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一四八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一百四十八九眞
公元1115年
陳慱古〈通川徐良弼墓志云公諱慱古
字守約
家富于訾。
兄弟治産業公獨慨然志於學法中
優等升貢。
郡守朱公彦海山樓成公預坐獻詩
門外海濤鐵騎
檻前山背金鳌
大稱自是期公以必掇高科
未幾果於政和五年何㮚及第
調處州刑曹宣和中江州德化縣
强盗從政郎
建炎初大守劉公龍圖之辟。
本州司法潰兵張敵萬以兵圖城。
是時守貳遷治海門崇明鎮公攝郡事。
雖以力不敵城陷被執而公毅然不爲賊屈。
賊亦不能加害於公大守部刺史莫不嘉公之有守各以名薦于朝。
宣教郎泰州海陵縣紹興五年也。
賊兵再犯保守有功
奉議郎
繼以磨勘承議郎公之爲邑適承兵革之餘民俗凋瘵專以撫字爲意
郡守迫於軍期
科斂不時
公累爭之一日以蓋營寨立命蘆席數以萬計
公執不可愈力。
盛怒震喝公自是鬱鬱不樂
再宿而殁。
二子以喪歸殯
既乆。
適有一僧鎮江焦山來訪尋其家。
且求公遺像而圖之。
其所以則云本寺主一夕夢迎伽神問姓名則云前任海陵縣承議陳公。
主僧異其事故遣其圖畫公遣像而去二子祺禔皆世其業祺累舉於禮部禔亦爲一鄉善士云〉
陳能千〈建安陳能千字勉仲浦城人蚤以行藝貢辟雍政和五年上舍免試禮部故相何㮚觧褐將仕郎江東提舉司屬官繼爲和州曹改宣教郎太學正未赴用顯謨閣直學士康執權薦對除通判湖州丁父憂眼闋再倅宣州奉祠官至承議郎以政仕轉員外郎年五十七〉
陳起宗蘇州府陳起宗興祖少入上庠踔厲有聲連冠多士諸公皆斂祍以避一日歸省同舍生爲投試卷起宗禮記同舍嫉之輙陽以周禮迫試乃告起宗遂用周禮試復第一
政和五年進士第四年三十七以微猷閣學士并州起宗善談辨詩篇。
灑落驚人陶謝風韻備載家集起宗同年者。
錢觀復張栅也〉
公元1118年
陳汝楫〈宋朱晻庵大全朝散郎致仕公行本貫泉州同安縣永豐鄉感化里曾祖珠不仕祖彦嗣故不仕考禧贈右朝請郎妣吳氏封安人公汝楫濟夫政和八年上舍出身補官迪功郎建州曹掾屬官不行調南劎州順昌主簿秩滿正權漳州司户參軍長泰代爲漳巖主簿内外終制從政郎汴州司法參軍未行改宣教郎奉議郎汀州寧化縣追榮其考以承事郎
孺人告第四加至今官封而公寧化罷歸承議朝奉朝散郎十年不調晏如也年六十一以紹興二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終于家公自始屬疾即使其弟爲奏上得致仕郎未報疾革親戚常所徃來告語屬其子而逝既尚書下公請事如章而公不起矣公在事廉勤自約所至能聲大府部刺史所知
事有他吏所不能辦者皆以諉公公辨治日以謹力長泰直歲不收公力爲言得蠲田租什之三在漳巖尉老病不任事以公代易會民余勝蘇居群黨攘𢼶爲姦公悉禽取寘之法。
乃安朝廷嘉録其功改中都官龍圖林公遹南劎翰林綦公崇禮漳州皆嘗論薦之在寧化興學校治複屋經子史氏群書以教其人。
寧化以武爲俗民不見義至是學者彬彬焉公自是歸社門里閈非歲時慶問未嘗出入閭巷公府鄉人欽愛而仕者安之公亦自適恬不以進趨千其意可善人君子矣。
而壽不遐於公猶爲有憾也。
公兩娶黄氏皆封安人安人左宣義郎致仕之女亦先公卒子一人忱以公恩補將仕郎一人未筓先君子吏部府君公同進士也熹之來此不及拜公矣公嗣子忱將葬公於某山之原以公行事授熹序次將以求志於作者熹謝不能而其請不已不得辭乃取所論募具著其大者如右紹興歲次乙亥人日左迪功郎泉州同安縣主簿管學士朱熹狀〉
公元1132年
陳橐宋史列傳陳橐字德應紹興餘姚人入太學有聲政和上舍教授寧州以母老改台州士曹治獄平允
更攝天台臨海黄岩三邑
越州新昌皆以愷悌吕頥浩欲援爲御史約先一見宰相用人乃使之呈身耶謝不徃趙鼎李光
交薦其才。
紹興二年五月召對改秩六月監察御史論事不合
八月詔以宰邑治行江西運判瑞昌倚勢受賂首効罷之期年所按以十數有望解印綬者以母年高乞歸養撫字移知台州五邑嘗攝其三。
民懷惠愛越境歡迎不數月稱治。
母喪邦人巷哭相率行在所千餘人請起清謹不擾治狀著聞其敕所在賜錢三十萬。
力辭上謂近臣陳橐有古循吏風。
終喪司勲郎中累遷權刑部侍郎秦檜力主和議䟽謂金人多詐和不可信且二聖逺狩沙漠百姓肝腦塗地天下痛心疾首今天意既回兵勢漸集宜乘掃清雪國耻否亦當按兵嚴備讅勢而動舍此不爲
乃遽講和何以中原之望既而金厚有所邀議乆不决。
將再遣使復言金每挾講和以售其姦謀論者因其廢劉豫
又還河南地遂謂其有意於和臣以爲不然且金之立蓋欲自爲捍蔽使之南窺
犯順率皆敗北金知不足從而廢之豈爲我哉河南之地欲付之他人則必以爲戒故捐以歸我徃歲金書嘗謂歲帑多寡聽我所裁曾未淹歲反覆如此割地通和彼此各守封疆可也同州之橋至今存焉蓋金非可以義交而信結恐其假和好之說騁謬悠之辭包藏禍心
變出不測深鑒前轍亦嚴戰守備使人人激厲常若寇至苟彼遵和則吾之振飭武備不害立國之常如其不然决意恢復之圖勿循𥝠曲之說天意允恊人心響應一舉以成大勲則梓宫太后可還祖宗疆土可復矣。
