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一三四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一百三十四九眞
公元632年
陳萬福貞觀政要貞觀六年
右衛將軍陳萬福九成宫赴京。
違法取驛家麩數石。
太宗賜其麩。
自負出以耻之。〉
公元678年
陳易從〈彭州古今唐髙宗儀鳳三年
吐蕃凉州
洮河大總管李敬立將兵十萬與戰於青海
易從之父以工部尚書左衛大將軍深入
吐蕃所掠。
諸子關請吐蕃贖其父。
勑聽次子省之。
即易從也。
比至父已病卒。
易從晝夜號哭不絶聲。
吐蕃哀之。
還其尸。
從徒萬里
負之以歸。
者流涕。
厥後
易從爲彭州表史。
唐昌沱江
派流堋口岐水。
九隴唐昌田。
大獲其利後易從坐李敬業事
就州被害
民皆憐之。
立祠
有廟在城西三里許。
五代封順政公
荒廢。〉
公元692年
陳嗣〈唐陳拾遺梓州射洪武東山居士陳君碑君諱嗣。
字弘嗣
其先陳國人也。
漢末淪䘮
八代祖祗自汝南尚書令
其後蜀爲晉所滅。
子孫避晉不仕
居涪南武東山
與唐胡白五姓置立新城郡部制二縣
四姓宗之。
世爲郡長。
蕭齊之末。
太平兄弟三人爲郡豪傑
梁武帝受禪
羅英豪。
太平新城郡
尋加本州别駕
太樂
太蒙
蒙爲黎州長史督護南梁郡太守
樂爲本郡司馬
即君之髙祖父也。
曾祖方慶
好道不樂爲仕。
得墨五行秘書
而隱於武東山
烈祖湯
仁郡爲主薄
遇梁季䘮亂
避世不仕
皇考廣迥。
迥早卒。
君即逈之弟二子也。
少孤而有純德
恭己飾行
一日三省
家世本以清白崇德
迨君之孤。
素業空矣。
君有仁兄
養母以孝君克順至行。
勤苦節。
夏不避暑
冬不避寒
蒸蒸服事
行年四十有五。
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衆而親仁
無餘力也。
以是不憂於道。
逺親終殁
春秋已髙。
從事不可以養矣。
乃輟干禄之學。
修養生之道。
山𡋹髙居
農野永歲
雅聞漢有丹者。
放居不仕
家累千金自奉
田稼勤者載酒肴從之。
鄉里承化
以相懲沮
乃歎曰。
王丹者是爲政矣。
奚其爲政也。
由是始考林澤
良田
山書
務農政。
天道時變
地道化成
丘陵淵藪
星歲雲物
不用心原田莓莓
黍稷漠漠
汶陽之稼如雲矣。
春載華。
歲聿其秋。
白露時降
百榖收熟
君常乘肩轝。
農夫
田畯
刑以肅惰。
恱以勞勤
孫吳用兵
鷙鳥搏撃也。
倬彼甫田
歲取十千。
倉廪實。
崇禮節。
惸寡
賑窮乏。
九族以親之。
鄉黨以歡之。
居十餘年。
家累千金矣。
鄰國有媮衣食刀劎椎埋胠篋之類。
鬬鷄走狗之豪。
莫不下風
馴雅素。
曰里有仁焉。
何從之也。
遂頓浮窳之節。
肅恭儉之規。
修孝悌。
廉耻
將欲較君之素業也。
時年耳順
素無經世之情。
林園遺老
玄默忘歲。
遂保先君東山故居
行不由徑
非公未嘗至於州縣也。
襄陽龐德公
谷口鄭子真
東海王霸。
西山蜀才
避世養德
退耕求志。
軒冕不可得而羈。
憂患不可得而累。
迨于我君。
作者五人矣。
於戲古者至人不利苟得
不務近貴。
量腹而食。
度身而衣。
非其道。
萬鍾不足豐也。
非其榮。
五鼎不足飪也。
躬勤耕稼
植其杖而耘。
不荅子路之問者。
其豈我君之徒與
綿綿羅網
冥冥髙鴻
趯趯竹竿
穆穆幽龍。
其與禍敗遼絶胡越哉。
然則兩龔不免蘭焚
二老不免數。
其近貴利耶。
夫上無憂悔。
下無飢寒
舍道以制嗜欲
達命以順生死
仁以愛身
智以養德
俾爾耆而艾。
俾爾昌而熾
君子保之以永壽考。
非我君者乎。
享年八十有五。
壬辰五月十三日考終厥命。
臨終戒曰。
啓予足。
啓予手。
我聞古人有言
珠玉而瘞之。
暴骸中原也。
古者不封不樹
後代聖人易之以棺椁
不違
聖人棺椁而已
䧟以常服
墳無丘壟
吾將庶幾奉先人之清業也。
有子某等
皆能柢奉遺訓。
從先志。
長壽二年
龍集癸巳月玄月載踰卜兆時吉。
啓殯昭告
奉遷於舊塋武東山陽禮也。
鄉里會葬千餘人
涕泣號慕
純德不見
咸曰君子没矣。
何以名。
陵谷不朽
匪唯頌聲
小子不敏
謹述鄉人之教。
其詞曰。
肅肅我祖。
國始於陳。
中裔淪䘮
泊此江濱
山川隆鬱
旗鼎氛氲
生我君子
於鑠元真
惟孝肅悌。
仁善鄰。
集我耕稼
忘我缙绅
茫茫田數。
歲也其
農人肅事。
君子犒勤
孰爲夫子
植杖而耘。
弋者何慕
鴻飛髙雲
楚狂歡世。
夷叔求仁。
良獨終矣。
不考于身。
我異於是
非隱非淪。
撫化隨運。
安排屈伸
天年既没。
長夜何辰。
聖違不免
宇宙同塵
桐棺三寸
豈我寠貧。
自古有死。
吾從聖人
嗟爾百代
子子孫孫
驕奢自咎
天道無親
思我
恭儉是遵。〉
公元699年
陳元敬輿地紀勝元敬
子昻之父也。
瑰偉倜儻
弱冠豪俠
屬郡阻飢
朝散萬斛以賑貧者。
年二十二。
貢明經擢第文林郎
青龍宋。
天后居攝
山棲餌术十八年。
陳伯玉趙儋頌。
陳拾遺藁撰府君周文林郎公墓志文
公諱元敬
字某
其先陳國人也。
五世太樂梁大同中新城郡司馬
髙祖方慶
方慶好道墨子行秘書白虎七變法。
隱於郡武東山
曾祖
爲郡主簿
湯生祖通。
通早卒。
皇考辨爲郡豪傑
河目海口
鶩頥虎頭
英雄志尚玄默
群書秘學
無所不覧。
年弱早爲州閭所服。
耆長童㓜見之若大賓
二十二鄉貢明經擢第文林郎
憂艱不仕
潜道育德
穆其清風
邦人馴致
如衆鳥之從鳳也。
時有决訟不取州郡之命。
而信公之言。
四方豪傑望風景附
朝廷聞名
或以君爲西南大豪
不知深慈恭懿敬讓以德也。
州。
縣長時惑陳議
青龍癸未。
唐曆云微。
公乃山栖絶榖。
息人事。
雲母以怡其神。
居十八年。
玄圖天象
無所不達
宴然坐謂其嗣子子昻曰。
吾幽觀大運
賢聖生有萌牙時發乃茂。
不可智力圖也。
氣同萬里遇合不同
造膝而悖。
古之合者。
百無一焉。
嗚呼昔堯與舜合。
天下得之四百餘年伊尹合。
天下歸之五百年。
文王太公合。
天下順之四百年。
幽厲版蕩
天紀亂也。
賢聖不相逄。
老聃仲尼
淪溺溷世。
不能
固有國者享年不永
彌四百年餘戰國如糜。
至於赤龍之興。
四百年。
天紀復亂夷胡奔突
賢聖淪亡
至于今四百年矣。
天意其將周復乎。
於戲老矣。
汝其志之。
己亥
享年七十有四
七月七日己未
隱化私館
孤子子昻愚昧
鞠然在疚
不知所從
乃祗馴聖人卜宅之義。
是歲十月己酉
遂開拭舊塋。
奉寧於此山石佛谷之中岡也。
銘曰。
賢者避地
邈其徃兮。
鳳兮鳳兮。
誰能象兮。
嗚呼我君。
懷寳不試
孰知深廣兮。
悠悠白雲
自怡養兮。
大運不齊
賢聖罔象兮。
南山四君
不遭漢天子
固亦商遺壤兮。〉
公元684年
陳子昻新唐書列傳子昻
字伯玉
梓州射洪人
其先新城六世太樂
齊時兄弟豪傑
梁武帝命爲郡司馬
元敬世蓄貲。
歲飢萬石鄉里
明經調文林郎
子昻十八未知書。
富家子尚氣
弋博自如
他日鄉校
感悔即痛修飭
文明初
進士
髙宗崩。
將遷梓宫長安
於是關中無歲
子昻上書盛言東都勝塏。
營山陵。
武后竒其才。
召見金華殿
子昻貌柔野。
少威儀。
占對慷慨
麟臺正字
垂拱初
詔問。
群臣調元氣當以何道
子昻因是勸后興明堂太學
上言
臣聞之於師曰。
元氣天地之始。
萬物之祖。
王政大端也。
天地莫大陰陽
萬物莫靈於人主
政莫安人
故人安則陰陽和
陰陽和則天地平地平則元氣正。
先王以人之通於天也。
於是養成群生
天德
使人樂其業。
甘其食。
美其服。
然後天瑞降。
地符升。
風雨時。
草木茂遂
顓頊唐虞不敢荒寧
其書曰。
百姓昭明
恊和萬邦
黎民於變時雍
迺命羲和
欽若昊天
晉象日月星辰
敬授人時
和之得也
商之衰。
桀紂昏暴
陰陽乖行。
天地震怒
山川鬼神發妖見災。
疾疫大興
終以滅亡
和之失也。
迨周文武創業誠。
忠厚加于百姓
成康刑措十餘年。
天人方和。
幽厲亂常
苛慝暴虐
詬黷天地
川澤沸崩。
人用愁怨
其詩曰。
昊天不惠
降此大戾
不後。
爲虐爲瘵。
顧不哀哉
隋煬帝四海之富。
鑿渠决河。
伊洛屬之揚州
生人之力。
天地之藏。
中國之難起。
故身死人手。
宗廟爲墟。
元氣之理也。
臣觀禍亂之動。
天人之際
先師之說。
昭然著明。
不可欺也。
陛下天地之德。
日月之明。
眇然逺思
求太和
伏羲氏所以三皇首也。
昔者天皇大帝
元符封太山
然未建明堂
享上
使萬世鴻業闕而不昭。
殆留此盛德發揮陛下哉。
臣謂和元氣
人倫
捨此則無以爲也。
黄帝合宫
有虞餞期。
衢室世室所以調元治陰陽也臣聞明堂有天地之制。
陰陽之統。
二十四氣
八風十二月
四時五行
二十八宿
莫不率備。
王者政失則災。
順則祥。
臣願陛下爲唐恢萬世之業。
相國南郊
明堂與天更始
周禮月令而成。
之迺月孟乘鸞輅。
蒼龍
朝三公九卿大夫青陽左个
負斧扆。
馮玉几。
天下之政。
藉田
親蠶勸農
三老五更教孝悌。
明訟䘏獄以息淫刑
文德以止干戈
孝廉以除貪吏
後宫妃嬪御女者出之。
