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目录

 笙竽部艺文二〈诗〉
  凤笙曲          梁武帝
  咏笙            沈约
  咏笙            陆罩
  咏笙          唐杨希道
  笙             李峤
  嵩岳闻笙         刘希夷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秋夜安国观闻笙      刘禹锡
  吹笙歌          殷尧藩
  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    厉元
  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    钟恪
  银河吹笙         李商隐
  题笙            罗邺
  小游仙           曹唐
  省试一一吹竽        黄滔
  笙磬同音          阙名
  理笙           卓英英
  王都事家听周子奇吹笙   元倪瓒
  玉笙谣为铁门笙伶周奇赋   张雨
  听芦笙作        明马嘉桢
 笙竽部选句
 笙竽部纪事
 笙竽部杂录
 笙竽部外编

乐律典第一百二十七卷

笙竽部艺文二〈诗〉

《凤笙曲》梁·武帝

绿耀剋碧雕琯笙,朱唇玉指学凤鸣。流连参差飞且停,飞且停,在凤楼。弄娇响,閒清讴。

《咏笙》沈约

彼美实奇枝,孤筱定参差。鶤鸡已啁哳,枣下复林离。本期王子宴,宁待洛滨吹。

《咏笙》陆罩

管清罗袖拂,响合绛唇吹。含情应节转,逸态逐身移。所美周王子,弄羽一参差。

《咏笙》唐·杨希道

短长插凤翼,洪细摹鸾音。能令楚妃叹,复使荆王吟。切切孤竹管,来应云和琴。

《笙》李峤

悬匏曲沃上,孤筱汶阳隈。形写歌鸾翼,声随舞凤裁。欢娱分北里,纯孝即南陔。今日虞音奏,跄跄鸟兽来。

《嵩岳闻笙》刘希夷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昔去洛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秋夜安国观闻笙》刘禹锡

织女分明银汉秋,桂枝梧叶共飕飕。月露满庭人寂寂,霓裳一曲在高楼。

《吹笙歌》殷尧藩

伶儿竹声声绕空,秦女欲湿胭脂红。玉桃花片落不住,三十六簧能唤风。

《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厉元

缑山明月夜,岑寂隔尘氛。紫府参差曲,清宵次第闻。韵流多入洞,声度半和云。拂竹鸾惊侣,经松鹤舞群。蟾光听处合,仙路望中分。坐惜千岩曙,遗音过汝坟。

《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钟恪

月满缑山夜,风传子晋笙。初闻盈谷远,渐听入云清。杳异人閒曲,遥分鹤上情。孤鸾惊欲舞,万籁寂无声。此夕留烟驾,何时返玉京?唯愁音响绝,晓色出都城。

《银河吹笙》李商隐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题笙》罗邺

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滟滟金。缑岭独能徵妙曲,嬴台相并吹清音。好将宫徵陪歌扇,莫遣新声郑卫侵。

《小游仙》曹唐

笑擎云液紫瑶觥,共谱云和碧玉笙。花下偶然吹一曲,人閒因识董双成。

《省试一一吹竽》黄滔

齐竽今应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个个吹。后先无错杂,能否立参差。次第教单进,宫商乃异宜。凡音皆窜迹,主艺始呈奇。以此论文学,终凭一一窥。

《笙磬同音》阙名

笙磬闻何处,凄锵宛在东。激扬音自彻,高下曲宜同。历历俱盈耳,泠泠远散空。兽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讵閒洪纤韵,能齐搏拊功。四悬今尽美,一听辨移风。

《理笙》卓英英

频倚银屏理凤笙,调中幽意起春情。因思往事成迢递,安得缑山和一声。

《王都事家听周子奇吹笙》元·倪瓒

隔水吹笙引凤鸣,十三声外柳风清。风流自有王子晋,留取清樽吸月明。

《玉笙谣为铁门笙伶周奇赋》张雨

我有紫霞想,爱闻白玉笙。悬匏比竹无灵气,昆丘采此十二茎。凤咮衔明珠,凤翼排素翎。金华周郎妙宫徵,子晋仙人初教成。月下吹参差,群雏亦和鸣。缑氏山头白云起,七月七日来相迎。长谢时人一挥手,飘下满空鸾鹤声。

