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九六一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九百六十一十九庚
公元313年
{{雙行註文|興〈中興二𣈆通曆大安之際童謡云。
五馬渡江
一馬化為龍
永嘉中
嵗鎮熒惑太白牛女之間。
識者以為吳越之地。
興王者。
是嵗帝與五王獲濟
而帝竟登大位
史臣曰。
星斗呈祥
陵表慶。
抑揚前軌
光啓中興
𠕋府元龜𣈆元帝宣帝曾孫
累加安東將軍都督楊州諸軍事
永嘉初王導計。
始鎮建鄴
加鎮東大將軍懷帝䝉塵平陽
司空荀藩移檄天下
盟主
江州剌史華軼不從
使豫章内史周廣
江州剌史衛展討禽之。
愍帝即位
左丞相
嵗餘進位丞相大都督中外諸軍事遣諸將分定江東
斬叛者孫弼宣城
平杜㢰於湘州
承制荆揚西都不守出師路北躬擐甲胄移檄四方
天下之兵。
日進討。
明年二月辛巳
平東將軍宋哲至
愍帝詔曰。
遭運迍否
皇綱不振
朕以寡德
奉承洪緒
不能祈天永命
紹隆中興至使㐫胡敢帥犬羊逼迫京輦
朕今幽塞窮城憂慮萬端
一旦無託。
卿指詣丞相具宣朕意。
使攝萬機
時據舊都脩復陵廟
以雪大耻
三月素服出次舉哀三日
西陽王羕群僚參佐州征牧守上尊號。
不許
等以死固請至于再三
慨然流涕曰。
罪人也。
惟有蹈節死義雪天下之耻。
庶贖鈇鉞之誅。
吾本琅琊王諸賢見逼不已乃呼私奴命駕反國
群臣乃不敢逼。
請依魏𣈆故事為𣈆王許之。
辛卯王位
改元建武元年。
參軍奉車都尉掾駙馬都尉掾屬百餘人時人謂之百六掾
乃備百官
宗廟社稷建康二年三月癸丑
愍帝訃至。
斬縗居廬
丙辰百僚尊號令曰
以不當厄運之極。
臣節未立營救未舉。
夙夜所以寢食也。
宗廟廢絶
億兆無係
臣庶尹咸勉之大政亦何以辭。
敬從百執是日皇帝位
改元大興
大赦天下
四年春鮮卑末波奉皇帝信壐
庚戌告于太廟乃受之。
𣈆書王羲之傳。
殷浩北伐為襄所敗。
復圖再舉
羲之殷浩書曰今天寄命
所自隆。
中興之業。
政以道勝
寬和為本。
王廙傳。
陛下中興
大明盛王導向臣說。
𣈆有全鐸之瑞。
郭璞必致中興
荀崧傳。
皇朝中興
美隆徃初天縱聖哲
光啓中興
王承傳。
𣈆元詔。
中興之兆。
圖讖𡸁典。
王導禮樂征伐
翼成中興黄弘傳。
慕容暐敗。
老歸家歎曰。
燕必中興其在吳人
恨吾年過不見耳。
年九十七卒卒後三年
吳王慕容𡸁興焉桓温皇祚中興江左
舊物克新
神器重耀。
陳顯傳。
王導書。
今冝改張浮競賞信罰。
卓茂朱邑
然後大業可舉。
中興可異李忠定公集論元帝肅宗中興𣈆自惠帝以來主昏於上政亂於下。
藩王擁權。
日相誅討
王衍之流
清談廢事虛曠無心名重海内風大壞
蕩無綱紀
於是劉元海聦曜石勒之徒鋒起飚舉河洛覆關甫。
二帝沈於虜庭
開元末明皇倦于機務
酣適燕安内蠱嬖艷
外委姦孽
而林輔國相繼秉政
挺亂産𥚟。
妒賢嫉能
固寵保身不復為國家慮於是禄山思明踵為叛亂
河朔兩都乗輿䝉塵于蜀。
此二者皆夷狄包蔵禍心乗間竊發
以為中國難。
猶之一身暴得劇疾而不可支。
則必怙康强調護耽嗜欲致耗乏。
邪氣得以乗虛深入而以疾作之日。
受病之始。
豈理也哉
五胡亂華神州天府鞠為犬羊之區。
忠臣志士發憤經畧不能復則以元興于江左故也安史亂唐盗據神噐
賊勢鴟張
不數年間
王師充復兇徒逆儔掃殄幾盡則以肅宗治兵靈武故也。
東南卑逺。
其兵剽輕而元琅琊聞𣈆難渡江
王導諸人相與君臣之分。
持弱扶顛
百度草創
紏合諸鎮
協智畢力以抗勍敵
僅能保守一隅
雖有劉琨祖逖驅馳中原志卒不遂其後温裕因時電發
洛陽關中
竟亦不能守也。
朔方形勢之地。
士馬精强。
肅宗起於靈武
郭子儀李光弼為之將帥
張巡許逺睢陽以扼江淮
其餘方鎮之兵起而討賊者。
不可勝數