憾之力請未幾金果渝盟徽猷閣待制頴昌府時河南新疆初復無敢徃者即日就道壽春則潁已不守改處州又改廣州
兵興後。
廣東盗賊寧歲
十年九易牧守
革弊
以恩先之。
留鎮三年
民夷恱服朝廷韓京一軍循州會郴寇駱科犯廣西
詔遣討之。
廣東累年困於寇賊
移屯敵稍知畏今悉軍赴廣西廣東危矣
地。
稽留機事降秩上章告老婺州不已致事又十二年。
以疾卒于家年六十六慱學剛介不事産業先世田廬
悉推予兄弟廣積四方聘幣不入私室謝事剡中僑寓僧寺
日糴以食。
處之泰然王十朋風土賦論近世會稽人物
杜祁公之後陳德應論見李燾傳〉
陳湜〈清漳志陳湜龍溪政和間嘗有牙媪遺珠於其門莫記其所乆之媪造其門四顧若有所物色公呼問之。
媪曰嘗遺珠爲主迫取雖市屋鬻女度不能償公曰第言其狀當爲訪求之媪以實告。
全歸之。
媪警喜呼爲父拜謝而去。
里有喪多假婦女首飭。
繪綵器皿以事莊巖有遺白金器者公因徃吊
見而拾之屢問掌事者。
器皿有遺否。
掌事人方倉皇求之未得。
公即出於袖中歸之。
鄉人咏嘆不已
公嘗夢人告之。
曰汝壽終七十二後享壽八十四蓋陰德之。
報也見教反吳勲記〉
公元1176年
大謀清漳志陳大謀龍溪人登政和第。
特科之子歷任廣東提舉學幹初與其
大誥大訥同時歲貢
守黄因舉送特爲一詩美之政和天子丙申年兄弟三人得仙之句鄉人榮之〉
陳熈臨安郡續志陳熈
煥然臨邛政和間游太學預薦送以特恩廷試釋褐迪功郎蜀州永康茶稅再調主雙流簿紹興初大將宿兵蜀口發東西州轉粟給軍民力疲弊死於道者相枕部使者檄公代縣
部運至涪上既至則又檄以至軍前諸縣規賞。
勉爭退公民病安可復驅以至逺爲民得罪其不恨遂長葉於浯放散民丁
還任
即致其仕以歸。
特恩承事郎賜品很優游家居自號石居士晚好煉丹之術呂仙翁嘗訪之〉
公元1124年
九齡〈宋馮縉雲先生和州通判陳公墓志銘公諱九齡壽翁本陳宗室
文帝封璘爲安成侯於公蓋十三世。
祖璘生巋嗣侯從主入隋居長安
生愿
允文
允文生處仁。
處仁生拱。
唐中武節度使
生成之。
同州成之生耀卿
昭宗右拾遺
朱温篡。
辭入緱氏山
戒子無出耀卿餘慶餘維猶守祖訓隱德晏元獻公力薦於朝凡三召乃出。
御史裏行
即公曾祖也祖文政
從居華州蒲城父子元豐中與兄都水監主簿
子雅上書新法得罪公生十年父母俱喪。
能以學行植立貢禮部再黜留太學十年
游益廣學益成。
文益不合有司
宣和六年
以恩授濟州文學
調水洛城主簿
懷德軍司刑曹事
靖康
成都靈泉安仁二縣主簿
眉州酒務
右宣義郎
通判和州
未赴卒。
享年六十有六。
紹興二十一年。
六月十六日也。
臨終却粒飲水三日
沐浴衣寇。
精爽平時家人居喪祭享遵用古禮
母爲佛事
娶潘氏生男漢傑
軍功承信郎
再娶張氏。
生男邦傑
宰相薦經術精通。
論事切直
右迪功郎湖廣江西京西路總領司佳備差遣
舜華
進士黨普再娶俞氏生男庭傑。
早卒朝傑應進士舉
女淑。
宗子伯瑾。
舜英未筓
孫男觀。
復。
二人
漢傑等將以紹興二十五年。
十一月二十五日葬公于嘉州峨嵋山之麓邦傑以某嘗與公同知公
拜請銘其幽穴夫國朝五舉恩待遺逸其人皆老。
故僵起百爲一日諉以事宜
練達絶少諸生足觀采。
然而無聞豈其晚暮惰氣
以時侮易落寞以盡。
仗其有所蓄積
必大肆老且更壯若是者。
何其疏闊也惟公剛介之節。
樹本不爲得喪壯老慟憾。
遇事精魄健銳。
顧出盛年
得意上數等人不敢視以耄憊必敬畏信服嘗攝安仁縣於時丞相張公冨公其外戚屬憚公不敢毫髮形勢犯教節制軍馬王彦常因故人
牽挽幕下不得已一至劍門即棄去總領財賦趙開自謂心計精宻劉晏公疏列取子利不覺失驚起立公出忠恕背馳
眉州酒務不法檄公按驗則不鞫其贜獨以逋負趙公不恱
令公代所按重困棄之。
公縱舊官補以逋額十萬。
義聲流聞比滿。
猶得子錢七十萬四倍常後得和州使因出東南
見鄉宰必有遇合
不幸以死可悲也夫銘曰。
學以今故不售志以位。
不究
惟豐其廪而嗇其施所以其後者邪〉
公元1202年
陳璟〈宋楊誠齋西和州史君墓志銘君諱公師宋其字陳其姓新蔡人也。
今居𡊮之宜春冑出舜後媯滿
朝奉郎司農少卿銀青光祿大夫
式者其曾祖
朝請大夫金紫光祿大夫之純者其祖朝請大夫正議大夫升者其考贈碩人晁氏贈宜人徐氏者其妣也君某氏出也以父任歷鄂之蒲圻
韶之曲江主簿
澧州司理參軍未赴丁母憂除喪爲贛之會昌又爲靜江府義寧以薦者改宣化郎知筠州高安縣通判德安府開州西和州未赴西和請爲祠宫
主管建昌軍仙都卒年六十四終官朝散大夫君在蒲圻武昌軍增葺區廬諸縣屬役它邑良擾。
君所即工馭佛老之廢宫以爲材僦市井庸保以爲使不日而成。
卒乘交賀田里罔覺無缺令諸部使者檄君攝之邑之地卑江面湖每歲桃花水環邑之境匯爲巨澤畫數百里
三邑之民。
不可以政和間唐令築萬頃堤以鄣之堤潰
四十年莫之能復君率乃僚。
行視故跡
荒度
地勢
於是徙廣就狹舍舊新。
距故堤三百舉武兩山之厄。
外水之咽。
發耕者七百人治之勞賚勸相
勉以乆利
董以大家
三旬堤成截若霽虹。
隱若金城
迪歲大穰
民厭魚稻
民歌之曰。
馮夷不仁兮奄吾疇以爲天惠陳侯兮涸彼湫以爲疇。
黄雲兮被野。
后稷欣欣乘白而來一飯兮祝侯。
大椿永乎春秋總領王公炎間而薦之後樞使
又薦之。
