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一百二卷目录

 阁部纪事二
 阁部杂录
 阁部外编

考工典第一百二卷

阁部纪事二

《禁扁》:金以幽州为中都,阁之扁曰芳华,曰景福,曰燕昌,曰光昭,曰清徽,曰翠微,曰蓬莱,曰琼华。
《辍耕录》:天历初,建奎章阁于西宫,兴圣殿之西廊,为屋三间以藏物,中间诸官入直所,北间南向设御座,左右列珍玩,命群玉内司掌之,制象齿小牌五十,上书奎章阁三字,一面篆字一面蒙古字与畏吾儿字,分散各官悬佩,出入宫门无禁,命侍读学士虞集撰记御书,刻石阁中。
《研北杂志》:奎章阁壁有宋徽宗画《承平殿曲宴图》并书自制《曲宴记》
《元史·巙巙传》:大臣议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巙巙进曰:民有千金之产,犹设家塾,延馆客,岂富有四海,一学房乃不能容耶。帝闻而深然之。即日改奎章阁为宣文阁,存设如初。
禁扁,元大都阁之扁,大内后宫正殿曰延春兴圣殿,后曰徽仪,其北曰延华,宣则北门曰奎章。
天都载至正间初,改奎章阁为宣文,朝臣咸谓必命巙巙书榜。是时周伯琦虽在馆阁,精篆书,而未为上所知。巙巙日令篆书宣文阁榜数十纸,周不识其意。一日有旨命巙巙书宣文阁榜,巙巙言臣所能者真书不古,古莫如篆,朝廷宣文阁用篆书为得体。周伯琦篆书,今世无过之者。上如其言,召伯琦书,下笔称旨,由是进用。
《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十三年正月,重建穆清阁。《辍耕录》:平江承天寺初畜大木,将造千佛阁,会浙省灾,责有司籍所在木植官酬以价,寺一黠僧于阁木上皆凿万岁阁三字,于是有司不敢取。及阁成,其字固在,诸寺观凡起造必作俪语题梁间,其馀则记住持檀越主名,独承天诸殿俱否。至正丙申春,今张大尉未归,顺时伪称诚王,国号大周,改元天佑历曰明。时由淮渡浙攻破平江,即承天以居,以僧原凿字名其阁,岂亦有定数乎。
开元时高太素隐商山,起六逍遥馆,各制一铭,其三为《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金锣腾空映,檐白醉见。《清异录》楼攻愧尝取白醉二字以铭阁。《明外史·倪瓒传》:瓒所居有阁曰清閟,幽迥绝尘。藏书数千卷,皆手自勘定。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列左右。四时卉木,荣绕其外,高木修篁,蔚然深秀,故自号云林居士。时与客觞咏其中。
《云林遗事》:云林有清閟阁、云林堂,清閟阁尤胜,客非佳流不得入。尝有一人道经无锡,闻瓒名,欲见之。以沉香百斤为贽,绐云适往惠山,翼日再至,又云出探梅花,其人以倾慕不得一见徘徊其家,瓒密令人开云林堂使登焉。堂前植碧梧,四周奇石,东设古玉器,西设古鼎尊罍法书名画。其人方惊,顾间谓其家人曰:闻有清閟阁,能一观否。家人曰:此阁非人所易入,且吾主已出,不可得也。其人望阁再拜而去。
《垄起杂事》:张士信守湖州妆二美姬,以进士诚起香桐芳蕙二馆居之,又选三吴良家女八十馀人充内使。时宫阙未备,就于府后起邃阁数十间以为闺闱之所。
