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九十六卷目录

 火攻部总论
  春秋四传〈焚咸丘〉
  太公六韬〈火战〉
  孙子〈火攻〉
  大学衍义补〈火攻论〉
  续文献通考〈火器论〉
 火攻部艺文一
  纵火牛攻围赋       唐阙名
  火药赋         明茅元仪
 火攻部艺文二
  赤壁送别歌        唐李白
  赤壁            杜牧
  赤壁            胡曹
  赤壁          明方逢时
  咏赤壁〈以上诗〉      蓝润
  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上词〉 宋苏轼
 火攻部纪事

戎政典第九十六卷

火攻部总论

《春秋四传》《焚咸丘》

《春秋》:桓公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公羊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何言乎以火攻也,疾始以火攻也。
〈注〉征伐之道,不过用兵服则可以退,不服则可以进。火之盛炎水之盛,冲虽欲服罪不可复禁。故疾其暴,而不仁也。

咸丘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曷为国之,君存焉尔。

《太公六韬》《火战》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草蓊秽周吾军前后左右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疾倦,休止敌人。因大燥疾风之利,燔吾上风车骑,锐士坚伏。吾后三军恐怖,散乱而走为之奈何。太公曰: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又燔。吾后敌人苟至,即引军而却。按黑地而坚,处敌人之来,犹在吾后。见火起,必远走。吾按黑地而处强弩,材士卫吾左右。又燔吾前后,若此则敌人不能害我。武王曰:敌人燔吾左右,又燔吾前后。烟覆吾军其大兵,按黑地而起,为之奈何。太公曰:若此者为四武冲阵,强弩翼吾左右,其法无胜,亦无负。

《孙子》《火攻》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大学衍义补》《火攻论》

臣按古所谓火攻者,因风纵火也。而无有今世,所谓火药者。宋太祖时,始有火箭。真宗时,始有火毬之名。然或假木箭以发,未知是今之火药否也。今之火药,用硝石、硫黄、柳炭为之。硝之名见于本草,汉张仲景方论中。已用为剂,则是汉时已有矣。然陶隐居日华子,及宋图经衍义等注未,尝言其可为兵用也。硫黄自舶上来,唐以前海岛诸裔未通,中国则唐以前无此也。自古中国所语炮者,机石也。用机运石,而飞之致远耳。近世以火药实铜铁器中,亦语之炮。又语之铳,铳字韵书无之盖,俗字也。其以纸为之者,俗谓之爆爆者,如以火烧竹,而有声如竹爆然也。今炮之制,用铜或铁为具,如筒状中实以药,而以石子塞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其石子之所及者,无问人物皆糜烂。然惟用之攻,与守也。战则资其声,以为号令焉。近有神机火鎗者,用铁为矢镞。以火发之,可至百步之外。捷妙如神,声闻而火即至矣。永乐中平南交交人所制尤巧,命内臣如其法监造。在内命大将总神机营,在边命内官监神机鎗盖慎之也。历考史册皆所不载,不知此药。始于何时。昉于何人。意者在隋唐以后,始自西域与俗所谓烟火者同。至中国欤天祚国家锡,以自古所无之兵器,五兵而加以一五,行而用其三。可以代矢石之施,可以作鼓角之号,可以通斥堠之信。一物而三用,具焉呜呼。神矣哉。自有此器以来,中国所以得志于四裔者,往往藉此。然用久而人玩敌,人习知其故,或出其巧智,以为之避。就者亦不能无也。何也。盖士卒执此鎗而用之也,人持一具临时,自实以药一发之后。仓卒无以继之,敌知其然,凡临战陈必伏,其身俟。我火发声闻之后,即冲突而来请。自今以后,凡火鎗手必五人为伍,就其中择一人或二人心定,而手捷目疾者,专司持放。其三四人者,互为实药,番递以进,专俾一人。司放或高或下,或左或右,应机迁就则发,无不中者矣。其视一发即退,心志不定,而高下无准者,有间矣。又宜用纸为爆,其声与火鎗等者,每发一鎗,必连放三五纸爆,或前或后,以混乱之。使敌不知所避,如此则其用不测,而无敌于天下矣。书生不经战,陈以意消息而为此说,乞下曾经战陈者,议其可否以闻。

