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五十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祥刑典

 第一百五十六卷目录

 谴戍部艺文一
  谏大赦后迁配王世充窦建德党与表 唐孙伏伽
  乞断韦贵          宋包拯
  又
  论内降            前人
  请重断张可久         前人
  戎旅赋           明杨慎
  题为裨益治道事       何乔新
  摘参疏           孙承泽
 谴戍部艺文二〈诗〉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    隋孙万寿
  送王内敬重戍辽海      明镏绩
  夜泊湘陵县逢袁公礼戍贵州〈三首〉郭武
  拟青青河畔草         杨慎
  寄升庵            张含
  又
  人日草堂诗〈有引〉     朱曰藩
  寄升庵先生          前人
  从军诗三首丙申春二月入五羊三月十日抵雷阳戍所作          僧清
 谴戍部纪事

祥刑典第一百五十六卷

谴戍部艺文一

《谏大赦后迁配王世充窦建德党与表》唐孙伏伽


臣闻王言无戏,自古格言;去食存信,传诸旧典。故《书》云: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又《论语》云,一言出口,驷不及舌。以此而论,言之出口,不可不慎。伏惟陛下光临区宇,覆育群生,率土之滨,谁非臣妾。丝纶一发,取信万方,使闻之者不疑,见之者无惑。陛下今月十二日发云雨之制,光被黔黎,无所间然,公私蒙赖。既云常赦不免者,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以此言之,但是赦后,即便无事。因何王世充及窦建德部下,赦后始欲迁之。此陛下自违本心,欲遣下人若为取则。若欲仔细推寻,逆城之内,谁无罪者。《书》云:歼厥渠魁,胁从罔治。若论渠魁,充等为首,渠魁尚免,胁从何辜。且古人云:蹠狗吠尧,狗吠非其主。在东都城内及建德部下,乃有与陛下积小故旧,编发友朋,犹尚有人败后始至者。此等岂忘陛下,皆云被拥故也。以此言之,自外疏者,窃谓无罪。又《书》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上古以来,何代无君,所以祇称尧、舜之善者,何也。直由为天子者实难,善名难得故也。往者天下未平,威权须应机而作;今四方既定,设法须与人共之。但法者,陛下自作之,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之。今自为无信,欲遣兆人若为信畏哉。故《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罪赏之行,达乎贵贱,圣人制法,无限亲疏。如臣愚见,王世充、窦建德下伪官,经赦合免责情,欲迁配者,请并放之,则天下幸甚。

《乞断韦贵》宋·包拯

臣伏睹宣命以权保州兵马,监押供奉官韦贵降充岳州监税。中外闻之无不惊愤,况韦贵当兵士构叛之时,不能死节为其戎首,同恶相济,致朝廷用兵攻取累降诏谕,方且开门纳隶。今若酬其后效特贷深刑此,而可容孰不可恕。夫人臣无将,将则罪死无赦。且将有其意尚无可免之理,况悖逆之状。如是之甚乎。兼闻韦贵常发妄言激成逆志,迨凶徒之窃。发叶奸计以图全。悖理乱常,天下共弃。及王师之进讨据坚城而请命要求抚纳以盖前愆,质诸神祇所难容舍致之。刑辟允为得宜,设欲从轻免其孥戮,只乞于远恶处安置,亦朝廷屈法推恩之宽典也。

臣近者上言以新降充岳州,监税韦贵,欲乞重行处置以伸国法,至今未奉指挥窃缘保州云翊。兵士见谋背叛戕贼,长吏固守城壁,其巡检使王守一走马承受。刘宗言不从逼胁相继遇害。而韦贵不能死节仍助凶威主领叛徒。凡二十日,劫夺财物戮辱良善一城生聚死者几半。以至登陴拒守累抗王师及攻具,外合众心,内溃窜伏无路,方乃开门请命。要君怙乱无甚于此。朝议录其罪愆,使图后效免死为幸,况冒难致死者曾未甄录,而同恶相济者又不诛责。臣窃恐无由奖激忠义而垂诫将来也。其韦贵如未欲便行严断,即乞于远处编管。

《论内降》前人

臣访闻军巡院,见勘周景为于庆历二年五月,系内东门子分发意。同胡可观与杂买务,同情盗用丝帛等人,已事发。其杂买务监专并该决配。内周景为首合得绞。胡可观为从流配千里外牢城。其周景避罪逃走,三司寻具申奏乞不原赦减降。至三年三月内捉获,奉圣旨决脊杖十七,配黄州牢城为患未决本州不详前来,指挥却原赦减降决臀杖十七为患未区分。昨驾船上京,遂告嘱造军器。及北作坊手分等指射充本坊,皮匠近押赴省司。断先寄杖数遇夜未决依前逃走,寻已捉获。窃闻奉传宣劄子,令免徒罪只配北作坊,工匠缘。周景原情至重减死已优,若更免刑深属长恶。况可观为从尚该徒配,岂可为首之人。却全免罪刑罚一滥、则狡吏得以为奸,无所畏惧。欲乞圣慈特降指挥下三司、仔细根勘依元降徒罪。更不令充工匠,改配远地州军牢城收管,然后狡猾之辈不能倖免。

