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八十二卷目录

 歌部纪事二

乐律典第八十二卷

歌部纪事二

《晋书·乐志》:魏晋之世,有孙氏善弘旧曲,宋识善击节唱和,陈左善清歌。
武帝泰始二年,诏傅休奕造祀天地五郊夕牲歌。泰始五年,尚书奏,使太仆傅休奕、中书监荀勖、黄门侍郎张华,各造正旦行礼歌,及王公上寿酒、食举乐歌诗。
《世说》: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否。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
《晋书·袁山松传》:山松衿情秀远,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文其辞句,婉其节制,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初,羊昙善唱乐,桓伊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绝。时张湛好为斋前种松柏,而山松每出游,好令左右作挽歌,人谓湛屋下陈尸,山松道上行殡。
《祖逖传》:逖为豫州刺史。躬自俭约,劝课农桑,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将死何恨。乃歌曰: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元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
《襄阳耆旧传》:山季伦每临习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恒曰:此我高阳池也。襄阳城中小儿歌之曰:山公何所去,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举鞭问葛强,何如并州儿。《晋书·邓攸传》:攸为吴郡太守。刑政清明,百姓欢悦。后称疾去。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少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云: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
《王敦传》:敦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平,于是嫌隙始搆矣。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沈充传》:充字士居。少好兵书,颇以雄豪闻于乡里。敦引为参军,充因荐同郡钱凤。凤字世仪,敦以为铠曹参军,数得进见。知敦有不臣之心,因进邪说,遂相朋构,专弄威权,言成祸福。遭父丧,外托还葬,而密为敦使,与充交构。初,敦参军熊甫见敦委任凤,将有异图,因酒酣谓敦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佞倖在位,鲜不败业。敦作色曰:小人阿谁。甫无惧容,因此告归。临与敦别,因歌曰:徂风飙起盖山陵,氛雾蔽日玉石焚。往事既去可长叹,念别惆怅复会难。敦知其讽己而不纳。
《孟嘉传》:嘉为桓温参军。温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嘉答曰:渐近使之然。一坐咨嗟。
《束晰传》:晰为邑人请雨,三日而雨注,众为作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零。
《桓伊传》: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内,而会稽王道子昏醟尤甚,惟狎昵谄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迕,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忼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世说》: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张驎酒后,挽歌甚悽苦。桓车骑曰:卿非田横门人,何乃顿尔至致。
王昙首,年十四五,便能歌。诸妓向谢公称叹,谢公甚欲闻之,而王名家年少,无由得闻。诸妓又具向王说谢意。谢后出东土山作伎乐,王时骑马往土山下,庾家墓林中作一曲歌之,于时秋月正皎,王因举头看北林,卒曲,便去。妓白谢公曰:此王郎也。
《女侠传》:绿珠能吹笛,又善舞。石崇以明君曲教之,而自制新歌,又制懊恼曲,以赠绿珠。
《晋记》:太子洗马郭讷,尝入洛观妓人歌,言佳。石崇问其曲,讷言不知。崇笑曰:卿不知曲,那得言佳。讷答曰:譬如见西施,何必识其姓名,然后知美。
