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二三七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二百三十七〈十八陽〉
堂〈堂名二十三〉
公元1095年
六賢堂〈元一統志堂在衢州府城東隅超化寺之側。
六賢者。
晉國忠簡趙公鼎
翰林侍講學士文定范公冲。
侍御史諫議馬公伸。
吏部尚書端明文定公公應宸。
刑部侍郎寳文閣學士公穎
太子詹事公逵也。
忠簡寓於衢。
内翰范公建炎守衢因居馬。
馬諫議忠言去國
子孫寓衢。
文正請于朝而録用之。
端明城中超化之雲山
晦庵朱文公
東萊吕成公
同訪於雲山講學
劉寳學為衢人
居岑塘。
生長是鄉。
餘皆以道德文章維人景仰
非若宦遊者。
棠茇桐鄉之愛。
為人心。
而閲百年餘。
六賢是祠。
初在雲山之旁。
咸淳初太守王已
此地有朱吕先生遺跡
奉朱吕祠扁書堂明正
而祠六賢
有招六賢之歌曰。
矩矱𠔃姱美
風節𠔃凌厲
鶴媒𠔃一空
宇宙𠔃莫窮。
六賢去𠔃不復返魂漂摇𠔃渺何在
飛揚千里𠔃嶒冰峨峨
雄虺九首𠔃壺峰繁多
飛仙同遊清獻𠔃並輈。
幽蘭𠔃延佇
杜衡𠔃實處。
援北斗𠔃椒漿
徜徉𠔃此堂。
子城煨燼
書堂儼然朱吕遺跡
六賢高風
尚可挹也。
蒼梧郡志亦舒勉六賢堂記六賢
漢陳欽
子元
子堅𡖖。
吳士變。
第一子廞。
按後漢三國志。
字子佚
劉歆俱治左氏春秋
而斂自名家。
後仕莽為將軍
元字長孫
父任為郎
少傅父業
為學者所宗。
建武初抗疏論立左氏
不宜司隷校尉督察三公
帝從之。
及數陳便宜不用
病去
終老於家。
堅𡖖有文章史逸論撰
燮字成彦
漢茂舉茂才
交趾太守
學問優愽
達於從政
虗下士。
中原阻兵
士人避難者。
多徃依之。
卒年九十一。
廞初為郡督郵
辟司徒椽。
雅為黄琬器重
董卓亂乃亡歸
燮表為合浦太守
孫權據吳南。
掩交廣。
燮以廞入質
以廞為武昌太守
大賢之。
見於史者其本末梗槩如此
蒼梧之人未甞宄知。
太守李公亨舊。
好古樂善
歷求漢唐以至本朝
得名鉅公
有興是邦者七人焉。
改立堂祠之子水泉之上。
以慰邦人之思。
又即黌舍六賢之像。
并以其本末刻之扵
使學者𡻕奉其香火
先聖
則退而旅拜六賢祠堂之下。
瞻其像。
想見風采
而生希慕之心如在鄉黨焉。
敦勸誘掖
可謂至矣。
孟子曰。
何人也。
何人也。
學者勉之
異日有繼六賢之後
父兄子弟
名重一時
青史者。
無忘吾太守李公敦勸誘掖之力也。
紹聖二年三月初一日蒼梧縣
簿尉事。
舒勉太原平定州六賢堂。
即湧雲樓故基也。
州治城上
舊名四賢堂
元前至元二年建。
四賢者。
趙秉文周臣
號閑閑
磁州釜陽人
文章德業冠于一時
甞牧此州。
有湧雲樓記。
楊雲翼字之美
樂平人
金朝謂之身備四科
閑閑齊名
號曰楊趙
元好問
字裕之
號遺山
愽學
詩名
在金為起居注
元初徵為翰林學士
不就
本州十年
鄉人被其化。
李冶
字仁𡖖。
號敬齋
欒城人
金進士
元初州帥聶珪輦至平定
主教十年
元世祖起為翰林學士
後益以王吕二公
謂之六賢堂。
王構
字嗣能
本州人。
起自孝廉
元世祖創立國子監
司業
許魯齋同定學規
學行為時推重
吕思誠
字仲實
本州人。
元進士
歷仕三十年
中書左丞
文章政事
顯著尤偉。
是謂六賢
以上六賢事蹟
見金史傳
堂廢於元末。
洪武三年
知州宗道復建像焉。
七賢堂〈元一統志東漢桂陽太守
衛颯
茨充
許荆
欒巴
度尚
周昕
臨武唐羗
七賢
建堂於郡學
堂在輝州西南七十里。
山陽鎮
重泉村。
晉王戎
向秀
阬籍咸。
劉伶
嵇康
山濤
世謂之竹林七賢也。
今為道士觀
渾源劉祁京叔觀記在焉。
或謂太守魯有開
白雲先生張俞
蜀公范鎮
老泉蘇洵
東坡蘇軾
穎濱蘇轍
山谷廷堅
先後經行
取其詩章翰墨
刻置堂上
仍繪七賢像。
右司陳損記。
今廢。
或謂山濤
向秀
劉伶
嵇康
阬籍。
阬咸。
王戎也。
今古題詠甚多
元裕之有詩云。
石潭高樹映寒藤
閒有沙甌靜有僧。
總愛山陽竹林好。
七賢來了更誰
水上盤陀見人
煙中白鷺無塵
竹林未恨風𣴑减。
負殺共城麴米春
是日有餉名酒
獨酌水邊
夔州府志堂在開化縣西三十里華埠
宋江緯
江少虞
趙令袊。
程俱讀書之地。
二堂基。
七人皆有文行
稱賢
南軒先生為賦詞。
清漳嘉定癸未
龍溪縣江叔豫建。
濂溪
二程
横渠
文公。
周名第
高東溪配。
廣陵續志彭方七賢堂記。
惟揚自國朝慶歷以來
忠獻魏王韓公
參政文忠歐陽公。
集賢學士劉公。
申國正吕公
内翰文忠蘇公
皆甞填守既去。
思立五賢祠平山堂
大觀政和間
諫議忠肅陳公。
忠敏任公淮郡
後葬西山
距城財三十里。
之郡志可覆也。
比者邊亭俶擾
主帥備禦無策
城外廬舍付之一炬
扵是不復
樵採不禁
卒赭二墓之木。
今帥承宣使畢公
議補植松檟。
且欲一新
所謂平山堂者。
倥偬未暇也。
𡻕在戊辰。
戎事甫定方適備分。
欄檻故址
悵舊祠之煨燼
戍樓西望
喬木翦棄
退而諗于同志曰。
惟七先生德文章。
議論節槩。
編之汗簡
鏗鍧百代
不可磨滅
然此邦乃其甘棠所憇。
而封斧所寓。
今顧未有以為祠祀觀瞻之所。
非吾徒之責歟。
白于府。
明倫堂東偏
肖繪遺像
春秋致𥙊。
使忠肅公之孫桌請于參政婁公
大書扁榜
七賢名堂
蔵脩游息于是者。
過其位。
思其人。
肅然起敬
庶知所以自勉矣。
太子詹事鄒公奉使經行
問之曰。
正學校事也。
許為記之。
出鎮泉南
未能即請而鑱之
自言踐更有日
輙抒區區所以建堂之意。
揭于壁間。
以俟夫記之成。
八賢堂藤州堂上鐔津縣西隅
唐李靖
宋之問
李白蘇軾蘇轍
秦觀
廷堅
李光
廣州志堂在十賢堂東南
淳熈經略周自强本朝賢牧潘美
向敏中
余靖
魏瓘
邵曄
陳世𡖖。
陳從易
張頡
立祠
廣州南海録事司子城外。
藥州千秋寺北。
八賢堂不存
潮州三陽王宗烈八賢堂慶元五年冬
晉陵沈杞守古瀛。
明年夏
静民
百廢具興
搜訪是邦。
昔之有賢譽八人
立堂而祠。
命宗烈屬文以記。
切甞凝神静觀八極之表。
一氣𣴑暢。
得之者靡不取重扵世。
景星慶雲耀其光彩
榮陽河洛吐其精微
榮而為植物
楩楠梓杞
神而為動物
麟鳳龜龍
及其為人
古今之所景仰者。
皆此氣之呈露
然則是邦八賢
其亦有德於比乎。
客有訊余曰。
美則美矣
而未大也
在昔古瀛。
嶺南佳郡。
山川柄靈。
