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四十一卷目录

 宫殿部汇考三
  唐〈高祖武德七则 又一则 太宗贞观九则 又一则 高宗永徽一则 显庆三则 龙朔二则 麟德一则 咸享一则 上元一则 调露一则 永淳一则 弘道一则 又一则 武后天授一则 久视一则 长安三则 又一则 中宗一则 元宗开元六则 天宝五则 又一则 肃宗至德二则 代宗永泰一则 德宗贞元四则 宪宗元和五则 又一则 敬宗宝历二则 文宗太和二则 又一则 武宗会昌三则 宣宗大中二则 懿宗一则 昭宗光化一则 哀帝天祐一则〉
  后梁〈太祖开平二则〉
  后唐〈庄宗同光二则 明宗长兴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四则〉
  后周〈太祖广顺一则 恭帝显德一则〉

考工典第四十一卷

宫殿部汇考三

唐高祖武德元年,改建太极殿桃源宫以武功旧宅为武功宫
《唐书·高祖本纪》: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
〈注〉本隋之大兴殿,今以帝即位,改为太极殿。

《地理志》:皇城长千九百一十五步,广千二百步。宫城在北,长千四百四十步,广九百六十步,周四千八百六十步,其崇三丈有半。龙朔后,皇帝常居大明宫,乃谓之西内,神龙元年曰太极宫。陕州灵宝县有桃源宫,武德元年置。 按《礼志》:大祭祀、致斋太极殿。蕃国主来朝。皇帝亲征。皇帝、皇太子加元服。皇帝纳后。皇太子纳妃。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临轩册皇太子。皆设御幄于太极殿。皇帝藉田还,明日,班劳酒于太极殿。
《六典》:宫城在皇城之北,南面三门,中曰承天,东曰长乐,西曰永安。若元正冬至大陈设宴,会赦过宥罪,除旧布新受万国之朝贡,四夷之宾客,则御承天门以听政。其北门曰太极门,其内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焉。次北曰朱明门,左曰虔化门,右曰肃章门,肃章之西曰晖政门,虔化之东曰武德西门,其内有武德殿、延恩殿。又北曰两仪门,其内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焉。两仪殿之东曰万春殿,西曰千秋殿,两仪之左曰献春门,右曰宜秋门,宜秋之右曰百福门,其内曰百福殿,百福之西曰承庆门,内曰承庆殿,献春之左曰立政门,其内曰立政殿,立政之东曰大吉门,其内曰大吉殿。两仪之北曰甘露门,其内曰甘露殿。左曰神龙门,其内曰神龙殿。右曰安仁门,其内曰安仁殿。又有兴仁、宣猷、崇明、昭训、昭德、安礼、正礼、宣光、通福、光昭、嘉猷、华光、晖仪、寿安、绥福等门。薰风、就日、翔凤、咸池、临照、望仙、鹤羽、乘龙等殿,凌烟、翔凤等阁。
《旧史》:正门曰承天,正殿曰太极。太极之后殿曰两仪。内则殿、亭、馆三十六所。凝晖凌烟阁在焉。
《会要》:武德元年五月二十一日,以隋大兴殿为太极殿,昭阳门为顺天门。神龙元年二月,改为承天门。景云元年十月,以京大内为太极宫。
《长安志》:当正殿曰承天门,内即朝堂。东有肺石,西有登闻,鼓门下省在左延明门,东南中书省在右延明门,西南洪文馆在门下省东,史馆在门下省西,内乾化之东,曰武德西门,其内则武德殿,在甘露殿之东。
《雍录》:由承天门南至朱雀门北,是为宫城之内。按《两京记》:武德在西内乾化门东北,百福殿在太极宫中公主院西,承庆殿又在百福殿西。
武德四年十二月,使行台仆射屈突通焚乾元殿、应天门、紫微观。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云云。
武德五年,作弘义宫。
《唐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地理志》:长安有大安宫,本弘义,后更名。
《会要》:武德五年七月五日,营弘义宫,初,秦王居宫中承乾殿,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之功,建弘义宫以居之,至九年七月,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贞观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为大安宫,二十三日,太宗正位于太极殿。六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曰:伏见大安宫在城之西,其墙宇门阙之制,方之紫微,尚为卑小,东宫皇太子居之而在内,大安至尊居之反在外,愿雉堞,门观,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矣。武德六年四月,以故第为通义宫十二月以奉义监为龙跃宫以武功宅为庆善宫
《唐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地理志》:高陵西四十里有龙跃宫,武德六年,高祖以旧第置,德宗以为修真观。有古白渠,宝历元年,令刘仁师请更水道,渠成,名曰刘公,堰曰彭城。武功县太一山,南十八里。有庆善宫,临渭水。武德元年,高祖以旧第置宫,后废为慈德寺。
《会要》:武德六年四月十四日,幸龙潜旧宅,改为通义宫,置酒高会,诏曰:爰择良辰,言遵邑里,礼同过沛,事等归谯,故老咸臻,族姻斯会,肃恭荐享,感庆兼集。
又按武德元年十月十八日,以武功旧宅为武功

