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四十一卷目录

 兵制部汇考二十七
  明八〈武宗正德十五则〉

戎政典第四十一卷

兵制部汇考二十七

明八

武宗正德元年,令军人解造册,以备清理。
《明会典》:凡清理军伍,正德元年,题准今后有司,各将清解过军人,并妻小,及解人姓名,起程日期,类卫,造小册一本,入递径送清军御史处,交割出巡将,册内军数逐一开审,曾否解卫,其卫所曾否存恤,有无卖放剥削,若在逃数多,参究卫所。不曾解到,参究有司。
正德二年,定军职诸例,以皇城四门军分隶食粮。又严卫所妄勾之制。
《明会典》:凡立功未满,身故,子孙袭替者,与支半俸,扣至限满,全支。其立功遇宥官,正德二年,题准行该卫所扣算,自到彼立功及遇宥回卫,已过五年之上,又能改过自新者,照例与支全俸。其未及五年,全未及立功者,亦须扣算五年之数,方许收支。若长恶不悛,虽及年限,亦不准与。该卫所有朦胧收支者,参问枉法赃罪。 又按《会典》:正德二年,令军职为民,无原籍者,本卫所随住。 凡优养,正德二年,奏准军职故绝,遗所生女残疾,不能适人,愿守父坟灵者,月给米一石,终身。又例凡军职故绝,虽使女所生女,及故官生母,虽非父正妻,亦各月给米一石,终身。 又按《会典》:皇城四门厨房,正德二年,奏准不许分送做工,及别项差用。今除节年逃故外,见在止一百七十六名,仍隶内官监,分属金吾前后羽林、左右四卫带管食粮。 又按《会典》:凡禁止妄勾,正德二年,题准各该卫所,多有将见在正馀军,一概作缺发勾起解到卫,官吏索罚纸钱,即发回原籍,听清军御史严加禁约,各卫所敢有仍前违例,妄勾军士者,年终类奏提问,每百户五名以上,千户十名以上,指挥首领三十名以上者,各问罪,住俸一年。不及数者,照常问罪发落。其有频年勾扰者,奏请降级调卫。有司妄解者,并治。正德三年,许管操领班官,奏举简用添设巡捕官,分地更替。
《明会典》:凡各处管操领班等项纳粟官,正德三年,令果有奇才异能,累立军功者,各该镇巡等官,奏举简用,不许夤缘滥举。 又按《会典》:凡京城巡捕,正德三年,添设巡捕把总指挥一员,与原设把总分管京城外地方,一员管东北,一员管西南,一年更替。正德四年,定卫所收充补伍,及守卫官军诸例。按《明会典》:凡收补军士,正德四年,令各该卫所空閒馀丁,情愿投军者,准收充补伍,不许抑勒。并将有司民籍别卫军丁、外方流寓之人收补,致生奸弊。 又按《会典》:凡皇城四门巡视,正德四年,议准留守五卫,每日轮指挥五员,领赍铜符,巡点内外门铺。官军遇夜,每更一员,逐一点视。仍令各门守卫官,置簿一扇,送簿印钤,门吏轮守,每巡点官到,即将本人卫分职名注于该日该更之下。不到,不许填注。以便科道等官,不时稽考。其守卫员缺,就令督同选补。 凡守卫官,正德四年,议准营操官选补守卫者,即将营操除豁。 又题准守卫军士有躲閒代替官,有卖放私占办纳网巾菜蔬等项,俱听巡视纠仪科道等官,参奏重治。 凡守卫官军,正德四年,奏准凡守卫官军,听点城科道等官,督同该卫掌印官拣选。不堪者退还营卫,逃故者,照数补足,毋致缺少防卫。 凡守卫军器,正德四年,题准凡各卫官军盔甲器械,有损折破坏者,三年一换,工部仍委官点视。 凡牌面,正德四年,题准尚宝司,督同各守卫官,备查各卫铜牌,某卫该某号牌面若干,某牌系某军悬带,遇交班之时,必须兑换明白,方许回还。旗手等二十卫,年终各造文册送司备照,令附造年貌文册,内该司仍委官查点,如有损失,将本军并该管官员参究治罪,责限挨寻。限外不获,方许给补。
《续文献通考》:正德四年,题准朝参官员跟随人役,照例大臣三人,馀者一人,其供应人等,务候朝毕,验进。若故违,并数外多带,及先期闯入者,守卫官军即时阻退。如军有躲閒代替,官有卖放,私占办纳网巾菜蔬等项,俱听巡视纠仪科道等官,参奏重治。正德六年,定卫所军官功升。更十二团营为东西两官厅,又定轮操之制,及各营军户诸例。