《续文献通考》《火器论》

兵家器械甚多,有宜于山战者,有宜于陆战者,有宜于水战者。如武经总要所载是也,要之利于今日,海战者无踰于火器。其名虽有二三百种,而海船得用,亦惟喷筒火药,桶二者盖喷筒,所及有一百五十步之远,横占丈馀,火药桶抛入贼舟,贼一时不知取,而视之内火发矣。未发之,先水不及沃临,发之际人不能救。触之者碎犯之者死。故敌舟离远,则用喷筒敌舟相逼,则用火药桶此二者,皆海船利器。今日禦寇之切要也。
海中战法,攻船为上。若以我大船犁敌小船,触之无不坏者。其次则恃火器,火器之中,亦惟火毬火药桶。投入贼舟,即时焚燬,信至妙也。或问我以火攻敌,使敌亦以火攻我,如之何。曰:以火攻敌,全靠柁工。得人持柁,得法我常,夺据上风。则敌之火攻,将为风所驱。而反攻之矣。大抵火攻之法,须先自为水备。假如一舟五十人,但用十人持火器,四十人俱执水斗,水桶,遇敌火攻,群手倾水灭之。乌能焚我耶。或又曰:设使我用火攻,而敌知水备,如之何。曰:敌若知备,则虽不能焚敌,敌亦必救,火而乱矣。我乘其乱,而击之,岂不胜也哉。
短兵相接,乃倭寇所长。非中国之民,所易敌也。其所歉者,火器耳。今鸟嘴铳反为彼之长技,而我兵鸟铳手虽多不能取胜,何耶。倭人忘命,我兵望之。辄惧而走,或铅子堕地,或药线无法,手掉目眩,仰天空响议者,谓宜禁通,番接济火药之人甚善。愚谓硫黄,出产在彼,何禁之有。有所当禁者,焰硝耳此中国之物,若官司设法,不容入番。则倭寇之火器为无用,而我以火器攻之彼之短兵,乌能加于我耶。
按接济焰硝,沿海通弊,所谓藉寇以兵,兵家大蠹。彼硝户既嗜,奸民之厚。直而奸民又饵外裔之重利,则硝出之民法将焉。禁必欲设法,其禁私煎乎。盖硝与盐同功,异用硝之在军,需者为多。民间所用,几何。若通行天下,收煎户籍之于官,开煎局委以良吏,民间所需不过斤以上耳。价纳官卖积为军储,则民无私煎,典有明禁不尤补,于军政之实用乎。
火毬一法,旧制纸糊。圆炮不过,震响一声而已。何益于事合于糊,成纸壳之时,中含小铁,刺菱二三十枚,地火鼠一二十枚。然后入药于内,紧糊其口,每炮一枚,窍眼四处。各穿药线,使丢落城下,不致灭火。贼近城或临敌燃炮而发,炮声一响,则其中所藏刺菱自然布散,火鼠飞烧贼身,必将奔走而菱刺,又伤其足,我兵乘而击之,是亦一助也。

火攻部艺文一

《纵火牛攻围赋》唐·阙名

昔田单以将亡之国,坐必胜之筹。伺燕军于无虞之夜,纵燧尾于有力之牛。将用突骑劲卒,谬以龙文虎彪冀重围之宵,溃复三败之深雠。乃先诈而乞降,然后谋而窃发内。欲激其怒士,外且骄其敌。卒遂决策于斯,须固无疑于飞突。于是建皂盖选名军,因七尺之殊状,画五䌽之奇文。先事以谋,凿垣之门,暗启及期而进,束苇之火,遂焚已而夜景将迷。宵辉潜焕,龙章交映,虎旆杂半,以强服猛肇。牵之质前驱,从黑忽明无备之师,大乱。攒万蹄以跃,出噪众鼓以相从,喧声震乎,厚地列炬迸乎,崇墉风敲后,燄血洒前锋一战而彊甚,周武之驱,归兽众神皆走。剧叶公之惧,真龙始其制胜。唯神开机必果,合如雷电,迫如星火,飞驰之际,先资战野之威,叱咤之间,已转覆巢之祸。故得骋照曜,恣横行,士卒咸以奔溃,山谷为之震惊。陷阵摧坚,不劳于五千之士,而追亡逐北,何啻乎七十馀城。于是齐人复振,燕国大倾,襄王曰:牛者以彊力称猛兵者,以计谋自幸,必将尽一时之抵触为万代之彪炳。岂使饱丰草,与清泉望桃林,而休影。

《火药赋》明·茅元仪

五材并用,火德最灵。秉荧惑之,精气酌朱雀之权衡轩辕创法,以卫民生五金八石。按炎帝之草经,范金修火命,风后而制兵,谓铦锋利镞力。尚有穷而火燄之精,无坚不溃。虽则硝硫之悍烈,亦藉飞灰而匹配。验火性之无我,寄诸缘而合会硝。则为君而硫,则臣本相须以有为硝性,竖而硫性横。亦并行而不悖,惟灰为之佐使,实附尾于同类。善能革物,尤长陷阵,性炎上而不下。故畏软而欺硬。臣轻君重药品,斯匀烈火之剂。一君二臣,灰硫同在。臣位灰则武,而硫则文,剽疾则武,收殊绩猛炸则文策奇勋。虽文武之二途,同输力于主君。世直道而翻右,武时横行而乃尚文,如豨苓与桔梗时,为帝而称珍。若乃硝材直正,君明则宜,硝非其材。主暗取讥,君贤明而治理。城郭完全文恬武嬉,君不明而暴虐,文武纵横。灭裂裳衣,且药不精专,虽多亦少,药能精制,以少为多,过与不及兮。失其调剂用之适中兮,燮理平和灰硝少文。虽速而发,火不猛。硝黄缺武,纵燃而力慢。奈何弃武用文势,既偏而力弱。堪成向火之用,弃文用武,事虽济而力穷,乃在喷火之科。臣懦君强,不堪布政。惟宜直前宣吐,臣勇君明有以涣汗,忽尔中含激烈,贤哲明。此两端昏愚,岂谙优劣文一武十。是谓先驱浑圆,则流转不穷。而四围跳跃,直遂则中通一线,而百步争途,纵一两之药行三百步。有奇恐千里之马,终有一蹶不虞。难于百发百中,大抵药力多少之论耳。若乃方以类聚材,在兼收滴醋以酸折助顺,火酒以燥性相投。木折皮或徼潮而噀远,班猫以酷烈而取遒。至如独蒜气亦相求论,其制法须谙利弊。硫黄粗兮,灰易细。文武乖暌,硝研细而黄,灰粗煎熬失味,合药不厌精碾,药不厌细锤打,不嫌多筑虚最所忌。若夫土囊所以压炮,盖为金土相生,沸汤用以和药。是则水火既济,聊且撮其大都指,破迷途之士。

火攻部艺文二〈诗词〉

《赤壁送别歌》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立沧江弄澄碧,鲸鲵唐突留遗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吐心魄。