宫,六年十二月九日,改为庆善宫。
《庆善宫记》:唐高祖神尧皇帝膺上天之正命,仗旗建号是承隋,作民主,天下既定,作都长安属邑,武功之南,故第存焉。乃即位之元年,诏以为武功宫,六年十二月庚戌,锡名庆善。明年十月,亲临幸焉。
《册府元龟》:武德六年十二月,以奉义监为龙跃宫,帝龙潜时庄舍也。
武德七年五月丙戌,作仁智宫。
《唐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地理志》:坊州宜君县有仁智宫,武德七年置。
武德八年四月,作太和宫。
《唐书·高祖本纪》:八年四月甲申,如鄠,猎于甘谷。作太和宫。丙戌,至自鄠。六月甲子,如太和宫。七月丙午,至自太和宫。 按《地理志》:长安南五十里太和谷有太和宫,武德八年置,贞观十年废。
武德九年六月,改东宫弘礼嘉福等门为光宣门。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云云。
高祖时,史传尚有兴德宫及显德含章二殿。
《唐书·太宗本纪》: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位于东宫之显德殿。 按《地理志》:同州冯翊南三十二里有兴德宫,高祖将趋长安所次。
《实录》:高祖武德三年四月壬戌,秦王平并州复,故土帝大悦,置酒含章殿宴群臣,赐御府缯䌽。
太宗贞观四年六月,发卒治洛阳宫。
《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按《地理志》:东都,隋置,武德四年废。贞观六年号洛阳宫,显庆二年曰东都,光宅元年曰神都,神龙元年复曰东都,天宝元年曰东京,上元二年罢京,肃宗元年复为东都。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广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其崇三丈七尺,曲折以象南宫垣,名曰太微城。宫城在皇城北,长千六百二十步,广八百有五步,周四千九百二十一步,其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藩卫,名曰紫微城,武后号太初宫。都城前直伊阙,后据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以象河汉。东西五千六百一十步,南北五千四百七十步,西连苑,北自东城而东二千五百四十步,周二万五千五十步,其崇丈有八尺,武后号曰金城。
《六典》:皇宫在皇城之北,东西四里,南北二里,周回十三里。南面三门,中曰应天,左曰兴教,右曰光政。应天门端门若西京承天门,其内曰乾元门,若太极门。东西廊有左右延福门,兴教之内曰会昌,章善,光政之内曰广运,明福。乾元之左曰万春,右曰千秋。其内曰乾元殿,即明堂也。證圣元年所造,上圆下方,八窗四闼,高三百尺,殿之左曰春晖门,右曰秋景门,北曰烛龙门。明福之东曰武成门,其内曰武成殿。明福之西曰崇贤门,其内曰集贤殿。武成之北曰长寿殿,集贤之北曰仙居殿,东曰亿岁殿。又东曰周明殿。西北出曰洛城西门,其内曰德昌殿。北曰仪鸾殿,南出曰延庆门,又南曰韶晖门,西南曰洛城南门,其内曰洛城殿。又北曰饮羽殿。洛城南门之西有丽景夹城,自此潜通于上阳矣。
《唐书·姜确传》:确,为少匠,护作九成、洛阳宫,以干力称。
贞观五年,置九成宫。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麟游县西五里有九成宫,本隋仁寿宫,义宁元年废,贞观五年复置,更名。 按《姜确传》:确,贞观中,为少匠,护作九成宫。贞观八年,建大明宫。
《唐书·太宗本纪》:八年十月,作永安宫。 按《地理志》:大明宫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长千八百步,广千八十步,曰东内,本永安宫,贞观八年置,九年曰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百官献赀以助役。按《六典》:大明宫在禁苑之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南面五门,正南曰丹凤门,东曰望仙门,次曰延政门,西曰建福门,次曰兴安门。南当皇城之启夏门,旧京城禁苑之北门,开皇三年,开馀四门,与宫同置丹凤门内,正殿曰含元殿,殿即龙首,山之东趾也。阶上高于平地四十馀尺,南去丹凤门四百馀步,东西广五百步。元正冬至于此听朝也,夹殿两阁,左曰翔鸾阁,右曰栖凤阁。与殿飞廊相接夹,殿东有通乾门,西有观象门,阁下即朝堂肺石登闻鼓如承天之制,其北曰宣政门,门外东廊曰齐德门,西廊曰兴礼门,内曰宣政殿。宣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弘文史一馆,殿前东廊曰日华门,门东门下省,省东南北街南直含耀门,出昭训门,宣政殿前西廊曰月华门,门西中书省,省西南北街南直昭庆门,出光范门,宣政之左曰东上阁,右曰西上阁,次西曰延英门。其内之左曰延英殿,右曰含象殿。宣政北曰紫宸门,其内紫宸殿,殿之南面紫宸门。左曰崇明门,右曰光顺门,殿之东曰左银台门,西曰右银台门,次北曰九仙门,殿之北面曰元武门,左曰银汉门,右曰青霄门,其内又有麟德、凝霜、承欢、长安、仙居、拾翠、碧羽、金銮、蓬莱、含凉、珠境、三清、含冰、水香、紫兰等殿。元武、明义、大角等观,郁仪、结邻、承云、修文等阁也。
《两京记》:大明宫紫宸殿,北曰蓬莱殿,其西曰还周殿,还周西北曰金銮殿。长安殿在金銮殿西南,蓬莱殿西,陇首山支陇起平地上,有殿名金銮殿,殿旁坡名金銮坡翰林,故事置学士院。后又置东学士院于金銮坡,金銮西南曰长安殿,长安北曰仙居殿,仙居西北曰麟德殿,此殿三面故以三殿名东南、西、南。有阁东西有楼,内宴多于此大福殿,在三殿北拾翠殿在大福殿东南。
《玉海》:三殿者,麟德殿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三院。结邻郁仪楼即三殿之东西廊也,《两京新记》:西京大明宫中有麟德殿,三面元宗与诸王近,内臣宴多于此殿。大明宫有紫宸殿,在宣政殿北,即内衙正殿,贞观五年正月,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京官入閤,大明宫有温室殿。
〈注〉延英实在东内,贞观八年,置永安宫,明年曰大明宫。龙朔二年,始大兴葺。曰蓬莱宫。四月辛巳,宫成,独是殿,经始史缺岁月《会要》:上元二年七月甲辰,延英殿御坐梁上生玉芝。按《五行志》:系肃宗之上元韦述《两京记》:成于开元十年,不书,是殿,至二十六年,六典书成历,历如见然,则创于开元中欤。按《六典》《会要》:延英在西上閤之西。而李庾赋乃曰左閤当辰误矣。《会要》:穆宗元和十五年二月庚辰,诏于西上閤西廊右畔开便门,以通宰臣自閤中赴延英路。则不在紫宸殿东矣。初有大明,即有是殿,召对大臣,则始于代宗。 一云延英殿在大明宫东,上元以来,置宰相欲论事,天子欲咨度皆非时召对旁无侍卫,人得尽言,相对有思。政殿、元和、中建、通典,唐自上元以来,置延英在上閤之东,故李庾赋云:东则左閤当辰延英耽,耽唐六典云在上閤之西误也。愚谓六典,会要可信岂不愈于李庾。

