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三百十一卷目录

 军礼部汇考三
  辽〈太祖一则〉
  宋〈太祖建隆一则 乾德一则 开宝二则 太宗太平兴国二则 淳化一则 真宗咸平一则 神宗熙宁一则 哲宗元符一则 徽宗政和一则 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三则 孝宗乾道二则 淳熙一则 宁宗庆元一则 开禧一则〉
  明〈太祖洪武三则 成祖永乐一则 穆宗隆庆一则 神宗万历二则〉
皇清〈崇德一则 顺治四则 康熙三则〉

礼仪典第三百十一卷

军礼部汇考三

太祖七年,北追剌葛。行禳祭礼。
《辽史·太祖本纪》:七年夏四月戊寅,北追剌葛。己卯,次弥里,问诸弟面木叶山射鬼箭禳,乃执叛人解里向彼,亦以其法厌之。按《礼志》:皇帝亲征仪:常以秋冬,应敌制变或无时。将出师,必先告庙。乃立三神主祭之:曰先帝,曰道路,曰军旅。刑青牛白马以祭天地。其祭,常依独树;无独树,即所舍而行之或皇帝服介胄,祭诸先帝宫庙,乃阅兵。将行,牝牡麃各一为祭。将临敌,结马尾,祈拜天地而后入。下城克敌,祭天地,牲以白黑羊。班师,以所获牡马、牛各一祭天地。出师以死囚,还师以一谍者,植柱缚其上,于所向之方乱射之,矢集如猬,谓之射鬼箭。

太祖建隆元年,以平泽、潞,祭告祅庙、泰山、城隍。
《宋史本纪》:建隆元年六月辛未,拔泽州,筠赴火死。丁亥,筠子守节以城降。九月甲子,归太原俘。按《礼志》:宋制:亲征、纳降、献俘,皆遣官奏告天地、宗庙、社稷、诸陵、岳渎、山川、宫观、在京十里内神祠。其仪用牺尊、笾、豆各一,实以酒、脯、醢。宫寺以素馔、时果代,用祝币,行一献礼。建隆元年,太祖平泽、潞,仍祭祅庙、泰山、城隍。用此礼。
乾德三年,孟昶降,诏定受降礼。
《宋史·太祖本纪》:乾德三年春正月乙酉,蜀王孟昶降。按《礼志》:受降献俘。太祖平蜀,孟昶降,诏有司约前代仪制为受降礼。昶至前一日,设御座仗卫于崇元殿,如元会仪。至日,大陈马步诸军于天街左右,设昶及其官属素案席褥于明德门外,表案于横街北。通事舍人引昶及其官属素服纱帽北向序立。昶跪奉表授閤门使,复位待命。表至御前,侍臣读讫,閤门使承旨出。昶等俯伏。通事舍人掖昶起,官属亦起,宣制释罪,昶等再拜呼万岁。衣库使导所赐袭衣、冠带陈于前,昶等又再拜跪受,改服乘马,至升龙门下马,官属至启运门下马,就次。帝常服升坐,百官先入起居,班立。閤门使引昶等入,舞蹈拜谢。召昶升殿,閤门使引自东阶升,宣抚使承旨安抚之。昶至御座前,躬承问讫,还位,与官属舞蹈出。中书率百官称贺,遂宴近臣及昶于大明殿。
开宝四年,岭南平,诏更撰献俘礼。
《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四年春正月己丑,潘美克广州,俘刘鋹,广南平。五月乙未朔,御明德门受刘鋹俘,释之。按《礼志》:岭南平,刘鋹就擒,诏有司撰献俘礼。鋹至,上御明德门,列仗卫,诸军、百官常服班楼前。别设献俘位于东西街之南,北向;其将校位于献俘位前,北上西向。有司率武士系鋹等白练,露布前引。至太庙西南门,鋹等并下马,入南神门,北向西上立,监将校官次南立。俟告礼毕,于西南门出,乘马押至太社,如上仪。乃押至楼南御路之西,下马立俟。献俘将校,戎服带刀。摄侍中版奏中严,百官班定;版奏外办,帝常服御座。百官舞蹈起居毕,通事舍人引鋹就献俘位,将校等诣楼前舞蹈讫,次引露布案诣楼前北向,宣付中书、门下,如宣制仪。通事舍人跪受露布,转授中书,门下转授摄兵部尚书。次摄刑部尚书诣楼前跪奏以所献俘付有司。上召鋹诘责,鋹伏地待罪。诏诛其臣龚澄枢等,特释鋹缚与其弟保兴等罪,仍赐袭衣、冠带、靴笏、器币、鞍马,各服其服列谢楼下。百官称贺毕,放仗如仪。