《赤壁》杜牧

折戟沈沙铁半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胡曹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用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赤壁》明·方逢时

危矶巀嵲倚高江,人道曹刘旧战场。往事已随寒浪灭,遗堂惟有暮山长。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馀落日黄。欲吊英雄千古恨,渔郎萧瑟弄斜阳。

《咏赤壁》蓝润

长江西来雨如雾,赤壁苍苍风雨暮。草木犹如横槊时,尘沙尚想焚舟处。乌林渡口下舳舻,曹瞒已料无全吴。阵前部曲走刘备,眼前谈笑轻周瑜。君臣谋合士贾勇,玉帐旌旗亦飞动。楼橹晴空烟焰高,鱼龙白日波涛涌。荆门牢落驻残兵,野旷不闻鼙鼓声。战骨秋埋吴地草,捷书夜报石头城。雄图霸气两消歇,地老天荒秋一叶。石上残碑过客题,沙中古剑渔人得。汉王祠枕碧山隅,诸葛台荒野鸟呼。千年忠义出师表,万古江山八阵图。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火攻部纪事

《史记·田单传》: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燕使乐毅伐齐,齐湣王出奔,田单走安平。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东保即墨。燕军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遣使约降于燕。燕军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馀牛,为绛缯衣,画以五䌽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御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
《汉书·高帝纪》:三年八月,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烧楚积聚。
《李陵传》:陵击单于。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扺大泽椴苇中,敌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注〉预自烧其旁草木,令火不得延及也。
《后汉书·皇甫嵩传》:中平元年,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俊,共讨颍川黄巾。嵩兵少,军中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其夕遂大风,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陈,贼惊乱奔走。
《后汉书·杨璇传》:璇灵帝时为零陵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璇力弱,吏人忧恐。璇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剋共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燃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震鸣。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郡境以清。
《魏志·武帝本纪》:兴平元年,太祖围濮阳,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太祖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
建安五年八月,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
《吴志·周瑜传》:建安十三年,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惧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曰: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注〉《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砦。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魏志·夏侯渊传》: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合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合战,合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合,为备所袭,渊遂战死。《满宠传》:孙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贼于是引退。
《吴志·潘璋传》:魏将夏侯尚等围南郡,分前部三万人作浮桥,渡百里洲上,诸葛瑾、杨粲并会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绝。璋曰:魏势始盛,水又浅,未可与战。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作筏适毕,伺水长当下,尚便引退。
