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二百四卷目录

 兵略部汇考一百二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十一

戎政典第二百四卷

兵略部汇考一百二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十一》

康熙三十四年正月丙寅﹒黑龙江将军萨卜素请会军索岳尔济山。先是﹒

上巡行口外﹒
谕萨卜素曰:近有厄鲁特蠢动声息﹒尔可回整兵预
备。设有事进剿﹒盛京、乌喇及尔处兵﹒可会于形胜地﹒相机前进。科尔沁兵﹒亦令随行。至是萨卜素奏
言:〈臣〉前遵

上谕曾遍历阴山前后﹒惟索岳尔济山高大﹒颇得形
势。〈臣〉拟派官兵自
盛京、乌喇、墨尔根三处﹒至索岳尔济山﹒一一按地
丈量﹒分记缓急行程﹒无水之处﹒掘井以待。更请部院官各一员﹒分路丈量。嗣后若索岳尔济山之东北、枯伦贝尔等处有警﹒则与〈臣〉驻军之地相近﹒即先进兵乌喇﹒
盛京兵继之。若索岳尔济山之西乌尔惠等处有
警﹒则与
盛京相近﹒即先进兵乌喇﹒及〈臣〉处兵继之。总期会
于索岳尔济山以进。奏至﹒

上从之。寻
遣兵部员外郎常岱、理藩院员外郎特古忒铁图往
同丈量。铁图自
盛京丈至索岳尔济山﹒共计一千四百五里﹒置急
程二十五站﹒缓程三十九站。常岱自墨尔根丈至索岳尔济山﹒共计一千一百七十七里﹒置急程二十站﹒缓程三十一站。特古忒自吉林乌喇丈至索岳尔济山﹒共计一千六百五十里﹒置急程二十九站﹒缓程四十八站。
丙戌﹒

命都统诺穆图从征。先是﹒总统预备之汉军火器营﹒
已派都统郎化麟。至是都统诺穆图以情愿从军效力请﹒

上命郎化麟停其预备出征﹒著派诺穆图前往。
二月丁酉﹒

命八旗兵增置马匹。
上谕议政诸大臣及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等曰:
朕观京城八旗兵卒﹒俱已熟练﹒器械亦称整齐。倘有举动﹒惟马匹少缺。故前命满洲、蒙古、汉军各佐领下拴马一半﹒给草豆钱粮喂养。但军行以马为重﹒今可令众兵﹒一概置马一匹。春冬则全给草豆钱粮﹒自四月起发一半放青﹒留一半拴喂﹒至九月驱回﹒照常拴喂。此所置马匹﹒令兵丁各自小心饲养。其前锋之马﹒交前锋统领、参领、侍卫及前锋校。其上三旗亲随护军之马﹒交领侍卫内大臣及亲随护军校。其下五旗亲随护军之马﹒交长史司仪长及亲随护军校。其护军之马﹒交护军统领、护军参领及护军校。其满洲鸟鎗护军之马﹒交管鎗炮大臣、护军参领及护军校。其鎗炮拨什库骁骑之马﹒交管鎗炮大臣、参领、散骑尉及骁骑校。其汉军火器营拨什库、骁骑之马﹒交管火器营大臣、协领、参领、操练尉及操练校。其骁骑之马﹒交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骁骑校及拨什库。其传宣之马﹒则交传宣总管及传宣校等﹒严行稽察。设有怠玩从事﹒以致马匹羸瘦﹒迟误公用者﹒则将该管大臣从重治罪。其参领、协领以下、拨什库以上﹒以及马主﹒俱照军法治罪。俟噶尔丹事毕之日﹒仍照常养马一半﹒可通行晓谕。
〈臣〉谨按行师之道﹒有陆战﹒有水战。水用舟师﹒陆则骑卒﹒理所必然。若出边行讨﹒骑兵尤要。敌在险远﹒千里趋利者﹒骑兵之力也。两军相当﹒冲坚陷阵者﹒骑兵之威也。敌人溃败﹒追奔逐北者﹒骑兵之捷也。是马为军中急需﹒不可不预为之备矣。我

皇上神谟庙算﹒动出机先﹒念禁旅畜马有数﹒恐大举
取用未敷﹒故发帑金﹒以资购买﹒分八旗以增维絷﹒给月饷以充饲秣。又虑厮养之怠玩﹒责令该管官员﹒不时严察。后三路进剿﹒人皆策肥﹒深入绝域﹒大创敌寇﹒皆

睿虑深远﹒洞晰军机﹒预使广备马匹之所致也。《诗》曰: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猃狁﹒以奏肤功。其斯
之谓与。
乙卯﹒

敕谕噶尔丹。时噶尔丹遣使人他西兰和卓请安入贡。以疏至﹒其略曰:
洪仁皇帝敕谕赐物﹒奉到之时﹒不胜欢忭。文内深意﹒
虽不尽晓﹒奉有是则加恩﹒非亦曲宥之

旨。始敢以后先情事﹒历为上陈。使臣马迪被害之事﹒
不获详知﹒难于答奏。扎木巴尔臧布库图克图于

敕旨未到前﹒早已遁去。所云约地会盟之事﹒未便擅
定﹒俟

命下﹒再行奏闻。欲遣丹津俄木布丹济喇往觐﹒所需
赀力﹒多则仓卒难办﹒少则为路甚遥。是以陈情上奏。回子所行之事﹒实不知情。伏念

洪仁皇帝恩养四十九旗蒙古﹒及四厄鲁特﹒不啻赤
子﹒是以咸享安乐。奈折卜尊丹巴及土谢图汗二人﹒背

洪仁皇帝之旨﹒藐宗喀巴之位与达赖喇嘛之教﹒以
致诸蒙古﹒尽皆败坏。若得如前措置﹒请将喀尔喀七旗发回故土﹒折卜尊丹巴及土谢图汗二人﹒仍照前三言内﹒定一言之奏﹒虽自戊辰以后﹒乌阑布通未战以前﹒历有

明谕﹒总祈
洪仁皇帝曲加恩宥﹒一如当济隆库图克图之前﹒与
内大臣等定议之言加惠。是望奏上更赐

敕谕。
敕曰:去岁谕尔敕内﹒诸凡开示甚晰。朕俯念中外咸
在怀抱﹒尔厄鲁特与喀尔喀雠杀相寻﹒日无宁息﹒心实伤之。且思尔等皆职贡之国﹒朕一概秉公﹒举无偏庇。后喀尔喀穷迫来归﹒朕乃牧抚﹒以全其生命﹒此亦朕矜恤群生之至意也。尔噶尔丹不遵朕言﹒亦自失其生理而已。于我四十九旗蒙古﹒何败坏之有。今尔纵戕害使臣马迪之人﹒不正法请罪﹒乃悖弃誓言﹒翻索喀尔喀定议已结之案﹒且藉口已殁之吴丹﹒及败坏达赖喇嘛道法之济隆库图克图﹒奉朕前谕﹒伪为不知﹒巧饰诳奏。是尔违朕之旨﹒迷惑回子之教﹒坏宗喀巴与达赖喇嘛之法﹒明甚。朕是以遣回尔使﹒不令进边。嗣后若仍怙非不悛﹒蔑视前谕﹒尔永勿上疏遣使贸易。故谕此

