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一四七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一百四十七九眞
公元1101年
士傑宋黄裳演山承事陳君墓志銘君諱士傑
字英伯高避唐季亂自光州温陵始為晉江人三世有佐。
有錫有成之。
成之有士傑成之治生椎於財益向佛為善既逝士傑發金千萬作佛事先君之志弟妹㓜君撫育而訓之婚嫁恩義甚厚。
生業既富。
慨然嘆曰有限之生豈可弊於無窮之欲乃舉家事付其弟以恬養晝日邀賓朋列樽俎笑歌以自適孝友寬厚樂施與勇為善喜道所長多欣而寡愠鄉黨宗族稱為長者好儒士。
子弟從師應接惟勤不顧勞費日謂持心如是有以文學吾家者子六人詳評證謨。
諤。
諧。
而詳果擢第
人情
吏事年少寬大老成人之風予有子歸焉。
士俊
見友甚䔍。
先亡。
君如失左右手
晝夜撫棺以慟竟以哀感得疾卒于建中靖國元年。
孟春之六日。
行年五十有四奉議郎景純女妻之。
再娶其姑之子王氏。
五女
一適縣令梁某。
二為尼。
餘皆處子一人
崇寧二年三月五日
葬於晉江之嵛山。
為之銘曰。
致富身役間弗沉於俗好儒而子擢第弗違其欲。
徃復何憾。
嵛山之腹〉
陳軫〈宋劉元成盡言商洛墓銘府君諱軫
德載姓陳氏
將作丞
吏部侍郎
諱肅之
孫尚書郎累贈秘書監希古孫國子博士致仕
孝標之子秘書歷官州郡
徃來平樂土風浮陽徙家遂老焉。
隱居栖遲長吏希見行孝謹。
諸儒皆服以女歸我皇祖實生先公
積封燕國太夫人
行公早孤。
鞠於外祖父諸舅内兄弟
㓜學相好
恩敬甚篤。
君舉進士不中
士操彌勵。
鄉評惟允
寧氏積善
魏舒羊公受封
爵加蔡襲
以先執政恩授假承務郎調大名府館陶縣主簿
壽州下蔡縣用舉者遷商洛縣
陸魯望詞采
無名第。
崔亭伯行義身終邑長建中靖國元年。
春三月己巳。
以疾卒官。
享年六十。
是歲秋八月壬寅鄆州須城縣。
泉鄉酅上里夫李氏
皇州副使藻之女子文仲行方忠恕信臣女嫁張隆禮。
服膺郡家産本無儋石
武威妻子自操井臼嗚呼哀哉前葬諸子哭且曰酅上之葬。
自我曾大父若祖。
若從祖凡五皆先丞相實銘之。
死且不朽
今子不以誰當為者某孤貌易感遁離多憂中表之淪客覧遺文而僧慕不故以辭乃淪欠而為之銘曰猗嗟商洛
廉靖自終說無隽永賦有幽通夜壑移舟悲泉息馬城郭海子孫燕社載形新刻實嗣遺文
千古如在德音不泯
公元1103年
陳之顔〈宋陳了齋陳謹墓志延平善士陳之顔字常卒於鬱林葬于合浦慈恩寺之東初崇寧二年二月
予自𡊮州移竄廉州是年三月潭州興化寺五月合浦拘囚城中之顔自鄉里逺來見叔祖幽辱窮餓貸米予鬱林十斛合浦其書曰米至公糊口之顔病恐不得歸又半月
僕挈其骨以還瘴癘一慟失聲因成痹昡不能再哭慈恩在城外。
不得親臨其冗葬之日遥望默告之曰汝萬里逺來有意也吾骨今誰委乎使汝客死瘴鄉不得見老母者。
由汝叔祖觸禍至深理不生還汝其安穴以待終當與吾骨並遊於海。
生死命也壽夭也先後時也。
汝其母憾。〉
公元1105年
子真宋陳了齋集陳子真墓志銘子真姓陳氏諱彦子真也。
世家洛陽中大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宫之子
子真
讀書屬文慕古奇節不習詩賦大義善談經世大畧
豪於詩工草字外家之法嘗謂稽康性懶陸龜蒙江湖散人二人所為
自號懶散
又喜與釋子游。
中大公為淮西使者
比丘脩顒。
適在壽陽子真訪之遂入其室
由是喜談出世事。
若無意世者。
中大公當郊恩奏薦先及次子脩。
以遂子真之志又三年
子真入仕太廟齋郎調泗州臨淮縣主簿
大飢
部使者子真管勾賑濟事。
奏請施為
有益於民者。
多子真之所賛畫也監泗州太聖塔又監河南倉時中大公知陝府子真滿歸侍下陝有召公甘棠傳說版築老子度關故事子真府廨懷古庵圖此三像于壁謝寳文景温眞定子眞安撫司勾當公事官制所編修檢討官門下中書省編修特㫖斷例供檢編類一年承事郎局在右司諫㕔隷中書後省典領要官同僚顯士子真雖以選陞恬不希進在職六年覃恩宣義郎宣德郎用薦者除管勾京西木場置局洛陽徃來京師以便奉親樂改通直郎未幾感疾崇寧四年十一月十六日也。
享年六十母蘇氏秘閣校理欽之女贈武功郡太君繼母楊氏
普寧郡太君娶劉氏子男三人孟季未冠卒。
登仕郎五人曾誦次滄州節度推官刁絪次李頌次早卒次太廟齋郎吳順之皆士也孫一人相假承務郎大觀三年七月十三日葬十河南府緱氏縣唐興鄉蔣里黄山之原子真歌許雄偉語多警拔
文集二十卷人喜傳誦所與游多名士子真行者李楶德素熙寧中中大公為淮西提刑先公龍舒某與子真俱在龍舒侍下數得同為潜皖之游飲酒賦詩甚後二十年備位諫垣
子真局在後省又獲欵晤未幾被罪合浦繼謫静海復竄天台蒙恩省。
得訪廬阜寓居南康圃田千有餘里而子真子立
遣人南康求銘予與子真原善
立能竭力營奉勤求不懈不得辭為叙而銘之銘曰才氣超邁
文詞華絢誰之不如位不通顯譽望彰著能弗得施老於抑塞命實制之遺語在編窒乆必亨永乆之賴有子克成
公元1109年