《广博物志》:升平末,俗间忽作廉歌,有扈兼者,闻之,曰:廉者,临也。国家其大讳乎。少时,而穆帝宴驾。
《晋书·王恭传》:恭,迁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孝武帝以恭后兄,深相钦重。时陈郡袁悦以倾巧事会稽王道子,恭言之于帝,遂诛之。道子尝集朝士,置酒于东府,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恭正色曰:居端右之重,集藩王之第,而肆淫声,欲令群下何所取则。石深衔之。
《刘曜载记》:曜曲赦陇右殊死已下,惟陈安、赵募不在其例。安留杨伯支、姜冲儿等守陇城,帅骑数百突围而出,欲引上邽、平襄之众还解陇城之围。安既出,知上邽被围,平襄已败,乃南走陕中。曜使其将军平先、丘中伯率劲骑追安,频战败之,俘斩四百馀级。安与壮士十馀骑于陕中格战,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害五六;远则双带鞬服,左右驰射而走。平先亦壮健绝人,勇捷如飞,与安搏战,三交,夺其蛇矛而退。会日暮,雨甚,安弃马,与左右五六人步踰山岭,匿于溪涧。翼日寻之,遂不知所在。会连雨始霁,辅威呼延清寻其径迹,斩安于涧曲。曜大悦。安善于抚接,吉凶夷险与众同之,及其死,陇上歌之曰: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䯀骢文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䯀骢窜幽岩,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曜闻而嘉伤,命乐府歌之。《夏统传》:统,会稽人。幼孤贫,养亲以孝闻。后其母病笃,刀诣洛市药。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服烛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太尉贾充怪而问之,统初不应,重问,乃徐答曰:会稽夏仲御也。充使问其土地风俗,统曰:其人循循,犹有大禹之遗风,太伯之义让,严遵之抗志,黄公之高节。又问:卿居海滨,颇能随水戏乎。答曰:可。统乃操柁正橹,折旋中流,初作鲻跃,后作鯆䱐引,飞鹢首,掇兽尾,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于是风波振骇,云雾杳冥,俄而白鱼跳入船者有八九。观者皆悚遽,充心尤异之,乃更就船与语,其应如飨,欲使之仕,即俛而不答。充又谓曰:昔尧亦歌,舜亦歌,子与人歌而善,必反而后和之,明先圣前哲无不尽歌。卿颇能作卿土地閒曲乎。统曰:先公惟寓稽山,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贞顺之德过越梁宋,其父堕江不得尸,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便投水而死,父子丧尸,后乃俱出,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众人佥曰:善。统于是以足叩船,引声喉啭,清激忼慨,大风应至,含水漱天,云雨响集,叱咤欢呼,雷电昼冥,集气长啸,沙尘烟起。王公已下皆恐,止之乃已。诸人顾相谓曰:若不游洛水,安见是人。听慕歌之声,便髣髴见大禹之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即谓伯姬高行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五行志》:海西公时,庾晞喜为挽歌,自摇大铃为唱,使左右齐和。又宴会辄令倡妓作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其声悲切。时人怪之。
《荆州先贤传》:昔罗献守巴东,大将步协率众攻围,固守不下。罗因赋诗,使人歌,以慰城中人。
《交州记》:俗好鼓琴,牧竖于野泽,乘牛唱辽辽之歌。《荆州记》:临贺马乘县,有老姥,善歌,馀音传谷数日。《武陵记》:绿罗山侧岩,垂水悬下有明月池、碧石潭,澄澈百尺见底,素岩若雪松,如插翠,风来时,有丝桐之韵。土人为之歌曰:仰兹山兮迢迢,层石构兮嵯峨。乐兹潭兮安流,援尔棹兮咏歌。
《东阳记》:歌山在吴宁县,故老相传云:昔有人乘船从下过,见一女子波閒汲,登此山,负水行歌,姿态甚妍,而莫知所由。故名歌山。
《广博物志》:凭乘县有歌父山,传云:老父少不娶妻,而善于讴歌。年八十馀,病将困,乡里六七人舆上穴中。邻人舞归,老父歌而送之,声振林薄,响遏行云。济南公姚邕,字子和,兴之弟也。尤善音乐,皆能度其盈虚,增改曲调。世咸传之,号济南新调。
《宋书·乐志》:武帝永初元年,有司奏:肇建,庙祀庙设雅乐,太常郑鲜之等各撰立新歌。并合施用。
《刘道产传》:道产,为襄阳太守。善于临民,在雍部政绩尤著,蛮裔前后叛戾不受化者,并皆顺服,悉出缘沔为居。百姓乐业,民户丰赡,由此有《襄阳乐歌》,自道产始也。
