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八九○


卷七八九○ 第 x 页
永乐大典卷之七千八百九十十九庚
汀〈汀州府至到本府临汀志临汀为郡治长汀上接剑邵。下抵漳梅。潮旁联赣。封域之内。绝长补短。方九进馀里。其距外邑则宁化莲城为近。清流次之。上杭武平为远。其趋邻郡皆遵陆。若水路则长汀溪达上杭。直至潮州。入于海。宁化溪下清流投南经水县。南剑州。直到福入于海。郡境东西四百一十里。南北五百里。东至南剑州七百里。内三百五十里。覆船罔。入南剑州界。西至赣州四百一十里。内六十里新路岭。入赣州界。南至梅州四百三十五里。内三百一十里。沙干村入检州界。北至赣州三百七十里。内一百九十里。张统入赣州界。东南至漳州六百三十五里。内二百七十里。大地入赣州界。西南至潮州六百六十五里。内三百九十时。搮钱山。入潮州界。东北至邵武军六百三十里。内三百八十五里。孟家坪入邵武界。西北至赣州四百四十里。内六十里,黄竹岭入赣州界。通典东至清源郡。龙溪县。干四百五十里。南至潮阳郡。程乡县界。一千里。西至南康郡雩都县。九百里。北至临川郡南丰县。千六百里东南到漳浦郡废怀恩县界千五百里西南到潮阳郡程对待朋友县。八百里。西北到临川郡。南丰县界。一千六百时。东北到长乐郡。一千三百六十里。去西京六千四百七十三里。去东京五千三百七十里。九域志东京三千五百九十里东至本州界首至南剑州。四百二十里。西至本州界六十里。自界首至虔州四百九十里。南至本州界三百三十里。自界首至梅州一百九十里。至本州界放十里,自界首至虔州。四百二十里东南至本州界五百二十二里。自界首至漳州。四百九十里。西南至本州界四百里。自界首至潮州六十里,东北至本州界三百三十里。自界首至南剑州四百二十里。西北至本州界二百五十里。自界首至虔州四百九十里。寰宇记东北至东京五千七百里。西北至西京五千三百里。西北至长安六千一百九十五里。东到龙溪县二千四百五十里。南至潮州一千三百里。若至潮州管下程乡县界一千里。西至虔州雩都县界九百里。至虔州一千三百里。北至抚州南丰县界一千六十里。东南至漳州废怀恩县界。一千五百里。西南至潮州程乡县界八百里。西北至抚州南丰县一千六百里东北至福州。水陆相无一千三百六十里。东北至建州一千五百里。郡县志东西五百里。南北四百里。四至八到。东京三千五百九十里东至南剑州。八百九十里。西至赣州五百五十里。南至梅州六百九十里。北至赣州四百八十里。东南至漳州。一千二十二里。西南至潮州四百六十里。东北至南剑州。七百五十里。西北至赣州。七百四十里元一统志北至上都六千三百一十九里。北至六都。五千五百五十九里东至南剑路界。三百里。西至赣州界。六十里。南至潮州界。五百七十里。北至赣州界。一百九十里。东到南建路。四百里。西到赣州路。四百一十里。南到潮州路。六百六十里。北到建昌路。七百里。东北到邵武路。六百六十里西南到梅州路。四百三十里。东南到潮州路。六百三十里。西北到赣州路。二百四十里。录事司里到兴本路同。江浙须知东至延平路界三百里。西至赣州路界。六十里。南至潮州路界。五百七十里。北赣州路界。一百九十里。东到延平路界。七百里。西到赣州路城。四百一十里。南到潮州路城。六百六十里。北到建昌路城。七百里东北到邵武路城。六百六十里。东南到潮州路城。七百五十里。西南到梅州路城。四百三十里。西北到赣州路城二百四十里。长汀县境临汀志东西一百四十五里。南北二百三十五里。东到宁化县界八十里。以杉木堠为界。自界首至宁化县九十里。西至赣州瑞金县界。六十里。以新路岭为界。自界首至瑞金县二十里。南至上杭县界。一百五十五里。以桑溪岭为界。自界首至上杭县三十里。北至赣州瑞金县界六十里。以黄竹岭为界。自界首至瑞金县二十里。东南至莲城县界一百六十里。以野狐岭为界。自界首至莲城县一十里。西南至武平县界一十五里。以黄公岭为界。自界首至武平县一百五里。东北到宁化县界八十五里。以黄土岭为界。自界首至宁化县七十里。西北至赣州瑞金县界。六十里。以石脑岭为界。自界首至瑞金县二十五里。水路。鄞江溪自县十里而南会于麻潭。又十五里会于南溪。又二十五里会于大潭。直至上杭县。元一统志北至上都六千三百一十五里。北至大都五千五百五十六里。南至本咱一里。东至宁化县界一百里。西至赣州路瑞金县界。六十里。南至上杭县界。一百五十五里。北至赣州路右城县界。四十五里。东到清流县二百一十里。西到赣州路瑞金县一百里。南到武平县二百五十里。北到赣州路石城县一百六十里。东南到莲城县。一百四十里。西南到武平县。二百五十里。东北到宁化县。一百八十里。西北到赣州路瑞金县。一百里宁化县境临汀志东西一百里。南北二百里。东至清流县界。二十五里以百步岭为界。自界首至清流县二十里。西至赣州石城县界。七千五里以张坑为界。自界首生至石城县二十里。南至长汀县界九十里。以杉木堠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八十里。北至邵武罩建宁县界。一百十里。以孟家坪为界。自界首至建宁县七十里。东南至清流县界六十里。以大船岭为界。自界首至清流县六十里。西南至长汀县界。七十里。以黄土岭为界。自界首生长汀县八十五里。东北至邵武军奉害县界。一百二十里。以龙坑坳为界。自界首至泰宁县一百八十里。西北至建昌罩南丰县界。一百二十里。以车桥岭为界。自界首至南丰县二百三十里。水路。县溪其源有六会于束渡过清流。及沙县而东。元一统志北至上都六千二百五里。北至大都五千四百五里。南至本路一百八十里。东至南剑路将乐县界。一百八十五里。西至赣州路石城县界。五十里。南至本路长汀县界。一百里。北至邵武路建宁县界。九十里。东到南剑路将乐县。三百里。西到赣州路石城县。八十里。南到长汀县。一百八十里。北到建灯县。一百八千里。东南到清流县。六十里。西南到瑞金县。二百二十里。东北到泰宁县。二百八十里。西北到广昌县二百里。清流县境临汀志东西一百七十里。南北二百里。东至南剑州沙县界。一百一十里。以龙安国界。自界首至沙县二百里。西至宁化县界。二十里。以草鞋岭为界。自界首至宁化县三十里。南至宁化县界。