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一四一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一百四十一九眞
公元1094年
陳安石宋史列傳陳安石子堅以蔭鎻㕔及第
嘉祐中夔峽轉運判官
民畜蠱毒殺人
捕誅其魁并得良藥圖。
由是遇毒者得不死。
提點陝西刑獄
攝帥鄜延能用謀者敵動静輙先聞嘗敕邊部戒嚴
而數萬騎奄至
無所獲而去。
壐書嘉之
歷使京西河東
淮南京東
蘇州
邠州河中府
尸部副使韓縫鎮太原
議行鹽法
監司不合
安石集賢殿修撰
河東轉運使議始定。
謂其僚曰興事當有漸急則擾。
乃出鹽付民而畀之劵使隨所得貿易
鬻畢而歸劵盗販為减進天章閣待制
官軍西征
時遣縣令佐督餉安石文吏畏怯
武人邀功乃但取敢行者
申約束以防衆潰曰事不豫警俟其犯而誅之是罔民也。
王中正東師而西報。
安石持四十日糧而師駐白草平。
彌月安石深念曰。
頓兵益乆。
而秦甲未至儻不足於食。
將以乏軍興罪我即擅發民再餉乃以聞李舜舉効其專詔。
置獄於潞。
安石麟州會逮俄而他路饋糧不繼
神宗察其無罪
赦之。
尚書省初建召為户部侍郎
嘗與右曹李定奏事
帝目留之。
曰卿豈非淮南日。
不肯李定持服者乎。
對曰。
詔問臣。
不敢不以實奏。
帝曰。
實事君。
所與也。
吏部侍郎
選人將改京官須次乆臨引對
率困於刑寺讅問或沮以微文則一跌不復
安石請罷再問以絶曩弊。
為後出知永興軍鄧襄陳。
鄭州
河陽
龍圖閣直學士
紹聖元年卒。
年八十一〉
陳郛建安陳郛
彦聖建陽人
嘉祐中進士第
調廬州司法參軍
再授歙州推官
蘇州崑山歲饑屬邑希部使者不敢蠲賦
公曰。
歲歉而賦不蠲
流轉溝壑
何以字民
卒蠲之。
後為司農丞
未嘗政府
太府丞
請外除閩漕。
元符中以元祐黨謫廢。
後復官朝。
大夫剛亮
歷官五十年帑無羸貲退無居廬
舊吏以貧饋金數百兩竟不受。
士大夫以是稱之。〉
公元1063年
陳知和〈宋晃無咎濟北朝請大夫政仕墓志銘
陳氏。
知和德時按其譜。
博州人也。
六世祖翔。
唐末從事成都府王建
異志翔屢沮之廢居閬州西水孟昶以蜀歸。
曾祖諱省華。
來自蜀為祥人。
本朝左諫議大夫
能聲贈太師尚書令
中書
令。
秦國公秦公生三子皆儒學高第將相勛勞於國樞。
宻使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太師尚書令中書令英國公謚文忠
諱堯叟
君祖也英公生尚書都官郎中
金紫光祿大夫諱師古光祿生君。
先祿前夫人賈氏永年縣後夫人潘氏安福縣而君寧國縣太君賀氏出也。
光祿任子與其族人而君從祖太尉康肅公方觀察宿州任君石班殿直及長知書嘆曰吾家如是吾父教我以學何如而吾可用此進耶乃上書願易所得從左仁宗嘉其意且以其文忠後從之初調河陽節度推官
四守梁適季叔張觀蘇紳皆當顯人趣操不必同而君介然一四人者皆賢之再調寧國軍節度使推官竄卒誘耕民剽里中
殺人民從旁止之傷而免守欲并論民死君爭之力守怒而入君立下不去
守悟為讞諸朝民果不死安福免喪衛尉丞硤石縣事。
縣當陝衝辛苦於役作僞印帖隱民前令比獲以要賞君一日六人且嘗度關法應死既不忍以要賞見其尪然誠苦於役者為移文所從無他過取僞印帖焚之還其役戍兵道縣中群博犯法邏者執于庭。
數百人縣門且奪之吏趣閉門君徐出坐堂上命開門莫敢入因陽叱邏者鮮縱之既行宻疏其名河南府皆正其罪改簽書彰德軍節度判官事未行。
寧國憂。
免喪
大理丞緱氏縣事。
英宗即位
右賛善大夫
昭陵采石聚兵緱氏城萬人無儲
而輸者未至。
君度不可竣報乃下令冨人
約與之息。
匿者没官
令出而辨。
比輸者至。
則兵仰食縣者十五日矣。
事已。
縣吏皆遷而君不自言。
賞亦不及
殿中丞又遷國子博士
通判果州神宗即位
尚書虞部員外郎五品還朝
用薦監左藏庫不就通判趙州事。
比部員外郎曾孝寬察訪河北奏君偕行
朝廷方議省郡縣力役
希㫖爭言可省。
乾寧
保定
順安
三軍在議中俾君徃視
還言沿邊城犬牙相制以利守禦而便轉輸
祖宗深意不可朝廷然之為不廢三軍中人程昉建言
漳河洛州
使者君權洛州
董其事。
漳河役大。
朝廷以易集。
務减人徒以故怨之。
百餘人燒民廬為暴。
君盡捕得。
誅其始謀者八人
事且畢。
會新守至。
君還趙州以君為暴其短。
歸功新守。
而君亦不辨也。
丞相王公安石雅知君可用。
使人諭君。
歙故難治
朝廷方行欲以倚君。
君不得辭
擢知歙州事。
駕部員外郎
以不能當執政意。
至則求閑局
管勾嵩山崇福官。
上書願留者以千數
房州地僻。
守屢以贜敗。
又擢知房州事。
阻山城西有谿所從來。
高望汹汹在城上舊有堤圮不治餘三十年。
君議增築不欲調民乃以術招竄卒廪之。
益以州兵
用工萬。
高其舊文二尺而廣如之。
人初以為煩。
明年溪大漲。
得堤而定。
人乃服君奏課京西第一虞部郎中擢知泗州事。
當水衝屬霖潦
君度准汳洙泗
滿必大下。
因預為守城備水至浸城且壞。
倉卒不知所為而君規畫素定語吏如此城既無虞而民賴以活萬計壐詔奬諭
權提點廣南東路刑獄事改朝奉大夫番禺
南粤都。
會守俸月七萬守方對詔獄君攝州事。
八月得錢六十萬。
不取
曰我豈緣人
不幸而自裕邪宴賓客徹樂
忠厚如此
朝散大夫
盗起梅州
治所更四郡君以為道驛而徃恐後乃自南雄州絶山倍道
崎嶇竹間蒙霧得疾幾殆良愈因求上印
時方六十一即去位遷朝請大夫
三品服。
上柱國
為人清慎退約
不干權貴
善與人交
自以無怨惡於人明白立斷所至民愛之。
善楷縣。
喜為詩。
謝事
燕譽堂於第之西北隅蓋以訓詞名之。
日從賓客飲酒談笑其間以疾卒。
壽六十四元祐二年五月丁巳也。
夫人鄭氏安居縣
男曰
寧鄉縣
鄭州司户臨河主簿
女長朝散郎行次通直郎王鎮
道州録事楚沖。
宣德郎周昕
在室男女七人
諸孤以君卒之明年
七月壬申。
葬於河南府宻縣義臺鄉之武泰來求銘銘曰。
可以藉其世而公不賴之。
可以遇合
而公不競之。
未可以去也。
