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四五三 第 x 页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四百五十三 十四爻
郊〈郊祀神位后汉东汉书祭祀志。光武建武元年。祭告天地。采无始中故事。六宗群神皆从。注。黄国六宗。日月星山川海。星则北展。川即河。山岱宗。三光众明。山皋百川。众流渟污。皋泽以类相属。名数秩望相序。 二年制郊兆洛阳为圆璮。中又为重璮。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其外璮上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地。赤帝位在丙巳地。黄帝位在丁未地。白帝位在庑申地黑帝位在壬亥地。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彖紫宫。日月在中营内南道。日东月西。北斗在北道之西皆别位不在群神列。中营二百一十六神。外营四百三十二神。皆背营内乡。中外营门封神合三十二。九千五百一十四神。背中营神五星也。及中宫宿五官神。及五岳之属也。背外管神二十八宿。外宫星雷公。无农风伯。雨师。四海。四渎。名山。大川之属也。建武中不立北郊故后地之祗。常配食天璮。山川群望。皆在营内。中元年建北郊。使司空冯鲂告高庙以薄后代吕后配地。数类汉明帝永平二年。以月令有五郊迎气。因采无始故事。兆五郊于洛阳。四方之兆各依其位。中央之兆在来。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勾芒。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兆。祭黄帝后土。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各以四立日。黄郊则以李夏土主日。祀其方之帝。各配以人帝五官。及星三展七宿。亦各以其方从祀。西晋晋书礼志。武帝泰始二年。诏定郊祀南郊除五帝座。五郊因称昊天。各设一座而已。时群臣议五帝即天地王气。时异故殊其号。虽名有五。其实一神。宜除五帝号同称昊天。从之。 按周礼。王者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伯。雨师。社稷。五土。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兆四类。四望。亦如之。礼春分祀朝日于东。秋分祀夕月于西。汉武帝郊泰畤。平旦出望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既郊日月又不在东西郊也。后遂旦夕常拜。故魏文诏曰。汉氏不拜日于东郊。而旦夕常于殿下东西拜日月。烦亵似家人之礼。非事天神之道也黄初二年。正月乙亥。祀朝日于东门之外。又违礼二分之义。明帝太和元年。二月丁亥。祀朝日于东郊。八月己丑。祀夕月于西郊。始得古礼。及武帝太康二年。有司奏春分依旧请车驾祀朝日。寒温未适。可不亲出。诏曰。礼仪宜有常。若如所奏。与故太尉所撰不同。复为无定制也。间者方难未平。故每从所奏。今戎事弥息。惟此为大。按此诏帝复为亲祀朝日也。此后废。东晋晋书礼志。元帝太兴二年。三月亲郊飨配之礼。一依武帝始郊故事。是时尚未立北璮地祗众神。共在天郊。 成帝咸和八年。正月立二郊。天郊。从祀。则五帝之佐。日月五星。二十八宿。文昌。北斗。三台。司命。轩辕。后土。太一。天一。太徽。勾陈。北极。雨师。雷雪。司空。风伯。老人凡六十二神。郑樵 通志略北郊从祀。则五岳。四望。四海。四渎。五湖。五帝。之佐。沂山。岳山。霍 山。医无闾山。蒋山。松江。会稽山。钱塘江。先农凡四十四神。江南诸小山。盖江左所立。如汉西京关中小水。皆有祭秩也二郊所秩。官有其注。是月辛未。祀北郊以宣穆张后配地。魏氏故事。非晋旧也。南宋南宋书礼志。孝武大明五年。依汉汶上仪。设五帝位。太祖文帝对享。六年帝亲奉明堂祀祭五时。帝以太祖配。梁隋书礼仪志。南郊。祀天皇上帝之神于其上。以皇考太祖文帝配五方上帝。太吴。祝融。黄帝。少昊。颛项。五官之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神气。太一。天一。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徽。轩辕。文昌。北斗。三台。老人。风伯司空雪电雨师。皆从祀。其二十八宿及雨师等座有坎。五帝亦如之。馀皆平地。太史设紫璮于丙地。北郊。祀后地之神。以德后配五官之神。先农。五岳沂山。岳山。白石山。霍山。无闾山。蒋山。四海。四渎。松江。会稽江。钱塘江。四望皆从祀。太史设理㺵于壬地马。十七年。帝以盛仰魄宝。俱是天帝。于璮则尊。于下则卑。且南郊所祭天皇。其五帝别有明堂之祀。不烦重设。又郊祀二十八宿。而无十二辰。于义阙然。于是南郊始除五帝祀。加十二展座。与二十八宿。各得其方而为璮。陈鲁巽申郊祀礼武帝永定二年。正月南郊除十二辰。风师。雨师。及五帝位。后魏隋书礼仪志。道武皇帝即位二年。正月。亲祀上帝于南郊。置木主七于璮上。魏书礼志。二年正月。南郊。天位在璮上南面。五精帝在璮内。四帝各于其方。黄帝在未。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人。在中壝内。各因其方。其馀从食者。合千馀神。醊在外壝内。北史魏本纪。明元帝太常三年。立五精帝兆于四郊。以太皞等。及诸佐配。北齐隋书礼仪志。北齐制圆丘。正月上辛。祀昊天上帝于其上。以高祖神武皇帝配。五精之帝从事于其中丘。面皆内向。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风师。雨师。灵星于下丘。为众星之位。迁于内壝之中。后诸儒定礼。圆丘改以冬至岁正月上辛。一祀南郊。为璮于国南。祀所感帝灵威仰于坛。方泽则以夏至之日。禘昆仑皇地祗于其上。以盛明皇后配。其神州之神。社稷。岱岳。沂镇。会稽镇。云云。山亭亭山。蒙山。羽山。峄山。嵩岳。霍岳。衡镇荆山。内方山。大别山。敷浅原山。桐柏山。陪尾山。华岳。太岳。镇积石山。龙门山。江山。岐山。荆山。嶓冢山。壶口山。雷首山。底柱山。祈城山。王屋山。西倾朱围山。鸟鼠同穴山。熊耳山。敦物山。蔡蒙山。梁山。岷山。武功山。太白山。恒岳。医无间山。镇阴山。白登山。碣石山。太行山。狼山。封龙山。漳山。宣务山。阏山。方山。苟山。狭龙山。淮水。东海。泗水。沂水。淄水。潍水。江水。南海。汉水。榖水。洛水。伊水。漾水。沔水。河水。西海。黑水。涝水。渭水。 泾水。酆水。济水。北海。松水。京水。桑乾水。漳水。呼沱水。卫水。洹水。延水。祀其神州住在青陛之北甲寅地。社位赤陛之西未地。稷位白陛之南庚地。自馀并内壝之内内向。各如其方后周隋书礼仪志。周制圆丘。以炎帝神农氏配昊天上帝于其上。五方上帝。日月。内官。中官。外官。众星并。从祀南郊。祀所感帝灵威仰于坛。 后周五郊。 祭配皆同。后齐星辰七宿。岳镇海渎。山林川泽。丘陵坟衍。亦各于其方配郊而祀之。隋隋书礼仪志。高祖受命。乃定祀典。为圆丘于国之南。大阳门外祀昊天上帝于其上。五方上帝。日月五星。内官。四十二座次。官一百三十六座。外官一百一十一座。众星三百六十座。并皆。从祀。上帝日月。在丘之第二等。北斗五星。十二辰。河汉。内官。在丘第三等。二十八宿。中官。在丘第四等。外官在内壝之内。众星在内壝之外。凡祀昊天上帝。五方上帝。。为大祀。星辰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等为小祀。 天文志。经星中宫。四方二十八宿。并辅官一百八十二星。 星官。在二十八宿。之外者。多同晋志。自摄提至此。大凡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并二十八宿辅官名曰经星。常宿远近有度。小大有差。苟或失常。实表灾异。为方丘于宫城之北十四里。夏至之日祭皇地祗于其上。以太祖配。神州。迎州。冀州。戎州。拾州。柱州。营州。咸州。阳州。九州山。海川林泽。丘陵坟衍。原隰。并皆从祀地祗及配帝在坛上。神州九州神座。于第二等八陛之间。神州东南方。迎州南方。冀州戎州西南方。拾州西方。柱州西北方。营州北方。咸州东北方。阳州东方。九州山海已下各依方面。八陛之间其冀州山林川泽。丘陵坟衍。于坛之南少西。唐旧唐书礼仪志。武德初定令冬至祀天圆丘坛于京城明德门外道东二里。以景帝配。五方上帝。天文皆。从祀。日月内中外官。及众星皆从祀。其五方帝。及日月七座在坛第二等。内官五星以下。五十五座。在第三等。二十八宿以下百三十五座。在第四等。外官百十二座。在外壝之内。众星三百六十座。在外壝之外。 夏至祭皇地祗于方丘。其坛在宫城之北十四里。坛制再成下成六十丈。每礼地祗及配帝设位于坛上。神州及五岳。四镇。四渎。四海。五方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并皆从祀。神州在坛之第二等。五岳已下三十七座在坛下外壝之外。丘陵等三十座在壝外。唐会要玄宗开元十一年。十一月一日。参定南郊之礼。礼官。秘书少监贺知章。礼仪使中书令张说等奏曰。晋元建武二年。定郊兆于建业之南郊。去城七里。一坛之上。尊卑杂位千有五百神。去圣日远损益不同。臣等案祠令。五星已下。内官五十三座。中官一百六十座。外官一百四座。众星三百六十座。臣共所由勘史传。及星经内外所主。职有尊卑。旧图座位。升降颇错。今奉墨敕据尊卑升降。又新加杠星等座。揔三百一十九座。并众星三百六十九座。凡六百八十七座。具图如左。诏遂须于有司。以为常式。十六日。旧纪戊寅亲享圆丘。命张说为礼仪使。聿绦为副使。贺知章重。定。从祀星辰图革。去东晋尊卑错乱之失。 二十年萧嵩为中书令。政撰新礼。祀天一岁有四。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中官加为一百五十九座。外官减为一。百四座。上辛祈榖。祀昊天上帝五方帝从祀。时起居舍人王仲丘掌知修撰建议曰。按贞观礼。正月上辛祀感帝于南郊。显庆礼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祈榖。左传曰。郊而后耕。诗曰噫嘻。春夏祈榖于上帝。礼记亦上辛祈榖于上帝。则祈榖之文。传于历代。上帝之号允属昊天。而郑康成云。天之五帝递王。王者之兴必感其一。因其所感。别祭尊之。故夏正之月祭其所生之帝于南郊。以其祖配之。故周祭灵威仰。以后稷配之。因以祈榖。据所说祀感帝之意。本非祈榖。先儒所说。事恐难凭。今祈榖之礼。请准礼修之且感帝之祀。行之自久。记曰。有其举之。莫可废也。请于祈榖之坛。遍祭五方帝。夫五帝者。五行之精。五行者。九榖之宗也。今请二礼并行。六神咸祀。从之。社佑通典开元礼。冬至祀圆丘。仪礼前一日晡后。太史令郊社令。各常服。帅其属升设昊天上帝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设五方帝。日月神座于坛第一等。青帝于东陛之北。赤帝于南陛之东。黄帝于南陛之西。白帝于西陛之南。黑帝于北陛之西。大明于东陛之南。夜明于西陛之北。又设五星。十二辰。可汉。及内官五十五座于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间。各依方面其内官有北辰座于东陛之北。曜魄宝于北陛之西。北斗于南陛之东天一。太一。皆在北斗之东。五帝内座于曜魄宝之东。并差在行位前。新唐书。太一。作紫徵。馀内官诸坐五星。十二辰。河汉。四十九坐差在后又设二十八宿。及中官百五十九座于第三等。其二十八宿。及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徵。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等十七座。并差在行位前。唐书作市垣帝座大徵五帝馀中官一百四十二座在后又设外官百五座于内壝之内。又设众星三百六十座于内壝之外。各依方次。十有二道之间。天宝中。术士苏嘉庆上言。始置九宫神坛于城东。其坛一成高三尺四陛上依位置九小坛。东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五数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在上。六八为下符于遁甲。此则九宫之定位。每岁祭以四孟。随改位。行棋谓之飞位。自乾元以后。止依本位祭之。遂不飞易。仍减冬夏二祭。曾巽申郊祀礼德宗建中元年正月。亲拜郊。司天冬官正郭献之奏。天皇大帝。北极天一。太一。准星经。及天宝中敕并合升在第一等。制从之。 贞元元年十一月。亲郊。司天进图。敕令礼官详定。太常卿汉中王瑀与博士柳冕等奏曰。开元定礼。垂之不刊。天宝改作。起自权制。此皆方士谬妄之说。非典礼之文。请依礼为定。诏令复依开元礼。仍永为则。旧唐书礼仪志。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在坛上。六百八十九座。坛之第一等祀。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及大明夜明等七座。