贞观十一年正月,作飞仙宫。
《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贞观十四年八月,作襄城宫。
《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按《地理志》:临汝。有清暑宫,在鸣皋山南,贞观中置。 按《阎立德传》:太宗幸洛阳,诏立德按爽垲建离宫清暑,乃度地汝州西山,控汝水,睨广成泽,号襄城宫,役凡百九十万杂费称是。宫成,烦燠不可居,十五年三月九日,帝废之,以赐百姓,贞观十八年置温泉宫。
《唐书·太宗本纪》:十八年春正月庚子,如鄠。壬寅,幸温汤。 按《地理志》:昭应。本新丰,垂拱二年曰庆山,神龙元年复故名。有宫在骊山下,贞观十八年置,咸亨二年始名温泉宫。天宝元年更骊山曰会昌山。三载,以县去宫远,析新丰、万年置会昌县,更温泉曰华清,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按《玉海》:温汤在临潼县南一百五十步,骊山西北。《十道志》曰:贞观十八年,诏阎立德建温泉宫,太宗临幸制碑,咸亨三年,名温泉宫。
贞观二十年,大营北阙制显道门观。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十月,司空房元龄及将作大匠阎立德,大营北阙,制显道门,观并成。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作翠微宫。七月,作玉华宫。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按《地理志》:二十一年复置,翠微宫,笼山为苑,元和中以为翠微寺。玉华宫在坊州宜君县北四里,贞观二十年置,永徽二年废为玉华寺。
《会要》:武德八年四月二十一日,造太和宫于终南山,贞观十年废,二十一年四月九日,公卿上言:请修废太和宫,厥地清凉,可以清暑,诏从之,遣将作大匠阎立德,于坏顺阳王第取材瓦以建之,包山为苑,自裁木至设幄,九日毕工,因改为翠微宫,正门北开,曰云霞门,视朝殿名翠微殿,寝殿名含风殿,并为皇太子建别宫,去台连延里馀,正门西开,名金华门,内殿名喜安殿。玉华宫,正门曰南风门,殿曰玉华,皇太子所居,南风门东,正门曰嘉礼门,殿名晖和殿,正殿瓦覆,馀皆葺之以茅,意在清洁,务从俭约。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太宗以频造离宫,终费人力,谓侍从曰:唐尧茅茨不剪,以为盛德,不知尧时,无瓦瓦盖,桀纣为之,今朕架采椽于椒风之日,立茅茨于有瓦之时,将为节俭,自当不谢古者,惜宫室之广,大役人工,以此再思,不能无愧,其月,徐充容上疏谏。二十三年,御制玉华宫铭,诏令皇太子以下皆和。
《册府元龟》:二十一年复置,翠微宫,笼山为苑,自初裁至于设幄,九日而罢功,因改名翠微宫。正门北开谓之云霞门,视朝殿名翠微殿,其寝殿名含风殿,并为皇太子构别宫,去台连延里馀。正门西开名金华门,内殿名喜安殿,七月建玉华宫,于方州宜君县之凤凰谷,帝手诏曰:朕闻上代无为檐茅,而砌土中季华,用槛玉而台琼燥湿之致,虽同奢俭之情,则异朕承皇王之绪,执造化之纲,包万类于心,端图八纮于目际,夷夏一轨区宇大同,虽则德有劣于难,名道方参于至义,若乃制服垂裳之后,服牛羁马之君弦弧剡矢之奇,运车浮舟之智,济时为美功亦大焉。至若浩浩九龄炎,炎七载融山坼地滔天襄陵生人之艰劳亦极矣。彼数德者,功莫高乎吞狄,此两灾者,劳又甚乎?裁宫今虽菲食卑,宫有惭于曩哲安人济,难不恧于前贤然而人皆轻见重闻贵耳,贱目德虽微也。以其古而为大功虽巨也,以其今而成小不亦谬哉。每流鉴于前,经尝披怀而自勖思所,以收骄闭逸卷,欲除华而顷年已来,忧劳烦结暨至兹岁风疾弥,时嗟乎。济世之威患攒躬而靡制回天之力,痛沈已而难移重,以景炽流金风汤溽暑,邅回几度,旭暮增劳,俯仰岩廊,寝兴添弊,唯冀廓景延凉荡兹虚惙近,因群下之志,南营翠微,本绝丹青之工,才假林泉之势,峰居隘乎。蚊睫山径险乎?焦原虽一己之可娱,念百僚之有倦所,以载怀爽垲爰制玉华,故遵意于朴厚,本无情于壮丽尺,版尺筑皆悉折庸寸,作寸功,故非虚役,犹恐遐迩乖听方舆怨咨,非其乐,劳人而竭力,好峻宇而雕墙,但以养性全生,不独在私在己,怡神祈寿,良以为国,为人比者屡有,征行非无疲顿,前岁问罪辽左,去秋巡幸灵州,皆以剪害除凶,怀柔服叛。岂欲矜辙迹骋盘游而已哉。今复土木,频兴营缮,屡动永言,思此深念人劳,一则以为惭,一则以为愧,何则匈奴为患,自古弊之十月,防秋人血丹于水脉千里,转战汉骨皓于塞垣,当此之疲人不堪,命尚兴未央之役,犹起甘泉之功,今则毳幕穹庐,取为郡县,天山瀚海分为苑池,去既往之,长劳成将来之永逸,譬回一年之役,创此新宫,想志士哲人不以为言也。布告黎庶明此意焉。宫既成正门,谓之南风门殿,覆瓦馀皆葺之以茅,帝以意在清凉务从俭,约匠人以为层岩峻谷,元览遐长于是疏泉,抗殿包山通苑。皇太子所居南风门之东,正门谓之嘉礼门,殿名晖和殿,其官曹寺署并在创立微事营造庶物,亦扰市取供而折番和雇之费,以巨亿计矣。
贞观二十二年,起紫微殿。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玉海》:二十二年七月,帝游幸敕奉御,王孝积于显道门内,起紫微殿十三间,文甓重基高敞宏壮帝见之甚悦。
太宗时,史传所纪,尚有东宫、西宫、昭仁宫及丽正、临华、宣明、披香、戢武、齐政、武成、芳兰、文思、天成、嘉寿诸殿。
《旧纪》:高宗于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生于东宫之丽正殿。
《会要》:贞观二年八月,上日视膳西宫,公卿奏以宫中卑湿,请立一阁,上恐所费,过露台,不许。
《唐书·魏證传》:太宗幸洛,次昭仁宫。
《实录》:贞观四年十二月,乙未诞皇太子宴三品已上于临华殿。
《玉海》:太宗又创宣明射殿。
《唐书·苏世长传》:贞观六年,世长,侍宴披香殿。
〈注〉殿在庆善宫。