《范晔传》: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宜城太守。
《南史·渔父传》:渔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太康孙缅为寻阳太守,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凌波隐显。俄而,渔父至,神韵萧洒,垂纶长啸。缅甚异之。遂褰裳涉水,谓曰:窃观先生有道者也。今方王道文明,子胡不赞缉熙之美,何晦用其若是也。渔父曰: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乃歌曰:竹竿籊籊,河水浟浟。相忘为乐,贪饵吞钩。非夷非惠,聊以忘忧。于是悠然鼓棹而去。
《南齐书·乐志》:永明四年籍田,诏骁骑将军江淹造《籍田歌》二章,世祖口敕付太乐歌之。
《梁书·杨华传》:华,武都仇池人也。父大眼,为魏名将。华少有勇力,容貌雄伟,魏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乃率其部曲来降。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华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辞甚悽惋焉。《羊侃传》: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
《隋书·音乐志》:初武帝之在雍镇,有童谣云: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识者言,曰铜谓马也;白,金色也。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扬州之士,皆面缚,果如谣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沈约为三曲,以被管弦。
《陈书·张贵妃传》:至德二年,于光照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閒,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并以沈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閒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后庭。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又有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并有宠,递代以游其上。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荅,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而张贵妃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惠,有神采,进止閒暇,容色端丽。每瞻视盼睐,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常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
《杜之伟传》: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时乐府无孔子、颜子登歌词,尚书参议令之伟制其文,伶人传习,以为故事。
《沈不害传》:不害幼孤,而修立好学。天嘉初,除嘉德殿学士。表改定乐章,诏使制三朝乐歌八首,合二十八曲,行之乐府。
《隋书·音乐志》:后主嗣位,耽荒于酒,视朝之外,多在宴筵。尤重声乐。于清乐中造《黄鹂留》《玉树后庭花》《金钗两臂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薄。男女唱和,其音甚哀。
《魏书·咸阳王禧传》:禧,赐死私第。其宫人歌曰:可怜咸阳王,奈何作事误。金床玉几不能眠,夜蹋霜与露。洛水湛湛弥岸长,行人那得度。其歌遂流至江表,北人在南者,虽富贵,弦管奏之,莫不洒泣。