《明会典》:凡在外卫所官功升,正德六年,奏准凡纳级都指挥,虽经推选,及分守、守备、把总、都指挥,虽有功升者,俱于原卫所带俸,毋得夤缘滥举,列衔都司。惟奏保军功,及原推见任军政者,仍旧。 凡武职,自来不曾比试者,正德六年,议准祖父一辈未比试者,子孙袭职,住俸三年。二辈、三辈住俸四年,四辈以上止于五年,不必递加。虽遇革,不免。 又按《会典》:正德六年,京营更十二团营为东西两官厅。 凡轮操,正德六年,奏准各处地方灾伤六分以上者,京操官军先行放回。五分以下者,仍旧存操。 凡考阅,正德六年,以春秋初操二次阅视,大密奏,准每三年一次,兵部奏请举行。 又按《会典》:凡各府州县巡捕,正德六年,奏准添设江西赣州、南安、瑞州、广信四府、福建汀、漳二府、湖广郧阳、武昌、岳州、衡州、永州五府、陕西汉中府、四川保宁、重庆、夔州三府,及两广各府捕盗通判各一员。 凡存恤,正德六年,题准军丁,各照例优,免一丁在营。有馀丁,亦免一丁差使。其在三千里外卫所当军者,原籍本营亦准各免二丁,专一供给军装。军卫有司敢有仍前科扰者,被害军丁,径赴清军御史并巡按御史处告理,查究,问以赃罪。 又按《会典》:凡勾补军士,正德六年,题准凡矜疑饶死充军人犯,买嘱脱免在家,及到卫在逃者,虽遇赦,不准免,仍拘户丁解补。 凡佥解军妻,正德六年,题准凡批内开有妻,而无解到者,即于收管内开妻无解到,销缴批文之日,原籍官司验有中途事故,明文长解,免究。若无,即将长解问罪,仍追妻,给批,责令亲属伴送,给军完聚。敢有托以无妻,将长解掯勒者,将掌印佥书等官,参奏提问。 凡编造册单,正德六年,题准凡造格眼图册,每一军户限以两行,每行十格,每格十年,备填各军贯址,充调来历,子孙支派,上自洪武十四年起,至正德七年止,用坚白纸造完一本,送部司府州县各存一本,备照,待后十年攒造之时,两行填满,益以三行。不许挨退远年格眼。
正德七年,定官军斩贼升赏,及南北各卫所军丁诸例。
《明会典》:凡流贼,正德七年,题准一人为首,一人为从,就阵擒斩有名剧贼一名颗,为首者,升实授一级,世袭。不愿升者,赏银三十两。为从者,给赏。就阵擒斩,以次剧贼一名颗,为首者,升署一级,世袭。不愿升者,赏银十两。为从者,量赏。就阵擒斩从贼三名颗,为首者升实授一级,世袭。不愿升者,赏银十五两。为从者,给赏。缉获者不在此例。就阵擒斩从贼一名颗,为首者,赏银五两。二名颗,为首者,赏银十两。为从者,量赏。缉获者,不在此例。前项功次系一人自擒斩,不分首从,照前升赏。六名颗以上至九名颗者,止升实授二级,世袭。不愿升者,赏银三十两。不及六名颗者,除实授一级外,扣算赏银。为首二人或三人、四人、五人俱为从,共斩贼级一颗者,不必分别首从,共赏银五两,均分。阵亡者,升实授一级,世袭。不愿升者,赏银十两。重伤回营,身故,升署一级。不愿升者,赏银七两。一人擒斩随从贼人十五六岁幼小首级一名颗者,量赏。二名颗者,给赏。三名颗者,加赏。当先破敌,被伤者,给赏。其不系临阵,缉捕从贼一名颗者,赏银四两。二名颗者,赏银八两。三名颗者,赏银十二两。四名颗者,升实授一级,世袭,不赏。一人为首,或二人、三人、四、五人为从,缉捕从贼一名颗者,赏银四两,不分首从,均分。又题准斩割耳记一副者,量赏。二副者,给赏。三副者,升署一级,世袭。若耳记二副,又有首级一颗,或二颗者,俱升署一级,世袭,不赏。斩割耳记四副者,及二副又有首级二颗,或三副又有一颗者,俱升实授一级,世袭,不赏。斩割耳记五副者,及三副又有首级二颗,或四副又有一颗者,升实授一级,世袭,量赏。斩割耳记六副者,及四副又有首级二颗,或三副又有三颗者,或二副又有四颗者,俱升实授一级,仍署一级世袭,不赏。斩割耳记七副者,及五副又有首级二颗,或四副又有三颗,或三副又有四颗者,俱升实授一级,仍署一级世袭,再与给赏。斩割耳记八副,及七副又有首级一颗者,或六副又有二颗者,俱升实授二级,世袭,不赏。所拟应升功次,亦止于升实授二级,世袭。其馀再有九副十副者,俱止扣算与量赏、给赏、加赏。
