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四八三


卷一○四八三 第 x 页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四百八十三 四济
礼〈曲礼篇十六曲礼口义宋林光朝艾轩集汉兴高堂生以。礼名家。一传萧奋。再传孟卿。三传后苍。后苍积数万言曰后氏曲台记其后戴德戴圣传之。今礼记四十九篇戴圣所传也。号曰小戴记曲礼者。即曲台杂礼也。小戴传之于其师。故以首篇礼器称礼经三百曲礼三千。礼经周官也。汉人以为经。周官三百六十故举其全数。曲礼。曲台记也。今之曲礼。恐窜定与曲台记。未必尽同也。中庸子思所作亦𠹉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是曲台记所传者。即威仪三千也。后人已见曲台记故谓之曲礼三千。曲礼者。犹载白虎传所论之事。谓之白虎通。 曲礼曰。母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礼主于敬而已。惟敬乃能酬酢万变。有其人。则俎豆玉帛皆礼也。非其人。则俎豆玉帛有司之事也。俨若思。安定辞。持之也。俨若有所思。发而为言千里应之。此治国平天下之本。故曰安民哉。尧舜三王相传以此道而天下平。后世为天下立法制。切切以安民为事。而不知其本在于一身。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四者居其一。则不可以学问。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狎则无敬心。畏则无爱心。所以不能与贤人久处也。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爱之当知其所短。憎之当知其所长。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周人之急未必皆君子。然其用心。则君子也。积而能散。君子不以为难重迁。小人之常情也。安安而能迁。是不为物累者也。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故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临财母苟得。临难无苟免。狠母求胜。分母求多。 狠。横逆也。横逆之来。自反而忠。自反而礼疑事勿质直而勿有。 彼以疑事质于我。而犹有所疑。则不当成。言之直如我且直之之直。直是无所疑也。虽无所疑。亦不敢自居其不疑也。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坐如尸。不边坐也。立如齐不𠋣立也。礼从宜。大夫无遂事。有可以安国家利社稷则为之。使从俗。入国而问禁也。有一二条杂以春秋战国之时事。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不当言而言之。不当用而用之。谓之妄说。人然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故曰不辞费。苟以情实充之。则繁文末节皆礼也。不以为费。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尊卑贵贱。各有其节。食前方丈。不以为侈。啜菽饮水。不以为俭。是之谓不踰节。不侵侮。无犯上之心。不好狎。下交不渎也。 脩身践言。谓之善行。行脩言道。礼之质也。 有其质。然后可以为礼。无其质。而强情于饮食之间妄人也。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取于人为人所取。取人是足恭以求之也。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取于人也。求善价而沽诸。取人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𥙊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宦。亦学也。灵辄为宦三年矣。宦以其学为庶人在官者之事。学则传道授业也。天下事非礼皆不可行。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渴饮而饥食。爱生而恶死。喜则相安。怒则相蹄。齧人之与禽兽何择焉。山野小人终身不知有笾豆之事。然而不犯非礼者。圣人之教见诸日用也。彼知为宫室。为耒耜。为网罟。为棺椁。无一事不出于圣人。宜其终身不犯于非礼也。使古而无圣人。则人何以自别于禽兽。 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大上邃古之初也。其人淳一无机械之心。见寒者则衣之。见饥者则食之。如鱼之相忘于江湖也。自五帝而下。则有报施之心。是以人各亲其亲。子其子。往不来。来不往。则谓之夫礼。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人而有礼。则施为注措如履平地。无礼则如在罟。擭陷阱之中不自知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夫礼自卑而尊人。虽负贩之贱。亦必有所尊。礼不责庶人。而庶人日用之间。仅合于礼。何况可以行礼者。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富贵知好礼。则行乎富贵不为富贵所移。是以无骄淫之心。贫贱知好礼。则行乎贫贱不为贫贱所累。是以其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十年曰幼。当使之学。凡子生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则男女不同席。八年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目。十年出就外傅。所以学幼仪也。二十曰弱当加之以冠。欲以成人责之也。二十而不责以成人。是终身不以成人望之。古者冠昏为重。近世虽士大夫之子。而未𠹉行冠礼。可谓失其所本三十曰壮可以有室四十曰强可以仕。五十稍衰其齿发将艾故曰艾古者五十年德俱长。则命之为大夫。未五十而为大夫。摄行大夫之事。挟卒无骇卒是也。六十曰耆。当指事而使人。七十曰老。当传家事于其子孙。或八十而耄。或九十而耄。盖随其所禀有强弱耳。故八十九十通曰耄。七年曰悼者。以其童稚未有所立。未能远于父母之怀也。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者。刑所以禁暴。悼与耄又何诛焉。周礼司剌有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耄。三曰憃愚百年曰期。人生大率百年而止。颐。养也。当左右养之以尽其馀年。古语老夫耄矣。谓七十曰老。而谆谆已如八十九十也。又曰耄期倦于勤是八十九十而至于百年。故知老而耄。耄而期。皆古人常语耳。 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十年而学。四十而仕。中间为学问者三十年。其所养盖亦厚矣。四十而仕。七十而致仕。在官不过三十年。七十已衰。则当避贤者路也。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请。则是年虽及。而志犹未衰也。适四方乘安车者。四马之车则立乘。小车一马可以坐乘。自称曰老夫者。五十为大夫。出境则称外臣。至于七十则自敬其名。石碏乃老。常告于陈。老夫耄矣。于其国则称名者。君前臣名。此不可易第于列国。自称曰老夫。故重明此一例耳。越国而问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皆其制也。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操几杖以从长者。尽其事长者之礼也。长者问。则当辞让而后对于路率尔而对不为无失。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冬温而夏凊。所以顺四时之节。昏定而晨省又欲知一日安否也。在丑夷不争者。父母之于子。非欲其群居而有争心也。一日忘于父母之本心者。非所以为人子。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凡仕一命受爵再命受衣服三命受车马车马所以侈大之。三赐不及车马。不敢自居。国人曰幸哉有子如此故各以所见称之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见父之执。而应对进退如此其谨者以其与吾父同业术耳。见父之执。如在父之前。是以为孝子。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 出告反面。不敢专也。所游有常。谓出入顺我不可变而之他也。所习必有业不敢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也。恒言不称老。自称其老。则父母必愓然于其心。是以老莱子为婴儿戏也。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有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年长以陪。