《请重断张可久》前人

臣等伏见佥书武信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吴奎奏勘前淮南转运按察使司、勋郎中张可久,招伏不合。在任日于部下兴贩私盐一万馀斤,等情罪案下大理寺窃虑。本寺引用应犯违禁等物,并以见捉获斤两条贯定断,今张可久贩私盐已经卖过别无见在议罪必轻,况前件条贯本为细民所设。按张可久本庸鄙之资滥,按察之任为朝廷之倚重,乃一方之表帅而巧图财利,冒犯禁宪。虽前后职司臣僚或有以赃滥获罪然未有如可久之甚者此。而可恕孰不可容。其张可久乞不原近降疏决,特于法外重行远地编管,以励将来。仍乞今后应臣僚等或犯兴贩诸般违禁等物者,不以见在。或废用并以元犯斤石罪名定断。其诸色人等所犯即依旧条施行,所贵贪猥之辈稍知警惧。

《戎旅赋》明·杨慎

恭承恩谴兮于役,滇越捐佩江皋兮解绅。云阙三陟崔崔兮九折。不日不月兮,遂届穷发。抚孤旅而悁脰兮掩。众困而𢛁心怅。圭籥之骎遄兮逾四稔而迄今。父母孔远兮懿亲离。而北南类连逵而分衢兮,似同波而殊浔。慈乌忻于共巢兮,恒鸟悲乎。异林彼纤羽之微族兮,亦命侣而跢跦。何生人之含灵兮,乃离群而弗如咏清人之介驷兮,感放士之鸣鴸姬。公畏于熠耀兮尼父唶。夫蟪蛄屈托乘于螭豹兮,庄寄径于鼪鼯。在圣哲而固然兮,揽古人而重歔。哀吾生之罹邮兮,背中土而播荒粤。戴盆而伏嵁兮,望崦嵫之末光。神恍悢而蜚飏兮,刑脔卷而伧囊。睇孙水之浩渺兮,瞻灵关之峻极。聆猩猩之夜啼兮,履狒狒之朝迹。寻终古之攸居兮,问祝融之昔宅。胥靡登而不惧兮,魑魅过而奚。慄堀堁飑扬兮,含沙影流。喟兹徂春兮忽焉杪秋。月令殊于九州兮,瘴卉华而岁周若有人兮好我。携旨酒兮思柔采,槟榔兮缀扶。留赠相离兮结忘忧。寒𪅂鸡兮为浦,露江渔兮为脩。滇歌兮僰舞,白日逝兮元景浮。独持觞而怀远兮,杂叹啸其向陬。遂还轸而休室兮,隐零雨乎。寂夜引簟枕而假寐兮,遥归梦乎。亲舍家人嘻以款语兮,闾里纷其来讶。众鸡鸣而惊余兮,晨光昒乎。东射怅梦欢而觉悲兮,泪承睫而交下。假灵氛以历占兮。援龟颂兮,余谢曰:明庭其布德兮,子行归乎。肆赦系曰莫靡荒服自中古兮,日月之表。烛不普兮章亥步穷。禹罔睹兮兰津开道,行商苦兮碧鸡望祭使者阻兮余亦何为恒此土兮。金跃不祥顺勿忤兮,乐天知命云何怃兮。