珠玉錦綉雕琢伎巧無益者棄之。
巫鬼淫祀熒惑於人者禁之。
臣謂不數期。
且見太平云。
又言陛下方興大化
太學乆廢
堂皇
詩書不聞。
明詔尚未及之。
愚臣所以私恨也。
太學者。
政教之地也。
君臣下之取則也。
俎豆揖讓之所興也。
天子于此得賢臣焉。
令委而不論
雖欲睦人倫
興治綱。
失之本而求之末。
不可得也。
君子三年不爲禮。
禮必壞。
三年爲樂
樂必崩。
何爲天下而輕禮樂哉。
願引冑子使太學
國家大務不可廢已。
后召見賜筆箚中書省
條上利害
子昻三事
一言九道大使巡按天下
申黜陟。
求人瘼。
臣謂計有未盡也。
陛下發使。
必欲使百姓天子夙夜憂勤之也。
群臣知考績任之也。
奸暴不逞
知將除之也。
莫如擇仁可以䘏孤
可以振滯
不避疆禦。
足以照姦者。
然後以爲使。
輶軒未動。
天下翹然待之矣。
今使且未出。
道路之人皆已指笑
欲望進賢不肖
豈可得邪。
宰相奉詔書。
遣使之名。
無任使之實。
使愈出。
天下愈弊。
徒令百姓治道路。
送徃迎來
不見其益也。
臣願陛下更選威重風槩爲衆推者。
因御前殿使者之禮禮之。
諄諄戒敕所以出使之意。
乃授以節
京師州縣
登㧞才良
人瘼
宣布上意
令若家見而户曉
堯舜不下席而化天下
黜陟幽明折衷者。
陛下知難得人
則不如少出使
煩數無益於化。
烹小鮮數撓之矣其二言刺史縣令政教之首。
陛下布德澤。
下詔書。
必待剌史縣令
謹宣奉行之。
不得其人。
委棄有司
挂墻屋耳。
百姓安得知之。
一州得才刺史十萬户賴其福。
得不刺史十萬户受其困。
國家興衰
在此職也。
吏部調縣令
如補一尉
但計資考
不求賢良
有如不次用人
則天囂然相謗矣。
狃于常而不變也故庸人任縣
教化陵遲不甚哉。
三言天下危機
禍福因之而生。
機靜則有福。
動則有禍。
百姓安則樂生
不安輕生是也
軍旅之弊。
夫妻得安
父子不相養。
五六年矣。
劎南河隴
山東青徐曹汴
河北滄瀛趙鄭。
或困水旱
頓兵疫。
死亡流離略盡
尚賴陛下憫其失職
凡兵戍調發
一切罷之。
使人妻子相見
父兄相保
可謂能靜其機也。
然臣恐將相有貪夷狄利以地疆武說陛下者。
欲動其機。
機動則禍構。
宜脩文德
刑罰
勸農
以息疲民
蠻夷中國聖王
累譯至矣。
于時吐蕃九姓叛。
田揚名發金山道十姓兵討之。
十姓君長以三萬騎戰有功遂請入朝
后責其嘗不奉命
擅破回紇不聽
子昻上䟽曰。
國家能制十姓者。
九姓大臣伏中國。
故勢微弱
委命下吏
九姓叛亡
北蕃䘮亂
君長無主
回紇殘破
磧北諸姓已非國有
犄角亡叛
金山諸蕃共爲形勢
有司乃以揚名擅破回紇
十姓之罪。
拒而遣還
不使入朝
恐非羈戎之長策也。
夫戎有鳥獸心
親之則順。
疑之則亂。
今阻其善意
十姓内無國家親信之恩外有回紇報讎之患。
懷不自安
鳥駭狼顧
河西諸蕃自此拒命矣。
夷狄相。
中國之福。
回紇已破。
無可言。
十姓非罪
不當絶。
罪止揚名
足以慰其酋領矣。
近詔同城權置安北府其地當磧南口匈奴之衝。
常爲劇鎮臣頃聞磧北突厥之歸者。
千餘賬。
來者未止。
甘州降户千賬。
亦置同城。
磧北䘮亂荒饉之餘無所存仰陛下開府招納
誠覆全戌狄之仁也。
然同城本無儲峙
而降蕃落
不免寒飢
更相劫掠
安北官牛羊六千。
萬斛
城孤兵少。
降者日衆
不加救䘏
盗劫日多。
夫人情以求生爲急今有牛羊
爲之餌而不救其死。
安得不爲盗乎。
盗興則安北不全
甘凉以徃
蹻以待䧟。
後爲邊患
未可量。
是則誘之使亂。
誨之使盗也。
夷狄代有雄傑中國抗。
有如勃起
招合遺散衆將係興。
國事機不可失也。
又謂河西諸州。
軍興以來
公𥝠儲蓄
可嗟痛。
凉州歲食六萬斛。
屯田所收。
不能償墾
陛下欲制河西定亂戎。
此州空虛
未可動也。
甘州所積十萬斛。
觀其山川
河西喉咽地。
北當九姓
南逼吐蕃
奸回不測伺我邊罅
甘州地多。
左右受敵
户止三千。
勝兵者少。
屯田廣夷
倉庾豐衍
瓜肅以西皆仰其餫。
一旬不徃。
士已枵飢。
河西之命係于甘州矣。
且其十餘屯。
水泉良沃
不待天時
歲取二十萬斛。
人力寡乏
未盡墾發
異時吐蕃不敢東侵者。
甘凉士馬疆盛以抗其入。
甘州積粟萬計
兵少不足以制賊。
吐蕃敢大入。
燔蓄榖。
諸屯
河西諸州我何以守。
宜益屯兵
得以防盗
内得營農
取數年之收。
可飽士百萬。
則天兵所臨。
何求不得哉。
其後吐蕃入寇
后世邊患最甚
后方謀開蜀
雅州道生羌
因以襲吐蕃
子昻上書以七驗諫止之。
后復召見
使論爲政之要適時不便者毋援上古空言
子昻乃奏八科
一措刑。
二官三知賢。
去疑
招諫
六勸賞。
七息兵。
安宗子
大要謂今百已備。
但刑急網宻
非爲政之要凡大人初制天下
必有凶亂叛逆人爲驅除以明天誅
㐫逆已滅。
順人情。
赦過宥罪
蓋刑以禁亂。
亂靜而刑息。
不爲承平設也太平人樂德而惡刑。
刑之所加。
人必𢡖怛。
聖人貴措刑也。
大赦澡蕩群罪。
天下蒙慶。
咸得自新
近日詔獄稍滋。
鈎捕支黨株蔓推窮
獄吏不識天意
以抵慘刻
誠冝愷悌之道。
敕法慎罰
省白誣冤。
太平安人之務也。
官人惟賢
所以治也
君子小人各尚其類。
陛下好賢而不任
任而不能信。
信而不能終。
終而不賞。
雖有賢人
終不肯至。
不肯勸。
反是則天下之賢集矣。
議者乃云賢不可知
不易識。
以爲固易知。
固易識夫尚德行者無㐫險
公正無邪朋。
廉者憎貪
信者疾僞。
不爲愚者謀。
不爲怯者死。
鸞隼不接翼
薰蕕共氣
其理自然
何者德並凶。
勢不相入
以正攻侫。
不相利。
以廉勸貪。
不相售。
以信質僞。
勢不相知
智者尚謀。
愚者所不聽。
勇者徇死。
怯者所不從此趣向之反也。
賢人未嘗不思效用
顧無其類則難進
是以湮汨于時
誠能信任俊良
左右灼然賢行者財之尊爵厚䘵。
使以類相舉。
則天下之理得矣。
陛下得賢須任。
今未能者。
蓋以常信任不效
裴炎
劉褘之。
周思茂
味道
固蒙用矣。
孤恩前死。
以是陛下疑於信賢。
臣固不然
昔人有以得病
欲絶食。
不知食絶而身殞。
賢人於國猶食在人。
不可以一噎而止餐。
不可以一賢而。
逺正士。
神鑒所知也。
聖人大德在能納諫
太宗德參三王而能容魏徵之直。
今誠有敢諌骨鯁之臣
陛下廣延順納以新盛德
萬世有述。
臣間勞臣不賞。
不可勸功
死士不賞。
不可勸勇。
今或勸勞死難
名爵不及
偷榮尸禄
竉秩妄加。
非所以表庸勵。
行者也。
表顯徇節
勵勉百僚
古之賞一人千萬人恱者。
篕云當也。
今事之最大者
兵甲歲興
賦役不省
興師十萬。
則百萬之家不得安業
自有事北狄于今十年
不聞中國之勝。
以庸。
將御冗兵
徭役日廣
兵甲日弊
審量損益
利害勢有不可
母。
出兵
人安矣。
虺賊千紀
自取屠滅
罪止魁逆
無復緣坐
宗室子第。
皆得更生
然臣願陛下曉慰之。
使明知天子慈仁
下得自安
間人不能自明則疑。
疑則懼。
懼則罪生。
惟賜愷悌之德。
使居無過之地。
俄遷石衛冑曹參軍
后既稱皇帝
改號周。
子昻上周受命頌以媚恱后。
雖數召見問政事。
論亦詳切
奏聞輙罷。
母䘮去官
服終擢右拾遺子昻多病
居職不樂
會武攸宜討契丹幕府
子昻參謀
漁陽前軍敗。
舉軍震恐
攸宜輕。
無將略。
子昻諫曰。
陛下天下兵以屬大王
安危成敗
在此一舉
安可忽哉。
大王法制不立
小兒戲。
願審智愚。
量勇怯。
度。
衆寡
以長攻短。
刷耻之道也。
按軍威嚴
親信以虞不測
大王重兵精甲
頓之境。。
朱亥竊發之變。
良可懼也。
王能愚計
麾下萬人前驅
契。
小醜
指日
可禽。
攸宜以其儒者謝不納。
居數日復進計
攸宜恕徙署軍曹
子昻不合
復言
聖曆初
父老表解
歸侍。
詔以供。
養。
父䘮
廬冢次。
哀慟
聞者爲出涕
縣令段簡貪暴
間其富欲害子昻
家人納錢二十萬緍。
簡薄其賂。
捕送獄中。
子昻之見捕。
自筮。
卦成驚曰。
天命不祐。
吾殆死乎。
死獄中。
十三。
子昻性𥚹躁。
輕財
好施
篤朋及。
陸餘慶
王無競
房融崔泰之
盧藏用
趙元
最厚興文章承徐㡼餘風。
天下祖尚
子昻
變雅正。
初爲感遇詩三十八章
王適曰。
是必海内文宗
請交子昻
論著當世以爲法。
大曆中東川節度
使李叔明六旌德碑於梓州
學堂至今猶存
光復與趙元子少微相善
俱以文稱。
光終啇州。
刺史
子。
易甫簡甫皆位御史董衝釋音塏司切。
髙奕也。
癯其俱切。
瘠也。
抶直乙切。
噍才笑切。
嚼也。
嘑荒故切。
邙謨郎切。
北。
邙山名。
於切。
也。
廥古外切
芻藁藏。
盃薄候切。
手鞫物也。
瘵側界切。
病也。
輶夷周切。
輕車
狃女九切。
鄭慕各切。
縣名。
河間
七迹切。
水中有石掎舉綺切。
偏引。
蹻渠婚切。
鏬呼訝切。
孔也。
鍕音運。
野餉
許婚切。
蹂忍九切。
踐也。
獪古外切
狡也。
喙許穢切。
阪甫逺切。
坡阪。
孱鉏切。
弱也。
龜兹上祛尤。
下墻之切。
榷古岳切切猶夷周切。
草。
䛭許孟切。
瞋語。
舊唐書列傳陳子昻
梓州射洪人
家世豪冨
子昻苦節讀書
尤善屬文
初爲感遇詩三十首
