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三八七四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三千八百七十四三未
賁〈賁卦三〉
公元684年
六二賁其須〈程子傳卦之為賁雖由兩爻之變而文明之義為重二實賁之主也故主言賁之道飾於物者不能大變其質也因其質而加飾耳。
故取須義。
須隨頥而動者也。
動止唯繫於所附。
善惡不由於賁也。
二之文明
唯為賁飾善惡則繫其質也。
朱子本義二以陰柔中正
三以陽剛得正皆无應與故二附三。
而動有賁須之象。
占者冝從上之陽剛而動也。
王弼註得其位而无應三亦无應。
俱无應而比焉。
近而相得者也。
須之為物。
上附者也。
其所履。
以附於上。
故曰賁其須也。
須。
如字字從彡水邊者非比毗志反。
下同上附
時掌反。
循。
似遵反。
陸德明音義見前王弼孔頴達正義賁其須者。
須是上須於面六二當上
附於三若似賁飾其須也。
其所履以附於上。
上同興起
故象云。
上興都絜變體義六二賁其須此賁之大畜也。
爻辭云爾者。
盖六以柔附剛。
自下附上
而飾之以中正之德。
若須比上體以生。
而九三近而相得
則猶上體之於須焉。
須之為物雖柔而下𡸁。
陽氣外發而上達。
猶六二以柔順從上。
而有中正之德也。
至陽之體。
元首之尊。
而須之所比以生。
猶九三之剛正而與六二近而相得也。
大畜之義。
君以剛而止健臣以健而受畜不時之而已又有養賢之禮焉須比上體以生。
而能發生滋養之之象也故六二言賁其須。
而變為大畜然因柔順比上。
飾以中正在上剛正兼收並畜與之同升故為賁之大畜與其本體異矣王莘音訓其須。
陸氏曰如字字從彡從水邊作非晁氏曰。
按須與歸妹六三同今文作賤妾趙復齋說六二賁其須。
與三皆无。
應。
相須成賁蔡節齋訓解在頥曰須。
須者附上之物。
二與上為剛柔徃來之爻。
附上
而取須為象或曰須者。
附頥而生自然之
四爻有頥象。
故以須為義馮椅輯注致飾於其上之象。
占在象中。
須。
今鬚。
趙汝棵輯聞須待也以卦言則二本下賁乎剛者也。
以爻言。
則身䖏乎下。
无可者。
未免少須以待九三是殆不能人。
亦无所受者也。
陳深讀易編二離文明中正
為賁之主。
在頥曰須。
附上之物。
四爻有頥象。
三即頥下頷也。
二猶須附頥而生。
自然也。
二隂柔。
三陽剛。
俱无故二附三而動。
剛柔
其須也陳普解自三至上。
頥象二。
須象也。
處下守位
動止隨上而已不在已。
守分量能
安靜而不自用者也。
丁易東象義須。
賤妾之稱天文須女是也
六二在下
无應妾之象。
當賁之時。
于上。
其須以變象言之。
二變互兊兊為妾。
須女之象。
卦自泰來
二本互兊。
兊亦妾也得六自上而來遂成離。
是妾之受于上者也。
上苟不動。
二豈受哉故釋象曰與。
上興也。
然二既成守中居下。
雖受上不過緑衣黄裳之飾則能不失其分。
文在其中矣。
先儒多因其趾。
而謂其須為頥下之須。
三至五。
有頥之象。
非不可通但於歸不合
且以須頥。
其須故不取
或問頥下之須。
與趾為類。
何以不取
曰賁于丘園亦與趾類乎
此乆取自上而來下之義。
吳澄纂言六二。
六居第二
畫為賁之大畜其須象也三四五上肖頥六二頥下。
須之象。
須之美者生而美也。
由中不假外飾六二柔麗中正
固有其美。
如須之
非有待於外物者。
隂柔不能自動
附麗於陽。
如須雖有美。
附麗於頥也。
六二卦之主也。
一柔來文下卦二剛
初九不受
六二之矣。
六二既自附麗於九三。
而為九三之也。
吳澄纂言外翼須。
二。
其須。
三四五上。
有頥之象。
六二頥下。
須之象也。
俞琰集說六二其須。
二无應而比三。
三亦无應而比二。
故與之相
以柔來文剛故亨。
文當從質。
非質則不自飾
隂必從陽
非陽則不自進
六二純柔。
必待九三之動而後動。
故曰其須。
須待也。
六二。
盖得文明以止之義矣。
胡一桂纂注程子曰。
須。
隨頥而動者也。
動止惟係於所附。
胡炳文通爻自三至上。
有頥象。
頥下。
有須象。
本義以二與三皆无應故二自附三而動。
如須附頥而動二柔中正
三剛正得而附矣。
董真卿會通朱子曰。
毛在頥曰須。
口曰髭頰曰髯三至上有頥體二頥下須之象。
二三剛柔
其須也夫不虛須生於頥。
盛則煩滋。
血衰則咸耗。
林氏曰。
所以其頥也齊履謙須待也。
二柔在内
有待者。
梁寅叅義隂麗於陽而成章者也。
六二。
自坤之上六來居離之中。
為文明之主者
然其賁飾也必附三而動。
故曰其須。
須附頥而生者也。
四爻
外實中虛有頥之象故。
取象於須也。
或曰
須需也。
六二文明中正之賢。
賁飾其行以需六五。
束帛之聘也。
〉象曰
須與上興也〈程子傳以須為象者謂其與上同興也。
隨上而動。
動止唯繫所附也。
猶加飾於物。
因其質而賁之。
善惡其質也。
子夏傳六二其須。
止與上興也。
得其三而為文
若須之附頥也。
柔而位卑
依剛以為文也李鼎祚集解侯果曰。
三至上有頥之象也。
頥下。
須之象也上无其應三亦无應若能上承於三。
與之同德
俱无應可相與興起也。
張横渠其須。
起意在上也。
蘇軾傳六二。
施隂於二陽之間初九有應而不受
九三无應而内之无應而内之者正也是以仰其須。
須者附上而與之興也。
楊龜山經說離。
麗也隂麗乎陽也。
二雖為文明之主。
然以隂麗陽而已
其為不能為有。
不能為无有須之象也。
須附頥而生與上俱興者也陳了齋說須需也中而與上故興張紫巖文本於質質喪文安施。
聖人著此象。
後世猶有顛沛未流者。
夫須文采威儀
足以藻飾治具
才德俱弱不能自立有為天下者。
九三藴乾剛德。
且變三有頥體。
二待以興
其須。
先王用人
先道德。
後文藝謂其待人而興。
不能卓然自立當世也。
二自坤來。
乾之剛
位居離中。
附麗象。
而其麗正曰。
上興
柔中
是以得所麗而興。
弟非剛德其質不足以自為耳。
吁。
不有剛健篤實君子
何以行于世而救文勝之弊耶郭雍先人曰。
安定先生謂。
須。
待也。
君子之道。
不可以躁進也。
盖上下相文之
六二以文明而。
麗乎下。
柔順中正
无私无應。
靜而有待物。
有致飾者。
曰。
王輔嗣清淡
猶以須為上附之物。
安定以為須待
然後賁之六二。
可得而言也。
六二文明之主也。
有待而興智之事也。
然其須也。
所以歟。
上興者。
柔而无應故須。
九三為之助。
則可興於君矣。
李光讀易詳說
須附於頥頰
一身之中為最顯。
賁飾之出於自然者二比於三同體者須不自立隨質而動。
得所麗則相待而成文質相須能有加損也其動作皆因其所附之質耳故象曰其須與上興朱漢上二言賁飾之道毛在頥曰須口曰髭頰曰髯三有體二頥下須之象二三剛柔其須也夫文不虗生
譬之須生於頥血盛則繁滋血衰則减耗增益為之飾與上興也與相與也二三相而成震起也柔道上行有興之象是故冠弁衣裳黼文雕琢刻鏤玄黄之飾因其有尊卑貴賤之實而明之實既不同其文亦異不豐不殺惟其稱也棘子成曰質而已何以文為不知待質而後興也。
曾種。
易粹言兼山郭氏曰六二安定先生須待君子之道。
不可以躁進也。
盖上下相文之六二以文明而麗乎下。
柔順中正无私无應。
靜而有待物。
有致飾者夫待而後應與上同興夫何咎不曰吉凶
初无失得故也。
易說所引横渠先生曰。
龜山楊氏白雲郭氏曰見前張横渠楊龜山經說郭雍解。
李𢖍義海撮要无正應。
未可以徃與九三合志同心興起胡須待也三與已從。
俱得其
故曰其須也牧賁之一卦
來文
在於六二須。
坤之上六
來而成文
故曰其須。
上興也侁所引王弼注卜子夏傳見楊萬里傳士有待而後發。
未有不待而發。
士有求而不應
未有不求而應。
非珍身也。
珍道也。
吾道
猶洿吾道而况吾道乎。
六二主一文明大臣者也。
逺自坤之上六
惠然而來
以佐興文明之治者也然非六五文明以止之君。
化成天下文秉中正柔順之志以求六二之飾已。
六二肯輕就乎。
故曰須須
求也亦待也。
意興於上。
吾與於下而已
與。
許也。
故曰與上興也。
下有禮樂之議而上未遑
君子惜其不待求而發。
有禮樂之問。
而下无對
君子恥其求而不能應。
雖然寧耻房杜母惜賞誼房杜不能
必有能者矣。
至曰未遑吾道而委諸溝矣。
惜也誼知易之
未知賁之須也。
林栗集解六二。
坎也以隂居柔而下卦之中。
上无其應。
而承九三之離。
故曰其須。
須血之餘也。
坎為血故有須象。
六二與九三相者也。
上附於三。
有須附頥之象也須也者