英材輩出
子果何見而艱是選耶。
余應之曰。
人之扵物。
徒知以多為貴。
不知少之為尤貴。
揖遜致理
衆賢和朝。
時則八元八愷
世濟其美
忠厚成風多士生國時則八士聖人首稱。
𡪹𡪹數百載間。
而君厨俊及之儔始顯扵東都
如是者豈苟得哉。
胡不衛多君子
何補於衛。
晉多賢大夫
亦何益扵晉。
一儒冠立于國中
曲阜風聲氣習
迨今可掬
輕重如何
八賢之祠。
義取斯矣。
因為客評之曰。
通經有文章
異端宗孔氏。
趙公其人也。
對策忤權貴。
災異而過仲舒
林公其人也。
草澤應詔而魁進士
許公其人也。
楓宸召對而授直講
盧公其人也。
若夫金紫劉公。
則未老辭歸
注籍仙官
逺遊吳公
有祿遜兄知名士清節如張。
則録而著御屏
剛鯁如王。
投閑避權相。
一方英氣
萃在八賢
不為瀛之貴邪。
客曰唯。
或者從而諉其說。
山川猶在
風物逾勝。
何炳煥。
今何𡪹落。
母乃氣有盛衰歟。
噫嘻
日月昏𠔃開則明
雷霆息𠔃則驚。
氣之在人。
不以生而
不以死而滅。
奮扵生前
一時之榮也。
振扵死後。
千百世未可量也。
天誘其中
爰命我侯。
發而幽光
啓其往躅
孰知此氣薫蒸
彬彬藹藹
金門
玉堂
雲臺
煙閣
勒功鼎彛
垂名竹帛
其必由我侯今日之舉。
有以暢之。
昔荀氏有子皆賢。
得穎川八賢之譽。
官位通顯
小而一家尚爾
一國乎。
侯之志廣矣。
異時以副其願望者。
若親若故。
若子若孫。
皆獲爼豆左右斯堂也。
闢而增之。
是必有待焉。
宗烈幸覩盛事
竦然援筆而書俾後人得以見侯之志。
至若輸費度材。
計工董役末也。
故略之。
九賢堂〈輿地紀勝。
周魴
晉虞溥
王廙梁陸襄
柳莊
梁文謙
唐張廷珪
眞𡖖。
李復李吉甫
馬植增為十一人
宋王十朋梅溪集猶起才難歏。
同時九賢
鄱陽千載守。
賢豈許多人。
十賢堂〈元一統志夔州府王侍御十朋所記十賢
屈大夫
嚴刺史
諸葛武侯
杜少陵
陸宣公
韋丞相
白文公居易
柳文公
𡨥策公。
唐質肅公介
續得其宋玉
源乾曜李適之
李吉父。
温造程伊川
黄太史
嘉熈兵廢。
輿地紀勝堂在麻姑山仙都觀
顔魯公祠堂内。
陳彭年字永年
李覯泰伯曾鞏字子固
布字子宣
肇字子開
晁無咎字補之
吕南公字次儒
鄧温伯字聖求
朱京字世昌
彦字世英
盱江先達
有聞扵時者。
紹興九年郡人蔡延世立。
廣州志堂在子城上。
元祐經畧張頡
前代賢牧十人
滕修
吳隱之
王綝
宋璟
𨼆。
盧奐李勉孔戣
盧鈞蕭倣
立祠南海
十賢後序云。
番禺負山帶海夷舶𡻕至。
叢夥。
而數人去。
皆能以廉清為吏民師廣州南海録事司子城外。
藥州千秋寺北有十賢堂
不存
宋史蔣之奇
之奇廣州
寳文閣待制
南海寳貨
為吏者多貪聲。
之奇前世牧守有清節者。
吴𨼆之。
宋璟
盧奐
李勉等繪其像。
十賢堂以祀。
冀化其習。
雷州雷陽志自萊公胡公十賢
宋咸淳年間
虞侯
應龍剏立西湖之上。
丁謂章惇侑祭扵門外
堂有祭田
兵火後堂廢。
田租附于學宫
後有復舊堂者。
則田随堂必復矣。
一統志雷州舊有坡𩓊二公祠。
萊公館。
李文定公
皆散在諸處
咸淳甲戌
創此堂于西湖之濱。
十賢
寇萊公凖
蘇文忠公軾
文定公轍
淮海秦觀李忠定公綱
折樞宻彦質
任忠敏公伯雨
李莊簡公光
趙忠簡公鼎
胡忠簡公銓也。
寳祐丙辰
大魁公作記。
文天祥記曰。
國朝天禧建炎紹興
百五十年間
君子小人消長之故。
三大節目。
扵雷無不與焉。
雷志
丞相寇公司户至。
丁謂崖州司户至。
紹聖端明翰林學士蘇公軾
正言任公伯雨
渡海至。
門下侍郎蘇公轍散官至。
蘇門正字秦公觀至。
樞宻王公巖叟未甞至。
追授别駕猶至也。
未幾章子厚亦至。
其後丞相李公
趙公參政李公
樞宻編脩胡公銓
由是之瓊。
之萬。
之儋。
之崖。
正邪一勝一負
世道與之軒輊
雷視中州為逺且小。
世道之會。
扵是焉。
我度皇之九年
太府寺簿虞侯應龍雷州
侯雍公曾孫
文學
朝必與史事
諸所衮鉞
得春大㫖
植之風聲
尚有典刑
其至雷也。
圖牒
耆老
顧瞻山川
惄如有懷。
乃黜丁氏章氏。
萊公以至瞻庵凡十賢
為祠扵西湖之上。
使海邦興起前聞
一朝皁白
所以勸。
敬賢
疾惡如仇
所為刀筆細故哉。
嗟乎
雷何地也。
諸賢冠冕于此
儼然而威。
太守諸生以下
敬共升降
制幣薦奠
先聖先帥。
有常言。
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諸賢何以得此扵南海
南海何以得此扵諸乎哉
祖宗士大夫
忠厚有禮
𥡴諸司敗
嶺海則止此事。
上配帝王
漢唐所及
雖施之姦回
容有傷惠。
而諸賢失落
靡不獲全
祈大永命
萬有斯年。
噫嘻
威德事也。
經始九年十月吉日落成
同館
走書千里
屬余記。
不敏
叙其凡復為迎送神辭。
使祀則歌之。
詞曰。
飈風起𠔃雲黄
萬里𠔃故鄉
桃茢𠔃㧞不祥
何懷乎斯宇𠔃。
惟獨有此衆若。
海可竭𠔃神不可忘。
五岳為質𠔃。
三辰為。
保我有國𠔃。
萬年
廣陵汪統寳慶改元孟春中澣
敬拜十賢學宫
謹哦唐律。
詩書𣴑澤自宫墻。
祀謹先賢孔堂
黄道中天臨下土。
清時群牧盛惟揚。
固應奕世思功德。
皇家棟梁
生晚敢斯執躅。
寒泉一勺觴。
岳舸次韻傑字翬聯接孔墻。
盛朝人物堂堂
憑熊曾識棠陰芾。
晞驥何堪粃政揚。
配祀有人折檻
奉祠無路愧題梁。
遺像猶多闕。
幸趂春風羽觴
惟揚尚德之祠有二。
此堂雖葺。
山所祀上止五賢
棟宇剝落
不無望扵妥靈垂教之仁。
故末章及〉
{{雙行註文|之。
羣賢堂〈澧陽劉子澄澧州群賢堂記四明林公岳守澧之明年
議祠澧先賢
𥡴載驗聞扵祥符郡志
得楚申公鳴扵晉史傳
吏部尚書車公㣧
宜都内史猶子該。
内史周公級扵唐史
校書郎李公群玉
曰澧産也。
祠之宜。
既又曰楚三閭大夫公平
甞遊澧作九歌
我朝文正范公仲淹讀書安鄉
處士蘇公庠甞家焉。
則寓澧者也。
祠之亦宜。
乃瀕龍潭
築室繪像
而識名氏
劉子澄董役焉。
既成復俾為記。
子澄不敢辭也。
謹按申公相楚。
白勝以父死賊
故自殺。
靈均不忍宗國
尸諫而後
尚書忤會𥡴王公被害
該奉叔父命約譙王舉義見殺扵道
内史僅免。
抱志以没。
蘇二公。
則又詩人不願仕。
或仕輙棄去。
仕而行者文正耳。
八賢落落千載間。
出處不齊若此
一旦合祠如齒諸黨。
兹非賢守以有材澧。
且風澧歟。
嘻。
正主庇民
然也。
今澧賢八。
徇忠五。
肥遯二。
有志斯世者。