遂能翦鯨復故都以定天下則雖天時人事不同
其所處之勢使然
東𣈆以區區踈屬江表披荆棘立朝廷。
王導以為腹心
顧榮賀循紀瞻從人望。
郗鑒陶侃温嶠之屬以處方鎮。
保緌東南
捍禦西北
其後符堅以百萬之師入𡨥。
謝安區處
將帥偏師破之。
𣈆之享國百有餘年。
自今觀之。
亦未。
易可輕也。
通曆唐元宗明皇即位中興
方其任姚宋右賢能。
元稹賢良策。
肅宗兩都再復於鑾輿
九廟重歆於社稷
舊史本紀緣邉之備猶在
加以諸牧有馬。
每州有糧。
肅宗得以為資。
復興運。
陸贄關中事冝狀。
來蘇之望允塞
配天之業勃興
論荅奏未施行狀。
肅宗中興
文物未全。
于休烈五代論討舊章
天子嘉之
于休烈傳。
宗自胡羯稱亂
首起薊門
中興已來
未暇芟蕩。
朝廷河朔度外
殆三十年矣陸贄淮西利害狀惟陛下歸天下之心濟中興之業此宗社無疆之休也。
奉天請數對羣臣狀。
既虧追咎之誠。
必累。
中興之業。
尊號加字狀靖滔天之禍成中興之功。
延齡狀。
陛下謹於撫接
以書。
忠勇之心。
勤於砥礪
昭蘇逺近之望。
中興大業
旬月可期。
吐蕃退歸狀。
皇運中興
天禍將悔實衆慝驚心之日。
群生改觀之時。
請罷兵狀並傳中興之期。
光啓陛下
于公異露布
憲宗銳於立功而鑄以聚斂
取宰烏足勝任哉。
中興不終有為而然。
皇甫鏄等賛皇列聖丕績當中興之昌運
韓賀即位表。
陛下中興宏圖
裴相公遜官表。
皇帝天造神斷
克清大懟。
鼓一萬方畢臣。
太平之功。
中興之德。
推較千古
無所與遜。
平淮夷雅仁傑薦進張東之桓彦範景暉姚崇等。
皆為中興名臣
狄仁傑傳。
五王衛兵嬖臣中興唐室不淹辰天下晏然其謀深矣。
王賛古之人君
幽放反國祚者有矣莫不矯鑒前違。
審識情偽
無忘在外之憂。
故能中興其業。
後漢順帝紀論今皇業重造。
聖祚中興
唐敬暉傳。
武后時諌表。
中興政化之始。
幾㣲之際。
可不謹哉。
宋務光吕元㤗書。
新唐書郭子儀傳。
廣平王京師
老㓜夾道呼曰。
不圖今日復見官軍子儀當是時。
天子西走
唐祚若贅疣而能輔太子再造王室
云云雖唐命方
亦由忠貫日月
神明扶持者哉。
子儀東都河東河西河南
州縣悉平
肅宗勞之曰。
國家再造卿力也。
子儀還都長安
陛下素飧冗食奄寺直臣
簿征弛役。
䘏隱撫鰥
委任宰相簡賢任能
付臣以訓兵禦侮。
中興之功日月可冀
還見宗廟
再造王家
以幸天下
杜黄裳列傳
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推言為治之要。
黄裳忠嘉納之。
由是平夏翦齊滅蔡復兩河
機秉還宰。
紀律
設張赫然
中興黄裳啓之。
黄裳替。
黄裳善謀
裴垍能持法。
李藩鯁挺。
韋貫之忠實足以天縡經國體。
撥裏奮王。
菑攘四方
憲宗中興
不謂得人而致然耶。
烏承玭傳。
承玭史思明聽命云。
唐家中興
天下更始
李絳傳。
陛下誠能正身勵已。
可與祖宗合德
號稱中興
李德裕傳。
常以經綸天下自為武宗知而能任之
言聽計行
王室中興
德裕身為名宰相使比周成王室亦衰不然佐武。
中興
姚宋等矣。
李翺陛下五聖憤耻自古中興之盛亡以加。
李充傳。
光弼初與郭子儀名世李郭戰功惟為中興第一
唐元次山大唐中興頌并序天寳十四年
安禄山洛陽
明年長安
天子幸蜀
太子即位靈武
明年皇帝移軍鳳翔
其年復兩京
上皇京師於戲
前代帝王盛德大業者必見于歌頌
若今歌頌大業
刻之金石非老於文學其誰冝為。
頌曰。
噫嘻前朝孽臣姦驕為昏為妖。
邉將騁兵毒亂國經
群生失寧。
大駕南巡
百僚竄身
奉賊稱臣天將昌唐繄睨我皇。
匹馬北方
主一呼千麾萬旟
戎卒前驅我師其東。
儲皇撫戎蕩攘羣兇
復服指期
不踰時有國無之
事有至難。
宗廟
二聖重歡。
地闢天開
蠲除祅災。
瑞慶大來兇徒逆儔
㴠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勞位尊忠烈名存