所以其頥也。
傳曰。
皮之不存
毛將安傳
无九三之質。
則六二之文无所施矣。
虎豹之鞹。
犬羊之鞹。
无六二之文。
則九三之質亦奚為矣。
故曰君子以為質。
禮以行之。
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
子曰其須與上興也。
須附於頥。
隨上而興。
六二九三之象矣。
楊慈湖六二柔不能自立
而立
亦猶須不能自興。
從頥而興。
九三一陽在上
有頥之象。
六二耦而附于下。
有須之象。
六二。
離體自知也明。
故能依九三而成賁
其有不度德。
不量力
欲以弱才獨任
覆餗之凶矣。
六二雖无吉。
亦免凶。
自知之明也。
李謙齋詳解須。
待也二為離之主文明之至者也。
二有文明之德。
自居隂柔之地含章不露有所待而後發。
上之人有以致之。
而後為之興起
豈肯浮躁暴露苟求於人哉。
伯夷北海之濱。
以待天下清聞
文王作興而遂有盍歸乎來之嘆。
此與上興之義也。
蔡節齋訓解象曰。
其須與上興也上。
上爻也。
或謂四爻
馮椅輯註其須。
六二象占。
上興上去聲。
謂九三興起也。
如須頥而動。
馮椅六二其須。
文從水邊者非或謂今文
賤妾也。
然爻義難通。
引歸妹以須為專。
須之義謂離之二陽
待二來
爻象雖通而孔子上興之意。
又不相合
要之一字二義不必遷。
歸妹以為之說也。
質曰。
上興也。
王輔嗣曰。
得其位而无應。
三亦无應而比焉近而相得者也。
須之為物。
上者也。
程可乆曰。
乘初為逆。
王景孟曰。
初舍二以赴五无應。
於九三。
可以三至上。
有頥象。
林黄中曰。
於三。
須。
頥之象也。
也者
所以其頥也。
楊中立曰。
離。
麗也。
隂麗乎陽者也。
二雖為文明之至。
然以隂麗陽而已有須頥之象焉。
李氏曰。
隂之麗陽。
正在於二。
唯六二重隂而善麗。
必上於九三之陽。
以致其飾。
須者柔而上於頥。
以為飾文
有專之義者。
以其有待而後興也。
古人用字。
徃徃聲同則義通此說。
兼專待為義。
然則引歸妹以須為難者。
可以解其惑矣。
子夏曰。
柔依成文
𡊮氏曰隂不自能明也。
得陽而復明
不能自立也。
而俊立。
不能自興也得而後興。
隂麗乎陽。
二寔依三而興。
然柔來而文剛
則二乃三者也。
於頥。
而所須。
所以頥。
頥非能須也。
大抵一隂二陽
為文明之象。
交相其也。
然離性炎上
故初舍車而徒二。
舍初而三。
右明象占田疇學易蹊徑六二賁之大畜下二互卦變兊之下。
兊艮上為妾須之象。
互卦乾下為動。
二附乎而動艮上焉。
上興之象。
六二。
其須。
止與上興也。
或者王輔嗣
以須為鬚。
皆從其說。
不知其須。
歸妹以須之須也。
天官書
須女四星
賤妾之稱織女三星
天女也。
天文織女須女賤則須為賤妾可知須是賁飾賤妾者也。
歸妹六五爻辭帝乙歸妹其君之袂。
不如其娣之袂良。
盖君尚德
娣尚飾。
其須以容飾為尚者也。
故序小星者曰。
惠及賤妾
進御於君。
肅肅宵征夙夜在公鄭氏箋云謂諸妾肅肅夜行
或早或夜在於君所以次序進御者妾御於君不當夕此爻以六居二。
居坎之下。
乃隂之得位下者也。
變為乾兊乾君也兊。
說也。
說於君者也。
是以夫子釋其象曰與上興也夫夙謂之興夜謂之寐御於君而不當夕
則興而不寐矣。
所以六二變坎之夜為兊之夕故曰其須與上興者。
以此卦變大畜
賁飾其須君之所畜也魏了翁集義藍田吕氏曰須以柔附其上。
為上之者也五峰胡氏曰六二文明賁之主其質隂柔隨質之善惡而賁之耳故不能變其質也如叔孫通制禮儀因漢髙所能行者而已東菜吕氏曰六二大凡本則有文夫人須不離於頥頷文生於元本文則不足貴所引横渠先生龜山楊氏漢上朱氏曰。
見前張横渠楊龜山經說朱漢上鄭汝諧二以一柔而䖏二剛之間二剛皆賴其賁然隂柔而貳其非義矣。
故二須須上興三也。
柔之文剛不能加乎其質故以取義其不賁初而三何也初已應四二不必賁之矣。
則上元其應二所趙以夫易通初為趾二及曰。
須何也。
盖五乃輔頰之位以柔居之須之也。
二用合乎五。
其須也動而得應上興也彖言小利有攸徃。
此爻也壯于頄解而拇。
皆以應爻取義易祓總義下卦離體離之言麗者正在六二。
盖二以一柔退處二陽之中。
有待於上而後行。
故言其須。
易之言須者皆須待之義盖九三之陽剛在上有相相需
故曰與上興也。
上興
剛柔相濟
不輕於所麗庸可也哉楊瀛四尚易通潘氏曰。
須需也。
不能自奮
不肯妄求
脩飾其德以須特用。
文王而後興者也。
得之師曰。
二爻賁之大畜六二為文明之主自上而來
麗於二陽之中。
已有蓄止蓄積
所蓄大。
則所者愈大矣
然我待賈者也。
上興則我與之興。
上興有不家食吉之義愚曰二為文明
賁之主也。
五方圍之束帛
有意於下。
二之須求也。
待也。
惟有席珍
待聘而已
伊尹耕於有莘之野。
而樂堯舜之道必待成湯三聘
而後幡然而起者。
二自坤上六乘。
一代文明之佐。
欲與上興起文明之治。
故曰其須。
上興也。
按諸儒須有二義
初九為趾以人身
推之則須為頥之順隨者。
但三四五皆无近取諸身之不若須需之義為優盖須有君臣相須之意與者君臣上下相與也。
所引廬陵楊氏見前楊萬里趙汝梅輯闈曰。
其須。
上興剛柔者爻之情也必上柔必下賁者卦之義也二雖須三而三終下賁
亦姑與上同而已
不以正。
不言而言興。
相直說六二。
其須。
止與上興也。
須。
待也上无應切近於三。
不肯屑就。
但以道義賁飾其身。
待時而動也。
言與上興者猶待文王而興也始汾遁吏證類指龜賁飾
不能也。
六二中正而應九三而无應近而志同相得也二附於三飾上也。
故曰。
其須也。
方之古人嵇康任安
志同位異。
千里相思
一徃焉古之稱賢張應珍解須。
鬚也卦有頥
六二處頥之下為鬚。
六二所者。
九三。
鬚之所附者頥下故云與上興也。
興。
動也。
九三互為動。
蘇起翁讀易記六二主文明之大臣而六五非
由是其須為。
須。
待也。
脩飾吾身以待時時至則與工作興。
時之未至則寧須以待之
卦變乾。
上興也。
二三四互坎。
坎險不可行須也卦變大畜畜。
止也亦須也。
或謂須。
小利有攸徃之義。
知徃
豈速徃須待而興。
上皆興徃則利矣。
陳深讀易編曰。
其須。
上興也。
二柔无附其上。
三剛而興。
剛柔相文也。
丁易東義六二受於上。
卦變言。
六。
自上而來者也。
上苟不動。
二豈受哉。
故曰與上興也。
鄧錡圖說六二其須。
止與上興也。
天文所麗。
日月眼目
地文所麗百榖草木人文所麗眉睫須髮夫人須髮
亦猶地之草木也。
六二主柔文頥下坎為髮附于頥下須也故曰其須。
賁之工九。
天文也分上而文柔也故上九止之我亦止之。
上九興之。
我亦興之。
人文隨天剛柔相與其須與上興吳澄纂言曰。
其須。
上興程子曰須隨頥而動者繫於所附。
上同興也。
俞琰集說上。
謂九三其上也九三質也文待質而興。
此六二所以待九三之興。
而與之俱興也。
興起李簡學易記六二其須。
止與上興也。
六二以文明中正為一卦主將文明之道天下者也。
五居君位不應
不應不可以有為須待有待而興。
智之事也然其須也乃所以歟。
上興者。
謂與三相而起也采安定白雲佚庵語李恕易訓二賁之主故道凡賁飾於物者不能大變其質如人須動止係頥不係於須盖須不隨上而起也保八原㫖六二隂柔處於中文明之君子下卦之主也須須即此需待也脩飾待時而行也。
二雖當位而无故以文明脩其道。
上求而進之共。
成治賁之功也。
其須與上興君子體而用之隱居待時故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耳胡震衍義
六二其須。
止與上興也須
隨頥而動者也六二當賁飾離明之位柔順中正三以陽剛得正皆无應與故二附三而動有須之是二有文明之德。
賁飾從人之道也。
二之而動。
猶須從頥而動也。
而動。
必以言者
二之從三。
邪言邪說
而文其徇物之過也。
令色足恭
而文其恱人之容也。
仁賢以為汲。
引則從之。
尊貴以為
援則從之。
不然子敖之從。
以為正子之辱。
彌子之主雖得衛卿。
秪以自污爾。
曰。
上興也六二為離之主。
中正之德。
其與上興者有所
離明之質。
其與上興者有所
六二君子其得貢道之盛歟。
安定曰。
須。
待也。
君子之道不可以躁進
盖上下相文之
六二以文明而麗乎下。
柔順中正
无私
靜而有待物必有致飾者。
夫。
而後應與上相興。
何咎不曰吉凶初无得失故也。
潘氏曰。
不能自奮正也。
不肯妄求脩飾其德以須時用。
文王而後興者也。
張清子集註曰。
