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八五一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六千八百五十一〈十八陽〉
王弘贄五代歐史襍傳弘贄不知世家何人唐明宗時爲合階二州史右千牛衛將軍衛州刺史潞王從珂反於鳳翔擁兵東至愍帝懼夜以百餘騎出奔衛州東七八里遇𣈆高祖將朝于京師騶呵前導不避愍帝遣左石叱之對曰成德軍節度使敬塘愍帝下馬慟哭敬塘潞王康義誠等皆叛我。
無所長公主教我逆爾于路高祖曰。
衛州刺史王弘贄宿將也且多知時事請就圖之即馳騎前見弘贄主上危迫戚屬何以圖全弘贄天子避狄自古有之。
將相大臣從乎曰無也國寳乘輿法物從乎曰無也弘贄難曰所謂大木將顛非一繩所維今萬乘之主以百騎出奔將相大臣一人從者人心去就可知也雖欲興復其可得乎即從高祖上謁驛舍高祖具以弘贄語白愍帝弓箭庫使沙守榮奔弘進前高祖主上明宗愛子公愛婿也公於此不能報國
反問大臣國寳所在公亦助賊反邪乃抽佩刀高祖親將陳暉扞之守榮與戰死弘進亦自刎高祖盡殺從兵獨留于驛而去弘贄帝居于州弘贄有子巒為殿直廢帝入立遣巒持鶴與弘贄愍帝衛州弘贄市中酒家獻酒愍帝見之大驚遽殞于地乆蘇弘贄曰此酒家也願獻酒以慰無僇愍帝受之由是日獻一觴及巒持鶴至使酒獻之愍帝飲而不疑遂崩弘贄後事𣈆為鳳翔行軍司馬光禄卿致仕卒贈太傅五代薛史王弘贄閔帝崩殮於郡齋閣覆以黄帕弘贄嗟嘆之徐謂方大曰吾前於秦川魏王死於渭南驛殮於東閣黄帕之正如今日之事吾未明其理也〉
公元948年
王周五代薛史襍傳州人勇健從軍唐莊宗明宗稍遷裨校以戰功累歴郡守𣈆天福初范延光叛於魏州楊光逺攻降之安重榮鎮州叛從杜重威討平之以功授貝州節度使歲餘移鎮涇州先是前帥張彦澤在任苛虐部民逃者五千餘户及下車前弊二千餘事逃民歸復賜詔褒美後歴鄧陝二鎮陽城之役周時定州節度使大軍徃來供匱無闕未幾鎮州節度使周禀性寬惠人庻便之開運杜重威降於虜引虜主臨城諭之泣曰受國重不能死戰而以兵降。
何靣南行見人主與士大夫乎乃痛飲引决家人止之。
不獲已及見虜主僞授鄧州節度使檢校大師高祖定天下移鎮徐州同平章事乾祐元年二月以疾卒於鎮輟視朝二日中書令寬恕忤物情初刺信都州城西橋敗覆租車橋梁不飭刺史之過也乃還其所沈栗私財修之民庶悦焉。〉
公元941年
王權五代薛史列傳秀山大原積世衣冠曾祖起官左僕射山南西道節度使册贈太尉謚曰文懿唐史有傳祖龜浙東觀察使右司員外郎
擢舉進士解褐秘書省校書郎
集賢校理左拾遺右補闕梁祖革命御史司憲崔沂表為侍御史遷兼職方員外郎知雜事
歲餘
召入翰林學士在院加户部郎中知制誥𢟍左諫議大夫給事中集賢殿學士判院事俄拜御史中丞唐莊宗平梁以例出為隨州司馬會赦量移許州月餘人為右庶子遷户兵吏三侍郎尚書左丞禮部尚書判銓清泰中權知貢舉户部尚書華資美級罕不由高祖登極兵部尚書天福中權使契丹以前世累將相未嘗稱臣戎虜者謂人曰。
我雖不才年今耄矣豈能稽顙穹廬之長乎違詔得罪亦所甘心由是停任先是宰相馮道使於契丹纔回亦自鳳翔𠕋禮使回故責詞曰若道路迢遥即鸞閤之台臣亦徃若以筋骸衰减鳳翔之册使纔回既黷憲章須從殿黜云其實以耻拜虜庭堅辭之非避事違命也踰歲授太子少傅致仕六年以疾卒年七十八贈左僕射
公元前206年
王松五代歐史雜傳父徽為唐僖宗宰相進士後唐時𢟍刑部郎中唐末從事方鎮𣈆高祖太原節度判官𣈆高祖即位右諫議大夫累拜工部尚書出帝北遷蕭翰立許王從益京師左丞相
漢高祖
先遣人馳詔東京百官嘗授僞命者皆焚之使勿自疑。
由是御史臺悉斂百官僞勑焚之。
手指其胷引郭子儀自誚以語人曰。
此乃二十四考中書令也聞者笑之後子仁寳爲李守貞河中支使守貞反。
以子故上書陳高祖憐之。
但使解職而已
有田城東歲時徃來京師以疾卒吳縝纂誤今按漢本紀乾祐元年正月丁丑皇帝高祖也。
二月辛巳皇帝即位隱帝也。
三月李守貞反又李守貞傳云。
高祖杜重威死。
守貞懼不自安
以謂漢室新造
隱帝初立天下易以圖。
决計而反。
由此言之。
李守貞反時。
高祖已崩。
王松傳所云誤矣。〉
公元946年
王瑜五代薛史列傳
其先范陽人也。
父欽祚。
仕至殿中監
出為義州刺史凶狡
然雋辯驍果
騎射刀筆之長。
亦稱於當代
起家累為從事
天福中
左賛善大夫
濮陽郡秋稼豐衍
稅籍不均
命乘使車
按察定計
既至郡。
校簿吏胡藴惠鶚曰。
余食乆矣
室無增貲
為我致意縣宰
求假貸。
由是濮之部内。
五邑令長斂錢五十萬。
私獻於
即以書上奏。
高祖覧章歎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
良臣也。
於是二吏五宰。
即時停黜。
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鎮東平也。
父欽祚為節度副使重威移鎮常山乃以詭計重威
使奏已為恒州節度副使
竟代其父位。
歲餘
入為刑部郎中
丙午歲
父欽祚刺舉義州
歸寧至郡。
北戎盗據中夏
何建秦州歸蜀說欽祚曰。
若不西走
當為左祍矣。
厲色數。
諫。
其父怒而不從
因其卧疾涉甸杖劎而脅之曰。
老懦無謀欲趨炮絡。
不即為計。
則死于刃下。
不得已而聽之。
隴東屯兵扼其川路
北趣蕃部假途
而國與郡盗酋。
長趙微歃血為約。
以兄事之。
謂微曰。
西至城都
余身為。
相。
余父為。
將。
國當領一大郡
遂行乎。
微曰諾。
慮為所賣。
先致其妻孥館於郡中行有期矣徽潜召其黨伺於郊外
子夜
舉族輜重絡繹
十有餘里。
徽之所親
溝澮而遁。
至馬峽路隅。
舉燧相應
其黨起於犾莽。
斷欽祚之首。
貫諸長矛
平生聚蓄
金幣萬計皆為賊所掠。
少長百口
殺之殆盡
尚獨戰千人
不虛發
無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竄山谷
落髮為僧月餘樵人所獲縶送岐州侯益所殺時年三十九。
有姑寡居
來歸其家以前遺腹有子經數不産每因事預告吉凶無不驗者。
契丹來犯前月餘謂曰暴兵將宜速去之苟不去
亂必反矣。
又死之。
此謂天作孽
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逭也〉