京兆司功王適見而驚曰。
此子必爲天下文宗矣。
由是知名
進士
髙宗崩。
靈駕將還長安
子昻詣闕上書
東都形勝
可以安置山陵
關中旱儉
靈駕西行不便
曰。
梓州射洪草莽愚臣子昻謹頓冒死
獻書闕下
臣聞。
明王不惡切直言以納忠
烈士不憚死亡之誅以極諫
故有非常之策者。
必待非常之時。
非常之時。
必待非常之主。
然後危言正色
抗議直辭
湯鑊不迴
誅夷無悔
豈徒欲詭伐夸俗。
厭生死者哉。
以爲殺身之害小。
存國之利大。
審計定議而甘心焉。
况乎得非常之時。
非常之主。
言必獲用。
亦何驚。
千載之迹。
不朽於今日矣。
伏惟大行皇帝天下
棄群臣
萬國震驚百姓屠裂
陛下以克齊之聖。
承宗之重。
天下之望。
顒顒如也。
莫不冀蒙聖化。
以保餘年。
太平主將於今日矣。
皇太后文母之賢。
軒宫之耀。
軍國大事
遺詔决之。
唐虞之際。
於斯爲盛矣。
臣伏詔書梓宫將遷出京師鑾輿亦欲陪幸。
計非上策
智者失圖
廟堂未間骨鯁之謀。
朝廷多有順從之議。
愚臣𥨸以爲過矣。
伏自思之。
生逄聖世
日沐皇風
自頂至踵。
莫非亭育
不能丹鳳抵灌龍。
北望王階。
東面金屋抗音正諫者。
聖王罪人也。
所以不顧萬死陳一言
願蒙聽覧
甘就鼎鑊
伏惟陛下察之。
臣聞。
秦據咸陽之時。
漢都長安之日。
山河爲固
天下服矣。
然猶北假胡苑之利。
南資巴蜀之饒。
自渭入
關東
逾沙絶漢
西之寳。
然後平天下
彈𡑅諸侯
長轡利策。
横制宇宙
則不然。
燕代匈奴之侵。
巴隴嬰吐蕃之患。
西蜀疲耗
千里嬴粮
北國丁男
十五乘塞
歲月奔命
其弊奚堪。
秦之首尾
今爲闕矣。
即所餘者。
三輔之間耳。
遭荒饉。
人被荐飢
自河而西。
無非赤地
循隴已北。
罕逄青草
父兄轉徙
妻子流離
委家䘮業。
膏原潤莽。
此朝。
廷之所備知也。
賴以宗廟神靈
皇天悔禍
去歲薄稔。
前秋稍登。
使嬴餓之餘。
得保沉命。
天下幸甚
可謂厚矣。
然則流人未返。
田野
白骨縱撗。
阡陌無主
至於蓄積
猶可哀傷
陛下不料其難。
從先意。
遂欲長驅大駕
按節秦京
千乘萬。
騎。
何方取給
山陵初制。
穿復未央
土木工匠
必資徙役。
今欲率疫弊之衆。
興數萬之軍。
近畿
鞭撲嬴老。
載石。
驅以就功
春作無時
秋成絶望
凋瘵遺噍
再罹飢苦
不堪其弊。
有一逋逃
子來之頌。
何以述。
宗廟之機。
不可不深圖也。
况國無兼歲之儲。
家鮮匝時之蓄。
一旬不雨。
猶可深憂
忽加水旱
何以濟。
陛下不深始終
獨違群議
臣恐三輔之弊。
不止前日矣。
天子四海爲家
聖人六合爲宇。
歷觀䆳古以至於今。
何嘗不以三王爲仁。
五帝爲聖。
故雖周公制作。
夫子著明。
莫不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百王鴻烈
千載之椎圖。
然而舜死陟方
蒼梧不返
禹會群后
稽山永終
豈其蠻夷之鄉。
而鄙中國哉。
將欲聖人之無外也。
故能使墳籍以爲美談
帝王以爲髙範
况我巍巍大聖
登皇
日月
莫不率俾
何獨豐之地可置山陵
河洛之都不堪園寢
陛下豈不察之。
愚臣𥨸爲。
陛下惜也。
景山崇麗冠群峯。
北對嵩邛。
西望汝海
祝融故地
太昊遺墟
王圖跡。
踪横左右
園陵之美。
復何加焉。
陛下未察之。
謂其不可
愚臣鄙見
良足尚矣。
况𤁄澗之中。
天地交會
北有太行之險。
南有宛業。
之饒。
東壓江淮
食湖淮之利。
西馳崤澠
關河之寳。
聦明之主。
純粹之人。
天下和平
恭已正南而已
陛下不思𤁄洛之壯。
觀。
關隴荒蕪
乃欲棄太山之安。
焦原之險。
忘神器之太寳。
曾閔小節
愚臣暗昧以為甚也。
陛下何不覧。
争臣之策。
采行路之謡。
咨謨太后
平章宰輔
使蒼生之望知有所安。
天下豈不幸甚
昔者王遷周。
光武居洛。
陵寢廟。
不在東京
宗社墳塋
並居西土
然而春秋美爲始王
漢書載爲代祖。
豈其不願孝哉。
聖賢褒貶於斯濫矣。
以時不可
事有必然
蓋欲遺小存大。
去禍歸福
聖人所以貴也。
夫小不忍
大謀
仲尼至誡
陛下察之。
若以臣愚不用
朝議遂行
臣恐關隴之憂未時休也。
臣又聞太原鉅萬之倉。
路口天下
國家之資。
斯爲大矣
今欲捨而不顧
背以長驅
使有識驚嗟
天下失望
鼠竊狗盗
萬一不圖
西入陝州之郊。
東犯武牢之鎮。
盗敖一盃
陛下何以遏之。
天下至機
不可不深料也。
雖則盗未旋踵
誅刑已及。
滅其九族
焚其妻子
泣辜雖恨。
將何及焉。
故曰先謀後事者逸。
事後謀者失。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斯言豈徒設也。
固願陛下念之。
則天召見
竒其對。
麟臺正字
則天將事雅州討生羌。
子昻上書曰。
麟臺正字子昻
昧死上言
聞道路云。
國家欲開蜀
雅州道入。
討生羌因以襲撃吐蕃
執事不審圖其利害
發梁鳳巴蜒兵以徇之。
臣愚以爲西蜀之禍自此矣。
臣聞亂生必由於怨。
雅州邊羌。
國初已來
未嘗一日爲盗。
一旦無罪受戮
其怨必甚。
怨甚懼誅。
蜂駭西山
西山盗起。
則蜀之邊邑
不得不連兵備守。
兵久不解。
則蜀之禍𣜉矣。
昔後漢末西京䘮敗
由此諸羌。
一事也。
且臣聞吐蕃桀黠之虜。
君長相信而多姦謀
自敢抗天誅
來向二十餘載。
大戰大勝
小戰則小勝。
未嘗一隊
一夫
國家徃以薛仁貴郭待封虓武之將。
屠十萬衆於太非之川。
一甲不返
又以李敬玄劉審禮廊廟之器。
辱十八萬衆於青海之澤。
囚虜庭。
是時精甲勇士
如雲雷。
然竟不一戎
馘一醜。
至今關隴為空。
今迺欲以李處一為將。
憔悴之兵。
將襲吐蕃
臣竊憂之。
為此虜所笑。
二事也。
且夫事有求利而得害者。
則蜀昔時不通中國
秦惠王天下
而并諸侯
以爲不兼竇。
不取蜀。
未可舉。
乃用張儀計。
飾美女。
金牛
因聞以啖蜀侯
蜀侯果貪其利。
使五丁刀士鑿通谷
褒斜
置道於秦。
自是險阻不關
山谷不闈。
張儀躡踵乘便
縱兵大破之。
蜀侯誅。
竇邑喊至今蜀爲中州
貪利而亡。
三事也。
且臣聞吐蕃羯虜。
愛蜀之珍冨。
欲盗之乆有日矣。
然其勢不能舉者。
徒以川阻絶。
障隘不通
其所以頓餓狼之喙。
不得侵食也。
國家乃亂邊羌。
開隘道。
使其收奔亡之種爲鄉導以攻邊。
是乃借寇兵而爲賊除道
全蜀以遺之。
四事也。
臣竊觀蜀之西南都會
國家寳庫
天下珍貨聚出其中
又人富多。
順江而下
可以兼濟中國
執事者。
乃圖僥倖之利。
悉以委事西羌
西羌
不足以稼穡
不足以冨國
徒殺無辜之衆。
以傷陛下之仁。
糜費隨之。
無益聖德
又况僥倖之利。
未可圖哉。
五事也。
夫蜀之所寳恃險者也。
人之所安無役者也。
國家乃開其險。
役其人。
險開則便寇。
人役傷財
臣恐未見羌戎
已有姦盗其中矣。
徃年益州長史李崇眞。
圖此姦利
傳檄吐蕃欲寇松州
遂使國家盛軍師轉餉備之
未二三年。
巴蜀二十餘州騷然大弊。
竟不見吐蕃之面。
眞贜錢已計鉅萬矣。
殘破
不堪命。
此之近事
猶在人口
陛下所親知。
臣愚意者不有姦臣欲圖此利。
復以生羌爲計者哉。
六事也。
且蜀人尪劣
不習兵戰
一虜持矛。
百人莫敢當。
川阻曠。
中夏精兵處逺。
國家若撃西羌
吐蕃
遂能破滅其國。
奴虜其人。
使其君長係首北闕
計亦可矣。
若不如此臣方見蜀之邊陲不可守。
而爲羌夷所横暴
辛有被髮而祭伊川者。
以爲不出百年
此其爲戎。
臣恐不及百年
而蜀爲戎。
七事也。
國家近者安北單于
龜兹
踈勒
天下翕然謂之盛德
所以者何。
蓋以陛下務在仁。
不在
務在養。
不在殺。
以此邊鄙
甲兵
三皇五帝之事者也。
今又徇貪夫之議。
動兵戈。
將誅無罪之戎。
而遺全蜀之患。
何以天下乎。
愚臣所以不甚悟者也。
當今山東飢。
關隴弊。
歷歲枯旱
流亡
誠是聖人靜思和天人之時。
不可甲兵
大役以自生亂。
臣又流聞西軍失守
北軍不利
邊人忙動。
不安
又復驅此兵投之不測
臣聞自古亡國破家
未嘗不由躓夷兵。
小人議狄之利。
帝王至德也。
又况弊中夏哉。
臣聞古之善爲天下者。
計大而不計小。
務德而不務刑。
圖其安則思其危。
謀其利則慮其害。
然後長亨福禄
伏願陛下孰計之。
再轉右拾遗上䟽陳事
詞皆與美。
時有同州下邽徐元慶父爲縣尉趙師韞所殺後師韞爲御史
元慶姓名於驛家傭力
師韞手刄殺之議。
者以元慶孝烈
欲捨其罪。
子昻建議以爲國法尊殺者死。
元慶宜正國法
然後旌其閣墓。
以襄其孝義可也
當時議者咸以子昻爲是
俄授麟臺正字
武攸宜統軍北討契。
丹以子昻管記
軍中文翰皆委之。
子昻父在鄉。
縣令段簡所辱。
子昻聞之。
還郷里。
簡乃因事擊中憂憤而卒。
時年十餘。
子昻徧躁。
無威
文詞宏麗
甚爲當時所重。
十卷
友人黃門侍郞盧藏用爲之序。
盛行於代。
文苑英華唐盧藏用撰陳氏別傳
陳子昻字伯玉
梓州射港懸人也。
本居頰川。
世祖方慶墨翟祕書隱於武東山
子孫家世豪族
元敬瑰偉倜儻
年二十以豪俠聞。
鄉人阻饑
朝散萬鍾之衆而不求報。