《题为裨益治道事》何乔新

河南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礼部咨礼科抄出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文贵题。臣闻海宇乂宁本乎人君之致治,人君致治采纳臣下之建明。大舜圣也,浅近之言好察。文王圣也,刍荛之语下询恭。惟皇上仁孝齐庄聪明睿知,听言纳谏媲美舜文。图治保邦,远迈成景,甫御极而华彝。向风未踰年而天下大治。斯世斯民不胜庆。幸臣滥竽宪职巡。按无能谨拾地方所见,有关天下可以小补治道,拾事开坐。具本该通政使司官奏奉圣旨,该衙门看了来说钦此,钦遵抄出送司除抑。外戚以扶宗室等事,本部承其馀起人。臣以翊圣化等事系隶别部掌,行抄单移咨到部送司案呈到部看得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文贵,题称要将内外大小问刑。衙门今后但有问该准赎死罪。囚犯除文武职官、监生、旗军、校尉、勇士、力士、天文生等项仍照现行事例发落。其馀吏民、舍馀、匠灶、僧道、乐工人等一应准赎斩绞死罪。及豪民犯该流罪窃盗犯该徒罪俱各免,其做工运炭纳米摆站等项,悉发本犯原籍附近,卫分充军。及民人诬告十人以上发口外为民舍人,妄争嫡庶官职侵夺卑幼产业发原籍为民者,俱各免其迁徙,就发本处附近卫分充军。并拿获矿贼不分初犯再犯免其枷号,径解原拟都司卫所充军等。因臣等将所奏事件逐一参详,明白开列前件。伏乞圣明裁处,缘奉钦依该衙门看了来说,事理未敢擅便。弘治元年十月十八日,本部尚书何等具题。本月二十日奉旨准拟计开一编,罪囚以足兵戎。臣闻兵者国之所恃以为安也。充足精强邦家攸赖。看得河南卫所军士,消耗十分已五六矣。各处虽有清军官员,但以岁久人亡版籍,更易百名之中清无二三。见在揆之天下大抵皆然。若不量为处置,兵政何自而足查,得见行事例。文职官、吏监、生有犯枉法满贯绞罪者充军。其馀军职,舍馀民匠等项犯该一应杂。犯死罪者立功哨瞭运炭、做工、纳米、摆站等项发落,切详此等。囚犯平日凶暴贪戾蔑视宪章犯罪至此已该灭性。虽有准赎之例,终系死数之人。及照各该有司地方有等丁多财富,挟众行凶欺打良善,把持官府,搀夺行市,厚取债利,侵夺平人产业,强抬欠户妻女。豪民及窃盗俱系梗化为恶之人。合无乞敕该部计议通行内外大小,问刑衙门。今后但有问该准赎死罪囚犯,除文武职官、监生、旗军、校尉,勇士、力士、天文生等项,仍照见行事例发落。其馀吏民舍馀、匠灶、僧道、乐工人等一应准赎斩绞死罪。及豪民犯该流罪,窃盗犯该徒罪,但各免其做工运炭纳米摆站等项,悉发本犯原籍附近卫分充军。一年之内奚止数千。数载之间收集多矣。足兵之道此其大端也。前件看得御史文贵要将犯该准赎斩绞囚犯,除文武职官、监生、旗军、校尉、勇士、力士、天文。生等项,仍照现行事例发落。其馀吏民、舍馀匠、灶僧道、乐工人等及豪民欺打良善、把持官府、搀夺市利、侵占田产、强夺妻女犯罪至流者,窃盗得财犯罪至徒者,俱免做工运炭、纳米、摆站等项,悉发原籍附近卫分充军。盖以兵备多缺欲以此等囚犯填实。军伍也。切惟兵戎之备固,当究心然祖宗之法。尤当慎守太祖高皇帝酌古准。今制为律书轻重适中度越前代。其后以死刑条目颇多,又定为真犯杂犯之等真犯,以时处决。杂犯照例收赎经。今百有馀年罔不称便,今要将吏民人等有犯前项斩绞罪名,及豪民窃盗有犯前罪,至徒流者,俱发附近卫分充军,非惟人情惊骇亦于旧制有违。不若照旧为便一改迁民以助兵食。臣闻保邦大要以兵为先,守国良规以食为本。今查得见行事例。凡民人诬告十人以上者,发口外为民舍。人妄争嫡庶,官职侵夺卑幼产业,发原籍为民。臣于成化二十年,蒙先帝差往口北巡按,到于保安州。查得彼处自景泰年间以来,迁民四百有奇。止有三户见在,其馀俱各随到随逃。其舍人发回原籍者又百中无一而去。是徒有迁发之名而无迁发之实也。切详此等囚犯刁诈险恶,或诬陷良善,或残害宗枝。罪恶深重实当迁徙,但多顾恋乡土不肯远离潜栖。故庐不敢显出,官府不得其用,本犯不安其生,两无益也。合无乞敕该部,计议通行内外,问刑衙门。今后问有民人诬告十人以上,该发口外为民。舍人妄争嫡庶,官职侵夺卑幼产业,该发原籍为民者,俱各免其迁徙,就发本处附近卫分充军。督令屯田办纳子粒。如此不惟犯人得免远离乡土之苦,抑且卫所小得足食足兵之助。前件看得诬告十人以上及舍人妄争承袭官职,侵夺卑幼产业,俱系诬陷良善残害宗枝。罪恶深重之徒,诚如御史文贵所言。然此等囚犯或发口外为民,或发原籍当差法如是足矣。若发附近充军,彼无离乡去井之苦,将益肆其诬陷残害之心,视潜栖故庐不敢出官者不侔矣。但发口外者,随到随逃。发原籍者,百无一去,诚有此弊。合无行移户部查递年发去人犯。姓名转行原发官司逐一查究,中间在逃并未到者,除遇例放免外,其馀俱要行原籍官司照名拘解。前来编入图籍责令里老收管,毋致逃窜。则前弊可革矣。一发矿贼以实边卫。臣闻立法尚严,为政贵简切。照河南永宁庐氏等县一带山场各有封闭,矿洞往往各处人民聚众盗。取查得现行事例,偷采银矿囚犯。初犯枷号三个月,满日哨瞭摆站。再犯免其枷号,不问军民舍馀,系河南籍贯者,发辽东边卫。浙江者发福建沿海卫。分福建者发浙江沿海卫所各充军,家小随住,切详。此等囚犯结党聚众玩法,非为其初犯问发哨,瞭摆站之人往往逃回又行恣肆侵盗。虽经再获原无刺字之律,俱各变易姓名更改乡贯,无所查对。是终无充军之日也。即今前项山洞矿贼又复滋蔓,若不量为处置,恐后纠聚日众,不无贻患。地方合无乞敕该部计议。今后但有拿获矿贼,不分初犯再犯免其枷号,径解原拟都司卫所充军。庶使贼徒不遂诈变之谋,边卫小得填实之。助前件查得先该巡视河南、户部左侍郎原杰奏称军民偷采银矿。初犯枷号发落,再犯发边卫充军。已经通行遵守去后,近年以来河南浙江福建有等奸顽之徒,嗜利玩法。往往聚集凶徒少者二三百人,多者七八百人。强采银矿甚者,凭据险阻拒敌官军,骚扰地方。访得先年处州叶宗留,亦因聚众采矿驯,至攻劫府县。况河南等处连年饥馑,人民流亡者多诚恐。屯聚山谷采矿,图利渐生,厉阶御史文贵所言诚为有理。合无依其所奏通行各该布政司等衙门,今后但有纠集凶顽盗采银矿百十为群者,不分初犯再犯,免其枷号径发原拟地方充军。若有逃回潜住者,许令自首仍发原卫著役,不首者著该管地方里老缉拿,送官,照依兵部见行事例枷号三个月满,日改发极边卫分充军。里老隐情不首者,一体治罪。如此虽未能足兵,亦可以惩恶矣。