敕﹒即交噶尔丹来使赍往。
四月庚子﹒

命檄谕达赖喇嘛及谛巴。时达赖喇嘛遣使朱尔摩
隆堪布﹒谛巴遣使得木伯儿囊苏赍奏曰:自

圣上为护法之主﹒使道法归一以来﹒我等悉为遵行。
遂蒙

睿鉴﹒锡以
金册印
敕﹒不胜欢忭。凡所陈词﹒皆在使口。朱尔摩隆堪布等
述达赖喇嘛、谛巴奏请之语﹒曰:请勿革噶尔丹策旺喇卜滩汗号﹒仍使存留。且加

敕印恩赐﹒则于道法﹒似为善举。近遵
皇帝谕和之旨﹒特遣赖楞堪布达尔汉温布前赴噶
尔丹策旺喇卜滩所矣。其西海等处﹒向未尝违

圣上之旨。即其一带厄鲁特﹒亦皆不敢获罪于皇帝。请将彼地方所置戍兵﹒降
旨撤回﹒庶众生安宁﹒大为有益。据此奏
闻。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等曰:控治外藩﹒不宜姑息﹒亦不
可不俯顺其意。谛巴者﹒乃外藩人也﹒何敢奏请撤我朝戍兵。此特为噶尔丹计耳。兹正宜直发其隐﹒明言尔欲我罢戍﹒非倖噶尔丹﹒得苏使乘间来扰乎。我之守戍﹒乃以噶尔丹阑入吾土之故。向者噶尔丹败于我军﹒已将就擒﹒因尔之济隆库图克图来言﹒噶尔丹乞降﹒始得亡命。今噶尔丹口中仍言索喀尔喀未已﹒则我朝既不当罢戍﹒亦且当备师。如噶尔丹来﹒即行剿灭。倘悔过乞降﹒亦无有不抚之之理。尔等可会同理藩院、侍郎满丕﹒备檄晓谕达赖喇嘛及谛巴知之。议曰:

皇上统驭宇内﹒仁覆万邦。凡有外国之人﹒诚心归顺
者﹒必加恩养﹒𢌿以生全。如喀尔喀土谢图汗等穷迫来归﹒即存其汗号﹒使各得其所而抚绥之﹒亦噶尔丹之所灼见者也。设噶尔丹亦吁请归诚﹒无不与喀尔喀一体眷顾之理。至策旺喇卜滩敬慎职贡﹒历有年所﹒今彼并未尝陈奏乞仍存其汗号﹒则达赖喇嘛谛巴之奏﹒可无庸议。应俟噶尔丹策旺喇卜滩奏请之日﹒再议。至曩者噶尔丹借追袭喀尔喀为名﹒率兵阑入我边﹒劫掠乌朱穆秦之地﹒济隆库图克图身在军中﹒知而不阻﹒竟自深入。始出师问故﹒噶尔丹复拒﹒战于乌阑布通。及其大败﹒正当立行剿灭﹒而济隆库图克图与噶尔丹比诱称讲和﹒往返数次﹒依
违论说之间﹒噶尔丹昼夜奔窜﹒始得出边。其时诸王大臣奏言﹒当乘噶尔丹大败窘迫之际﹒悉发各处所备之兵﹒一路穷追剿杀﹒一路至土喇鄂尔浑等处﹒邀噶尔丹之归途而尽殄之。

皇上不忍尽诛﹒念及噶尔丹素修职贡﹒谕止各路追
兵。噶尔丹胆落于我兵之追﹒惶迫已极﹒乃以誓书来请罪乞命。

皇上复弃其旧恶﹒念切好生﹒遂
命诸将撤军。噶尔丹当悔过改行﹒感
皇上不追不杀之恩﹒恭顺而行。今反背弃誓言﹒坏宗
喀巴之法﹒入回子之教﹒恃其巢穴窎远﹒仍怙恶不悛﹒侵扰喀尔喀。是以令各处秣马﹒沿边备兵﹒此特为噶尔丹稍有蠢动﹒立调剿除之戍卒﹒并非为防西海台吉等而设者也。噶尔丹乃奸宄莫测之人﹒目今力薄难支﹒故尔远伏。倘彼势少张﹒又复生事悖乱﹒彰彰明甚。其达赖喇嘛、谛巴奏请撤回西海等处戍兵之事﹒亦无庸议。应将此晓谕达赖喇嘛及谛巴知之。奏入﹒

上从之。随将此情节备文﹒交来使朱尔摩隆堪布得
木伯儿囊苏赍往。
癸卯﹒喀尔喀台吉车陈吴尔占﹒以噶尔丹情形来报。车陈吴尔占报称:我旧属特古斯者﹒前被厄鲁特掳去。今自厄鲁特处逃出﹒投我﹒而告曰:去年噶尔丹居于孔圭济达浑﹒耕于乌阑昆﹒收歉者各半。其属下箭手约千馀人﹒稍有驼马﹒绝无牛羊。目今掘土中所产物以食。杜噶尔阿喇卜滩居于察罕色浑﹒耕于扎巴罕哈萨克图﹒亦收成一半。其生计较噶尔丹稍胜。策旺喇卜滩尚不与噶尔丹通使﹒伊拉古克三库图克图仍在噶尔丹处﹒并无举动声息。去岁八月间﹒闻京师发兵往赴根敦带青﹒彼以为率根敦带青来讨﹒故集兵为备﹒置哨侦探。迨后杳无声信﹒始撤回哨卒。理藩院随据奏

闻。
甲辰﹒

遣使赍
敕往谕班禅库图克图。时
上以班禅库图克图为高行僧﹒欲识其面﹒特遣内齐陀音库图克图、监察御史钟申保等赍敕往召之。
敕曰:库图克图尔克阐扬佛教﹒普济群生﹒朕与尔心
同一体。曩者﹒

皇考召达赖喇嘛来中国﹒以后佛教大兴﹒道法归一。朕
与库图克图﹒虽每岁遣使不绝﹒在朕之意﹒必欲与库图克图一见。是以遣使前往。
己未﹒

命达赖喇嘛及诸扎萨克之往来使人﹒各给符验。上谕大学士伊桑阿等曰:闻外藩扎萨克人等﹒或有
私随我朝遣赴达赖喇嘛处之使臣而去者﹒或有同达赖喇嘛使人前来﹒不返故土﹒竟自存留于归化城各扎萨克处者。噶尔丹乃狡诈之人﹒其各处安置奸细﹒侦探声息之事﹒显然败露﹒犹自不服﹒巧饰上奏。或令其属下喇嘛﹒潜随达赖喇嘛之使人前来侦探﹒反间﹒败好作乱﹒亦未可定。宜严行禁止。尔等可会同理藩院大臣集议。议曰:嗣后达赖喇
嘛等所遣之人﹒俱令其给与印文符验。有符验者﹒始准各扎萨克等容留。其各扎萨克有遣赴达赖喇嘛之人﹒亦令其报部登记﹒给以印文符验﹒方许其照常发往。如此﹒则噶尔丹之人不得诡称达赖喇嘛之使矣。应将此传谕达赖喇嘛、及归化城各扎萨克等知之。奏入﹒