君在會昌摘山之盗突入贛境張甚。
君首揭格外賞募猛士蝥弧前鋒盗退太守侍郎陳公天麟表其績以父憂義寧地雜蠻漢崇山復嶺
商旅道斷而官自鬻鹽府散之縣縣散之鄉故事皆强民售之君爲設場聴民自售呼舞
溪蠻間發
乘以大盗師旅之後加以年飢專意撫字
民用昭蘇蠻有吳其姓者。
黠而勇。
陰嘯群醜時闖漢疆君以策縛致麾下諸酋出謝君勞饗之。
諭以忠孝以福禍感恱而去。
一境寧謐劉焞梁安世章薦宜州蠻叛帥王卿月招君議事遣徃攝守君遜不敢當條上平蠻方略卿月用之。
蠻汔平定高安祖挈重君痛節百費以它賦之贏代民輸民力寬政籍甚寇冕一路
太守侍郎俞公徵首薦之。
萬里相繼
假守亦薦之。
秩滿造朝萬里祗召繼至復薦於朝而君已詣曹署安郡丞矣有㫖理爲中書除命戎帥知德安政戎索鷹撃毛摯覘民細事以神其明道路以目每事盡規横政小霽。
復州缺守諸部使者列于朝。
請以君攝凡五閲月水樓以代民兵之役。
邊備以激義勇之士。
提舉尚書張公孝伯漕使劉立義提刑張垓交章薦之辰蠻叛帥樞使王公藺檄君議事將辟爲真守君復遜不敢當條上平蠻方略君凡再辭辟郡談者高之君至州治不擾而裕聴訟不察而明。
期年治民氣和樂。
迨暇訪求唐刺史柳公綽韋處厚遺跡追和詩句
峽中爭傳之有嘉禾一莖九穗生其境内部使者表其事。
以爲君之異政所致制帥龍學尚書劉公德秀茶使王某薦之給事程公叔達中書舍人陳公居仁屢薦之前後舉二十餘人既歸自蜀意已倦飛
得請祠官
超然自得悠然自放迺築池館迺葬
芳晨勝日策杖孤徃詩狂酒聖胥命杜園溪友所至爭席徃徃登山臨水
吟風弄月窮日之力至夕忘返。
嘉泰二年十一月朔子孫羅拜稱賀君忽慨然曰。
吾其歸乎皆問曰翁既歸矣又將焉歸君笑而不答。
後五日
夙興焚香立而逝云娶駱氏賓王之裔也。
宜人前一年卒二子元勲從政郎道州軍事判官元老將士郎
後君數月卒四女
長適進士百藥次適文林郎泉州觀察推官孟瓮。
皆前卒次許武德郎贛州正將用中之子允德許進士陽光之子孫男二人
衍衢。
治命納祿之澤。
奏補孫女二人居幼。
君色粹氣温
表裏如一
可愛可親
莅官謹度過事
爲凛不可奪然睦家庭
親故一信一勢利。
聞八一善若已有之。
見人急難若身逢焉尤爲龍學尚書公所知。
公帥長沙
道宜
聞君之喪。
親臨吊焉。
哭之慟。
襚之渥。
撫存其孤。
惻惻也。
元勲將襄君大事
夫人駱氏祔焉。
諏之玄夫重告曰其歲癸亥。
其月辛酉。
其日丙申
兹謂良辰
縣曰
鄉曰信義
里曰德成
原曰貂石。
兹謂良窀。
迺走一騎
持李監嶽逢原所書官簿求請銘。
銘曰世能吏何以立我事。
我事未
我民已注。
世之惠人何以字我民我民弗字。
彼奸蒙仁
有煒陳君。
臨不春有惠之無惠之病有能之能無能之稱謂無知已。
薦累其紙謂不逢時手兩其麾俾或克壽可量厥
未就而萎何司爲斯爲君問天天且弗知〉
公元1103年
陳紹宋陳止齋族叔元繼壙誌維陳氏自福之長溪縣儒鄉擢秀里。
温州瑞安縣帆游鄉義里譜凡七世
傳良生晚。
猶及諸祖父行皆厚重不察大人也。
府君字元繼
祖行最少
傳良及詳其爲人
里中有故或衆不能合。
中有故或獨不能必須府君後集
夫人善助之。
日以酒肉飲食人時嬉遊
冬歲必爲具燕。
長至僮僕不遺
用度不節
家訾陪於疇昔府君崇寧二年卒於乾道二年十月丙戌夫人元符元年
卒於淳熙十三年二月丁卯府君淳熙五年十二月丙申葬於所居里西尖之麓至慶元二年十二月庚申
而夫人祔二子
宏中
定中。
女適劉宋朱克明
邦基
孫男四人詵宗。
宗洙宗汾詵早卒宗洙爲兄之子方中
後澹洙皆國子進士一人傳良諸孫也〉
公元1118年
一鳴〈宋史浩鄮峯眞隱漫録福唐陳君時可墓表重和元年二月進士陳君諱一鳴時可年四十一以疾終于寢。
宣和二年正月葬于其鄉福州候官縣平山祖塋之側紹興二十八年十一月上郊圓丘男諤通籍于朝始贈君右承事郎於是諤持左迪功郎南劍州司户參軍黄謙狀來請識將以石表於墓下。
予與諤嘗同僚
不可辭則以狀實叙次之。
謹按曾祖象。
累贈金紫光祿大夫祖褒父萬夫隱德弗仕
自君叔祖侍讀樞宻直學士襄。
正直鯁亮
裕陵知。
時大臣既更新嗜進合一和之
學士首言青苗不便
及薦司馬文正公三十三人
皆弗合大臣意官用大顯
其後所薦三十三人者。
相繼登宰輔。
或爲名卿大夫
人曰。
陳公之舉不凡矣。
今天即位得其薦䟽遺藁乃告天下舉士其以陳某爲法由是福唐陳益鼎鼎甲天下承光藉潤實始有君君於是生六十日而孤自幼已自立不與浮沉崇寧大觀間用事者方以老莊清談放蕩說表裏王氏新義春秋聖人作反不用慨然侍讀公舊居安德之僧舍讀書堂。
五經春秋諸傳百家子史日誦不絶口乆之盡通其出從多士
巍然居上游然率用所學背時不在甲乙第。
議者謂君與侍讀公雖出處殊致所向不苟合實若符契云安知君得志風烈議論隱然前人齊而尚止於斯乎。
君娶郡人吳氏千里曾孫
思之孫介夫之女筓而拜舊於廟。
奉其姑于堂。
烝嘗脆甘。
孔禮且時。
凡君之行著于鄉聞于家人
親戚故舊乏者得所而後生者得所矜式皆吳氏之助。
吳氏得年四十八。
後公七年
宣和六年正月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君之兆而窆。
以諤故。
孺人