一十五里。以百步岭为界。自界首至宁化县九十五里。此至宁化县界。二十里。以金船岭为界。自界首至宁化县。四十里。东南至莲城县界。一百里。以上琴坪为界。自界首到莲忝县三十五里。西南至宁化县界。二十里。以抢旗隔为界。自界首至宁化县。二十五里。东水北至南剑州将乐界。一百三十里。以覆船罔为界。自界首至将乐。县一百一十里。西北至宁化县界。三十里。以大船岭为界。自界首至宁化县。三十里。水咱县溪水自宁化至县下梦溪。过九龙滩。入沙县。浮流口通南剑州福州。九龙滩险甚。向时监溯沿。皆止于此。元一统志北至上都。六千三百四十五里。北至大都。五千三百四十五里。南至路一百二十里。东至南剑路将乐县界八十里。西至本路宁化县界。三十五里。南至宁化县界。十五里。北至宁化县界二十里。东到将乐县。二百里四十里。西到宁化县。六十里。南到莲城县。一百四十五里。北到宁化县。六十里。东南到沙县。三百一十里。西南到宁化县。四十五里。东北到莲城县。一百八十里。西北到宁化县。六十里。莲城县境临汀志东西一百一十五里。南北一百三十里。东至南剑州沙县界一百里。以浮流口为界。自界首至沙县二百里。西至长汀县界一十里。以岩头野狐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六十里。南至上杭县界一百里。以崆岭为界。自界首至上杭县六十里。北至长汀县界六十里以焦流渡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一十里。东南至南剑州沙县界。一百五里。以浮流口为界。自界首至沙县二百里。西南至长汀县界。以河源柭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里。东北至清流县界。三十五里。以上琴坪为界。自界首至清流县一百里。西北至长汀县界六十里。以四保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一十里。元一统志四至上都六千二百四十五里。西至大都五千二百四十五里。西到本路一百二十里。东至南剑路沙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本路长汀县界二十五里。南至本路上杭县界八十里。北至本路长汀县界三十五里。东到南剑路沙县四百八十里。西到长汀县一百二十里。南到潭州路龙岩县三百五十里。北到清流县一百八十里。东南到南剑路沙县四百八十里。西南到长汀县一百八十里。东北到清流县一百五十里。西北到长汀县一百八十里。上杭县境临汀志东西一百八十里。南北一百九十里。东至漳州龙岩县界一百里。以大池为界。自界首于龙岩县五十里。西至武平县界。二十五里以石田为界自界首至武平县六十里。南至潮州海阳县界二百里。以标钱为界。自界首至海阳县二百二十五里北至长汀县界三十五里。以黄阳坳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五十五里。东南至漳州龙岩县界一百九十里。以缘岭为界。自界首至龙岩县五十里。西南至梅州程乡县界一百六十里以松源为界。自界首至程乡县一百五十里东北至长汀县界八十里。以谷奢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一十里。西北至武平县界八十里。以檀岭为界。自界首至武平县一百一十里。水路。长汀溪入县境。兴六乡之水会直至潮州。自汀至潮。凡五百滩。至鱼矶逾岭。乃运潮𥂁往来路。元一统志北至上都六千三百五十五里。北至大都五千五百五十五里。南至本路二百三十里。东至莲城县界二百五十里。西至武平县界三十五里。南至漳州路龙溪县界三百一十里。北至长汀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到莲城县三百四十里。西到武平县一百里。南到龙岩县四百五十里。北到长汀县二百四十里。东南到莲城县五百八十里。西南到龙溪县五百五十里。东北到长汀县五百八十里。西北到长汀县三百四十里。武平县境临汀志东西一百九十五里。南北二百四十里。东至上杭县界五十里。以竹鉴保黄埔为界。自界首至上杭县界三十五里。西至赣州安远县界一百四十五里。以大中山为界。自界首至安远县九十五里。南至梅州程乡县界九十里。以南安岩为界。自界首至程乡县一百三十五里。北至长汀县界一百五十里。以黄公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二十里。东南至潮州海阳县界一百五十里。以卢岭为界。自界首至海阳县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梅州程乡县界一百里。以千口为界。自界首至程乡县一百二十五里。东北至长汀县界一百五十里。以黄公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五里。西北至赣州会昌县界一百里。以南瀑口北岭为界。自界首至会昌县一百一十里。水路。水出梅州界。其间浅险处多。元一统志北至上都六千五百九十九里北至大都五千八百三十九里。南至本路二百八十里。东至上杭县竹鉴保黄锁五十里。西至赣州安远县界大中山一百四十里南至梅州程乡县界南安岩九十里。北至长汀县界黄公岭一百五十里。东到上枕县八十里。西到赣州路安远县二百四十里。南到梅州程乡县二百三十里。北到长汀县二百四十里。东北到石门县一百六十里。西南到梅州程乡县二百二十里。东南到潮州路海阳县四百五十五里。西北到赣州路会昌县二百一十里。城池临汀志高城固垒。所以保民。矧汀底阅而旴赣。潮梅环其境。盐于矫虔时作。可使弗高且固乎。诸邑城多隳。郡城乃累土成之。念陶甓更难。为力未暇。端有俟于稪之君子。郡城。唐大历四年。剌史陈剑。移筑笼山瞰溪。大中初剌史刘岐。始创敌楼一百七十九间。宋朝治坪三年。郡守剑公均。被旨增广周五里二百五十四步。基三文。面广三之一。高一文八尺。浚三濠深一丈五尺。引南拔溪水东流以绕之。修六门。南日颁条。