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纪辑要卷二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3 页

海纪辑要卷二
                       泉南夏琳元斌纂

  癸卯、十七年 春、正月,招讨大将军世子至自东都。
    世子□□内难,祭告先王,调诸将分守各汛;自率周全斌等及其叔世袭回思明州。是年,永历讣至;世子犹奉其正朔,称永历十七年。以审理所正蔡政兼摄思明州事。
  夏、六月,世子执户官郑泰幽之;泰自杀。
    泰守金门,赀以百万计。世子自东都回,得泰与黄昭往来书,疑其有异志;泰不自安,称病不入谒。世子欲袭之,或劝其□兵见世子自白;泰曰:『吾今救死而已;若称兵,适重□□也』。又劝其投清;泰曰:『平国公已误,岂容再误』。舣舟□命。陈永华谋以世子将归东都,命泰居守;铸居守户官印,遣协理吴慎至金门授之。泰犹豫未敢入谢,弟鸣骏力赞其行,遂带兵船及饷银十万赴思明州进见。世子慰劳毕,托更衣以入;永华即榜泰十罪,并出所与黄昭往来之书示泰。泰欲向辨,洪旭曰:『无庸也』!挽至别室馆谷之。周全斌率兵并其船,独蔡璋一船逸出金门。鸣骏仓卒与泰之子缵绪率诸将及眷口下船,入泉港投诚。船凡二百□□、精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4 页
兵八千人、文武官数百员,全斌等追之不及。泰□之,遂自缢。清封鸣骏为遵义侯、缵绪为慕恩伯,同降文武官,班赏、叙用有差。
  遣协理刑官蔡政使日本。
    先是,宫傅郑泰有银巨万寄日本国。世子遣政往徵以佐饷,倭酋已将原银付政包封。适泰弟鸣骏亦遣人持勘合至,倭以其有据也,将欲与之;政告倭酋曰:『郑泰,我国故司农也,粮饷由其掌握;所寄乃我主国帑,于义取之固当』。倭人韪之;乃皆不发,而收贮以待后命。
  秋、七月,以黄而辉为思明州知州。
    而辉,黄廷之子。自郑鸣骏投诚,镇营多叛:右武卫杨富、左武卫何义、忠靖伯陈辉、参军蔡鸣雷等皆后先归清。八月,前提督黄廷自铜山入见,世子慰谕之。
  九月,荷兰红夷入寇。
    红夷纠集甲板船十六只、夷兵数千,会靖南王及总督同攻金、厦两岛;约事定之日,筑城浯屿贸易如广东香山澳例。总督李率泰遂议平岛。
  冬、十月,清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督满、汉投诚官军及红夷甲板破思明州。
    继茂、率泰调投诚官兵船只同甲板出泉州,以陆路提督马得功统之;自引小舟从同安出,海澄公黄梧、水师提督施琅出海澄。世子部分死士,令周全斌逆战。十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5 页
九日,遇得功于金门乌沙。时甲板十四只、泉州战舰三百馀号;全斌以十三船直冲其,往来攻击,剽疾如马,红夷炮无一中者。清船望见,披靡不敢前;得功殿后,为全斌所破,赴海死,举船兵众皆没。已而,继茂、率泰、黄梧、施琅各济师,世子众寡不敌,遂弃思明及金门,退守铜山。清兵入岛,男妇童稚掳掠一空,遗民数十万靡有孑遗;遂堕城、焚屋、弃其地而回。先是,有「嘉禾断人种」之谶;至此,果验。
  十二月,世子至铜山。
    金、厦既破,世子收馀众至铜山;而两岛之旧将、残兵、官员、绅士无船可泛海者,或投诚、或逃遁,流离失所,死亡殆尽。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5 页
  甲辰、明朔永历十八年 春、正月,五军都督周全斌叛归清。
    世子驻铜山,诸军乏粮,周全斌欲袭忠振伯洪旭而并其船,旭亦防之。值海风大作,船各飘开,全斌遂率所部入漳投诚;清封为承恩伯。而洪旭以杜辉守南澳;辉亦掠旭辎重归诚。
  三月,世子弃铜山,退守东都。
    世子见众叛粮乏,难于久驻;偕陈永华、冯锡范等率馀众归东都。工官冯澄世别驾一船从行,为其仆所迫,自投海死。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6 页
  前提督永安伯黄廷归清。
    世子既东归,洪旭以二十舟邀黄廷同行。廷所部兵将多不愿行,欲使其子而辉、婿吴朝宰率众投诚,而己挈眷与旭东行。适黄梧遣官招安,廷遂降;清封为慕义伯。
  招讨大将军世子至东都。
    世子至东都,以咨议参军陈永华理国政。改东都为东宁,置天兴、万年二州。分诸将土地,课耕种、徵租赋、税丁庸、兴学校、通鱼盐,安抚士民,贸易外国,俨然别一乾坤。
  秋、七月,协理刑官蔡政至自泉州。
    政出使日本归,将至厦,值世子兵败还东宁,政为舟人挟入泉州,清遵义侯郑鸣骏设馆礼待,而防卫甚密。是时,清朝方隆招抚之命,凡投诚部职量与监司;政名素著,督、抚即会鸣骏缮疏具题;命将下,而政以计脱归东宁。既至,世子大喜,命为协理礼官,宠遇日隆。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6 页
  乙巳、明朔永历十九年 夏、四月,清加水师提督施琅靖海将军,统舟师进攻东宁;遭风引还。
    总督李率泰上疏:命施琅攻东宁;报可。乃加琅靖海将军,总率官兵;以周全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7 页
斌副之。整舟师数百号出洋;将至澎湖,飓风大作,各船飘散,不能相顾,乃引还。寻召施琅归旗,加伯爵;其馀投诚官兵,移驻各省;设兵防界,不复以东宁为事。东人于是大辑。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7 页
  丁未、明朔永历二十一年 清遣总兵孔元章至东宁招抚;弗从。
    清议以沿海地方与世子通商、欲其称臣奉贡并遣子入京为质等三事;世子曰:『和议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坠』!即命舟人渡元章旋。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7 页
  戊申、明朔永历二十二年 夏、五月,协理礼官蔡政卒。
    政,字拱枢(金门人);性至孝,警敏多才略,最为赐姓所眷注。其奉使入都和议及迫于舟人挟入泉郡,俱以智胆从容遁去,人所莫测也。思明,有惠政,岛民怀之;掌刑篆,平反甚多,以仁恕称。于世子之前每进谠论,深见嘉纳。与兵部侍郎王忠孝交善。至是,卒;世子亲临哭之,以长子齐为察言司。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7 页
  己酉、明朔永历二十三年 清遣太常寺卿慕天颜至东宁招抚。
    清朝遣大人明珠、蔡毓荣至泉州,遴选兴化府知府慕天颜加以卿衔渡海往议;欲照朝鲜例,称臣奉贡,不削发登岸。世子遣柯平、叶亨报使,冠带而入泉郡;军民复睹汉官威仪,观者如市。议虽不成,而数年之间海上亦相安无事。
  忠振伯洪旭卒。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8 页
    旭事赐姓父子,尽效诚悃,始终不贰。两岛之破,诸宿将多投诚于清,均膺显秩;独旭率所部拥世子东归。至是,卒;世子感悼,以其子磊为吏官,与陈永华之侄绳武皆见亲信。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8 页
  庚戌、明朔永历二十四年 春、二月,招讨大将军世子遣监纪吴宏济聘平西亲王吴三桂。
    三桂驻云南,渐蓄异志。世子遣监纪推官吴宏济持书往聘;其略曰:『经儿发未燥,即耳大名:每读殿下家书檄草,忠孝激烈,未尝不拊掌慨叹,感极而继之以泣也!今者四海颙望,惟殿下一人;未审军政之暇,亦知有天外孤臣否?特遣推官吴宏济恭候福履!敝国虽小,楼船千艘、甲士十万,惟殿下所使之。颙俟德音,无任主臣』!
