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一百十八卷目录

 管部艺文一
  西王母献白玉琯赋     唐高郢
  白玉琯赋          王起
  黄钟管赋          阙名
 管部艺文二
  春晓太平公主小楼闻双管 唐沈佺期
  楼中闻清管        韦应物
  相里使君宅听惠澄上人吹小管 严维
  夜闻邻管          刘商
  咏管            李贺
  赠郑伦吹凤管       施肩吾
  双吹管          陆龟蒙
  感怀           明桑悦
 管部选句
 管部纪事
 管部杂录
 管部外编
 箫部汇考一
  诗经〈周颂有瞽〉
  尔雅〈释乐〉
  易通卦验〈夏至以箫〉
  应劭风俗通〈箫〉
  宋书〈乐志〉
  隋书〈音乐志〉
  唐书〈礼乐志〉
  旧唐书〈音乐志〉
  宋史〈乐志〉
  聂崇义三礼图〈箫图说〉
  陈旸乐书〈箫总论 箫 筊箫 韶箫 洞箫 十八管箫 二十一管箫 歌 箫 雅箫 颂箫 短箫 宴乐箫 清乐箫 教坊箫 唱箫 和箫 鼓吹箫 李冲箫 玉箫〉

乐律典第一百十八卷

管部艺文一

《西王母献白玉琯赋》唐·高郢

君有德兮必体道以传芳,物有灵兮必顺时,以呈祥。君感物而德著,物应君以名彰于皇,有虞道光先圣既受终于纳麓,乃禋宗而齐政光,被人神泽,周遐夐。故得灵祥效祉西母来朝,霓裳璀璨,羽服飘飖,驾鸾鹤兮御松乔,陵碧落兮戾,霄宴瑶池兮旭日,宾魏阙而崇朝,其始至也,天地氤氲,彤庭赫,其奕奕,其既觌也,阶墀皓,素琯烂其昭昭,已而森列夔龙,张皇金石,仙侣齿于臣位灵物,陈其宾席,真质贞明,神光激射,可使青琐失翠,丹墀罢赤舞,兽见而回眸,仪凤观而委翮。信希代之名宝,旌有虞之光格,若乃虚心守白圆质,怀贞功高律吕用等,权衡价夺昆山之价,声如嶰谷之声,则随之璧楚之珩,杯遇殷而入用玦,因魏而来,呈虽见称于中古,固难可。而与京是知琯之为物,信其直而不屈琯之,既神乃历代,而可珍始与时而沿革,竟随物而沈沦否,不可终得之。于道既逢奚景之赏,宁从卞和之抱人,亦如斯坚贞美好,愿同和而见用,以窥天而不宝。

《白玉琯赋》王起

玉琯绝伦,受之于神,希夷感化,皎洁含真,既比德而为美,亦谐音而可珍,肇自夐绝,发兹璘玢,匪剖石于和氏,乃成器于羽人伊,昔帝乡所传,王室未献虹彩,潜射蜺旌,并建鸾鹤,映之以生光烟霞,奏之以适愿,同钧天之乐,灵境独闻,在层城之宫人,寰共远既,而舜德有感王母来,过献之皎皎,捧之峨峨重华,遂得其符,瑞百灵永谢,其琢磨傥比以为笙,知凤吹之不远,如秉之为笛,曷龙吟之足多,岂徒嘒嘒于兹竹,碌碌于随和。若乃观其戾止,察其所以质非竽,籁韵含宫徵,圆其表,而合规虚,其中而通理光运,素手虽提握之不忘色,映丹唇在吹嘘,而成美。其舍也,无声之乐,其获也无疆之祉虚,而不屈老氏之籥,乍同磨而不磷,戎人之环孰比,况乎知白自守无瑕,可猜色迷。琼树影杂,瑶台怀清越之音,不求于扣感馨香之,德不召而来,固仙侣之所执,非玉人之取材,则知素琯之祥,元理可察,将使律合于六音,谐于八传,真人之逸韵,资圣王之大戛,宜乎藏九重之深,为百代之钦,腾辉烂烂,和俗愔愔,使伶伦之筒,自惭绦律,俾女史之管空,愧垂箴无以窥天之心,而忘至德之音。