靖康元年郡守苏公公才辟门外直街五百步。抵麻潭日鄞江。通判听正对东南。曰通远正东日济川。东北日兴贤。正西日秋成。绍兴间赣卒叛。郡守黄公武增脩。隆兴改元郡守吴公南老又增修。今为敞楼五百一十五间。于城。唐刘岐创药。宋朝治平间修缮。周一里二百九十一步。高一丈一尺。为敞楼二百一十一间。宣和间。郡守潘公辟重建双门。架谯楼其上。绍兴间。郡守赵公充夫。恐土城缓急不足恃。欲甃以磗石。又虑工役太亟。则烦扰而郡力不任。乃写规书。始于于城。岁甃一里。不五六年则并罗城皆石矣。惜继者遽辍。迫嘉熙间。郡守戴公揵。招𥥲户罩五十人。置官𥥲于郊东。大窠以陶礡瓦。欲无扰于民。包砌甫及。颁条济川兴贤等门。戴已秩满。继者复辍。移官𥥲磗瓦为壶榭不急用。而负𥥲薪于里长。民及重困。宝祐六年郡守胡公太初。访求民瘼。亟除免𥥲薪之教。民甚便之。然包城亦重事。原𥥲薪之扰。皆出于吏奸。若州不必将𥥲薪钱下县科敷。只令𥥲军于未兴工前自自采伐。官给其直。仍严禁望清采斫。则不至扰民而城可包砌矣。长汀县荷郭。宁化县城周回二百八十步。分四门。端平宰赵时錧脩稪累石为之。周围五百文。东门日迎春。元名达岗南门日端平。元名道爱。西门日通圣。元名通赣。北门日朝天。元名朝宗。宝祐水圯仅存旧址。开庆元年。宰林公玉。以磗砌北门。架楼其上。为邑民避水之地。未遑马。上杭县城周一百六十步。端平间。令赵时銊兴莱。可容二百馀户。转车激水。注为濠池。然覆茅竹。旋燎于火。淳祐间。令赵希譝重缩而小之。复圯于水。宝祐间。令潘景丑。再加板筑。址以石甃以磗。覆以瓦。可备禦。武平县城周二里八十步。分三门。东日永平,南日南安。西日人和。绍兴间。使相张魏公浚帅本路。差官相视。给费创筑。端平间。令赵汝讲午嘉修筑。寻隳。令惟存旧址马。清流县旧止有子城周二百文。外无城。有四门。东日迎恩。西日登瀛。南日平波。北日拱长。绍光间𡨥扰无险可恃。邑人大恐。令郑思诚鸠集流散。以兴板筑。岁久复隍。伹存故基。莲城县城周一里一百四十步。架屋其上为敌楼。外有池濠。绍兴间。令丘钦若创筑乾道间。令杨立中创三门。岁久复隍。端平间。令米巨宏。当𡨥盗稍平。重嘉修筑。淳祐间。令罗应奇修立瓮门。东日通京。元名朝京。西日秋成。元名胜骧。南日薰风。元名龙川。坊里墟市本府临汀志郡。枕山临溪为城。周袤𦆵五里。市𠪨居民多在关外。营叠亦有在关外者。故城内方𦆵三。而城外馀二十阛繁阜。不减江浙中州。但诸邑境旷山辽。聚落星散。旧志举孟子乡田同并。守望相助之说。颇合于保伍令紏集粗备。规略可行。使申儆有常。民可奠枕而卧也。州城内福善坊。在塔院左登贤坊。在州治左。元名进贤。淳化间。郡守卢公同父。改名仍书扁。崇福坊。在州治右。郡守卢公园父书扁。城外青紫坊。在颁条门外。宝庆间。郡守林公𡵒。改今名仍书扁。词学坊。在县前。以崇宁间。博学宏词榭潜居此。故名端平间。宰宋慈重创书扁。崇善坊。在济川门外。郎星坊。在济桥南。以咸平间。祠部郎中吴简言居此。故名绍定间。郡守林公𡵒。重创书扁。鄞河坊。分上中下。并在县东。登俊坊。在济川桥东。元名水东。端平间。郡守李公华。改今名。永康坊。在有年桥南。端平间。郡守李公华重创。攀桂坊。在兴贤坊门外。开废元年重创。郡守胡公太初书扁。金花坊分上中下。在县东北。仁寿坊。分下中下。在县南。元名水南。端平间。郡守李公华。改今名。富文坊。分上中下。在县西南。元名富民。后改𥮉富。端平间。郭守李公华。改今名。崇雅坊。在县西。宝废间。郡守林公𡵒增创。仍书扁。今废。清泉坊。在秋成门外。兴福坊。在秋成门外。州社稷前。端平间。郡守李公华增创。兴仁坊。在秋成门外五里。𥘎岭市。宝废间。郡守林公岊增创。仍书扁。今废。元一统志。录事司。领在城坊郭。长汀县倚郭。乡三。衣锦乡。管里六。在长汀县东。以真宗赐罗或锦旂。云明时衣锦还乡故名。归仁里。仙桂里。古城里。清泰里。分上下。营阳里。永宁乡。在长汀县南。管里六。成功里。分上下。宣德里。分南北。四保里。平源里。古田乡。在长汀县东。管圈里二。河源上圈。岩头圈。墟市十。县市在长汀县水东。杉岭市。在长汀县西五里。何田市。在长汀县南四十五里。旧名留镇。成功墟。在长汀县西南百里。谬屋墟。在长汀县西南八十五里。南温墟。在长汀县西南百二十里。归仁墟。在长汀县东七十里。三州墟。在长汀县南六十五里。单溪墟。在长汀县南百二十里。蘘荷墟。在长汀县南百四十里。宁化县。兴贤坊。太平坊。开庆坊。旧志载十三坊。绍定𡨥燬。今复建三坊。乡二。桂枝乡。在宁化县西管团里五。 迁善团。新村团。永丰里。攀龙里。会同里。登龙乡。在宁化县南。管团里五。招贤里。招化里。柳杨团。下觉里。温泉团。墟市六。县市在宁化县水南。中沙墟。在宁化县北三十里。 石壁墟。在宁化县西四十里。鸟村墟。在宁化县东北五十里。安乐墟。在宁化县西南九十里。滑石墟。在宁化县西南七十里。清流县。拱辰坊。登俊坊。攀桂坊。进贤坊。龙门坊。凤池坊。朝天坊。仁智坊。朝真坊。乡二。折桂乡。在清流县东管团。保七郭下团。仓盈团。永德团。梦溪团。罗村团。北团。四保。龙山乡。在清流县南管里一。归仁里。墟市七。县市在清流县南。白石墟。在清流县北五里。吴地墟。在清流县东北四十里。廖源墟。在清流县东南五十里。清口墟。在清流县东北四十里。浮竹墟。在清流县东北八十里。长仞墟。在清流县东北三十里。莲城县。华封坊。崇儒坊。富寿坊。介福坊。迎恩坊。俊德坊。凌云坊。擢桂坊。分上下。旧志载六坊。绍定间。𡨥燬。今复建九坊。乡一古田乡。在莲城县东北管团里六。南团。姑田团。席湖团。河源下里。 北团。 𡊮正里。 墟市三。 县市在莲城县南。 吕溪墟。在莲城县南六十里。北团墟。在莲城县北三十五里寨前。上杭县。 登俊坊。 朝绅坊。旧志载四坊。绍定间。𡨥燬。令复建二坊。乡团十一。 平原团。 平元里。 安丰里。分上下。来苏里。 古田里。 鳖沙里。来苏团。 胜运乡。 兴化乡。 太平乡。 金丰乡。 墟市二。 县市在上杭县南。浊石墟。在上杭县北八十里。武平县。 文明坊。 兴贤坊。 集贤坊。 人和坊。 魁星坊。 和义坊。乡七。 顺义乡。在武平县东管里三。 武溪里。 忠孝里。 禾平里。 万安乡。在武平县东管里三。 禾丰里。 千秋里。 大顺里。 归顺乡。