  立国学,以叶后诏为国子司业。
    初,永历开科粤西,诏诸勋镇各送生员赴试;赐姓礼送生员十馀人,以后诏为首。舟至广,遇风不得达;后诏乃回,隐遁海上,与王忠孝、沈佺期交最善。至是,聘为司业;善于训迪诸生,人人自庆得师。凡后进之士经其赏识,无不以文章著名于世。
  大常寺卿兵部右侍郎王忠孝卒于东宁。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9 页
    忠孝,字愧两;崇祯戊辰进士,清忠贞毅。明室既亡,不避艰险,举义兵复兴化;寻避难入厦门,居曾厝埯。十三年,永历遣官敕升为兵部左侍郎,忠孝疏辞;永历复赐敕曰:『王忠孝孤臣亮节,久鉴朕心。新衔未足示,尚宜祗受,以资联络。俟闽疆克奠,卿即驰赴行畿,用展壮猷』!忠孝感泣,日望恢复。至是,卒。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9 页
  癸丑、明朔永历二十七年 冬、十一月,招讨大将军世子率舟师次澎湖。
    初,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而留其子安达公之信袭镇广州;许之,并令举家归旗。于是平西、靖南二王相继疏请如平南例,俱报可;遣内大臣促行。靖南王耿精忠蓄逆谋,密令黄镛入东宁,请济师为声援;世子许之,率师次澎湖以待。是月,平西王反于云南,尽有川、湖、云、贵之地;耿精忠停其归旗,复使人辞世子回师。

海纪辑要卷二 第 39 页
  甲寅、明朔永历二十八年 春、正月,清靖南王耿精忠据福州反,自称总统兵马上将军;驰檄七闽,皆下之。
    是时,清以吴三桂反,命直省督抚增修武备,精忠益不自安;乃于十五日传各官议事,总督范承谟、巡抚刘秉政至,伏甲执之。移檄各府县,皆望风而降。其檄文略云:『共奉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高皇大业,必留隆准之遗;明室中兴,断有舂陵之瑞!誓当推诚翌戴,戮力劻勷。申李、郭再造之功,振晋、郑相依
海纪辑要卷二 第 40 页
之业;会周师而反商政,除新法以复汉仪!非惟日月重光,直令河山改色』云云。
  上将军耿精忠遣黄镛入东宁,请济师。
    精忠既反,遣黄镛往东宁,请世子以舟师由海道取江南,且以战船相许;曰:『世藩将水、吾将陆,江、浙不足平也』。镛回言海上船不满百、兵不满万,精忠始轻之。
  招讨大将军世子遣礼官柯平入福州报聘。
    精忠将反,虑下游郡邑不服,故遣黄镛会师。乃不一月而全闽降附,浙之温处、江右广信、粤之潮州亦相继纳款,声势大振;及见柯平来报聘,意甚轻之,谩应曰:『世藩来甚善,各分地自战可也』。由是,兵端遂起。
  侍卫冯锡范、右武卫刘国轩督兵入思明州;海澄总兵赵得胜以城来归。
    郑、耿会师有成议矣,世子乃令锡范、国轩率兵先至厦门。时海澄镇赵得胜降于耿,封为威远将军;徵其兵出关,得胜不从,乃以城约降世藩,与锡范深相结。及柯平至自福州,知耿意变,遂将兵进攻同安。
  侍卫冯锡范克同安。
    时张学尧守同安;耿王徵提督王进功入省,调学尧守泉州;以化尚兰代之。锡范引兵至,尚兰迎降。学尧闻变趋回,家眷已获入海矣;不得已,亦降。
海纪辑要卷二 第 41 页
  夏、五月,招讨大将军延平王世子至思明州,传檄四方。
    世子将济师,以参军陈永华为总制,留守东宁;自率兵官陈绳武、吏官洪磊等奉永历二十八年正朔渡海西来,传檄直省。其略曰:『洪惟二祖列宗,丰功伟业,泽润民生;践土食毛,世承君德。即有亡国之祸,非有失道之主;而煤山龙驭,死守社稷,尤忠臣义士所椎心而感泣者也。今平西倡义于滇南,靖南反正于闽中,秦、黔、楚、蜀莫不骚动;人怀逐鹿之心,家思执箠之逐。予组练数万、楼船数千,陆战而兕虎避易,水阵则蛟龙震惊;愿与同志之士共崇故主之恩,雪国家之耻,救民生之祸。凡诸官员,不论满、汉,有能以城邑、兵马反正来归者,各照原职加升委用;其有前系故将、中道离去者,悉赦不究,一本收录。师之所过,秋毫无犯;非得罪社稷及抗我戎行者,一无所问。嘉与士民,同建匡复之勋,永快升平之乐』。既至厦门,叙海澄功:以赵得胜为左提督,封兴明伯;叙同安功:以张学尧为左先锋荡鲁将军、化尚兰为仁武镇。邓麟彩仍知县事,以郑省英知思明州。寻遣人至耿王处,议拨船及地方安插兵众;耿不答。于是,郑、耿交恶。
  六月,招讨大将军世子入泉州。
    初,提督王进功降于耿,封为平北将军;徵之福州,留之。遣都尉王进率兵镇泉州;进至,与城守赖玉深相结,勒进功家眷入省,精忠复遣兵接应;进功之子藩
海纪辑要卷二 第 42 页
锡惧,议先发以制之,乃诱执赖玉杀之,率兵逐王进,遣官迎世子入城。慰劳藩锡,以为指挥使,命暂理提督事务;道、府、厅县,各仍其旧。
  清海澄公黄芳度以漳州降世子,封为德化公。
