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十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三百十九卷目录

 冠服部汇考三
  南齐〈总一则 武帝永明一则 明帝建武一则 东昏侯永元一则〉
  梁〈总一则 武帝天监六则〉
  陈〈武帝永定一则 文帝天嘉一则〉

礼仪典第三百十九卷

冠服部汇考三

南齐

南齐冠服多,仍晋、宋之制。
《南齐书·舆服志》:平冕,黑介帻,今谓平天冠。皂表,朱缘里,广七尺,长尺二寸,垂珠十二旒,以朱组为缨,如其绶色。衣皂上绛下,裳前三幅,后四幅。衣画而裳绣,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素带广四寸,朱里,以朱绿裨饰其侧,要中以朱,垂以绿,垂三尺。中衣,以绛缘其领袖,赤皮韨,绛裤袜,赤舄,郊庙临朝所服也。汉世,冕用白玉珠为旒。魏明帝好妇人饰,改以珊瑚珠。晋初仍旧,后乃改。江左以美玉难得,遂用琫珠,世谓之白璇珠。 黑介帻,单衣,无定色,乘舆拜陵所服。其白帢单衣,谓之素服,以举哀临丧。远游冠,太子诸王所冠。太子朱缨,翠羽緌珠节。诸王元缨,公侯皆同。 平冕,各以组为缨,王公八旒,衣山、龙九韦,卿七旒,衣华虫七章,并助祭所服。皆画皂绛缯为之。 进贤冠,诸开国公、侯,乡、亭侯,卿,大夫,尚书,关内侯,二千石,博士,中书郎,丞、郎,秘书监、丞、郎,太子中舍人、洗马、舍人,诸府长史,卿,尹、丞,下至六百石令长小吏,以三梁、二梁、一梁为差,事见《晋令》。 武冠,侍臣加貂蝉,馀军校武职、黄门、散骑、太子中庶子、二率、朝散、都尉,皆冠之。唯武骑虎贲服文衣,插雉尾于武冠上。 法冠,廷尉等诸执法者冠之。 高山冠,谒者冠之。 樊哙冠,殿门卫士冠之。 黑介帻冠,文冠;平帻冠,武冠。尚书令、仆射、尚书纳言帻,后饰为异。 童子空顶帻,施假髻,贵贱同服。 救日蚀,文武官皆免冠,著赤介帻对朝服。赤帻,示威武也。 裤褶,车驾亲戎、中外纂严所服。黑冠,帽缀紫褾,以络带代鞶带。中官紫褾,外官绛褾。其纂严戎服不缀褾,行留悉同。校猎巡幸,从官戎服革带鞶带,文官不缨,武官脱冠。褂襡大衣,谓之袆衣,皇后谒庙所服。公主会见大首髻,其燕服则施严杂宝为佩瑞。褂襡用绣为衣,裳加五色,锁金银校饰。 绶,乘舆黄赤绶,黄赤缥绿绀五采。太子朱绶,诸王纁朱绶,皆赤黄缥绀四采。妃亦同。相国绿綟绶,三采,绿紫绀。郡公元朱。侯伯青朱,子男素朱,皆三采。公世子紫,侯世子青,乡、亭、关内侯墨绶,皆二采。郡国太守、内史青,尚书令、仆、中书监、令、秘书监皆黑,丞皆黄,诸府丞亦黄。皇后与乘舆同赤,贵嫔、夫人、贵人紫,王太妃,长公主、封君亦紫绶,六宫青绶青白红,郡公、侯夫人青绶。
武帝永明六年,议定公卿章服。
《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舆服志》《虞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章施于五色。天子服备日、月以下,公山、龙以下,侯伯华虫以下,子男藻、火以下,卿大夫粉米以下。天子六冕,王后六服,著在《周官》。公侯以下,咸有名则,佩玉组绶,并具礼文,后代沿革,见《汉志》《晋服制今》,其冠十三品,见蔡邕《独断》,并不复具详。宋明帝太始四年,议修五冕,朝会飨猎,各有所服,事见《宋注》。旧相承三公以下冕七旒,青玉珠,卿大夫以下五旒,黑玉珠。永明六年,太常丞何諲之议,案《周礼》命数,改三公八旒,卿六旒。尚书令王俭议,依汉三公服,山、龙九章,卿华虫七章。从之。
明帝建武 年,始命采画衮衣。
《南齐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舆服志》:衮衣,汉世出陈留襄邑所织。宋末用绣及织成。建武中,明帝以织成重,乃采画为之,加饰金银薄,世亦谓为天衣。
东昏侯永元 年,始用玉簪,朝服,臣下皆同。
《南齐书·东昏侯本纪》不载。 按《舆服志》:通天冠,黑介帻,金博山颜,绛纱袍,皂缘中衣,乘舆常朝所服。旧用駮犀簪导,东昏改用玉。其朝服,臣下皆同。

