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五○八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五百八九眞
坤〈坤卦五〉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无成有終
程子傳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爲臣之道當含晦其章有善則歸之於君乃可常而得正无忌惡之心下柔順之道也可貞謂可貞固守之又可以常乆无悔吝也或從上之事不敢當成功奉事以守其終爾守職以終其事臣之道也朱子本六陰三陽内含章美可貞以守然居下之上不終含藏或時出而從上之事則始雖无成而後有終爻有此象故戒占者有此德。
如此占也趙與迿遺說朱子語録伊川說應多不通且如六三便夾些陽了陰則渾是不發底。
如六三之爻有陽所以含章无陽何由有章
含章爲是有陽半動半静之爻若六四則渾是柔了所以括囊淵録王弼三處下卦之極。
不疑陽應斯義者也。
不爲事始須唱乃應待命乃發含美而可正者也故曰含章可貞也。
有事從不爲首故曰或從王事也不爲事主順命而終故曰无成有終也。
孔頴達正義含章可貞者六三處下卦之極而能不被疑於陽章美也既居陰極
自降退不爲事始
内含章美之道待命行可得正故曰含章可貞。
從王无成有終者言六三爲臣順從王事不敢爲事之首主成於物故无成上唱下和奉行其終故云有終三處下卦之極三處下卦之極者欲見三雖陰爻位尊不疑於陽者陰之尊極將與陽敵體必被陽所忌今不被疑於陽言不害也應斯義者斯此也若能應此義唯行含章可貞已下之事乃應斯義此爻全以人事明之李鼎祚集解六三含章可貞虞翻曰貞。
正也以陰包陽故含章三失位發得正故可貞也或從王无成有終
虞翻曰謂三已發成泰乾爲主爲事爲從故或從王地道无成有終无成有終于寳曰陰氣在三七月之時。
自否來也陽降在四四公位也。
陰升在三三。
公事也上失其權位諸侯坤體既具陰黨成群君弱臣强戒在二國
文德之臣然後可以遭之運而不失柔順之正爲文坤象既成故曰含章可貞此蓋平襄之王垂拱以賴晉鄭之輔也苟利社稷專之則可。
故曰或從王事。
遷都誅親疑於專命故亦或之失後順之節。
故曰无成終於濟國安民故曰有終都絜變體義六三含章可貞止无成有終
此坤之謙也而爻辭云爾者蓋飾智以驚愚脩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行非所謂謙也唯有而若无實而若虛善矣而无伐善之累美矣而无自美之態盛德容貌良賈深藏含章之德所以有地中有山之義而變體爲謙也。
况臣之事君待唱而後和用此道從事然後能安臣之分矣故始也待倡而不敢先其事終也歸成而不自有其功雖臣人之所當然是亦素體謙德之柄而施于君臣之際者能爾也蓋六三柔過乎中。
非可正之道而未離下體於德爲謙故變體之辭如此然謙之本體稱物平施无所不用其至是爻則言臣之含章待倡不有其成故爲坤之謙。
與其本體異焉
趙復齋說乃順承天卦體也含章可貞爻體也。
以六配三。
陰陽相雜故此爻發之以陰含陽其文炳二色成章陰陽雜也陽下陰陰乃上匪陰居陽陽施於陰陰則從之匪陰乘陽陽倡於始陰則終之。
也者非謂成歲也。
始於化氣終於成形
而義備矣蔡節齋訓解六三含章可貞含。
不露也章米也貞固守也。
謂可守其章以時而發也以六居故有此象。
從王无成有終下體之上故有王事之象无成陰也陰承陽者。
不可自成也有終陰也陽不足後代其終者陰也在下卦之終故有此象。
爲椅輯注六三含章陰氣包陽之象含古函章陽之文明也陽掩陰謂之包。
陰掩陽謂之函陽饒陰乏也可貞或從王事。
无成有終占以臣道言之。
凡言或皆如乾九四之義言含蓄文明之德可以固自守矣或不必貞而出從王事但不居成功有終趙汝梅輯聞六三含章可貞止无成有終含内緼不敢見也章美也三非正位故曰或從成者成功
終者終事。
爲下卦之終二爲臣之正位如泰之包荒大有大車以載
蹇之王臣蹇蹇是也
六三非正位
故含其章不敢自街或從王事。
不敢自專雖遜其成功
然必終承天之事姑汾遁叟證類指龜陰陽位美在其中
含章不爲物先從王事也如是正臣有終時則建申
律則夷則人事之如周公多才多藝攝政誥命既下必言王若曰
不敢自成。
六三含章美之非周公其爲誰歟丁易東象義六三陰居陽陰含陽也故爲含章
先儒謂乾之氣皆從地中透過含章之義六三不正故以可貞戒之或從王事。
近上卦有從王事之象坤作成物。
上六成全體之坤三則未成也居下體之上内卦之終故曰有終乾九四坤六三。
陰陽之雜者故皆以或言之以變象言之三動互坎伏離爲文明章也又伏兊兊爲口。
含章也又動則上體震震自乾來。
乾王也。
震伏巽巽行事也又變艮爲成爲終无成有終成與終皆以艮取艮未變則无成艮終萬物有終也伏巽則有進而退行不果故以或言此爻謂三有含章之德或從王則不當以成功自居終其事也吳澄纂言六三六居第三畫爲坤之謙含章象也含如口之含陰陽相間雜而成文曰章發生萬物粲然有章者陽之爲也然非陰成則不可坤陰含藏陽氣内陰外有衣錦尚絅闇然日章之美三變爲陽有章在内四含之於外而不見其美也可貞。
占也。
可以正主其事也謂可不利於義則可不能必其利也或從王无成有終占也謂儻或從王事雖无成完。
可以有終有人倡之已无全功故曰无成人倡之於先已畢之於後故曰有終止堂先生文集六三含章可貞止无成有終含弘光大坤之道也此其言含章奈何三以陰爻而居陽位在下卦之上聖人懼其動之妄也故以坤道示戒焉曰含章可貞謂居是者惟含章爲可貞爾章美也含有不矜暴之意曰可者僅可而已教人終以韜晦爲貞也有王事則當從之。
但終之而不敢居其成功順之如此吳澄纂言外翼章坤三姤五。
含章豊三來章發生萬物粲然有章者陽之爲也然非陰成則不可坤以陰含藏陽氣内陰外陽内有衣錦尚絅闇然日章之美坤六三變爲陽四含之於外姤九王變爲陰含三陽於内。
故曰含章豊六五下來求九四之章故曰來章王坤三訟三或從王事師二王三錫命比五王用三驅離上
王用出征隨上。
王用亨岐山升四王用亨西山益二王用亨于帝萃彖渙彖王假有廟家人王假有家豊彖。
王假之觀四。
利用賓于王夬彖。
揚于王庭三王明渙五王居終三。
謙彖三。
睽三。
困四有終
二上初三履四蠱初。
賁五。
家人上。
三終吉坎四終无咎比初盈缶終來訟彖終凶上終有凶復上終有大敗家人三終既濟彖終亂萃初下終以三畫卦言初四初二五爲中三上爲終以六畫卦言初二初三四爲中五上爲終俞琰集說六三含章可貞止无成有終六居三。