    初,精忠反,海澄公黄梧降精忠,封为平和公;寻病疽死,子芳度袭封。精忠徵其兵,使刘豹守漳州。及世子入泉,芳度惧不免;世子遣人慰谕之,乃袭杀刘豹,具启请降。其略曰:『某荷恩早世,依荫今兹;宜负弩以前驱,敢乘尘而后至。缘罪在诛殛,非丧面所得自宽;即量加优容,然扪心安能无愧!既为天壤间无所容之罪,窃比鱼鸟之飞潜;自计百十口凡有生之年,总望雷霆之生育!拜遣涓弁,奉奏微虔,祈伏宏开覆载,广布包荒!退补过而进尽忠,岂仅将于事大之小;生捐躯而死结草,期少图于赎罪之勋』!启进,世子封芳度为德化公,授前提督,漳属钱粮听其徵给。芳度终不自安,遣人间道密疏入京,请授。
  秋、七月,潮州总兵刘进忠以城来降。
    进忠先以潮州降耿,封为宁粤将军。至是,为安达公尚之信所围;精忠以泉、漳之变不能援,进忠乃以潮来降。世子遣援剿后镇金汉臣率舟师援之,以进忠为右提督,封定鲁伯。
  九月,上将军耿精忠遣都尉王进攻泉州,世子命右武卫刘国轩督诸军御之。
海纪辑要卷二 第 43 页
    王进自泉州奔回,精忠令镇兴化,发兵从上游入漳浦会刘炎协攻泉州。进鼓行至惠安,肆行焚掠;世子乃命刘国轩督军御之。
  冬、十月,右武卫刘国轩破耿都尉王进于涂岭,追至兴化而还。
    王进,号老虎,素轻南兵;泉州之役,以众寡不敌为辞。至是,请攻泉州自效;精忠益以步骑二万,直抵惠安,兵势甚盛。刘国轩严阵待之,对垒逾旬,进不能前;退屯枫亭,列营二十馀里。国轩率轻骑觇之,猝遇于涂岭,进引兵出战;自辰至巳,两军殊死斗。进溃走,国轩追至兴化郭外,宿三日而还。
  十一月,周遣礼曹员外周文骥来聘。
    平西王吴三桂既举兵,国号周;遣使帛书入东宁会师,世子遣推官陈克岐、副将陈文焕报之。三桂复遣礼曹钱点通问;值郑、耿搆兵,点回报。三桂乃遣文骥来和解,大意以「同室操戈,贻笑敌国」为言。
  招讨大将军世子遣兴明伯赵得胜、侍卫冯锡范督诸军复漳浦。
    漳州既约降,诸邑皆下,独刘炎附耿据守漳浦。精忠遣兵援之,至平和,黄芳度守将击却之;精忠复遣其亲军都尉徐鸿弼从间道入漳浦。世子令锡范、得胜由海澄攻之,鸿弼、炎会云霄镇刘成龙迎战于罗山岭。左虎卫何祐挥军邀击,鸿弼等大败,退入城;锡范、得胜督兵环攻,以红夷冲天炮击之。刘炎惧,与鸿弼、成龙俱
海纪辑要卷二 第 44 页
出降。
  招讨大将军世子设六官。
    以洪磊为吏官、杨英户官、郑斌礼官、柯平刑官、杨贤工官,各名曰协理;不设兵官,以陈绳武为赞画兵部;仍置六科都事、都吏及察言、承宣二司、中书舍人本科等官。初,赐姓虽承制设六官,文书仅称卑职;至世子中年,文武官具启始称臣。军国事宜,皆主决于赞画陈绳武、侍卫冯锡范。
  以郑省英为宣慰使。
    初,世子率师西来,兵饷皆取给于东宁。及得泉、漳,兵将日多,转运不给;乃议徵饷:百姓年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每人月纳银五分,名曰「毛丁」;船计丈尺纳饷,名曰「梁头」。以省英为宣慰使,总理各郡钱粮;各县令以六科都事为之。又设盐运司,分管盐场;以陈廷章为泉州盐政、冯锡圭为漳州盐政、李景为潮州盐政。每石盐价二钱,徵饷四钱。又设饷司科杂税,以给兵食。
  以郑得潇为中书科。
    得潇,明诸生;博洽群书,方正澹雅,与陈永华交厚。世子至思明时,永华以书聘得潇与其侄兵部绳武同计事,以老辞;已而,世子徵为从事,则又辞;乃以为中书科,供笔札、掌笺奏,一时推为文辞巨手。

海纪辑要卷二 第 45 页
  乙卯、明朔永历二十九年 春、正月,上将军耿精忠遣少卿张文韬来聘;世子遣礼官郑斌报之。
    精忠以董一奇、王世瑜议和未成,再遣张文韬来贺元旦,且送船五只以践前约;世子许之,命郑斌报聘,以枫亭为界,各不侵犯。自是,郑、耿交好。
  二月,左虎卫何祐大破粤兵于饶平,清续顺公沈瑞降。
    沈瑞驻饶平,刘进忠攻之不克。广兵来援,何祐遇之于百子桥,破走之;瑞出降,世子封为怀安侯。
  三月,流清经略洪承畴眷属及前进士杨明琅于狼峤。
    清祀洪承畴于学宫。世子毁祀破主,改祀故相黄道周、忠毅蔡道宪;流其胞侄洪士昌、士伦及家属于东宁极边之狼峤。并责杨明琅「甲申之变过崇祯梓宫不下马、且斥为真亡国之君」,亦流之于狼峤。后皆死于窜所。
  礼送清南安县知县刘祐北归。
    先是,将修南安县志,乡绅以赐姓与承畴二家为请;刘祐曰:『洪不可太褒、郑亦不可太贬』!世子闻其语而感之。精忠之变,祐逃匿山谷。至是,世子遣人致聘,将欲官之;辞曰:『吾向者所言,乃公义在人不容泯尔,岂为今日地耶?吾官受之本朝,城破不能死,已有馀罪;何忍苟降以贪生』!世子义之,遣兵护送北归
海纪辑要卷二 第 46 页
,礼之甚厚。
  夏、五月,招讨大将军世子帅师次海澄。
    黄芳度虽受封,其志未尝忘清。饶平之捷,刘进忠请世子南征,许之;乃自泉率师次海澄,实欲图漳。芳度不敢出谒,乃遣郑斌入漳慰谕:『或率兵从征,或束身入觐』;芳度终不受命。耿精忠移檄召之,亦以疾辞;世子始定计攻之。