梁兴更定冠服之制。
《隋书·礼仪志》:梁制,乘舆郊天、祀地、礼明堂、祠宗庙、元会临轩,则黑介帻,通天冠平冕,俗所谓平天冠者也。其制,元表,朱绿里,广七寸,长尺二寸,加于通天冠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前圆后方。垂白玉珠,十有二旒,其长齐肩。以组为缨,各如其绶色,傍垂黈纩,珫珠以玉瑱。其衣,皂上绛下,前三幅,后四幅。衣画而裳绣。衣则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画以为缋。裳则藻、粉、米、黼黻,以为绣。凡十二章。素带,广四寸,朱里,以朱绣裨饰其侧。中衣以绛缘领袖。赤皮为韠,盖古之韨也。绛裤袜,赤舄。佩白玉,垂朱黄大绶,黄赤缥绀四采,革带,带剑,绲带以组为之,如绶色。黄金辟邪首为带鐍,而饰以白玉珠。又有通天冠,高九寸,前加金博山、述,黑介帻,绛纱袍,皂缘中衣,黑舄,是为朝服。元正贺毕,还储更衣,出所服也。至其释奠先圣,则皂纱袍,绛缘中衣,绛裤袜,黑舄。临轩亦服衮冕,未加元服,则空顶介帻。拜陵则笺布单衣,介帻。又有五梁进贤冠、远游、平上帻武冠。单衣,黑介帻,宴会则服之。单衣、白帢,以代古之疑衰、皮弁为吊服,为群臣举哀临丧则服之。
武帝天监三年,议除祭服,绛裤。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天监三年,何佟之议:公卿以下祭服,衷有中衣,即今之中单也。案后汉《舆服志》明帝永平二年,初诏有司采《周官》《礼记》《尚书》,乘舆服,从欧阳说;公卿以下服,从大小夏侯设。祭服,绛缘领袖为中衣,绛裤袜,示其赤心奉神。今中衣绛缘,足有所明,无俟于裤。既非圣法,请不可施。遂依议除之。
天监四年,焚礼祭敝服。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天监四年,有司言:平天冠等一百五条,自齐以来,随故而毁,未详所送。何佟之议:《礼》祭服敝则焚之。于是并烧除之,其珠玉以付中署。
天监七年,有司请衮服,画凤凰祀天,用大裘以元缯为之冕,无旒。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天监七年,周舍议:诏旨以王者衮服,宜画凤凰,以示差降。按《礼》: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郑元所言皇,则是画凤凰羽也。又按《礼》所称杂服,皆以衣定名,犹加衮冕,则是衮衣而冕。明有虞言皇者,是衣名,非冕,明矣。画凤之旨,事实灼然。制:可。又玉僧崇云:今祭服,三公衣身画兽,其腰及袖,又有青兽,形与兽同,义应是蜼,即宗彝也。两袖各有禽鸟,形类鸾凤,似是华虫。今画宗彝,即是周礼。但郑元云:蜼,属,昂鼻长尾。是兽之轻小者,谓宜不得同兽。寻冕服无凤,应改为雉。又裳有圆花,于礼无碍,疑是画师加葩蘤耳。藻米黼黻,并乖古制,今请改正,并去圆花。帝曰:古文日月星辰,此以一辰摄三物也。山龙华虫,又以一山摄三物也。藻火粉米,又以一藻摄三物也。是为九章。今衮服画龙,则应画凤明矣。孔安国云:华者,花也。则为花非疑。若一向画雉,差降之文,复将安寄。郑义是所未允。又帝曰:《礼》:王者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又云:莞席之安,而蒲越槁秸之用。斯皆至敬无文,贵诚重质。今郊用陶匏,与古不异,而大裘蒲秸,独不复存,其于质敬,恐有未尽。且一献为质,其剑佩之饰及公卿所著冕服,可共详定。五经博士陆玮等并云:祭天犹存扫地之质,而服章独取黼黻为文,于义不可。今南郊神座,皆用席,此独莞类,未尽质素之理。宜以槁秸为下藉,蒲越为上席。又《司服》云:王祀昊天,服大裘,明诸臣礼不得同。自魏以来,皆用衮服,今请依古,更制大裘。制:可。玮等又寻大裘之制,唯郑元注《司服》云大裘,羔裘也,既无所出,未可为据。案六冕之服,皆元上纁下。今宜以元缯为之。其制式如裘,其裳以纁,皆无文绣。冕则无旒。诏:可。
天监八年,乘舆宴会,改服白纱帽。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乘舆宴会,服单衣,黑介帻。旧三日九日小会,初出乘今辂服之。八年,帝改去还皆乘辇,服白纱帽。
天监九年,议定尚书祭服。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天监九年,司马筠等参议:《礼记·玉藻》云:诸侯元冕以祭,裨冕以朝。《杂记》又云:大夫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己。今之尚书,上异公侯,下非卿士,止有朝衣,本无冕服。但既预斋祭,不容同在于朝,宜依太常及博士诸斋官例,著皂衣,绛襈,中单,竹叶冠。若不亲奉,则不须入庙。帝从之。
天监十一年,诏有履行者皆跣袜。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天监十一年,尚书参议:按《礼》,跣袜,事由燕坐,屦不宜陈尊者之侧。今则极敬之所,莫不皆跣。清庙崇严,既绝恒礼,凡有履行者,应皆跣袜。诏:可。