《陕西通志》:褒城县栈阁,在褒斜谷中,即汉张良说高祖烧绝之处,有栈阁二千九百八十九间,板阁二千八百九十二间。明洪武二十五年遣普定侯监督军夫增损历代旧路,鸡头栈阁八十五间,鸡头关北桥栈阁三间,七盘栈阁九十二间,又河底七盘下桥栈阁一十五间,独架桥栈阁一百四十二间,倚云栈阁五十一间,石佛湾栈阁八十五间,堡子铺栈阁六十间,飞石崖栈阁二百八十间,阎王碥栈阁二百二十间,东云栈阁九十二间,石碑口栈阁十间,十二眼栈阁八十间,青桥铺栈阁三间,曲榄桥栈阁六十间,马道铺栈阁十间,顺平栈阁三十四间,逍遥栈阁五间,登空栈阁八十六间,三坌铺桥栈阁三间,河底栈阁二十六间,长亭铺栈阁三十八间,半坡栈阁五十八间,燕子碥栈阁六十一间,滴水桥栈阁一百二十二间,武曲铺栈阁二间,马玉栈阁二十六间,虎头关栈阁三十八间,盘虎栈阁一百一十五间,青云栈阁三十六间,碧霄栈阁四十五间,焦崖铺栈阁四间,黑龙湾栈阁七十一间,飞仙关栈阁二十三间,黑龙栈阁十间,小湾栈阁二十三间,云门栈阁十二间,登坡栈阁五十间,转湾边山崖子栈阁八十五间,青阳栈阁一十五间。缘侧径,于危崖缀古栈,于绝壁宣公状栈阁云云,殊觉未尽。
宙载暖阁,在乾清宫后,凡九间中一间,置床三张于房下,即以天桥上左一间之下,置床三张于上;又以天桥下左二间之下,间置床三张于下;又以天桥上左三间之上,间又置床三张于上;又以天桥下左四间之下,间置床三张于下,右四间亦如之。天桥,即人家楼梯也,凡九间。有上有下,上下共置床二十七张天子随时居寝,制度殊异。
《可斋笔记》:文渊阁,在午门之内,迤东文华殿、南砖城凡十间,皆覆以黄瓦,西五间中揭文渊阁牌,牌下置红匮藏实录副本,尽前楹设凳,东西坐,馀五间皆后列书匮,隔前楹为退休所。
《东湖集》:中秘书在文渊之署,约二万馀部,近百万卷。阁凡五楹,中一楹,当梁栱间竖一金龙柱,宣庙常幸其地,与阁臣翻阅咨询,故史臣不得中立,设坐。《故家遗泽》:永乐初,胡忠安以都谏奉命巡历湖湘,意在建文君也,而以访张三丰为名。三丰,一名邋遢张忠安,故与善尝躔迹于滇黔。时建文亦传往滇黔,故以为名忠安。至湖南,穷山邃谷,无不身历。尝遇三丰于山中,话良久,谓三丰曰:盍从我归朝乎。三丰睨视不应,忠安亦不复言。将别去,忽谓忠安曰:吾从子。起泼墨振襟,举手腾掷。忠安不解所以。既毕,则自图其像也,神貌洋溢,非摹绘家所有。卷以遗忠安曰:吾善子,子携此归,吾食息与子偕矣。归就小阁中,设之焚香烹茗,吾两人不失晤对也。忠安归从成祖北京。正统中赐第西长安门外,第中有阁,忠安取像张其上。正景之交,国家多故,忠安默叩,三丰辄降阁中微示其兆。忠安当君父危疑,一以镇定处之,卒无纤芥虞者,三丰有默相之力焉,因名其阁曰降真阁。先是,宣德初,元忠安从征汉庶人。暨归朝,论功,以叛者田宅赐忠安,故毗陵亦有赐第。天顺初致政归,仍即第中阁,以奉其像,亦名之曰降真阁。今锦衣君世为忠安冢子居赐第,勿替。其子弟有文者,予皆与之游,尝以暇日登降真阁,四壁颓垣,且有漂摇风雨之虑,三丰像独完好如故,故绢一幅,乃能与金石争功耶。抑三丰诚仙矣。故人之子孙不克振,竟不能手援耶。《春明梦馀录》:大学士直舍,所谓内阁也,在午门内东南隅,外门西向,阁南向。入门一小坊,上悬圣谕,过坊即阁也。初制,规模甚狭小,嘉靖十六年,命工匠相度以文渊阁中一间。恭设孔圣,暨四配像旁四间。隅而开户于南,以为阁臣办事之所;阁东诰敕房,装为小楼,以贮书籍;阁西制敕房,南向,隙地添造捲栅三间,以处各官书办,而阁制始备。