在武平县西管里四。 东流里。留田里丘田里。顺明里。永平乡。在武平县南管里四。 归平里。 招仁里。 安乐里。 石塘里。 永宁乡。在武平县北管保七。七里保。相坑保。露溪保。亭头保。象村保。 大和保。 招信保。 安丰乡。在武平县东管保六。 睦郡保。分上下。新恩保。竹鉴保。 丰田保。 高吴保。 清平乡。在武平县南管里三。 长泰里。留村里。 河头里。 墟市三。 县市在武平县南。 东坑墟。在武平县东三十五里。 大洋墟。在武平县西四十五里。桥梁临汀志环郡皆山也。两山之间。必有川马。斯桥之所由兴。川容水不能多。遇久两暴溢。辄冲激。慈桥之所以废。必植基固。必用工致。必随隳亟葺。庶乎其无恙乎。长汀县济川桥。在长汀县东济川门外。旧以木为之。架二楼其上。烈肆两旁。日夕阛。俗号水东桥。郡守陈公轩有诗云。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庆元间。郡守赵公伯桧。捐见钱百五十万。叠石为四矼。架。舆梁以济。后石矼倾捐。郡人以列肆障蔽非便。请于郡。淳祐间。郡守卢公同父。助俸募缘撤而新之。仍亲书桥扁。 惠民桥在济川桥南旧名建州桥相傅创于五代。至宋初更创。改惠民绍兴间。圯于水。郡守张公昌捐俸重造。邦人号张公桥淳熙初。郡守吕公翼之。复今名。嘉泰间。郡守赵公彦橚叠石为四矼。淳祐间。又圮于水郡委宰叶一新。募缘重创。 南阜桥在惠民桥下流。庆元间。郡守陈公瞱创始。隔二政。弟映来守成之。扁棠■桥。嘉定间圮于水郡守傅公康捐俸二千缗重创。莆阳陈公宓书。改名南阜。淳祐间复圯于水。郡人重创。 通远桥在济川桥下流。以木为之。 兴云桥在崇善坊镇三壕口。旧废宝祐间坊人重创。 金沙桥。在登后坊。今废。有庵在。 有年桥。在长汀县东永康坊。创于绍兴间。圮于水。乾道间郡守谢公知几更为浮梁。扁日太平䌽虹之桥淳熙间郡守赵云不便。复架舆梁而屋之。嘉定间郡守邹公非熊重创。改今名。 攀桂桥在长汀县东三里。高洋桥。在长汀县东十里。 新桥。在长汀县东三十五里。嘉定间郡守赵公崇模重创。 镇南桥。在长汀县南三里。罗坊上渡。庆元间。郡守赵公伯桧创南安桥在长汀县南七里。游绳渡。淳熙间迎奉南岩定光佛入州。众创此桥。故名。近毁于野烧。今方议脩复。 普济桥。在长汀县南三十里旧以木为之。号横板桥淳熙间。圯于水。郡人钟慧常鬻家赀改创石桥。知县刘适政为之记。 广渡桥。在长汀县南四十五里。淳祐辛亥圯于水。众缘更创郡守卢公同父书扁。宝祐间水复圮其卒。今方议脩复。普通桥。旧名石壁。南二十五里南拔桥在长汀县西五里。淳祐间圮于水。今方议脩复宁化县。 万寿桥。在宁化县治南。旧名阜通。元丰间。宰江渊创。政和间𤋷于火。嘉熙间宰刘焕重创。以桥中为祝圣放生池。昜今名。宝祐间复烬于火。宰林公玉。率邑民复创。 双虹桥。在宁化县治西。绍定冠燬。淳祐重创水圮。宰林公玉。率邑民复创。 龙津桥。在宁化县南宝祐间圯于水。 龙门桥。在宁化县东龙门坊。宝祐圯于水。惟一二石矼在焉清流县 龙津桥在清流县东旧以舟渡。绍兴间提刑吴公逵行郡绖从。谓是乃邑之喉衿。东以石桥将秀民辈出。淳熙间令吴松始议为石椿六。飞屋四十二间。靡钱三百二十万有奇。越五年功未及半。以𡨥疫辍。绍熙间令曾造输俸率先。仅足石矼嘉泰间。令昊补之架屋二十五间。扁日龙津东创阁日快倚。西创阁日凌烟云。桥岸创庵日济川。绍定𡨥扰烬于火。諯平间令王元瑞重创淳祐间令林奕。就桥中间创放生亭令为一邑壮观祝圣桥旧名魁星。在清流县之西。淳祐间令林奕重创。后圮于水。宝祐间令林应龙。率邑人共成之。 三港桥。庆元间僧妙金创。 白石桥。在清流县北五里。后以水圯。仅存石矼。亦颓其一。桥据要津。春水则病涉。宝祐间邑人赵必逵。募缘重创。清口桥。在清流县东北四十五里。绍熙五年僧觉源募创。 嵩溪桥在清流县东五十里。嵩溪铺乃往来孔道。岁久覣燬宝祐间。令林应龙重创。莲城县 擢桂桥在莲城县南。旧名清溪绍兴间令刘国瑞创。后圯于水。令黄荦重刱。靡金钱七百万。魏郡开国公洪公迈为之记后烬于火嘉定间荦之侄垺为令。又创之。 书锦桥。在莲城县西。令董与几创。 通济桥在莲城县南二里。庆元间令鄞康成创。 常丰桥在莲城县南五里。淳熙间令常圁创。 徐长者桥在莲城县北三十里。乃邑人入京孔道。先是病涉。里人徐二公。捐家资鼎创石桥累年乃成郡守卢公同父书名扁。上杭县 通驷桥。在上杭县西一里。旧以木为之屡荡于水庆元间叠石为矼架屋其上也。武平县 大观桥。在武平县东。创于大观中。故名。 化龙桥。在武平县溪南 太平桥。在武平县东。宝祐间重创。昜名登云。 南安桥。在武平县南八十里。南安岩均庆寺前。 望仙桥在武平县西五里。通灵洞院。 万安桥。在武平县东十里。太平寺前。 万坊桥。在武平县西北三十五里。风俗形势临汀志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曹奢魏𥚹。楚急齐舒。从古而然。汀山峻水急。习气劲毅而狷介其君子则安分义励廉隅。耻为浮侠。其小人则质直果敢。不以侈靡崇饰相高。然经界未行而赋役偏。舟车不通而商贾窒农罕以耕稼自力。未免有旷土游民。妇不以蚕𦃡自工。惟事乎治麻缉苧。是以积贮有限。服用无华。外邑山谷之间。亦时有弄兵珥笔为里闾挠者。旧志谓险隘荒陋。轻生尚武。人情不甚相远。控御之得其道。惠餋之有其方。阴制而默化之。宁有不丕变者。亦长治者之责尔。寰宇记风俗与福州同。舆地纪胜水际平沙日汀。说文闽越遐阻。僻在一隅。凭山负海。杜佑通典。今汀闽越西南。其地与赣潮梅接。崇山复岭民生尚武。岛居者安鱼盐之利。山居者任耕织之劳。鄞江志。临汀为郡。李唐六叶。开福抚二山洞而置焉。南通交广西达江右。宝瓯闽之奥壤也。张潜修学记。汀州于福建为绝区。西南与江广北境。拒处梅二州最近。王晞亮修城记。汀为州。在闽山之穷处。椱嶂重峦县亘数百里。东接赣水。南邻北粤。深林茅竹之间。载觉同庆寺。观音殿。罗汉阁记。闽部所𨽻八州。而汀为绝区。山日灵蛇。日鸡笼。日蘘荷。水日九龙。日寅湖。日鄞江。西邻赣吉。南接潮梅。实江西二广往来之衡。鄞江志。汀在西南境。介于虔梅之间。南通交广。北达江右。铜盐之间。道所往来。郑强移创州学记前直圆峰。后枕卧龙山。