《实录》:太宗与公卿谒太上皇,于戢武殿置酒为欢,乙夜方散赐帛有差。
《通鉴》:贞观十三年七月,庚戌李思摩为泥孰俟利苾可汗上御,齐政殿饯之。
《旧纪》:贞观十五年五月壬申,并州僧道老人请幸大原,于武成殿赐宴,相与道旧以为乐。
《通鉴》:贞观二十年十二月庚辰,回纥等酋长来朝赐宴芳兰殿。
《唐书·房元龄传》:太宗命元龄等撰《文思博要》一千三百卷。
《通鉴》:贞观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御天成殿陈十部乐。按《唐书·贺鲁传》:贞观二十二年,贺鲁内属,宴嘉寿殿,厚赐予,解衣衣之。
高宗永徽三年,造新殿成。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九成宫,永徽二年曰万年宫,乾封二年复曰九成宫,周垣千八百步,并置禁苑及府库官寺等。
《会要》:永徽二年九月八日,改九成宫为万年宫,乾封二年二月十日,复为九成宫,三年四月,将作大匠阎立德,造新殿成,移仗御之,谓侍臣曰:朕性不宜热,所司频奏,请造此殿,既作之后,深惧人劳,今暑热,朕在屋下,尚有流汗,匠人暴露,事亦可悯,所以不令精妙者,意祇避炎暑耳,长孙无忌曰:圣心每以恤民为念,天德如此,臣等不胜幸甚。五年三月,幸万年宫,上谓太尉无忌曰:此宫非直凉冷,且去京不远,朕离此十年,屋宇无多损坏,昨者不易一椽一瓦,便已可安,乃亲制万年宫铭并序,七百馀字,群臣请刻石,于永光门,诏从之。
显庆元年,敕修东都乾元殿,改弘教殿为崇教殿。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元年,敕司农少卿田仁汪,因事东都旧殿馀址,修乾元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六月,改东宫弘教殿为崇教殿。
显庆三年,改置琼岳宫、金城宫及兰昌、连昌诸宫。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华阴西十八里有琼岳宫,故隋华阴宫,显庆三年更名;东十三里有隋金城宫,武德三年废,显庆三年复置。河南福昌县西十七里有兰昌宫;故隋福昌宫,显庆三年复置。寿安县西一十九里有连昌宫,显庆三年置。永宁县西五里有绮岫宫,西二十三里有兰峰宫,皆显庆三年置。陕州峡石县有绣岭宫,显庆三年置。
《山堂肆考》:绮岫宫在东都永宁县西五里唐显庆三年置绣岭宫在陕州城南朱家原唐显庆年置显庆五年,作八关宫,及改宾跃、宣耀二门。
《唐书·高宗本纪》:五年五月辛丑,作八关宫。
《会要》:显庆五年四月八日,于东都苑内造八关凉宫,五月二十日,改为合璧宫。
《册府元龟》:九月,改东明门为宾跃门,西明门为宣耀门。
龙朔二年四月,作蓬莱宫。
《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册府元龟》:二年六月,帝染风痹,以宫内湫湿,乃修旧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爽垲,是年置。正门曰丹凤,正殿曰含元,含元殿之后曰宣政。宣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弘文史二馆。
龙朔三年二月,蓬莱宫、含元殿成。
《唐书·高宗本纪》:三年二月减百官一月俸,赋雍、同等十五州民钱,以作蓬莱宫。 按《五行志》:贞元四年正月庚戌朔,德宗御含元殿受朝贺。含元路寝,大朝会之所御也。
《会要》:龙朔三年四月二十二日,移仗就蓬莱宫新作含元殿,始御紫宸殿听政,百官奉贺。长安元年十二月一日,改为大明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含元。按《六典》:丹凤门内正殿曰含元殿。
〈注〉元正冬至于此听朝

《两京记》:含元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殿陛上高于平地四十馀丈,南去丹凤门四百步,大明宫含元殿后,有宣政殿,即正衙殿也。朔望大册拜则御之。
《剧谈录》:含元殿左右立栖凤、翔鸾二阁,龙尾道出于阁前,殿去南门五里,元会来朝者,仰瞻玉座如在霄汉。
《册府元龟》:三年二月,税延、雍、同、岐、豳、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州率口钱,修蓬莱宫,又减京官一月俸,助修蓬莱宫。四月,移仗就蓬莱宫,是月,始御紫宸殿听政,百寮奉贺。
《玉海》《长安志》:文宗于浴堂门对郑絪。
〈注〉于浴堂殿对学士,在大明宫蓬莱殿东。