以其与父齿也。故以父事之十年以长。以其与兄齿也。故以兄事之。五年以长。长于我也。是以差行而不并耳。席以四人为率。群居五人则长者异席。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槩。𥙊祀不为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惧辱亲也。 西南隅谓之奥。东北隅谓之陋。居不主奥至立不中门。嫌其与尊者并也。食飨不为槩者。宾客之具。当裁之于尊长。不敢专其多寡之限也。𥙊祀不为尸者。尸所以象神。不敢偃然受其父之尊敬我也。是以为尸。当卜筮无父者。听于无声。视于无形。闺门之内。凡一言一动。不中其度。必谆谆然而诲之。其未变则从而夷之。闺门之外。父母耳目所不接也。吾当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常若父母之在其左右前后也。使其登高临深苟訾苟笑服闇登危数事。吾父母或是之闻。不惧则恐也。为子者当在闺门之外。如在父母之侧。则无过举也。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𥝠财。 贤者之事君。或不免于死者。皆非其本心也。当偶然之变。必度其死生轻重之地。吾生不义也其死义也。是以舍生而取义。若有意于轻重。是婢妾之事也。是匹夫之好名者也。荆轲聂政。许人于汤火之中而不辞。三代俗变。而一时要之以为义士也曾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曾子曰易箦。以此传之于门人弟子。是以知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往往战国间传习之语。不可以为训。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深衣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纯以素。 幼子常视母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𢹂。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童子气习未移。最。易于矫揉。今夫襁褓之子。虽有识知。而志虑未萌。其与洪荒太古之人何异。日渐月化。而不自知觉。非其性之罪也。幼子常视母诳者。古语教子婴孩。以其志虑未萌。不当开其情伪之端也。童子不衣裘裳。不加成人之服于童子者。教之不躐等也。立必正方不倾听者。使之习为端谨。习惯。则如自然。李骥𠹉语杨龟山先生学问。谓其直往直来。未𠹉左右视。此未必养之于童稚。盖其学问所至耳。负剑辟咡诏之者。如世子初生。卜士负之。妻食之。负者加之于怀抱也。郑氏云。置于背。非也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古之学皆有所传授。是以不敢忽其所传授之人。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者。谓其步亦步。趋亦趋不敢有所变也。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者。拱手而听命不敢问其所之也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不敢与先生并行也。 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将适舍。求母固。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母回。户开亦开。尸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将适舍求母固者。舍者让席。炀者让灶。则近乎固舍者。与之争席。是求母固也。户外有二屦者。此谓敌体者税履于户外。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此数句正可以求礼意。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大夫士出入君门闑右。 臣统于君由门左。则涉于抗礼。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每门让于客。天子五门。大夫三门。士二门。宾客与已敌。则迎于大门之外。每门让于客。不敢居其尊也。寝门。内门也。主人自为席敬客。示其不苟也。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士之于大夫。大夫之于卿。不敢分庭抗礼。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提携向背。进退屈伸。各随其事而为之节文耳。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子夏之门人小子洒扫应对进退不当论其本末。自洒。扫应对进退达而至于圣人。有所不能知不能行。初无本末精粗之分也。古书有弟子职。洒扫一事为童子入道之门也。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居移气。养移体。则易直子谅之心无由而生。 奉席如桥𢖍。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间。客不先举。将即席。客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拨。足毋蹶。 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相向也。函丈相去三席。可以指画议论耳。固辞者。礼有三辞。初曰礼辞。再曰固辞。三而终辞。即席而容怍。其志荒也。能持敬者。其容不怍。抠衣去齐尺。似欲跪而听。衣无拨。是无蹶。以气养志也。志定。则其气不迫。 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必安。执尔颜。长者不及。毋儳言。正尔容。听必恭。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生。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侍坐于所尊。敬母馀席。见同等不起。烛至起。食至起。上客起烛不见跋。 执尔颜者。志有所变。则颜不定。学者用志。欲其专一。以志养气。长者所不及之事。而儳言之。则非听命于长者。正尔容听必恭者。虽听之而意不在焉。谓之不恭。雷同者。谓从他人口耳之说而已。实无见也。必则右昔称先生者。谓尚论古人。则不涉于委巷之见也。敬毋馀席者。恐其听之不谨也。烛至起者。自昼达夜。恐有厌倦。故有辞而作。 侍坐于若子。若有告者曰少间。愿有复也。则左右屏而待。听命于长者。不谓之退不敢退。 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敛发。毋剃冠。毋免劳。毋𥘵暑。毋褰裳。 凡人对大宾客。则未𠹉不拱手敛衽至于閒居。则好自适。往往敛衽之时。如有所拘絷囚。系。以其非素习也。素习安于无事。噭应号呼。相闻也。淫视目逆也。敛发以縰韬之也子事父母。鸡初鸣则栉縰免𥘵 近于有丧者。吕与叔先生虽夏日。亦盛服端坐。 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 屦著綦屦之有系。欲足容加敛也。解屦而后登堂。不敢渎也。古人结袜解屦则结櫗而前。 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 内则。子生七年。则男女不同席。不共食。于童稚之时。而教之远嫌也。妇人十五而许嫁。则系缨笄。成人之饰缨许嫁。则系之不入其门者。谓许嫁则异宫而处也。 父子不同席。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齐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 婚礼初纳采。次问 名。次 纳 币。次 请期。次亲迎。男冠而字。女笄而字。责之以成人。所以敬其名也。已纳采则问名。故曰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受币。东帛十端。鹿皮俪已受币。则请期亲迎。故曰非受币不交不亲。周礼有媒氏。凡判妻入子。则媒氏书之。此日月以告君也。亲迎必告庙而后行。如楚公子围称其告庄共之庙。此齐戒以告鬼神也。已告之。又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盖厚其别也。男女别。则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之道正矣。 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买妾不知其姓。疑其速于自售。而其世系未必以情告也。 贺娶妻者曰。某子使某。闻子有客。使某羞。 婚礼不贺。人之序也。婚礼以其继世。是人情不忍言也。故贺之者迂。其辞曰。闻子有客。使某羞。 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行礼者。