇有军事,可以自成一营,得与勇队同资防御。如此办理,则不必另加练饷,亦不必改勇为兵,而自可就目前之饷力,化无用为有用。诚知此议
卷四 第 217 页
,事属更张,办理诸多费手,然穷则变,变则通,当此积久疲敝之时,不能不如此设法,变通之策,正未可惮其烦难而中止。若再因循迟误,日复一日,必致饷需益糜,行伍益弱,徒有养兵之名,而未得一兵之用。
  臣更有私虑者:现在津、闽、沪机器各局,当时皆设立海口,取其运造便捷,取材较易。然平居无事之时,或可耦俱无猜,而阅时既久,成效既著,彼族之心,难以轻测,亦不能不豫求变通,以防意外之事。此次拟设江防兵轮,除外洋购办外,其内地设厂自制之船,或由闽、沪各局挑选精熟匠役,在沿江宽阔之处,如武昌之汉口等镇,另设一局,专为制造江防兵轮之用。抑或将上海各局,酌量内迁,合并一处兴造,以昭简造而筹戒备。此又臣等思患豫防,慎之又慎,不禁为过虑之举,亦请饬下妥议办理,大局幸甚!


卷四 第 217 页
   十一月癸卯(初四日)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承准军机大臣密寄,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亟宜切筹,将紧要应办事宜撮叙数条,请饬详议一摺等因,钦此。旋又准总理衙门钞奏知照丁日昌续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臣查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江海各口,门户洞开,已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无事则同居异心,猜嫌既属难免,有警则我虞尔诈,措
卷四 第 218 页
置更不易周。值此时局,似觉防无可防矣。惟交涉之事日繁,彼族恃强要挟,在在皆可生衅。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非无委曲将就。至本年日本兴兵台湾一事,经总理衙门王大臣与该使多方开谕,几于管秃唇焦,犹赖圣明主持于上,屡饬各疆臣严密筹防,调兵集船,购利器、筑台,一时并举,虽未即有把握,而虚声究已稍壮。该酋外怵公论,内摄兵威,乃渐帖耳就款,于国计民情,尚无窒碍,未必非在事诸臣挽救之力。臣于台事初起时,即函商总理衙门,谓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备,庶和可速成而经久。洋人论势不论理,彼此兵事相压,我第欲以笔舌胜孵,此必不得之数也。夫临事筹防,措手已多不及,若先时备豫,倭兵亦不敢来,乌得谓防务可一日缓哉?
  兹总理衙门陈请六条,目前当务之急,与日后久远之图,业经综括无遗,洵为救时要策。所未易猝办者,人才之难得,经费之难筹,畛域之难化,故习之难除。循是不改,虽日事设防,犹画饼也。然则今日所急,惟在力破成见,以求实际而已。何以言之?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之限。今则东南海疆万馀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搆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弹所到,无坚不摧,水路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
卷四 第 219 页
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庚申以后,夷势骎骎内向,薄海冠带之伦,莫不发愤慷慨,争言驱逐,局外赀议,既不悉局中之艰难,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自古用兵,未有不知己知彼而能决胜者。若彼之所长,己之所短,尚未探讨明白,但欲逞意气孤注之掷,岂非视国家如儿戏耶?臣虽愚闇,从事军中十馀年,尚不敢畏缩自甘,贻忧君父。惟洋务涉历颇久,闻见稍广,于彼己长短情形之处,知之较深,而环顾当世,饷力人才,实有未逮,又多拘于成法,牵于众议,虽欲振奋而未由。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谨就总理衙门原议,逐条详细筹拟切实办法,附以管见,略为引伸。丁日昌所陈,间有可采,一并汇入覈拟,以备刍荛之献。仍请饬下在廷王大臣详晰谋议,请旨定夺。
  总之,居今日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伏愿我皇上顾念社稷生民之重,时势艰危之极,常存欿然不自足之怀,节省冗费,讲求军实,造就人才,皆不必拘执常例,而尤以人才为极要。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积诚致行,尤需岁月迟久,乃能有济。目前固须力保和局,即将来器精防固,亦不宜自我开衅。彼族或以万分无礼相加,不得已而一应之耳。
  条陈清单:
卷四 第 220 页
  一、原奏练兵一条:内称若求实在可御外患,事较办发、捻诸贼为更难,兵亦较办发、捻诸贼宜更精、洵是不刊之论。盖发、捻、苗、回诸贼,皆内地百姓,虽有勇锐坚忍之气,而器械不及官军之精备,可以剿抚兼施。外洋本为敌国,专以兵力强弱角胜,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即暂胜必终败。敌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岛夷,以水为家,船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若陆军训练得力,敌军登岸后,尚可鏖战,台布置得法,敌船进口时,尚可拒守。但用旗绿营弓箭、刀矛、抬鸟枪旧法,断不足以制洋人,并不足以灭土寇。即直隶练军屡经挑选整顿,近始兼习洋枪、小炸。以剿内寇,尚属可用,以御外患,实未敢信。各省抽练之兵,大率类此。用洋枪者已少,用后门枪及炸者更少。其势祇可加练,而不可减练,祇可添练洋器以求制胜,而不可拘执旧制以图省费。前督臣曾国藩于同治十年正月覆奏筹备海防摺内,谓沿海之直隶、奉天、山东三省,江苏、浙江两省,广东、福建两省,沿江之安徽、江西、湖北三省,各应归并设防。沿海七省,共练陆兵九万;沿江三省,共练陆兵三万;统计每年需饷八百万两。因无款可筹,议遂中止。兹总理衙门拟以曾经制胜之洋枪队,练习水战;丁日昌拟选练陆军,合天下得精兵十万人;与曾国藩前奏用意略同。惟陆军与水师,用法各殊,练法亦异。水师犹可上岸击贼,陆军未便强令操舟,似不宜两用以致两误。臣愚,以谓沿海、沿江各省,现有练兵
卷四 第 221 页
枪队,虽不及曾国藩、丁日昌所拟十馀万之多,然与其多而无用,不若少而求精。但就现有陆军,认真选汰,一律改为洋枪队。凡绿营额兵疲弱,勇营酌加裁减,其饷即加给新练之队。沿海防营,并换用后门进子枪。于紧要口岸附近之处,屯扎大枝劲旅。无事时专讲操练,兼筑堡垒。有事时专备游击,不准分调。各海口仿照洋式修筑沙土台,以地步宽展坚厚为要。位宜间用口径八寸至十馀寸者,择将择兵演习之,务在及远,愈远愈妙,务在能中,不中不发。即所谓药能对症,有备无虞者矣。
  一、原奏简器一条:西国各水陆战守利器,以枪水雷为大宗。有前后门、生熟铁、纯钢之分,枪有前后门、滑堂、来福之异,水雷有用触物磨物、电气发火之别。窃常考究其图与器,而得其大略。洋枪一项,各国改用后门,以其手法灵捷,放速而及远。其旧制前门枪贱售于中国,每为外人所轻。英、俄、德、法、美,泰西五大强国也。其后门枪名目,英之至精者曰亨利马梯呢,其次曰士乃得,俄曰俾尔打呶,德曰呢而根,法曰沙土,美曰林明登。以利钝迟速较之,则英之亨利马梯呢,精于俄之俾尔打呶,精于美之林明登,又精于英之士乃得及德、法诸枪也。林明登、士乃得二种,近年已运入中国。臣处及沈葆桢均购存林明登数千枝。上海机器局亦能仿造。惟兵勇粗疏者多,士乃得机簧较简,购价较省,修改较便,现拟令各营酌换士乃得枪,而间以林明登认真操习,由渐而精。并令津、沪各局,先购林明登造子机器,仿制子药铜捲,以便接
卷四 第 222 页
济。仍与总理衙门商购英国亨利马梯呢枪若干枝。又与俄领事订购俾尔打呶枪千枝,以备将士选锋者操用。至位一项,英、德两国新式最精。德国克鹿卜后门钢,击败法兵,尤为驰名。臣逐年购到克鹿卜大小五十馀尊,分置大沽台、天津防营。其最大者两尊,口径八寸,足抵前门口径十一、二寸之子力。然每尊价约二万元,苦于无力多购。或谓钢过大,药力过猛,用久或致损裂,故英国多用前门熟铁来福长弹大,曰乌理治、曰阿墨斯得郎、曰回德活特,三家尤著。大者口径十一寸至十五寸,身重至八万斤以上,子弹重至六百磅,能打穿二十馀寸厚之铁甲。惟起运维艰,价值尤贵,中国尚无购用者。陆路行仗小,则以德国克鹿卜四磅弹后门钢、美国格林连珠为精捷。臣又各定购数十尊,以备游击要需。目下沪、宁各局,止能仿造十二磅至六十八磅之圆弹铜铁炸,淮军习用已久,远胜中国旧制,而不及西洋新式之精。仍拟仿照乌理治、阿墨斯得郎之式,钳以熟铁,而机器未备。外国每造枪机全副,购价须数十万金。再由洋购运钢铁等料,殊太昂贵。须俟中土能用洋法自开煤铁,再添购大炉滊锤压水匮等机器,仿造可期有成。若克鹿卜之钢,回德活特之熟铁,系用生钢生铁铸成,该厂自有秘法,更未易学步矣。
  至水雷一项,轰船破敌最猛。从前南北花旗之战,南兵获水雷力居多。德法之战,法国兵艘十倍于德,而波罗的海法艘未敢深入,全仗水雷之功。其法分为两类。一为定
卷四 第 223 页
而不动之水雷,或连于木桩木排之间,或用锚定其方位,使沉水中,或陆地城堡被攻时,于缺口要路安置,此专为自守而设。一为能行动之水雷,或浮水面,顺风力飘动,或用机器自行,或于铁船首伸出长竿置之,或专作拖带水雷之船,此可为攻敌之用。近来格致之学日精,水雷之法亦日精,多以强水触物磨物及电线发火。其触而发火,比用法点放者尤佳。用药仅五、六十磅,无论何种兵船,皆可轰破其底。闻各国皆讲究此物,制存极多。其用时必于水中排列数行,每口安放数十具,使敌船疑畏不敢进。沪、津各局,现止能仿造其粗者。而电机、铜丝、铁绳、浆皮等件,仍购自外洋。须访募各国造用水雷精艺之人,来华教演,庶易精进。至火器尽用洋式,子、火药两项,亦系要需。津局有造药机器四副,日出二千馀磅,已可敷用。惟枪多而子弹尚少。沪局仅造药机器一副,日出无几,宜添购机器,在苏、宁推广制造。各省防江、防海,需用洋枪之子药,均宜设局在内地仿造。否则,事事购自洋商,殊无以备缓急。且闽、沪、津各机器局偪近海口,原因取材外洋就便起见,设有警变,先须重兵守护,实非稳著。嗣后各省筹添制造机器,必须设局于腹地通水之处,海口若有战事,后路自制储备,可源源运济也。
  一、原奏造船一条:查布国防海新论有云:凡与滨海各国战争者,若将本国所有兵船,径往守住敌国各海口,不容其船出入,则为防守本国海岸之上策。其次莫如自守。
卷四 第 224 页
如沿海数千里,敌船处处可到,若处处设防,以全力散布于甚大之地面,兵分力单,一处受创,全局失势。故必聚积精锐,止保护紧要数处,即可固守等语。所论极为精切。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上策固办不到,欲求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袤延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给,势必大溃。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馀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惟既欲固守,必须将所有兵马、位、军械、辎重并工局物力,储备坚厚,虽军情百变而不离其宗。庙谋阃算,平昔之经营,临事之调度,皆不可一毫错乱。道光二十一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彼族实能觇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于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于紧要数处。今议防海,则必鉴前辙,揣敌情。其防之法,大要分为两端。一为守定不动之法。如口内台壁垒格外坚固,须能抵御敌船大之弹,而台所用位,须能击破铁甲船,又必有守口巨铁船,设法阻挡,水路并藏伏水雷等器。一为那移泛应之法。在兵船与陆军,多而且精,随时游击,可以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铁船,皆断不可少之物矣。现计闽厂造成轮船十五号,内有二号已在台湾遭风损坏。
卷四 第 225 页
沪厂造成轮船六号,内有二号马力五百匹,配二十六尊,与外国大兵船相等。其馀各船,皆仅与外国小兵船根相等。然已费银数百万有奇,物料匠工,多自外洋购致。是以中国造船之银,倍于外洋购船之价。今急欲成军,须在外国定造为省便。但不可转托洋商,误买旧船,徒糜钜款。访闻兵船及铁甲船,以英国为最精。英之官厂、公司厂,均以造铁甲之优劣,相与争衡,日新月异。应拣派明于制造、略知兵事之员,选带学生工匠前往。由总理衙门会商住京使臣,移知该国,俾得亲赴各厂,考究何等船制,最为坚致灵捷,并宜于中国水道者,与其议价定造。即将带去华匠兵士,附入该厂及武备院学习造工,并讲求驾驶操练之法。俟成船后,配齐位,随船回华,庶有实济。而中国船厂,仍量加开拓,以备修船地步。至拟设兵船数目,如丁日昌所称,北、东、南三洋各设大兵轮船六号,根轮船十号,合共四十八号,自属不可再少。除将中国已造成二十号抵用外,尚短二十八号。窃谓北、东、南三洋,须各有铁甲大船二号。北洋宜分驻烟台、旅顺口一带,东洋宜分驻长江外口,南洋宜分驻厦门、虎门,皆水深数丈,可以停泊。一处有事,六船联络,专为洋面游击之师,而以馀船附丽之,声势较壮。约计定造铁甲船,每只需银百万两内外,费已不赀。祇有先购此项,分年筹办,其有馀力,再置他船,或由闽、沪各厂陆续仿造兵船。总以足成四十八号为度。惟守口大铁船,即所谓水台船,亦系西洋新制利器。以小船配极重之,辅助岸上台,四面伏击,阻
卷四 第 226 页
遏中流,能自行动,最为制胜。凡要口须添设一、二艘。闻在外国定购,每船连约价银十馀万两。但笨滞不能涉海,须将位铁甲,分拆运载,来华装配。应俟委员到彼,一并察办。如价省运便,陆续购造二十号分布南北各口。或由外洋购大,由华厂照式仿造铁船,更可次第添置。至丁日昌奏称,裁并五十号艇船,可养给一号大兵轮船;裁并十号阔头舢板,可养给一号根轮船。计省沿海水师旧制各船糜费,以之供给大小四十八号轮船,尚觉有盈无绌等语。查同治十一年五月,臣于覆奏船政事宜摺内,拟请裁撤各省艇船,即以各船修造养兵之费,抵给轮船月费,经总理衙门议令各该督抚奏办,迄今并未议覆。今添购铁甲等船,钜款必须另行筹集。俟购回时,养船练兵一切费用,应如丁日昌所议,请旨饬下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各省,将旧置及新添红单拖罟艇船舢板等项,分别裁并,专养轮船,以免虚糜而资实用。
  一、原奏筹饷一条: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欲图振作,必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而后定计。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馀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已为不值。且其地北邻俄罗斯,西界土耳其、天方、波斯各回国,南近英属之印度,外日强大,日内侵削,今昔异势,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久守。屡阅外国新闻纸及西路探报,喀什噶尔回酋,新受土耳其回部之封,并与俄、英两国立约通商。是已与各大邦勾结一气,不独伊犁久踞已也。揆度
卷四 第 227 页
情形,俄先蚕食,英必分其利,皆不愿中国得志于西方。而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师老财痡,尤虑别生他变。曾国藩前有暂弃关外、专清关内之议,殆老成谋国之见。今虽命将出师,兵力、饷力万不能逮,可否密谕西路各统帅,但严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图进取。一面招抚伊犁、乌噜木齐、喀什噶尔等回酋,准其自为部落,如云、贵、粤属之苗猺土司,越南、朝鲜之略奉正朔可矣。两存之则两利。俄、英既免各怀兼并,中国亦不至屡烦兵力,似为经久之道。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辨之者。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覈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否则,祇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者哉?至此时开办海防,约计购船、练兵、简器三项,至少先需经费一千馀万两。本年八月间,户部奏覆文祥宽筹饷需摺内,议请暂停内府不急之需,而海防用项,似无可筹,姑令各省先尽各项存款,移缓就急,抵充防费。究之各省留支奉拨之数,视岁入之数,无不浮溢数倍,更有何款可以存留借抵?必不得已,应仍照总理衙门五年奏案,专提部存及各海关四成洋税一款,为目前开办之需。除津海、东海关四成奏归天津机器局,江海关四成内之二成奏归上海机器局,山海、江汉两关四成内奏明拨充奉兵及淮军月饷,淡水一关奏留台防军需,均为海防而设,毋庸置议外,其馀各海关四成洋税及部库历年提存四成,
卷四 第 228 页
应请专备总理衙门及海防统帅大员会商拨用。此后即责令各关另款封存径行报解,不准本省借留,亦不必再解部库,致多转折。此项每年计可得银百数十万两,加以部库另存三百馀万,其有不敷,拟仍暂借洋款,由续收四成项下拨还,或另行设法归楚,以应急需。其息银以七、八釐为度,归本以十年、八年为度,亦各国常有之事,无足诧虑也。至于日后久远之费,当于开源节流求之。现在丁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釐金、捐输二款,百方罗拙,仍不足用。捐输所得无几,流弊甚大。而内地釐金,又为半税所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于是奸民包揽冒骗,大宗货物,皆免完釐,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丛雀渊鱼之喻,何堪设想!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叠请开煤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馀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但使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釐饷也。各省诸山,多产五金及丹砂、水银、煤之处,中国数千年来未尝大开,偶开之又不得其器与法,而常忧国用匮竭,此何异家有宝库,封锢不启,而坐愁饥寒?西土治地质学者,视山之土石,即知其中有何矿。窃以为宜聘此辈数人,分往遍察,记其所产,择
卷四 第 229 页
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筹借资本,或劝远近富商,凑股合立公司,开得若干,酌提一、二分归官。其收效当在十年以后。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近世学者,鉴于明季之失,以开矿为弊政。不知弊在用人,非矿之不可开也。其无识绅民,惑于凿坏风水,无用官吏,恐其聚众生事,尤属不经之谈。刻下东西洋无不开矿之国,何以独无此病?且皆以此致富强耶?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推其馀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至于洋药一项,流毒中国。本年三月间,钦奉寄谕:醇亲王请饬密筹杜绝,饬即妥议办法等因。臣查阅醇亲王摺内,有不必仓猝施行,要在矢志弗懈,俟外洋鸦片不来,再严中国罂粟之禁等语,实洞达大体。适因台湾事起,未便置议。兹查洋药自印度发进口,每年约七万数千箱,售银三千馀万之多。英国明知害人之物,而不欲禁洋商贩运,并欲禁中国自种,其用意殊极狡狠。上年修约,总理衙门与英国言之屡矣。并豫声明既不能禁英商之不贩洋烟,即不能禁华民之不食洋烟,惟有暂行弛禁罂粟,不但夺洋商利权,并可加增税项。将来计穷事迫,难保不出于此。其时英使闻之,亦颇心动。而该国卒不见听。臣即再与办理,恐亦无益。应仍循总理衙门原议。除相抵制,以冀洋药渐来渐少,再加厉禁为宜。查云、贵、川、陕、山西各省,多种罂粟,疆臣台谏,每以申明
卷四 第 230 页
禁令为言。是徒为外洋利薮之驱,授吏胥扰索之柄,究之罂粟日种日广,势仍不可遽禁。闻土药性缓价廉,而瘾亦薄,不比洋药为害之烈。为今之计,似应暂弛各省罂粟之禁,而加重洋药之税釐,使外洋烟土既无厚利,自不进口,然后妥立规条,严定限制,俾吸食渐戒而除绝之,民财可杜外耗之源,国饷并有日增之势,两得之也。查洋药每箱百斤,新关正税三十两,釐捐则各省多寡不同。福建每箱捐银三十六两,江苏每箱捐银三十二两,北洋天津等关捐银二十四两。捐愈重则偷漏愈多。英国条约,原有洋药如何徵税,听凭中国办理之说。如能于洋税一律议加,自可毫无偷漏,裨益更大。否则,南北各口通定一加重捐数,均照闽省之式,无稍参差,以免趋避。专收作海防经费,由统帅提用,合之亦成钜款。此外沿江、沿海各省,皆令整顿货釐、盐釐,每省每年限定酌拨数万两协济海防。以上数端,皆开源之事也。若夫裁艇船以养轮船,裁边防冗军以养海防战士,停官府不急之需,减地方浮滥之费,以裨军实而成远谋,亦节流之大者。苟非上下一心、内外一心、局中局外一心,未有不半途而废者矣。
  一、原奏用人一条:拟派统帅责成经理,及遴派得力提镇将领,为之分统。查南北洋滨海七省,自须联为一气,方能呼应灵通。惟地段过长,事体烦重,一人精力,断难兼顾。各督抚未必皆深知洋务兵事,意见尤不能尽同,若责成统帅调度,既恐捍格不行,若会同各省商筹,又恐推诿贻误。从前办粤、捻各贼,何尝不屡简统帅。臣亦曾备位其
卷四 第 231 页
间,深知甘苦。饷权疆政,非其所操,不过徒拥空名。而各督抚仍不能不问兵事。畛域分则情形易隔,号令歧则将士难从。是欲一事权而反紊也。何况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傥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数千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馀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济事。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骛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窃计北洋三省设一统帅,即才力倍于臣者,尚虑不能肆应。南洋四省,口岸更多,似亦非一统帅所可偏及。若因创设铁甲兵船等项,须责成大员督筹经理,如前江西巡抚沈葆桢、前江苏巡抚丁日昌,皆究心此事,熟悉洋情,似堪胜任。至丁日昌拟设北、东、南三洋提督,分统各船,不为无见。但文武兼资、素习风涛驾驶轮船操法者,实不易得耳。抑臣更有陈者: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洋人入中国已三十馀年,住京已十馀年,以兵胁我,殆无虚岁。而求练达兵略、精通洋法者,恒不数觏,由于不学之过。下不学,由于上不教也。军务肃清以后,文武两途,仍舍章句、弓马,未由上进,而以章句、弓马为务,于洋务隔膜太甚。是以沈葆桢前有请设算书科之奏,丁日昌前有武试改枪之奏,皆格于部议不行。而所用非所学,人才何由而出?近时拘谨之儒,多以交涉洋务为浼人之具、取巧之士,又以引避洋
卷四 第 232 页
务为自便之图。若非朝廷力开风气,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济,天下危局,终不可支,日后乏才,且有甚于今日者。以中国之大,而无自强、自立之时,非惟可忧,抑亦可耻!臣愚,以谓科目即不能骤更,时文即不能遽废,而小楷试帖,太蹈虚饰,甚非作养人才之道,似应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取进一格,以资造就。现在京师既设同文馆,江省亦选幼童出洋学习,似已辟西学门径,而士大夫趋向犹未尽属者,何哉?以用人取进之途,全不在此故也。拟请嗣后凡有海防省分,均宜设立洋学局,择通晓时务大员主持其事,分为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位、化学、电气学数门,此皆有切于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原。外国以之黜陟人才,故心思日出而不穷。华人聪明才力,本无不逮西人之处,但未得其法,未入其门,无以鼓励作新之耳。如有志趣思议,于各种略通一、二者,选收入局,延西人之博学而精者为之师,官按照所学浅深,酌给薪水,俾得研究精明,再试以事。或分派船厂、局,或充补防营员弁。如有成效,则分别文武,照军务保举章程,奏奖升阶,授以滨海沿江实缺,与正途出身无异。若始勤终怠,立予罢革。其京城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习算学生,及出洋子弟学成回国,皆可分调入局教习,并酌量派往各机器局、各兵船差遣。如此多方诱掖,劝惩兼施,就所学以课所事,即使十人中得一成就,已多一人之用,百人中得十成就,已多十人之用。二十年后,制器驶船,自强之功效见矣。
卷四 第 233 页
  一、原奏持久一条:窃以古无久而不敝之法,惟在办事之人,同心协力,后先相继,日益求精。不独保境息民,并可推悟新意,裕财足用。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规画如此之远,拓地如此之广,岂非其举国上下,积虑殚精,人思自奋之效乎?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若不稍变成法,于洋务开用人之途,使人人皆能通晓,将来即有防海万全之策,数十年后,主持乏人,亦必名存实亡,渐归颓废。惟有中外一心,坚持必办,力排浮议,以成格为万不可泥,以风气为万不可不开,勿忽近功,勿惜重费,精心果力,历久不懈,百折不回,庶几军实渐强,人才渐进,制造渐精,由能守而能战,转贫弱而为富强,或有其时乎。是天下臣民所祷祀求之者也。