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并差在行位前。馀内官诸座及五星十二辰。河汉都四十九座齐列在十二陛间第三等祀。中官市垣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微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等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并差在前列。馀百四十二座齐列。皆十有二陛间又祀外官百五座于内壝之内。又设众星三百六十座于内壝之外。按此星辰之位。盖浑仪制图。圣人观象。义和所职。推步有徵。传曰。万物之精。上为众星故天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物。盖星之与物。每各有所主。今并依郊坛图而为之也。正月上辛祈榖。祀昊天上帝子圆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都七座也。又祀五帝于坛第一等。宋宋朝事实太祖乾德元年。将有事于南郊。司天监新定从祀星辰图。上之中书门下详定祀昊天上帝仪。设皇地祗之位。从祀五方五帝五星总六百八十七位。有司议请以僖祖升配昊天上帝。太常少卿张昭请以宣祖崇配。诏从之宋会要太宗淳化二年。二月八日。吏部侍郎兼秘书监李至言。伏见立春祀青帝。旧以句芒配。今以金提氏。及句芒配。按令式及开宝礼无金提配食之文。伏请止以句芒配。诏太常礼院参议。既而上言曰礼经并无金提氏并配。惟祭历代帝王旧典。有金提句芒二神配太昊伏牺氏庙。亦犹风后力牧后土俱配轩辕庙。其土王祀黄帝。止以后土从祭。今请祀青帝日去金提配座。祭历代帝王。仍旧兼配。从之九朝长编纪事本末真宗景德二年。七月丁巳诏以十一月十三日有事于南郊上封事者。言郊丘天地神位板。皆有司临事书题。多不严肃望令重造行礼日置于玉辂前。清道赴祠所。诏卤簿使王钦若与内臣吴延厚。详阅修制钦若言司天监供到南郊神位版内。有五方帝。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叶光纪。臣窃恐是五帝之名。理合回避。诏太常礼院并检讨官同详定以闻。既而上言。谨按仪礼郑玄注及开宝义纂。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叶光纪者。皆是五方帝号。又汉书注。五帝自有名。即仓帝灵符赤帝文祖。白帝显纪。黑帝玄矩。黄帝神斗是也既为美称。不烦回避。从之。钦若又言南郊神位版。据司天监文籍坛陛之上。升降未便。汉书郊祀志。五帝为天神之佐。今五帝在第一龛。天皇大帝在第二龛。与六甲岳渎之类同处。北极众星所拱。今与尚书大理之类。接席帝座。为天帝之尊。市肆斗斛宦者之星附焉。今居尚书大理三公辅星第二等之下。与二十八宿积薪腾蛇杵臼之类。同在第三龛。卑主尊臣。甚未便也。如以北极帝座。本非天帝。盖是天帝所居。则北极在第二龛。帝座在第三龛。亦高下未等。如以为同在坛上。不拘等列。则陛龛差级。诚虚设矣。况所命行事官第一等以四品充第二等以五品充。第三等以六品充。是则位既高而官亦崇矣。又太微之次。少左右执法。子星之次。少孙星。天輹当为天福。天记当为天纪阙文未正。理合讨论。望令司天监众官参验。诏钦若与礼仪使赵安仁。太常礼院。司天监。同检讨详定以闻。钦若复言。因臣陈请不可复同商榷。请委礼仪使等详定。从之。既而安仁等。言得崇文院检讨杜镐陈彭年状。按开宝通礼。元气昊大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则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天皇大帝。即北辰耀魄宝也。自是星中之尊。易曰。日月丽乎天。百榖草木丽乎地。又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足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是则天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又郊祀录。坛之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并差在行位前。馀内官诸位。及五星十二辰。河汉都四十九座。齐列俱在十二陛之间唐建中元年。司天冬官正郭献之。奏天皇。北极。天一。太一。准天宝中敕。并合升在第一等。从之。贞元二年亲郊。令礼官详定。太常卿汉中王瑀。与博士柳冕等奏开元定礼垂之不刊。天宝改作起自权制。皆方士之说。非典礼之文请依礼为定。诏复从开无礼。仍为定制。郊祀录又云。坛之第三等。有中官市垣帝座等十七座。并在开元礼义罗云帝有五座。一在紫微宫一在大角。一在太微宫。一在心一在天。市垣即帝座者。非直指天帝也又得判司天监史序状。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勾陈中。其神曰耀魄宝。即天皇是星。五帝乃天帝也。北极五星在紫微垣内。居中一星曰北辰第一主月为太子。第二主日为帝王。第三为庶子。第四为嫡子第五为天之枢。盖北辰所主非一。又非帝座之比。太微垣十星有左右执法上将次将之名。不可备陈故总名太微垣。星经旧载孙星而坛图。止有子星辨其尊卑。不可同位天輹主銮舆辇毂不当作福字天记一星在午阶第四龛。别有天纪。九星在寅阶第三龛坛图并载。不当改而为一。窃惟坛图旧定。悉有明据。天神定位。难以跻升。望依星经。悉以旧礼为定。诏从安仁等议。十月六日。钦若复上言。旧史天文志并云。北极。北辰。最尊者。又勾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又郑玄注。周礼谓礼天者。冬至祭天皇于北极也后魏孝文禋六宗亦升天皇列五帝之上。此皆良史鸿儒所述岂皆方士谬妄耶。古礼旧制。未必全是。至如九宫贵神。天宝立祀在宗庙之上。文宗初舒元舆辄率鄙见降为中祀。厥后水旱作沴。元舆果以覆族。往者陛下特颁明诏。列为大祀。灵心昭答。景福并臻。今如以方士为妄。即九宫之祀可废乎。至如中市帝座。虽前代未有异论。按晋书天文志。帝座光而润。则天子吉。威令行。既名帝座则为天子所占。列于下位。未见其可。又安仁所议。以子孙二星不可同位。陛下方洽高禖之庆。以广维城之基。苟因前代阙文。便为得礼。实恐圣朝茂典。犹未适中。岂可信正元之末学轻谈。略经史之群儒谠论。除执法天輹天记三星。安仁已有典据今请如旧。其天皇北极帝座。孙星四座。臣已新制版位。恭俟宸旨。诏天皇北极特升在第一龛。又设孙星位于子星之次。帝座如故。十日复言帝座止三在紫微太微者。已列第二等。唯天市一座在第三等。此人情之所未安也。又晋志。大角及心中星。但云天王座。实与帝座不类也。诏特升在第二龛。十一月乙巳朔。卤簿使王钦若。奉神位板对于便殿坛上四位。涂以朱漆金字。自馀皆黑漆第一等金字。第二等黄字。第三等以降朱字。悉贮以漆柙。覆以黄缣帕。上降阶观之。即付有司。仍戒各谨其事。礼仪使赵安仁上新定坛图。且言郊坛神位。今依仪注写定。望付司天监制为绢图坛上神位四昊天上帝。皇地祗太祖。太宗。第一等神位八。五方帝。日月。神州地祗。第二等神位七十三。北辰曜魄宝。北斗。天一。太一。五帝内座。凡六位差在前。五星十二辰河汉暨内官四十九座。岳镇海渎十八座。凡六十九位差在后。第三等神位百七十九。二十八宿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微垣。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凡四十五位差在前。二十八宿暨中官百五十九座。山林川泽二十座。凡百三十四位差在后。内壝之内神位百三十五。外官百五座。丘陵坟衍原隰三十座。并齐列内壝之外。众星三百六十。并齐列。总七百五十九座。第二等五岳。第三等四帝座黄帝座。旧图差在前。皆合在后。河汉中镇旧图在第三等。据仪注合在第二等。并乞刊正从之。大中祥符元年。二月十九日。皇城使刘承圭言准诏新造郊祀坛。昊天上帝皇地祗配座。太祖太宗神位版。诏有司藏于严洁之所。以备亲祠。八月诏九宫之神。所职尤重。将来封祀。宜别择地建坛致享。依大祠礼例施行。唐天宝中。九宫贵神次昊天帝文宗太和中降为中祀。武宗会昌中。复升大祀。宋初为中祠。咸平四年三月。以杜镐等议升为大祀。坛再成上安小坛。九玉用两圭有邸币如方色四阶之外。西南又为一阶曰。坤道人门行事升降之所。设两壝御书祝版。馀礼同社稷二年九月十九日。翰林天文邢中和言。伏睹景德三年周伯星出亢宿之下。按天文志。角亢为太山之根。果符封禅告成之事。望自今郊祀列位于亢宿之间。诏太常礼院与司天监参议。遂上言周伯星出氐三度。然亢氐皆郑兖州分望俟亲郊列于氐宿寿星之次。从之。四年十二月。龙图阁待制孙奭言。谨按礼文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有司摄事秪以天神从祀。当有六百九十位。而近岁冬至祀昊天。乃以五方上帝及五人帝五人神从祀。并配座共十七位。而天皇大帝以下。绝无奉祀之文。且夫太皞勾芒等。俱非冬至从祀之神。惟孟夏雩祀季秋大享明堂及之。今乃祀于冬至其为差异。恐未叶宜诏两制与崇文院检讨详定以闻。翰林学士晁迥等言。按月令。十一月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注云。以五方帝日月星辰及内外星官从祀。五月祀皇地祗于方丘注云。以岳渎等神从祀。又按开元礼郊祀录开宝通礼。冬至祀圜丘有司摄事。坛上祭昊天上帝配帝。第一等祭五方帝日月七座。第二等祭五星而下五十五座。第三等祭二十八宿而下百五十九座。内壝之内祭外官百五座。内壝之外祭众星三百六十座。总六百八十八座。孟夏雩祀。季秋大享明堂。坛上祭昊天上帝配帝。第一等祭五天帝。第二等祭五人帝坛下祭五官总十七座。夏至祀方丘。坛上祭皇地祗配帝。第一等祭神州地祗。内壝外祭岳镇海渎而下六十八座。总七十一座。今据司天监状称圜丘。雩祀明堂并用版位十七。夏至方丘用版位七十一。则是夏至方丘有从祀。冬至圜丘无星辰从祀。但与雩祀大享同。祭人帝再详。司天版位实为阙典。孙奭奏议。深协礼经。其冬至圜丘神座。望令礼院诸司。自今一依开实礼所祭神位为定。从之。 五年十二月八日。详定所言。按周礼。孟冬祠司民。唐朝避文皇讳改为司人。今请玄武为真武。玄冥为真冥。玄戈为真戈。玄枵为真枵。缘各配南郊。及腊祭望。择日遣官于南郊设昊天上帝位。并于本龛设玄武已下四位祭告。从之。 八年正月一日。诣玉清昭应宫。率天下臣庶。奉表奏告上玉皇大帝圣号曰。太上开天统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又奉刻玉天书安于宝符阁。 天禧元年正月一日。诣玉清昭应宫。与天下臣庶。恭上玉皇大天帝圣号宝册。一日有事于南郊行恭谢之礼。续通鉴长编仁宗嘉祐元年。十二月九日。集贤校理丁讽言。按春秋文耀钩五帝之名曰。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叶光纪。今每岁奉祀而祝文位版皆书其名。令有司呼斥。非所以恭神之意。于是下太常礼院议而去之。九朝长编纪事本末。景祐二年四月。翰林学士承旨章得象等。言奉诏详定司天监生于渊。奏祀九宫贵神位。止用一局。乞将九宫太一经依逐年飞移位次祭告。谨按郤良遇九宫法。有飞棋立成图。每岁一移。兼推九宫所主灾害之法。分主九州。若依所请。亦恊旧文。乞祭九宫之时。特差司天监官一员赴祠所。随每年贵神棋之方旋定祭位。从之。其法自天圣七年己巳入历太一在一宫岁进一位飞棋巡行周而复始徽宗大观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议礼局言。案周官。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祗之居。辨其名物。释者曰。居谓坐也。凡郊之布座。皆有明法焉。夫鬼神祗各有居以辨其名物。则若今之神位版是也。昔祖宗按五代礼废之后。每遇大礼至。或以纸书神号。而以饭帖于版者。逮乎治其日修。礼文。日焕。而版位始以朱漆金字。稍稍严洁。臣等犹以为未尽也。谨按周官职金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享诸侯亦如之。盖旅上帝。非一帝也。飨诸侯。非一侯也。故必有版以辨其名与位焉。而版必以金为之者。盖礼之大者。莫过乎事上帝。与飨宾客。所以极其严洁而不敢忽也。伏请兄祀昊天上帝。皇地祗。五方上帝。神州地祗。大明。夜明。与配神之帝。皆以黄金饰木为神位版。镂青为字。其馀则用朱漆金字。以是为尊卑之差。从之。宋礼乐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十七日。礼部员外郎陈旸言。五行于四时有帝以为之主。必有神以为之佐。今五行之帝。既从享于南郊第一成。则五行之神。亦当列于北郊第一成。天莫尊于上帝。而五帝次之。地莫尊于天祗。而岳帝次之。今陛下诏亲祀北郊之礼。而五岳尚与四镇海渎并列。请升之于第一成。至是议礼局上新仪。皇地祗位于坛上北方南南。席以槁秸。太祖皇帝位于坛上东方西向。