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七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二百七十四卷目录

 弓矢部艺文一
  弓铭           周武王
  弧矢铭          汉李尤
  良弓铭           前人
  谢武陵王赐弓启      齐王融
  弓矢赞        梁昭明太子
  弓赋           宋吴淑
  箭赋            前人
 弓矢部艺文二〈诗〉
  小雅彤弓三章
  咏弓           梁宣帝
  咏弓           唐太宗
  弓             李峤
  箭             前人
  石箭头歌        明谢应芳
 弓矢部选句
 弓矢部纪事
 弓矢部杂录

戎政典第二百七十四卷

弓矢部艺文一

《弓铭》周武王

屈申之义,废兴之行,无忘自过。

《弧矢铭》汉·李尤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协并,八极同纪。

《良弓铭》前人

弓矢之作,爰自曩时。乡射载礼,招命在诗。妙称颜高,巧发晋师。不争之美,亦以辨仪。

《谢武陵王赐弓启》齐·王融

殿下摛藻,蕙楼畅艺,兰苑敷积玉于风筵,叠连珠于月的兔。园掩秀邺,水惭奇融。揖让未工,滥陪升饮之赏;操弧反正,谬奉招贤之锡。文韬镂景,逸干捎云。玩溢百龄,佩流千载。

《弓矢赞》梁·昭明太子

弓用筋角,矢制良工。亦以观德,非止临戎。杨叶命中,猿堕长空。

《弓赋》宋·吴淑

昔圣人弦木为弧,剡木为矢,故天下以服,而万民以治。若乃六材七干之妙,三钧九和之美,著以角𧤗,饰之象弭,绣质良材,乌号径理。或为备盗之用,或著为箕之旨,赏功有彤玈之赐,射远著往来之体,得繁弱于封父,用桃弧于楚子。尔其仰高举下之道,执弰承弣之仪。或创其始于倕羿,或传其本自般挥。初观宛转之形,翩其反矣,乍得穹隆之状,受言藏之,若夫檿弧,尝见于亡周大屈,亦闻于赐鲁綦连四叠,陈球千步。招虞人而不进,佞齐宣而宁误。若其晋平七札,颜高六钧,麟胶兮棘竹,燕角兮楚筋。尹襄之问郤至,朱穆之呵虎。贲则有韬于韣韔之衣,加以金玉之饰。或重男子之事,或小楚人之得。贺以屈卢,并玆越棘,尽高鸟而见藏,射太阴而救蚀。尔其东明击水混填,贯船必麻筋而杨干,岂金弧而玉弦二十石,独有,羊侃三百斤兼闻盖。延青檀。既其劲利,绿沈亦复精坚,极妙理于九合,穷精思于三年,亦有麻林之造,挹娄之美。嘉此阳声,宝兹上制诗著载櫜礼,标垂帨徐偃之受祯祥。太宗之询脉理。至若号以推亡名之,曲张倚于西序。宝在东房,或插于雕服,或挂以扶桑。故大侯既抗,我弓既张,则见其威仪,棣棣而射,矢斯藏。

《箭赋》前人

若夫勾越之簳,会稽之美,宝东房之垂竹,藏陈庭之楛矢。耿恭傅毒,郎基剪纸,飞卫见困于甘蝇,由基擅能于吕锜。尔其夏服忘归之已作,三镰八法之既修,舍之如破,束之其搜,中肩兮夹脰,贯毂兮汰辀。或回船而受敌,或缘水以相求,则有鲁金仆姑,鸿超綦卫,关羽中之而刮骨,项羽叱之而坠地。至于飞铓电影,毒铁焦铜,取董泽而宁既,采蒲台而欲空。或有蓬桑共施,彤玈并锡,圉人既见于浴马,汉将方惊于射石。或以勉由也之学,或以比史鱼之直,喻随人而侯景能言,譬弦上而陈琳见释。至夫威号天策,神名续长,射丁侯而则病,异函人之恐,伤鲁连之下。聊城安于之备,晋阳先驱既为于无忌居守,仍闻于卞庄。亦有高禖祈子夏官献箙,玩彼鹘尾,重玆金镞。李陵兵尽而徒手,隗嚣势穷而发屋。张侯既言于贯肘,显达更欣于拔目。白猿拥树以长号,神女衔冤而昼哭。剪蒿楛以无馀,伐淇园而未足。至其丽龟以献,策马言归,纷然雨集,欻尔虹飞,中楯瓦以犹劲,穿杨叶以无亏饮石梁而已,绝定天山而更奇斯圣人,剡木之利亘万古而申威。
弓矢部艺文二《小雅·彤弓三章》此天子燕有功诸侯而锡以弓矢之乐歌也。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赋也〉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赋也〉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赋也〉