卷四 第 233 页
   李鸿章又奏

  正在缮摺间,承准军机大臣密寄,十月二十八日奉上谕:文祥奏敬陈管见一摺,台湾之事,虽权宜办结,后患在在堪虞等因,钦此。并钞录文祥原摺到臣。查沈葆桢十月十四日来函,倭使大久保已抵琅軿,业经约期撤兵,自不致再有变局。惟文祥虑及日本距闽、浙太近,难保必后无患。目前惟防日本为尤急,洵属老成远见。该国近年改变旧
卷四 第 234 页
制,藩民不服,访闻初颇小鬨,久亦相安。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派置电报、煤窑、铁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久大患。今虽勉强就范,而其深心积虑,觊觎我物产人民之丰盛,冀倖我兵船利器之未齐,将来稍予间隙,恐仍狡焉思逞。是铁甲船、水台等项,诚不可不赶紧筹备。惟钜款既无可指,定造亦尚需时,臣已于覆议总理衙门造船一条内,详切言之。
  至前曾议买铁甲船,一为沈葆桢饬日意格议购之丹国铁甲,因事中罢。昨丹国使臣拉斯勒福过津,面询据称,此船约值银六十万两,与日意格报价不符。臣属该使来春由京回津再议。一为出洋委员容闳,在美国查报有新未成铁甲船一号,需洋银一百七十万圆。臣询住津英领事,据称此船未必合用。总税务司赫德亦向总理衙门言及,恐其不甚可靠。臣批饬上海道信致容闳,切实考较,再行禀覈。以上二船,虽议购而未成。此外洋商献图者甚多,因相隔过远,需费过钜,诚恐误买旧船,未敢遽订。似须委员前往该国议购为妥。其水台船一项,总理衙门现饬赫德向英国询问价值。上海洋行亦有承揽订购者。据沪局委员冯焌光等禀称,该局仿造一只,明春可成,似尚不难陆续添置。
卷四 第 235 页
  惟是有备而无患者,立国之根基;不战而诎人者,攻心之上计。自来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而中国并其近者而置之,殊非长驾远驭之道。同治十年,日本初议条约,臣与曾国藩均奏请该国立约后,中国应派员驻扎日本,管束我国商民,藉探彼族动静,冀可联络牵制,消弭后患。上年甫经换约,未敢筹办,而该国遂于今春兴兵来台。若先有使臣驻彼,当能豫为辩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办理,更为得劲。今台事粗定,此举未可再缓。拟请饬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遴选熟习洋情、明练边事之三、四品京堂大员,请旨赏给崇衔,派往驻扎日本公使,外托邻邦报聘之礼,内答华民望泽之诚,傥彼别有诡谋,无难侦得其情,相机控制。该国横槟、长崎、箱馆各处,中国商民约近万人,既经立约,本不可置之度外;俟公使到彼,应再酌设总理事官,分驻口岸,自理讼赋,以维国体。不特此也,即泰西诸大邦,亦当特简大臣,轮往兼驻,重其禄赏而定以年限,以宣威信、通情款。其在中国交涉事件,有不能议结,或所立条约,有大不便者,径与该国总理衙门往复辩證,随时设法商易,可渐杜该使蒙蔽要挟之弊,似于通商大局有裨。