安于情实。非不以货财为礼。贫则不责也。非不以筋力为礼。老则不责也。老。谓年七十以上者。 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 桓公六年子同生公问名于申繻繻论名子之法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𨼆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申繻所言。往往依古书。不以国。如𣈆侯周卫侯郑。不以日月。如白一丙藏孙辰。不以𨼆疾。如晋公子黑臀。楚公子黑肱。不以山川。如鲁献公具武公敖周人以讳事神名终讳之。不可杂以常语。使后人易避耳。 男女异长。 男女异长。各以其伯季字之也。如鲁三桓。仲孙。叔孙。季孙。又有纪伯姬鄫季姬。 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𡙡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胊右末。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主人延客𥙊。𥙊食𥙊所。先进殽之序。遍𥙊之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辩殽。主人未辩。客不虚口。所陈馔具。卿大夫通用之。古人进食之礼。止于殽胾脍炙酒浆脯脩十馀种耳。此亦简而易致。可马温公因论近世士大夫酒非满按。不敢会宾友。今人进食之礼。皆有先后品次。不如古人以馔具布之一席之间。为最便易也。客若降等执食兴辞。谓大夫之于卿也。执食。云饭也。进食之礼。所主在此耳。主人延客𥙊。导之使𥙊也。非降等之客。则不必主人导之。古人于一食之间。不忘其所本。必𥙊先代。所为饭食人三饭。谓饭至三则告饱。主人劝之乃食。如传所载。亚饭三饭四饭。则知饭不止于三也。 共食不饱。共饭不凙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齧骨。毋饭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𡙡。毋絮𡙡。毋刺齿。毋歠醢。客絮𡙡。主人辞不能享。客歠醢。主人辞以寠。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毋嘬炙。 共食不饱先厌饫。则是厚取之也。共饭不泽手。泽手。捼莎也。毋抟饭。抟。似具多也。毋放饭。放谓剩弃其馀也。毋咤食。谓其将食而嗫嚅似薄之也。毋絮𡙡。谓尝其厚薄之节。毋歠醢。醢。肉酱也。濡肉殽胾乾肉脯脩。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终身之间。而一事或失必非持敬者。敬仁之地也。 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拜受于尊所。拜受于主人陈尊之处。敬主人也。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此尊卑。少长之节也。燕礼曰。受赐爵者。以爵就席坐。公卒爵。然后饮。 馂馀不𥙊。父不𥙊子。夫不𥙊妻。 食之馀曰馂。而𥙊敬其馀也。其不𥙊者。惟有二条。父不𥙊子之馀。夫不𥙊妻之馀。以其或归宾客之馀则不必𥙊也。古者食必𥙊不敢忘饮食来处。今之浮屠氏每食必𥙊尚存古人之遗意也。礼失求于野。 御同于长者。虽贰不辞。偶坐不辞。 侍坐。而同馔具。故曰御同。或以非召。已往值之。故曰偶坐。虽当盛馔。不必辞也礼非由己设也 𡙡之有菜者用挟。其无菜者不用挟。 有菜。铏羹也。无菜。大羹湆也。仪礼士虞特往设大羹湆是𥙊祀有大羹也。大羹直可歠之耳。 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绤。为大夫累之。士疐之。庶人龁之。 副之四解横断。华之。中裂横断。累之。虽中裂横断而不加之布也。疐之。疐蒂也。瓜当横断而去疐也。龁之。但去疐而已。庶人。语庶人在官者。 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 父母有疾。鸡初鸣。则不暇栉縰。行则不为容。言则不敢自安。琴瑟则不敢亲。仅可食肉饮酒。有不得已而或笑或怒。父母有疾。动作语默未尝顷刻忘之。此人子之常情也。先王制礼。与天下立为中道。凡此数条。虽委巷不学之人其常情往往如此常情有所不及者。则近于禽兽。侧席者。谓特席也。专席。谓去重席也。三年之丧。寝苫枕块。自齐衰以下。则始丧有席。 水潦降不献鱼鳖。献鸟者佛其首。止操书致。水潦降不献鱼鳖。君不责其难得也。相为馈献。但疏言于简牍。以见其名器多寡之数古者必欲操其易致者。而前知古人每事必近情实也。 凡遗人弓者。张弓尚筋。弛弓尚角。右手执箫。左手承弣。尊卑垂悦若主人拜。则客还辟辟拜。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弣。乡与客并然后受。 射者。男子之事。必以进退周旋寓之于其间。以其不主于射耳。舞文事也。而有干盾之饰。射武事也。而有进退周旋之节。此古人制作微意也。以弓遗人。其相授受。异于常时。馈遗之礼。盖所主不在于射也。后之士者。未尝闭弓矢而付之武夫走卒。是以无复存古意也。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弣者。王客授受。皆欲乃左手承弣。覆右手执箫也。进剑者左首。进戈者前其鐏。后其刃。进矛戟者。前其镦。进凡杖者拂之。效马效羊者。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执禽者。左首。归羔雁者。以绩。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剑者。以袂。饮玉爵者。弗挥。几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剑。有椟不容正剑以刃乡人也。左首者以明剑环当在左。主人以右手取其剑环为顺耳。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长者之命。其威仪进止如。使于他邦者。古人于每事必不简。以其物与情实相称也。 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于家。 周公谓予不敢宿。则禋于文王。武王。凡为君使己受命。遂行舍于郊。 博间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博闻强识而不敢自居。敦善行而持之以久。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欢其爱我。忠其敬我。君子未𠹉求备于人。以全交也。或问夫子不假盖于子夏。有诸。曰。有之。子路曰。乘肥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当时群居无其人。子路何为出此言也。夫子不假盖之意。正所以斥子夏之短耳。 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王父尸。为君尸者。大夫士见之则下之。君知所以为尸者。则自下之。 礼曰。引当时所存之书也。君子抱孙不抱子者。曾子问𥙊成丧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同姓可也。孙可为王父尸者。孙于主𥙊者。则子行也。孙于王父。昭穆峙也。故可以为王父尸。为君尸者。天子诸侯凡内外𥙊皆有尸。内𥙊则卜之同姓。外𥙊则卜之异姓。尸所以象神。古人以情实求鬼神也。后世𥙊祀不复用尸。惟巫觋野𥙊尚用之。学者亦不知为近古。三代良法。破坏略尽。田野闾巷。时或见古制。岂非田野闾巷之人。终未可以书生曲说变易之耶。 齐者不乐不吊。古之人将与鬼神交。必散斋。致斋。欲其虚一而静。所以交神也。不乐不吊。恐哀乐有所偏胜。不能与鬼神合也。后世𥙊祀。其散斋致斋。往往特存古制耳。 居丧之礼毁瘠。不形视听。不衰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 毁瘠不形视听不衰。谓不可过乎哀也。居丧而毁瘠。视不明。听不聪。则近灭牲。宁不违父母之本心乎。古者三年之丧。不沐浴。不饮酒食肉。寝苫枕块。以终其事。宰予欲为短丧。盖身历其事。知后之人为难继也。今三年之丧。沐浴饮酒食肉如常时。虽三年不见其为久也。五十不致毁者。五十始衰。不可致毁。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为君何食。敬子曰。食粥。天下之达礼也。吾三臣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不间矣。勉而为瘠则吾能。无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我则食食。居丧不致毁。食粥之谓也。宰予之请短丧。孟子之食食。吾因此以见古人也。 生与来日。死与往日。 生者与来日。谓死之明日。则生者数三日而成服也。死者与往日。谓死之日数三日而𣩵也。此士礼也。大夫则数往日成服杖与𣩵。皆同日也。 知生者吊。知死者伤。 知其生者。则有吊辞。知其死者。则有伤辞。今之行吊。则跪而告。其孤伤礼。则以祝奠。此皆古人之遗意也。吊伤辞毕退皆哭。今吊伤或有不哭者。委巷之礼也。 吊丧弗能赙。不问其所费。问疾弗能遗。不问其所欲。见人弗能馆。不问其所舍。 