黄启重修东流水记。闽有八郡。汀邻五岭。然风声气习颇中州。东一新跋。瞻学碑。元一统志汀之为郡。山重复而险阻。水迅急而浅涩。民生其间。气刚愎而好。心𥚹迫而浅中。亦风土使然也。图志云。往昔盛时。化行俗美。其君子质直好义而恬于进取。其小人则愿悫少文。而安于勤劳。舟车不通。商旅罕至惟以耕鏧为务。故无甚贫甚富之家。蚕业不宜。丝绵罕得。惟以麻枲为业。西邻章贡。南接海湄。山深林密。岩谷阻窈。四境椎埋。顽狠之徒。党与相聚。声势相倚。负固保险。动以千百计。号为畬民。时或弄兵相挺而起。民被其害官被其扰。盖皆江右广南游手失业之人。逋逃于此。渐染成习。北数十年间。此风方炽。古岂有是哉。图志云 郡有三仙二佛。人多好善。艺文儒术亦多。民产薄故啬用。性直故少诈。郑江志云。 长汀西接赣界。南抵上杭。民生其间。淳朴无文。男女织食其力。 宁化为邑。民淳俗朴。衣不贵文绣。器不尚砻斲。道不通舟车。民不惯商贾。 山多田少。土瘠民贫。清流记云。 山势巍峨。水性激烈。人之生也。资禀朴茂。故其气习劲毅。学文者安。分义。尚武者奋忠勇。农以耕稼自力。妇以绩纺为功其为语言也平昜。其为服用也简朴。风俗槩见于此。莲城记云。上杭与梅潮三都夹界。风淳俗质。每遇秋冬之交。多有岚疫。民昜疾病。兼土旷人稀。山深林密又有江右游手轻生之俦。逃聚于此。呼啸党侣。土著之民。不遑宁处。其威驱势迫未如之何。惟上之人御得其道。庶无虎兕出柙之忧。 武平南抵循梅。西连章贡。篁竹之乡。烟岚之地。往往为江广界上。逋逃者之所据。或日长甲。或日其寨。或日畬洞。少不加意。则弱肉强食。相挺而起。税之田产。为所占据而不输官。乡民妻孥。为所剽掠。莫敢赴愬。土著之民。日见逃亡。游聚之徒。益见恣横。上杭记云。武平本为中县。今则黄芧白苇。烟火不接。职此之由新。图𠕋云。 南丁位也。以水合丁。于文为汀。图绖云。慈竹笋抽疑夏箨。木犀花发认春香。按县公谈圃。载林君字奋。学诗矛县莘老家。其在汀洲作此诗一联。道尽汀州风景。广陵志云 全闽形势数临汀。赣岭连疆似并陉。江汇重渊锁地脉。山横华盖应天星宋见远诗。户口临汀志汀。初𨽻𣈆安为新罗县。唐开元间。福州长史唐循忠携引诱遁逃户三千馀置郡。正元杜祐作通典户五千三百三十。口万五千九百九十五迨宋朝承平日久生聚日滋。元丰九域志已载主户六万六千一百五十七。客户一万五千二百九十九视唐既数倍。庆元旧志。载主客户二十一万。八千五百七十。主客丁四十五万。三千二百三十一。视元丰又数倍虽中更绍定𡨥攘。因以饥馑流亡。几致减半。数年来。寻复其旧。有以见宋朝。鸿恩庞泽涵育之深云。 祖帐户一十五万。三百三十一。户计一十七万。五千三百六十二。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四万五千七百一十八人。总计三十二万一千八十口。 主户。 坊市二千八百八十九户计五千五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二千二百三十人。总计七千二百三十八口。 乡村九万九千八百二十五户计一十二万四百四十七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三万六百九十一人。总计二十五万一千一百三十八口。 客户。 坊市二千三百九十六户计二千五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八千二百一十三人。总计一万七千一十八口。 乡村四万五千二百二十一户。计四万七千四百五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四千五百八十一人。总计五万一千九百八十六口。𨔄年见管。二十二万二千三百六十一户。计三十三万三千四百三十三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九万九千二百四十八人。总计五十三万二千六百八十一口。主户。 坊市三万三千四百五十六户计八万二千一百单一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千四百一十五人。总计八万三千五百一十六口。乡村九万三千六百四十四户。计一十五万五千八百五一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三万三千五百八十八人。总计二十八万九千四百三十九口。 客户。 坊市三万九千一百七十户。计三万九千三百六十二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二万五千九百三十二人。总计六万五千二百九十四口。 乡村五万六千九十一户。计五万六千一百一十九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三万八千三百一十三人。总计九万四千四百三十二口。 除新妆落帐外。见管二十二万三千四百三十三户。计三十三万五千一百六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九万九千七百八十四人。总计五十三万四千八百九十口。 主户。 坊市三万三千七百五十九户。计八万二千三百四十七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一千五百四人。总计八万三千八百五十一口。 乡村九万三千八百五十七户。计一十五万六千二百五十七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三万三千七百三十八人。总计二十八万九千九百九十五口。 客户。 坊市三万九千三百八十一户。计三万九千九百二十六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二万六千七百七人。总计六万六千六百三十三口。 乡村五万六千四百三十六户。