《咏弓》梁·宣帝

虞人招不进,繁氏久称工。已悲轩主迹,复挹楚王风。

《咏弓》唐太宗

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弓》李峤

桃文称辟恶,桑质表初生。宛转雕鞬际,依稀半月明。遥弯落雁影,虚引怯猿声。徒切乌号思,攀龙遂不成。

《箭》前人

汉甸初收羽,燕城忽解围。影随流水急,光带落星飞。夏列三成范,尧沈九日辉。断蛟云梦泽,希为识忘归。

《石箭头歌》明·谢应芳

吴人开渠自望亭通漕湖,多得石箭头,长洲徐伯昂持以见遗,请为赋诗。

南山烂尽苍云根,飘风势欲倾昆崙。老砮作镞几千载,神镵鬼削秋无痕。沈沙不随戈戟折,太阴元精壮冰结。五丁手抉出重泉,犹带尧时九乌血。鸺鹠惊破胆,罔两走折足。独有老于菟,坐啸风满谷。猿臂将军骨已枯,苍头颅儿金仆姑,时乎时乎奈尔砮。

弓矢部选句

魏陈琳武军赋其弓,则乌号越耗,繁弱角端,象弭绣质哲拊文身,矢则申息肃慎,箘簬空疏,焦铜毒铁,丽毂挞辀。

弓矢部纪事

《外纪》:黄帝命挥作弓,夷牟作矢,以威天下。
《世本》:挥于作弓,夷则作矢,皆黄帝臣。弓之神名曲张,矢之神名续长。
《外纪》:少昊次妃生般,为工正制弓矢,主祝弧星。《山海经》:少皞生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注〉彤弓,朱弓;矰,矢名,以白羽。羽之言令羿以射逆除患,扶助下,国言射杀凿齿、封豕之属也。
《左传》:庄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公右歂孙生搏之。〈注〉金仆姑,矢名。
闵公二年,狄人伐卫,公与石祈子玦,与宁庄子矢,使守。曰: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
成公十六年,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吕锜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韬,而死,以一矢复命。
《说苑》: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韩诗外传》:齐景公使人为弓,三年乃成。景公得弓而射不穿二札,景公怒,将杀弓人,弓人之妻往见景公曰:蔡人之子,弓人之妻也。此弓者,太山之南乌,号之柘,骍牛之角,荆麋之筋,河鱼之胶也。四物者,天下之练材也,不宜穿札之少如此。且妾闻奚公之车,不能独走;莫邪虽利,不能独断;必有以动之。夫射之道在手若附枝,掌若握卵,四指如断短杖,右手发之,左手不知,此盖射之道。景公以为仪,而射之穿七札,蔡人之夫立出矣。
《左传》:昭公七年,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相,好以大屈,既而悔之,薳启疆闻之,见公,公语之,拜贺,公曰:何贺。对曰:齐与晋越,欲此久矣,寡君无适与也。而传诸君,君其备禦三邻,慎守宝矣,敢不贺乎。公惧,乃反之。
定公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门于阳州,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阳州人出,颜高夺人弱弓,籍丘子锄击之,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锄,中颊,殪,颜息射人中眉,退曰:我无勇,我志其目也。师退,冉猛伪伤足而先,其兄会乃呼曰:猛也殿。
哀公二十六年,卫出公自城锄,使以弓问子赣,且曰:吾其入乎。子赣稽首受弓,对曰:臣不识也。私于使者曰:昔成公孙于陈,宁武子,孙庄子,为宛濮之盟,而君入,献公孙于卫齐,子鲜,子展,为夷仪之盟,而君入,今君再在孙矣,内不闻献之亲,外不闻成之卿,则赐不识所由入也。诗曰:无竞惟人,四方其顺之,若得其人,四方以为主,而国于何有。
《国语》: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阙子、宋景公使弓工为弓,九年来见。公曰:为弓亦迟。对曰:臣不得见公矣。曰:臣之精尽于弓矣。献弓而归,三日而死。公张弓登台,东面而射,矢踰孟霜之山,集彭城之东,其馀力逸劲,饮羽于石梁。
《琅嬛记》:鲁人有仆忽不见,旬日而返。主欲笞之,仆曰:臣之姑修元女术得道,白日上升,昨降于泰山,召臣饮,极欢不觉,遂旬日。临别赠臣以金矢一乘曰:此矢不必善射,宛转中人而复归于笮主人。试之果然,韫而宝焉,因以金仆姑名之,自后鲁之良矢皆以此名。《战国策》:智伯阴结韩魏,将以伐赵。赵襄子之晋阳,至行城郭,案府库,视仓廪,召张孟谈曰:吾城郭之完,府库足用,仓廪实矣,无矢,奈何。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其高至丈馀,君发而用之。于是发而试之,其坚则箘簬之劲不能过也。