陰中有陽故曰含章謂其有美而不露於外也可貞謂當其可而貞非純乎固執或疑辭謂非必也從王事謂從乾君之事道固宜靜有守或有王事則動而從之弗違也无成謂持美以歸於不居成功有終職分居此則當終其勞也六三柔位剛而在下體之終故其象占如此胡一桂纂注劉氏曰三五皆陰爻陽位故三曰含章五曰文在中胡炳文通含晦不露六象剛柔雜而成章六居象六不足於貞而位剛足以守有可貞象居下卦之上故有從王事之象居下之終故其占曰有終大抵陽主陰主退乾九陽居陽故曰乾乾其德主乎進也六四陰居陰故曰括囊位主乎退也乾九陽居六三陰居陽故皆曰或進退未定之際也特其退也曰在含章唯進則皆曰或聖人不欲人之急於進也如此三多凶故聖人首於乾坤第三爻其辭又獨詳焉董真卿會通程子語章外見之物含章可貞來章有慶須要反已籲王氏大寳剛柔相雜文文之成曰章則動而柔緼之含章徐氏曰成謂專成无成謂陰承陽但當盡臣道不可有所專成也有終陰之事也陽不足後代其終者陰也三下卦之終故亦以終言又曰或者不敢自决之辭從者不敢造始之意又曰三與五同功異位三居下卦之上故又有從王事之象郭氏忠孝曰六三不正陰處下卦之上其才爲不足其位爲過中以順而過中可以含章代終而已易氏曰三以陰居陽而謂之章猶五以陰居陽而謂之文龍氏仁夫三能含蓄其章故爲貞固占居下體上公侯位也剛爻有動意故爲從王事之占陰爻空虛无成功之象河圖地无一而有十爲有終之象凡爻有止一象占有正象占外復著旁象占不當爲一說强釋之雙湖先生曰六三不正故戒以可貞。
與乾配者也王事乾九五事也又曰。
李衡云貞者正固之不可獨訓爲正或專一固守而獲吉或不知通變不當固守而守之則凶危曾貫學易變通六三或從王无成有終訟六三或從王无成
道臣道也王事則乾之事也以之順配乾之健其所從事能无專成則必有若訟之王事則九五之事也九五爲聽訟之主而六三能從乎上則王事无所專成宜其有終吉也小象亦曰從上吉意可見矣六三含章姤九五含章豐六五含章章美也然姤以陽爻爲章豐以陰爻爲章何也曰。
章。
一也但含則自爻而言來則自應爻而見故姤之九五以陽爻而含剛德以爲之六三。
則以陰爻而含剛德以爲至於豐之六五則非以爲章乃以五爲虛中有以來其下之章美以下體之離。
文明之德故也此三爻取象所以微有辨與梁寅參義六三含章无成有終陰陽相雜成章六三以陰麗於陽章美之象也然未發於事業故爲含晦其章美以陰居陽本非正位故又戒之以可有是章美而又能守正則或從王事必有終矣其以或言之者
五非陽剛君失其道三雖居下之上而當閉塞之時。
其志之得行與否未可必也且曰无成有終則雖或當任豈能大有爲哉亦隨時補助而已至辨六三含章
從王无成有終訟六三食舊德從王无成二爻取義何如
有陽而含章故或從上而有終訟處柔而食舊居貞是冝守常不出二卦爻辭所以同而異也夫純陰至六三陰居陽位是乃陰中有陽故内含章美以守然或出而從王事始雖无成而後有終
蓋以陰陽相夾動靜相半
不能專於含藏也訟則四陽二陰已險彼健故有爭辯象六雖則居剛而質陰柔故宜食舊居貞守分常雖危終吉。
然或出而從王之事則亦必无成功蓋介乎二剛之間。
故欲訟而不能然則從上立功陽剛得中者能之如乾之九二澤及於物是矣但坤則純陰中有陽故亦可含章時發訟以質柔又間乎剛此其所危懼无成也〉象曰含
章可以時發也〈程子夫子懼人之守文不達義道之說也又從而明之言爲臣處下之道不當有其功善必含晦其美乃正而可常然義所當爲者則以時而發不有其功爾不失其宜乃以時也非含藏終不爲也含而不爲盡忠者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程子傳象只舉上句解義則并及下文它卦皆然從王事而能无有終者。
是其知之光大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
暗之人。
有善唯恐人之不知
豈能含章也卜子夏傳六三。
含章止知光大也。
體順也。
爲下之長。
守臣之分也。
内含其明而不敢遂故可因時而不失其正。
或有命則從之也。
不果首成代終而以知之光大能全其道也王弼注象曰。
含章止知光大也知慮光大不擅其美。
知音注同擅。
善戰反專也重言從王三本卦二訟一孔頴達正義象曰含章止知光大也。
含章
以時發者夫子含章之義以身居陰極不敢爲物之首但内含章美之道待時而發是以時發也。
從王事知光大者。
无成有終也既隨從王事
不敢成物始但奉終而行是知慮光大自擅其美唯奉於上要義陰極不爲物始含章待時見前正義李鼎集解象曰含章以時發也崔憬曰。
陽命則發非時則含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于寳曰位彌高德彌廣也。
張横渠說六三含章止知光大也六三以陰居陽不獨柔順之德其知光大含藴文明從王事者也然不可動以躁妄
故可靜一俟時不可有其成功无成有終司馬温公乾坤之爻得位未必失位未必凶其故何也曰陽非陰則不成陰非陽則不陰陽之道表裏相承陰勝則消陽勝則亢是故乾坤以陰居陽以陽居陰不皆爲咎也乾之九三以陽居陽而不中故曰夕陽厲无咎之六四以陰居陰而不中故曰括囊无咎无譽剛柔太過
故須畏慎而後免咎也然未失其正故不凶也九五六二居中履正德最美九二六五不失其中德美次之九三六四不失其正雖危无疑
九四六三雖无中正之德九四以陽處剛克沉潜者也故曰在无咎
六三以陰處柔克高明者也故曰含章六三含章從王无成有終者何六三者於律爲應鐘於曆爲建亥之月百榖斂藏萬物備成陰功小終體執乎柔而志存乎剛故曰含章柔不泥于下剛不疑乎上故曰可貞王者尊之極也爲臣之榮從王役也不敢專成下之職也承事之終臣之力也物以陽生得陰而成令由君出得臣而行故陽而不陰則萬物傷矣君而不臣則百職曠矣陰陽同功君臣同體天之經也人之紀虞書曰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爲此之謂也蘇軾傳三陽德苟用其陽則非所以爲也故有章而含之之患弱而不可以正也有章可以爲正矣然以其可正而遂專之則亦非所以也。
從事不造无成而代有終陳了齋含章貞則美具以時發者其發非我也可從王事矣而猶或之或之者法乾也知知乾光大張紫巖先事則迷三含章推美以效之君而不自暴耀于外者臣道矣。
書曰爾有嘉謀嘉猷入告爾后于内爾乃順之於外曰斯謀斯猷。
惟我后之德嗚呼
臣人咸若惟良顯哉夫古人豈固爲是區區者乎以之謂道。
不通於君。
而君未孚雖欲行之。
天下孰與格化
美德善政
必歸之君而弗敢成。
蓋將使吾君身自行之。