计五万六千五百七十六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三万八千四百六十五人。总计九万五千四十一口。 唐正元间户五千三百三十。口万五千九百九十五。宋元丰九域志。巳载主户六万六千一百五十七。客户一万五千二百九十七。视唐既数倍庆元旧志。载主客户二万八千五百七十。主客丁四十五万三千二百三十一。视元丰又数倍。九域志户主六万六千一百五十七。客一万五千二百九十七。寰宇记唐开元户四千六百八十。 宋朝户主一万九千七百三十。客四千二百七十七。郡县志宋朝户十七万四千五百一十七。隆兴二年江淅须知系至元二十七年。元抄籍定。本路总有户口。 诸色南户四万一千六百六十四户。计二十三万四千一百九口。 军户二千四百二户。 站户三百三十二户。 医户一十六户。 儒户五十户 铺兵二百四十二户。 匠户一户。 无名色民户三万八千六百二十一户。 僧寺道观八十七处。计一百五十二名。 僧寺六十七处。僧行等七十五名。 道观二十处。道士道童等七十七名。税赋临汀志汀山多田少。土瘠民贫。二税视他郡为重来文公熹。运使王公四。郡守祝公欀布衣雷衡。皆请行经界迄不果。昔固巳病之矣。更绍定𡨥扰阡陌淆紊。常赋陷失。而郡计窘。或业去产存。或业轻产重而民力弹。官版簿不明。民砧基无有。奸豪擅利。贫弱罹殃。经界之行。宝今日急者也。事大体重。念非得请于上。则郡家亦未昜为。采民风者宜有访于此。夏税。本州原管六县。夏税一万九千一十八贯。七百九十三文正纽计钱银草麦四色。共七万八千三百八十九贯。一十二文。钱会各率。 绍定𡨥攘后。六县实纳到钱九千六百五贯九百三十八文正。纽计钱银划麦四色。共四万三千七百九十七贯三百二十四文。钱会各半。 逃绝户无纳。九千四百一十二贯八百五十五文正。纽计钱银草麦四色。共三万四千五百九十一贯。六百八十八文。钱会各半。开具诸县细数在下。长汀县额管税钱。四千二百六十九贯。二百九十二文正。计一万九千一百九十九贯。七百四十七文钱会各半。 绍定𡨥攘后。实纳到二千八百四十三贯。九百三十八文正。钱银草麦四色。钮计钱一万五千五十二贯三百五十三文。钱会各半。 逃绝户无纳。一千四百二十五贯。三百五十四文正。计四千一百四十七贯三百九十四文钱。会各半。宁化县额管税钱。四千三百二十一贯四百二十九文正。计一万八千二百四十六贯。九百九十三文钱会各半。 绍定𡨥攘后。实纳到二千一百七十三贯。五百九十七文正。钱银草麦四色。纽计一万二百九十九贯八百五十七文。钱会各半。 逃绝户无纳。二千一百四十七贯。八百三十二文正。计七千九百四十七贯。一百三十六文。钱会各半。上杭县额管税钱。二千六百三十贯九百四文。计钱九千七百八十三贯。七百一十八文钱会各半。 绍定𡨥攘后。宝纳到一千三百八十八贯。四百五十五文正。银钱草麦四色。纽计四千三百一十贯五十文。钱会各半。 逃绝户无纳。一千二百四十五贯。四百四十九文正。计钱五千四百七十三贯。六百六十八文。钱会各半。武平县额管税钱三千六十一贯。八百六十九文正。计钱一万一千九百四十八贯六百三十七文。钱会各半。 绍定𡨥攘后。实纳到一千一百一十七贯。四十八文正。钱银草麦四色。纽计四千一百八十七贯。七百七十文。钱会各半。清流县额管税钱。二千六百三十贯八百八十九文正。计钱八千六百一十七贯。八百五十九文。钱会各半。 绍定𡨥攘后。实纳到一千一百三十贯。八百五十三文正。钱银草麦四色。纽计四千五百三十贯。三百一十一文。钱会各半。 逃绝户无纳。一千五百贯三十六文正。计四千八十七贯五百四十八文。钱会各半。莲城县额管税钱。二千一百一贯四百一十文正。计钱一万五百九十二贯。五十八文。钱会各半。 绍定𡨥攘后。宝纳到九百五十二贯。四十七文。钱银草麦四色。纽计五千四百一十六贯。九百八十三文。钱会各半。 逃绝户无纳。一千一百四十九贯。三百六十三文。计五千一百七十五贯七十五文。钱会各半。 秋苗。 本州原管六县秋苗。五万九千五百三十三石。四斗三升七合四抄。 绍定𡨥攘后。六县实纳到苗米二万五千六百三十六石。三斗一升。 续根括到贼绝户。拨充诸寨军食米。二千九百三十七石三升。 逃绝户无纳。三万九百六十石。九升七合四抄。逐月和籴米斛。添凑军支粮食开具诸县细数在下长汀县额管秋苗一万五千二百二十八石。六升五合。 绍定𡨥攘后。实纳到苗来九十石。六斗四升。 逃绝户无纳。六千一百三十七石。四斗二升五合。宁化县额管秋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四石。三斗九升四合。 绍定𡨥攘后。实纳到苗米六千四石。二斗五升。 根括贼户拨充安远四寨军食。计米二千一百八石。五斗一升。 逃绝户无纳。五千二百五十一石。六斗三升四合。上杭县额管秋苗八千六百五十石。七斗六升四合。 绍定𡨥攘后。实纳。到苗米三千二百七十八石。八斗五升。 根括贼户。拨充梅溪寨军食。计米二百八十七石五斗六升。 逃绝户无纳。五千八十四石三斗五升四合。武平县额管秋苗八千五百六石。一斗四升五合四抄。 绍定𡨥攘后。实纳苗米二千三百七十八石九斗。 逃绝户无纳。六千一百二十七石。二斗四升五合四抄。清流县额管秋苗六千九百七十二石。五斗二升一合。 绍定𡨥攘后。实纳到苗米二千八十石。八斗背笔记升。根招贼户。拨充明溪寨军食。计米一百六十九石六斗七升。逃绝户无纳。四千七百二十一石。九斗九升一合。莲城县额管秋苗六千八百一十一石。五斗四升八合。绍定寇攘后。实纳到苗米二千八百二石。八斗一升。根捂贼户。搅充北圈寨罩食。计米三百七十一石。二斗九升。逃绝户无纲。三千六百三十七石。四斗四升八合。投钱。本州管六县。免役钱。四万二千六百七十买。四百六支。系诸骄径自拘催支遣。长汀县九千五进六十三贯。一进三十八文。宁。化县九千六百七十九贯。三百三十二文。上杭县五千八百九十九贯。九百四十八文。武平县六千八百五十八贯。五百八十八文。清流县五千九百六十二贯。二百三十文。莲城县四千七百贯。一百七十文。以上皆㨿旧志。端平间李敷文。改定数日该载。房廊地基。房廊地。基。及州前西廊行廊钱。每年二百七十三贯。三十二文。钱会各半。岁终监纳。地基钱气每年一十八贯。六百五十文。钱会各半。岁终催解。城内厢官军典催纳行廊钱。