君玉〈宋楊龜山集陳君玉墓志銘大觀三年歲在己丑二月乙酉居士陳君卒越明年其嗣孤經不逺千里狀其行走僕來睢陽乞銘於予予雖未嘗知君也而與其二子厚善不逺千里來請銘義何可辭乃為之銘君諱某君玉温平陽人也曾祖諱某祖諱某以好學篤行于州里父諱某皆隱德不仕為人剛果逺志諸子有以學資其費不會遇人樂易無疏戚之間賓至必為具盡歡乃已。
有善
雖小𠆸稱之若不及。
周人之急。
不責報務盡其義雖轑橐掃庾。
不為後日計留也。
里俗明鬼而信巫有以癘疫死者累月乃敢發喪君之母夫人亡舉獻疑欲從俗君獨曰吾寧死耳奚忍為是耶其孝誠不惑蓋天性也疾已革召諸子而戒之曰汝等慎無析居鄙常態義方之訓
死猶不忘非篤於為善何以此君喜佛學而不為求福田利益事將屬纊所親有為浮屠氏者泣涕問所欲。
對曰。
庭前柏樹子。
復問乃曰。
已在言前則君於死生際可謂安矣。
享年五十有九娶繆氏先君十四年卒子四人德經邦經辨皆業儒
四人繆氏。
季氏張氏其季皆甲夭某月某日葬君於樂溪大嶺之原與其室繆氏同穴君既沒而經邦始以上舍賜第人皆以君不及見為恨而君於死生之際。
猶不累其心况其他乎然積善之報其後必大可不占而知矣故繫詩曰天之於人不可服田力穡有秋君乎有子皆韞匱待價千金疇。
樂溪之原蔚君其無憾安此丘。〉
陳經止〈吕東萊雜說州人陳經止者崇寧初嘗從伊川先生當時學者止為一意聖人者其意不至聖人不已也。〉
陳恢赤城續志陳恢寧海人字彦廣崇觀間三舍士。
藏書萬卷
古文貧獨鄉人之里爭訟折以義理悅服而釋焉。〉
陳戩建安陳戩字冲休松溪大觀三年進士第初調鞏州教授童貫為五路宣撫道過鞏公移不見識者嘉之後為國子博士兼諸王府記室數年不遷事光堯潜邸建炎初户部員外郎監察御史隨幸江浙統制官范瓊先附苗劉以故反側擁兵跋扈公單車至豫章入覲始至其壘整兵列陣而後見且屠剝人以悕
不為宣詔偃蹇自若又諭以禍福且以苗劉覆亡怵之幡然從命赴闕入對喜甚太常少卿車駕永嘉之幸上䟽論兵將用命則寡可以衆宜申嚴紀律使兵將惟命之從則虜可破又以兵制論諸將各擁重兵將尾大之患於是軍號神武三軍始知其為天子之兵矣又謂紹聖初節鎮守臣並賜外除必先入覲而後之官願令今後除罷皆引對上嘉納遂除給事中上䟽今日五失宰執姑息將帥邀功臺諫細務監司守臣多犯法内侍權漸盛宜有以禁止之詔臺諌侍從條具保民弭盗遏虜生財四事奏謂省徭賦本業可以保民聽相紏擿以追捕為守令殿最可以弭盗。
占上流據形勝可以遏虜躬節儉出入
以内藏歸大府可以生財上皆納用之又論諸將詣政事堂大臣狎昵紊亂朝綱緩急不為於是樞臣上章待罪
諸將皇恐自安
迺以寳文閣待制
出知處州
天子知其忠。
慰遣之。
四明
海道兵屯驕悍
前守畏懦
宴犒無度申嚴軍政
民始安之復移泉州丐祠歸卒贈通奉大夫名臣言行録字冲休
建之松溪人
崇寧初貢入太學
乙科懷州司理鞏州教授處州上除國博連丁内外艱吉權諸王記室高宗即位虞部
員外郎
監察御史户部員外郎
尋拜常少徽侍講給事中
寳文待制處州四明
丐閑移守泉州未幾提舉冲占觀紹興三年三年五十三重宣撫五路氣𦦨赫然
借寵賢德取名
然小迕則禍辱隨之。
部使者薦公於貫公移病不出
或勉公以一見逺禍
公曰。
内侍怙寵市權
吾所切齒忍復見其面耶朝廷聞而嘉之張守毘陵徽猷閣待制左正議大夫陳公墓志銘公諱字冲休建州松溪保寧軍節度掌書記傳正之孫贈奉議郎
希正之子也。
母葉氏歸寧
外祖朝議夜夢朱衣吏金章紫綬入謁旦而生公英邁不群崇寧初貢于太學
乙科懷州司理治嶽平允郡太守賢之事多咨决
屬縣得盗上之州獄公察見其冤而尉挾姻黨貴私請於公公正色曰。
無罪以希賞安乎遂釋之人益知其賢有㫖跨大河繫橋以便北使
公私病之。
以訪公公兩朝通聘百年
未嘗以無橋為病是必小人貪功幸賞州縣論之必以為避事也。
第飭有司期會以須。
必有指其失者。
已而兩河之民訴于朝役遂寢其料事明讅如此鞏州教授童貫
宣撫五路氣熖赫然借寵賢德取名然小迕意禍辱隨之。
部使者薦公於貫公移病不出或勉公一徃見以逺禍公曰内侍怙寵市權吾所切齒也忍復見其面邪朝廷聞而嘉之處州教授上除國子慱士改宣教郎連丁内外終喪還朝權諸王記室
事上潜邸上踐尊極
進官四等虞部員外郎尋除監察御史車駕幸浙江前將軍范瓊扞金賊無功剽殘郡邑擁兵上流裴徊觀爨朝廷以為憂公上疏請詣趣使入覲從之。
單車豫章徑造其壘整兵列戟而後屠剝人以懼公。
神觀自若
徐曰盛衰治亂何代無之漢唐亦皆中興聖主智度前代而又宵旰圖治注意將相將軍戮力濟難遺澤子孫
垂名帛召命之至常效郭汾陽朝聞夕引道也猶豫不决公復曰。
將軍不見苗傳劉正彦稱兵叛逆
不旋踵而敗願將軍熟計翻然改容
具朝眼北嚮謝恩趨行闕公入對上勞喜甚潜邸舊僚擢用矣。
進官户部員外郎未幾太常少卿人犯浙江
扈蹕永嘉上疏論事
無所回隠其畧以為兵將用命
則寡可以敵衆。
不用命則多適以致敗。
今之握兵柄秉旄越。
非闒葺即跋扈也。
國之典刑不能加之將將威令不能施之軍宜申嚴紀律使進退左右惟命之從則虜可破也又謂非人
賄賂敗官庸懦失職
貪功生事漢宣帝每拜刺史守相輙親見問
有名不相必知其所以然唐太宗都督刺史臨軒册授不復册。
受命日對便殿
本朝守土之臣。