而公去之。
事取其先
得取其後
名處其薄。
功處其厚。
造物者報其天。
不報其人。
其人不亡。
其後子孫
公元1201年
陳升之宋史列傳陳升之
字暘升
建州建陽人
進士
歷知封州漢陽軍
入為監察御史右司諫。
起居舍人
知諫院
時俗藏去交親尺牘
有訟則轉告言有司據以推詰
升之謂此告訐之習也。
禁止之。
言三館搢紳華途。
近者用人益輕遂為貴游進取之階。
請巖其選。
自今臣僚乞子孫恩者母得除館閣著作佐郎
王瓘殿帥郭承裕於道。
訶怒不下馬執送府。
升之京官不冝家為節度使下馬因効承裕驕恣解其任張堯佐緣後官親
三司使
尋為宣徽使
内侍守忠兩鎮留後
求升正班。
御史張昪補郡。
乆不召。
彭思永論事
窮問所從來。
唐介宰相嶺南升之極諫
侍御史知雜事
凡任言貴五年
所上數十百事。
持論不堅
以故不盡施用
天章閣待制
河北都轉運使瀛州真定府
加龍國閣直學士知諫院
上言天下州縣治否朝廷不能周知
悉付之轉運使
選用不精
又無考課
非闇滯罷懦陵肆刻薄所以疾苦愁嘆壅於上聞
必欲垂意元元
從此始。
乃詔翰林學士承㫖孫抃權御史中丞張昪升之同領磨勘轉運使
提點刑獄功務。
升之初為諫官
時嘗請抑絶内降詔。
有司執奏勿下。
至是申言之。
詔委三省劾正其罪。
仍揭於朝堂
文彦博罷相
升之樞宻使賈昌朝復用
䟽論其邪。
昌朝罷去
樞宻直學士
知開封府歲餘樞宻副使於是諫官御史唐介范師道
吕誨趙抃
王陶
交章升之陰結宦者故得大用
仁宗以示升之
升之丐去帝謂輔臣曰。
選用執政
豈容内臣預議耶。
兩罷之。
升之資政殿學士定州太原府
治平二年
復拜樞宻副使
神宗立
以母老請郡觀文殿學士
越州熙寧元年
許中道改大名府
過闕知樞宻院
故事樞宻使知院事并置
文彦博吕公著既為使。
帝以升之三輔欲稍異其禮。
特命之。
明年同制置三司條例司
王安石共事
數月。
中書門下平章事
集賢殿大學士升之
遂請免條例司
其說以為宰。
無所不統。
領職事。
豈可稱司。
安石曰。
古之六卿
即今執政
司馬
司徒司空
各名一職
何害於理。
升之曰。
制置百司條例則可。
但今制置三司一官則不可。
由是安石
稱疾歸卧十旬帝數。
敦諭
乃出。
母喪去位終制詔為樞宻足疾不能立朝七年祀。
不能相禮
鎮江軍節度使同平章事
楊州封秀國公
卒年六十九贈太保中書令謚曰成肅升之深狡多數
傳會以取富貴
王安石用事
正論盈庭
升之自助升之心知不可竭力為之用安石德之。
故使先已為
得志
即求解條例司
時為小異
若不與之同者世以是譏之。
謂之筌相
升之初名旭
神宗嫌名改焉史論王珪傳後。
東都事畧升之為人深沉
始為小吏
王安石相遇淮南
安石深器升之樞府
安石執政
多變舊制升之共事
升之心知其非而竭力賛助以故安石
既拜。
乃言。
制置二司條例司
難以僉書
待罪宰相
無所不統。
領職豈可稱司安石曰。
司者。
臣道也。
人臣固可稱。
升之曰。
今之有司皆領一職之名。
執政所宜稱。
安石曰。
古之六卿
即今執政
司馬
司徒
司空
各名一職
何害於理。
三公無官六卿為官。
周公三公冢宰
其他三公
或為司馬
或為司徒
或為司空
古之三公
猶今三師
古之六卿
猶今兩府也。
宰相雖無所不統。
然亦不過古冢宰而已
冢宰邦治
至於邦教
邦政
邦禮
邦刑。
邦事
則雖冢宰
亦有所分掌矣。
升之曰。
制置百司條例則可。
但令制置三司一官條例則不可。
神宗安石曰。
𡖥獨領可乎。
安石請用韓絳
乃聽升之條例司
母喪去位終制
同平章事樞宻使契丹遣蕭禧來議河東地理屈都亭驛
不敢升之曰。
致饔授館有常
過期曲留。
宜即裁抑上禧慚沮乃行。
以足疾求罷。
鎮江
節度使
同平章事
楊州秀國公請老以故致仕
卒年六十九。
太保中書
令。
謚曰成肅升之母竇娠。
至季秋彌月父儼善推策
九日吉。
升之以是日生故名從九從日。
升之神宗立
乃以字為名云。
京口耆舊陳升之
建人
國史有傳。
墓在縣之五州山
二子閌閎皆以父任閌終宣義郎無子閎終大理評事子憬以祖承務郎
亦早卒。
從侄為嗣宿州符離知縣三世祔葬五州升之來居。
從子豫及禧實與俱來豫以升之蔭終中奉大夫四子機桶最知名
機知信州
秦檜妻黨王仲山坐廢
死起知楚州將漕淮南
終知衢州桶為韓世忠叅謀世忠出師桶皆在行積功右文殿修撰敷文閣待制
三子官皆至朝禧之弟出繼升之後即也再傳而絶命族人為繼。
又再傳而絶。
今繼升之後者禧之曾孫應㞰之子箕元一統志陳升之
本名旭
升之避國以字行改字賜叔博學多能進士嘉祐末諫官賈昌朝不可輔政
頗有聲稱宋熙寧中
王安石拜相時同吳充拜相
神宗司馬光
陳升之外議云何先曰今已宣麻播告臣雖言之無益耳神宗曰試言之曰閩人狡楚人險。
今用三相閩人
二參楚人
必將援引鄉黨充塞朝廷天下風俗
何必更得淳厚上曰升之有才智。
固然但恐不能大節不可奪耳鎮江陳丞相升之來。
從子禧豫實與俱。
升之奏補禧終員外郎
管當在京儀鸞司子琳選調中奉大夫
四子机桶最知名
机知信州楚州淮南
漕。
衢州敷文閣待荆。
三子朝。
禧之弟。
升之後即也。
今繼升之後者之元孫箕詳見耆舊傳。
朝。
子耆從政郎禧之孫。
雅言
嘉言
嘉言之子應㞰。
三舉于鄉箕應𡵜子也。
增添陳升之字賜叔安人丹徒
位至丞相秀國公升之本由進士及第
然以其非兹郡所舉。
故略而不載。
至其子孫由此鄉舉登第者則書之。
後皆仿此閲升之宣義郎無子閎閲弟。
大理評事蚤卒。
升之從侄
員外郎管當在京儀鸞司
孫應㞰。
科舉類。
豫禧弟中奉大夫
亦禧之弟。
升之為後
宿州符離知州
升之孫。
閎子。
承務郎蚤卒。
鎮子
從政郎
禧子。
迪功郎
机。
豫子。
信州
是州淮南
漕。
衢州桶。
机弟。
敷文閣侍制。
𡺽桶孫朝散郎英州
岄𡺽弟。
朝奉郎
通判和州
㞳。
岄弟。
通直郎江陰縣
輿地紀勝陳升之
暘叔建陽人
慱學多能
景祐擢進士甲科既而言路直道自任多所彈撃
仁宗樞宻副使神宗即位拜相後居于潤薨葬子潤孫因家焉。
姓氏遥華陳升之
字晹叔