《列朝诗集》:何元朗少笃学,以岁贡入胄监。时宰用蔡九逵例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元朗好谈兵,以经世自负,浮湛冗长,郁郁不得志,每喟然叹曰:吾有清森阁在东海上,藏书四万卷,名画百签,古法帖鼎彝数十种,弃此不居而仆,仆牛马走不亦愚而可笑乎。居三年,遂移疾归。
《湖广通志》:万历二年筑孝感县城,董工官于城边掘土得一鼎,传是周宣王赐仲山甫者,上有款识六十字,守巡二道。遂建一阁贮之,乞王中丞世贞为之记。记曰:鼎何以阁也。以庋鼎也。何以庋之。志神鼎也。何以称神鼎。盖万历之甲戌九月,御史中丞赵公抚楚议城孝感。其明年乙亥正月,城成而少参。王君议城当据险,因拓其西北垂即湖隍焉。方就筑而地中铿然鸣,众怪而掘之若干丈,得一函而古鼎出,蟠腹奓口,三足两耳,周圆端严,体被五色,空青结绿,与天并莹,中有识,皆古颉籀文大小,六十字。鼎甫出而有紫云盖之,三青鸟时时回翔其上,夜所置处辄有光,光上属天。于是佥宪邓君德安马守,相顾异之,乃为阁以庋其鼎,而吾为之记之。
《江南通志》:万历间,金山僧深公重筑妙高台,得铜比丘像于土中。入城,见市中有高冠长髯铜像,与比丘等尺寸对坐,知为东坡佛印也;又于扬州得二铜像,一为童子奉带,一为小沙弥挟禅裾,又知为东坡佛印赠答事也,建留玉阁奉之。
宫殿额名,南城中有澄辉阁,万历中更名涌福阁。万历三十三年八月更乾德殿为乾德阁。
金鳌退《食笔记》:乾佑阁建自明万历年间,在太液池之北,高八丈一尺,广十七丈,磴道三分三合而上,倒影入水,波光荡漾,如水晶宫阙。
《三朝野史》:崇祯十五年八月,上登文昭阁,阁在皇极殿东,上下阁御德政殿,召五阁臣言:文昭阁两旁可建直房,朕不时召对。及讲读有疑,问先生往来亦便。翌日,遂于阁左右各设直房。
烈皇小识东阁五间,夹为前后十间,中一间供先圣位,为诸辅臣分本公叙之所阁。辅第四员以下则居后房,虽白昼亦秉烛票拟,薛韩城当国特凿一牖,复开门构数椽以通日色。及韩城赐死,说者谓破坏风水。

阁部杂录

《丹阳记》:汉魏宫殿观多以复道相通,故洛阳宫之阁七百馀间。
《水经注》:益昌有小剑城,去大剑城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
《李白集》: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如瓦官阁。〈注〉瓦官寺古碑云:昔有僧诵《法华经》以瓦棺葬于此,棺上生莲花。又云晋武时建以陶官地,故名瓦官,误而为棺。寺有阁高三十五丈。
《墨客挥犀》:古者三公开阁,郡守比之古侯伯。亦有阁所以世之书题,有阁下之称。
《梦溪笔谈》:内诸司舍屋,惟秘阁最宏壮,阁下穹窿高敞相传,谓之木天。
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閤,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閤者多至入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撤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
唐故事,中书省中植紫薇花,何异坊州贡杜若然,历世循之,不以为非。至今舍人紫微阁前植紫薇花,用唐故事也。
《青箱杂记》:临潼县华清宫朝元阁,题者亦多,惟陈文惠公二韵尤为绝唱,曰:朝元高阁迥,秋毫无隐情。浮云忽以蔽,不见渔阳城。