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君子未尝失辞于人者。情实所充耳。 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绋。临丧不笑。揖人必违其位。望柩不歌。入临不翔。当食不叹。邻有丧。春不相。里有𣩵。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径。送葬不辟涂潦。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介冑则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曾子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曾子将易箦。孟敬子问之。曾子欲告之以其本。故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欲孟敬子终身守其垂死之一言也。孟敬子。鲁大夫。仲孙捷也。敬子居悼公之丧。不欲勉而为瘠。是其自处也必以情。曾子知其可以言而言之也。曾子曰君子所贵乎道三。自其本言之。如谓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则近于有司者之事。 前有水则载青旌。 军行四面八向。因之以起井田之法。布四象于四方。而招摇在上。以其纵横迟速主于一将也。传曰。造化在乎天。死生在乎人。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子夏问于夫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复问居昆弟之雠如之何。夫子皆随其事对之。复雠。非古也。战国间习俗所安。是以驾其事于仲尼之徒。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犹不害其为义也。交游之雠不同国。此于义理大不安豫。子切切于复雠到死不悔。又欲以其一死以激后之怀二心以事人者。此战国习俗如此。东汉之尚名节。𣈆人之尚清谈。是皆习俗之能移人者也。 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垒。军壁也。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槙干。甲戌。我惟筑淮。徐戎并兴。是以郊坰多垒也。古者命将必在卿大夫之列。 春秋列国皆如此。故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士。邑宰也。子路治蒲三年。夫子入其境。田畴甚易。草莱甚辟。知其恭敬以信。入其邑。墙屋完固。树木立茂。知其忠信以宽。地广大。荒而不治。则其责在于士。故曰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临𥙊不惰 韩退之。谓𥙊如不𥙊之事。圣人未尝与焉。季氏问逮闇。而𥙊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钦之心。皆倦怠矣。𥙊而惰。是𥙊如不𥙊也。 凡𥙊于公者。必自彻其俎。 凡𥙊于公。谓助𥙊也。已行事大夫则归俎。士则自彻其俎。俎胙肉也。 卒哭乃讳 周人以讳事神未卒哭。以生事之。檀弓曰。生事毕。而鬼事始。既卒哭。宰史执木铎以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故曰卒哭乃讳。天子七月而葬。九月而卒哭。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士踰月而葬。是月而卒哭。士踰月。亦三月也。以大夫与士名位不同。因之以为等差。其实月数同也。大夫𣩵葬。皆数来日来月。士𣩵葬。皆数往日往月。则知士之月数与大夫同也。卒哭者。是葬竟虞数毕后之𥙊名也。亲始丧。哭之昼夜无时。及启𣩵而葬。故卒其无时之哭。犹朝夕之一哭也。故其𥙊为卒哭。卒哭之𥙊。天子诸侯大夫士其月数不同。其所以辩尊卑隆降杀也。今之人皆以百日为率。已启𣩵而卒哭。所以即远也。𣩵在堂而卒哭。是忘亲也。有浮屠氏之法。而又杂之以阴阳拘忌书。虽孝子慈孙不能尽礼于其亲。哀哉。 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𥝠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 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大功小功不讳。不讳嫌名。如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子之父名晰。曾子不讳昔。二名不偏讳。如夫子之母名徵在。言不在称徵。言徵不称在。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周人虽以讳事神。犹未切切然也。不逮事父母。未𠹉见其父母讳王父母。则已不讳也。古之人作事近情。于今观之。似义理不安。未可以古人为非也。君所无𥝠讳者。谓家臣于君前不避大夫讳也。大夫之所有公讳者。谓家臣于大夫之前则当讳君也。临文不讳者。如周公作诗曰。克昌厥后。又骏发尔𥝠。庙中不讳者。讳其不迁之祖。其馀则否。此亦父前子名。以生事之也。夫人之讳。不出宫中。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讳母之讳妻之讳也。大功小功不讳。期以上则讳。大功小功则不讳也。然有子与父同讳者。以情起义也。如父之世父。叔父。于已为从祖也。父之姑。于已为。从祖姑也。此正服小功。父之姊妹于已为姑也。已嫁则为之大功九月。皆不当讳。谓父讳之。则子与父同讳。以情起义。非礼之正也。 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 古之人婚冠丧𥙊皆质之于龟筴。所以敬鬼神也。后世有阴阳拘忌之说求日。以攴干而逆定其吉凶。是以不复验之于筮。昏礼不得以仲春。死者不得如期而葬。皆巫𥌒曲说害之也。 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礼乐射御书数。皆学者之事也。夫子曰。吾执射乎。吾执御矣。古之人所以教由其志气性情中来也。故曰学无终始。 客车不入大门。 公食大夫礼。宾客之乘车在大门外西方。 妇人不立乘。 安车也。安车则坐乘。 犬马不上于堂。 充庭实也。 故君子式黄发下卿位。入国不驰。入里必式。卿位。路门之内门东北面。位过之而上车。入未至而下车。里二十五家也。入里门有父事之者。有兄事之者。示其起敬起孝也。 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右必式。 乘车。五辂也。王乘一辂。其馀辂从行也。 国君不。乘奇车。车上不广欬。不妄指。立视五巂。式视马尾。顾不过毂。国中以策彗恤。勿驱。尘不出轨。 乘大路越席以养安侧载睪芷以养鼻。前有错𢖍以养目。和鸾之声以养耳。古之人出入起居。莫不有其度也。 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载鞭策不敢授绥。左必式步。路马必中道。以足蹙路马刍有诛。齿路马有诛。齐牛。帝牛也帝牛必在涤三月。齿路马。谓数其齿。则知马之老弱春秋传。马齿已长矣。 曲礼下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藉藻以饰玉也。有藉以垂藻也则禓禓衣。无藉以屈藻也则袭衣。执玉随其文质为之变耳。 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夫夫不名世臣侄妇。士不名家相长妾。 卿老。上卿也。世妇。两国合媵也。世臣。父时老臣也。侄娣。妻之侄娣。从妻而归我也。家相。士有隶子弟以相家事者。长妾。一妻二妾。谓其妻之长。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𥙊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若兄弟宗族犹存。则反告于宗后。去国三世。爵禄无列于朝。出入无诏于国。唯兴之日从新国之法。 大夫士去国其行礼。不欲遽然而变故即新也。他事尚可从新国之法。惟𥙊祀之礼。居丧之法。哭泣之哀。此尤不忍变也。太公葬于周。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夫子殷人也。其死也𣩵于两楹之间。故曰𥙊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𥙊祀之礼。夏后氏𥙊其闇。殷人𥙊其阳。居 服。如啇人上不降远。下不降卑。周人以贵降贱。以适降庶。哭泣之位。殷人以贵贱为序。周人以适庶为序。去国三世有可变者。有不可变者。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欤。子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母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有。礼之去国三世。则当论其国于我厚薄何如也。 君子已孤不更名。 父命之不敢辄变也。巳孤暴贵不为父作谥。