上从之。
六月甲午﹒

命喀尔喀贝勒根敦带青侦报噶尔丹声息。时根敦
带青遣人侦得噶尔丹行装已至扎布堪河﹒阿喇卜滩行装已至敖拉海。报至﹒

上谕理藩院曰:据报﹒噶尔丹已至扎布堪河。尔院可
即檄知根敦带青﹒令远行侦探﹒不时飞报。其喀尔喀诸扎萨克汛哨之处﹒著各遣其都统、副都统严加稽察﹒设有声息﹒一以报部﹒一以报归化城将军费扬古处。今所报虽无实据﹒亦应行文与归化城、黑龙江两将军知之。再檄知喀尔喀诸扎萨克﹒凡根敦带青经行之地﹒事遇紧要﹒即以马匹支应﹒毋误。

命副都统阿南达赴甘州﹒会将军提督等﹒相机邀击
噶尔丹。

上谕内大臣苏尔达等曰:闻噶尔丹将从嘉峪关外
过哈密之南济昆都伦及额济内河﹒往投达赖喇嘛。应遣干员赴彼侦探。若果噶尔丹于此取道﹒此机断不可失﹒应即行剿灭。著副都统阿南达作速前往﹒会同将军博济、孙思克、提督李林隆等公议﹒
确探﹒择便以行。李林隆可选标兵一二百名﹒速往甘州商酌行事。兵部即檄将军提督等知之。
庚戌﹒

命副都统扎喇克图等﹒预备出征。兵部奏言:所派预
备出征之副都统瓦尔达﹒已授为右卫护军统领。右翼火器营副都统科尔对﹒已调补右卫左翼。炮营副都统冯国相﹒已调补右卫右翼。炮营副都统王毓秀病故﹒伊等员缺﹒恭请

钦简。得
旨:以正红旗副都统扎喇克图、镶蓝旗副都统宗室
巴赛、正蓝旗副都统喻维邦、正黄旗副都统张所知派出﹒预备从军。
七月庚午﹒

谕侍郎满丕﹒乘驿赴将军费扬古军前。
上谕满丕曰:尔可乘驿速赴将军费扬古处﹒率满洲
官兵驻劄归化城北形胜之地。倘有警﹒同费扬古相机行事。
壬午﹒

申谕噶尔丹仍来会阅。时噶尔丹遣使梅寨桑布拉
特和卓等赍奏前来。疏曰:使臣马迪之故﹒前经屡次奏覆﹒总之不善措词﹒致获罪愆﹒无复更新另奏之处。至于会盟﹒非不愿也。窃以为难自此地定夺﹒奏闻

洪仁皇帝。若遣丹济喇丹津俄木布往觐﹒固所愿也。
但朝夕不给﹒是以无策。至折卜尊丹巴库图克图、土谢图汗、七旗喀尔喀之事﹒前经奏请﹒今乞准行。吴丹身虽已故﹒然其存日曾与济隆库图克图当面议定﹒乞如议行。行商回子使人向来常往请安﹒我是以使之前往贸易。又达赖喇嘛之事﹒渐次兴隆﹒使四十九旗蒙古、四厄鲁特各在其地﹒同享安乐。乞照前行。奏入﹒

上命议政大臣集议。议曰:据噶尔丹使人梅寨桑等
之言﹒噶尔丹今岁未尝耕种﹒马匹烙印﹒收集猎户﹒统之以游牧于塔米儿之地﹒意欲掠取根敦带青﹒顺克鲁伦下流﹒经车陈汗科尔沁之西以试之。此言虽不足深信﹒而亦不可竟以为虚。刻下即发大兵﹒恐噶尔丹闻风逃遁﹒则我兵徒劳。若竟不为备﹒而噶尔丹逼近内地﹒则我兵一时不能猝至﹒亦未可定。应檄黑龙江将军萨卜素﹒加意哨探以备。至归化城将军费扬古军前﹒已有侍郎满丕恭奉

训旨前往﹒应著费扬古同满丕﹒相机行事。目下遣尚
书班第探听声息﹒俟班第到后﹒令根敦带青等入内游牧﹒即著根敦带青等﹒使其属人远设汛哨﹒侦信奏报。噶尔丹使人梅寨桑有留住此地之请﹒但梅寨桑留住此地﹒恐其窃听妄行﹒应仍遣归。侍郎满丕曾以梅寨桑等归去﹒如不给糇粮﹒必至窘乏具奏。业蒙

俞旨﹒准其给与。今应遵
旨加
恩﹒给与糇粮。前屡颁
敕文﹒晓谕噶尔丹﹒已极明晰。今伊仍故作不知﹒朦混
陈奏﹒应不必降

敕﹒将原疏发回。奏上﹒得
旨:著仍撰敕交来使赍回﹒馀如所议。其
敕曰:今春谕尔敕书﹒实为明显。兹览尔奏﹒仍以不晓
文义巧为饰说﹒是尔故违朕旨也。且尔历来陈奏﹒皆云行达赖喇嘛之教。今春遣尔使归后﹒达赖喇嘛及谛巴有疏﹒以宽尔罪﹒仍留汗号致请。且云:遵皇帝谕和之旨﹒特遣赖楞堪卜达尔汉温卜前赴尔处等语。今尔来使梅寨桑等言﹒尔游牧于塔米儿之地﹒东向以行。尔之所为﹒必欲异于达赖喇嘛、谛巴之言者﹒是为遵其教乎﹒是为不遵乎。以此观之﹒尔口虽云不悖达赖喇嘛之教﹒而竟不遵行﹒明矣。今尔既东向近来﹒应仍会阅﹒庶于事有定。不然﹒纵复遣官布告﹒终属无成。其奏请会阅﹒可令丹济喇丹津俄木布二人赍来。倘执故见﹒不遵朕言﹒嗣后尔永勿上疏通使。故谕。
乙酉﹒

命京城盛京等兵速备调遣。时将军伯费扬古报称:
〈臣〉向遣土默特参领塞冷特尔至塔米儿等处哨探﹒七月二十日薄暮﹒塞冷特尔归告曰:职等行三十一日﹒至塔米儿以内四十里所﹒有济拉马台山之南﹒遇厄鲁特二十许人。一见职等﹒即止步发鎗矢。职等亦以鎗矢相持。后厄鲁特缩回﹒职等共有九人﹒力薄势寡﹒亦徐徐而退﹒星夜回归。据此具奏。

上谕内大臣苏尔达等曰:据将军伯费扬古报称:所
差哨探塞冷特尔﹒至塔米儿以内所﹒有济拉马台山﹒遇厄鲁特二十许人﹒互发鎗矢而回。正与梅寨桑所称﹒噶尔丹来至塔米儿地方之语相符。此不
可以不备兵矣。著派盛京兵二千﹒宁古塔兵一千﹒以备仓卒。黑龙江兵著将军萨卜素﹒酌拨预备。前曾谕萨卜素先来﹒今应差人迎往﹒谕止其来﹒使归去预备。盛京人员乏粮﹒倘有兵兴之事﹒著以盛京仓粮计日支给。京城派出之兵﹒亦著预备整齐。如噶尔丹不向前来﹒只在土喇左近窃伏﹒或发大兵﹒今冬进剿。或秣肥马匹﹒来春往征。尔等公同详议以闻。佥议:备兵甚要﹒