《六典》:无此殿,元稹承旨《厅壁记》曰:乘舆奉郊庙则承旨得乘厩马,自浴殿由内朝以从按内朝者,紫宸殿也,疑在紫宸殿东。
〈注〉殿在蓬莱殿东,即与紫宸殿相属。
麟德二年,东都乾元殿、则天门并成。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二年二月,东都造乾元殿成,所司奏,乾元殿成,其应天门先亦焚之,及是亦成,为则天门。
〈注〉神龙元年三月十一日,避元天后号,改为应天门,景隆元年七月,避中宗号,改为神龙门,开元初,又为应天门。
咸亨元年,改蓬莱宫为含元宫。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注〉长安元年十一月,又改为大明宫,十二月改为大明殿,神龙元年二月,复改为含元殿。
上元二年,置上阳宫。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上阳宫在东都禁苑之东,东接皇城之西南,上元中置,高宗之季常居以听政。 按《韦弘机传》:高宗尝言:两都,我东西宅,然因隋宫室日仆不全,将更作,奈财用何。弘机言:臣任司农十年,省常费,二十万缗,以治宫室,可不劳而成。帝大悦,诏兼将作、少府二官,督营缮。初造宿羽、高山等宫,徙洛中桥于长夏门,废利涉桥,人便之。天子乃登洛北绝岸,延眺良久,叹其美,诏即其地营宫,所谓上阳者。
《六典》: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东面二门,南曰提象门,北曰星躔门,提象门内曰观风门,南曰浴日楼,北曰七宝阁。其内曰观风殿,其西则有西上阳宫,北曰化成院,西南曰甘露殿,殿东双曜亭。又西曰麟趾殿,东曰神和亭,西曰洞元堂,观风之西曰本支院,又西曰丽春殿。殿东曰含莲亭,西曰芙蓉亭,又西曰宜男亭,北曰芬芳亭,其内曰芬芳殿,宫之南面曰仙洛门,又西曰通仙门,其内曰甘汤院,次北东上曰玉京门,门内北曰金阙门,南曰太初门,玉京之西曰客省院,荫殿翰林院,又西曰上阳宫,宫西曰含露门,玉京西北出曰仙桃门,又西曰寿昌门,门北出曰元武门,门内之东曰飞龙。厩
调露元年五月戊戌,作紫桂宫。
《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按《地理志》:河南渑池县西五里有紫桂宫,仪凤二年置。调露二年曰避暑宫,永淳元年改曰芳桂宫,弘道元年废。
《册府元龟》:五月,造紫桂宫于渑池县西,是年,帝入雒,乃移御雒北阴殿,尚书左仆射刘仁轨,谓侍御史狄仁杰曰:古之陂池台榭,皆在深宫重城之内,不欲外人见之,恐伤百姓之心也,韦弘机作,列岸修廊,在于堙堞之外,万方朝谒,无不觌之,此岂致君尧舜之意哉,弘机闻之曰:天下有道,有司各奉职,辅弼之臣,则思献替之事,府藏之臣,行诏守官而已,吾不敢越分也。
永淳元年七月,作万全宫。己亥,作奉天宫。
《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按《地理志》:永淳元年作万全宫,弘道元年废。 按《礼乐志》:永淳元年,作奉天宫于嵩山之南,遂幸焉。将以明年封禅,不克,至武后遂登封焉。 按《潘师正传》:师正,居逍遥谷。高宗营奉天宫,敕直逍遥谷作门曰仙游,北曰寻真。时太常献新乐,帝更名《祈仙》《望仙》《翘仙曲》
《会要》:仪凤三年正月七日,于蓝田作凉宫,名万全宫,弘道元年十二月七日,废。永淳元年,造奉天宫于嵩山之阳,弘道元年十二月废。
《旧纪》:永淳元年七月己亥,造奉天宫于嵩山之阳。二年正月甲午朔,奉天宫。
弘道元年,徙政事堂。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玉海》: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高宗弘道元年十二月甲戌,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列五房于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兵房,四户房,五礼刑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高宗时,史传所纪,尚有含光、延福二殿。
《会要》:总章元年,高丽平,献俘于含光殿。
《通鉴》:总章二年八月,御延福殿,召五品已上议巡守。
武后天授元年,置晋阳宫。
《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北都,天授元年置,神龙元年罢,开元十一年复置,天宝元年曰北京,上元二年罢,肃宗元年复为北都。晋阳宫在都之西北,宫城周二千五百二十步,崇四丈八尺。都城左汾右晋,潜丘在中,长四千三百一十步,广三千一百二十二步,周万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崇四丈。汾东曰东城,贞观十一年长史李绩筑。而城之间有中城,武后时筑,以合东城。宫南有大明城,故宫城也。宫城东有起义堂。仓城中有受瑞坛。高祖使子元吉留守,获瑞石,有文曰李渊万吉,筑坛,祀以少牢。
久视元年正月,作三阳宫。
《唐书·武后本纪》云云。
长安元年十一月,改含元宫为大明宫。
《唐书·武后本纪》云云。
长安二年,置永安宫。
《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华原有永安宫,长安二年置。
长安四年正月丁未,作兴泰宫。
《唐书·武后本纪》云云。
武后时,史传所纪,又有含枢、亿岁、同明、金华、观风诸殿。
《唐书·狄仁杰传》:武后时李楷固、骆务整讨契丹,克之,献俘含枢殿,后举酒属仁杰,赏其知人。
《崔神庆传》:神庆,武后时,待制亿岁殿。
《薛讷传》:突厥扰河北,武后诏讷经略。对同明殿。按《六典》:同明殿在东都集贤殿东。
《唐书·陈子昂传》: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
《武后传》:后,徙上阳宫,帝率百官诣观风殿问起居。
中宗时,史传所纪,有通天、银潢诸宫,端扆、承庆、千秋、万春诸殿。
《旧唐书·中宗本纪》:神龙元年正月丙午,中宗即位于通天宫。
《文苑》:英华魏元忠,有侍宴银潢宫诗。
《会要》:神龙元年正月二十四日,中宗即位于通天宫端扆殿。
《旧唐书·中宗本纪》:中宗景龙二年七月癸亥,御承庆殿,虑囚徒。
《六典》:两仪殿之东曰万春殿,西曰千秋殿。
元宗开元二年九月庚寅,作兴庆宫。