卷四 第 235 页
   浙江巡抚杨昌浚奏
卷四 第 236 页
  窃臣于本月初五日,承准军机大臣密寄,于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奉上谕一道,饬将切实办法限于一月内覆奏等因,钦此,并奉钞发摺单到臣。查西洋各国,以船利器称雄海上,已三十馀年。近更争奇巧,层出不穷,为千古未有之局,包藏祸心,莫不有眈眈虎视之势。日本、东隅一小国耳,国朝二百年来,相安无事,今亦依附西人,狡焉思逞,无故兴兵屯居番社。现在事虽议结,而覆霜坚冰,难保不日后借端生衅。且闻该国尚在购器、练兵,窥其意纵不敢公然内犯,而旁扰琉球、高丽,与我朝属国为难,则亦有不容坐视之理。故为将来御侮计,非豫筹战守不可,即为保目前和局计,亦非战守有恃不可。
  就中国现在局势论之,内地久已肃清,边疆亦经底定。各省不乏知兵之将、能战之兵,船政、机器渐有成效,比庚申以前,情形已异。前年天津之案,本年台湾之役,均能勉就范围,未始非因中国气势渐振,有以隐慑于其间。诚能趁此机会,更加讲求,同心力,不为浮议所摇,不以多费中止,宽以时日,未有不克转弱为强者。秦襄修甲励兵,用复先世之仇;勾践生聚教训,历二十年而卒报强吴。况我国家大一统之规,果能惩先毖后,中外一心,安见雪耻复仇之无日耶?
  前此奉旨设防,当饬沿海口岸,修筑台,置办器械,添募水陆兵勇,未尝不认真整理。然海上无大枝水师,无可靠战船,一旦猝然有警,臣自恃祇能就陆地击之,若角
卷四 第 237 页
逐于海洋之中,实未敢信有把握。是今日自强之道,陆军固宜整理,水军更为要图。前两江督臣曾国藩于发逆既平之后,即与侍郎彭玉麟设长江水师,至今江面数千里,恃以无虞。臣愚,以为此时整饬海防各师,比江防为尤急。虽沿海各省,本有额设战舰,然以御外洋兵船,胜负不待智者而决。是必须扩充轮船,置备铁甲船,俾各练习驾驶,方有实际。明知其费甚钜,其效难速,而不能不如此也。日本以贫小之国,方且不惜重赀,力师西法,岂堂堂中夏,当此外患方殷之际,顾犹不发愤为雄,因循坐误,以受制于人哉?论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又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在我皇上坚持定见,断以不疑,则自强之要,莫先乎此矣。
  近洋人入内地者,愈布愈远,交涉事件益多,办理实形棘手。天津、台湾两案,此其显然共见者。其馀寻常龃龉之事,所在皆有,口舌之端,无非兵戎所伏。既不便一味迁就,又不可过于激烈。愚民但快一朝之忱,而不顾异日之忧;旁观惟工指摘之谈,而不知当局之苦。故目前即勉强敷衍,总难免决裂之一日。承饬议各条,洵为当务之急。而用人、筹饷二者,尤为紧要。足食乃能足兵,有治人乃有治法。而持久之道,亦即寓乎其中矣。
  抑臣更有请者:从来天下之安危,视乎民心之向背。外夷虽强,遇百姓齐心,即不敢显干众怒。必整顿吏治,以固结民心,庶于自强之根本,更有裨益。
卷四 第 238 页
  谨按原奏各条,将切实办法,详细陈明:
  一、练兵一条:查海上宜专设重兵,臣所见亦适相符。合浙省水陆各标,自经整顿,较有起色,虽未经战阵,而兵皆精壮。近年挑选洋枪队,一切步伐号令,均效西法,尚属齐整。惟各省沿海地方辽阔,纵使设防,何能处处周密?况战守相为表里,有守之兵,无战之兵,有分防之兵,无游击之兵,一旦有事,终虑措手不及,顾此失彼。臣窃谓南、北、中三洋,宜设水陆三大枝。闽、广合为一枝,江、浙合为一枝,直隶、奉天、山东合为一枝。每枝精练万人为度,各设统领一员、帮办二员,仍听南北洋大臣节制调遣。各置备轮船二十号,兵船商船各半,又铁甲船一、二号。其先尽各省外海水师内严加挑选,挑选不足,再招募生长海上、熟狎风涛壮勇以益之。其口粮似宜比长江水师章程,略为加重。无事则分防洋汛,兵船捕盗,商船载货。有事则通力合作,联为一气,兵船备战,商船转运。平时兵丁船不敷住,即在海口择要团扎,随时操练,更番出洋。大约水师闽、广为长,浙江各省次之。至于陆路洋枪队,不习风涛,不善驾驶,迁地弗良,恐难得力。外洋有此三大枝水军,练习三数年后,海上屹然重镇,可分可合,可战可守,近则拱卫神京,远则扬威海面。不惟内地之奸匪敛迹,外夷之要挟,亦可渐少矣。
  一、简器一条:臣惟兵不精,利器适以资敌;兵精矣,而器不利,亦难以决胜。洋
卷四 第 239 页
人器械之精,由于讲求年久,心力专一。如布国之克虏伯、美国之格林,为中之最精者,皆以造之人名之,故彼此争胜,愈出愈奇。骤然效之,诚若未逮。现在闽、津、沪各局,已办有成效,如经理得人,力求精进,久之自不多让。臣前委员赴上海、香港,拣火器之精者,如克虏伯、格林之类,枪如林明登、来福之类,此外水雷、铁火箭等项,均酌量定办,多少不等。惟内有大钢一尊,重二万斤,子可及四十里。俟各项到齐后,即可配沿海要口,俾资演习。西洋火器,日新月异,今日所艳称之物,后必又有驾乎其上者。且收存太久,难免锈坏,故臣未敢过于多办,恐虚糜经费。询悉后镗枪,虽觉巧便,究竟机关太多,时有炸裂,不如前门枪结实耐久。浙省各口台,已成数处,将来一律告竣,需较多。现已购就机器,在省设厂铸造,藉可考较,以为扩充地步。又粤东线枪,装子多且远,实比洋枪为长。似防海者是项军器亦不可少也。
  一、造船一条:臣惟请求船,功在平日,御敌机宜,决于临时。臣拟设水军三大枝,应用轮船、铁甲船若干只,已于第一条内缕晰声明。窃计练兵三万人,有轮船六十号、铁甲数号,可勉强敷用。惟中国轮船,不及其半,铁甲尚一号未有。自应先就泰西船厂,定造铁甲一、二只,馀则自行陆续仿造。至添置轮船,闽、沪有现成之局,不难扩充。臣托闽局代造兵轮二号,明年三、四月可以竣事,已另片奏明。惟专恃官造,究不免限于经费。如今各省殷实商贾,各备轮船,经营贸易,有事听官租用,准其破格奖
卷四 第 240 页
励,未始非扩充之一法也。或云铁甲船可以御敌,或云英国蚊子船载巨,可以洞穿铁甲,皆洋人自相标榜,事非经验,臣实未敢臆断。但彼有此具,而我无之,一旦有事,先觉相形见绌,故有不得不办之势。本年日本铁甲船泊于吴淞口外,以小船渡入进口。浙省各口外水深之处甚多,不难择地安泊。口内长潮之际,如定海、镇海、黄道关,闻亦可驶。船有大小,甲有厚薄,则吃水有深浅不等,应俟铁甲船购到,吃水若干,斯驻泊之处,不待测量而已知矣。
  一、筹饷一条:臣惟海洋既设重兵,则一切用款,自不能不彻始彻终,通盘筹画。如臣所拟三大枝,通年所需,约略计算,非三百万两不可。而购造船费,尚不在内。当此关外军务方殷,滇黔善后未了,方日催东南各省转饷接济,若同时筹办防海,事端甚大,用款更多,诚有难兼顾之势。惟查与外国通商以后,各关洋税,岁入不下千万。内地设卡抽釐,各省一年所入,亦不下千万。若于此两项内,每年酌提一、二成,交各省藩库,专款存储备用。以此济创立之需,即以此充永远之费。所有一切不急之务,閒杂之款,可减则减,可裁则裁,挹彼注此,似尚不难集事。傥舍此二项,另行设法,所获未必有济。且东南民力已尽,何堪竭泽而渔?就浙省言之,海塘工程,二、三年后,计可报竣。除酌提岁修外,每年尚可节省银二十馀万两,以作海防经费。若各省同心协力,天下无不可办之事。前因倭倨台湾,商人闻风束手,釐捐日形减色。如果海疆动摇,
卷四 第 241 页
税釐折耗必多。故筹饷所以养兵,而强兵即所以裕饷。开源节流,无过于此。似此权衡轻重,移缓就急,厚集坚持,不至半途而废矣。
  一、用人一条:臣惟军兴以后,各省将才,原不乏人,大都娴于陆路者多,熟于海洋情形者少。目前知兵望重、实心办事、堪为统帅之大员,如前陕甘督臣杨岳斌、前湖北抚臣曾国荃、前兵部侍郎臣彭玉麟,皆威望素著,志虑忠诚。诸臣均简在圣心,无庸臣论列。其馀提镇将领,就臣所知者,如现任台湾镇张其光、现任衢州镇喻俊明,皆系水师出身,久经战阵。又现任乍浦协副将卢成金,诚朴勇干,举止严重,似可上备采择。此外容臣访察确实,再行随时保奏。
  一、持久一条:臣惟设立外海水师,事同创始,极为繁钜,岂旦夕所能奏效?如臣所拟办法,至速亦非四、五年不能就绪。盖成军易而办船难,训练亦难也。西人作事,不精不已,不成不置,其坚忍之性,殆非中国之所及,亦非中国所不能行。方初设船政时,外间不无异议,非赖朝廷主持于内,二、三大臣维系于外,几至废于半途。自来国家大事,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馀,古今同慨。现在各国情形,环而伺我,兵端虽不可自我而开,武备实不可一日或弛。事既不能不办,办即不能中止,诚如原奏所云者。是则全仗宸衷坚定,内外臣工,同心共济,始终不懈,庶几可与虑始,可与乐成。而外患之来,不至茫无把握矣。
卷四 第 242 页
   十一月丁未(初八日)两江总督李宗羲奏

  本年正月间,日本住沪领事品川忠道,以该国匪首江藤新平,乘坐小轮船逃出长崎,有到中国上海之说,请派兵船助捕。当饬苏松太道沈秉成分派火轮兵船相助。旋经该国将匪首获案,品川忠道函请撤防,并请将兵船一切开销照缴。当由该道函覆,均归中国开支,无庸缴还。经臣将此案前后办理情形,咨明总理衙门在案。
  兹于十月十三日,复据该道禀送日本使臣柳原前光照会,并和刀一口、日本史一部,又照录该国致送在事各官礼物清单一件。查同治十一年,因日本扣留秘鲁国船,将被拐华民,悉交中国委员带回,曾以土物致谢日本在事各官有案。现在该国以派船助捕一节,备物致送,事同一律,未便固却。除将和刀、日本史收存,备文照覆,并将该国致送在事各官礼物清单,及彼此来往公文,录送总理衙门查照外,理合附片陈明。
  (朱批:知道了。)


卷四 第 242 页
   十一月庚戌(十一日)福建巡抚王凯泰奏

  窃臣于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三日,承准军机大臣密寄,九月二十七日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亟宜切筹等因,钦此。窃念海防固最重水师,而水师宜变通旧制。各省水师额船,人人知其不能御敌,若不及时改议,无论如何整顿,止可为捕盗之用,
卷四 第 243 页
不足为御侮之资。查奉天至广东洋面,袤长七千馀里,亟应联为一气,声息相通。拟分海洋为三路:以奉天、直隶、山东为北洋,而分阃于大沽;以江苏、浙江为中洋,而分阃于吴淞;以福建、广东为南洋,而分阃于台湾。各设总统一员,作为海防大臣,沿海水师官兵,就近统归节制。每洋设铁甲轮船二只、大号兵轮船四只、中号兵轮船六只、小号兵轮船四只,统共轮船四十八只。大船配兵至多五百人,其馀以次递减。由总统督率训练。外海师船皆可裁汰。应需各项轮船,初则购买未能齐备,继则制造逐渐加增,总期事在必成,用有实济。或虑水师额兵,骤行裁彻,恐滋事端。不知有转移之法。老弱者先汰,革故者不补,其精壮归入轮船练习,二、三年间,旧制即可变更,固无庸仓猝全裁也。或又虑轮船经费太钜。不知数十号师船,不如一轮船之用。费省而无用,与费钜而有用,孰得孰失,不待智者而可决。且裁减师船糜费,供给轮船,更化无用为有用矣。或又疑三洋各有疆臣,何必又设总统?不知疆臣均有应办地方及通商事宜,且各营须分设局厂,请求制造,事极重大,又极繁琐,非各疆臣所能兼顾。即如闽省造船,沈葆桢专任其事,方有成效,此总统之所以议设也。至陆路练兵,臣上年曾条奏化兵为勇一法。兵宜聚而不宜散,宜精而不宜多,拟仍仿楚军之制,以五百人为一营。沿海提、镇各标,以制兵之多少,酌定练营若干,分口扼扎,以为经久之计。练营章程,应由各省因地制宜,总不外裁兵加饷之法。臣所拟练兵者如此。
卷四 第 244 页
  三洋营制,如荷俞旨允行,拟每洋船设制造局,局分二厂。一厂造轮船,以通算学、熟洋图、识沙线者分理之。一厂造枪及一切军火器械,以娴机器、谙兵法、具胆略者分理之。三洋中有已经开办者,即酌量扩充;有未经开办者,必筹议创始。船以铁甲为最要,请先购其略小者,详细体察,如何方为合用,然后精求制造,闻外国造大铁甲已成,竟有不能下水者,又须拆散而后下。中国内洋浅水甚多,不可不慎之于始。枪近尚洋式。臣窃以为中国线枪,较胜前膛洋枪。洋枪止能放至五、六百步,线枪远及七、八百步。洋枪止能装铅子一、二枚,线枪装至四、五十枚。即迟速亦不同。前膛洋枪,每开火三次,线枪已可开火五次。臣详加比较,确有可凭,广东东莞之制,尤为精良。舍线枪而不用,转以重价购洋枪,似非计之得者。拟请各营参用线枪,以资得力。洋花样愈出愈新,如格林、克虏伯等名,无奇不有。自须先为购办,再仿制造,尤必觅机巧工匠,能出新样,别有制胜之法,方得先著。台工程,更不可缓。沿海旧式台,近皆无用,宜择扼要之区,加意修筑。臣所拟简器者如此,而造船即在其中。
  以上创立洋营、设局制造,初办之需,经久之费,若不豫筹,饷从何出?臣窃以为今日之洋税,自周官理财以来,未之载也。以洋税办洋务,名实相符。总理衙门议提四成洋税,以备不虞之用,如现在筹办海防,所谓不虞者孰重于此。拟请议定办法,即约计初办之需若干,先提应用。经久之费若干,每年匀拨。舍此以外,似无钜款可筹。至
卷四 第 245 页
开源节流之计,惟有实力讲求。如开矿、开山等议,俟办有成效,方可以供支应。各省釐捐,除解京饷外,以西征协饷为最钜。关外军务未靖,势不能不筹解济。傥西陲底定,专办海防,即釐捐议停,酌留丝茶大宗,以为不竭之源,岁入自有常款,目前固未能也。
  总之,有治法者尤贵有治人,得人而后可以持久。定三洋之营制,自不废于半途,设总统之专员,乃不惑于异议。局厂皆齐,船械既备,事归有济,饷不虚糜,人人咸思振奋,事事力矫因循,目前之务在此,久远之图亦在此,自强之道其庶乎。


卷四 第 245 页
   王凯泰又奏

  筹办海防,非镇定坚忍,终于游移。而闻洋人议论,谓中国人无定见,又无恒心,此弊诚所不免。今议用人,必其人先无此弊而后可。查前江苏抚臣丁日昌,究心洋务及制造事宜,历年已久,坚苦任事,百折不回。其整顿地方,不遗馀力,亦不留人馀地,僚属则怨之谤之,而士民则感之思之。臣前在苏营共事,知之最深。近年函商时事,意见尤为相同。又前江西抚臣沈葆桢,综理船政,实力讲求,其笼络洋员,驾驭洋匠,独具苦心。臣自到闽以来,共事数年,深服其心坚气锐,忠勇过人。以上二员,皆系封疆大吏,非臣所敢擅保。因议洋防用人,不能不举所知。又长江水师提臣李成谋,前在
卷四 第 246 页
福建任内,臣深悉其人,胸有定见,习气不移,台湾开山之议,臣与李成谋往复筹商,委员履勘,虽未及奏办,臣实引为同志,此武员毅然任事者。又江西候补道黎兆棠,有干济才,胆略足以副之,办理洋务,操纵尤为合宜。江苏候补道冯焌光,讲求制造,刻意专精,在沪局多年,阅历既深,洋情尤熟。该二员皆可备分办洋防之选。臣谨片密陈。


卷四 第 246 页
   王凯泰又奏

  窃臣钦奉谕旨,饬令筹议海防紧要事宜,于各条之外,别有要计,一并奏陈;仰见圣怀冲挹,葑菲不遗,钦佩私忱,莫可言喻。臣备员海峤,凡中外交涉之件,遇事咨询,留心体察。谨就管窥所及,约举四条,敬为皇上详陈之。
  一、遣使外洋:夫通商各国,于都城设公使,于行省设领事,无非欲联中国之处,而知中国之情。乃有来而无往,犹面墙而思快睹,掩耳而欲速闻也。况彼曾请中国一体设官,又何必不从其请也?即分遣之举,初不过英、法、俄、美、德及日本数国,再他国尚可缓行。拟请每国饬派正副二员,不拘内外臣工,择精力精固、有智谋胆略者任之,假以崇衔,予以厚禄,驻扎彼国。实任者不开本缺,两年一换,专理和好事宜。各国如何情形,随时驰报,庶几耳目较灵,不致中外隔阂。如蒙俞允,应需遣官经费,请饬
卷四 第 247 页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酌定,在于各关库提支,准予作正开销。
  一、调护华商:华人之在外洋者,闻暹罗约有二、三十万人,吕宋约有二、三万人,新加坡约有十数万人,槟榔屿约有八、九万人,新、老金山约有二、三十万人,长崎亦不下万馀人。此系统经商、佣工并计之。若于遣使之外,更选才干官员,分往各处,如彼国之领事,妥为经理,其重大事情,仍由使臣覈办。凡经商贸易,皆官为之扶持调护。商之害、官为釐别,商之利、官不与闻,则中外出洋之人,孰不愿为中国用?其有奇技异能者,送回中国,优给薪资,酌予奖励,行见海外华人,争思自奋。况中国殷商,知外洋有官护持,丝茶大贾,皆可广为招徕,自行运销,不受洋人抑勒;是又暗收利权也。洋人之在中国者,福州一口,每月查报,自领事以及教士、商人,男女统计不过百馀名口。即上海、香港汇聚之所,或以千计、以万计,终不敌华人在洋之数。果能官为联络,中国多得一助,即外国多树一敌。而中国之气日振,外国之气日弱矣。
  一、防维教务:天主教传入中国,不能不按照条约,为之保护。无如莠民恃教为护符,作奸犯科,逋逃渊薮,教士多方徇庇,官吏敷衍含容,良民受屈,积不能伸,怨毒日滋,祸害愈烈,天津前事可鉴也。论者谓地方官不能抚循百姓,百姓藉教以保身家,非民无良,乃官驱之。第小民稍有人心,从不为彼所惑。入其中者,必先有藐法格官之意,而后动于恶。此风断不可长。臣愚,以为教士虽外国人,教民则中国百姓也。以中
卷四 第 248 页
国所辖之民,准彼传教,固已曲全和谊,必不可以自主之权,由彼擅握,致使大拂民情。应令已入教之人,开列姓名,报官存案。其续入者,禀由地方官查无过犯,方准照约保护。傥系现在案犯,及先无报案者,概不准作教民论,教士不得过问。或亦补偏救弊之一法。可否饬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商住京公使,议覆施行,伏乞圣裁。
  一、广储人才:十年之计树木,百年之计树人。遇有事而用非其长,与先事而养之有素,其得失较然矣。夫设科取士,自有常经,而救时需才,不拘成格。是必别有陶镕之方,宽予登庸之路,俾人人知所趋向,鼓舞振兴,而后习文事者不专攻于词章书法,肄武备者不徒求诸弓矢刀石也。可否请旨饬下各省督抚臣特设一储才馆,凡有雄材大略、奇技异能、晓畅天文、熟谙地理者,由各府州县申送,处之馆中,随时验试。如果名实相符,据实奏保,破格录用。即有一技可取,或膂力过人,或制造得法,或通外国语言文字,亦可咨送各局厂、各海关,练习兵机税务。庶储备多而用才不竭矣。