《缃素杂记》:天子曰黄闼,三公曰黄阁,给事舍人曰黄扉,太守曰黄堂,凡天子禁门曰黄闼,以中人主之,故号曰黄门。令天子之与三公礼秩相亚,故黄其阁以示谦。
《汉旧仪》云:丞相厅事门曰黄阁。
《王莹传》云:既为公,须开黄阁,张敬儿谓其妻嫂曰:我拜后府开黄阁是也。黄门郎给事于黄闼之内入侍,禁中唐郭承嘏为给事中,文宗谓宰臣曰:承嘏久在黄扉。是也。黄堂者,太守厅事之堂也,亦谓之雌堂。汉杜诗为南阳太守,请郭丹为功曹,敕以丹事编署黄堂为法是也,或以太拜为身到黄扉。余所未谕杜少陵《与严阁老诗》云: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宋子京与王相公云:薰琴润署,雌阁偃藩。则三公为黄阁明矣。
《石林燕语》:梁迁都汴,正明中始于右长庆门东北设屋十馀间,谓之三馆,盖昭文集贤史馆也。初极卑隘端拱,中始分三馆,书万馀卷,别为秘阁,命李至兼秘书监,宋泌兼直阁,杜镐兼校理。三馆与秘阁始合为一,故谓之馆阁。
太宗留意字书,淳化中尝出内府及士大夫家所藏汉晋以下古帖,集为十卷,刻石于秘阁,世传为阁帖是也。
祥符中始建龙图阁,以藏太宗御集。天禧初因建天章寿昌两阁于后,而以天章藏御集,虚寿昌阁未用。庆历初改寿昌为宝文,仁宗亦以藏御集,二阁皆二帝时所自命也;神宗显谟阁,哲宗徽猷阁,皆后追建之,惟太祖英宗无集,不为阁。
能改《斋漫录》: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以功臣图形凌烟阁,阁名凌烟,世以始于太宗,然宋鲍照亦有《凌烟楼铭》曰:瞰江列楹,望景延除,积清风路,含䌽烟涂。俯窥淮海,仰眺荆吴。我王结驾,藻思神居,宜此万春,修灵所扶。则凌烟之名,六朝已有矣。
《野客丛谈》:三公黄阁,前史无其义,人往往不得其说。案《礼记》,士鞞与天子同公侯大夫,则异郑元注《士贱》与君同不嫌也。朱门洞启当阳,正色三公,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阁以示谦,盖是汉制。张超与陈公笺拜黄阁将有日是也,此见沈约《宋志》,而卫宏《汉仪》亦谓丞相厅事曰:黄阁,或者不晓,谓三公近于君,故谓黄阁。然名黄阁,初非用黄,又考《南史》:何尚之与婢共洗黄阁益信黄阁非虚名也。
《方舆纪》:胜石栏桥,在绵谷县北一里,自城北至大安军界营,桥栏阁共一万五千三百一十六间,其著名者为石匮阁、龙门阁。
《震泽长语》:文渊阁,在奉文门东庑之东,文华殿之前,前对皇城,深严禁密,百官莫敢望焉,吏人无敢至其地阁中趋侍使令,惟厨役耳,防漏泄也。
《琐缀录》:文渊阁,本翰林内署,非衙门名。故朝廷之宣召诸事之文移,虽事关机务,亦止称翰林院或称会同翰林堂,上官初不以内阁名。
《玉堂漫笔》:王文端直题梁用之诗,后谓内阁,在东角门内,常人所不能到,其外为文渊阁,则翰林诸公所处也,今内阁傍文渊,而不在东角门之内,诸学士所处则在左顺门之南廊,而旁为东阁云。
《识馀录》:成化年间,中书与阁下如同僚,然盖一堂共处,今之西房即文渊阁也。阁臣居中,中书居东,西两房各办其事,已撤。内库十间,以西五间居,阁下谓之文渊阁;以东五间藏书籍,而东房中书亦迁居之故,今以阁下称中堂,而东西非房矣。犹称两房者,沿旧名尔。