《晋书·宗室忠王尚之传》:桓元至姑孰,遣冯该攻历阳,断洞浦,焚尚之舟舰。尚之率步卒九千阵于浦上。《王浑传》:浑镇寿春。吴人大佃睆城,图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馀万斛、稻苗四千馀顷、船六百馀艘。《温峤传》: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朱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徵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
《江逌传》:中军将军殷浩将谋北伐,请为咨议参军。浩甚重之。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谓将校曰:今兵非不精,而众少于羌,且其堑栅甚固,难与校力,吾当以计破之。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营。火发,因其乱,随而击之,襄遂少败。《冯跋载记》:万泥、乳陈叛。跋遣冯弘与将军张兴讨之。兴谓弘曰:贼明日出战,今夜必来惊我营,宜命三军以备不虞。弘乃密严人课草十束,畜火伏兵以待之。是夜,乳陈果遣壮士千馀人来斫营。众火俱起,伏兵邀击,俘斩无遗。乳陈惧而出降。
《宋书·武帝本纪》:元兴三年,桓元使桓谦屯东陵口,卞范之屯覆舟山西,众合二万。己未旦,义军食毕,弃其馀粮,进至覆舟山东,使丐士张旗帜于山上,以为疑兵;元又遣武骑将军庾袆之,配以精卒利器,助谦等。高祖躬先士卒以奔之,将士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呼声动天地。时东北风急,因命纵火,烟爓张天,鼓噪之音震京邑。谦等诸军,一时土崩。
义熙六年七月,公还东府,大治水军,皆大舰重楼,高者十馀丈。十月,率兖州刺史刘藩、宁朔将军檀韶舟师南伐。卢循方治兵旅舟舰,设诸攻备。公欲御以长算,乃屯军雷池。贼扬声不攻雷池,当乘流径下。公知其欲战,且虑贼战败,或于京江入海,遣王仲德以水舰二百于吉阳下断之。十二月,卢循、徐道覆率众数万,方舰而下,前后相抗,莫见舳舻之际。公悉出轻利斗舰,躬提幡鼓,命众军齐力击之;又上步骑于西岸。右军参军庾乐生乘舰不进,斩而徇之,于是众军并踊腾争先。军中多万钧神弩,所至莫不摧陷。公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上军先备火具,乃投火焚之。烟爓张天,贼众大败,追奔至夜乃归。循等还寻阳。
《杜慧度传》:义熙七年春,慧度率文武六千人距卢循于石埼。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弟交阯太守慧期、九真太守章明并督率水步军,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亲属录事参军阮静、中兵参军罗农夫、李脱等,传首京邑。
《南郡王义宣传》:孝建元年,义宣密治舟甲举兵遣参军刘谌之尹周之率军下就臧质上先遣豫州刺史王元谟舟师顿梁山洲内东西岸为郤月城营栅甚固。抚军柳元景据姑熟为大统,偏帅郑琨、武念戍南浦。臧质径入梁山,去元谟一里许结营,义宣屯芜湖。五月十九日,西南风猛,质乘风顺流攻元谟西垒,冗从仆射胡子友等战失利,弃垒渡就元谟。质又遣将庞法起数千兵从洲外趋南浦,仍使自后掩元谟。与琨、念相遇,法起战大败,赴水死略尽。二十一日,义宣至梁山,质上出军东岸攻元谟。元谟分遣游击将军垣护之、竟陵太守薛安都等出垒奋击,大败质军,军人一时投水。护之等因风纵火,焚其舟乘,风势猛盛,烟焰覆江。义宣时屯西岸,延火烧营殆尽。诸将乘风火之势,纵兵攻之,众一时奔溃。
《垣护之传》:孝建元年,南郡王义宣反。率大众至梁山,与王元谟相持。乃以精兵配护之赴梁山。护之见贼舟舰累水,谓元谟曰:今当以火平之。即使队主张谈等烧贼舰,风猛水急,贼军以此奔散,梁山平。
《南齐书·王敬则传》:元徽二年,敬则随太祖拒桂阳贼于新亭,敬则与羽林监陈显达、宁朔将军高道庆乘舸于江中迎战,大破贼水军,焚其舟舰。《梁书·曹景宗传》:天监五年,魏拓拔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与焉。睿与景宗进顿邵阳洲,立垒。魏大将杨大眼对桥北岸立城,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韦睿传》:天监五年,魏中山王元英寇北徐州。高祖遣征北将军曹景宗,拒之。次邵阳洲,筑垒相守,诏睿率豫州之众会焉。魏人先于邵阳洲两岸为两桥,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睿装大舰,使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值淮水暴长,睿即遣之,斗舰竞发,皆临垒。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风怒火盛,烟尘晦冥,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水又漂疾,倏忽之间,桥栅尽坏。而道根等皆身自搏战,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人大溃。元英见桥绝,脱身遁去。魏军趋水死者十馀万。《吕僧珍传》:僧珍进据越城。东昏大将王珍国列车为营,背淮而阵。王茂等众军击之,僧珍纵火军焚其营。即日瓦解。
《敬帝本纪》:太平二年二月,诏征南将军周文育、平南将军侯安都等率众军南讨。戊子,徐度至合肥,烧齐船三千艘。