可以懼矣。
窮而在野
辭曰獨善
出身許國
則有君父
焉所逃命義之戒哉。
變臨乎前。
舍生取義可也
陳力就列
不能者止。
識微之士。
芥視軒冕而弗顧歟。
賢其人而迹其所以遯。
向微范公
來者不信易之有泰矣。
雖然
時也。
死生
命也。
古之達人
則一。
生死不二
故臨變就義者。
蟬蛻溷濁
其間得全其天者乎。
悠悠古澧。
江山如𦼱。
尚有騎風駕霆而過之
作歌以備迎送焉。
歌曰。
主辱𠔃忘家
國安𠔃親寧。
何有軀𠔃而焉自形。
隕絶𠔃無生
蒼穹𠔃痛徹。
精誠𠔃為列星
蕙肴𠔃椒漿
歷芳𠔃薦君堂。
不來𠔃予愁。
貝宫𠔃誰𤲢。
高丘之人𠔃為君妬。
澧浦𠔃消遥
熠耀𠔃
讀經𠔃漱芳。
不辰𠔃經以不信。
蹇道直𠔃難行
人心險𠔃剱戟
歸來𠔃故鄉
陰凝陽𠔃血塗野。
臣力微𠔃肝膽怒。
階庭𠔃激諸子
間道𠔃戴盟主
志誠𠔃冠期舉。
事危就𠔃天弗假。
天高𠔃蒼蒼
柰何𠔃歸來雙。
之江𠔃有洲。
環堵𠔃幽。
胡獨微𠔃臺閣
不歸𠔃焉求。
詠歌𠔃卒𡻕。
名與𠔃江𣴑。
酌水𠔃澧清。
酹月𠔃洞庭
讀書𠔃湖上堂。
波濤卷𠔃胷中甲兵
浩然𠔃長在。
烟水𠔃茫茫
鶴書賁𠔃林丘
假截徑𠔃予羞。
曳杖𠔃長歌
清風賓𠔃明月友。
雲山𠔃未改
何日𠔃公遊。
廣信府永平陳文蔚群賢堂記為政大體
達幽枉。
雪冤滯。
使民有所赴愬次之
汲汲催科抑末矣。
國家張官置吏。
星羅碁布
遍滿州縣
苟然哉。
使之宣德意。
推明教化
正人心。
風俗
壽國脉扵億萬年之永。
豈欲其營私殖貨
剥下媚上
顧為基本蠹哉。
夫欲正人心。
莫若崇儒重道。
教學明倫。
使為士者知所趨鄉而明禮義
欲厚風俗
莫若尚節義。
褒表仁賢
使關節脉理
上下相通
利患無所擇。
如是為政大體得矣。
屑屑細故
毛舉也。
大綱既正。
衆目必張。
豈有得其大而遺其小哉
苕溪章侯來宰鉛山
慈祥惻怛
寬大樂易
民之歸之。
嬰兒之慕慈母
家具其䘖。
焚香以祝之。
然則侯之為政可知矣。
未幾鼎新縣
僵起仆。
他費以養生員。
春秋二補。
及每月課試。
躬率僚佐
精加考覈
陞黜必當。
繇是絃誦之聲不絶
寂𡪹湮廢之餘。
剱佩鏘鏘矣。
然侯之心。
以為特故事之常。
未足以償吾素。
乃扵西湖之傍。
買屋一區
取是邑前後名賢之所經歷
邦人有行義。
寓客為時望者。
不以爵秩穹卑。
姓名顯晦
凡有善可書。
莫不傳之。
以著其始末
賛之以揚其德美
祠之以表其敬。
大者
則取其講學之功。
道統之繼。
端似是之非。
前聖未明之藴。
人極而立世教
有功萬世者。
其次志氣激昂
風烈峻㧞
君孝父。
舍生取義
有如秋霜烈日
足以激貪而起懦。
其下則居官可紀。
處鄉以義。
厲金不移之操。
藩籬爾汝之私。
以至履。
行之脩飭
文章典雅
足以傳世行逺者。
莫不取之。
凡一十有六人
堂以羣賢扁之。
錢塘湖上之意。
然則是舉也。
其扵人心風俗
小補哉。
倘是邑之士。
體侯之意。
自是以往
厲志聖賢之學。
而耻為章句小儒
則侯之功及扵是邑者。
詎止一時而已
寓公邦人
忘身徇國
及物
脩身見扵世。
風俗豈不大可者。
於是嘉侯用心
有望邦人
雖然
風俗人心始也。
近世以來
人心偷惰
廉耻不立
其為風俗累也大矣
侯既扵講學
留意正人心為本。
風俗之變不難矣。
邦人朞月以俟。
規畫既定
走書上饒
文蔚識其顛末
文蔚不敢以不文辭
為書之。
侯名謙亨
字牧叔
其先二卿
甞歷言路
議論風采
有足者。
侯克世其家云。〉
公元1257年
衆賢堂〈鎮江志丹陽有堂三間
舊在縣圃三賢堂
始祠蘇丞相頌。
脩撰東。
蘇居士庠
或曰蘇丞相讀書堂也。
宋嘉定間
文度遷于學之西廡
𡻕乆弗葺。
寳祐五年
宰與慄改建
增以濂洛諸儒。
而易其名曰衆賢
〉會賢堂〈葉石林老人避暑李公武私第為會賢堂。
詳閒燕堂下。
禮賢堂〈開元天寳遺事元寳
都中巨豪也。
扵宅中置禮賢堂。
沉香軒檻
碔砆甃地靣。
錦紋柱礎
希賢堂〈延祐新安後續
權縣友直
字清之
婺源人
冠師魏文靖公
為書堂扁希賢勉之
友賢堂〈京口志友賢堂詩史胷次妙難窮。
期會紛紜肯計功。
厚德千里逺。
高懷猶寓一堂中。
顔徒想合居前席
噲伍應慚拜下風
華榜巍峩瞻睇乆。
了然心目䟽通
京口詩集郡守總領大𡖖蔡公洸子平友賢堂詩築堂傍西廡
非恱輪奂
公餘竟何之。
行行至止
紛紜
玩好
周遭羅經史。
晤對偉人
尚論君子
擇善固母倦。
良自自喜
衛公骨雖朽。
妙語猶在耳。〉
公元1218年
尊賢堂伊洛淵源伊川先生
孫覺
顧臨
國子監長貳
看詳國子監條制
尊賢堂以延天下道德之士。
長洲縣高斯得尊賢堂眉山宋仲可楚材長洲縣學。
既創邑庠
百里之士而教之。
復闡一堂先賢而祠焉。
以書來曰。
昔者王元之扵斯
范文正扵斯
蘇内翰扵斯
魏鶴山扵斯
四賢相望三百年間
大節犖犖
交相輝暎
吾欲合而祠之。
使國人弟子其高風。
有所矜式
為我記之。
始疑焉。
以為古者旌别淑慝
彰善癉惡
所以崇植風聲
底屬州黨
教莫先焉。
然必鄉之父師
乃在此位。
今自范公之外
三君子皆異邦之人也。
扵義何居
穆然以思。
乃得其說。
古者有道有德之人。
祭于瞽宗
學校尚賢乆矣
賢者天地間
景星鳳凰
無間逺近
莫不傾慕
而况甞居是邦。
遺風餘烈。
耿其未沫
則社祠尸祝
儀國人
其為旌淑彰善也大矣
四賢皆以正學直道
立人之朝。
三尺之童。
知之有不待論。
予獨歏其詘信之度。
若合符節
其天之所為邪。
偶然相似邪。
元之三黜見志
其窮甚矣。
文正之█扵夷簡
内翰之困扵荆舒
鶴山之抑於權幸
凡皆棲遲十有餘年。
不得伸其𣴑落不耦
四人一身也。
元之太宗其時矣。
其用少貶。
以不用。
文正大用慶曆不能乆。
内翰被遇扵元祐而不獲安
鶴山執政端平而卒見逐。
非不得時也。
而終不得有所成就
用之不盡
四人一身也。
嗚呼
天之生之甚難。
而人之棄之甚。
易。
豈天之與人異見邪。
易曰。
君子之道。
或出或處。
或黜或語。
二人同心
其利斷金
四賢之跡雖不盡
而其不遇大致則一。
予知四賢之居是堂也。
明靈合德
上下𣴑。
以其遺直孤忠
啓祐後學
俾為君子之歸矣
學者而登斯堂。
其亦慨慕乎其人。
自責其身。
高山仰止
景。
行行止。
何患力之不足
嗚呼
其亦懋勉之哉。
九江志林時英尊賢堂大哉孔子之道。
所以天理
立人極。
雖世未甞忘。
本統之傳不能無斷續。
則是道不能無晦明
故自孟氏而下
杳無嗣響
逮于我朝。