  左虎卫何祐大破安达公尚之信于鲎母山。
  刘国轩自涂岭捷后,率诸镇入潮,同刘进忠规取属县之未附者。安达公尚之信调兵十馀万尽锐来攻;相持日久,国轩等食尽,退至鲎母山。之信率兵来追,何祐奋勇冲击直贯,骁骑出其左右;国轩继之,之信大败,奔回。是役也,以饥卒数千破劲敌数万;自是,何祐名振粤东,广兵望见旗帜皆遁。
  六月,招讨大将军世子攻漳州。
    世子师次万松关,芳度令其将俱削发据守;遣其兄芳泰入粤请援。世子进攻不利,乃筑长垣围之;调何祐从潮州先攻平和县,芳度守将赖升降,诸属县悉下。
  英圭黎及暹罗国贡方物,乞互市;许之。
    先是,厦门为诸洋利薮;癸卯破后,番舶不至。至是,英圭黎、万丹、暹罗、安南等国贡方物,求互市;岛上人烟辐辏如前。
海纪辑要卷二 第 47 页
  冬、十月,招讨大将军世子克漳州,夷黄芳度家。
    自六月围漳,芳度悉力拒守;世子数攻不下,列营而困之。初六日,芳度标将吴淑献城降、芳度方登北门巡视,闻变,踉跄投开元寺井而死。获其将黄翼、蔡龙、朱武、张济、戴麟、陈骥、黄琯等,斩之。剖黄梧棺,戮尸,枭芳度首以殉;梧亲属无少长,皆肆诸市:报发冢之仇也。有请欲毁梧祖坟者,世子曰:『罪止其身,与其祖何与』!不许。时芳泰往广求援,会其兄芳世率广兵由汀州入,亦以是日破永定县;闻漳城陷,乃大掠而遁。初,吴淑自海上投诚,拨归梧标,梧待之厚;将死,呼淑托曰:『吾儿年少,君可善辅之』!及漳围日久,淑谓弟潜曰:『梧虽待我厚,顾负先藩实深。今世藩恩待芳度有加,反图逆命;吾其以私恩废公义也』?遂决计约降;世子封为平鲁将军、后提督,潜为戎旗镇。
  招讨大将军世子礼葬清殉难巡海道忠烈陈启泰。
    启泰,字大来(辽东人);为政豪敢有威。甲寅之变,会海澄公黄梧疽发背,漳兵乱,启泰先令阖家二十馀口自缢;亲为排列,从容引僚属入视,皆相顾失色;启泰谈笑自若,乃朝服望阙再拜,自经以死。至是,世子入漳,高其节,以盛礼葬于漳之阪。
  十一月,遣龚淳取回日本银。
海纪辑要卷二 第 48 页
    故户官郑泰所寄也。泰先事芝龙,隆武立,加宫傅;赐姓起兵,以为居守户官。有心计,善理财,积赀至百万馀;别以四十万寄日本国,以备不虞。癸卯泰死,弟鸣骏归清,遣人往取;适世子亦遣刑官蔡政至,力争之;倭酋居奇,乃两不听载还。至是,世子入泉,而泰原委寄银之人龚淳持献勘合,乃遣淳往取;倭人混开支销,仅得二十六万而回。

海纪辑要卷二 第 48 页
  丙辰、明朔永历三十年 春、正月,世子遣右虎卫许耀、前冲镇洪羽殉广东州郡。
    世子驻漳,念广东州郡未下,乃遣许耀、洪羽等率师会在潮诸军分道进取。
  二月,右武卫将军刘国轩入惠州。
    平南王尚可喜昏病日久,会周师克肇庆、韶州等府,广州人人自危。乙卯除夕,驻潮兵烧营遁回,刘国轩、何祐等分道而进。碣石镇苗之秀军程乡,其妻在汛,遣人迎师,之秀不得已,遂降;世子封为灭鲁将军,命仍镇碣石。国轩围惠州,分攻博罗,不利;寻下长乐、新安等县。安达公尚之信势蹙,遂降周;吴三桂封为辅德公,令退让惠州与世子。之信檄提督严自明撤惠州兵回广,遣使通好,馈弓马币帛。乃以刘国轩镇惠州。时东莞守将张国勋亦降,封为征卤将军。自是,与周分界而守。
  以中书舍人许明廷提督泉、漳学政。
海纪辑要卷二 第 49 页
    时考拔武生随军,有「考武不考文」之谣;乃命明廷提督泉、漳学政,考校生童。
  夏、五月,世子遣后提督吴淑袭汀州。
    时刘应麟为清副将,守汀州;耿精忠反,封为怀远将军。至是檄其出关,应麟不从,密来献款。世子遣吴淑督兵观变,驰书精忠:言欲假道汀州以出江右;精忠遣兵防城,应麟惧见图,率所部掠瑞金、石城。吴淑兵至,见汀州有备,欲回;应麟劝淑攻之,一鼓而下,汀属邑皆降。报至,世子以应麟为前提督,封奉明伯。
  秋、九月,总统兵马上将军耿精忠降清,遣原提督王进功回泉州。
    初,精忠来脩好,实欲以全力出图江、浙。至是,师老无功,大势已溃;复闻失汀州,益忧内顾。诸将遂密谋归清,引康亲王入闽。精忠闻变,知为王进等所谋,乃收进并范承谟、萧震等,皆缢杀之。欲乘船奔海,为都尉徐文耀等所胁,不得出;遣王进功回泉取救兵,密嘱曰:『吾忍死以待也』!进功至,世子授为中提督、匡明伯,竟不发兵。清师遂入延、建,精忠势困,不得已于九月十九日削发待罪,迎康亲王入福州。
  耿精忠兴化守将马成龙以城来归。
    精忠既投清,马成龙以兴化城来降;世子令许耀率兵赴之,以成龙为援剿左都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0 页
督,封殄鲁伯。
  冬、十月,右虎卫许耀与清师战于乌龙江,败绩。
    耀入兴化,遂督诸军进取福州,驻师乌龙江;狃于涂岭之捷,骄纵嬉戏,诸将不服。清兵渡江,或请半渡击之;不听。既济成列,耀仓皇出战;前锋少却,耀即引兵先遁,委弃辎仗不可胜计。世子乃调赵得胜、何祐代守兴化,勚耀罪,使将兵自效。