其須。
上興也。
潘氏曰。
須。
需也二居文明之中
而上應援不能自奮正。
不肯妄求脩飾其德以須時用。
文王而後興者也。
進齊曰。
須附頥而生者也。
四爻
外實中虛有頥之象六柔順
而上比九三故依附九三之陽。
以為之主。
賁飾其頥下之須者也二才不能自興。
隨三而興。
亦猶須之附頥而動者也故曰與上興也。
愚謂六二自坤上六而來
離之中。
為賁之主。
能佐興文明之治者也。
須者待也。
與者許也。
二與五本義。
必須待六五柔順之君。
下求六二文明之臣。
加以束帛之聘。
然後許其君。
作興賁治之功。
此六二以待聘而為也。
引子曰。
龜山曰。
見前子夏楊龜山經說趙珪解六二其須。
止與上興二中正文明之盛。
所以者。
皆是自然而然
須生於頥。
自生之飾不假為也。
曰。
美須長大
則賢須為身
飾之美歟。
二之文飾
出於自然
必待五位之君舉而興之。
得行
象云與上興
是須不自興隨頥而興也。
陳應潤爻變易緼男子婦人異者。
唯須與。
髯耳六二變大畜
下卦乾乾為首須。
文采于首。
年之壯矣。
二居臣位大畜之才必有威嚴勇敢畜君
如唐刺史張廵怒須髮輙。
張忠勇之氣見於須髮
諸葛亮關羽之才曰。
孟起黥彭之徒。
不及髯之絶類離群也。
盖羽之須髯
美而勇故以髯稱之。
唐中宗時
宦官用事
雍州刺史從一无須者。
必曲加承接
吁。
至于此。
天下可羞。
士君子文采見于須者。
年之壯矣。
時之可以仕矣。
上興者。
待上之聘召而興人君聘賢盍亦求其大丈夫者。
孟起班超字點英布彭越解蒙精藴大義先儒曰柔依成文也有本則有文夫人須不離於頥頷
文生於也。
无本文則不足貴。
動止唯係於所附此賁之所以不能其實也。
聖人二為主。
故主道。
郭昺解六二其須。
有待而後可行也。
曰。
其須與上興也。
上興者。
反須之義也。
上句與之興之以興何須之有。
貢清之撮要賁之一卦
來文
在於六二須。
坤之上六來而成文故曰其須。
上興也。
无正
未可以徃與九三合志
同心興起也所引自三至以下二條見前李鼎祚集解馮椅〉九三。
賁如
濡如
永貞
程子三處文明之極興二四。
二隂間處相
賁之盛者也。
故云。
如如助也賁飾之盛光彩潤澤故云。
濡如光彩盛則潤澤麀鹿濯濯永貞吉三與二四非正相比成相故戒以常永貞正。
者飾也賁飾之事難乎常也。
永貞則吉三與四相下比於二二柔文一剛上下為賁之盛也朱子本義一陽二隂之間得其潤澤者也然不可溺於所安故有永貞之。
王弼注䖏下體之極居得其位。
二相比俱其正和合相潤以成其文者也既得其飾又得其潤故曰如濡如也永保其貞物莫之陵故曰永貞吉也濡。
如臾反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重言永貞三本卦益陸德明音義見前王弼孔頴達正義如濡如者賁如
華飾之貌濡如潤澤之理居得其位與二相比。
和合文飾而有潤澤
故曰如濡如。
其美如此
長保貞吉
物莫之陵。
故象云。
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陳了齋用六之吉終不適險離也。
故曰。
濡如艮也故曰。
翰如用六也。
故終无尤而吝。
皆有終者。
亦以用六故也。
都絜變體義此賁之頥也而爻辭云。
爾者須之彖曰。
頥正
養正則吉也。
觀頥其所養也。
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盖頥義訓養。
而養乎正。
自養正則有以已矣
所養正。
有以成物矣賁之九三。
陽居陽。
自飾正也。
六二柔正來比。
而我以剛正成之。
飾正也。
人之德性
固自正唯誠其意。
自飾正。
无以害吾之性矣。
唯責以善則飾人以正。
有以全彼之性矣。
賁飾以正。
有養正之義。
於是變體為頥。
物我兩全
近而相得
非他爻之所能預也。
然因致飾以正。
有自所養皆正之義。
故為賁之頥。
而與頥之本體異矣。
趙復齋永貞
捨四取二也。
兩柔
文之過潤。
捨其一焉。
上柔下。
永貞吉。
節齋訓解九三。
賁如
濡如
濡沾濕也。
䧟二柔之中故而濡。
永貞吉。
有坎
維心亨。
永貞吉。
輯註九三。
如濡如。
飾潤澤之
如。
語辭濡。
聲儒。
永貞吉占
趙汝楫輯聞九三。
如濡如。
永貞吉。
六轡如濡
鮮澤之貌。
慶封獻車於季武
子美可以鑑。
九三重剛
又居離明之極。
以此冝乎
光澤之盛如此
然三與上。
而德敵。
不胥
故舍上而不以正。
疑於為邪。
聖人永貞戒之欲其長守正道。
乃始得吉
不然䟅正復邪。
不招上九之怒隨之。
初九不隨六二故必正而後吉。
此卦三不上。
故亦以正為戒
他爻皆然姑汾遁叟證類指龜六二居離之中附上以文。
故曰其須九三居坎之中附其下故曰濡如潤澤相比和合人莫之陵。
此爻復如任安嵇康中正樂道後被鍾會誣害不變賢者也。
陳深讀易編濡。
沾濕也九三䧟二柔之中故而濡言文明而潤也三居吹之中故曰濡如賁飾之盛為二隂所濡惟永正乃吉永正則其守固矣非二隂所能移也陳普解九三如濡如處衆隂中若有濡染永貞吉能乆其所之正
則所守固隂邪終莫之陵丁易東義處二隂之中。
濡如爻位得正
永貞吉與二同體上九既非正終不能陵之也以言之九三本體為離。
為文賁如互坎之中。
坎為水。
濡如
文而光澤者也。
此爻剛正而能自飾者也。
吳澄纂言九三九居第三畫
為賁之頥。
如濡也。
九三者。
互坎之中。
畫坎水有濡
言。
六轡如濡謂所飾之文采鮮澤也。
文明之極。
一剛二柔之間。
錯雜成文
賁如
又六二之柔飾之於下賁之最盛者也。
濡如
永貞
吉占也。
得二之飾。
而不溺於二故長永正主其事。
則吉也。
俞琰集說九三。
如濡如。
永貞吉。
濡。
潤也。
九三。
三處六二。
六三之間。
相與潤色成文
故曰如濡如。
文過則質喪。
質喪則文。
弊。
要當永乆
剛正之德。
固守則吉。
此亦文明以止之意也。
胡炳文通互坎有濡義。
亦有䧟義。
未濟濡首濡尾
濡而䧟者也。
九三非不貞也。
能永其貞。
二隂於我為潤澤之濡。
我於彼不為滔䧟之濡矣。
齊履謙說三于五者。
三為逺故不
而反濡。
濡。
沈没也。
永貞者。
已。
梁寅叅義九三處文明之極。
而上下之隂皆附麗馬。
故曰賁如
言賁之盛也。
二隂中有坎之
故曰濡如
言賁之盛而潤澤也。
三之所䖏
固正矣。
然陽隂中
易於溺。
溺則失其正矣。
故又戒以長永其貞。
則吉也。
曰。
永貞之吉。
終莫之陵也。
程子飾而不常
且非正人所陵悔也。
故戒能永正
則吉也。
既常而正。
誰能陵之乎。
子夏九三賁如
止終莫之陵也。
得位
兩柔輔之。
然而有文。
濡如而沃其潤雖阻他履位相保
可以長守其正。
則物不能陵。
而獲其吉。
李鼎祚集解虞氏曰有離之文以自飾
故曰賁如也。
有坎之水以自潤
故曰濡如也。
履正永貞吉。
與二同德
故終莫之陵也。
張横渠上下皆柔。
无物陵犯然不邪妄自肆永貞然後終保无悔
蘇軾初九之正配四也。
而九三近之。
九三之正配二也。
初九近之。
見近而不貞
則失其正。
故九三不貞於二。
而貳於四。
則其配亦見陵於初九矣。
初九亦然
何則无以也。
自九三言之。
我者。
二也。
濡我者。
四也。
可以兩獲焉。
然而永貞二為吉也。
楊龜山經說九三得位
有其質矣而間乎二隂之間上下交賁之故曰如濡如也居文明之極。
二隂所濡。
貞固而移其質則凶之道也故惟永貞
乃吉永貞
則其守固矣。
二隂所能移也則孰能陵之張紫巖九三以陽居二隂間有互坎體坎水也濡也上下二隂柔也小人也其也懼或濡之厥正不永浸浸馬將相率為不善陵孰大焉君子之於貞不使一日忌於心用貞守小人不敢非義諛說濡其逺矣三處離上而獲吉于永貞功也三有德用永貞不中故先有濡如憂郭難解三以剛德文明極其不待致飾而自然者故曰賁如濡如有相與之義二足以飾三而三亦所以二之須也賁之時上下相文二三既以剛柔盡須濡之義得賁之道矣能永保而固守何吉如之終孰得而陵之哉相與非其道多致陵此言致飾故終莫之陵也李光讀易詳說賁飾道常失之華侈而无其實若有德以潤其身而飾以粲然文如玉之藴于石珠之媚于川其潤澤光采不可掩者。
故曰如濡如此
永貞吉者九三以陽剛而居陽位離分之極賁之盛者賁飾盛則流而為奢淫故戒以永貞則吉也永貞者長守正道不為群隂之所誘則小人莫敢陵之也。
漢上六二以柔賁如也九三坎體以柔坎水濡之澤潤而有光耀濡如也。
剛柔文飾盛禮之致隆者也然二非正以近相得故相相濡以成文九三守正不動二亦柔麗中正故吉三變動失正則上且自外而陵之禮者法之大分