吾知或從王事。
續終于後而已
不一之辭所從非一也。
君子行是以惠澤加於天下令聞傳於後世
君子之智。
不亦光且大乎三四得互中位一以光大一以无咎
含章
中德之積爾郭雍以六二爲一卦之主。
非任時之責者。
雖有美德
可以含而固守可也從王事謂從天下大无成天之功。
終地之德而已
含章則不茹。
終於必吐而後已此待時之義也。
待時者待從王事之時也知固守含章以待從王事之時則含弘光大之義得矣三居下卦之上其位非不尊雖有從王事任天下之道。
而六二中正已當其位矣故或之含章小道故知六二之外三之可以任重李光讀易詳說人臣積善在已瞭然使户曉必有忌惡之者
惟深自晦然後可以守正行志竭力從王有功不敢成亦不敢貽患於後。
而卒能終之但歸美以報其上爾如此庶免咎悔周公之事成王是也蓋六三處下卦之上以陰居陽人臣之極位也又无正主其道㣲弱正大嫌疑危懼之時故致其曲折如此使君臣道合。
无所疑間任之專而付之重有功見知則說豈當藏其智謀不以時發孟子曰人有所不爲然可以有爲人臣内有積美之德當可行時則動而不括矣外有能爲才盡恭順之道則功業見乎時矣故象曰含章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朱漢上爲文三文成爲見離伏含章人臣含章不耀以其美歸之君。
六三不正容恱也可正也六三動則正惟含章故當可動而動以時發也。
坤德含弘光大含章静也以時發者之動也静而含動而弘所以承天歟乾爲王伏巽爲事三内卦之上爲成上爲外卦之終或從王事者三之上也作成无以成功自居有終其事而已爲臣而終其事職當然也六三以是從王事得恭順道知光大坎離合爲知知如日月之明光大邵雍曰。
陽知其始而享其成陰效其法而終其勞曾穜易粹言明道先生曰章外見之物含章來章有慶須要反已李籲所録兼山郭氏曰。
六三不正陰處下卦之上其才爲不足其位爲過中以順而過中
可以含章代終而已李衡義海撮妻臣之有善其君故不敢主其成功
則能終此臣道陸畜德於内而時發於君不求自顯禮曰善則君。
過則已斯其知之也。
王逢成制也。
終就也龍昌斯。
人臣含畜章美之道若謀議未及先發之非其時宣行之使天下之人。
但知臣之所爲不知君之所命則失所以爲臣之分也。
朱。
楊萬里爲臣不任事求任事罪一也。
不任事則姦求任事則謟。
六三。
含其明而不衒或從王事而母必此所以光大也或云者
非不任事也。
非求任事也。
程子謂義所當爲以時而發若含而不爲盡忠也其論至矣无成不居有終謂不畫林栗集解六三六四反復象也上下下之上以陰居剛。
故曰含章也者文之成也。
陰陽相錯成章也以六居三含於六爻之中。
含章之象也雖有文章之美不自發見而包含臣子之道也况在危疑之地乎故曰可然含而不發則何以見其有美美而不發獨善而已亦奚足貴哉故曰或從王事從王事而發之斯爲貴矣六三於六五爲臣故有諸侯從王事之象或之者疑之也或含章從事也乾之九四之六三皆陰陽之雜也是以或之三也者下卦之終而非之成也无成矣其欲成之則上六是也故曰无成有終成者功也終者事也。
始而陰代之終其勞也陰作而陽成之歸其美也是故歲出乎歸乎坎或乎艮非陰之所敢成也人臣不敢有其功必歸之君人不敢有其功必歸之父乾坤之義也子曰。
含章以時發也含章可以爲臣之正非遂閉藏而不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從王事而發之然後知其爲光大也故其釋彖曰舍弘光大含章之謂含時發之謂弘能含能弘斯光大楊慈湖傳三陽陽有章象六陰陰含藏之象爻著此象聖人於是發此義臣盡忠於君含章疑非其道然臣不可以自用之者君爾用臣言取臣之章皆自其君匪由乎臣。
是故臣道當盡其終不當專其事君不則當去可則當順事雖有終臣懷不能自已
至於專成犯禮非易之道也道心中虛无體无我无適无莫
惟義之從不含章而喜於出已長者已私實作之也道心不如是也或者徃徃含章非正故聖人教之曰可貞正也可者通上下之辭。
含章而盡道則即正矣其有未盡道者故以可爲言此立言之法也舍章亦非專於含藏時可發則發未可發則含藏无意无必无我
或之爲言
无必之辭也。
无成无終不可无成有終臣之道也天始地終君始臣終道之常也彼已私之不能忘好自以爲功自以爲徃徃以或從无成爲懾懦卑小聖人正之曰此乃所以智光大也聖人所以明易之道也聖人每言光堯光宅天下文王耿光周公上下易曰光大明曰輝光
君子
所以明乎道心
不作乎意无思无爲而萬理自昭也苟失乎此動乎意必昏必美。
蒙齋先生文集六三含章止知光大也。
臣謂三爲陽故有粲然之章六爲陰故有含藏之象凡人无章韜晦則易。
有章斂藏則難六三有其章矣乃能舍而不露
可以固守之。
即止從王不有善不居其功吾惟知終終之而已成與終若相似而實不同成則有自取必之意終則盡吾職分之所當爲无成有終是乃真柔也象曰以時發也言其舍而未發豈終不發哉待時而後動耳一旦見於王事發揮運用非但小知而已用晦而明以柔爲剛知之光大无以尚此吕祖謙讀易紀聞含章以時發也大凡人出來做事多被人疑忌
只爲預先多露圭角不能含章
含章然後可以時發不是兩件事或從王事。
光大易傳云或從王事而能無有終者是其知之光大也。
惟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此極有意尋常人欲含晦者多只去鋤治驕矜匿名迹。
然愈鋤愈愈匿愈露者蓋不曾根本理會自已知未光大胷中淺狹纔有一功一善便无安著處雖强欲抑遏終制不住譬如瓶小水多抑遏固閉終必泛溢若瓶大則水自不泛溢不須費力趙復齋含章以時發也倡而和施而生時也反此則非時矣時之義大矣項安世玩辭六三六五。
皆以陰居陽者也陰陽相雜爲文故二爻皆有文章之象而文言皆以美釋之猶乾九二以陽居陰亦爲文明之。
象也五得中故爲在中不得位而在上下之交故静則含之。
可以守其於下動或從王事亦足發其智於上也静者六也動者也先含章而後從事不爲始而爲終雖含章而有發時故可而非必也可謂亦可如此决辭也故孔子賛之曰以時發也此以深辨可字之義言貞則可發則發恐人誤以可爲當爻辭於可之下或字接之便見以時發也之意含章秋冬之時也從王事者春夏之時也人但見陽居大夏成歲不知爲之藏蓄使有今日者皆地之智也含之則爲智發之則爲光大李謙齋詳解六三含章止知光大三之近於君此居可疑之地者也三居可疑之地。
以剛有文章之美含而弗露而惟知至正之可守蓋安於至静者之爲也三雖安於静然有時發於動。