《黄钟管赋》〈以一阳既生三元克序为韵〉阙名

黄帝稽六气,正三光,颁命于伶伦之职,伐竹于嶰谷之乡,创管籥于分寸,审制度于毫芒,为十二之首律,导初九之潜阳,伺青陆之功微,而可纪察黄钟之气,闇然而彰,所以位定于初道,生于一将启,四分之历潜运三重之室,取厚窍而均者,当分至而藏,密统缇幔以依辰,布葭灰以候律,经天顺地,察晷度而有常,阴伏阳回,知萌芽而溥出,超土圭之至理,得铜浑之妙术,在冱凅之穷,冬引发生之迟日,既而推万物之道,统三正之元,清浊既分于上下躔,次不愆于昼昏是日也,百辟称贺万邦以,则垂元化于本始,体高明于柔克,一气潜应,定立均于数源,七曜旋行酌至神于物极,变化之道,周流可测。人事尚暗于先春,天统已彰于阳德,繇是平之以六纪之,惟三仰经纶之秘奥,终视听之所覃,单穆不独称,其美周景抑,亦怀其惭。故以凤为名也,于尽善而称未,以律为候也。实用之而不既振潜,伏以蒙泉,赞元微以通气,静室无声,微风不惊,吹灰于中八音,由是乎,卒获动縠于口,五声以是乎相生,国家上法,黄轩推衡律吕,觇一律之动静,俾四时而式序,彼唐尧敬授羲,和钦若未曰:穷于寒暑者哉。

管部艺文二〈诗〉

《春晓太平公主小楼闻双管》唐·沈佺期

主家天上凤楼人,传得仙音到客新。未省落梅和折柳,风吹散作万家春。

《楼中闻清管》韦应物

山阳遗韵在,林端横吹惊。响迥凭高阁,曲怨绕秋城。淅沥危叶振,萧瑟凉风生。始遇兹管赏,已怀故园情。

《相里使君宅听惠澄上人吹小管》严维

秦僧吹竹闭秋城,早在梨园称主情。今夕襄阳山太守,坐中流泪听商声。

《夜闻邻管》刘商

何事霜天月满空,鹂雏百啭向春风。邻家思妇更长短,杨柳如丝在管中。

《咏管》李贺

谁截太平管,列点排空星。直贯开元风,天上驱云行。

《赠郑伦吹凤管》施肩吾

喃喃解语凤凰儿,曾听梨园竹里吹。谁谓五陵年少子,还将此曲暗相随。

《双吹管》陆龟蒙

长短截浮筠,参差作飞凤。高楼明月夜,吹出江南弄。

《感怀》明·桑悦

嶰谷有奇竹,能中虞廷管。九奏鬼神格,阳舒寒谷暖。新裁作长笛,杳眇传新声。曲终风不吹,秋色满空庭。

管部选句

《潘岳閒居赋》:服振振以齐元,管啾啾而并吹。梁简文帝《让鼓吹》:表宽博为善,不饰被于声,明缘宠成功,未增荣于铙管。
北周《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所冀节移阴管,无劳河内之灰气,动阳钟不待金宫之竹。唐沈郎《霓裳羽衣曲赋》:弦匏由是而居次,箫管因之而在列。
卢肇《湖南观柘枝舞赋》:牙饰铅华畏,浓澹之殊态,共听金管恐,高低之不均。
李程《太学释奠观古乐赋》:登歌初弥,下管相及。王起《邹子吹律赋》:庙列零陵徒,闻白琯之丽,竹收嶰谷空,为丹穴之鸣。
《谢灵运诗》:殷勤诉危柱,慷慨命促管。
《梁武帝歌》:朱丝玉柱罗象筵,飞管促节舞少年。又:桐柏曲参差列凤管。
《元帝诗》:微风飏清管,轻雨发陈根。
《王训咏舞诗》:倾腰逐韵管。
《萧子显》:日出东南隅行,横吹龙钟管,奏鼓象牙箫。北周《庾信诗》:然香郁金屋,吹管凤皇台。
隋卢思道《后园宴诗》:竹殿遥闻凤管声,虹桥别有羊车路。
《宋之问诗》:雅曲龙调管,芳樽蚁泛萍。
张说《端午侍宴诗》:小暑夏弦应,微阴商管初。
李白《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杜甫《听杨氏歌》: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徵。
王绩辛《司法宅观妓诗》: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乔知之《梨园亭子侍宴诗》:天杯承露酌,仙管杂风流。