《听芦笙作》明·马嘉桢

谁伴愁人坐月明,苗中儿女舞芦笙。自言颇似江南曲,不是秋笳出寒声。

笙竽部选句

晋王羲之与谢安书:知君尝得小笙,笙是名器,若令诸君闻之,皆当可不言。而云见今笙者,皆不以为佳,恐是不能识也。
傅元西都赋:列仙逸唱,熊虎听音。丹蛟吹笙,文豹鼓琴。
陈顾野王笙赋:声流洛渚,器重汾阳。协歌钟于宿夕,咏月扇于绕梁。同离鸿于流徵,会别鹤于清商。王廙笙赋:其制器也,则取不周之竹,曾城之匏,生悬崖之绝岭,邈崛崒以崇高。延修颈以亢首,厌瑶口之陆离。舞灵蛟之素鳞,衔明珠于带垂。弱舌纸薄,铅锤内藏,合松蜡以密际,糅彤丹以发光。
又曰:直而不倨,曲而不悱。疏音简节,乐不乃妙。足可以易俗移风,兴洽至教。弘义著于典谟兮,历万代而弥劭。
唐敬括观乐器赋:及夫汶阳之筱入用,曲沃之匏见娱。爰裁爰截,为笙为竽。其气散,其音吁。此匏之器也。晋陆云诗:鸣簧发丹唇,朱弦绕素腕。
梁元帝诗:独念阳台下,愿待洛川笙。
陈后主词:小楼吹彻玉笙寒。
北周庾信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陈子昂诗:驰驱翠帆驾,伊郁紫鸾笙。
崔颢岐王席观妓诗:拂匣先临镜,调笙更炙簧。杜甫玉台观诗: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王建宫词:院院烧灯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刘禹锡诗: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笙。
白居易诗: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李贺诗: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李商隐留赠畏之诗: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皇。
又七夕诗: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杜牧之寄题甘罗寺北轩诗: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笙竽部纪事