武帝永定元年,定乘舆御服,皆采梁制。
《陈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永定元年,武帝即位,徐陵白:所定乘舆御服,皆采梁之旧制。又以为冕旒,后汉用白玉珠,晋过江,服章多阙,遂用珊瑚杂珠,饰以翡翠。侍中顾和奏:今不能备玉珠,可用白琁。从之。萧骄子云:白琁,蚌珠是也。帝曰:形制依此。今天下初定,务从节俭。应用绣、织成者,并可彩画,金色宜涂,珠玉之饰,任用蚌也。
文帝天嘉 年,令冠服依梁天监故事,而损益之。
《陈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天嘉初,定令具依天监旧事,然往往改革。今不同者,皆随事于注言之;不言者,盖无所改制云。 皇太子,金玺龟纽,朱绶,三百二十首朝服,远游冠,金博山,佩瑜玉翠緌,垂组,朱衣,绛纱袍,皂缘白纱巾衣,白曲领,带鹿卢剑,火珠首,素革带,玉钩燮,兽头鞶囊。其大小会、祠庙、朔望、五日还朝,皆朝服,常还上宫则朱服。若释奠,则远游冠,元朝服,绛缘中单,绛裤袜,元舄。讲,则著介帻。又有三梁进贤冠。其侍祀则平冕九旒,衮衣九章,白纱绛缘中单,绛缯韠,赤舄,绛袜。若加元服,则中舍执冕从。皇太子旧有五时朝服,自天监之后则朱服。在上省则乌帽,永福省则白帽云。 诸王,金玺龟钮,纁朱绶,一百六十首朝服,远游冠,介帻,朱衣,绛纱袍,皂缘中衣,素带,黑舄。佩山元玉,垂组,大带,兽头鞶,腰剑。若加馀官,则服其加官之服。 开国公,金章龟钮,元朱绶,一百四十首朝服,纱朱衣,进贤三梁冠,佩山元玉,兽头鞶,腰剑。 开国侯、伯,金章龟钮,青朱绶,一百二十首朝服,纱朱衣,进贤三梁冠,佩水苍玉,兽头鞶,腰剑。
开国子、男,金章龟钮,青绶,一百首朝服,纱朱衣,进

贤三梁冠,佩水苍玉,兽头鞶,腰剑。 县、乡、亭、关内、关中及名号侯,金印龟钮,紫绶,朝服,进贤二梁冠,兽头鞶,腰剑。
关内、关中及名号侯则圭钮。

关外侯,银印圭钮,青绶,朝服,进贤二梁冠,兽头鞶,腰剑。 诸王嗣子,金印圭钮,紫绶,八十首朝服,进贤二梁冠,佩山元玉,兽头鞶,腰剑。 开国公、侯嗣子,银印圭钮,青绶,八十首朝服,进贤二梁冠,佩水苍玉,兽头鞶,腰剑。 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金章龟钮,紫绶八十首朝服,进贤三梁冠,佩山元玉,兽头鞶,腰剑。
《陈令》加有相国丞相,服制同。

大司马、大将军、太尉、诸位从公者,金章龟钮,紫绶,八十首朝服,武冠,佩山元玉,兽头鞶,腰剑。直将军则不带剑。 凡公及位从公。
言以将军及以左右光禄、开府仪同者,各随本位号。其文则曰某位号仪同之章。

五等诸侯,助祭郊庙,皆平冕九旒,青玉为珠、有前无后。各以其绶色为组缨,旁垂黈纩。衣,元上纁下,画山龙以下九章,备五采,大佩,赤舄,絇屦。录尚书无章绶品秩,悉以馀官总司其任,服则馀官之服,犹执笏紫荷。其在都坐,则东面最上。 尚书令、仆射、尚书,铜印墨绶,朝服,纳言帻、进贤冠,佩水苍玉,腰剑,紫荷,执笏。
陈尚书令、仆射,金章龟钮,紫绶,八十首,兽头鞶。尚书无印绶及鞶。馀并同梁。

侍中散骑常侍、通直常侍、员外常侍,朝服,武冠貂蝉,侍中左插,常侍右插。皆腰剑,佩水苍玉。其员外常侍不给佩旧至尊朝会登殿,侍中常侍夹御,御下舆,则扶左右。侍中骖乘,则不带剑。中书监、令、秘书监,铜印墨绶,朝服,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腰剑,兽头鞶。
陈制,银章龟钮,青绶,八十首,兽头鞶,腰剑。馀同梁。

左、右光禄大夫,皆与加金章紫绶同。其但加金紫者,谓之金紫光禄,但加银青者,谓之光禄大夫。
《陈令》有特进,进贤二梁冠,朝服,佩水苍玉,腰剑《梁令》不载。

光禄、大中、中散大夫,太常、光禄、弘训太仆、太仆、廷尉、宗正、大鸿胪、大司农、少府、大匠诸卿,丹阳尹,太子保、傅,大长秋,太子詹事,银章龟钮,青绶,兽头鞶,朝服,进贤二梁𠜍,佩水苍玉。卿大夫助祭,则冠平,冕五旒,黑玉为珠,有前无后。各以其绶采为组缨,旁垂黈纩。衣,元上纁下,画华虫七章,皆佩五采大佩,赤舄,絇履。
陈宫卿改云慈训,馀皆同梁。又有大舟卿,服章同。