席以蒲越。木神勾芒东岳于坛第一龛东。镇海渎于第二龛东。山林川泽于坛下东。丘陵坟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卯阶之北。以南为上。神州地祗。火神祝融。南岳于坛第一龛南。镇海岳于第二龛南。山林川泽于坛下南。丘陵坟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午阶之东。以西为上。土神。后土。中岳。于坛第一龛中。镇于第二龛中。山林川泽于坛下中。丘陵坟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午阶之西。以西为上。金神蓐牧。西岳。于坛第一龛西。镇海渎于第二龛昆仑西。山林川泽于坛下西。丘陵坟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酉阶之南。以北为上。水神玄冥北岳于坛第一龛北。镇海渎于第二龛北。山林川泽于坛下北。丘陵坟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子阶之西。以东为上。神州地祗。席以藁秸。馀以莞席。皆内向。其馀并如元丰仪。坛壝之制。其位板之制。上帝位板长三尺。取参天之数。厚九寸。取乾元用九之数。广尺二寸。取天之备数。书徽号以苍色。取苍璧之义。皇地祗位板长二尺。取两地之数。厚六寸。取坤元用六之数广一尺。取地之成数。书徽号以黄色。取黄琮之义。皆以金饰。配位板谷如天地之制。 政和三年。仪礼局上五礼新仪。皇帝祀昊天上帝。天史设神位版。昊天上帝位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牵秸。太祖位于坛上东方西向。席以蒲越。天皇大帝。五帝。大明夜明。北极。九位于第一龛。北斗。太一帝座。五帝。内座五星。十二展。河汉等内宫种位。五十有四于第二龛。二十八宿等。中官神位。百五十有九于第三龛。外宫神位一百有六。于内壝之内。众星三百有六十于内壝之外第一龛席以槁秸。馀以莞席。皆内向配位。九朝长编纪事本末政和四年。三月一日。礼制局言。见依崇宁祀仪定方坛神位。谨按皇地祇北向。盖取答阴之义。故阳杞降神升烟于坛。其位在丙。以阳杞皆南向故也。阴祀降神瘗血于坎。其位在壬。以阴祀皆北向故也。若皇地祇南向。则降神在神位之后。与阳祀不类。历代沿袭。并设南向之位。非所谓答阴也。无丰绍圣修定仪注。有失釐正。今新坛亦于午陛设小坆。望赐裁定。诏设神位于方坛土。南方北向。六年六月十二日。宣和殿学士礼制局详议官蔡攸言。臣昨面受睿旨。封论位版之制。退考太史局所掌见用位版。皆无所稽据。谨按周官。犹鬼神祇之居。则知凡记。未尝无位。旅上帝共金版。则知凡位未尝无版。唯长短广狭厚薄之数。不见于书。谨参考礼文传以经谊。伏请昊天上常住版。长三尺。以取参天之数。厚九寸。以取乾无周九之数。广一尺二寸。以取天之备数。书徵号以苍色。以取苍壁之义。皇地柢位版。长二尺。以取两地之数。厚六寸。以取坤见用六之数。广一尺。以取地之成数。书徽号以黄色。以取黄琮之义。仍取周官之制。以金为之饰。又谨按春秋公羊传。周之郊祭稷。王者必以租配也。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立不止。而可体以为区合也。无所会合则不行。得主人刀止。盖郊所以明天道也。而天道未。易明。宜推人道以椄之诗序所谓尊祖后稷。故推以配天者如此。其配位位版。在冬祀。则宜与美天上帝同制。在夏祭则宜与皇地柢同制。以称篿祖以配天地之义。从之。八年。四月九日。吏部尚书许光凝。言乞自今鹿祀前一日神位版。即安奉于祠所幄次。初献以下。悉诣幄次恭视。庶几仰稽陛下禜奉之意。诏祠神位版。理尝严奉。可依奏行下。鲁巽中郊祀礼高宗绍与二年。闰四月二十日礼部太掌寺书。夏至日祭皇地祇。国朝礼制。设神位于坛上北方南向。昨政和四年。因夏祭方泽。礼制局议定设皇地祇神位于坛上南方北向。绿今来夏至日。系于面北望祭行礼。即难以北向设位。欲自今后夏至日祭皇地祇。设位依旧制。从之。中与礼书绍典十三年。二月十二日权礼部侍郊王赏等言。勘会已降指挥。今临安府于城外东南路遂围坛。并青城斋宫。葬勘将来。若依五礼新仪冬至日祀昊天上帝。合秱冬祀大礼合设昊天上帝位。太祖皇帝配。并从祀共六百九十位。若依元丰已前祖宗朝礼例。于冬日至就圆坛合祭天地。合称郊祀大礼。合设昊天上帝位。皇地祇位。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配并从祀共七百七十一位。所有将来大礼未审行冬祀大礼。唯复行郊祀大礼。合取自朝廷指挥诏行郊祀大礼。六月二十九日。礼部太常寺。言今条具到合行事仲下项。一勘会昨绍兴十年。明堂大礼所设神位。系设昊天上帝。皇地祇。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天皇大帝。神州地祇以下从杞。四百四十三位。共四百四十七位。今来大礼。合添设众星三百二十四位通共七百七十一位 一勘会昨绍兴十年明堂大礼。许今本寺权暂追唤太史局。合千人。赍星经赴本寺。照仪贴定神位次序。委本局官看详书图。中尚书省。并中太常寺。所有将来郊杞大礼。所设天地并从祀神位围本。欲乞依上仲礼例施行。诏依。后做此。坛上 吴天上帝。皇地祇位于北方。南向西上。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火孝皇帝。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位于东方西向北上。 子阶 第一龛。 神州地祇一位。第二龛。 钩星。天柱。真枵。天厨。柱史。五位为一列。以西为上。第三龛。虚宿。女宿。牛宿。纤文。四位在前。人星。司命。司危。司非。司样。天津。离殊。罗堰。天桴。奚仲。左旗。河鼓。右旗。十有三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西为上。 内壝内。 矢垒城。璃瑜。代星。齐星。周星。晋星韩星。秦星。魏星。燕星。楚星。郑星。十有二位为一列。以西为上。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丑阶。 第一龛。 北极一位。第二龛 。女史。星纪。御女。三位为一列。以两为上。 第三龛。 建星。斗宿。箕宿。三位在前。天鸡。辇道。渐台。败瓜。扶箱匏瓜。天弁。天棓。帛度。屠肆。宗星。宗人。宗正十有三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西为上。 内壝内。 越星。赵星。九坎。天田。狗国。天渊。狗星。鳖星。农文人。杵星糠星。十有一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寅阶。 第一龛。青帝一位。 第二龛。 帝座一位在前。尚书。析木河汉。大理岁星。木神勾芒。东岳八位在后为一列。以北为上 第三龛。 尾宿。天纪。心宿。日星。四位在前。天籥。女床。候星。市楼宦者。天江。车肆斗星斛星。天市垣。列肆东成。罚星东镇。东海东渎。十有六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北为上。 内壝内。 鱼星。龟星。传说。神宫积卒。从官。天辐。骑阵。将军。东山东林。东川。东泽。东丘。东陵。东坟。东衍。车原。东隰。十有八位为一列。以北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北为上。 卯阶。 第一龛。 大明一位。 第二龛。 阴德。大大。天枪。真戈。天床。五位为一列。以北为上。 第三龛。 房宿。七公。氏宿。帝席。天角。亢宿。六位在前。贯索。键闭。钩钤。周位星。西咸。天乳。招摇。梗河。亢池。周鼎。十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北为上。 内壝内。 阵车。车骑。骑官。颉颃。折灭。阳门。五柱。天门。衡星。库楼。十位为一列。以北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北为上。 展阶 第一龛。无神位。 第二龛。 三师辅星。寿星。相星。太阳。守五位为一列。以北为上。第三龛。摄提。角宿。轸宿。太微垣。太子。五位在前。天田。平星。进贤。郎将。郎位。内五诸侯。九卿内座。三公内座。谒者。幸臣。常陈。十有一星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北为上。 内壝内。 平道南门。青丘。长沙。土司空。五位为一列。以北为上。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北为上。已阶。第一龛。赤帝位。 第二龛。 太一。天一。二位在前。天理。势星。鹑尾。荧惑。内厨。火神。祝融。南岳。八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东为上。 第三龛。 明堂。翼宿。张宿。三位在前。内屏从官。虎责。灵台。少徽。长垣。黄帝座。四帝座南镇。南海。南渎十有一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东为上 内壝内。 左右辖。军门器府。东瓯。天庙。酒旗。南山。南林。南川。南泽。南丘南陵。南坟南衍。南原南隰。十有六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午阶第一龛。黄帝一位。第二龛。 北斗一位在前。天牢。三公。鹑火。文昌。内阶。土神。后土。中岳。八位在后为一列。以东为上。 第三龛。 权星。星宿三台。柳宿。四位在前。内平。太尊。积薪积水。北河。中镇。六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东为上。 内壝内。 天相。天稷。爟星。天记。外厨。天狗南河。中山。中林。中川。中泽。中丘。中陵。中坟。中衍。中原。中隰。十有七位为一列。以东为上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未阶。 第一龛无神位。第二龛。镇星。鹑首四辅。三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第三龛。 鬼宿。井宿参宿。三位在前。天樽。五诸侯。钺星。座旗。司怪。天关六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东为上。 内壝内。 天社。矢星。水位。阙丘。狼星。弧星。老人星。四渎。野鸡。军市。水府。孙星。于星。十有三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申阶。 第一龛。 白帝一位。 第二龛。 实沈。太白金神。蓐改。西岳。五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第三龛。 觜宿。五车诸王。毕宿四位在前。咸池。天潢。三柱。天高。砺石。天街。天船。西镇。西海。西渎一十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内。 丈人。天屎。天厕伐星。屏星。军井。玉井。九游。参旗。附耳。九州。殊口。天节。西山。西林。西川。西泽。西丘。西陵。西坟。西衍。西原。西隰。二十有二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南为上。酉阶。 第一龛。 夜明一位。 第二龛。 八榖。大梁。杠星华盖。四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第三龛。 月星。昴宿。胃宿。三位在前。积水天才。卷舌。天阿。积尸。大陵。左更。天大将军。军南门。九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内。 天园。天阴。天廪。天苑。天围。刍稿天庾。天仓。鈇锧。天溷。十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南为上。戌阶。第一龛。天皇大帝一位。 第二龛。 五帝内座一位在前。传舍。六甲。降娄。三位在后为一列。以南为上。 第三龛。 娄宿。奎宿。壁宿。三位在前。右更附路。阁道。王良。策星。天厩。土公。云雨。霹雳。九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内。 外屏。土司空。八魁。羽林军。四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亥阶。 第一龛。 黑帝一位。 第二龛。 钩陈。诹訾。辰星。紫微垣。水神。真冥。北岳。七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第三龛。 室宿。危宿。二位在前。腾蛇。雷电。离宫。造父。土公吏。内杵。臼星。盖屋。虚梁。坟墓。车府。北镇。北海。北渎。十有四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西为上。 