爭奪之道也永正誰能陵之。
今夫富商之財足以金玉其車文錯其服而木楗韋藩過于朝而不歉者。
知禮法之不可以干也苟失其正乘其間者。
競心焉。
安能自免於陵轢乎故終莫之陵者。
永貞之吉。
下卦之終。
三不動永貞李衡義海撮要三接上體
始相賁飾
故曰。
如濡變也上下交相賁飾
則能變其體而成文
假物相飾。
不固則散。
永貞則吉。
收二三非相親不犯非禮
守正道則物莫之陵。
賁如自飾濡如
六二飾之上柔下。
各得其正柔之正者。
又麗而柔焉二待上而興。
不足以稱吉。
介所引王弼注卜子夏朱漢上
見前鄭剛中窺餘六二其須。
止終莫之陵也侯果曰。
自三以上
有頥之
頥下。
須之也。
須以頥。
亦待頥而後動。
序卦所謂
不可以苟合
受之以者也。
何則
二與三皆元正
獨以近此而相飾。
潤澤之理。
故九三曰。
如濡如。
雖然
比出於正則潤澤之美。
故二得輿之偕興。
近比相飾。
不出於正。
則謟諛和恱將有濕沬之嫌。
濡如云盖深戒六二一爻。
所以不言凶吉悔尤而於九三見之也。
與初爻不言吉凶
初六四見之同意
或問六二九三謂之正乎曰兩爻皆居得其位聖人猶恐其或渝也則為之文曰。
永貞吉惟永貞則莫之陵。
謂三以坎水潤澤於二故曰濡如楊萬里德盛九三其千載一時乎其當堯之文章
周之禮樂之世乎。
盖九三處文明之極聚剛柔之文二與四以柔而文三之
三以而文二四之柔。
制作備矣文物著矣。
譬之於物華潤其如沃而濕之乎曰。
六轡沃若又曰六轡如濡
潤之也夫立君父子之。
分。
以為禮樂法度之文鴻荒之世其理具其法隱伏義之世。
其法立。
其文粗。
堯舜成周之世。
其法備。
文著
備矣既著矣又何加焉曰守之自天髙地下
廉逺堂髙之勢此百聖之功。
千載一積一手一足之力哉。
文之始難而文之易壞賁飾之文。
如濡之著夫何為哉。
永乆貞固以守之則下不陵上卑不陵尊。
萬民定天下矣故禮存則魯藉去則魯衰林栗集解九三下體為離。
上體陽居下卦上上无其介於二四之間。
故曰如濡如九三與六二相者也。
而承於六四。
四所濡。
四坎也。
坎為水。
故有濡如今有繒帛於此
既有其質。
又有其文。
或者之而不為染污者希矣夫子其言不曰
白乎𣵀而不緇。
故曰永貞吉。
三既受於二。
唯當永守其正。
不染於四。
斯為吉矣。
凡賁之曰。
明與止。
文成不亂謂之明。
位定不爭謂之止。
於四。
三附於二然後文成不亂矣。
不乘二之車。
不受四之濡。
然後位定而不爭矣。
故子曰。
永貞之吉。
終莫之陵也陵。
憑陵也。
上陵下。
指六四也。
楊慈湖卦雖以剛柔相濟而柔以得為美。
以比柔為醜。
卦分上而文柔。
臣之事君不得已也。
比肩而居。
非所善也。
而九三居二隂之間。
乃有小人之濡汙。
君子天下之變固有不得已
居乎小人之間而不失其體若為小人所濡而實不濡也如濡如。
比君子正與小人應之道孔子南子子路不說者以其有濡如之迹也而孔子正之陵可也
聖人君子之言。
如是嚴也。
九三與上九皆陽。
无相應之故有上下二隂相濡之
趙復齊說曰。
永貞之吉。
終莫之陵也二巽乎三。
四則乘之取二捨四。
則有順无陵李䜙齋詳解九三。
如濡如止終莫之陵也如濡如者潤色之至馬者也聖人文治天下
制度脩身紀綱具舉君臣上下分寓禮文之表歷千萬世而不可紊故天下承守其貞而莫敢為犯陵之習韓宣子適魯見易與魯春秋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當是之周室之衰亦已乆矣而猶足以憑籍維持而永其天命故齊晋雖强而亦知有尊王之義不敢犯上所謂終莫之陵者於周見之蔡節訓解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陵侮也能永貞則二。
柔終不能濡侮。
馮椅輯註永貞之吉九三占終莫之陵也陵相加也謂四据上陵下能永貞則四雖欲陵已終莫之能也馮椅九三如濡永貞吉賛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劉長民三接上體上下交相成文李去非曰。
互體為坎有離明之文有次水之日月雨露濕潤明照无非文也馮當可過之二隂夾輔之其賁飾之道顯矣以隂陽而言則九三待二四而賁然一陽二隂之中幾於濡溺
三能永乆貞固自守則喪已矣林黄中曰。
上无其
陽剛介於二隂之間。
爻與六二相者也。
而承於六四。
四成坎水。
四所濡。
爻既受於二。
永守其正。
不梁於四斯為吉矣。
賁之為
曰明與止。
文成不亂
謂之明位定不事
謂之止四。
初三於二。
然後文成不亂矣。
不乘二之車。
不乘四之濡。
然後位定而不爭矣。
間乎二隂
故有賁如
互體有坎水。
故有濡如
然已下體
四處上體
不相屬也。
唯其離性炎上
上屬於四。
水之濡。
永貞固自守。
下體與二自足
相比成文
不涉於四則得之矣。
此作易者。
教人處此之也。
右明象占張舜文曰。
文滅質則弊。
勝本則衰。
无剛實之德。
而受飾焉其能乆乎。
楊廷秀曰。
立君父子之分。
以為禮樂法度之文。
鴻荒之世。
理具其法隱。
伏義之世。
其法立其文粗。
堯舜成周之世。
其法備。
文著
備矣
既著矣又何加焉。
曰守之。
天髙地下
廉逺堂髙之勢。
百聖之功千載一積
一手一足之力哉。
文之始難
而文之易壞
永乆貞固以守之則下不陵上
卑不陵尊。
萬民定。
天下矣故禮存則魯
籍去則魯衰。
右明義田嚋學易蹊徑九三賁之頥離下三居離下。
文明之極。
賁如
離為艮上乾卦互坎之水。
潤為濡如
變震下重坤。
永貞吉之象三為下卦之終乃艮上是互震之動爻下卦雖復為動。
上下互卦皆變為坤靜終莫之陵之象九三。
如濡如。
止終莫之陵也。
三為内之侯位變為柔故不事武勇而事文飾如濡如是以文相接粉澤潤色流傳而不躬者也春秋諸侯外相見朝曰如是如字一向文柔失之懦弱文獻亡國日削九三體用柔故能守文不失而人莫敢陵之盖周魯之亡。
非文之罪。
不能守其文之罪也故以永貞吉勸之語曰為命禆諶草創世叔討論行人子羽修飾東里子産潤色北宫文子衛襄公
以如楚過鄭印没廷勞于棐林如聘禮而以勞辭文子入聘子羽為行人。
馮簡子與子大叔逆客。
事必而出。
言於衛侯曰鄭有禮其數世之福也其无大國之討乎觀論語左氏子産之事正此爻之也夫為命脩飾潤色辭令曰禮豈非如濡如乎曰數世之福豈非永貞之吉乎曰无大國之討豈非終莫之陵乎卦變為頥賁飾其頥。
善辭令者也魏了翁集義藍田吕氏如濡如。
賁之盛也居文明極處二隂之間。
交錯成文
至于潤澤可謂盛矣。
上陵下賛。
不明也。
文明之盛。
别嫌明微
等威以辨守是不變至于悠乆物莫之陵也五峰胡氏三處文明極陽竒隂耦。
陽居其中隂陽交合情文恱澤賁之盛也。
如舜十六相
文王四友溪髙得三傑。
光武二十八將
唐大宗房杜王魏
君臣相輔光被天下後世膏澤於斯民。
如濡如也。
文世之亂。
英雄角逐
君擇其臣。
臣擇其君。
非素有定分也。
皆以情義意氣相從耳苟不長守正固。
而繼之以疑阻猜嫌
君臣必不相保
未有能終者也。
得吉如。
陳靈之殺洩冶
趙遷之殺李牧
𡊮紹之田豐是也
終為人所陵辱矣。
東萊吕氏曰。
九三居内卦之極。
又有離體。
故為文明之極。
故曰如濡如。
然又曰。
永貞吉何也。
盖文之極須當守以正。
大凢有文之人自為人所重。
而此乃曰。
終莫之陵者。
此盖有說。
文士為人所愛。
而亦為人所簿。
若唐之王楊盧駱
雖有文采
終為人簿者。
以不正故耳。
孔子孟子非不文也。
而後仰之莫不肅然而敬者。
以其永正也。
六經之文亦然
所引横集先生曰。
龜山楊氏曰。
變上朱氏曰。
見前張横渠楊龜山經說朱漢上
鄭汝諧翼傳一隂不可以二陽
一陽則可受二隂
三䖏二隂之間二隂交賁之。
濡如
濡。
潤澤也。
然受二隂
催乆於正則吉。
否則二隂之所陵乘矣。
隂之夫
易以陵乘乎陽。
故告之趙。
以夫通三用而柔上之
剛柔相錯
賁如也。
以柔變濡如也居失其位。
是為頥之貞凶。
永貞者。
自守
雖與上為敵。
而三其位上終不得而陵之。
所以吉也。
易中言濡。
皆指隂爻易祓三以一陽二隂之間。
隂陽相文謂之賁如然以陽居陽。
又離體炎上為災必待上下二隂而後濟盖互坎為水有濡如陽剛不中惟待二隂相濡則其勢易以陵以為終莫之陵者。
九三剛之正者也六二六四柔之正者也剛柔相比永守其正故曰永貞之吉楊瀛四尚易通潘氏曰陵勝也文終不能勝質也愚得之師曰三爻賁之頥賁飾外者濡潤膏沐所能加者則必其中有養三之頥頥
養也故有如濡如之尪羸之人盛飾而出顔色枯槁望无晶光无所養也豈能濡如哉然頥養正也。
養得正則吉三惟永貞所以吉而終莫之陵也或。