《吐谷浑传》:吐谷运,本辽东鲜卑徒河涉归子。涉归一名奕洛韩,有二子,庶长曰吐谷浑,少曰若洛廆。涉归死,若洛廆代统部落,别为慕容氏。涉归之存也,分户七百以给吐谷浑。吐谷浑与若洛廆二部马斗相伤,若洛廆怒。吐谷浑曰:斗在马而怒及人,乖别甚易,今当去汝万里之外。若洛廆悔,遣旧老及长史七那楼追谢留之。吐谷浑曰:我乃祖以来,树德辽右,先公之世,卜筮之言,云有二子当享福祚,并流子孙。我是卑庶,理无并大,今以马致乖,殆天所启。诸君试驱马令东,马若还东,我当随去。即令从骑拥马令回,数百步,欻然悲鸣,突走而西,声若颓山,如是者十馀辈,一回一迷。楼力屈,乃跪曰:可汗,此非复人事。浑谓其部落曰:我兄弟子孙并应昌盛,廆当传子及曾元孙,其閒可百馀年,我及元孙閒始当显耳。于是遂西附阴山,后假道上陇。若洛廆追思吐谷浑,作《阿干歌》,徒河以兄为阿干也。子孙僭号,以此歌为辇后鼓吹大曲。《赵琰传》:琰子煦,字宾育。好音律,以善歌闻于世。《郑羲传》:羲子道昭。从征沔汉,高祖飨侍臣于悬瓠方丈竹堂,道昭与兄懿俱侍坐焉。乐作酒酣,高祖乃歌曰: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彭城王协续歌曰:愿从圣明兮登衡会,万国驰诚混内外。郑懿歌曰:云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邢峦歌曰:舜舞干戚兮天下归,文德远被莫不思。道昭歌曰: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高祖又歌曰:遵彼汝坟兮昔化贞,未若今日道风明。宋弁歌曰: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光四表。
《伽蓝记》:高阳王雍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歌,闻者莫不动容。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宅近青阳门,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徐尝语士康云:王有二姬,一名修容,一名艳姿,并蛾眉皓齿,洁貌倾城。修容亦能为绿水歌,艳姿善幺凤舞,并爱倾后室,宠冠诸姬。士康闻此,遂常令徐鼓绿水幺凤之曲焉。
洛阳大市南,有调音、乐肆二里,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天下妙伎出焉。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崔延伯甚爱之。正光末,高平失据,虎吏充斥,贼帅万俟丑奴寇暴泾岐之閒,朝廷为之旰食。延伯总步骑五万讨之。延伯出师于洛阳城西张方桥,即汉之夕阳亭也。时公卿祖道车骑成列,延伯危冠长剑,耀武于前。僧超吹壮士笛歌曲于后,闻之者,懦夫成勇,剑客思奋。
《嫏嬛记》:河閒王琛有妓,曰朝云,善歌。又有绿鹦鹉,善语。朝云每歌,鹦鹉和之,声若出一。琛爱之,号为绿朝云。
河閒王夜饮,妓女讴歌一曲,下一金牌。席终,金牌盈座。
《北齐书·高帝本纪》:西魏言神武中弩,神武闻之,乃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作《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涕流。
《兰陵武王长恭传》: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幼主本纪》:初,琅琊王举兵,人告者误云厍狄伏连反,帝曰:此必仁威。又斛律光死后,诸武官举高思好堪大将军,帝曰:思好喜反。皆如所言。遂自以策无遗算,乃益骄纵。盛为无愁之曲,帝自弹胡琵琶而唱之,侍和之者以百数。人閒谓之无愁天子。
《宋游道传》:游道除司州中从事。时将还邺,会霖雨,行旅拥于河桥。游道于幕下朝夕宴歌,行者曰:何时节,作此声也,固大痴。游道应曰:何时节而不作此声也。亦大痴。
《酉阳杂俎》:北齐高祖尝宴群臣,酒酣,各令歌。武卫斛律丰乐歌曰:朝亦饮酒醉,暮亦饮酒醉。日日饮酒醉,国计无取次。帝曰:丰乐不谄,是好人也。
《教坊记》:北齐有人姓苏,鼻而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如其称冤,故言苦。
《周书·于谨传》:谨讨梁元帝,平之,封新野郡公,邑二千户。谨固辞,太祖不许。又令司乐作《常山公平梁歌》十首,使工人歌之。
《萧大圜传》:大圜,心安閒放。尝言之曰:歌纂纂,唱乌乌可以娱神,可以散虑。
《诗纪》:北周宣帝,与宫人半夜连臂蹋踶而歌,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帝即位二年,崩。
《隋书·音乐志》:开皇六年,高昌献《圣明乐》曲,帝令知音者于馆所听之,归而肄习。及客方献,先于前奏之,边裔皆惊焉。
《文中子世家》:仁寿三年,文中子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坐太极殿,召见,因奏太平十有二策。下其议于公卿。公卿不悦,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而归。帝闻而再徵之,不至。《隋书·音乐志》:炀帝矜奢,颇玩淫曲,御史大夫裴蕴,揣知帝情,奏括周、齐、梁、陈乐工子弟,及人閒善声调者,凡三百馀人,并付太乐。倡优獶杂,咸来萃止。其哀管新声,淫弦巧奏,皆出邺城之下,高齐之旧曲云。炀帝大制艳篇,辞极淫绮。令乐正白明达造新声,刱《万岁乐》《藏钩乐》《七夕相逢乐》《投壶乐》《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觞》《神仙留客》《掷砖续命》《斗鸡子》《斗百草》《汎龙舟》《还旧宫》《长乐花》《十二时》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断绝。帝悦之无已。