谕旨已极周详﹒当钦遵而行。今我兵不必趋赴土喇﹒
但俟噶尔丹逼近前来﹒则合众往征﹒一举殄灭。倘噶尔丹竟逡巡不进﹒只窃踞土喇﹒应俟得有实信﹒当作何行事﹒再奏请

旨。奏入﹒
上从之。
命遣官分购外藩马匹。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等曰:马匹所系甚重。应于四十
九旗﹒分行购买。归化城著买一千匹﹒六鄂尔多斯、十科尔沁著各买二千匹。其馀各旗马数作何分购﹒尔等酌量议定﹒委官前往﹒会同各王台吉等﹒遵谕以行。议曰:四十九旗蒙古出马﹒多寡不等。所买
之数﹒不能画一。应酌量限定﹒分为十路﹒以便遣行。科尔沁、鄂尔多斯所买马数既多﹒部复辽处﹒应将科尔沁土谢图亲王沙津五旗为一路﹒科尔沁达尔汉亲王班第五旗为一路﹒鄂尔多斯六旗分为二路﹒归化城自为一路﹒凡五路﹒每路委部院官二员﹒或蒙古护军参领﹒或骁骑参领﹒或侍卫派一员同往。再将两喀喇沁及土默特贝勒厄尔德穆图旗下为一路﹒买马六百匹。土默特贝子喇思查普旗下及敖汉奈曼为一路﹒买马五百四十匹。两翁牛特、阿禄科尔沁、两扎鲁特为一路﹒买马四百六十匹。两阿霸垓、两阿霸哈纳尔为一路﹒买马五百匹。两苏厄特、四子部落及喀尔喀之达尔汉亲王诺内为一路﹒买马三百一十匹。凡五路﹒每路委部院官一员﹒或蒙古护军参领﹒或骁骑参领﹒或侍卫派一员同往。其馀旗分﹒马匹稀少﹒可无容购。遣去十路官员﹒约计马值﹒于户部支领往﹒会同该王、贝勒、贝子、公、协理旗务台吉他布囊等﹒不分佐领﹒但于有马处购之。所购马匹﹒即令各旗酌派官兵﹒会同差往之员﹒护送前来。议入﹒

上命喀尔喀车陈汗所属旗分﹒亦著遣官前去购马
二千匹。馀如所议。
八月庚寅朔﹒喀尔喀台吉哈玛尔带青等﹒告请效力哨探。副都统阿南达奏言:〈臣〉来宁夏有喀尔喀四等台吉哈玛尔带青等﹒要于路而告曰:闻遣厄鲁特之巴图尔额尔克济农之人坐哨﹒我等虽属庸劣﹒愿与伊偕往边哨。倘可自效﹒当竭力报称。奏至﹒

上许之。
己亥﹒将军伯费扬古奏报:噶尔丹使人梅寨桑等起行。费扬古奏言:侍郎满丕钦奉

上谕﹒于是月初七日到喀伦﹒召噶尔丹使人梅寨桑
等至﹒授以

敕书。梅寨桑等跪而受之。随以土默特之都统、副都
统及诸官员﹒愿助羊四十只赏给之。梅寨桑等率其下人﹒叩头谢

恩。于初八日﹒亲视其起行。谨具奏
闻。
辛丑﹒

命暂留噶尔丹使人回子塔什兰和卓等于边内。将
军博济奏言:〈臣〉钦奉

上谕备兵边塞﹒以扼噶尔丹经行之地。因思边外有
水草要地﹒不可不预为据守。乃遣肃州总兵官潘育龙﹒率精兵二千﹒驻防三岔河。随据报称:噶尔丹属下回子塔什兰和卓等﹒五百许人﹒过我汛哨而来。擒解军前。据塔什兰和卓言:我等被逐﹒自喀伦博罗鄂博行至乌兰厄尔﹒几遇噶尔丹使人梅寨桑等。彼选择马畜﹒赍

皇上敕书﹒赴噶尔丹处。我辈因马畜不堪﹒不能同行﹒
是以留此﹒合计妻子约五百许口。我等向沐

圣主洪恩﹒得以生全。不知噶尔丹作何陈奏﹒将我等
逐出。今在生死之间﹒所以茫茫奔走。〈臣〉窃思西宁等处﹒亦系内地﹒不便使若辈贸易﹒即应遣回。但目下正在防禦噶尔丹之来﹒又不便遣之迎往﹒请将此回子等发兵督后﹒押至肃州边内﹒暂行拘留。俟青草枯后﹒遣人将昆都伦及厄济内河以内﹒边城以外﹒凡有草处﹒尽行烧荒。所备绿旗官兵﹒各回本汛后﹒再将此回子辈﹒拨官兵押护﹒从彼来路逐回。疏至﹒

上从之。
丙午﹒调兵备噶尔丹。先是﹒京城预备大兵﹒已派
为三队。第一队都统公宗室苏努、都统李正宗、诺穆图、前锋统领硕鼐、护军统领苏赫、副都统张所知、孙徵灏、扎喇克、图纳秦、喻维邦、宗室巴赛、张朝午﹒前锋及八旗满洲汉军、炮鸟鎗俱往﹒每佐领下护军一名﹒上三旗包衣护军六十名。第二队都统阿什坦、噶尔马、副都统摩尔浑、硕岱﹒护军各二名。第三队都统胡巴、伊勒慎、副都统秦布龙﹒什库护军各二名。至是﹒

上巡视口外﹒
谕内大臣明珠等曰:闻噶尔丹有顺克鲁伦而来之
信﹒京城所派预备兵三队﹒应令作速起行。第一队著于是月二十四日启行﹒所派诸王及两班侍卫﹒与俱二三队行期﹒各间一日。盛京预备兵二千﹒宁古塔预备兵一千﹒著剋期会集于乌尔惠之地。再檄知黑龙江将军萨卜素﹒令远行侦探。倘噶尔丹侵犯车陈汗地方﹒听酌量行事。设有来前声息﹒即踵其尾以进。萨卜素有用乌喇兵处﹒可率之去﹒不用﹒仍著往会盛京兵。盛京、乌喇二处﹒命副都统齐兰布往谕之。科尔沁兵著派二千名﹒来会于乌尔惠地。土默特贝勒额尔德穆图﹒令速回﹒将伊所属并贝子喇思查普旗兵﹒酌量派出﹒亦往与盛京兵会。遣理藩院官一员赴敖汉奈曼﹒亦将兵酌派带至巴林台吉阿喇卜坦处。京城预备兵﹒令勿裹粮﹒轻身前来﹒支领坡赖村米。此处大臣侍卫官员等﹒所有骆驼﹒令往运坡赖村米给放。在此兵卒前锋参领、夸色﹒著署左翼前锋统领﹒其前锋参领可于新满洲内选署之。再著古北口总兵官何应元、石匣、副将马进良﹒于两处官员内﹒将人材健壮﹒兼有马匹者﹒约选二十员带来。其前来官员﹒著各携军器鸟鎗以至。速檄知之。
丁未﹒