《摘参疏》孙承泽

窃照遣戍一罪,仅亚大辟一等。其问拟之也。当慎,而处断之也当严。盖不慎则虞有冤,人不严则虞有纵奸也。今刑部见在戍犯已经清理之后。赃银量豁情罪堪矜者,准予纳赎以开一面,非过也,但戍犯不一矣。其中大奸巨蠹使得一概,收赎仅以二百金。纵虎出柙是诲奸也。胡可为训该部先经批准臣科移文署印臣张忻当力为驳正。无奈承行吏胥朦玩如故也。谨先摘参其一二。显著者一为军犯高瞻昆案,察瞻昆以诬诈问辟追赃共二千二百两,分毫不纳。二次清理俱为除豁减拟边戍。此应速为发遣者,乃移送纳赎是完。赃无银赎罪有银也,且以辟而减拟。胡得言赎本犯,宜速为发遣者也。一为军犯钮光,先案察本犯以积年奸书描改印票,侵冒料豆草束事关军储仅拟遣戍有馀辜矣。乃该吏注销以为业已,发遣及察之则,移送纳赎夫既赎何必讳言发遣是明知不可赎而代为掩饰,况本犯以侵官之物为赎罪之物。尤而效之其何以惩本犯,宜速为发遣,其已纳之银留为充饷者也。一为原任吏部侍郎军犯蔡奕琛案,察本犯以十四年定罪。十五年正月咨送兵部发遣,至今尚未至兵科挂号。定限是本犯抗未赴卫事已年馀。经承何不一问收管,仅以咨送了事。据法违限一年例应调卫改遣,似难为本犯宽也。以上三项系臣行察,据该司手本循职参驳。伏乞敕下该部将高瞻昆钮光先责,令当时起解蔡奕琛违限年馀例应改卫速行,察覆至朦玩吏书严加惩治各司积弊不止,遣戍一事容臣极力搜剔,以副职掌统。希圣鉴施行奉旨,该部知道。

谴戍部艺文二〈诗〉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隋·孙万寿

贾谊长沙国,屈平湘水滨。江南瘴疠地,从来多逐臣。粤余非巧宦,少小拙谋身。欲飞无假翼,思鸣不值晨。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刍狗。失路乃西浮,非狂亦东走。晚岁出函关,方春度京口。石城临虎据,天津望牛斗。牛斗盛妖氛,枭獍已成群。郤超初入幕,王粲始从军。裹粮楚山际,披甲吴江濆。吴江一浩荡,楚山何紏纷。惊波上溅日,乔木下临云。系越恒资辨,喻蜀几飞文。鲁连唯救患,唐彬不竞勤。羁游岁月久,归思常搔首。非关不树萱,岂为无杯酒。数载辞乡县,三秋别亲友。壮志后风云,衰鬓先蒲柳。心绪乱如丝,空怀畴昔时。昔时游帝里,弱岁逢知己。旅食南馆中,飞盖西园里。河间本好书,东平唯爱士。英辨接天人,清言洞名理。凤池时寓直,麟阁常游止。胜地盛宾僚,丽景相携招。舟汎昆明水,骑指渭津桥。祓除临灞岸,供帐出东郊。宜城酝始熟,阳翟曲新调。绕树乌啼夜,雊麦雉飞朝。细尘梁下落,长袖掌中娇。欢娱三乐至,怀抱百忧销。梦想犹如昨,寻思久寂寥。一朝牵世网,万里逐波潮。回轮常自转,悬旆不堪摇。登高视衿带,乡关白云外。回首望孤城,愁人益不平。华亭宵鹤唳,幽谷早莺鸣。断绝心难续,惝恍魂屡惊。群纪通家好,邹鲁故乡情。若值南飞雁,时能访死生。