登科為大學博士揚州芍藥花開四朵太守韓琦通判王珪幕僚王安石三人宴欠一人守命有客即通。
既而報陳太慱謁召與宴四花方有屬後四公俱拜相升之豐年平章事揚州秀國公年六十九卒謚成肅公其先建州人
楊志王安石陳升之今世所謂大夫者有之矣皆曰是宜任大臣之事者。
作而任大臣之事則上下一失何哉人之材有小大逺近彼其任者小而責之近則煦煦乎仁而有餘於仁矣孑孑然義而有餘於義矣人見其仁義有餘也則曰是其任者小而責之近大任將有大此者上下竣之云爾然後作而任大臣事大臣之事宜有大此者然則煦煦然而已矣孑孑然而已矣上下一失豈惟失望後日誠有堪大臣之事其名實烝然於上上必懲前日之所俟而迸疑焉暴於下下必懲前日之所竣而逆疑焉上下交疑誠有堪大臣之事者而莫之或任幸欲仕則左右小人得引前日之所竣懲之矣噫聖人知人君子惡名之溢於實。
為此難則柰何亦精之而已矣惡之則柰何亦充之而已矣知難而不精之。
之而不能充之其亦殆哉子在揚州朝之人過焉者多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陳升之而已矣今去官宿州不知幾何時乃一見之也予知升之作而任大臣之事固有時矣煦煦然仁而已孑孑然義而已非子所以望於升之也。〉
公元1204年
陳造宋晁景迃集故贈承議郎陳公墓志銘承相文忠陳公長子師古尚書都官郎中七郡有政生子章大理評事幼有大才
日誦萬餘言落筆千字須臾間嘗行役下馬道傍讀古碑二千餘言歸覆之。
一字不謬謝希深手書啓事上尊廷評衆目在傍胡恢乃携啓本去。
廷評取紙平空細字一通如初夏英公雅重詩文數來典故奇字卒年二十有四殿中丞賈守文之女參知政事之孫生子造字公甫其生四月而孤魯祖母邠國夫人宋尚無恙憐撫仁宗邠國以異出入廣内稱呼家人既薨上震悼之乃特録孤曾孫太廟齋郎既冠調黔州司户參軍罷去司户戎州録參司法參軍不以門地自慢遇事如老於為吏者國朝丞相賈公樞宻副使公慶八年上編勑二十卷後逮公之出仕幾二十年不復設官編勑其下郡國者雖稀簡而必具啓請申明奏可本末寫成大軸若其後一一印
紙日沓至雖數紙不厭以故勑令壓架彌棟塵垢莫可觸壞鼠糜爛不能文字吏幸以輕重出入為利况在戎州逺徼
公視而笑曰乃今可為矣。
白郡守武侯曰。
斧斤則失鑿枘願以編勑後所降依門次第之。
上奉朝廷之命。
下絶吏為民姦。
幸甚於是半年
書成居數年是謂嘉祐七年丞相韓公上編勑三十卷
頒之以勘公之私書
異同兩條如同繩墨尺寸出也。
戎人楊三尊者。
黠驁自異喜生事漁獵酋長亦憚長之。
一見嫉之曰𧲣虺也。
留之。
異日貽患於人。
無幾何三尊輕繫公乃發其前後殺人死罪數十
立以法誅之戎塞恱伏
以公為神明
而戎漢賴公以寧居數十年。
州將一旦官屬城樓非所言者為人告之。
一郡官悉就逮
公初未嘗從之樓上乃領州事乆之益得盡其才賈夫人感疾
公帆江下三峽殿中丞單驤其勞萬里夫人疾愈去為揚州節度推官
王君玉侍郎揚州聲譽老成自高待公忘年每與論新唐書抵牾而不吏之也。
韓丞相玉汝員外郎年甫三十餘。
知州事風棱不敢喘息
晨坐得鹽賊。
付獄日未午督按具甚急公乃故遲之
心知其非真盗也。
韓公怒取囚由大書杖眷二十下未幾其盗得而韓公為公慚焉自是韓公之威少齊而多與公議事。
江都宰者地寒而賢後太守大監以𥝠意欲罪去之。
公率郡官廷辯曰。
江都無罪
且才之公在揚州四年晚權江都
時散青苗錢之初也。
公視可與者與之不以殿最已事卒無一人妄請者。
刑戮賴之以省。
非它縣比。
三司使舉監廣利門。
初罷使臣門官新城門設水扉
創格
條禁甚宻所謂三司使一時風力人也。
多從公之明。
至今人賴之以不可。
調宿州觀察推官
未行王丞相荆公以便河北
丁賈夫人憂。
免喪𦡱然嘆曰吾少舉進士而卒不得一第
每更一官
歸當改秩
舉將之格必虧。
其尚黽俛於斯世者。
吾母待養也。
令既不得終養則吾何用祿為乃屏居陽翟上一萊飯不肉者十年日誦佛經宴坐
間則徃來嵩少窮山水之娱且嘗得法天衣門人法清
感疾彌年不問卒年四十有六元豐五年二月一日也。
娶阮氏。
自有志銘
五人
長恬。
海内知名士也。
處士
今為奉議郎
郊恩贈公承議郎
繹思
近思
惟愷。
四人皆早卒女三人
婿曰文林郎吳偕
張文定公諸孫彦之
待制之曾孫正彦。
孫男三人昌邦。
昌諤昌裔二人長適邯鄲
一幼。
骨相甚偉能與人交而不忘規過兩叔父。
及其舅氏
孤女數人皆盡力才識文藝不减其父而不自多也。
恬以建中靖國元年。
五月二十四日。
葬公于新鄭世墓之次不及銘。
後十有一年
柎阮夫人乃得銘於恬之友嵩山說之銘曰昭陵之時無窮士何夫子之傑才駿識早聲聞而辱下僚勑令刺於私室
而虺戎誅以獨見乃未老而澗濱藜藿嵩山高兮相門之初必復其難去斯世而有覺者。
超超兮有祖有父風烈而有子以景爍則吾之幽篆昭昭兮〉
公元1061年
陳睦蘇州府陳睦
子雍福州莆田人舉賢良方正官至右司徙家蘇州兄侗章衡進士汝州冨弼辟為從事召除館閣校勘衛尉少卿元豐中
知陝湖宣三州嘉祐六年進士第二
治平中
詔舉館閣才學之士劉攽常寧李清臣輩首被選擢拜監察御史熙寧中提舉兩浙常平丞相曾公亮薦遷提點刑獄坐是免官
元豐間高麗遣使航海修貢
朝廷以其恭順選使諭㫖激以忠義初命林希力辭之更以命睦睦即日就道喜語輔臣林希無親堅辭不徃親在不憚行假起居舍人昭文館
特贈仙華金帶䘖命涉冬而還奏言本朝故事
寳文閣直學士以上職乃服金帶今願所賜特㫖令服之仍真拜假官職又賜金盞於令式外以示寵錫其後錢勰楊景略援例欲服金帶
弗之許。
直龍圖閣潭州寳文閣待制廣州子彦文字經仲建炎二年龍圖閣待制江州視事十日會盗張遇犯城。
彦文極力固守引去明年沿江置使遄躋法從彦文彦武字緯叔為提舉官古今事通陳睦提點某路刑獄時某民有妾夏沉香浣衣旁其嫡子墮井死。
妻訟以沉香擠之。
三易不合怒効掾而殺沉香
他日還京乆亡所授聞廟師邢生頗從仙人游宻問以將來邢拒之而所親曰。
沉香震汗累日梅執禮吳玨提刑序〉
公元1056年
陳某〈宋李直講鉛山縣陳君墓銘并序君諱子同郡
建昌南城人曾祖為郡著姓尤善士有二子君其仲也君糿而開爽智慮以兄官學膝下少人迺顓治生若親之意其先豁達好義自放詩酒間。
罕視家事