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𥙊礼。丧复常读乐章。古人阖棺而定谥。所以类其行也。凡人之有谥。以言善恶之行可录耳。已孤暴贵而为父作谥。是掩其父之不足。录以贵贱之心。而自为贵贱轻重者也。丧礼。朝夕二临。启𣩵出祖。𥙊礼。虞袝祥练。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是以丧复常读乐章也。子夏既除丧。而见孔子。予之琴和之而不和。弹之而不成声。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过也。子张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和之而和。和之而不和。二子皆是也。弹之而成声。弹之而不成声。二子皆非也。龟荚几杖席盖重素袗絺绤。不入公门。苞屦扱衽厌冠。不入公门。书方衰凶器不以告。不入公门。 席盖士丧。以苇席为盖。重素。谓素衣素裳也。苞屦扱祍厌冠。皆齐衰以上。书方。谓赠死器物书之于牍。书方衰凶器告而后入。谓臣死于公宫者。 无田禄者不设𥙊器。有田禄者先为𥙊服。 无田禄诸侯之大夫。有田禄天子之大夫。 大夫士去国𥙊器不逾竟。大夫寓𥙊器于大夫。士寓𥙊器于士。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彻缘鞮屦。素簚乘髦马。不蚤鬋。不𥙊食不说人。以无罪妇人不当御。三月而复服。大夫士去国于其竟。上待放者。三年虽示其必去。然亦未敢遽也。一曰存君也。二者不敢轻去坟墓之国也。变服三月者。明其得罪于君为父祖之累耳。 大夫士见于国君。君若劳之则还辟。再拜稽首。君若迎拜则还辟。不敢荅拜。 大夫士见国君。谓他国也。君若劳之。问其行李之勤也。君若迎拜即聘礼。宾入门左。公再拜。宾辞不敢拜。 大夫士相见虽贵贱不敌。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凡非吊丧。非见国君。无不荅拜者。 大夫士。虽有贵贱之等于他国。不以贵贱相临也。 大夫见于国君。国君拜其辱。士见于大夫。大夫拜其辱。同国始相见。主人拜其辱。大夫见于国君。士见于大夫。谓他国也。同国始相见。虽贵贱不敌。主人皆逆之于大门之外。以拜其辱我也。 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卯。 曾子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吾以是知天地为大父母。 岁凶。年榖不登。君膳不𥙊肺。马不食榖。驰道不除。𥙊事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 天子诸侯大夫士。服食器用。无非取于民力。凶年饥岁。则当重民力。是以休戚利害达之天下犹一人也。 君无故玉不去身。大夫无故不彻县。士无故不彻琴瑟。 环偑之节。钟磬之县。琴瑟之御。君子周旋于其间。则鄙诈之心无自而入。五音十二律。古也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是琴之全体具五音也。琴之有。少宫少啇。则不复有琴。瑟之有少宫少徵。则不复有乐。以繁脆唯杀之调。皆生于二变也。子路冉求公西华言志。天子听之。而曾点鼓琴自若者。以其优柔平易无言于应荅也。韩退之听师颖琴状。其低昂抑扬之节。今人皆能之。非所以养性情之具也。 大夫𥝠行出疆必请。友必有献。士𥝠行出疆必请。反必告。 陈庄子死赴于鲁。鲁人勿哭。缪公召县子而问焉。县子曰。古之大夫束脩之问不出境。虽欲哭之安得而哭之。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焉得而勿哭。士大夫私行出疆之礼。非古也。 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秦人以命为制令为诏。士死制。死于君之命也。制。秦汉以来用之。 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此杂以春秋秦汉典故也。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𡣕。有妻。有妾。 后所以理阴事。故必以女官佐之。三夫人。二十七世妇。九𡣕。八十一御妻。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𡨥。典司五众。  有天官。又有五官。是为六卿也。此皆殷制。周人从而损盖之耳。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兴司六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司土。掌土政也。司木。司水。掌山林川泽也。司草。掌辟草莱。司器。掌以时徵齿角。司货。掌金石锡玉之地。六府主之。六工从而饬化之。土工。掌陶旊之事。金工。掌锻铸之事。石工。如玉人磬人。木工。如梓匠者。兽工。主以犀象为器物者。单工。作越席及萑苇之器者。 五官致贡曰享。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 五官致贡于其岁终。则太宰会之。五官之长。天官也。天官太宰。故为官官之长是职方者。如唐虞之四岳。周之二伯也。伯。则伯父伯舅。九州之。长次于伯。则称叔父叔舅。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大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牗之间受朝。则于路门之外两塾间。春曰朝。秋曰觐。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 诸侯非天子之命不越竟。或檀为会盟之事。或𥝠自尊大而行天子聘问之礼。皆非诸侯职分也。春秋乱世习久以为常耳。 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典民言。自称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适子孤。临𥙊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孙某侯某。死曰薨。复曰某甫复矣。既葬。见天子曰类见。言谥曰类。 既葬。见天子曰类见者。世子三年之丧毕。执皮币象诸侯以见天子言谥曰类者。谓将葬必请谥象其行而谥之耳。春秋列国有终其身不朝于王所者。五等之爵。其死也皆称公。且自为谥纲纪文章荡然无复有也。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庶人僬僬。 谓其动容貌。出辞气。有尊卑贵贱之节。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诸侯一娶九女。世妇。夫人之侄娣也。妻三媵若侄娣也。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于外曰子于其国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称曰其。使者自称曰其。按王藻上大夫曰下臣𢷤者。曰寡君之老。下大夫自名𢷤者。曰寡大夫。使者于他国必以主人揭而自名之耳。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此春秋条例也。故从而释之曰君子不附恶人。诸侯失地则名之。灭同姓则名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巫医必以世。以其专业也。 儗人必于其伦。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如服衣若干尺矣。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幻曰未能典谒也。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儗人必于其伦。问天子之年不当指或人为喻也。大夫士庶人之子因触类而言之耳。仓唐为中山使于魏文侯。文侯指左右问曰。子之君长短孰与此人等。曰。儗。非伦不可匹也。文侯改容。又问子之君孰与寡人等。曰。君赐之黼衣。则能胜之。君赐之冠带。则不更造。文侯与之语。悦之。 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山泽之所出。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𥙊器衣服不假。问士之富。以东数对。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 数地以对如齐之境。东至子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 山泽之所出。如伐山煮海有宰食力。如季氏有家臣以车数对。上士三命得赐车数畜以对鸡狗彘。 程氏遗书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非绝民之欲。而强人以不能也。所以防其欲戒其侈而使之 事君有犯无隐。事亲有隐无犯有时而可分。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母不敬。尹和静言行录和静。