《陈书·侯瑱传》:永定二年,瑱进位司空。王琳至于沌口,周文育、侯安都并没,乃以瑱为都督西讨诸军事。瑱至于梁山。世祖即位,进授太尉,增邑千户。王琳至于栅口,又以瑱为都督,侯安都等并隶焉。瑱与琳相持百馀日,未决。天嘉元年二月,东关春水稍长,舟舰得通,琳引合肥漅湖之众,舳舻相次而下,其势甚盛。瑱率众进兽槛洲,琳亦出船列于江西,隔洲而泊。明日合战,琳军少却,退保西岸。及夕,东北风大起,吹其舟舰,舟舰并坏,没于沙中,溺死者数十百人。浪大不得还浦,夜中又有流星坠于贼营。及旦风静,琳入浦治船,以荻船塞于浦口,又以鹿角绕岸,不敢复出。是时,西魏遣大将军史宁蹑其上流,瑱闻之,知琳不能持久,收军却据湖浦,以待其敝。及史宁至,围郢州,琳恐众溃,乃率船舰东下,去芜湖十里而泊,击柝闻于军中。明日,齐人遣兵数万助琳,琳引众向梁山,欲越官军以屯险要。齐仪同刘伯球率兵万馀人助琳水战,行台慕容恃德子子会领铁骑二千,在芜湖西岸博望山南,为其声势。瑱令军中晨炊蓐食,分搥荡顿芜湖洲尾以待之。将战,有微风至自东南,众军施拍纵火。定州刺史章昭达乘平卤大舰,中江而进,发拍中于贼舰,其馀冒突、青龙,各相当值。又以牛皮冒蒙冲小船,以触贼舰,并溶铁洒之。琳军大败。其步兵在西岸者,自相蹂践,马骑并淖于芦荻中,弃马脱走以免者十二三。尽获其舟舰器械,并擒齐将刘伯球、慕容子会,自馀俘馘以万计。琳与其党潘纯陁等乘单舴艋冒阵走至湓城,犹欲收合离散,众庶附者,及与妻妾左右十馀人入齐。
《程文季传》:文季袭封重安县公。随都督章昭达率军往荆州征萧岿。岿与周军多造舟舰,置于青泥水中。时水长漂疾,昭达乃遣文季共钱道戢轻舟袭之,尽焚其舟舰。
《鲁广达传》:太建初,广达与仪同章昭达入峡口,拓定安蜀等诸州镇。时周氏将图江左,大造舟舰于蜀,并运粮青泥,广达与钱道戢等将兵掩袭,纵火焚之。《魏书·奚康生传》:康生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渡,萧鸾遣将率众据渚,邀断津路。高祖敕曰:能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时为军主,谓友人曰:如其剋也,得畅名绩;脱若不捷,命也在天。丈夫今日何为不决。遂便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进,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将军。
《李苗传》:参朱荣从弟世隆拥荣部曲屯据河桥,还逼都邑。孝庄亲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寮恇惧,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而起曰:今小贼唐突如此,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日。臣遂不武,窃所庶几。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城阳王徽、中尉高道穆赞成其计。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舟师夜下,去桥数里便放火船,河流既驶,倏忽而至。贼于南岸望见火下,相蹙争桥,俄然桥绝。既而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左右死尽,苗浮河而殁。
《邢峦传》:萧衍遣兵侵轶徐兖,以峦为使持节、都督东讨诸军事。峦破贼将蓝怀恭于睢口,进围宿豫。而怀恭等复于淮南造城,规断水陆之路。峦身率诸军,自水南而进,遣平南将军杨大眼从北逼之,统军刘思祖等夹水造,烧其船舫。众军齐进,拔栅填堑,登其城。火起中流,四面俱击,仍陷贼城,俘斩数万。
《宗室陈留王虔传》:虔兄子崙,世祖时袭父爵,以功除统万镇将。后从永昌王仁南征,别出汝阴。济淮,刘义隆将刘康祖屯于慰武亭以邀军路。师人患之。崙曰:今大风既劲,若令推草车方轨并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从之。斩康祖,传首行宫。《北齐书·段荣传》:荣子韶,天统二年,除左丞相,永昌郡公。武平二年二月,周师来寇,遣韶与右丞相斛律光、太尉兰陵王长恭同往捍禦。以三月暮行达西境。有柏谷城者,乃敌之绝险,石城千仞,诸将莫肯攻围。诏曰:汾北、河东,势为国家之有,若不去柏谷,事同痼疾。计彼援兵,会在南道,今断其要路,救不能来。且城势虽高,其中甚狭,火弩射之,一旦可尽。诸将称善,遂鸣鼓而攻之。城溃,获仪同薛敬礼,大斩获首虏,仍城华谷,置戍而还。
《周书·宇文测传》:大统八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寇,去界数十里。测命积柴之处,一时纵火。突厥谓有大军至,惧遁去,自相蹂践,委弃杂畜及辎重不可胜数。测徐率所部收之,分给百姓。自是突厥不敢复至。《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十三年夏四月己丑,贼帅孟让,夜入东都外郭,烧丰都市而去。
《李密传》:密遣徐世绩守仓城,宇文化及攻之,不能下。密谓从者曰:化及庸懦如此,欲图为帝王,斯乃赵高、圣公之流,吾当折杖驱之耳。化及盛修攻具,以逼黎阳仓城,密领轻骑五百驰赴之。仓城兵又出相应,焚其攻具,经夜火不灭。
《高颎传》:上尝问颎取陈之策,颎曰: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上行其策,由是陈人益敝。
《唐书·刘仁轨传》:初,苏定方既平百济,留郎将刘仁愿守其城,王子扶馀丰引兵围仁愿。诏仁轨为援。时定方伐高丽,围平壤不克。高宗诏仁轨拔军就新罗与金法敏议去留。会诏遣右威将军孙仁师率军浮海而至。于是仁师、仁愿及法敏陆军以进,仁轨与杜爽、扶馀隆繇熊津白江会之。遇倭人白江口,四战皆克,焚四百艘,海水为丹。