則或從王事而不居其成故能保有其終蓋居近君之地而矜才自用則不免有猜嫌之隙自古君臣爭善未有能免於禍者之六三不擅其美不有其成是以能以功名始終智慮光大明哲保身者而能如是哉此晋士燮文子所以爲文也于鞍之戰晋既勝齊師歸
范文子後入武子曰。
无爲吾望爾也乎。
對曰師有功國人喜以逆之先入屬耳目焉是代帥受名不敢武子曰。
吾知免矣及見晋侯
晋侯勞之對曰。
君所命也。
克之制也何力之有焉夫師還而獨處其後
有功而必推之於人。
非六三所謂從王事而无成者乎蔡節齋訓解象曰。
含章止知光大也。
從王事而不敢居成功用其智而已
馮椅輯注象曰含章可貞六三象。
以時發也程正叔以時而發非含藏終不爲也或從王事占知光大也若止含章未爲知也唯王事之可從者或從之。
不終含藏其知乃光大知今作智馮椅輯傳六三含章從王无成有終賛曰。
含章
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文言曰。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九家曰。
六居下有陽坤含藏不顯待乾之命不敢自成也程伯淳曰章外見之物郭子和曰含則不終於必吐待時之義也故或有王事則從之劉氏曰。
三陰文明者皆斂藏之。
故有含章之辭朱子曰位有陽所以含章元陽何由有章爲有陽故半動半静惠卿曰姤九五无所發行其明亦云含章章者辨也下體上體分辨之際位陽顯著或含藏之不自止於下而有從上之志也文言陽盛則包陰陰盛則含陽自重卦言之三陰浸盛陽明斂藏含章之象也右明程正叔曰可貞固守之常乆无悔咎非含藏終不爲也惠卿曰。
者事之幹在他卦以六居三。
則爲不當位而招悔咎坤則五无陽明之君苟人以陽居三則或爲權首而致凶咎剛柔相濟可以貞幹王事
或者未必然之辭從者自我從人先倡王事云者明其上有君父也劉氏曰陰以斂藏爲事含章又當應陽而發之應陽猶臣之從王事也朱子曰居下之上不終含藏時出而從上之事始雖无成後必有終邵堯夫曰陽知其始而圖其成陰效其法而終其勞馮當可曰乾成之從而終之猶乾始從而生之林黄中歲功出乎勞乎坎成乎艮非陰之所敢成也爻居内卦之終可有終之象也夫下卦則上卦繼焉此筮易之序也而易每於下卦之三若欲終之何也易以六爻始終之序而以二體上下之分蓋欲上下各安其分而不相陵躐聖人作易設教微意也是孔子於乾之三言知至知終之兩端文王三言從事二說乾陽性趣上而健進三有君德而未正君位多恐懼之辭陰也性趣下而順止是以從陽爲善故有勸勉之語陽以進爲懼陰以退爲安也右明程可乆乾九三動以趣中者也。
爻静以守正者也林黄中曰乾之九四之六三皆陰陽之雜也是以或之李子思曰。
三與五其陽功則同而上下之位則異。
是以乾坤唯九三六之辭費。
蓋處此地之難也。
右明義田疇學易蹊徑六三之謙下自初至三下卦體全爲文
上以含弘爲德。
含章之象艮爲可次爲民下之位可象坤陰晦疑或上之象三人臣尊位故有從王事之象六三之爻變下卦爲艮成言乎艮故戒以无成爲下卦之終。
有終之象。
春在卯爲闢户以時發之象坎爲知三爲陽位陽爲大艮爲明知光大之象卦變謙柔能謙從王无成有終之象謙尊而先卑而不可踰知光大象三陰爲三陽申衝六三動則又變艮艮寅位物之所終不與地道无成而代有終象六含章止知光大也夫臣道三居下卦之上以六變九是臣之得位者也况之體備於六三則是臣之美全矣故曰含章言臣之章美含藴而已全也含藴章美然後可以事故曰可可者許之之僅辭聖人釋之曰以時發者柔之道以時升故也故六五一爻有發於事業之美蓋含之於三而發之於五也五及時也若含藴章美而終不發露烏得謂之盡臣之道也哉從王无成有終或者不敢自必之辭儻王事之來則從而爲之不可居其成功地則能有終能從王事而无成非知之光大烏能如此若淺暗之人纔一善惟恐人之不知不能含章而全其美則從王之事。
不止居其成功而已必至无功而强謂之功者有之孟子曰欲爲君盡君道愚於乾之九五得之欲爲臣盡臣道愚於之六三得之然乾之九四之六三俱言或者蓋以陽居陰位陰居陽位陰陽之雜者歟卦變爲謙臣之謙者也魏了翁集義東萊吕氏曰或從王无成有終凡人不達此意所爲之事當做十分只做五六分多懷不須盡之如此乃是无成无終君子則不然雖不居成功其所爲。
不以小大逺近
未嘗一毫
不盡
一毫不盡
則失有終之義矣。
无成有終者雖不居其成而不敢一毫不盡
乃可含章以時發也。
凡人出來做事
被人疑忌
只爲預先多露圭角
不能含章
含章然後可以時發不是兩件事。
從王事知光大也易。
傳云或從王事而能无有終者是其知之光大也。
惟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此極有意味。
尋常人欲含晦者多只去鋤治驕矜匿名迹然愈鋤愈愈匿愈露者蓋不曾根本理會自己知未光大胷中淺狹
纔有一功一善
便无着處雖强欲抑遏終制不住譬如瓶小水多抑遏固閉。
終必泛溢
若瓶大則水自不泛溢不須費力所引横渠先生漢上朱氏曰。
見前張横渠朱漢上鄭汝諧純陰惟三與五爲陽位三曰含章
五曰文在中謂其以陰柔靜順中藴陽明之美詳見六五解餘從氏。
趙以未易剛柔相文爲章守正不用含章也可者非終於不用
有時而發也。
通變之謂事或而剛以從王事於卦爲謙謙尊而光
光大也。
无成不必守其剛。
但爲有終不還其柔但爲謙也爲坤則與類行爲謙則終有彖之義也主爻在三彖辭取三何哉二用爲師。
行師乃吉三爲謙。
止而能順无震主之威
有服民之德坤艮皆土當位有應也此爻亦兼亨貞二義易祓總義三以陰居陽而謂之章亦猶五以陰居陽而謂之文皆陰陽相比而爲之者也然六五中位故有文在其中之美六三位不中正非任時之責故欲其含章不露可以守貞而已待時而發則其知之光大足以從王惟其猶在未可必進故或之也或之者下承從事可也代君而不敢成事
故曰无成成功不敢自居
故曰有終齋講六三含章止知光大也六三含蓄章美而不發露終身如此何所不可故曰可其或出從王事則發露其章美者也雖從而无成乃可有終蓋自其含章可貞言之不見非是欠闕有時發露適然用舍在上非已所必儻不及終事而退亦其分也必於有成則是不聽用舍於上而有其功也成則成矣而非順道何以能有終惟從王无成所以有終也。
三畫一終故此爻言終至六四則自是一初再起義。
非三既從王事而四復括囊楊瀛四尚易通愚得之師曰三爻謙謙謙亨君子有終含章无成皆謙也有終君子有終以時發知光大
夫子又即其亨者言之也。
三居下位之上勢高矣而能守之以謙所以居純多凶之地而全其終也愚曰或曰六三以陰居陽既不得位
何爲含章章美也采也謂陽也以陰晦陽謂含其章采也居下之上處臣位
位高而逼。
官盛近諛。
若不正道行之。
貪天之功以爲已有則不永終譽矣。