公元944年
王庭胤五代薛史列傳
庭胤
字紹基
其先長安人也祖處存定州節度
使。
父鄴。
𣈆州節度使
廷胤
唐莊宗内表也。
勇剽校捷。
鷹瞬隼視。
喑嗚䀝睚。
則挺劍而不顧少為晉陽軍校
攻城野戰為務暑不息嘉樹之隂。
不處宻室之下。
軍伍食不異味
不異適故莊宗親族之中。
加禮遇。
莊宗明宗之朝累歴具。
忻。
宻澶。
隰。
六州刺史
固初。
范延光據鄴稱亂高宗庭胤累朝宿將
詔為魏府行營中軍使兼具防禦使
城降賞勞
相州節度使移鎮定州先是契丹欲以王處直之子威為定州節度使處直
廷胤叔祖也。
處直為養子都所篡時威北走虜庭
虜納之。
至是。
遣使高祖云。
欲使王威先人土地
如我蕃中之制。
高祖答以中國將校
刺史
團練防禦
使。
序遷方授旄節請遣至此任用
漸令升進
合中舊規
戎王深怒其見拒。
使人復報曰。
自諸侯為天子
有何階級耶。
高祖畏其滋蔓
則厚賂力拒其命。
虜忿稍息
遂連升廷胤
俾鎮中山
且欲塞其意也。
少帝嗣位滄州節度使
累官檢校大尉
開運元年秋
卒於位。
年五十四贈中書令有子五人
長曰。
昭敏。
仕至金吾將軍卒。〉
王進五代歐史列傳
幽州良鄉人為人勇悍走及奔馬聚徒為盗。
鄉里患之。
彦超遣人以賂招置麾下彦超鎮安逺軍。
軍中有變。
馳奏京師
明宗怪其來速。
嘉其足力以隷寧衛指揮
漢高祖侍衛親軍指揮
使。
進為軍校
高祖河東
因以之從。
每有急遣馳至京師
徃𨑰不過五六日。
由是親愛之。
累遷奉國軍都指揮使周太祖起魏。
虎捷右厢都指揮
使。
歴汝。
二州防禦
使。
彰德軍節度使
顯德初
以疾卒。
太師
嗚呼
述舊史。
至於王進之事。
未嘗廢書而歎曰甚哉五代之君。
武人崛起
其所與俱勇夫悍卒
各襲土地
封侯王。
何異豺狼之牧斯人也。
雖其附託遭遇出於一時幸然猶必皆横身陣敵非有百夫之勇。
則必一日之勞至如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何其甚歟豈非名器之用。
隨世而輕重者歟。
世治君子之而重世亂則小人易得而輕歟抑因緣僥倖未始不有尤多亂世既其極也遂至於是歟豈其有甚於是者歟當此時為國長不過十餘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天下之人視其上易代國如更戍長無異蓋其輕如此况其下者乎如進等者豈足道哉易否泰消長
君子小人相上下視在上者如等則在下可知矣予書進事所以斯人之亂而見當時賢人君子在下可勝道哉可勝道哉〉
公元926年
王景崇五代歐史列傳
景崇邢州人為人明敏巧辯
善事唐明宗邢州以為牙將
其後嘗從明宗
麾下
明宗即位
通事舍人
引進閣門
使馳詔方鎮監軍征伐必用景崇
後事𣈆累拜左金吾衛
大將軍
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𣈆亡。
蕭翰京師
景崇厚賂其將高牟
以求用已。
北歸王從益京師
景崇為宣微使監左藏庫
漢高祖太原
景從庫金奔迎高祖高祖京師
景崇右衛大將軍
未之奇也。
高祖
景崇不得從。
乃求留守起居
行宫高祖
願留軍中效用高祖攻戰之策甚有瓣。
高祖乃奇其材。
是時漢方新造
鳳翔侯益。
永興趙賛
嘗受契丹
高祖立
益等内顧自疑。
隂召人為助。
高祖患之。
及已破鄴益等懼。
皆請入朝回鶻入貢言為黨項所隔不得通願漢兵為援。
高祖景崇以兵迎回鶻
景崇將行
高祖已疾。
召入卧内戒之曰。
益等已來善矣。
若猶遲疑
以便宜圖之景崇行至
趙賛東入朝。
而蜀兵方寇南山景崇撃破兵。
追至大散關而還高祖乃詔景崇鳳翔巡檢使景崇鳳翔侯未有意而高祖崩或勸景崇可逺誅益。
景崇獨受先帝少主莫知。
猶豫未决
從事程渥景崇同鄉有舊徃說景崇吾與子為故人
吾位不過賓佐而子已貴矣。
奈何欲以隂狡害人
而取之乎侯公父子
爪牙數百。
子母妄發。
及矣非吾誰為子言之於是景崇頗不欲殺益。
益乃亡去
景崇大悔失不殺之。
益至京師隱新立史弘肇楊邠用事益乃厚賂等隂以事中景崇
已而益拜開封尹
景崇心不自安鳳翔將吏求已領府事。
朝廷患之。
景崇邠州
𣈆後以趙暉鳳翔節度使
景崇乃叛。
盡殺侯益家屬趙思綰共推李守貞秦王
隱帝即以趙暉討之。
景崇西招人為助。
兵至寳鷄
藥元福
李彦從所敗。
鳳翔塹而圖之。
數以精兵挑戰景崇不出
乃令千人潜之城南一舍僞為蜀兵旗幟循南山而下
聲言救兵至矣。
須史塵起景崇以為然。
乃令數千人潰關而出以。
設伏待之景崇大敗由是不敢復出明年守貞思綰相次皆敗景崇客周璨。
景崇曰。
公能此者以有河中京兆也今皆敗矣何所恃乎不如降。
也。
景崇曰誠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為萬有一得之計可乎吾聞趙暉精兵在城北。
今使公孫輦等。
城東門僞降吾以牙兵撃其城北兵脫使不成而死。
猶勝於束手也璨等皆然之。
遲明輦燒東門將降而府中火起景崇自焚矣。
乃降。〉
公元956年
王仁裕五代歐史列。
仁裕德輦天水人也少不知書以狗馬彈射為樂年二十五始就學為人雋秀文辭知名
秦帥辟。
秦州節度判官
秦州入于蜀。
仁裕因事蜀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
唐莊宗平蜀
仁裕事唐。
復為秦州節度判官
王思同興元辟為從事思同留守西京
以為判官
廢帝舉兵鳳翔
思同戰敗廢帝得仁裕。
聞其名不殺寘之軍中
廢帝起事
至其入立
馳檄諸鎮
詔書告命仁裕為之。
乆之
都官郎中
翰林學士
𣈆高祖入立
罷職郎中
司封左司郎中
諫議大夫
漢高祖時
復為翰林學士承㫖
累遷户部尚書
罷為兵部尚書
太子少保
顯德三年卒。
年七十七。
太子少師
仁裕性曉音律
𣈆高祖初定雅樂
宴群臣於永福殿。
黄鍾
仁裕聞之曰。
不純肅而無和聲
當有爭者起於禁中
已而軍校闘昇龍門外。
聲聞于内。
人以為神。
喜為詩。
其少也。
嘗夢剖其腸胃
以江西水滌之。
顧見江中沙石
皆為篆籀之文。
由是文思
乃集其平生作詩萬餘首百卷
號西江集