曰二三四互體坎。
坎水有濡愚曰三居文明之極介乎二隂文飾之賁之至也濡如鮮明如雨露之沾濡者所引龜山楊氏廬陵楊山見前楊龜山經說楊萬里趙汝梅輯聞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三舍上而四上九冝不能平于中三能永守其正則上九終不能侵陵於我。
相直說居文明之極賁如也為二四二隂所濡。
濡如六轡濡如潤之至也如語助也。
須常永正固則吉象言能永正固誰其陵之。
莫之陵不敢侮也張應珎解濡之為言潤色永貞言乆其正也九三至剛互坎為水水潤下如有文華
而復加之潤色也夫文過其實人或非之能乆居正則吉且人莫之欺陵也九三下同六二上親六四其志不一故有永貞之戒蘇起翁讀易記九三亦无應與自為賁飾以為潤澤
故曰如濡如。
離明互坎為濡。
三處離之極。
為賁之極。
極則過於上九白賁者又得陵我矣。
永乆貞正
其為永出於正。
則得其吉。
上九白賁不相侵陵矣。
故也第恐九三以離明之資。
不中之位。
不能侍乆貞正以為
故戒之。
爻變
侵陵動之永貞非所慮矣陳深讀易編永貞之吉。
終莫之陵也。
三守永貞
二柔之問。
莫之陵侮也。
丁易東九三雖與二同體
二所濡。
然上非正
不為上所陵侮也鄧錡圖說九三如濡如。
止終莫之陵也。
三與上九不應
下比六二主。
如者徃來之謂也。
如非助辭
至于大有六五。
交如威如
離之九四。
突如其來
焚如死如棄。
如𣈆之六二。
𣈆如愁如之類。
俱是大義理。
不可直作語助
夫六二主。
乃柔來而文剛
元來如者也。
故曰。
賁如上而文柔。
徃如者也。
九三乃坎中之陽。
欲以潤澤之。
濡如上九
上九不應
下比賁如之主。
故止濡如於六二也。
又况既濟之離素有曳輪濡尾故曰。
如濡如。
九三得位
以陽比隂。
利於永貞
乃可吉故永貞之言。
終莫之陵也。
苟謂九三之吉。
不守永貞之道
夫六二之柔。
上九相與為文其志止歸上九之終今九三雖為下卦之終亦莫之陵也故曰終莫之陵也。
陵。
憑陵吳澄纂言曰。
永貞之吉。
終莫之陵也陵謂漸卑迄九三與上九同位山之也。
若降在六二。
則與六五同位陵之卑也俞琰集說陵。
勝也終莫之陵者柔終不能勝剛也九三既以剛正之質固守則六二之柔雖文。
終莫能勝之也李筒學易記九三如濡如止終莫之陵也伊川三處文明之極與二四二隂間處相賁賁之盛者也光彩之。
盛則有澗云賁如濡如雷氏曰。
如濡如以禮文潤飾之謂也貞而不永則非有終者也。
故曰永貞
吉夫國家无禮文以潤飾之則貴賤尊卑失其正而相陵矣身无禮文以潤飾之。
則人侮之矣故永貞之吉。
終莫之陵也。
李恕易訓三處文明之極。
與二四二隂間處相故其賁飾之盛光彩潤澤如濡濕然永常貞正則吉賁飾時常而且正則人終不能陵侮保八原㫖九三居離上明之極也賁如明極大成
濡如互體見坎。
易中坎稱濡言以文與柔文相間
下卦俱得其正與二四互相光飾潤澤之義永貞吉二與四。
非已之應在乆常正固則得吉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陵者迫也君子體而用之處事雍容和緩從容而不迫也。
胡震衍義九三。
如濡如止終莫之陵也剛柔
相與潤色其文。
所謂如濡如也。
六二六四柔之正也九三剛之正也。
相比而相也然三與二四非正
故戒以常永貞正則吉也人必自侮
然後人侮之。
君子正道无少玷瑕
誰敢侮之夫英華絢麗
本根之不植。
則其英華不能秀也
丹青錯陳
素地之不先。
則其丹青无所施也。
文彩之相
正道不常
則其相也易至於陵慢今九三文飾之盛至於濡如
不徒威儀
得其冝而潤澤也。
言辭議論皆有潤色之文焉。
不徒立身行已。
得其潤澤也。
應事接物皆有潤澤之文焉。
不唯施之一身得其潤澤而施之。
天下國家
皆得其潤澤也。
然有儀文煥然者。
有正理之儀則
則不過乎正也。
曰。
終莫之陵也。
大抵有華无實
人所侮也。
有聲无情
人之侮也。
濡如之文。
又有永貞之道
誰敢陵之。
子貢曰。
夫子文章
可得而聞也。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
其所以為文章者。
是亦性與天道之。
發爾孰謂文可以滅其質乎。
三居文明之極。
二隂所濡。
非正固則移其質。
之道也。
正固則二隂執能陵之。
楊氏曰。
賁如自飾也。
濡如待物而後飾者也。
待人而飾。
為人所犯。
必得永貞則吉。
張清子集註曰。
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重溪曰。
剛柔相與潤色其文。
所謂如濡如也六二六四柔之正也九三剛之正也。
相比而相不失正道
則吉於矣。
愚謂九三處文明之極。
无正而下比六二。
與之相
故曰賁如
隂陽和洽。
自然潤澤
故曰濡如六轡沃若
亦取光潤之義
然三與六二。
自足潤色之。
若更溺於六四。
柔勝
文過於質不可以乆惟永乆其貞斯為吉也。
陵者以上陵下也。
三能剛貞自守
則六四終莫進侵陵也。
所引誠齋曰。
潘氏曰齊曰見前萬里
楊瀛四尚易。
通明一桂纂註胡一桂纂註蔡氏曰陵侮三能永貞
則二柔雖比已而濡如然終莫之陵侮不至䧟溺趙珪解九三如濡如止終莫之陵也三處二四之問。
為二柔所濡如潤澤有光輝之貌然二與四。
皆非正相比而相
不繼不能行矣。
戒以永乆貞固如此則吉。
象云終莫之陵。
若所有替而不繼為人陵慢
永貞得吉
是終莫有陵之者矣。
陳應潤變易緼九三如濡如。
止終莫之陵也。
濡。
滯也。
孟子曰是何濡滯也之濡三不當過時不仕故曰如濡如何以知其然耶。
上下文攷之初九其趾年之少也六二其須年之至于六四。
賁如皤如年已老矣是則六三之濡如過於强仕之年而未能進用
濡滯說明矣然人有文采隱于田野人君苟未徵聘永守貞正則吉。
九三變頥幸能頥養
不永貞則妄進之失能守永貞
誰能而陵犯於我也如漢公孫弘年六十。
應詔對策朱賈臣近五十。
樵薪自給
是皆濡如之乆者信矣。
解蒙精藴大義䖏有餘而正。
不足聖人深戒也。
郭昺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陵者上乘下之意。
陵之以失其永貞
今也永其貞而得吉上欲陵之其能之乎。
陵指冝之九也。
貢清之撮要離之文以自飾
故曰賁如
有坎之水以自潤
故曰濡如
止。
永貞吉。
與二同德
故終莫之陵。
變動失正
則上自外陵之所引三與四相
以下四條見前李衡義海撮要馮椅
易纂饒氏曰一陽䧟於二陰之中。
盖二三四坎體。
須守其貞則吉。
不畏濡如也。
所引蔡氏曰胡人見前一統纂該胡炳文通〉六四。
賁如皤如。
馬翰如
匪寇㛰媾
程子四與初為正
者也。
賁如
而為三所隔。
不獲而皤如。
皤。
白也
未獲也。
在下動者也。
未獲相
故云白馬
從正應之志如飛。
故云翰如
匪。
為九三之寇雔所隔。
婚媾遂其相親矣。
已之所乘與動於下者
馬之也。
初四正
終必獲親。
第始為其間隔耳。
朱子皤。
白也
馬人所乘。
則馬亦矣。
四與初相者。
乃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
故皤如而其徃求之心如飛翰之疾也。
然九三剛正
非為寇者也乃求婚媾爾故其如此朱子語類六四翰如言此爻无所賁飾其馬亦白也言无飾之如此白賁无咎
上文柔是不當自然而卦之取象不恁拘各自說一義淵王弼注有在初而関於三為已寇難
二志相感不獲通亨欲静則疑初之欲進則懼三之難。
故或飾或素。
内懷疑懼鮮潔馬翰如以待雖履立位未能果其志也。
三為剛猛未可輕犯
匪寇乃㛰終无。
尤也皤。
白波反說文云
老人貌董音槃云馬作足横行曰皤鄭陸作燔音頃。
荀作波反董黄云馬舉頭髙邛也馬荀云髙鄭云白也亦作寒案反媾。
古豆反関
五代反難乃下同
德明音義見前王弼孔頴達正義永貞之吉止匪寇婚媾賁如皤如者皤是素白之色六四有在初欲徃從之三為已難故已猶豫
或以文飾賁如也。
或守質素故皤如也。
馬翰如者但鮮潔其馬其色翰如徘徊待。
未敢輙進也。
匪寇㛰媾若非九三為已寇吉乃得與初為㛰媾也。
要義四應初而三寇。
鮮潔其馬以待見前王例註李鼎祚某解六四。
賁如皤如。
馬翰如匪寇婚媾
陸續曰。
為馬
故曰馬翰如
案皤亦白素之貌也。
所引王弼見前王弼都絜變體此賁之離也。
乆辭爾者父子君臣夫婦長㓜朋友
五者。
燦然相接
所謂人文也。
而有天合者焉。
有人合者焉。
莊子曰輾市人之足。
則辭以放鷙。
兄則以嫗大。
親則已矣
然則五者。
雖皆人文
兄弟之視他人致飾矣。