故曰可
又曰无成有終
臣道也。
三而變之得艮。
有止之義自六三而變之得謙。
退之義。
曰止曰退。
臣道京口曰含之爲言待時而發也趙汝梅輯聞象曰。
含章止知光大也。
三之含章
特以非正位之故可者。
可行以正也。
居高位。
不能以時發之是可正而失之也。
或發之以從王事則已之美可以光大于時
相直說六三。
含章止知光大也三當人有用之時聖人慮其輕用其才。
故戒之曰。
有章美之德唯含晦之可以貞正
任人君之事但當與人君終其事不可自居成功聖人又慮其當爲不爲故象又戒之以時而發既能如此則或任人君之事而事无不若不是有知識之人豈能如此此知之所以光大張應珍解柔居剛位。
陰中陽陰陽相文故云含章
下卦之上。
慮其有過故戒以可非无事也事得其正以時之可爲而爲故云或從王事或非必也利先後得是以无居其成功克終斯亦才智光大善謀蘇起翁讀易記六三取下陰晦極位中正其章美而自晦然非正道也。
貞正而後可。
或從於王事无居其成功但代君終就其功故曰有終此即乃順成天也然所謂含章非直含而不露不可發則含忍時可發則發之此可也。
以此而從於王事成功不居其知光大蓋處三陰之極宜有自晦之道用晦而明其知之光大可見爻變艮止含章也。
卦變含章不敢自衒其功。
亦以謙自處大抵君位君子之所戒謹
臣道母道
豈可作爲丁易東義象含章止知光大也六三以時發者非時含章時至從王事爾言知光大光大象也或曰光大象亦動而成坎之象坎爲明。
鄧錡圖說六三含章止知光大也自六二之遯小利浸而長。
至於六三。
三陰之氣。
行至於申其亥其對
旁通爲否。
則是大徃小來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
止堂先生文集象曰含章止知光大也爻曰含章而象出時發之義奈何爻固言之矣或從王事。
或謂无常所謂以時發者也含章而曰可者以有時發之義也。
惟能含章故有事則發而見其知之光大所以光大者亦以其含弘爾。
程子含章含藏終不爲也含而不爲
盡忠者也然惟知之光大
故能含晦若暗之人。
有善惟恐人之不知豈能含章吳澄纂言象曰含章止知光大也。
程子曰義所當爲以時而發非含藏終不爲也或從王事而能无有終者是其知之光大謂柔變爲剛故云大。
集說釋可字發去聲大字韻詩四月飄風發發之發亦輿害字叶以時發者當其時可而發也。
貞則可發則發唯其時而已知音智光大
今曰知光大者。
以其從王從王即從乾之謂也。
六三其知矣乎
見六二從乾遂亦從乾此其所光大李簡學易記六三含章止知光大京口曰含之爲言
待時而發也。
胡震衍義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
以陰居陽不得其正爲臣當含晦其章自守其正或非必也設或從王事則不敢當其成唯奉職以終其事有善則歸之於君乃人臣也六三之含晦章美非曰苟且偷安而吝於攄忠也。
非曰緘默苟容而謹於固位嘉謀嘉猷則曰唯我后之德大政大事則曰唯我后之命貞固守待時而發禮刑政不敢王命擅行不敢成其始也及其奉王從事則邦國萬民自我經紀之期必有終何咎小象含章而曰以時發也。
義所當爲以時而發亦人臣攄忠也。
含而不爲盡忠也釋或從王事而曰知光大唯其知之光大所以從王事而能无有終也此爻其變爲之謙卦其象以陰居陽不中不正而居下體之上有含章无成有終之象其占則始无成而後有終張清子集注象曰含章止知光大進齋曰六三。
陰爻陽位
以柔文剛故謂之章内含章美不至發露可以守貞三居下體上若義所當爲以時而發不可終於含藏或出而從王之事則盡其知之光大不專成其事亦不可以含章自文不終其事有終陰之事也陽不足後代其終者陰也或者不敢自决之辭從者不敢造始之意愚謂之三五。
皆陰外而陽内以柔文剛故三曰含章五曰文在中也而文言釋之或曰有美或曰其中文章美物故也三五同功異位亦有從王事之象趙珪解六三含章止知光大也。
三以柔居剛位下體之上陰志剛而躁戒之當含蓄其章不可自用貞固守之或上從王事而无居其成功但有終竟其事而已象云以時發因從王事而發其章美則是知之大矣胡炳文通象曰含章止知光大也曰小象三言文言二言義仁禮之性健義知之位順君子於坤法柔順而已陳應潤爻變緼六三含章止知光大含章隠德弗耀其章美可守貞正從王事雖或无成
至于有終也六三變謙謙之九三亦曰勞謙君子有終吉正此爻之變也世固有无成有終者亦有有成无終諸葛亮隠德南陽含晦章美蜀先主三顧謀復漢業出師未捿而死事雖无成出師一表照映今古其心之忠至有終也明矣晉桓温王敦東征西伐似若有成者其不忠至于叛逆无終也故謙德之人含晦章美待時發發則成大事業
知亦光輝盛大也。
齊履謙女方有行男始受職
章美无成
无有成功也。
兩句戒辭有終
永終祚慶也。
一句祝辭
解蒙精藴大義六三含章止知光大也。
先儒之三五皆陰外陽内故三爲含章
而五爲大在中也。
或者不敢自决之辭從者未敢造始之意有終陰之事。
不足後代其終者陰也蓋陽知其始而享其成陰效其法而終其勞含章靜也以時發者陰之動也含而不茹終則必吐待時之義也始而未嘗顯其終而未嘗居其功匪知時而識勢不足以語此也梁寅參義含章止知光大也。
言以時發内含章美發於事業必以其時時當發而閟與當閟而發者皆咎矣或從王事而无成有終則其發之以時者智也不爲物先者亦智也其存於中也爲章美之藏而發於外也爲光大之智。
三之以陰居陽惡能如是哉貢清之撮要六三含章止知光大也。
易以六爻始終之序而以二體上下之分。
易纂饒氏曰。
本義以其无成
爲初不可言成曰恐說不得六三是陰之漸盛始焉履霜今至三矣但當含晦其章美而以貞固然下卦之上。
已自貴了故或從王事然必至无成蓋六五是暗君而上六又无自是不得所以无成然以其能含章故亦有終有終者但能保其身爾人此時尚可爲到六四則絶不可爲矣。
當來不應科舉
曾占得此爻。
夫子彖辭又發又辭之意謂此時人人固守
世道誰與扶持
故啓之以時發。
美之以知光大是亦救時之意曰爻辭有或從王事夫子發此意又却掉了无有終謂之含章不是只管固守以時從王事則其章由是光大矣問全主文如何不曾時節如何爾又曰也難看不是如子如此分出則人只將夫子之說去解爻彖
畢竟夫子說底如何不依他說得吳氏曰陽文爲章六三以陰遇陽故爲含章象可
謂可貞固以當陰長至三勢已漸盛於時但當韜晦自尊故曰含章
朱子主文五經文而言程子主夫子文言而言二者不可偏廢陽動陰靜六三乃半動半靜之爻。
可以藏則藏時或出則出或疑不可必之意含與習正相對發則不終含矣故曰以時發也貞固爲知含章則此知藏於中而不露從王事則此知發於外而光大胡氏雲峯曰三與五同功異位