濂溪先生通書大極
不由師授。
繼絶
二程先生又從而廣之。
然後孔子之傳復明
先生之在天下
學者所尊也。
然濬其源。
衍其𣴑。
起人之敬。
一人心之趨者。
自學道君子始。
德安邑
舊有亭曰詠歸
𡻕久不葺。
嘉定戊寅
馬君玠束攝邑事。
能櫛垢搔癢以瘳民瘼
鉏荒剔蠹以束吏姦。
不兩閲月
百廢具興
扵是邑士合辭請新之。
君諗之曰。
也然與其游息之所。
不若趨向之源。
不猶愈乎。
讙曰善。
遂易亭曰堂。
詠歸尊賢
繪三先生像於其中
俾升斯堂者。
見其麗然如光風霽月
濂溪也。
渾然如玉金聲
明道也。
森然規矩凖繩
伊川也。
莫不竦然慕。
肅然敬。
如親摳衣
拱聆提諭。
正學門户所嚮
學者知所謹入焉。
心與理一。
非有間斷
使此心無一日不敬
則此理無一日不明
由尊三先生
孔聖之道尊矣。
祠像云乎哉
雖然
學者不自正心誠意
謂能尊賢
浸浸𣴑弊。
必至駕僞翼虗。
盗名扵世。
此非三先生之心。
抑非君之所望學者
故為之記。
瓊臺郡志東坡買得曾氏地作屋
手植果實尚存
郡守譚景先新剏先生故居為堂。
先生
楊誠齋萬里有詩云。
東坡無地𨼆危身
天賜黎山逐臣
萬里鯨波隔希奭。
千年桂醑靈均
忠貞塞得乾坤破。
日月伴渠文字新。
秪个短簷長帽子。
青蓮居士謫仙人。
先生𣴑落海南來。
屋三間不到伊。
幸有高堂懸化相。
更無過客新詩
古束賢聖如此
身後功名阿誰
底事百年譚太守
却教賔主同時
陳正言讜有詩云聞道騎鯨碧眼仙。
黄柑手植依然
人間俯仰更成古。
天下聲名不計年。
繭紙誰能收妙墨
鷄林何用遺編
使君剏新堂事
若解尊賢則是賢。
譚太守和孰識東坡第一仙。
謫束儋耳悠然
潜心學易忘憂患。
築屋閑居度歲年。
興遣不為屈事
甞見和陶篇。
拜公遺像渾如在。
曾與鄉人恭敬賢。
歸為玉局仙
茂林喬木蒼然
鄉時寓客千載
今日新堂百年
鐵畫銀鈎三大字。
章玉局一佳篇
煩幾似真雙美
後世應知兩並賢。
欽賢堂〈宋史列傳張田臨政以清。
女弟馬軍帥王凱
欲售珠犀子廣。
顧曰。
南海富諸物。
但身為市舶使
不欲自汙爾。
欽賢堂。
古昔刺史像。
日夕師拜之。
蘇軾甞讀其書。
以侔古廉聞見善善録張廣州與妹仁壽夫人書云
廣州珠香藥亦閑錢
但添市舶使
不欲效前人自汙耳。
有唐三百年。
宋景
盧奐
李朝𨼆。
治廣以潔。
稱吾宋無聞
予作欽賢堂。
繪古之清刺史
日夕師拜之。
吾妹賢。
且知理當喜聞之。
養賢堂〈廣州府南海志路學養賢堂。
爐亭扁曰明德
大學諸生坐齋之所。
南雄路郡學有養賢堂。
郡守陳侯創建
在學正位之側〉愛賢堂〈宋姚成一雪坡集萬誠翁愛賢堂記同年萬。
定翁之兄誠翁。
名其攸寧之堂曰愛賢
取人皆愛珠玉
愛子賢義也。
誠翁謂予曰
珠玉世同愛也。
予若孫苟不能有
徒愛虞剱而共池。
衛璧而已氏
照乘在魏。
申則虜。
連城
嬰則降。
有無等也。
吾子不若賢子孫矣。
使吾子孫廣田宅吾弗愛。
使吾子孫輝朱暎紫吾未愛。
使吾子孫學愽文華
吾愛矣。
亦未甚愛。
可愛獨賢耳。
吾非與世異愛也。
且貴而賢。
必不驕以鄙。
學且而賢。
不必矜以浮。
固願賢也。
為人祖。
為人父。
以賢起家易。
人子
為人孫。
以賢世家難。
子而孫。
孫而復子易。
子賢扵父。
孫賢扵祖難。
輿子扵曾。
思孫扵孔。
不敢當亦不敢望
温和中為之父。
純正文公之子
文穆文靖為之祖。
東萊成公為之孫。
韋齋翁之遯翁
紫巖氏之南軒氏。
其次
槐庭之王。
舟之范。
忠文夢得
申國榮陽
蘇之長公
楊之伯子
賢其可晞也。
謟教咸。
肉誘賛。
府居訓符
吾弗為。
恐子以亦不吾愛
歆師新。
彧附曹。
群忘漢。
超叛
吾亦弗愛矣。
固願賢也。
子以吾言為何如。
可則為我記之。
余曰。
是名也。
萬石之有君。
兄弟賢矣。
君又愛子孫賢。
天其以是珠大副君之愛哉。
之後必大矣。
吾為君賀。
賢子有道
家種德。
則子孫之不賢者不生。
身行道。
則子象賢者必法。
世務學。
則子孫賢賢者必儒。
是三者信有證。
願以吾言併君言記之。
誠翁諾。
遂書以為記。
寳祐五年丁巳夏六月年家瑞陽姚某記并書〉企賢堂〈元一統志堂在温州府夢草堂後
顔魯公于此
郡志堂在縣治
淳熈九年
知縣曾𣓨求王元之像於虎丘
繪之堂上
其祥見於郡人黄由之記。
長洲為縣肇至扵我朝雍熈元年
翰林學士王公禹偁元之
濟州鉅野人
寔來為令。
滿秩
召為左正言直史館
自叙
其時奉親而行。
姑蘇名邦
號為繁富
魚酒
親年方踰耳順
子孫滿前。
多自樂者。
形之於詩。
見之家集
至其論榷酒
懼遺斯民無窮之𣴑害。
憂深思逺
反覆陳之。
為𠫇壁記
則欲激其風俗
遲之教化
抑兼而哀𣴑亡。
所謂鳩斂民瘼
評議政體
以待後人
則其皆凛然
知公所以為訓者。
其言皆不苟發也。
惟公首倡斯文濟之忠直
金名大節
見諸國史
廬陵歐陽公。
眉山蘇公
豫章黄公
皆甞追述詩賛
極其推尊
自是公之言誼風烈
在人耳目
表表愈偉。
公垂二百年。
今令曾君德寬束。
亦將終更。
縣治東堂壁間。
有公之子嘉言所叙題名記。
往來之詳。
踵武之歏。
讀之慨想
因求公像于虎丘寺
繪之堂上
而扁曰企賢。
併刻三公詩賛
高山景行
用志則深。
異時永陽高岡之祠。
冠偑陸離
以儀以瞻
相望
足以使有識歆聳起敬慕矣。
淳熈九年十月一日
邑人黄由記。
龔熈正書
尚賢堂〈宋度正性善堂藳尚賢堂記三代教養取士之法。
至周而大備
今其見扵記載者。
國有學。
鄉有校。
黨有
遂有序。
家有塾。
本之以知仁聖義忠和。
申之以孝友睦𡤡䘏。
成之以禮樂射御書數
至扵三年之乆。
道德行藝既成
然後鄉老鄉大夫
親以賢能之書獻扵王。
而施扵用焉。
鄉老
二鄉則公一人
盖臨之以三公之重也。
鄉舉里選
鄉大夫之事。
而重之以三公
合六鄉而參校之也。
州長之官
扵此大考州里之素。
賛其廢興之决。
人之情。
始勤而終墮者。
不能無之
至扵有廢有興
而後賢者
不肖者知所
夫其教之之詳如此其切。
待之之重如此其至。
而其去取之巖又如此不苟
濟濟多士
所以獨盛扵有周之世也。
然其合六𡖖之士而登進之也。
豈徒曰會之澤宫
漠然無以致其道路勤苦之意哉。
盖周之制。
十里有廬。
廬有飲食
三十里有宿。
宿有路室。
路室有委
五十里有市。
市有候館
候館有積。
此雖所以四方諸侯賓客
然周之制。
賓禮待士。
則士固在其中矣。
迄秦而至扵漢。
取士之法。
孝弟力田
賢良方正