於是逺近歸之。
龜魚赴淵也。
明經第。
授文株郞。
究覧墳籍居家以求其志餌地骨錬雲十餘年。
嗣子子昻過人
姿狀嶽立
始以豪家馳俠使氣
至年十七八未知書。
當從愽徒鄉學
慨然立志
志因謝絶門客
專精墳典
數年之間。
經史百家罔不該覧
尤善屬文
相如子雲風骨初爲詩。
幽人王適見而驚曰。
此子必爲文宗矣。
年二十一始。
東入咸京
遊太學
歷詆群公
都邑靡然屬目矣。
由是逺近所籍其。
進士對策髙第
唐髙宗大帝崩于洛陽宫。
靈駕西歸
子昻獻書闕下皇上太后居攝覧其書而壯之。
如見問狀
子昻貌竊賽援然言王覇大峈。
君之際。
慷慨焉。
上壯其言而未深知也。
乃勑曰。
梓州陳子昻地籍靈文稱偉畢拜麟壹正字
時峈中偉寫其書。
市肆問卷吟諷相屬
乃至轉相貨鬻逺邇
秩滿隨常牒補右衛曹。
上數。
問政事。
多切直。
書奏輙罷之以繼母憂解服拜。
右拾遺
子昻晚愛黃老言。
允躭詠易象。
徃徃精詣
在職默然不樂
𥝠掛冠之意。
契丹營州叛。
建安郡王攸宜親緫戌律壹閣英妙
皆署在軍麾
時勑子昻叅謀帷幕軍次漁陽
前軍王孝傑相次䧟沒
三軍震慴
子昻進諫曰。
主上應天順人
百蜜向化
契丹小醜敢謀亂常
天意將空東北之隅以資中國也。
大王元老懿親
威略邁世
受律廟堂
弔人問罪
精甲百萬以臨薊門
海陵之倉。
隴山之馬。
南方之甲。
本山天下以事一隅
此由举太山而壓卬。
建汎砓之勢也。
然而張玄遇。
王孝傑等。
不謹師律
授首虜庭
由此
長寇威而殆戰士
夫寇威長則難以爭鋒
戰士殆則無以制變
敗軍之後
天下側耳草野
傾聽國政
大王退讓
法制不申。
每事同前
何以統衆。
如兒戲
如兒戲
豈徒爲賊所輕。
生天下姧椎之心。
聖人威制六合用聲爾。。
家至户到
然後可服。
兵貴先聲
今發半天下兵以屬王。
安危成敗
百日之内。
何可輕以爲尋常
大王若聽愚計
即可行。
若不聽。
無功矣。
須其成功報國
可欲送身誤國耶。
伏乞審聽
請盡至忠之言。
凡事比量愚衆寡。
勇怯强弱
部校
將帥之勢。
然可合戰求利。
以長攻短。
今皆同前
不量力
又不簡練
驅烏合敗後怯兵。
而欲討賊
何由取勝
僕一愚夫猶言不可
姧賊勝氣十倍
可當也。
且統衆禦奸。
法制親信
單獨一身
朱亥金錘竊發之勢。
不可不畏。
琬琰寳行於途。
被劫賊。
何者
寳重人愛之。
大王位重。
又揔半天下兵。
豈直琬琰而已
天下利器不可一失
失即後聖智之力。
難爲功也。
故願大王於此决策
小讓兒戲可了。
若此不用忠信
則至時機已失。
與時一失
不可得願大王熟察
大王誠能愚計
乞分麾下萬人以爲前驅
則王之功可立也。
建安方求鬬士
子昻素是書生
謝而不納。
子昻體弱多疾。
感激忠義
嘗欲奮身以荅國士
自以近侍
叅預軍謀
不可見危惜身苟容
他日進諫
言甚切至
建安謝絶之。
乃署以軍曹
子昻不合
箝默下列
但兼掌書記而已
因登薊北樓
感昔樂生燕昭之事。
賦詩數百。
泫然流涕而歌曰。
不見古人
不見來者
天地悠悠
蒼然而涕下。
時人莫之知也。
軍罷父老表乞罷職歸侍。
天子優之聽帶取給而歸。
遂於射洪西山茅宇數十間。
種樹采藥以爲養。
國史蕪雜
乃自漢孝武之後以迄于唐爲後史記
綱紀粗立
筆削未終。
文林府君其中廢。
子昻至孝
哀號柴毁
氣息不逮
屬本縣令段簡貪暴殘忍
聞其家財。
附會法將欲害之。
子昻荒懼使家人納錢二十萬。
而簡意未已
輿曳就吏
子昻素贏疾。
哀毁
不能起。
外迫苛政
自度氣力不全
因命自筮。
卦成仰而號曰。
天命不祐。
吾其死矣。
於是遂絶。
十二。
子昻天下大名不以矜人
剛斷强毅未嘗忤物
好施輕財而不求報。
性不飲酒
至於契情會理
兀然而醉。
爲文不好作。
立言措意王霸大畧而已
時人不知之也。
尤重交友之分。
意氣一合
白刃不可奪也。
友人趙貞固
鳳閣舍人陸餘慶
殿中侍御史王無競
亳州長史房融
右史崔泰之
處士大原郭襲徵
道人史懷一。
皆篤歲寒之交。
藏用游最乆。
飽於其論。
故其事可得而也。
文章散落多得之於人口
所存十卷
嘗著江上丈人論。
磅礴機化而與造物者遊。
家難
亡之荆州倉曹槐里擇日
擇昔從父王適
獲陳君。
欣然忘我㓜齡矣。
榆關之役。
君籌其謀戎安累年不接晤語
聖曆初歸寧舊山
挂冠之志。
懷役南遊
遘兹歡甚。
幽林清泉
歌弦咏。
周覧所記。
倏遍岷峨
子旋未幾
陳君將化。
悲夫言絶道冥杳然若䘮之
延陵許而彼已亡。
天䘮斯文
我恨何及。
故人范陽盧藏用集其遺文序傳
識者其實録。
嗚呼
陳君爲不亡矣。
爲賛曰。
岷山導江
回薄萬里
浩澣鴻溶
東注滄海
靈光氛氲
上薄紫雲
瑰寳所育。
則生異人
於戲
才可兼濟屈而不伸。
行通神明困於庸竪
予曰道之將䘮也。
命矣夫唐才子子昻開耀二年許旦牓進士
初年十八時未知書。
富家子
任俠尚氣弋博後入鄉校感悔
於州東南金華山觀讀書
自修飾。
精究墳典
眈愛黄老易象。
光宅元年詣闕上書
靈駕
召見武后竒其才。
遂拜麟臺正字
令云。
地籍英華
文稱暐曄
累遷拾遺
凢所著論
以爲法。
詩調尤工
嘗勸后興明堂太學調元氣。
與游英俊
多秉權衡
柳公權評曰。
著述
克備比興
唐興以來子昻而已
十卷今傳。
嗚呼
古來材大或難爲用。
象以有齒
卒焚其身。
信哉子昻之謂歟。
潼川陳子昻字伯玉
潼川射洪人
其先新城
隋大業初梓州新城郡蓋居州城垂拱初
詔問群臣調元氣當以何道
子昻上書勸后興明堂太學
后召見令條上利害
子昻上䟽以爲朝。
遣使巡察四方
不可任非其人。
刺史縣令不可不擇。
比年百姓疲於軍旅
不可不安。
其略曰夫使不擇人
黜陟不明
刑罰不中
朋黨者進。
正直者退。
諺曰。
欲知其人。
其所使。
不可不謹也。
又曰宰相陛下腹心
刺史縣令陛下手足
未有腹心手足獨理者。
又曰天下危機
禍福因之而生。
機靜福。
機動禍。
百姓安則樂其生。
不安則輕其死。
輕其死則無所不至
祅逆乘釁
天下亂矣。
隋煬帝不知天下危機
而信貪佞之臣。
收夷狄之利。
卒以滅亡
其爲殷鑒豈不大哉
右拾遺
子昻多病不樂居職
曹仁等討契丹敗績
制發天下囚奴以武攸宜爲大揔管討之。
子昻爲攸宜府參謀
上疏曰。
恩制免天下罪人
及募諸色奴充兵討撃契丹
捷急之計。
天子之兵。
比來刑獄乆清。
罪人全少
奴多怯弱
不慣征行
募集未可用。
天下忠臣勇士
萬分未用其一。
契丹小孽
假命待誅。
何勞免罪贖奴損國大體。
臣恐此策不可威示天下
大曆中東川節度使李叔明旌德碑於梓州金華山讀書臺
至今猶存
文集十卷傳於世。
子光亦以文稱。
終啇州刺史子易甫簡甫
皆位御史
史臣賛云。
子昻武后明堂太學其言甚髙然后威柄
大臣宗室
脅逼長君而奪之權。
子昻乃以王者之術勉之
卒爲婦人訕侮不用
可謂圭璧房闥
脂澤污漫之也。
瞽者不見
聾者不聞震霆
子昻之言其聾瞽與。
杜少陵詩云。
有才騷雅
哲匠比肩
公生楊馬後
名與日月懸。
韓昌黎云。
國朝盛文章。
子昻髙蹈盧藏用拾遺文集云。
子昻崛起江漢虎視函夏
卓立千古
横制頽波
天下翕然質文一變
蓋宋齊以後浮靡之文。
子昻大變矣。
子昻拾遺父老乞歸待詔供養
后顧待未衰也。
家居執䘮
而一縣令捕繫之死
當時縣令之權。
足以天子侍臣無畏忌耶。
唐沈亞之鄭使君書云
天后喬知之
陳子昻
受命西北兩塞還無酬勞
然喬死於讒。
陳死於枉。
皆由武。
三思嫉怒
一則奪其妓妾以加憾。
一則疑其排擯以爲累。
陰令桑梓之宰拉辱之。
死於非命
則殺子昻者乃三思
非段簡也。
三思奸亂殘忍
志在竊國柄。
李氏
子昻前後進言欲察誣告
詔獄
宗室
三思疑其排擯
陰令簡殺之。
史雖軼其事。
而理必然者。
然奪妓妾以加憾。
承嗣而指爲。
三思何也。
嘉祐中文與可拾遺亭記云。
被詔唐書新本見史臣伯玉與傳奕吕才傳。
伯玉王者之術說武后故貶之。
甚哉不探伯玉爲政理書深意也。
緣事警奸。
立文矯僣。
伯玉之言有味于中矣。
傳吕好曆數方技之書。
但能略顧大體
顓務記覧以濟其末學
詎可伯玉爲之等夷耶。
當時具䟽于朝。
以辯伯王不然
會際外官不果
叠是數者觀之。
拾遺生死皆有遺恨矣。
祐甫拾遺感遇詩云。
感遇之目梁昭明文選
及唐吳競樂府古題皆無見。
郭代公感遇詩通泉
陳郭武后時人。
而郭逮事明皇後死。
則陳固先達郭之詩必祖述陳公之爲。
非陳之詩蹈襲代公之目也。
老杜既稱其忠義
韓文公復以髙蹈韙之。
監察御史趙儋大唐劍南東州節度觀察
處置等。
使户部尚書梓州
刺史御史大夫鮮于公。
爲故拾遺陳公建旌德之碑。
公諱子昻
字伯玉
梓州射洪縣人也。
其先於頴川。
髙祖方慶
好道得墨五行秘書
白虎七變
隱於郡武東山
孫因家焉。
曾祖
爲郡主簿湯生祖通。
通早卒。
生父辯爲郡豪傑
辯生元敬
瑰偉倜儻
弱冠豪俠聞屬鄉人阻飢
朝散萬斛以賑貧者。
而不求報。
年二十二鄉貢明經擢第
文林郎
青龍末天后居攝
山栖餌术殆十八年。
玄圖大象無不達
嘗擬張平子風鑒郭林宗
文林元子也。
英傑過人
强學冠世
可以諷。
可以削。
罕雙全。
年二十四。
文明元年