流子孫。
盛德興山日昇
萬福是膺。
能令大君
聲容沄沄不在斯文
湘江東西
中直浯溪
石崖天齊
可磨可鐫。
刊此頌焉。
何千萬年。
宋續資治通鑑靖康二年三月丁巳
道君皇帝北狩
夏四月庚申。
聖皇北狩
癸亥羣臣請康王帝位
先是靖康元年
康王湘州
出牓兵人大恱
王登郡圃飛仙亭。
弓矢况之曰。
次第
中此牌。
字則必聞京師
己酉幕府從容語曰夜來皇帝脫所御袍吾吾解舊衣而脫所賜此何詳也。
頃之師使人賫蠟詔命王為大元帥
丁巳黄潜善機事赴會禀議
且引探事人張宗得全虜偽詔。
張邦昌偽赦。
迎立孟太后書。
王讀畢慟哭
身先士卒
二聖河北
諸。
將曰。
將臣職爾。
太王社稷主
不可輕動
乃檄宗澤河南北兵依應指揮
至是耿南仲汪伯彦等言二聖北狩
邦昌僣竊。
天下無主
願以社稷為重。
速繼大統
文武推戴表無虛日
王不納。
丙寅邦昌遣其甥吳何及王舅韋淵賫咨目詣元帥府
大畧封府庫以待大王
所以死者
君王在外也。
又命謝克家玉壐元帥府
王謙再三慟哭不受
戊辰元祐太后左丞安岳馮澥為奉迎使
左丞江宰李回副之。
又令姪權衛卿孟忠厚詔徃濟州康王
畧曰。
王其速驅輿衛入處宸居
上以九廟之靈。
下以弭四方變時
使臣曹勛河北進道御札曰。
便可即真來救父母
慟哭拜而受之。
甲戌太后再降手詔康王
詔畧曰。
乃眷賢王
越居近服
已徇群臣之請。
俾膺神器之歸。
康邸之舊
宋朝大統
漢家之厄十世
光武之中興。
獻公之子九人
重耳尚在
兹惟天意
夫豈人謀
期中外之協心
同定安危至計
濟之父老
請王即位於濟
宗澤邦昌等隂與虜
未可深信
開府南京
乃祖受命之地。
四方漕運尤易上然之。
五月庚寅朔即位南京
大赦改元宋史務光傳。
吕元㤗中興
政化之始。
幾㣲之際。
可不愼哉。
韓熈載
熈載建議古之帝王
已失之已得之。
謂之反正
非我失之。
自我得之
謂之。
興宋綦崇禮北海集代李邴辭免尚書左丞表。
四岳旁搜
俾熈庶績
任真賢而共治
用佐中興
楊誠齋集賀聖壽皇太后牋肇脩内治
同濟中興
如月之恒。
乆照東朝之數蹕。
與天齊壽。
南極一星
觀子子婦婦之光榮
老老㓜㓜之虞侍
𠜍三宫霄漢之上。
萬福書契之前
萬里國子慱士謝丞。
相啓。
身為太平之基。
首出中興之相盍發其七六經之學。
以幹萬㣲
將恢此一四海之功乃兼群策周紫芝太倉來集大宋中興頌
並序竊惟毛詩一經
三百六篇
其間聖德成功者。
殆居其半聖德所載。
寧有愧辭
將上以昭格神靈下以𡸁芳於奕世
俾誦其言者信其事為萬世龜鑑小補哉。
粤維宋。
國步中艱。
篤生聖神
克紹尊用元臣
以扶昌運
寢兵以來
海内清平
文章華煥考之詩書
皆所未有夫舜有大功
不過二十而止。
神禹丕績唯聞九叙之歌。
皇帝殄攘浮議剪剔姦雄
和附乖離
敉寧區夏
至於母后遐方
天神於圓陛拜原廟衣冠
春朝圖籍
以至靈䑓辟雍之樂。
載芟籍田之頌。
凡一禮一樂
有所未備。
必蒐訂遺文以補罅漏自其纖悉馴致大功
方之舜禹未或逺過
顧惟寒生均與斯民蒙被聖澤敢作頌詩以申歌詠
記問空踈
文辭淺類。
不能王褒樂職之詩。
近配宗元淮西之雅。
猶足曳履行歌太平之幸。
民亦庶幾採詩之官
或有取。
頌曰緬維聖宋。
在中葉。
四方多虞萬里喋血
大臣謀。
興師肆伐
將臣持兵
日獻戎捷
皇帝曰吁。
黷武
糜我赤子
膏我斧鉞
孰與休師。
一戟不折。
因壘而降
舞干而悦。
閉我玉關
歸師解甲
犂我春田
銷兵鑄鐵
使命交通
相望不絶
愛惜兩朝
前師聖說
昭陵之仁。
嘉祐之業。
念昔興師
堂陛硊臲。
發言盈廷
更訊言薎。
佩劒彼此孰于孰决廟謨一定
群議沮折
袖手何言。
瞠目卷舌
原草蒼蒼
始有芽孽盡育恢胎坱圠
㶚上𣗥門。
還衛拱列。
罔敢擅師始制君節萬夫屬鞬拜舞金闕乃命叔孫
諏日綿蕝
蒐講闕遺
究悉設。
皇帝孝思