卷四 第 248 页
   王凯泰又奏

  日本自通中国以来,唐宋贡使不绝,元使梗化,明则寇患东南,几无虚岁。惟我朝声教远讫,帖然怀畏者二百馀年。该国政令,向操之将军,专恃中国铜商贸易,以擅利权。自通泰西各国,将军不能主其权,利为西人所夺,乃复改变旧章,一从西人。又重
卷四 第 249 页
利盘剥之,贫困几不能支,于是铤而走险,兴兵扰台。论者谓其内乱将作,终必败亡。臣窃以为日本若亡,固不足惜,而西人以日本为外府,蓄谋已深,该国冥然罔觉,始则受其愚弄,继则为其挟制,一旦兼并,偪近肘腋,其患更何可胜言。臣拟遣使兼及日本,以使臣驻扎彼国,诚信相孚,既联络之,又讽谕之,卑早知感悟,勉力图存,则犹为东洋屏蔽也。


卷四 第 249 页
   湖南巡抚王文韶奏

  窃臣于十月初九日,准兵部火票递到军机大臣字寄,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亟宜切筹,将紧要应办事宜撮叙数条,请饬详议一摺等因,钦此。窃惟中国之有外患,历代皆然,而外洋之为中国患,如此其烈,实为亘古所未有,变既出于创见,议论遂无所适从。约而言之,厥有数端。或谓洋之利,日出日精,中国仿而行之,势必不及;现在和局已成,与其别起嫌疑,重开边衅,不若相安无事,姑事羁縻。此苟且而不知振作者也,其说固不足论。或谓中外之分,从古以来,划然不易,洋人以势力胜,中国以礼义胜,遇万不得已之事,而辄以清议持之,当万难措手之时,而动以常理绳之。此迂拘而不通时变者也,其说又不必论。或谓庚申之役,神人共愤,往者内寇未平,未遑攘外,现在各省军务次第肃清,大举之机,宜在今日。以
卷四 第 250 页
卤莽灭裂之见,作直捷痛快之谈,此又谋不素定,计不万全,而直欲为孤注之一掷也,其说亦姑勿具论。夫天下至难至变、可骇可愕之事,要不过准理势、凭智力以应之,无所为惧,亦无所为奇也。易苟且而为振作,易迂拘而为变通,易卤莽灭裂而为实备精求,思虑极则鬼神来告,精诚至则金石为开,非常之原,以其在我而已。兹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所陈六事,皆所谓求其在我也。谨按条议覆,另缮清单,恭呈御览,以备采择。
  抑臣更有请者:天下事有本有末,而本之中,又有本焉。就六事而言,练兵、简器、造船、筹饷,其末也;用人、持久,其本也。至其大本,则尤在我皇上之一心。自古帝王平大难、建大业者,皆由上下同心,明良交儆,淬精励志,共济艰难。汉臣冯异对光武之言曰: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光武以之卒成东汉之业。庚申之衅,岂止河北哉?臣愿皇上念投艰遗大之在躬,以雪耻复仇为继志,清心寡欲,节用谨身,将之以至诚,持之以定力,严察左右近习,以端视听而正纪纲,慎选公卿督抚,以饬吏治而固元气。大本既立,天心应之,亦复何难弗济,何为弗成?所谓战胜朝廷者,其在此矣。
  条议事宜:
  一、遵议练兵一条:今之统兵者,不言用兵,但言募勇。其实兵与勇同一人耳,何以兵无用而勇有用?无他,兵之饷薄,不足以养其人也。此次练兵,宜先练现有之兵,
卷四 第 251 页
而不必多增新募之勇。海疆军务,非海疆之人不能为将,亦非海疆之人不能为兵。从前如施琅、黄梧、李长庚、王得禄等,皆以沿海之人为水师名将,其明效也。定制海疆兵力本厚,无如绿营习气太深,而水师尤为疲玩。拟请将各海口额设水师,大加裁汰,大加挑选,分以三等。其中有熟悉各处海洋情形及一切风云沙线者为一等,惯于操驾、善于枪、熟习泅没者为二等,在船如履平地、运用器械、跳跃灵便者为三等。额设之兵,不能入此三等者,全行裁退,另募补之。虽各处械斗强民、硝盐私贩、以及渔艇蛋户,苟能合式,悉与收录。此其人骁勇精悍,敢于有为,弃之则为乱民,用之则为死士。诚能善于驾驭,海疆可立增无数之精兵,天下可隐消无穷之祸患。仍仿照湘、淮各军营制,以参、游、都、守、千、把、外委等官,定为统带营哨什长名目。若汰额兵之半,以两兵之饷,倍给一兵,则实得一兵之用。较之虚糜坐费,其得失不可同日语矣。至长江水师,一提四镇,额兵至一万馀名。现今腹地安静,海防为要,拟请抽调一半,移驻江海交汇之地,实力训练,扼要设防。各师既无废弛之虞,而海疆亦得声援之助。兵不至虚设,饷不必另筹。臣所谓先练现有之兵者此也。
  一、遵议简器一条:洋人以火攻制胜。所造机器,争奇捷,日出不穷。中国造轮船而彼又有铁甲船,中国造洋枪而彼又有后膛枪,创造愈奇,摹仿无尽。论者几于望洋而叹矣。然臣以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历算则日月薄蚀,闰馀消息,不爽分秒。仪器
卷四 第 252 页
则钟表晷刻,不亚西制,罗针壶漏,创自中土,而后西行,飞石弩箭,自昔流传。人才非不足用也。甘肃之石油、四川之井油,配入火药,得水愈炽。硝提数次而烟白,铁经炼而钢柔。洋人长技,亦不过此。物材非不足用也。而卒之不如洋人者,洋人则不惜工料,不极其精不止;中国则浅尝辄止,不能专心一志故也。今以整顿海防,广徵利器。急就之法,不能不出于购买,不足恃也。仍惟有讲求制造而已。中国各处所设机器局,臣未经亲见,不敢意揣。然谓艺事之末,中国必让能于洋人,臣窃不以为信也。又西洋枪所以甲于中外者,非徒恃器之精良也,盖由平日操演,设立标准,以仪器测其远近,随在命中,不差分寸,是以所向无前。军兴以来,中国各营设立洋枪队,专习洋枪、洋,但知操演,不言准的,此所谓遗神而取貌者也。制胜者器,而用器者人,此亦简器者之所宜急讲者乎?
  一、遵议造船一条:防海之要,以守为体,以战为用。守之所恃者,重在台;战之所恃者,重在轮船。二者相辅而行,缺一不可。除铁甲船一项,现在如何购买,如何制造,何处宜于驻泊,应由沿海各督抚臣详细指陈外,惟查原奏内称,自各国有轮船,而中国旧式战舰万难抵御,诚哉是言。即如江南等处所造广艇船,笨滞不灵,不能驰逐风浪,而造船之费,亦复不少,其他各海口各师船只,大率类此。以有用之经费,置之无用,亦殊觉其非计。臣愚,拟请将各项旧式战船,一概停造,即以此款改造轮船,配
卷四 第 253 页
以新练水师,择熟习海道之将领为统带,认真操练,分巡直、东、江、浙、闽、广各海口,终年来往。无事则以捕盗,有事则为游兵。遇警即发,不得空言驻守。庶几兵将与海相习,而轮船均归实用。将来制造愈多,声威渐壮,弭患无形,端由于此。或谓欲推广轮船,莫如准商民自行制造,听其营运,行之既久,中国造船之工匠日多一日,驾船之水手日精一日,习以为常,行所无事,将见尽西人之长技而有之,裨益大计,实非浅鲜。是亦因势利导之一说也。
  一、遵议筹饷一条:以上练兵、简器、造船诸务,非饷不行。开办之费,已属不赀,永远之需,又须豫计。原奏所陈,实为思深虑远。臣愚,拟请裁改沿海水师、并抽调长江水师者,意欲就饷用兵,化无用为有用也。然即就饷用兵,而所需尚钜,仍不能不悉力通筹,以期有济。就臣所见,约拟数端:一、承平省防勇,宜酌裁也;一、直省减成养廉,宜专提也;一、各处盐务,宜力加整顿也。裁防勇为可节之饷,提养廉为已扣之饷,其理易明,无烦赘述。惟盐务一项,他省不能尽知,即以两淮论,则商人获利太厚,原定章程,不无应行变通之处。盖淮商既改引为票矣,所谓票者,尽人可以认运,非如引商之确有主名也。今则名为票盐,而实与引地无异,一经认定,即同世业。从前领票之始,不费分文,而现在每票一张,民间转相售卖,可值价银四、五千两,即租运一年,亦值租银千馀两。一票者,五百引也。究其所由,则以曾捐清水潭工费,而此票
卷四 第 254 页
遂一成而不可易。捐工费若干,则每票银四百两耳。以四百两之捐,据五百引之票,而论价则所值几四、五千两,论租亦千馀两,其为获利,奚啻十倍。臣以为昔则引商准其子孙世守为业,今则票商当以一年以运为断。若仍照原定掣签之例,每年每票徵银千两,统两淮全纲计之,亦未始非钜款也。唐代供军,取诸榷盐者大半,大利所在,盖有由来矣。大约筹饷之要,总以崇节俭、袪耗蠢为先,而尤以不病民为上。微臣所拟,岂必尽善,然于病民之政,则断不敢议及。民者国之本,财者人之心,后有言利者,愿朝廷以此权衡焉。
  一、遵议用人一条:天下事不得其人,虽易亦废;苟得其人,虽难亦举。此不易之势也。往时中外恬熙,大小臣工,类皆从容坐理,未历事变,猝有不虞,无以应之。今则用兵且二十年,阅历既多,智勇逾练,其间才有大小,量有浅深,亦在皇上之知人善任而已。抑臣更有说焉。国家得济时硕彦易,得威望重臣难。文彦博平章军国,六日一朝,而契丹叹为天下异人;此居中坐镇之不可无人也。郭子仪出屯泾阳,数骑传呼,而回纥惊为令公果在;此筹边驭远之不可无人也。皇上整饬海防,先于中外大臣中专任一、二人,宽其寻常职任,俾其精神才力悉萃于此。而又集思广益,合群策群力以图之。安见今必异于古所云也?推而言之,用人之道,上以实求,则下以实应。辅弼得人,则封疆得人;封疆得人,则州县得人;州县得人,则民生厚,民信立,民心愈固,民气
卷四 第 255 页
愈壮;外洋之人,具有智识,必且守其约而不忍败,尚何敢轻举妄动,他有觊觎也哉?
  一、遵议持久一条:天下事惟慎于其始,而后能为继则可久。目前练兵、简器、造船诸大端,固人人知为自强之要矣。然而侈言武备,徒事具文,糜费有馀,济用不足,犹治病然,医方虽真而药物则假,此事之可虑而不能恃久者也。果使兵皆锐劲,器尽精良,战守之资,有恃无恐,以言自强,可谓强矣,而或竭公家之财赋,逾时而大费支持,朘海内外之脂膏,未几而隐成耗敝,有形之患未至,而无形之患已深,事变之来,岂必在远,亦犹治病然,外邪虽袪,而正气已竭,此又事之大可虑而不能恃久者也。大抵往日用兵,但就一处而言。此次海防,则须统天下财力而言。往日用兵,但就一时而言。此次海防,则须统永远财力而言。量入为出,治国常经,治军尤甚。臣愚,以为开办之初,先宜将此项海防经费通盘计画,何省可以拨用若干,何项可以筹备若干,务在覈定确数,然后就我力之所及,以练兵、简器、造船。始事规模,不宜过宽,但期我力有馀,自可随时恢扩。如是而内外一心,实事求是,坚苦贞定,卓立不摇,夫而后可以持久,夫而后可谓自强。天下事之阅时变计,或半途中止者,岂皆感于异议哉?亦由始之不慎,而后难为继也。此六事中所宜以持久为归宿者也。


卷四 第 255 页
   王文韶又奏
卷四 第 256 页
  海防之设,水师在所必需。凡铁甲轮船及他机器军火,固宜取彼所长,补我所短。第纵横海上,彼所恃以乘我者在此。且沿海无关得失之地,非彼此所必争。若各省竞言海防,专恃此为备敌之计,而全力尽注于此。一战而胜,固可暂清洋面,傥有不利,则数载经营,悉归无用,而势力已殚,他无可恃。竭天下之财力精神,以决成败于俄顷之际,其机可谓至危。一时蹉跌,势难再振,而此议不可终持矣。
  臣愚,以为持久万全之谋,水师固不可废,而所重尤在陆防。防亦不必偏设,而所重专在扼要。窃谓宜择形势,拱卫如天津、山海关,冲要如闽、广,江、浙,可相犄角之区若干处,简任知兵将帅,驻以重兵,严为战守之具,以备兼顾策应。而水师不必迎战,但令游戈海上,伺其来攻陆防,即从后袭其轮船,以分兵势。即彼由别道登岸,舍其驾驶之技,已不能尽用所长,而悬军深入,师无后援,所在皆为绝地。我师先据形便,局势已固,前邀后袭,驱策自如。民情蓄愤久深,平时团结有力,皆可使人自为战,因地为兵,有增无减。再以精兵截其归路,以水师袭其轮船,胜负之数决矣。彼窥我陆防有备,又惧我水师之乘其后,必不敢轻于登岸。若徒徘徊海洋而不得一战,纵船坚利,驭驶如神,亦奚为也?我诚密决大计,布置已定,自能立于不败之地。彼知我不可犯,且恐兵端一开,而口岸赀财营建,皆为乌有,则控制由我,而万全持久之计得矣。
卷四 第 257 页
   王文韶又奏

  江海两防,亟宜筹备,当务之急,诚无逾此。然臣愚所虑及,窃谓海疆之患,不能无因而至。其所视成败以为动静者,则西陲军务也。何以言之?西洋各国俄为大,去中国又最近。庚申以来,其于英、法、美诸国,一似相与于无相与者。然其狡焉思逞之心,则固别有深谋积虑,更非英、法、美诸国可比也。比年以来,新疆之争,邸钞所不尽宣,人言亦不足信。然微闻俄人攘我伊犁,殆有久假不归之势。履霜坚冰,其几已见。今虽关内肃清,大军出塞,而艰于馈运,深入为难。我师迟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我师迟一日,则俄人进一日。事机之急,莫此为甚。彼英、法、美诸国,固乘机而动者,万一俄患日滋,则海疆之变相逼而来,备御之方顾此失彼,中外大局将有不堪设想者矣。臣愚,以为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不在兵多,但期饷给,责成左宗棠、景廉等悉力经营,冀有成效可观。但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搆衅于东南,此事势之可指而易见者。非谓海防可缓,正以亟于海防,而深恐西事日棘,将欲其历久坚持,而力有所不逮,势有所不及也。伏候圣明采择施行。
                (--以上见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九十九。)