管部纪事

《隋书·律历志》:黄帝命伶伦断竹,长三寸九分,而吹以为黄钟之宫,曰含少。次制十二管,以听凤鸣,以别十二律。
《拾遗记》:扶桑东五万里,有磅磄山,中奏环天之和乐,列以重霄之宝器,器则有岑华镂管,䀟泽雕钟,岑华山名也,在西海上有象竹,截为管吹之,为群凤之鸣。《西京杂记》: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府库,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玙之乐。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琯。
《后汉书·梁冀传》:冀封三万户,妻孙寿为襄城君。乃大起第舍。冀寿共乘辇车,张羽盖,饰以金银,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钟吹管,酣讴竟路。
《文献通考》:昔华歆管宁友善,曾共锄园得金管,一宁以锄挥之,与瓦砾无异。
《南史·阮孝绪传》:孝绪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
《隋书·律历志》:后齐神武霸府田曹参军信都芳,深有巧思,能以管候气,仰观云色。尝与人对语,即指天曰:孟春之气至矣。人往验管,而飞灰已应。每月所候,言皆无爽。
《碧鸡漫志》:天宝中,每岁楼下酺宴,万众喧溢,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中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能听否,众皆悄然奉诏。
《文献通考》:唐宣宗善吹芦管,自制杨柳枝、新倾杯二曲,有数拍不均,尝命俳优辛骨𩨳,拍不中,因瞋视骨𩨳,忧惧一夕而毙。《南唐近事》:进士李冠子善吹中管,妙绝当代,上饶郡公尝闻于元宗,上甚欲召对,属淮甸多。故盘桓期月,戎务日繁,竟不获见。出关日,李建勋赠一绝,云:韵如古涧长流水,怨似秋枝欲断蝉。可惜人閒容易听,新声不到御楼前。
《五代史·王朴传》:显德六年,诏朴考正雅乐,朴以十二律管互吹,难得其真,乃依京房为律准,以九尺之弦十三,依管长短寸分设柱,用七声为均,乐成而和。《宋史·律历志》:周显德中,王朴始依周法,以秬黍校正尺度,长九寸,虚径三分,为黄钟之管,作律准以宣其声。宋乾德中,太祖以雅乐声高,诏令依古法。重造十二律管,自此雅音和畅。
《和岘传》:岘判太常。乐器中有叉手笛者,上意欲增入雅乐,岘即令乐工调品,以谐律吕,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请目曰拱辰管,诏备于乐府。
《乐志》:至道二年,太常音律官田琮以九弦琴、五弦阮均配十二律,旋相为宫,隔八相生,并协律吕,冠于雅乐,仍具图以献。上览而嘉之,迁其职以赏焉。自是遂废拱辰管。
景德二年八月,修乐器。旧制,巢笙、和笙每变宫之际,必换义管,然难于遽易,乐工单仲辛遂改为一定之制,不复旋易,与诸宫调皆协。又诏以新制双凤管付太乐局,其制,合二管以足律声,管端刻饰双凤,施两簧焉。
景祐二年二月,燕肃等上考定乐器,帝御延福宫临阅,因问李照乐音高,命详陈之,照乃为律管之法,以九十黍之量为四百二十星,占九秒,一黍之量得四星六秒,九十黍得四百二十星,以为十二管定法。皇祐中,益州进士房庶奉诏造律管二。
《枫窗小牍》:太常音律官田琮,家尝有光怪,掘地得一玉管,长于古玉管,盖汉晋閒物也,其年遂迁职。《后山谈丛秘书》:监刘几好音,与国工花日新游,是时监贵幸其弟,卫卿谏不用,乃戒门下勿通,监约鸣管以自通,卿又使他工横吹于门,以误之,凡数奏而不出,卿又告之,监曰:非也,语次而工至,横管一鸣,监笑曰:此是也。乃走出。
《宋史·乐志》:崇宁三年正月,魏汉津言曰:臣闻禹以声为律,以身为度,用左手中指三节三寸,谓之君指,裁为宫声之管;又用第四指三节三寸,谓之臣指,裁为商声之管;又用第五指三节三寸,谓之物指,裁为羽声之管。第二指为民、为角,大指为事、为徵,民与事,君臣治之,以物养之,故不用为裁管之法。得三指合之为九寸,即黄钟之律定矣。黄钟定,馀律从而生焉。臣今欲请帝中指、第四指、第五指各三节,先铸九鼎,次铸帝坐大钟,次铸四韵清声钟,次铸二十四气钟,然后均弦裁管,为一代之乐。
《桂海器志》:卢沙猺人乐,状类箫纵八管,横一管贯之。《元史·齐履谦传》:履谦谓乐本于律,律本于气,而气候之法,具载前史,可择僻地为密室,取金门之竹及河内葭莩候之,上可以正雅乐、荐郊庙、和神人,下可以同度量、平物货、厚风俗。列其事上之。又得黑石古律管一,长尺有八寸,外方,内为圆空,中有隔,隔中有小窍,盖以通;隔上九寸,其空均直,约径三分,以应黄钟之数;隔下九寸,其空自小窍迤逦杀至管底,约径二寸馀,盖以聚其气而上之。其制与律家所说不同,盖古所谓玉律者也。适迁他官,事寝,有志者深惜之。