與天合。
冀獲一真如響必荅翠與南旋紅鑾秉翣。
長樂鍾聞。
皇情允愜我歌思齊
輿情激越皇帝之祀。
咸秩罔缺。
合祭于郊愛胾繭栗
蒼璧前陳。
大䘮始挈。
我歌思文以告豐㓗
大慶御朝
春正月
塗山萬玉交戛
漢朝諸侯圖籍
兵戈傾洞。
士氣銷𡃡。
爼豆不陳軍旅是急。
大起㿈泮。
儒士鼓篋
韋帶縞衣
累屧。
論秀髦尾岌岌
農流于兵病不生活
茫茫千塍。
蒿藜是没皇帝慨然親畊隴畷。
耕根之車。
飛檐䡾䡾宣和之軌。
明道之轍。
聖心懇到三推未輟。
父老曰嘻。
歸告
俾爾秔稌
屯雲積雪
凢此大功
具在史謀用告神明以報夔契帝王法宫備樂獸舞鳳鳴
八音不奪。
皇威所覃。
雷動風發
南靣𡸁衣。
大壯帝室
曰皐曰雉。
鼛鼓弗及
蒼龍之闕上摩星日萬目顧贍
葱葱鬱鬱
澎澎海潮
來集
天子萬年
鳳翔喜溢孰磨蒼崖
孰秉史筆
天子
是在良弼
聖有至言
維德之一是作歌
以告萬國
李大隱先生大宋中興靖康二年都城失御二聖北狩
夏五月朔
皇帝即位南京
改元建炎。
秋九月移蹕維揚以繫中原之望。
三年大駕南渡
於是遣。
使請和
紹興十有一年冬和議成。
明年秋九月永祐陵復土
皇太后就養慈寧宫
天下
永惟休功
必有紀述
形於雅頌
非老於文者。
其孰為之臣愚不自揆。
拜手稽首而獻文曰。
正中㣲。
㤗極而否
邉陲雲擾中原糜沸
靖康之元
逼我京師
金湯弛備
兵纏紫㣲
天方佑宋。
濟陽貔貅十萬。
左右
陳行。
旌旗蔽野
戈鋌彗雲
八神警蹕
七萃駿奔
移師啇丘。
億兆樂推
詎歌獄訟竭蹷歸。
寳位
丕基兢兢業業
一日
萬機淮甸
乃涖浙江
遣使聘問
原隰相望
兩宫未復。
夙夜靡遑經之營之。
十有餘年。
戊午之秋
使車來旋。
謂彼鄰國
逺達温言
講盟好。
厥志已堅。
使在淮浦
衆言盈庭如蜩如螗。
如沸如𡙡。
更唱失和
萬口狺狺
若不聞默與神謀
聖志定。
相是諏。
軺車戾止
和好是求。
復我河南舊縣與州。
疆界方交。
左賢被罪謀臣既殱。
信誓中悔
古賢繼之。
矜其勇鷙
塵冥冥。
侵我淮泗
赫斯怒張皇威
乃敕六將。
建爾鼓旗
追奔逐北
于淮之湄。
師入陳許。
亦反濉渙兩都震懼
人心氷泮
元戎駚馬。
徃告于金。
群情愕貽。
罔敢來侵。
皇天悔禍
殊鄰革心按兵于境。
舊盟是尋。
錫以金帛
稇載方舟
皇華絡繹
典禮具修
載書孔明戎車遄邁
質于鬼神
萬世永頼。
龍輴來歸
兆庶雨泣
聖心孺慕
哀恫罔極
百神
之迹永祐後昆
山川叶吉
長樂就養
禕衣䄖翟。
萬壽稱觴
怡心順色
晨羞既進。
夕膳載加。
天子之孝。
修于邦家
歸馬散牛。
包戈束矢
大將釋師。
軍政理。
淮濵之民。
夜眠晏起
秉爾耒耜
或耘或耔。
天子之功。
光于祖宗
相是輔。
有庸。
天子之德。
被于四海
相是輔。
實運實載在昔周宣
仲山甫
愛莫助之。
民鮮克舉
我宋之隆。
君臣會通
咸有一德于尹躬
中興之功。
薰灼夷夏
臣作是詩。
以繼周雅李忠定公集論中興劄子臣竊觀自古
中興之主。
未有不由祖宗積功累德民心者故周宣本於文武
漢光本於髙祖
文景唐肅憲武本於神堯太宗植根固其流波雖或中㣲
一旦憤起
則天戈所。
揮靡不如志
興衰撥亂
光復舊物非偶然也恭惟國家膺受天命
祖功宗德
聖相重熈累洽幾二百載。
深仁厚澤
滲漉萬物
民之戴宋。
億萬年。
何有窮已
運遭陽九
金𡨥作慝
宗社顛危
不絶如綫
陛下應天順人
纉承大統
十年于今
勵精圖治
枕戈甞膽欲戡大憝迎還兩宫
綏安區宇
則夫克致中興如周漢唐不難也。
臣聞勢有强弱有成敗。
雖弱而有可成之幾。
雖强而有必敗之兆。
顧其理之何如耳。
譬猶醫者之療病
不問形之壯贏。
惟察脉之治否
興亡之理。
何以異此。
髙祖項籍相持
當是時。
項籍髙祖弱。
天下髙祖之必興者。
其所施為當人心也。
是以隨何此以說。
諸侯仗劒以歸。
髙祖遂成帝業