《送王内敬重戍辽海》明·镏绩

别泪不可忍,杯行到手空。风尘重作客,寒暑易成翁。曙色连关树,秋声起塞鸿。天涯见亲友,还与故园同。

《夜泊湘陵县逢袁公礼戍贵州》郭武

青山如龙渡江去,江上波涛湿烟树。三湘七泽枉帆过,水绿蘋香是何处。


清波渺渺愁予心,寒猿故故啼枫林。谁将横笛叫清夜,一曲武溪深复深。


怜君远戍乌蛮客,把酒灯前话离别。相逢何必旧相知,惆怅回船江月白。

《拟青青河畔草》杨慎

河水清且涟,河上多芳草。春风二月时,千里交河道。交河汉家营,荒莽少人行。日暮凄风起,黄沙与云平。云间有孤雁,附书自乡县。翩翩欲下来,闻弦却惊散。草青雁北飞,草枯雁南归。雁飞有归时,征人无还期。

《寄升庵》张含

东观声名北斗齐,凤皇踪迹戍雕题。八千里外潮阳马,十九年来海上羝。铜柱蒹葭鸿雁响,铁城烟雨鹧鸪啼。连宵数有怀人梦,记得分明锦水西。

璧玉津辉锦里间,龙堤池水故潺潺。雕磨荆石刘公干,萧索江干庾子山。四海英雄空迸泪,一林猿鹤共愁颜。宴游尽日东山妓,谁道怀情善闭关。
《人日草堂诗》〈有引〉朱曰藩
升庵先生在江阳以画像寄我。白下揭于寓斋日夕,虔奉如在函丈嘉靖,己未人日西域金子大舆东海何子良俊,吴门文子、伯仁、黄子姬、水郭子第秣陵盛子时,泰顾子应祥相约,过余觞之斋中。斋南向先生像在壁间,诸君不肯背之。坐各东西席如侍侧之礼,比丘圆澜罂中,冷泉见饷觅得阳羡贡茶一角,烹泉为供,以宣瓯注之,焚沉香于垆作礼毕就坐各啧啧叹曰幸甚。今日乃得睹升庵。先生文子曰:今日之会奇矣。予当作人日草堂图以寄先生。予忻然拊掌,因歌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之句。作八阄散诸君,请各赋一篇,并寄先生,见吾辈万里驰仰之。怀越二日,文子图告成。又二日诸君诗次第成,予乃为之引。余按己未岁先生年七十二以是年六月卒于永昌。则诗画邮致之时,先生已不及见矣。是举也。论交之真敬长之悫,乐善之。诚胥于此徵焉。先辈风流真可以宽鄙惇,薄名不虚立。士不虚附用修,何以得此于诸贤哉。亦可以感矣。传之后世不独为艺苑之美谈也。
黄姬水得遥字