進士射策髙第其年髙宗崩于洛陽宫。
靈駕西歸乾陵
公乃獻書闕下
天后覧其書而壯之。
召見金華殿
霸王大略
君臣明道
麟臺正字
由是海内詞人
靡然向風
乃謂司馬相如楊子雲復起於岷之間矣秩滿右衛曹每上䟽政事
詞㫖切直
因而解罷
稍遷右拾遺
契丹營州建安郡王武攸宜親揔戎律
特詔左補闕屬之。
知及公叅謀幃幕
軍次漁陽前軍王孝傑相次䧟没
三軍震懾
公乃進諫感激忠義
料敵决策
請分麾下萬人以爲前驅
奮不顧身
上報建安復諫謝絶之。
但署以軍曹掌記而已
公知不合
登薊北樓感昔樂生燕昭之事賦詩流涕
軍罷以父年老乞歸侍。
至數文林卒。
至性純孝
廬墓側杖而後起。
柴毁滅性
天下之人莫不傷嘆
二葬於射洪獨坐正聲十卷著於代。
友人黄門侍郎范陽盧藏用爲之序。
以爲文章道䘮五百年得陳君焉。
由是仲之詞紙貴天下矣。
二人進士及第
長曰光。
膳部郎中
商州刺史
仲曰非歷河東藍田長安三尉
光有二子
其長曰易
監察御史
次曰簡甫
殿中侍御史
生三子長曰靈甫
次曰兢
衆甫
皆守緒業
有名於代。
劎南東川節度
使兼御史大夫梓州
刺史鮮公自受分閭之征也。
初年謀始立法
二年人富知教。
三年魯變於道。
乃謂幕賓曰。
文林萬斛以賑鄉人
得非司城子罕貸而不書拾遺之文。
四海之内。
家。
一本
得非藏文仲立殁而不朽乎。
於戲君道可以天下
而命不通天下
可以堯舜
而運不合堯舜
悲夫
孔文舉鄭玄通門
蔡伯喈陳實立大頌。
異代思賢之意也。
况陳君顔閔之行。
管樂之材。
守牧之臣乆闕旌表何哉
爰命來學
第叙豐碑
厥後來者是則是效。
其頌曰。
之後
封於陳國
根深苗長
世載明德
文林大器
質非雕刻
學術鈎深
風鑒詣極
代公耿光
玄藻識。
施不求報。
退身自默。
岷岷降靈
拾遺挺生
氣總三象
秀發五行
入室
學匪獵精
明明天后
群龍效庭。
矯矯長離
軒飛梁益
封章屢抗。
矢陳刑辟
匪君伊順。
惟鱗是逆。
九德未行。
三命惟楊。
帝命建安
逺征不伏
咨公幕畫騁此驥足
唯王玩兵
愎諫違卜
忠言不納。
前軍欲覆。
遂登蒯樓。
冀寫我憂。
大運茫茫
天地悠悠
沙麓
陰光流。
義士
人誰造周。
表辭右省
來歸温清如何風樹
不寧不令
廬墓之側。
柴毁滅性
管輅
管輅之命。
惟國不幸
非君之病。
鮮于公。
肅恭懿。
光明不融
爲君頌德
穆如清風
日月運安。
江漢流東。
不閉其文。
永昭文雄
嗟乎
道不可合。
不可諧。
放言感遇
亦阮公之詠懷
已而已而
陳公之微意在斯
陳拾遺應天廣運聖文神武明道至德孝皇帝下關統之九載
威加政和
淳俗厚。
冬十月天下牧守前代聖帝功臣賢士陵墓之毁圮者。
斯以至仁而修闕典也。
化爲異物者。
藻飾之。
縻之好爵者。
則亭。
毒之。
可見矣。
延謂權興是州。
亦奉斯命。
由是不俟駕而按其部至獨坐山前唐故右拾遺陳君之墳。
嘻。
文集之中。
嘗飽其詞學志氣矣。
下馬一奠。
能不凄然
惡詩一章以吊之。
日。
見逐東流水
墳依獨坐
同官僚屬攻文者甚繼和
封樹茂。
不勞增築而加植也。
節度使鮮于公所立之碑。
苔蘚侵剝
文字磨滅
本命上重勒於石。
豈祗顯此公之懿行
之欲副善君褒賢云爾
開寳戊辰歲十二月十五日
推誠保節
戴功臣
靜江軍節度
觀察留後
光禄大夫檢校太傅梓州軍州事。
御史大夫上柱國
大原郡開國侯
食邑一千三户。
郭延謂撰。
今更録唐代諸賢祭文
及過學堂文集詩於碑陰
唐宋名賢確論盧藏用曰。
孔宣又以天縱之才自衛返魯。
删詩書。
易道
而作春秋
數千百年。
文章粲然可觀者也。
孔子殁。
二百歲而騷人作。
於是婉麗浮侈法行焉。
漢興二百年。
賈誼馬融爲人傑。
憲章禮樂
老成人之風。
長卿
子雲之儔。
瑰詭萬變
竒特之士也。
惜其王公大人言溺於流辭而顯。
其後班馬崔蔡曹劉潘陸隨波而作。
大雅不足
然其遺風有興刑。
宋齊已來
憔悴逶迤
陵頽流靡
至于徐庾
天之將䘮斯文也。
後進之士若上官儀繼踵
於是風雅之道掃地畫矣。
易曰。
不可以終否
故受之以
道䘮百歲而得陳君。
君諱子昻
字伯玉
蜀人也。
崛起江漢
虎視函夏
卓立千古
横制頽波
天下翕然質文一變
非夫岷峨之精。
巫廬之靈。
何以此。
故有諫諍之辭。
爲政也。
夷之碣。
議論之當也。
國殤之文。
大雅之怨也。
徐君之議。
則刑禮之中也。
至於感激頃挫。
微顯闡幽
幾見變化之朕以接乎天人之際者。
感遇之篇存焉。
觀其逸足駸駸
方將扶摇而凌泰清
遺風而薄嵩岱
吾見其進。
未見其止。
惜乎湮尼當世
不遇時
委骨巴山
年志俱夭。
故其文未極也。
嗚呼
聦明精粹淪剥
貪叩桀鷔以顯榮
天乎天乎。
未知夫天焉。
張廣曰。
學者子昻受命神鳳頌。
乃詭恱武氏而不忠於唐。
始亦嗤鄱其文。
後因數四
紬繹其㫖。
知子昻之頌。
諷諫武后保佑中宗微㫖也。
楊雄劇秦美新之亞乎。
何以明之。
子昻表云。
唐基以啓周室不改舊物
天下惟新
皇王已來
未嘗也。
此言自古未嘗婦人革命之事。
又欲武氏不改室舊物。
不顯諫之義也。
又序云。
天無二日
無二王。
陛下受天之符。
爲人聖母
皇帝仁孝
肅恭神明
可以纂武承業以承武氏。
天下不可傳於武氏。
子昻微㫖也。
孰謂謟恱武氏而爲之哉。
子雲美新室。
柳開辨之。
而世之人方子雲之心。
今辨子昻開之意。
然則賢者立言
必俟後世知者
噫。
士君子仕於亂世以此微文全身逺害可也
然而子雲美新
子昻之頌周。
不爲於爲之也。
若遇不知言者。
則直侫人爾。
之厚駁子復讎議。
見刑法門
習學記言舊史陳子昻文苑傳。
止載諫返葬長安
雅州生羌二書
而新史别爲傳。
所載甚多
及言變徐庾體
始追雅正
又言學堂至今猶存
蓋用韓愈輩語。
以唐古文所起尊吳之也。
然與傳奕吕才同列
則不倫甚矣。
又嗤其勸武氏興明堂太學
圭璧房闥脂澤污漫之。
輕侮甚矣。
聖賢自爲出處
餘則時各繫其所逢。
子昻終始武后爾。
其所
其所學。
不得不然。
可無訾也。
舊言子昻父爲縣令段簡所辱。
還鄉里。
簡乃事收繫獄中。
憂憤而卒。
而新史乃言父老表解官歸侍詔。
歸養
段簡貪暴
間其冨欲害子昻
家人納錢二十萬緡。
簡簿其賂。
捕送獄中。
子昻名重朝廷
何人猶以二十萬緡爲少而殺之。
梁冀之惡不過
恐所載兩未眞也。
黄門侍郎盧藏用陳公文云。
子之也。
珠圓流兮王介潔。
子之没也。
山頽兮梁木折
士林闃寂人物踈。
門館蕭條賓侣絶。
佳城不返
玉階長别
嗚呼
置酒祭子。
不顧
失聲哭子。
不迴
天道而無託。
撫心而已摧。
尚饗
潼川志登陳拾遺書臺杜工部留題
慨然成咏。
權知尚書刑部郎中牛嶠
步出縣西郊
攀蘿峭壁
行到蕊珠宫
暫喜抛火宅
羽帔焚修
霜鍾空寂
山影中流
波聲大澤
北厢危檻
工部刻石
辭髙謝康樂
吟乆驚神魄。
拾遺書堂
荒榛瓦礫
二賢間世
垂名烜赫
逸足追風
祥鸞已𨭝。
伊餘誠未學。
少被文章役。
興來揮兔毫
欲競雕弧力。
雖稱含香吏。
猶是飄蓬客。
薄命亂離
經年矛戟
今來略𠋣柱。
不覺暝色
𡊮安憂國心。
誰憐鬢雙白。
光啓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又覧陳拾遺文集
東川觀察判官長沙劉蜕已下皆是郪中好事人。
家藏十軸
佘來多暇日借得晝夜讀。
意氣髙於頭。
冰霜冷人腹。
就中大雅篇。
日日不足
明皇帝
君臣竟不識。
沉湮死下位
我輩更莫卜。
射洪客來說。
露碑今已踣。
剜刓存滅半。
勢欲入溝瀆
寓書宰君
請爲試摩拭
樹之四達地。
覆碑髙作屋。
憤君死後名
再依泥沙辱。
世路重冨貴。
婉娩眉目
文學如君輩。
安得足衣食。
不死横路渠。
爲幸已多福
我有平主心。
摧殘局促
揖君盛年名。
萬鍾何足禄。
量長復校短。
鳬脛不願續。
悲君淚垂頥。
雲山蜀國。〉
公元674年
陳該〈唐陳拾遺集撰周故内供奉學士
懷州河内縣尉
陳君碩墓志銘
君諱該。
字彦表
綿州顯武人也。
其先頴川蜀矣。
祖寄
永貴
養髙不仕
少好屬文
上元元年
貢進士
對策髙第
釋褐將仕郎
其明年制勑天下文儒司屬少卿守訥薦君應詞彈文對策髙第
勑授茂州石泉縣主簿
開耀元年制舉太子舍人
司議郎
太府少卿
應制薦君於朝堂對策髙第
勑授隆州蒼溪縣主簿垂拱四年應制
學綜古今對策髙第
勑授懷州河内縣尉
凡歷所職
皆以清廉仁愛著間。
周革命。
天授三年
恩勑自河内入關供奉
未期
不幸遇疾神都積善坊。
考終厥命。
年六十三歸葬於豆口陽原
也。
嗚呼哀哉
古人云。
顔夷之行。
不逢青雲之士
聲名磨滅者有之矣。
嗚呼
陳君敦懿玄默
潔清温良
馴道執志
好學博古
恂恂焉。
行髙職卑
不改其操。
學優禄薄
不怨於天。
四舉
三歷下位
晏如也。
諄諄淑人
其誰能𣵀而不渝哉。
知命可謂君子矣。
好學可謂爲文矣。
丹書不藏於勛府青史方册
於戲
一絶故老之口。
孰知夫子之賢哉。
吾與族人也。
服美其德尚矣。
子雲李元
常璩令伯
没而不朽
後代稱之。
斯非若人之徒歟。
吾豈默而無述
其銘曰。
誾誾君子
斯文兮。
鞶章
卿雲兮。
栖遲下位
允升聞兮。