父子其致飾皆不足道
而六四之於初九
具君夫婦朋友之義
致飾之文不可苟也。
則其相應也。
離之文明於是為至。
盖離者萬物相見
文以交之有附麗之義
而必於六四言之者
初與四為正
而為六二所間。
故言白馬盖致飾之未成也。
然六二終不能間初。
初九乎四。
故言翰如
言其來比之速也。
為文附麗之義可貴矣。
故變離之體焉。
然因致飾而後有文。
附麗之義
故為賁之離。
而與離之本體異矣。
具文明以止之義而後卦。
初九内卦之下。
舍。
車而弗乘。
則非車服以彰之。
文明之義不足以其舍車而徒。
則具時止時行之義
而已
是以獨為艮之體馬。
六四之於初。
有皤如之疑矣。
白馬之疑矣有寇至之疑矣。
艮止之義不足以其受翰如
善比已之親。
具文附麗之義而已
是以獨為離之體焉。
項安世玩辭賁如皤如白賁
賁如皤如者。
其文自白
白羽白雪白也
白賁者。
白文之如斵雕為璞伏貌。
尚忠翰如姚小彭氏曰。
商人尚白戎事乘翰
與皤。
白色也。
蔡節齋訓解六四。
賁如皤如。
而不飾也逼近乎三故而復止也馬翰如白馬无飾也。
翰飛也雖不敢責。
而求乎初至急也。
匪寇㛰媾寇三也。
婚媾初也非迫於寇則已㛰媾矣。
馮椅輯註六四賁如皤如馬翰如未致飾而人求之之白波反。
或聲煩𩬊白貌
或作燔波皆非
反叶聲。
寒董黄曰馬舉頭髙邛貌謂所𩬊。
而猶未加飾。
有乘白馬翰飛而來之者初九也。
匪寇婚媾占同屯六二。
寇謂迫。
於九三婚媾初九趙汝梅輯聞六四賁如皤如馬翰如匪寇婚媾
皓首也馬以駕車初之所舍也。
翰如董遇馬舉頭髙邛為音寒。
疾飛之義
婚。
隂陽胥求也寇婚。
怨耦
曰仇盖指九三四為賁之最盛。
而曰皤如曰白馬皆以貴者
貢文也。
文則易流聖人戒之謂不必文繡絢爛而後也初以正四受之可以无嫌第三以位比。
亦復公孫黑强委禽焉之事。
三之來似求婚四視之則寇也四不受三之不與寇為婚也姑汾遁叟證類指龜有於初。
飾而待之
其路。
不得其志又欲其馬而徃就之懼三不果進也彼各守正
寇害之終成婚媾方之古人劉備關羽徐州事失羽歸曹操後知欲徃不能欲待不可為所寇終必相會曰終无尤也陳深讀易編四與初正者也逼近乎三為其所隔故不成皤。
白也
而不飾也。
四无賁飾其馬亦翰飛也求於初。
至急也。
有互
故取馬之然非迫於九三之寇則與初婚媾矣四道之變九三剛正非為寇者也陳普解六四賁如皤如皤白也切近三疑若受其文而能正自守終无所染。
馬翰如順陽為馬如故馬翰如
從初
之如欲飛也。
關羽曹操而心劉備類此
匪寇婚媾
非三為寇則與初合矣。
丁易東六四賁如皤如。
馬翰如
匪寇婚媾
四應初。
初體雄。
賁如也。
皤。
白也
无飾之義翰如
疾飛貌位正而有正
欲下從初
隔於三。
三寇也。
匪隔於三。
可以婚媾之初矣。
盖六四純白之質。
非九三所能。
間也。
變言之。
四變則互巽。
巽為
皤如也。
本體
為馬
馬而變
白馬也。
離為飛翰如也。
近乘九三。
三互坎為寇。
此爻當位
乘剛无尤也。
吳澄纂言六四。
六居四畫
為賁之離。
賁如皤如也。
九三居文明之極。
六四有輝光之懿。
二爻上下剛柔相雜之際。
故皆曰責如。
賁之卦以六二自外來而文二剛
上九自内徃而文二柔也。
九三興六二比近而得其
濡如六四與上九隔逺不得
故皤如言而未受采也馬翰如也。
六四
馬之中畫坎。
馬之上畫
變為
巽為翰如
言其走之疾如也六四弗得上九文柔之疾走就正而求責於初九之陽匪寇婚媾也四與初正應然初九孤潔自守近不昵二逺不交四二比爻不就之者四應爻也就之者正也初不昵二而并疑四因六四之下求初九之疑始釋而知六四非寇也。
乃已之婚媾同屯六二吳澄纂言外翼白賁白馬白賁大過白茅白西方之色巽為白兊亦為白巽同體二三四互坎三四五互馬也。
六四變為
白也故曰白馬泰上下二文剛九三上上文柔而成賁
文極反質復為泰則二三四兊。
兊得西方上興兊之中畫故曰白賁八卦之色乾坎赤坤離黑。
艮蒼俞琰集說六四賁如皤如馬翰如匪寇婚媾𩬊。
為皤。
馬白
禮記商人尚白戎事乘翰平聲
鄭氏注馬白色也四變文反於質故其如此
四之在初。
其趾。
徒行四乃皤其𩬊而乘白馬其情不相如此匪媾如何然而不可以无文不可以无質六爻
唯六四初九兩爻相應剛柔相配文質相合匪寇也乃婚媾也胡一徃附録此爻无所賁飾其馬亦白也言无飾之如此蒙愚謂馬皆取互體指九三言也翰如
言九三求六四之心如飛翰之疾也胡炳六通二五與三與上非
則亦非相者惟四以初之應為而為三所所謂賁如者皤如矣皤白也
曰皤如。
又曰白馬者。
人與馬俱
曰四德興位俱柔也白馬而曰翰如者六四隂柔之正
下求初九陽剛之正雖為三所隔。
而其徃求之
飛翰之疾也然三剛正亦非與已為寇乃欲與已為婚媾爾此與屯六二相似屯。
剛柔始交。
剛柔相雜
皆有婚媾
然屯之二乘馬班如。
五之何其緩。
賁之四。
馬翰如
應初之何其急。
不同也。
二應五。
下求上也。
不可以急。
四應初。
上求下也。
不可以緩。
董真卿會通王氏大寳曰。
皤髮
柔飾於柔
隂盛陽衰
皤如之
吕氏三近不相得
故為已寇。
張子曰。
六四以居隂。
性為艮止
志堅行潔
終无尤也。
雙湖先生曰。
皤如四之自飾也。
馬翰如
恐是指三。
三之求非寇。
乃是求婚媾耳。
馬取互坎。
亦皆以九三
則馬。
九三矣皤白色
凡物之濕者日乾
互坎得離。
故取
上九白賁
寇亦坎。
不言吉凶者四守正
以待正應可知矣。
所引姚氏曰見前安世玩辭
齊履謙說四亦于五者四亦故不而反皤皤質素白馬者。
承以郭昺解寇三也婚媾
初也。
梁寅六四離明之外艮止之始乃賁之。
盛極而反。
質素也故云賁如皤如。
夫初舍車為在下无所乘故也四九三之上則有所乘矣故云白馬翰如人既質素則馬亦白也四本與初為而三乃遍近故疑其為寇而三實非寇也乃求與已為婚媾四之與三雖非正應然得正而四亦得正以正而合又何尤乎。
曰六四
位疑
也匪寇婚媾終无尤也〈程子四與初相逺三介其間是所當之位為可疑也雖為三寇讎所隔未得親其婚媾然其正理直義勝
必得合故終无尤也尤怨也終得相故无怨。
尤也朱子位疑謂所當之位可疑也終无。
尤謂若守正不與亦无他患也卜子夏
六四賁如皤如止終无尤也得位有成文其儀其。
馬欲翰如而速徃也
懼三為寇而不敢進退當位疑何乆㢤寇夷則合矣王弼曰六四位疑也匪寇婚媾終无尤也。
重言匪寇婚媾四本二屯
暌各一。
終无尤也五本卦剥蹇鼎。
孔頴達正義六四位疑者。
以其當位得與初為但礙於三故遲疑若不當位則與初非何須欲徃而致遲疑也匪寇婚媾
終无尤者。
釋匪冠婚之義
若待匪有寇難。
乃為婚媾
則終无尤過。
犯寇難而為婚媾
則終有尤也。
李鼎祚集解曰六四位疑也案坎為盗故疑當位
乘三悖禮
難飾應初。
逺陽故曰。
位疑也。
匪寇婚媾
終无尤也崔憬曰。
以其守正故終无尤也張横渠說六四賁如皤如。
止終无尤也。
以隂居隂性艮止故志行潔
終无尤累蘇軾六四當可疑之位者以近三也六二以其賁賁初九初九全其皤然初九所以全其者。
以為四也四可不以答之乎。
是以車馬
翼然而徃從之以三為寇而莫之媾也此四者。
危疑之間。
交爭之際也。
然卒免於侵陵之禍者。
以四者之无不貞也。
楊龜山经說上文而為艮。
艮。
止也。
止乎上。
而四居其下。
未獲也。
賁如皤如。
皤。
白也雖未獲
而從上之志已行矣。
故曰馬翰如
言從之疾也。
然分柔則止乎上。
匪寇也。
是乃㛰媾也。
終必獲矣。
无尤也。
陳了齋位疑也。
馬翰如
匪寇婚媾
要其終也。
終无尤。
應初也其義云
何。
而已矣。
張紫巖四。
近臣
其德。
以自守初
自下從之。
馬疾馳者然
四皆未受飾質之美者
惟四以
抱道守静
苟從
始以乘剛卒知其同。
已應之賢以類同
志同道行
可以无尤
盛矣。
互坎居四為皤如。
白馬
阻為寇。
且氣之清者為賢。
賢德清潔
清潔而後利澤天下中庸曰。
清明躬。
氣志如神。
賁之交飾尤。
惡夫德濁而偽故初四有皤如白馬上九白賁
大成矣。
艮變為皤如初本乾體乾為金為馬白馬四正應為㛰媾郭雍解賁相文。
然陽道常饒故足以兼人道常故有受飾之理。
四雖自飾矣亦有皤如之質將受物之飾猶六二之須丘園皆虛已待物初九剛强之才飾其趾而來翰如之馬也馬之來所以四之皤四亦以飾馬之
皆有受飾之質而交相文也此其所以為也凡内進必疑之盖力不足居上常懼人之寇已也下柔而來匪寇也婚姻之道也六四雖多懼懷疑終何。