  奇兵镇黄应督水师败耿舟师于定海。
    耿精忠檄曾养性等自温州航海回闽,黄应等邀击之,获巨舰数十号;馀船且战且走,逸入福州。
  十一月,耿精忠邵武守将杨德以城来归。
    杨德守邵武,精忠所署将军也。闻耿精忠降清,献款于世子;时吴淑驻汀,疾驰赴之,遂入其城。
  十二月,后提督吴淑败绩,弃邵武。
    清兵来攻邵武,吴淑督兵御之;时大雪严寒,诸军涉溪拒战,皆冻不能支,遂溃。淑弃邵武,退屯汀州。
  左武卫薛进思弃汀州,奔回。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1 页
    初,吴淑以汀属闽、赣要地,请重师弹压;世子遣进思守之。及清兵复邵武,进至建宁县,距汀数程;进思闻之,仓皇失措。刘应麟愿倾家赀饷军固守,进思猜疑不从,弃城宵遁。应麟奔潮州,依刘进忠,发愤病死。
  安达公尚之信遣使报讣,并请其妹回粤;许之。
    清平南王尚可喜于九月病故,之信遣使讣闻,并请其妹奔丧(妹即续顺公沈瑞叔母也);世子许之,仍遣使吊丧。时周主吴三桂封之信为辅德亲王。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1 页
  丁巳、明朔永历三十一年 春、正月,清兵入兴化,何祐弃城奔泉州;左提督兴明伯赵得胜死之。
    乌龙江之败,诸军锐气已丧。祐又与得胜不睦,清兵至,纵反间,祐疑得胜贰于清;得胜拔剑指天自誓,祐犹不信。战之日,祐拥兵坐视,得胜力战死之;祐奔回泉州。
  二月,清兵入泉州;世子弃漳州,遁入岛。
    兴化既失,兵心涣散。清师至泉,守将林定无备。初九黎明,清兵攻城,一鼓而下,标将林孟、参宿营谢贵死之;定素与民相安,削发为僧,脱走。世子驻漳州,报至,仓皇登舟,至海澄,弃而不守,遂遁入厦门,欲回东宁;百姓号泣遮留,角宿营吴桂敛兵拒守,众赖以安。继而诸将稍集,调水师防卫,分汛而守,赏逃回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2 页
各将。祭赵得胜,世子亲临哭之;以女妻其子。
  世子诛薛进思,杖许耀,释吴淑、何祐,责令图功赎罪。
    各处失守,进思与耀同系,诸将为之力请图功赎罪;不许。于是数进思不战而逃,罪浮于耀,斩之;杖耀百,释吴淑,何祐前功,夺其所佩将军印,各令戴罪自效。不数日,耀病痢死。论曰:自甲寅渡海而西,奄有泉、漳、惠、潮,连和吴、耿,声势岂不赫哉!及袭汀州,兵端一起,北骑随至。许耀挫于峡山,吴淑继败于邵武,赵得胜战死兴化,何祐弃城而遁;土崩瓦解,莫可如何!薛进思亲信宿将,专制汀郡,曾未一矢相加,踉跄逃遁;众心一摇,弃兴、泉、漳如敝屣,伊谁之咎欤?使早明许耀之罚,进思未必敢弃汀州;速正进思之典,何祐必不敢弃兴化。入岛处分,惜哉!至许耀之罪,不死法而死病,人犹以为憾。
  移北将家眷入东宁;刘炎奔碣石卫。
    令王进功、沈瑞、张学尧等各搬眷往东宁,陆续起程;刘炎以母老病,至外洋勒兵劫船,乘风下碣石卫,依苗之秀。
  三月,分水陆汛守。
    时诸将退集厦门,兵饷不给;乃分汛南北地方措饷、召募。布置周密,人始有固志。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3 页
  夏、六月,右提督定鲁伯刘进忠据潮州叛;降清。
    进忠素悍,性叵测。乙卯世子破漳,进忠来谒,世子坦率迎之,礼意甚厚;及回,意望甚奢。比各郡失守,辄拥兵观望。世子遣官至潮徵饷,不应;遣舟买运,又闭籴;遂献款于吴三桂。至是归清,封为征逆将军;后逮入京,殛死。
  右武卫将军刘国轩自惠州引还。
    国轩,武平人,清漳州千总。甲午漳州破,归赐姓;累迁至右武卫将军。入潮,屡有战功;镇惠州,粤人畏之。诸郡失守,进忠据潮,尚氏据广,国轩一军摄其间,布置安閒,两家俱不敢逼。未几,之信、进忠相继归清,声问隔绝;世子遣舟迎之,乃率所部从容航海而归。
  冬、十二月,清和硕康亲王遣兴化知府卞永誉、泉州知府张仲举来议抚;世子弗从。
    初,慕天颜之入东宁也,议照朝鲜例,称臣纳贡;不成。至是,康亲王遣兴、泉二府同乡绅黄至美、吴公鸿等再申前议,世子弗从;亦无报使。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3 页
  戊午、明朔永历三十二年 春、二月,招讨大将军世子以右武卫刘国轩为中提督,总督诸军;后提督吴淑副之。率师徇海澄。
    自七郡之失,世子顿兵岛上。清总督郎廷相、海澄公黄芳世、副都统胡兔按兵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4 页