金署王堂
見吾君兮。
鸞階鴻漸
紫氛兮。
鍾鳴漏盡
蘭焚兮。
儒行墨節。
將何云兮。
恭承遺言
石人兮。
金刻丹書
歲辰兮。
青龍甲午
銘兹墳兮。〉
公元691年
陳孜〈唐陳拾遺撰堂墓志銘云。
君諱字無怠
其先陳國人也。
五代太樂
梁大同中本郡大司馬
髙祖方慶
屬梁亂。
始居新城郡東山
大父湯爲郡主簿
曾祖迥。
早卒。
迥生皇祖辯。
少習儒學
然以豪英剛烈著聞。
是以名節爲州國所服。
皇祖考元爽。
保植先人茂德降生於君。
㓜孤
天資植。
英秀獨邁
性嚴簡而尚倜儻竒愛
廉貞不拘分獨之操。
始通詩禮
略觀史傳
軌物之摽。
曠代之業。
故言不宿諾
行不苟從
率身克己
服道崇德
閨門穆如也。
鄉黨恂恂如也。
至乃以濟義。
勇以存仁
貞以立事
毅以守節
獨斷於心。
每若由已。
爲時輩所髙。
莫敢與倫也。
是以鄉里長㓜望風而靡
邦國賢豪
聞名恱服
方謂拂羽喬木
髙雲
而遭大過
棟橈而殞。
嗚呼
天咎弟乎。
年三十五。
是歲龍集癸巳。
周天授二年七月
卜兆不吉
權殯於真諦寺之北園
始以今甲午歲獻春一月乙酉朔二十五日己酉
定於石溪之北崗。
陪考墳也。
君家墳壟在武東山
穆崇封。
列盛。
至君考遺令愛石溪之崗。
故君從先祔葬于此
嗚呼哀哉
始君伯父
海内文人也。
舍純剛之德。
髙大之行。
每見君嘆曰。
吾家世雖儒術傳嗣
豪英雄秀
不泯
常懼後來光烈
不象先風
一見爾。
吾家
實謂君逸群之骨。
技俗之摽。
超山越壑。
可以駿邁也。
豈其天絶
良圖
嗚呼
元命歟。
遭命歟。
天不忱歟。
道固謬歟。
大圓蒼蒼
大方茫茫
賢聖同此。
爾之何傷
古人有言
珠王而瘞。
暴骸中原
吾家尚儉。
名訓未墜。
封樹
吾敢過焉。
是用錫爾。
瓦木之器。
塗芻之靈。
堯舜之典。
忠孝之經。
昭示後代
以安爾形。
銘曰。
我祖之葳蕤兮邈於陳。
遥裔兮。
江濆
五代崇光兮。
夫君
徽烈英曜兮。
葐蒀
何意霜降青春
玉樹摧落兮。
黄塵
南山無隙兮。
幽淪
悠悠昭代兮。
上爾辰。
吾慟感傷兮。
號蒼旻
問之蓍策兮。
墳。
乃言千載兮。
來臻
黄頭之子白服人。
嗟爾黄頭兮。
傷神。〉
陳子良潼川子良
射洪人
嘗爲果州相如縣
祐甫遺愛記云。
王元覺嘗訪故人尹君於果州相如
歸以書矜其友楊天惠曰。
吾行異間焉。
相如小邑。
其治介嘉陵
巧宧者所不顧。
江山清野
翛然古氣恱人意。
尹君爲予治蔬具。
山童相與抱扙彷徨畦疃谿谷間。
佛刹曰。
此唐陳令所建隆因寺也。
食已
明真院。
野步舉趾數百。
巖焉。
曰此唐陳令所居燒丹地也。
予心異之。
亟招溪老問陳令故事
曰。
今故梓州射洪人
子良其名。
或曰子昻從弟
天后時補令於此
爲政多惠。
人到今思之。
予曰
令政奈何
老曰。
令之政殆不可考矣。
相傳令將去邑。
邑人挽留之。
誠意真切不可解。
令亦愛吾人不忍訣。
棄官不去遂終焉。
今墓在縣北馬安鄉
語既。
尹因言曰。
天后距今逺矣。
星曆流易凡幾年。
郵傳將迎凡幾令。
銅章之刓復新數矣
耆舊皆莫之記。
顧獨矻矻陳令。
此必不可忘者。
老之言定不誣
然吾嘗病斯人質勝少文
其念陳令善矣。
不能捐數楹爲陳衣冠之地耶吾已令寺僧於令所建寺某處矣。
元覺幸操書致吾意於東蜀祐甫求記焉。
彌旬
覺書彭山
天惠善哉
是固不可以無記僕與陳同里
陳之故僕知之
有得墨子秘學
白虎七變
歸隱武東者。
方慶
王丹髙風
家累十金
退習書者。
曰伺。
有達大象
山栖絶榖。
息人事者。
元敬
盖其家法之勝凡䫫此按陳所爲内樂釋氏之教。
旁綜道家之術。
著書順善
怡神清虛
遊戲纓弁
不數數
於世。
是其淵源盛德苗裔耶。
夫志順善則其視民必慈。
清虛則其治體必静。
其所有德於民爲所思耶然考唐循吏傳見收纔十五人
常恨其書褊迫不肆。
意必遺落不盡
如陳令之名果不得附。
易于之次。
所謂簡則必陋者耶。〉
公元616年
子幹文苑英華陳子良平城縣子幹
昔聞子路雄烈
赴難如歸。
先軫忠貞
雖死無悔
故能貽芳𪊧於後世。。
徇一作殉節義於年。
兄乎勇嗣前脩
功深曩代者。
豈可使身名頓滅。
典籍無間
悲夫
餘弟。
少府則其人也。
名子幹。
字元楨
右將軍信義太守之孫。
陳晉安王府咨吳平候之第三子也。
元楨稟質純和
天挺聦俊
生知孝悌
早擅雄才
金陵離。
王室版蕩
人倫東丧。
禮樂西歸
餘一門同遷㶚岸
是则間皇九年之四月也。
家君鍾儀之操。
敬仲之心。
屏跡杜門
加憂成疾。
悲风樹。
痛深陟岵
其时餘年十九爾。
八歲伶仃辛苦
實廹饑寒
青門種瓜之田。
白社無容身之地
一益一作金之水已坨一瓢之飲屢空
日夕相悲。
分填溝𡋹。
賴餘以少遭庭訓
夙稟家風曾覽五頗窺三史
孔融令範
張楷髙踨
長安主人
儀同郝朔。
要餘入室仍寄麃下。
遂慕西河搢紳公子
負笈雲萃
藉此束修
方濟餬口
辛以爾㓜不好弄
長實庶幾
因茲入學
以勤以苦。
諒非性分
何能成立隨齊王英
腎侍士。
沛獻非儔。
召入平䑓
恱其篆𨽻。
仍題銀牓
取琈仲將
足稱妙絕
見美當世
隴西李臣仁才華仕俠。
作悵。
與餘宿素欽其俊人
因妻以女。
非厥人品
孰能致之。
及爾委質周行
茦名吏部
公卿籍甚
士類一作及趨風
俄而詔授并州平城懸正。
是乃深閑薄領妙達治方
蘊氷藥而不俞顧松筠而無改。
屬隋運將謝。
盜贓公行
太上皇于時留守并州
龍潛汾水
管州縣。
咸聽指麾
專揔兵幾。
式遏寇虐
元楨素便劎。
立性雄昭。
屢剪兇渠
頻蒙檾賞。
凡有草竊
咸资决勝
大業十二年八月將帥六郞
一作郎字將兵三千人來侵縣境
元楨受命
率徒婁百。
獨飛輕騎
手斬十人
賊見威雄
莫不披靡
忽遭流失
死于陣中。
春秋三十一。
嗚呼哀哉
嗟爾輕生
奮不顧命
在天胡忍。
鐵我哲人
方穓龜文
以諧豹變
如何馬革
遂裏帥
嗚呼衣哉。
爾從字東西
死生契闊
餘一別。
已逾二紀
徃開非命
寔用痛心
媿鶕鴒之在原悲棠■這落。
惜哉同氣
其漠何之
嗚呼衣哉。
余以貞觀六年二月十日夜相如縣
相如縣
夢見爾靈。
仍於夢中
共馳哀慟
乃涕流于枕。
悲不自勝
嗟乎
門祚不昌
鍾此衰薄
既乏子侄
終鮮兄弟
顧影煢獨
實切肝腸
是知結草酬恩
魏顆之功無爽。
出魂屢。
請。
蔣濟之子非虛。
生死之或殊。
鬼神有識
不任感愴
追誄友于
式紀遺塵
庶同潘岳
敢詢前典
而爲誄云。
猗歟我祖。
承舜之緒。
爰從媯汭
下居潁汝
鳳飛于齊。
輝映于許。
宛彼長陵
離江而舉。
攀乎桂林
篤生翹楚
淮海䘮亂
關河播遷
忽傾庭蔭
痛結旻天
惟我兄弟
泣血連翩
余雖弱冠
爾尚童年
立錐無地
窺竈無烟
余禀家風
世敦經史。
崇儒教。
俄而成市
衣食是資。
殷憂備履
爾因修學
遂能克己
孝敬有裕
才華難擬
言行無擇
自此揚名
偏工篆隷
獨擅嘉聲
爰參選部
乃任平城
金科是執。
玉律逾明
尤便弓劍
本慕忠貞
皇上龍潜
居汾之汭。
兵權攸揔。
諸侯是制。
郭六匈渠。
稱兵齊衛。
元禎受律
奮威投袂
躍馬星奔
抽戈電逝
斬將搴旗
當鋒銳。
忽中飛鏑
在陣而斃。
嗚呼哀哉
人忘勇敵。
衆疾英竒
况逢亂世
無所施。
在位非重。
居名極卑。
不登廟食
虛死何爲
百君子
各慎爾
獨埋玄壤
誰其賞知
令親友。
遥哭路岐
無復蒲簡
唯餘墨池
露團宿草
風響松枝
花開落。
隴月盈虧
一朝非命
千秋永離。
嗚呼哀哉
於縣府。
春宵獨寐。
忽覿爾靈。
夢中相值
執手嗚咽
其疑作共傷憔悴
未及終。
倏如電駟。
實感我心。
寤乃驚悸
恍焉如失。
伏枕流淚
曾聞賁父。
魯侯命志
亦承揚瓚。
策云記。
矧伊義勇
取埓無媿
非余所述。
誰當在意
興言逺感。
發增情思
援翰寫心
式旌遺事
嗟爾義夫
英聲不墜
嗚呼哀哉。〉
陳饒奴新唐書孝友饒奴
饒州人
年十二親併亡。
窶弱居䘮
歲飢
或教其分弟妹
全性命。
饒奴流涕願相全養
刺史李復異之。
資儲署其門曰。
孝友童子
龍樹德慶州晉康龍樹靖公長子佛智
英風逸氣
鎮俗戢奸。
寇盗屏息
瀧南扶建萬普南施六州
刺史
封鄱陽縣開國男。〉
陳集原新唐書孝友集原
瀧州開陽人
世爲酋長
龍樹欽州刺史
有疾
集原不食
及亡嘔血數升。
即塋作廬。
盡以田貲兄弟
里人髙之
武后時歷右豹韜衛大將軍
舊唐書列傳陳集原
瀧州開陽人也。
代爲嶺表酋。
長父
龍樹欽州刺史
集原有孝行。
父纔有疾
終日不食
永徽中䘮父嘔血數升。
枕服苫廬
悲感行路
資財田宅僮僕三十餘人
並以讓兄弟
德慶州晉康集原靖公之孫。
勇節著間。
冠軍大將軍
頴川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户。
仁謙仕至銀青光禄大夫
都知兵馬使。〉
公元前509年
陳貞節新唐書儒學貞節
川人
開元初右拾遺
隠。
章懷懿德
節愍
太子
並建陵廟
分八署。
署官吏卒
四時祠官進饗
貞節以爲非是
上言王者制祀以功德者。
猶親盡而毁。
太子廟圜祠時薦。
有司守衛
與列帝侔。
金奏登歌
所以頌功皆别祖。
無功於人。
詩曰。
鐘皷既設。