命减预备兵数。
上谕议政大臣曰:预备兵数过多﹒可减至八千。尔等
其集议之。议曰:原派八旗护军、亲随护军、鸟鎗护
军、前锋军、骁骑兵及内府骁骑兵、满洲火器营兵、汉军鸟鎗兵﹒共一万三千九百六十八名。今遵

谕减派﹒除满洲汉军随炮官兵不减外﹒每佐领下止
派护军五名﹒前锋一名﹒鸟鎗护军一名﹒八旗满洲火器营兵四百名﹒汉军鸟鎗兵二千名﹒共兵八千三百八十四名。馀悉减去。其预备大臣﹒俱令率兵全来﹒每旗照所出兵数﹒派官五员统之。议入﹒

上从之。复
谕议政大臣曰:现今无甚紧急声息﹒头队兵行期定
于二十六日﹒二队兵定于二十八日﹒三队兵定于三十日﹒俱令齐备以待。如有急务﹒星速往调。来兵三队﹒须择木草善地牧养马匹﹒缓缓前来。

命撤副都统阿南达回。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曰:闻噶尔丹果有来克鲁伦之
信﹒可令副都统阿南达﹒自甘州回。其兵仍留驻防禦。将军博济﹒亦著回宁夏。速檄知之。
己酉﹒

上密授科尔沁土谢图亲王沙津方略。时
上猎于木阑﹒驻跸克勒吴掠苏台。土谢图亲王沙津
来请

安。
上召入行宫﹒密谕曰:噶尔丹为人极其狡猾﹒不得不
迅速扫灭。欲发大兵往征﹒恐彼闻风远遁。及至撤兵﹒彼又复来扰。尔蒙古是诸部落﹒不得宁居矣。今毕立克图获噶尔丹遗尔书内﹒既有乞尔遣人于彼之语﹒尔可藉此遣人语噶尔丹云:我科尔沁十旗﹒俱已附尔矣。尔可前来﹒我等当从此地接应。以此说之﹒诱至近地。于时朕亲统大军﹒风驰电击﹒彼不及远遁﹒断可灭矣。尔可仍遣前所差俄齐尔往。遂以

御服龙袍一﹒银鼠褂一
赐之。既而
上遣侍郎西喇往与土谢图王沙津﹒密授俄齐尔说
噶尔丹之计﹒视其起行。其时西喇即以遣俄齐尔之故﹒差人密谕达尔汉亲王班第﹒及诸台吉。〈臣〉谨按噶尔丹性生狡黠﹒久习战斗﹒见易则进﹒知难而退﹒往来飘忽﹒踪迹无常﹒诚非可一朝系颈制命之寇也。曩年噶尔丹逆谋狂逞﹒入我乌阑布通之地﹒领兵诸王大臣﹒虽击却之﹒而不能歼剿﹒反遣人语内大臣苏尔达﹒使
盛京乌喇科尔沁诸路兵﹒勿与之战。是以噶尔丹
奔窜﹒竟不邀击﹒纵之逸去。苏尔达与土谢图亲王沙津、达尔汉亲王班第等﹒共商遣阿喇善之人。俄齐尔等使噶尔丹暂止﹒而竟不肯少留﹒仓皇急走。于是众皆疑科尔沁以为已附噶尔丹
矣。将军萨卜素等亦密奏科尔沁有异心﹒

皇上绝不之疑。既而噶尔丹遗土谢图王沙津书﹒佐
领毕立克图得之﹒出首。

皇上睿谟深远﹒又隐之不泄。后沙津元旦来朝﹒皇上以萨卜素等密奏﹒及毕立克图首书﹒当诸王台
吉前﹒宣示沙津。复

谕之曰:尔科尔沁自
太祖、
太宗之时﹒归附以来﹒世世职贡﹒相为姻亲﹒历有年所。尔
等断无此意﹒朕衷略无所疑。果有可疑﹒亦不如是宣谕矣。

温旨下颁﹒沙津及诸台吉﹒皆叩首奏云:众皆密奏言
我科尔沁已附噶尔丹﹒而毕立克图又密首噶尔丹遗我之书。蒙

皇上略不疑我﹒反明白宣
谕。〈臣〉等亦复何言﹒但效死以报
高厚之恩而已。其意既诚﹒
皇上仍俟时而动。未几﹒获敌人情形实迹﹒见有可乘
之机﹒遂密授沙津诱致噶尔丹之计。沙津感戴

圣上仁恕不疑﹒谨遵
谕旨﹒仍遣俄齐尔往与尔噶丹﹒约噶尔丹果来近地﹒
大为我师所败﹒随抵灭亡。由是观之﹒自噶尔丹乌阑布通逸去之后﹒

皇上时廑于怀﹒早夜筹所以图噶尔丹之策。至获噶
尔丹遗沙津等书﹒乃因其计而用之﹒引之前来﹒深劳

睿虑﹒始得奏勋。
圣德神功﹒诚迈于古帝王之上矣。
庚戌﹒尚书班第奏报噶尔丹情形。班第奏言:〈臣〉遣喀尔喀贝勒汪扎尔部下兵孟索和等四人﹒于本月初三日﹒赍文往送公西卜退哈滩巴图尔、及纳木扎尔陀音扎萨克台吉阿里雅、贝勒根敦带青。十三日﹒孟索和等还言:我等于初七日至台吉阿里雅处﹒阿里雅等闻噶尔丹声息﹒皆会集一处。现居俄侬额奇河﹒根敦带青居乌兰阿拉儿地方。我等于初八日﹒自阿里雅处起行﹒至巴尔泰罕地方﹒遇厄鲁特兵前来追逐﹒我等奔出﹒立于高阜处远望﹒见厄鲁特兵沿克鲁伦河屯劄﹒踪迹甚众。我等向内来时﹒视其行踪﹒西卜退哈滩巴图尔纳木扎尔陀音等﹒已往阴山之北而去。见噶尔丹两枝兵随后往追之。谨具状以

闻。
增发官兵。

上谕议政大臣曰:前因备兵过多﹒曾经减退。朕今思
之﹒仍宜备兵一队。此所备者﹒于前减护军三名﹒亲随护军一名﹒再增每佐领下护军各一名﹒鸟鎗骁骑一千二百名﹒鸟鎗护军四百名。按鸟鎗骁骑之数﹒派夸兰大及章京统之。其增发之护军﹒俱派实授参领统之。至诸王不必随现来之兵而来﹒可于后队兵内一同预备。至八旗察哈尔地方﹒所有牧群内﹒现在可用之骟马二千馀匹﹒著交都统﹒将各旗马匹调取交部﹒分给八旗现备之兵﹒以充拴养马额。至都统胡巴伊勒慎诺穆图、护军统领苏赫、副都统龙、什库张所知目下﹒不必前来﹒亦著于后队兵预备。此军未出之前﹒朕当到京。其增发之大臣﹒俟朕进京﹒另奏。
辛亥﹒