每詔郡國為之勸駕甚者加之以安車蒲輪
其意猶近扵古。
魏晉以下
大低因漢之故而損益之。
本朝之制。
歷代為最備。
故其得人之盛。
亦非歷代所及然自承平之時。
蜀士之貢扵京師者。
山行一月而後至扵秦。
沙行千里而後至扵禮部
難矣。
當時進士之科。
最為貴重
所至郡縣
所以朝廷意而之者為頗厚。
故士之徃來者差易為力
蘇氏父子猶有梯天航海之歏。
必謁扵文定張公而後能行。
而况下者乎。
中興以來
蜀士三峽之險。
洞庭彭蠡風波
而後達扵行都
其視前日以難矣。
而又重之以秭歸夷陵阳鴈汉征啇之厄。
蜀士之貧不能行則有託以他事
願附科目之末而不敢徃者
此豈朝廷所以取士
而士之願獻蒭蕘之忠扵天子本心哉。
士病此乆矣
成都房君慨然曰。
吾承先人遺業
幸有餘力。
願求有以助之。
且為一鄉
扵是出其錢若干貫。
若干畝。
扵其鄉名之曰尚賢莊。
又為之庫庾若干間。
大建堂扵其中
亦以尚賢名之。
𡻕約收若干
三年之收。
以待士之貢扵天子
一人則併給之。
一人以上則均給之。
嗚呼
而今而後
一鄉之士患不學
學而得貢扵天子者。
遂無貧不能行之歏。
天子臨軒策士
逺方蒭蕘之言。
得以畢達。
房君扵是舉也。
其為補益扵世豈淺淺哉。
雖然
士必教養之而後成材。
成材而後貢之天子
古之道也。
今内有太學
外有郡縣之學。
以處多士
教養之法。
亦可謂備矣
然有可以為士之才。
而外不得與扵郡縣之學。
無以學而失其良心善性者。
鄉黨鄉里之間徃徃而有。
有能推是心以廣之。
使鄉黨鄰里之間。
士之貧而不得與㮆郡縣學者
所養以成其材。
其為也又大矣
房君用心
其賢扵人也甚逺。
故因其請記扵
而遂併告之以焉。
嘉定五年五月丙辰
通直郎通判嘉定軍府度正記〉樂
公元331年
賢堂〈宋書五行
晉成帝咸和六年正月
會州秀孝樂賢堂。
有麏見扵前獲之。
孫威曰。
秀孝
天下彦士樂賢堂。
所以樂養賢也。
晉自䘮亂以後
風教凌夷
無策試之才。
孝乏四科之實。
麏興扵前。
或斯故乎。
建康志堂舊在臺城内
肅宗為天子時所作。
蘇峻之亂。
宫室皆焚。
惟此堂獨存。
考證宫城西南外有清游池通城中樂賢晉咸和七年
彭城王紘上言
樂賢堂有先帝手盡佛像
屢經寇難
而此堂獨存。
宜敕作頌。
帝下其議蔡謨曰。
佛者夷狄之俗。
經典之制。
先帝天地
多才多藝
聊因時而畫此像。
至扵雅。
佛道此未聞也。
扵是遂寢。
金陵庾闡樂賢堂頌峩峩隆構。
岌岌
階延白屋
寢登髦俊
云川澄華沼。
樹拂椅桐
又詳見脩宫苑記。
宫門注。
南史劉孝綽傳曰。
梁昭明太子好士愛文
孝綽陳郡殷芸
吳郡陸倕
琅邪王筠
彭城到洽等同見禮
太子起樂賢堂。
乃使先圖孝綽
太子文章
郡才咸欲撰録
太子獨使孝綽集而序之。
遷兼廷尉𡖖。
宋書五行元興三年五月
樂賢堂壞。
天意若曰
安帝嚚眊不及樂賢之心。
故此堂見沴也。
元胡祗遹紫山集題王氏樂賢堂記父母俱存。
兄弟無故
天理人倫至樂也。
中也養不中
才也養不才
至樂之中。
又有不可得而名者。
仁壽之世。
父母具慶
人皆有之。
義方之家。
不易得也
父止扵慈愛
不知其惡。
慈或至扵敗子
子止孝敬
不敢違命
孝或至扵陷父。
子敗扵邪。
陷扵不義
負過避罪之下。
委曲營護
憂戚紛擾
至是而樂安在哉。
原其愛子敬父初心
故為敗䧟
閨門之中。
以恩掩
賦受之厚。
不知所以裁之。
而失其中也。
父慈而訓。
子孝而箴。
兄弟怡怡
身勸
是之謂慶門
故人樂有賢父兄也或為貧苦迫之。
身役户差之擾。
東南西北糊其口扵四方
𡻕時伏臘
定省温凊
欲樂其樂而不得者。
又十常八九。
上黨王氏。
翁媪康寧知義
四人賢而好
寒餒離析身役户差之所苦。
築堂以事親
孝養以致樂。
父母者樂四子之賢。
心安享壽孟子二樂
長子求名其堂。
名之曰樂賢
鄉人皆曰可。
楣榜竟。
請誌
年月日書景賢
堂〈輿地紀勝堂在雅州東北十五里。
政和間
邑令李緯以地有漢高孝廉碑。
易令碑𡊮州宜春許及之過眼繁華絳英
𡻕寒松青青
古來何限天壤
賢者于今日星意在高山知處鄉。
訓垂後葉儀刑
此堂應與人無朽。
白首韋郎守一經。
集賢
堂〈應天府劉孝綽宴集賢堂應令北閣時見啓。
西園又已闢。
官屬鴻鷺
朝行命金碧。
伊臣獨何取
隆恩自昔
布武玉墀
委坐陪瑶席
綢繆宴笑淹留奉觴醳。
壺人告漏晚。
霞起將夕。
反景池林
餘光暎泉石
〉聚賢堂〈惠州府惠陽郡圃一室扵前。
太守之賢。
則得陳公堯佐
公偁焉。
寓公之賢。
則得蘇公軾
唐公庚
陳公鵬飛焉。
扵是邦之賢。
則得古公成之
張公宋卿
公正焉。
又以陳公瓘。
蘇公過
皆甞娱侍扵此
許公申乃文惠所携。
陳公煥乃留魏公張秘郎所親厚。
塑像為十二先生
堂扁曰聚賢。
春秋次丁釋菜禮。〉
公元1159年
晞賢堂〈江州彭澤縣濓谿書院講堂曰晞賢。
清賢堂〈宋員九華先生清賢堂記紹興己卯
某奉使者命。
覈實茶事
永康味江
綿州史君先致其為臣
歸老即養。
其子吏寺。
始某得金石刻字書闕脫。
丕訓昧没
從史質問
指授其繆殆六七。
從容語次故約記清賢。
竟置之邪。
謝文學𥚹陋。
文質無所底。
未能奉稱。
君督違約
敢辭以故
景祐中。
曾大父尚書中郎
與蜀忠文公
布衣同。
門學相友善。
禮部賜第
忠文先達
屢進美行貴近
中郎益退若驚。
高位疾顛
不願升。
周旋郡邑吏。
作歌為時冠。
東海郡别駕
方六十九。
奏稱老。
章上。
報愍以官職乆留
致仕歸第
裕陵之初也。
鉅公儒師詩祖還。
忠文内相
官少常伯
中郎退𨼆田園
十數𡻕。
越五十年。
史君克繩其武
忠文警句居第之堂。
異時命某記之。
乃今始克請曰。
魏正侯伯
節操清介
公輔位。
若位儒林先生
仕明教。
文翁濮陽子。
永昌文行高潔
若唐河内公
道學化閩。
淳化司平公。
德活千人
牢辭厚祿
鍾美中郎
則清也。
其素所蓄積也。
又若諸孫及曾。
科第進者十踰人。
御史君斥姦惇。
黜遂中。
執法論事
忤益公繪。
合州先生為時文宗
史君躐膴事。
止足勇退
不曰賢乎。
以是記堂𠃔夫。
史君美矣哉。
其如何。
進為仕。
為道
朱輪華轂
紫佩玉。
呰窳偷生
大庭廣坐
不得一語去。
抑亦宦達者是賢乎。
如或知爾。
得行道焉命也。
不足辱。
不止殆。
由禮進。
由義退。
不可不以逞。
可用無位不以耻。
命也。
斯二者君子彊能
先曾君子東海視事
巳賦樓上踈人之句。
其目義與利固有間。
嗚呼