一勺名泉手自调,石筵香烬夜遥遥。半生寤寐虚双鲤,万里容辉挹片绡。学海竞誇天阁秘,春心欲托帝巫招。芳樽潦倒郎官舍,江芷皋兰雨未消。
郭第得乡字

先朝金马重文章,三十馀年适瘴乡。共羡史迁䌷石室,谁怜贾傅老潇湘。披图月就金陵堕,飞梦云牵玉垒长。方外游踪元不系,欲将瓢笠问江阳。
盛时泰得题字

人日寒多雨意低,冶城春色柳条齐。梅开东阁斜穿槛,潮过西州乱入溪。天末丰神劳梦寐,壁间丘壑有诗题。碧云回首人千里,巴水东流猿夜啼。
金大舆得怜字

人日梅花自可怜,折来谁为寄西川。八行欲附铜鱼使,四海争谣白雪篇。滇水山川增气色,锦江花柳隔风烟。何时一棹穿巴峡,得就扬雄问太元。

《寄升庵先生》前人

亭花落尽鹧鸪飞,吉甫台边春事稀。锦水毓华添丽藻,万山金碧有光辉。僰中僮隶传书至,湔上人家沽酒归。笑挈一壶江浦去,轻红刚值荔枝肥。

《从军诗三首,丙申春二月入五羊,三月十日抵雷阳,戍所作。》僧清

旧说雷阳道,今过电白西。万山岚气合,一锡瘴烟迷。末路随蓬累,残生信马蹄。那堪深树里,处处鹧鸪啼。
其二

窜逐辞金地,穷荒到海涯。云容飞赤鸟,星尾曳丹蛇。弃杖林成久,挥戈日未斜。天南并塞北,是处有胡笳。
其三

万壑奔流下,千山紫翠连。帆飞三峡雨,人入九秋天。客路浮云外,归心落日前。吾生犹未已,江汉是馀年。

谴戍部纪事

《隋书·史万岁传》:万岁,以功拜上大将军。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可。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由是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
《炀帝本纪》:大业元年七月丙午,滕王纶、卫王集并夺爵徙边。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二年七月戊申,莱州刺史牛方裕、绛州刺史薛世良、广州长史唐奉义、虎牙郎将高元礼,以宇文化及之党,皆除名,徙于边。
《朝野佥载》:袁守一性行浅促,时人号为料斗凫翁鸡。任万年尉雍州长史,窦怀贞每欲鞭之。乃于中书令宗楚客门,饷生菜除监察怀贞未知也。贞高揖曰驾欲出公作如此检,校守一即弹之。月馀贞除左台御史大夫。守一请假不改,出乞解贞呼而慰之。守一兢惕不已,楚客知之为除右台侍御史于朝堂,抗衡于贞曰与公罗师罗师者,市郭儿语无交涉也。无何楚客以反诛,守一以其党配流端州。《旧唐书·代宗本纪》:宝应元年四月,代宗即位。九月,秘书监韩颍、中书舍人刘烜配流岭表。
《德宗本纪》: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六月,中官邵光超受淮西旌节,李希烈遗缣七百匹,事发,杖六十,配流。由是中官不敢受赂。
贞元十一年七月,河东监军王定远配流崖州,坐专杀也。
十九年十一月壬申,监察御史崔薳入台近,不练故事,违式入右神策军。上怒,笞四十,配流崖州。
《唐国史补》:窦参之败,给事中窦申止于配流。德宗曰:吾闻申欲至,人家谓之鹊喜。遂赐死。
《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六年九月戊戌,富平县人梁悦为父复仇,杀秦杲,投狱请罪。特敕免死,决杖一百,配流循州。
元和十二年四月辛丑,驸马都尉于季友居嫡母丧,与进士刘师服欢宴夜饮。季友削官爵,笞四十,忠州安置;师服笞四十,配流连州。
元和十四年三月辛卯,李师道妻魏氏并男没入掖庭,堂弟师贤师智、侄弘巽配流。
《敬宗本纪》:宝历元年十月甲子,三司鞫武昭狱得实,武昭及弟汇、役人张少腾宜付京兆府决,河阳节度掌书记李仲言配流象州,汇流崖州,太学博士李涉流康州,皆坐武昭事也。
《文宗本纪》:宝历二年十二月丁未,道士纪处元、杨冲虚,伎术人李元戢、王信等,并配流岭南。
太和四年三月己丑,诏兴元监军使杨叔元宜配流康州百姓,锢身递于配所。
太和六年五月己未,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而亡窜,官捕其父囚之,兴归,待罪有司。京兆尹杜悰、中丞宇文鼎以兴自首免父之囚,其孝可奖,请免死。诏两省参议,皆言杀人者死,古今共守,兴不可免。上竟从悰等议免死,决杖八十,配流灵州。
《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四年八月己未,惕隐瑶升、拽剌欻烈、朔州节度使慎思、应州节度使骨只、云州节度使化哥、军校李元迪、蔚州节度使佛留、都监崔其、刘继琛,皆以闻敌逃遁夺官;配烈仍配隶本贯。
《兴宗本纪》:重熙二十一年七月癸亥,近侍小底卢宝伪学御画,免死,配役终身。