命护军统领鄂克济哈、副都统扎喇克图﹒巡行边哨。遣使赍
敕往谕噶尔丹。时噶尔丹劫掠喀尔喀﹒渐入内地。上特使阿尔必特祜赍
敕往谕之。
敕曰:尚书班第于八月二十二日奏报:尔拥兵来西
卜退哈滩巴图尔﹒及纳木扎尔陀音等﹒所居近地﹒肆行掠害。前尔自乌阑布通败窜时﹒于内大臣吴丹前﹒跪礼威灵佛像﹒誓不再侵中华皇帝之喀尔喀与众生灵。尔之印文誓书昭昭具在也。且尔每有奏疏﹒自谓遵行达赖喇嘛之教﹒乃于朕与达赖喇嘛议结之事﹒屡生衅端﹒蔑弃誓言。是尔于其教名为遵奉﹒实则悖违﹒朕前已有旨详悉示尔﹒兹无他谕。但尔今之来﹒必有其意﹒应备奏陈﹒朕自有裁夺。此兵果尔亲帅与否。差五品官阿尔必忒祜前往确询。故谕。
癸丑﹒将军伯费扬古奏请率兵相机行事。费扬古奏言:尚书班第移文内称:探得西卜退哈滩巴图尔等﹒已往阴山之北而去。噶尔丹率兵尾进。先是﹒〈臣〉因未获噶尔丹确信﹒谓察马哈地方﹒乃东西通衢﹒故统大兵驻此。今阅班第来文﹒则偏在归化城之东北。是以〈臣〉等公商﹒一面差人令王善巴及喀尔喀诸扎萨克移入哨内﹒一面
将右卫兵交副都统党爱﹒使守归化城。〈臣〉亲率大兵﹒往四子部落苏尼特等处驻劄﹒相机行事。奏至﹒

上从之。
九月戊辰﹒副都统齐兰布奏发
盛京官兵。先是﹒

上谕副都统齐兰布、侍卫腊八什曰:盛京年来岁歉﹒
恐军士难以征行﹒朕甚念之。尔等前往﹒可会同彼处将军、副都统﹒询明军众﹒令其出征官兵﹒可给粮两月﹒并给来岁一年俸饷。至是齐兰布等奏言:〈臣〉
等至
盛京﹒宣

旨﹒其军士皆以岁值荐饥﹒屡蒙
圣鉴﹒
赐银发粟﹒咸俾更生﹒愿得竭力军前﹒以仰答皇上爱养至意﹒环跪陈请。于是官兵各与两月粮﹒及
来岁一年俸饷﹒办装毕﹒于九月初六日﹒将军绰克托、副都统穆泰率之起行。具状以

闻。
己巳﹒

谕各路还师秣马。时将军伯费扬古奏言:坐台员外
郎博洛叩报称:八月二十九日暮﹒有昆都伦博硕克图王所差探听噶尔丹声息人还﹒言我等于是月二十一日至克鲁伦河源巴颜乌阑处视之﹒并不见西卜退哈滩巴图尔等﹒游牧属裔地方﹒皆已蹂躏。取视牛矢﹒犹然湿润。因思伊等﹒必被噶尔丹劫掠未久。随行前进﹒至拖诺立山冈远望﹒有大队蔽地而来﹒并无旗帜。我等匿身山坳﹒见头队辎重﹒于薄暮时﹒抵拖诺河屯劄﹒首尾络绎不绝﹒直至夜半始安营毕。跨河而驻者﹒殆三十里﹒营内巡警之人﹒皆歌笑巡行﹒闻彼歌声﹒乃知为厄鲁特。翼日﹒我等欲审厄鲁特所向﹒潜于山中远坳﹒见头队辎重﹒黎明动身﹒驱牲畜度拖诺岭﹒其尾队至日昃后方度毕﹒羊少而驼马甚蕃﹒皆沿土喇河顺流西去。揆其去向﹒有趋库黑纳塔尔纳之状。大约人马行踪二万有馀﹒俟噶尔丹兵过毕﹒我等始归。谨具奏

闻。
上谕议政大臣国舅佟国维等曰:将军费扬古报称﹒
噶尔丹将喀尔喀西卜退哈滩巴图尔及纳木扎尔陀音等﹒恣行劫掠﹒即窜往土喇河﹒顺流而下﹒西向库黑纳塔尔纳以去。以此揆之﹒彼实无意内来。京城所发大兵﹒可暂还秣马以待。更行文谕盛京、乌喇、黑龙江将军及科尔沁等诸扎萨克﹒其预备兵﹒且止。仍檄知将军费扬古:彼所领兵众﹒亦权回本汛﹒将马匹加意喂养。若放喀尔喀等入喀伦内游牧﹒恐有互相窃夺之事。可檄尚书班第﹒令彼在喀伦外附近处暂居。
壬午﹒

命八旗武职大臣官员﹒各陈所见。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等曰:噶尔丹侵扰外藩﹒去来无
定。备师剿寇﹒共当熟筹。著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凡都统以下、阿达哈哈番参领以上各官﹒于各旗聚议﹒噶尔丹若何剿除﹒我兵若何设备。议定﹒由本旗陈奏。苟言有可采﹒朕即允行。尔等其通谕知。
甲申﹒

命发四十九旗蒙古及喀尔喀兵﹒联屯于正蓝旗察
哈尔界上﹒至喀尔喀河。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等曰:著于四十九旗蒙古﹒每佐
领挑选三四名﹒令本佐领中﹒每人各给马三匹﹒及甲胄助弓矢全副。每月人给银一两。又喀尔喀兵亦选二千名﹒俱照此例为之。遣我内地章京操练﹒联屯于正蓝旗察哈尔界上﹒以至喀尔喀河。倘有举动﹒该王、贝勒、贝子、公、台吉有愿效力者﹒即率此军而行﹒则于事大有裨益。俟噶尔丹事毕之时﹒令是军各归本旗。当于今冬定议﹒至来春草青时行之。尔等其会同议政大臣议。议曰:噶尔丹劫掠喀
尔喀之纳木扎尔陀音、西卜退哈滩巴图尔﹒则挑选蒙古兵预备﹒甚属紧要。宜钦遵

上谕而行。今请于四十九旗﹒每佐领或精壮甲丁﹒或
附丁﹒以五名算﹒共挑选六千六百名﹒至喀尔喀众扎萨克﹒亦应挑选二千名﹒差大臣同该扎萨克公阅挑选。所选兵或缺﹒有子弟精壮者补之。子弟孱弱﹒自该佐领挑选补之。两佐领十人内委署十长一员﹒命所选兵﹒自正蓝旗察哈尔界上﹒至喀尔喀河﹒随宜结队屯劄。其屯是军也﹒不可不就水草佳处。其相水草也﹒亦应差大臣往视﹒俟相地归﹒将所屯几处﹒以几旗为一队﹒编列进呈