《王方翼传》:妖贼白铁余以绥州反,诏方翼与程务挺讨之。飞旝击贼,火其栅,平之。
《李敬业传》:武后既废中宗,又立睿宗。敬业乘人怨,谋起兵,自称州司马。武后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兵三十万往击之。有乌集噪敬业营上,监军御史魏真宰曰:贼其败乎。风顺荻乾,火攻之利也。固请战,遂度溪击之。敬业置阵久,士疲,皆顾望不正列,孝逸乘风纵火逼其军,军稍却。敬业麾精兵居前,弱者在后,阵乱不能制,乃败。
《李希烈传》:希烈已据汴,僭即皇帝位。因窥江淮,盛兵攻襄邑,守将高翼死之。于是汴滑副都统刘洽,率曲环、李克信军十馀万战白塔,不利,洽引还,卒柏少清揽辔曰:公小不利遽北,奈何。洽不听,夜入宋州。贼骤胜,径薄宁陵,舟乘衔踵进,亘七十里。时洽将高彦昭、刘昌共婴垒以守,贼使妖人祈风,火战棚尽,坎堞欲登。彦昭按剑乘陴,士感奋,风亦反。
《韩游瑰传》:游瑰进邠宁节度留后。奉天之狩,诏引军屯便桥。次泥泉,与朱泚兵值。泚大治战棚、云桥,士皆惧,游瑰曰:贼取佛祠乾木为攻具,可以火之。既而贼大噪攻南雉,游瑰曰:是分吾力也。趋北雉,遣将郭询、郭廷玉以锐士三百傅满直出,火其棚,投薪于中,风返,棚皆烬,贼气沮。故诸将推游瑰赴难功第一。《房琯传》:肃宗即位,琯请自将平贼。分三军趋京师,战大败。初,琯用春秋时战法,以车二千乘缭营,骑步夹之。既战,贼乘风噪,牛悉髀栗,贼投刍而火之,人畜焚烧,杀卒四万,丹野,残众才数千,不能军。
《成汭传》:天复三年,帝诏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围鄂州,朱全忠韩勍救之,讽汭与马殷、雷彦威掎角。汭身自将而行,下知汭不足亢行密,无敢谏,惟亲吏杨师厚劝之。汭为巨舰,堂皇悉备,行至公安,卜不吉,欲还,师厚曰:公举全军,中道还,何以见百姓。汭乃行。彦威潜师略江陵,汭诸将念私,无斗志。淮南将李神福壁沙桥,望汭军曰:战舰虽盛,首尾断绝,可取也。击汭君山,败之,火其船,众大溃,汭投江死。
《宋史·兵志》:咸平三年八月,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毬、火蒺藜,造船务匠项绾等献海战船式,各赐缗钱。
咸平五年,知宁化军刘永锡制手炮以献,诏沿边造之以充用。
开庆元年,造突火枪,以钜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馀步。咸淳九年,沿边州郡,因降式制回回炮,有触类巧思,别置炮远出其上。且为破炮之策尤奇。其法,用稻穰草成坚索,条围四寸,长三十四尺,每二十条为束,别以麻索系一头于楼后柱,搭过楼,下垂至地,栿梁垂四层或五层,周庇楼屋,沃以泥浆,火箭火炮不能侵,炮石虽百钧无所施矣。且轻便不费财,立名曰护陴篱索。是时兵纪不振,独器甲视旧制益详。
《金史·斡鲁古传》:斡鲁古围显州,攻其城西南,军士神笃踰城先入,烧其佛寺,烟焰扑人,守陴者不能立,诸军乘之,遂拔显州。
《宗弼传》:宋韩世忠以舟师扼江口。宗弼发江宁,将渡江而北。世忠分舟师绝江流上下,将左右掩击之。世忠舟皆张五緉,宗弼选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緉,五緉著火箭,皆自焚,烟焰满天,世忠不能军,追江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宗弼渡江北还。
《强伸传》:强伸创遏炮,用不过数人,能发大石于百步外,所击无不中。
《完颜讹可传》:正大八年十二月,讹可守河中,河中破。讹可提卒三千夺船走,北兵追及,鼓噪北岸上,矢石如雨。数里之外有战船横截之,败军不得过,船中有赍火炮名震天雷连发之,炮火明,见北船军无几人,力斫横船开,得至潼关,遂入阌乡。
《赤盏合喜传》:元兵进薄京师。并力进攻。龙德宫造炮石,取宋太湖、灵璧假山为之,小大各有斤重,其圆如灯毬之状,有不如度者杖其工人。大兵用炮则不然,破大硙或碌碡为二三,皆用之。攒竹炮有至十三稍者,馀炮称是。每城一角置炮百馀枝,更递下上,昼夜不息,不数日,石几与里城平。其攻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大兵又为牛皮洞,直至城下,掘城为龛,间可容人,则城上无可奈何矣。人有献策者,以铁绳悬震天雷者,顺城而下,至掘处火发,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又飞火枪,注药以火发之,辄前烧十馀步,人亦不敢近。大兵惟畏此二物云。
《蒲察官奴传》:官奴之母,自河北军溃,北兵得之。至是,上命官奴因其母以计请和。因知王家寺大将所在,故官奴画斫营之策。五月五日,祭天。军中阴备火枪战具,率忠孝军四百五十人,自南门登舟,由东而北,夜杀外堤逻卒,遂至王家寺。上御北门,系舟待之。虑不胜则入徐州而遁。四更接战,忠孝初少却。再进,官奴以小船分军伍七十出栅外,腹背攻之。持火枪突入,北军不能支,即大溃,溺水死者凡三千五百馀人,尽焚其栅而还。遂拜官奴参知政事、兼左副元帅,仍以御马赐之。枪制,以敕黄纸十六重为筒,长二尺许,实以柳炭、铁滓、磁末、硫黄、砒霜之属,以绳系枪端。军士各悬小铁罐藏火,临阵烧之,焰出枪前丈馀,药尽而筒不损。盖汴京被攻已尝得用,令复用之。
《石盏女鲁欢传》:女鲁欢,正大九年二月,以行枢密事守归德。大元将忒木䚟率真定、信安、大名、东平、益都诸军来攻。初患炮少,欲以泥或塼为之,议者恐为敌所轻,不复用。父老有言北门之西一菜圃中时得古炮,云是唐张巡所埋,掘之,得五千有奇,上有刻字或大吉字者。
《忠义毛佺传》:阿驴、樊乔,皆河中人,初为炮军万户。凤翔破,北降,从军攻汴,司炮如故,即绐主者曰:炮利于短,不利于长。信之,使截其木数尺、绠十馀握,由是机虽起伏,所击无力。即日二人皆捐家走城。