漳州,黄蓝镇海澄,分防玉洲、石码等堡。初十日,国轩督诸军至海澄,克玉洲、三叉河、福浒;寻取江东桥,守将王重禄、吕韬奔溃。适漳、泉兵至,国轩分兵迎击。是日,三战三捷,军声大振。廿三夜,取石码,获守将刘符、杨朝宗,遂军于祖山头,以逼海澄。满州副都统孟安等自潮来援,国轩退屯石码,浚濠筑垣拒守;遂分兵屯漳州郭外。是役也,国轩部将苏爵战却,立斩以殉,诸将股慄;又能身先士卒,有被伤者辄出己赀赏之,故众心悦服。
  三月,周主吴三桂僣号于衡州;遣使来聘。
    三桂在衡州,以三月初二日僣称帝,改元昭武。适世子遣官书至,三桂乃遣使来致书,署曰「大周皇帝致书郑世子殿下」。
  中提督刘国轩大破清海澄公水师提督黄芳世于水头。
    自江东桥之断,漳、泉隔绝。清提督段应举自泉州来,宁海将军喇哈达自福州来,平南将军赖塔自潮州来,先后率兵应援。国轩倏水、倏陆,满、汉兵疲于奔命。初二日,国轩列阵漳郡东赤岭,清兵背城迎战,互有胜负。时朱寅率兵扎天宝山,以牵清兵之势;黄芳世击走之,乃移屯水头湾腰树及镇门,以断海兵往来水路。国轩侦知,伪焚营垒、撤兵为遁状;少顷,举帆直抵水头,登岸鏖战。芳世素不知兵,又以天宝骤胜而骄,与满将不相下;一战而溃,惊惶坠马。奔回漳郡,抱病数月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5 页
而死。国轩兵势,由是日盛。
  中提督刘国轩大破清提督段应举于祖山头,遂围海澄。
    应举及满州将军兵数万列营祖山头,十八日,国轩兵至,应举挥兵迎战;何祐少却,江胜、吴淑等绕出左山之背,国轩督劲卒冲满州营,满兵败走,众遂溃。又以疑兵截漳州大路,满、汉兵望见,弃辎仗自相践踏。应举等率残兵奔入海澄,国轩追至城下,连夜凿堑引江水环城围之;外又凿沟数重,沿堤两岸安铳守之。由是,内外阻绝。别遣昂宿营张雄乘间取平和,副将黄瑞镳取漳平,皆下之。
  夏、五月,清兵援海澄,中提督刘国轩击败之。
    时清总督郎廷相入京,以布政姚启圣代之;勒巡抚杨熙致仕,以按察使吴兴祚代之;寻调江南提督杨捷代段应举,援兵四集,屯笔架山,以救海澄。刘国轩以山南灯火寨下临大溪,顺流可通海澄,恐清兵据之;问谁敢扼守?吴淑请往,乘夜率兵进寨。初十酉刻,清营发炮攻击,连夜不绝;淑令军士穴地藏身,无一伤者。驰报国轩,以为乘夜发炮,意不在寨;当别防之。信至,清满、汉兵已齐抵祖山岳岭,破林彪、张凤二营;凤战死,进攻林升营。适国轩援兵至,发火炮齐击之,死者无数,满骑多填于堑;遂退走,海澄援绝。
  六月,中提督刘国轩破海澄,清提督段应举死之。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6 页
    海澄素无蓄积,被围八十三日,满甲二千、马八千馀匹、合各镇兵计三万人,至是食尽,尸骸枕藉。刘国轩初十日进攻,众力不支,城遂破;段应举从容自缢于﹛@敌楼,穆伯希佛自焚死,黄蓝战殁,获孟安、魏赫、田香五等,满、汉兵将无一遗者。国轩入城厚殓应举,付其家人舁还。所获诸将,世子皆释之,授衔给俸;满兵千馀,迁之东宁。
  招讨大将军世子晋中提督刘国轩为武平伯征北将军、吴淑定西伯平北将军、其馀镇营各升赏有差。
    世子以恢复海澄,或戮力行间、或著绩守御,水陆诸将咸有功次。既晋正、副总督刘国轩、吴淑,仍升左虎卫何祐为左武卫将军、前虎卫林升为右武卫将军,俱授左都督;镇营各加级有差。
  朱寅率众来归,世子封为荡鲁将军。
    丁巳之败,漳浦人蔡寅挟左道惑众,诡称朱三太子,聚集海上残兵。于三月十九日夜袭泉州,攀堞而入;率二百馀人从西门至开元寺街,鸣鼓扬旗,守泉兵昏夜出不意,以为海师复至,多惊窜。至双门前炮发,寅乃抽兵出城;清兵来追,按军徐退,无一死者。自此,人益以为神,归附日众,屡战皆捷,蔓延于泉、漳属县,聚众至万人,头裹白布为号,时人谓之「白头贼」,海上亦藉壮其声势。至是,率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7 页
众来归,世子封为荡鲁将军,改名蔡明义。岁馀,病死,其党犹以为尸解云。
  中提督刘国轩率兵攻泉州,属县皆下。
    海澄之破,闽省震动。诸援兵皆退守漳州,国轩议乘虚捣泉州;吴淑分兵复长泰县,国轩自率诸军取同安。时都统雅大里自浙调援海澄,至同安而澄破;闻国轩至,弃城走保泉州;国轩督水陆并进,遂围泉州。遣左虎卫江胜攻南安,克之。于是,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守兵皆相继弃城遁。
  秋、八月,清舟师攻定海,楼船中镇萧琛败绩,水师五镇章元勋死之。
    泉州围急,清以林贤、黄镐等督舟师出闽安镇,遥为声援。萧琛守定海,不及设备,以舟寡且小,欲据上流牵制之;元勋欲先发制人,率所部十舟进战。林贤等击之,元勋众寡不敌,一军尽没;萧琛大溃,退泊海山。