《大业拾遗记》:大业元年夏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造十六院,外游观之处,复有数十。或泛轻舟画舸,习采菱之歌,或升飞桥阁道,奏春游之曲。每秋八月月明之,夜帝引宫人入西苑,歌管达曙。诸府事乃置清夜游之曲。
《迷楼记》:大业九年,帝将幸江都。有迷楼宫人,抗声夜歌云: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果自然成。帝闻其歌,披衣起听,召宫女问之云:孰使汝歌也,汝自为之邪。宫女曰:臣有弟在民閒,因得此歌,曰道途儿童多唱此歌。帝默然久之,曰:天启之也。因索酒,自歌云:宫木阴浓燕子飞,兴衰自古漫成悲。他日迷楼更好景,宫中吐艳变红辉。
《烟花记》:帝既作龙凤舸,因制湖上曲、望江南八阕,多令宫中美人歌唱之。
炀帝在扬州,每集童女鸣鼓吹箫,歌龙女思元之曲。《云仙杂记》:隋诸葛昂、高瓒争为豪侈,昂屈瓒串长八尺,饼阔丈馀,餤粗如柱,酒行,自作金刚舞以送之。瓒复屈昂以车行酒,马行肉,碓斩脍,碾蒜齑,自唱夜叉歌以送之。
《卢氏杂说》:隋炀帝幸江都时,乐工王令言:子自内归,令言问其子,今日所进曲子何。曰:安公子。令言命其子奏之,曰:汝不须随驾去,此曲无宫声,上必不回。果如其言。
《文中子》:子游孔子庙,出而歌曰:大哉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
子游大乐,闻龙舟五更之曲,瞿然而归曰:靡靡乐也。作之邦国焉,不可以游矣。
《海山记》:炀帝东幸维扬,御龙舟中道,夜半闻歌者甚悲,其辞曰: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帝闻其歌,遽遣人求其歌者,至晓不得其人。帝颇徬徨,通夕不寐。
《岳阳风土记》:荆湖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祠,多击鼓,令男女踏歌,谓之歌场。
《全唐诗话》:雪儿者,李密之爱姬,能歌舞。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雪儿,叶音律以歌之。
《通典》:大唐贞观中,有尚书侯贵和,妾名丽音,特善唱行天,清畅舒雅,含嚼态姿,有喉牙吐纳之异。后改号方等。女亦传其母伎。方等卒后,有郝三宝亦善歌行天。有人引三宝歌之,诸女隔帘听之,发声便笑。三宝初不知,怒曰:亦堪女郎终身仿效,何忽嗤笑。女曰:上客所为,殊有乖越,请一听之。始发一声,三宝便拜伏曰:真方等声也,诚远所不及也。
《隋唐嘉话》: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为秦王破阵乐》之曲,后编乐府焉。
《唐书·礼乐志》:高宗即位,景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谊为《景云河清歌》
高宗以琴曲寖绝,虽有传者,复失宫商,令有司修习。太常丞吕才上言: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弄皆合于歌。今以御《雪诗》《白雪歌》。古今奏正曲复有送声,君唱臣和之义,以群臣所和诗十六为送声十六节。帝善之,乃命太常著于乐府。才复撰《琴歌》《白雪》等曲,帝亦制歌词十六,皆著乐府。
伐辽东平,行军大总管李绩作《裔来宾》之曲以献。《潘师正传》:师正,居逍遥谷。高宗幸东都,召见。尊异之,敕直逍遥谷作门,曰仙游,北曰寻真。时太常献新乐,帝更名《祈仙》《望仙》《翘仙曲》
《教坊记》:春莺啭,高宗晓声律,晨坐,闻莺声,命乐工白明达写之,遂有此曲。
《唐书·李嗣真传》:嗣真,为始平令,风化大行。时章怀太子作《宝庆曲》,阅于太清观,嗣真谓道人刘概、辅俨曰:宫不召商,君臣乖也;角与徵戾,父子疑也。死声多且哀,若国家无事,太子任其咎。俄而太子废,概等奏其言,擢太常丞,知五礼仪,封常山县子。嗣真常曰:隋乐府有《堂堂曲》,明唐再受命,比日有侧堂堂,桡堂堂之谣,侧,不正也,桡,危也。吾见难作不久矣。
《后妃传》:中宗庶人韦氏,神龙三年,群臣请加号翊圣,诏可。因大赦天下,赐百官母、妻封号。太史迦叶志忠表上《桑条歌》十二篇,言后当受命,曰:昔高祖时,天下歌《桃李》;太宗时,歌秦王破阵》;高宗歌《堂堂》;天后世,歌《武媚娘》;皇帝受命,歌《英王石州》;后今受命,歌《桑条韦》,盖后妃之德专蚕桑,共宗庙事也。乃赐志忠第一区,绢七百段。太常少卿郑愔因之被乐府。楚客又讽补阙赵延禧离释《桑条》为九十八代,帝大喜,擢延禧谏议大夫。
《大唐新语》:景龙中,中宗尝游兴庆池,侍宴者递起歌舞,并唱《回波词》,方便以求官爵。给事中李景伯亦起舞歌曰:回波词持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諠哗窃恐非仪。于是宴罢。