御览。至来年草青时﹒各就所指之地屯劄。此所屯四
十九旗兵﹒原有甲冑﹒俱自本佐领内凑给﹒每人
马三匹。喀尔喀之兵﹒原无甲胄旗帜﹒应令工部照数制造﹒驿递解往至给。此众扎萨克兵之弓矢﹒应令京城大小各官助给。此所屯兵﹒每月人给饷银一两﹒所给银自户部解往。所屯兵不可不操练﹒应各处挑选参领一员﹒散骑校二员﹒护军校骁骑校二员﹒遣往管领操练。应拨各章京职名著该部奏点﹒此所点章京﹒六个月一更换。如此军有出行之事﹒著该王、贝勒、贝子、公、台吉有愿效力者﹒各率属下所备兵而行。俟噶尔丹事毕之时﹒是军各归本旗。至总统是军而行之大臣﹒临时该部请

旨。其往视水草﹒往选兵丁应差之大臣名衔﹒该部开
列引见﹒

钦点。奏入﹒
上从之。寻理藩院以往视屯地﹒及往选屯兵之大臣
入奏。

上曰:尚有与蒙古诸王共商之处﹒姑停之﹒俟来年正
月开印后具奏﹒亦无所误后也。以三路大兵进发﹒遂寝其事。
十月壬辰﹒

命议中西二路进剿事宜。
上谕议政大臣国舅佟国维等曰:二十九年﹒噶尔丹
大败逃窜﹒惧我军穷追﹒誓不复犯我朝降人喀尔喀。近者背弃前誓﹒肆掠纳木扎尔陀音以去。彼既食言﹒在我亦当商确举事。可派西安、宁夏满汉兵﹒从西路进﹒京师兵从中路进﹒派出之兵﹒乘雪而行﹒到彼时﹒塞草青发﹒可以前进。其官兵作何议派﹒师行粮食﹒宜亲携几月﹒随运几月﹒随运之米﹒或车载﹒或驼负﹒所需骆驼车辆几何﹒及厮役之名数口粮﹒一并核算﹒其集议之。议曰:派发京师官兵前锋八
百名﹒以每旗前锋参领、前锋侍卫各一员﹒前锋校六员率之。亲随护军两佐领下合一名﹒护军每佐领下各一名﹒以每旗护军参领三员﹒每参领下护军校二员率之。鸟鎗护军八百名﹒以每旗护军参领一员﹒护军校七员率之。鸟鎗骁骑四百名﹒以每旗骁骑参领一员﹒散骑尉二员﹒骁骑校四员率之。八旗汉军火器营兵共二千名﹒每旗绵甲军各八十名﹒以每旗或协领﹒或参领一员﹒操练尉、操练校各五员率之。满洲炮每旗五门﹒各随以拨什库及骁骑三十七名﹒以每旗散骑尉二员﹒骁骑校二员率之。汉军炮每旗十门﹒冲天炮每翼一门﹒每旗各派炮手二十一名﹒绵甲军十名﹒拨什库及骁骑六十名﹒以骁骑参领各一员﹒散骑尉各十一员率之。再每旗派弓匠二名﹒传宣二名﹒每翼传宣校一员。其总领官兵大臣都统每翼二员﹒护军统领各一员﹒前锋统领两翼一员﹒副都统每旗一员﹒汉军火器营每翼都统一员﹒副都统一员﹒管汉军炮都统一员﹒副都统三员。其察哈尔兵二千﹒每旗派参领或次头领一员﹒閒散章京及骁骑校各五员。喀喇沁翁牛特兵一千﹒派夸兰大八员﹒参领及閒散章京各四十员。
盛京兵二千﹒乌喇兵一千﹒派夸兰大八员﹒参领及
散骑尉、骁骑校各四十员。其所带厮役名数﹒将军十人﹒都统八人﹒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七人﹒夸兰大及参领六人﹒前锋侍卫署参领五人﹒散骑尉四人﹒护军校、骁骑校三人﹒护军、拨什库、骁骑一人﹒炮手、绵甲军二人合一人﹒共计人口三万五千四百三十馀。每口月计米二斗﹒两月需米共一万四千一百七十四石有奇。如用驼负﹒计用骆驼九千四百四十馀。如用蒙古车载﹒其车数与骆驼同。若以牛羊代一月行粮﹒八十人计牛一头﹒半月需牛六千六百四十馀。十五人计羊一只﹒半月需羊三万五千四百三十馀。再西路进兵﹒诚为胜算﹒应选发西安满洲兵三千﹒汉军兵一千﹒绿旗兵六千﹒派官分领。其官兵人口几何﹒所需五月口粮作何亲携﹒随运﹒应著彼处将军、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官会同确议以闻。议入﹒

上从之。复遣刑部尚书图纳赴陕西﹒与将军、总督等
会议。
癸巳﹒

命伯费扬古为右卫将军。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等曰:右卫地方甚要﹒将军责任
甚重。朕再四思维﹒惟费扬古堪任是职。著授伊为右卫将军﹒仍兼摄归化城将军事务。
己亥﹒

命喀尔喀等仍于喀伦内游牧。先是﹒有喀伦内游牧
之喀尔喀﹒使在喀伦外地方游牧之

旨。至是﹒侍读学士伊道奏言:〈臣〉往躧探厄鲁特声息﹒
自克鲁伦回至乌朱穆秦﹒其地名吴尔挥﹒见喀
尔喀之达赖济农﹒告曰:蒙

皇上俯怜喀尔喀﹒
谕使入喀伦内游牧。我等即迁来﹒已至喀伦内两三
日程之地。今又使我等回至喀伦左侧驻牧﹒目下雪大﹒退回路远﹒牲口不能到。即勉强退去﹒不免遭厄鲁特巴尔虎之害。欲不退回﹒又恐罹违

旨之罪。欲遣使奏
闻﹒又路远﹒不能立达。据此具奏。得
旨:使喀尔喀游牧者特怜之﹒欲遂其生也。今大雪之
时﹒使之退回﹒反致困苦。伊道尔可与大学士、理藩院速议之。议曰:

皇上使喀尔喀于喀伦内游牧﹒原欲令其生﹒遂特加
矜恤之至意。今于大雪时遣之退回﹒则反困苦矣。请

谕尚书班第﹒令喀尔喀在喀伦内﹒距扎萨克蒙古一
二日程地方﹒离空游牧。如有互盗驼马牛羊诸畜者﹒著尚书班第﹒会同该扎萨克审明﹒立行正法﹒使之知儆。仍速檄驻劄喀尔喀扎萨克地方﹒管理盗贼、侦探声息官员﹒遵照晓谕喀尔喀可也。

上从之。
庚子﹒

命预备官兵。时尚书班第奏言:〈臣〉遣人赴克鲁伦等
处﹒侦得噶尔丹在峨格穆尔布尔哈苏泰之地度冬。俟雪后乃行。因真伪未审﹒复遣员外郎达赖、台吉格根、乡导万舒克等佐以四十人﹒往视厄鲁特大势﹒踵其踪迹﹒实探所往之地。达赖等于十月初六日回称:至克鲁伦峨格穆尔布尔哈苏泰地方﹒匿身河岸﹒望见对河有厄鲁特人众﹒自多罗忒延及巴颜额尔黑图驻劄﹒约三百户﹒骆驼牛马共千馀头﹒毳幕敝坏﹒绝无羊群。其人出入往来﹒故未能悉数。谨据奏