仁裕和凝五代時
皆以文章知名
又嘗知貢舉
仁裕門生王溥
門生范質
皆至宰相
時稱得人
輿地紀勝仁裕知貢舉時。
所取進士二十三人
一時名公卿。
李昉
王溥
為冠。
時人公事業類王仲淹
得房。
杜。
王。
以輔太宗
開唐室。
紫泥集。
西江集
入洛記。
百卷
五代史王尚書仁裕
乾祐初
一榜二百一十四人
自為詩云。
二百一十四門生
春風初生羽毛成。
擲金換却天邊柱。
鑿壁偷將上名
陶榖為尚書
素好恢諧
見詩佯聲曰。
大哥哥哥
不意王仁裕今日作賊頭也。
聞者皆大笑。〉
公元318年
王章五代薛史列。
傳。
大名南樂人也。
少為史。
給事使府
同光切隷樞宻院
歸本郡。
累職都孔目
後唐清泰米。
屯駐捧聖都虞候
張令昭作亂節度使劉延皓自稱留後
本職
為令役使
末帝范延光討平之。
搜索叛黨甚急
章之妻。
白文珂之女也。
文珂副招討李敬周善。
為託。
攻下逆城周匿之載于縈駝褚中
竄至洛下於敬周之私第及未敗。
省職河陽糧料
使。
高祖興侍衛親軍
召為都孔目官
從至河東
專委錢榖國初三司使檢校太傅從征杜重威鄴下
明年
高祖隱帝即位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無何蒲雍岐三鎮叛。
是時契丹犯闕之後
國家新造
初力未充周太祖史弘肇楊邠等。
盡心王室
知無不為不急之務
無用之費。
收聚財賦
專事西征
軍旅所資。
供饋無乏及三叛平。
賜與之外
國有餘積。
然以專於權利刺下過當
斂怨歸上。
物論非之。
舊制秋夏苗租。
民稅一斛
别輸二升謂之雀鼠耗
乾祐中
一斛者。
别令輸二斗目之為省耕百姓苦之又官庫出納緡錢
皆以八十為陌。
至是。
民輸如舊
官給者以七十七為陌遂為常式
民有田者
雖無十數户。
必命全州覆視
幸其廣有苗額以增邦賦
水數年。
民力大困。
楊邠
不喜儒士。
官所月俸
皆取不堪資軍者。
給之。
謂之閑雜物。
所司高估其價。
定更添謂之擡估不滿其意隨事更令添估急於財賦
峻於刑法民有鹽礬酒麴之令。
絲毫滴瀝
盡。
極刑
吏緣為姦。
民不堪命
楊邠同郡。
祖親愛。
其奬用進抜者。
莫非鄉舊
軽視文臣
曰。
此等若與一把算子
未知顛倒
何益於事。
後因私第開宴席。
賓客
史弘肇
蘇違吉。
乘醉喧詬而罷。
自是忽忽不樂
潜求外任
弘肇
深阻其意。
私第數。
怪異
懷憂恐。
乾祐三年冬
史弘肇楊邠遇害
夷其族。
白氏
前數月而卒。
無子惟一女適户部員外郎張貽肅。
羸疾踰年。
扶病就戮。〉
公元953年
王繼弘五代薛史列傳
繼弘
冀州南宫人
少嘗為盗。
攻剽閭里
為吏所拘。
械繫鎮州獄。
赦免死。
配隷本軍
明宗作鎮致之麾下
𣈆高祖明宗將。
署為帳中小校
天福中
六宅副使
負氣不遜
禁中與同分爭
配流義州
歲餘
召復内職
遷領禁軍
開運來。
虜犯中原
繼弘時為奉國指揮
使。
從虜主至。
相州
遂令以本軍戍守
虜主留高唐英為。
相州節度
使。
唐英善待繼弘
每候其第。
升堂繼弘之母。
贈遺甚厚。
倚若親戚
給以兵仗
略無猜忌
會虜主死。
漢祖趍洛。
唐美遣使歸欵
漢祖大悅
厚待唐美。
使未迴。
繼弘指揮等共殺唐美。
繼弘自稱留後
判官張易
奉表漢祖
人或責以見利忌義。
繼弘曰。
吾儕小人也。
若不因剩乘便以求富貴
畢世以奉。
未可得志也。
漢祖杜重威德清軍
繼弘來朝正授節旄
是歲。
檢校太傅節度判官張易每見繼弘不法
切言之。
繼弘以為輕已。
乾祐中
因事誣奏殺之。
尋又害觀察推官張制漢末
移鎮貝州
就加檢校太尉
廣順初
同平章事三年六月移鎮河陽
永壽入覲
遇疾卒於京師
詔贈侍中
永昌
皇朝内諸司使
公元955年
王守恩五代薛史列傳守恩字保信
太原人父建立潞州節度使韓王𣈆書有。
傳。
守恩門蔭
幼為内職遷懷衛二州刺史後歴諸衛將軍
開運末
契丹中原
守恩時因假告歸於潞。
潞州節度使張從恩
契丹之盛。
將朝于戎王
守恩婚家
倚信之。
移牒守恩
請權為巡檢使
從恩既去。
守恩潞城歸於漢祖
仍盡取從恩家財漢祖即以守恩昭義軍節度使
漢有天下
移鎮邠寧加同平章事
乾祐初
永興軍節度
使。
趙思綰已據長安改授西京留守
恩性貪鄙
委任群小
以掊。
斂為務。
病坊
殘癃者。
不免其稅。
夫率人甚苦之。
洛都嘗有豪士
二姓之會。
守恩乃與伶人數軰夜造
自為賀客
因獲白金數笏而退。
太祖迴自河中
駐軍洛陽
詔以白文珂代之。
守恩甚懼。
而洛人有曾。
守恩非理割剥者。
皆就其第。
徵其舊物
守恩一一償之。
赴闕
奉朝請而已
乾祐末
既殺史弘肇等。
少帝召群臣上殿以諭之。
守恩越班颺言陛下今日睡覺矣其出言鄙俚如此
國初受左衛上將軍
顯德初
金吾衛上將軍封許國公
二年舁疾而卒〉
公元936年
王峻五代歐史襍傳
字秀峯
相州安陽人也父豐為樂營將少以善歌事梁節度
使張筠唐莊宗已下魏博相州走歸京師
租庸使趙巖佐酒
見而悅之。
是時用事因以
梁亡。
族誅流落民間
乆之三司使張延朗延朗不甚愛之晋高祖滅唐。
延朗是時漢高祖從晋。
起兵因悉以延朗貲産賜之得事漢高祖
高祖河東
為客將。
高祖即位
客省使漢遣郭從義趙思綰監其軍。
累遷宣徼北院使周太祖天雄監軍
漢隱帝已殺大臣史弘肇等又遣人周太祖等遂與太祖舉兵京師太祖監國
以漢太后命拜樞宻使太祖將兵北出澶州
𨑰軍向京師
是時太祖已遣馮道湘隂公贇徐州而漢宗室王信許州
與王殷謀侍衛馬軍指揮使郭崇率兵之宋州申州刺史馬鐸許州
以伺變。
遂幽而殺
太祖入立
右僕射門下侍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
劉旻攻𣈆州。
為行都部署
得以便置從事
别遣陳思讓
延沼
自鳥嶺出絡州與會。
陝州留不進。
太祖遣。
使者翟守素
馳至陝州親征
左右守素晉州城不可近。
劉旻兵銳亦未可當
所以此者
非怯也盖有待爾且陛下即位
四方藩鎮
未有威德以加之。
豈宜輕舉
兖州慕容彦超反迹已露。
陛下汜水
彦超京師
陛下何以待之
守素馳還具道峻言是時太祖下詔西幸
語。
遽自提其耳曰。
幾敗吾事。
乃止不行
出自絳州前鋒過蒙坑。