《郭虾蟆传》: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九年十一月,回回亦思马因创作巨石炮来献,用力省而所击甚远,命送襄阳军前用之。
《亦思马因传》: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至元八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抚吕文焕惧,以城降。既而以功赐银二百五十两,命为回回炮手总管,佩虎符。十一年,以疾卒。子布伯袭职。时国兵渡江,宋兵陈于南岸,拥舟师迎战,布伯于北岸竖炮以击之,舟悉沈没。后每战用之,皆有功。十八年,佩三珠虎符,加镇国上将军、回回炮手都元帅。
《唵木海传》:木海,蒙古人剌忽䚟氏,与父孛合出俱事太祖,征伐有功。帝尝问攻城略地,兵仗何先,对曰:攻城以炮石为先,力重而能及远故也。帝悦,即命为炮手。岁甲戌,太师国王木华黎南伐,帝谕之曰:唵木海言,攻城用炮之策甚善,汝能任之,何城不破。即授金符,使为随路炮手达鲁花赤。唵木海选五百馀人教习之,后定诸国,多赖其力。太宗即位,留为近侍,以讲武艺。岁壬辰,从攻河南有功。壬子,宪宗特授虎符,升都元帅。癸丑,从宗王旭烈兀征刺里西番、斜巨山、桃里寺、河西诸部,悉下之。卒,子忒朮台儿以从战功授金符,袭炮手总管。至元十年,修立正阳东西二城,置炮二百馀座,与宋人战,却之。
《伯颜传》:至元十一年,大举伐宋,分军三道并进。伯颜子平章阿朮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次沙洋。命断事官杨仁风招其守将王虎臣、王大用。不应。复命吕文焕招之,又不应。日暮,风大起,伯颜命顺风掣金汁炮,焚其庐舍,烟焰涨天,城遂破。
《世祖本纪》:至元十二年七月,阿朮集行省诸翼万户兵船于瓜洲,阿塔海、董文炳集行院诸翼万户船于西津渡,宋沿江制置使赵溍、枢密都承旨张世杰、知泰州孙虎臣等陈舟师于焦山南北。阿朮分遣万户张弘范等,以拔都兵船千艘,西掠珠金沙。辛未,阿朮、塔海登南岸石公山,指授诸军水军万户刘琛循江南岸,东趣夹滩,绕出敌后;董文炳直扺焦山南麓,以掎其右;招讨使刘国杰趣其左;万户忽剌出捣其中;张弘范自上流继至,趣焦山之北。大战自辰至午,呼声震天地,乘风以火箭射其箬篷。宋师大败。
《阿朮传》:至元十二年七月,宋两淮镇将张世杰、孙虎臣以舟师万艘驻焦山东,每十船为一舫,连以铁锁,以示必死。阿朮登石公山,望之,舳舻连接,旌旗蔽江,曰:可烧而走也。遂选强健善射者千人,载巨舰,分两翼夹射,阿朮居中,合势进击,继以火矢烧其篷樯,烟燄涨天。宋兵既碇舟死战,至是欲走不能,前军争赴水死,后军散走。
《世祖本纪》:至元十六年三月壬子,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
《癸辛杂识》:赵南仲丞相溧阳私第,常作圈豢四虎于火药库之侧。一日焙药火作众,炮倏发声如震霆,地动屋倾。四虎悉毙,时盛传以为骇。异至元庚辰岁维扬炮库之变,为尤酷盖。初焉制造,皆南人囊橐为奸。遂尽易北人而不谙,药性碾硫之际,光燄倏起。既而延燎火枪,奋起迅如惊蛇。方玩以为笑,未几透入炮房,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仓皇莫知所为,远至百里外,屋瓦皆震。号火四举,诸军皆戒严纷扰。凡一昼夜事,定按视则守兵百人,皆糜碎无馀。楹栋悉寸裂,或为炮风扇,至十馀里外。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馀。四比居民二百馀家,悉罗奇祸,此亦非常之变也。
《英宗本纪》:至治三年正月,遣回回炮手万户赴汝宁、新蔡,遵世祖旧制,教习炮法。
《顺帝本纪》:至正十五年春正月丁丑,徐寿辉伪将倪文俊复陷沔阳府,威顺王宽彻普化令王子报恩奴等同湖南元帅阿思蓝水陆并进讨之。至汉川,水浅,文俊用火筏烧船,报恩奴遇害。
《明外史·陈友谅传》:友谅既即位,尽抚有江西、湖广之境,恃其兵强,欲东取应天。又为故将康茂才书所诱,引兵直前。太祖亲总大军禦之,友谅趋江东桥,呼茂才不应。遂以千艘抵龙湾,登岸接战,大败。还趋舟。潮落舟胶,死者无算,亡战舰数百,乘轻舸走。张德胜追及之慈湖,焚其舟。大战采石,德胜死。冯国胜以五翼军蹙之,友谅出皂旗军迎战,又大败。遂弃太平,遁走江州。太祖自将伐之,遂弃江州。夜挈妻子奔武昌。大治楼船数百艘,皆高数丈,饰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马棚,上下人语声不相闻,橹箱皆裹以铁。载其家属百官于中围,洪都亲督众屯于抚州门用,飞梯冲车,诸具百道薄城守将。朱文正、邓愈坚守,三月不能下,太祖自将救之。友谅乃撤围,东出鄱阳湖,逆战遇于湖中之康郎山。友谅集巨舰,连锁为陈,太祖兵不能仰攻,连战三日,几殆。乃纵火焚友谅舟,友谅弟友仁等皆烧死。
《徐达传》:汉人寇南昌,太祖召达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击,败其先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搏战不已,舟被火扑燄,更战破敌而出。《沐英传》:英留镇滇中。思伦发叛,诱群蛮入寇摩沙勒寨,遣都督宁正击破之。思伦发复寇定边,众号三十万。英选骑三万驰救,置火炮及劲弩为三行。蛮驱百象,被甲荷拦楯,左右挟大竹为筒,筒置摽鎗,锐甚。英分军三,都督冯诚前,宁正左,都指挥同知汤昭右。炮弩并发,象皆反走。乘胜焚其砦。
《廖永忠传》:永忠进中书省右丞。从下南昌,援安丰,战鄱阳湖,决围殊死战。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矢,如猬汉卒多死伤。明日,永忠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击,复绕而出,敌惊为神。