三多㐫故聖人首於乾坤第三爻其辭獨詳焉六三以陰居陽非内含章美不露可者僅許之辭也然位下卦之上不終晦藏或出而從王事始雖无成。
後必有終或者疑之之辭也乾九陽居六三陰居陽皆曰或非必之六爻皆臣而下卦之上曰王事有君也六爻皆陰而上卦之上曰龍。
有陽也所引徐氏曰朱氏曰楊氏見前董真卿會通朱漢上易祓總義〉六四
括囊旡咎旡譽〈程子四近五之位而无相得之義乃上下間隔之時其自處以正危疑之地也若晦藏其知如括結囊口不露无咎不然有害也既晦藏无譽朱子本括囊言結囊口不出也譽者過實之名謹宻如是无咎而亦无譽矣六四重陰不中故其象占如此蓋或事當謹宻或時當隠遁也。
董楷集說附録括囊事還做得在位使否先生曰。
六四位是在上然之六四却是重陰故云人隠便做不得在位趙與迿遺說朱子語録六四爻不止大臣在位便當去未仕者便當必大因問比于事曰此又别是一義雖凶无咎吳必太録問六四括囊
注云六四重陰不中故其象占如此重陰不中
何以見其有括囊之象。
曰陰而又陰其結塞不開則爲括囊矣又問占者必當括囊无咎何也。
曰。
天地閉人隠時若括囊
有咎楊道夫王弼注處陰之卦以陰居陰履中位无直方之質不造陽事含章之美括結否閉賢人乃隠施慎則泰之括古活反結也方言云閉廣雅云塞也囊乃剛反譽音餘又音預造七到反。
又曹早反否皮鄙反閉必計反字林結反云闔也施慎並如字慎謹也象詞同或作順非孔頴達正義括結也囊所以貯物以譬心藏知也閉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不顯物。
故曰无譽不與物忤故曰无咎不造陽事至非泰之不造陽事含章美者六三以陰居陽位造爲陽事不爲事始待唱乃行。
陽事猶在故云含章章即陽之美也今六四以陰處陰内无陽事是不造陽事含章之美當括結否閉之時是賢人乃隠唯施謹慎通泰李鼎集解虞翻括結也謂泰反成否爲囊艮爲手巽爲繩故括囊在外多咎也得位承五繫于包桑无咎二多譽而逺四故无譽于寳曰陰氣四八月之時自觀來也天地將閉賢人隠懷苟容觀時釁此蓋寗戚蘧瑗與時卷舒之爻也不艱其身則无咎功業不建故无譽司馬温公六四括囊无咎无譽者何六四者於律爲大吕於曆爲建丑月日窮于次月窮于紀天唫地閉萬物伏死陰氣大盛陽將更始卑體順。
以陰居陰處不得中而潜伏乎其深是以幽晦否塞不通无咎亦无譽也陳了齋說不出也故成近也故无咎咸之六二順此者也異乎其末矣李光讀易詳說臣道也六五得人正位而四爲未得位得時否泰分繫四之否其責任甚大。
進而至五。
則發爲事業。
不可掩者矣。
括囊内充其德。
静以待時之義。
漢儒乃以囊括不言爲訓豈不陋哉在内括囊
孔子釋之曰蓋言謹也。
謹於養德謹於正也都絜變體義此之豫也而又辭云爾者蓋至六四。
闔户於酉矣以言賢者處默不語之時。
故有括囊之象焉然和豫通者衆人之所同而窮亦樂者賢人之所燭六四以陰居陰静不失其正窮亦樂之象。
變體所以爲豫也。
唯其括囊則閉其言而不出藏其智而不發。
於是乎无譽
然不時而
後時而縮則於是乎无咎无咎則不以人非之而害其樂也。
无譽
則不以人與之而易其樂也无咎无譽
而其樂无益損焉則其爲恱豫可知矣故曰括囊无咎无譽然豫以順動成恱豫之效故以雷出地奮爲象而王法之以作樂崇德是爻則以六四陰静而正雖窮亦樂故爲之豫焉而與其本體異矣趙復齋說六二中正坤道之純六三體雜陽來闢也六四重陰陽去翕也三爻之義取象精矣日有時夜氣有時冬陰有時而静又何咎項安世玩辭四與二皆純陰而二得中位。
故爲大用四以純陰交際之地故爲天地閉塞上不通之象上下之交皆絶上不近名下不近禍故有无咎无譽之象凡上下之交者多具二義故六三亦有含有發也乾九三兼上位下位九四兼上下進退此義三有陰有陽故有時四陰而又陰故爲閉爲括而已乾九三九四六三六四或者不定之辭乾九居四六居三皆陰陽相雜故皆有或象乾九懼而蓄乎人或躍而得乎陽或居陰也六三含章貞守從事光大陰或居陽也九三德位皆陽。
故但爲乾乾更无退義。
六四德位皆陰故但爲括囊
更无進理蔡節齋訓解括。
結也居不可動之地故取結括囊口爲象吉凶悔吝動不動无咎亦无譽馮椅輯注六四括囊陰氣閉塞之象括古活反結也閉也。
囊乃剛反所以貯物言結其囊口不出无咎无譽占譽平聲一讀去聲名也朱子過實之名筮者惟當謹宻无過亦无聲名
趙汝梅輯聞括者據其要而緫之囊虛而柔器之陰者也。
純陰初三五猶居陽位二四上則重陰六陰已盛四居其間雖未至上窮君子已逆知龍戰
之漸猶之群小用事君子偶處斯時不至於戮辱君子已過爲之防好遯深隠括囊然不使少見其鋒頴以此无咎固其。
分也。
没世无間君子所疾今何爲有无譽之辭蓋時當昏濁則名者忌之府譽者毁之媒小人君子之身都令聞不能自强爲善立名致譽。
唯有忌之毁之爾徃昔皦皦傑特之士每多罹害嬰釁由得譽於衰亂世故无咎以免禍有譽亦足以招禍蘧伯玉卷而懷之括囊也。
寗武子无道則愚无譽也荀氏以爲腐儒何邪姑汾遁叟證類指龜陰陰位含章之美。
无直方之德當結括其囊度德退處狂進譽无佳聲時則建酉律則南吕人事之如長沮桀弱之隠者當周之季世无救弊之術自爲避世之士爾丁易東象義囊者虛而有容物故爲囊六四以陰居陰有括囊謹言之象居正无咎
非二故无譽二則多譽故也既无咎
无譽寵辱俱无也蓋有譽則有咎矣以變象言之。
爲囊動則互艮伏兊又有伏巽以艮手巽繩掩兊之口括結囊口也故取此象此爻重陰
正而不中緘口不言无咎无譽許魯齋讀易私言之六四不問有應與否一本六四下有順之五字皆无凶咎爲臣之道大體主順不順无以事君也一本凶咎下作蓋臣之道子妻之道主順貞順則无過吳澄纂言六四六居第四畫
之豫括囊象也括謂結之也體虛而容物
囊之象也四變爲奇塞壓其上猶括結囊之上口人之謹閉其口而不言
猶是也。
无咎
占也无譽
占也不言過咎而亦无稱譽也四變爲剛而應初如否之初四
上下不交。
故其象占如比。
吳澄纂言外翼囊坤四括囊。
爲囊柔而虛容物也。
六四變爲奇畫在下上括囊口俞琰集說致罪致疑唯能謹宻囊口之結括則无咎无譽六四爻位俱柔而近六五故其象占如此
胡炳文陰虛能受有囊象六含章六四括囊皆取含蓄不露之象。
三以陰居陽猶或可出而從王事。
六四陰居陰惟可括囊不出而已董真卿會通林氏爲囊荀九家之說徐氏之祥曰爲地盛貯萬物囊之象。
李氏舜臣曰譽者咎之招六四之所以无咎者以其无譽陰晦之世。
法當隠身將隠焉名世之托隠以求名者皆不能无意于世者也名之一出而辭之不可人世吉凶之患將迫逐不去爲君子者。
不可以不謹也。
龍氏仁夫曰按朱子當去當隠之語蓋有功於易。
若當去不去當隠不隠唯阿乾没竊位全身括囊之象者小人之流也豈易㫖哉。