生一男諤也四女人。
許昌言黄俊民景先
幼爲尼。
三孫男。
翰。
朝三孫女皆㓜。
初君之殁也侍讀之子中散
悼念不忘。
有命遺表恩奏諤今爲右通直郎通判興化軍所至能聲予知陳氏之積其來有原。
其後有承。
而其興未有既也寵靈荐至
將拱而可待
若夫族系之所來載之侍讀公之譜之傳且有家在得不復云〉
公元1131年
陳堯臣王明清揮塵宣和初徽宗有意
蔡元長鄭達夫不以爲然童貫初亦不敢領略王黼
蔡攸
將順賛成之。
有謀者云。
天祚有亡國之相。
班列或有陳堯臣婺州善丹青精人登科爲畫學正聞之甚喜薦其人于上令御命以視之水部員外郎尚書以將使事堯臣即挾畫學生二員俱行。
盡以道中所歷形勢向背
且繪天祚像以歸入對即云虜主望之不似人君臣謹寫其容以進若以相法言之亡在旦夕幸速進兵兼弱攻昧其時也并圖其山川嶮易以上上大喜。
即擢堯臣左司諫賜予鉅萬燕雲之役遂决。
堯臣方三十三歲。
遷至侍御史蔡元長復將預政堯臣望風上疏元長前日不合人情狀攻之。
初榜朝堂上猶元長堯臣萬州監稅元長竟不告廷堯臣寢是行堯臣亦遭斥建炎中監察御史李寀䟲其爲鷹犬誤國之罪始詔陳其名初秦檜主泮高宻堯臣滄州掾曹同爲京東漕司試官以甚會之擅國
逐盡復故官。
不敢用招之武林每延至相府
欵宻叙舊堯臣以前所錫萬金
園亭西湖上極雄麗所謂陳侍御花園是也會之湯致逺御史露臺評而周爲高方崇堯臣之妻兄致逺腹心回護之遂免竟以壽終李仁父長編胡交修繳其祠命之章。
尤摘其奸其嗣懇爲高作行狀以蓋前跡高後亦悔之會建炎時御史敢於國門外建第。
以此可見高之子郔云堯臣子倚今爲卿。
武陵新志明清揮麈後録周郔所記陳堯臣决伐燕之策。
蓋出於天下公論堯臣之子倚。
以財榷行都張全眞參政日載真僞作一可以但作全真文字近覧李仁甫長編紹興元年。
正月四日辛丑中書舍人胡交修人臣之罪莫大誤國自古誤國之禍。
莫大燕雲之役者燕山議首與夫用事之臣大者誅戮者流放而陳堯臣者獨仍舊故秩廪食縣官置而不治所以上慰宗社神靈四方痛憤堯臣爲國召亂不知罪惡之重乃敢自引於乞爲郡守今雖爲宫祠叨切食祿臣愚伏望睿㫖削奪堯臣在身官投竄遐方
以懲其惡以謝生爲後世臣誤國之戒詔堯臣管臨安府洞霄宫㫖揮更不施行書之于編。
益知之言不厚誣且非明清私意
見長第一百五十九注後閲中興日曆宰執奏乞行遷責高宗豈可以因乞差遣反遭貶邪止罷祠焉〉
公元1120年
陳懿宋許景衡横塘陳通直墓志銘公諱公美温州平陽曾祖諱某祖諱某父諱某公美慈順謹飭遇人歡然無間人亦爲之傾盡兄無子。
或勸其求嗣續曰吾弟孝友即我死尚憂身後乎公美事寡嫂彌謹撫其二女得所歸。
常曰吾早孤而窶不及學問幸有庶幾成吾志手抄群書授之早夜課其誦讀稍長俾從師營其資給甚而無厭怠色未幾其子桷以上舍生甲科聲稱翕然歷官太學秘書省
退食侍側
必問所讀者何書所游者何人討論何等典故桷具以對曰毋忘學。
毋友非其人。
蓋友所以輔學也。
吾聞某人某人賢者
亦嘗從之游乎故凡桷所與徃還
名人操履醖藉
尤爲賢士大夫推許
蓋有所授之也。
公美以其子之恩。
四封通直郎致仕若干
宣和二年五月甲子
以疾卒于京師
明年某月甲子
葬于福州長溪縣某鄉廣化寺之後山。
孺人某氏同邑人。
二男子。
長即桷也以承議郎行秘書著作佐郎
次曰某集進士若干女子
婿曰某。
一早卒。
在室
若干人。
公美重然諾與人有終始振其急難
唯恐力之不逮也。
故聞其卒。
皆爲之出涕
其柩東歸
有越數百里迎拜致奠者。
行路嗟異之。
邦人滋以其長者可惜也將葬其子以書來告。
先人里閈故辱公知。
今葬宜有銘。
敢請某曰嗚呼美善事其兄。
善教其子。
善與人交
其可考不誣如此
桷方知名當世則公美之不泯後世必矣。
然其事則不可不識也。
故銘之以遺其子。
刻石納于墓隧云〉
陳遘〈宋史忠義傳陳遘字亨伯
其先江寧永州
進士第莘縣爲治有績。
魏尹蔣之奇馮京許將交薦之。
雍丘縣徽宗以爲御史而遭祐甫憂畢喪。
廣西轉運判官
蔡京蠻徭地。
建平從允三州
蠻人安静
輕擾以兆釁不可
惡之。
他事罷歸
旋知啇州興元府入爲駕部金部員外郎張啇英得政
用爲左司員外郎
俄擢給事中
會啇英免相。
蔡薿封駁
沮止之。
請外
以直秘閣河北轉運使直龍圖閣陝西
召還京師蔡京復相。
再使河北淮南
易置發運使
命選諸道計臣有閥閲執政言。
曰。
職卑不可用。
更選
帝曰可。
集英殿修撰
使徃。
不敢言遂爲副使
未幾升爲使。
朝廷方督綱餉運渠雍澀使决吕城公兩塘達于渠漕。
路甫通。
朱勔花石綱塞道官舟不得捕繫其人。
而上自劾
帝爲黥人。
徽猷閣待制
宣和二年冬
方臘亂。
詔以屬始起青溪
不及千古
脅從已過萬人
又有蘇州石生歸安陸行兒皆聚黨
應之。
東南弱勢單。
士不習戰
必未能滅賊。
願發畿兵鼎澧槍盾手。
兼程以來
庶幾蜂起
愚民不至滋蔓
帝悉行其言加龍圖閣直學士經制七路治于杭時縣官用度百出
創議
公私出納量增其嬴。
號經制錢
其役總制使翁彦國仿其式。
號總制錢
於是天下至今經總制錢名。
兩人始也。
又言妖賊陵暴州縣
搜求官吏
恣行殺戮
徃徃斷截支體
探取肺肝
或𤎅以鼎油。
或射以勁矢。
備極撡毒不償怨心。
貪污嗜利之人。