𥡴田既勤敷菑
在所陳修
成厥彊畎。
作室既勤垣墉
在所塗塈茨。
成厥宫寢
名堂曷意兹。
某作而應曰。
愚不及此
噫。
史君儒生
致位四千石。
德行醇備
至扵黄髮岡有愆。
淑聲遐聞
三䝉聘召
盛滿不趨朝謁
禮引年。
意得甚宜。
貴貴富。
而貴乃子若孫。
不隤其家聲為賢。
㫖哉。
請録忠文全章以貽後人
史君曰諾。
詩云。
夫子宦遊三十年。
乞身歸老舊林泉。
須知朝路抽簪後。
不要鄉人負弩前。
儒林生涯圖史富。
官清門户子孫賢。
羡君此去渾無事。
滿眼青山剱外天。
四月既望三嵎員某記〉忠賢堂〈輿地紀勝堂在夔州州治
初名𡻕寒
後移十賢堂畫像其中
沅州府志忠賢堂者。
郡守張侯某。
盧陽王令憲之及。
郡守汪侯長陳之祠堂也。
政和間
安俊作叛扵盧陽之豐溪鄉。
多從之。
有舒唱喏者獨拒焉夜遣其婦告諸郡。
安俊殺其夫婦以徇曰。
無若舒唱喏之背我。
遂圍鎮江寨。
張侯王令率兵一千七百救之。
夜駐于盈口。
寇覘其罷勞
未有守備
誥朝自高山下薄之。
衆將潰。
請守以身遯。
則曰爾衆就死。
吾其獨生
出戰
俱被執。
迫守諭寨中降。
守紿諾。
至寨下大呼曰。
為人當職逆順
我已陷賊。
萬無求全理。
等宜堅守
勿以我故懷二心。
守陴不下
賊怒并害之。
邦人哀其忠。
立祠于盈口報國寺
名其堂曰忠嘉
而𡻕祠以死之日。
靖康之後
郡國徃徃無備。
汪侯以在京四廂守禦來守是邦。
謂沅人曰。
毋為沅為避逺
賊不至此
扵是增城浚池
甲胄刀鎗弓弩
藺石渠答之屬。
無所不備
侯率一年
適堂紹興壬子𡻕。
巨寇曹成來攻
攻城之具。
無所不施
城中皆有以應之。
㝡後賊以鵝車洞子攻城
人以火竿撃之而退。
郡民賴以安全
皆曰此汪侯宿規守備之方也。
嘉泰改元
權郡陳侯彭壽。
慨想舊事
祠堂郡學𥡴古閣之東廡
並列三君子之繪像
榜其堂曰忠賢
本學有碑以紀其實
每𡻕丁祭
委職事祠之。
〉繪賢堂〈洛陽楊果重修繪賢堂記洛。
周之舊都
禹貢豫州之域也。
晉唐因之而都焉。
八方之廣周。
洛為中。
利其納貢道理均也。
數千百年之間。
或因或革。
或治或否。
山川形勝
風土之氣侯。
迄今天下
至扵人烟繁夥
物貨豐殖
𨼆然一大都會
迨其壬辰癸巳兵荒之後
城郭丘墟
官寺民居
焚毁幾盡。
荆𣗥復見生扵銅駞矣。
廟學僅存一二。
殿宇廊廡
乆為風雨之所漂沐。
斜傾倒。
非一木之可支。
大朝龍興
武功定天下
平復之後
興文治。
凡蒞是邦者。
以興補弊為事
故故廟殿廊廡闕門講堂
十質之像。
四賢之堂。
煥然一新
七十子之儔。
雖設其位。
無可瞻奉
𡻕時之禮。
有所未備。
識者惜之。
河南洛運司同知昔剌世榮
痛其一簣之虧。
出已資。
楮劵四百兩。
七十二賢像扵東西二廡之下。
經營至元庚午春首月。
落成是年秋九月二十有五日也。
者見其衣冠雍容
體貌嚴敬
扵是乎思齊之念。
已浹於中矣。
世祿之家。
名父之子
年未三十而登顯仕。
而能刮去豪習
日與士大夫游。
從容文史之間。
澹然一老書生爾。
故能盛事扵既泯之後
不亦美乎。
他日洛下士庶安其風教
厚其德履
絃誦之聲洋洋乎盈耳
不入小人之歸。
皆自君倡之。
至正八年二月日為之記〉有堂〈清漳楊汝南漳州學新堂記南漳郡學祠堂所祀者四。
在唐三人
本朝一人
風勸學。
常觀察衮始。
登第歐陽四門詹始漳人登科自周先生匡物始。
三人者在唐時咸能激厲風化
故追祀扵後世
目其堂曰名第而已
本朝唯徽學侍郎李侯彌遜。
紹興己未
來守是邦。
尊賢禮士。
移剏泮宫
以就吉壤
潤飭尊儀
樂扵教育
人德之。
生祠當時
名其堂曰有
取人樂有父兄之義也。
初堂
規模過制
𡻕乆踈漏
漫漶閑曠
賓客次舍焉。
褻瀆不嚴
識者病之。
廣文莆陽劉洵直分教于兹
下車樓居靣前山。
貢院齋館
樂易善誘
雅意吾道
故甞以祠堂為念。
正録蔡冠𡖖。
林大年
因時有請。
迺委學職。
林球。
陳嘉潁。
市材鳩工一新之。
扵是祠位前楹
間架後廡
盖以所示尊嚴而廣黌居也。
至若形貌凡格
䆫𢇮欄户。
莫不周備邃宻
文采昭著
雄偉可觀
俾至者肅然
愓焉而懼。
瞻之仰之
正心誠意所自生。
是亦教化之助云。
孟子曰。
善政得民財。
善教得民心。
兹堂其善教者歟。
不然
何使斯人至今不能忘也。
工既訖。
而劉君之政矣。
叙秩當見子朝。
學者李侯之德。
而樂劉君之教導
願紀文而謁予。
余甞假侯館而投業焉。
義弗克辭。
扵是乎書。
𨺚興改元八月庚午鄧文饒堂記有堂者。
徽學侍郎隴西公生祠也。
公父子兄弟。
咸以文章顯宦
為時聞人
弱冠蘭闈
褒然為舉首
英聲天下
雖闊步青雲
潜心黄卷
亡日以怠。
既以是娱已。
以是誨人。
紹興九載
地官之弍。
出鎮臨漳
視事初。
欵謁先聖
延見多士
屋宇頽弊
文風不振
見扵辭氣
已而致政朝散蔡公率學職事
生徒以狀白公
謂郡之學𦼱依于己。
卜得其地。
文物寖盛
稍遷而違之。
士氣漸靡
復故址。
庶𠃔臧焉。
公然其請。
諏日
靣勢改圖焉。
毁沮萬端
至以公身之利害為言
了無憚色
且謂思樂而采之。
迺古諸侯之職。
益勵焉。
不踰𡻕而告成
堂殿雄偉
齋館深邃
簷宇之張。
端序之直。
輪奐之美
可人心目
多士鼓篋遊學
其氣百倍
弦誦洋洋
仰承我公樂育之意。
爰闢講堂東偏為公生祠
而以有榜之。
盖取孟軻所謂人樂父兄者也。
兹學營始於己未初冬
庚申夏
虜寇侵境。
軍興擾擾
督役少弛
每朔必躬視學
他人刺頭羽檄
意調度。
扵此盖有所未暇
公渠樂育
父兄之詔子弟
曾無異也。
新堂雅飭
式昭德人之容。
翺翔庭下者。
不唯日夕瞻仰
不忘公賜。
而覩其形貌
如親規誨
怵然若厲。
不敢少怠操脩之術。
後三年禮部中第五人
恩科就選者亦如之。
得人之盛。
前此未有
陰陽家者𣴑。
至扵符會
亦我公以氣作之耳。
昔之論文者。
文章以氣為主
英偉之氣。
一激于中。
則發為文辭。
言肆
掉鞅詞場
毅然吞敵
時榮名于朝
自負剛耿
不屈于世。
不可及之事業
豈止拾青紫而已耶。
士之樂有我公。
而公眷眷教養之效。
至是為無窮
文饒肄職芹宫
目撃黌堂之麗。
教化之美
文物之盛。
有足紀者。
拜手而繫以云。
英英李公。
亶時宗工
為政以德。
養人以中
刑法不事
教化式崇。
爰遷新學
振此文風
兵戈雖擾。
土木是攻。
渠渠樂育
父兄其同。
士氣百倍學足三冬
懦者以立
窒者以通。
優文苑。
志摩蒼穹
洋洋弦誦
鄒魯追𨺚。