卷四 第 257 页
   十一月辛亥(十二日)两江总督李宗羲奏
卷四 第 258 页
  臣于十月初四日承准军机大臣密寄,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亟宜切筹,将紧要应办事宜撮叙数条,请饬详议一摺等因,钦此。伏查总理衙门原奏六条,以用人、持久两条为前四条之要领,由末溯本,用意至为远深。窃谓持久一条,尤足挽救时弊。历观史册,凡建一议、创一法,非事所习见者,必有多方辩论阻挠之人。盖以局外而论局中之事,往往各怀意见,而不得其事实,徒以变乱是非,坐误事机。目前筹防之议,惟在宸衷独断,行之以渐,守之以恒,取天下大事当讲求者,书之御座,日省之,月察之,岁考之,庶内外诸臣,各体皇上之意,实力奉行。记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令而从其好。皇上一意持久,则臣下自不敢松懈矣。惟持久之道,在于得人。若练兵、简器、造船、筹饷诸大政,万一不得其人,无论章程如何美备,条目如何精详,一入急切营私之手,势必颠倒舞弊,尽坏立法之初意,又安望其持久哉?故用人一条,尤为万事之根本。
  第就防海言之,则以求将才为最要。宋臣杨万里有言:相不厌旧,将不厌新。盖言用兵最忌暮气,宜用年壮气锐、素有远志、未建大功之人。伏愿皇上加意搜求,破格奖擢。臣下苟有所知,亦当随时据实上闻。至于宿将、勋臣,老而益壮,帝心简在,任用自有权衡,固无俟臣下之论列也。
  原奏练兵一节:臣伏查西人恃其船,故得横行海上。然自古有海防无海战,今日
卷四 第 259 页
练兵,仍以水陆兼练为主。先就水师言之,寻常战舰不及轮船,寻常轮船又不及铁甲船,夫人而知之矣。然船之得力与否,仍视乎人。西洋各国驾驶轮船之人,类皆童而习之,以次递升,由水手而荐至提督,故其心专,其艺精,其统率之人无不号令严明,指挥如意,盖其功效由渐而来,非仓猝所能集事也。今之战舰,即不能一时更换,似应就弁兵中挑赴轮船学习。添一轮船,即酌裁若干战舰;增一轮船弁兵,即酌裁战舰若干弁兵。而仍归水师提督节制,则事权一而经费省。更招集沿海一带熟悉沙线能耐劳苦之人,参用西法,使之由渐递升,依船为命,庶可渐收实效。然沿海之地,几及万里,处处可以登岸,势不能处处皆泊轮船。一旦有事,若敌人乘海滨无备之隙地,舍舟登陆,则我之船皆无所用。夫外之人涉重洋而来,志在登陆耳,非志在海中也。中国恶其来者,恶其登陆耳,非恶其在海中也。则陆军宜急讲矣。前明时倭人内犯,谈兵者皆谓击之海中为上策,拒之海上为中策,战之内地为下策;于是唐顺之讲求水师,出海击贼。是谓倭船甚陋,非若今之轮船铁甲也。然犹登岸肆扰,水师竟不能制,卒之戚继光等精练陆兵,血战数年,甫得尽歼其众。此往事之可验也。近日法国水师甚多且精,十倍于布人,然卒为布所败者,以布从陆路进攻,水师无从措手。此近事之可證也。是水师足恃,尤宜急练陆兵之法。查同治十年曾国藩覆奏摺内,称沿海之奉天、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七省,共练陆兵九万,沿江之安徽、江西、湖北共练陆兵三万,合成
卷四 第 260 页
十二万之数,以陆兵为御敌之资,以轮船为调兵之用,海道虽极辽远,血脉皆可通流,其意盖以陆兵为主;诚至计也。今诚踵其意而力行之,各省分定数目,各专责成,贵精不贵多,宜聚不宜散,从前缺额之兵,不必再补,现在已募之勇,更加精练。练兵尤须练艺,选兵必先选将,是在平时之实力讲求矣。
  原奏简器一节;查西洋火器,日新月异,叠出不穷。今日之所谓巧,即后日之所谓拙。论中国自强之策,决非专恃火器所能制胜。观西人所著防海新论,备言南北花旗交战之事,虽有极善之台,极猛极多之大,祇能击坏一、二敌船,并不能禁其来去。如是,火器之不足深恃,可谓明證。然而风会所趋,虽造化之奇,亦若听命于智巧之数,其不能不相随转移者,时也,势也。近日各国之,其后开门者,争推德国之克鹿卜为最,英国则首推乌理治。洋枪则美国林明登为最。本年夏间,臣已将各项枪陆续购买,迄未运到。夫欲自强而必恃西人以为强,亦必不可恃矣。臣愚,以为其始宜由外洋购运,一面发营操演,一面饬局仿制,庶几始因终创,不至倚人为强。现在上海机器局仿造乌理治、林明登枪,已能如式制造,惟克鹿卜尚未得其秘法。然后膛不如前膛之稳,似亦无须仿制。水雷一项,另有机器,亦已设法购到制造。惟是各项火器,不难于用而难于不用。有事之时,日日试演,尚可经久;无事之时,一经阁置,立形绣坏。以后购造枪,应发交该管员弁,操演之后,时时磨洗,不许绣坏,违者罪之,是亦珍
卷四 第 261 页
惜巨帑之要义。至于铸造之法,沪局机器工匠,华、洋兼用,华匠协同洋匠,学习有年,亦渐窥其奥窔,但祇能就洋匠成法依样仿造,若欲神明变化,推而广之,必须有上等工匠及习算之学生亲赴外洋,偏观各厂,参互考校,方能自出心裁,智创巧述。现在出洋肄业之功童,业已三年,其中聪颖之人,既习言语,即可兼通技艺。拟饬管带之员,分别察看,如有能通制造之法者,由督抚优给廪饩,量保官职,令其竭虑殚心,精求绝技。他日艺成而归,广为传授,庶足辟途径而励人材。臣闻自古觇国势者,在人材之盛衰,而不在财用之赢绌;在政事之得失,而不在兵力之强弱,未闻以武器为重轻也。且西人之所以强者,其心志和而齐,其法制简而严,其取人必课实用,其任事者无欺诳侵渔之习,其选兵甚精,故其临阵皆勇敢而不畏死,然后加之以精器,所以强也。若不察其所以强者,而徒效其器械,岂足恃哉?曩者林则徐在粤,英人畏之如虎,僧格林沁败英人于天津,皆未尝有精器也。是火器不可不讲求,而实未可专恃以制胜也。
  原奏造船一节:自闽省创设机器局,上海继之,金陵、天津又继之,皆由枪而推及轮船。初成之时,已有横绝四海之势。及西洋各国铁甲船出,而轮船为之减色。近日英国复创蚊子小铁船,一名水台,长可十丈,能载数百磅巨,狙击铁甲于三里之外,而铁甲船又为之减色。本年筹办防堵,人人皆称铁甲船,争进购买之策,臣坚持未许。非以铁甲船为无用也,盖深知外国造成一船,皆以自备战守,其损坏不能用者,乃以
卷四 第 262 页
售之中国,而又昂其价值,需以岁月,展转经手,徒资中饱,无裨实用。中国以百万之钜款,购一外国不堪用之坏船,驾驶不善则易损,修理不得其法则易损,后患方长,而船之损坏甚速,权衡利害不敢轻于一掷也。且铁甲船吃水极深,英、法之船,其来上海者停泊吴淞口,不能进入黄浦江,日本之船,其至北洋者,停泊烟台,不能入大沽口。是中国果有铁甲船,必先酌定停泊处所,能否与各项轮船合为一起,方可放手仿造。现饬上海机器局,先就小者试造一号,约计明春可以造成。如试验适用,由此扩充,即可酌量添造。臣愚,以为造船仍以兵轮为主。如大沽、吴淞、直、东、阑、广等口,各驻铁甲一、二只,蚊子船三、四只,佐以兵轮,安配重大击远之,与台相辅,便可屹成重镇,以戢戎心。惟嗣后轮船日增,必须先筹养船之费。外国轮船,以商为主,以兵为辅,所以财力厚而兵饷亦足。上年直隶督臣李鸿章试办轮船招商局,即是此意。为今之计,造兵轮而添铁甲,假商力以养兵船,诚宜兼筹并务者矣。臣闻泰西各国,其轮船以百数十计,其铁甲船以数十计,其大以千计,其小以数千计。即使中国岁筹钜款,多方制造,亦必不能如彼之多而且精。且即使百方搜括,船皆足相敌,仍不能禁其登岸。据臣愚见,船不可不办,亦宜量力徐图,稍蓄财力以练陆防之兵,以备有事之用。而仍汲汲以修政事,造人材为本,使各国向风慕义,或外侮可以少纾。
  原奏筹饷一节:军兴以后,劝捐、抽釐、津贴,无法不备,民力竭矣。于此而欲开
卷四 第 263 页
源,窃恐无源可开。国家经费有常,地丁、漕米、关税三者,虽较从前不能足额,而各关之洋税、各省之釐金、京外之捐输,皆向来所无,为数甚钜。综计一年出入之数,仍属不敷。然则非财不足也,乃用不足耳。今之言理财者,或谓煤山、铁山,乃中国自然之大利,若一一开采,不独造船、造,取之裕如,且可以致富,可以自强。或谓一经开矿,则必招集无赖,深恐易聚难散,酿成巨案。臣愚,以为酿患之说,盖由经理不善之咎,不必鳃鳃过虑,因噎而废食。现在磁州业已奏明试办,而湖南、福建、江西、山西等省已成之煤厂、铁厂,扩而行之,果能有效,何必舍近求远,取给外国。臣所虑者中国开采煤、铁,地气不厚,精华易竭,所费甚多,所得有限,未敢遽信以为大利耳。为目前权宜之计,惟将各口洋税通提六成,专供海防之用,以五年为限,尚可集事。若夫节流之法,非甚高难行也,其效亦非难致也。自古以来,能节用者国未必不富,谋聚敛者国未有不贫。盖利端一开,则上下交征,人主之侈心必生,贪利之盗心愈炽,而所入转不敌所出。昔汉文帝时,轻赋薄敛,屡免田租,而国愈富者,以其节用也。武帝时横征暴敛,百利俱兴,而国愈贫者,以其不节用也。昭帝承武帝之后,尽罢兴利之役,疑若不免于贫矣,而又富者,以其节用也。然则富国之道,从可知矣。窃谓欲求节用,必自朝廷始。诚能罢土木之工,省传办之费,减宫中之用,以节俭为天下先,则一岁所省,何啻百万。各省督抚悉心筹画,尽裁不急之费,而于州县之钱漕,关局之釐税,
卷四 第 264 页
皆实力稽察,勿使乾没,固不可刻薄以伤政体,亦不可徇隐以悦人情,则一岁所减,又何啻百万。仍求饬下户部,统筹全局,分别入款、出款界限,京师旗绿各营约用若干,内务府约用若干,各直省旗绿各营约用若干,各路勇粮约用若干,文武养廉俸银约用若干,杂支用约若干,而于综覈各项之外,指定筹防专款约用若干,俾中外上下,晓然于经费之有限,则用之有制,断不准因紧急需用,先行挪动,自取支绌。从此中外一心,兢兢业业,力求撙节,不必兴计臣言利之策,自可裕度支而垂久远矣。以上四条,皆就总理衙门原奏,而證以外间一切情形,推广言之。要必饷足而可以造船,可以简器,可以练兵。尤必得人后而后可以言筹饷,可以言持久。六者相为表里,施之有序,操之有本,皇上综览大纲,臣下各竭微长,各抒忠悃,不以为安常处顺之时,而以为尝胆卧薪之日,大局幸甚。
  抑臣周咨博采,觉事之可行者尚有三端。
  查沿海各岛,大都土瘠产薄,惟台湾一岛,形势雄胜,与福州、厦门相为犄角,东南俯瞰噶啰巴、吕宋,西南遥制越南、暹罗、缅甸、新加坡,北遏日本之路,东阻泰西之往来,实为中国第一门户,此倭人所以垂涎也。且其地物产蕃富,有山木可采以成舟航,有煤铁可开以资制造。其客民多漳、泉、潮、嘉刚猛耐苦之人,足备水师之选。乘此倭事初定,番民感激国恩之时,如得干略大员,假以便宜,俾之辑和民番,兼用西人
卷四 第 265 页
机器,采取煤铁、山木之利,迟之数年,该处便可自开制造之局,自练防海之师,为沿海各省之声援,绝泰西各国之窥伺;此中国防海之要略也。惟创办之始,得人颇难,需费亦钜,其中节目繁多,应请饬下闽浙督臣李鹤年、船政大臣沈葆桢妥筹议奏,以期必成。此事之可行者一也。
  海外新加坡、槟榔屿、旧金山、新金山各埔头,均有闽、广等处之人,在彼贸易,每处不下数万人,造有会馆,举有头人,名为领首,类能知其姓名,此皆世沐圣恩,萦怀故土,每遇中国人至,款接甚殷。凡为领首之人,必有干济之才,足以提唱全埔。如从泰西原请派领事出洋之议,物色人才,不论官阶文武大小,有能任此事者,给以虚衔,使其前往各埔,结纳首领,婉转劝导,发其同雠之念,示以加秩之荣,由各督抚咨请总理衙门奏给官职,派为练首,令其团练壮丁,随时操演,每年酌赏银牌宝星,以示鼓励,约计经费有限,而获益无穷。此事之可行者二也。
  西洋各国,考诸地球,参诸天度,皆距中国数万里,即电报极迅,而兵船之来,究须六、七十日。现在通商各口,洋人星罗棋布,中国情事,无一不侦察周知,而彼都情形,中国皆未深悉。自斌椿、志刚、孙家谷出使后,至今无续往之人。窃谓通商各国,宜选有才略而明洋务之人,随时遣使,遇有交涉之件,可辩论者与之辩论,可豫防者密为设防。其于彼国有用之人才,新造之精器,均可随时采访,以为招致购买之地。目前
卷四 第 266 页
各国通商,耦俱无猜,实千古未有之创局,较之张蓦之行西域、苏武之使匈奴,尤可履险如夷。海内至大,人才辈出,未必无英伟奇特之士,愿充是选。此事之可行者三也。
  以上三端,采自众议,證以所闻,如果试行,似于洋务必有所益,而于国体亦无所损。


卷四 第 266 页
   李宗羲又奏

  正在覆奏间,承准总理衙门咨,议覆前江苏抚臣丁日昌豫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并抄录原奏清单等件前来。查抚臣丁日昌究心时务,熟悉中外情形,所拟章程六条,极中肯綮。如练陆兵、设机器局、添兵轮船、筑洋台各节,江南均已陆续试办。沿海地方官详加选择,亦系当务之急。至东、南、北洋面分设提督一节,同治十年前督臣曾国藩覆奏摺内,已申明此议,惟无设立提督之议。查三处建立专阃,造端闳大,且须有船方能设官,目前造船甚少,尚可以缓议。拟请饬下在廷臣工,一并覈覆。谨附片覆陈。


卷四 第 266 页
   十一月壬子(十三日)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大臣沈葆桢等奏

  窃臣等于本年十月十四日,业将倭使遵约撤兵、派往交代情形奏明在案。嗣叠据台湾府知府周懋琦禀称:十月十三日夜,该府带同委员陈谟、都司沈国先等抵琅軿登岸,随即函知倭将西乡从道。十四日,该倭将遣其通事吴硕来请到彼营会晤,即交出臣等前
卷四 第 267 页
发照会五件,该府亦将倭营前发照会两件还之,且向索倭营与民间交涉字据。倭将允诺。因出酒果相款,排枪队送归。十五日未刻,倭官副岛九成送来本处民人租地合同七纸,并通知十六日先撤风港之兵。是日,游击郑荣所带安抚军适至,该府遂派巡检周有基引郑荣所部把总沈如生前赴风港。迨十八日,该处倭兵始扫数登舟,副岛九成寄缴风港租约呈词十一纸。该府复索民间尚有呈词字迹。旋据西乡函覆,以该管人员内有数员病故,无从寻检,以后均为废纸,两无异言等语。其遗下营房三十七间,经周有基等接收填扎。二十四日已刻,西乡从道将龟山老营兵勇五百馀人登舟,酉刻,副岛九成复将兵役五百馀人登舟,一面开单,遣人交出草房一百零二间,板片一千二百零五片,当即派巡检周有基、千总郭占鳌照数点收,复由郑荣派安抚军四哨赴该营填扎。西乡之船,于是夜亥刻开驶而去。其馀倭船,于二十五日尽行放洋等因。现在交代事竣,该府周懋琦已于二十六日坐扬武轮船回郡。龟山、风港两处,留郑荣驻扎,以资弹压。至所有琅軿一带善后事宜,容臣悉心妥筹,再行请旨定夺。