《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按《地理志》:兴庆宫在皇城东南,距京城之东,开元初置,至十四年又增广之,谓之南内,二十年,筑夹城入芙蓉园。京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左临灞岸,右抵沣水,其长六千六百六十五步,广五千五百七十五步,周二万四千一百二十步,其崇丈有八尺。 按《让皇帝传》:初,帝五子列第东都积善坊,号为五王子宅。及赐第上都隆庆坊,亦号五王宅。元宗为太子,尝制大衾长枕,与诸王共之。睿宗知,喜甚。及先天后,尽以隆庆旧邸为兴庆宫,而赐宁王及薛王第于胜业坊,申、岐二王于安兴坊,环列宫侧。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曰花萼相辉之楼,南曰勤政务本之楼,帝时时登之,闻诸王作乐,必亟召升楼,与同榻坐,或就第,赋诗宴嬉,赐金帛侑欢。诸王五日朝侧门,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会要》:初,上在藩邸,与宋王成器等同居于兴庆里,人号曰五王宅,至景龙末,邸内有龙池涌出,日以浸广,望气者云,有天子气,中宗数幸其地,命泛舟,以驼象踏气以厌之,至是为宫焉,后于西南置楼,南题曰勤政务本之楼,西题曰花萼相辉之楼。
《六典》:兴庆宫,在皇城之东南,东距外郭城东垣宫之西。曰兴庆门,其内曰兴庆殿,次南曰金明门,门内之北曰大同门,其内曰大同殿。宫南曰通阳门,北入曰明光门,其内曰龙堂,通阳之西曰花萼楼,楼西曰明义门,其内曰长庆殿,宫北曰濯龙门,其内左曰芳苑门,右曰丽苑门,南走龙池。曰瀛洲门,内曰南薰殿,瀛洲之左曰仙云门,北曰新射殿。开元十六年正月十三日,始移仗于兴庆宫听政,十九年正月丙子,耕于兴庆宫,二十年六月,广花萼相辉楼筑城至芙蓉园,天宝四载突厥毗伽,可汗妻骨咄禄婆匐可敦,率众自归天子,为御花萼楼宴群臣,赋诗以美其事七载,五月壬午,上御兴庆宫受册徽号。
《玉海》:兴庆宫,本明皇旧第也。开元二年七月,宋王成器等请献,兴庆坊宅为离宫。甲寅,制,许之,故作兴庆宫。庚寅,有诏兴役。
《册府元龟》:开元二年七月,宋王成器等累上表请,以兴庆旧里宅为宫,乃下制曰:朕昔与弟兄联居藩邸,虔奉圣训,遂膺昌,期尝思鄠社之游,颇有芒砀之气,王等固陈符瑞取,则不远拟备巡幸推而勿居,虽府在京师,亦同于谯沛式遵,故事宜依,今请遂以兴庆里旧邸为兴庆宫,后于西南置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云麓漫抄》《长安图》:元丰三年五月五日,龙图阁待制知永兴军府事汲郡吕公大防,命户曹刘景阳按视邠州观察推官,吕大临检定其法,以隋都成大明宫,并以二寸折一里,城外取容不用折法,大率以旧图,及韦述《西京记》:为本参以诸书,及遗迹考定太极,大明兴庆三宫,用折地法,不能尽容诸殿。又为别图。汉都城纵广各十五里,周六十五里,十二门,八街九陌,城之南北曲折有南斗北斗之象,未央。长乐宫在其中,未央。在西直便门,长乐在东直社门,隋都城外郭纵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广十八里百十五步,周六十七里,高一丈八尺,东西南北各三门,纵十一街,横十四街,当皇城朱雀门,南北九里一百七十五步,纵十一街各广百步,皇城之南,横街十各,广四十七步,皇城左右,各横街四三街各六十步一街,直安福延喜门广百步,朱雀街之东市一坊五十五,万年治之街之西市一坊五十五,长安治之坊之制,皇城之南三十六坊,各东西三门,纵各三百五十步,中十八坊,广各三百五十步,外十八坊,广各四百五十步,皇城之左右共七十四坊,各四门,广各六百五十步,皇城左右之南六坊,纵各五百五十步,北六坊,纵各四百步,市居二坊之地方,各六百步,四面街各广百步,面各二门,皇城纵三里一百四十步,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周十七里一百五十步,纵五街横七街,百司居之北,附宫城南直朱雀门,皆有大街各广百步,东西各二门,南三门,太极宫城广四里,纵二百四十步,周十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五尺,东一门,西二门,南六门,北三门。宫城之西有大安宫,唐大明宫城在苑内,广二千一百四十八步,纵四百九十五步,东北各一门,南五门,西二门,禁苑广二十七里,纵三十里,东一门,南二门,北五门。西内苑广四里,纵二里,四面各一门。东内苑广二百五十步,纵四里九十五步,东一门,以渠道水入城者二。一曰龙首渠自城东南导浐至长乐坡,洒为三渠,一北流入苑,一经通化门兴庆宫由皇城入太极宫。二曰永安渠,导交水自大安坊西街入城北,流入苑,注渭。三曰清明渠,道坑水自大安坊东街入城,由皇城入太极宫,城内有六高冈,横列如乾之六爻。初隋建都以九二置宫室,九三处百司,九五不欲令民居,乃置元都观兴善寺,此后汉隋唐宫禁城邑之制,而《西京记》云:街东西各五十四坊,六典,注西市居其中,西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今除市居二坊,馀各五十五坊,当以六典,注为正。又六典注四阁之西延英,李庾赋:东则延英耽,耽当以庾赋为正。又《西京记》:大兴城南直子午谷,今据子午谷,乃汉城所直隋城南直石鳖谷。又《唐志》:大明宫纵一千八百步,广一千八十步,今实计纵一千一百一十八步,广一千五百三十五步。此旧说之可议也。唐高宗始营大明宫于丹凤,后南开翊善、永昌二坊,各为二外郭,东北隅永福二坊,筑八庑,先天以后为十六王内宅,又高宗以隆庆坊为兴庆宫,附外郭为复道,自大明宫经过通化门,蹬道潜通以达此宫,谓之夹城。又制永嘉坊西百步入宫,外郭东南隅一坊,始建都城以地高不便隔在郭外为芙蓉,园引黄渠水注之,号曲江明皇增筑,兴庆宫夹城直至芙蓉园,又武宗于宣政殿东北筑台,曰望仙。今人误以为蓬莱山。武宗又修未央宫,为通光亭,宣宗修宪宗遗迹于夹城中,开便门,自芙蓉园北入,至青龙寺俗号新开门。自门至寺开敦化以北四坊,各为二,此迁改之异也。大抵唐多仍隋旧,故吕公爱其制度之密,而伤唐人冒袭史氏,没其实,遂刻而为图故志之。
开元八年,置龙池宫。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河中府安邑县,开元八年,置龙池宫。
开元十一年正月,以故第为飞龙宫。十月,幸温泉,作温泉宫。
《唐书·元宗本纪》:十一年正月己巳,如并州。庚辰,次潞州,赦囚,给复五年,以故第为飞龙宫。十月丁酉,幸温汤,作温泉宫。甲寅,至自温汤。 按《地理志》:潞州上党。有启圣宫,本飞龙宫,元宗故第,开元十一年置,后更名。有瑞阁。 北都,宫城东有起义堂。
〈注〉起义堂在乾阳门街,元宗立碑,仍书。