𠹉言曲礼。虽是末节。皆不可废盖洒扫应对便是穷理尽性。母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此四句便是曲礼总目。因举吕与叔诗曰。礼仪三百。复三千酬酢。天机理必然。寒即加衣。饥即食。孰为末节。孰为先。盖言本末先后皆不可废。 平居须是俨然若思。 朱子语续录不窥密止无测未至。 云许多事。都是一个心。若见得此心诚实无欺伪方始能如此。若此心苟涣散无主则心皆逐他去了。更无一个主宰。观此求放心处。全在许多事上。将许多事去拦截此心教定无测未至。未至之事。自家不知。不当先测。今日未可便说道明日如何。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古人室在东南隅。开门东北隅为突。西北隅为屋漏。西南为奥。人才进便先见东北隅。却到西北隅。然后始到西南隅。此是至深密之地。 坐如尸。立如齐。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恭。口容止。气容肃。皆敬之目也。 问艾轩解母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训思安作助语然否。曰。训思字作助语尚庶几。至辞字亦为助语。则全非也。他门大率偏把心都在边角上用了。问君言不宿于家。曰。只是受命即行。不停留于家也。那数句是说数项事。 三命不齿犹而今别设卓也。 问宿宾曰是戒肃宾也。也是隔宿戒之。 问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不知圣人何以取之曰。旅中之礼。只得如此。变礼也。只得如此。晦庵文集看章言君子脩身。其要在此三者。而其效足以安民。乃礼之本故以冠篇。母不敬止安民哉。贤者至能边此言。贤者于其所狎能敬之。于其所畏能爱之。于其所爱能知其恶。于其所憎能知其善。虽积财而能散施。锥安安而能徙义。可以为法。与上下文禁戒之辞。不同旧说非是。安安而能迁来说得之但辞太烦耳。疑事勿质。直而勿有。两句连说为是。疑事母质即少仪所谓母身质言语是也。直而勿有。谓陈所见听彼决择不可据而有之事。务彊辩不能如此。则是以身质言语矣。敖不可长云云。此篇杂取诸书精要之语集以成编。虽大意相似而文不连属。如首章四句。乃曲礼古经之言。敖不可长以下四句不知是何书语又自为一节。皆禁戒之辞也。贤者以下六句。又当别是一书。说见前段。临财母苟得以下六句。又是一书亦禁戒之辞。若夫坐如尸。立如齐。刘原父以为此乃大戴记曾子事父母篇之辞曰。孝子惟巧变故父母安之若夫坐如尸。立如齐。弗讯不言。言必齐色。此成人之善者也。未得为人子之道也。此篇盖取彼文而若夫二字失于删去。郑氏不知其然。乃谓此二句为丈夫之事。其说误矣。此说得之。又立如齐注疏所说立容甚详。今皆不取。而所取者。乃无所发明之剩语。此类恐更宜详择也。礼从宜。使从俗。当又是一书。其说旧注亦得之。刘氏七经小传有仪礼等说。不可不看。若夫二字与中庸好学近乎智上子曰二字相似。皆失于删去者也。 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如云仁则荣。不仁则辱。初无身心本末之辨盖圣贤之言。各有所指。随其浅深。而莫非至理之极也。今必以内外为精粗。而欲去彼取此。岂非有所陷溺其心而然耶。且学者之勉彊力行。亦勉其所当为者而已。若曰勉焉以冀其有以自慰。则是先获后难而为谋利计功者之所为矣。圣学异端之别。于此亦略可见。试深察之可也。 答江德功 有礼则安说立意甚善。但详本文之意。只说施报往来之礼。人能有此。则不忤于物而身安耳。未遽及夫心安也。况古人之所以必曰于礼。但为礼当如此不得不由。岂为欲安吾心而后由之也哉。若必为欲安吾心。然后由礼以接于人。则是皆出于计度。利害之𥝠。而非循理之公心矣。大抵近世学者溺于佛。学本以圣贤之言为卑近。而不满于其意。顾天理民彝有不容殄灭者。则又不能尽叛。吾说以归于彼两者。交战于胸中。而不知所定。于是因其近似之言。以附会而说合之。凡吾教之以物言者。则挽而附之于已。以身言者。则引而纳之于心苟以幸其不异于彼而便于出入两是之𥝠。至于圣贤之本意。则虽知其不然。而有所不顾也。尽其心自以为吾之所见。已高于圣贤可以咄嗟指顾而左右之矣。又况推而高之。凿而深之。使其精神气象有加于前。则吾又为有功于圣贤。何不可而不自知其所谓高且深者。是乃所以卑且陋也。此近世杂学之士。心术隐微之大病。不但讲说异同之间而已。不审贤者以为如何。宋唐仲友说齐文集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左传针之称书君前之例也父前未知所考。 父前子无名父之理。宁可以孙而名子于父前乎。它人则固当尔偶未见于经。传不必疑礼之为非。况尚有可考乎。夫子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此它人父前子名之證也。乐庵语录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架。不同巾栉。不亲受。男女不杂是一句。若如此读。则下文皆通坐不同。男女之坐不同也。椸架不同。男女之椸架不同也。巾栉不亲授男女之巾栉不亲授也。梅野先生文集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皆君也。君之新立。年或未知。远域及邻国聘使之来。必问其年之大小。然臣下不敢轻荅。以天子至尊。不当言长幼。又不当言长短。只荅言但闻其服衣若干尺。盖以衣长短言之。则其长幼可知。又言闻而不直言见。表其尊也。至于诸侯。则可以。长幼言。则言能从宗庙社稷之祀事。幼则直言其未能。下是则大夫以至庶人觌面相与。可知长幼。惟问其子。御。犹主也。主家事。谒。告请也。谓能𢷤赞宾客之告请也。负薪以庶人贱者之役。少仪云。问士之子。长幼。长则能耕。幼则能负薪。与此相类。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春秋书法褒善贬恶惟一字尔。如书出。书名。皆恶也。天子以以天下为家。 凡出则言巡守。若言出则为恶矣。诸侯为国之君。生则称爵。若称名则亦恶矣。君子之于书法。惟不亲蔽其恶。皆显书之。故诸侯战败而失。其与夫或灭同姓之国。皆书名以罪之。著其恶也。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臣子之事君亲也。不容有一毫之躁心。事父母几谏。则事君亦不当显谏。惟委曲讽告。三谏不听而后逃者。盖至是不为苟容。乃合礼也。若事亲则虽三谏不听。又必号泣随之。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盖事亲无可逃之礼。君亲有疾药皆先尝。又必择世医而后服其药者。盖一不审择轻付庸医之手。则为不忠与不孝矣。 儗人必于其伦。儗。比也。伦类也。凡于君父之前。所称其人必比其类。所以为敬。苟以愚比贤。以贵比贱。则为不敬矣。 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𢷤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自称于诸侯曰天子之老。于外曰公。于其国曰君。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于外曰侯。于其国曰君。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于内自称曰不谷。于外自称曰王老。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此官制尊卑远近内外降杀之称也。周礼九命作伯。故五官之。长所以曰伯。谓以三公为之也。是或为职方氏者。主东西方之伯也。乃得辄见于天子。故𢷤者传命。则曰吏。示有分也。以姓同异曰伯父伯舅。盖其亲亲之辞。其自称于诸侯则曰天子之老。于外曰公。于其国曰君。皆言尊也。下是则有等第焉。故九州之长次之而曰牧。所称皆降杀焉。其处九州之外长于东西南北之四海虽大国不过曰子而已其于内。自称曰不榖。盖谦辞也。于外自称曰王老。则又重其称以威远也。又次而至于庶方小侯。盖戎狄子男之君尔。其入于天子之国则无爵可称。惟于外曰子。自称曰孤而已。孤者。独行无与之称。亦谦辞也。博士周公文集曲礼曰。母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曲礼者。礼之至曲者也。大则简。曲则详。然曲能有诚至于变化。岂有二致哉。故其为礼者。曰。母不敬。所以戒夫人之不可以不敬也。盖敬者。君子修身之道也。所以闲邪而存其诚者也。敬斯定。定斯正。正者。德之基也。慢斯怠。怠斯邪。邪者德之贼也。古之人。相在尔室。不愧屋漏。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𥙊。何所不用其敬哉。俨若思者。非思也。凡思者。其心必有所止。心有所止者。其耳目视听必有所忘。盖其心定者。其容寂此俨者。所以若思而非思也。古之人知止而虑善。恭默以思道。此有思者也。南郭子綦之隐几嗒焉似丧其耦。颜渊之坐忘黜聪明堕肢体此无思者也。无思者。天也。有思者。自人而之天也。古之为道如此。安定辞者。易所谓易其心而后语也。盖一辞之不中。皆心之过。孟子所以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而颐之养。正君子所以慎言语。是以存于心者。既见乎辞。考其辞者。亦可以知其人也。此三者。礼之大节。君子学道之要也。自天子达于庶人。自脩身至于为天下。莫不一于是。故敬则无敢慢。无敢慢则民莫不爱矣。俨则人望而畏之。