一朝饗之。
使無功而頌。
不曰舞咏非度邪。
周制始祖乃稱小廟
未知四廟欲何名乎。
請罷卒吏。
祠官領屬
應禮典。
古者别子爲祖。
故有小宗
若謂祀未可絶。
宜許所後孫奉之。
有司慱議。
駕部員外郎裴子餘曰。
太子先帝冢嗣
列聖念懿屬而爲之享。
春秋書𣈆世子曰將以𣈆畀
秦將祀子。
不祀也。
又言神不歆非類
君祀無乃戾乎。
此有廟也。
魯定公元年煬宫
煬伯禽子
季氏逺祖
尚不爲限
天子篤親以及旁期
誰不曰然。
太常博士段同曰。
陵廟
天子睦親繼絶也。
逝者鍚蘩。
猶生者之開茅土
封建子弟
詎皆有功。
無所議。
死乃援禮停祠。
人其謂何
隠於上伯祖也。
服緦。
章懷
伯父也。
服期
懿德
節愍
昆弟也。
大功未盡
不可廢。
禮部尚。
鄭惟忠二十七人亦附其言。
於是陵廟惟减吏卒半。
如舊
太常博士
玄宗昭成皇后睿宗室。
又欲肅明皇后并升焉。
貞節奏言廟必有配
一帝一后
之正也。
昭成皇后大姒
宜升配睿宗
明皇后既非子貴。
宜在别廟
周人奏夷則
小吕
享先妣。
先妣
姜嫄也。
以生后稷
特立廟曰閟宫
晉簡文帝
宣皇后配食
築宫於外。
歲時致享。
肅明請凖姜嫄晉宣后納主别廟
時享如儀
於是留主儀坤廟詔隷太廟
母置官屬
貞節又與博士獻上言。
睿宗孝和弟也。
賀循兄弟不相爲後
殷盤庚不序陽甲
而上先君
光武不嗣孝成
而上承元
𣈆懷帝世祖
不繼惠帝
陽甲孝成爲别廟。
又言兄弟共世。
昭穆位同
則毁二廟
天下者從禰而上七廟
尊者所統廣。
故及逺祖
若容兄弟
上毁祖考
天子不得全事七世矣。
請以中宗爲别廟。
大祫合食太祖
睿宗髙宗
祼獻序。
詔可
中宗别廟
睿宗爲第七室
五年太廟壞。
天子神主太極殿
營新廟。
素服避正寢三日不朝
猶辛東都
伊闕男子孫平子上書曰。
正月太廟毁。
此躋二帝之驗也。
春秋君薨。
卒哭而祔。
祔而作主
特祀於主。
烝嘗禘於廟。
今皆違之。
魯文公之二年
躋僖於閔上。
太室春秋書其災。
說曰僖雖閔兄。
嘗爲之臣。
臣居君上
是謂失禮
太室壞。
且兄臣於弟。
不可躋。
弟嘗臣兄。
乃可躋乎。
莊公薨。
閔公二年而禘。
春秋非之。
况大。
崩。
太廟禘。
不亦亟乎。
太室尊所。
若曰自是陵夷
隨。
周公之祀。
太廟今壞。
意者將陵夷墮先帝之祀乎。
陛下未祭孝和
先祭太上皇
先臣後君。
昔躋兄弟上。
今弟先兄祭。
太室壞。
太廟毁。
春秋正同不可不察。
武后篡國
孝和中興有功
内主别祠。
不得列于世。
亦已簿矣。
夫功不可
不可下。
不可輕。
且臣繼君。
猶子繼父
故禹不先絲。
周不先不窋
不以帝乙厲王不。
肖。
猶尊之也。
中興邪。
晉太康時
宣帝地䧟梁折
三年太廟殿䧟而及泉
更營之。
梁又折。
天之所譴。
非必朽而壞也。
𣈆不承天
故及于亂。
臣謂冝遷孝和還廟。
何必違禮下同魯晉哉。
異其言。
有司復議貞節獻與博士馮。
宗質之。
天子七廟
三昭三穆
太祖而七。
昭子穆。
兄弟不與焉。
殷自成湯帝乙十二君。
父子六陽
乾鑿度曰。
殷之帝乙六世王。
兄弟不爲世矣。
六廟
親廟四。
而六殷兄弟四君
以爲方上四室
乃無祖禰
是必不然
古者繇禰極祖雖迭毁迭遷三昭未嘗闕也。
太宗無子。
則立支子
又曰。
爲人後者為之子
兄弟相為後者
故拾至親逺屬
父子曰繼。
兄弟曰及。
兄弟不相入廟尚矣。
借有兄弟代立承統
告享不得嗣子嗣孫
乃言伯考伯祖
統緒乎。
殷十二君惟三三宗
兄弟自爲别廟
漢世祖七廟
惠帝不與
文武子孫昌衍
文爲漢太宗
晉景帝文帝兄。
絶世不列于廟及告謚世祖稱景爲
從祖。
今謂晉武帝越崇其父而廟毁及亡。
何漢出惠帝享世長乆乎。
七廟五廟天子諸侯也。
父子相繼
一統也。
昭穆列序
重繼也。
兄弟相繼不得嗣子
睿宗不父孝和
上繼髙宗者。
偶室於廟則為二穆
於禮可乎。
所不可而使天子旁紹伯考
已親正統哉。
孝和中興别建園寢
百世不毁。
尚何議哉。
平子猥引僖公逆祀爲比
殊不知孝和升新寢。
聖真祔廟
未嘗一日居上也。
宰相平子博士詳論
博士護前言合軋平子
平子援經辯數分明獻等不能屈
蘇頲右博士
平子坐貶都城
然諸儒以平子孤挺見迮於禮官不平
亦知其直。
乆不决。
然卒不復中宗於廟。
明年大享明堂貞節武后所營非古。
所謂木不鏤。
不文之制。
乃與馮宗上言明堂必直丙巳以憲房心
布政太微上帝之所。
武后以乾無正寢占陽午地。
先帝所以聽致。
故毁殿作堂。
撤之日有音如雷
庶民嘩訕以爲神靈不恱
堂成災火從之。
后不修德
俄復營構
殫用極侈。
詭禳厥變。
又欲嚴配上帝
神安肯臨且宻邇掖庭
人神雜擾
是謂不可放物者也。
二京上都
四方是則
天子聽且宻居便坐
無以尊示群臣。
願以明堂復爲乾元殿。
使人識其舊。
不亦愈乎。
所司詳議
刑部尚書王志愔等僉謂明堂瑰怪不法
天燼之餘不容大享
請因舊制。
還署乾元正寢
正至天子御以朝會
若大享復寓圓丘
制曰可。
貞節以壽卒。
董衝釋音律切后稷子名乾乙黠切迮側伯切迫也愔挹淫切下同
公元731年
陳希烈新唐書列傳希烈者。
州人博學深黄老。
工文章。
開元中儲思經義自楮無量
元行冲卒。
希烈康子元
朝隠進講禁中應答詔問。
敷盡微隠
希烈爲之章句
累遷中書舍人
十九年集賢院學士工部侍郎知院事
有所撰述希烈必𦔳成之遷門下侍郎
天寳元年
有神丹鳳門
以爲老子告錫靈符
希烈因是上言
臣侍演南華真經七篇
陛下顧曰。
此言養生
朕既悟其術而德充符。
無非常應哉。
稽首陛下德充於内。
符應於外。
必有絶瑞表之。
靈符降錫
意合。
宜示史官
俾著祥。
無窮
媮佞類如此。
俄兼崇玄館大學士
臨潁俟。
林甫顓潮。
苟有可專
制者。
與共政。
希烈柔易
眷之厚。
乃薦之。
五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左丞相
兵部尚書
許國公
又兼秘書省國書
使。
寵與林甫侔。
林甫居位乆。
陰詭雖足自固
希烈
左。
右焉。
楊國忠執政素忌之。
希烈引避國忠
即薦韋見素代。
相。
罷爲太子太師
希烈失職
忽忽無所賴。
禄山京師
遂與達奚珣等皆相賊
後論罪斬。
肅宗以上皇素所遇。
賜死于家。
摛尹知切。
媮他俟切。
舊唐書列傳陳希烈者。
宋州人也。
玄學
無不覧。
開元中玄宗留意經義
褚無量元行冲卒。
後得希烈鳳翔人馮朝隱常於禁中老易
累遷秘書少監
張九齡判集賢院事
玄宗凡有撰述
必經希烈之手。
李林甫上眷待深異。
又以和裕易制
乃引爲宰相
知政事
相得甚歡
林甫居位日乆
陰謀姦畫足以自固
希烈佐佑唱和之力也。
累遷兵部尚書
左相
封頴州郡開國公
寵遇侔於林甫
林甫死。
楊國忠用事
忌嫉之。
乃引韋見素同列
希烈知政事
太子太師
希烈失恩
怏怏
禄山之亂與張垍
達奚珣
同掌賊之機衡
六等定罪
希烈當斬。
肅宗以上皇素遇。
賜死于家。
史臣曰。
劉徐公不羈之材。
抵巇之運。
遂能奮命决策
扶力中興
朝爲徒步之人。
夕據公侯之位。
苟非輕死重利
不耻不義之富。
安及此哉郭代公
張燕公
逢掖而登將增。
貔虎之師。
獯戎之臂。
暨居衡軸
克致隆平
可謂緯文經。
與甫而已
惜乎珣務速。
失節賊廷。
武德已來稱賢
相者房杜姚宋四公
皆遭無賴子弟污圮先業
非獨燕國不幸也。
希烈柔而多智。
長於名理
竟死於名。
所謂離婁不見眉睫
與夫平叔太初同膏盲耳。
通鑒綱目唐玄宗天寳五年
陳希烈同平章事
希烈以講老莊得進。
專用神仙符瑞媚於上。
李林甫希烈柔佞易制
故引以爲
相。
故事一决林甫
希烈但給唯諾
故事
宰相午後六刻乃出。
林甫奏今太平無事
已時即還第
機務皆决於私家
主書抱成
希烈書名而已。〉
陳昭金華東陽
婺州人
僕射房琯
相國崔渙
嘗貶睦歙州官。
昭見之云。
二公他日并爲宰相
崔公爲一大使江左
至德初
明皇
房崔二公同時拜相
崔後爲選補
使。
按行江東
定命録〉
陳玄禮新唐書列傳玄禮宿衛宫禁
淳篤自檢
帝嘗欲幸號國夫人第。
諫曰。
宣敕
不可去就
爲止
後在華清宫
正月望夜
將出遊。
復諫曰。
宫外曠野備豫
陛下出游
願歸城闕
不謀楊國忠闕下不克
馬嵬卒誅之。
從入蜀還。
封蔡國能奪。
安禄山反。
公。
李輔國遷帝西内
玄禮以老卒。
姓氏遥筆玄禮
明皇幸蜀
馬嵬奏上曰。
國忠既誅。
貴妃不宜居内。
遂殺貴妃
玄禮拜龍武大將軍
封蔡國公。〉
公元762年
陳少游新唐書逆臣
傳。
少游
慱州慱平人
糿習老子莊周書。
崇玄生諸儒推爲都講
有媢者欲對廣衆功問。
以屈少游
升坐
音吐清辯
據引淹該
問窮而對有餘。
大學士陳希烈髙其能。
擢第
南平
有聲
累遷侍御史
建中初
朝廷經費不充
始請本道稅錢千增二百。
鹽升加百錢
度。
支因請諸道并增焉。
李訥拒命
少游出師徐海等州。
俄棄之退屯盱眙
累進檢校尚書左僕。
射。
賜封户三百。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時宰關播盧杞
少游雅故