凡斩获流贼领军官,正德七年,题准把总等官部

下,擒斩有名剧贼五名颗以上,升实授一级。擒斩从贼七十名颗以上,升署一级,不赏。五百名颗以上,升实授一级。不及数者,俱止给赏,量赏。若斩割耳记、首级共辏七十颗副以上,及五百颗副以上者,例同。又按《会典》:凡将军在逃,正德七年,奏准在逃三个月以里,不曾拐马,许其首复。拐马者,调卫。若过限外,不许首复原役。 凡京城巡捕,正德七年,令京城巡捕把总指挥二员,一月更替。 又按《会典》:凡勾补军士,正德七年,题准凡改调卫所军丁缺伍,原籍清勾查无名籍者,务要转行原卫,有司逐一查报,回勘定夺,不许辄便回称户绝。 凡清查军伍,但有祖父为事充军,或典刑全家发卫者,其子孙虽先已出赘过继,俱收,并听继,遇缺,挨次解补。 凡充军人犯除,宣德十年正月以前问发,并近问永远充军者,俱照例勾补,其止终本身者,若在卫食粮差操,遇革,方准释放。如彼时在逃,曾经勾取者,免调,仍解原卫。逃回病故者,照例清勾子孙一辈补伍。无子孙者,除豁。 凡起解军丁,正德七年,题准凡有新发充军,长解人等受财脱放,及违限者,比照违限一年事例,亦发附近卫所充军。 凡清军专营,正德七年,题准凡事非紧急军情,擅将清军官员差委,及所属阿顺营干者,悉听清军御史参奏。 凡编造册单,七年,题准攒造军册,专委军政佥书一员,管造掌印首领官,查对无差,送部转发清勾。若每卫造差五十名以上、所造差十名以上者,将经该官照例送问。卫差百名、所差二十名以上者,军职送问。毕日,仍革去佥书,不许管军管事。首领官咨,吏部通考,罢黜该吏。军吏人等,有赃罪,问发为民,调卫。若卫差五十名以下、所差十名以下者,各罚俸两个月。卫二十名、所五名以下者,各罚俸一个月。俱免送问差错许改正 凡事产户籍,正德七年,题准凡各卫所有官军旗校人等升调,并充军调卫等项,不分久近,但有留遗户丁,寄住原卫所,守祖坟房者,俱明白造入原卫所户口册内,听继军役,不许欺害脱漏。若有置买民田,亦止许将一人属有司寄庄,其军卫有司官吏人等,敢有指以寄庄为名,因而脱军作民,致乱版籍,事发,一体重罪。 又按《会典》:凡南京军政考选,正德七年,令南京兵部,会同总督粮储都御史、巡屯御史,严察南京锦衣等四十二卫管屯官,如有侵费屯粮,作弊害军者,即行黜退。巡屯御史差满,备注贤否揭帖,送南京兵部收,候会选之期,考察去留。
《明通纪》:正德七年冬,调边军入卫京师。时近幸有密献计者,托言京军不习战阵,欲调大同、宣府边军各三千入卫京师,而以京卫军兑数戍边。每岁春秋番换,如班操例。上即欲行之,遣司礼监与谷大用同至内阁议,李东阳等力辩以为不可,六部科道皆交章以为不可。不听。复遣司礼监文书房官至阁,促令拟票旨,上坐乾清宫门,必欲是夜批出。东阳等复陈其十不便状。翼日,乃以内阁传旨行之。
正德八年,令考选卫所军官,增筑墩台,摘军瞭守。又定各营军户、军伍及南京江操之制。
《明会典》:凡在外都司卫所缺军政官,正德八年,令行巡按御史及按察司等官,公同考选,每都司及卫俱掌印官一员,佐贰官二员,每千户所俱掌印官一员,非遇紧急军情,不许辄调。 又按《会典》:凡烽堠,正德八年,题准各卫新增墩台,务要摘拨相应,卫所正军前去瞭守,如无军,就佥馀丁充守,一例与正军关支粮赏。仍将别处老疾军人,拣退,省下粮赏,以补前费。 凡操练,正德八年,奏准提督各营坐营,并号头等官,于常操之后,俱令在营操练。 凡存恤,八年,题准凡各清军御史将解到新军,不拘远近,务照例帮支月粮,不许差拨科扰。必待三个月食粮满日,方许拣选,不许官旗人等科扰,逼迫在逃。违者,参奏拿问,照例降级。 又按《会典》:凡户丁勾补,正德八年,题准两京旗校力士,有在逃一年之内,听其首告。查无违碍,初犯,准令复役。再犯,调卫充军。若一年之外,曾经造册清勾者,不许首告,止许原籍官司拘解。