人望而畏之。则民莫不敬矣安定辞。则其言善。其言善。则民莫不。应矣。敬也。俨也。安定也。举乎其上者如此。所以安民之道也。爱也。敬也。应也。错乎其下者如此。民所以安之之效也。匹夫而有此。必有安民之术。天子而有此。必有安民之事。故曰。安民哉。 。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君子所以知天者。知其性也。所以事天者。事其心也。性之不明。心之不存。则在我者与天不相似。故有长傲以悖天德。从欲以丧天性。所见者小。则其志易满。天道𧇊矣。所慕者外。则其乐易极。天理灭矣。人之所以为人者。天也。失其天岂可谓天之人乎。此其。丧精失灵。皆可哀之民也。原夫凡人之所以有傲者。何也。以其有我而已矣。以我为我。刖彼为之对矣。彼我既分。胜心生焉。强此而劣彼。此所谓。傲也。彼既自彼。我既自我。傲且不足以轻彼。适所以害我。是心也。且不可有。况可长乎。若我既无我。则彼亦无彼。何。傲之有。彼有大傲者。焉。傲晲乎万物之上者。是也。是傲也。非世俗之鄙心也。道独尊而无对。故也。凡人之所以有欲者。何也。以其有物而已矣。以物为物。则我为之役矣。物我既交。爱心生焉。忘已而徇物。此沂谓欲也。物既自物。我既自我。且不足以益我。适所以丧我。是心也。且不可有。况可从乎。若物既无物。则我亦无我。何欲之有。彼有大欲者焉。纵心所欲。不踰矩者。是也。是欲也。非世俗之鄙心也。道无心而不留故也。志固不可满。而凡人之志。沂以可满者所志者。利也。其志在利者。利得其志必满。志满者必骄。由志道者观之。不亦隘乎故大志者。古今不可以为限。固不可满也。乐固不可极。而凡人之乐。所以有极者。所乐者伪也。故所乐在物。物得其乐必极。乐极者必淫。由乐道者观之不亦鄙乎。故大乐。者。天地不能变。 物不能易。固不可极也。然则斯四者。为之小者必可。谓之小人矣。为之大者必可。谓之大人矣。君子之学。去其小者。存其大者。如斯而已矣。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无苟得。临难母苟免。狠无求胜。分无求多。疑事无质。直而勿有。君子之于学也。能亲贤。然后能明善。能明善然后能至公。能至公。然后能无累。能无累。然后能自立。能自立。然后能与人能与人。然后能善世。此学者本末之序也。天下之人莫不善也。贤者先得乎其善者也。故其温良可亲也。其威严可畏也。亲之而不知敬。刖其流必易。畏之而不知爱。其渐必疏。易则不知善之可尊。疏则不知善之亲。狎而敬之而不失其尊。畏而爱之而不失其亲。君子之亲贤有如此者。天下之蔽。莫大乎私。天下之明。莫大乎公。君子之于人也。无𥝠好其所好者必善者也。无𥝠恶其所恶者。必不善者也。故所爱者善也。不以所爱蔽于所不爱。乃天下公好也。所憎者不善也。不以所憎蔽其所不憎。乃天下之公恶也。惟能公于好。恶。故能不以一已之爱憎。而易天下之善恶。君子之至公有如此者。凡人之所以厚积者勿必以为已𥝠分者也。惟公者。能以天下为度。则不累乎物。存人者。犹在已也。奚积而能散乎。几人之所以居安者。必以为我所安也。惟公者。能以天下。为宅。则不累其居。在彼者。犹在此也。奚安而不能迁乎。惟其能散也。故散而不失其所积。惟其能迁也。故迁而不失其所安。君子之无累有如此者。若夫累于物者。则临财必求苟得。累于身者。则临难必求苟免。惟君子忘物所以立我。故不累于物。忘我沂以立道。故不累乎身。内外无累。故可以得而得。无心于得。非所谓苟得也。可以免而免。无心于免。非所谓苟免也。君子之所以自立有如此者。今天下之所以好胜者。为其不能忘我也。天下之所以多得者。为其不能遗物也。苟能忘我。而常处其弱。则人之狠者。不求胜而天下莫能胜矣。苟能遗物而常处其不足。则人之分者不求多。而天下莫能损矣。苟持是于天下。虽之蛮貊而必行。入麜鹿而不乱。君子之所以与人有如此者。君子之知。众人之所以疑也。众人之曲。君子之所以直也。然而君子有同天下之志。而无善一已之心。故致其大知以释其疑。使天下之疑者不疑。质其所疑。则天下疑矣。推其大直以直其未直。使天下之不直者直。有其直。则天下不直矣。故不质其所疑。所以欲天下之皆致其知也。不有其直。所以欲天下之皆得其直也。君子之善世有如此者。凡此数者。君子之所务而众人之所深戒者也。故或曰能。或曰母或曰勿语。其志则一也。 若夫坐如尸。立如斋。礼从宜。使从俗。 君子之所以必庄必敬者。非以饰外貌。所以养其中也。盖其心肃者。其貌必庄。其意诚者。其体必敬。为尸者所以象神。不庄不敬。则神弗临之矣。必庄必敬。然后可以为尸。故君子之坐如之。为斋者所以接神。不庄不敬。则神弗接之矣。必庄必敬。然后可以为齐。故君子之立如之。方是时也。其心寂然而无一物。其孚颙若而无它虑。是心也。圣人之心也。颜子三月不违仁。不违此心也。其馀日月至焉。至此心也。圣人纵心所欲不踰矩。不踰此心也。圣人常。颜子久。其馀暂。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学者舍是。亦何所求哉。古之人何独坐立然后如此。此特举其大端而已也。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𠋣于𢖍。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无须吏之离。终食之违。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所以存心养性。大过人远矣。此学者入德之要。不可以不思也。礼从宜。使从俗。陈马之说备矣。 夫礼者。所以辨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者。中而已矣。万物之至情。天下之达德也。君子不敢过。小人不敢不及。一定而不可易者也。犹规矩设而不可欺以方圆。绳墨陈而不可欺以曲直。故天下之亲疏者。于此可以定。天下之嫌疑者。于此可以决。天下之是非者。于此可以明。天下之同异者。于此可以别。苟舍是焉而无以辨。则总总林林。亦何以相与立于天地之间哉。此所以有礼则治。无礼则乱也。 礼不妄说。入不辞费。 礼者。正而已矣。妄说人。非正也。辞费。非正也。何也。今人之所以妄说人者。不有求于人。必欲逭已责也。人之所以辞费者。不有矜已能。必欲辞已过也。君子无求而安于命。何为而妄说于人哉。君子不矜而过必改。何为而费于辞哉。说以其道者。正说也。君子有之。辞取其达者。正辞也。君子有之。说不以道。亦人之所不说。而辞之多且游者。亦圣人以为躁而诬善。然则人亦何取于妄说人与辞费哉。此礼所以不为也。 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 礼者。分而已矣。居下而犯上。则踰上之节。不知下之分也。居上而偪下。则踰下之节。不如上之分也。侵侮者失人。不知人之分也。好狎者失已。不知已之。分也。君子明礼而知分。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与人不争。处已必敬。此所以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而为万夫之望者也。脩身践言。谓之善行。行脩言道。礼之质也。 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天下莫不为善。岂人人为舜也欤哉非也。方其为善。其心则舜之心也。天下莫不为利。岂人人为蹠也欤哉。非也。方其为利。其心则蹠之心也。故人不可以不为善也。虽小善而必为。然后能为大善。舜之所以为舜者。以其乐取诸人以为善。闻一善言。见一善行。从之莫能禦也。然则如之何斯可以为善矣。曰脩身也。践言也。脩身者必敬。践言者必忠。忠与敬者。善之大端。入德之要也。故曰脩身践言。谓之善。行。行笃敬。则行脩矣。言忠信。则言道矣。故曰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又曰。忠信之人。可以学礼。此行脩言道。所以为礼之质也。苟无其质。虽习于曲礼威仪之多。君子不谓之知礼。晚周之衰。天下士大夫既其文而不既其实。庄周寓言矫弊。遂以为忠信之薄。而道之华。此岂吾圣人所谓礼云礼云者乎。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君子有财。以给天下之求。有道以应天下之问。其心必欲无一夫之不获其所。而天下之人。皆至于道。圣人在上则行其道。圣人在下则怀其志。故尧舜所以犹病于博施济众。而孔子乃于其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此岂取人而往教所得周哉。盖取人则失已。往教则枉道。圣人中道而立。使天下之人皆得取于我。而来学以求正焉。则已立而给不匮。道大而。应无方。然后天下之人。皆得与被其泽。而有足者。咸可以至于斯。此礼所以在彼而不在此也。习学记。言曲礼中。三百馀条。人情物理。的然不违。馀篇如此要切言语可并集为上下篇。使初学者由之而入。岂惟初入。固当终身守而不畔。盖一言行。则有一事之益。如鉴睹像。不得相离也。古人治仪。因仪以知义。曾子所谓笾豆之事。今仪礼所遗。与周官戴氏杂记者是也。然孔子教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盖必欲此身常行于度数折旋之中。而曾子告孟敬子乃以为所贵者。动容貌。出辞气。正颜色。三事而已。是则度数折旋皆可忽略而不省。有司徒具其文。而礼因以废矣。故余以为一贯之语。虽唯而不悟也。今世度数折旋。既已无复可考。则曾子之告孟敬子者。宜若可以遵用。然必有致于中。有格于外。使人情勿理不相踰越。而后其道庶几可存。若他无所用力。而惟三者之求。则厚者以株守为固。而薄者以捷出为伪矣。颜氏家训礼记云。