唐常丞相。
漢蜀文翁
較之我侯。
比德叅功。
揭堂。
昭德容。
其樂維何。
教思無窮
鄉賢堂〈元一統志綿州鄉賢堂。
涪翁
龐統
蔣琬
杜公微
尹公
陳該。
李白蘇。
易簡
王仲華
歐陽修
十人
端平兵廢。
大名路鄉賢堂。
魏鄭公祠堂東。
文正王公
忠愍寇公
忠定張公。
崇儀柳公
魏鄭公
文武巨賢
魏公又鄉賢之冠也。
潼川陳鵬鄉賢堂記東蜀世多知名之士。
然其為人
與其功業
及其文章經術行義之實。
見其扵𦼱史。
世數之逺者或支離散漫難老
其接扵耳目而近者。
亦恐其既乆而濅失其真。
使所聞所見
所見所聞
此宜爛然在人。
前此寂𡪹無有可恠也。
運使大夫張公。
留意講求
扵此為乆矣。
去年秋
提點刑獄權州事。
扵州治新既成
宣德郎權教授范棄奉儀僉書節度判官𠫇公事石澥。
取凡𦼱史與風俗通譜所載。
若其未及載者。
聞人悉繪其像扵壁。
榜之曰鄉賢
而以其爵里名氏注扵左。
蓋自東漢至扵國朝幾千年之間。
凡六十二人
其所為𣴑品不同
然皆以類相附
其仕不仕
文若
同出一時
相望千古
凡是中之人。
過扵堂下者。
惟非其所自出也。
若其子孫
若其逺譜。
肯而構。
墜而緒若是者益勸。
若是者知懼。
扵是衆皆曰張公扵吾州之人。
非特教育開道之。
又從而引翼毆納之。
可謂深矣。
公來使後公來守。
雖隷所部
實為交承
其與賓客飲酒慶成也。
公治在遂。
東嚮之席。
因得備本末而為之記。
得以梓人歌詠
而為之詞曰。
潼山潼水渚。
鐘秀氣𠔃鄉之英。
之人已去𠔃逖聽風聲
我懷孔切誰儀刑
有美張公𠔃開明庭。
作新宫㽶州之黌。
著其為人𠔃加丹青
惟肖𠔃如生
或桐梃而孤高
荂而九莖
蘭生𠔃春華
菊秀𠔃秋聲
鳳躍而蛟翔。
或鳬將而鶴迎
使人咨嗟歏息而追惟𠔃。
至其子孫嗚咽𣴑涕而咿嚶
恍若接𠔃謦咳之音。
内懷勸懼𠔃從使
亦瞻像𠔃昭昭
起福𠔃冥冥
百年𠔃歷時雖多。
非張公𠔃誰與銘。
馮澥鄉賢堂記後熈寧中
先君通守潼川時。
鄉賢
楊公天𨼆先生
憂居食貧
先君府尹李公。
舍人才元敦請主學
鄉議惟𠃔。
學徒大集
閲旬
尚書說命
標舉奇秀
辭義精深
音吐清亮
一座傾矚
無不欣快
時與亡兄推官澄清
隷籍西廡懿文齊。
以趙君貺先生為師。
楊公祐甫為友。
時學校初啓。
規程巖甚。
高棟長廊
纖塵不動。
絃誦之外
無人聲。
公氣
語言簡厲。
諸生請見
如造官府
盖公識議論。
問學辭章
以至筆札簡牘
燕閒談笑
無不過人
故人望而畏之。
公實不以望人
時降辭色
接引後進
每誦得天英才教育之。
三復其言。
以見已意。
一日楊公祐甫問所習已。
欣然命坐。
二君勉之
毋同他人日月
二人悚懼拜謝而退。
時年尚少
未有知識
以為教誨常語
不知待之深。
言之重也。
乆而思之。
方知難稱。
九原可作
吾誰與歸
後二年。
公既除䘮罷去
元豐初
朝廷成都公立先生教授梓學。
先君將代。
尚留學三數月。
博學淳儒
淹練塲屋
太學上舍登第
通古今。
尤工詩文
後進宗仰
逺近犇集。
舊學不滿百人
及是三百餘人
至廣黌舍不能容。
講罷食已
便坐垂簾
燕衣峩冠
以待諸生之問
寒甚向爐。
暑劇席地
酬應來去
畢咎晷而後已。
高第入室
常至夜分
如是累年
無少廢倦。
其所成就四川諸生閬中馬涓巨濟而下
五六十人
率多才秀為人稱道
至今以為美談
爾後數十年間
教法
士習益苟。
風𣴑不嗣
城闕興悲。
繼以亂離
日就榛莽
至紹興丁巳
吾鄉景公徽猷光祖守梓二年
勸學以誠
待士以禮
擾攘危懼之中。
學校興葺
日課月校
復有熈寧元豐承平氣象
臨去始以元符中前守閬中陳公圖南所作鄉賢堂記見示
伏讀感歏追念疇昔
懷想二先生風致
不能自己
輙書其大㮣。
丐刻扵陳碑之陰。
以慰多士之思。
增梓學之重。
熈寧乙卯
至紹興丁巳
六十有三年。
嘉祐庚子則七十有八年矣。
不意荒耄
尚能追叙執筆以記。
詞語昬錯
覧者無誚。
十二月甲子安岳郡書〉
公元1100年
樂堂〈宋黄廷堅豫章北京通判𠫇樂堂記待外物而適者未得之。
憂人之先之也。
得之
憂人之奪之也。
故雖有榮觀
得之亦憂。
失之亦憂。
無時而樂也。
自適其適者。
無累扵物。
物之去來
未甞不樂也。
故古之人觀乎儻來
寄扵我。
浮雲之外物。
亦正其名曰。
賢者而後樂此
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常山賈春𣩃。
北都留守
暇日
始作新堂
燕息之地。
豫章廷堅名之曰樂。
其義盖以謂前日之上庳下陋。
塵濛蛛絲
隅角黮闇
鳥鼠之宅。
而為今日軒楹明。
户牗通達
使齋曲房
宜寒暑。
井陰高槐
風聽脩竹
賓僚尊酒
笑語詩書
是冝為賢者有也。
春𣩃遂以名堂而屬為記。
廷堅曰。
都國北門
通守上佐也。
無所關决
留守大人鉅公
游刃無事
内外晏然
而十三縣之政。
日交扵前。
簿書期會
幾扵不勝聽也。
加以外夷賓客之道。
濁河隄防之守。
呼吸變故
不擇時節
别都會府號為難治者
皆出大名下。
異時任此貴者
以夜繼書。
吏牘埋没
不得出氣
親戚慶弔
人情所不能休者。
不暇顧省
至其解官而後已。
今春𣩃辦了公家事。
小大斬斬
有力燕樂親戚僚友
講問缺遺。
則斯堂之主人不既乎。
夫人
豈有類哉。
德每進而終無已者也。
我名斯堂。
主人
以為來者之。
勸也。
春𣩃名青。
太尉侍中魏公子也。
精敏通事情見
首知尾。
自其少時
老姦不敢弄以事。
甞以使節京西
吏畏其明其失職議法不合
不以不稱職也。
其扵政事
天材絶人逺甚。
不以其能驕人
不倦
不為得失顧計者也。
宗忠簡公集賢樂堂記巴别乘治廨之北有地數畆。
荒穢不治
日乆矣。
熈寧命倅以來
凡更二十餘政。
間有好事者足跡及之
徃徃掩鼻蹙額之而去。
其他未甞而問也。
宣知六年
春朝廷以僕承乏郡貳。
視事屢月
日有睱矣。
因一訪焉為之躊蹰四顧
恍然有得于心者。
噫。
天下佳處
蔵扵衆人不識之地。
而臭腐化神奇
且物有是理。
則兹境也。
未必不待而後
又烏知僕之意不出造化所使耶。
扵是荆棘
蓬茅
敗壞
汙潦
因高而基之。
就下而鑿之。
首構一堂獨檀郡
四山回環
如列屏幛
爭雄競秀
來人目中。
巖花春盛
木葉秋落
扵此可以榮謝
岫雲朝飛
林翮暮歸
扵此可以出處
非特是也
堂之東。
濬為方池
植竹以環其岸。
强名竹溪
為小閣目曰思逸
于是可以想見徂徠之侣。
翠陰
清漣
放浪沉飲