財用所出得以親故得以羈旅為有識所貴者緊君之力是賴既孤而母老伯從王温清益謹而田里益脩。
彼士千里之外無反顧之憂者抑君使然免喪數年遊京師河决以財佐公上太廟齋郎選授邵武軍建寧縣于時盗賊主名不見邑居患之君以機徃所至輙禽郡守言其勞不報替授茂州司户
録事叅軍
兄為德陽不宜俱入蜀改信州鉛山縣尉
未行以疾終年五十一嘉祐元年夏四月癸亥也娶鄧氏。
生男光逺
光。
好學見稱士友君之啓手足命以卒業而已不語他事一女黄某冠族冬十一月壬寅
葬于所居東北十有餘里太平鄉三異里符源銘曰世無災兵以敝其生家有禮義以為之地衣冠揖讓優游卒歲復何歉於意哉〉
公元1061年
陳繫番陽陳繫明仲安仁義居五世鄉人港口陳登嘉祐六年進士第哲宗新政都官郎對稱提舉河北常平遷漕又移河東太原時方經理西鄙獨當飛挽
城烏龍功尤多感疾卒。
詔為治葬官其子墨彦即雪溪也有文集十二卷兄晞字規聖。
登第
官至著作佐郎能篆古書家謂李陽冰以來一人而已
公元1064年
陳子思〈宋畢西臺陳子思者名知默其先蜀郡閬州人曾大父省華仕至左諫議大夫大父堯叟為眞宗相
師古郎中堯叟兩弟堯佐仁宗堯諮節度使方其家盛時
子孫仕宦滿朝監司郡守數十人甲第京師車馬衣服聲伎奉時無比者而子思好學力學不肯子弟家人欲官子思子思曰。
吾學從科舉所以為官也齋郎監簿祗辱吾志。
乃讓其兄子之孤者家人强之。
子思終不肯受。
子思長舉進士十餘年不第
治平元年
再舉進士
就試尚書省不得第乃退曰吾老矣不可猶舉進士
因盡棄其所好携妻子汝居靈泉山
治宅種田徃來山中
子思進士時嘗為詩及居靈泉不治他文專以詩為事期年
大行汝。
許襄。
鄧陳鄭之人。
皆知子思善為詩慕其名日有以詩交子思子思皆報之子思為人高逺有志尚氣非其人不與游。
與游者雖甚貴不少下之至居田里父老親故相過無所擇。
一皆盡其歡心
以此人滋愛之
畢仲游兄弟陽翟有誦子思之詩於仲游者中仲游以爲唐人詩而恠未嘗見也。
問之乃子思大驚乃盡其詩縱觀之而兄弟學詩於子思
子思之論詩曰吾中有所期者志也諭吾之志於外者言也。
比吾之言可以咏歌則為詩凡如吾之所欲道而雅言者皆詩也。
世人之詩返若非語言
何哉子思作詩凝思澹視俛首少頃
或柸行笑語伸紙和墨不經意而章已就矣人初以為易與其。
和之者。
累月終不及。
子思詩温縱恣自然不類世俗作者子思靈泉二年有疾
因入陽翟
畢仲游曰我死無忘吾詩畢仲游不敢後一年
子思平居無事
謂其妻曰。
吾体不樂殆死乎乃之賈延年家搗紙欲次其詩未成而子思病遂卒子思既卒。
其家乃盡取其詩藁及他文章
納諸棺而葬之曰無使人得也是時仲游陽翟行至長葛子思卒。
哭甚哀曰。
嗟乎子思之卒吾在此者亡其詩矣使人問之果然
乃抵其子遲及諸交游子思二百篇
靈泉作者百篇而已猶可以為遺後人。
子思之亡。
年三十八云。
賛曰。
陳氏自蜀來京師
遂顯而居鄭。
子思間徙汝之靈泉山其卒也復家於
今為鄭人
子思多才學為宰相節度使之孫。
而竟以匹夫死於山中
此人悲子思者也未也唐人詩名家者甚衆而皆在杜甫子思之詩蓋有似者故其詩一出方數千里爭傳志欲就成中道而死悲夫
公元1080年
陳知儉〈宋范太史朝奉郎陳君墓志銘并序君諱知儉
字公廙
陳氏其先閬州人
曾祖諱省華真宗朝為諫議大夫始居開封管城贈太師尚書令中書令
封秦國公
祖諱堯佐
太子太師致仕
是為文惠公
贈太師中書令
尚書令
封鄭國公
父諱博古
大理評事館閣枚勘。
比部郎中
文惠公仁宗
其兄文忠公樞宻使
康肅公寜節度使
三人將相宋興以來
兄弟貴者
以陳氏為盛比部又以學行文館顯名君生於世家
沉厚精敏
孝謹修。
自立
既長志欲克紹祖考振奮於時初以祖䕃太常寺太祝累官大理寺丞
英宗嗣極。
恩遷太子右賛善大夫常州無錫縣丁母仙居縣太君宋氏憂。
服除知開封府鄢陵縣治行聞上即位
恩遷殿中丞國子博士避父諱不拜
王荆公執政欲引以脩三司條例固辭提舉京西常平廣惠倉。
未幾權發遣轉運判官
行部過汝。
不治繫囚百數君取案牘决遣
斯須而盡。
無不當者。
權發遣轉運副使虞部員外郎權發遣河北東路轉運副使金部員外郎權轉運副使
恩州兄弟遇父與人鬬者共撃殺之。
弟道去。
兄伏殺人
有司具獄將行刑君適至州止之曰子救父可憫
且庸知非弟乎。
彼聞兄將死必還捕得果欵伏官吏失入罪及者衆。
使吏自發舉乃奏讞之。
兄得釋弟亦免死。
郡吏鑱石紀其事坐言濬河非是
金部
授知睦州
未行已而復其官。
又坐舉官不當睦州復為虞部朝奉郎
元豐三年。
十一月丁巳。
卒于洛陽履道坊第。
年四十六明年二月某日
管城之先原。
君性頴悟
於書無所不讀至陰陽卜道術方外之言。
皆探其奥。
好賢喜善。
出於誠心當世名公巨卿大人
樂克已就之。
忠信之士。
篤友不怠
其所知與游者。
一時賢隽樞宻副使
吕公
端明殿學士司馬公。
皆嘗薦其才。
京西河北治獄多所平反
奉法無私
而能恕以與人
故所郡縣畏其嚴肅
而樂其寬厚舉更八百餘人
史氏先卒。
再娶閭丘封壽陽縣君
五子曰敦。
早卒。
曰崇曰居曰中。
曰孚。
尚皆幼。
一女大理寺丞馬玿
亦先卒。
君卒之日。
家無餘財。
太尉文公留守西都
遣吏以幣徃治其喪。
又命某為銘銘曰。
展矣陳君相國之孫明試才可紹其門自下而飛未極復止胡不永年俾究其美。
從先兆。
既固而寜。
詔于無窮永緘兹銘〉
公元1199年
陳薦宋史列傳陳薦字彦升
邢州汐河人。
進士
華陽
盗殺棄尸民田
出驗有以移尸告者田主又殺其母縣欲聞致殺二人以逭失盗之責。
不可
曰焉有誣人以自貫者邪已而獲盗。
韓琦定州河東幕府
木强簡澹
知之最深。
每語人曰。
廉於進勇於退。
嫌疑毫髮不處
與人交乆而不變彦升無幾輔政秘閣校理登聞檢院
知太常禮院英宗諸王出閣選為記室參軍集賢院頴王為皇太子右諭德
即位天章閣待制知制誥知諫院薜向首謀横山
不成請以漢王恢之罪罪向。
楊繪曾公亮用人不當言既行而遷侍讀諫職曰。
此乃宰相欲杜爾所言是宜責宰相䟽入不報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河决强水官議於恩翼深瀛之間。