《旧史》:开元十一年正月辛卯,幸并州。上亲制《起义堂颂》及书,刻石纪功于南街,改本州为太原府。开元二十五年,更置游龙宫。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渭南,西十里有游龙宫,开元二十五年更置。
开元二十六年正月,修望春宫。十月,造两京行宫、殿宇。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京兆万年县,有望春宫,临浐水,西圻有北望春宫,东有广运潭。按《西京记》:西京禁苑内有望春宫,在高原之上东临灞浐,今上曾登北亭赋春台咏朝士奉和凡数百。按《册府元龟》:二十六年正月,修望春宫。十月,两京路行宫,各造殿宇,及屋千间。
开元二十七年九月,造乾元殿。十月,改东都乾元殿。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九月,于明堂旧址造乾元殿。十月,毁东都明堂之上层,改下层为乾元殿。
天宝元年,造长生殿。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会要》:元年十月辛丑,造长生殿,名为集仙台,以祀神。
天宝二年正月,作升仙宫。改西京元元宫曰太清宫,东宫曰太微宫。十二月,改东京应天门为乾元门。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天宝六载,改温泉宫为华清宫。
《唐书·元宗本纪》:十月戊申,幸华清宫。 按《房琯传》:天宝五年,为给事中。时元宗有逸志,数巡幸,广温泉为华清宫,环宫置百司区舍。以琯资机算,诏总经度骊山,疏岩剔薮,以为天子游观。
《册府元龟》:十月,改温泉宫为华清宫。十二月,发冯翊华阴等郡丁夫,筑会昌罗城于温泉,置百司。天宝十载,交泰殿成。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六典》:十载四月二十一日,筑兴庆宫,造交泰殿。天宝十一载,筑兴庆宫城。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六典》:十一载,发华阴扶风冯翊三郡工匠,及京城人夫万三千五百人,筑兴庆宫城,四十日毕。
元宗时,史传所纪,尚有咸宜、望贤、鱼藻诸宫。
《唐书·苏颋传》:元宗游咸宜宫,将猎。 按《地理志》:京兆咸阳县有望贤宫。
《玉海》:禁苑池中有山,山上建鱼藻宫,在大明宫北。
肃宗至德元载起,灵武受命宫。
《唐书·肃宗本纪》:天宝十五载七月辛酉,太子至灵武。甲子,即位,改元至德。
《杨炎颂序》:灵武宫,皇帝跃龙之所丁卯,广平王俶等,排闼以诉曰:陛下涉渭,则洪流涸回銮,则庆云见布泽而川池广勤道,而嘉禾生帝,乃洒斋宫启金匮大赦,改元曰至德,是日黄龙见于东野,紫气满于天门,以一旅成百万之师,率胡夷平社稷之难,是以白鹿扰于王庭灵芝产,于延英赫,赫河图启天之祜云从亿万,皇在九五。
至德三年,改安化门为达礼门。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三年止月,改丹凤楼门、安化门为达礼门。以禄山国雠,恶闻其姓,京城及坊门名有安字,悉改之。
代宗永泰元年,修东都宫殿。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十一月,河南等道都统、黄门侍郎、平章事王缙上言请减诸道军资钱四十万贯修东都宫内殿宇,从之。
德宗贞元三年,作元英门观。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德宗贞元三年,初作元英门观于大明宫北垣。
贞元四年二月,筑延喜门,复道。三月,筑武德门垣。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四年二月,筑延喜门,北复道属于永春门,复修延喜门观。三月,自武德东门筑垣,约左藏库之北,属之宫城东垣,于是武库因而废焉,其器械隶于军器仗。
贞元八年正月,新元武门及庑会鞠场。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云云。
贞元十九年二月,修含元殿。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云云。
宪宗元和二年,开夹城元化门。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二年六月,左神策军,新筑夹城,别开门曰元化,造楼曰晨晖。
元和三年,敕修南内殿。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三年十月,敕修南内殿十三间墙舍,共一千六百间,及勤政楼、明光楼。
元和十二年闰五月,作蓬莱池,周廊四百间。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云云。
元和十三年,创修麟德殿右廊,又起承晖殿。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会要》:元和十三年二月,浚龙首池起承晖殿。按《册府元龟》:十三年二月,诏六军使创修麟德殿之右廊,又浚龙首池起承晖殿,雕饰绮焕,徙置佛寺之花木以充焉。
元和十五年七月甲寅,新作永安殿及宝庆殿。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会要》云云。
《册府元龟》:七月,新作永安殿及宝庆殿,及修日华门,通乾门,并庙堂廊舍。
宪宗时,史传所纪,又有思政殿。
《玉海》《宪宗册》文曰:编书辨谤,创殿思政,则是殿宪宗所作欤。
〈注〉延英相对有思政殿元和中建。
敬宗宝历元年,修清思院殿及阳德殿。
《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元年七月乙亥,度支准宣进镜铜三千馀斤、黄金银薄总十万番,充修清思院新殿及阳德殿图障。
宝历二年,修内殿及东都行宫、雒城宫、阙汉未央宫。按《唐书·敬宗本纪》:二年正月甲戌,发神策六军穿池于禁中。
《册府元龟》:二年正月甲戌,左右神策六军,威远皇城。左右金吾共差二万人,入内穿池修殿。是月敕东都已来旧行宫,宜令度支郎官一人,领都料匠,缘路计简,及雒城宫阙,与东都留守商议计料分析,闻奏五月,神策军于苑内古长安城中,修汉未央宫。按《会要》:宝历二年修未央宫。
文宗太和二年,敕修安福楼南殿、两仪殿、甘露殿及集贤院廊舍。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六典》:两仪殿在太极殿后常日听朝视事盖古之内朝隋曰中华殿贞观五年改
《会要》:太和二年八月,修两仪及甘露殿,共一百七十二间。
《长安志》:两仪殿在太极宫太极殿后。
《册府元龟》:二年八月,敕修安福楼及南殿院屋宇一百八十八间,又修两仪殿及甘露殿,共一百七十二间。九月,集贤院奏:请创造昭庆门里西墙至集贤院门南廊舍,三十九间,许之。
太和三年,修大同殿。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会要》:太和三年十月,修南内大同殿,及勤政楼明光楼。
文宗时,史传所纪,尚有兴庆宫、义安殿。
《唐书·萧太后传》:太和中,懿安郭皇后居兴庆宫,宝历王太后居义安殿,后居大内,号三宫太后。帝五日问安三宫。
武宗会昌元年,诏葺未央宫。
《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长安志》:武宗会昌元年,因游田至未央宫,见其遗址诏葺之,总三百四十九间,作正殿。曰通光,东曰韶芳亭,西曰凝思亭,立端门。其内门揭未央宫名,命学士裴素撰记。
会昌三年夏,作望仙观于禁中。
《唐书·武宗本纪》云云。
会昌五年六月甲申,作望仙楼于神策军。
《唐书·武宗本纪》云云。
《册府元龟》:六月,修望仙楼及廊舍,共五百三十九间。
宣宗大中元年,敕修百福殿,改亲亲楼为雍和殿。
《唐书·宣宗本纪》不载。
《会要》:大中元年七月,敕亲亲楼号雍和殿,别造屋宇廊舍七百间。
《通鉴》:大中元年八月,上崇睦兄弟作雍和殿,于十六宅数,临置酒作乐。按《册府元龟》:二月,敕修百福殿院八十间,七月,敕亲亲楼号雍和殿,别造屋宇廊舍七百间。
大中二年,敕修右银台门楼。
《唐书·宣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正月,敕修右银台门楼屋宇,及南面城墙至睿武楼。
懿宗时,史传所纪,有灵台殿。
《唐书·高骈传》:咸通中,帝将复安南,拜都护,召还京师,见灵台殿。
昭宗光化元年,诏修京师宫阙。
《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元年正月,车驾在华州诏以韩建修京师宫阙。是月,李茂贞与诸道相次进表,助营宫苑,诏遣建自华至京,经度宫室开构桥道。九月,自华还京。
哀帝天祐二年,诏改雒都诸门与西京同者。
《唐书·哀帝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二年五月,诏改雒都诸门与西京门同者。延喜门改宣仁门,重明门改兴教门,长乐门改光政门,光范门改应天门,乾化门改乾元门,宣政门改敷政门,宣政殿改贞观殿,日华门改左延福门,月华门改右延福门,万寿门改万春门,积庆门改兴善门,含章门改膺福门,含清门改延义门,金銮门改千秋门,延和门改章善门,保宁殿改文思殿。诏曰:法驾迁都之曰雒京再建之,初虑怀土有类于新丰,惟更门以合于旧制,今则妖星既出于雍,分高闳难仿于秦,馀宜复别门之名,以壮卜年之永,是用分疆画野实显验于否,臧东雒西京靡元参于制,度其京都,见在门同西京门名,并宜改复雒京旧门名,盖避妖星之变也。