骠骑、车骑、卫将军、中军、冠军、辅国将军、四方中郎将,金章紫绶,中郎将则青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
《陈令》:镇,卫、骠骑、车骑、中军、中卫、中抚军、中权、四征、四镇、四安、四翊、四平将军,金章兽钮。其冠军、四方中郎将,金章豹钮,并紫绶,八十首,兽头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自中军已下诸将军及冠军、四方中郎将,并官不给佩。

领、护军,中领、护军,五营校尉,银印青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兽头鞶。其屯骑,夹御日,假给佩,馀校不给。
《陈令》:领、护,金章龟钮,紫绶,八十首。中领、护,银章龟钮,青绶,八十首。其五营校尉,银印圭钮,青绶,八十首。官不给佩。馀并同梁。

弘训卫尉,卫尉。
陈宫卿云慈训,服同诸卿,但武冠。

司隶校尉。
陈无官服。

左右卫、骁骑、游击、前、左、右、后军将军,龙骧、宁朔、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武威、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等将军,积弩、积射、强弩将军、监军,银章青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兽头鞶。骁、游已下,并不给佩。骁、游夹侍日,假给。
《陈令》:左、右卫,银章龟钮,不给剑。左右骁骑、游击、云骑、游骑、前、左、右、后军将军,左右中郎将,银印圭钮。馀服饰同梁,亦官不给佩。其骁、游、云骑,夹御日,假给。其积弩、积射、强弩,铜印环钮,墨绶,带剑。馀服同梁。又有忠武、军师、武臣、爪牙、龙骑、云麾、镇兵、翊帅、宣惠、宣毅、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智武、仁武、勇武、信武、严武,金章豹钮,紫绶,八十首。官不给。轻车、镇朔、武旅、贞毅、朔威、宁远、安远、征远、振远、宣远等将军,金章貔钮,紫绶,并兽头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

国子祭酒,皂朝服,进贤二梁冠,佩水苍玉。 御史中丞、都水使者,银印,墨绶,朝服,进贤二梁冠,兽头鞶,腰剑,佩水苍玉。
陈中丞,银章龟钮,青绶,八十首,二梁冠。馀同梁。其都水,陈、梁改为大舟卿,服在诸卿中见。

谒者仆射,铜印环钮,墨绶,八十首。朝服,高山冠,兽头鞶,佩水苍玉,腰剑。诸军司,银章龟钮,青绶,朝服,武冠,兽头鞶。 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通直员外、散骑侍郎、奉朝请、太子中庶子、庶子、武卫将军、武骑常侍,朝服,武冠,腰剑。
《陈令》:庶子已上簪笔。其武卫不剑,正直夹御,白布裤褶。

中书侍郎,朝服,进贤一梁冠,腰剑。冗从仆射、太子卫率,铜印,墨绶,兽头鞶,朝服,武冠。
陈卫率,银章龟钮,青绶,不剑。冗从,铜印环钮,墨绶,腰剑。馀并同梁。

武贲中郎将、羽林监,铜印环钮,墨绶,朝服,武冠,兽头鞶,腰剑。其在陛牙及备卤簿,著毼尾,绛纱縠单衣。护匈奴中郎将,护羌、戎、夷、蛮、越、乌丸、西域校尉,银印圭钮,青绶,朝服,武冠,兽头鞶。
《陈令》无此官。其庶子,镇蛮、宁蛮、平戎、西戎校尉,平越中郎将,服章同。

安夷、抚夷护军,州郡国都尉,奉车、驸马、骑都尉,诸护军,银印圭钮,青绶,兽头鞶,朝服,武冠。
陈安远、镇蛮护军,州、郡、国都尉,奉车、驸马、骑都尉,诸护军,服章同。无馀文。

州刺史,铜印,墨绶,兽头鞶,腰剑,绛朝服,进贤二梁冠。
陈铜章龟钮,青绶。馀同梁。

郡国太守、相、内史,银章龟钮,青绶,兽头鞶,单衣,介帻。加中二千石,依卿尹冠服剑佩。 尚书左、右丞,秘书丞,铜印环钮,黄绶,兽爪,朝服,进贤一梁冠。 尚书,秘书著作郎,太子中舍人、洗马、舍人,朝服,进贤一梁冠,腰剑。 诸王友、文学,朱服,进贤一梁冠。
《陈令》,诸王师服同。

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朝服,腰剑,法冠。
治书侍御史,则有铜印环钮,墨绶。陈又有殿中兰台侍御史,朝服,法冠,腰剑,簪笔。