《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无革造,惟作笙簧。
《穆天子传》:天子觞王母于瑶池,王母吟曰:吹笙鼓簧,中心翱翔。
《广博物志》:周亮高放潇洒,不干荣禄。太子晋闻之,召与相见,或鼓琴吹笙。
《礼记·檀弓》: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吕氏春秋·贵因篇》:墨子见荆王,衣锦吹笙。
《说苑·正谏篇》: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晏子不敢与焉。移于司马穰苴家。司马穰苴不敢与焉。移于梁丘据家。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韩非子·内储说》: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一曰:韩昭侯曰吹竽者众吾无以知其善者。田严对曰:一一而听之。韩愈答陈商书:齐王好竽,有求仕于齐者,操瑟而往,立王之门,三年不得入。客曰:王好竽而子鼓瑟瑟,虽工,如王之不好何。
《汉书·礼乐志》:孔光奏:竽工员三人,一人可罢。〈注〉竽三十六簧笙类
《汉武帝内传》:七月七日,王母至自设天厨,真妙非常。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许飞琼鼓震灵之簧。《赵飞燕外传》:帝于太液池中,起为瀛洲榭,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簪击玉瓯,令后所爱侍郎冯无方吹笙,以倚后歌。
《后汉书·桓帝本纪》:赞桓帝好音乐,善琴笙。
《列仙传》:商丘子胥者,高邑人也。好牧豕,吹竽,年七十,不娶妇而不老。邑人多奇之,从受道,问其要。言:但食木菖蒲根,饮水,不饥不老。
《神仙传》:王遥有竹箧,长数寸。有一弟子,姓钱,随遥数十年,未尝见遥开之。常入石室,室中有二人。遥既至,取弟子所担箧发之,中有五舌竹簧三枚,遥自鼓一枚,以二枚与室中二人,并坐鼓之。
《魏志·杜夔传》:夔,以知音,为太乐令、协律都尉,文帝尝令夔与左愿等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难色,由是帝意不悦。后因他事,遂黜免。
《武夷山志》:武夷君命宋小娥运居巢,〈注〉即大笙也。《续仙传》:谢元卿遇神仙,吹丛霄之笙。
《宋书·谢景仁传》:景仁子恂。恂子稚,善吹笙。《南史·谢恂传》:恂子孺子,少与族兄庄齐名。多艺能,尤善声律。王彧,孺子姑之子也。尝与孺子宴桐台,孺子吹笙,彧自起舞,既而叹曰:今日真使人飘飖有伊、洛閒意。
《香案牍》:陶弘景少便鞍马,善射,晚皆不为,惟听吹笙。《南齐书·东昏侯本纪》:帝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儿子》《周书·斛斯徵传》:徵,迁大宗伯。时郑译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帝令与徵议之,徵駮而奏,帝颇纳焉。
《北史·蛮獠传》:獠,南蛮之别种。用竹为簧,群聚鼓之,以为音节。
《唐书·南蛮传》:南诏国俗。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盏劝釂。
《羯鼓录》:宋开府孙沇,有音律之乐。贞元中,进《乐书》三卷。德宗览而嘉焉。又知是璟之孙,遂召对,赐坐,与论音乐。又召至宣徽张乐使观焉,曰:有舛误乖滥,悉可言之。上使与宣徽使、教坊使,就教坊,与乐官参议数日,然后奏进。乐工多言沇不解声律,不审节拍,兼有聩疾,不可议乐。上颇异之。又宣召见,使作乐曲。罢,问其得失。承禀舒迟,众工多笑之。沇顾笑者,忿怒作色,奏曰:曲虽妙,其閒有不可者。上惊问之。即指一琵琶云:此人大逆戕忍,不日閒即抵法,不宜在至尊前。又指一笙云:此人神魂已游墟墓,不可更令供奉。上尤惊异。令主者潜伺察之。既而琵琶者,为同侪告讦,称六七年,前其父自缢,不得端由,即令按鞫,遂伏罪。笙者,乃忧恐不食,旬日而卒。上益加知遇。
《李公子传》:公子置妾数百人,有奇女子,曰:春荑。善鉴古器善笙。
《唐书·礼乐志》:文宗好雅乐,诏太常卿冯定制。《云韶乐》有笙、竽皆一。
《乐府杂录》:自古能笙者,多矣。太和中,有尉迟章,尤妙。宣宗已降,有范汉恭之子,名宝师,尽传父艺。今在陕州。
《碧鸡漫志》:武宗疾笃,孟才人以笙歌获宠者,密侍左右。上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才人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愿对上歌一曲,以泄愤。许之,乃歌一声河满子,气亟,立殒。
《续前定录》:进士郑滂子,自说应举时,曾梦看及第,榜上但见凤字。大中元年,求解凤翔,偶看本府乡贯,首便是凤字。至东都试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诗,生侧诸诗,悉有凤字。明年,果登第焉。
《全唐诗话》:李群玉好吹笙。及授校书郎,东归,卢肇送诗云:妙吹应谐凤。