得召見者七十有三州紹聖初節鎮守臣並賜對。
外除必先入覲而後之官令節守臣除罷皆引對上嘉納除徽猷閣待制侍講
入侍從容進說嘗謂艱危時宜循名責實興治功論東晉之夫以譏切時病所上無慮數千百言賜告展省還朝給事中感激論事知無不言除授失當
多所論馶士論浩然歸重時諸將握重兵尾大之勢公論古今兵制
以謂御營分隷諸將在某將則曰某將兵不復知有天子朝廷宜稍損益其制於是創號神武五軍始為天子之兵矣。
又論齊威晉文漢高光武身當矢石以集大勲陛下躬耀神武收功馬上將士賈勇醜虜知懼後上䟽五失其一謂執政寬厚示大體務姑息其二謂寵任將臣輕授之柄遂使冒功邀賞怙寵市恩
至謂本兵大臣出其門下
三謂臺諌顧望朝廷
交結權倖毛舉細務塞責其四謂郡守監司身自犯法豈能律奸。
其五謂内侍之權漸盛附結將帥
瀆亂紀綱臨安之變生於不測
嘆奬其言。
臺諌侍從保民
弭盗。
遏虜生財
四事公上䟽其畧謂省徭薄賦敦本厚生保民之道用光武策聽盗自相紏擿以追捕多少殿最為弭盗之術占上流。
形勢為遏虜之策躬儉節用。
量入為出内庫之藏以歸太府為生財之計上納用之菆奉隆祐太后有司費出無節公上䟽謂陛下太后保佑之勞社稷之勲務追崇有司觀望輙因權宜菆奉而援異時園陵之制典禮失當
中外竊疑。
他日歸附泰陵復用何禮耶内有都大監領閹寺為之。
提點按行之屬。
復異其名外有緫護使司大臣之而頓遞脩奉之類各設其所辟置官吏
增加俸給賜予宴犒
數亦不貲至謂會稽之山無可采而欲取他山之石厢禁之卒不足用而欲調諸郡之夫並緣為姦騷動州縣
又况梓宫僅取周身明器止用鉛錫有司夸侈如此豈不太后慈儉遺訓而失陛下崇奉本意乎。
由是菆宫。
一切鐫省論辛道宗不當副都承㫖編修官王銍不當改官
又論諸將造政事堂大臣狎昵紊亂朝綱緩急不為用。
於是樞臣上章待罪諸將亦岌岌不自安人頗為公危之公曰。
論事職也。
獲譴宜矣天子知公忠公力請宫祠而弗之許也遂除寳文閣待制處州
慰遣加渥至則守法奉公尚簡易。
吏民畏愛之時苦亢旱下車霑足以為隨車雨云移四明遮道借留
不得四明新殘屯兵防海道異時郡守畏懦姑息犒賜無度歲入不能繼而兵益驕公私憂危公至裁定多寡之數。
乆近之節將有過一切法從事於是軍政立而民始安身在外政事得失宻疏論之大臣不恱而心恬不恤也。
乆之建州數被盗姻族散徙力丐就閑上乃移公守泉以便其私。
既至鋤姦發伏
豪右惕息泉自軍興歲入不足以經費賦十而加五六貪吏乘時虐取。
民不堪命公止收十一為雀鼠之耗經理關市而收其嬴總核盈虛而節其費亦不至乏事范忠竊於松溪令人悸卒聞訃痛悼復累章求外詞遂提舉建州武夷山冲佑觀觸熱還鄉感疾致仕卒于建州水南僧舍紹興三年六月十日享年五十三積官左朝議大夫
疾革自草遺表以聞上嗟悼左通奉大夫娶吳氏封令人
二子鼎。
右承務郎
次鼐。
進士三女長適右承務郎潭州南嶽廟寳臣餘尚㓜公純孝承顔不違曲盡子職間逺去庭闈未嘗甘脆之奉。
居喪不踐户庭
赴急難。
匱乏惟恐後。
俸入姻舊
不為後日毫髮計留也。
人有餉子。
却不閨門雍睦内外無間蚤世撫其孤猶已子孀妹百指
携契於官下
復推貲産予之胷次曠達接人恂恂不與物忤至立朝慷慨盡言
毅然不可奪也。
然壽僅踰半百未究才具賫志以殁可哀也已諸孤五年正月丙午葬於建安縣崇聖院之山下吳氏附焉邦人李公彦公爵里行實請銘余頃。
御史公實為僚余備位二府
而公進用於時知之為詳。
敢辭銘曰治而溢政柄失授伊優在堂孤雄束咮。
皇綱失紐萬目隨弛。
天驕横鶩。
禍越古始睿明中興蒐攬遺直寢饋龜鑒
甘腴藥石矯矯陳公逮事潜藩騫翔禁途克昌其言罔避權嬖。
能力
連章累牘
展盡丹赤連牧三州風續有聞胡不永年究其經論
佳城同穴
公安于歸
惟公不亡斯銘不欺趙善璙自警編熙寧中有薦華山陳戩者慱學知治亂
大體三十年不出户庭鄰人有不識者
云是希夷宗人既對便坐上先其所進時識甚喜之至是命坐賜茶趑趄皇恐不敢再三
云上鴟尾
陛下暫令除去上使之退左右掩笑上亦不怒。
輔臣未嘗言及一日忽有㫖。
束帛還山。〉
陳景祥南昌府圖經宋陳景祥大觀三年進士第仕至朝散大夫江太守
高祖稱其為天下清廉第二人
陳修〈元一統志陳修
九隴人
大觀間進士
後以恩科調邛之依政簿郡俾典倉事。
盡散去額外之羡。
未幾
新簿至責羡急如星火即日投効去。
自號市隱居士。〉
陳錫清漳陳錫
康侯三預鄉薦由舍選入太學
大觀己丑擢魁南宫誤犯翼祖諱而寢。
尋以大學上舍特賜出身充后學教授再授勑令所則定官丐外得莆倅知梅州官至朝奉郎遇恩奏弟鏎歷海陽丞再奏子允升。
增城
以致仕恩補孫文俊父諤兩中鄉薦預元符庚辰特奏名奉議郎。〉
公元1103年
陳宗偉〈宋許景衡横塘陳府君墓志銘平陽陳經德狀其祖府君之行告其游許某曰。
惟陳氏世温人吾大父生而挺持尚氣不事細謹遇人洞然無疑礙。
雖犯之弗校也。
乆之皆曰陳丈人長者不可欺也。
家多貲度歲費外盡以奉賓客飲酒有過門者則為之懽忻引滿
窮日夜弗厭邑之俗喜佛
豪民弟侄
則俾于浮屠以并其所有。
大父深疾之每以為宗戚戒。
于今凡陳氏子弟儒學
一人異趨者吾大父之教也又曰。
為人子若孫孰不欲顯其親於無窮
今吾不幸大父早世
失所記而不傳焉又其罪也。