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顷襄王闻而召问之,对曰:见鸟六双,王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缴,时张而射之。此六双者,可得而囊载也。
《吕氏春秋》:齐宣王所用弓不过三石,而左右皆曰:此不下九石。宣王终日自以为能用九石。
孔丛子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
《风俗通》:乌号者,柘桑之枝,枝条畅茂,乌登其上,垂下著地,乌适飞去。从后拨杀,取以为弓,因名乌号。《后汉书·盖延传》:盖延字巨卿,渔阳人也。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
《祭彤传》:彤有勇力,能贯三百斤弓。
《耿恭传》: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卤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寇恂传》:光武北征燕、代。恂移书属县,伐淇园之竹,为矢百馀万。
《陆康传》:康少仕郡,以义烈称,除高成令。县在边陲,旧制,令户一人具弓弩以备不虞,不得行来。长吏新到,辄发民缮修城郭。康至,皆遣罢,百姓大悦。
《陈球传》:桂阳黠贼李研等群聚寇钞,太尉杨秉表球为零陵太守。球到。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馀步,多所杀伤。《段颎传》:建宁元年春,颎将兵万馀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卤兵盛,颎众恐。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激怒兵将曰: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颎驰骑于傍,突而击之,卤众大溃。
《吴志·孙权传》:建安十八年,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注〉《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前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平,乃还。
《魏志·挹娄传》: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古之肃慎氏之国也。善射,射人皆入因。矢施毒,人中皆死。
《陈留王纪》:景元三年,肃慎国遣使重译入贡,献其国弓三十张,长三尺五寸,楛矢长一尺八寸,石弩三百枚。
《高句丽传》:句丽别种依小水作国,因名之为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弓是也。
《晋书·武帝纪》:咸宁五年,肃慎来献楛矢、石弩。《元帝纪》:太兴二年八月,肃慎献楛矢石弩。
《桓石虔传》:石虔小字镇恶。有才干,趫捷绝伦。从父在荆州,于猎围中见猛兽被数箭而伏,诸督将素知其勇,戏令拔箭。石虔因急往,拔得一箭,猛兽跳,石虔亦跳,高于兽身,猛兽伏,复拔一箭以归。
《肃慎氏传》:有石弩,皮骨之甲,檀弓三尺五寸,楛矢长尺有咫。其国东北有山出石,其利入铁,将取之,必先祈神。
《石季龙载记》:李寿将李宏自晋奔于季龙,寿致书请之题曰赵王。石君季龙不悦,付外议之多,有异。同中书监王波议曰:今李宏以死自誓,若得反魂蜀汉,当鸠。率宗族混同王化,若遣而果也,则不烦一旅之师,而坐定梁,益就有进退,岂在逃命一夫。寿既号并日,月跨僭一方,今若制诏,或敢酬反,则取诮戎裔,宜书答之并赠,以楛矢使寿知我遐荒必臻也。于是遣宏备物以酬之。李宏既至,蜀汉李寿欲誇其境,内下令云羯使来庭,献其楛矢。季龙闻之怒甚,黜王波以白衣守中书监。
《宋书·萧思话传》:元嘉十四年,迁使持节、临川王义庆平西长史、南蛮校尉。太祖赐以弓琴,手敕曰:丈人顷何所作。事务之暇,故以琴书为娱耳,所得不曰义邪。眷想常不忘情,想亦同之。前得此琴,云是旧物,亦有名京邑,今以相借。因是戴颙意于弹抚,响韵殊胜,直尔嘉也。并往桑弓一张,材理乃快,先所常用,既久废射,又多病,略不能制之,便成老公,令人叹息。良材美器,宜在尽用之地,丈人真无所与让也。
《南齐书·戴僧静传》:陈引叔,泰始初,随太祖东讨,遂归身随从征伐。小心慎事,以功见赏,封当阳县子,官至太子左率。启世祖以锻箭用铁多,不如铸作。东冶令张侯伯以铸钝,不合用,事不行。《三国典略》:梁以护军将军陆法和为郢州刺史,封江乘县公法,和尝军次白帝,谓人曰:诸葛孔明可谓名将,吾目见之。此城旁有埋弩箭镞一斛,许因令掘之,果如其言。