倚法侵牟
騷動不知勢極。
積有不平之氣結於民心
一旦乘勢如此可爲悲痛此風不除。
更生事。
臣願采摭官吏姦贜
仍舊習者。
按治以聞。
重寘于理。
許之。
又進學士
凢所施置
御筆先下於是越州王仲薿
市民金茶器。
减直買軍糧劵。
而以私錢取之。
仲薿坐黜經臣後河堙窒邦人水潦爲病。
前守數。
請于朝皆以勞費輟役冬月檄眞揚潤楚諸郡。
凡守閘綱卒。
悉集治所先是當閉閘。
群卒無以食率凍餓不自聊
聞命相率呼舞以來二千人用其力治河
不兩月畢。
人利焉徙河北都轉運使
延康殿學士歷知中山眞定河間府
欽宗立
加資正殿學士
積官光祿大夫
復爲真定
又徙中山
金人再至冒圍入城壘拒守康王天下大元帥兵馬元帥受圍半年
無援京都既陷割兩河求和光祿卿適至中山臨城諭㫖遥語之曰主辱臣死吾兄弟乎居以名義自處寧當賣國家爲囚奴乎適泣曰兄但盡力勿以弟爲念總管使盡括城中撃賊總管辭遂斬以徇又呼步將沙振徃振素有勇名亦固辭固遣之振怒且懼潜衷刃入府。
妾定奴責其輙入振立段之遂害於堂及其子錫。
僕妾十七人長子鉅以官淮南獲免出賬下卒噪而前曰大敵臨城汝安得殺吾父。
執而捽裂之身首無餘。
城中無主開門出降金人入見其尸曰南朝忠臣也。
斂而葬鍺鐵柱寺。
建炎初
特進孝友爲人寬厚長者部刺史二十年。
每出郡邑焚香祈天願不逢貪濁吏。
嘗薦王安中吕熙浩。
張慤謝克家何鑄後皆至公輔世以爲知人適由開封尹衛尉少卿光祿卿是彼也。
金人執之以北後十年死於雲中。〉
陳過庭宋史列傳陳過庭賓王越州山陰人中進士第爲館陶生簿澶州教授中牟縣宗子博士
何執中侯蒙器其才薦之擢祠部吏部右司員外郎
使契丹
過庭初名楊庭辭日徽宗改賜今名時人契丹主苦風痹又箭損一目過庭歸證其妄。
且勸帝以邊備爲念遷太守少卿起居舍人
宣和二年
中書舍人纔七日遷禮部侍郎未盡一月又遷御史中丞侍讀寇竊過庭言致寇者蔡京
養寇王黼二人則寇自平又朱勔父子本刑小人交結權近竊取名器罪惡盈積昭正典刑
謝天由是大與權貴翻陷以不舉劾之罪罷知蘄州半道海州團練副使黄州安置三年自便欽宗立以集英殿脩撰起知潭州未行。
兵部侍郎在道中丞初入見帝。
諭以國家多難每事悉意盡言於是節度使范訥丐歸環衛過庭因言自崇寧以來旄鉞者多不由勲績請除宗室將帥立功者餘並如例。
又乞辨宣仁后誣謗姚古擁兵不援太原陳其可斬之罪七竄諸嶺表禮部尚書右丞中書侍郎議遣大臣兩河與金耿南仲以老聶昌以親辭。
過庭主憂臣辱願効死。
帝爲揮涕自固南仲
城䧟
過庭亦行。
金人拘之軍中
因留不得還。
建炎四年
卒於燕山
年六十。
開府儀同三司
謚曰忠肅名臣言行録過庭右司四年時大臣各立黨。
不協同列陰爲向背唯公無所附也上曰陳過庭中立不倚者也公見自壬戌至戊辰。
七日之内。
彗星見於天之東北奏曰夫以陛下恭儉憂勤
仁民愛物施於四海不宜致此災異故凡明於天象
者皆曰此金賊滅亡之象稽之天理
驗之人事
賊殘暴。
自取滅亡
决有是理雖然天道幽逺儻以幽逺而忽著明之戒。
似非先哲王正厥事以應天變之義。
戎狄未殄寇盗未平
主威未振國勢强權綱未舉。
紀律未嚴是非未明賞罰未當罪人已得而未加明刑寬詔已頒而未實惠倉庫未盈。
私室富貴近之列未得正人州縣之間未皆廉吏命令數下而數易。
羌除屢報而屢移朝有姑息之政。
吏多冗濫之員如是星象垂戒其可忽乎切自警畏内修德。
外修政。
君子退小人廉潔蠲苛修兵選車備邊陲儲糧食
恤民隱去冗吏
除弊庶幾去災爲福矣〉
公元1121年
陳康伯宋史列傳陳康伯長卿信之弋陽人父亨仲
提舉江東常平康伯㓜有學行宣和三年上舍丙科
累遷太學正丁内艱貴溪及其鄉康伯起義丁力逆撃俘其渠魁得全建炎末敕令删定官須脩紹興敕令通判衢州攝郡事盗發白馬原。
康伯州兵濟王進討克之除太常博士提舉江東常平茶鹽高宗進蹕建康康伯職事過闕得對因請擇大將上開紹興八年樞宻院義官
累遷户部司郎中
康伯秦檜太學有舊當國康伯在郎省五年泊然無求偷合
十三年始遷軍器監吏部尚書使金至汴將不供閉户卧勿問入夜
館人扣户謝不敏不對後因金使至。
康伯館伴
端午賜扇帕與論拜受言者生事論罷知全州海盗間作朝廷劉寳成閔逐捕康伯以上招懷盗多出降藉爲兵乆之不逞者陰倡亂
康伯得實論殺之州以無事秩滿奉祠十年死起知漢州將出峽召對吏部侍郎康伯首請節用寬民州縣取民無藝
許監司互察臺諫彈劾尋兼吏户部乞約歲用會所入儲什之一二備水奏上議竟不决。
刑部前此有司意興大獄康伯平讞直冤士大夫存殁多賴之除吏部尚書宰臣擬用權尚書出命高宗顧曰朕且大用何權爲尋拜參知政事
孫道夫使北還已聞金以買馬非約爲言
朝廷特恃和康伯同知樞宻院事王綸白發其端使還乃言知好無他
康伯持初論不變九月通奉大夫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銀康伯固辭
减半又辭兼史院
上嘗謂其靜重明敏一語不妄發眞宰相也又命與湯思退輔政事勿憚啇論惟其而已康伯大臣事當盡公依阿植黨鄙夫患失者臣非惟不敢亦素不能
高祖嘆其長者普安郡王潜藩
高宗一日康伯當以使相封真王