《朝野佥载》:洛州殷文亮,曾为县令,性巧,好酒,刻木为人,衣以缯䌽,酌酒行觞,皆有次第。又作妓女,唱歌吹笙,皆能应节。此亦莫测其神妙也。
《五代史·唐家人传》:庄宗皇后刘氏生五六岁,晋王攻魏,掠成安,裨将袁建丰得后,纳之晋宫,贞简太后教以吹笙歌舞。既笄,甚有色,庄宗见而悦之。庄宗已为晋王,太后幸其宫,置酒为寿,自起歌舞,太后欢甚,命刘氏吹笙佐酒,酒罢去,留以赐庄宗。
《宋史·乐志》:东西班乐,亦太平兴国中选东西班习乐者,乐器独用银字觱篥、小笛、小笙。
《西南裔传》:至道元年,西南牂牁诸蛮来贡方物。太宗召见。令作本国歌舞,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良久,数十辈连袂宛转而舞。询其曲,则名曰《水曲》
《乐志》:景祐二年,李照自造苇籥、清管、箫管、清笛、大笙、大竽、宫琴、宫瑟、大阮、大稽,凡十一种,永备雅器。诏许以大竽、大笙二种下大乐用之。
康定元年九月,帝服靴袍,御崇政殿,召近臣、宗室、馆阁、台谏官阅雅乐。因出颂埙、匏笙、洞箫,仍令登歌以八音诸器各奏一曲。
《邻几杂志》:韩持国按乐,见弦断弦续者,笙竽之类,吹不成声。诘之,云:自有按乐器,国家议黍尺,数年乃定,造乐器费以万计。乃用乐工私器,以享宗庙。
《宋史·乐志》:元丰二年,详定所以朝会乐而有请者十。其五、古之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谓三人吹笙,一人吹和。今朝会作乐,丹墀之上,巢笙、和笙各二人,其数相敌,非也。盖乡射乃列国大夫、士之礼,请增倍为八人,丹墀东西各三巢一和。
元丰三年,诏范镇与刘几定乐,镇上奏曰:今八音无匏、土二音:笙、竽以木斗攒竹而以匏裹之,是无匏音也;埙器以木为之,是无土音也。八音不具,以为备乐,安可得哉。不报。
元祐三年,范镇乐成,其所制,箫、笛、埙、篪、巢笙、和笙各二。
《苏轼·瓶笙诗引》: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刘几仲饯饮东坡。觞中闻笙箫声,杳杳若在云霄閒。徐而察之,则出于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坐客惊叹,请作《瓶笙诗》记之。
《宋史·乐志》:宣和元年四月,蔡攸上书:奉诏制造太、少二音登歌宫架,用于明堂,渐见就绪,乞报大晟府者凡八条。其五,大晟匏有三色:一曰七星,二曰九星,三曰闰馀,莫见古制。匏备八音,不可阙数,今已各分太、正、少三等,而闰馀尤无经见,唯《大晟乐书》称匏造十三簧者,以象闰馀。十者,土之成数;三者,木之生数;木得土而能生也。故独用黄钟一清声。黄钟清声,无应闰之理,今去闰馀一匏,止用两色,仍改避七星、七星之名,止曰七管、九管。其六,旧制有巢笙、竽笙、和笙。巢笙自黄钟而下十九管,非古制度。其竽笙、和笙并以正律林钟为宫,三笙合奏,曲用两调,和笙奏黄钟曲,则巢笙奏林钟曲以应之,宫、徵相杂。器本宴乐,今依钟磬法,裁十二管以应十二律,为太、正、少三等,其旧笙更不用。
绍兴十三年,郊祀。有司言:大礼排设乐器,登歌则用,巢笙、和笙各四;并七星、九曜、闰馀匏笙各一。宫架则用;巢笙及箫并一十四,七星、九曜、闰馀匏笙各一,竽笙十。
绍兴十五年,正旦朝会乐:第一爵,登歌奏《和安》之曲,堂上之乐随歌而发;第二爵,笙入,乃奏瑞曲,惟吹笙而馀乐不作;第三爵,奏瑞曲,堂上歌,堂下笙,一歌一吹相閒。
《梦华录》: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閒争古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西湖志馀》:淳熙九年八月十五日,孝宗过德寿宫起居,遂留赏月。上皇召小刘妃独吹白玉笙霓裳中序,时侍宴官开府,曾觌进壶中天词云。
《癸辛杂识》:理宗朝,张循王府有献白玉箫管,长二尺者,中空而莹薄,奇宝也。内府所无,即时有旨补官。未几,韩蕲王府有献白玉笙一攒,其薄如鹅管,其声清越,真希世之珍也。此二物皆在军中日得之北方,即宣和故物也。
《齐东野语》:赵元父祖母齐安郡夫人徐氏,幼随其母吴郡王家。又及入平原郡王家,尝谈两家侈盛之事,历历可听。其后翠堂七楹,全以石青为饰,故得名,专为诸姬教习声技之所。一时伶官乐师,皆梨园国工也。吹弹舞拍,各有总之者,号为部头。每遇节序生辰,则旬日外,依月律按试,名曰小排当。虽中禁教坊所无也。只笙一部,已是二十馀人。自十月旦至二月终,日给焙笙炭五十斤,用绵熏笼藉笙于上,复以四和香熏之,盖笙簧必用高丽铜为之,靘以绿腊簧,煖则字正而声清越,故必用焙而后可。陆天随诗云:妾思冷如笙,时时望君煖。乐府亦有簧煖簧清之语。举此一事,馀可想见也。靘字,《韵书》千定切,音请,注靘青果色也。盖藏果者,必以铜青故耳。
《文献通考》:罗蕃其王,每日授衙,凡遇祭享管设,只于平川坡野閒。其作乐不过鸣大鼓,吹葫芦笙,乐人踏舞而已。
《续文献通考》:至元二十三年,太常臣奏:太庙乐器笙匏,岁夕就坏,音律不协。遂造笙匏三十有四。
元中统閒,回回国进兴隆笙,以竹为簧,有声无律。玉宸乐院判官郑秀乃考音律,分定清浊。
《绍兴府志》:嵊县白云洞,在县东七十里,与金庭山相近。风月之夕,山中有闻吹笙者。