《天祚本纪》:乾统二年夏四月辛亥,诏诛乙辛党,徙其子孙于边。
《宋史·刑法志》:建隆三年,时天下甫定,刑章弛废,吏不明习律令,牧守又多武人,率意用法。金州防禦使仇超等坐故入死罪,除名流海岛,自是人知奉法矣。《太祖本纪》:开宝二年冬十二月己亥,右赞善大夫王昭坐监大盈仓,其子与仓吏为奸赃,夺两任、配隶汝州。
开宝七年十二月己巳,左拾遗刘祺坐受赂,黥面、杖配沙门岛。
《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二年十二月丁巳朔,试诸州所送天文术士,隶司天台,无取者黥配海岛。
太平兴国七年四月丁丑,卢多逊褫职流崖州,并徙其家,期周以上亲悉配远裔。
端拱元年三月乙亥,郑州团练使侯莫陈利用坐不法,配商州禁锢,寻赐死。
淳化三年四月丁丑,诏江南、两浙、荆湖吏民之配岭南者还本郡禁锢。
《真宗本纪》:咸平三年十一月甲戌,环、庆副部署徐兴削籍配郢州。
景德二年四月甲辰,戎人寇环州,击败之,执其酋庆𡗀,请戮之,诏释其罪,配淮南。大中祥符六年三月丁未,诏沙门岛流人罪轻者徙近地。
大中祥符七年六月丙辰,眉州通判董荣受赇鬻狱,长安知县王文龟酗酒滥刑,并投荒裔。八月丁巳,杨光习坐擅领兵出砦,又诬军中谋杀司马张从吉,配隶邓州。
大中祥符九年三月乙丑,著作佐郎高清以赃贿杖脊,配沙门岛。
天禧四年八月甲辰,入内押班郑志诚坐交朱能,削两任、配隶房州。
《谈录》:真宗朝尝有兵士作过于法,合死特贷命于横门。决脊杖二十改配。其军士声高叫唤,乞剑不伏决。杖从人把捉不得,遂奏取进止。传宣云须决杖二十后别取,进止处斩。寻决讫取旨,真宗云此只是怕见吃杖后如此既已决了。便送配所更莫与问,其宽恤如此。今洪基益固景祚绵昌,岂不由祖宗积德之所及乎。
《宋史·刑法志》:天圣初,吏同时以赃败者数人,悉窜之岭,下诏申儆在位。有平羌县尉郑宗谔者,受赇枉法抵死,会赦当夺官。帝问辅臣曰:尉奉月几,岂禄薄不足自养耶。王钦若对曰:奉虽薄,廉士固亦自守。特杖宗谔,配隶安州。其后数惩贪吏,至其末年,知以廉自饰,犯法者稍损于旧矣。
《仁宗本纪》:明道元年四月戊午,知隶州王涉坐冒请官地为职田,配广南牢城。
《刑法志》:熙宁二年,比部郎中、知房州张仲宣尝檄巡检体究金州金坑,无甚利。土人惮兴作,以金八两求仲宣不差官。及事觉,法官坐仲宣枉法赃应绞,援前比贷死,杖脊、黥配海岛。知审刑院苏颂言:仲宣所犯,可比恐喝条。且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有罪得乘车,今刑为徒隶,其人虽无足矜,恐污辱衣冠耳。遂免杖、黥,流贺州。自是命官无杖黥法。
《神宗本纪》:元丰元年十二月丙辰,诏青州民王赟以复父雠免死,刺配邻州。
《刑法志》:元丰元年,青州民王赟父为人殴死,赟幼,未能复雠。几冠,刺雠,断支首祭父墓,自首。论当斩。帝以杀雠祭父,又自归罪,其情可矜,诏贷死,刺配邻州。《甲申杂记》:沙门岛,旧制有定额过额则取一人投之海中。马默处厚知登州建言,朝廷既贷其生矣。即投诸海中,非朝廷之本意。今后溢额乞选年深自至配。所不作过人移登州。神宗深然之,即诏可著以为定制。未几马方坐堂上忽昏困如梦寐中见一人,乘空来如世间所画符使也。左右挟一男一女至马前,大呼曰:我自东岳来。圣帝有命,奉天符马默本无嗣以移沙门岛罪人事上,帝特命赐男女各一人。遂置二童乘黄云而去。马惊起与左右卒。隶见黄云东去,后生男女二人马亲语余如此。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五年四月丙午,贵池县丞黄大本坐枉法赃,杖脊、刺配南雄州。
绍兴十四年六月丙申,内侍白鄂坐诽谤,及其客张伯麟俱黥配吉阳军。
《孝宗本纪》:乾道元年正月丙子,淮西守将孔福以遇敌弃城伏诛,顿遇夺官,刺面配吉阳军。
乾道二年九月甲辰,知上元县李允升犯赃贷死,杖脊剌面,配惠州牢城,籍其赀。
乾道三年二月戊戌,直秘阁、前广东提刑石敦义犯赃,剌面配柳州,籍其家。八月丁酉,内侍陈瑜、李宗回坐交结戚方受赂,瑜除名、决杖、黥面配循州,宗回除名、筠州编管。
《光宗本纪》:绍熙二年十二月甲辰,诏庆远军承宣使、内侍省都知杨皓怀奸凶恣,剌面杖脊,配吉州。《宁宗本纪》:庆元六年九月甲子,婺州布衣吕祖泰上书,请诛韩𠈁冑、苏师旦,逐陈自强等,以周必大代之。诏杖祖泰,配钦州牢城。
开禧三年五月戊寅,用四川宣抚司奏,吴曦党人张伸之等一十六人除名,编配两广及湖南诸州。嘉定元年十月辛巳,蔡琏除名,配赣州牢城。
嘉定八年三月辛巳,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何致坐妄造事端、营惑众听,配广西牢城。
《理宗本纪》:嘉熙二年十二月丙午,司户柳臣举配雷州。