《愿丰堂漫书》:周文襄公忱巡抚江南,日巨珰,王振当国虑其异己也。时振新作居第,今之京卫武学是已,公乃令人度其斋阁,使松江作剪绒毯遗之覆地,不失尺寸。振极喜,以为有才,公在江南凡上利便事,振悉从中赞之。宋秦桧格天阁,成郑仲为蜀宣抚,遗锦地衣一铺,桧命铺阁上,广袤无尺寸差,桧默然不乐,郑竟得罪。二事极相类,一以见疑,一以见厚,岂心术之微有不同耶。
《五杂俎》:内府秘阁所藏书甚寥寥,然宋人诸集十九,皆宋板也。但文渊阁制,既庳狭而牖复暗黑,抽阅者必秉炬以登内阁。老臣无暇留心,及此徒付筦钥于中、翰涓人之手,渐以汨没,良可叹也。
识馀纂人家居,室自门而庭,自庭而堂,自堂而室,基址必取宽,体势必取整,考工自有制度,大略如此。或有宅中隙地,必为之艺花莳竹,垒石疏沼;又于隙地之据胜者,则构重阁以为宾朋游息之所。樊川赋所云: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者,此也。有角落之义,故名曰阁。
又人家居,止门户为出入往来之路堂,为宾客会集之所。又有正室,有燕室饮食作息于是,乎在其有服物器皿,非日用所需。或重器奇玩,恐招慢藏诲盗之讥,则必于曲房邃室中构小阁,架重屋以处之。或什袭,或封缄,非时非地不出示人,是阁又有庋置之义也。至贫贱,家与富贵家事势迥然不同,环堵一室,会集于此,饮食于此,作息于此,然即丑妻蠢子亦必有破衲数,事担之脚头,未可卒岁,且必取椽数根,板数片,绳缚钉铰,使可庋置,举敝笼负置于上,又力不能为梯,或土砖数圾,稍藉足以为上下之具,亦强名之曰阁。是贫贱家,一家之产,尽一阁可举,置无馀矣。阁之切于民用如此。
《理浔暇笔》:滕王阁自子安赋诗后,无人不知有滕王阁者。予司李江州往来会城,每至辄舣舟阁下,时同一二宾幕登阁,徙倚相与,综是阁之兴废,以记之于左阁。自唐显庆四年滕王元婴建,至元和中太原王仲舒任观察,复加修葺,属袁州刺史韩愈为记,记称三王文辞盖勃与仲舒并王绪,俱作赋也。绪仲舒文俱不传,大中间阁燬,观察使纥于众重建韦悫。记宋大观元至元元统间,累修前撰记者,左丞范致虚直学士、姚燧学士,虞集明初壬寅春正月,太祖至隆兴开宴于滕王阁,命诸儒臣咸赋诗,纵观灯火水色,山光欢游连日。夕景泰三年,巡抚韩雍筑而广之,周砌以石建重屋,扁曰江天第一楼。广信李奎泰和萧镃吉水刘俨俱为记,万历二十七年巡抚夏良心巡按方大美创新阁于其右,而直西山,扁曰高阁临江近年巡抚解学龙拓其临江者而新之,曰环漪阁,按阁自始建迄今不过千年,而沧桑已不知几度矣,想滕王创阁之始,不过选胜登高,假此以舒,吟啸非有翚飞鸟,革若今之高阁摩空也,岂非省会之区,舟车往来,官司送迎,而西江又衣冠之薮,诗酒留连,晨夕无间,胥以是阁为之所欤。且秋水长天,章江如带,西山爽气,摄我襟袖,山川名胜又足以留之欤。考《唐史·滕王本传》:与江蒋虢三王俱以贪暴著称,是滕王非有德泽在人,若叔子征南之可以不朽者,一阁乃为人所系恋如此,岂非兴废亦有数存乎其间欤。
《陕西通志》:邠州西二十里,石崖壁立百馀仞,无阶可陟,石佛嵌空而坐其崇八丈,前起飞阁,止露一乳及其半掌,阁底窍通,中有寒泉,冽彻肌骨,上镌贞观二年开凿,其馀孔洞皆在阁东,板栏比比,笑语出于石中,鸡犬鸣于天半,居民汔繘梯门而登,如捷猱之悬度也,明范文光有题咏。
郿县怀贤阁,原名邸阁,在斜谷口。诸葛亮欲大举伐魏,用木牛流马转运谷中,故先治邸阁于此,后人因仿遗迹作阁,名曰怀贤。宋嘉祐七年,苏子瞻宿此,自叙云是日至下马碛憩于此,山僧舍有阁曰怀贤,南直斜谷口,西临五丈原,正此。