其與我銘乎。
余曰噫嘻
余雖不與而祖接觀而等力學問能自拔流俗中。
有自矣。
銘余其敢辭府君諱宗偉字公美
年七十有二。
崇寧二年。
歲次癸未十月二十八日死於家。
沛國朱氏女。
先府君十六年死。
生男三人
士珪
士衡
士明三人
長適林湜
次適繆誠。
早死
季適林宗顔。
男孫九人
經德。
經邦
經郛。
經正
世經言。
經綸
經猷。
經辨。
明年甲申十一月十四日
葬于所居清鄉樂溪村之原。
曾祖墓西四十步。
曾祖諱添祖諱度。
父諱文濟博學
為州里所推重云銘曰為善之報其在後也。
脩身慎言
恐辱先也。
維先有開。
維後有傳。
嗚呼若君之子不其賢者耶。〉
公元1111年
淳老〈宋李跨鳌集陳隱士碣銘君諱某。
淳老唐廣明中某以羽衛屬扈僖宗西狩
卒於
子孫閬中至公十一世矣淳化中
王鈞成都
李順武陽
兩川震擾
名光乂者。
勇力捍鬬。
賊平。
遂州别駕廣安雲賓
愛山頴異築室以居生子咸若咸若生篆。
生公著。
公著。
生公皆隱雲賓雲賓大聚落。
公數世以恩意賙䘏其人。
人德之指頴川家人輙曰此吾土儉歲黍稷也。
祁寒衣裘也。
公圜遇事警敏
於書雖涉獵無所不讀昔程士以祠賦。
造語清拔
取名
不難貴仕屬父卒。
祖母王。
母徐齒迫暮
不堪釐生。
遊學巴蜀投筆而歸。
問田舍事自言孔方兄不至痴我當神我阡陌君宜知我
不愚我五經笥
忘我自存
料理深藏
權時盈虛
其術在計。
鴟夷之間。
産加十倍以故游士歸之。
行者必以贐。
飫飽其意。
士夫楊之。
義聲西南籍甚
天資純孝
二堂滋益恭。
問安
洮頮進善飲趨前為壽
一日惰執。
王與余手極高。
王前死死時公已老追慕毁瘠
迨事徐。
奔走左右榮。
承顔翹翹如壯時。
過者相語云是中有老萊子
徐喪既終制猶衣襄墨。
或告以先王制禮。
賢者不敢過君制行不以已以兹尚人可乎公應曰。
吾知喪吾親終身之慕計天地萬物不吾易也。
他日塚藏
地理家互訾謫。
莫知適。
從。
君禱於雲賓山之神。
夕夢指示其所
曰吉無逾此遂葬又營石宫其旁其子曰。
異時於此祔我庶幾依吾母。
若早得從游地下
為樂不苦政和元年。
七月一日。
以疾卒年六十臨終戒其子越曰。
汝學顯親
從汝志也。
不則謹守先業吾家三世一子儉故能足第崇德當勢
無罪以當貴堅强當名清净忠正自娛樂則隱非隱不顯猶顯也。
二詩以訓。
卒章有親賢逺小人之戒公再取皆劉氏前者生子越。
字居中
一女子適王思
孫男三公卒之三年
十二月日葬自營之墓某伏幕武信清州或時徃來
更稱居中一面之吏通謁居中名在因倒屣逆之坐乆語益温潤
人非虛稱之也為之賦承德堂詩居中荐以書來丐公銘。
予辭之曰願不識乃翁
核實居中則翁可知矣。
銘曰琳宫書可不誣言世忠孝籍之清都若昔隱君事王與徐至行動天化豈物俱其飛行自在九洞而流六虛豈遂栖雲賓者乎〉
公元1112年
陳桷宋史列傳陳桷字季任温州平陽人以上舍辟廱政和二年
廷對第三文林郎冀州兵曹參軍累遷尚書虞部員外郎宣和七年提點福建路刑獄福州調發防秋兵資不滿望殺帥臣變生倉卒吏民奔潰闔城震駭亂兵中諭以禍福
賊氣沮邀帥臣自斃詭從其請間道馳奏以前不實待罪朝廷知變釋之。
叛兵既調行
迺道追殺首惡二十餘人一方以安建炎四年五月
復除福建路提刑
尋以疾乞祠主管江州太平觀紹興三年召為金部員外郎郎中
時言事者率毛舉細務大利抗言今當專講治道之本。
修政事以攘敵國
不當細故聖慮平時也。
言刺史縣令滿天不能得人
乞選監司重其權。
乆其任。
太常少卿
又陳攻守二策。
在於得人心
軍政
五年直龍圖閣泉州明年兩浙西路提刑乞置鄉縣三老以厚風俗宫室車馬衣服器械為差等。
侈靡之禁八年福建路轉運副使十年復召為太常少卿編類徽宗御書成詔藏敷文閣以為舊制龍圖徽猷皆設學士待制壓着龍圖朝請大夫上至徽猷承議郎之上每閣相去稍逺議者疑其不倫直敷文閣者綴徽猷則與諸閣小異降之則班列大卑欲參酌取中並為一列不必相逺庶幾名位五倫仰稱陛下奉祖宗謨訓之意又言祫祭大牢祀典常駐䠋之初未能備禮
止用一羊檢會紹興六年詔㫖復用大牢
十一年權禮部侍郎
三品普安郡出閣奉詔吏部太常寺討論典故等議以國本未立宜厚其禮以繫天下望乃以皇子出閣禮例上之。
以為太重以不詳具典故專任已意懷奸附麗吏部尚書吳表臣禮部尚書蘇符郎官方雲翼仲寧
太常王普蘇籍并罷尋以提舉江州太平觀十五年襄陽府京西南路安撫使襄漢兵火之餘民物凋瘵請于朝以今之户數承平時。
纔二十之一而賦須尚多乞重行蠲减明年金房兵叛遣將平之而後以聞漢水决漂蕩廬舍躬率兵民
捍鎮堤岸以為虞以疾乞祠秘閣修撰提舉江州大平興國二十四年改知廣州廣南東路經畧安撫使
卒年六十四寬洪醖藉以誠接物而恬於榮利秦檜用事永嘉為寓里士夤緣攀附無不躐登顯要以立螭之舊為人所知出入頓挫晚由奉常少卿權小宗伯復以議禮不阿忤意遽罷其節有足稱自號無相居士文集十六卷
子汝揖。