诸博士,给皂朝服,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 太学博士,正限八人,著佩,限外六人不给。 廷尉律博士,无佩。并簪笔。 国子助教,皂朝服,进贤一梁冠,簪笔。公府长史,兽头鞶。诸卿尹丞,黄绶,兽爪鞶,簪笔。 诸县署令、秩千石者,兽爪鞶,铜印环钮,墨绶,朝服,进贤两梁冠。长史朱服,诸卿尹丞、建康令,元服。 公府掾属、主簿、祭酒,朱服,进贤一梁冠。公府令史亦同。 领、护军长史,朱服,兽头鞶。诸军长史,单衣,介帻,兽头鞶。
诸卿部丞、狱丞,并皂朝服,一梁冠,黄绶,兽爪鞶,簪

笔。 太子保、傅、詹事丞,皂朝服,一梁冠,簪笔,兽爪鞶,黄绶。 郡国相、内史丞、长史,单衣,介帻。长史,兽头鞶,其丞,黄绶,兽爪鞶。 诸县署令、长、相,单衣,介帻,兽头鞶,铜印环钮,墨绶,朝服,进贤一梁冠。诸署令,朱衣,武冠。州都大中正、郡中正,单衣,介帻。 太子门大夫,兽头鞶,陵令、长,兽爪鞶,铜印环钮,墨绶,朝服,进贤一梁冠。令、长朱服,率更、家令、仆,朝服,两梁冠,兽头鞶,腰剑。
黄门诸署令、仆、长丞,朱服,进贤一梁冠,铜印环钮,

墨绶。丞,黄绶。黄门冗从仆射监、太子寺人监,铜印环钮,墨绶,朝服,武冠,兽头鞶。 公府司马,领、护军司马,诸军司马,护匈奴中郎将,护羌、戎、夷、蛮、越、乌丸、戊已校尉长史、司马,铜印环钮,墨绶,兽头鞶,朝服,武冠。诸军司马,单衣,平巾帻。长史,介帻。
《陈令》:公府司马,领、护军司马,诸军司马,镇安蛮安远护军,蛮、戎、越校尉中郎将长史、司马,其服章与梁官同。

公府从事中郎,朱服,进贤一梁冠。诸将军开府功曹、主簿,单衣,介帻,革带。廷尉,建康正、监平,铜印环钮,墨绶,皂零辟,朝服,法冠,兽爪鞶。 左、右卫司马,铜印环钮,墨绶,单衣,带,平巾帻,兽头鞶。 诸府参军,单衣,平巾帻。 诸州别驾、治中、从事、主簿、西曹从事,元朝服,进贤一梁冠,簪笔。常公事,单衣,介帻,朱衣。 直閤将军,朱服,武冠,铜印圭钮,青绶,兽头鞶。 直閤将军、诸殿主帅,朱服,武冠。正直绛衫,从则裲裆衫。 诸开国郎中令、大农、公、傅中尉,铜印环钮,青绶,朝服,进贤两梁冠,中尉武冠,皆兽头鞶。 诸开国三将军,铜印环钮,青绶,朝服,武冠。限外者不给印。
陈制:墨绶,馀并同梁。

开国掌书中尉、司马,陵庙食官,厩牧长,典医典府丞,铜印。常侍、侍郎、世子、庶子、谒者、中大夫、舍人,不给印。典书、典祠、学官令,典膳丞、长,铜印。限外者不给印。左右常侍、侍郎,典卫中尉司马,朝服,武冠。典书、典祠、学官令,朝服,进贤一梁冠。馀悉朱服,一梁冠。
常侍、侍郎、典书、典祠、学官令,簪笔,腰剑。

太子卫率、率更、家令丞,铜印环钮,黄绶,皂朝服,进贤一梁冠,兽爪鞶。 太子常从武贲督,铜印环钮,墨绶,朝服,武冠,兽爪鞶。 殿中将军、员外将军,朱服,武冠。
州郡国都尉司马,铜印环钮,墨绶,朱服,武冠,兽头