如正身病故,具揭将应解户丁解补。 又按《会典》:凡根捕逃军,正德八年,题准凡里甲一人捉获逃军,首官者,通免问罪。军丁解发原卫应役。若军丁出首者,里甲亦免问罪。若里甲邻佑书手人等,敢有通同容情,埋没,照例问罪发遣。 又题准凡辽东等卫所,经由山海者,行守关主事,严加盘诘,按月将经过解卫。原逃户丁,一一开揭具由,呈部。其居庸等关守备等官,一体遵照施行。 又题准凡清军御史,务严督各清军官将逃军,自正德八年六月以前,如有在逃年远军人,许明白出首,免罪,解发原卫补伍。若果远年埋没,不曾解伍,及行原卫所原无名伍者,首挨得出,审的,方许申呈清军御史定夺。 按《会典》:凡分豁重勾,正德八年,题准各清军御史,查为事改调远卫军人,若只一军调遣,不系别项充军,将近卫名籍开除,仍行原卫,不许重复勾扰其本房子孙,并别房人丁,尽造入册,听继所调卫分。若原卫已奉住勾明文,而故违复勾者,清军御史查究。若系同祖军役,各房已调远卫,别房子孙畏惧远军,私自愿投当原卫者,不准分豁。候远卫丁尽,仍令近卫军人听继。 凡改编调卫,正德八年,题准凡有清出递年埋没军户,久不到卫,近因清审得出,方才得发原卫者,听各清军御史,斟酌处置。照依南北附近事例改编。其馀若自洪武年閒,到今充发各卫所著伍已定,及有户丁节年解补听继,别无埋没情弊,俱各照旧解补。 凡附近寄操,正德八年,题准凡纪录军丁,有年,方出。幼户无人丁者,暂准收发附近卫所,食粮差操,分豁原伍,待户内丁壮,照旧改正。若有壮丁者,不准。 凡军丁口粮,正德八年,题准凡有司起解远军千里外者,查例另给关文一道。关行所在官司,给与军丁口粮。若至七八千里远者,从宽添给妻小口粮。关内亦就开写明白,以备查照。倘军丁病故,告验明白者,妻小仍给口粮,回籍。 凡事产户籍,八年,题准凡有逃绝军人,田土卖绝年久者,不许告争。若见今抛荒,及分拨十排里甲佃种,赔纳粮差累人民閒,人户有情愿继本军名役告佃者,备行该府州县清军官,督令各该里甲人等,查勘委是本处净民,不系逃移远军,方许承佃。本人仍发原充卫分当军,不许改易近卫,以启弊端。若本军逃回,挨拿得获,仍补原伍。田归本军管业,其佃田顶军之人取回,仍作民户当差。 又按《会典》:凡南京各营及江操官军,正德八年,题准操江官军,营改别差,图轻避重者,点军科道官参奏问,发极边烟瘴卫分,带俸守哨。各卫掌印佥书等官,受财者,以枉法从重论。
正德九年,禁私役守卫军士,定附近改编例,及南京清查江操军伍。
《明会典》:凡私役守卫军,正德九年,奏准皇城内外守卫军士,各该侯伯并守卫内外等官,不许擅发做工。违者,许科道官劾奏治罪。把总等官,挐问,照私役操军例降级。 又按《会典》:凡改编调卫,九年,题准凡军人在正德九年正月二十八日以前,逃故该卫所,见今造册清勾,及在诏书到后三个月以里,赴本处合干衙门首告者,方许改编附近。若原造军户迷失卫所,及例前清出解卫,查无名籍,发回听候者,亦准改编附近。若闻有恩赦,方才逃回,及卫所有人应当,不曾开除,并在三个月限外首告者,俱不准改编。若原卫相离原籍,不及千里之上者,亦不准改编。其生长北方,祖充极南卫所军役。或生长南方,祖充极北卫所军役,合于前例相应改编者,俱编本处沿边卫所,行文于原卫所开除,不许编在腹里,以致边卫缺军。若有朦胧投告各王府护卫仪卫司,希图改编,及军卫有司官吏,徇私作弊者,照正德元年事例,军人枷号三个月,改调烟瘴地面充军。经该官吏,俱坐以枉法重罪。 又按《会典》:凡南京各营及江操官军,九年,题准内外守备衙门,选委指挥一员,公同给事中、御史清查军伍,不许操江官军营求别差,就轻避重。每月兵部委官一员,督理战船,轮流军役看守,毋致损坏。