高吟大笑清聖濁賢之間。
脫然逺跡聲利之塲也。
堂之西。
洄為曲池
種桃以複其島。
强名桃溪
𨂍溪為小橋目曰訪𨼆。
于是可以想見武陵桃源
𣴑水瑩碧落泛紅
漁舟之子
訪昔𨼆人。
夜半月明
清骨冷。
灑然出風之外也。
堂居其中
衆美并見。
因榜之曰樂。
有客登堂而笑曰。
賢者之樂固如是乎。
僕因莞爾應之曰然。
客固不知也。
昔者惡木蔽天
不剪不伐
梟鴟捷鳴扵其上。
今則李成蹊
如盖
春鶯鳴。
秋鶴唳矣。
昔者蔓草據地
不芟不夷
蛇蚢蟠伏扵其下。
今則蘭杜夾徑
芙蕖滿塘。
鴛鷺游。
魚躍矣。
時序之良。
景物之美
賔友而進之。
游目堂上
縱步堂下
無復人意者。
賞心油然生矣。
舉白痛飲
揮塵劇談
或射或奕。
或琴或嘯。
披襟清徑。
㺯花香渚。
終日魚鳥相樂。
恍𠔃無異濠。
梁之觀。
海上之游也。
其所樂。
人之所同者也。
若曰是地不過十數步。
所見之山如此其卑。
得無崑崙乎。
所潴之水如此其小。
得無雲夢之大乎。
所構之堂如此之陋。
得不大厦耽耽者羞乎。
則是不知一拳之石。
太山同體
一勺之水。
滄海同性
堂高數仞。
榱題數尺亦古人得志所不為。
而吾耳目所寄。
方寸所寓。
自有至大
雖在環堵之間曠𠔃。
曾無異乎廣莫之野。
無何有之郷也。
其所樂已之所獨者也。
人之所同者。
則其樂自外
梁惠王扵沼上。
鴻鴈糜𢉖曰。
賢者樂此乎。
孟子告之以賢者而後樂此
不亦自外乎已之所獨者。
其樂在内
顔子簟食瓢飲
在陋巷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孔子稱之曰。
賢哉
不亦自内乎。
二者雖曰不同
要之非賢則不與之也。
改容謝曰。
斯堂之名。
得之矣。
内外矣。
願紀之以告予之儔。
僕曰諾。
扵是乎元趙孟頫雪齋集賢樂堂記延祐四年月日
詔作林園大都德門外以賜太保曲出
且曰可為朕春秋行幸駐驛地。
有司受詔。
越月而
南瞻京闕
雲氣欝葱
北眺居庸
峯巒崒嵂
前包平原
却掎絶萼。
山廻水縈
畿甸勝處也。
中園為堂。
構亭其前。
列樹花果之屬。
不侈不隘。
克稱上意
集賢大學士臣邦寧復請賜名其堂若亭。
命臣趙孟頫具名以聞。
扵是請名其堂曰樂之堂。
孟子所謂賢者而後樂此者也。
亭曰燕喜之亭。
所謂魯侯燕。
喜者也制曰可。
即日昭文館大學士臣漙光書以賜之。
太保公復俾孟頫
為之記。
以表上恩
名堂之意。
古者賢公𡖖大臣
遭遇時君
得志當世
盖亦有園池臺榭之觀。
非徒以適宴休。
縱逸而已
將以散意息慮
思其
求其道。
推其樂扵天下
輔成其君也。
惟古之為園也。
臺榭也。
必以為之基。
義為之塗。
禮為之藩坦。
不言信及豚魚
不動而被乎草木
品物欣欣
各得其所
是以之而安。
之而適。
之而得。
之而合。
推其樂可以及乎四海
保其地可以傳乎子孫
孟子曰。
賢者而後樂此
不賢者須有此不樂也。
公以深忠碩德
光輔聖明
位列三公
恩冠百辟
戰戰慄慄
夙夜匪懈
恒懼無以報聖天子深恩
近者詔進公太傳。
俯伏力辭。
必得而後已。
然後人始知有辭讓之風非賢乎。
况兹園池臺榭之為。
不作扵已。
而受扵天子
天子不以賜他臣而以賜公。
天子賞公。
而公受賞
君臣一德
相際如此
必能推其樂。
保其地。
古之賢者。
魯侯燕喜之頌。
不得專美扵前矣。
名堂若亭之意。
天下以此望扵公也。
敢書以為記。
賢牧
公元1168年
堂〈輿地夔州賢牧堂在郡治堂之所繪。
即唐三賢太守李諤李桐客
李適之也。
今名云錦堂會𥡴前誌紹興府賢牧堂宋𡊮燮潔齊有紹興府重建賢牧記書唐虞之盛。
内有百揆四岳
外有州牧侯伯
百揆四岳
朝廷所甚重者。
乃與州牧侯伯槩而言之。
何哉
綱領所在
外與内均焉。
夫有百揆四岳
提綱振領扵内。
必有州牧侯伯
提綱振領扵外。
相須
苟非真才
必曠厥職。
是以俱甚重之。
皇朝建官
惟古是式。
視外如内。
牧伯之任亦不輕與。
會𥡴東南一都會也。
七郡統焉。
重扵謀帥
選擇甚精。
其以賢牧著稱者。
仁宗時有若參政范公。
神宗時
有若丞相朱公
趙公
參政張公。
翟公六君子者。
人品不齊分閫偃藩
俱有可紀之績。
范公甞有言曰。
當先天下之憂。
後天下之樂。
推是心以作牧
急扵民之得其所
而緩扵已之遂其欲。
豈非仁人用心哉。
趙公當年不登之時。
其糶價。
誘致米啇。
來者輻輳
民皆足食
所活不可勝計
越人深德之。
此皆有功烈扵民者也。
其餘則有若侍郎方公滋稱述者在。
母庸復贅。
如是而祠之。
其來𦼱矣。
而厥今連率吴公
意猶未足
盖甞采諸公論。
咸曰太師史王當孝宗時
以𦼱學元老之尊。
東郊保釐之任
恪勤職業
三𡻕如始至。
屬邑有諸暨者。
非潦即旱。
𡻕或不熟
而絹以輸矣。
惻然念之曰。
安從
亟為奏請
併扵秋苗全免免。
所以人稠土狹
而安扵鄉井者。
仁政使然也。
創為義廪
以給衣冠之裔。
不能舉。
不能嫁者。
巖其規約
賴以無乏。
鑑湖水利甚愽。
而𣹰淫則為害
營五斗門
設上中下之則。
增損随宜
淺深得所
迨今遵用焉。
諸所興為
如古循吏
而不列扵賢牧之圖。
何以慰此一方追思之心乎。
法其形貌增益之。
越人也。
先是𦼱祠既圮。
遺跡僅存
吳公裁節冗費
財用𣹰豐。
一新之。
堂宇崇深丹雘炳焕
七賢並列
冠服甚偉繪事昭扵一時
休聲播扵無窮
後之作牧者。
登斯堂瞻斯像。
悚然起敬曰。
是皆有扵民。
世標凖。
故人歸嚮如此
吾其可不自勉乎。
仰彼高躅
鞭我不逮
必欲追而及之可也
又將得與扵賢牧之列。
寧不偉哉。
記曰。
先賢西學
所以諸侯也。
吳公之意。
扵此
可謂知所先務矣。
新安人
名格字之平云會𥡴續誌堂在清白堂之側。
𦼱以祠范文正公
乾道四年
史忠定公始以趙清獻公並祀。
乾道八年
方滋扵又增祀朱忠靖公勝非
趙忠簡公鼎
張文靖公守翟。
忠惠公汝文
嘉定十四年
吴格又以史忠定合祀七人
𡊮燮作記。
汪綱重脩宋王君實臞軒集賢牧堂賢牧遺愛
邦人重此祠典前輩幾。
德政後來誰。
來日清泉濯。
歸時隻鶴随
不須石碣
人口豐碑
賢範堂〈輿地堂在雅州治。
雷簡夫
蘇氏父子像。
併刻薦三蘇書扵壁間。〉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二百三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