築堤三百六十里期一月就功
役丁夫八萬。
曰。
河未能為數害民力方困。
願以歲月為之。
判流内銓太常寺議學貢舉請會三年貢士數。
均之諸路計口孝廉漢制權主管御史臺李定所生母喪不宜御史罷臺事。
又以議典禮不合
出知蔡州召為寳文閣學士侍讀
資政殿學士
求退以為本州兩省燕餞資善堂擢其子厚御史臺主簿
未幾提舉崇福宫
卒年六十九贈光祿大夫史論朱京後。
東都事略陳薦判吏部銓議學貢舉法請仿漢率口孝廉均之諸路什取一判太常寺范純仁胡宗愈劉琦錢顗
相繼言職
言御史天子耳目之官今以言而逐之是自蔽耳目也。
權知御史臺李定不待所生母喪豈可以為御史數日罷臺事以太常議襲封中書以為不當坐降一官
秦王世官
群牧
使知開封府出知蔡州以疾請提舉崇福宫又知青州北京留司御史臺寳文閣學士提舉醴泉觀右諫議大夫
侍讀神宗東宫舊僚資政殿學士引退命知邢州至邢未幾
復請崇福宫卒年六十九。
儀狀魁。
偉詞
莊重
天性簡淡
無聲色之好而司馬光亦服薦之質直宋吕忠穆公陳薦彦升博學高文進士第遍歷中外清華繁劇任忠厚亮直號云前輩雅惟為司馬温公所知韓魏公尤知之温公云。
彦升質直所以服其為人可知韓魏公墓志彦升撰紀。
實得史法
之子厚字公載
仕官阿附
雖志不得伸。
而公以為長者之子有才幹。
深州通判金人深州
死節戎馬
既䧟中原公之諸孫淪没殆盡可哀彦升嘗為神宗皇帝東宫僚屬眷禮尤深。
進職資政殿學士信德府有公居宅張師正東齋記事謂公居第
郭進西南一角郭進太祖皇帝功臣也又陳彦升資政篇什尤高嘗為彭門八咏士大夫傳誦彭門徐州南通垓下
北連豐沛
范增墓又唐張建封嘗為徐泗節度使燕子樓垓下詩云九里山南楚漢爭。
風波翻覆長鯨霸圖欲斷中宵帝業時來一戰成懶滄江父老更無勍敵韓彭農人不識當時意祗得春霖事耦耕范增墓詩云。
藏名羞立虎狼朝乘變東依項籍豪惜失壯圖撞玉斗知天命金刀還家落日英氣回首浮雲舊勞百步西連陵母塚峨峨先識泰山燕子樓詩云。
僕射狐兎游。
侍兒猶在水邊樓風玉簟悉欹枕月滿珠簾上鈎舊事欲論鄉夢新詩吟就海潭樂天才似春深雨斷殘花一夕休。
燕子樓白樂天長慶集載之甚詳此不具彭門八咏兵火以來失之惟記此三編陳彦升甥孫永業進士博學能文覧照而悟遂祝𩬊為僧改名宗頥眞定府洪濟寺三紀語録良田萬頃
日食二升
廣厦十間夜卧八尺
士人傳誦後住真州長盧寺。
壽八十餘卒宋景文公著作頓首比日邊候帖帖
縣官威撫使然迂儒斥塞外但視簿書弄刀而已河朔少文每思英晤一快不可得
詩書之言鬱結胸中壘塊數用醇酒澆之猶不平
改歲寥寥無賴相見未有事外自重某諮〉
公元1067年
陳良〈維楊志楊州人有學。
行為鄉里所推。
貢禮治平四年與子景山同登進士事親孝既登第而念親之不見也乃嘆曰。
先子力學起家墓木已拱子方登第下及景山逺矣有詩云父子聯榮世所希子家何幸恩輝自慚不及吾兒甚得向親前謝緑衣王君玉贈詩云。
姮娥丹桂雙枝見說蟾宫漸稀龍過禹門和骨換。
鳳巢阿閣帶雛飛石渠典校前芳在雁塔留題故事莫怪楊人爭洗眼
上林春盡畫船終於朝奉郎秘書丞景山終於著作佐郎秘丞集藏于家。
一統志
字漠傑寓家滄溪子昂之後宋熙寧三年進士
是歲廷試
始試凡一百九十五同第葉祖洽榜首仕至廣安郡守文學為士人所宗〉
公元967年
公衮〈盰江前志公衮南城治平中神童召試太守黄師道有詩。
贈之云玉皇我自城下期年政聲得奇童頴川子。
年始七歲老成手揮椽筆大字口誦五經富强記君非祖德積餘慶。
來裔安能神智一見降羡增嗟呼寄言昭武正夫長歌大軸褒賛
比擬劉晏李泌近來詩思清峻辭贍格老實奇俊居嘗親試一一精。
奏達帝聦聖運英廟激賞人中俞㫖頒降政事堂臨軒未暇入對
龍駕俄聞升上蒼
舉世才命各有待俊氣尚糿佳名當今主語大喜曰吾不知德昭輔翼吾子無慮矣。
遂令掌文翰及南閩請援機務
悉以委之尋拜丞。
相俶襲位禮遇至德重厚多謀臨事無撓
師旅戒嚴
議者盈庭
德昭至則佗論皆息其治家以孝聞每時序置酒環列凡席者凡四從自為詩曰滿堂羅綺朱紫四代孫奉老翁
寢疾自為墓志乾德五年卒。
年七十八贈太保九人惟秀守文子孫功名顯云。〉
公元1117年
陳豫宋孫覿鴻慶居士集故右中奉大夫致仕少師陳公神道碑陳氏建安大族秀公學政事。
累踐大官嘉祐治平之間神宗御極進拜右丞相
任重道逺一時世德垂延陳氏益大。
五朝百有餘年。
公族子弟仕籍而以材能顯者前後相望公諱子由族父秀公恩。
秘書省校書郎調開封府陽武縣以最陞温州永嘉泰州隴城縣令隴城并河連雨暴溢官寺廬水半扉公私病之公議爽塏上書言狀下得請。
去縣里所營高燥地。
建城市開井閭
不日而就。
水潦至人墊溺按堵如故縣人為公生立祠用舉者改宣德郎
信州鉛山縣。
丁父奉公卒喪
延安府敷政縣丁母令人葛氏憂憂除知應天府柘城縣同州澄城通直郎簽書彰武軍節度判官覃恩
奉議郎承議郎經略司幹當公事秩滿再除提舉本路糴買就遷提舉弓箭手
精壯果敢長於斷所莅皆有名迹西方用兵
軍食最先務之急官吏并緣盗軍宿儲士有飢色公問弊知其故出金繒下其沽。
而增榖價以受糴不使一吏其間未畿車挽負擔四面而至芻粟告其。
師飽以有功公曰此一時之利未足言又建請石堡旁近地數千頃沃壤可據賊衝築一壘嚴兵塞其道使人肆耕其中歲得以紓漕挽之費則百世之利也。
詔從之。
軍賜威德陝右歲籍邊民弓箭手
公蒐選丁壯聯為保伍人。
得占田多有差
卒長别給一馬身自督教之乆皆精練為諸路之冠。
當是時自大將至禆校築堡障扞奸偷斥境土。
受俘大者增秩小者賜金
公計畫而人不知自公出也。
公善知人明於任使嘗言御將當使過勿拘以文法
然後可使蹈白刃
赴水火不辭杜大中者。
豪縱不治繩檢
一日抵罪當下吏公惜其材留不遣
移書屬鄰帥善御之大中挺身摶賊勇冠一軍
遂為名將韓公世忠少年喜鬬。
數。
犯法伏誅
公顧謂帥曰。
世忠驍悍不畏死。
寇至。
盍令當前斬捕自贖
而殺壯士帥從之始隷兵籍
每戰先登貴將之首以獻。
知名建炎南渡
孤軍大憝
手擒二叛
威震夷狄
封咸安王
時人方之狄武裏云。
四任關塞十年繇幾幕至部。
使者
功伐七遷朝議大夫
議者恨不得將兵數萬。
獨當一面
不究施設可惜也。
八寳恩遷中散大夫自言於朝曰乆任邊州且老矣。