故驟兼台司
董衝釋音媢莫報切。
𧵍莫候切。
盱眙上匈于下余支切。
頩薄雙切。
郎佐切。
悸其李切。
汛思進切洒也。
唐書列。
傳。
陳少游
州人也。
祖儼安西副都護
父慶右武衛兵曹叅軍
以。
少游累贈工部尚。
書。
少游聦辯
莊列老子
崇玄館學生推引講經
時同有私習經義者。
昇坐日相問難
及會。
少游攝齊昇坐
音韻清辯
觀者屬目
引文句。
悉兼他義。
諸生不能對。
甚爲大學士陳希烈嘆賞
又以同宗遇之甚厚。
擢第渝州南平
理甚有聲
至德中江節度王思禮教爲參諶累投大理司直監察殿中侍御史節度判官
寳應元年
入爲全部員外郎
尋授侍御史迴紇糧料
使。
檢校職方員外郎
充使檢校郎官
自。
少游始也。
明年僕固懷恩奏爲河北副元帥判官
兵部郎中侍御史
晉州
刺史
同州
刺史
視事
又歷晉鄭二州
刺史
少游爲理
長於權變
時推幹濟
然厚䧟財貨
交結權倖。
以是頻獲遷擢
無幾澤潞節度使李抱玉表爲副。
使御史中丞
陳鄭二州留後
永泰二年
抱玉又奏爲隴右行軍司馬
檢校左庶子
依前中丞
其年除桂州刺史
管觀察
使。
少游嶺徼遐逺
規求近郡
中官董秀掌樞宻用事
少游乃宿於其里。
候其下直
際晚謁之。
從容曰。
七郎中人幾何
每月所費幾何
秀曰。
久忝近職。
家累甚重。
又屬時物騰貴
一月過千餘貫
少游曰。
據此之費。
俸錢不足支數日。
其餘常須數。
外人
可取濟。
儻有輸誠供億者。
留心庇覆之。
固易爲力耳。
少游不才
請以一身獨供七郎之費。
每歲請獻錢五萬
今見有太半
請即受納
到官續送。
貴人勞慮。
不亦可乎。
秀既踰於始望。
欣愜頗甚
因與之厚相結
少游言訖泣。
南方炎瘴深愴違辭。
但恐不生還
再睹顔色矣。
秀遽曰。
中丞美才
不當逺官
請從旬日
冀竭蹇分
少游文已納賄於元載子仲武矣。
秀載内外引薦
數日拜宣州刺史
宣歙池都團練觀察
使。
大曆五年越州
刺史
御史大夫
浙東觀察使
八年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淮南節度觀察使
仍加銀青光禄大夫
封頴川縣開國子
所在悉日綏緝。
而多以任數爲政
好行小惠
胥吏得職
人亦獲安
朝廷多事
奏請本道兩稅錢千增二百。
因詔諸道悉如淮南鹽每一斗更加一百文。
少游十餘年間。
三總大藩
天下殷厚處也。
以故徵求𧵍易。
且無虛日
積財寳。
巨億萬。
賂遺權貴
視文清流之士蔑如也。
初結元載每年金帛約十萬文。
納賄用事中官
駱奉仙劉清潭吳承清等。
由是美聲達於中禁
後見元載在。
相位年深
過犯漸見疑忌
少游亦稍疏之。
無何
子伯貶官揚州
少游外與之交結
陰使人伺其過失
以上聞。
代宗以爲忠。
待之益厚。
即位
累加檢校禮部兵部尚書
建中三年李納反叛
少游以師收徐海等州。
尋棄之。
退軍盱眙
又加檢校左僕射
賜實封三百户
其年就加同平章事
關播嘗爲少游賓僚
盧杞早年與之同在僕固懷恩
使府
故驟加其官秩
四年十月駕幸奉天
度。
汴東兩稅使包佶揚州
尚未知也。
判官崔元遽報少游
時所總賦稅錢帛約八百萬在焉。
少游以爲賊據京師
未即收復
脅取財物
先使判官崔䪻就强索。
文歷
并請供二百萬錢物
助軍
荅曰。
所用財帛須承勑命
未與之䪻勃然曰。
中丞若得爲劉長卿
不爾爲崔衆矣。
長卿嘗任租庸
使。
吳仲孺所困。
崔衆供軍吝財。
光弼所殺故䪻言及之。
大懼不敢固護
財帛轉輸京師者。
悉爲少游奪之。
自謁少游
止焉長揖而遣。
既懼禍。
奔徃白沙
少游義遣判官房孺復召之。
愈懼。
託以巡檢急棹過江
妻子伏案牘中。
至上元復韓滉拘留
先有兵三千守禦財貨
髙越元甫將焉。
少游盡奪之。
渡江者。
又爲韓滉所留。
但領胥吏江鄂等州。
彈丸中置表。
以。
少游脅取財帛事。
少游
使繼至
上問曰。
少游包佶財帛有之乎。
對曰臣發揚州後。
非所知也。
上曰。
少游國之守臣
或防他盗。
供費軍旅
收亦何傷
時方阻絶
國命未振。
逺近聞之大驚
咸以聖情達於變通
明見萬里
少游後聞乃安
李希烈汴州
聲言欲襲江淮
少游懼。
乃使參謀温述由壽州送欵於希列。
曰豪壽舒廬。
尋令罷壘
韜戈卷甲
佇候指揮
少游又遣巡官趙詵於鄆州李納
其年希烈僣號。
遣其將楊豐賫僞赦書揚州
壽州爲。
刺史張建封候騎所得
建封中使二人及。
少游判官子瑞廷責而斬之。
希烈間之大怒
即署其大將杜少誠爲僞僕射淮南節度
令先平壽州
後取廣陵
建封霍丘堅栅。
嚴加守禁
少誠竟不能進。
包佶入朝
具奏少游財賦事狀
少游大懼。
上表以所取包佶財貨皆是供軍急用
今請據數却
既而州府殘破
無以上填。
乃與腹心孔目官設法重稅管内百姓以供之。
無何
劉洽汴州
希烈起居注
月日陳。
少游上表歸順
少游聞之慚惶發疾
數日而卒。
年六十一。
太尉
賻布帛葬祭如常儀
語林劉太貞爲陳少游一行狀比之齊桓晉文
時議喧騰
後坐貢院用情
追責前事
信州刺史
通鑒綱目唐德宗建中三年十一月
陳少游同平章事
苑氏曰。
少游重䧟以求寵。
民賊也。
宗推其法於天下
而以宰相賞之
安得無顛覆之禍乎。〉
公元789年
陳利貞唐書列傳利貞
幽州范陽人
平盧將。
安禄山亂從光弼軍。
河南張巡被圍睢陽也。
光弼郝廷玉利貞救之。
輕騎出入
廷玉稱爲勝已。
以子妻之。
及歸薦于光弼
自行間。
累遷檢校太子賓客
封静戎郡王
李希烈叛。
哥舒曜東討
利貞前鋒
次刺城。
賊衆大集
利貞出竒兵五百横搗其右。
賊絳詘。
數月不敢前。
希烈攻曜襄城
利貞登陴捍守。
七十日未嘗櫛沐
非議事不下城
朱泚及。
利貞及張廷芝所統士皆幽薊河隴人。
故與廷芝合謀
利貞麾下亦從爲亂
夜半難作
利貞㧞劎當軍門大呼曰。
過門者先殺我。
衆畏其勇乃止。
廷芝出奔
德宗嘉之
汝州防禦
使。
貞元五年發首卒。
觀察使崔縱書。
自陳國恩
恨不得死所云。
睢胥維切。
櫛側瑟切。
梳也。
呼荒故切。
文苑英華穆員汝州
刺史陳公墓志銘
唐貞元五年秋七月
汝州防禦使汝州
刺史御史大夫東都汝州防禦左軍兵馬
静戎郡王陳公發首
己酉牙門鮮于進奉告辭元戎尚書安平公受恩忘死。
非其死爲恨。
又命嘗同百戰之。
王進達等十數人忠藎王事爲别
又命嗣子
少英以孝敬繼夫人爲誡
庚戌歸于私第
辛亥薨。
八月孤少英與家老故吏龜筮謀得宅兆于州石樓山之陽。
辛酉葬。
公諱利貞
范陽人
禄山之亂始自平盧歸國
建戌効。
太尉臨淮王光弼軍于河南
寇攻睢陽垂䧟。
太尉常遣腹心爪牙之帥郝廷玉諸侯之衆趨之。
公輙以輕。
騎赴如林之旅。
入其腹。
出其背。
如飙如星。
庭玉竒公之才。
謂。
已不逮。
㧞於行。
間。
以其子。
妻之。
繩于臨淮
列爲重將
後庭入備宿衛
出鎮河隴
公實從之。
九十遷大將軍
太常卿
太子賓客
特進開府静戎郡王
御史中丞
右都知兵馬
使。
其所置者皆如釋宋之事。
希烈之亂詔以哥舒曜汝洛節制
俾公之前隊佐之。
事疑作軍次汝墳
不終城㧞
以次襄郟。
寇軍大至
公以馬步五百當强寇萬人
立爲竒兵横撃其右。
凶黨退却
一作衄數月不前襄陽城守拒有備。
由此效也。
希烈自統二字一作空又作自會豺狼之衆至而圍合。
石雨下。
晝夜不息
外築埇道與城相屬
登陴
叢祠聖姑者。
惡少爲朋以祭。
數百人
或爭豪校氣。
相殺傷。
公患之。
語吏將毁其祠。
吏曰。
奸猾所怙慢者。
或潜爲賊所咒。
敢毁之。
公曰。
令豈畏賊者耶。
即毁之。
境中爲清。
公在涇州
河州羌酋木征華人程曰告變
言其欲内侵爲叛。
朝廷監司選公按治
公遣介就訊。
木征自陳曰。
主上使守河州
而程白阻遏誥命
不時給。
我聚兵將白耳
公鞫得情
且曰木征世爲外藩
供職貢。
戍邊興事造言
激使驚擾
以希功賞耳。
朝。
廷爲斬程白以誥命木征
果渡洮水而去。
邛州匿名投書戍卒欲連佗郡兵爲變。
主兵震懾白公
公曰。
奸人所爲
焚書於庭。
卒亦無變。
恂恂不能言。
遇事立决
不可奪。
讀書
史皆手自校讎
以誨其子弟
門中令器云。
錢氏
復娶其女弟
封某縣君
又娶曹氏封某縣君
先卒。
四人
長曰保之。
次曰某早夭
次曰偃之。
次曰仰之
太廟齋郎
三人
邠州觀察推官吕大臨
次早卒。
潁州汝陰縣尉劉唐聦。
孫男二人
孫女三人
竝㓜。
保之將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君某鄉某里之原。
請銘于予。
予嘗與公爲僚。
義不得辭
銘曰。
循循陳公。
慶門之英。
偶聖時。
位以才升。
伯仲蟬聯
軒冕尊榮
壽終于鄉。
葬歸先塋
燕翼唯良。
以紹家聲
公其無憾
萬世斯寧。〉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一百三十四
重録總校官侍朗〈臣髙拱〉
學士〈臣翟景淳〉
校官編修〈臣陶大臨〉
書寫儒士〈臣謝用樞〉
圈點监生〈臣陶大恒臣徐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