鞶。 诸谒者,朝服,高山冠。 中书通事舍人门下令史、主书典书令史、门下朝廷局书令史、太子门下通事守舍人、主书典守舍人、二宫斋内职左右职局斋干已上,朱服,武冠。 殿中内外局监、太子内外监、殿中守舍人,铜印环钮,朱服,武冠。 内外监典事书吏,朱服,进贤一梁冠。内监朝廷人领局典事、外监统军队咨详发遣局典事,武冠。外监及典事书吏,悉著朱衣,唯正直及斋监并受使,不在例。其东宫内外监、殿典事书吏,依台格。五校、三将将军主事,内监主事,外监主事,三校主事,朱服,武冠。 尚书都令史,都水参事,门下书令史,集书、中书、尚书、秘书著作掌书主书主图主谱典客令史书令史,监、令、仆射省事,兰台、殿中兰台、谒、都令史,公府令史书令史,太子导客、次客守舍人及诸省典事,朱衣,进贤一梁冠。 尚书都笇、度支笇、左右校吏,朱服,进贤一梁冠。 诸县署丞、太子诸署丞、王公侯诸署及公主家令丞、仆,铜印环钮,黄绶,朱服,进贤一梁冠。太官、太医丞,武冠。 诸县尉,铜印环钮,单衣,介帻,黄绶,兽爪鞶。节骑郎,朱服,武冠。其在陛列及备卤簿者,鹖尾,绛纱縠单衣。御节郎、黄钺郎,朝服,赤介帻,簪笔。典仪、唱警、唱奏事、持兵、主麾等诸职,公事及备卤簿,朱服,武冠。殿中中郎将、校尉、都尉,银印圭钮,青绶,朱服,武冠,兽头鞶。 城门候,铜印环钮,墨绶,朱服,武冠,兽头鞶。 部曲督、司马吏、部曲将,铜印环钮,朱服,武冠。司马吏,假墨绶,兽爪鞶。太中、中散、谏议大夫,议郎、中郎、郎中、舍人,朱服,进贤一梁冠。 诸门郎、仆射、佐吏,东宫门吏,其郎朱服,仆射皂零辟,朝服,进贤冠,吏却非冠,佐吏著进贤冠。总章协律,铜印环钮,艾绶,兽爪鞶,朱服,武冠。 黄门后閤舍人、主书、斋帅、监食、主食、主客、扶侍、鼓吹,朱服,武冠。鼓吹进贤冠,斋帅墨绶,兽头鞶。 殿中司马,铜印环钮,墨绶,朱服,武冠,兽头鞶。 总章监、鼓吹监,铜印环钮,艾绶,朱服,武冠。 诸四品将兵都尉、牙门将、崇毅、材官、折难、轻骑、扬烈、威远、宁远、宣威、光威、骧威、威烈、威虏、平戎、绥远、绥狄、绥边、绥戎、兽威、威武、烈武、毅武、奋武、讨寇、讨虏、殄难、讨难、讨夷、厉武、横野、陵江、鹰扬、执讯、荡寇、荡虏、荡难、荡逆、殄虏、扫虏、扫难、扫逆、扫寇、厉锋、武奋、武牙、广野,领兵满五十人,给银章,不满五十,除板而已,不给章,朱服,武冠。以此官为刺史、太守,皆青绶。
此条以下,皆陈制,与梁不同。

典仪但帅、典仪正帅,朱衣,武冠。其本资有殿但、正帅,得带艾绶,兽头鞶。殿但帅、正帅,艾绶,兽头鞶,朱服,武冠。殿帅、羽仪帅、员外帅,朱服,武冠。 威雄、猛、烈、振、信、胜、略、风、力、光等十威将军,武猛、略、胜、力、毅、健、烈、威、锐、勇等十武将军,并银章熊钮,青绶,兽头鞶,武冠,朝服。
猛毅、烈、威、锐、震、进、智、威、胜、骏等十猛将军,银章熊

钮,青绶,兽头鞶,武冠,朝服。 壮武、勇、烈、猛、锐、威、毅、志、意、力等十壮将军,骁雄、桀、猛、烈、武、勇、锐、名、胜、迅等十骁将军,雄猛、威、明、烈、信、武、勇、毅、壮、健等十雄将军,并银章羔钮,青绶,兽头鞶,武冠,朝服。 忠勇、烈、猛、锐、壮、毅、捍、信、义、胜等十忠将军,明智、略、远、勇、烈、威、胜、进、锐、毅等十明将军,光烈、明、英、远、胜、锐、命、勇、武、野等十光将军,飙勇、猛、烈、锐、奇、决、起、略、胜、出等十飙将军,并银章鹿钮,青绶,兽头鞶,武冠,朝服。 龙骧、武视、云旗、风烈、电威、雷音、驰锐、进锐、羽骑、突骑、折冲、冠武、和戎、安垒、起猛、英果、扫虏、扫狄、武锐、摧锋、开远、略远、贞威、决胜、清野、坚锐、轻锐、拔山、云勇、振旅等三十号将军,银印菟钮,青绶,兽头鞶,朝服,武冠。 超武、铁骑、楼船、宣猛、树功、剋狄、平虏、棱威、戎昭、威戎、伏波、雄戟、长剑、冲冠、雕骑、佽飞、勇骑、破敌、剋敌、威虏、前锋、武毅、开边、招远、全威、破阵、荡寇、殄虏、横野、驰射等三十号将军,铜印环钮,墨绶,兽头鞶,朝服,武冠。并左十二件将军,除并假给章印绶,板则止朱服、武冠而已。
其勋选除,亦给章印。

建威、牙门、期门已下诸将军,并铜印环钮,墨绶,兽头鞶,朱服,武冠。板则无印绶,止冠服而已。其在将官,以功次转进,应署建威已下诸号,不限板除,悉给印绶。
若武官署位转进,登上条九品驰射已上诸戎号,亦不限板除,悉给印绶。

千人督、校督司马,武贲督、牙门将、骑督督、守将兵都尉、太子常从督别部司马、假司马,假铜印环钮,朱服,武冠,墨绶,兽头鞶。 武猛中郎将、校尉、都尉,铜印环钮,朱服,武冠。其以此官为千人司马、道贲督已上及司马,皆假墨绶,兽头鞶。
已上陈制,梁所无及不同者。