《魏书·秦明王翰传》:翰子仪膂力过人,弓力将十石;陈留公虔,槊大称异。时人云:卫王弓,桓王槊。
《奚康生传》:康生性骁勇,有武艺,弓力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从都将李兜为前驱军主,频战陷陈,壮气有闻。萧鸾置义阳,〈阙〉招诱边民。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进围其城。鸾将张伏护自升城楼,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以强弓大箭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民见箭,皆云狂弩。萧衍闻康生能引强弓,力至十馀石,故特作大弓两张,送与康生。康生得弓,便会集文武,乃用平射,犹有馀力。其弓长八尺,把中围尺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观者以为希世绝伦。弓即表送,置之武库。
《孝文帝本纪》:太和十有二年八月甲子,勿吉国贡楛矢、石砮。
《宣武帝本纪》:景明四年八月庚子,勿吉国贡楛矢。正始四年二月己未,勿吉国贡楛矢。
永平四年八月癸巳,勿吉国献楛矢。
延昌元年八月丁亥,勿吉国贡楛矢。
《孝明帝本纪》:延昌四年正月,即位。冬十月庚午朔,勿吉国贡楛矢。
《吐谷浑传》:吐谷浑阿豺暴病,临死召诸子弟告之曰:先公车骑舍其子虔以大业属吾,吾岂敢忘先公之举而私于纬代,其以慕瑰继事。阿豺有子二十人,纬代,长子也。阿豺又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
《北史·王杰传》:恭帝元年,杰从于谨围江陵。时栅内有人,善用长槊,战士将登者,多为所毙。谨令杰射之,应弦而倒。登者乃得入,馀众继进,遂拔之。谨喜曰:济我大事者在此箭也。
《北齐书·綦连猛传》:猛转中外府帐内都督,赏邙山之功,封广兴县开国君。五年,梁使来聘,云有武艺,求访北人,欲与相角。世宗遣猛就馆接之,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兼共试力,挽强弓,梁人引弓两张,力皆三石,猛遂并取四张,叠而挽之,过度。梁人嗟服之。
《郎基传》:基累迁海西镇将。梁吴明彻率众攻围海西,基奖励兵民,固守百馀日,军粮且罄,戎仗亦尽,乃至削木为箭,剪纸为羽。围解还朝,仆射杨愔迎劳之曰:卿本文吏,遂有武略。削木剪纸,皆无故事,班墨之思,何以相过。
《隋书·李密传》:密有图翟让之计,让至密所。密引让入坐,有好弓,出示让,遂令让射。让引满将发,密遣壮士蔡建自后斩之。
《靺鞨传》: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之肃慎氏也。人皆射猎为业,角弓长三尺,箭长尺有二寸。常以七八月造毒药,傅矢以射禽兽,中者立死。
《林邑传》:王戴金花冠,形如章甫,衣朝霞布,珠玑璎珞,足蹑革履,时复锦袍。良家子侍卫者二百许人,皆执金装刀。有弓、箭、刀、槊,以竹为弩,傅毒于矢。
《西突厥传》:帝取桃竹白羽箭一枝以赐射匮,因谓之曰:此事宜速,使疾如箭也。使者返,路经处罗,处罗爱箭,将留之,使者谲而得免。射匮闻而大喜,兴兵袭处罗,处罗大败。
《唐书·刘黑闼传》:秦王建天策府,其弧矢制倍于常。逐黑闼也,为突厥所窘,自以大箭射却之。突厥得箭,传观,以为神。后馀大弓一、长矢五,藏之武库,世宝之,每郊丘重礼,必陈于仪物之首,以识武功云。
《王忠嗣传》: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平世为将,抚众而已。吾不敢竭中国力以幸功名。故训练士马,随缺缮补。有漆弓百五十斤,每韬之,示无所用。军中士气盛,日夜思战,忠嗣纵诡间,伺卤隙,时时出奇兵袭敌,所向无不克,故士亦乐为用。军每出,召属长付以兵,使授士卒,虽弓矢亦志姓名其上。军还,遗弦亡镞,皆按名第罪。以是部下人自劝。
《张巡传》:雍丘令令狐潮举县附贼。以贼众四万薄城。城中矢尽,巡缚槁为人千馀,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槁人;还,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军大乱,焚垒幕,追奔十馀里。
《册府元龟》:元和九年三月乙亥,赐振武军弓甲三百驮。
《清异录》:宝历中帝造纸箭竹皮弓,纸间密贮龙麝末香,每宫嫔群聚,帝躬射之中者,浓香触体,了无痛楚。宫中名风流箭,为之语曰:风流箭中的,人人愿。《册府元龟》:文宗太和元年十一月,京兆尹奏伏缘畿甸频有贼,徒应官健子弟若要习射并,请令本司各制射垛教试,不得将弓箭出城,假托习射从之。太和二年七月,内出弓箭及刀三千四百只,口令度支,差人送银州防禦营田。