内壝内。 垒壁阵。𨨞钺。败臼。北落师门。天纲。天钱泣星。哭星。北山。北林。北川。北泽。北丘。北陵。北坟。北衍。北原。北隰。十有八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九月二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今来郊祀大礼。前一日朝飨大庙。依仪设七祀。并配飨功臣位于殿下。差官行礼。合用神位幕次。欲乞依礼例。令仪鸾司计会太庙奉安所排办。诏依。后皆仿此。十月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修立郊祀礼仪。前祀一日。太史设神位版。昊天上帝位。皇地祗位于坛上。北方南向西上。配位东方。西向北上。天皇大帝。五方帝。大明。夜明。北极。神州地祗。十位于第一龛。北斗。天一。太一。帝座。五星。十二辰。河汉等内官。五行。五岳。神位六十有九于第二龛。二十八宿等中官。五镇。四海。四渎。神位百七十有二于第三龛。外官。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神位百五十有六于内壝之外。众星神位三百有六十于内壝之外。 孝宗隆兴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礼部太常寺。言南郊从祀神位。内已设赤帝位于第一龛。而正月上幸有司合祀感生帝。欲依淳化兴故更不别祀。从之。 淳熙元年。七月十八日。礼部言。准四月二十三日敕秘书省著作佐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杨恂札子奏。臣昨为秘书丞季点太史局。窃见昊天上帝。皇地祗。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位版。与日月星辰岳渎诸神重叠堆积于一小室间。甚不称陛下寅畏天地虔奉祖宗之意。问之官吏。盖循袭既久。有司偶不讲耳。禹贡曰。包匦菁茅菁缩酒微物也。其严犹尔。况天地祖宗位版乎。臣愚欲望明诏有司。讲求而施行之。批送礼部勘当。申尚书省。本部送太常寺勘当。欲乞今太史局。将。见今奉神位处。相度。合用屋宇。修盖擗截。奉天地祖宗神位版各为一匣。严洁安奉。并其馀日月星辰岳渎诸神位版。亦用匣盛贮。严洁安奉。令太史局。差官不时点检。及每遇祠祭。将合设神位版。本局官于前二日。躬亲点检毕。别用匣盛贮。令所差铺设学生等于祠前一日。用腰舆抬擎。覆以黄帕。奉赴祠所。设幄奉安。以俟铺设行礼。诏依。寻据太史局中。合盖小殿屋三间。廊屋一十八间。安奉。所有看殿潜火兵士。乞下临安府。京畿将差拨二十人。本部勘会除兵级更不差破外。今。相度。欲乞止盖小殿屋三间。安奉。御天地圣祖太祖太宗徽宗神位六位。盖两廊小屋各三间。安奉上十位神位。系天皇大帝。五方帝。北极。大明。夜明神州地祗位。并造圣祖徽宗神位。二位木罩匣二个。各高二尺二寸。长三尺四寸。阔一尺八寸。并用朱红漆。并造上十位朱红匣十个。各高一尺五寸。长二尺二寸。阔二尺二寸。并用朱红漆。及造日月星辰岳渎诸神等黑漆匣二十个。各高一尺五寸。长二尺二寸。阔二尺二寸。并用黑漆。候今降指挥下日。从本部行下临安府。修盖殿屋等。及下文思院制造木罩匣等施行。诏依。续宋会要光宗绍熙二年。八月十四日。诏将来郊祀大礼。铺设高宗皇帝御书。天地宗庙神位等。自今后依礼部祝册仪范体例迎引赴圜坛。太史局条具一圜坛上铺设御。书昊天上帝。皇地祗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神位四位。并系朱红漆腰匣罩。见在文思院雅饰。每位制造迎引朱红漆献案一只。铜麻炉花瓶一副。罗帛花二十枝。点照神位朱漆红纱烛笼四只。黄绢夹烛笼袋四个一圜坛十二阶龛。铺设上下。从祀神位黑腰匣共十有二。每匣朱红纱黄夹袋烛笼各二。一抬擎御书天地祖宗神位四位乞差抬擎。每位天武官八人。抬献案打烛笼每位天武官各四人。十二阶龛。从祀神位腰匣一十二每匣乞差打烛笼天武官二人以上。共八十八人乞下殿前司前两月差拨赴局。人各制武弁冠绯罗宝花袍白抹带一援卫喝引神位。合差街司三十二人。乞下金吾街仗司牒步军司差拨内三十人衣制如天武官。外给黑漆杖子一条。将校二人。乞制平巾帻紫罗宝花袍铜革带锦腾蛇二件。仪刀二柄。其冠帻袍带等。乞下文思院依法制造。一今来增置前顷抬擎神位。献案烛笼。天武官乞破敕入坛。殿号八十八道。援卫喝引三十二人。乞破黄方号三十二道一圜坛十二阶龛合用。从祀在天诸星神位。系一十二腰匣。太庙七祀軷门九宫贵神太社太稷系四腰匣。每一腰。旧例军兵四人。共用军兵六十四人。管押二人。本局依例于殿前步军司差到七十人。除抬擎神位外。有四人空闲欲祗备抬擎军兵不测病患。一将来郊祀。迎引天地祖宗神位等。合用点烛和香。乞下两浙转运司应办。一天地祖宗神位。及从祀神位等至圜坛。乞令仪鸾司预行高大绞縳幕屋五间。以俟至期安奉神位。礼部太常寺看详。内朱红漆献案。止合添造一只。铜麻炉花瓶。止添造一副。罗帛花止添造二十枝。其抬擎人照合用数裁减。馀欲并从所申事理施行。诏依礼部太常寺看详到事理施行。宁宗嘉泰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增太子星。庶子星。宋星感生帝。四神位以张宏图进南郊辨驳从其言也。辽辽史礼志。设天神地祗位于木叶山东乡。中立君树前植群树。以像朝班。又偶植树以为神门。元大常集礼神位图右星辰图位。戌亥子以东为上。丑寅卯以南为上。辰巳午以西为上。未申酉以北为上。天坛及第一等。第二等。神位图。第三等。神位图内壝内外神位图。宪宗皇帝 壬子岁。日月山祀昊天上帝神位一。太祖皇帝睿宗皇帝配。配有二位。始用历代之制也。世租皇帝至元十二年冬。十有二月丙午以受尊号预告天地。先是博士议于白来拜天处设昊天上帝位。当中南向。皇地祗次东。少却并用座褥位牌。至期于所建圜丘之所有事焉。设神位二。成宗皇帝大德九年夏四月壬辰平章政事伯颜预中书省事。何荣祖等。与翰林集贤太常寺官及慱士会议于中书堂参考历代祀典。依唐虞。三代。惟祀昊天上帝。其方丘祭地。续议举行。博士言旧制神位版用木。中书集议改用苍玉金字。白玉为座。博士复曰。郊祀尚质合依旧制。都省准拟止用木主令工部计会太常寺依法制造。博士按旧制长二尺五寸阔一尺二寸。上圜下方。丹漆金字。松柏皆可红漆匣盛贮。黄罗帕覆之。秋八月大都留守司依式成造毕。有司议所藏。以博士李之绍议藏置南郊之香殿。议者复谓神主庙则有之。今祀于坛望而祭之。非若他神无所见也。所制神主。遂不用。止设神位藁秸剪头不纳神席缘以青缯青绫褥一。青素方座一。用平章何荣祖议请专事。昊天上帝奉旨准配位遂省成宗皇帝大德十一年武宗皇帝即位。祭告于南郊。昊天上帝皇地祗主。用柏素质玄书。武宗皇帝至大三年有旨。用冬至祀南郊。昊天上帝神位一。先是尚书省。奏南郊配位从祀乞举行。上若曰其速行之遂奉太祖皇帝侑作主。其从祀圜坛第一等九位。青帝位寅。赤帝位已。黄帝位未。白帝位申。黑帝位亥。大明位卯。夜明位酉。北极位丑。天皇大帝位戌。五帝主用柏素质玄书。大明。夜明。北极。天皇大帝。用神位版。丹质黄书。位皆内向。第二等内官位。五十有四。列于十二次。钓星。天柱。玄枵。天厨柱史。位于子其数五。女史。星纪。御女。位于丑其数三。自子至丑神位皆西上。帝座。岁星。大理。河汉。析木。尚书。位于寅。帝座居前行。其数六南上。阴德。大火。天枪。玄戈。天床。位于卯其数五北上。太阳。守相星。寿星。辅星。三师。位于辰。其数五南上。天一。太一。内厨。荧惑。鶁尾。势星。天理。位于己。天一。太一。居前行。其数七西上。北斗。天牢三公。鶁大。文昌。内阶。位于午。北斗居前行。其数六。填星。鶁首。四辅。位于未。其数三。自午至未皆东上。太白。实沈。位于申。其数二北上。八榖。大梁。杠星。华盖。位于酉其数四。五帝内座。降娄。六甲。传舍。位于戌。五帝内座居前行。其数四。自酉至戌皆南上。紫徵垣。辰星。陬訾。钩陈。位亥其数四。东上第三等中官百五十八位列于十二次。皆内向。虚宿。女宿。牛宿。织女。人星。司命。司非。司危。司禄。天津。离珠。罗堰。天桴。奚仲。左旗。河鼓。右旗。位于子。虚宿女宿。牛宿。织女。居前行。其数十有七。月星。建星。斗宿。箕宿。天鸡。辇道。渐台。败瓜。扶筐。匏瓜。天弁。天棓。帛度。屠肆。宗星。宗人。宗正。位于丑。月星。建星。斗宿。箕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七。自子至丑皆西上。日星。心宿。天纪。尾宿。罚星。东咸。列肆。天市垣。斛星。斗星。车肆。天江。宦星。市楼。候星。女床。天籥。位于寅。日星。心宿。天纪。尾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七南上。房宿。七公。氐宿。帝席。大角。亢宿。贯索。键闭。钩钤。西咸。天乳。招摇。梗河。亢池。周鼎。位于卯。房宿。七公。氐宿。帝席。夫角。亢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五北太子星。太微垣。轸宿。角宿。摄提常陈。幸臣。谒者。三公。九卿。五内诸侯。邚位。郎将。进贤。平道。天田。位于辰。太子。太𢕄垣。轸宿。角宿。摄提。居前行。其数十有六南上。张宿。翼宿。明堂。四帝座。黄帝座。长垣。。少微灵台。虎责。从官。内屏位于己。张宿。翼宿。明堂。居前行。其数十有一西上。轩辕。七星。三台。柳宿。内平太尊。积薪积水。北河位于午。轩辕。七星。三台。柳宿。居前行其数九。鬼宿。井宿。参宿。天樽。五诸侯。钺星。座旗。司怪。天关。位于未。鬼宿。井宿。参宿。居前行其数九。自午至未皆东上。毕宿。五车。诸王。觜宿。天船。天街。砺石。天高。三柱。天潢。咸池。位于申。毕宿。五车。诸王。觜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一北上。月宿。昂宿胃宿。积水。天谗。卷舌。天河。积尸大陵。左更。天大将军。军南门位于酉。月宿。昂宿胃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二。娄宿。奎宿。壁宿。右更。附路。阁道。王良。策星。天厩。土公。云雨。霹雳位于戌。娄宿。奎宿。壁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二。自酉至戌皆南上。危宿室宿车府。坟墓虚梁。盖屋。臼星。杵星。土公吏。造父离宫雷电腾蛇位于亥。危宿室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三东上。内壝内外官一百六位。列于十二次。皆内向天垒城。离瑜。代星。齐星。周星。晋星。韩星。秦星。魏星。燕星。楚星郑星。位于子。其数十有二。越星。赵星。九坎。天田。狗国。天渊。狗星。鳖星。农文人。杵星糠星位于丑。其数十有一自子至丑皆西上。骑阵。将军。天辐。从官积卒神宫传说龟星。鱼星位于寅。其数八南上。阵车。车骑。骑官。颉颃折威阳门。五柱天门。衡星库楼位于卯。其数十北上上司空。长沙。青丘南门。平星位于辰其数五南上。酒旗。天庙。东瓯。器府。军门。左右辖。位于己。其数六西上。天相。天稷爟星。天记。外厨。天狗。南河。位于午。其数七。天社。矢星。水位。关丘。狼星。弧星。老人星。四渎。野鸡。军市。水府孙星。子星位于未。其数十有三。自午至未皆东上。天节。九州殊口。附耳。参旗。九斿。玉井。军井。屏星伐星。天厕。天矢。丈人。位于申。其数。十有二北上天园。天阴。天廪。天苑。天𢊣刍藁。天庾。天仓。鈇锧。天溷。位于酉。其数十外屏大司空八魁羽林位于戌。其数四。自酉至戌皆南上。哭星。泣星。天钱。天纲北落师门。败臼斧钺。垒壁阵。位于亥其数八。东上。内壝外众星三百六十位。分列于十二次。皆内向。每辰神位三十。自第二等以下神位版。皆丹质黄书。内官中官外官则答题其星名。内壝外三百六十位。惟题曰众星位。 至大三年。二月十三日。太常传士蒋汝砺呈检讨得历代团丘。从祀等仪。自汉而下历代制度不一至。唐武德初始定。令五方上帝日月内官中官外官及众星皆。从祀。宋金因之。具载于围丘合祭图本。经世大典神位 神州地祗在方坛第二成。东南设位。 岳镇。海渎。二十八位。南岳。南镇。南海。南渎。火神。祝融。东岳。东镇。东海。东渎。本神。勾芒。中岳。中镇。土神。后土。西岳。西镇。西海。西渎。金神。蓐收。北岳。北镇。北海。北渎。水神。玄𡨋。各随其方坛第三成设位。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从祀神祗。南山。南林。南川。南泽。东山。东林。东川。东泽。西山。西林。西川。西泽。昆仑。北山。北林。北川。北泽。一十七位。各随其方在内壝内设位。南丘。南陵南坟。南衍南原。南隰。东丘。东陵。东坟。东衍。东原。东隰。西丘。西陵。西坟。西衍。西原。西隰。北丘。北陵。北坟。北衍。北原。北隰。中丘。中陵。中坟中衍。中原。中隰。三十六位。内随其方在内壝外设位。 前件议得方丘从祀。自汉已下历代制度不一。至唐始因隋制。以神州五方岳镇海渎。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从祀。宋金之制具载于圜方合祭图本。今合无参酌累代典故。议行祭祀元史郊祀志。凡。从祀位。皆内向。十二次微左旋。子居子陛东。午居午陛西。卯居卯陛南酉居酉陛北。〉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四百五十三