卷四 第 267 页
   谕军机大臣等

  沈葆桢等奏,日本遵约退兵,收回草房,营地一摺。日本兵船尽数退出台湾,其遗下营房、草房、板片,均经点收完竣。该处已派官军填扎。惟琅軿一带善后机宜,亟须
卷四 第 268 页
悉心筹画,妥善经营。所有招抚生番及修城、开路各事宜,仍当妥筹办理,毋得以倭兵已退,即形松懈。著沈葆桢、文煜、李鹤年、王凯泰、潘霨懔遵十月二十八日谕旨,妥为布置,毋稍因循。倭人诡谲性成,此次退兵,原不可恃,沈葆桢等惟当于此时力图自强之策,以期未雨绸缪,庶几有备无患。


卷四 第 268 页
   十一月癸丑(十四日)湖广总督李瀚章奏

  窃于同治十三年十月初六日,承准军机大臣密寄,九月二十七日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亟宜切筹,将紧要应办事宜摄叙数条,请饬详议一摺等因,钦此。臣窃谓治国在乎得民,自强始能驭远;有备然后无患,筹备尤贵先图。我国家深仁厚泽,二百馀年,凡食毛践土之人,无不情殷敌忾,民心尚能固结,兵威自可振兴。惟华洋情形不同,自海口通商以来,各国难免觊觎,日本寻衅生番,是其明證。先事图维,尤赖内外大小臣工,同心协力,讲求战守机宜,庶几外侮潜消,而自强可收实效。谨就总理衙门王大臣等原拟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各条,逐细筹议办法,参以管见,另缮清单,恭候御览,伏候饬下会议施行。
  抑臣更有请者:东南防务,固宜认真图谋,西北征军,尤贵及时清理。新疆回逆,尚未剿灭净尽,自难遽议撤兵。惟现在统帅太多,事权不一,各路之营勇难稽,则饷项
卷四 第 269 页
之馈输无定。统计关内各军月饷,岁以数百万计,东南各省财力,半耗于此。刻下创办海防,需用浩繁,日久恐难兼顾。似应饬令西征各统帅大臣,汰弱留强,裁无益之兵,以济有用。是否有当,恭候圣裁。
  管见六条:
  一曰练兵:筹办江海之防,水师最关紧要。而扼扎险隘,护守台,陆军亦宜并重。李鸿章、左宗棠所部各军,均系百战劲旅,各省留防之师,亦皆久历战阵。他如经制绿营额兵,所挑选精壮教习洋枪者,以及长江水师,均足以备战守。惟内地与海洋情形迥异,有事徵调,恐迁地弗良,难期得力。盖海中风涛之险,非所素习故也。拟请于南北两洋,分设轮船外海水师。查闽、粤、江、浙等省,向设艇船巡洋。近来外国铁甲轮船,大而坚利,自非艇船所能御。然沿海原设艇船,不必尽巡外洋,内海、内江、内河,皆资梭缉。且外洋无战事,万一开仗,仍在海口,应请将艇船酌减数成,即以其饷添充外海轮船水师之用;酌留数成随同轮船操演。所有外海轮船,以一船为一营,随带艇船若干只;数船为一军,中设铁甲轮船一只,弁兵水手,概不顾用洋人。如何酌定营制及俸饷公费,均由南北洋大臣与滨海各省督抚察看情形,妥议奏办。将来成军后,即令巡洋捕盗,勤加练习。庶几操纵自如,声势联络,足备不虞。其各海口驻防陆军,仍认真操练,以资策应。至长江上游口岸,地居腹内,前设水师船,颇已周密,祇须随
卷四 第 270 页
时训练,历久不懈,不必另添防兵,致滋糜费。
  一曰简器:各国枪愈出愈精。津、沪、闽等处厂局,制造亦有成效,自不难益求精进。为利用计,暂宜购之外洋;为经久计,必须制自中土。此时水陆台,与水陆像军所需洋枪、巨,应由各省访求精品,配搭购办。如英国制造之后膛,能于数里外攻破铁甲船,又有电气水,沈之水底,置之海口,可以轰击铁船,并应广为购办,如式仿制。惟外洋枪等物,每有变换式样,即称创造。应饬各厂将购到各项,逐一演试,择其精者利,督饬工匠仿造,暂勿惊博誇奇,总期成一器,即得一器之实用。从此推勘入微,日臻美备,庶可无待外求。
  一曰造船:闽、沪设立厂局,制造轮船,虑远思深,实为防御外侮探源之策。现在中国所制轮船,虽不及外洋之精,较之前数年日见改观。驾驶不用洋人,是其明效。熟能生巧,自可精益求精。傥因惜费议停,不独进境无从,并十馀年之苦心,数百万之饷项,均归虚掷。总理衙门王大臣等坚持定议,具徵卓议。惟目下创立外海水师,自造之船断不敷用,不能不酌量添购。而铁甲船为屏蔽全军、冲击敌军之具,亦属万不可少。应由南北洋大臣酌量购买,择海口最深之处驻泊。以后当令津、沪各厂局详求制造之法。其购自外国之船,即可归各该厂修理。长江上游口岸,亦宜各购轮船,分作三层:上可置,中可屯兵,下可装货。仿照外国公司轮船之例,平日拨交招商局,令在沿海及
卷四 第 271 页
长江上下揽货,以开利源,有事仍备调遣,庶不虚糜养费。应请饬下东南沿江各省督抚臣,每省先行筹款,各购轮船一号。嗣后酌量财力,或三年、或五年,每省添购轮船数号。将见愈久愈多。中华大利,不致为他人所分。而每年生息保险之费,既可借充库储,设遇有事,亦可运解兵饷器械矣。
  一曰筹饷:四成洋税,原备不虞之用,陆续借拨,所存无多。此时创办防务,一切经费,自当由各省统筹全局,移缓就急。湖北省购买轮船,拟即在本省釐金、或川盐课税项下,酌拨济用。惟南北两洋,创立外海水师,置备兵船枪队,为数浩繁,未易筹备。应请仍于四成洋税项内,提拨若干,先行酌购轮船、铁甲船数号,配搭应用枪队。并请将各海关以后所收四成洋税,留拨几成,以备海防之需。别项军饷,概不准借支。目前裕饷之道,惟有先就利之出于自然者,设法导之。直省现试办开挖煤矿,若有成效,其利实非浅鲜。各省之有煤矿及铜铁矿者,均可仿照开挖,以广利源,既可以供各厂铸造及轮船之用,其所馀者亦可以出售助饷。惟各地方情形不同有无窒碍,应由各该省督抚臣详细访查,妥筹办理。
  一曰用人:自来有治法,尤赖有治人。不得其人,虽有良法,亦终无济。军兴以来,著名宿将,现尚不乏其人,然或宜于陆路,不宜于水师;或熟于内江,不熟于外海;或虽骁勇,与主帅素不相习,亦难起而有功。诚以将须帅用,兵随将转;果统帅得人,
卷四 第 272 页
其所部之军,自精锐可用。膺此任者,应威望素著、知兵文职大员,各将或系旧部,或由访选拔擢,庶意气相孚。或已成暮气,或艰难久历、思就安閒,未必人人可用。窃意英才辈出,亟宜博求新进,教练成材。其统帅或由特简,或即令南北两洋大臣兼任,以一事权。
  一曰持久:贞固足以干事。谋一事而不能持久,何以有成?而往往废于半途者,一误于局中之怠忽,一误于局外之阻挠。此次总理衙门王大臣等所议各条,筹虑深远,防患周详,御侮之道,莫切于此。局中局外,宜一心一力,共与维持,毋忘往事,毋惑人言,自始至终,坚苦贞定,历之永久而无或稍渝,斯公忠同尽,自强之效,有操券可卜者。


卷四 第 272 页
   李瀚章又奏

  正在覆奏间,准总理衙门咨,议覆广东巡抚代奏丁日昌豫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臣伏查丁日昌所拟各条,覈与总理衙门前奏,大致相符。第一条议设轮船水师,自是要著,惟沿海艇船,似亦未可尽废。查各省原设艇船,若有轮船带领巡防海口,更资得力。臣于议覆练兵条内,请酌减以充军饷,仍留数成随同轮船操演,诚以无轮船则艇船可废,有轮船则该船藉为护符,接仗时即与轮船无异,且可储军火粮食;况沿海多有轮船所
卷四 第 273 页
不能到之处,艇船尽撤,防护难周,未敢轻议。第二条沿海修筑台,仿照西式,应由沿海各督抚斟酌办理。其演及守台之法,应如丁日昌所议,切实操演,以收实效。第三条选练陆兵,与水师相为表里,持论未为无见,惟水师登陆,名义未符,易滋流弊。应俟会议时覈定。第四条沿海地方官,宜精择仁廉干练之员。查牧令有亲民之责,当慎选贤能,不独沿海为然,应由各省督抚随时留心整饬,似可无庸置议。第五条北、东、南三洋分设提督三员,与臣改设外海水师之议,大同小异,惟船所裁归外海轮船者,其原设水师提镇中即可酌量裁改,另立营制,不必复行添设,以节经费。应否如斯,听候会议。第六条三洋分设机器局,即总理衙门简器、造船之意,应俟会议时酌定。


卷四 第 273 页
   闽浙总督李鹤年奏

  窃臣于同治十三年十五日在福建泉州府防次,接准军机大臣密寄,本年九月二十七日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亟宜切筹,将紧要应办事宜撮叙数条,请饬详议一摺等因,钦此。臣维海防之策,莫重于练兵、制器、筹饷、用人四事。四者之中,仍以用人为急务,而尤在专其责成。今海防紧要,沿海疆臣,均属责无旁贷。第无统帅专任此事,讲求实际,仍恐意见分歧,临事毫无把握。臣谨竭一得之愚,酌拟数条,敬为皇上陈之。
卷四 第 274 页
  一、请饬下南北洋大臣,督办海防,以重事权。南洋北洋,分设轮船统领,由该大臣节制调度。先尽现有轮船,配齐弁兵械,归两统领训练。以后陆续添造,分隶两洋。每年春、秋二季会哨,春至北洋,秋至南洋,由该大臣校阅,分别功过赏罚,据实具奏。无事则分驻各口岸,轮流巡洋捕盗,以免日久生懈。
  一、沈葆桢船政局,每年经费六十万两,仅造轮船二号,实不敷用。拟请此后添工制造,每年四号。计五年内可得二十号。陆续增添,不过十馀年,船愈多,声威愈壮矣。铁甲船一项,必不可少,或购自外洋,或由局制造。明知所费不赀,不得不及时筹办。至制造兵船,本为自强起见,近欲兼造商船,与初意不符,此意似应停止。
  一、国家经费有常,今因海防骤增钜款,自不能不宽为筹画。应俟两洋大臣将每年所需,议有成数,再请由部臣分拨,每年若干,何省协济南洋,何省协济北洋,如有迟误,照京饷例严定处分,俾该大臣不致棘手。至现在捐输,已成弩末。外省筹解京饷协饷,全赖釐金周转。近来言官,屡有裁减之请,事虽未行,商贾不无藉口,于饷需大有窒碍。臣以为捐例可停,而釐金必不可停。拟请嗣后凡有裁釐章奏,饬部毋庸置议,俟库款充足,再行停止。
  一、请饬下沿海各道,兼理海防事宜。如奉锦道、登莱青道、天津、上海、厦门、台湾各道,无论本省、邻省,均分隶南北洋大臣统属。所有沿海台各师暨轮船停泊处
卷四 第 275 页
所,一切稽查训练,责成各该道禀商大臣,就近认真经理。武职参、游以下归其节制,庶事权归一,各省联为一气,声息可以相通。有不称职者,由该大臣会同督抚据实纠参,以免贻误。
  一、轮船统领,颇难其人。以臣所知,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清廉朴勇,不沾习气,爱惜士卒,勤于训练,可胜统领之任。现在统领轮船福建陆路提督罗大春,才具亦优,器量稍狭,心地亦欠诚实,驾驶失宜,便难得力,臣不敢因保荐在先,稍存回护,亦不敢没其所长,伏候圣裁。
  一、水师将弁中,颇有人才。以闽、浙论,福建水师参将贝锦泉,有胆有识,血性过人,惯涉风涛,长于海战,所带扬武轮船,械坚利,士卒精强,最为出色,虽官阶尚小,实属折冲御侮之才,拟请皇上破格擢用,以资激劝。此外如总兵杨春和、副将卢成金、游击吴世忠、陈世荣、张连登、周善初、都司黎林等,皆可造之材,在该统领善于驾驶而已。
  一、自有轮船以来,水师长龙、拖罾各项师船,均成虚设,不但不能御敌,即追捕洋盗亦难得力。本年闽省洋面,有抢劫米船盗犯一起,经参将余致廷驾坐轮船,立时拿获,即其明验。窃计师船十号,尚不敌一轮船,自不如酌量裁撤,可省经费。水师提督及副、参、游各缺,亦有可裁并之处。俟此次议定后,容臣分别去留,另案办理。
卷四 第 276 页
  一、时事孔亟,首重人才。求才之难,难于体用兼备。李鸿章才识器局,久在圣明洞鉴之中,一时物望,翕然重之,军旅之事,尤其所长。至南洋大臣,与北洋同一重任,得知兵大员,威望素著,善于用人,合群策群力之助,始克奏功。伏望皇上饬下廷臣,各举所知,得一明体达用、晓畅军务之臣,畀以重寄,假以事权,使该臣尽其所长,庶与李鸿章和衷共济,可以收得人之效。
  臣窃念三十年来,洋人船之巧,愈出愈奇,不谙礼义,不通文教,惟以力之强弱,争为雄长。中国此时,除选将练兵、添造台外,别无长策。臣忝膺疆寄,目睹时艰,五夜徬徨,深以辜恩负职为惧。谨就管见所及,据实缮摺密陈。