汝賢汝諧孫峴詞學擢第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温州府陳桷字季任平陽人徙永嘉自㓜莊重上舍辟廱政和廷對三人文林郎冀州兵曹太學正博士校書著作郎丁父憂服闋虞部郎出為福建提刑防秋卒以糧惡戕帥臣柳廷俊單騎徃諭以禍福奪氣因永保奏帥臣自盡死叛將有彈壓功肯解申從之繼宻奏自効朝廷嘉其知變叛兵迺調行道中禽戮首惡餘弗問尋丁母憂免喪浙西提刑召為起居舍人出知泉州再為浙西提刑台州上除太常少卿禮部侍郎坐議典禮吳表臣俱罷後除京西帥殄均房叛卒加秘閣修撰廣東帥卒官中奉大夫
公元1113年
陳公輔宋史列傳陳公輔國佐台州臨海政和三年上舍及第
調平江府教授
朱勔方嬖倖當官者奴事之公輔絶不與交。
有兄喪。
諸生徃吊
公輔不子不恱權要公輔越州累遷權應天府少尹
秘書郎
靖康初二府宣和舊人公輔蔡京王黼用事二十餘年。
臺諫皆緣以進唐重師驥太宰李邦彦引用
謝克家孫覿蔡縧蔡攸引用邦彦作相又附麗以進此四人者處臺諫之任
臣知其决不言宰相大臣之過。
擇人臣中。
朴茂純直能安貧守節不附權倖慷慨論事者。
列之臺諫則所任得人
禮義廉耻稍稍振起敵國聞之豈不畏服哉時吳敏李綱不恊公輔陛下初臨萬機正賴其同心合謀二臣不和已有其迹願諭以聖訓俾務一心安國徽宗渡江未還。
人情疑懼公輔力陳父子之義宜遣大臣奉迎欽宗嘉之擢為右司諫。
孟夏享影靈宫遂幸陽德神觀公輔不當平時宴游蔡京父子懷姧誤國終未行遣今朝公卿百執事半出其門必有庇之者詔謫崇信軍節度副使德安府安置
又奏朱勔罪惡都城之民皆謂已族滅其家。
乞勿許其子侄上皇
時有指公輔為李綱之黨。
鼓倡士庶
伏闕公輔自列辭位
後陳三事
一言李綱書生
不知軍旅
遣援太原
乃為大臣所䧟必敗事。
其二。
余應求不當以言逺謫三言方復祖宗法度
馮懈不宜更論熙寧元豐之救吾觸時宰遂與應求程璃李光
得罪
斥監合州稅。
高宗即位召還除尚書左司員外郎
明年始達惟揚。
李綱得政公輔自外除郎未罷。
南劎州
尋予宫觀紹興六年
召為吏部員外郎疏言今日之禍。
實由公卿大夫氣節忠義
不能維持天下國家
平時既無忠言直道
緩急詎肯伏節死義
豈非王安石學術壞之邪。
議者尚謂安石政事不善
學術尚可取臣謂安石學術不善
尤甚政事害人才。
學術害人心。
三經字說詆誣聖人破碎大道非一端也。
春秋正名分。
褒貶亂臣賊子安石使學者不治春秋
史漢成敗安危存亡理亂
聖君賢相忠臣義士龜鑒
安石使學者讀史
漢王莽之篡。
楊雄不能死。
又仕之更為劇秦美新之父。
安石乃曰。
之仕合於孔子無可無不可之義。
五季之亂。
馮道四姓八君
安石乃曰。
道在五代時最善
避難存身
使公卿大夫師安石之言。
宜其無氣節忠義也。
復授左司諫言中興之治在得天得人以孝感天。
以誠得民帝喜其深得諫臣體
三品服令尚書省寫圖進入以便觀覧公輔感帝知遇
益罄忠鯁言正心在務學治國用人朝廷之禍在朋黨仍乞增輪對官。
讅計官告糧料榷貨監倉茶場等官。
有已見許面對
時有詔將駐蹕建康
公輔上䟽攻守之策。
且乞選大臣淮西
兵將守要害使西連鄂岳
東接楚泗。
皆有掎角之形徽宗
公輔宫中三年之哀視朝淡黄
群臣未可吉服
明堂未當徽宗配。
宜罷臨軒策士
又乞權罷講筵不行尚書禮部侍郎趙鼎進退人才
乃其職分稍侵
公輔力請祠除集英殿修撰
提舉江州太平觀
尋知處州徽猷閣待制提舉太平觀卒年六十六贈太中大夫
文集二十卷
奏議十二卷行於世。
公輔論事剴切疾惡如仇
不若程頥之學。
士論借之史記章誼墊江陳公輔靖康初為校書郎國步方艱二府尚雜以宣和舊人議論不協公輔上封請對
朝奏暮召右司諫所言多見聽用有指公輔為李綱之黨唱士庶伏闕公輔抗章自列上䟽曰臣竊觀今日天下之勢。
譬猶病人之身病有在四肢者有在心腹者金人方邊境不寧河北寇難初退河東用師失利病亦甚矣然以臣觀之。
猶在四肢若乃朝廷上人主聽不讅大臣用心不公
士大夫趍向不一
其病乃在心腹
四肢之病不治猶未至於喪身
心腹之病不治則其身有不能保臣請冒萬死陛下言之。
今春金寇侵逼京師諸門圍閉經四十日社稷危於累卯。
人心堅守士氣奮發卒能使賊引去國家復存者四肢病心腹無病故何以言之。
陛下即位之初。
求言不及小大之臣皆得盡其所言而陛下之聽未嘗惑也其言善者雖疏逺之人。
即時施行
其言不善狂妄之甚不加以罪。
上下無不通之情朝廷無壅蔽之患。
今乃不然忠言懇切未必奸言傾覆未必真僞不分是非蜂起
陛下之聽愈惑矣。
前日余應求迎合大臣得罪
不知其所何事但見應求親為陛下拔擢亦欲少圖報效。
今若便欲希求官職自當諛侫之言。
迎合聖意
何乃迎合大臣
人情皆謂其不然
陛下不出其所言。
明著其罪。
以釋天子之疑乃陰遂之使中外之人皆謂應求所言。
有及大臣
大臣蔽塞言路先逐言官
應求不足惜臣恐自此無敢陛下盡言
人臣忠邪政事藏否
國勢安危
民情疾苦
不復聞于上矣。
所謂人主聽言不讅者此也。
陛下即位之初。
一時大臣固有奸庸不足用者。
陛下灼知其人。
稍稍罷去
遂乃奮然獨任
三忠直之人彼亦各知淵衷付托
又見國家危急欲盡其忠不敢懷私以相擠陷
今乃不然
或以讒巧相攻。
或以功名相忌。
各立私黨先公家。
李綱者其忠勇雖可用而剛褊自任
乃其所短。
同列不平巧相誣譛
陛下已疑之。
更復使之。
將兵