正德十年,许领班操备官,及锦衣卫官考选,定军人斩贼举监生员吏人获功例。又令京城内外官军,各分地巡捕,及各卫所收补、勾补、根捕、起解诸例。按《明会典》:凡领班漕运,都指挥铨注中都留守司,河南等都司带衔,仍于本卫支俸,照例请敕赴任,所领敕书,直待交代换给,不必每次题请。其馀副、参、游、守都指挥等官,俱不得诠注都司,带衔支俸。正德十年,议准各处领班官,赴京操备者,许本都司列衔支俸,得钤制各属卫所官军。如遇考选,听巡抚等官通行查照。 锦衣卫官考选,自正德十年始。 又按《会典》:凡功次,正德十年,奏定一人独斩一颗,升实授一级,不赏。三人共斩一颗,为首者升署一级,为从给赏。四人、五人、六人共斩一颗,为首者给赏,为从量赏二人。共斩幼小贼一颗,为首者升署一级,为从量赏,不愿升者,每实授一级,赏银五十两,署职二十两。阵亡及被贼杀死,夜不收墩军人役,亦升实授一级。不愿升者,赏银三十两。重伤回营身故,升署一级。不愿升者,赏银一十五两。 凡举监生员吏承人等获功,正德十年,议定举人监生,依亲获功,实授一级者,免其坐监历事,就与上选。二级者,就与选用。历满上选,获功实授一级者,起送赴部选用。二级者,于考定资格上,仍加一级。若选期已到者,于考定资格上,递加二级,中閒坐监历事等项,日期未满,扣算满日,方与准论。廪膳生员获功,实授一级,准令入监。二级者,免其入监历事,就与上选,给引照回增广附学。获功二级,准令入监。一级,准令补廪。不愿候补者,准与冠带荣身省祭。获功实授一级者,起送赴部,就与选用。二级者,于考定资格上,仍升一级。若选期已到,获功二级者,于考定资格上,加二级,承差听缺。获功实授一级者,就拨见役。一级者,免役,起送办事。见役获功,实授一级者,起送办事。二级者,免其办事,就与选用。吏典获功,实授一级者,农民免初考。初考役满,免转参。二考役满,免办事。办事听拨,免当该。二级各递加其办事,一级免当该,二级免考试,皆给冠带,办事满日,给引照回省祭,本等资格选用二级者,就与选用。若转参办事等项,日月未足,扣算满日,方与准论。以上各项,获功事宜,级数多者,止与二级为止。若馀功加署一级,系是半级,难以论升,止加赏。或有二署级者,准作实授一级。 又按《会典》:凡京城巡捕,正德十年,议准京城内外巡捕官军、城内东西二路,把总官二员,委官八员,各分管地方。每委官一员,马军四十九名,步军五十名,共军七百九十二名,马四百匹。城外东北西南二路,把总官二员,每员领有马官军五十员名,照旧。海巡分管官七员,每员马军一百六十名,共军一千一百二十名,马一千一百二十匹。 凡收补军士,十年,议准凡祖父原充远军,子孙投附近卫所,冒顶异姓名伍作弊者,许自首,官旗免罪,军发原卫著役。若不首,事发,调极边卫,其官旗参问赃罪,奏请调卫差操。 凡存恤,十年,令遇有解到民閒佥补例,不勾丁力士校尉,务要严督该管官旗,用心存恤。中閒若有病故,而无人告给明文者,从实开报,本卫发册,原籍另佥点相应之人解替。若有求索财物,逼迫逃回者,事发,定行究治。其本身在卫,老疾,与解到逃回病故、老疾,不堪解补,及起解不到者,悉照旧例施行。
又按《会典》:凡户丁勾补,正德十年,题准今后校尉

力士逃回,务要挨拿正身到官,追妻起解,其例该调卫之人,月久不获,就将户丁照例调卫。若原逃病故,方将应继户丁解补原伍。 又按《会典》:凡根捕逃军,十年,题准凡军户全家躲避,递年勾取,里邻受财,明知,不行拿解者,正军发边远,里邻发附近充军。若近年逃移,丁产见存者,责并本管里长,从实开报逃匿去处,取结在官,严限捉获起解。卖放者,照例问发。凡起解军丁,十年,题准凡有司差人解军,务审里甲有丁力者,编作上中下三等,置立印信文簿。在官遇解,酌量远近,分等佥点。若容私那移,从清军御史参问。 凡清理军伍,十年,题准凡军户年久无勾,作见当全家在营作,丁尽,户存户绝者,类卫行勘,取具印信回文,填注于册,在官查考。若捏作见当,其实脱伍者,解补。如原籍遗有产业,无人承种,听本营馀丁一二回籍承种帮继。以后十年一次复查,若有欺隐迟回,听清军御史参究。 又题准凡充军人户,或一家八九名,或十四五名,数多,子孙畏惧,多有巧于脱避者,清军御史,务督清军官,将远年抄劄充军人,备查某年曾有宥免事理,应否开豁,径自施行。