《略阳县》:飞仙阁,在县东南四十里,相传徐佐卿化鹤跧泊之地,上有阁道百馀间,为入蜀路。杜甫过此有诗云: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栈云栏杆峻,梯石结搆牢。
《江南通志》:江宁升元阁,一名瓦棺阁,即瓦棺寺也。西晋长兴年,陆地生莲,因掘得一瓦棺,开见一僧俨然,莲从舌根出,云此僧诵《法华经》万部归寂,命以瓦棺葬,遂始建寺阁,高二百四十尺,梁时造,南唐时犹存,今在城之西南角,杨吴末改筑新城,正与越台相近,长干之西北也。唐以前江水逼石头城,李白诗云白浪高于瓦棺阁以此。
《苏州府志》:解元唐寅宅在阊门内桃花坞中,有学圃堂今尚存,六如古阁。
《漳州府志》:齐云阁,在开元寺西,宋蔡襄诗云紫阁青梯压翠岑,春情秋思共登临者,此也。淳祐间,郡守黄朴新之扁其门,曰紫阁青梯,取襄诗中语也。
《阳江县志》:房屋多架小阁,贮顿衣服篢箱以避潮湿。《云南通志》:大理府城西南有占文阁,每星回节似有火炬出焉,土人以占科目之多寡。

阁部外编

《太平御览》: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阁,碧霞为城。
《洞冥记》:钓影山,去昭河三万里,有云气,望之如山影,丹藿生于影中,叶浮水上,有紫河万里,深十丈,中有寒荷,霜下方香盛,有望蟾阁十二丈,上有金钟,广四尺。
《法苑》:珠林,隋天台山瀑布寺释慧达,姓王氏,襄阳人,晚为沙门。惠云邀请,遂上庐岳,造西林寺重阁七间,栾栌重叠,光耀鲜华,初造之日,誓用黄楠合境推求,了无一树,皆欲改用馀木,达曰:诚心在此,岂用他求。必其有徵。松变为楠,若也。无感阁成无日,众惧其言,四出追求,乃于境内下巢山感得一谷,并是黄楠,但穷涧幽深,无由可出。达寻行崖壁,忽见一处晃有光明,窥见其中可得通道,惟有五尺馀,遂牵曳木石至于江首,途中滩覆𥱼筏尽坏,及至庐阜,不失一株阁,遂得成宏冠前构,后忽偏斜向南三尺,工匠设计取正无方,忽有猛风北吹,还正。于今尚存。
《柳毅传》:毅将还湘滨,见妇人牧羊于道畔,曰洞庭君少女也,欲以尺书寄,托毅到家,乃访于洞庭之阴,有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进,遂至其宫。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乃止毅于大室之隅,毅曰:洞庭君安在。曰:君方幸元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少选君至,遂宿毅于凝光殿。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宫,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阁。