管部杂录

《诗经·周颂》:执竞,磬筦将将,按注集也。
《商颂》:那,嘒嘒管声,按注清亮也。
《周礼·春官》:大司乐,疏以六律,六同者。此举十二管以表其钟,乐器之中,不用管也。
《太公六韬五音篇》: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真正声也。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当敌人之耳,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元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此五行之符佐,胜之徵成败之机。
《大戴礼记·少閒篇》:昔虞舜以天德嗣尧,布功散德。幽都来服;南抚交趾,出入日月,莫不率俾,西王母来献其白玉琯。
《白虎通·礼乐篇》:管艮音也。
《述异记》:东海畔有孤竹焉,斩而复生,中有管。
小学绀珠八风,条为笙明,庶为管。
《宋史·乐志》:古者,太子生则太师吹管以度其声,观所协之律。
《梦溪笔谈》:鼓吹部有拱辰管,即古之叉手管也。《朱子大全集》:古者太子生,则太师吹管,以度其声。看合甚律及长,其声音高下,皆要中律。
《熊朋来经说》:孙竹之管,当是用于宗庙,阴竹之管,当是用于地,示此亦错简。
《丹铅总录》:宋政和中祀,历代帝王,皆以功臣配享,而女娲氏独无之,盖传记阙也,予观纬书云:女娲氏命娀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班管,以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又令随作笙簧,是三人皆女娲之臣也。岂云传记阙乎,若以为纬书不足信,则伏羲之金提,轩辕之风,后力牧亦纬书也,当时蔡京辈寡,学往往如此。
《逌旃璅言》:今之贱师,截竹为管,自能成声,其习之者,以六凡尺二一五六字为度,移宫换羽,亦能协于音调,或阳律阴吕,隔八相生,三分损益之要法,如切韵三十六字,算法十八字乎,恨未能见深于音者,一问也。
《绍兴府志》:紫竹可为籥,管九节者佳。

管部外编

《山海经·海内南经》: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

箫部汇考一

《诗经》

《周颂有瞽》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管如篴并而吹之。〈正义〉释乐云: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李巡曰:大箫声大者言言也,小者声扬而小,故言筊筊小也。郭璞曰:箫大者,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小者十六管,长尺二寸。一名籁易,通卦验云:箫长尺四寸。《风俗通》云:箫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其言管数长短不同,盖有大小故也,要是编小竹管为之耳,如今卖饧者所吹,其时卖饧之,人吹箫以自表也。《史记》:称伍子胥,鼓腹吹箫,乞食吴市,亦为自表,异也。