卷四 第 276 页
   十一月丙辰(十七日)江西巡抚刘坤一奏

  窃臣于本年十月十九日,承准军机大臣密寄,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亟宜切筹等因,钦此。臣承乏腹地,虽未深悉沿海情形,然起自戎行,久膺疆寄,凡此时艰,莫不夙夜图维,谨就管窥蠡测之愚,分别胪陈,以仰副皇上虚衷垂询之至意。
  如王大臣所奏练兵一条,谓陆兵固宜训练,各口岸固宜设防,惟应如何就水师原额,挑选精壮,及曾经制胜之洋枪队,练习水战,并酌募娴于驾驶、熟狎风涛之得力兵士
卷四 第 277 页
,迅速成军,陆续扩充。臣查江西抽调陆兵,加练洋枪,及于九江口等处,仿照西法,修筑台,业于阅兵摺内,附奏在案,自当妥为经营,渐行推广。至于江西水师,尚属精壮。然以防剿内地股匪,诚为有馀,或洋船闯入江湖,则我得地利,亦可资其掎角。若调赴海洋,与洋人兵船争锋,形势敌情,均非所习,断难期其得力。江西水师如此,推之湖南、湖北及安徽各省,何莫不然。臣愚,以为挑选旧额,酌募新军,非闽、粤、苏、杭、山东、直隶沿海之水师兵士不可。彼皆熟习风云沙线,而洋人船以及打仗之能事,亦习见习闻,一经训练,便成劲旅矣。
  再绿营练兵之法,似宜随时变通。我朝所定营制,马步战守,守丁弓箭藤牌居其大半,现在行军,专尚火器,务须改习枪长矛,以资利用;否则所用非所习,所习非所用,徒糜此数百万金钱何为也?江西额兵仅万馀人。存营各兵,无一不令兼习枪矛。复令塘汛兵丁,更番调操,以期悉臻精熟。各省如能一律办理,可得劲兵数十万人,虽不能如洋枪之便捷,亦未始不可制胜耳。
  又如简器、造船二条,谓津、沪、闽各处分设船厂、机器局,办理渐有成效,未可废于半途。其现在如何购买枪、兵船最精之品,将来如何自行制造扩充,以及添设船只、安设船,均须妥筹等语。臣查轮船、机器两局之设,所以借法自强,今既具有规模,自应益求美备,诚如王大臣所奏,未可因浮议而弃前功。至购买船,添设厂局,
卷四 第 278 页
与夫各海口择地设防,应由该大臣、督抚斟酌办理,臣未身亲其事,且相距甚远,未敢妄赞一词。而臣窃有请者,各处设立轮船、机器两局,学习制造,原期将来自足于己,无求于人,乃各局经手委员,间有经过江省者,臣于接见之馀,详加访问,据称轮船、枪等项,中国之人,已能制造,日渐精良,惟中国之钢铁木植,顽钝柔脆,不适于用,尺寸均须取诸外洋,一旦与外洋为难,彼必不肯以铁植资我,纵有善于制造之人,亦形束手。因思中国物产丰盈,铁植等项,何遽不如外国?是宜广为采办,极力讲求,毋使外国奇货可居,而我为所窘。此其一也。
  洋人制造枪、兵船等项,日新月盛,非其才力聪明,有加乎中国之人也,特其获报甚厚,故用心极专,早作夜思,极毕世之精神以成一艺,父死子继,合数传之岁月以就一能。迨艺能成就,名归之,利亦归之,故莫不争奇斗巧,以自求售。中国似宜略师其意,如有于洋人枪、兵船等项,以及水台、水雷之属,实有济于国用者,果能学熟,自行制造,并堪充当教习,或有另出奇巧,足以抵御洋人之船,无论其现在局中与否,一经试验有效,即予以不赀之富贵。苟能世其业,则世其禄而世其官。局员督办有方,官绅荐引得人,亦予破格优奖,不得以常例駮之。如此重赏之下,计必鼓舞奋兴,各殚其才力聪明,以冀一得。将来制作之精,安见不远过于洋人?此其二也。
  中国各海口,本属天设之险,外国轮船进口,必得引水之船,可为明證。通商以
卷四 第 279 页
来,藩篱尽撤,自应于扼要之处,仿照西法,重筑台,以资抵御。然御敌之方,不徒恃岸上而并在水中。臣尝见布国布理哈所撰防海新论一册,于海口岸上如何筑台,水中如何设拦阻之物,言之甚详。并称水中无物拦阻,即岸上之台林立,亦不足以抵御兵船。而于水中拦阻之物,除各样水雷外,别法尚多,均经绘图注说。且述南北花旗交兵之时,某处以某物制胜,某处以某物取败,历历有据。今中国于海口筹防,似可采择是书,或者不无裨益。此其三也。
  又如筹饷一条,谓宜存储四成洋税,以为济急之用,并宜开源节流,以资经久,诚为切论。臣以为开源之道,无事外求,但于丁漕正供,及现设税釐,切实报销,不使州县侵挪、员役中饱,可期日有起色。江西近年清理交代,严行比较之法,徵解颇多于前。若合各省计之,便成巨款。至捐输一项,亦已竭泽而渔,且流弊日滋,未可有加无已。惟时议以中国煤源甚广,为外洋各国所需,若大加开采,不惟足济中国轮船之用,并可贩运出洋,必有补于国计。然不用西洋机器,则所出必不能旺。若以机器施之,又恐震骇耳目,山野愚民,动以有伤山脉、有妨生计为词,群起阻挠,不可不豫为虑及。能否以渐推行,是在司其事者之悉心办理耳。夫善理财者,开源不若节流,诚如王大臣所奏,权衡利害轻重,糜费尽停,移缓以就急,细微必谨,积少以成多,内外并力,一心专注海防经费,以天下之大,似不至于匮乏。即如江省一隅,岁入祇有此数,臣与藩司
卷四 第 280 页
力求撙节,不敢妄费丝毫,地方肃清,已逾十年,而各属文武庙宇衙署,尚未一律修复。九年奉旨筹办江防,以及平时风鹤之警,从未轻增一旅,动用钱粮,诚恐此盈彼绌,致于京协各饷不免贻误也。夫江省涓滴之助,无益时艰,然节流之效,即小可以喻大,即此可以推彼矣。
  又如用人一条,谓法待其人以行,务在共相荐引。臣以统帅重臣,应由廷推,非敢妄举。至于提镇将领,自可博采旁搜。就臣所知,则有记名提督李占椿,系江西兴国县人,借补游击尚未到任之记名总兵刘光裕,系湖南清泉县人,该二员勇略兼优,且志虑纯实,为武职大员中所难多得,可备一时指臂之助。此外或任实缺,而地方紧要,未能遽离,或战功虽多,而习气太重,未可滥竽。
  又如持久一条,谓定议之后,即应坚持,共矢公忠,永维大局。夫自古修攘之策,治本则在主德人心,治标则在厉兵讲武。今外洋之中国,标记已急,诚如王大臣所奏,舍练兵、用人、制器、造船以及筹饷,别无善策。我皇上与王大臣既有成算,既以各事分责疆臣,谁任练兵,谁任筹饷,谁任制器、造船,不效则治其罪,孰敢逞臆说以摇国是乎?王大臣谓天下事,事前则以为多事,事至苦于无及,事过又渐因循,诚切中千古之病。现今内外臣工,亦多不免乎此。臣尝私心窃计,无事能沈机观变、豫为绸缪者若而人,有事能御侮折冲、以分忧患者若而人,屈指殊不不数数。即臣自问诸心,亦觉毫
卷四 第 281 页
无把握也。今蒙皇上诰诫谆谆,臣等具有天良,自应破除积习,力求振作,总期同心力,共济艰难。蠢兹岛夷,或亦无能为厉。


卷四 第 281 页
   刘坤一又奏

  臣于十月二十八日,接准总理衙门咨开,议覆广东巡抚具奏丁日昌豫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臣查丁日昌所拟六条,如制办大小兵船、修筑台、精开机器局,与总理衙门王大臣前奏略同,臣业经逐款陈明,无庸赘及。惟东、北、南三洋联为一气一条,自系至当不易之论。夫外洋各国,尚知合以谋我,而中国顾各为畛域,缓急不相应援,可乎?据称以山东益直隶,以浙江益江苏,以广东益福建,于天津、吴淞,南澳设三提督,每标各设大兵轮船六号、小轮船十号,计省沿海水师旧制各船之糜费,以之供给大小四十八号轮船,尚觉有盈无绌,其事可行。第沿海原设有水师提镇,今将旧制各船,概从节省,则提镇无所事事,应否裁改,有无滞碍,自应由沿海督臣妥议覆奏。至沿海宜精择地方官一条,谓帮办水师以储备边材,臣愚以未便。盖地方官政务殷繁,何能兼顾水师?兼恐借帮办之名,于阃员不无掣肘。但使官得其人,久于其任,则于海洋水师事宜,耳闻目见,即不帮办,亦无难于熟悉耳。
  又选练陆兵一条,拟于沿海水师提标各精练陆兵千人,镇标各精练陆兵五百人,每
卷四 第 282 页
人每月约给饷十圆。臣以为海疆如果用兵,岸上必得大支劲旅以为应援,非千人、五百人所能济事。彼若得饷独厚,馀兵皆将观望不前。且此千人、五百人中,安得如许奇技之士?丁日昌在沪所见洋人凭竿跃濠、悬绳放枪之类,其技虽奇,而行军之所以制胜,殊不在此。至现今人情思奋,地方之有膂力者一闻招募,莫不争先恐后,与明臣王守仁在赣时事不同,更无庸由州县转致分扰也。


卷四 第 282 页
   湖南巡抚王文韶奏

  前遵议总理衙门条陈摺件、臣于十月二十九日已刻驰陈。是日未刻,续奉交议丁日昌条陈一件。臣谨将钞示章程六条,详加察阅,内如购买轮船、修筑台、选练陆兵及择用地方官、分设机器局各条,大致不出总理衙门筹备海防原议之义,臣于前摺内已条议胪陈。至长江形势,与沿海不同,湖南处长江上游,离海口三千馀里,又与下游沿江省分不同,所有一切备御之方,祇应随时相机筹办,未便拘泥江防名目,稍涉铺张,致滋无益之费。
  惟查丁日昌条陈内,请设北、东、南三洋提督一条,臣虽未历海疆,不敢臆断,但以时势论之,窃议其未为尽善。查海疆各省,有专设水师提督者,有提督专辖水陆、仍分设水师各镇者。国家定制,本属星罗布,足资控驭。祇以事变无常,旧日营规,半
卷四 第 283 页
同无用。此次整饬海防,或改船制以适宜,或减额兵以厚饷,期如李光弼之治军,号令一施,而士卒壁垒旌旗精彩皆变,固不必水师提镇之皆不可用也。今又议设三洋提督,将并旧日之水师提镇而裁之耶?抑仍留之也?议裁则以彼易此,安必迁地而皆良?议留则以此诿彼,转致临歧而致误。臣愚,谓如总理衙门所拟,请皇上简任知兵重望之大臣,督办海防军务,驻节天津,以固根本。即由该大臣慎选熟海洋情形之提镇等,不拘实任候补,作为分统,分布沿海各洋面,以资防御。其战守机宜,仍听海疆各督抚随时节制调度,庶几事权各有攸属,而经制亦无庸纷更矣。
  又丁日昌所陈分设机器局条内,以轮船、枪分厂督造各节,自属目前要务。至兼造耕织机器之说,臣窃有所未安。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若概以机器行之,彼兼并之家,富连陌阡,用力少而工程多,诚美利也。此外别无恒产、全赖雇值以自赡者,往往十居八九,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胜言矣。推之工匠,亦莫不然。彼洋人之不以工商机器转售于中国者,为其物笨而利薄也。洋人不以此诱中国,而反自中国引而致之,可乎?故臣谓机器局除制造军用所需外,其馀宜一概禁止,不得仿制各项日用器具,是亦无形中所以固本之一端。
卷四 第 284 页
   十一月戊午(十九日)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建巡抚王凯泰奏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准沈葆桢函称,叠次据台湾府知府周懋琦禀报,该守于十月十三夜抵琅軿,十四日与倭将西乡从道会晤,将以前往来照会,彼此换还。十五日,倭官福岛九成送来本处民人租地合同七纸。十八日,风港倭兵扫数登舟,副岛九成寄缴风港租约呈词十一纸,接收遗下营房三十七间。二十四日,将龙山老营兵勇一千馀人分两起登舟,一面开单交出草房一百零二间、板片一千二百零五片,当派巡检周有基、千总郭占鳌照数点收。西乡之船于是夜开驶而去,其馀倭船二十五日尽行放洋等情,驰函知照前来,谨合词奏报,仰慰圣。
  (朱批:知道了。)


卷四 第 284 页
   十一月甲子(二十五日)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

  同治十三年八月初二日奉上谕:沈葆桢等奏,台湾近日情形各摺片,请将税务司好博逊酌给奖励之处,著该衙门议奏等因,钦此。臣等伏查各口税务司如有任职多年,实心办事、襄助得力者,由各口通商大臣奏保,声明劳绩,交臣衙门覆给奖励,历经奏准遵照在案。兹准沈葆桢等请将好博逊酌议励奖等因。查沈葆桢等查办日本人在岐莱地方船破失银一案,经税务司好博逊偕噶玛兰通刊洪熙恬、委员张斯桂、李彤恩等往来各处
卷四 第 285 页
,勘验查讯,俾得迅速完案,不无微劳足录。查税务司好博逊前于克复各城案内请给头等宝星,复于经理洋务采办洋米等事出力案内请给五品衔,此次襄办日本人在岐莱船破失银案件出力,合无仰恳天恩,将税务司好博逊赏给四品衔,以昭激励。
  (朱批:依议。)