宜冠屬籍於是以爲皇子封建王實三十年二月明年三月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五月遣使天申節嫚言淮漢指取將相大臣且以淵聖凶問康伯禮部侍郎黄中之論持斬衰三年先是葉義問賀允中使還。
言金必敗康伯早爲之備建四策一增劉錡荆南軍以重上流二分兩淮地命諸將結民社各保其境三劉寳獨當淮東驕卒不可倚四沿江諸郡修城積糧以固内地至是召三衙帥及楊存中都堂舉兵又請侍從臺諫集議康伯上㫖今日更不尚和與守。
直問戰當如何時上意雅欲師内侍省都知張去爲陰沮用兵且陳退避中外幸閩蜀人情淘淘右相朱倬一語同知樞宻院事周麟之受命聘金憚不欲行康伯以爲己任奏曰金敵敗盟天人共憤今日之事有進無退聖意堅决將士之意自倍願分三衙禁旅助襄漢待其先發應之。
康伯周麟之國事麟之語侵康伯康伯曰。
使某不爲宰相自行大臣與國存亡雖死安避。
麟之竟以辭行罷尋貶責殿中侍御史陳俊卿言。
當用張浚且乞斬張去爲作士康伯俊卿振職奏擢兵部侍郎九月金犯廬州王權敗歸中外震駭朝臣有遣家豫避者康伯獨具迎家入浙且下令臨安諸城門扄鐍率遲常時人恃以安敵迫江上
楊存中内殿議之因命就康伯康伯延之入。
觧衣置酒上聞之已自寬翌日入奏曰聞有勸陛下幸越趨閩者。
讅爾大事去矣盍靜以待之一日忽降手詔如敵未退散百官康伯之而後奏百官散主勢孤矣上意堅請下詔親征葉義問江淮虞允文叅謀軍事上初命朱倬都督辭乃命義問允文尋敗敵於采石金主亮爲其臣下所斃而還方亮之犯江國即立王褒三十二年始遣高忠建來告登位議授書禮康伯以誼折之於是報書使用國禮高宗倦勤有與子意康伯宻賛大議先正名俾天下咸知聖意草立太子詔以進及行内禪禮以康伯奉册孝宗即位命兼樞宻使進封信國公禮遇殊渥但呼丞相不名康伯建康扈從回即以病祈去位不允
明年改元隆興
請益堅遂以大保觀文殿大學士福國公信州慰勞甚勤且曰有宣召慎勿辭宰執即府餞别百官班送都門外已又辭郡丐外祠醴泉觀使
二年八月起判紹興府且令赴闕奏事復辭。
未幾召陪郊祀
北兵再犯淮甸人情驚駭皆望康伯相上出手遣使家居召之未出里門拜尚書左僕射中書平章事兼樞宻使進封魯國公親故康伯病宜辭康伯不然大臣也今國家危當輿疾就道幸上哀而歸之爾道聞邊遽兼程以進至闕下詔子安節婿文好謙掖以見咸拜賜坐間一會肩輿殿門給扶
大事不署敵師退尋目疾朝謁
卧家旬餘一奏事乾道元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部康伯起陪祠已即告歸章屢上不許一日出殿門喘劇輿至第夢年六十有九贈大師文恭擇日臨奠子偉節固辭乃止命工部侍郎何俌護喪二子偉節秘閣安節同進士出身五辭不受上手札批諭寄留省中以成其美康伯給還慶元初配享孝宗改謚文正論曰陳康伯經濟自任臨事明斷梁克家才優識逺謀國盡忠至若汪澈論事忠慤薦達人才義問直言正色掃除秦檜黨然長於臨敵失措豈優議論而劣事功者歟葉顒清儉正直衡才智有餘蓋亦一時之選陳康伯登科記宰輔拜罷李志係年徐夢莘北盟集編炎興續補。
朱熹語録沙隨程迥言行録康伯長卿信州弋陽或曰亳州宣和三年何𣗸榜登第紹興初勑令删定官通判衢州五年江南東路茶鹽公事六年除大常博士八年屯田員外郎尋遷户部員外郎司勛十三年軍器監康伯秦檜有舊在朝澹然無求常稱其靜重十四年權吏部侍郎出使於是虜始遣烏延和來賀天申節康伯本部尚書接伴使因命爲報謝使十五年虜復遣元顔宗永來賀生辰康伯仍充接伴使入境上以端午賜扇帕宗永本國是日例賀且接伴使副同之乃敢受康伯舊制却之或謂康伯細事朝廷不惜康伯曰今曲從之後爲例不復可改辱命自我始况所求或無厭寧能盡從之乎宗永卒受賜因自辨數曰接伴慢我朝廷聞之懼生事言者康伯罷之出知泉州提舉江州興國二十五年始命知漢州上除吏部侍郎二十六年得㫖措置户部財賦康伯言當節妄費以寬民力請監司州郡攴用如權攝饋遺借請批劵諸不如法者不則臺諫彈劾從之二十七年侍讀尋除本部尚書康伯兼領措置户部財賦許之九月參知政事二十九年六月兼權樞宻院事九月右僕射同平章事湯思退右揆左上康伯曰卿靜重明敏一語不妄發真宰相也今與思退共政如有可否不惜啇量康伯奏曰大臣國事進退人才自當盡心媕婀取容植黨自固不敢也初逆有南吠之意賀允中葉義問相繼使還言必敗盟而朝廷未之信也至是兵部尚書楊椿言於康伯曰迹虜敗盟其兆已見今不豫備悔奚及。
康伯因與椿所以防虜之術如兩淮諸家盡分界使自爲措置民社宻爲寓兵之計淮東劉寳驕卒不可專倚沿江州郡增壁積糧爲歸宿地皆其目也。
康伯上言虜謂我和好兹乆而兵備施其南牧無疑條上兩淮守禦之計甚悉上嘉納之勑令書成遷一秩三十一年三月
尚書左僕射五月金國賀坐辰使副高景山王全入見升殿淵聖皇帝上仙聲言漢淮故地指求湯思退以下將相大臣内侍四名來南議事廷中震懼報欲虜使去乃發喪權工部侍郎黄中聞之馳白康伯曰。
國家大事
臣子至痛之節。
一有失禮天下後世且使人問焉何以對於是始議發哀成服調兵江淮之策天節百官上壽侍從臺諫都堂起兵康伯傳㫖今日更不論和與守。
直問戰當如何
知樞宻院周麟之受命充金國起居稱賀使已而提兵大舉上疏言遣。
使無益必殺臣以動兵疏入上震怒康伯麟之勉以國事麟之語侵康伯康伯上若康伯聞命即行雖死可避十月王權敗師于淮西朝野岌岌上詔楊存中宰執對于内殿上諭以欲散百官浮海以避之康伯不可遂定親征之議十月諜報虜。