喜謂其屬曰蒙坑𣈆絳之險也。
不分兵扼之使吾過此。
可知必敗也。
軍去𣈆州一舍
聞周兵大至解去諸將皆欲追之。
猶豫不决
明日騎兵不及而還
從討慕容彦超隨駕都部署
率衆先登
太祖俱起于魏。
自謂佐命之功。
天下為已任。
凡所論請
事無大小
期於必得
或小不如志
言色不遜太祖優容之。
年長太祖二歲
徃徃為兄。
或稱其字。
由是益横鄭仁誨李重進
向訓等。
太祖故時偏禆
太祖初即位
謙抑未欲進用心忌之自破慕容彦超還即解樞宻
以探上意
太祖慰勞之。
多發諸鎮求為保薦
居數日。
諸鎮馳騎書。
太祖大駭。
連章求解
因不視事太祖近臣召之曰。
若不出。
吾當徃候卿。
曰。
車駕若來。
是致臣於不測也。
然殊無出意。
樞宻直學士同與相善
太祖即遣同召
同還奏曰。
少解
然請陛下聲言嚴駕
若將幸之。
必出矣。
太祖僶俛從之。
太祖且來。
遂馳入謁
樞宻院㕔事
極其華侈
太祖臨幸
賜予甚厚。
太祖内園一小殿。
輙奏曰。
宫室已多。
何用此為。
太祖曰。
樞宻院不少
亦何必有作。
不能對。
樞宻使宰相
入求兼領平盧
受命
暫之鎮。
又請借左藏庫萬匹
太祖皆勉從之又請用頒衍。
陳同
代李榖。
范質
為相。
太祖曰。
進退宰相豈可倉卒
當徐思之論請不已
語漸不遜亭午
太祖未食。
爭不已。
是時寒食假。
太祖曰俟假開
當為卿行。
乃退。
太祖不能忍。
明日御便殿
百官皆入。
幽峻别所太祖馮道泣曰。
凌朕不能忍。
即貶商州司馬
卒於貶所已被黔太祖監修國史
其所不實
因召史官取日暦讀之。
史官禁中事非外所知
懼以漏落得罪
貶後。
李彀監修
請命近臣禁中事。
史館
乃命樞宻直學士
樞宻院録送史館
自此始。
五代薛史王峻傳。
唆之為樞宻也。
以前事趙㘙。
承寵愛。
至是欲希贈官立碑
或謂曰。
趙㘙以僭任事君。
破壞梁室。
言者無不切齒
苟如所欲。
必貽物議
乃止。
㘙。
崇勲居於陳郡
求官田宅以賜之。
大祖亦從之。
二年春
修剩河堤
大興土功
詔檢旣而世宗自灃州入觀。
乘憚世宗聦明幾果。
聞其赴關印自河灾歸朝無何邀承無鎮青州太祖不得已而授之既受命
求暂赴任奏借左藏綾絹萬匹從之是歲户部侍郎趙上交知貢舉上交𡮢須峻言一童子王交不達其㫖榜出之日童子不第衛之及貢院申中書門下取日過堂知印判定過日上交引新及弟人至中書
政事厲聲曰。
令歲選士不公
當須覆試請相曰但緣已行指揮引過臨軍不欲改移况未勑下覆試非晚愈怒詬責上交聲閒於於少頃竟今引過及罷上交諸本廳謝又延之飮酌役客笠自奏上知舉不公請致之於法太祖之而已初制除有司製造旌節以備迎授前一夕。
其施有聲異聞者駭之主者曰昔安重誨河中節亦有此醫為又所居堂陛忽然隱起如堆又夢被官追攝司簿院旣寤心監惡之以承狂躁才踈位重輕寡謀聽人穿鼻國權在手而射利者西為指靈乃㗖餌虎臣離間親醫如以善則稱已無禮於君欲未無罪得乎。
吳縝纂誤漢宗室蔡王信任許州澶州軍變太祖京師馬驛務率兵之許州伺變遂般今按漢家人傳云自殺不同
疑家人。
傳誤也。〉
公元前206年
王殷五代薛史列傳
瀛州曾祖昌裔
本州别駕
祖光。
滄州教練使
因家為唐末。
幽滄大亂
父咸珪。
避地南遷
因投於魏軍。
自言生於魏州開元寺
旣長從軍
漸為偏將唐同光末
華州步軍副指揮使因家于筆下夫成中移授武都指揮使乆之代還
清㤗中
張今昭據鄴叛。
范延光討之。
首冒矢石率先登城以功授祁州刺史尋改原州
謙謹禮事以孝聞每輿人結交過從
皆先禀於母母不從必不徃。
雖在軍旅
交游不雜
及為刺史政事小有不佳
母察之。
於庭詣賁而杖之。
𣈆天福中
丁内艱尋有詔起從授憲州刺史殷上章辭曰。
臣為末將
出處無損益於國家
臣本燕人。
鄉國離亂少榷偏罰
因母鞠養訓道方得咸人。
不忍遽釋苴麻逺離廬墓
伏願許臣。
母喪紀。
𣈆高祖嘉而詩之𣈆少帝嗣位
服闋召興禁軍累遷奉國右厢都指揮使
漢祖受命
從征杜重威鄴下
劉詞率先力戰矢中於首久之出折鏃於口中以是漢祖嘉之乾祐末遷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夔州節度使
契丹寇邊領兵澧州
及奇業等作漢隱帝宻詔澶帥李洪義
遣國
洪義不克
反以蠻告
洪義
遣人
太祖内難
從平京師
授待衛親軍都指揮後。
太祖即位
天雄軍節度使
同平章事
典軍如故赴鎮以侍衛司局從凡河北征鎮戍兵處咸節制
又於民間
多岐聚斂
太祖聞而惡之因使宣諭曰朕離鄴時帑庾所儲不少卿與國同體隋要取給何患無財二年太祖征兖還迎謁於路。
宴賜而去。
王峻得罪太祖遣其子飛龍使承誨徃鄴令口諭峻之過惡以慰其心三年秋
永壽節上表請覲太祖雖兄其請且慮之不誠尋遣使止之河福進在鎮州素惡大横進入朝摭其陰事以奏之。
太祖遂疑是年冬郊禋有日自鎮入觀太祖依舊内外巡警
榖出部從不下數百人又以儀形魁偉觀者無不聳然一日入奏郊禮任近兵民大集城外防警請量給甲仗以備非常太祖難之時市外以太祖嬰疾步履稍難多不視朝俯逼郊禋有震主之勢頗憂之太祖力疾坐於滋德起居即命執之尋降制流竄反出都城乃殺之泉情乃安是歲春末鄴城寺鍾懸絶而落又火光幡竿上殷之入觀也都人於離上馬失鐙翻墮于地人訝其不祥果及於禍太祖尋令澶帥鄭仁誨赴鄴次子衙内指揮使
不出候謁仁誨誅之遷其家屬於登判〉
公元951年
王重裔五代薜史列傳
重裔
陳州宛丘人
父逵。
歷安。
均。
三州刺史
因家於洺。
重裔
沉厚有勇善騎射
未及冠事莊宗為廳直。
契丹直。
從安汴洛
累為禁軍指揮使
𣈆天福中鎮州安重榮謀叛
稱兵指關。
朝廷杜重威率師拒之。
賊陣於宗城東𣈆之騎軍撃之再合不動。
杜重威懼。
謀欲抽退重裔曰。
兵家忌退但請公分麾下兵撃其兩翼重裔為公䧟陣
當其中軍
彼必狼狽矣。
重威從之重榮即時退䠞逐敗以功遷護聖右厢都指揮使
費州刺史
漢初仍典禁軍從征鄴都平遷深州刺史
淮夷李守貞故數侵邊地
重裔為毫州防禦使
徐州巡檢
知軍州。
就加檢校太傳。
太祖踐柞。
加爵邑。
功臣
廣順元年夏
以疾卒。
年五十三。
武信軍節度使
公元954年
王環五代歐史列傳
鎮州真定人也。
勇力孟知祥御者知祥僭號于蜀。
使典衛兵
𣈆開運之亂。
秦鳳階成入于蜀孟昶鳳州節度
使。
周世宗即位明年
王景