臣聞宣王之時吉甫所以有功者。
以内有孝友之張仲而已陛下以綱為可了此事一意之如憲宗之用裴度庶幾可責其成功奈何陛下聖心已疑。
大臣又無張仲之助。
綱之危矣
李綱不足惜
國家此舉
非唯治亂繫之。
存亡實係之。
朝廷無慮此。
所謂大臣用心不公者此也。
陛下即位之初。
凡百政事
皆以祖宗為法
痛改宿蠹
蠲除弊原民心熙熙
猶幸及見仁宗四十二年太平之治
士大夫皆一其所向。
無敢異議
則不然。
欲以祖宗熙豐之法并行
欲以諸儒王氏之學兼用持兩偏之說。
中道之論。
馮澥之徒是已。
陛下初欲盡復祖宗
猶懼有妨太上皇帝所行。
聖意未决
今則上皇已自感悟
知為奸臣誤國盡欲改去前非臣寮乃敢尚挾私意以害公議王安石開端
蔡京紹述
流弊及此
幾亡天下
若非祖宗恩德在民深厚豈能復存國家
今乃更懷異同此何理也。
臣聞向者太上皇帝初立便欲追復祖宗之法。
逾年間用曾布蔡京中輟今日思之。
誠為誤矣。
當時一誤天下事勢。
猶可支持一二十年今日之誤。
大非前日之比。
海内窮愁
公私窘迫
夷狄强國委靡
甚於此。
一有所誤。
立可召禍
議論之臣。
曾不念此。
可不太息哉。
所謂士大夫趨向不一者此也。
凢此三者。
心腹之病
不可以不治
臣願陛下急治之。
讅於聽納
不以罪人
使臣下得其所言專於委任
不以邪害正。
使大臣得盡其公心
兩可之說盡歸於祖宗
使士大夫皆一其趨向
若是心腹之病除矣。
四肢之病縱使未除。
姑少遟之
必無大害未有治心腹而不能四肢也如不然
内外病身焉得不亡。
區區小臣
誤蒙陛下拔擢
舉家數口坐致飽煖。
非不能以謟媚之言揣聖心附麗大臣
苟一富貴
何苦輙為狂言
自取竄殛
然念平昔欲效古人事君之忠今在可言之路。
若不竭其愚忠少圖補報非獨陛下特達之知亦負平生所學矣。
將何顔面復在人間伏惟陛下霽威留神聽覧天下幸甚
間言既入。
合州監稅明年高宗登極召為尚書郎
左司郎官
會有㫖。
除官未到先次使闕則元職可供。
徑歸天台
再召為郎。
除在司諫禮部侍郎
敷文閣待制老于家有祠在州北巖名臣言行録公輔初入館閣
當國無所附麗未嘗一至其門靖康初國步方艱二府尚有宣和舊人
議論與新執政多不恊公忠憤所激上封請對朝奏暮召所言皆契上意
上聞靖康章䟽
恨見公之晚。
公言中興之治莫大得天以孝
得民以誠
上大感動陳某陳深諫臣之體。
尚書省以其䟽修寫成圖進入
以備朝夕觀覧
公感上知如此盡忠切請駐蹕建康以圖興復王安石學問之敝。
疑誤後進論世尚程顧之學以鄙言恠語為伊川之文。
高視闊步伊川之行。
人能誦斯文
行斯行。
便為賢士大夫
上批章末云。
覧卿所奏良用憮然其令中外學者孔孟為師。
襟懷坦夷城府待人遇物以至誠自衣風節已有可觀兩居諫省論事闓切為人主所聽信邪佞之士如讎故媢禁者衆。
公與朋友交。
初若淡簿乆而益親。
平居奉養
服飾肴醳無華侈之習訓家以儉素不問産業屬纊之日幾不能後事清德如此言金邀求不已陛下天度包容待之盡然金銀尚少官庫無必須盡取于民民吝惜金帛性命不惟京師空虛亦恐斂怨民物不足彼必未去後恐其勢必用兵不可不早為之慮言兵三說一曰訓練保甲二曰選兵以實京畿三曰起東南伏手
弓手强勇所謂保甲蓋近諸郡及河北州軍遭金人劫掠民有怨心因其怨忿而用之其勇百倍但須得人總之惟擇壯勇者教之决可用也所謂京畿本朝都汴以甲兵為險今京師諸邑兵極少須有以實之。
然今曰急招但於江淮京東西等路近地州軍揀稍勇者分布諸邑亦可禦敵所謂東南伏手者蓋東兵雖弱不可用然槍伏手弓手勇者善用槍牌利於步闊欲令東南諸州起發見在伏手揀選以來防秋劫令逐州一面招募猶勝於招叛亡也臣聞天下國家所賴以維持在公士大夫公卿士大夫所以維持天下國家者在節氣忠義本朝承平幾二百年。
海内安富一旦夷狄長驅中原扳蕩陵遲至今未能興復奚以然耶皆公卿士大夫無節義以維持崇觀宣和間人才多大抵皆畏懦軟熟卑污苟賤其間稍有梗介之士能自激徃徃憎如怨仇摧敗挫辱寡廉鮮耻
貪冒富貴之徒自謂得計習俗日淪於委靡不振當國恣為姦欺公卿士大夫有出一言敢議其非平時既無忠言直道之臣緩急豈有仗節死義故末禍難方作而大臣解體使者辱命省官棄天子而去卿監官物而逃幸而賊兵退。
師復安。
人。
各有心公道不行及至金寇再來將相無謀卒致大禍張邦昌身為重臣僭即僞位廷臣勸進稱賀甘心北面殊不知以是當時公卿士大夫氣節忠義安在哉言時方無事守衛京師
不可不况今寇賊相鄰如何哉聞諸道路之言大將軍勁兵盡過江北自江以南帶州軍士絶少駐蹕之處禁衛單微如此言。
不可不慮。
欲望陛下大臣熟慮江北之兵。
不妨向前可攻則攻可守則守。
量敵强弱為之進退江南須當摘那兵將守衛之計陛下警蹕所臨。
亦宜嚴其禁旅之備。
陛下九廟未還兩宫尚逺將以恢復中原
雪讎成業
孜孜勤儉
盛舉也一專遣將分屯淮甸念其暴露之乆閔其勤苦之甚。
親御六飛
巡師江上九重尊行千里逺道
畫夜兼程風。
不避
其勤可謂矣。
御舟所過。
州縣帖然
無供賬之勞。
飲食之奉。
詔令丁寧官司謹肅
一毫侵擾百姓
其儉可謂一路問田漁人歡欣鼓舞
陛下盛德如此猶願他日告成大功之後
無忘此時不以崇高自矜不以富貴自恃