太和九年十二月庚寅,敕罢两街军器。先是元和十年六月十三日,敕以内库弓箭陌刀赐左右街使,充宰相入朝以为翼卫。及建福门而退,至是因训注之乱,悉罢之。其所赐两街军器,尽归于弓箭库。
《唐书·刘巨容传》:王郢反,攻明州,巨容以筒箭射郢死,拜明州刺史。
《田頵传》:时称朱瑾槊,米志诚弩,皆为第一。安仁义常曰:志诚弩十,不当瑾槊之一;瑾槊十,不当吾弓之一。《黑水韎鞨传》:其矢石镞,长二寸,盖楛砮遗法。
《室韦传》:土少金铁,率资于高丽。器有角弓、楛矢,人尤善射。
《南诏传》:永昌之西,野桑生石上,其材上屈两向而下植,取以为弓,不筋漆而利,名曰暝弓。
《南蛮骠传》:骠,古朱波也。其西有扑子蛮,趫悍,以青娑罗为通身裤,善用竹弓,入林射飞鼠无不中。人多长大,负排持槊而斗。又有望蛮者,用木弓短箭,镞傅毒药,中者立死。
《酉阳杂俎》:荆州陟寺僧那照善射,言雕翎能食诸鸟,羽复善作风羽,风羽法去括三寸,钻小孔,令透笴及锼风渠深,一粒自括,达于孔,则不必羽也。
《五代史·陆思铎传》:思铎,领恩州刺史。梁、晋相距河上,思铎镂其姓名于箭筈以射晋军,而矢中庄宗马鞍,庄宗拔矢,见思铎姓名,奇之。其后灭梁,思铎谒见,庄宗出其矢以示之,思铎伏地请死,庄宗慰而起之。《符存审传》:存审,卒于幽州。临终,戒其子曰:吾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取将相,然履锋冒刃出死入生而得至此也。因出其生平所中矢镞百馀而示之曰:尔其勉哉。
《辽史·太宗本纪》:会同元年四月,女直贡弓矢。
会同四年八月庚子,晋遣使进犀弓、竹矢。
《兴宗本纪》:重熙十年九月癸亥,上猎马盂山,草木蒙密,恐猎者误射伤人,命耶律迪姑各书姓名于矢以志之。
重熙十二年二月,禁关南汉民弓矢。
《国语》:解车驾远归閤门,使持雄箭勘,箭官持雌箭,比较相合,而后入宫。
《宋史·曹光实传》:光实从子克明知辰州。抚水蛮叛,徙宜、融、桂、昭、柳、象、邕、钦、廉、白十州都巡检使兼安抚使。既至,蛮人献药一器,曰溪洞药,药箭中人,以是解之可不死。克明曰:何以验之。曰:请试以鸡犬。克明曰:当试以人。乃取药箭刺酋股而饮以药,即死,群蛮惭惧而去。
《西夏传》:至道初,李继迁遣左都押衙张浦以橐驼及良马来献。太宗令卫士翘关、超乘、引彊、夺槊于后园,俾浦等观,且令兵士皆拓两石弓。帝笑问浦曰:羌人敢敌否。浦曰:羌部弓弱矢短,但见此长大人则已遁矣,况敢敌乎。
《八编类纂》:真宗咸平元年,马军都头石归宋进木羽弩箭,以木为簳为翎,长尺馀,所激甚远,入铠甲则簳去而镞留,牢不可拔。
《玉海》:咸平五年六月,石普言能发火毬火箭,上召至崇政殿试之,辅臣同观。先是开宝二年三月,冯继升岳义方上火箭法,试之,赐束帛。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二年六月甲午,罢邕、宜州岁贡药箭。
《郭进传》:牛思进者,祈州无极人。少从军,以膂力闻。尝取强弓絓于耳,以手引之令满。
《赵振传》:振徙湖北都巡检使兼制置南路。以南方暑湿,弓弩不利,别创小矢,激三百步,中辄洞穿,蛮遂骇散。
《和斌传》:斌子诜,以荫为河北副将,累官至右武大夫、威州刺史、知雄州。上制胜强远弓式,能破坚于三百步外,边人号为凤凰弓。
《范恪传》:恪,字许国。迁供备库副使。恪有弓胜一石七斗,其箭镞如铧,名曰铧弓。又于羽间识其官称、姓氏,凡所发必中,至一箭贯二人。他日,取焦蒿砦归,恪独殿后,为数千骑所袭。恪视矢箙止有二铧,即为引满之势,贼遽却。
《梦溪笔谈》: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其弓有六善:一者,往体少而劲;二者,和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四者,寒暑力一;五者,弦声清实;六者,一张便正。凡弓,往体少则易张而寿,但患其不劲;欲其劲者,妙在治筋。凡筋生长一尺,乾则减半,以胶汤濡而极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己尽,无复伸弛。又揉其材,令仰,然后傅角与筋,此两法所以为筋也,凡弓节短则和而虚,节长则健而柱,节得中则和,而有力仍弦声清实。凡弓初射,与天寒则劲强而难挽射久;天暑则弱而不胜矢,此胶之为病也。凡胶欲薄而筋力尽,强弱任筋而不任胶,此所以射久力不屈寒暑力一也。弓所以为正者,材也。相材之法,视其理。其理不因矫揉而直中绳则张而不跛,此弓人之所当知也。
《宋史·王圭传》:圭季父罕,以荫知宜兴县。时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州闻之,皆愿为常州法。