向訓秦鳳州數為所敗。
大臣請罷世宗曰。
吾欲一天以為家。
聲教不及秦鳳兵已出。
無功而𨑰。
吾有慙焉。
决意攻之。
周兵糧道頗艱。
遣兵五千出堂倉紙黄花谷。
以爭糧道
景訓先知其來。
排陣
使張建雄。
以兵二千當谷口
别遣禆將勁兵千人其後伏堂倉以待其歸蜀兵前遇建雄戰不勝退走堂倉伏發盡殪之由是兵守諸城堡者皆潰初遣其秦州節度使高處儔以兵援未至聞堂倉兵敗亦潰歸處判官趙玭閉城不内處儔遂奔成都乃以城降成階二州相繼亦降獨堅守百餘日然後克之世宗召見歎曰三州已降獨堅守吾數以書招之而不答至於力屈就擒
不能死亦忠其事也用之可勸事君者乃拜右驍衛將軍是時固師以征淮即以侯章攻取賊城水寨副部署初周師南李景陳兵於淮。
舟檝盛周師無水戰之具世宗患之。
置造船務京城之西為戰艦百艘降卒教之水戰明年世宗再征淮使水戰卒數千自蔡河以入淮。
環居軍中未嘗戰功蜀卒與俱擒者世宗不殺悉以從軍
後多南奔於景
世宗不疑已而將許文縝邊鎬等皆被擒世宗以為將軍
等列京師
歲時賜與甚厚。
明年又幸淮南
又以從。
遇疾卒于泗州
吳縝纂誤孟昶遣其秦州節度使高處儔以兵援
按本世家
止有高彦儔
高處儔。
王環
傳數處皆誤也。〉
公元957年
王敏五代薛史列。
傳。
字待問
單州金鄉人
性純直。
力學文學進士第
後依杜重威
歴數從事漢初。
重威于鄴
時敏留守判官嘗泣諫重威懇請歸順重威始雖不從
及其窮也。
敏之言。
以其城降時魏之飢民十猶四五咸保其余生者。
敏之力也入朝
侍御史
世宗澶淵太祖謹厚
遂命為澶州節度判官世宗尹。
王畿開封少尹世宗嗣位權知府事旋拜左諫議大夫給事中刑部侍郎嘗以子婿陳南金薦於曹州節度使李繼勲表為記室其後繼勲僨軍壽春歸闕而無待罪之禮。
世宗繼勲武臣不之責也因遷怒南金謂其禆賛無狀
乃黜之。
繇是連坐遂逸其官。
餘復司農卿
顯德四年秋
以疾卒。〉
公元941年
王饒五代薛史列。
傳。
受益慶州華池人也父柔以貴累贈太尉
沉毅有才幹。
始事𣈆高祖
天福初控鶴運使稍遷奉國軍累加檢校尚書左僕射
六年
杜重威常山
以功加檢校司空軍都校
領運州刺史
安從進
叛于襄陽𣈆祖命高行周率兵討之以為行步軍都指揮
使。
賊平。
深州刺史
逾年復入奉國都校檢校司徒
欽州刺史
未幾
改本右厢都指揮使
閬州團練
使𣈆小虜陷中原
漢祖建義于𣈆陽。
尋剋復諸夏常山郡為虜所據時在其郡乃與李筠白再之儔。
承。
竊發
盡逐其黨。
漢祖嘉之
鄜州觀察留後
光禄大夫
賜爵開國侯
移授鎮國軍節度
使加檢校太傅
國初
就加同平章事
推誠奉義戴功臣顯德初
郊丘禮畢檢校太尉
移鎮貝州
世宗嗣位
加兼侍中
彰德軍節度使
滿歲受代奉朝請
顯德四年冬以疾卒於京都私第
年五十九追封巢國公
寬厚
體貌詳雅
所莅藩鎮民皆便之。
每接賓佐
怡聲緩氣
恂恂如也。
士君子以此多之。〉
公元954年
王朴五代歐史列傳
字文伯
東平人也。
少舉進士校書郎
依漢樞宻
使楊邠
王章史弘肇有隙漢興日淺𨼆帝年少孱弱
任用
小人
大臣將相交惡知其必亂乃去東歸
李業等教𨼆帝誅權臣
弘肇皆見殺三家之客多及。
以故獨免。
周世宗澶州
節度掌書記世宗開封尹
右拾遺推官
世宗即位
比部郎中
平邊策曰唐失道而失吳蜀
𣈆失道而失幽并
所以失之由。
所以平之術當失之時君政亂
驕民困。
近者姦於内逺者叛於外。
小則制而至于僣大不制至于濫。
天下離心
人不用命
吳蜀乘其亂而竊其號。
幽并乘其。
間而據其地平之之術。
在乎反唐𣈆之失而已必先進賢退不肖以清其時
用能不能以審其材恩信號令以結其心賞功罰罪以盡其力恭儉節用以豐其財。
徭役以時以阜其民。
俟其倉廪實。
器用備。
人可用而舉之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
上下同心
力彊財足。
人安將和。
有必取之勢則知彼情狀願為之間謀知彼山川願為先導彼民與此民之心同
與天同與天意同。
無不成之功。
攻取之道。
從易者始。
當今惟吳易圖東至海南至江
可撓之地二千里從少備處先撓之。
備東則撓西備西則撓東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間。
可以知彼之虛實衆之彊弱攻虛撃弱所向無前矣勿大舉但以輕兵撓之。
彼人怯弱知我師入其地必大以來應數大發民困而國竭一不大發則我獲其利彼竭我利。
江北諸州乃國家所有也既得江北則用彼之民揚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難平之如此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吳則桂廣皆為内臣岷蜀飛書而召之。
不至四面並進席卷而蜀平矣。
吳蜀平幽可望風而至唯并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必須强兵攻。
力已竭氣已喪不足以邊患
可為後圖
方今兵力精練器用具備群下知法諸將用命
一稔之後可以平邊臣。
書生不足以大事
至于不達大體不合機變陛下寬之遷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
歲中左散騎常侍
端明殿學士
是時世宗即位
鋭意征伐
已撓君議。
親敗劉旻高平歸而益治兵。
慨然平一天下之志。
數顧大臣治道文學之士徐台符二十人使作為君難為不易論及平邊不在選中而當時文士皆不欲上急於用武以謂平定僣亂在修文以為先惟翰林學士陶榖竇儀御史中丞楊昭儉與朴皆言用兵之策江淮為可先取。
世宗雅已知
及見其議論偉然以為奇引與計議天下事無不合遂决意用之顯德三年征淮以東京副留守還拜户部侍郎樞宻副使
樞宻使四年再征淮以留守京師世宗之時外征伐内修法度為人明敏材智非獨當世之務。
至於陰陽律暦之法莫不通焉顯德二年校定大暦乃削去近世天流不經之學設通經三法歲軌離交朔望變率策之數步日月五星欽天暦六年又詔考正雅樂以謂十二律管互吹難得其真乃依京房律准九尺之絃十三依管長短分設用七為均樂成和朴剛果又見信於世宗其所為當無敢難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