《度宗本纪》:咸淳七年六月,台臣劾朱善孙督纲运受赃四万五千,诏特贷死,配三千里,禁锢不赦。
《瀛国公本纪》:德祐元年四月庚申,令狐概除名、配郁林州牢城,籍其家。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七年八月庚午朔,萧简等十人历河南五路,擅招阑遗户,事觉,谪其为首者从军自效,馀皆杖之。
《成宗本纪》:大德六年正月乙未,以诸王真童诬告济南王,谪置刘国杰军中自效。二月庚午,谪诸王孛罗于四川八剌军中自效。
大德七年三月己酉,以脱欢诬告诸王脱脱,谪置湖广省军前自效。
《武宗本纪》:至大二年十一月丙午,诸王孛兰奚以私怨杀人,当死,大宗正也可札鲁忽赤议,孛兰奚贵为国族,乞杖之,流北鄙从军,从之。
《文宗本纪》:至顺元年冬十一月丙午,恩州诸王按灰,坐击伤巡检张恭,杖六十七,谪还广宁王所部充军役。
《剪胜野闻》:翰林应奉唐肃。初以失朝坐免,官归乡里。太祖重其才,再召入尝命侍膳食。讫拱著致恭。帝问曰:此何礼也。肃对曰:臣少习俗礼。帝怒曰:俗礼可施之天子乎。罪坐不敬谪戍濠州。
《明大政纪》:洪武二十七年九月,日照县民江伯儿,以母病,割股肉食之,不愈。乃祷于岱岳祠誓,云:母病愈,则杀子以祀。既而母病愈,竟杀其三岁子祭之。有司以闻上怒曰:父子天伦至重。《礼》父为长子三年服。今伯儿无故,贼杀其子,灭绝伦理,宜亟捕之。勿使伤坏风化。遂逮伯儿,杖一百,谪戍南海。
《吴中故语》:严德明,在洪武中为左佥都御史。尝掌院印以疾求归,发广西南丹充军。面刺四字曰南丹正军后得代归吴中,居于乐桥深自隐讳。与齐民等宣德,末年犹存西军之过暴,苦民家。公奋手殴之西军,讼于察院被逮。时御史李立坐堂上,公跪陈云:老子也,曾在都察院勾当来识法度,底岂肯如此。李问云:何勾当严。公云:老子在洪武时,曾都察院掌印,今堂上版榜所称严德明者,即是也。李大惊急扶起之,延之后堂。请问旧事欢洽,竟日而罢。后御史缪让家宴客教授李绮上坐,致公作陪。公时贫甚,头戴一帽已破,用杂布补之。绮易其人见公面,上刺字怜而问之。云:老人家何事刺此四字。公怒,因自述老子是洪武遗臣,任佥都御史不幸有疾,蒙恩发南丹。今老而归且曰先时法度利害不比如今官吏绮亦大惊拜而请罪。因退避下坐,前辈朴雅安分如此。闻之长者洪武时,吴中多有仕者。而惟严公一人得全归焉。今其子孙不闻如何也。然当公在时已埋没不为人所知,况其后乎。
《备遗录》:程公讳通,字彦亨。授辽王府纪善,以祖丧免归。复庐墓三年服阕,进左长史,从王之国靖。难师起朝廷遣人告急,通草上封事数千言进之。文皇入继大统,知公有封事。诏械诣京师。死之家人戍边录,其家得田数十亩,遗书数十百卷而已。
廖公讳镛无为,州巢县人德庆侯权之子革除,间以元勋。后任散骑舍人见用。癸未岁四月十日,就戮母汤氏,东瓯王长女也。入浣衣局,弟铭钺俱充军。谢公讳升,不知何所人曾犯靖难之师。壬午岁伏诛。父旺子咬儿俱发金齿卫充军。
《畜德录》:刘东山公大夏为广东布政。至新会县时,吴廷举为令,公到久乃迎。告以邹智殓事故迎迟。时邹以名士出谪。公亦重之不怪其迟,且嘉其贤。东山公当发戍毡帽布袍,徒步过大明门匍匐顿首,乃行策一蹇驴。赴戍所时,以兵部尚书谪发,莫不加礼。不欲至戍。公曰:大夏有罪不加之诛,今复不服役耶。披甲持锐与诸卒无异,莫不叹服。
《明外史·燕云传》:云,陕西咸宁人。正统十一年,擢潞州知州以善政闻。同时知州以治行称者,有张需。需知霸州抑奸豪兴遗利政绩大著。正统十年,举治行卓异宴于礼部,赐宝钞袭衣。既还任有牧马于州者为民害。需执而治之。牧长走愬于中官王振,遂执下锦衣,狱谪戍边。时论咸不平,然莫敢救也。其后州人称良牧必首需。
《复辟录》: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圣旨,于谦、王文、舒良、王诚、张永、王勤,论法本当凌迟,从轻决了。罢家下人口免死充军,家小免为奴。著随住家财入官。陈循江渊俞士悦项文曜免死,发口外永,远充军。家小随住。
《明外史·岳正传》:天顺初,正以修撰原官入阁仅二十。八日,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行至涿,夜宿传舍。手拲急,气奔且死。涿人杨四醉卒酒,脱正拲,刳其中,且厚赂卒,乃得至戍所。
《畜德录》:岳正,字子方,为翰林修撰,英庙甚重之。尝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后谪戍于边,自题其像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从今以后再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