笙竽部杂录

《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礼记·檀弓》:笙竽备而不和,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周礼·春官》:典同。〈注〉笙之为声,固下管之所先也。所以鼓其金奏者,有所不可废,则以镈钟次之。笙磬递发于乐作之时,镈钟交鸣于作乐之际,此鼓钟必曰笙磬同音,韶乐必曰笙镛以閒,节奏相承,有自来矣。《国语》:匏竹利制。〈注〉匏笙也利制以声音调利为制〈又〉匏以宣之〈注〉宣发扬也
《墨子·三辩篇》:昔者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
《非乐篇》: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虽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荀子·富国篇》: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古者先生分割而等异之也。故为之;钟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而已,不求其馀。《礼论篇》: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
《韩非子·解老篇》: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
《吕氏春秋·分职篇》: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明日不拜乐己者,而拜主人,主人使之也。
《淮南子·时则训》:孟夏之月。南宫御女赤色,衣赤采,吹笙竽。
《说山训》:物莫不因其所有,而用其所无。以为不信,视籁与竽。
《说林训》:使但吹竽,使氐厌窍,虽中节而不可听。《新论·随时篇》:墨子俭啬而非乐者。往见荆王,衣锦吹笙,非苟违性,随时好也。
《专学篇》:奕秋,通国之善奕也。当奕之时,有吹笙过者,乍而听之,则奕败矣。非奕道暴深,情有暂闇,笙猾之也。
《诗经》:疑问诗三百篇,皆可弦可歌。《仪礼·乡饮酒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笙,南陔,白华,华黍,乃閒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燕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笙,奏南陔,白华,华黍,閒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遂歌乡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大射礼》:歌鹿鸣三终,乃管新宫,曰歌曰笙皆止于二南小雅而不及大雅三颂何欤
《拾遗记》: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鸣之禽,名曰青鸐,其声似钟磬笙竽也。
《乐纬》:巽主立夏,乐用笙。
《竹谱》:又有族类,爰挺峄阳,悬根百仞,疏干风生,箫笙之选,有声四方,质清气爽,众管莫伉。
鲁郡邹山有筱,形色不殊,质特坚润,宜为笙管,诸方莫及也。
《文心雕龙·声律篇》:练才洞鉴,剖字钻响,识疏阔略,随音所遇,若长风之过籁,南郭之吹竽耳。
《旧唐书·音乐志》:齐竽燕筑,俱非皦绎之音;东缶西琴,各写哇淫之状。
《文苑传序》:空混吹竽之人,即异闻《韶》之叹。
《兼明书》:丘希范《侍宴会乐游苑送徐州应诏诗》云:诘旦阊阖开,驰道闻凤吹。臣延济曰:凤吹,笙也。笙体象凤,故比之也。明曰:吹者,乐之总称。凤者,美言之也。以天子行幸,必奏众乐,岂独吹笙而已哉。故《月令》云命乐工习吹,大享帝于明堂,是谓众乐为吹也。
《云仙杂记》:初造笙,每管中入荻根细沙一豆许,遇吹时,飞沙于中激扬,声愈清彻。近世乐工,未有知者,惜夫。
《小学绀珠》:八风,条为笙,明庶为管,清明为柷,景为弦,凉为埙,阊阖为钟,不周为磬,广莫为鼓。
《邻几杂志》:原甫云:南陔、白华六篇,有声无诗,故云笙,不云歌也。有其义,亡其词,非亡失之亡,乃无也。《胡瑗乐论》:立春之气,其为乐也,为大竽,为小竽。《通志》:乐府总序,定南陔、白华、华黍、崇丘、由庚、由仪六笙之音,所以叶歌也。
《避暑录话》:大乐旧无匏土二音,笙竽但如今所用木刻其本,而不用匏,埙亦木为之,是八音而为木者,三也。元丰末,范蜀公献《乐书》以为言,而未及行。至崇宁,更定大乐,始具之。
《桂海器志》:胡卢笙,两江峒中乐。
《嫏嬛记》:瑟曰文鹄,笙曰采庸,皆仙乐也。《溪蛮丛笑》:葫芦笙,潘安仁笙赋:曲沃悬匏,汶阳孤筱。皆笙之材。蛮所吹葫芦笙,亦匏瓠馀意。但列管六,与《说文》十三簧不同耳。名葫芦笙。
《枕谭》:老子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资贺有馀。此之谓盗竽,竽者五音之长,竽唱则众乐皆和。大奸倡而小盗和,故云盗竽。今本误作盗,夸字相近故也。《丹铅总录》:宋乾德中,牂牁入贡,召见,询问地理风俗,令作本国歌舞。一人吹瓢笙,名曰水曲,即今芦笙也。予在大理见之,尝作芦笙吟五解,其辞云:芦笙吟,芦笙吟,可怜一寸匏,能括四海音。芦笙吟,芦笙吟,可怜一节芦,能通四海心。昔我闻芦笙,乃在盘江河。河边跳月歌,令人元鬓皤。今我闻芦笙,乃在开南桥。短歌和长谣,从夕至清朝。悲亦不在声,欢亦不在声。昔声与今声,不是两芦笙。
《广博物志》:应璩新诗曰:汉末桓帝时,郎有马子侯。自谓识音律,使客奏笙竽。为作陌上桑,反言凤将雏。左右伪称善,亦复自摇头。
《梦书》:簧为结约,梦得簧者,得贤友也。
《续文献通考》:匏,艮音也,其风融,其声崇,聚立春之气也。
《绍兴府志》:乐部作笙,率以会稽卧龙山竹为贵。