《全唐诗话》:李行言,中宗时为给事中,能唱步虚歌。帝七月七日御两仪殿,会宴。帝命为之,行言于御前长跪,作三洞道士青词歌曲,貌伟声畅,上频叹美。万岁通天元年,铸九鼎成,置于东都明堂之庭。后自制曳鼎歌,令曳鼎者唱。
《旧唐书·睿宗本纪》:上元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寮观之。
《辇下岁时纪》:先天初上御安福门,观灯。太常作乐,出宫女歌舞,朝士能文者,为踏歌,声调入云。
《唐书·武承嗣传》:承嗣,闻左司郎中乔知之婢窈娘美,且善歌,夺取之,知之作《绿珠篇》以讽,婢得诗恨死。承嗣怒,告酷吏杀之,残其家。
《礼乐志》:元宗为平王,有散乐一部。及即位,命宁王主于蓬莱宫侧,居新声、散乐、倡优之技。其后,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帝方寖喜神仙之事,诏道士司马承祯制《元真道曲》,茅山道士李会元制《大罗天曲》,工部侍郎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太清宫成,太常卿韦绦制《景云》《九真》《紫极》《小长寿》《承天》《顺天乐》六曲,又制商调《君臣相遇乐》曲。
元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馀人。
《让皇帝宪传》:凉州献新曲,帝御便坐,召诸王观之。宪曰:曲虽佳,然宫离而不属,商乱而暴,君卑逼下,臣僭犯上。发于忽微,形于音声,播之咏歌,见于人事,臣恐一日有播迁之祸。帝默然。及安、史乱,世乃思宪审音云。
《元德秀传》:德秀,为鲁山令。元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璚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
《韦万石传》:万石,善音律。上元中,迁太常少卿。当时郊庙燕会乐曲,皆万石与太史令姚元辨增损之。《韦坚传》:坚,为陕郡太守、水陆运使。先是,人閒唱《得体纥那歌》,有扬州铜器语。开元末,得宝符于桃林,而陕尉崔成甫以坚大输南方物与歌语叶,更变为《得宝歌》,自造曲十馀解,召吏唱习。至是,衣缺胯衫、锦半臂、绛冒额,立舻前,倡人数百,皆巾鲜冶,齐声应和,鼓吹合作。船次楼下,坚跪取诸郡轻货上于帝,以给贵戚、近臣。上百牙盘食,府县教坊音乐迭进。帝大悦。《宋之问传》:之问弟之逊为连州参军,刺史闻其善歌,使教婢,日执笏立帘外,唱吟自如。
《张志和传》:志和善图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成。尝撰《渔歌》,宪宗图真求其歌,不能致。
《旧唐书·李白传》:白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云仙杂记》:张旭醉后唱竹枝曲,反复必至九回乃止。《江宁府志》:孙楚酒楼,在城西,李白玩月于此,达晓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
《梅妃传》:上在花萼楼,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也。上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
《乐府杂录》: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诸乐之上,古之能者,即有韩娥、李延年、莫愁。善歌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明皇朝,有韦青,本是士人,能唱歌,官至将军。开元中,内人有许和子者,本吉州永新县乐家女也。开元末,选入宫,即以永新名之籍于宜春院。既美且慧,善歌,能变新声。韩娥,延年殁后千馀载,旷无其人。至永新始继其能,遇高秋朗月,台殿清虚,喉啭一声,响传九陌。明皇尝独召李谟吹笛逐其歌,曲终,管裂,其妙如此。又一日,赐大酺于勤政楼,观者数千万。众諠哗聚语,莫得鱼龙百戏之音。上怒,欲罢宴。中官高力士奏,请命永新出楼歌一曲,必可止諠。上从之,永新乃撩鬓举袂,直奏曼声,至是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洎渔阳之乱,六宫星散,永新为一士人所得。韦青避地广陵,日夜凭阑于上河之上。忽闻舟中奏水调者,曰:此永新歌也。乃登舟,与永新对泣久之,青始亦晦其事。后士人卒,与其母之京师,竟殁于风尘。及卒,谓其母曰:阿母,钱树子倒矣。
《开元天宝遗事》:宫妓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
宁王宫有乐妓宠姐者,美姿色,善讴唱。每宴外客,其诸妓女尽在目前,惟宠姐客莫能见饮。故半酣,词客李太白恃醉戏曰:白久闻王有宠姐善歌,今酒殽醉饱,群公宴倦,王何吝此女示于众。王笑谓左右曰:设七宝花障,召宠姐于障后歌之。白起谢曰:虽不许见面,闻其声,亦幸矣。
《珍珠船》:上令宫妓佩七宝璎珞,舞霓裳羽衣曲。曲终,珠翠可扫。