東方一郡自效得守濟州
會歲大旱
飛蝗蔽野所過草木蕭然即日移告齋室遲明
冠裳
率賓徒步譙門遍走群祀
伏地頓䫙為百姓請命有頃陰雲四合大澍如注。
却蓋不御徒步而旋。
是日螟蝗一洗無噍䫫。
大熟穫倍它壤。
萊州不赴
請祠得提舉舒州靈仙已乃被疾上書謝事政和七年五月某甲子。
卒於其子通判沂州之官享年六十八積官中奉大夫嘉興縣開國男
食邑三百户明年三月癸酉潤州丹徒縣大慈鄉之原後以子故累贈。
少師
公莅州縣治道尚嚴條教已下。
人守之如詛盟不敢斷治自己出。
群吏坐曹行文書而已
夏秋賦調束芻為人執一牌立閫外刻日書其上。
吏不及門
期至而集。
為文勸耕二十解
明白而切於事。
傳誦至今為法輕財樂施喜趍人之急。
有疾痛欲去之如在已。
始赴柘城
令尹遇疾暴卒
無以喪事
公為具棺衾以斂。
已而同寮與邑之賢士大夫皆賻又。
為處其費擇送吏與。
行李所須。
授其孤以行。
守濟之日。
道遇衰經數羅拜其前。
泣曰。
吾父倅臨淄
甫就官而得疾死護喪封内不能歸。
使君高義
故來公惻然計其費贐遣而去祿賜所得拊養孤婺。
收恤宗族秀公之風郊祀
以次諸弟不願仕者任其子分田廬公不取
推以寡姊族子師尹游大學不遂
困而歸見公曰儒冠誤人
幸今筋力未衰。
尚堪馳馬試劍
一戰之勛。
毛錐子不足恃也。
公笑曰通塞有命
少安無躁具裝資。
勉使卒業遂收其科。
後官至尚書郎
族婦新寡遺腹子曰璹。
舅姑憐之。
改適守節自誓
乆益困瀕於飢寒矣公周其之絶又教畜其孤進學學成試有司一上之。
迎其母以養。
族黨感飲以為榮壽後以才選荐更任吏將曹冲慶顯其觀。
極光龜公建州建陽縣人曾祖曉祖贄不仕皇考
以公貴贈中奉大夫元配令人徐氏賢良
奕之孫朝散郎師甫之女贈某國夫人今配令人馮氏贈少保某之女。
左通奉大夫
徽猷閣待制
躬厚之妹有馴德淑行令妻為壽母。
中奉公孤一意委身事國。
未嘗以家為恤。
有子嗣興纂序前聞享有丕祉
令人善相其夫而能教子享年六十五封咸寧郡夫人後公十六年當紹興四年
十二月乙亥棄世是月壬寅合袝于。
少師之墓改號瀛國夫人
四男子曰机曰模曰桴曰桶四女武學生朝奉郎南雄州黄達如
朝奉郎宗子學慱士李弼朝奉郎未棫其婿也孫男女若干人公在事五十年。
不治貲産
既得謝無以通判安輿近還沂水官下
稍侵親客卧内省疾
且曰。
公自言有四種生安在
公指四子曰此是。
距今紹興乙亥
四子者。
右朝議大夫模。
右朝散郎
桴故右奉議郎
右朝請大夫敷文閣待制孫曰巖右登仕郎
曰岐右迪功郎
曰旵。
右承務郎
曰岄。
右承務郎
曰嶧石迪功郎
盛矣夫。
嗚呼君子種德蓻善積之躬修之家。
責報於天取必數十年後如探諸囊中
而敷文公逢辰得路强仕
已躋法從
追贈至公母夫人進封大國子孫䉒衍
簪笏如林
陳氏之興。
未艾也始秀公葬其母荊國太夫人潤之五州山遂家焉秀公夢又袝荊國之次至是諸孤奉公之喪還次潤亦卜也於五州不獲
一夕夢公刺汝州騎從呵引平生犁旦瀛國諸郎夢皆合而不曉所謂
他日焦山道中顧見一冗水深土厚曼衍相屬卜者吉問山中人皆曰儂家主人母所卜壽藏也遂相隨造其家一媪出見老婦異時藏骨於是矣忽夜夢迎新太守俄頃大人紫佩金踞胡床而坐。
老婦前曰此吾所居
非爾所當有也悸寤而諸君至願此地以獻。
即其日書子直問其名則汝山也。
遂舉以葬。
於是諸孤待制馮公其葬而墓隧之碑至今無辭以刻敷文公詒書晉陵孫某為之辭某復曰少師德烈靡不聞敷文鼎貴大用得當文章鉅公
其著顯庸揭諸墓。
負罪屏伏田里非其人也。
辭不獲命乃摭文終大節著之。
而系以銘。
銘曰陳世大家發迹秀公於赫少師又亢其宗。
結髮從軍
具著婉畫
儲偫缺然
公預其責千箱梱至曳踵赬肩菽粟如山露積不垣。
士飽而歌氣作一鼓大高驤馮河暴虎螟蝗坌起彌滿一圻電掃霆驅甘雨應祈左右冝文柔武克。
由初訖終挺身徇國老去歸歟。
駟馬安車有來治中
擁笏垂魚無地可廬。
可耕可殖田不逾寸種之以德。
汝視汝籯。
其獲幾何萬金之産䠷與子多有嘉者子侍囊入侍
紹開厥家。
戎公是以。〉
公元1068年
陳偁延平君舉世卿子也仁宗賢勞之後太廟齋郎
調潭州司法福州羅源縣
開水渠溉千餘治學舍以教邑子弟時祭酒鄭穆未仕。
名德已重。
公執謁造焉請為邑子弟講說
日與諸生列坐俯聴邑以大化
大理寺丞
黄巖安逺縣太子中舍循州殿中丞
國子慱士通判蔡州
公嘗以疾在告聞將録謀殺獄。
案視之。
不入於死召獄官卧内
法意曉之使白守。
守恚曰吾白首法寺
於法反不熟耶。
法官李逵職事過境上意與公適同其議遂决。
得脫死者五人
由是知公丁諷來治蔡。
未更民事
疑公以能揠已。
既而察公為鉅人長者
悉以州事聽焉以比部員外郎惠州州有澧湖
十餘里。
堤壞湖涸
積數十年魚租尚存
公因冬閲民兵假其力築堤扞江。
魚鱉蒲蓮之利悉以予民
俾鬻以當租歲免緡錢五十餘萬民德之名其堤與橋。
皆曰陳公始惠民未知公教之民乃競殖有司考課
上其治為第一
虞部郎中宿州
宿俗梗强
喜鬬盗公矯其俗紏之以巖。
九月囹圄空虛
五月朝廷以其事付中書移知開封縣境内多盗公曰是凍綏使然
於是無家寄食者。
官為總括衣糧日給歲給衣。
病給醫藥
卒之逋死减十九。
因上其事請立法
朝廷行之公為縣當熙寧之初
詔令一新條目萬緒壓於司農
事當一一禀承
不得出意見。
公詣執政得一自效
乃除泉州
未幾
開封罷去
州人相語太守陷失青苗被罪能裒錢五千餘萬輸之縣官當還我父母合詞相唯期三日而五千萬之數積於州然後相與部使者言之。
部使以聞。
移知舒州
舒瀕皖溪。
暴漲即嚙城。
壞民廬舍
鳩民築堤十餘里以防之。
去之一年水大至與堤平不為害
感嘆曰。
非陳公吾屬尚生而食耶。
再知泉州泉民聞公復來老推抃呼爭走逆旁郡至有灼臂馬前曰復見公矣。
州之東胡民田四萬頃遇旱則湖涸田廢公教民以牛車潮水入湖自是無旱歲民至今思之泉為州瀕海
人多賈販海外在法徃復必使東詣否則没其貨。
公憫之奏疏願置市舶於泉哲宗即位二年
始詔泉置市舶實公其謀也。
天性仁厚
動必以禮
不苟發雖家人莫見喜愠於物泊無所好惟學問不倦
與人交際以誠信治泉七年以其官致仕元豐二年公子登科神宗顧問考官陳襄曰第三人是甚人家子第。