江下親征傳檄諸國慮東京留守自立
十一月爲諸酋所薨。
報至康伯請率百官賀。
上曰。
未頒爾俟到汴京與卿等同慶十二月駕幸江上視師
邊報淮東
虜騎皆遁去在和州者尚三萬餘康伯奏給招安旗榜
女真槩與補官萬户
許授節鉞餘視爵秩高下
超等換授
白身人特命之官開以生路庶幾束手來歸也。
上曰。
彼雖夷狄亦人爾。
首惡一人
若槩殺之朕不忍爲也。
三十二年正月上至金陵上書進取者。
康伯不能决。
上命侍從諫議集議可否
群臣皆無言唯請回蹕臨安而已
二月上還臨安
初虜騎臨江朝臣震怖
遣其拏它適上懲維揚之禍百官般家者皆不問比虜退家在城者惟康伯禮部侍郎黄中兩人而已三月金國遣元帥府左監軍高忠建報登位先是閤門定授書之儀。
略於汴京故事館伴徐嚞以示忠建。
忠建固執特許殿上進書升階猶執舊禮康伯以誼折之忠建語塞
乃請宰相康伯奏曰臣爲宰相難以下行閤門之職忠建奉書不肯廷臣相顧愕眙康伯榻前厲聲曰。
館伴在館所議何事徑前掣其書以進虜氣沮及面報書始用敵國禮
亮之立也。
秦檜白遣柄臣賀至是命起居舍人洪邁翰林學士知閤門事張棆假鎮東節度使副之用舊禮五月甲子皇子瑗立爲皇太子
乙亥内禪康伯陞殿奏言臣等輔政無狀聖恩貸而誅今陛下超然高蹈臣等不勝欣賛自此不獲日待清光犬馬之情不無依戀再拜下上亦爲之揮涕曰此事斷自朕意卿等宜悉力輔嗣康伯等奏曰皇太子賢聖仁孝天下所知但聞謙遜大過未肯即御正殿上曰已再三邀留上入宫内侍扶掖皇太子御榻拱手側立不坐康伯百僚陞殿奏言陛下南面副太上皇帝付托重天愀然曰此大位不敢尚容辭遜太上皇帝即日駕之德壽宫十二月樞宻使元年十二月少保觀文殿大學士信州尋充醴泉觀使二年左僕射樞宻使乾道元年少師依舊大觀文致仕沙隨程迥知名士也嘗言虜謀入寇近習有唱爲幸蜀之論者康伯痛詆斥之忠誠懇切上爲感動得不行當時朝皆知之而日曆不敢墓銘行狀無所後十五年以語士大夫已不謂然矣况千載之後乎哉
上饒陳康伯長卿紹興三十一年左丞相隆興元年乞去章十數十二月制授少保觀文殿大學士進封福國公信州韓忠獻王領鄉郡故事寵之明年再入相位乾道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入對午漏未盡數刻退至殿門喘劇輿歸牙遂不起遺表聞上震悼視朝三日大師入内内侍省押班賈主管葬事詔大常討論宰相薨于位典禮銀絹三千疋兩。
水銀腦子以斂謚文恭擇日臨奠命權工部侍郎俌護其喪以歸以侄大節添差江東轉運司屬官本州應副葬事一再遣官致祭官其親屬十一人赙䘏之典極其哀榮蓋公之在相位也值虜恃其强大以間不虞欲躡符秦魏燾之躅裒其兵六十萬號百萬逾淮壽略滁和踐蹂眞陽之間氊賬相望鉦鼓之聲不絶師出無名天地鬼神怒而不赦然凶熖焱迅逺近大震公時以謀議輔佐天子同列間有家室先去者公屹然不動氣貎自如遽書警奏緣手裁决一時言兵事者皆得展盡底藴。
擇其長而用之人恃以安會中書舍人虞允文趣師趨采石不得偏將李寳八膠西焚戰艦荆鄂軍又順流南下虜勢大屈其酋益憤約其黨三日畢濟過期盡醢之悵下遂變驛至公入賀高宗曰此卿輔佐之力也鑾輿勞師建康天威所臨虜聞之一夕遁去是時軍典國家調度百出所費不貲暴征横斂不及郡縣閭里從容若無事時民至今追頌之高宗素有與予之意朝夕恊賛以决大議挺然有古社稷臣之風此所以兩朝眷奬之異始終無間者歟始時公方罷相而虜復侵邊以左僕射湯思退江淮策免警報急人大駭望公復用親札中使家居起公復以爲相制中外皷舞公之未至太學生數百人狀闕乞用公迨公之來而都人夾道懽呼
莫不以手加額得人心如此公之薨也孝廟親御宸翰書其碑首旌忠顯德之碑後三年公之子偉節叩首闕下文劾之有詔翰林學士劉珙其俾汝銘其略謂公姿貎魁秀氣宇閎逺望之知其爲鉅人自爲諸生持身甚嚴不知世間浮靡事居以孝友聞事後秦國夫人篤敬愛其兄悉推先業與之待遇族姻鄉舊
均有恩意其學一出孔孟人主論事專以寬大開迪上心士大夫一時歸之凢所論薦唯賢與能不務主已或勸取士以爲門下用公曰是立黨也其可乎張浚有人望方再用也公推挽之備至辭位又薦可復以爲相及張浚絶口不言公爲接伴時以言者罷去後言子來覓官爲難前後廟堂七八年同列自相好惡獨公守正
周旋其間無所適莫後皆曰陳丞相長者不敢毫髮觖望退朝危坐一室簾几蕭然不聞馨咳音天資冲粹類皆如此文集三十卷温閏簡古信乎有德之言也又謂臣嘗論公起布衣致位上台平時樂易和粹與物無競不經意於世者及臨大事呼吸變化安有危而謀猷靖深動合機會群公不可及之嘆世以爲度量謝德望如楊綰用能運動樞極安天下顯有丕績卒爲宗臣之子偉節秘閣安節進士第後爲郎未及顯用而死孫景參終於太平州人皆謂能世其家公配饗孝宗景參有請改謚文正公
姓氏遥華陳康伯進士翰林學士辛巳親征詔曰漢家之厄十世