卷四 第 285 页
   山东巡抚丁宝桢奏

  窃臣回任后,接准前署抚臣文彬密交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钦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亟宜切筹,请饬详议一摺等因,钦此。又交到接准总理各国衙门咨行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该衙门议覆广东巡抚具奏丁日昌豫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臣窃维海防应办之事,大要实不外练兵、简器、造船三大端,而筹饷为兵、器、船三者之根本,用人、持久又为兵、器、船三者之实用。总理衙门王大臣思患豫防,请饬详议切实办法,极为切要之图。惟各省海疆之形势不同,斯防守之机宜分别。臣忝任东疆,海防是其专责,谨将各条切实办法,并参酌丁日昌所筹练兵、筑台之法,一并汇入妥筹详议,敬为我皇上陈之。
  臣伏阅练兵一条,查该王大臣等所议,系水陆并重,丁日昌所筹,则以陆兵兼习水师,用意同而练法则实有别。盖陆兵与水师,惟纪律严明,彼此无异。至操练技艺,陆
卷四 第 286 页
兵无风涛不测之险,一切枪刀矛,坐作进退,可以从容演习,即丁日昌所云徒手上城,凭篙跃濠各技,稍为便捷之夫,一学而能,以其暇豫故也。水师则操练枪,须出没于惊风骇浪中,颠簸欹覆之际,发必命中,乃为得力。是水师不待临敌,当操练时已有危险之势,非陆兵之所可拟,故海防宜专练水师。而切实练法,虽贵驾驶得宜,风涛熟悉,尤必练之使能入海施放鸟枪为长技。始也由浅而渐及深,由暂而及久,总期于入水十数丈,经历四、五时为定。迨练之既久,身与水习,入海不濡。当临敌之馀,虽使敌覆舟,犹能伏水应变。至于教练枪,则于洋面宽阔处,用圆木浮水面为的,令其照准施放,期于命中,失则有罚。以圆木之随波浮沉,而又加以船只之动荡,果能无虚发,则临敌时自觉目定手稳,不稍游移。而驾驶之馀,再为训之以行列,令以进退,或可为制胜之师。臣于水师,自上年改设登荣两营,派员训练,即以定入海为第一教法,而枪之准,则延一外人教之,驾驶之法,则特选募粤中之精于摩水者教之,办理甫有规模,臣即得假回籍。现闻该水师一切操练,尚守旧章,而熟悉与否,拟俟河工竣事后,亲往校阅,力加整顿。但该水师初设仅八百人,原拟当时海疆无事,不敢多设人数,以节饷需。今若筹办海防,八百人似觉过少,臣拟每营再酌添二百名,合成千二百名之数,照旧章训练。有此始基,设遇仓卒生变,即照臣上年原议选募海边强壮渔人,于风汛沙线皆能熟习,编列成队,而配以练成之兵,第使专习枪,申明纪律,以之应敌
卷四 第 287 页
,自亦可用。至陆兵则军兴十数年来,战守之法,人人皆知,但尽现有之营,勤加练习,万一临事不敷调用,随时酌募,便可应手,不必再议添设,徒糜重饷。其丁日昌所筹陆兵兼习水师,似觉未为尽善。臣以为水师能兼习陆师,陆师断不能兼水师。盖陆兵不习洋面,而一见大海之狂澜,已觉心摇目骇。心目既乱,而平日所习之艺,皆非水师惯历汹涌,一经登岸,则舍危险而履康庄,倍觉游刃有馀。皆水师水操之外,亦可兼练刀矛,以备登岸策应,亦诚不可少之事也。
  又阅简器一条。自古器械不精,以卒予敌,兵家先利器尚矣。顾器莫利于火器,而火器又莫利于洋行。所幸者外洋有独擅之利器,而不思自秘其长。每制一械,但使足以济用,即贪利而转售之他人。此于彼有自敝之道,而在我有可乘之机。第中国虽购洋,而施放不能如彼之准,此由策算力药所及之远近高下,不及其精。故彼之利器,在彼用之,仍可擅长,我用之仍不可恃。臣愚,以为需购备,而放之准头,尤宜切讲。现查在外洋之枪,以克虏伯近时所造之后膛开花枪为最精,然亦得其施放之术,乃可以命中而致远。臣上年改设水师艇船,即在彼购办大小钢、铜十四尊,枪一百二十杆,均极精良。初到东时,无人悉其施放之法,嗣乃延一西人教之数月,演放始能如意。臣拟筹款项,分购口径七、八、九、十寸大之后膛钢各数尊,以备应用。惟此价值甚昂,东省筹款不易,拟分年匀凑十数万金。陆续购办。第各均购自外
卷四 第 288 页
洋,在彼之利器固失,而在我之财力终亏,惟冀闽、沪所设机器局,极意经营,及时仿造。凡在管理局员及一应工匠人等,务就其已成之器,殚精毕思,悟澈其实在精妙之处,然后工力悉敌,器不虚制,且积久生新,亦无难夺彼之长。如此办理,庶我之财力,不致尽耗于外洋,斯为计之得者也。
  又阅所议造轮船一条。查中国旧式战舰,诚远逊轮船之捷利。现在闽、沪两厂,制造颇具成规,无难力求精进。惟造船之费甚钜,养船之费亦多,各省断难照行,一省亦难独任。臣愚,以为以后制造之事,专责之闽、沪两省,养船之事,分责之沿海各省,相维相助,庶闽、沪可以节养船之费,挪之于造船,各省可以节造船之费,挪之于养船。如此挹注,则费较省,而事可永图。第中国海疆寥远,现有船只,以之分防,自不敷用。应由各省自行酌量筹办,分年购买。即以东省洋面而论,必须有轮船三、四只,呼应方灵。现有闽局调来一号,臣已饬烟台所练之枪队,挑拨四十名赴船操演。以后尚拟购备一、二只,添入操练。一遇有事,乃能应手。以东省之财力,非蓄之三、四年不能成功。至于旧式艇船,原不及轮船,然亦不可不相间互用。盖轮船遇大洋深水,迅驶自足见长,若遇浅水胶舟,或附近岛屿窄隘之处,有艇船旁出以扰之,出没无常以牵制之,亦可助轮船台之力。近阅西人防海新轮,知其用轮船与铁甲船,亦须参用舢板。至其田鸡船,极为得力,然细观其战攻时,该船所至之处,须用轮船拖带,则此项船,亦非
卷四 第 289 页
轮船可知。丁日昌所筹有轮船数只,即可将一切师船废弃不用,但未思海面虽大,而其中岛屿纷歧,制敌亦不必偏废。至铁甲船本属坚固,然以臣愚见,似祇宜施之于海口紧东之区,轮船必由之道。如直隶之大沽、江苏之吴淞等处,有此一船把塞,则可动可静,极为灵活得力。若舍海口而恃之以远攻,该船恐亦失之笨重,反不及轮船之便捷旋转,悉能合宜。查东省洋面,至为寥阔,无紧要收束之口,铁甲船暂可不购。惟台则断不可不修。臣阅丁日昌所筹,极合机宜。盖沿海城池险隘,非得台为掎角,一经大远轰,则万不能守。但此时修筑台,非仅如寻常守备,叠土累石,随便据险为之,遂谓可资捍御也,必须得熟悉海疆形胜、精通地道、深明算法、而又能周知外洋攻战机宜之人,或乘舟历险,或登山陟隘,远测近观,以定台基。台基既定,然后讲求筑之之法,方圆斜正,一一精审。务使彼船之,不能遽伤我之台,我台之,可以远及彼之船。斯筑一台始得收一台之用,不致虚糜。地势未经勘定,未及举行。窃以修筑台之法,有明台,尤须有暗台。明之以显互相攻击之具,暗之以为出其不意之举,庶几奇正相生,使我之可以击彼之,而彼不及防,且不知所以防,斯为得台之利,固不仅在照其台式也。臣筹办东省海防,注意以台捍蔽各城,而以轮船为游击之师,以艇船舢板为相间碉击之用,虽不遽能制胜,或亦可以应敌。至丁日昌所云演不得其准,守台不得其人,则为近时切病。然此则在练兵严饬统领加意讲求,重示赏罚,固不难立
卷四 第 290 页
时改观也。
  又阅所议筹饷一条。查中国饷源所入,以钱粮关税为大宗。军兴以来,始行抽釐。以军务至数十年,而饷糈不致十分告匮,此未始非抽釐之力。今欲求饷需不竭之源,大约仍以此为较有把握。但目前釐金,如江苏、广东、湖北、江西、湖南、四川、安徽、浙江、福建等省,水陆相通,商贾辐辏,釐数较旺,如能认真讲求,严覈官绅之中饱,重惩胥役之偷漏,力杜不急之开销,而又于正用之中,加意撙节,事事覈实,当可有盈无绌。是全在各省司事者设法层次勾考,如各州徵解钱粮正杂之例,不容稍涉弊混,斯为得之。若舍此而别求之开煤挖矿,非不获利于一时,而地力一竭,无业之辈能聚而不能散,势必酿成事端。是欲筹饷以御外侮,转致内患丛生,外侮亦无从筹御,此则事之必当计较万全者也。惟釐金之为饷源,东南各省可恃,西北各省实有难行。然使各省能于赋税所入,勤加考覆,事事勾稽,而持之以节用,亦未始不可自裕。此全在因时审势,善为自谋,固不能以一格绳矣。
  又所议用人、持久两条。查自古为国,得人者昌,用兵特其一事。现在筹办海防,任人最为吃紧。不得其人,则兵器与船皆成虚器。惟海疆之用兵,不惟与陆路异,即与长江水师亦异。故得人尤为最难。该王大臣所议令各直省大臣实举所知,公议会推,诚为慎重选举之计。况军兴以来,各省用兵日久,未必遂无所知,然所知多系陆路知兵与
卷四 第 291 页
长江习战之员,以之移任海防,恐知识未能尽悉。万一迁地弗良,以陆路、长江之将材,而失于海疆之一蹶,亦为可惜。臣愚,以为人材以磨砺而出,但须质地朴勇,血心自负之士,任之以事,假之以权,责之以效,而又能正以率之,严以驭之,恩以结之,使之知威知感,自能鼓舞奋兴,可以致其死力,足为我用。如谓一举而即为可靠之材,恐亦未敢必也。
  至练兵、制器、造船各事,该王大臣所议,以持久行之,而要于一心一力,诚为确论。凡事未有不持久而可期有成,亦未有不一心一力而可望集事者。臣等自愧庸愚,既不能为国家宣扬德威,至事机紧要,而又以泄沓从事,自顾何以为人。惟有于上应办各事自矢忠诚,次第兴办,以期事豫则立,稍得上纾宸。
  抑臣更有请者。自来用兵之道,不外战守两端。然有战不如守,守不如战,或以守为战,以战为守者,此中机宜,尤当审决。古来哲人谋国,名将用兵,未有不于此兢兢者。今日筹办海防,原属先期图维,豫筹战守之方,而尚未有战守之事。然此日外洋之桀骜甚矣。我以通商之事,相与羁縻,彼亦图通商之利,暂为安息。近因各该国贸易亏折颇多,轮船在中国者亦渐不得利,狡焉思启,自在意中。臣愚,以为防事办定,将来如果有警,其要利于持守,而不利于轻战。夫所谓不利于轻战者,非怯敌也,诚以与外洋用兵,较之与内地用兵,机势迥别。其间毫釐千里,万不可忽。内地用兵,贼皆处我
卷四 第 292 页
腹心之地,此扰彼窜,必能战而后贼可平,专言守则到处设防,转致任贼蹂躏,益形滋蔓,故战胜于守。若外洋用兵,则主客之形,劳逸之势,彼不如我;且彼远涉数万里之重洋,而与我争胜于一旦,其轮船所烧之煤,所裹之粮,所需之军火,皆难持久,其利务在速战。若使彼一战而胜,则我之沿海兵民,皆以为我之轮船不如彼之捷,枪不如彼之利,则气必馁,则势必散,而彼乃乘其散而入我内地,或以重利勾结奸民,为之前驱,或有汉奸乘机附合,分我兵力,则不必陆路稍有损挫,而海防固已全堕,大局亦不可不问。且不特此也,彼之所以与我搆衅者,欲争我土地耳。彼处空虚无物之大洋,而争我财赋所出之土地,我若轻与之战,若幸而获胜,彼不过伤一、二船,于彼固未大损,若不幸而败,则彼得乘胜以据我土地,于我所失甚多。此间轻重,尤贵权衡。故海疆之事,能守即为能战。日后有警之时,我但能慎守沿海台,密防沿海城池险隘,而但以轮船与之掎角于近海之间,以为台城池险隘之防护,又以舢板艇船与之出没隐见于岛屿分错之内,以为轮船之声援,彼欲急战而我故延缓之,彼欲不战而我故牵致之,务使进不得战,退不得息,久之粮尽煤绝,势必自溃。迨其自溃,我乃乘其势而截击之,或尾追之,当可取胜。此所谓以守为战也。至于轮船以煤为命,近日各该国每羡中国产煤之区。臣细加访求,有云该国年来用煤过多,出煤渐少,势将垂涎中国之煤。臣故上年于山东博山、淄川、潍县出煤各属,已均明定条规,为先发制人之计,以防窥伺。如
卷四 第 293 页
将来有事,中国之煤与粮,务令断其接济,亦为切要。兵法云,知己知彼,臣知识浅陋,岂能知兵,惟审机度势,实见海疆兵事,诚有战不如守、守即为战之机宜,决当慎重于未发之先,而不可以忽视者。可否请旨密饬廷臣,及沿海各省将军、督抚等,酌度臣言之得失,以为日后用兵之大计。不胜祷幸之至。


卷四 第 293 页
   丁宝桢又奏

  本年日本搆衅,仰赖圣主福威远被,惧不敢逞,诚为幸事。查该国初有通商之议,臣曾函致曾国藩,以彼偪处东洋,距浙、闽甚近,疆梁负固,自昔已然,今忽请通商,拒之似难,许之则恐非我之利。乃不谓其互市未逾二年,遽思狡逞。然臣年来所私忧窃虑、寝食不安者,则尤在俄罗斯,而日本其次焉者也。盖外洋各国,与中国水路虽通,而陆不通,且均远在数万里外。日本洋面虽近,而陆路尚阻。惟俄罗斯则水陆皆通中国,而水路较各国为近,陆路则东北、西北直与黑龙江、新疆各处连壤,形势在在可虞。况该国最称强大,自通商以后,皆与各国一律换约,轮船亦时有往来。而臣数年中暗为查考,通商各口,并未见该国有大宗货物出进交易,而每遇各国与我口舌等事,彼往往两利俱存,务为见好,此即其意存窥伺,乘机观变之大较也。
  臣窃谓各国之患,四股之病,患远而轻;俄人之患,心腹之疾,患近而重。现在东
卷四 第 294 页
南海防,渐次筹办,而北面为京畿重地,以东北形胜而论,俄则拊我之背,后路之防,实尤紧切。臣犹虑将来时势稍变,各该国互相勾结,日本窥我之东南,俄夷扰我之西北,尤难彼此兼顾。请旨严饬黑龙江、吉林、奉天及蒙古精练马队数万,无事则藉以控制,有事则藉为战守。第以数省中,惟黑龙江之人朴拙而强健,极为可用。臣从前委员赴该省调其来东,亲为训练,知之甚悉。吉林、奉天之人,则微染风气,不似黑龙江之朴勇,必须认真挑选。蒙古则从忠亲王僧格林沁多带来东剿贼,臣见其朴勇敢战,较甚于吉、奉两省。此时如认真操练,大约黑龙江可练马队一千五百人,吉林可练一万人,奉天可练八千人,蒙古可练八千人,共计练足实数。不准一名虚冒。然必得简放熟练马队攻战之大臣,如都兴阿等前往挑择,编列成队,明定军法,严立条规,每月每日每时应行操演之事,著为程式,不准间断。每岁秋冬,则钦派王大臣校阅一次,查其年力之强弱、技艺之生熟、阵法之整散,以判其优劣,考其勤惰,定为赏罚,必期悉成劲旅,为东北、西北两面之屏蔽,庶可有备无患。
  然练兵必先足饷。近来东三省月饷多不敷用,枵腹之馀,亦难责以成效。应请饬下各省练兵大臣,实计每年操练之兵,应须专饷若干,指拨分解,不准藉词短少。则饷不至缺乏,而兵丁乃得以尽力操练。虽今日不无稍费,而日后缓急可恃,所获实多。此诚东北现在紧要应办之事,亟宜早图,不可或缓。私心所虑,不敢不以上陈。
卷四 第 295 页
   十一月乙丑(二十六日)安徽巡抚裕禄奏

  奴才承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开,议覆前任江苏抚臣丁日昌豫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伏查江海防维,实为目今全局要务,奴才前奉密寄,当与升任抚臣英翰,各就见闻所及,合词恭摺密奏。兹查丁日昌所陈豫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亦系因时度势、力图自强之意。江海形势虽殊,要在因地制宜,各求实际。奴才与英翰前奏筹议江防摺内,所有练兵、简器、造船等项紧要应办事宜,均经就地体察,逐条详议,前已专摺覆奏,未敢再事渎陈,恭候饬交廷臣议定。奴才惟有殚竭愚诚,恪遵谕旨,与在事疆臣同心筹办,共图振兴,以冀仰副圣主垂江海防维之至意。


卷四 第 295 页
   十一月丙寅(二十七日)江苏巡抚吴元炳奏

  臣在鄂省,承准军机处字寄,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亟宜切筹,将紧要应办事宜撮叙数条,请饬详议一摺等因,钦此。又于十月二十五日途次,承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议覆广东巡抚具奏丁日昌豫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各等因。臣维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将领不得其人,有兵如无兵。形势不扼其要,有险如无险。臣初抵江宁,与督臣李宗羲面晤数次,江苏情形,虽略知梗概,第各海口未经周视,各营驻扎地方及安设台处所,并上海机器局、轮
卷四 第 296 页
船厂,均未经亲历,若仅按图臆说,究属惝恍无凭。拟俟移交紧要公事料理稍清,请展限一个月,俾臣周历各处,通筹兼权,再行悉心妥议,据实奏闻。
  (朱批:知道了。)


卷四 第 296 页
   十二月甲戌(初五日)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建巡抚王凯泰奏

  窃臣等于本年十月十三日,将委查香港新闻纸刊播密件之陈贤即陈叆亭现在台湾府城,分别移饬查拿讯究各情形,缮摺覆奏在案。臣鹤年拜摺后,随复函催台湾道夏献纶、并檄委候补通判刘晋、即日由泉州东渡,随同严密查办去后。兹据夏献纶禀称,访闻陈贤有在道员黎兆棠处之说,当经亲往查询,据该道称,祇有陈言即陈霭亭,广东新会县人,已于八月初二日内渡,闻其已回香港等语。「贤」「言」、「叆」「霭」,语音相同,其即系一人无疑等情具禀前来,并据通判刘晋禀同前情。臣伏思此案,现既已查有主名,祇须陈言即蔼亭究由何处泄漏,一经提讯,不难水落石出。惟自八月初二日到今,已逾数月,难保不回新会原籍。即使仍在香港,按照条约,就近由粤照会英国官解送,似亦易获案。事属泄漏密件,关系重大,可否仰恳饬下两广督臣张兆栋,密饬设法查拿务获,解讯严办,以示惩儆之处,出自圣裁。


卷四 第 296 页
   谕军机大臣等

卷四 第 297 页
  文煜等奏查明新闻纸刊刻密件之陈言,已往香港,请饬查拿一摺。陈言即陈霭亭,系广东新会人,经文煜等查明,于八月间由台湾内渡,已回香港,事关泄漏机密要件,亟应查讯明确,以期水落石出。著张兆栋密饬所属,将陈言即陈霭亭设法查拿解讯,从严惩办。原摺著钞给张兆栋阅看。
                 (--以上见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