郊〈郊祀神位后汉东汉书祭祀志。光武建武元年。祭告天地。采无始中故事。六宗群神皆从。注。黄国六宗。日月星山川海。星则北展。川即河。山岱宗。三光众明。山皋百川。众流渟污。皋泽以类相属。名数秩望相序。 二年制郊兆洛阳为圆璮。中又为重璮。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其外璮上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地。赤帝位在丙巳地。黄帝位在丁未地。白帝位在庑申地黑帝位在壬亥地。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彖紫宫。日月在中营内南道。日东月西。北斗在北道之西皆别位不在群神列。中营二百一十六神。外营四百三十二神。皆背营内乡。中外营门封神合三十二。九千五百一十四神。背中营神五星也。及中宫宿五官神。及五岳之属也。背外管神二十八宿。外宫星雷公。无农风伯。雨师。四海。四渎。名山。大川之属也。建武中不立北郊故后地之祗。常配食天璮。山川群望。皆在营内。中元年建北郊。使司空冯鲂告高庙以薄后代吕后配地。数类汉明帝永平二年。以月令有五郊迎气。因采无始故事。兆五郊于洛阳。四方之兆各依其位。中央之兆在来。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勾芒。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兆。祭黄帝后土。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各以四立日。黄郊则以李夏土主日。祀其方之帝。各配以人帝五官。及星三展七宿。亦各以其方从祀。西晋晋书礼志。武帝泰始二年。诏定郊祀南郊除五帝座。五郊因称昊天。各设一座而已。时群臣议五帝即天地王气。时异故殊其号。虽名有五。其实一神。宜除五帝号同称昊天。从之。 按周礼。王者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伯。雨师。社稷。五土。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兆四类。四望。亦如之。礼春分祀朝日于东。秋分祀夕月于西。汉武帝郊泰畤。平旦出望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既郊日月又不在东西郊也。后遂旦夕常拜。故魏文诏曰。汉氏不拜日于东郊。而旦夕常于殿下东西拜日月。烦亵似家人之礼。非事天神之道也黄初二年。正月乙亥。祀朝日于东门之外。又违礼二分之义。明帝太和元年。二月丁亥。祀朝日于东郊。八月己丑。祀夕月于西郊。始得古礼。及武帝太康二年。有司奏春分依旧请车驾祀朝日。寒温未适。可不亲出。诏曰。礼仪宜有常。若如所奏。与故太尉所撰不同。复为无定制也。间者方难未平。故每从所奏。今戎事弥息。惟此为大。按此诏帝复为亲祀朝日也。此后废。东晋晋书礼志。元帝太兴二年。三月亲郊飨配之礼。一依武帝始郊故事。是时尚未立北璮地祗众神。共在天郊。 成帝咸和八年。正月立二郊。天郊。从祀。则五帝之佐。日月五星。二十八宿。文昌。北斗。三台。司命。轩辕。后土。太一。天一。太徽。勾陈。北极。雨师。雷雪。司空。风伯。老人凡六十二神。郑樵 通志略北郊从祀。则五岳。四望。四海。四渎。五湖。五帝。之佐。沂山。岳山。霍 山。医无闾山。蒋山。松江。会稽山。钱塘江。先农凡四十四神。江南诸小山。盖江左所立。如汉西京关中小水。皆有祭秩也二郊所秩。官有其注。是月辛未。祀北郊以宣穆张后配地。魏氏故事。非晋旧也。南宋南宋书礼志。孝武大明五年。依汉汶上仪。设五帝位。太祖文帝对享。六年帝亲奉明堂祀祭五时。帝以太祖配。梁隋书礼仪志。南郊。祀天皇上帝之神于其上。以皇考太祖文帝配五方上帝。太吴。祝融。黄帝。少昊。颛项。五官之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神气。太一。天一。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徽。轩辕。文昌。北斗。三台。老人。风伯司空雪电雨师。皆从祀。其二十八宿及雨师等座有坎。五帝亦如之。馀皆平地。太史设紫璮于丙地。北郊。祀后地之神。以德后配五官之神。先农。五岳沂山。岳山。白石山。霍山。无闾山。蒋山。四海。四渎。松江。会稽江。钱塘江。四望皆从祀。太史设理㺵于壬地马。十七年。帝以盛仰魄宝。俱是天帝。于璮则尊。于下则卑。且南郊所祭天皇。其五帝别有明堂之祀。不烦重设。又郊祀二十八宿。而无十二辰。于义阙然。于是南郊始除五帝祀。加十二展座。与二十八宿。各得其方而为璮。陈鲁巽申郊祀礼武帝永定二年。正月南郊除十二辰。风师。雨师。及五帝位。后魏隋书礼仪志。道武皇帝即位二年。正月。亲祀上帝于南郊。置木主七于璮上。魏书礼志。二年正月。南郊。天位在璮上南面。五精帝在璮内。四帝各于其方。黄帝在未。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人。在中壝内。各因其方。其馀从食者。合千馀神。醊在外壝内。北史魏本纪。明元帝太常三年。立五精帝兆于四郊。以太皞等。及诸佐配。北齐隋书礼仪志。北齐制圆丘。正月上辛。祀昊天上帝于其上。以高祖神武皇帝配。五精之帝从事于其中丘。面皆内向。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风师。雨师。灵星于下丘。为众星之位。迁于内壝之中。后诸儒定礼。圆丘改以冬至岁正月上辛。一祀南郊。为璮于国南。祀所感帝灵威仰于坛。方泽则以夏至之日。禘昆仑皇地祗于其上。以盛明皇后配。其神州之神。社稷。岱岳。沂镇。会稽镇。云云。山亭亭山。蒙山。羽山。峄山。嵩岳。霍岳。衡镇荆山。内方山。大别山。敷浅原山。桐柏山。陪尾山。华岳。太岳。镇积石山。龙门山。江山。岐山。荆山。嶓冢山。壶口山。雷首山。底柱山。祈城山。王屋山。西倾朱围山。鸟鼠同穴山。熊耳山。敦物山。蔡蒙山。梁山。岷山。武功山。太白山。恒岳。医无间山。镇阴山。白登山。碣石山。太行山。狼山。封龙山。漳山。宣务山。阏山。方山。苟山。狭龙山。淮水。东海。泗水。沂水。淄水。潍水。江水。南海。汉水。榖水。洛水。伊水。漾水。沔水。河水。西海。黑水。涝水。渭水。 泾水。酆水。济水。北海。松水。京水。桑乾水。漳水。呼沱水。卫水。洹水。延水。祀其神州住在青陛之北甲寅地。社位赤陛之西未地。稷位白陛之南庚地。自馀并内壝之内内向。各如其方后周隋书礼仪志。周制圆丘。以炎帝神农氏配昊天上帝于其上。五方上帝。日月。内官。中官。外官。众星并。从祀南郊。祀所感帝灵威仰于坛。 后周五郊。 祭配皆同。后齐星辰七宿。岳镇海渎。山林川泽。丘陵坟衍。亦各于其方配郊而祀之。隋隋书礼仪志。高祖受命。乃定祀典。为圆丘于国之南。大阳门外祀昊天上帝于其上。五方上帝。日月五星。内官。四十二座次。官一百三十六座。外官一百一十一座。众星三百六十座。并皆。从祀。上帝日月。在丘之第二等。北斗五星。十二辰。河汉。内官。在丘第三等。二十八宿。中官。在丘第四等。外官在内壝之内。众星在内壝之外。凡祀昊天上帝。五方上帝。。为大祀。星辰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等为小祀。 天文志。经星中宫。四方二十八宿。并辅官一百八十二星。 星官。在二十八宿。之外者。多同晋志。自摄提至此。大凡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并二十八宿辅官名曰经星。常宿远近有度。小大有差。苟或失常。实表灾异。为方丘于宫城之北十四里。夏至之日祭皇地祗于其上。以太祖配。神州。迎州。冀州。戎州。拾州。柱州。营州。咸州。阳州。九州山。海川林泽。丘陵坟衍。原隰。并皆从祀地祗及配帝在坛上。神州九州神座。于第二等八陛之间。神州东南方。迎州南方。冀州戎州西南方。拾州西方。柱州西北方。营州北方。咸州东北方。阳州东方。九州山海已下各依方面。八陛之间其冀州山林川泽。丘陵坟衍。于坛之南少西。唐旧唐书礼仪志。武德初定令冬至祀天圆丘坛于京城明德门外道东二里。以景帝配。五方上帝。天文皆。从祀。日月内中外官。及众星皆从祀。其五方帝。及日月七座在坛第二等。内官五星以下。五十五座。在第三等。二十八宿以下百三十五座。在第四等。外官百十二座。在外壝之内。众星三百六十座。在外壝之外。 夏至祭皇地祗于方丘。其坛在宫城之北十四里。坛制再成下成六十丈。每礼地祗及配帝设位于坛上。神州及五岳。四镇。四渎。四海。五方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并皆从祀。神州在坛之第二等。五岳已下三十七座在坛下外壝之外。丘陵等三十座在壝外。唐会要玄宗开元十一年。十一月一日。参定南郊之礼。礼官。秘书少监贺知章。礼仪使中书令张说等奏曰。晋元建武二年。定郊兆于建业之南郊。去城七里。一坛之上。尊卑杂位千有五百神。去圣日远损益不同。臣等案祠令。五星已下。内官五十三座。中官一百六十座。外官一百四座。众星三百六十座。臣共所由勘史传。及星经内外所主。职有尊卑。旧图座位。升降颇错。今奉墨敕据尊卑升降。又新加杠星等座。揔三百一十九座。并众星三百六十九座。凡六百八十七座。具图如左。诏遂须于有司。以为常式。十六日。旧纪戊寅亲享圆丘。命张说为礼仪使。聿绦为副使。贺知章重。定。从祀星辰图革。去东晋尊卑错乱之失。 二十年萧嵩为中书令。政撰新礼。祀天一岁有四。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中官加为一百五十九座。外官减为一。百四座。上辛祈榖。祀昊天上帝五方帝从祀。时起居舍人王仲丘掌知修撰建议曰。按贞观礼。正月上辛祀感帝于南郊。显庆礼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祈榖。左传曰。郊而后耕。诗曰噫嘻。春夏祈榖于上帝。礼记亦上辛祈榖于上帝。则祈榖之文。传于历代。上帝之号允属昊天。而郑康成云。天之五帝递王。王者之兴必感其一。因其所感。别祭尊之。故夏正之月祭其所生之帝于南郊。以其祖配之。故周祭灵威仰。以后稷配之。因以祈榖。据所说祀感帝之意。本非祈榖。先儒所说。事恐难凭。今祈榖之礼。请准礼修之且感帝之祀。行之自久。记曰。有其举之。莫可废也。请于祈榖之坛。遍祭五方帝。夫五帝者。五行之精。五行者。九榖之宗也。今请二礼并行。六神咸祀。从之。社佑通典开元礼。冬至祀圆丘。仪礼前一日晡后。太史令郊社令。各常服。帅其属升设昊天上帝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设五方帝。日月神座于坛第一等。青帝于东陛之北。赤帝于南陛之东。黄帝于南陛之西。白帝于西陛之南。黑帝于北陛之西。大明于东陛之南。夜明于西陛之北。又设五星。十二辰。可汉。及内官五十五座于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间。各依方面其内官有北辰座于东陛之北。曜魄宝于北陛之西。北斗于南陛之东天一。太一。皆在北斗之东。五帝内座于曜魄宝之东。并差在行位前。新唐书。太一。作紫徵。馀内官诸坐五星。十二辰。河汉。四十九坐差在后又设二十八宿。及中官百五十九座于第三等。其二十八宿。及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徵。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等十七座。并差在行位前。唐书作市垣帝座大徵五帝馀中官一百四十二座在后又设外官百五座于内壝之内。又设众星三百六十座于内壝之外。各依方次。十有二道之间。天宝中。术士苏嘉庆上言。始置九宫神坛于城东。其坛一成高三尺四陛上依位置九小坛。东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五数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在上。六八为下符于遁甲。此则九宫之定位。每岁祭以四孟。随改位。行棋谓之飞位。自乾元以后。止依本位祭之。遂不飞易。仍减冬夏二祭。曾巽申郊祀礼德宗建中元年正月。亲拜郊。司天冬官正郭献之奏。天皇大帝。北极天一。太一。准星经。及天宝中敕并合升在第一等。制从之。 贞元元年十一月。亲郊。司天进图。敕令礼官详定。太常卿汉中王瑀与博士柳冕等奏曰。开元定礼。垂之不刊。天宝改作。起自权制。此皆方士谬妄之说。非典礼之文。请依礼为定。诏令复依开元礼。仍永为则。旧唐书礼仪志。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在坛上。六百八十九座。坛之第一等祀。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及大明夜明等七座。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并差在行位前。