光武起兵以攻王莽當時王莽光武弱。
天下光武之必興者。
亦以其所施為當於人心也。
是以王常漢耿弇之流
一時英俊合謀以歸光武遂致中興
然則彊弱成敗之理。
槩可覩矣。
金𡨥不道
封豕長蛇荐食中國可謂强也然恃其詐力
慘毒無恩神怒人憤。
其亡必暴。
此雖强而必有敗之兆者也。
陛下時秉六龍
保據江左
遵養時晦
可謂弱矣。
孝悌通於神明
仁心海宇應機而發。
蓄銳而奮。
勢必有起而。
之者
此雖弱而有可成之幾者也。
普天之下
吾土地。
食土之毛。
皆吾民也。
被堅執銳敵人之所驅役者皆吾。
將士也。
𡸁紳搢笏敵人之所官使者
皆吾士夫彼其心曷一日忘宋哉。
顧國家之力未能。
覆護之。
偷生於僣偽之邦。
苟免虎狼之口而已
陛下誠能天下為度。
拯之於𡍼炭之中。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是也
豈無感動願。
復見漢官威儀為中國禮義之人者哉。
臣願陛下二三大臣熟計
凡所施設務推至誠當人情。
親信仁賢以為腹心
駕御英傑以為爪牙
號令使無數改。
賞刑使當功罪。
訓練士卒
脩除戎器
理財以義。
使斂不及民而用度足。
積榖以時
使雖遇凶嵗饋餉豐。
知佊知己
因利乗便
大振天聲以臨之。
臣將見四方響應
飚舉雲集
沛然不可禦者。
中興之期已在指掌之中矣。
伏惟陛下留神幸察
論建中興之功劄子臣伏車駕仲春令辰發軔吳門
巡幸建康
斷自宸衷
不貳不疑
慨然恢復土宇
掃清中原
拯濟烝𥠖。
戡定禍亂
克謭大憝
刷耻復仇之志。
天下臣子
莫不望風跂竦
抃蹈踴躍
願少須臾無死以觀中興之功。
誠甚盛之舉也。
臣竊觀自古建功立事扶持社稷之臣
未𠹉不以立志
申包胥伍員有覆楚之言。
則曰我必存之。
其後哭秦庭乞師
如其志。
張東之語武氏於荆南江中其後卒復唐祚。
𡸁祀三百。
一夫發念
如此
而况聖明之資。
萬乗之主乎。
髙祖之志。
見於不肯鬱鬱乆居漢中
而與韓信論定三秦之策。
光武之志。
見於輿地圖信都城樓上鄧禹論天下大計。
此皆志定於前。
功成於後初似落落難合而卒能建大功
大名
大業
功施於當年
名𡸁於後世載在典𠕋不可誣也。
恭惟皇帝陛下
天錫勇智。
運属艱難
遵養時晦之乆。
應機立斷幡然改圖
思欲撥亂興衰
光復祖宗大業
故親緫六師臨江表。
捨去吳越而幸建康
漸為北伐之計。
志慮規模可謂宏逺矣。
臣願陛下聖志擴而充之。
與神為謀。
日新其德。
以去驟勝而自怠。
勿以目前粗定自安
可以中興之治者無不為。
可以害。
中興之功者無不去。
有所規畫措置
必以天下為度。
必以施於長乆。
可傳後世為法則。
中興不難致矣。
中興之於用兵止是一事
要以脩政事。
賞刑
是非
邪正
招徠人材
鼓作士氣愛惜民力
順導衆心
數者既備。
則士奮於朝農安於野
榖粟充盈財用不匱
將帥輯睦
士卒樂戰用兵
其有不勝者哉。
方今黠虜雖强。
不仁不義
專務變詐暴虐
以協制天下
神怒人憤。
莫之與親。
自古豈有如此而能乆立國者。
正如隆冬固隂沍寒層冰千里
陽和
應時消釋此理之必至
無足恠也。
昔者范蠡越王勾踐
持盈與天
定傾與人
節事與地
勾踐用之。
國以冨强
然又必以人事與天時相叅。
然後乃能成功
遂以報吳。
臣竊觀國家去嵗諸路豐穰
調適
又將豐嵗
是在我者得天時矣。
正當人事以。
應之。
以我之無釁。
待彼之有釁
戡亂定功役不再籍
夫何逺之有臣以固陋自靖以來
與聞國論
戰守之策。
不敢和議為然
今十有二年矣。
孤危寡與
遭謗誣。
仰頼聖明
曲加照察
脫身九死之濵。
今得承乏
待罪方面
恭聞戎輅臨駐江干
大將有為
以成戡定
欣幸之情倍萬常品
顧雖衰病
庶幾填溝壑間。
獲觀陛下恢復中原
攄憤千古志願畢矣。
輙罄狂瞽
冐干天威
陳亮龍川集中五論序臣聞治國大體謀敵有大略大體而後紀綱正。
大畧而後機變行。