每年五贯三十四文。省岁终呈帖兵官催解。济川门外房廊钱。每年除减免外。合纳钱四十八贯文。钱会各半。系宗子赵必文请佃。岁终监纳。定光院。祐圣堂。没官田税钱。每年纳九十二贯。一百四十八文。钱会各半。岁终解纳。军资库。每年催房店钱。一百八十一贯。五百三十五文。钱会各半。以上系见催数。盐课本州合发朝廷纲运官军。衣赐全籍。卖盐趁办。旧额运楅盐。每年八中纲。实搬到盐四中纲。多至六中纲。后以涉历艰难。动经年岁不到。多欲更革。前长汀宰刘元英为检院申请。欲令汀民与长汀。宁化。清流。并照上杭。武平。莲城。体例改运漳盐。郡守赵崇模申请。谓搬运漳盐。系遵陆路。恐脚夫有改反。为一方之扰。莫若改运潮盐。绍定五年准尚书省劄。从本路郑转运之请。许本州及诸县艰于运楅盐者。改运潮盐。本州具申朝廷。乞行下诸监司。移文潮州。立定体例候本州搬载盐纲。须是从官纳钱请盐。不许场务邀阻。多收税钱。续准运司牒本州催促一面搬运。责认本司净息。准拟供给。吐浑月粮衣赐。不可顷刻乏。兴本州遵禀牒长汀县。根括诸里船梢水手。条具河路滩险。陆路扛搬因依。陆续支钱发遣船户往潮州界撮贾应办郡计。并非从官给卖。其盐经由潮州潭口场纳税过上杭县。从官检秤覈实。方到本州交卸。每纲一十船。共搬盐四百箩。每箩二十贯足钱重。每一贯钱重官支买盐脚载纳税盘矶扛搬等钱。共三百足外搬盘上岸及包盐箬叶秆䌇合千人食钱等费在外。本州从来盐价。每斤一百六十钱重。卖钱一百八十文足。自后逐次裁减。每两卖钱六文足。每斤卖钱九十六文足。岁约运三纲。纲吏多阻滞。以致违限。或止两纲。或两年通五纲。每年解纳本路运司盐息钱。七千六百五贯四百一十六文省。提举司吏禄钱。三百一十二贯文。及支拨下通判厅头子瞻学钱。一千二百八十四贯。七百二十文省。长汀县元拨福盐。绍定间本州申请。改运潮盐。每纲一十船。每船载盐六十萝。每萝二十贯足钱重。旧制每斤价钱二百六十文省中半。嘉熙间。提刑童公颐。每斤减三十文省。淳祐间宰陈显伯。拨青泰上二都盐三百六十三斤。拘钱会入学养士。宝祐间郡守周公晋。拘回营阳第五。第六。第八都归仁。第一。第二。第三都。仙桂。第一。第二都复买州盐。宝祐间准提举汤公谟行下。减免逃绝户几二十斤。宁化县运福盐每年运四中纲。到清流岭下交卸。别顾船搬运入县。一中纲计七百一十七萝。每萝净盐一十七贯二百文重。分东西廊发卖。东廊甲户盐额。每月一万七千斤。今止一万六十斤。西廊卖县郭三都人户。买不买从其便。无定数。解提举司吏禄。见钱二十贯五百文省。十七界会一百二贯五百文。州净利钱三百六十二贯。八百八十八文省。十七界会一千八百一十三贯五百文。通判厅赡学盐头钱。见钱二百伍十一贯四百二十二文省。十七界会一千二百五十七贯文。上杭县旧运漳盐。绍定间郡守李公华申请。改运潮盐杭与潮接。私贩旁午艰于发卖。逐年只就潭口场撮买三纲。每一纲计一千七百秤。武平县运漳盐。每年十小纲。每纲一万斤。斤为钱一百六十二文。邑去漳馀十程。皆陆负。例和顾里夫分番接运。清流县运福盐。每年四中纲。每纲六万斤。每月发卖诸团里民户食盐。计七千八百包。每包二百五十八文。钱会各半。莲城县运漳盐。旧例官给纲本钱。顾诱丁壮陆负。而官民中分之近年官差人吏。赍钱往漳州买盐。载上水头和顾里夫。往水头搬担交卸。旧例编排民户分四等给赏。上等三百文。中等二百一十文。下等一百二十文。四等六十文。自绍定兵火后。户口凋耗。不许计口分等。只凭甲长请盐分卖。以上该载诸县所申。互有详略。六县每年合解春冬衣赐等青𠕋钱。长汀县。钱会七千四百四十七贯。三百三十六文。宁化县。钱会一万二千八百五十四贯。六百八十四文。上杭县。钱会三千六百二十六贯。一十二文。武平县钱会五千四十七贯。八百一十六文。清流县。钱会六千七百八十二贯。一百二十三文。莲城县。钱会六千一百七十五贯。七百九文。以上并逐月拘催。年终解足。商税。州城商税务。租额收钱一千三百五十九贯。一百八十三文。政和八年。收钱一千四百一十六贯。五百六十四文。新额收钱四千九百九十九贯一百六十七文。绍兴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准运司牒文。准都省付下。汀州奏城下务。自绍兴十六年。至二十年所收商税。北租额并增。依法取酌中一年收钱。遂取绍兴十八年收钱数。立为新额。计上项𨔄年收钱六千二百六十三贯。八百三十八文。每日遇晚随所收多寡。以十分为率。解赴知通衙交纳。州库六分。通判衙四分。以上据本务所申。宁化县商税务。租额收钱二千七十一贯。一百二十七文。今收钱二千四百七贯。六百三十四文。供贡临汀志九赋敛财。九贡任土。上无苛于取下之制。下有乐。于奉上之忱。汀。地产无奇。土贡不作。赋色目亦重。惟是坑冶废歇之久。岁额白金买偿价日以踊。虽痛革扰。犹以为病云。上供银每岁解发七千九百四十五两。八钱三分五𨤲。赴行在左藏西库交纳。州库代输建昌军。抚州银一千一十两。八钱三分五𨤲。诸县桩解钱六千九百三十五两。长汀县一千五百四十一两一钱五分。宁化县一千五百六十两四钱五分。清流县九百六十八两七钱七分五𨤲。上杭县九百六十九两七钱三分。武平县一千一百一十九两。八钱九分五𨤲。莲城县七百七十五两。州库桩办上中下三限头子银。二百三十五两七钱三分七𨤲。旧额解上供银。一万三千两。淳熙间。七年九月郡守江公璊。奏请祖宗旧制以汀州地有坑场银货易得。不宜蚕桑。衣赐难办。令本州岁出银六十五两。为建昌抚州代输上供银。令建昌岁出绢四千五百三十七疋。䌷三百三十五疋。绵二千两。抚州岁出绵七千五十两。应副本州官衣赐。通融相济及本州代输二郡上供朝廷。籍为定额。为建昌抚州岁出绵绢。只到本州。一更兵火。乘此失约。本州既无本色绵绢。可给衣赐。不免纽折价钱支给。而代输二郡上供之银。常自若也。乞将汀州每岁见发上供银数内。豁除代输建昌抚州银。六千六十五两。下江西运司径行督责。逐州起发。仍于本州岁发数内销镕。其本州合用官兵春冬衣赐。管认自行措置支给。得旨令江西福建运司。依所陈事理施行。本州实合解六千九百三十五两。续准运司牒文。备省劄从江西两运司申请。乞将建昌抚州均认起发物帛。以三分为率。令江西运司措置均认一分。福建运司均认一分。其馀一分。别行措置。