开宝九年,免李煜献俘仪。
《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八年十一月乙未,曹彬克升州,俘其国主煜,江南平。九年春正月辛未,御明德门,见李煜于楼下,不用献俘仪。按《礼志》:南唐平,帝御明德门,露布引李煜及其子弟官属素服待罪。初,有司请如献刘鋹。帝以煜奉正朔,非若鋹拒命,寝露布弗宣,遣閤门使承制释之。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月辛亥,幸讲武台大阅。
《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太平兴国四年,刘继元降,告于太庙。
《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四年五月甲申,刘继元降,北汉平。按《礼志》:太宗征太原,刘继元降,帝幸城北,陈兵卫,张乐,宴从臣于城台。继元率官属素服台下。遣閤门使宣制释罪,召继元亲劳之。从臣诣行宫称贺。时以在军中,故不备礼。继元至京师,诏告献太庙。前一日,所司陈设如常告庙仪。告日黎明,博士引太尉就位,通事舍人引继元西阶下东向立,其官属重行立。赞者赞太尉再拜讫,博士引就盥爵如常仪,诣东阶解剑脱舄,升第一室进奠,再拜,太祝跪读祝文讫,又再拜。通事舍人引继元及官属诣室前西阶下北向立,舍人赞云:皇帝亲征,收复河东,伪主刘继元及伪命官见。赞者曰再拜,讫退位。次至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室,皆如第一室。博士引太尉降阶,佩剑纳履复位,赞者曰再拜,太尉与继元等皆再拜,退。焚祝版于斋坊。继元既命以官,故不称俘焉。
淳化五年八月甲申,诏有司讲求大射仪注。
《宋史·太宗本纪》云云。按《礼志》:大射之礼,废于五季,太宗始命有司草定仪注。其群臣朝谒如元会。酒三行,有司言请赐王,公以下射,侍中称制可。皇帝改服武弁,布七埒于殿下,王、公以次射,开乐县东西厢,设熊虎等侯。陈赏物于东阶,以赉能者;设丰爵于西阶,以罚否者。并图其冠冕、仪式、表著、埻埒之位以进。帝览而嘉之,谓宰臣曰:俟弭兵,当与卿等行之。凡游幸池苑,或命宗室、武臣射,每帝射中的,从官再拜奉觞、贡马为贺。预射官中者,帝为之解,赐袭衣、金带、散马,不解则不赐。苑中皆有射棚、画晕的。射则用招箭班三十人,服绯紫绣衣、帕首,分立左右,以唱中否。节序赐宴,则宗室、禁军大校、牧伯、诸司使副皆令习射,遂为定制。外国使入朝,亦令帅臣伴,赐射于园苑。
真宗咸平二年秋八月丙寅,大阅于东北郊。
《宋史·真宗本纪》云云。按《礼志》:阅武,仍前代制。太祖、太宗征伐四方,亲讲武事,故不尽用定仪,亦不常其处。凿讲武池朱明门外以习水战。复筑讲武台城西杨村,秋九月大阅,与从臣登台观焉。真宗诏有司择地含辉门外之东武村为广场,凭高为台,台上设屋,构行宫。其夜三鼓,殿前、侍卫马步诸军分出诸门。诘旦,帝乘马,从官并戎服,赐以窄袍。至行宫,诸军阵台前,左右相向,步骑交属亘二十里,诸班卫士翼从于后。有司奏成列,帝升台东向,御戎帐,召从臣坐观之。