馀内官诸座及五星十二辰。河汉都四十九座齐列在十二陛间第三等祀。中官市垣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微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等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并差在前列。馀百四十二座齐列。皆十有二陛间又祀外官百五座于内壝之内。又设众星三百六十座于内壝之外。按此星辰之位。盖浑仪制图。圣人观象。义和所职。推步有徵。传曰。万物之精。上为众星故天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物。盖星之与物。每各有所主。今并依郊坛图而为之也。正月上辛祈榖。祀昊天上帝子圆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都七座也。又祀五帝于坛第一等。宋宋朝事实太祖乾德元年。将有事于南郊。司天监新定从祀星辰图。上之中书门下详定祀昊天上帝仪。设皇地祗之位。从祀五方五帝五星总六百八十七位。有司议请以僖祖升配昊天上帝。太常少卿张昭请以宣祖崇配。诏从之宋会要太宗淳化二年。二月八日。吏部侍郎兼秘书监李至言。伏见立春祀青帝。旧以句芒配。今以金提氏。及句芒配。按令式及开宝礼无金提配食之文。伏请止以句芒配。诏太常礼院参议。既而上言曰礼经并无金提氏并配。惟祭历代帝王旧典。有金提句芒二神配太昊伏牺氏庙。亦犹风后力牧后土俱配轩辕庙。其土王祀黄帝。止以后土从祭。今请祀青帝日去金提配座。祭历代帝王。仍旧兼配。从之九朝长编纪事本末真宗景德二年。七月丁巳诏以十一月十三日有事于南郊上封事者。言郊丘天地神位板。皆有司临事书题。多不严肃望令重造行礼日置于玉辂前。清道赴祠所。诏卤簿使王钦若与内臣吴延厚。详阅修制钦若言司天监供到南郊神位版内。有五方帝。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叶光纪。臣窃恐是五帝之名。理合回避。诏太常礼院并检讨官同详定以闻。既而上言。谨按仪礼郑玄注及开宝义纂。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叶光纪者。皆是五方帝号。又汉书注。五帝自有名。即仓帝灵符赤帝文祖。白帝显纪。黑帝玄矩。黄帝神斗是也既为美称。不烦回避。从之。钦若又言南郊神位版。据司天监文籍坛陛之上。升降未便。汉书郊祀志。五帝为天神之佐。今五帝在第一龛。天皇大帝在第二龛。与六甲岳渎之类同处。北极众星所拱。今与尚书大理之类。接席帝座。为天帝之尊。市肆斗斛宦者之星附焉。今居尚书大理三公辅星第二等之下。与二十八宿积薪腾蛇杵臼之类。同在第三龛。卑主尊臣。甚未便也。如以北极帝座。本非天帝。盖是天帝所居。则北极在第二龛。帝座在第三龛。亦高下未等。如以为同在坛上。不拘等列。则陛龛差级。诚虚设矣。况所命行事官第一等以四品充第二等以五品充。第三等以六品充。是则位既高而官亦崇矣。又太微之次。少左右执法。子星之次。少孙星。天輹当为天福。天记当为天纪阙文未正。理合讨论。望令司天监众官参验。诏钦若与礼仪使赵安仁。太常礼院。司天监。同检讨详定以闻。钦若复言。因臣陈请不可复同商榷。请委礼仪使等详定。从之。既而安仁等。言得崇文院检讨杜镐陈彭年状。按开宝通礼。元气昊大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则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天皇大帝。即北辰耀魄宝也。自是星中之尊。易曰。日月丽乎天。百榖草木丽乎地。又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足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是则天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又郊祀录。坛之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并差在行位前。馀内官诸位。及五星十二辰。河汉都四十九座。齐列俱在十二陛之间唐建中元年。司天冬官正郭献之。奏天皇。北极。天一。太一。准天宝中敕。并合升在第一等。从之。贞元二年亲郊。令礼官详定。太常卿汉中王瑀。与博士柳冕等奏开元定礼垂之不刊。天宝改作起自权制。皆方士之说。非典礼之文请依礼为定。诏复从开无礼。仍为定制。郊祀录又云。坛之第三等。有中官市垣帝座等十七座。并在开元礼义罗云帝有五座。一在紫微宫一在大角。一在太微宫。一在心一在天。市垣即帝座者。非直指天帝也又得判司天监史序状。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勾陈中。其神曰耀魄宝。即天皇是星。五帝乃天帝也。北极五星在紫微垣内。居中一星曰北辰第一主月为太子。第二主日为帝王。第三为庶子。第四为嫡子第五为天之枢。盖北辰所主非一。又非帝座之比。太微垣十星有左右执法上将次将之名。不可备陈故总名太微垣。星经旧载孙星而坛图。止有子星辨其尊卑。不可同位天輹主銮舆辇毂不当作福字天记一星在午阶第四龛。别有天纪。九星在寅阶第三龛坛图并载。不当改而为一。窃惟坛图旧定。悉有明据。天神定位。难以跻升。望依星经。悉以旧礼为定。诏从安仁等议。十月六日。钦若复上言。旧史天文志并云。北极。北辰。最尊者。又勾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又郑玄注。周礼谓礼天者。冬至祭天皇于北极也后魏孝文禋六宗亦升天皇列五帝之上。此皆良史鸿儒所述岂皆方士谬妄耶。古礼旧制。未必全是。至如九宫贵神。天宝立祀在宗庙之上。文宗初舒元舆辄率鄙见降为中祀。厥后水旱作沴。元舆果以覆族。往者陛下特颁明诏。列为大祀。灵心昭答。景福并臻。今如以方士为妄。即九宫之祀可废乎。至如中市帝座。虽前代未有异论。按晋书天文志。帝座光而润。则天子吉。威令行。既名帝座则为天子所占。列于下位。未见其可。又安仁所议。以子孙二星不可同位。陛下方洽高禖之庆。以广维城之基。苟因前代阙文。便为得礼。实恐圣朝茂典。犹未适中。岂可信正元之末学轻谈。略经史之群儒谠论。除执法天輹天记三星。安仁已有典据今请如旧。其天皇北极帝座。孙星四座。臣已新制版位。恭俟宸旨。诏天皇北极特升在第一龛。又设孙星位于子星之次。帝座如故。十日复言帝座止三在紫微太微者。已列第二等。唯天市一座在第三等。此人情之所未安也。又晋志。大角及心中星。但云天王座。实与帝座不类也。诏特升在第二龛。十一月乙巳朔。卤簿使王钦若。奉神位板对于便殿坛上四位。涂以朱漆金字。自馀皆黑漆第一等金字。第二等黄字。第三等以降朱字。悉贮以漆柙。覆以黄缣帕。上降阶观之。即付有司。仍戒各谨其事。礼仪使赵安仁上新定坛图。且言郊坛神位。今依仪注写定。望付司天监制为绢图坛上神位四昊天上帝。皇地祗太祖。太宗。第一等神位八。五方帝。日月。神州地祗。第二等神位七十三。北辰曜魄宝。北斗。天一。太一。五帝内座。凡六位差在前。五星十二辰河汉暨内官四十九座。岳镇海渎十八座。凡六十九位差在后。第三等神位百七十九。二十八宿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微垣。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凡四十五位差在前。二十八宿暨中官百五十九座。山林川泽二十座。凡百三十四位差在后。内壝之内神位百三十五。外官百五座。丘陵坟衍原隰三十座。并齐列内壝之外。众星三百六十。并齐列。总七百五十九座。第二等五岳。第三等四帝座黄帝座。旧图差在前。皆合在后。河汉中镇旧图在第三等。据仪注合在第二等。并乞刊正从之。大中祥符元年。二月十九日。皇城使刘承圭言准诏新造郊祀坛。昊天上帝皇地祗配座。太祖太宗神位版。诏有司藏于严洁之所。以备亲祠。八月诏九宫之神。所职尤重。将来封祀。宜别择地建坛致享。依大祠礼例施行。唐天宝中。九宫贵神次昊天帝文宗太和中降为中祀。武宗会昌中。复升大祀。宋初为中祠。咸平四年三月。以杜镐等议升为大祀。坛再成上安小坛。九玉用两圭有邸币如方色四阶之外。西南又为一阶曰。坤道人门行事升降之所。设两壝御书祝版。馀礼同社稷二年九月十九日。翰林天文邢中和言。伏睹景德三年周伯星出亢宿之下。按天文志。角亢为太山之根。果符封禅告成之事。望自今郊祀列位于亢宿之间。诏太常礼院与司天监参议。遂上言周伯星出氐三度。然亢氐皆郑兖州分望俟亲郊列于氐宿寿星之次。从之。四年十二月。龙图阁待制孙奭言。谨按礼文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有司摄事秪以天神从祀。当有六百九十位。而近岁冬至祀昊天。乃以五方上帝及五人帝五人神从祀。并配座共十七位。而天皇大帝以下。绝无奉祀之文。且夫太皞勾芒等。俱非冬至从祀之神。惟孟夏雩祀季秋大享明堂及之。今乃祀于冬至其为差异。恐未叶宜诏两制与崇文院检讨详定以闻。翰林学士晁迥等言。按月令。十一月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注云。以五方帝日月星辰及内外星官从祀。五月祀皇地祗于方丘注云。以岳渎等神从祀。又按开元礼郊祀录开宝通礼。冬至祀圜丘有司摄事。坛上祭昊天上帝配帝。第一等祭五方帝日月七座。第二等祭五星而下五十五座。第三等祭二十八宿而下百五十九座。内壝之内祭外官百五座。内壝之外祭众星三百六十座。总六百八十八座。孟夏雩祀。季秋大享明堂。坛上祭昊天上帝配帝。第一等祭五天帝。第二等祭五人帝坛下祭五官总十七座。夏至祀方丘。坛上祭皇地祗配帝。第一等祭神州地祗。内壝外祭岳镇海渎而下六十八座。总七十一座。今据司天监状称圜丘。雩祀明堂并用版位十七。夏至方丘用版位七十一。则是夏至方丘有从祀。冬至圜丘无星辰从祀。但与雩祀大享同。祭人帝再详。司天版位实为阙典。孙奭奏议。深协礼经。其冬至圜丘神座。望令礼院诸司。自今一依开实礼所祭神位为定。从之。 五年十二月八日。详定所言。按周礼。孟冬祠司民。唐朝避文皇讳改为司人。今请玄武为真武。玄冥为真冥。玄戈为真戈。玄枵为真枵。缘各配南郊。及腊祭望。择日遣官于南郊设昊天上帝位。并于本龛设玄武已下四位祭告。从之。 八年正月一日。诣玉清昭应宫。率天下臣庶。奉表奏告上玉皇大帝圣号曰。太上开天统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又奉刻玉天书安于宝符阁。 天禧元年正月一日。诣玉清昭应宫。与天下臣庶。恭上玉皇大天帝圣号宝册。一日有事于南郊行恭谢之礼。续通鉴长编仁宗嘉祐元年。十二月九日。集贤校理丁讽言。按春秋文耀钩五帝之名曰。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叶光纪。今每岁奉祀而祝文位版皆书其名。令有司呼斥。非所以恭神之意。于是下太常礼院议而去之。九朝长编纪事本末。景祐二年四月。翰林学士承旨章得象等。言奉诏详定司天监生于渊。奏祀九宫贵神位。止用一局。乞将九宫太一经依逐年飞移位次祭告。谨按郤良遇九宫法。有飞棋立成图。每岁一移。兼推九宫所主灾害之法。分主九州。若依所请。亦恊旧文。乞祭九宫之时。特差司天监官一员赴祠所。随每年贵神棋之方旋定祭位。从之。其法自天圣七年己巳入历太一在一宫岁进一位飞棋巡行周而复始徽宗大观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议礼局言。案周官。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祗之居。辨其名物。释者曰。居谓坐也。凡郊之布座。皆有明法焉。夫鬼神祗各有居以辨其名物。则若今之神位版是也。昔祖宗按五代礼废之后。每遇大礼至。或以纸书神号。而以饭帖于版者。逮乎治其日修。礼文。日焕。而版位始以朱漆金字。稍稍严洁。臣等犹以为未尽也。谨按周官职金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享诸侯亦如之。盖旅上帝。非一帝也。飨诸侯。非一侯也。故必有版以辨其名与位焉。而版必以金为之者。盖礼之大者。莫过乎事上帝。与飨宾客。所以极其严洁而不敢忽也。伏请兄祀昊天上帝。皇地祗。五方上帝。神州地祗。大明。夜明。与配神之帝。皆以黄金饰木为神位版。镂青为字。其馀则用朱漆金字。以是为尊卑之差。从之。宋礼乐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十七日。礼部员外郎陈旸言。五行于四时有帝以为之主。必有神以为之佐。今五行之帝。既从享于南郊第一成。则五行之神。亦当列于北郊第一成。天莫尊于上帝。而五帝次之。地莫尊于天祗。而岳帝次之。今陛下诏亲祀北郊之礼。而五岳尚与四镇海渎并列。请升之于第一成。至是议礼局上新仪。皇地祗位于坛上北方南南。席以槁秸。太祖皇帝位于坛上东方西向。席以蒲越。木神勾芒东岳于坛第一龛东。镇海渎于第二龛东。山林川泽于坛下东。