《唐书·王翰传》: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人。少豪健恃才,喜蒱酒。张嘉贞为本州长史,伟其人,厚遇之。翰自歌以舞属嘉贞,神气轩举自如。
《李栖筠传》:栖筠,为常州刺史。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为乡饮酒礼,登歌降饮,人人知劝。
《因话录》:郭尚父二爱姬,尝竞宠争长,互论其公私佐助之功,忿媢不相面,尚父不能禁。上知之,赐金帛及簪镮,命宫人载酒以和之。方饮,令选人歌以送酒。一姬怒未解,歌未发,遽引满。置觞于席前曰:酒尽不须歌。
《云仙杂记》:郭元振落梅妆阁,有婢数十人。客至,则拖鸳鸯襭裙衫一曲,终则赏以糖鸡卵,明其声也。宴罢,散九和握香。
《嘉话录》:李绛为户部侍郎,张常侍正甫为本司郎中,因会把酒,请侍郎唱歌。李终不唱而哂之,满席大噱。《唐书·礼乐志》:代宗繇广平王复二京,梨园供奉官刘日进制《宝应长宁乐》十八曲以献。
大历元年,又有《广平太一乐》《凉州曲》,本西凉所献也,其声本宫调,有大遍、小遍。会昌初,宰相李德裕命乐工制《万斯年曲》以献。
《乐府杂录》:大历中,有才人张红红者,本与其父歌于衢路。丐食,过将军韦青所,居在昭国坊南门里。青于街牖中闻其歌者,喉音寥亮,仍有眉首,即纳为姬。其父舍于后户,优给之。乃自传其艺,颖悟绝伦。尝有乐工,自撰歌,即古长命西河女也。加减其节奏,颇有新声。未进闻,先侑歌于青。青召红红于屏风后听之,红红乃以小豆数合,记其拍。乐工歌罢,青入问红红:如何。云:已得矣。青出,云:有女弟子,久曾歌此,非新曲也。即令隔屏风歌之,一声不失。乐工大惊异,遂请相见,钦伏不已。再云:此曲先有一声不稳,今已正矣。寻达上听。翊日,召入宜春院,宠泽隆异。宫中号记曲娘子,寻为才人。一日,内史奏韦青卒,上告红红。乃上前呜咽奏云:妾本风尘丐者,一旦老父死有所归,致身入内,皆是韦青。妾不忍忘其恩,乃一恸而绝。上嘉叹之,即赠昭仪。贞元中,有田顺曾为宫中御史娘子。元和长庆以来,有李贞信、米嘉荣、何戡、陈意奴。武宗已降,有陈幼奇、南不嫌、罗宠。咸通中,有陈彦晖。
《杜阳杂编》:元载芸辉堂之前,有池,悉以文石砌其岸。中有碧芙蓉,香洁菡萏,伟于常者。载因暇日,凭栏以观。忽闻歌声清亮,若十四五子唱焉。其曲则玉树后庭花也。载惊异,莫知所在。及审听之,乃芙蓉中也。《唐国史补》:元载,擅权累年客有为《都卢缘橦歌》,讽其至危之势,载览而泣下。
《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三年四月庚午,御麟德殿,试《定难乐曲》,马燧所献。
《裴度传》:度视事之隙,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宴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
《路嗣恭传》:嗣恭子恕私第有佳林园,朝之名卿,咸从之游,高歌纵酒,不屑外虑,未尝问家事。
《酉阳杂俎》:荆州贞元初,有狂僧善歌河满子。尝遇醉,伍百涂辱之,令歌。僧即发声,其词皆伍百从前非慝也。伍百惊而自悔。
《唐国史补》:贞元十二年,驸马王士平与义阳公主反目,蔡南史、独孤申叔播为乐曲,号义阳子。有《团雪散云》之歌。德宗闻之怒,欲废科举,后但流斥南史、申叔而止。
于司空以乐曲有《想夫怜》,其名不雅,将改之客有笑者曰:南朝相府曾有瑞莲,故歌《相府莲》,自是后人语讹,相承不改耳。
韦皋镇西川,进奉圣乐曲兼与舞人曲谱,同进到京,于留邸按阅。教坊数人潜窥,因得先进。
《孔帖》:九月九日,帝为黄菊歌,顾左右曰:安可不示韦绶,即遣使持往绶,遂奉和使进。
《次山子·心规篇》:元子病游世,归于商馀之中,以酒自肆。有醉歌夫,公闻之,酬元子之酒,请歌之。歌曰:元子乐矣。我曰:我云,我山,我林,我泉。又曰:元子乐矣。我曰:我鼻,我目,我口,我耳。歌已矣。
《唐书·刘禹锡传》: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裔,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徘徊,其声伧儜。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閒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馀篇。于是武陵裔俚悉歌之。
《本事诗》: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徒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閒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韩晋公镇浙西戎,昱为部内刺史。郡有酒妓,善歌,色亦烂妙。昱情属甚厚。浙西乐将闻其能,白晋公,召置籍中。昱不敢留,饯于湖上,为歌词以赠之。且曰:至彼令歌,必首唱是词。既至,韩为开筵,自持杯,命歌送之。遂唱戎词。曲既终,韩问曰:戎使君于汝寄情耶。悚然起立曰:然。泪随言下。韩令更衣,待命席上,为之忧危。韩召乐将,责曰:戎使君,名士,留情郡妓,何故不知而召置之,成余之过。乃命妓与百缣,即时归之。《唐书·吐蕃传》:穆宗长庆二年,遣大理卿刘元鼎往使赞普宴之,奏秦王破阵曲》