闻。奏至﹒
上谕议政大臣国舅佟国维等曰:噶尔丹情性奸狡﹒
前已有下雪时行走声息。今所报﹒与前相符。应饬兵预备﹒设彼数尽敢于严冬妄进﹒我大军可即行剿灭矣。今每佐领派前锋一名﹒亲随护军一名﹒鸟鎗护军二名﹒护军五名﹒鸟鎗骁骑一名﹒汉军火器营兵二千以备。所派兵卒﹒可视人材矫健者选之﹒其领兵大臣﹒著兵部奏请。再宣化府具有草豆﹒于京师所畜马匹内﹒每佐领派马十匹发往饲养﹒咸令肥泽。俟大兵行日﹒每兵给京师马三匹、宣化府马一匹。其宣化府饲养之事﹒应差部院大臣一员﹒及旗下大臣一员﹒前往亲督。差往大臣﹒著该部请旨。又时值严冬﹒倘行进剿﹒可令派出兵众﹒将所备禦寒之羊裘、煖帽诸物﹒务须温厚。右卫将军费扬古处﹒可令檄知其所属兵众﹒亦预备以待。寻以宣
化府督饲马匹﹒派出副都统凯音布、学士博济前往。
壬寅﹒

命都统噶尔马等赴察哈尔左翼﹒驻劄侦探。上谕大学士伊桑阿等曰:都统噶尔马、副都统硕岱﹒
著往驻左翼察哈尔地﹒侦探厄鲁特声息。设有警﹒可传集左翼察哈尔兵众﹒以待京师之兵。
丙午﹒

宥喀尔喀纳木扎尔陀音等罪。先是﹒遣尚书班第传谕纳木扎尔陀音内移。纳木扎尔陀音等不遵谕旨﹒潜于克鲁伦处游牧。至是被厄鲁特大掠﹒且将
噶尔丹所差致书之人﹒不行拘拿﹒纵之使归。以是纳木扎尔陀音﹒及其弟诺尔布额尔克台吉、弟之子龚厄多尔吉、族兄之子诺尔布林陈等﹒至理藩院﹒面缚﹒跪诉﹒服罪﹒请死。随据奏

闻。事下议政大臣议。议以纳木扎尔陀音等违谕被掠﹒且私自遣回递书人﹒大干
国典﹒应正法。议入﹒

上从宽宥之。
丁未﹒

命详议征剿噶尔丹事宜。
上谕议政大臣公宗室苏努等曰:噶尔丹侵扰边疆
之事﹒日廑朕怀。故凡一切遣使﹒及素所往来之人﹒不惮咨问﹒以是知其部落不过五六千人。我大兵踊跃争奋﹒有愿战心﹒而大臣官员逡巡退缩﹒无意自效。但云俟彼来前﹒可与一战。若远在克鲁伦﹒必待塞草萌达﹒方可前行。朕因忆曩日诱噶尔丹至乌阑布通﹒我军威甚盛﹒不即为剿除﹒致令逸去。每一念及﹒心窃恨之。匪独在朕﹒即下至编伍厮卒﹒亦罔弗怨悔者。近观噶尔丹于巴颜乌阑屯聚﹒果有乘雪蠢动之意。朕欲如前诱入内地﹒谅其创痛之馀﹒不复再至。然彼纵不敢深入﹒或潜来边徼掠我外藩﹒亦未可定。闻警后始遣大兵﹒势不能朝发夕至。我进彼退﹒我还彼来﹒再三若此﹒凡蒙古诸部﹒亦
大遭其蹂躏矣。是噶尔丹一事﹒尔诸王大臣﹒亦当留意。可与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等﹒公同筹画﹒作何进止﹒其详议之。
议曰:

睿照旁烛﹒诚如所虑。今宜遣发师徒﹒一举殄灭。请将
前议宣化府饲养马匹﹒停其发往每佐领下﹒照派出兵数畜马四十匹﹒每匹给银四两﹒限四十日﹒速令肥健。马力一足﹒即携两月粮﹒赴巴颜乌阑进剿。倘马力未壮之先﹒噶尔丹遽侵边境﹒可于诸王及大臣官员﹒自养马匹内﹒选择可用者﹒尽给兵众﹒资其前进。议上﹒

上曰:每佐领下马十匹﹒著仍发宣化府饲养。命调外藩兵两路﹒分防噶尔丹。
上谕议政大臣公宗室苏努等曰:方今冬令﹒噶尔丹
虽不能亲率其妻孥辎重前来﹒或以游骑潜掠喀伦近地﹒亦未可定。然谅其人无多﹒我京师大兵不便轻于选发﹒即遣往﹒亦未必与彼相值。朕再四图维﹒莫若以蒙古兵应之。尔大臣前以其兵为不可用﹒朕𪐝无一语。今视蒙古兵﹒无不可用者。现今墨尔根济农、沙木巴带青﹒各备兵一千。归化城有将军费扬古驻劄﹒西路事柄﹒应全付与。右翼察哈尔兵、归化城兵及四子部落以西所有各扎萨克兵﹒俱令伊酌量徵调﹒分屯要害﹒严斥堠远侦探。倘噶尔丹掠其附近边境﹒费扬古即率所备兵众﹒及墨尔根济农等兵﹒立行进𠞰。其东路派出﹒愿效力大臣﹒畀以重权。凡左翼察哈尔兵、两苏尼特、两阿霸垓、两阿霸哈纳尔、两蒿齐忒、两乌朱穆秦及喀尔喀土谢图汗、折卜尊丹巴贝勒、席地西里班朱儿、多尔济并左近所有喀尔喀扎萨克兵﹒亦听其酌量徵调﹒屯驻要地﹒远设游侦。倘噶尔丹掠其相近边境﹒亦即率所备之兵﹒立行进剿。其东西二路大臣﹒凡有机宜﹒互相关白﹒甚于事有济。尔等其即集议。议曰:

圣谟周至﹒应各祇承。除东路大臣另题请外﹒其西路
兵众﹒即檄知将军费扬古﹒速行徵调。倘噶尔丹小队游掠﹒可即扑灭。若大众入犯﹒著一面奏报﹒一面调取右卫兵以备。议上﹒

上曰:所议甚善。移费扬古之文﹒交关保赍往。寻苏努
等以遣往东路大臣﹒恭请

亲简。令往会都统噶尔马、副都统硕岱公同徵调诸
蒙古兵。

上曰:两苏尼特、两阿霸垓、两阿霸哈纳尔旗兵﹒著索
额图前往收集。鄂克济哈扎喇克图﹒现赴喀伦﹒索额图可偕之去。喀尔喀土谢图汗等﹒及两蒿齐忒、两乌朱穆秦旗兵﹒著明珠偕阿尔尼恩格森前往收集。俱令各驻要地﹒探听声息。噶尔马、硕岱﹒朕已令于察哈尔左翼驻劄﹒毋庸遣动。设有必不可已机务﹒再行调取。会同索额图、明珠等以行。其理藩院官或别部院官﹒听所遣大臣酌量题带。伊等兹遣﹒非取其奋勇一试也。惟期一应声息﹒得其真实耳。尚书班第﹒虽现在彼侦探﹒犹恐京师大兵难遽定行止﹒故复有此遣师之进。否俟伊等报闻定夺﹒其立驰驿前去﹒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