后梁

太祖开平元年四月,改正衙殿为崇元。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玉海》云云。
开平二年,改名金銮、文明、朝元三殿。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玉海》:开平二年正月,改思政殿为金銮,正观殿为文明,含元殿为朝元。
〈注〉西京洛阳

后唐

庄宗同光二年正月,敕改诸殿门名及重修华清宫。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二年正月丁未,敕朝元殿北是明堂殿,伪梁改为朝元殿,今复旧名,其崇勋殿宜改为中兴殿,应顺门改为永曜门,太平门改为万春门,通政门改为广政门,凤鸣门改为韶和门,万春门改为中兴门,解卸殿改为端明殿。八月壬午,西都奏重修华清宫,温汤屋宇。
同光三年,修广寿殿。
《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四月壬寅,武德使上言重修嘉庆殿,请丹漆金碧以营之。帝曰:此殿为火所废,不可不修,但务宏壮何烦。华侈寻改为广寿殿。
明宗长兴三年,修乾通门。
《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三年二月庚午,修平头门楼毕,名乾通之门。

后晋

高祖天福二年,名汴州行宫为大宁宫,及改两京潜龙宅。
《五代史·后晋高祖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天福二年正月丙寅,改中兴殿、中兴门为天福殿、天福门。五月丙辰,御史中丞张昭远奏汴州,在梁室朱氏称制之年,有京都之号,及唐庄宗平河南,复废为宣武军,至明宗行幸之时,掌事者因缘修葺,衙城遂挂梁室,时宫殿门牌额,当时识者,或窃非之一,昨车驾省方暂居梁苑,臣观衙城,内斋阁牌额一如,明宗行幸之时,无都号而有殿名,恐非典据。臣窃寻秦汉以来,寰海之内,銮舆所至,多立宫名。近代隋室,于扬州立江都宫,太原立汾阳宫,岐州立仁寿宫。唐朝于太原立晋阳宫,同州立长春宫,岐州立九成宫。宫中殿阁皆题署牌额,以类皇居,臣伏准,故事请于汴州卫城门权挂一宫门牌额,则其馀斋阁并可以取便为名,庶使天下式瞻,稍为宜称者,敕旨行阙,宜以大宁宫为名其,馀候续敕处分。七月改元德殿为广政殿,元德门为广政门。十一月改雒京潜龙宅为广德宫,北京潜龙宅为兴义宫。
天福三年,诏改诸门名。
《五代史·后晋高祖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四月丁亥,诏改大宁宫门为明德门。又改京城诸门名额,南门尉氏门,以薰风为名。西二门,郑门、梁门以金义、乾明为名。北二门,酸枣、封丘门以元化、宣阳为名。东二门,曹门、宋门以迎春、仁和为名。天福四年,改东京玉华殿为永福殿,明德殿为滋德殿。
《五代史·后晋高祖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二月辛卯,改东京玉华殿为永福殿。三月己卯,改明德殿为滋德殿,宫城南门同名故也。天福七年,敕改诸殿门名。
《五代史·后晋高祖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七年闰三月,敕改宣明门为朱凤,武德殿为视政,文思殿为崇德,画堂为太清,寝殿为乾福。其门悉从殿名,皇城南门改为乾明,北为元德,东为万春,西为千秋。

后周

太祖广顺元年,改宫城诸门。
《五代史·后周太祖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广顺元年,以唐都长安时京城等门,比定今东京诸门、薰风等,为京城门。明德门为皇城门,启运等为宫城门,升龙等为宫门,崇元等为殿门。
恭帝显德六年十二月,改万岁殿为紫宸殿。
《五代史·后周恭帝本纪》不载。
《册府元龟》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