不易之道也。
仰惟陛下睿聖神武之資。
大光明之學。
留神政事
厲志恢復
敢自自逸大欲未遂
大業未濟
意。
大體之未立。
大畧未定歟。
臣𠹉為陛下有憂於此矣。
欲輸肝膽効情素。
上書北闕之下。
又念世俗道薄獻言之人。
動必有覬。
心雖不然
迹或近似師成風誰能不疑
既已疑矣。
安能察其言而明其心此臣之所大懼。
而卒以自沮也。
今年春隨試禮部
僥倖一中
庶幾俯伏殿陛
畢冩區區之忠以徹天聽。
有司以為不肖竟從黜落
不得進望清光以遂昔願索手東歸
杜門求志。
以為功名之在人猶在已也。
懷愚負計而不以禆上之萬一。
是忿世也。
有君如此忠言之不進。
匿情也。
已無他心防人之疑。
自信不篤也故書其中興論一千八百餘言。
大體大畧於斯見矣。
并論開誠執要勵臣正體道合五篇上干天聽
陛下寬其萬死
不以為草茅之言而留神財幸
天下社稷之福也。
於臣何有
開誠執要勵臣正體各見本韻中興論臣竊惟海内塗炭四十餘載矣。
赤子嗷嗷無告
不可以不拯國家憑陵之耻。
不可以不雪陵寢不可以不還與地不可以不復三尺童子之所共知
曩獨畏其彊耳韓信有言能反其道。
其彊易弱。
况今虜酋庸懦
政令日弛。
戎狄鞍馬之長而從事中州浮靡之習君臣間日怠惰自古夷狄之彊。
未有四五十年而無變者。
稽之天時揆之人事不逺矣不於此早為之圖縱有他變何以乗之萬一。
虜人懲創更立令主不然豪傑並起業歸他姓
江南之患方始
又况南渡已乆中原父老日以殂謝生長於戎豈知有我昔宋文帝欲取河南故地
太武以為我自生髮未燥
即知河南是我境土
安得南朝故地
文帝既得而復夫之。
河北諸鎮終唐之世。
以奉賊為忠義狃於其習。
而時被其恩力上國為敵。
不自知其為逆。
過此以徃不能恢復中原之民烏知我之為誰縱有倍力。
未必半。
俚俗諭之。
父祖質産。
人子不能繼續數十年時一變
自陳於官認為故産
得言質而復取之則今日之事可得而更緩乎陛下神武之質。
憂勤側席
慨然平一天下之志固已不惑於群議矣。
然猶患人心不同
天時之未順。
賢者私憂而姦者竊笑也。
不思所以反其道故也。
誠反其道則政化行。
政化行則人心
人心則天順天不逺人人自反耳今冝清中書之務以立大計
六卿之權。
以緫大綱
任賢使能清官尊老慈㓜以厚風俗進士以列選能之科革任子以薦舉之實多置臺諫
精擇監司清郡簡法其源崇禮立制以齊其習。
立綱以節浮費先務以斥虛文
政條以核名實
懲吏姦以明賞罰簡外郡之卒以禁旅之數。
調度緫司之嬴以佐軍旅之儲。
擇守令以滋户口
户口繁而財自阜東將佐以立軍政
軍政明而兵自彊置大帥以緫邉陲
委之專而邉陲之利自興。
文武以分邉郡
付之乆而邉郡之守自固右武事以振國家之勢來敢言以作天下之氣。
間諜以得虜人之情㨿形勢動中原之心。
不出數月。
紀綱自定比及兩稔内外自實
人心自同
天時自順。
所不一徃而民自歸
何者聽而心同服有所不一動而敵自闘。
何者形同趨而勢同利。
中興功可蹻足而須也夫攻守之道。
有竒變。
之而敵必從。
之而敵莫救禁之而不敢動乖之而不知所如徃。
故我專而敵常分有窮而我無窮也。
夫竒變之道。
雖本乎人謀常因地形
一縱一横或長或短緩急相形盈虛相傾人謀之所措而竒變之所寓也今東西彌亘綿數千里長蛇横道地形適等無所參錯
攻守之道無他竒變今朝守江之弊大城兩淮非不深也。
能保吾城之卒守乎故不若為術以其所之。
至論進取之道。
必先東舉齊西舉秦。
大河之南長淮北固吾腹中物齊秦誠天下兩臂也。
虜人以為天設之險而固守之乎故必有批亢搗虛形格勢禁之道。
竊𠹉觀天下大勢矣襄漢者敵人之所緩今日之所當有事控引京洛側睨淮蔡
包括荆楚襟帶吾蜀。
沃野千里
可耕可守。
地形四通可左可右。
今誠命一重德望素著謀模明審者。
鎮撫荆襄輯和軍民開布大信不爭小利謹擇守宰省刑薄斂進城要險大建屯田
荆楚竒才劒客自昔稱雄徐行召募以實軍藉。
民俗剽悍