其不曾宥免,应该勾解者,如军役数多,解补不敷,勘实,奏请定夺。 凡清军专营,十年,题准军籍吏典,不得拨武库司,册科当该军籍监生,不得拨送。清军南京后湖查册监生人等,并司府州县兵房吏典,造册书手,俱不许用军户之人。 凡编造册单,十年,题准凡攒造逃故军册,务备开来历,限三月以里,送清军御史处分,发布。按清军官查对,若有差错漏造者,照常改造,卫所指挥、千百户并都司各掌印清军官员,各量所辖逃故军士名数,以十分为率,差错漏造三分者,指挥等官革去管事,都司官员比照违限事例,罚俸一个月,该吏提问。若分数不及,照常施行。 凡军人犯罪,正德十年,题准凡有军户,通同里书及官旗人等,隐瞒壮丁,故将幼丁纪录,躲避军役者,许自首,免罪。如不自首,事发,属有司者,比照逃军榜例问断。属军卫,调边卫官旗,从重参问。 凡管军官违犯,正德十年,题准凡在京在外卫所官员,有将殷实军人,占作军伴,冒支月粮,卖放回家,作取讨衣鞋名色,里邻人等挨拿送官,清军御史具奏挐问,有赃者降调。 又题准凡管军官员,不许将正军指称取讨盘缠,及拘拿逃军,给文卖放回家。各州县清军官,务著令军籍之家,以时量送衣装。若有正军指称前项名色回家,许里邻人等捉送,所在官司问罪。本管官旗,听清军御史参问降调。
正德十一年,令团营大臣挑选人马,训练听征。又令各省清军御史清查军伍。
《明会典》:凡听征人马,正德十一年,令举曾经战阵,谋勇兼著将官一员,假以副都督名目,公同提督团营大臣,挑选人马,如法训练,以备缓急。又令于团营内,拣选官军一万员名,在东官厅操练。 凡清理军伍,十一年,题准清出遇例,或为事改调军伍,曾经起解获,有批收可据者,免其查理。若系远年失据者,在本省卫分,每卫类造小册一本,备开改调来历,送本处清军御史,发卫查填。隔别远卫者,比照十五年不奉册勾事例,每卫类造一本,送隔省清军御史,发卫填注。如后调卫分,有人应当者,免其解补。若系曾经到卫逃回者,俱要解丁补伍。若自调卫之后,一向埋没者,务究作弊之人,照例从重问拟。调近卫者,仍解原充远卫。调远卫者,不得复原卫。 又按《会典》:凡各营及江操官军,十一年,奏准大小教场、神机、新江口等处四营,每月轮内外守备、参赞等官,协同阅视。正德十二年,添设青州捕盗通判,定王府校尉补役例。又令江西、福建、广东、湖广,各选兵,为守城防隘。按《明会典》:凡各府州县巡捕正德十二年添设山东青州府捕盗通判 又按《会典》:凡郡王府校尉,正德十二年,题准亲王位下民校逃故,照旧佥解补役。郡王以下民校有不愿应役,及新佥补役者,许追银十二两,交与教授领回,雇人代役。愿当者,仍从其便。按《大政纪》:正德十二年二月,抚镇南赣等处都御史王守仁,以四省山险林深,盗贼盘据三之一,窥伺剽掠,大为民患。当事者不胜忿,多调狼达土军,动经岁年,糜费逾万,有损无益。乃使四省兵备官,于各属弩手、打手、机快等项,挑选骁勇绝群,胆力出众者,每县多或十馀人,少或八九人,务求魁杰,或行召募。大约江西、福建二兵备,各以五六百为率。广东、湖广二兵备,以四五百为率。其閒有出众者,优其廪饩,署为将领,除南赣兵备,自行编选。馀四兵备官,仍其原额,量留三之二,委该县贤能官统练,专以守城防隘为事。其馀一分,拣退疲弱不堪者,免其著役,止出工食,追解该道,以益募赏。所募精兵,专随各兵备官屯劄,别选官分队统押教习之。如此,则各县屯戍之兵既足以护守防截,而兵备募召之士,又可应变出奇,盗贼渐知所畏服矣。
正德十三年,令天下府卫州县,每月二次训练民壮,点城科道官,拣选军器,及清理开报军数。
《明会典》:正德十三年,奏准通行天下各府与卫同在一城,各州县与守禦所同在一城者,听各掌印官,每月二次,赴军卫教场,将原选民壮机兵,会合官军操练,分巡分守等官,按临之日,亦要不时点闸。 又按《会典》:凡守卫军器,正德十三年,题准点城科道等官,陆续拣选换补,不拘限期。 又按《会典》:凡清军专营,十三年,题准布按清军委官,每季将清过军数,开报清军御史查考。如有挨奸避事,轻则朝觐之年,会同考察。重则参奏提问。署印进表,经由抚按会委。其馀常事,不许改委。