《杜阳杂编》:宝历二年,浙东国贡舞女二人,一曰飞鸾,一曰轻凤。上琢玉芙蓉,以为二女歌舞台。每歌声一发,如鸾凤之音,百鸟莫不翔集其上。歌罢,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盖恐风日所侵故也。
《唐书·礼乐志》:文宗好雅乐,诏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法曲》《霓裳羽衣舞曲》。遇内宴乃奏。谓大臣曰:笙磬同音,沈吟忘味,不图为乐至于斯也。自是臣下功高者,辄赐之。乐成,改曲为仙韶曲。
《杜阳杂编》:文宗时,有宫人沈阿翘,为上舞河满子,调声风态,率皆宛畅。曲罢,上赐金臂环,即问其从来。阿翘曰:妾本吴元济之妓女。济败,因以声,得为宫人。俄遂进白玉方响云:本吴元济所与也。光明皎洁,可照十数步。言其犀槌,即响犀也。凡物有声,乃响应其中焉。架则云檀香也,而文彩若云霞之状,芬馥著人,则弥月不散。制度精妙,固非中国所有。上因令阿翘奏凉州曲,音韵清越,听者无不凄然。上谓之天上乐,乃选内人与阿翘为弟子焉。
《唐国史补》: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又有云: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天下亦唱为乐曲。
《全唐诗话》:王武俊节制镇冀,刘言史造之。武俊善骑射,有双鸭起于蒲稗间,武俊控弦不再发,双鸭连毙于地。武俊欢甚,言史马上草射鸭歌,以示武俊。议者以为祢正平,鹦鹉赋类也。
《剧谈录》:孟才人善歌,有宠于武宗皇帝。一旦,龙体不豫,召而问曰:我若不讳,汝将何之。对曰:以微眇之身,受君王之宠。若陛下万岁之后,无复生焉。是日,俾于御榻前,歌河满子一曲,声调悽切,闻者莫不涕零。《唐书·礼乐志》:大中初,帝制新曲,教女伶数十百人,衣珠翠缇绣,连袂而歌,其乐有《播皇猷》之曲。
《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进贡,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更作女王国曲,音调宛畅,传于乐部。《全唐诗话》:宣宗事,旧制盛春内殿,赐宴三日。帝妙音律,每先裁制新曲,俾禁中女伶迭相教授。至是出宫女数百,分行连袂而歌其曲。有曰播皇猷者,率高冠方屦,褒衣博带,趋走俯仰,皆合规矩。于于然有唐尧之风焉。有曰葱女蹯歌队者,率言葱岭之士,乐河湟故地归国,复为唐民也。若霓裳曲者,皆执节幡,被羽服,态度凝碧,飘飘然,有翔云舞鹤见左右。如是数十曲流传民閒。
《杜阳杂编》:同昌公主薨,上哀痛之,自制挽歌词,令百官继和。是后,上晨夕惴心挂想。李可及进叹百年曲,声词怨感,听之莫不泪下。
柳宗元《马淑志》:淑为南康讴者,太府李卿纳为外妇,移官永州。州之骚人,多李之旧,日载酒往焉。闻其操鸣弦,为新声抚节而歌,莫不感动。
《卢氏杂说》:懿宗一日召乐工上方奏乐,为道调弄,上遂拍之,故乐工依其节奏曲子,名道调子。十宅诸王,多解音声,倡优杂戏,皆有之,以备上幸其院。迎驾作乐,禁中呼为音声郎君。
《云溪友议》:李尚书讷,夜登越城楼,闻歌,曰:雁门山上雁初飞,其声激切。召至曰:在籍之妓盛小丛也。曰:汝歌何善乎。曰:小丛是梨园供奉南不嫌女甥也。所唱之音,乃不嫌之授也。今色将衰,歌当废矣。时察院崔侍御元范,自府幕而拜,即赴阙庭。李君连夕饯崔君于镜湖光候亭,屡命小丛歌饯,在座各为一绝句赠之。
《唐国史补》:韩会与名辈号为四夔,会为夔头,而善歌妙绝。
李衮善歌,初于江外,而名动京师。崔昭入朝,密载而至,乃邀宾客,请第一部乐,及京邑之名倡,以为盛会。绐言表弟,请登末坐,令衮弊衣以出,合坐嗤笑。顷命酒,昭曰:欲请表弟歌。坐中又笑。及啭喉一发,乐人皆大惊曰:此必李八郎也。遂罗拜阶下。
《嘉话录》:刑部侍郎从伯伯刍言:某所居安邑里,巷口有鬻饼者,过户未尝不闻讴歌,而当垆兴甚早,一旦召与语,贫窘可怜。因与万钱,令多其本,日取饼以偿。欣然持镪而去。后过其户,则寂然不闻讴歌声。谓其逝矣。及呼,乃至,谓曰:尔何辍歌之遽乎。曰:本流既大,心计转粗,不暇唱渭城矣。从伯曰:吾思官徒亦然,因成大噱。
《续仙传》: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馀。醉言: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歌词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野情录》:赵嘏颇有诗名,不拘小节。饮中赠歌者曰:倚风无处过梁尘,雅唱清歌日日新。来值汉廷花欲尽,一声留得万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