《尔雅》《释乐》

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
〈注〉言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筊十六管,长尺二寸,
一名箫籁,〈疏〉此别箫大小之名也。《风俗通》云: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十管长二尺。《博雅》曰:箫大者二十三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其大者名言。李巡曰:大箫声大者言言也,其小者名筊。李巡曰:小者声扬而小,故言筊筊小也。又《易通卦验》云:箫长尺四寸,其管数长短虽异,要是编小竹管为之。

《易通卦验》《夏至以箫》

夏至之乐,补以箫,箫长尺四寸。
《郑元注》曰:箫亦管,形似鸟翼,鸟火禽也,火数七夏时,火用事二七十四,箫之长由此也。

《应劭·风俗通》《箫》

谨按《尚书·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像凤之翼,十管长一尺。

《宋书》《乐志》

箫,《世本》云:舜所造。《尔雅》曰:编二十三管,尺四寸者曰言;十六管长尺二寸者筊。筊音爻。凡箫一名籁。前世有洞箫,其器今亡。蔡邕曰:箫,编竹有底。然则邕时无洞箫矣。

《隋书》《音乐志》

竹之属三:一曰箫,十六管,长二尺,舜所造者也。

《唐书》《礼乐志》

凡乐八音。八曰竹,为箫,为管,为篪,为笛,为舂牍。高祖即位,仍隋制设九部乐:《清商伎》有笛、箫、篪。《西凉伎》:有箫、觱栗、小觱栗、笛、横笛。
《高丽伎》:有义觜、笛、箫、小觱栗、桃皮觱栗、大觱栗。《龟兹伎》:有横笛、箫、觱栗。
《安国伎》《疏勒伎》:皆有横笛、箫、觱栗。

《旧唐书》《音乐志》

汉世有洞箫,又有管,长尺围寸而并漆之。

《宋史》《乐志》

竹部有三:曰长篴,曰篪,曰箫。其说以谓。乐始于律而成于箫。律准凤鸣,以一管为一声。箫集众律,编而为器:参差其管,以象凤翼,萧然清亮,以象凤鸣。
《聂崇义三礼图》箫图

箫图说

《旧图》云雅:箫长尺四寸,二十四管。《郭璞尔雅注》:二十三管,颂箫尺二十六管。《贾疏引通卦验》云:箫长尺四寸。注云:箫管形象鸟翼,鸟为火,火成数七生,数二二七一十四箫之长,由此也。又《风俗通》云:舜作竹箫以象凤翼。
汉时卖饴饧者亦吹之。

陈旸·乐书》《箫总论》

竹之为物,其节直而有制,其心虚而能通,而利制之音,所由出也。其卦则震,其方则东,其时则春,其声尚义,其律姑洗,其风明庶,其音滥春分之气也。先王作乐窍之,以为箫管之属焉。
《白虎通》曰:箫者中吕之气也。《易说》曰:夏至之乐,补以箫。《春秋说》曰:夏至作乐閒以箫笙,然则箫为中吕之乐,夏至之音,岂不信哉。月令仲夏之月,令乐师均管箫,亦此意也。

箫》 《筊箫》

荀卿曰:凤皇于飞其翼若干,其声若箫,盖箫之为器,竹编而成者也,长则声浊,短则声清。其状凤翼,其音凤声,中吕之气,夏至之音也。然凤皇声中律吕以五行,推之乃南方朱鸟,则火禽也。火生数二成数七,而夏至又火用事之时,二七十四。则箫之长尺有四寸,盖取诸此。《尔雅》:大箫谓之,小者谓之筊。郭璞谓:大者长尺四寸,小者尺二寸,是也,然尺四寸者二十四管无底,而善应,故谓之。尺二寸者十二管有底,而交鸣,故谓之筊。盖应十二律正倍之声也。郭璞谓: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失之矣。
〈注〉箫者阴气之管也,坤以二四为六,而地数至十而止,故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二管,取阴气自然之数。