正德十四年,奏准侍卫升授,又清逃军奸弊、清军文册及管军违犯之令。
《明会典》:凡大汉将军,正德十四年,奏准侍卫三年,给冠带。又历五年,授试百户。又历五年,奏请实授。又按《会典》:凡各府州县巡捕,正德十四年,添设福建福州府捕盗通判。 又按《会典》:凡根捕逃军,十四年,题准凡逃军,先已解卫,改调别卫,后还原卫,两闪作弊,俱是中途买捏假印批回。今后各省并直隶府州县,类出造册,送清军御史,差人赍送各该清军御史查报,以杜奸弊。 凡编造册单,十四年,题准各司府州清军文册,一样二本,到部,定限七月以里对完。一本存照,一本转发司府州。其册仍类填给勘合,交付公差,并新选职官,顺赍前去交割。合用船只、车辆、马匹、脚力并廪给口粮,俱照例应付,不许陆续给发。凡管军官违犯,十四年,题准凡各边将领把总,及各卫所大小官员,除报探紧急声息军情外,其馀止许在閒舍人馀丁内委差,不许指以公差为由,私给批文,纵容正军回籍延住。违者,即系卖放,依律问罪,照例降级。
正德十五年,以湖广抚民通判,管理捕盗,除老疾补军校,定逃军解军犯军诸例。
《明会典》:凡各府州县巡捕,正德十五年,议革湖广衡州府捕盗通判,以抚民通判管理。 凡老疾,正德十五年,奏准幼军在伍,十年不逃,并继补户丁,虽逃一次,重解复役,应当十年者,老疾照例除豁。 又按《会典》:凡郡王府校尉,正德十五年,令各府原额军校逃故者,照例勾取。不足之数,就于本府军校馀丁内佥补,不必佥补民役,累害小民。 又按《会典》:凡根捕逃军,十五年,令凡清出原逃正军,俱令原籍有司问罪,军解到部,径行发解,通免送问。 凡遇赦逃军,正德十五年,题准凡遇恩赦至日,各卫所官,将见在应放军人查出,开具招由,连人解送,就近法司参详,给与释放明文,递回原籍,官司验收当差。若无法司明文,递回者,里邻人等,即便拿送原籍官司查明,准免逃回之罪,仍解原卫。其不该放免者,仍照充军逃回事例处决。干碍军职,参究。 凡起解军丁,十五年,题准凡军卫有司,如遇上司发下,同起充发同卫军人,二名以上,佥点长解管解,各军俱要摘出招由抄写,各另给批,分投押解,不许同批。违者,官吏问罪。 凡军装盘缠,正德十五年,题准凡在京在边轮操军士,有一家二名以上,班次相同者,许令一名改拨别班,无碍操军。改拨本班,庶使军装易办,往回互得休息。
凡军人犯罪,十五年,题准凡曾经为事充军,用计

营讨各边外省劄付,冒纳伪填军职散官、义民等官,在家者,许原籍官司拿问追夺,犯在例前者,照充发逃回例问拟。若犯在例后,除真犯死罪外,其馀枷号,满日,发烟瘴地面,永远充军。若劄付有伪,问拟诈假官律。
正德十六年,定军官升降各项功赏,敕巡捕守卫等制及勾军清军造册之例。
《明会典》:凡五府都督等官,正德十六年,令必由都指挥积累军功勋庸显著,及才望超卓者,并锦衣卫,亦必由军功及异能者,方许升授。 凡领运降级,正德十六年,题准把总、指挥、千百户等官,索要运军常例,及科索银至十两以上者,问罪,降一级。二十两以上,二级。三十两以上,三级。至四十两以上,止三级,仍发回原卫所差操,不许推用。至五十两以上,问罪,发边卫充军。 凡犯罪问调,正德十六年,令军官旷职半年以上,奏调边远卫所,抗拒不行,阻坏法令者,缉捕逮治,仍解原调卫所带俸差操。如再逃避,调广西边卫,遇赦不宥。 又按《会典》:凡南方蛮贼,正德十六年,题准两广等处,一人擒斩三名颗至五名颗,俱升实授一级,不赏。六名颗以上,亦止升一级,仍计馀功加赏。不及数者,不升。 凡斩获苗蛮山贼领军官,正德十六年,题准领军领哨把总等官,部下擒斩一百名颗,升署一级。三百名颗,升实授一级。俱不赏。四百名颗以上,亦升一级,仍计馀功加赏。不及数者,不升。
凡功升职级,正德十六年,奏准署职获功一级,照