聴於農隙講武襄陽既為重鎮而均隨信陽及光一切藝祖委任邉。
將之法。
給以州兵而更使自募。
與以州赋而縱其自用使之養士足以得死力用足以敵情兵雖少而衆建其助官雖輕而重假其權列城相援
比隣養銳以伺觸機而發一旦狂虜玩故習常來犯江淮荆襄之帥率諸軍進討襲有唐鄧諸州見兵於頴蔡之間示必截其後因命諸州轉城進築如三受降城法。
吳軍故城蔡州使唐鄧相距各二百里。
桐栢以為固。
揚兵搗壘增陂深塹招集土豪千家一堡雜耕之利為乆駐之基敵嬰城固守出竒制變敵去則列城相應首尾如一
精間探明斥堠諸軍進屯黄安隨襄之間前為諸州之援後依屯田之利朝廷建鄴行宫武昌大駕一巡幸。
虜知吾意在京洛京洛陳許汝鄭之備當日增
東西勢分東西勢分則齊秦之間可乗四川之帥親率大軍鳳翔之虜别命驍將出祈山以截隴右
偏將由子午以窺長安
房開達之師入武闕以鎮三輔秦地可謀矣。
命山東之歸正者。
徃說豪傑隂為内應
舟師海道以搗其脊。
彼方支吾奔走
大軍兩道並進以戡其胷。
齊地可謀矣。
吾雖示形鄧上蔡
不再謀進坐為東西形援勢。
猿臂
彼將愈疑吾之有意京洛
持重以示不進。
京洛之備愈專而吾必得志於齊秦矣撫定齊秦則京洛徃哉此所謂批亢搗虛形格勢禁之道也。
就使吾未為東西之舉。
彼必不敢京洛輕犯江淮亦可謂乖其所之也。
又使其合力以壓唐蔡
淮西之師起而禁其東金房開達之師起而禁其西。
變化形敵多方牽制
而權始在。
我矣。
荆襄之師必得意於國家無貪生事之心者。
而後付之。
平居無事則欲開布誠信以攻敵心。
一旦進取
則欲見便擇利而止以禁。
敵勢東西之師有功則欲制馭諸將持重不進以分敵形。
此非陸抗羊祜之徒孰能為之。
伐國大事昔人以為譬㧞小兒之齒。
必以漸摇撼之。
一㧞得齒。
必且損兒。
今欲竭東南之力。
大舉之勢。
臣恐進妈未必得志得地未必能守。
邂逅不如意則吾之根本撼矣。
此豈謀國萬全道臣故曰攻守之間必有竒變臣謏人也。
何以天下大計
䟽愚慮之崖畧中興論惟陛下裁幸忠正德集憂勤中興恭惟陛下歷兹艱運。
更變故雖否㤗揗環。
理之必至夭其或者眷祐我宋激勵陛下
憂勤之念。
就中興之業乎昔趙簡子襄子為後
謂其臣董安于曰。
是其人能為社稷忍辱襄子能受灌城之耻。
而卒。
滅智伯。
越王勾踐敗困會稽既以反國置膽於坐。
飲食必𠹉汝忘會稽之耻耶。
後亦以㓕吳區區小國之君。
用心如此
能有成。
陛下隆平乆逸之後
躬履艱棘
淮甸之擾倉卒播遷
二兇姦謀乗間竊發陛下不深罪人責躬履已唯以天下為念。
能為社稷忍辱矣其亦飲食𠹉膽如負。
會稽之耻
仰天所以責成之意。
則舉衰撥亂北其始歟唯夫不加肉。
衣不重采
折節下賢百姓勞苦
是乃勾踐所以㓕吳也。
唯陸下留意幸某鮑照詩中興歌十首千冬逢一萬夜視朝日生年值中興
歡起百年畢。
中興太平運化四海樂。
祥景玉臺紫煙遊鳳閣
碧樓夜月紫殿朝光彩墀散蘭麝風起自生芳日照前憲
玲瓏羅中
美人輕扇含思春風
三五容色滿。
四五妙華歇。
已輸春日歡分隨秋風没。
北出湖邉前還苑中遊。
飛榖繞長松馳管逐波流。
九月水清三月花滋千金良日皆競中興時
窮泰已有分。
壽夭復厲天。
既是興樂
莫搗憂日煎。
襄陽是小壽陽帝城今日興樂
遥治在上
李大隱先生中興中興功業如何决勝終疑筭未多。
使者出疆思陸翼。
王當饋憶廉頗深思社稷流涕聞說風塵枕戈
自嘆書生逺畧
五湖烟浪漁蓑
元陳杰詩中興事瑶編每讀憤填膺
始末權姦罷兵
初渡已誅變烈士
更壞一長城。
齧氊大老投荒死。
借劒孤忠竄島生長東南羞汗簡。
更堪西北神京群書足用事對啓期
章德
開光啓重耀。
再恢啓宏圖
洪祚體題再造
紹隆
恢復重開賦偶𣈆焉興運
龍御天。
天地重閔關河復整神州有必復之期王葉無偏委之理釋耀漢官日月迹恢禹甸山川寳曆重啓隆。
天開奕世之基國。
混一家之夷夏
玉麟呈瑞江表
金釋發样於𣈆陵。
四海塵掃三情霧除