廟社延長休光盛烈
無窮
罔極
萬年不泯矣。
今日恢復之策不出攻守二事攻者。
以我攻彼也。
守者防彼攻我也。
以我攻彼。
其勢在我。
防彼攻我其勢在彼。
攻雖為難而守之為尤難。
在所急而守猶在所忽。
竊見淮東州縣相連楚泗兩州城壁堅牢大軍分屯烽堠相望
其勢不易犯也。
淮西路分闊逺
止有一軍今將移蹕則其地尤淮東矣。
臣愚欲乞措置淮西先選大臣以臨之更增兵將以實之仍令諸大將緩急相援首尾相應
則雖虜騎之來。
不足畏矣。
臣聞趙充國屯田
留兵而為之今日屯田亦當以兵臣愚欲乞淮東西京西諸大帥屯兵近處
盡撥閑廢之田諭與諸帥除出戰人外
餘並令營田
出子種。
收成之時優與分給
遇戰即令充擔擎人。
仍於帥幕中
專差主管管田司。
其餘非大屯處。
及近裏州軍似不必官。
中置庄。
令州多方勸誘百姓歸業寬其租賦
限以年歲有主之田自然歸耕如實逃絶
出限不歸免租佃。
亦當少寬其租不然
郎作户絶出賣
是則不廢本。
民安其業。
有何不可
天下之術有二内正心外焉治團。
正心在乎務學治國在乎用。
人然知本而後為善務學。
忠邪而後為善用人聖人之經求聖人之心。
聖人
此本也。
若采陳言不根義理
豈足務㢤愛君憂國先義後利
乎居犯顔逆耳
不計一身利害緩急仗節死難
不顧一家存亡此忠也。
背公營私持祿養交
足用哉。
奏議。〉
陳與義〈宋史文苑傳陳與義
字去非
其先居。
京兆
曾祖希亮始遷
故為洛人
與義天資卓偉兒時已能作文致名舉。
流輩斂祍。
莫敢與抗。
政和三年上舍甲科
開德府教授
累遷太學博士
符寳郎
尋謫監陳留酒稅
金人入汴高宗南遷
避亂襄漢。
轉湖相。
嶺嶠乆之召為兵部員外郎
紹興元年。
夏至行在
中書舍人
兼掌内制吏部侍郎尋以徽猷閣直學士湖州召為給事中
駁議詳雅
又以顯謨閣直學士
提舉江州太平觀被詔宰相不樂與義者後用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六年九月
高宗平江
十一月翰林學士知制誥
七年正月
參知政事
師用道德以輔朝廷
務尊主威。
振綱紀。
丞相趙鼎言人多謂中原有可圖之勢。
宜便進兵
他時今日失機
上曰今梓宫太后淵聖皆未還。
若不與金議和
無可還之理。
與義曰。
和議豈不賢於用兵
萬一不成
用兵不免
上曰然。
三月從帝如建康明年扈蹕臨安以疾請復以資政殿學士湖州
陛辭勞問甚渥。
請間提舉臨安洞霄宫十一月卒。
年四十九。
與義容狀儼恪
不妄笑言平居雖謙以接物
内剛不可犯。
薦士於朝退未嘗以語人。
以是多之。
長於詩。
體物寓興清邃紆餘高舉横厲
上下陶謝韋柳之間。
嘗賦墨梅
徽宗嘉賞以是受知于上云。
氏族言行類藁陳與義西洛人
河目海口大耳聳峙
識者知其為貴人也。
政和中上舍釋褐
宣和中館職符寳郎王黼罷相例出建炎中召為臺郎左史
中書舍人
歷吏禮二部侍郎
直學士湖州復召為西掖
内相
參大政
資政殿學士奉祠
僑寓烏墩。
不及詩人多恨之。
簡齋十卷葛勝仲為集引云。
徽宗見所賦墨梅詩善之亟命召對。
有見晚之嘆。
王明清陳去非
出處氣節
翰墨文章
中興大臣之。
冠。
陳公弼之孫。
東坡先生曾為陳季常公弼傳。
赤城續志陳與義自號簡齋居士紹興六年叅知政事
建炎中避地臨海
有詩集行於世。
又見天台續集
張紫微先生集陳公資政墓志銘
陳氏本居京兆
亡其世系所出
後遷眉之青城
太常少卿
贈太子太保諱希亮
始以進士起家
仁祖時。
位雖不大通顯
受知人主
知名當號。
鉅人
長者太常生恂為奉議郎
太子太傅
大傳生為朝請大夫
太子太師
皆世其業。
畜德不施
鍾慶於後大師元配馬氏
蘄春郡夫人
次配張氏。
博平郡夫人
退傳鄧國文懿公之孫也。
公諱與義
字去非
自其大王父
歷官中朝
始又遷
故今為洛人
公資卓偉
自為兒童時已能作文辭。
名譽
流輩斂祍。
莫敢與伉矣。
政和三年上舍甲科
文林郎開德府教授辟雍録
丁内艱
服除太學博士
者作佐郎司勲員外郎
符寳郎
謫監陳留酒始公為學官居館下辭章一出
名動京師
貴要人爭客之。
時為宰相者横甚。
强欲知公。
不旦得禍。
公為其薦達
辛相敗。
是得罪既王室始騷。
丁外艱避地襄漢轉徙湖湘間。
嶺嶠
乆之
召為兵部員外郎
紹興元年夏至行在所起居郎
中書舍人
兼掌内制
天下以為任職吏部侍郎以病辭劇改禮部
後以徽猷閣直學士湖州召為給事中
駁議詳雅
又以病告為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
被召
宰相不樂公者。
復用中書舍人服以朝。
旦以狀言。
有詔不許
既謝。
上諭曰。
朕當自以卿為内相九月駕幸平江
十一月翰林學士知制誥
明年正月參知政事
三月從幸建康是歲紹興七年也。
明年春
扈蹕臨安以疾請去。
凡五請而後許。
資政殿學士特轉太中大夫湖州陛辭上勞問甚渥且云妬遂雅志
行復用卿矣。
於是公疾益侵遂請閑
提舉臨安府洞霄宫
是年冬大甚
十一月甲子薨于烏墩之僧舍年四十九訃聞官令有司給葬事。