《薛显传》:显从徐达等收淮东,遂伐张士诚。与常遇春攻湖州。别将游军取德清,攻升山水寨。士诚遣其五太子盛兵来援,遇春与战,小却。显率舟师奋击,烧其船。大溃。
《明会典》:永乐元年,奏准铳炮用熟铜,或生熟铜相兼铸造。
正统七年,密云奏讨火器,数多减半,给与。
正统十四年,四川;弘治四年,湖广、广西;正德六年,青州;左卫七年,徐州。十二年,凉州俱准自造铜,将军神铳等器。
凡火器编号,正统十年题准,军器局造碗口铜,铳编胜字号。景泰元年,改编天威字。天顺元年,仍编胜字。成化四年,题准手把铜铳,编列字。
弘治九年,令造铜手铳重五六斤至十斤,又令神鎗神炮在外,不许擅造遇边。官奏讨工部,奏行内府,兵仗局照数铸给。
弘治以前定例,军器鞍辔二局。三年一造,碗口铜。铳三千个,手把铜铳三千把,铳箭头九万个,信炮三千个,椵木马子三万个,檀木槌子三千个,檀木送子三千根,檀木马子九万个。
兵仗局火车、火伞。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夺门将军,神鎗,神铳,斩马铳手,把铜铳手,把铁铳碗口铳一。窝蜂神机箭,铳箭,襄阳炮信,炮盏,口炮神炮大样,神机炮小,样神机炮,碗口炮,铜炮,大炮,小炮,旋风铜,炮炮,里炮。
飞鎗筒、快鎗,上二器俱弘治十三年造。
正德十二年,题准蠢袋火桶等件,南京兵仗局造解铎木竹箭,两广采办。
四将军、五将军、九龙筒,正德十二年造。
《明外史·王守仁传》:正德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闻南昌兵少,直捣南昌。遇于黄家渡。伍文定当其前锋,文定以身当炮石、火燎须不动。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烧其副舟,娄妃以下皆投水死。宸濠舟大胶浅,仓卒易舟逃,王冕所部追执之。
《明会典》:大样、中样、小样,佛朗机铜铳大样。嘉靖二年,造三十二副发各边试用。管用铜铸,长二尺八寸五分,重三百馀斤,每把另用短提铳四把,轮流实药腹内,更迭发之中样,佛朗机铜铳。嘉靖七年,造四千副发各营城堡,备敌重减,大铳三分之一。
流星炮,嘉靖七年,用黄铜铸一百六十副。发各边试验式,如佛朗机。每副炮三个,共重五十九斤十四两,无敌手铳,即神鎗,但稍长重十六斤。嘉靖七年用黄铜铸一百六十副,发各边试验。
二十二年,将手把铳、碗口铜铳改造,每年一百五副。又停年例铳炮、铳箭、石子,麻兜马子等件,添造一百副小样。
二十三年,造马上使用小佛朗,机一千副。
毒火飞炮,用熟铁造似盏口,将军内装火药十两,有馀盏口内盛生铁飞炮一个,内装硫、毒药、五两药,线总缚一处,点火大炮先响,将飞炮打于二百步外。爆碎伤人,连珠佛朗机炮用熟铁造,二管合为一柄,每管各盛小炮,一个连接点放上二器。俱嘉靖二十三年,题准山西三关自造。
木厢铜,铳觔缴桦皮,铁铳上二器,俱嘉靖二十四年造。
四眼铜,鎗十眼,铁铳,嘉靖二十五年造。
三出连珠炮式如神机,其长倍之,每杆三分之以次入药,发亦如之人可持放。百出先锋炮式如佛朗机,损其筒十之六,纳小炮十系,火绳于筒外,连发连纳,末有锐锋。如戈形长六寸,以代铁鎗一人,持放马上,亦可铁棒雷飞,炮式如毒火飞,炮少变轻约,每炮长尺许。上广下窄,敌远用以冲击,近则挥为铁棒。连铠甲搥挞之火,兽布地雷炮刳木为筒,长一尺五寸,围四寸,系火炮有机通火线,有候略如毒火飞炮法。凡马骡一负筒六筒,一系炮七驱,而放之上四器,俱嘉靖二十五年,题造给发各边。
七眼铜炮、十眼铜炮,二器俱嘉靖二十八年造。夹靶铁手鎗,嘉靖三十四年造。四十年、四十三年又造。
佛朗机铁铳,嘉靖四十年造。
鸟嘴铳,嘉靖三十七年造一万把。
嘉靖四十一年,题准将各门堆放军火器械,逐一查明,分别应存,应发,并损坏短少数目,造册呈报,除该存留外,发兵仗军器等,局交收。
嘉靖四十二年,题准内局,铸各边火器演试。炸破者,发局赔料,改造仍查究,经造员役。
四十三年,又造连珠炮三百,捍京营用。
虎尾铁炮、石榴炮、上二器俱嘉靖四十三年,题准行局查给。
硫黄遇缺召买焰硝,每十年题泒二百万觔,或缺亦如数召买。每三年兵仗局关领一次,硫黄一万六千六百六十六觔,硝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觔。
铅弹嘉靖四十三年,令京营演放火器,改用铅弹旧用泥弹。
凡各边奏讨火器,嘉靖四十三年,蓟镇奏讨火器,该局缺少,令以便利火器抵给。
佛朗机铜铳,嘉靖四十三年,又造一百副。
千里铳,式如概状,实药其中,系于带下。卒然遇贼,举手可放,嘉靖四十四年,题准辽东自造。
龙虎炮,发火器,上二器皆隆庆三年,题照浙直军门式样料,造各二十架京城备用。
凡九门军器,隆庆元年,议准各门存留器械清查修换,仍贮各门库内责令守门,指挥等官看守。置立循环簿,每年五月内兵工二部,委官会同照册查盘不许损失。又以朝阳东直安,定德胜四门,通行要路广渠东便,二门切近。运河各门,除原用连珠炮,快鎗夹靶,鎗外添给中样铁,佛朗机二十架一窝蜂炮,六位快鎗四十杆。
隆庆五年,题准宣大每五年例领神箭一万枝。每枝改折铅弹四个,每个重六钱。以后分给荒铅一千五百觔,送镇造用。今例蓟镇三年,关领火器一次,宣府五年一次,辽东延绥三年,关领硫黄焰硝一次。辽东黄二千觔,硝三万,觔延绥黄三千五百觔。宣府宁夏甘肃俱五年一次,宣府黄一万觔,硝五万觔,宁夏甘肃黄三千觔。
隆庆六年,题准南京大小等营,照京营分习火器。事例将本部库贮边铳、连珠二种分发,各营坐营官分散各军,操毕照数交收。贮库合用铅子,火药等项,俱动支本部。车驾职,方二司,草场地租等,银督同委官制造。陆续支发,各营务要足用,岁终各造,册呈部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