天開地關新漢社稷雷厲鳳飛復唐土疆蒼生忻戴一馬隨化赤光遥屬六龍乗江龍化
參墟鳳風飛厲日月乾坤整齊車書混一妖氛煩掃於霧塞治家重占於日暈
百年土復周室九重日月增光宫山改觀文軌四海
日月靈光一純
賦隔霧散飚回重耀漢家日月鳳飛雷厲
再齊唐室乾坤長安故老
屬心光武之儀。
江左蒼生
栻目仰𣈆元之德。
欄江體字再造
重恢
重開復振
天人有證。
旬月可期。
漢龍𣈆為。
賦句焉化渡江
龍成飛天
六龍御天定位
一馬渡江
建都秩陵。
再覩中天日月
重恢萬里山川
金甌王業
終鬱偏方而玉𠕋神壐
幸有開重運之天。
一馬金陵之化。
六龍白水之飛。
否徃㤗來
已有嘉之
置乾旋坤轉。
獨無奮發之龍。
祖功宋德之托天命人心之所期
五百年王業
渡𣈆為於連
四七際火德
飛漢龍於白水
黄旗連啓於吳
神壐瑞陳於𣈆陵。
皇綱帝統
豈無復振之期人可天時
有相持之理。
青氊西北之區。
紫盖東南分龍方升
天子龍化
鳳曆新頒
適際真人之鳳朔。
官軍再覩㶚上傒𣈆。
王化一觀咸陽戴宋。
東都復會
昔日侯服
河北一渡氏樂睘時之司隷
少廉一旅終可祀夏楚王三户卒終㓕泰。
萬年玉全趙璧
千里幾旬歸吾宋疆。
諸侯車馬
復會竟。
三輔吏民
行再漢儀
方城諸郡。
趙鼎隆重
河南四針。
宋景之
𣈆為與遷。
龍御天境王恢拓。
車書
五百年天子化馬而渡。
四七際真人乗龍以飛。
白玉神壐
預卜於𣈆
黄旗紫盖運將興於吳
周境𠕂復。
漢儀一新
岐陽之鼓方動。
浯水之碑復鐫。
聖質太平
煙火萬里
海隅興舊物。
車書一天
皇穹全付我家
尺地莫非王土
奠枕神京
已匪周公之治
宴安江淮
尚仍東𣈆之風。
念一文軌
乆欲合以禾合。
千載機會
有可秉而必乗。
版籍復舊
興圖再披。
百年社稷如故
萬里關河復全。
普天王土
孰匪宋城之舊。
我家有舊物。
歸趙璧之全。
舊都一還昔日之漢
神都一尅
重拓曩時之𣈆土。
奕奕梁山之甸。
章章齊國之疆。
重復周家之境土
禹迹山川
造物無終窮雖至剥以必復。
英主運量旋乾而轉坤。
黄河以南盡𨑰𣈆土。
派沙以西重新禹服
乾坤一統
眷於中國
夷狄百年
天亡於北胡。
景長
萬里吾土
宫殿咸陽
一家故基
乾坤整齊
母分南北之間。
疆宇恢復
無使山河之異。
再平劒南再勤浯水
重碎鐵山重披海門
非偶混一之朝。
天意全付英明之主鍾鼓如故
闢漢關河版圖可復。
岐陽如舊鼓可再
長安如故可必移。
南至黄河還復舊土。
中直浯溪鐫磨大碑。
六合共。
夷道通反題當飲新亭
共舒周顓之憤。
母宴於江沱
反啓劉朔之誚。
東燕北書𨑰舊壤。
關以西河以南
故地
周原膴膴
八百之故國
禹迹茫茫
再闢三千之舊服
河南定矣。
兼收宋鎮之四。
山東定矣。
隨取媿州之六。
北門吾故區實壑實墉
東海吾舊城于疆于理。
無意長安者。
㶚水以不渡。
偏安江左者。
神京於弗思。
反說未至洛陽
已旋北伐之斾。
僅入潼關隨棄西屯之壘。
聲律元體題中興再造
增光
與祚。
平定
還舊。
除𡨥。
掃清與哀撥亂
再造
復隆。
重光
復振
恢復
洪。
賦偶父老吾民之舊。
山河故壞之遺。
𣈆馬渡欲清。
龍飛雄圖有耀胡塵月淡
而盡還故壞之遺。
沙漢風清而再拓原之舊。
掃攘群盗𠔃。
肇啓區宇
蕩滌胡塵𠔃。
安宗
土字而合為一家
胡塵而再九廟
神州赤縣
重入版圖之真。
黄童喜封疆之復。
疆土再拓。
乾坤一新
王化復行。
國威重振
時乗龍而霧掃三精
江化焉而天開九有
乾坤復振
日月重明
歌興一馬渡江
五龍夾日
境土重恢之日。
乾坤改觀之時號中興名臣所謂稱職
中興鋭將未甞乏材。
黄童之望。
神州赤縣之遺。〉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九百六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