《兵志》:熙宁七年,判监吕惠卿言:其所上弓式及其他兵器制度,下殿前、马、步三司令定夺去取。而逐司不过取责军校文状以闻,非独持其旧说不肯更张,又其智虑未必能知作器之意。臣于朝廷已行之令,非敢言改,乞就一司同议。帝乃遣管军郝质赴监定夺,皆曰便。时军器监制器不一,材用滋耗。于是诏不以常制选官驰往州县根括牛皮角筋,能令数羡,次第加奖。是岁,始造箭曰狼牙,曰鸭觜,曰出尖四楞,曰一插刃凿子,凡四种推行之。
《玉海》:元丰二年,上闻尹抃能为弓,能辨六材,命乘驿赴阙,五年八月,抃造插弰弓。
元丰六年九月丁巳,上批付刘昌祚所进器械,具悉今赐卿金线,乌弰弓一,神臂弓二。
《挥麈后录》:扬州郡治之东庑扄锁屋数间,上有建隆元年朱漆金书牌,云非有缓急,不得辄开。宣和元年,盗起浙西,诏以童贯提师讨之。道出淮南,见之焚香,再拜,启视之,乃弓弩各千。爱护甚至,俨然如新。贯命弦以试之,其力比之后来过倍,而制作精妙,不可跂及。士卒皆叹服,施之于用,以致成功。此盖太祖亲征,李重进时所留者。
《宋史·兵志》:建炎初,上谕宰执曰:方今战士无虑三十万,若皆被坚执锐,加以弧矢之利,虽强敌,无足畏也。造弓必用良工善价。
《杨再兴传》:兀朮顿兵十二万于临颍。再兴以二百骑遇敌于小商桥,骤与之战,杀二千馀人,及万户撒八孛堇、千户百人。再兴战死,后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
《毕再遇传》:再遇引兵赴六合,金人进兵围城,城中矢尽,再遇令人张青盖往来城上,金人意其主兵官也,争射之,须臾矢集楼墙如猬,获矢二十馀万。
《玉海》:宋绍兴三年,上谓辅臣曰:造弓必用良工,今御前所造弓,其直八千,可以为式,宜令军器所及张俊军中分造。
韩世忠之制兵器,凡今跳涧以习骑,洞贯以习射,狻猊之鍪,连锁之甲,斧之有掠阵,弓之有克敌,皆世忠之遗法。
《挥麈三录》:洪景伯兄弟应博学宏词,以克敌弓铭为题,洪惘然不知所出。有巡铺老卒睹于案间,以问洪云:官人欲知之否。洪笑曰:非尔所知。卒曰:不然,我本韩世忠太尉之部曲,从军日目见有人以神臂弓旧样献于太尉,太尉令如其制度制以进御,赐名克敌。并以岁月告之,洪尽用其语。首云绍兴戊午五月大将云云,主文大以惊喜,是岁遂中科目,若有神助焉。此盖熙宁中,西人李宏中创造,因内侍张若水献于裕陵者也。
《宋史·李芾传》:芾知潭州。元右丞阿里海牙以大兵入潭。城中矢尽,有故矢皆败羽,芾令括民间羽扇,立具。《金史·世宗本纪》:大定十五年闰月己酉朔,定应禁弓箭鎗刀路分品官家奴客旅等许带弓箭。
《章宗本纪》:承安五年二月癸卯,定进纳粟补官之家存留弓箭制。
《抹撚史扢搭传》:史扢搭形不过中人,而拳勇善斗。工用手箭,箭长不盈握,每用百数,散置铠中,遇敌抽箭,以鞭挥之,或以指钳取飞掷,数矢齐发,无不中,敌以为神。其箭皆以智创,虽子弟亦不能传其法。
《张彀传》:彀,字伯英,许州临颍人。大定二十八年进士。同州观察判官。是时,出兵备边,州徵箭十万,限以雕雁羽为之,其价翔跃不可得。彀曰:矢去物也,何羽不可。节度使曰:当须省报。彀曰:州距京师二千里,如民急何。万一有责,下官身任其咎。一日之间,价减数倍。尚书省竟如所请。
《仆散忠义传》:忠义以丞相兼都元帅。与宋相持日久,虑夏久雨,弓力易减,宋或乘时见攻,豫选劲弓万张于别库。及自汴赴阙议事,次浚州,宋将李世辅果掩取灵璧、虹县,遂陷宿州。忠义使人还汴,发所贮劲弓给志宁军,与宋人战,遂大捷,竟复宿州。
《强伸传》:郑州之败,元帅任守真死。天兴元年八月,中京人推伸为府佥事。甫三日,北兵围之。兵器已尽,以钱为镞,得大兵一箭,截而为四,以筒鞭发之。
《元史·布智儿传》:布智儿,蒙古脱脱里台氏。父纽儿杰,身长八尺,有勇力,善骑射,能造弓矢。尝道逢太祖前驱骑士别那颜,邀与俱见太祖,视其所挟弓矢甚佳,问谁造者,对曰:臣自为之。适有野凫翔于前,射之,获其二,并以二矢献而退。别那颜随之,至所居,布智儿出见,别那颜奇之,许以女妻之,父子遂俱事太祖。《辍耕录》:中书令耶律文正王楚材,字晋卿,在金为燕京行省员外郎。国亡,归于我朝。从太祖征伐诸国,夏人常八斤者,以治弓见知于上,诧王曰:本朝尚武,而明公欲以文进不已,左乎。王曰:治弓尚须弓匠,岂治天下不用治天下匠耶。上闻之喜,自是用王益密。《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三年十月壬午,命制国用使司造神臂弓千张、矢六万。
至元二十二年五月,分汉地及江南所拘弓箭兵器为三等,下等毁之,中等赐近居蒙古人,上等贮于库;有行省、行院、行台者掌之,无省、院、台达鲁花赤、畏兀、回回居职者掌之,汉人、新附人虽居职无所预。至元二十三年五月,敕路、府、州、县捕盗者持弓矢,各路十副,府、州七副,县五副。
至元二十四年正月,弛女直、水达达弓矢之禁。至元二十七年五月,江西行省言:吉、赣、湖南、广东、福建以禁弓矢,盗贼益发,乞依内郡例,许尉兵持弓矢。从之。
《武宗本纪》:至大二年十二月辛酉,禁汉人持弓矢兵仗。