京師廣新城通道路壯偉宏闊
京師之制多其所規為其所作樂至今用之不可變其陳用兵之略。
非特一時之策。
至言國興次第淮南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後亡其後宋興。
平定四方惟并獨後服皆如六年世宗行視汴口
斗門
還過故李榖第。
疾作
仆于坐上
舁歸而卒。
年五十四。
世宗臨其喪。
玉鉞地大慟者數四
侍中吳縝纂誤治君之用。
能置賢知於近。
今按其上下文意。
此治君之用。
當是治國之君。
傳寫之。
誤爾。
王禹偁闕文周顯德中
魏仁溥
俱為樞宻使
太祖皇帝
已掌禁兵
一日殿直乘馬悮衝太祖導。
從。
太祖宻院訴其無禮仁溥宣徽院勘詰太祖曰。
太尉太祖檢校太尉名位雖高未加使相殿直
廷臣也。
太尉比肩事主
太尉况帶軍職不宜如此
太祖唯唯而出臣謹案朴之事傳于人口者甚衆。
史氏闕書。
臣昨重修太祖實録已於李榖。
傳中
見朴之遺事
復補大者太祖太宗在位每稱公輔之器朝列具聞
王性之默記周世宗
制禮作樂
考定聲律
正星修刑統。
百廢俱起
取三關。
淮南為謀然事世宗四年耳使假之壽考安可量也嘗自謂在則周朝在。
過論王禹偁宻院太祖時殿前點校
一日殿直衝節者。
訴於宻院
曰。
殿直官小
然與太尉比肩事主
太尉方與。
禁兵
不宜如此
太祖聳然而出。
周世宗於。
禁中功臣閣。
當時大臣
如李榖。
鄭仁誨
與朴之屬太祖即位。
一日功臣閣。
風開半門。
與朴相對
太祖望見
却立聳然上御袍襟領。
鏧折鞠躬
頂禮乃過。
左右曰。
陛下貴為天子前朝臣禮何過也太祖手指御袍云此人在。
不得此袍着其敬長如此閑談録云直性剛烈大臣藩鎮皆憚之。
世宗淮南
留守時以街巷隘狹從展怒厢校弛慢
通衢鞭背數十
其人忿然嗟云宣補厢虞候豈得便從决㣲聞之。
左右擒至立斃於馬前世宗聞之笑謂近臣云此是大愚人去王朴面前誇宣補厢虞候
宜其死矣經史百家制度王朴平邊之策臣讀五代史
王朴周世宗决平邊之策然後天下真材也夫用兵之要。
在於先後之序。
而識先後之要在於知敵之難易天下之敵非大而堅。
則小而脆也。
難易不知所以知者
敵小而脆則疑於難敵小而堅則疑於。
易也。
漢兵
光武别將昆陽王邑欲攻之嚴尤以謂昆陽城小而堅宜進撃宛宛敗。
昆陽自服
不聽
盡銳攻之兵以大敗
所以不聽
大者疑於難而已
嘗為世宗平邊之策。
其言曰攻取之道自易者始當今易圖得吳則桂廣皆為内臣閩蜀可飛書而召之如不至
四面并進席卷平之必矣惟并必死之寇可為後圖李氏雖據江南地二十一州為桂廣閩蜀之脊然南帶江東距海可撓者二千餘里。
其人易動摇擾亂不能持乆號為大國實脆敵也劉氏雖據河東十靣之地與中國為境然左有常山之險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契丹之援。
其人剽捍强忍
精急高氣樂鬬而爭死號為小國强敵也。
是時中國欲取之也譬如壯士利器深山之中。
左觸虎而右遇熊不可並刺。
則亦先虎而後熊矣何則
虎躁捍易乘。
健捷制舉虎困則熊必畏威而逃困於熊則虎將乘弊而至。
形所然也。
以大而脆者為易小而堅者為難
易者宜先。
難者宜後。
所以先吳而後并也。
皇朝受命四方僭僞次第削乎皆如其策。
非所天下真才
其熟能與於此王朴之材可取
王朴之輔世宗
君臣皆以有為之才。
而思復古事故世宗之時外事征伐攻取戰勝
内修制度議刑法。
定律講求禮樂遺文皆朴之功也故雖出於五代擾攘之際然其器識學術治世士大夫與之比者盖寡矣學者安可五代士論之乎宋秦觀淮海王朴論臣開適用不窮天下真材也材而不適用用而有所窮雖有高世之名難能行實庸人何有補於耶。
臣讀五代史
王朴周世宗决平邊之策然後天下真材也。
用兵之要。
在乎識序
先後而識先後之要在於知敵之難。
易。
天下之敵。
非大而堅。
則小而脆也其難易不知之。
所以知者
敵大而脆則疑於難。
敵小而堅則疑於。
易也。
漢兵宛丘
光武以别。
將徇昆陽王邑欲攻之嚴尤以謂昆陽城小而堅宜進。
昆陽自服
不聽盡銳攻之兵以大敗所以不聽者疑於難而已嘗為世宗平邊之策。
其言曰攻取道從易者始當今易圖
得吳則桂廣皆為内閩蜀可飛書而召之如不至四靣並進席捲而平之必矣惟并必死之寇可為後圖李氏雖據江南地二十一州為桂廣閩蜀之脊。
南帶江。
東距海可撓者二千餘里其人易動摇擾亂不能持乆號為大國實脆敵也劉氏雖。
河東十州之靣與中國為境然左有常山之險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契丹之援其人剽悍强忍精急高氣樂鬬而輕死
號為小國實堅也是中國欲取之也。
譬如士操利兵深山中左觸虎而右遇熊不可並刺則亦先虎而後熊矣何則躁悍
易乘。
便捷制舉虎困則熊必畏威而逃困於熊虎將乘弊而至形勢然也。
以大而脆者為易
小而堅者為難易者宜先。
難者宜後則所以先吳而後并也。
皇朝受命
四方僣僞次第削平
如其非所天下真材而孰能與此雖出於五代擾攘傾側之中然其器識學術治世士大夫與之比者寡方世宗之時
外事征伐
條法度。
至於隂陽律暦之學無所不通
所定欽天暦當世莫能異。
其所作樂
至今用之之而可改
五策之意。
彼民與此民之心同
與天同契
天人意同。
無不成之功。
以此推之。
朴之所知者。
未可量也。
使遭休明之時。
不世出之主。
其所就者。
不出於此哉。
韓淲澗泉日記歐陽公所王朴
傳。
不甚見其經世之論。
尚有平邊一策可考爾。
宋薛季宣浪語海㝢煎熬沸鼎時。
先生靜付一支頤。
單辭隱几三仁在。
大畧平邊百世知。
到了勲庸底事
由來用捨先幾
長槍不用毛錐子應使毛錐自用爲。〉
公元941年
王會南唐列傳
王會
廬州廬江人
本名安
少事吳武王王嘗臨戰升高冢望敵。
安捧唾壺侍側
左右注目
前視忽有卒持矟徑趨王莫能禦者。
會置壺於地。
引弓射之一發而殪徐納弓弢中復捧壺立色不變
王喜
撫其背曰。
汝器如此
他日富貴
以至𡊮州刺史烈祖代吳用為百勝軍節度使
䖍州嶺南地接。
南漢使者徃來
節度使燕勞問遺
而會故名犯漢王祖諱。
乃賜今名。