殿前都指挥使王超执五方旗以节进退,又于两阵中起候台相望,使人执旗如台上之数以相应。初举黄旗,诸军旅拜。举赤旗则骑进,举青旗则步进。每旗动则鼓駴士噪,声震百里外,皆三挑乃退。次举白旗,诸军复再拜,呼万岁。有司奏阵坚而整,士勇而厉,欲再举,诏止之,遂举黑旗以振旅。军于左者略右阵以还,由台前出西北隅;军于右者略左阵以还,由台前出西南隅,并凯旋以退。乃召从臣宴,教坊奏乐。回御东华门,阅诸军还营,钧容奏乐于楼下,复召从臣坐,赐饮。明日,又赐近臣饮于中书,诸军将校饮于营中,内职饮于军器库,诸班卫士饮于殿门外。
神宗熙宁五年,立马步军校试法。
《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五年夏四月庚戌朔,立殿前马步军春秋校试殿最法。秋九月癸亥,始御便殿,校诸军武技。按《礼志》:神宗阅左藏库副使亓斌所教牌手于崇政殿,乃命殿前步军司择骁健者依法教习。自是,营屯及更戍诸军、畿甸三路民兵皆随技艺召是亲阅焉。凡阅试禁卫、戍军、民兵,总率第其精觕,赐以金帛;而超等高者,至命为吏选官,其典领者优加职秩。泾原经略蔡挺肄习诸将军马,点阅周悉,队伍有法,入为枢密副使,因言于上而引试之。旧以七军营阵校试,而分数不齐,前后牴牾。命校试官采掇定为八军法。及军法成,颁行诸路。既又定九军法,以一军营阵,即城南好草坡阅之,皆有赏赉。其按阅炮场连弩及便坐日阅召募新军时,令习战如故事。
哲宗元符二年,西蕃首领以城降。诏具受降仪注。
《宋史·哲宗本纪》:元符二年秋七月丙寅,洮西安抚使王赡复邈川城,西蕃首领钦彪阿成以城降。按《礼志》:元符二年,西蕃王拢拶、邈川首领瞎征等降,诏具仪注。以受降日御宣德门,设诸班直、上四军仗卫,诸军素服陈列。降者各服蕃服以见,审问讫,有旨放罪,各等第赐首服袍带。百官称贺,讫再御紫宸殿赐宴会。哲宗崩,枢密院留拢拶等西京听旨。诏罢御楼立仗,但引见于后殿。拢拶一班,契丹公主一班,夏国、回鹘公主次之,瞎征一班,边厮波结并族属次之。应族属首领各从其长,以次起居。僧尼公主皆蕃服蕃拜。并赐冠服,谢讫,赐酒馔横门外。
徽宗政和 年,议礼局上《受降仪》。又定宴射仪。
《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政和初,议礼局上《受降仪》。皇帝乘舆升宣德门楼,降舆坐御幄,百官与降王、蕃官各班楼下,如大礼肆赦仪。东上閤门以红绦袋班齐牌引升楼,楼上东上閤门官附内侍承旨索扇,扇合,帝即御座,帘卷。内侍又赞扇开,侍卫如常仪。诸班亲从并里围降王人等迎驾,自赞常起居。次舍人赞执仪将士常起居。次管干降王使臣并随行旧蕃官常起居。次礼直官、舍人引百官横行北向,赞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班首奏圣躬万福,又再拜退,百官各就东西位。舍人引降王服本国衣冠诣楼前北向,女妇少西立,僧又少西,尼立于后。入内省官诣御座前承旨,传楼上东上閤门官承旨录讫,以红绦袋降制楼下,东上閤门官承旨退。降王以下俯伏,东上閤门官至,令通事舍人掖之起,首领以下皆起,鞠躬。閤门宣有敕,降王以下再拜,僧尼止躬呼万岁。閤门录敕旨付管干官,降王等躬听诘问。如有复奏,閤门录讫,仍以红绦袋引升楼。如无复奏,入内省官诣御座承旨,传楼上閤门官称有敕放罪讫,舍人赞谢恩,降王以下再拜称万岁,复序立。入内省官诣御座承旨,传楼上閤门官称有敕各赐首服袍带。楼下閤门官承旨引所赐檐床陈于西,舍人宣曰有敕,降王以下再拜鞠躬,舍人称各赐某物,赐物毕,又再拜称万岁。