《医闾漫记》:辽阳东山,人人剽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惟三四妇人耳。兵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于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棚而射之数矢,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
《八编类纂》:唐邓山居者,以毒药渍矢,以射兽应弦而倒,谓之毛胡卢。元末因用其人为兵,立毛胡卢万户府,又广西猺獞所用弩矢,皆傅以药,中人濡缕即死,比唐邓者尤毒。
《弇州史·料徐中山世家》:高帝召徐达与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宴,射而赐之交趾弓五十,彤弓百。《明典故纪闻》:太祖因试将士,谕之曰:汝等知弓力乎。其力但能至百步,百步之外,又加五步焉不能入矣。故善射者求中于百步之内,则弓无败折之患。都督同知武忠尝使朝鲜国人请阅兵,因以弓矢请射。忠挽弓辄嫌其软,并张两弓折之。会有雁横空而过,忠援弓射之,应弦而落。
《明会典》:洪武二十三年,以天下岁造弓箭扰民,令工匠轮班赴京成造。
永乐元年,奏准造弓式面,阔三指,其力自七十斤至四十斤为四等,造箭尖锐如锥。
弘治九年,令弓用丝绵寸扎,外用坚漆。
弘治十七年,令兵仗局,将先年降去各处式样,弓箭弦送戊字库监,收内外官处,匮藏钥,送工科掌管,遇各处解到,日取出比验收进。
嘉靖元年,奏准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布政司,并南直隶、苏州等府岁额民弓箭弦,徵价解部于军器局,雇匠团造四年,奏准仍解本色。嘉靖三十年,奏准南方民弓箭弦,通行折价,解京分发附近各省府。山东、山西、河南三布政司各五千副,真定等七府各一千副,委官如式成造,其有不堪,追赔究治。
隆庆元年,颁京厂清油大弓及小铁头红箭弓弦式样,令各省有司每岁如式造,解三年,题准各处弓箭弦条,俱徵解物料。
隆庆三年,各有司岁额民弓六万六千七百六十七张,箭一百三万四千二百一十二枝,弦三十三万五千九百七十五条。隆庆二年,以前或折徵或本色,三年以后俱徵解物料,浙江弓二万二千张,箭二十万枝,弦一十一万条;内杭州府弓二千张,箭一万八千二百枝,弦一万条;嘉兴府、湖州府、严州府、金华府、衢州府、处州府、绍兴府、宁波府、台州府、温州府各弓二千张,箭一万八千一百八十枝,弦一万条,比旧额弓少七十七张,弦少七百八十五条;箭同江西,弓二万五千八百七十三张,箭一十九万八千八百七十九枝,弦一十三万二千零八条;内南昌府弓二千八百五十张,箭二万九千枝,弦一万三千五百条;饶州府弓二千六百一十四张,箭一万八千四百八十三枝,弦一万二千九百八十一条;广信府弓二千张,箭一万七千枝,弦一万条;南康府弓五百张,箭七千枝,弦二千五百四十五条;九江府弓三百张,箭五千枝,弦一千五百条;建昌府弓一千八百五十九张,箭一万五千七百九十六枝,弦九千二百九十二条;抚州府弓二千九百五十张,箭二万二百枝,弦一万六千九百九十条;临江府弓二千七百张,箭一万六千四百枝,弦一万三千条;吉安府弓三千六百张,箭二万枝,弦一万七千二百条;瑞州府弓二千张,箭一万五千枝,弦一万条;袁州府弓二千张,箭二万枝,弦一万条;赣州府弓二千张,箭一万枝,弦一万条;南安府弓五百张,箭五千枝,弦五千条;比旧额弓少二十三张,箭多八十三枝,弦多二千七百一十六条;福建弓一万六千张,箭二十万枝,弦七万九千五百条;内福州府弓一千七百二十八张,箭四万三千九百四十二枝,弦八千六百四十条;福宁州弓三百七十二张,箭九千四百五十八枝,弦一千八百六十条;泉州府弓二千一百张,箭二万九千一百一十枝,弦一万五百条;建宁府弓二千张,箭二万九千三百枝,弦一万条;延平府弓二千三百九十二张,箭三万三百五十三枝,弦一万一千七百一十条;汀州府弓二千一百张,箭一万五千二百枝,弦一万五百条;邵武府弓二千一百张,箭一万七千五百枝,弦一万五百条;兴化府弓一千一百五十八张,箭四千三百二十四枝,弦五千七百九十条;漳州府弓二千五十张,箭二万八百一十三枝,弦一万条,比旧额箭多三十八枝,弦少四百六十三条;弓同湖广弓五百七十四张,箭一十九万一千三百三十三枝,弦二千八百六十七条;内武昌府弓二百张,箭七万枝,弦一千条;岳州府弓一百张,箭三万二千五百枝,弦五百条;常德府弓二百七十四张,箭八万八千八百三十三枝,弦一千三百六十七条;比旧额箭多三枝,弦多五条弓同;直隶苏州府弓三百二十张,箭四万枝,弦一千六百条,比旧额少弓六百四十张,箭八万枝,弦三千一百条;徽州府弓二千张,箭二万枝,弦一万条;松江府箭三万四千枝,比旧额少箭六千枝;镇江府箭三万枝;常州府、宁国府、太平府、淮安府、扬州府、广德州各箭二万枝。万历间,牛觔九十斤四两,每斤银二钱五分;牛角一百八十七副,每副银二钱二分,俱解折色。直隶庐州府觔四十八斤,角八十四副,安庆府觔四十二斤,四两角一百三副。