所引許氏曰。
見前許魯齋讀易私言梁寅參義陰而又陰結不開括囊之象也至於是亦豈非君失其君子隨時義守括囊之戒則无咎无譽矣其曰无咎又曰无譽者蓋欲无咎則必无譽然後苟有其譽不免於咎矣如東黨錮之士是也
〉象曰
括囊无咎不害也〈程子傳能慎如此无害也卜子夏傳六四括囊无咎止慎不害也。
純陰之升。
无陽以明之則陰不能獨化也。
下體地也。
上又非陽无天无君之象也天地不交之賢人何由明乎敬慎而懷其包括不敢可以无咎譽也戒其位於上行孔頴達正義不害者釋所以括囊无咎之義曰其謹慎不與物競故不被害要義括囊謂閉其智李鼎祚集解盧氏曰慎言无咎蘇軾傳六四括囊止慎不害也夫上下之交者皆非安地乾安於上以未至於上爲危故九三有夕愓之憂坤安於下以始至於爲難故六四有括囊之慎陰之進而至於猶可至於四則殆矣故自括結以求无咎无譽咎與譽人所不能免也出乎咎必入乎譽。
脫乎譽必離乎咎咎所以致罪而譽所以致疑也甚矣无咎无譽之難也陳了齋說不出也故成。
近也故无咎咸之六二順此者也異乎其末矣張紫巖易傳四近諸卦爲大臣位坤臣道也六五得臣之正體四未得位惟含養德静待時進而五臣道亨括囊内充其德待時有爲者也漢儒乃以囊括爲譏
豈不陋哉陽舒陰閉孔子天地閉之訓夫閉於前而舒於後生化之功。
自是出也。
括囊之慎庸有害郭雍解六五之君柔弱在上而四又以柔德獨近之其危矣
惟六四知幾君子一以柔德自處
既絶直方之動又異含章之發括而絶物无咎善惡括而不形无譽好惡括而不萌故不害天下徒知毁之爲害而六四又知夫譽之爲害不其謹之至歟。
孔子人隱
非隱其身也隱其德也善乎知幾君子之隱乎然則括囊爲臣歟曰使之然爾非得已也李光讀易詳說六四一爻最近君位人臣高履
危處嫌疑之地當閉藏知謀如囊之括結其口。
不復出納
以爲明哲保身之謀聖人發此爻爲萬世人臣之戒則善矣雖然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若君有失德不敢諫朝有闕政不敢則是冒寵竊位持祿養㨍交豈聖人垂訓萬世哉。
之六五非女君攝主也斯正屯否隔絶
人隱遁避禍之文言天地變化草木天地閉人隱
若己高位如遯之初六
危至而後求行是速其禍也。
遯尾之厲不徃何災也是時也。
循默可也不然
則是凡爲大臣皆當陰拱坐視國之顛覆孰任其咎學易者不觀其時不悟其幾曷足以聖人微言朱漢上爲囊。
六四動成艮艮爲手。
括囊也六四正動則不正。
四有伏兊兊爲口。
不正无譽可也无咎何邪六四當天地否塞賢遯藏不利君子正。
故止其口而不出者慎也。
慎以全身故於義不害立人不行矣而括囊緘默罪也安得无咎故此不以位言之曾橦易粹言兼山郭氏曰。
六四坤道之革由乾之四也有近君之嚴多懼之地才德未孚危疑實甚以其上下不交故言天地閉以其无承无故言人隱斯時也可括囊无咎无譽而已李衡義海撮要四處多懼變化之際猶臣居高權勢之間若盛而致譽有逼上之嫌退而近咎則有敗事之累惟慎所出使得其正乃可立大德大功也陸四以陰處是有其位而不當者復過之體是矣臣。
之節又又居陽故无合革之美大其動也闢二之德。
靜也翕應四之位翕閉也是天地否閉賢人乃隱不可衒其才智也牧六四是陰爻得位小人得位小人得位與人爲咎爲譽聖人戒之當安靜之世不可妄咎妄譽於人。
戒其作福威也劉楊萬里傳四居危疑之地而慎默括囊可也可以言而不言假六四之義以自文則張禹胡廣學者讅之林栗集解六四與三皆重柔而不中故三含章四括囊然陰以退爲安。
進爲險三下卦以陰居剛不純乎柔也故无成有終
四已進乎上卦而以陰居柔陰既盛矣故不敢爲咎亦不敢爲譽按釋文荀氏說卦爲囊三在内爲含而四在外則括之矣故无成有終无咎无譽
皆合二象而言之也。
陰當其位是以无咎无陽是以无譽也。
衆陽群賢也衆陰者群小也故陽以見群龍爲吉陰以喪朋爲利六四以陰居陰而衆陰之中天地閉群小用事
當此君子遯藏其身括其智囊三緘其口猶懼其不宻也斯可以无咎譽矣子曰括囊无咎不害君子謹而不出
夫何害之有哉。
楊慈湖含章已爲人情所難而况括囊括囊則謹括而不發其中未能无己私者徃徃不能括雖知所括徃徃不謹己私中潜一突易道不如此道清明无體无我發則發括則括何適何莫不可發而必欲發其取咎也必括則不發不發則无譽此事理之常彼未能无私意者徃徃耻其名譽之不聞此意一動不能括故聖人又教之曰无譽言乎自无譽也聖人諄諄凡以消人之私意使之從道使之免禍爾人之私意難克
故又教之曰不害也上无陽明之君以六居四陰而又陰又无括囊著矣李謙齋詳解以四而視三尤切近於五此危疑之地最爲難處者也位嫌勢逼則咎之所不能免功高望重則譽之所不容釋曰咎曰譽二者交集足以君上之疑爲吾身之禍於此求免不亦難乎。
故六四之臣惟括囊不言而後可以无咎无譽无咎則君不可得而罪无譽則君不可得而疑自非致謹於三緘之戒末見可也張安世宣帝時職典樞機謹畏周宻卒能免於霍氏之禍其有得括囊之義乎。
節齋訓解曰。
括囊无咎不害也。
居上卦之初。
而繼下卦之後
故能知先動迷惑知其不可動而不動謹之至也。
馮椅輯注括囊无咎六四象占不害也明括囊乃慎之至无咎不害事馮椅傳賛括囊无咎不害文言天地變化草木蕃。
天地閉
人隱易曰括囊无咎无譽
言謹也。
林黄中爲囊見苟慈明說卦在内爲含四至外括之矣此括下卦爲囊群陰在一閉塞其路四當囊之口故有括之之下卦之陰不使上進乃得无咎无譽不能辨之於早是以僅能如此
右明朱子重陰不中故其象占如此或事當謹宻或時當隱遁也林黄中曰陰當其位是以无咎无陽是以无譽李子思曰譽者咎之招六四之所以无咎者以其无譽陰晦之世其法當隱身將隱。
名世之托隱以求名者皆不能无意于世者也名之一出而辭之不可人世吉凶之患將迫逐不去爲君子者不可以不謹也亦右明占。
劉長民曰夫靜也翕應四之位其動也闢二之德毛伯玉其初也辨之於早以絶其害及其盛也深晦其迹以避其禍。
馮當可在下而反居上括囊謹宻其能免於禍哉聖人乾坤以定君臣之分使乾常不失在上不失在下君臣分定禍亂不作矣。
此義亦陽貴上進故至四而或陰惡上行故至四而括囊石守道曰。
陰之爲道聖人惡之。
故彖欲其喪朋而六爻不言群陰惡其黨盛而類滋也陽爲君子陰爲小人乾言君子宜言小人也今六爻小人之辭何也曰。
不爲小人作也初言堅氷上言龍戰見小人之情狀中爻每每爲君子慮焉右明義田疇學易蹊徑六四之豫下建酉之月萬物收斂括囊之象九家上易囊括結也互艮爲手括囊下象互艮爲无咎上卦爲震震上爲聲互坎爲隱伏无譽在賢人爲隱坎爲險有攸爲靜爲順不害
草木爲反蕃鮮下卦艮爲土木剋艮之土土死木旺
故有天地變化草木蕃之下卦也六四變陽等而上之便有否卦之否卦是爲天地閉塞賢人隱遯之文言兼天地而言者此也六四括囊不害純陰之卦小人盛之也故初爻曰履霜堅氷至。