循吏陳偁之子
嘆息循吏宜有此子宰職以下玉音者莫不榮之初公嘗名其子曰安老命之曰天下未嘗美材也然希至於道者養之弗安耳養得所安則安於義朝為上公
暮為逐客
安於得失者也刀鋸在前鼎鑊在後安於死生者也。
惟其安於死生是以不變至於不變然後盡乎義命
所以名汝及長是忠肅公瓘宋陳了齋先君行述公諱字君舉
秘書少監累贈吏部尚書世卿之子受氏徙居族系本末具載尚書公之碑。
三歲而孤既冠以少監子五大禮
特恩太廟齋郎調漳州司法參軍
為法受賦民便之及公且代詣州乞留公。
州為請。
就注龍溪簿移福之羅源
始至。
孔子為學延布鄭穆
將致之以教邑子弟。
乃以公事趨府委幣於穆辭公曰下邑僻陋秀頴之士非其材盡不美
則不至。
考德而問業焉莫宜於先生留聽賜臨以為之師豈唯子弟之賴。
今亦與有聞焉乃不果升堂南面
正席講說
公日與諸生列坐俯聽
邑以大化縣荒地得水則可墾公為鑾渠疏泉以溉為田數百千畆。
大理寺丞台州黄巖縣移虔州安逺縣二縣去州逺部使者罕至令多不能能亦苟不事事公在黄巖四月安逺一年
及去民皆涕戀遮行
思之至今太子中舍
移知循州殿中丞國子博士
通判蔡州
賜緋銀魚
覃恩虞部員外郎
公嘗以疾在告
聞將録謀殺獄取案視之疑不入於死召獄官卧内法意曉之使謂守曰。
是獄也冝加讅焉。
獄官未之曉。
守亦不聽將遂録之。
公病未間强起視事以故未得録。
守志曰。
白首法寺
於法反不熟耶。
通判移疾有差無累也奚所虞而校如是
公曰。
獄繫人命所宜重且不嫌累已是尤不可苟且校也。
持議未决法官李逵職事過境上。
公問焉。
逵意與公適同議乃决得脫死者五人由是知公公堂除得郡用其薦即龍圖閣直學士錢象先也。
錢去公攝州事。
確山報獄囊頭拘械。
公閲案已即稅之。
從事皆驚問其故。
公徐曰竊盗拒捕
不至是。
汝陽富民笞婢死瘞之覺焚其尸事廷訊州獄自以得鞫。
皆將邀賄焉。
公訊之曰。
婢犯主殺之無罪獨錢其尸為入於法。
即日以其罪論之。
丁諷來治蔡乆於詞館未更民事
始疑公以能揠已。
既而察公為鉅人長者
悉以州事聽焉。
公於所處盡使其跡常出於
公之有助
莫得而知及治他郡聲績不能如蔡也轉比部員外郎
惠州州有廢湖十餘里。
春夏積水行者病涉地水不可牧旱不可藝。
其廢不知幾何時。
而環湖之民故有魚租湖廢而租在。
公因民兵
借其餘力。
築堤江中斗門水道退水得出
盈則泄之江蒲魚鱉之利悉以子民構亭具舟載肴酒聲𠆸率僚屬賓客時節游燕中州之士聞公賦政起弊不鄙夷其俗隨所施設與民胥樂多為公賦詩者。
州人命其亭橋。
皆曰陳公以示不忘民未知公將教之乃於立春勾芒之祀前期墾布種立土牛上逺農來觀牛見麥苗知可殖。
乃競殖焉州以有
緣海之民相驚有寇上來且至提點刑獄晁宗恪
攝帥廣州疑懼不知所為閉門飭備發兵旁郡兩路騷動野居之民。
驚迸流徙公曰是必海舶還至者寇來不先聲不為班春湖上
民恃以不既而果非寇也覃恩
駕部員外郎虞部郎中宿州
宿俗强梗
喜鬬盗囹圄充斥以為常公至矯其俗紏之以嚴。
奸猾無良案法必行無所贳訟衰獄空治聲彰著
而州當水陸之賓客雜還臺饋驛給。
百須之物有不慊其意者騰謗上都不治莫如宿獄繁而不决
盗縱而不捕。
朝廷遣使詢察
不如所聞知其為謗也。
執政乃始有知公者。
開封避親當對移。
移公開封比部郎中縣境多盗擾居艱
道路捕得皆壯役下卸窑務卒。
公曰是凍餒使然
於是籍其無家寄食者。
官為緫括衣糧日給歲給衣。
病給醫藥又為連竈土床穴其下則畜炊煙以燠之。
為法以受其長。
杜其侵牟卒之逋死减十九因上其事請立法至今行之。
公為縣當熙寜之初詔令斬然一新法施乎縣自内始條目萬緒壓於司農事當一二禀承不得少出其意公詣執政請曰。
赤縣名擢材之地不材癏官是懼願得一州自効乃除泉州未幾卒坐開封罷去州人怙冒德政始聞欷歔相語太守陷失青苗錢被罪能裒錢五千餘萬輸之縣官當還我父母
合辭相唯無一人以鏧匱解。
多者至捐百千少者一二錢。
三日而五千萬之數積於州然後相與部使者言之部使者以聞。
公至闕下
一年事釋。
駕部郎中除知舒州
州瀕皖溪公調薪石鳩民築堤十餘里。
防水患。
明年公去。
水大平堤不為部使者上之。
詔奬後守。
民則曰陳公之惠也。
秩滿
就除泉州泉民思慕乆聞公復來。
老稚抃叫爭走逆旁郡
至有灼臂馬前者曰復見公矣時賈青轉運使
貴家子騃駘殘刻部之材良
掇拾無免聯事者耻名出其下以苛察相勝
民大凋困
公之來非等意善潭守陳洌奏曰洌材請使治泉漳小郡。
得某足矣
不行
等不自得於泉事。
務為挫揠。
咄咄毁公或解之曰。
泉州愷悌人也。
嘻笑嫚言曰。
愷悌愷悌
蓋謂愷悌為可簿云東湖舊溉民田四萬餘頃歲旱。
湖涸田廢
公教民以牛車潮水入湖復以灌溉
自是環湖之田無旱歲。
進士解發
故事鹿鳴宴
自修刪削其費。
公曰兹費有為也奚可已以俸錢為之會大禮
進勲上柱國四品泉人海外春去返皆乘風便熙寜中始變市舶法。
徃復必使東詣廣不者没其貨。
至是命轉運判官王子京拘攔市舶予京為盡利之說。
以請拘其貨止其舟以俟報。
公以貨不可失時舟行乘風便。
聽其貿易而藉名數以待。
子京欲止不可
於是縱跡連蔓起數獄。
移牒譙公沮國法取民朝廷所疾。
且將并案會公得㫖任詔辭温渥。
子京意沮而搜捕益急民駭懼藥物燔棄不敢留。
公乃䟽其事請曰自泉之海外率歲一徃復今迂詣廣必兩駐三年而後返。
又道有焦石淺沙之險。
重利舟之南日少而廣之課歲虧重以拘攔之弊。
民益不堪
市舶於泉可以弊止煩未報而子京倚法籍没鉅萬計。
即位
子京始懼而遽以所籍者還民州有獄死者十有八人疑可宥而請事監司覆案子京得之宣言是非死獄朝廷欲生之使某人徃鞫。
獄變効公。
公曰。
死者郡守之意又欲辨之乎。
獄官失入譴問不承
得代
且行部使者獄事留公。
不為留猶牒所居郡止公。
公欲引年乞謝。
以是不得請欲如洪省親得行
初公既孤所生母劉氏適洪州潘氏生承事郎興嗣公既仕詣洪迎劉之漳。
官滿興嗣來近以歸他日公又徃近焉興嗣不可公母不能奪也。
官必擇東南赴罷徃來一至親側兩姓子孫朝夕承起問安詵詵如一家。
而公與興嗣又皆以賢名世及於朝。