《韶箫》

舜作十管,韶箫长尺有二寸,其形参差象凤翼,所以应十日之数,声之所由生也。《风俗通》之论,疑有所本矣。或以三尺言之,毋乃太长乎。

《洞箫》

周官之于箫鼓之,小师播之,瞽矇吹之,笙师则箫之为乐,其器细,其音肃必待众职,而后致用堂下之乐,备举之奏也。蔡邕曰:箫大者二十四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古有洞箫无底,岂有大者欤,然则邕时无洞箫者矣,盖箫之为管,长则浊,短则清,以蜡蜜实,其底而增损之,然后其声和矣。舜帝箫韶九成,凤皇为之来,仪法度彰礼乐著之效也,昔穆公之时,乐史善吹箫,感三凤至,则凤皇来,仪固有是理也。元帝自善洞箫,为汉室兆衰之主,其法度不修,礼乐不兴之效,欤古者造箫之法,或以玉,或以竹,以玉若《梁州记》得玉箫是也,以竹若《丹阳记》:有慈姥山生箫管竹是也。论为箫者,或以伏羲,或以舜,岂二帝相袭而为之邪。《诗礼》凡言管,而箫在管前,书言箫管,而箫在管后,则箫者乐之成终始也,本朝太常箫,皆蜜底,十六管,从右手为头,次第吹之,至左成曲,今按习所以律管通底,造成洞,箫十二律皆清,声与颂埙同律,协和亦依底箫,从右手起黄钟,至林钟自夷,则以上即开窍,次第至应钟清而止,其音尤清亮,与底箫清正相参,用之非不善也,然四清既去,雅乐不全矣。
其制尽依律管,分寸协律,取声第一管黄钟,二管,大吕,三太蔟,四夹钟,五姑洗,六仲吕,七蕤宾,八林钟,九夷,则十南吕,十一无射,十二应钟,十三黄钟清,十四大吕清,十五太蔟清,十六夹钟清。许慎曰:筒通箫也,筒一作洞。

《十八管箫》

《唐乐图》:所传之箫,凡十八管,取五声,四清倍音通林钟、黄钟二均,声西凉部用之。

《二十一管箫》

此箫取七音,而三倍之,龟兹部所用岂宜存之以乱华音哉。
《歌箫》
隋炀帝七年,征辽东。歌箫及笳,各四面,则后世亦用箫歌者矣,非古制也,唐铙吹部,有鼓箫笳并,歌四种,凡七曲本诸此欤。
《雅箫》〈二十四管〉《颂箫》〈十六管〉
《礼图》:雅箫尺有二寸,二十四彄,颂箫尺有四寸,十六彄。郭璞大箫二十三管,小箫十六管,盖二十四管,备律吕清浊之声,先王之制也,十六管兼十二律,四清而为之,岂古制哉,今教坊所用,长五六寸,十六管有底,而四管不用,非古人制作之意也。

《短箫》

短箫铙歌,单吹鼓吹之乐也,《广乐记》:有二十一管、箫羽葆铙,吹横吹部,用之岂短箫欤,其曲有悲思,翁艾如张上之回,战城南元云朱鹭之类,是也,何承天谓黄帝,使岐伯作之,以扬德。盖有所受,欤崔豹《古今注》曰:汉乐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燕乐群臣,短箫铙歌,鼓吹之常,亦一赐有功诸侯也。

《宴乐箫》〈二十一管〉

宴乐之箫,凡二十一管,具正均七声,左清倍右浊,倍通五均焉,世俗之乐也,与龟兹部所用者,大同小异,尔唐贞观中,景云见河水清,张率更制为景云,河清歌名曰:宴乐。当时元会第一奏是也。
《清乐箫》〈十七管〉 《教坊箫》〈十七管〉《唱箫》 《和箫》
《景祐乐记》:教坊所用之箫,凡十七管,以觱篥十字记,其声然清,乐所用十七管,其声法不同,故并存之,宋乐有唱箫,各二人,和箫十人,亦一时制也。

《鼓吹箫》〈十三管〉

《景祐乐记》:十三管之箫,凡三种鼓吹部用之。

《李冲箫》〈二十三管〉

唐李冲所传之箫,凡二十三管,虽制作不同,亦一时之制也,岂惑于郭璞大箫之说邪。

《玉箫》

唐咸宁中,张毅蒙中得紫玉箫,古有紫玉箫曲是也。明皇天宝中,安禄山自范阳入觐,献白玉箫管数百,陈于梨园,则玉箫之器,盖不始于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