陛长、甲仆射、主事吏将骑、廷上五牛旗假吏武贲,在陛列及备卤簿,服锦文衣,武冠,鹖尾。陛长者,假铜印环钮,墨绶,兽头鞶。 假旄头羽林,在陛列及备卤簿,服绛单衣,上著韦画腰襦,假旄头。舆辇、迹禽、前驱、由基强弩司马,给绛科单衣,武冠。其本位佩武猛都尉已上印者,假墨绶,别部司马已下假墨绶,并兽头鞶。
殿中冗从武贲、殿中武贲、持钑戟冗从武贲,假青

绶,绛科单衣,武冠。
《陈令》:绛科单衣,其本位职佩武猛、都尉等印,假鞶绶,依前条。

持椎斧武骑武贲、五骑传诏武贲、殿中羽林、太官尝食武贲、称饭宰人、诸宫尝食武贲,假墨绶,给绛褠,武冠。
其佩武猛、都尉等位印,皆依上条假鞶绶之例。

其在陛列及备卤簿,五骑武贲,服锦文衣,毼尾。宰人服离攴衣。领军捉刃人,乌总帽,裤褶,皮带。 絓是羽葆眊鼓吹,悉改著进贤冠,外给系眊。鼓吹著武冠。诸官鼓吹,尚书廊下都坐门下使守藏守閤、殿中威仪驺,武贲常直殿门云龙门者、门下左右部武贲羽林驺,给传事者诸导驺门下中书守閤、尚书门下武贲羽林驺,兰台五曹节藏仆射廊下守閤、威仪发符驺,都水使者廊下守给驺,谒者威仪驺,诸宫谒者驺,绛褠,武冠,衣服如旧。大谁、天门士,皂科单衣,樊哙冠。卫士,涅布褠,却敌冠。 诸将军、使持节、都督执节史,朱衣,进贤一梁冠。
自此条以下皆陈制,梁所无。

持节节史,单衣,介帻。其纂戎戒严时,同使持节。制假节节史,单衣,介帻。
凡节趺,以石为之。持节皆刻为蟠螭形,假节及给蛮夷节,皆刻为狗头趺。

诸王典签帅,单衣,平巾帻。
典签书吏,裤褶,平巾帻。

诸王书佐,单衣,介帻。 公府书佐,朱衣,进贤冠。 诸王国舍人、司理、谒者、閤下令史、中卫都尉,朱衣,进贤一梁冠。司理假铜印,谒者高山冠,令史已下武冠。太子太傅五官功曹、主簿,皂朝服,进贤一梁冠。 太子二傅门下主记、录事、功曹书佐,门下书佐,记室帐下督、都督省事,法曹书佐,太傅外都督,皂衣,进贤一梁冠。 太子妃家令,绛朝服,进贤一梁冠。 太子三校、二将,积弩、殿中将军,衣服皆与上宫官同。 太子正员司马督、题閤监,铜印墨绶三校内主事、主章、扶持,守舍人,衣带仗局、服饰衣局、珍宝朝廷主衣统,奏事干,内局内干,朱衣,武冠。 诸公府御属及省事,录尚书省事,太子门下及内外监丞、典事、导客、笇书吏,次功、典书函、典书、典经、五经典书诸守宫舍人,市买清慎食官督,内直兵吏,宣华、崇贤二门舍人,诸门吏,朱衣,进贤一梁冠。 太子妃傅令,朱衣,武冠,执刀,乌信幡。 太子二傅骑吏,元衣,赤帻,武冠,常行则裤褶。执仪、斋帅、殿帅、典仪帅、傅令、执刀戟、主盖扇麾伞、殿上持兵、车郎、扶车、注疏、萌床、斋閤食司马、唱导饭、主食、殿前帅、殿前威仪、武贲威仪、散给使、閤将、鼓吹士帅副,武冠,绛褠。案轭、小舆、持车、轺车给使,平巾帻,黄布裤褶,赤罽带。 太子诸门将,涅布褠,樊哙冠。 太子卤簿戟吏,赤帻,武冠,绛褠。廉帅、整阵、禁防,平巾帻,白布裤褶。𩊠角五音帅、长麾,青布裤褶,岑帽,绛绞带。都伯,平巾帻,黄布裤褶。 文官曹干,白纱单衣、介帻。尚书二台曹干亦同。 武官问讯、将士给使,平巾帻,白布裤褶。 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斜却,乃直下,铁为卷梁,前有展筒,冠前加金博山、述。乘舆所常服。
远游冠,制似通天,而前无山、述,有展筒,横于冠前。