  召中提督刘国轩旋师,所复诸县皆弃。
    国轩攻泉州,阅两月不下,援兵四至。七月,清宁海将军喇哈达间道出安溪,学士李光地练乡壮为向导出同安,巡抚吴兴祚由仙游出永春,提督杨捷由兴化下惠安;国轩对垒相持,援兵皆未敢前。会萧琛失定海,妄报福州水师大至;世子恐厦门有失,檄国轩解围退守。二十四日,国轩退兵下船,清兵不敢追;越三日,城中兵始敢出。国轩既退,所得诸县皆失。世子召回萧琛,斩之;以援剿左镇陈谅、后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8 页
镇陈起明、楼船左镇朱天贵等督水军防御北船。
  伪周主吴三桂殂,孙世璠立。
    三桂病死衡州,其孙世璠立;年甫十二,改元洪化。侄应奇守岳州,骄而贪;清兵攻之,弃城遁回。于是,湖南、云、贵皆不守,驯至于亡。
  九月,中提督刘国轩与清师战于漳州龙虎山,败绩。
    国轩自泉州退师,复率诸镇入漳,军于溪西。满、汉兵尽锐来攻,力战击败之;乘胜长驱,冲至耿精忠营。精忠故仇海上,挥兵迎击;亲自督战,大呼驰骤。诸军继进,国轩奔溃,遂弃长泰,出江东,退屯观音山。
  冬、十月,清总督姚启圣遣中书张雄入思明州议和;弗从。
    时漳、泉属邑皆为清所复,独海澄未下;启圣等难于复命,乃遣漳州进士张雄公书来议和。略云:『昔令先王震动天南,亦不忍父老怨嗟,静处台湾;今贵藩诚能体会先志,念井里疮痍,翻然解甲息兵,天和人顺,荣华世世!数月来徒劳士卒,涂炭生灵,亦何益于贵藩哉?即从贵藩下游者,恐今昔人心不同,事变难测;能不顾念及此!近悉贵藩大有恻隐桑梓之念,故修章布悃,惟望息心毕论,并遣使偕临』!世子弗从,礼遣雄归;复书云:『顷承明教,以生民为念;不佞亦正以生灵涂炭,不忍坐视,故修矛整甲相与周旋,亿万生灵所共亮也。天心厌乱,杀运将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9 页
回;苟可休息,罔不如命。礼应遣员奉教,但贵使之缆未解,而诸将之戈已挥。彼此差池,未及如愿』。雄回,清督、抚复遣泉州乡绅黄志美书来议:终以必得海澄,乃可通好。世子竟不从。
  十二月,清再迁界。
    甲寅之变,闽省居民迁入内地者,悉还故土。丙辰冬,八闽归清,复议迁界;康亲王奏言迁界累民,罢之。至是,督、抚请再迁,报可。值破海澄、围泉州,事暂停;及泉围解,遂行迁界之令。上自福宁、下至诏安,沿海筑寨、置兵守之;仍筑界墙,以截内外。滨海数千里,无复人烟。

海纪辑要卷二 第 59 页
  己未、明朔永历三十三年 春、二月,援剿左镇陈谅督水师败清舟师于定海。
    自定海失守,世子调楼船左镇朱天贵守海坛;以陈谅为水师总督,进泊定海。清遣战船百馀号出五虎门迎战,朱天贵及陈起明率船冲而入,清船望风披靡,击破十馀舟,获大鸟船一只。值大风暴起,清船逃入五虎门,海船收泊海坛。报至,世子加谅、天贵统领;馀各升赏有差。
  三月,以李景知思明州。
    时军需浩大,议派殷户,富民、洋商炤上、中、下派取;以知州李景任其事。令未下,樊门寡妇辛氏先输银三百两;世子嘉其尚义,赐金花、䌽缎旌奖。景任事
海纪辑要卷二 第 60 页
苛刻,岛民怨之。
  中提督刘国轩辞俸自饷其兵。
    自丁巳之变,岛民月输米一斗佐军;久之,多藉力荫免。乃命銮仪卫陈庆清查漏口,每月加米二斗。国轩请停文武官月俸,自饷辖兵三月;从之。
  夏、四月,参军御史陈永华请以世孙克监国;许之。
    甲寅世子西征,留总制陈永华守东宁。至是,以世孙克长成,请循「君行则守」之例,立为监国;从之,铸印曰「监国世孙之章」。克,永华之婿;时年十六。
  秋、七月,中提督刘国轩筑浔尾寨。
    浔尾,与厦门高崎咫尺一水,癸卯清兵从此入岛。国轩请筑寨预防之,一夜而成;同安守将率兵来争,击却之。复筑州城。由是,同安八桨船不敢窥伺厦门,西北藉以无虞。
  清康亲王命中书苏来议和,世子遣宾客司傅为霖报之。
    前后议和不就,苏致书再申前议;康亲王复遣至厦门,请遣官修好。世子乃命傅为霖入省,沿途府县迎送供应,巡抚、布政各遣官至兴化接待。至省,见康亲王,面议海澄及往来之礼;为霖曰:『区区海澄,议成之后为彼此公所。若亲王
海纪辑要卷二 第 61 页
在闽,藩主并行往来;亲王在京,各设官往来』。总督姚启圣以非出己意,力阻其事;遂止。
  冬、十月,中提督刘国轩大破清兵于尾寨。
    时国轩离漳州五里列营,清援漳满、汉兵共十馀万,营垒咫尺相望;国轩仅万馀人,指挥自如,清兵畏之如虎。以果堂扼要重地,就其后尾再筑一寨。工未就,清提镇将军及耿精忠率兵数万来争,锋锐不可当;国轩与吴淑、何祐、林升、江胜等兵不满二千,奋勇死斗。自午至申,冲击数次,国轩依寨,且战且守;每炮发,无不披靡,阵斩章京巴石兔等。清兵死伤数千,始引回。自是气夺,兵不敢出。国轩恒遣卒数百持鹿铳、鸟枪,渡河冲击;身登士阜,据胡床张盖而观之。满、汉兵遇之,皆摧破。又善用间谍,敌人情状纤悉必知。