丘陵坟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卯阶之北。以南为上。神州地祗。火神祝融。南岳于坛第一龛南。镇海岳于第二龛南。山林川泽于坛下南。丘陵坟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午阶之东。以西为上。土神。后土。中岳。于坛第一龛中。镇于第二龛中。山林川泽于坛下中。丘陵坟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午阶之西。以西为上。金神蓐牧。西岳。于坛第一龛西。镇海渎于第二龛昆仑西。山林川泽于坛下西。丘陵坟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酉阶之南。以北为上。水神玄冥北岳于坛第一龛北。镇海渎于第二龛北。山林川泽于坛下北。丘陵坟衍原隰于内壝之内。皆在子阶之西。以东为上。神州地祗。席以藁秸。馀以莞席。皆内向。其馀并如元丰仪。坛壝之制。其位板之制。上帝位板长三尺。取参天之数。厚九寸。取乾元用九之数。广尺二寸。取天之备数。书徽号以苍色。取苍璧之义。皇地祗位板长二尺。取两地之数。厚六寸。取坤元用六之数广一尺。取地之成数。书徽号以黄色。取黄琮之义。皆以金饰。配位板谷如天地之制。 政和三年。仪礼局上五礼新仪。皇帝祀昊天上帝。天史设神位版。昊天上帝位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牵秸。太祖位于坛上东方西向。席以蒲越。天皇大帝。五帝。大明夜明。北极。九位于第一龛。北斗。太一帝座。五帝。内座五星。十二展。河汉等内宫种位。五十有四于第二龛。二十八宿等。中官神位。百五十有九于第三龛。外宫神位一百有六。于内壝之内。众星三百有六十于内壝之外第一龛席以槁秸。馀以莞席。皆内向配位。九朝长编纪事本末政和四年。三月一日。礼制局言。见依崇宁祀仪定方坛神位。谨按皇地祇北向。盖取答阴之义。故阳杞降神升烟于坛。其位在丙。以阳杞皆南向故也。阴祀降神瘗血于坎。其位在壬。以阴祀皆北向故也。若皇地祇南向。则降神在神位之后。与阳祀不类。历代沿袭。并设南向之位。非所谓答阴也。无丰绍圣修定仪注。有失釐正。今新坛亦于午陛设小坆。望赐裁定。诏设神位于方坛土。南方北向。六年六月十二日。宣和殿学士礼制局详议官蔡攸言。臣昨面受睿旨。封论位版之制。退考太史局所掌见用位版。皆无所稽据。谨按周官。犹鬼神祇之居。则知凡记。未尝无位。旅上帝共金版。则知凡位未尝无版。唯长短广狭厚薄之数。不见于书。谨参考礼文传以经谊。伏请昊天上常住版。长三尺。以取参天之数。厚九寸。以取乾无周九之数。广一尺二寸。以取天之备数。书徵号以苍色。以取苍壁之义。皇地柢位版。长二尺。以取两地之数。厚六寸。以取坤见用六之数。广一尺。以取地之成数。书徽号以黄色。以取黄琮之义。仍取周官之制。以金为之饰。又谨按春秋公羊传。周之郊祭稷。王者必以租配也。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立不止。而可体以为区合也。无所会合则不行。得主人刀止。盖郊所以明天道也。而天道未。易明。宜推人道以椄之诗序所谓尊祖后稷。故推以配天者如此。其配位位版。在冬祀。则宜与美天上帝同制。在夏祭则宜与皇地柢同制。以称篿祖以配天地之义。从之。八年。四月九日。吏部尚书许光凝。言乞自今鹿祀前一日神位版。即安奉于祠所幄次。初献以下。悉诣幄次恭视。庶几仰稽陛下禜奉之意。诏祠神位版。理尝严奉。可依奏行下。鲁巽中郊祀礼高宗绍与二年。闰四月二十日礼部太掌寺书。夏至日祭皇地祇。国朝礼制。设神位于坛上北方南向。昨政和四年。因夏祭方泽。礼制局议定设皇地祇神位于坛上南方北向。绿今来夏至日。系于面北望祭行礼。即难以北向设位。欲自今后夏至日祭皇地祇。设位依旧制。从之。中与礼书绍典十三年。二月十二日权礼部侍郊王赏等言。勘会已降指挥。今临安府于城外东南路遂围坛。并青城斋宫。葬勘将来。若依五礼新仪冬至日祀昊天上帝。合秱冬祀大礼合设昊天上帝位。太祖皇帝配。并从祀共六百九十位。若依元丰已前祖宗朝礼例。于冬日至就圆坛合祭天地。合称郊祀大礼。合设昊天上帝位。皇地祇位。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配并从祀共七百七十一位。所有将来大礼未审行冬祀大礼。唯复行郊祀大礼。合取自朝廷指挥诏行郊祀大礼。六月二十九日。礼部太常寺。言今条具到合行事仲下项。一勘会昨绍兴十年。明堂大礼所设神位。系设昊天上帝。皇地祇。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天皇大帝。神州地祇以下从杞。四百四十三位。共四百四十七位。今来大礼。合添设众星三百二十四位通共七百七十一位 一勘会昨绍兴十年明堂大礼。许今本寺权暂追唤太史局。合千人。赍星经赴本寺。照仪贴定神位次序。委本局官看详书图。中尚书省。并中太常寺。所有将来郊杞大礼。所设天地并从祀神位围本。欲乞依上仲礼例施行。诏依。后做此。坛上 吴天上帝。皇地祇位于北方。南向西上。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火孝皇帝。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位于东方西向北上。 子阶 第一龛。 神州地祇一位。第二龛。 钩星。天柱。真枵。天厨。柱史。五位为一列。以西为上。第三龛。虚宿。女宿。牛宿。纤文。四位在前。人星。司命。司危。司非。司样。天津。离殊。罗堰。天桴。奚仲。左旗。河鼓。右旗。十有三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西为上。 内壝内。 矢垒城。璃瑜。代星。齐星。周星。晋星韩星。秦星。魏星。燕星。楚星。郑星。十有二位为一列。以西为上。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丑阶。 第一龛。 北极一位。第二龛 。女史。星纪。御女。三位为一列。以两为上。 第三龛。 建星。斗宿。箕宿。三位在前。天鸡。辇道。渐台。败瓜。扶箱匏瓜。天弁。天棓。帛度。屠肆。宗星。宗人。宗正十有三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西为上。 内壝内。 越星。赵星。九坎。天田。狗国。天渊。狗星。鳖星。农文人。杵星糠星。十有一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寅阶。 第一龛。青帝一位。 第二龛。 帝座一位在前。尚书。析木河汉。大理岁星。木神勾芒。东岳八位在后为一列。以北为上 第三龛。 尾宿。天纪。心宿。日星。四位在前。天籥。女床。候星。市楼宦者。天江。车肆斗星斛星。天市垣。列肆东成。罚星东镇。东海东渎。十有六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北为上。 内壝内。 鱼星。龟星。传说。神宫积卒。从官。天辐。骑阵。将军。东山东林。东川。东泽。东丘。东陵。东坟。东衍。车原。东隰。十有八位为一列。以北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北为上。 卯阶。 第一龛。 大明一位。 第二龛。 阴德。大大。天枪。真戈。天床。五位为一列。以北为上。 第三龛。 房宿。七公。氏宿。帝席。天角。亢宿。六位在前。贯索。键闭。钩钤。周位星。西咸。天乳。招摇。梗河。亢池。周鼎。十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北为上。 内壝内。 阵车。车骑。骑官。颉颃。折灭。阳门。五柱。天门。衡星。库楼。十位为一列。以北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北为上。 展阶 第一龛。无神位。 第二龛。 三师辅星。寿星。相星。太阳。守五位为一列。以北为上。第三龛。摄提。角宿。轸宿。太微垣。太子。五位在前。天田。平星。进贤。郎将。郎位。内五诸侯。九卿内座。三公内座。谒者。幸臣。常陈。十有一星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北为上。 内壝内。 平道南门。青丘。长沙。土司空。五位为一列。以北为上。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北为上。已阶。第一龛。赤帝位。 第二龛。 太一。天一。二位在前。天理。势星。鹑尾。荧惑。内厨。火神。祝融。南岳。八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东为上。 第三龛。 明堂。翼宿。张宿。三位在前。内屏从官。虎责。灵台。少徽。长垣。黄帝座。四帝座南镇。南海。南渎十有一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东为上 内壝内。 左右辖。军门器府。东瓯。天庙。酒旗。南山。南林。南川。南泽。南丘南陵。南坟南衍。南原南隰。十有六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午阶第一龛。黄帝一位。第二龛。 北斗一位在前。天牢。三公。鹑火。文昌。内阶。土神。后土。中岳。八位在后为一列。以东为上。 第三龛。 权星。星宿三台。柳宿。四位在前。内平。太尊。积薪积水。北河。中镇。六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东为上。 内壝内。 天相。天稷。爟星。天记。外厨。天狗南河。中山。中林。中川。中泽。中丘。中陵。中坟。中衍。中原。中隰。十有七位为一列。以东为上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未阶。 第一龛无神位。第二龛。镇星。鹑首四辅。三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第三龛。 鬼宿。井宿参宿。三位在前。天樽。五诸侯。钺星。座旗。司怪。天关六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东为上。 内壝内。 天社。矢星。水位。阙丘。狼星。弧星。老人星。四渎。野鸡。军市。水府。孙星。于星。十有三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东为上。 申阶。 第一龛。 白帝一位。 第二龛。 实沈。太白金神。蓐改。西岳。五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第三龛。 觜宿。五车诸王。毕宿四位在前。咸池。天潢。三柱。天高。砺石。天街。天船。西镇。西海。西渎一十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内。 丈人。天屎。天厕伐星。屏星。军井。玉井。九游。参旗。附耳。九州。殊口。天节。西山。西林。西川。西泽。西丘。西陵。西坟。西衍。西原。西隰。二十有二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南为上。酉阶。 第一龛。 夜明一位。 第二龛。 八榖。大梁。杠星华盖。四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第三龛。 月星。昴宿。胃宿。三位在前。积水天才。卷舌。天阿。积尸。大陵。左更。天大将军。军南门。九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内。 天园。天阴。天廪。天苑。天围。刍稿天庾。天仓。鈇锧。天溷。十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南为上。戌阶。第一龛。天皇大帝一位。 第二龛。 五帝内座一位在前。传舍。六甲。降娄。三位在后为一列。以南为上。 第三龛。 娄宿。奎宿。壁宿。三位在前。右更附路。阁道。王良。策星。天厩。土公。云雨。霹雳。九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内。 外屏。土司空。八魁。羽林军。四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南为上。 亥阶。 第一龛。 黑帝一位。 第二龛。 钩陈。诹訾。辰星。紫微垣。水神。真冥。北岳。七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第三龛。 室宿。危宿。二位在前。腾蛇。雷电。离宫。造父。土公吏。内杵。臼星。盖屋。虚梁。坟墓。车府。北镇。北海。北渎。十有四位在后。并各为一列。以西为上。 内壝内。 垒壁阵。𨨞钺。败臼。北落师门。天纲。天钱泣星。哭星。北山。北林。北川。北泽。北丘。北陵。北坟。北衍。北原。北隰。十有八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内壝外。 