弓矢部杂录

《易经·噬嗑》:九四,噬乾胏,得金矢,按程传金取刚,矢取直,本义周礼,狱讼入钧,金束矢而后听之。
暌,上九,暌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本义张弧,欲射之也。说弧,疑稍释也,按先暌后合,故其象占如此。按《大全》胡氏曰:弦木为弧,本取暌象,解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程传黄中色矢,直物本义,占为去邪,媚而得中直之象。
旅,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本义雉,文明之物,离之象也。六五柔顺文明,又得中道为离之主,故得此爻者,为射雉之象。虽不无亡矢之费,而所丧不多,终有誉命也。
《诗经·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
《斯干》:如矢斯棘。按注棘,急也,言其廉隅,整饬如矢之急,而直也。
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无胥远矣。〈注〉骍骍,弓调和貌。角弓,以角饰弓也。翩反貌。弓之为物,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有似兄弟昏姻,亲疏远近之意。
采绿,之子于狩,言韔其弓。
《大雅》:笃公刘,弓矢斯张。
《周颂·时迈》:载櫜弓矢。按《大全》孔氏曰:櫜弓矢衣,一名韬,故纳弓于衣,谓韬弓。
《礼记·曲礼》:受弓剑者以袂。按注:以衣袂承接之不露手也。
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按注:使者受命之时,操持诸物,即习其威仪,进退如至彼国之仪容也。
《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
《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设帨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
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少仪》:弓则以左手屈韣执拊。按注:韣弓衣拊弓把,左手屈弓衣,并于把而执之,而右手执箫以将命。《学记》: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按注: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弓。故其子弟亦观其父兄世业,学取柳条,和软挠之成箕也。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注〉郑康成曰: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则百个与。诗曰:其直如矢。必入矢者,取其直也。郑锷曰:讼以直为主入矢,所以自明其直也;不入矢,是自服不直矣。入矢而辞屈。又因而没入于官,以罚之如是,可以致民于无讼。
《道德经·天道篇》:天之道,其犹张弓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注〉天道,暗昧举物类以为喻也。言张弓和调之,如是,乃可用夫抑高举下,损强益弱,天之道也。
《抱朴子》:金弧玉弦,无激矢之能。
农夫得彤弓以驱鸟,南成得衮衣以负薪,犹世人得仙丹而不贵。
孙卿子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淮南子》:淇卫箘簬,饰以金银锡,虽有薄缟之幨然,犹不能穿也。若假之筋角之力,弓弩之势,则贯兕甲而径于革楯矣。
《韩诗外传》:夫巧弓之见手也,傅角被筋胶漆之和,即可以为万乘之宝也。及其被手而贾不数铢,人同材钧,而贵贱相万者,尽性致志也。
刘子阅《武篇》:逄蒙善射,不能用不调之弓;造父善御,不能策不服之马;般倕善斲,不能运不利之斤;孙吴善将,不能战不习之卒。
唐刘蜕《山书》:古之弓矢所以防恶也,怀恶者,在内所以能避弓矢也。故射恶未及,死而夺械,可以杀人于天下,天下从而禁畜私械者。呜呼,古之弓矢所以防恶也,今则不然反防人之持弓矢也。
臆乘司马迁言:李陵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汉书·文颖注》曰:弮弓,弩弮也。师古曰:拳去权反,字与絭同,又音眷。李善注:《文选》援李登《声类》云:拳,或作捲,言兵已尽,但张空拳以击耳。桓宽《盐铁论》曰:陈胜奋空捲而破百万之军。颜师古读为拳者,谬矣。拳则屈,指不当,言张陵时矢尽,故张弩之空弓,非手拳已。今流俗谓奋空拳,盖以拳手之拳,则失之矣。
《梦溪笔谈》: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竹为竹,箭为箭,盖二物也。今采箭以为矢,而通谓矢。为箭者,因其箭名之也。至于用木为笴,而谓之箭,则谬矣。
《芥隐笔记》:山谷作苏,李枯木《道士赋》有惧夫子之独立矢,来无乡出。韩非子矢来有乡。乡,方也。有来,从之方,则积铁以备;一乡,谓聚铁一身,以备一处,则甲之不全者,矢来无乡,则铁室以尽备之,谓甲之全者,自首至足,无不有铁,故曰:铁室,备之,则体不伤破。《演繁露·董卓传》: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注方言曰:所以藏箭,谓之箙,藏弓谓之鞬,左氏传云:右属櫜鞬。
《性理会通》:皇极经世云:夫弓固有强弱,然一弓,二人张之则有力者,以为弓弱;无力者,以为弓强,故有力者不以己之力有馀,而以为弓弱无力者,不以己之不足而以为弓强,何不思之甚也。一弓非有强弱也,二人之力强弱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