  十一月,后提督定西伯吴淑卒于军。
    淑守尾寨,清兵筑垒环攻,炮声日夜不绝;淑处之晏如,身被伤,复染病,不以为意。值阴雨,新筑垒墙多坏,挥左右避之;自据床而卧,墙崩压死。舁至厦门,世子亲临哭之;以其子吴天驷为建威右镇,统其兵。
  十二月,世子遣右武卫林升督舟师北上。
    清督、抚姚启圣、吴兴祚大集舟师攻厦门。世子乃调文武官私船及洋船配兵北
海纪辑要卷二 第 62 页
上,以右武卫林升为总督、左虎卫江胜、楼船左镇朱天贵为左右副总督,率诸军往御;临行宴之。
  礼遣清死节巡海道陈启泰子汝器北归。
    汝器,故巡海道启泰子。丁巳夏,自京来运父骸,为东石守将所执;羁于东宁,命水师镇林亮监之。亮以其忠臣之子,待之甚厚。至是,清督、抚以万金来赎;世子悯启泰忠烈,却其金,礼遣汝器回(汝器至京,授右通政;寻擢安徽巡抚)

海纪辑要卷二 第 62 页
  庚申、明朔永历三十四年 春、正月,清水师提督万正色入海坛。
    正色督舟师出闽安镇,巡抚吴兴祚率兵沿海援之;林升等退泊泉之崇武,正色入海坛。
  二月,右武卫林升与清提督万正色战于崇武。
    正色至围头,朱天贵以七舟冲其,所向无前。偶海风大作,正色船收于泉州港;吴兴祚督陆师沿海滨放炮,林升等船无所取水,乃退之金门。报至,思明惊皇,以为战败;各思逃窜,众心遂摇。
  世子召中提督刘国轩退守思明州,遂弃海澄。
    二月二十二日,世子闻林升退屯金门,以为战败,急驰谕令国轩回;有云:『思明既失,海澄何用』?国轩不知,以为实然,遂弃澄入厦。比至,见林升启事,
海纪辑要卷二 第 63 页
叹曰:『右武卫战胜,若此惊怖;苟败,何所逃生!坏误大事,贻笑千古矣』。
  招讨大将军世子弃思明州,遁回东宁。
    时刘国轩全师引回,犹欲据守厦门;然兵心已变,不可收拾。诸文臣如杨英、洪磊等已先携眷登舟,诸军乘间掳掠;国轩禁止不得。世子惧为人所图,焚演武亭行宫,辎重、宝玩悉燬于火;踉跄下船,遁回东宁(时为二月二十六日)。廿九次于澎湖,诸文武士民俱接踵而至;总制陈永华启请回国,许之。
  清兵入厦门。
    世子既遁,海兵乘机劫掠;协理五军吴桂调兵禁戢,民赖以安。寻渡江请师;廿八日,清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水师提督万正色率兵入岛,秋毫无犯,百姓欢呼。
  三月,世子至东宁。
    世子于十二日至东宁;董太妃召责之曰:『若辈不才,莫如勿往;今观此举,徒累梓桑、苦生灵,何益』?
  夏、五月,东宁雨雹。
    东宁地鸣,声如驴;寻雨雹,大如鸡子。
  清总督姚启圣招降楼船左镇正统领朱天贵。
海纪辑要卷二 第 64 页
    厦门之弃,朱天贵率所部全军屯南澳;船凡百馀只,军容甚盛,进退未决。姚启圣累遣官致书招之,乃进泊铜山,于五月率众入海澄投诚。
  总制陈永华辞解勇卫军,许之。
    永华留守东宁,兼领勇卫军。侍卫冯锡范知思明之弃,众咸归咎于己;非握重兵,不足以压服。及至东宁,察诸镇兵,惟勇卫军最骁壮;诡谓永华曰:『自惭护驾西征无效,拟欲辞职』。永华私念曰:『彼武夫也,尚能谦退;吾侪文士,岂可久恋重权』!即具启乞解兵柄,并辞总制;锡范密赞世子许之,以其军归刘国轩,而己仍任侍卫如故。
  籍民兵自卫。
    甲寅耿变,世子顷国西征。至是,弃思明东归,兵将多叛去,随回仅有千馀;恐清师乘虚来攻,乃籍文武官田甲与百姓丁壮,每十人抽一名,训练自卫。
  秋、七月,咨议参军右都御史陈永华卒。
    永华,字复甫;明诸生,孝廉陈鼎子。鼎为同安教谕,死节;赐姓怜永华为忠臣之后,延与世子伴读。及世子嗣位,授为参军,甚见亲信。甲寅西征,擢总制,留守东宁;戢兵抚民,供给军需,具有成规;尤爱惜士类。为政佐以儒雅,东宁赖以乂安;为世子文臣第一。至是,卒;而大权尽归冯锡范矣。
海纪辑要卷二 第 65 页
  冬、十月,遣右武卫林升率兵堕鸡笼城。
    鸡笼在东宁之北,居淡水上游,其澳堪泊数百舟。先是,吕宋夷窃建此城,与土番贸易;因远馈不给,弃去。后红夷及赐姓据台湾,皆不守其地。癸卯,清总督李率泰约红夷攻两岛,许并力取东宁归之,后仅许其就省交易;红夷知为所绐,于乙巳年重修鸡笼城,谋复东宁。丙午年,世子命勇卫黄安督水陆诸军攻之,亲随镇林凤战死;红夷无外援,遁还。至是,传清师欲从此飞渡;恐被其据为老营,乃命林升督兵北巡,并毁其城。
  世子委政于监国世孙克。
    世子素不亲政,在东宁则委于参军陈永华,西征时则委于赞画陈绳武、侍卫冯锡范;至是,乃委监国克。凡文武启章裁决呈览,咸称世子意。其赋性刚方果决,颇有赐姓遗风;诸公子及冯锡范深忌之。
海纪辑要卷二 第 6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