月日所。
公清慎靖一與人語唯恐傷之。
遇有可否
必微示端倪終不正言極議。
容狀儼恪不妄笑言
皆知其以文字擅聲當世
而其謀略識慮過絶於人。
參大政日淺師用道德以輔朝廷之闕設張施置務於尊主威而振綱紀。
調娱補察甚衆。
平居與人謙下甚。
内剛不可犯初上流大將項領已成宰。
不善
是欲去之而不果
會其來朝見。
公頗自矜大。
公正色謂曰。
藉使若輩
朝廷豈乏使耶將色沮不復敢出一語
公立無所附離
前後官遷一出上上遇公甚厚。
而公畏慎
其為吏部侍郎
實司左選會有武弁部吏私鬬不樂公者欲因是中之。
事聞。
他日公對但具左選之在部者名數上之終不自辨。
薦達後輩一善極口稱借或抑已善以奬之。
其薦人於上退未嘗人士以是慕嚮
唯上益知公忠順故倚以大用
而公不幸早世
有識之士
斯文惜焉公尤邃於詩。
體物寓興清邃超特
餘閎肆。
高舉横厲
上下陶謝韋柳之間公之外王父鄧公季子自號存誠子
善行草書高視一世
其書過清世俗莫知公規模其外家法晚益變體出新姿態横出片紙數字得之者咸藏去之公娶周氏官之女。
郡夫人男曰洪官公之毋與六世祖。
視之叔祖姑。
公寓漢上從公質問詩文利病
其後仕學
頗有力。
不專為親也一既葬公若干年洪謂先公墓木長矣而銘文未立。
使德善功烈不白著於後。
奈何
願以銘屬子既辭謝不得
則為取其世系行事論次以為之銘其辭曰陳氏之眉青城本自秦徙世系莫存。
奉常起家家始以大
非甚達顯融於代歷官在東。
更宅於洛。
父子傳師相繼有作。
畜德固本以厚厥垂是生哲人世表儀以文擅聲以德致位考其始終無所恨愧持身
不勝衣摧折悍剛不借色辭薦士於朝。
退不出一時慕嚮士衆奔是歷官聞政惟上是擢。
毗輔王猷號。
允鑠
來軫方道
未脯而稅云亡之傷。
其類。
位雖不窮
維德有耀。
勒銘墓碑
來世是詔。
又祭陳叅政去非紹興九年四月朔二十日
表侄左奉議郎新差權發遣荆湖南路轉運判官張嵲謹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子殁故參政大資陳公之靈帷東渡
披荆𣗥。
衣冠踵來異士亦出王庾賀顧同賛王室。
我宋用人亦雜南北
維南多士
櫛比周行北客凋零曉星相望憧憧衆士競爽是期。
豈繄國棟而遽奪之。
昔漢倚相惟壺洎韓韓躓于外。
壺不待年
顯顯
惟公異世而然嗚呼哀哉洛陽街居冠蓋是集公起故家超世特立甲科既射遂以文鳴詩章一出
紙貴都城諸公游士讓實推名未幾遭亂轉徙江湖間關海嶠來覲清都旋躋掖垣賛為名命號令宣明文章雅正天官宗伯迭貳其司銓材考禮有譽無疪。
作鎮來歸黄闥是居封還付外兩誼庶孚屬疾言外祠均佚有命來朝復居辭掖人為公屈公則怡然出自北扉遂遷。
一時詔令
温純炳蔚淮濆德音父老嘆息天子曰愈貳我政機挺然孤立無所附依
不為比異不近名王臣節物望所扈蹕而東乞身甫力近藩是殿復去以疾神明雖壯沉疴内攻中冬辛亥
離此閔凶嗚呼哀哉惟公之德清靖端色莊以和不妄笑言高識絶世
洞照今古精深
議論證據。
文章雅麗不蹈前躅賈馬劉是續。
風神恍若塵外不假矜莊自然高邁
慶寵後進不遺餘力擿奇撥英如自己出群慕嚮競拽其裾。
主盟吾道期繼歌蘇忽焉及此
楷模失聲相吊有淚沾濡
嗚呼哀哉奥從早歲謬忝公知親惟外叔義師資飲食教載其施不貲厚德莫報寧知我悲臨穴長慟何痛如之嗚呼哀哉伏惟鑿许有士文集题陳壁家藏簡齋墓誌靖康扳蕩思陵踽踽東南
中原士大夫有能自㧞以從其君於間關流離之際丁急賢之會收録何如然用之而者人也。
得之而復失者天也。
簡齊陳公既參大政尋以疾辭遂不起用世之學不究其施豈非天乎君子於此有以勝國不能復有中土也世知其詩之工而不知其心之苦若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窻間之句予每三復而悲之墓志不能盡者焉〉
公元1112年
康年清源志陳康年季昌政和壬辰上舍選知海陽潮陽縣捐俸金代逋賦運私榖賑飢當路交薦通判潮州行郡事寇黎盛犯境嚴備卻之歷官二犯餘無有瑕疵之者居卿篤李父爾尤加敬之哭以詩云公廉無吏議重厚鄉評孫謙淳熙辛丑進士莆陽校官。〉
公元1113年
陳括紹興正論叔度蘄州人有弟名杲者始徙西安之章戴仕至龍圖閣直學士從弟也。
政和三年進士之科紹興六年以新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御史臺檢法官捌年三月是年四月詔為大理寺丞管右治獄七月王倫端明殿學士奉迎宫使金部郎官假徼猷閣待制副之先是論請自副有携省札入寺者日晡尸扄。
扣門云有省札待制答云此是陳寺丞宅竟不納其人逡巡而退明日白云多事時臣不敢辭難若朝廷臺省諸公
願為之副如欲使王倫之行必不敢奉命於是閤門事藍公佐而黜浙東酒稅日下出國門乆乃得祠不及之亡而卒孫汶。
紹興七年進士第。〉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一百四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