昇元五年卒。
年七十二董衝音釋弢音叨弓衣也。〉
公元944年
王輿南唐列傳
輿
合淝人。
少與兄綰。
俱事吳武王
輿初為小校周本危全諷臨戰
視賊水栅
部分諸將。
指旁山頭一小營。
輿曰爾徃為我取彼輿唯唯而色不欲行本曰爾憚徃耶。
輿曰公必不以輿不武
請得此栅破之捨而趨彼何為大喜曰爾亦知此為必争之地五本自行今為爾功勞而遣之輿輕舟襲破前鋒排栅諸軍繼進賊大潰積功遷至諸軍都虞侯烈祖輔吳以腹心所寄進控鶴都虞候
持重有謀甚見倚任乆乃出為光州刺史輿兄子為海州刺史叛附梁。
輿光山間使通問
輿執以歸金陵因求罷郡入為左宣威統軍𢟍鎮海節度留後金吾衛大將軍
武昌節度使監軍廷堅不相得廷堅誣告貳志烈祖遣使廷堅屬史未至輿刺知之。
宻告廷堅因為謀曰。
今獨可即日輕舟歸闕待罪
母與中使廷堅恐懼不暇為他謀。
即從其計至金陵遇赦且以其先自歸得免人推其長者
宗嗣位。
同平章事保大二年卒年七十四輿從軍潤州為巨弩所射。
右耳矢自左耳出。
又中旁一人猶立死。
輿扶歸營。
卧百餘日復起耳至老不瞶亦無瘢痍穎州營門仗劍士卒登城城上機石發中營門及鎧之半皆糜碎輿不傷莫不異之兄綰亦至䖍州節度使馬令南唐王輿輿嘗攻穎州夜夢道士告之曰旦有流星下墜能避當富貴及旦輿仗劍倚栅木驅士攻城城中大石正中其栅及輿鎧甲之半皆糜碎
而與無傷
與曰。
所夢流星是也
由此自負。〉
公元946年
王繼勲陳致雍曲臺奏議左威衛大將軍琅瑯太尉侍中王府君墓銘并序。
公諱繼勲
字紹元
𤧨瑘臨沂人
因家為泉州
𣈆江人也。
其先自秦漢至隋唐。
累世名德冠冕蟬聮不絶
國史家謀莫不詳焉。
故所仁人之利。
本枝百世
昭穆無窮若夫離翦佐時
寧亂定功於前渾祥。
輔主
濟民垂名於後。
歸刀示信誓水指期
闢土肇基
弘大功業近則我祖有之也别宗因地始封閩王諱審知族人尊之。
是為太祖四世之親因之追贈桂州陽朔縣令司徒諱玉公之高祖司空贈太師中書令諱恁曾祖也。
泉州刺史
侍中追謚武肅諱審皇父福建管内三司發運副使
檢校司徒
太尉諱延禎皇考崇國大夫人宋氏妣也。
大昴炳靈
祥麟叶趾弱齡襲爵夤亮秉躬我顯祖光宅閩區功格東表
封三越。
奕世重熙脩貢職方不替獻命。
中間赤符未集作帝自娛維彼哲人
振振公族
矧復閩粲殘孽乘釁肆凶
公能刻日指期對天永誓。
果見克殱猾堅。
刷耻雦。
再造邦家䟽爵崇命英蕩華路鸞鈴飛鑣加服九章
踐登三事
高陽舊里。
繁盛昔時行部𣈆安遺愛未泯保大四年諭順祐之理。
稽筮遷之徵。
竇融適變而動公臆斷有焉。
帝嘉其誠允高秩
侍中特進推忠效節奉聖功臣食邑三千户戴蟬珥貂入侍帝闥功冠群后。
位隆鼎司
五年
領池都團練觀察䖏置等使池州刺史秩滿考成績之狀居奏課之最。
再命陟庸不替厥位七年崇國大夫人奔問至自傷行役
版輿闕奉。
陟屺嶒望。
敬勞永思忽焉哀驚迨將絶息羸病扶杖允莫能興萬石君純行篤孝
人皆儗倫焉。
卒哭告祔。
金革從權起復視事共治七載
宜民宜人
無怨無惡惠政誕洽庶績咸熙。
朝拜左威衛大將軍屯守期門
率厲士校。
玉顔鑒物。
温言
士大夫有禮小人有恩器度豁然
貴而不佚
兼以書善楷妙。
經誥墨迹
餘暇手寫
好學不倦
為善是稱招禮耆儒
弘廣經義
通方之訓。
諸子堂構斯盛由公負荷
有此之賢。
如此之親。
嗚呼
不愸遺。
哲人其萎享年四十有五。
保大十四年七月十二日
薨于。
京師崇禮私第正寢皇上撫几增悼廢朝三日
鴻臚護葬
司儀禮膊加等啓殯衛上將軍謚曰敬禮也
其年八月二十五日江寧縣安德鄉安宜里。
徃日卜竁於此先夫青陵合祔禮也嗚呼
祖庭撤奠。
遷柩屬紼素旒委以曳𨋎雲翣翼而蔽驂茄鼓悲鳴霜風𢡖冽。
世嗣號而踊絶虞歌挽以縈紆嗚呼旣葬皇皇求而不見親賓拜以復土輿仗而下崗。
㣲陽踈林
歸軒空盖公娶清河郡夫人崔氏舊朝相國胤。
族孫女也委發景胄訓承大家曹謝賢才則是效裴王宗族作殯可偕。
不幸先公而亡。
繼室滎陽郡夫人鄭氏徃歲推賢翼賛宫闈玉度輝蘭儀誕茂作儷王公
從夫爵禮也長男傳嗣池州中軍
使居右職。
是司鼓鞞
同律以聽軍聲
旌旗以鞠師旅在昔宣任今為具臣仁孝之行。
天誘其衷已厲勤節苦學寡欲無玩壞瑋奇才。
或以德進而待舉次男曰傳憲次男曰傳朂並冠而未就賢親進德修業吾門以大其在兹乎有女二人長有適人為婦之端次以少未筓既喪父天無所怙。
箴管右偑婉惠其儀致雍昔與嚴助同郷入見諸任在列仰覿亮迹合紀殊庸琬琰以增悲愧銘頌之陋略辭曰。
惟閩有雄冠彼百越
皇皇我祖昭昭丕烈
景胄流芳公則襲爵弱齡守命邦節
伊昔故土
猾竪肆逆
放弑我君。
盗據我國
世祚中零。
厥心否塞潜運神謀入剪凶慝泉山紆盤秀出高峙
大荒東流
禹迹攸紀帶海一隅膏壤千里疇昔賞功作牧於此崇徽九命
踐登三事
戴珥貂蟬帝闥入侍守郡池陽風化大治兩地甘棠猶詠蔽芾
執親之喪杖寢在廬漢文權制墨外除權從金革起剖虎符期門緫旅。
警衛宸居
學業優備。
文武不墜
分袂藏書
水鍚來嗣
師禮耆儒論道說議皆軒柱楹墨迹猶記。
偉哉君子威儀堂堂蟬冕照面
玉顔生光
叢蘭鬱茂
高風殞霜。
緬邈不見
人懷永傷玄堂一閉兮冥寞幽魂
江邊古路兮原頭新墳青陵他年子孫
荒草傷嗟哲人
公元931年
王延禀通鑑綱目唐明宗長興二年奉國節度使王延禀舉兵福州敗死延禀閩王有疾建州刺史雄將水軍福州延鈞樓船指揮使王仁達拒之。
仁達僞降繼雄喜登舟慰撫仁達斬之延禀衆潰追擒延鈞見之曰果煩老兄再下延禀不能延鈞斬之。
遣其弟都教練使延政如建州慰撫吏民
王崇文南唐列傳崇文光福吳功臣之子性重儒雅慱綜經史少為軍校
小心敏幹尚烈祖廣德公主出為歙吉二州刺史吉州民多爭訟古稱難治崇文奉法循理無所侵撓吏民便之遷䖍州節度使初平建州崇文鎮即日安輯忘其亂三十年間出藩鎮入掌禁兵
官至使相
褒衣慱帶。
士大夫譚宴風度夷曠
時人親重福州之役。
迫於君命
雖為大將
上則陳覺專恣下則王建封劉從效䟦扈崇文不能制及師潰元宗歸罪於陳覺馮延魯崇文及諸將皆弗問頃之移鎮
廬州入為神武侍御統軍復出夏口其治皆如初後主即位崇文手䟽時宜政體
備陳箴誨中書令未拜而卒〉
王彦儔南唐列傳彦儔蔡州上蔡人少為州軍校唐同光末諸郡多亂彦儔樂禍思奮會同六人者來與謀四郊恟恟
能者得富貴我軰不可後人
彦儔許諾且曰今夕吾直府中公等可持兵來吾亦裹甲為内應
既夜。
六人如約俱至。