至光漢而中興獻公之子九人重耳尚在紹興吏部尚書使金還知泉州漢州參政僕射章持進封信國公福國公再相封魯國公乾道元年少師致仕卒年六十九謚文正公其謚文曰成天下之一化者謂之文格君心之非者期於正宋名臣言行録太上皇帝臨御寓内三十六年始者北狄貪天之禍太上不忍南北之民蹈鋒刃遂屈已議和歲月已乆而虜酋篡竊自立者恃其强暴兵號百萬氈賬相望鉦鼓之聲不絶師出無名天地鬼神怒而不赦然凶熖焱迅逺近大震時則有公以謀佐天子鎮定大事折棰而笞使自殺其驅而去豈不先是紹興二十八年孫道夫使還言敗盟關陝買馬爲言其謀不可測廷臣猶幸其無事首發其端太上同知樞宻院王綸徃驗之虜酋頗相結難又葉義問報聘回知虜已聚兵獨奏曰虜謂我和好滋乆備必弛其南牧無疑條上兩淮守禦之計太上嘉納明年虜遣高景山來賀天申節果出慢言淮漢地及指取相近臣公奏虜違天道離巢穴千里一旦之利必將自焚况曲在彼。
我軍奮怒陛下决計用之士氣自倍及其鋒可以必勝太上以爲檄書六軍踊躍北首死敵侍衛馬軍司出戍御史中丞節制荆襄知樞宻院葉義問督視江淮軍馬皆公指授方略分據要害之地虜臨江朝論汹汹同列間有家屬先去公屹然不動氣貌自如遽書警奏緣手裁决一時言兵事者皆得展盡底藴擇其長而用之人恃以安初逆寇内侍張去爲陰沮用兵之計且陳退避之策或又妄有幸閩蜀之議人情惶惑公奏曰聞有勸陛下幸越及閩者誠用其言大事去矣一日中使御批來甚遽公讀之乃有㫖如更一日虜騎未退且令放散百官公取焚之入奏曰讅如聖訓百官既散主勢孤矣上問焚之何也公曰既不可外施行又不可輙留私家故焚之上深然之後公與湯思退相上宣諭曰卿静重明敏一語不妄發真宰相也今與思退共政如有可否不憚啇量公曰大臣國事進退人才自當盡心媕阿取容植黨自固鄙夫患失者臣非唯不敢
不能故事宰相除例賜銀絹公辭上皇曰此舊格何足辭公奏國用匱乏人主百司皆當省節庶幾有濟臣若盡受何以百僚力請减半從之今上潜邸上皇一日宰臣普安郡王當異其禮除少保真王賜玉帶公與同列稱上皇獨留公曰向嘗與卿議及此不爲難公奏曰陛下聖學高明洞炤今古其所難臣敢爲天下賀上與公等論淮上屯田事上士大夫此者甚多然須先有定論用軍乎用諸民乎若論既定當先治城廬舍老少所有蓄積有所藏然後可爲公曰今淮西歸正
人願就耕者衆已降牛種本錢趙子瀟所納抽解木植
分送兩淮屯田廬舍矣上曰甚善虜使高忠建來告嗣位入見欲用舊禮國書公以義折之乃請宰相受書公又不可廷臣相顧愕。
公館徐嚞榻前責以議不素定徑前取書進呈虜沮甚上嘉嘆之。
公論備邊當擇良將上曰偏禆中有驍勇者卿等可以所聞見隨其高下。
具名以聞上謂公等曰上天悔禍夷狄相攻金先遣使請和則其國中可不倘舊疆復還奉祖陵寢見天眷顧公奏曰項年虜母有云只見和蕃不見蕃和漢今日虜先求和仰見聖德動天之應上皇倦勤初有與子之意。
公朝夕恊賛以决大議挺然有古社稷臣之風。
即位公爲首相
奉册如禮以公舊臣每對但呼丞相不名悚懼
正名分。
上曰尊禮元老此非過也隆興初公言八月金國副元帥紇石烈志寧
第三書來。
通和好。
朝廷遣盧仲賢書報其所論最大者三事我所欲者削去舊禮
彼已肯從所欲者歲幣如數不深較其未决者彼欲得唐鄧海泗州而我以祖宗陵寢欽宗梓宫爲言未之與也恭奉聖訓遣王之望龍大淵通問使副命下之日議論汹涌乞召張浚歸國特垂?訪仍命侍從臺諫集議上諭公等曰。
虜能以太上爲兄。
朕所喜者。
公奏靖康以來首足顛倒之勢。
垂四十年一旦肯爲敵國聖德所致初公自建康扈從回即以病祈去太上屢詔不允
隆興初
公乞去益堅。
上留之愈力章十數上。
十二月
進封福國公信州魏郡韓?領鄉郡故事寵之公入謝慰勞之曰丞相之歸。
所謂歇馬他日宣召切勿辭。
宰執餞别
百官郊餞恩禮殊絶
未有前比公力鄉郡
醴泉觀使時虜兵再犯淮甸左僕射湯思退督師策免警報益急。
人情大駭
望公復用親札中使即家召公
復拜尚書左僕射進封魯國公制出中外鼓舞然議者疑公乆厭富貴
得去如釋重負養疴卧家必不肯强起子弟親戚亦謂公宜以病爲辭。
不爲過也。
公曰不然
今王艱難
大臣體國輿疾上路一見上或憐而歸之耳。
中道邊遽甚乃兼程以進閏月闕下御便殿詔其子安節
婿文好謙扶掖入見仍减拜賜勞問優渥謝病不任宰相職上不許間日一會朝許肩輿殿門大事不書押賜衣帶寢處之具都人見公夾道歡呼以手加額然後向之期公未起者自以淺爲丈夫也上謂宰臣陳康伯器量扈從太上金陵從容不迫可比晋謝安臨終奏事一語差繆出至殿廬疾作輿至第薨公姿貌魁秀氣宇閎逺望之知爲鉅人自爲諸生持身甚嚴不知世間浮靡其學一出孔孟人主論事專以寬大開迪上心凡所論薦唯賢與能不務主已或勸取士以爲門下用公曰是立黨也其可乎張浚有人望方再用也公推挽之備至辭位又薦可復以爲相及張浚絶口不言前後廟堂七八年同列自相好惡獨公守正周旋其間無所適莫後皆曰陳丞相長者不敢毫髮觖望退朝危坐一室簾几蕭然不聞馨咳音蓋天冲澹類皆如此皇太子履袍内侍扶掖御榻側立不坐百官拜舞山呼起居畢公升殿奏願陛下御座以正南面副太上皇傳授之義天顔愀然君父之命出於獨斷此太位懼不敢當尚容辭避公再奏曰陛下應天順人龍飛寳位第以駑下之材恐不足以新政依乘風雲千載之遇四海蒼生不勝大慶宋胡銓澹庵集與陳長卿札某惶恐仰惟僕射樞使大丞相視時卷舒與道進退向也辭萬鍾而弗顧凛乎其難今焉念四海倒懸幡然而起上將軍國重事盡付公公宜爲社稷蒼生克勝其任。
某限以措置海道無繇躬詣鈞屏叅賀下情不任惶懼瞻依之至〉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一百四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