定犹豫。决嫌疑。离骚曰。心犹豫而狐疑。先儒未有释者。案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还。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豫。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犹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狐之为兽。又多精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敢渡。今俗云狐疑虎卜。则其义也。滹南王若虚五经辩惑曲礼云。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𡣕。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又云。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夫妻者。所以对夫嫡配之总称也。妇人者所以对男子女子之总称也。初无贵贱尊卑之别。今乃以妻列于后夫人等下而别为一号。专指妇人为士之配。然则天子之后公侯夫人辈。不谓之妻乎。非士之配者。不谓之妇人乎。郑注内则云。妻之言齐也。以礼见问得与夫敌体也。孔氏引之以为彼是判合齐体者。此言齐者。以进御于王时暂有齐同之义。穿凿可笑如此。豫章熊明来先生家集曲礼古记之名。当从正义委曲言礼之说。艾轩林氏谓因曲台得名。此未必然。曲台汉宣帝时会射之所博士。后苍作记。非礼记也。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二十曰壮有至。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陆子方文集古见小戴记。曲礼上篇。古之遗言也。陆农师音读以十年曰幼作句绝。以下弱壮等字皆仿此。新安朱氏以为有理今从之。幼而学者。兼小大学而言。十九以前为幼。则自八岁至十五而入小大学矣。古之生子能言则教之。是时知思。未有习化。未有前言至论。日夕薰聒。涵泳善心。珑琢美质。久而安习。保固完全。𥝠智偏。嗜。不能入矣。二十成人。可以胜衣冠。冠礼曰。弃尔幼志。醮而字之。责成人也。然体犹未壮故曰弱。三十则血气定矣。可以授室。合二姓之好。以事宗庙。有父道焉。四十曰强。孔子曰。强有二义。智虑强气力强。吕氏曰。强则材成。材成者。智虑定。则谋事审。气力完则任事果。故可以出仕。然必至于五十。阅理深而熟。更事久而精。然后可以为大夫。五十曰艾。艾。发苍白色。服政为大夫也。仕者。始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大夫者。居上以长人。治邦国之大事。盖才可用。则命之仕。德成。则为大夫。其间非无早知夙成之人也。以为养之熟。则成效著而收功博。不待其成而用之。则有美锦而学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言成人之佩。非童子之饰。其才能不足以取知于我也。婉𠔃娈𠔃。总角丱𠔃。未几见𠔃。突而弁𠔃。言总角之童。戴大夫之弁。躐等而居于位也大抵士脩于家。学优则仕。王事鞅掌东西驱驰者不过二十馀年耳。未四十也。才纵可以有为。而不当使之为。已六十也。才犹可以有为。而不欲使之为。其用人也有制。其待人也有礼。六十曰耆。筋力既衰。不任其劳。可以使人。不可以使于人也。七十曰老。不服戎。不与事。外则致王事于君。内则传家事于子仕止矣。七十曰耄。耄。昏忘也。七年曰悼。悼。怜爱也。耄者。老而知已衰。悼者幼而知未及。尊老而慈幼。故不加刑焉。周官司厉七十者。与未齿者。皆不为奴。汉律未及八岁。与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不坐。皆古之制也。百年曰期颐。期有两音。郑氏曰。期。要也。孝子要尽养道而已。严陵方氏曰。人生以百年为期。由是而上。则过乎人所期。由是而下。则不及人之所期矣。朱氏曰。期。音期。取周期之义。期。谓百年已周颐。待养而已。其义为长。此章自始至终。每十年一变。盖数起于一。止于十。天地奇耦之数阴阳生成之理。每至于十。则必更。人也者。受天地之形孕。阴阳之气。孰能其数而逆其理哉。故十年。则必异其名。至其时。则必异其事。幼与弱之类。则名之异矣。学与冠之类。则事之异矣。昔者先王制礼立法。以律人心。劝学崇化。以节民性。使人学问审博。血气充盈。志意坚定少者待其成。壮者服其劳老者享其寿。未用者无躁进之心。当退者无不知足之戒。人生其时。沐浴圣泽。舞蹈仁风。耳目聪明。四肢安逸。夫夫妇妇而家道正。长长幼幼而王政行。虽孤鳏之民。冻馁之老。犹得与昆虫草木各遂其生。况凡民之秀为学士大夫者哉。当时王道修明风气长厚。根本全在学上。学不是空言。要措诸事业。致知诚意。所以治其国。明善诚身。所以治其民这学示是词章之学。浮靡用不得。不是训诂之学。肤浅行不得。虞典教冑子。周礼。宾三物。直是后日要得他用如桑麻榖粟凿凿皆精实。公孙侨曰。侨间学而后入政。未间以政学者也。此之谓矣。然学政不是在下自扶立得。直须上之人辅翼振德。方始成就。中庸曰。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人自襁褓以至成童便有这个性。可尧可舜。不教则失之。圣人能尽已之性以尽人之性。其必由学乎。学所以修性也。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学而成者也。学废。则礼废。冠礼废。而成人有童心不弟之源。昏礼废。而嫁娶不待年不寿之源。考比之礼废。而官制坏不治之源。饮射之礼废。而养老缺不孝之源。嗟乎其来。非一日矣。春秋时已有欲毁乡校。如郑然明者。青青子衿。在城阙𠔃。诗所以剌之也。郑蕞小国也。而王朝之大夫已有不悦学如原伯鲁者。故闵子马讥之曰。夫必是说。而后及其大人。曰。可以无学。无学不害。下陵上替。能无乱乎。谓邪说兴于在下。而在位者。习而听之。不可长也。又曰。学。殖也。不学将落原。氏其亡乎。一大夫不说学。闵子为即忧其亡。当时未必不笑子马之迁也。然自古不学而杀身者多矣。虽然。此可为仕而不学者之戒未仕而学则将柰何。曰。孔子我师也。昔者孔子生而知之。而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考之世家。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二年庚戌。儿时陈俎豆。设礼容。此十五志学前后时节。昭公二十五年甲申。适齐景公问政。此三十立时节。定公元年壬辰。孔子返鲁。退脩诗书礼乐。此四十不惑时节。九年庚子。为中都宰。一年为空。又为大司𡨥。十四年乙巳。摄行相事。与间国政。则年五十六矣。正知天命时节。其后适卫。适陈。适宋。哀公十一年丁巳。复返鲁则年六十八矣。正耳顺时节。方且序书易诗正乐。十四年庚申。西狩获麟作春秋。后二年壬戌。两楹梦奠。七十三终焉。则到从心不踰矩时节。才一二年而止耳。然自志学之年。至从心之境。皆间道之岁月也。嬉戏陈俎豆之夫子。即负乎曳杖逍遥之夫子。学无少壮之异也。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奚不为政。而是亦为政惜也用行舍藏之不自必。绥来动和之不复验。使天假之年。且八九十。且百岁。且得邦家。则贤于尧舜远矣。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然人皆以夫子为不可及。夫子则曰。何有于我哉。又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然则学者又当如何。盖尝论之。困而学之止。学知当十倍其力。时过而后学止。幼学当百倍其力。列子有云。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子无一焉。设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居其半矣。呜呼。人生世间少壮之日。盖无几也。自人事言之。至六十指使则止矣一复何为乎。自学道言之。则自始至终未没齿之前。皆战兢之日也。岂独学而仕服官政而已乎。语曰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无闻。谓无善道之可间。非名位之无间也。人不可不知道。使知其道。颜子不为夭。使不知道。彭聃不为寿。生世间一日。则有一日之责。百年则有百年之责。天地无穷尽。则道无穷尽学亦无穷尽。昔者睿圣武公。九十方作抑戒以自警。其诗曰。乌乎。小子。亦韦既耄。其盛德至善。如绿竹猗猗。皆自切瑳琢磨中来。赵文子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穆叔知其弗久。刘子知其耄。及后子知其将死。盖春秋时犹有先明之格言。君子之先见以后无此学矣。然则啬其精神。以夺造化之巧。外其形骸。以与太空者游。非达者乎。曰律以圣门之绳尺。则彼为虚诞。此专务实不可同年而语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又曰。朝间道。夕死可矣。上一章是个不息字。下章是个安字。呜呼。汉儒以来。此义不明久矣。〉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四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