皇太子及王者后、诸王服之。诸王加官者,自服其官之冠服,唯太子及王者后常冠焉。太子则以翠羽为緌,缀以白珠。其馀但青丝而已。 进贤冠,古缁布冠遗象也,斯盖文儒者之服。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有五梁、三梁、二梁、一梁之别。五梁唯天子所服,其三梁以下,为臣高卑之别云。 武冠,一名武弁,一名大冠,一名繁冠,一名建冠,今人名曰笼冠,即古惠文冠也。天子元服,亦先加大冠。今左右侍臣及诸将军武官通服之。侍中常侍,则加金珰附蝉焉,插以貂尾,黄金为饰云。 高山冠,一名侧注,高九寸,铁为卷梁。制似通天,顶直竖,不斜,无山述展筒。高山者,取其矜庄宾远,中外谒者仆射服之。 法冠,一名柱后,或谓之獬豸冠,高五寸,以縰为展筒,铁为柱卷,取其不曲挠也。侍御史、廷尉正监平,凡执法官皆服之。 鹖冠,犹大冠也,加双鹖尾,竖插两边,故以名焉。武贲中郎将、羽林监、节骑郎,在陛列及卤簿者服之。 长冠,一名斋冠。高七寸,广三寸,漆纚为之。制如版,以竹为里。汉高祖微时,以竹皮为此冠,所谓刘氏冠。后除竹,用漆纚焉。司马彪曰:长冠,楚制也。人间或谓鹊尾冠,非也。后代以为祭服,尊敬之也。至天监三年,祠部郎沈宏议:案竹叶冠,是高祖为亭长时所服,安可绵代为祭服哉。《礼》:士弁祭于公。请令太常丞、博士奉斋之服,宜改用爵弁。明山宾同宏议。司马褧云:若必遵三王,则惧所改非一。长冠谓宜仍旧。案今之宗丞博士之服,未有可非。帝竟不改。 建华冠,以铁为柱卷,贯大铜珠九枚。祀天地、五郊、明堂,舞人服之。 樊哙冠,广九寸,高七寸,前后出各四寸,制似平冕。凡殿门司马卫士服之。 却敌冠,高四寸,通长四寸,后高三寸,制似进贤冠。凡宫殿门卫士服之。 却非冠,高五寸,制似长冠。宫殿门吏仆射冠之。 帻,尊卑贵贱皆服之。文者长耳,谓之介帻;武者短耳,谓之平上帻。各称其冠而制之。尚书令、仆射、尚书帻,收方三寸,名曰纳言。未冠童子帻,无屋,施假髻者,示未成人也。 幍,《傅子》云:先未有岐,荀文若巾触树成岐,时人慕之,因而弗改。今通为庆吊之服。白纱为之,或单或袷。初婚冠送饯亦服之。 巾,国子生服,白纱为之。晋太元中,国子生见祭酒博士,单衣,角巾,执经一卷,以代手版。宋末,阙其制。齐立学,太尉王俭更造。今形如之。 帽,自天子下及士人,通冠之。以白纱者,名高顶帽。皇太子在上省则乌纱,在永福省则白纱。又有缯早杂纱为之,高屋下裙,盖无定准。 裤褶,近代服以从戎。今纂严,则文武百官咸服之。车驾亲戎,则縳裤,不舒散也。中官紫褶,外官绛褶,腰皮带,以代鞶革。 入殿门,有笼冠者著之,有缨则下之。缘厢行,得提衣。省閤内得著履、乌纱帽。入齐閤及横度殿庭,不得人提衣及捉服饰。入閤则执手版,自抠衣。几席不得入斋正閤。介帻不得上正殿及东西堂。仪仗伞扇,有幰牵车,不得入台门。台官问讯皇太子,亦皆朱服,著袜;谒诸王,单衣,帻;庶姓,单衣,帢。诣三公,必衣帢。至黄閤,下履,过閤还,著履。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序,绶者,所以贯佩相承受也。又上下施韨,如蔽膝,贵贱亦各有殊。五霸之后,战兵不息,佩非兵器,韨非战仪,于是解去佩韨,留其系襚而已。韨佩既废,秦乃以采组连结于襚,转相结受,又谓之绶。汉承用之。至明帝始复制佩,而汉末又亡绝。魏侍中王粲识其形,乃复造焉。今之佩,粲所制也。 皇后谒庙,服褂襡大衣,盖嫁服也,谓之袆衣,皂上皂下。亲蚕则青上缥下。比深衣制,隐领袖,缘以绦。首饰则假髻、步摇,俗谓之珠松是也。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支相缪。八爵九华,熊、兽、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诸爵兽皆以翡翠为华。绶佩同乘舆。 贵妃、贵嫔、贵姬,是为三夫人,金章龟钮,紫绶,八十首佩于阗玉,兽头鞶。 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是为九嫔,金章龟钮,青绶,八十首兽头鞶,佩采玉。 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五职,亚九嫔,银印圭钮,艾绶,兽头鞶。 美人、才人、良人三职,散位,铜印环钮,墨绶,兽头鞶。 皇太子妃,金玺龟钮,纁朱绶,一百六十首佩瑜玉,兽头鞶。良娣,银印圭钮,佩采玉,青绶,八十首兽爪鞶。 保林,银印圭钮,佩水苍玉,青绶,八十首兽爪鞶。 诸王太妃、妃、诸长公主、公主、封君,金印龟钮,紫绶,八十首佩山元玉,兽头鞶。 开国公、侯太夫人,银印圭钮,青绶,八十首佩水苍玉,兽头鞶。 公主、三夫人,大手髻,七钿蔽髻。九嫔及公夫人,五钿;世妇,三钿。其长公主得有步摇。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䌽组为绲带,各以其绶色。金辟邪,首为带玦。公、特进、列侯、卿、校、中二千石夫人,绀缯帼,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入庙佐祭者,皂绢上下,助蚕者,缥绢上下,皆深衣制,缘自二千石夫人已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