例止与实授,不许通算递加。 凡军旗民人等获功,正德十六年,诏武职并舍人、舍馀、旗校纳银等项,授职并冠带者,获功,止许于实授职役上加升。 凡擅杀平人报功,其本管将官头目,失于钤束者,量所杀多寡,轻则降级调卫,重则罢职充军,俱奏请定夺。正德十六年,诏在京在外官旗军舍,但系例外奏带,及称报效,或各边各处,或一人数处,或一时两三处,报功及并功升授官旗者,除原祖职役照旧,其馀尽行除革。妄奏者,俱问发边卫充军。又诏近年军职人等,在各边不曾斩有首级,巧立当先冲锋等名色,及斩首不及数,兵部拟赏奉旨升级,世袭者,通查革。 又按《会典》:凡军士清查,正德十六年,诏四卫勇士,除弘治十八年,经兵部科道清查见役正数,并事故外,其馀诡名冒籍,未经裁革,仍又夤缘回卫,虚挂名额者,各照原拟,军发原卫,民丁发在京缺军卫分,各充军役食粮差操。以后勇士替补,照例开送兵部,委官处验过,方许收粮。 凡京城巡捕,正德十六年,奏准添拨团营,有马军二千员名,责付原委四路把总,指挥相兼,原领官军于该管地方巡逻缉捕,仍推都指挥一员充参将,请敕提督巡城御史,同兵部委官,不时点闸。 凡各府州县巡捕,正德十六年,添设云南大理府捕盗通判。 又按《会典》:凡守卫官,正德十六年,禁约守门官科害军人,并各卫指挥千百户人等,指称科敛卖放者,从重治罪。 又按《会典》:凡勾补军士,十六年,题准凡宣德四年以前逃故,无勾军名,照例住勾。以后除奉例开伍不勾外,其馀俱作清勾。三年一次,造册送部,转发有司清理。其成化元年以后逃故军士,作照例实勾,一年一次造册送部,仍照本部原拟三分之数扣算。 凡清理军伍,十六年,题准凡军调卫五年之上,而原卫又发册清勾类等数起给文,差人前去改调卫分,清军御史处查理,如果缺伍,仍拿本犯发原调卫分,另拘户丁补充原卫名伍。凡有司造到回答册内,开称丁尽户绝,无勾等项,须行令卫所备填原伍有无遗下馀丁,及发册次数,缴部通类,奏准,应开豁者开豁,应住勾者住匀。 凡清军赏罚,正德十六年,题准凡守巡官员,带管清军,每年春二月、秋九月中出巡,七月十二日终回司,都司并直隶各府委官,俱照此例。若果各官勤能,听各该清军御史奏保。如出入自由,即系不职,指实参处。凡编造册单,十六年,题准凡各府清军官,照依原定册籍,攒造黄册,严督州县掌印官,分析明白,毋得脱军扰民,捏称丁尽户绝。次年,该造格眼军册,除有见在编军鱼鳞类姓等册查算外,果有册籍不存,开具户籍都图里分,申呈上司,取册查算。若司府州县册籍荡绝者,方许申呈兵部,揭查册籍,劄行回照。 凡各司府,将清解过军丁获有批收者,类造开注小册,每布政司、每直隶府各一样二本,其两京各卫、各都司,将所属卫所解到军丁,及出给批收年月,类造小册,分别司府,亦一样二本,俱付各该进表官,赍送兵部,一本存照,一本同取到京卫,给过批收册封固,移咨都察院,给付各进表官领送,各清军御史将获到军解批收,与册比对同者,准作到卫。不同者,即系诈伪,行提军解将军丁问罪,差人递解原卫著伍。 凡勾军册式,以成化元年以前原额,及陆续收充为旧管。以后至该年终收,充为新收。改调住勾,为开除。食粮差操,为实在。见今该勾逃故,为清勾。分别屯所攒造花名总册,仍以该年分该勾军士名贯,充调接补来历,逃故年月日期,分别有司衙门攒造底发册二本,并花名总册,送部查收,转发清解。 凡管军官违犯,十六年,题准凡各营卫,遇有逃操等项,官员旗军各该管官,随时具呈本营提督,及该卫掌印官处治,量情责打发落。限外不获者,各另具奏。拐有马匹者,务追究还官,不许指以倒马开豁。各卫每季将各所在逃军人名数,开送兵部,年终查考。每月但逃军至十二名以上,兵部查奏该管军官送问。不及数者,戒饬。其有一年之内,并无逃军者,量加犒劳。遇缺,升用。其各坐营官,本营但有在逃官军,并倒拐马匹数目多寡,亦听本部查奏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