若赐官、即赞谢再拜,并归次易所赐服。舍人先引降王以下至授遥郡以上当楼前北向东上立,赞再拜,称万岁,又再拜;次赞服冠帔妇女再拜。僧尼别谢,引还。次赞楼上侍立官称贺再拜,礼直官,舍人分引百官横行北向立,赞拜讫,班首少前,俛伏跪,称贺,其词中书随事撰述,贺讫,复位。在位者又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东上閤门官进诣楼前承旨,就班首宣曰有制,赞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宣答,其词学士院随事撰述,又赞再拜,三称万岁,又再拜。楼上枢密院前跪奏,称某官臣某言,礼毕,内侍索扇,扇合帘垂,帝降座。内侍赞扇开,所司承旨放仗,楼下鞭鸣,百官再拜退。政和宴射仪:皇帝御射殿,侍宴官公服、系鞋,射官窄衣,奏圣躬万福,再拜升殿。酒三行,引射官降,皆执弓矢,谢恩再拜,三公以下在右,射官在左,不射者依坐次分立。皇帝初射中,舍人赞拜,凡左右祗应臣僚,除内侍外,并阶上下再拜。行门、禁卫、诸班、亲从、诸司祗应人并自赞再拜。招箭班殿上躬奏讫,跪进碗。射官先传弓箭与殿侍,侧立。内侍接碗讫,就拜,起,降阶再拜。有司进御茶床,天武引进奉马列射垛前,臣僚奏圣躬万福,东上閤门官诣御前,躬奏班首姓名以下进酒。班首以下横行立,赞再拜,班首奉酒进,乐作,饮毕,殿上臣僚再拜。舍人赞各赐酒,群臣俱再拜,赞各就坐,群官皆立席后,引进司官临阶,宣进奉出,天武奉马出,乐合,复赞就坐,饮讫,揖,兴,诸司收坐物等。射官左侧临阶,取弓箭侍立。皇帝再射中的或双中,如上仪。进酒临时取旨,得旨进酒,更不进奉中扁碗。及解中,更不贺、不进酒。臣僚射中,别降阶再拜讫,殿下侧立。御箭解中,招箭班进碗,如上仪。舍人再引射,中官当殿揖,躬宣有敕,赐窄衣、金带。跪受,箱过再拜,过殿侧服所赐讫,再引当殿再拜,更不射。如宣再射,或更赐箭令射,如未退,即就位再拜。如再射中,御箭再解中,赐鞍辔马如上仪。臣僚射中,御箭不解,引降阶再拜,立。招箭班殿上躬奏讫,下殿,舍人宣有敕,赐银碗。跪受执碗并箭,就拜,起,再拜。如合赐散马,即同宣赐,宣有敕,赐银碗,兼赐散马若干匹。射讫,进御茶床,诸司复陈坐物等,群官各立席后,赞就坐,群臣俱坐。酒五行,宣示盏、宣劝如仪,皆作乐。宴毕,内侍举御茶床,三公以下降阶再拜,退。
高宗建炎三年,谕亲阅武,不果。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建炎三年六月,高宗谕辅臣曰:朕欲亲阅武。宰臣吕颐浩曰:方右武之时,理当如此。祖宗时不忘武备,如凿金明池,盖欲习水战。张浚曰:祖宗每上巳游幸,必命卫士驰射,因而激赏,亦所以讲武也。帝曰:朕久命诸将各阅所部人马,当召卿等共观,足以知诸将能否。后以巡幸,不果行。
绍兴五年春正月庚申,置诸州军教场,选兵专习弓弩,立格按试。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按《礼志》:绍兴五年正月,始御射殿,阅诸班直殿前司诸军指教使臣、亲从宿卫亲兵并提辖部押亲兵使臣射射。共一千二百六十人,每六十人作一拨。遂诏户部支金千两,付枢密院激赏库充犒用。三月,御射殿,阅等子赵青等五十人角力,转资,支赐钱银有差。八月,御射殿,阅广东路经略司解发到韶州士庶子弟陈裕试神臂弓,特补进武校尉,赐紫罗窄衫、银束带,差充本路经略司指使。绍兴十四年冬十一月甲子,复内教,即禁中阅试三衙将士。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按《礼志》:绍兴十四年十一月,阅殿前马步军将士艺精者,赏有差。自是,岁以冬月行之,号曰冬散。