众星三十位为一列。以西为上 九月二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今来郊祀大礼。前一日朝飨大庙。依仪设七祀。并配飨功臣位于殿下。差官行礼。合用神位幕次。欲乞依礼例。令仪鸾司计会太庙奉安所排办。诏依。后皆仿此。十月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修立郊祀礼仪。前祀一日。太史设神位版。昊天上帝位。皇地祗位于坛上。北方南向西上。配位东方。西向北上。天皇大帝。五方帝。大明。夜明。北极。神州地祗。十位于第一龛。北斗。天一。太一。帝座。五星。十二辰。河汉等内官。五行。五岳。神位六十有九于第二龛。二十八宿等中官。五镇。四海。四渎。神位百七十有二于第三龛。外官。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神位百五十有六于内壝之外。众星神位三百有六十于内壝之外。 孝宗隆兴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礼部太常寺。言南郊从祀神位。内已设赤帝位于第一龛。而正月上幸有司合祀感生帝。欲依淳化兴故更不别祀。从之。 淳熙元年。七月十八日。礼部言。准四月二十三日敕秘书省著作佐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杨恂札子奏。臣昨为秘书丞季点太史局。窃见昊天上帝。皇地祗。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位版。与日月星辰岳渎诸神重叠堆积于一小室间。甚不称陛下寅畏天地虔奉祖宗之意。问之官吏。盖循袭既久。有司偶不讲耳。禹贡曰。包匦菁茅菁缩酒微物也。其严犹尔。况天地祖宗位版乎。臣愚欲望明诏有司。讲求而施行之。批送礼部勘当。申尚书省。本部送太常寺勘当。欲乞今太史局。将。见今奉神位处。相度。合用屋宇。修盖擗截。奉天地祖宗神位版各为一匣。严洁安奉。并其馀日月星辰岳渎诸神位版。亦用匣盛贮。严洁安奉。令太史局。差官不时点检。及每遇祠祭。将合设神位版。本局官于前二日。躬亲点检毕。别用匣盛贮。令所差铺设学生等于祠前一日。用腰舆抬擎。覆以黄帕。奉赴祠所。设幄奉安。以俟铺设行礼。诏依。寻据太史局中。合盖小殿屋三间。廊屋一十八间。安奉。所有看殿潜火兵士。乞下临安府。京畿将差拨二十人。本部勘会除兵级更不差破外。今。相度。欲乞止盖小殿屋三间。安奉。御天地圣祖太祖太宗徽宗神位六位。盖两廊小屋各三间。安奉上十位神位。系天皇大帝。五方帝。北极。大明。夜明神州地祗位。并造圣祖徽宗神位。二位木罩匣二个。各高二尺二寸。长三尺四寸。阔一尺八寸。并用朱红漆。并造上十位朱红匣十个。各高一尺五寸。长二尺二寸。阔二尺二寸。并用朱红漆。及造日月星辰岳渎诸神等黑漆匣二十个。各高一尺五寸。长二尺二寸。阔二尺二寸。并用黑漆。候今降指挥下日。从本部行下临安府。修盖殿屋等。及下文思院制造木罩匣等施行。诏依。续宋会要光宗绍熙二年。八月十四日。诏将来郊祀大礼。铺设高宗皇帝御书。天地宗庙神位等。自今后依礼部祝册仪范体例迎引赴圜坛。太史局条具一圜坛上铺设御。书昊天上帝。皇地祗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神位四位。并系朱红漆腰匣罩。见在文思院雅饰。每位制造迎引朱红漆献案一只。铜麻炉花瓶一副。罗帛花二十枝。点照神位朱漆红纱烛笼四只。黄绢夹烛笼袋四个一圜坛十二阶龛。铺设上下。从祀神位黑腰匣共十有二。每匣朱红纱黄夹袋烛笼各二。一抬擎御书天地祖宗神位四位乞差抬擎。每位天武官八人。抬献案打烛笼每位天武官各四人。十二阶龛。从祀神位腰匣一十二每匣乞差打烛笼天武官二人以上。共八十八人乞下殿前司前两月差拨赴局。人各制武弁冠绯罗宝花袍白抹带一援卫喝引神位。合差街司三十二人。乞下金吾街仗司牒步军司差拨内三十人衣制如天武官。外给黑漆杖子一条。将校二人。乞制平巾帻紫罗宝花袍铜革带锦腾蛇二件。仪刀二柄。其冠帻袍带等。乞下文思院依法制造。一今来增置前顷抬擎神位。献案烛笼。天武官乞破敕入坛。殿号八十八道。援卫喝引三十二人。乞破黄方号三十二道一圜坛十二阶龛合用。从祀在天诸星神位。系一十二腰匣。太庙七祀軷门九宫贵神太社太稷系四腰匣。每一腰。旧例军兵四人。共用军兵六十四人。管押二人。本局依例于殿前步军司差到七十人。除抬擎神位外。有四人空闲欲祗备抬擎军兵不测病患。一将来郊祀。迎引天地祖宗神位等。合用点烛和香。乞下两浙转运司应办。一天地祖宗神位。及从祀神位等至圜坛。乞令仪鸾司预行高大绞縳幕屋五间。以俟至期安奉神位。礼部太常寺看详。内朱红漆献案。止合添造一只。铜麻炉花瓶。止添造一副。罗帛花止添造二十枝。其抬擎人照合用数裁减。馀欲并从所申事理施行。诏依礼部太常寺看详到事理施行。宁宗嘉泰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增太子星。庶子星。宋星感生帝。四神位以张宏图进南郊辨驳从其言也。辽辽史礼志。设天神地祗位于木叶山东乡。中立君树前植群树。以像朝班。又偶植树以为神门。元大常集礼神位图右星辰图位。戌亥子以东为上。丑寅卯以南为上。辰巳午以西为上。未申酉以北为上。天坛及第一等。第二等。神位图。第三等。神位图内壝内外神位图。宪宗皇帝 壬子岁。日月山祀昊天上帝神位一。太祖皇帝睿宗皇帝配。配有二位。始用历代之制也。世租皇帝至元十二年冬。十有二月丙午以受尊号预告天地。先是博士议于白来拜天处设昊天上帝位。当中南向。皇地祗次东。少却并用座褥位牌。至期于所建圜丘之所有事焉。设神位二。成宗皇帝大德九年夏四月壬辰平章政事伯颜预中书省事。何荣祖等。与翰林集贤太常寺官及慱士会议于中书堂参考历代祀典。依唐虞。三代。惟祀昊天上帝。其方丘祭地。续议举行。博士言旧制神位版用木。中书集议改用苍玉金字。白玉为座。博士复曰。郊祀尚质合依旧制。都省准拟止用木主令工部计会太常寺依法制造。博士按旧制长二尺五寸阔一尺二寸。上圜下方。丹漆金字。松柏皆可红漆匣盛贮。黄罗帕覆之。秋八月大都留守司依式成造毕。有司议所藏。以博士李之绍议藏置南郊之香殿。议者复谓神主庙则有之。今祀于坛望而祭之。非若他神无所见也。所制神主。遂不用。止设神位藁秸剪头不纳神席缘以青缯青绫褥一。青素方座一。用平章何荣祖议请专事。昊天上帝奉旨准配位遂省成宗皇帝大德十一年武宗皇帝即位。祭告于南郊。昊天上帝皇地祗主。用柏素质玄书。武宗皇帝至大三年有旨。用冬至祀南郊。昊天上帝神位一。先是尚书省。奏南郊配位从祀乞举行。上若曰其速行之遂奉太祖皇帝侑作主。其从祀圜坛第一等九位。青帝位寅。赤帝位已。黄帝位未。白帝位申。黑帝位亥。大明位卯。夜明位酉。北极位丑。天皇大帝位戌。五帝主用柏素质玄书。大明。夜明。北极。天皇大帝。用神位版。丹质黄书。位皆内向。第二等内官位。五十有四。列于十二次。钓星。天柱。玄枵。天厨柱史。位于子其数五。女史。星纪。御女。位于丑其数三。自子至丑神位皆西上。帝座。岁星。大理。河汉。析木。尚书。位于寅。帝座居前行。其数六南上。阴德。大火。天枪。玄戈。天床。位于卯其数五北上。太阳。守相星。寿星。辅星。三师。位于辰。其数五南上。天一。太一。内厨。荧惑。鶁尾。势星。天理。位于己。天一。太一。居前行。其数七西上。北斗。天牢三公。鶁大。文昌。内阶。位于午。北斗居前行。其数六。填星。鶁首。四辅。位于未。其数三。自午至未皆东上。太白。实沈。位于申。其数二北上。八榖。大梁。杠星。华盖。位于酉其数四。五帝内座。降娄。六甲。传舍。位于戌。五帝内座居前行。其数四。自酉至戌皆南上。紫徵垣。辰星。陬訾。钩陈。位亥其数四。东上第三等中官百五十八位列于十二次。皆内向。虚宿。女宿。牛宿。织女。人星。司命。司非。司危。司禄。天津。离珠。罗堰。天桴。奚仲。左旗。河鼓。右旗。位于子。虚宿女宿。牛宿。织女。居前行。其数十有七。月星。建星。斗宿。箕宿。天鸡。辇道。渐台。败瓜。扶筐。匏瓜。天弁。天棓。帛度。屠肆。宗星。宗人。宗正。位于丑。月星。建星。斗宿。箕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七。自子至丑皆西上。日星。心宿。天纪。尾宿。罚星。东咸。列肆。天市垣。斛星。斗星。车肆。天江。宦星。市楼。候星。女床。天籥。位于寅。日星。心宿。天纪。尾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七南上。房宿。七公。氐宿。帝席。大角。亢宿。贯索。键闭。钩钤。西咸。天乳。招摇。梗河。亢池。周鼎。位于卯。房宿。七公。氐宿。帝席。夫角。亢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五北太子星。太微垣。轸宿。角宿。摄提常陈。幸臣。谒者。三公。九卿。五内诸侯。邚位。郎将。进贤。平道。天田。位于辰。太子。太𢕄垣。轸宿。角宿。摄提。居前行。其数十有六南上。张宿。翼宿。明堂。四帝座。黄帝座。长垣。。少微灵台。虎责。从官。内屏位于己。张宿。翼宿。明堂。居前行。其数十有一西上。轩辕。七星。三台。柳宿。内平太尊。积薪积水。北河位于午。轩辕。七星。三台。柳宿。居前行其数九。鬼宿。井宿。参宿。天樽。五诸侯。钺星。座旗。司怪。天关。位于未。鬼宿。井宿。参宿。居前行其数九。自午至未皆东上。毕宿。五车。诸王。觜宿。天船。天街。砺石。天高。三柱。天潢。咸池。位于申。毕宿。五车。诸王。觜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一北上。月宿。昂宿胃宿。积水。天谗。卷舌。天河。积尸大陵。左更。天大将军。军南门位于酉。月宿。昂宿胃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二。娄宿。奎宿。壁宿。右更。附路。阁道。王良。策星。天厩。土公。云雨。霹雳位于戌。娄宿。奎宿。壁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二。自酉至戌皆南上。危宿室宿车府。坟墓虚梁。盖屋。臼星。杵星。土公吏。造父离宫雷电腾蛇位于亥。危宿室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三东上。内壝内外官一百六位。列于十二次。皆内向天垒城。离瑜。代星。齐星。周星。晋星。韩星。秦星。魏星。燕星。楚星郑星。位于子。其数十有二。越星。赵星。九坎。天田。狗国。天渊。狗星。鳖星。农文人。杵星糠星位于丑。其数十有一自子至丑皆西上。骑阵。将军。天辐。从官积卒神宫传说龟星。鱼星位于寅。其数八南上。阵车。车骑。骑官。颉颃折威阳门。五柱天门。衡星库楼位于卯。其数十北上上司空。长沙。青丘南门。平星位于辰其数五南上。酒旗。天庙。东瓯。器府。军门。左右辖。位于己。其数六西上。天相。天稷爟星。天记。外厨。天狗。南河。位于午。其数七。天社。矢星。水位。关丘。狼星。弧星。老人星。四渎。野鸡。军市。水府孙星。子星位于未。其数十有三。自午至未皆东上。天节。九州殊口。附耳。参旗。九斿。玉井。军井。屏星伐星。天厕。天矢。丈人。位于申。其数。十有二北上天园。天阴。天廪。天苑。天𢊣刍藁。天庾。天仓。鈇锧。天溷。位于酉。其数十外屏大司空八魁羽林位于戌。其数四。自酉至戌皆南上。哭星。泣星。天钱。天纲北落师门。败臼斧钺。垒壁阵。位于亥其数八。东上。内壝外众星三百六十位。分列于十二次。皆内向。每辰神位三十。自第二等以下神位版。皆丹质黄书。内官中官外官则答题其星名。内壝外三百六十位。惟题曰众星位。 至大三年。二月十三日。太常传士蒋汝砺呈检讨得历代团丘。从祀等仪。自汉而下历代制度不一至。唐武德初始定。令五方上帝日月内官中官外官及众星皆。从祀。宋金因之。具载于围丘合祭图本。经世大典神位 神州地祗在方坛第二成。东南设位。 岳镇。海渎。二十八位。南岳。南镇。南海。南渎。火神。祝融。东岳。东镇。东海。东渎。本神。勾芒。中岳。中镇。土神。后土。西岳。西镇。西海。西渎。金神。蓐收。北岳。北镇。北海。北渎。水神。玄𡨋。各随其方坛第三成设位。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从祀神祗。南山。南林。南川。南泽。东山。东林。东川。东泽。西山。西林。西川。西泽。昆仑。北山。北林。北川。北泽。一十七位。各随其方在内壝内设位。南丘。南陵南坟。南衍南原。南隰。东丘。东陵。东坟。东衍。东原。东隰。西丘。西陵。西坟。西衍。西原。西隰。北丘。北陵。北坟。北衍。北原。北隰。中丘。中陵。中坟中衍。中原。中隰。三十六位。内随其方在内壝外设位。 前件议得方丘从祀。自汉已下历代制度不一。至唐始因隋制。以神州五方岳镇海渎。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从祀。宋金之制具载于圜方合祭图本。今合无参酌累代典故。议行祭祀元史郊祀志。凡。从祀位。皆内向。十二次微左旋。子居子陛东。午居午陛西。卯居卯陛南酉居酉陛北。〉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四百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