尤㢤伊川從之疾也李光讀易詳說四與為正應陽剛在下守節而輕富貴四欲徃從亦應之賁如皤如也皤白也白馬翰如聘賢必以車馬馬取其色白詩人皎皎白駒空谷生芻一束人如玉亦取之義翰如飛翔而徃也聘既以其道則幡然而來矣匪寇婚媾者古之聘賢嫁娶之用媒聘故以婚媾為喻四之之從四乃正也而九三以陽剛間乎其間四又乘之故與三為仇所以遲疑不敢遽進也非三為難則四與初合乆矣隂陽相求剛柔之相乃理之常六四下應九位矣又乘九三之當位適所以致疑也與四既以正道相應小人為間者終莫能害之故終无尤也朱漢上六四初九
正相也六四之下賁初九賁如初九
六四
六二為須選為皤如也言純白賁飾也。
六四當位不果疑志四所以疑者初間於三坎為盗盗據内外之際。
四有乘剛之險。
初四未獲也。
雖未獲應之
志其疾如馬翰如飛騰而赴之匪九三之寇則遂婚媾矣。
離為雉之四為鷄翰如也。
爻也。
為作足之馬故曰馬翰如
長男
中女
男女合。
故曰婚媾
純白无偽
誰能間之始疑而終合。
故曰終无尤也。
四之所尤者。
三也三下卦之終。
李衡義海撮要初九乘車
四慕之愈切。
之道
欲飛翔而來也。
陸所引王弼註。
孔頴達正義卜乎夏
朱漢上見前
鄭剛中窺餘李鼎祚謂坎為盗。
四相
三間其中
坎盗阻之也。
故六四雖當位
不能无疑
不肯二之車。
徒行以求四。
四知嚮已亦而下赴之寇雖處中
其不疾而速固有白馬翰如也。
必曰白馬者盖中阻於寇未遂婚姻之義
所以賁飾者未相反
故馬取其董遇謂。
馬舉頭髙邛為
此不疾而速之意也集
震男離女
婚姻
為作足之馬。
有伏焉。
陸績為馬
楊萬里上九乾文坤以六四之柔從上九可謂白受采之質矣然隔於六五而不得親。
未受飾也賁如如其質可受上九馬翰如志願上九之急也質美而受飾志急於從飾可也然隔於六五之居。
間而憂疑怨尤則不可也
何也。
六五與六四其德同於柔順而相親
寇讎也故聖人釋其。
疑解其尤而曰位雖若隔而可疑德其相親而終无尤也故許行能使陳相不識陳良
而徐辟能使夷之見孟子
許行相之寇也辟非夷之之寇也。
婚媾之親也林栗集解六四下體為坎。
上體為艮。
以隂居在上卦之下應初九之乾。
故曰賁如皤如皤。
白也坎艮之間其位丑丑金之所歸色白故有皤如之象六四與九相者也。
相雜故曰文。
未有一色成文者也今曰賁如又曰皤如何謂也曰六四體是艮止隔於二爻未遇其配雖與九有賁如而皤如之質猶在也故曰馬翰如坎艮皆馬也謂之馬猶皤如之義鳥翼也馬以足而言者謂其從初之志。
如鳥之將翰飛也故曰匪寇。
婚媾近於二。
二體坎。
坎為盗故有
然二與三相非為寇者也二三合。
則四於為媾矣。
故子曰。
六四位疑也。
匪寇婚媾
終无尤也九三六四皆其位。
故其去就不能无疑然終與初合則可以无尤矣。
聖人之為所以天下之物不可以苟合也。
之道君臣父子夫婦各安其分。
而保其合爭鬬不與
禍亂不作
故六二與上同興。
而三九濡如永貞
則終莫之陵也九舍車而徒而六四與之婚媾
則終无尤也不既明甚矣乎
楊慈湖六四與九正
而下比九三。
隂陽相比
疑有相與之情。
故曰位疑也。
而六四正於初
則不比於三矣。
三之於四。
非正也。
四之乃正也。
正者。
君子之道
不正者。
小人之道
故四以三為寇。
白也
六四賁如皤如。
言其
不為小人所汗染也。
白馬之驟。
初九之陽。
志專乎正。
一无駁雜
不與九三之寇為㛰媾
不與九三之寇為婚媾
則人雖始疑之。
終不尤之也。
項安世玩辭九三。
六四。
九三六四。
兩卦之交。
其文皆盛。
不相得
三以乾之重剛
而處離之上。
賁之發揚明麗者也。
其文光澤可鑑
故曰如濡如。
所謂
六轡如濡也。
四以坤之重
而處艮之下。
賁之隂靜篤實者也。
其文淳白无華
故曰賁如皤如。
馬翰如
人與馬俱
言德與位俱靜也兩爻相近相反如此
故其情不得不疑。
三有剛正之質。
非徒文也。
以正守文
孰能傾之。
又何慮於四哉。
故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凡卦至四而變四爻位之變。
三相反誠有可疑之迹然而四亦居正
非相畔之人也文明之與篤實
純剛之與純濡如之與皤如。
非相為寇。
實相為婚。
相錯
離艮相交天下至文也而於四何尤焉。
故曰六四位疑也。
匪寇婚媾終。
无尤賁之相雜為文
兩爻體性雖異終歸於文故兩皆以終為言。
李謙齋詳解皤如以其也。
翰如以其速也。
四有欲徃而從之故以皤如之
而乘翰如之馬其從初之志亦堅矣然以其迫近於三而為三所間故不能无疑焉。
所以疑我者豈非謂我為寇讎也哉不知匪寇也乃婚娶也吾以自守
而反招為寇之疑疑釋則可以有合尚何過。
尤之有馮衍守節更始亦可謂能其志者也及其歸
武也而光武猶以前日之憾疑之夫守道自潔者乃君子之常而懷疑待物非人君之量光武於此則失之矣而何罪哉蔡節齋訓解曰六四位疑乘剛之位故疑匪寇婚媾終无尤也邪不能正終得遂其志也馮椅輯註六四位疑也以當位明爻謂疑於所與三之婚寇隂善疑凡言疑皆隂爻也匪寇婚媾占終无。
尤也謂能不從寇而以婚媾則終无怨尤三四兩爻皆言終。
不如是處得其道然後如是故曰終无。
尤叶聲怡馮椅
六四賁如皤如馬翰如匪寇婚媾
賛曰六四位疑也匪寇婚媾
終无尤也程正叔曰四與為正
者也。
三所隔故皤如而未獲者也。
林黄中曰物相雜故曰文。
未有一色成文者也。
艮體止艮於九三未遇其配。
雖有賁如
而皤如之質猶在也。
郭子和剛强之飾其止而來
翰如之馬也馬之來所以四之皤。
四亦飾馬之
皆有受飾之質而交相文也陸希聲曰。
初九不乘車欲飛翔而來也。
王介父曰。
馬者。
不動以進之
九不從二。
而來已也。
翰如其志疾也離體而陽爻故疾。
王輔嗣曰。
而閩於三為已寇難
二志相感不獲通亨吕與叔曰。
九三近而不相得故為已寇與五同體又以臣承君
者也。
而皆隂焉。
不成文也。
下比九三冝者也。
三性雖上趨而性靜
止以異體
不受也。
九正也。
而閡於三之寇。
過期不遂婚媾
髮已皤如。
初九以二來文
不專
而舍之如馬之飛。
於已。
而其馬尚
則亦未受賁之也。
九三雖欲寇已。
已不從之。
正配
婚媾故也。
右明象占馮當可曰。
四應理也。
以隔三。
故賁未成。
自昔先達在上君子
欲引其類以自顯。
為非類所隔。
不獲在下之用者亦多矣。
程可乆曰。
三與四。
隂陽相比
然近而不相得
不受者也。
張子厚曰。
居隂。
性為艮止
故志終无尤也。
李子思曰。
六四。
六隂處當其位。
與九三重剛不中者。
强弱靜躁不侔
盖天下有自然之文。
要各有當然之分而不容苟合右明田疇學易蹊徑六四賁之離。
離下四居上卦變離文明之始賁如之象艮上皤素色也。
兊西方。
色白皤如之離下象
為作足之馬坎美脊之馬離上變兊為白馬象離為飛。
翰如坎為盗寇為順匪寇之象六爻唯與四為有四坎為中男離為中女離禮也坎法也二爻禮法婚媾六居四以隂居隂當位之象進退不果疑之象艮是成終之卦變難之喜兌之說巽之順終无尤之象六賁如皤如止終无尤也四為外諸侯位居震之中而變兊動而歡說是亦以文相接朝者也。
故亦曰賁如皤。
雖是素色說文
訓老人貌其來者年髙所乘之馬又且色白而如翰飛之速非是與我為敵者乃是我之婚媾初婚曰婚。
重婚曰媾是有一過再過不一過之有客之頌曰。
有客有客
其馬有萋有且。
追琢其旅有客宿宿
有客信信言授之縶以縶其為簿言追之左右綏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即此爻之故實也盖微子作誥而去殷。
成王微子命歷文王武王
至於成王之時
其年亦必耄矣故曰賁如皤如殷
微子白馬而來
於周檀弓曰殷人戎事乘翰
鄭氏註
白色也又引易曰。
馬翰如
正謂此也。
頌言有萋有且追琢其旅。
賁如之實也。
鄭氏所謂殷正朔
禮樂天子所謂淫盛。
所謂脩其禮物作賔王家
此爻所以言匪寇婚媾也。
初婚曰婚。
微子歸周之也。
重婚曰媾。
是周殺武庚而立微子也。
周之
殷家天子禮樂
其來見也。
又來戎事
所以位疑也。
頌之終曰。
降福孔夷微子之命。
亦終之曰。
徃哉惟休
所以言終无尤也。
卦變為離。
離者。
麗也。
賁之離。
始離而終附麗者也。
微子去殷。
歸周之歟。
魏了翁集義藍田吕氏曰。
六四以隂居隂。
乎位質也。
四應
錯文也。
雖與初
近比九三。
近而不相得
以為已寇。
賁如者欲應也皤如者。
安於當位以辟寇也。
有是疑也。
故或文或質然
待之寇。
不可得婚媾諧矣。
東萊吕氏曰。
六四馬翰如一句須當看。
且四與為正應為九三之
間隔
求婚四離為九三間隔然其從正應之志。
如馬之飛。
故後必合。
凡人之於事其所當合者終不為人間然不可以為當合而不思慮也。
必如馬之飛翰而後可所引横渠先生龜山楊氏漢上朱氏曰見前張横渠楊龜山經說朱子鄭汝諧殺程氏趙以夫易通四之賁如也以居隂其質本
皤如也大塗