彦儔壯士盡捕斬之持其首叩悵門告刺史曰。
姦盗竊發幸已伏誅懼有佚黨為變願公亟號令安衆刺史驚喜而出彦儔即斬之。
歸其罪於六人翌日悉族六家
蔡州無敢動。
唐兵來討。
彦儔自計不能守。
匿其妻子村舍父母來奔烈祖輔吳以為都押衙和州刺史
始遣間使妻子南歸
彦儔有政績。
善撫境内和遂為富州入拜統軍自以發迹凶亂於是務為恭謹烈祖嘉之陞堂拜其父開國以為池州節度
使。
常夢鍚自給事中直諫判官
彦儔事之。
如在朝廷
人士稱之。
卒于鎮。〉
王建封南唐陸游建封上元人少從軍任俠驍勇知名元宗建州
建封先鋒橋道使建州外郛克之王延政何敬洙功最諸將。
建封忿曰我縱火先登克城諸軍乃能入我功當第一敬洙因推之曰君言是也具以聞諸朝第賞信州刺史人皆多敬洙而薄建封陳覺馮延魯魏岑福州李弘義圍之敗吳越援兵福州援絶
危蹙且㧞矣。
延魯各欲功在已不相應接。
偏禆莫肯用命
故未能克。
奏請建封濟師
建封五千人會之破福州版寨。
東武門而建封亦與諸將爭功
斂兵先退弘義乘之我軍復敗遂潰而歸。
元宗深御建封方治擅興未及治也建封内不自安元宗懼其作亂召為天威軍都虞候付以親軍
建封㤗然恃恩僣侈無復頋憚户部員外郎范仲敏疾魏岑鍾謨李德明用事建封上書歷詆等請更用正人元宗發怒建封武臣精兵干國政謀進退柄臣漸不可長池州
未至殺之仲敏棄市未幾仲敏為厲請道士上章天數月竟死云稽神録江南王建封築第淮南臨街見媪引少女藍縷姿色絶世
云孤無依王曰吾納爾女而養爾終身可乎媪欣然召入取新衣二襲衣之媪及女始脫故衣化凝血於地後王被誅玉壺清王建封才死鍾謨魏岑等見建封崇厲聲曰吾為國撃邪去惡欲誅君輩以肅朝綱嗣君反誅於我今奉候諸軍共辨於隂晝夜隨之等呼道士奏章告天竟不能脫不月餘二三子相繼卒〉
王感化南唐談諧感化謳歌聲韻悠揚清桭林木樂部歌板元宗嗣位宴樂撃鞠不輟嘗乘醉命感化水調感化唯歌南朝天子愛風一句如是數四元宗輟悟覆盃嘆曰。
使孫陳二生得此一句不當有御璧之辱也感化由是有寵元宗嘗作浣沙二闋手寫感化菡蓞香銷翠葉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容光憔悴不堪細雨夣迴清漏永小樓吹徹玉笙蔌蔌淚珠多少恨奇欄干手捲珠簾玉鈎依前春恨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丁香空結雨中迴首緑波春色暮接天流後主即位感化以其詞札上之後主感動賞賜感化甚優建安感化建安聦明捷急尤善滑稽本郡節帥更代感化獻詩云旌斾赴天臺溪山曉色開萬家悲復喜迎佛送如來金陵教坊侍宴有白野鵲苑中主令賦詩感化應聲云。
碧巖深洞恣游天與蘆花羽毛要識此來棲宿處。
上林瓊樹一枝他日唐主苑中
適有牛繫枯枿上令賦詩感化應聲云曾遭寗戚鞭敲角幾被田單火燎獨向殘陽枯草如今問喘更何人因以諷時相云廬張崇入覲主為張宴崇獻名馬為壽馬驚跳衆無以為感化奮前云寳馬雕安貢紫庭渥洼神駿舊傳名四蹄蹀𨇾天階下乍對龍顔不敢行叱御者牽去君臣大悅私惠金帛甚厚唐主徙豫章舟至潯陽遇風龍舟幾漂至北岸得小舟馳救入渚不悅命酒獨酌北岸山問舟人皖公山不懌樂工皆從感化獨前云龍萬里駕長風漢武潯陽事正同珍重皖公山色好影斜不落壽柸中主大悅。〉
王某真仙通鑑先生不知何所人有楊晦之者長自安東游吳楚烏江
王先生頗有道術
因就門謁之先生巾褐衣。
隱几而坐風骨清美晦之再拜備禮先生拱揖其側語議高暢
不覺至夕即八月十二日也。
先生召其女曰七娘者乃一老媪。
年七十餘齒髮盡衰。
行步俯傴而至。
先生晦之曰。
此吾女也。
不好今且老矣既而七娘爾為刻紙
今夕之月置于室之東垣頃之
七娘如其俄而奇光煥發
一室之内。
纖毫盡辨先生晦之翫談於室内寒氣逼人如在半天矣及曉將别先生杖畫其庭。
塵土瞑晦視其所居。
崖谷萬仞叢林參天
前日積水目之無極晦之先生立于水濱驚悸嘆駭今日之睹豈非仙家一夕人世千年先生笑曰吾以為娱耳振衣揮斥逡巡門庭如舊晦之馳去莫敢顧盼矣。〉
王轂〈𡊮州府宜春宜春人南唐初登第長於樂府鴻門宴苦熱行暑日觀道傍樹玉樹曲尤膾炙人口玉樹云内明朝玉樹新粧嬌逸三閣霞明天上開靈震疊神仙天花數朵風吹對舞軽盈瑞香散金紅弦旖旎霓裳玉偑參差璧月瓊樓春鶯泠泠詞調新。
當時狎客尸禄
直諫犯顔一人歌未闋𣈆王殿上腥血
君臣猶在醉鄉中一靣已無陳日月聖唐御宇三百祀濮上桑間禁止請停此曲歸正聲願雅樂調正未第時嘗負氣人人欲毆之揚聲曰莫無禮便是君臣猶在醉郷中一面已無陳日月者。
其人斂衽慙謝而退泉州府清源王轂虛中歌詩著稱少游豫章崔安潜江西觀察使甚重之崔子字昌遐在庠序與善將赴舉昌遐置酒餞之有日在座
曰君當待此郎為相及登第後二十年昌遐入相擢第釋褐校書郎亡奔淮南吳國建為右補闕禮部郎中致仕年八十九卒。
歌詩二百餘篇臨川集撰前代忠臣臨危不變一卷
王子邳〈豐水誌子邳。
雲嶺里人南唐時御史中丞時艱虞。
與弟兵馬使子卬。
邦統保社民兵以衛郷井已而寇果入境公獨與摶戰賊悉衆揜之救不至屈首雖殊猶挾之跨馬五里許乃仆賊大駭相率去郷至今奉祠千社
王承肇輿地紀勝承肇
五代時魏王宗侃之子也。
生於雅州
其母崔氏周公山神五色獸迫其裙因生承肇後有僧自雅安成都
承肇老僧所居周公山佳氣减半乃孕靈於此子耶。〉
王昭逺資治通鑑後漢高祖紀蜀主欲以酒庫使王昭逺樞宻使以其名位素輕乃授通奏使知樞宻院事昭逺成都人幼以僧童從其師入府蜀高祖愛其敏慧給事蜀主左右至是委以機務
府庫金帛恣其取與不復會計
王仝長沙府五代時土軍指揮使洞蠻戰鬬而死宋朝封加應侯
王二〈古今事通隴州二居黑松林咆谷。
射生為業。
名生王二。
逐鹿失道女子渡水來。
無衣袽。
見王而笑。
王告以故
女曰。
隨我來。
跣行如飛。
一石室不聞煙火氣
夜共榻畫采果與食。
二念母乏供。
以情泣婦送出。
它日再訪。
邀之同歸
王妻趙已三男女此女亦二子與趙甚睦。
外人至輙避。
或自入山
經月不返
不火食
王亦任其去留
後二十年猶存。〉
永樂大典卷之六千八百五十一
重録緫校官侍郎〈臣高拱〉
学士〈臣陈以勤〉
分校官修撰〈臣諸大栈〉
書寫儒士〈臣胡斤寧〉
國點監生〈臣林汝臣董仲格〉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