笙竽部外编

《列仙传》: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閒。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空洞灵章真人,弹云璈,吹九凤之箫,神州之笙。其音响逸,流激千寻。
《幽怪录》:伶人刁朝俊妻,甚美而有瘿。瘿中有琴瑟笙竽之声。一日,忽破裂,内一猱跳去,瘿乃无。
《妙女传》:唐贞元元年五月,宣州旌德县崔氏婢,名妙女,年可十三四。夕汲庭中,忽言上尊及阿母,并诸天仙,及仆隶等悉来参谢。其家初甚惊惶,良久乃相与问答,仙者悉凭之叙言如此。或往或来,日月渐久。一日,妙女吟唱,空中忽有片云如席,云中有笙声,声调清锵,举家仰听,感动精神。
《酉阳杂俎》:许州有一老僧,自四十以后,每寐熟,即喉声如鼓簧,若成韵节。许州伶人伺其寝,即谱其声,按之丝竹,若合古奏。僧觉,亦不自知。二十馀年如此。《嫏嬛记》唐厉元渡江,见一妇人尸,收葬之。夜梦在一处,如深山中,明月初上,清风吹衣。遥闻有吹笙声,音韵缥缈。忽有美女在林下,自咏云:紫府参差曲,清宵次第闻及,就试得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题用梦中语,作第三、第四句,竟以是得赏。举进士。人以为葬妇人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