特恩累封劉氏為彭城縣太君最後繫官于泉者五年淹恤于鄉。
三年太夫人過九十足廢不能履書來公泣下不能視謂其子曰。
平生游宦四方得一寧省隔闊未嘗三四年乆也
太夫人耄矣。
又疾吾亦老恐不復相見
負悔天地
將乞謝徑徃事適不可
明年三月
獄事始報公以無累
是月公請致仕遂如洪待報
公與太夫人皤然白首相見
喜極泣下。
夫人强為公飲親舉酒酌公。
驩甚。
未幾
公得疾既病。
大夫人言千里來不得朝夕侍。
以疾貽憂
夫人泣亦泣。
既而老得相見
就木焉瞑矣。
退謂其子曰。
吾死亟以喪歸。
無乆於此
太夫人憂也。
初公既觧泉州
覃恩進階朝議大夫至是守本官致仕
授告之夕以壽終
元祐元年七月丙寅也。
享年七十有二。
羅氏封仙源縣太君
夫人杜氏
追封長興縣君
夫人杜氏
永和縣四人
曰瓊。
汀州軍事推官
曰珏蘇州常熟縣主薄
蚤卒。
宣義郎
曰珹。
承務郎
五人長適朝請郎致仕張知古。
次適和州防禦推官潤州金壇縣事葉唐稷次適進士楊公輔
次適饒州鄱陽李深
次未嫁。
孫男九人
郊社齋郎
正俗正平
正方
正忱正孺孫女六人
將以二年某月某甲子。
葬于某地
天性仁厚動必以禮
燕居齋如也。
與人不苟一辭
於身之得喪利害
家人莫得喜愠
周人之急不前計有無
樂奬人之善。
掩人之過。
於物洎無所好唯問學不。
倦姊貧悉挈其甥之官男教之學後為善士。
女擇所宜歸之。
奏薦先其兄之子
後其子在官不忽細務
自為曹掾
固已得民其長民教化為先。
所至斥大學舍
新祭器。
歲時親率諸生行禮其中
罪責人不發詞色
於獄每求所以生之其為防限。
寬而不可踰始至。
民或未便
已而安之。
去思乆益不忘。
其去羅源三十年過其邑。
父老載壺槳出境迎拜
長官無恙
及行猶皆涕戀。
鄉民困於鹽。
公為移書得損計口之數。
又患鄉校之廢誘率里人得米三千斛。
構屋為田。
益市書以便學者
公殁士嘆於學。
喪歸空一邑變衣出迓無不悲慟羅源父老聞公之殁亦皆率其子弟
序哭於學其民皆為位於佛祠以哭泉之人尤哀市者輟肆行相吊
惠澤之在民可槩知也已
唯其沉默不為表襮
渾無觚角可見
其所試者小。
著於行事終此而已
其命也夫
不幸也夫
與人交一以誠信
無不為之畫不於其人之賢否輕重
示高厚薄之迹。
以迹求公。
未有知公者也。
陳襄鄭穆與公游最舊。
屢薦公於朝。
宰相吳充亦知公。
然不克薦。
公老於為郡。
無不慊之意。
騃童刻吏乘時侵蔑衆意不堪蒙垢受侮主於右民
未嘗有幾微見於辭色
知公者謂公為有待也。
然止此而已
非命也歟非不也歟將以傳世行後唯是賴
叙次行治終始
伏俟采擇孤子陳瓘泣血述黄氏日抄陳君舉葉正則永嘉之學。
不及金溪戴少望尚有些實說葉正則都是閑說又云陳君舉有周禮類數篇。
又說漢唐好處
三代暗合同父才高氣粗
葉正則杜撰進卷
戴肖望湖南語。
說却平正
朱子語類君舉書云
更望雅頌之音。
消鑠群慝章句訓詁
付之諸生問他看如何雅頌之音。
只有雅頌之辭在。
没理會
又去那裏雅頌之音。
便都只是滿人
又謂某前番不合林黄中陸子靜諸人以為相與詰難
竟無益。
刻畫太精頗傷。
易簡矜持已甚
反涉吝驕
不知如何益。
孟子之闢楊墨也。
只得恁地他說
刻畫太精。
便只是不合說得分曉
不似只恁含糊
他是理會不得
衆人
不肯道可。
不識不得不說。
說又不識
所以不肯
索性開口這箇是甚物事
只恁鶻突了。
子靜占奸不說。
然他見得
成箇物事
話間。
便自然有箇痕跡可見只是人理會他底不得
見不得
然亦易見。
子靜只是未從便不說及鈎致得來
便直是說。
方始與你理會
至如君舉胸中一部周禮
撑腸拄肚
頗着不得
如游古山詩。
何消說只是他稍理會得便自要說。
又說不著
東坡子由
見得道理
不成道理
又却便開心見膽說。
教人理會得。
又曰。
他那似得子靜
子靜却是見得道理
却成一部禪。
他和禪識不得
賀孫吕東萊麗澤集祭陳君舉嗚呼
理固難言
事堪永嘆
斯文其未熄倘千載而莫旦自夫孔門之徒盡。
經術缺馬遷而下
史法亂。
徽言卒堕於佛老
多識不離箋傳
惟公紹絶學遺統
潜心一貫
六藝要津
九流而弗畔。
超乘於先得。
加鞭後倦
可謂古人大體
而能通當世之變。
泛觀人物
粤自秦漢。
勛臣擅其氣略
儒雅隆於辭翰
通人草草
法士斷斷
余觀公
與夫專善偏長之士。
豈可同日而論也哉
若乃推本皇家
講求文獻
以為藝祖造邦
上基周室
仁皇繼體之際。
庶幾羞道於管晏
小雅之未復。
群疑而獨辨推公之
歐富韓范
緝熙寧之墜緒元祐之餘筭。
又將會同錯綜
招携集散
萬牛於絶𩉴。
六轡以除按。
合一代之玉石
中原塗炭
蓋又渡江諸老。
皆有遺恨者也。
嗚呼學省之初識。
怪伏熖之煽。
脩門之晚别。
幸後會之猶見。
想此意之猶屬。
一體中判
年偶同而智遲名近似而實逺溘騏驥之先徂。
孤征欵段
參移兮斗没。
長夜漫漫
余懷何極訴之人而有限
宿草長號
精爽之一盻。
嗚呼哀哉尚饗宋葉水心集祭君舉中書
嗚呼公勤無苦之累。
敏而成鈍之功。
豈徒意講聖賢精粗
固已實考王伯之污隆所欲訖之空言
又曰不如載之行事者皆古人未及詎廣學而希通。
有能行之讅周道貫珠百世發蒙
章程草昧
調轡策於鴑癃其廣其長其其崇可以運之掌上而措之環中鳴海陬敗屨瘦笻
暴名如雷
新語如風。
宿老員墻。
豪隽景從時文靡然由之一變遂為多士之宗。
好惡順逆
几几恭恭
進退用舍侃侃雍雍機慮内沉笑語外融
曾未施其一二。
而謗大於山忌衆成叢洗足南塘之流振神村之峯。
帝曰汝歸。
公寐無聦。
嗚呼哀哉世事多端
非智非窮。
謂其易研而復難工。
有或間之掩昭以聾。
惟其不磨植厚于穹。
自我獲見。
四十餘
其術則殊。
其論鮮同。
偉摽寒而韻逺緊死始而生終。
異疾侵陵美人西東
天罰不宥。
銷殞併空公既棄我。
又遭鞠凶
日餘幾何
而不隨公覆酒成池。
有痛填胷。〉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一百四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