续又准运司牒。本路一分银二千二十二两。更令汀州每岁认发一半。银一千一十一两。通计本州每年实发银会。七千九百四十五两八钱三分五𨤲。圣节钱每岁进奉二千两。赴行在右。藏西库交纳系诸县桩解。长汀县肆百五十两。宁化县四百五十五两。清流县。二百七十六两六钱。上杭县。二百七十六两七钱。武平县。三百二十一两六钱。莲城县。二百二十两一钱。州库乂桩办头子银。一百一十八两六钱四分四𨤲。大礼银。每遇大礼年分。解发进奉银二千两。赴行在左藏西库内交纳。亦系诸县桩解。长汀县。四百五十两。宁化县。四百五十五两。清流县。二百七十六两六钱。上杭县。二百七十六两七钱。武平县。三百二十一两六钱。莲城县。二百二十两一钱。州库又桩办头子银。一百一十八两六钱四分四𨤲。又簇办赏给钱会。九千七百七十贯九百一文。旧例诸县桩解银二千两。钱六千贯。馀钱州库凑支。嘉定十六年。郡守赵公崇模奏。乞从本州自行䟎积。代为诸邑尽数认解。其诸邑合解之数。并已蠲免。十七年牒。诸邑将合解本州官钱。截拨买银二千两。赴州交纳。团纲起解。及本州簇办会支给诸军赏赐。至今为定例焉。免丁钱。本府租额管催僧道免丁钱。二千三十六贯五百文。钱会各半。嘉熙二年。准都省指挥。照年额增催一半。自是岁催三千五十四贯八百文。银会各半。分上下半年。𢁈解赴行在左。藏库送纳。见钱纽计银四百七十两五钱一分二𨤲。十八界会一千五百二十七贯三百文。铅本钱本府额办上供铅本钱。三千贯中半。照绍兴十九年五月十五日已降圣旨。指挥截拨发下通判厅。应支屯戍左翼军劵食候。至年终打算。将截使不尽钱会起解。至开庆元年准户部行下。每年分两次取解。本州遵廪以缘会中照分限。解赴行在右藏西库送纳。银四百二十八两五钱七分二𨤲。十八界会一千五百贯。牙契牙契。系司法厅拘催。逐时承准提领催契。所发下契纸收趁。牙儿以十分为率。随李行算。分隶解纳。丙三分拨充经制。一分充州用。六分解赴提领安边太平库送纳。其每年妆到钱数不等。解发诸司。都大提点司。进奏官供给钱。二十八贯九百五文。转运司。进奏官供给钱。一十六贯二百七文。提举常平茶事。提干任三年满。远接牒本州支钱会。二十七贯二百七十三文。半年申解。安抚司。签厅白直。每年十八界会。二十三贯三百文。见钱七十七文。经总制元额六百三贯。二百四十七文。钱会各半。助学养士。二百贯钱会各半分上下半年发下。通判厅财赋经总制钱。每年六县共解到。一万三千四百八十八贯九十三文。又在州仓库头子等钱。隋出纳数。拘收无定额。又六县搬盐纲头钱。铅本折茶钱每年六县。共解到。八千贯文。三司钱。官户役钱统置官。俱给钱减利顾钱六县共解到。一千四百六贯陵六六十文。赡学钱。取于本州。及六县搬运盐纲。箩头钱。每年分十二月发下。州学钱粮。官交管养士。每一月计二百九贯九百六十一文。牙儿等钱。随民户印契价贯。拘收无定额。常平义仓米。系随民户秋粮带收祖额每石收五升。近于宝祐四年。准提领所行下。每石收一斗。年额管催。六县共二千五百六十一石五斗六升。以上据通判厅申到数日该载。通厅经总纲。起解于行在右藏西库送纳嘉定十七年准户部取解钱会。五万二千七百一十七贯。七百一十文。近于宝祐四年准户部行下。以五万贯为额。至开元年又准户部抛𠕋。增作五万八千九百三十二贯。四百一十四文。土贡杜佑通典贡蜡烛二十条。唐地理志亦贡蜡烛。九域志。贡蜡烛二百条。今贡无。旧贡元一统志虔布。长汀诸色皆贡土产临汀志禹贡。杨州筱荡既敷。厥草惟天。厥木惟乔。厥贡惟金三品。齿革羽毛惟木。岛夷卉服。注谓南海岛夷。革服葛越。厥篚织贝。注谓织细苧。周官职方氏。杨州其利金锦竹箭。其畜宜鸟兽。其榖宜榖自今观之。闽中诸郡。非负嵎濒海。则被山带溪。岛居者安鱼盐之利。山居者任耕织之劳。大率地狭民稠。大半他业。而田多依山。无甚早涝。汀在闽而南山樵谷汲。稻食布衣。故民之丰约不大相远粜不出境。故榖价常贱。北屋而绩。故其布多品。地接潮梅。率多旷野。故有虎豹熊象之属。其气候多暖。故花果之种类时序。或似岭南。榖之属。粳。糯。粟。麻。豆。菽帛之属。绫。䌷。土布。苧。葛。蕉。麻。綦花。吉贝。货之属。金。银。铜铁。蜡。蜜。糖。蕈靛。纸。红椒。花之属。碧桃。茜桃。闪烁桃。红梅。黄香梅。海棠。酴醾。蔷薇。杕棠。郁李。玉堂春。长春。惜春。玉蝴蝶锦带。踯躅山茶。薝卜。素馨。菋莉。萱草。含笑。四月菊。石竹。朱槿。山丹。麝香。滴滴金。金线莲。宝相白鹤。玉簪。柚。麝香萱草。药之属。半夏。地黄。菖蒲。茱萸麦门冬。香附子。天南星。骨碎补。白芨。凌霄。何首鸟。姜黄。黄连。莳萝。黄精。牵牛。地骨皮。乾葛。石葛蒲。牛旁子。鸡苏。薄苛。白芷。高良姜。白扁豆。荆芥。牛膝。赤石脂。禹馀粮。香薷。白药。寒水石。紫金藤。苍耳。泥矾。降真香。旋覆花。土黄。土芋五加皮。苦参。山姜。山椒。五倍子。桔梗。蓬术。石竹。马兜铃。卷柏。茵蔯。地输。单竹黄。车前。山药。竹之属。苦。筀。筋。甜竹。淡。紫。赤。黄。斑竹。江南。慈。菄之属。桃。李。杏。梨。柿。枣粟。橘。柑。橙。莲。梅。芡。藕。菱。樱桃。林檎。枇杷。石榴。金橘。香橼。甘蔗。栌子。杨梅。茨菰。凫茈。土瓜。葛。莆葡。水精。马脑。银杏。木之属。楠。杉。松。梓。枫槐。樟。柏。桑。桐。柳。桂。枸。雀。褚。檀。栎。兜楼。罗文。相楒。金荆。白牙。大洞。紫棱。黄梅。黄杨。梌。攑。畜之属。牛。马。骡。驴。羊大。彘。鸡。鹅鸭。禽之属。莺雉。鸟。鹊。雀。鸠。鸽。鹰鹞。鹘。天色。白色鸂𪄠。杜鹃。啄木。山鹧。鹭鸶。山胡。山和尚。尽眉。提壶。鸲鹆。十二红。布榖。伯劳。白鹇。吐绶鸡。鹳。百舌。鵁鶄。兽之属。虎豹熊。象鹿尘。廪麂𧲣。猴兔獭。野猪。毫猪。竹𪕾。穿山甲。山羊。鱼之属。鲫。鲤。鲈。鳝鳜。鲇。鲪。鳗。䲡。鰄。鳒。鲢。龟。鳖。鳊。抱石。元一统志银。九域志云。有场在长汀县之上宝。又有归禾扶口二银务。宁化有龙门新旧二银场。长永大庇。二银场。铁务。在长汀之莒溪。蜡场。〉




永乐大典卷之七千八百九十
重录总校官侍朗〈臣高拱〉
学士〈臣胡正蒙〉
分校官洗马〈臣林熑〉
书写儒士〈臣盛以仁〉
圈点监生〈臣马承志臣吴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