《说渊》:会昌中进士颜浚下第游广陵,遂之建业赁小舟抵白沙,同载有青衣,年二十许,服饰古朴,言辞清丽。浚揖之问其姓氏,对曰:幼芳姓。赵问其所适,曰:亦之。建业浚甚喜,每住舟即买酒果与宴饮,多说陈隋间事,浚颇异之;或谐谑,即正色敛衽不对。及抵白沙,各迁舟航,青衣谢浚曰:数日承君深顾,某陋拙不足奉欢笑,然亦有一事奉酬。中元必游瓦棺阁,此时当为君会一神仙中人。况君风仪才调亦甚相称,望不渝此约。至时,某候于彼。言讫,各登舟而去。浚志其言,中元日决游瓦棺阁,士女阗咽。及登阁,果有美人从二女仆,皆双鬟而有媚态,美人倚栏独语,悲叹久之。浚注视不易,美人亦讶之,曰:幼芳之言不谬耳。使双鬟传语曰:西廊有惠监阇黎院,某旧门徒君,可至彼,幼芳亦在此。浚深喜,蹑其踪而去,果见同舟青衣出而微笑。浚遂逐美人叙寒暄,言话竟日。僧进茶果,至暮谓浚曰:今日偶此登眺,为惜高阁,痛玆用功不久毁除,故来一别,幸接欢笑。某家在青溪颇多松月,某前往,可与幼芳后来。遂乘轩而去。及夜,幼芳引浚前行,可数里而至,遂延入内室,与幼芳环坐,曰:孔家娘子相邻,使邀之。少顷而至,遂延入,亦多说陈朝故事。浚因起白,不审夫人复何姓,第颇贮疑讶,答曰:某即陈朝张贵妃,彼即孔贵嫔。居世之时谬当后主眷顾,宠幸之礼有过嫔嫱。不幸国亡,为杨广所杀。幼芳曰:某本江令家嬖者,后为贵妃侍儿。国亡之后,为隋宫侍女,炀帝幸江都,为侍汤膳者。宇文化及乱兵入,某以身蔽帝,遂为所杀。萧皇后怜其尽忠,因使殉葬。后改葬于雷塘侧,不得从焉。时至此,谒贵妃耳。孔贵嫔曰:前说尽是閒事,不如命酒略延曩日之欢耳。遂命双鬟持乐器,洽饮久之。贵妃题诗一章曰:秋草荒台响夜虫,白杨凋尽减悲风。彩笺曾擘欺江总,绮阁尘消玉树空。孔贵嫔曰:宝阁排云称望仙,五云高艳拥朝天。青溪犹有当时月,应照琼花绽绮筵。幼芳曰:皓魄初圆恨翠娥,繁华浓艳昔如何。两朝惟有长江水,依旧行人作逝波。浚亦和曰:箫管清吟怨丽华,秋江寒月绮窗斜。惭非后主题笺客,得见临春阁上花。俄闻扣门,曰江修容何婕妤来谒。入见四篇,捧而泣曰:今夕不意再逢三阁之会。又与新狎客题诗耳,顷之闻鸡鸣,孔贵嫔等俱起去。贵妃赠辟尘犀簪一枚,呜咽而别。翌日,懵然若有所失,信宿更寻。曩日,地则松桂丘墟,询之于人,乃陈朝宫人墓也,怆恻而返。数月,阁因寺废而毁。
道教《灵验记》:饶州开元观,旧在湖水之北,其后道流既少。廊庑摧损,惟上清阁大殿斋堂三门,自馀坛殿之外,尽为墟墓矣。大中二年夜中,闻千万人声。及明,见殿阁门堂四十馀间移在湖水之北,平地之内,其布列形势与旧不殊。太守上闻,请易其名额,以旌神异,诏改上清阁为神运阁。
《雁门野说》:建康瓦棺寺阁,晋哀帝时造逶迤精巧甲于江左,年代寖远,南角久已攲侧。唐明皇开元九年七月十一日,江淮大风拔木,是夜因风雨自正。宋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剋复之际,为兵火所焚,时已五百八十馀载矣。明年,有客自东海来,言是夕雪中天上有光,自西南引一阁由东北去,闻钟梵鼓乐之音云。
《浙江通志》:宁波有甲嫁女于乙,抵乙门,揭幕乃空舆也。乙谓甲欺己,诉之县。甲又谓乙戕其女,互讼无验。令逮媒,从诸人讯之。皆云女实升舆,不知所亡,卒不能决。后新令至,以铅山税额过溢,民不堪命,欲勘实奏省之行。至邑界,有大树荫二十馀亩,不可田,欲伐去之。从者咸以神丛,谏不听。翊日命戎服鼓吹,执斧斤往树,所见三人衣冠伏道左,乞宥令。叱之,不见。即命斧之。树流血,众惧,令手斧之,众始尽力断其树。树颠有巢巢,中坠一妇人,昏瞆欲绝,以汤灌之始苏。问其状,妇曰:昔为狂风吹至一处,但见高阁凌空,下临无地,绮窗绣户,殆非人工,与三少年往来,率自空中腾跃,不知是树巢也。访其家,即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