绍兴三十年,诏诸路教阅禁兵。复御射殿,引三衙统制、统领入内教射。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十年秋七月甲申,诏诸路帅司,春秋教阅禁兵弓弩手。按《礼志》:绍兴三十年十月,御射殿,引三衙统制、同统制、统领、同统领入内射射,诏馀合赴内殿教人,依年例支降例物,令逐司自行按试等第给散。
孝宗乾道二年二月戊寅,幸玉津园宴射。十一月甲子,大阅。
《宋史·孝宗本纪》云云。按《礼志》:乾道二年二月四日,车驾幸玉津园,皇帝射讫,次命皇太子,次庆王,次恭王,次管军臣僚等射,如是者三。每射四发,帝前后四中的。十一月,幸候潮门外大教场,次幸白石教场。应从驾臣僚,自祥曦殿并戎服起居,从驾往回。内管军、御带、环卫官从驾,宰执以下免从。就逐幕次赐食,俟进晚膳毕,免奏万福,并免茶,从驾还内。二十四日,幸候潮门外大教场,进早膳,次幸白石教场阅兵。三衙率将佐等导驾诣白石,皇帝登台,三衙统制、统领官等起居毕,举黄旗,诸军皆三呼万岁拜讫,三衙管军奏报取旨,马军上马打围教场。举白旗,三司马军首尾相接;举红旗,向台合围,听一金止。军马各就围地,作圆形排立。射生官兵随鼓声出马射獐兔,一金止。叠金,射生官兵各归阵队。举黄旗,射生官兵就御台下献所获。帝遂慰劳,赐赉诸将鞍马金带,以及士卒。诸军欢腾,鼓舞就列。百姓观者如山。时久阴曀,暨帝出郊,云雾解驳,风日开霁。帝遣谕主管殿前司王琪等曰:前日之教,师律整严,人无哗嚣,分合应度,朕甚悦之,皆卿等力也。琪等曰:此陛下神武之化,六军恭谨所致。臣愿得以此为陛下剪绝奸宄。
乾道四年十月甲辰大阅
《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元年九月壬寅,幸玉津园宴射。
《宋史·孝宗本纪》云云。按《礼志》:淳熙元年九月,车驾幸玉津园,命从驾文武官行宴射之礼,皇太子、宰执以下,酒三行,乐作。皇帝临轩,有司进弓矢。皇帝中的,皇太子进酒,率宰执以下再拜称贺。宣皇太子射,射中,赐。宣预射臣僚射,使相郑藻、起居舍人王卿月、环卫官萧夺里懒射中,各赐袭衣、金带。
宁宗庆元元年十一月丁未,命宰执大阅。
《宋史·宁宗本纪》云云。按《礼志》:庆元元年,以在谅闇,令宰执于大教场教阅。
开禧三年,安丙以吴曦首来献议行献馘礼。
《宋史·宁宗本纪》:开禧三年春正月甲午,吴曦僭位于兴州。二月,四川宣抚副使司随军转运安丙及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监四川总领所兴州合江仓杨巨源等共诛吴曦,传首诣行在,献于庙社。按《礼志》:开禧三年三月,四川宣抚副使安丙函逆臣吴曦首并违制刱造法物、所受金国加封蜀王诏及金印来献。四月三日,礼部太常寺条具献馘典故,俟逆曦首函至日,临安府差人防守,殿前司差甲士二百人同大理寺官监引赴都堂审验。奏献太庙、别庙差近上宗室南班,奏献太社、太稷差侍从官。各前一日赴祠所致斋,至日行奏献之礼,大理寺、殿前司计会行礼时刻,监引首函设置以俟。奏献礼毕,枭于市三日,付大理寺藏于库。

太祖洪武元年闰七月庚戌,诏中书省定军礼。
《大政纪》云云。
洪武三年,定亲征仪。