於馬為馬足為的顙
馳騁康莊如飛如翰馬翰如
四與初婚媾也。
三之寇也若不三所間則與親矣匪寇婚媾也居雖當位卞乘乎
未免可疑三之變竟配乎何尤之有此爻亦以不變言變則離之突如矣易袚白也六四隂居隂位未獲為艮體為止故言四互三五體為動在下為左馬足在上白顛的顙白馬也。
果於有行是謂馬翰如九三以互坎阻之故以寇言能无疑乎然九三亦以陽剛上行
同德
四相非為寇而害我乃為婚媾而親我。
其終比
上承乎六五而終无尤於我道之善者也。
楊瀛易通愚得之師曰四爻賁之離離者也艮受者也四居艮體以隂居隂不能徃而受離亦不來賁之故當賁之世而其首皤如而所乘之馬亦白也
皤髮白貌白受采而四求賁之故乘馬翰如疾徃以就之也始焉不得離之視之寇讎今徃就之。
而艮男離女自相配合婚媾也盖四以隂居隂而艮。
所當之位固可疑不得以受今之於離則匪寇婚媾而始之怨尤終可无矣離為飛鳥
故有翰如
或曰四互三五體動下為左馬足
在上白顛的顙
白馬也愚曰主文明。
三為賁之極矣。
四與上九无異
故皤白也
馬亦白也如上白賁也未受者馬。
為人所乘指初九也。
四正隔於九三其賁之心疾飛鳥也。
匪寇婚媾二義
若非九三之寇讎間之則可以初九婚媾之親。
又九三非欲為寇讎也。
欲與四為婚媾以奪初九耳。
俱通。
然諸說以四為五所隔。
不受上九
彧以四自處
不欲受飾於三。
終不若四之為正
所引郭子和曰。
見前郭雍解。
趙汝禖輯間曰。
六四位疑也。
匪寇婚媾
終无尤也。
當位未有疑者。
至此不能无疑盖我雖當位
初九九三皆以陽上一正一否
其情近似
是以疑也四能謹嘉耦怨耦之别拒三而不受
則始雖有疑。
終无尤悔直說六四賁如皤如止終无尤也四應者也為三所不獲故曰皤如皤白也在下而動未獲白馬其從應之志如飛故曰翰如然匪為三所寇隔則已與婚媾矣。
言四雖位疑三而未敢動也然直理勝終得怨尤張應珎解為者離也受者艮也故六四賁如皤如。
上九白賁是皆文飾之美皤然成章繪事後素也。
六四之志下應初九白馬勇於前來當位或疑九三為阻然三非寇我是親我者也九三既非我寇則其終有初九无尤蘇起翁讀易記六四以其身皤如而馬如飛翰之迅與速於就之匪寇婚媾也六四之飾但以白素何也六四自當其位然有疑心所疑何事近於二而不應已也知舍車而徒不好紛華
故以白素之飾而迎逢賁飾簡淡終无過尤而况與已匪寇而乃隂陽婚媾哉艮少男中女婚媾也離伏坎坎盗寇也㐲坎匪寇也。
三四五互為馬四變陽則二三四互
冝其皤如又以白馬為飾也爻變重離
飾文明之盛歟陳深讀易編六四位疑也以六居當位也雖位而以重隂三之重剛欲與而介其間不得不疑也匪寇婚媾終无尤也始疑三之寇終與合故怨尤得以陳普解六四位疑也實當位而疑染於三丁易東曰六四位疑也匪寇婚媾終无尤也六四與其位雖有九三之寇可疑終與婚媾也鄧錡圖說六四賁如皤如止終无尤也。
雜卦无色也夫太素色之始也故上九曰。
白賁无咎賁之主也。
四應舍車而徒二上其須也。
今應亦曰賁如皤如。
白賁坎為髮故曰賁如皤如坎為馬也本
下應
如鳥之飛翰
故曰馬翰如
六四之隂。
下應
中有間之。
雖曰坎寇。
寔匪寇也四正
婚即媾矣與屯匪寇婚媾辭同異。
曰。
六四位疑也。
匪寇婚媾
終无尤也。
謂九三雖曰坎寇。
寔匪其寇。
六四當位
下來
不為九三之間。
未免有所疑。
故曰六四位疑也。
寇匪其寇。
婚已媾矣。
九三雖為下卦之終。
何所尤乎。
故曰終无尤也。
吴澄纂言曰。
六四位疑也匪寇婚媾
終无尤也。
六四居其位。
非有可疑者也。
其始也。
九疑之而不親
其終也。
知其匪寇乃婚媾也。
无尤之之
而與之為矣。
俞琰集說郭京曰。
六四下有皤如二字
齊祭氏曰。
所當之位可疑也盖以字作平聲變革之位。
四止而初文明。
體性各異而不相得
彼此不能无疑
然。
體性雖異。
合之則成章
始以我為寇而見疑
終則與我為婚媾而疑釋故无尤也。
終无尤。
此與剥蹇鼎旅。
五言之皆一意李簡學易記六四賁如皤如止終无尤也雷氏曰。
六四自飾以正。
故曰賁如
未受飾于
故曰皤如初九體乾馬也。
而不污白馬也舍二之車而弗乘。
專志四動而趍上疾若飛然。
故曰馬翰如六四以隂居隂正而不足於明。
是以初九之來本以親已疑其為寇也始雖疑而終能以正相復何尤哉。
李恕易訓白也未獲也。
四與初
者也賁如而為三所隔。
不獲而皤如然從初之志如翰飛然故馬翰如非為三之寇所隔則遂其婚媾矣。
四與逺而三介其間是所當之位為可疑也雖為三所隔而正必合終无過尤保八原㫖六四賁如皤如。
皤者白也與四相易四應未獲
馬翰如為馬白馬離為雉。
有飛翰如四欲徃賁
三所隔以其賁之志不舍素盖進之志如飛終莫能止馬翰如也匪寇婚媾進而得與初合。
三亦與二互相光飾前疑俱釋匪寇讎婚媾曰六四位疑也匪寇婚媾終无尤也君子體而用之六四當位已下三爻之而後言之而後動擬議變化盖言不可畜疑而敗謀也故曰无尤矣。
胡震六四賁如皤如止終无尤也四與為正者也而為九三所隔不獲而皤如皤白也未獲也馬在下動者以正居正
白馬也。
其初四應之至如馬之翰飛而至也使六四匪為九三寇讎之所隔則婚媾遂其相親矣。
夫一不獨二則為文應與之相接邪妄之可。
間者勢之變也邪妄之既去而應與之必合者。
理之常也六四與青者也以皤言馬以吉。
是為三所隔未獲也。
道義之交莫如初九三則妄求者也應與之正莫如初九三則枉道者也。
雖四為三所間而其從政從剛之志。
殆如馬之翰如也貞妄不兩立有時而妄去則貞者合賢與不肖兩盛
有時賢者則不肖者踈矣六四與既以正道九三何終能。
間之哉曰六四位疑也。
謂正
三間之。
是所當之位為可疑懼。
所以從初之志。
飛翰也又曰匪寇婚媾
終无尤也。
謂九三不能為寇。
而終獲相親
亦无尤也。
相文。
然陽道常饒。
足以兼人
道常乏。
故有受飾之理。
四雖自飾
亦之皤如之質。
將受物之飾。
猶六二之須。
丘園虛巴待物也。
初九剛强之才。
飾其趾而來
翰如之馬也馬之乘所以四之皤。
四亦以飾馬之
皆有受飾之質而交相文。
其所以為也。
内進
人必疑之。
盖力不足居上
常懼人之寇已也。
下柔
而來匪寇也。
婚媾之道也。
六四雖多懼懷疑終何尤哉。
朱子曰。
馬人所乘。
則馬亦
賁如如其質可受初九馬翰如
志欲從初之急也。
張清子業注項氏曰三道之隆四道之變也。
愚謂至六四已過中矣由離入艮漸反於文明以止之也四與故曰賁如
四為九三所隔不能遽合未受初九者也。
故曰皤如皤白也
在下動者
初九翰如飛也馬以白言亦未受六四之者。
也此言初九欲求六四之正飾其趾而來疾如飛翰之馬白馬白馬是已翰如即詩如飛如是已寇三也婚媾也。
匪為九三之寇所隔。
則四與婚媾當位者以六居四也疑者。
疑三也言六四當位得正不暱於邪故有三之四本多懼以而下乘九三之豈不懷疑乎然四正終必亦无怨尤趙珪解六四賁如皤如止終无尤也四得賁之正賁飾之世其質嶓然必待正
初九賢來與乃為三所隔塞不獲
塞乆必通乃得如白馬翰飛之疾而來嚮匪三為寇隔乃婚媾相親乆矣位疑也。
初九以六四所當之位比三為疑而不來
終无尤今則正
婚媾相親
是終无過尤胡炳文曰。
六四位疑也匪寇婚媾
終无尤也。
三欲與四為婚媾可疑者三也守正不與不與三也董真卿會通六四位疑也匪寇婚媾終无尤也。
潘氏曰四正
始雖疑慮
終必自合復何尤哉陳應潤變易緼六四賁如皤如止終无尤也皤如。
須髮者。
翰如
馬之如飛者四居不當之位上不與不與二接。
曰。
六四位疑何哉
士君子文采
未遇于時
隱而在下
至于須𩬊皤然
无意進用
忽有白馬之來。
飛翰之急初疑其為寇。
不擬人君聘召之來。
禮如婚媾
使之居大臣之任至此當位无疑矣。
六四變離。
文明之時
人君求賢之急也。
如此
終无。
尤者老而得君其志不負平生之所學。
何怨之有。
文王之聘吕望
漢武之徵中公。
齒德古者求賢
多求老成
典刑慮事者。
非若後世限以耄期而弗用解蒙精藴大義先儒曰。
其道之隆。
道之變。
有相之道
而未獲其者。
由其有。
間也。
吾夫子又言其始之離。
而終之合也貢清之撮要初九
乘車
四慕之愈切。
之道
欲飛翔而來也。
以其守正
故終无尤。
所引回與
以下二條見前胡震孔頴達正義易纂饒氏曰。
四以初應為
為九三所間白馬指九三陽為翰如求我然其非為寇。
求婚媾縁九三得正强暴所謂終莫之尤九三无正而求四四又乘剛誠有可疑六四所處者正故始雖疑而終莫之尤也所引蔡氏曰胡氏曰見前蔡節齋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三千八百七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