戒之也上爻龍戰于野傷之也况六四一爻在乎而上下卦皆陰是在位无一君也已又以陰居陰是處亂世不明者也四雖能動而變剛然舉世皆濁已豈可獨清而自異哉是以貴乎晦藏其智緘默自謹以求幸免括結其囊周宻不露无過咎亦无聲譽如此寵辱不至全身逺害矣。
韓文公所謂刀鋸不加
車服維是若不能謹之則害知己孔子賛是无咎不舉无譽之辭者蓋譽者咎之招也。
六四之所以无咎者以其无譽故也有譽則有咎矣。
卦變近君之地。
則有主之嫌卦變爲豫處多懼之地則逸豫之戒魏了翁集義康節先生漁樵對問竊人之美謂之徼其始取之也惟恐不多也及其敗露惟恐其多矣夫譽與毁一事也而兩名者名與實故也東萊吕氏曰。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此地須是括結囊口都无一條縫始得鄭汝諧
純陰之卦也以六居四陰而又陰也上遇六五五亦陰也陰晦如是閉塞也。
處之之惟當藏而不發露不量可否輕出而用之雖小有譽而咎亦隨至矣。
或曰二亦以陰居陰何以吉也二下體也得中也二與四異矣。
學者自識趙以夫而剛。
於卦爲豫上迫乎五疑忌有咎一陽爲衆陰所宗則有譽矣括囊者戒其勿用也。
陰爲虛囊既括則其中守柔敬謹不至於何咎之有然時當純陰
不爲剛而鳥柔。
位雖當而志未行何譽之有易祓總義以六居體正大臣之任陰柔不中重陰之間將安所爲乎以人事之。
象爲括囊所以盛。
物乃括結囊口以喻人之緘默非特无咎亦且无譽譽者咎之招也无咎所以无譽也。
无咎无譽大臣事行之以謹能不而已楊瀛四尚易錢融堂六五用事上六四但當結括囊口。
不使微言着聞
則誰其咎之然或有則是結之未也故又曰无譽嗚呼
爲何時而使之有譽乎哉漢季諸子更相標榜錚然以自表襮其不免於禍固宜
无他不謹故也。
得之師曰四爻之豫豫有樂義義。
四適重之際。
洊陰昏閉君臣隔絶也而四且居多懼之地。
故取豫先之義而有括囊囊中之物未出於口而括之所以爲豫也然豫慎之而抵於无咎不害地則又有豫樂之義愚曰按朱子九家爲囊夫囊者有底之物也包藏之義括者結其口而不露以内三陰重閉如囊之包藏六四處其時而括之指爻變若不變則偶而至上六。
何謂之括六四變而有括之象所郭子和見前郭雍趙汝梅輯聞括囊无咎不。
害也。
足以自容括之則足以自保囊而加括謹之至也至謹則不我害徐直說六四括囊无咎不害居多懼之地聖人戒之以括囊无咎无譽有底曰囊无底曰橐有其才當韞藏於内如囊之盛物又從而結括之不輕用其才所以无咎
有才發於所以无譽括囊无咎自有咎唯能敬謹故免於咎不能爲己害也張應珍解陽開陰閉六四處上卦之下而柔居陰位隱閉括結爻象括囊凢占坤卦六四能謹行慎言以體此象則无咎无譽无害蘇起翁讀易記六四處重積陰之中近黄中下之主天地閉草木人隱亦何可爲哉。
當如囊之括結其口无過无名足矣陰盛如此不宜有言故夫子獨以无咎稱謂謹慎无害不及无譽
若非括結囊口緘默自謹咎且不免况於譽乎爻變伏巽巽爲繩爲囊故曰括囊三四皆處重陰之中故以含章括囊爲貴丁易東括囊无咎不害也六四不害謹宻无害无害无咎也鄧錡圖說六四括囊无咎不害也自六三之否大徃小來至於六四乃四陰之氣。
行至於酉其子其對在卯旁通爲觀大觀上順而巽。
中正以觀天下俞琰集說括囊无咎不害也六三半剛半柔半動半静故其知六四純柔全不動故乾之剛正之君在上四也進則无咎不幸切近六五四也則不害各隨其時爻辭无咎无譽爻傳止无咎當此此位得无責咎幸矣何稱譽之云括囊不害无咎李簡學易記六四括囊无咎不害童溪曰咎所以致罪所以致疑甚矣无咎无譽之難也然當是也譽所以致疑則譽亦咎也故括囊无咎不害也潘氏曰天地閉人隱時而居多懼之地謹宻奉上无咎足矣敢求譽乎李恕易訓四居近君危疑之地若晦藏其智如括結囊口不露无咎而亦无譽謹慎如此无害胡震衍義六四重陰不中近君多懼之地无相得之義。
上下間隔當此周宻樞機藴藏智謀括結囊口不露乃得无咎不然有害然雖舉動憂虞亦无赫赫聲名雖无言行悔尤亦无昭昭之令。
聞。
小象不害括囊无咎不害天下徒知毁之爲害六四乃知譽之爲害不其謹之至歟楊氏曰。
六五以臣居君位則僭也。
六四不幸而近之唯恐去之不速隱之不深龔勝所以不仕王莽之朝而蔡邕所以失節董卓之官聖人臣子大分於六五則深戒之以居下之禮。
於六四則力勸之以潔身隱之於六五而發之於六四其防患深矣。
此爻其變爲之豫卦其重陰不中
四五皆陰有括囊其占當謹宻逺害也。
張子清集曰。
括囊无咎不害節齋三爻陰而位陽故有含有四爻位俱陰故爲閉爲結括立行括囊不害无咎則不不慎則害矣愚謂吉凶悔吝動不動則深藏於宻括囊然故无咎亦无譽趙珪解六四括囊无咎不害四位近高有嫌疑重陰地積陰生上下隔閉之處此位此時者如括結囊口不出无咎亦无譽蓋有譽則有咎也象云不害若不慎言有害陳應潤爻變易緼四居大臣之位。
進賢退邪開忱布公何乃至括囊无咎无譽
九四變陽卦爲豫猶豫之人。
安有剛斷之才况群陰
左右一言稍忤禍患立至。
箝口結舌
括縮其囊。
不得譽終亦无咎爻辭惟曰括囊不言人臣臧否也。
雖然括囊无咎
隱者事人臣既无剛斷之才當退位隱居
官守
无言責則可也苟居大臣之位括囊則不可也
蕭望之乆爲漢。
閹宦擅權
箝口固位
反爲恭顯所害。
則不括囊括囊者也。
欲其不害得乎。
齊履謙括囊猶言含章
而其致戒之則專。
蓋此卦六爻臣與妻事。
四正臣位故其如此謂當括結囊橐之妻亦然
解蒙精藴大義先儒曰。
括囊不害无咎謂當閉塞時則不出可也
貢清之撮要六四括囊无咎不害也六四是陰爻得位小人得位小人得位與人爲咎爲譽聖人戒之當安靜之世不可妄咎妄譽於人戒其作福威凡上下之交者多具二義故六三亦有含有三有陰有陽故有四陰而又陰故爲閉爲括而已易纂饒氏曰問括囊不出否曰隻是不出於口到這裏不可說亦說不得是其足以容之又曰六三與六四相因如六三是含晦章美不教發露或時從王事到六四直是不可言吳氏曰陰長至四其勢已盛而又以陰居陰又當上下陰交際
重重閉塞无可開之故有括囊之象占者謹宻如是則既不近害亦不近名三與四皆上下交際但三則陰陽相半四則陰而又陰故三尚可爲而四則絶不出矣象傳括囊不害无咎无譽其中胡氏雲峯曰。
六三含章六四括囊皆取含畜不露象三以陰居陽猶或可出而從王事六四陰居陰惟有括囊不出而已
〉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一百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