《明会典·大明集礼》:天子亲征,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祃祭、旗纛,所过山川,皆行祭告。师还,奏凯,献俘于庙社,以露布诏天下,然后论功行赏。盖自二祖行之。今具列其仪,以备考:洪武三年,定:一,祭告天地,前期,择日,皇帝服武弁,乘革辂,备六军,以牲犊币帛祭告,作乐,行三献之礼。一,告太庙,前期,择日,皇帝服辂同前,每庙用牲币,行三献之礼,其仪皆同时享。但凯旋,则陈俘奏凯于庙南门外。一,告太社,前期,择日,皇帝服辂同前,以牲犊币帛,作乐,行三献之礼,其仪同春秋祭社稷之仪。但凯旋,则陈俘奏凯于社北门外。一,祃祭,于国南群神祠,设旗纛,皇帝服皮弁,备牲犊币帛,行三献之礼。一,所过山川,有司具牲币,皇帝服皮弁,行一献礼。一,凯还,皇帝率诸将,以凯乐俘馘,陈于庙社门外,伺告毕,以俘馘付刑部,协律郎导乐以退。其告祭,行三献礼,仪与出师同。一,宣露布,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升午门楼上,以露布诏天下。百官具朝服,听诏。一,论功行赏,中书省移文大都督府,兵部具诸将功绩,吏部具勋爵职名,礼部、户部具赏格,中书集六部论定功赏,奏取圣裁。至日,皇帝服衮冕,御奉天殿,百官朝服。宣制,大赉,诏告天下。一,诸将受赏、具表笺称谢、论功行赏仪:前期,内使监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如常仪。尚宝司设宝案于殿上正中。侍仪司设诏书案于宝案之前,设诰命案于丹陛正中之北,设皇太子、诸王侍立位于殿上之东北,设承制官承制位于殿上之东,及宣制位于丹陛诰命案之北,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位于殿上之东南,设大都督府、兵部尚书位于殿上之西南,应受赏官拜位于丹墀之中,异位重行,序立位于丹墀之西南,受赏位于诰命案之南,受赏执事位于受赏官序立位之西。每受赏官,用捧诰命捧礼物者各一人。知班二人,位于受赏官拜位之北。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典仪二人,位于丹墀上之南。文武官侍立位于丹墀之北,俱东西相向。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卿、侍仪司官位于殿上之东。悬刀武官位于殿上之西。殿前班指挥司三人,位于丹陛西,东向。光禄寺三人,位于丹陛上之东,西向。拱卫司二人,位于殿中门之左右。典牧所官二人,位于仗马之前。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丹陛下。护卫千户二十八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俱东西相向。护卫千户八人,位于奉天殿东西门之左右。将军二人,位于殿上帘前之东西。将军六人,位于奉天殿门之左右。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四隅。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之左右,俱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于丹陛之南,北向。是日,击鼓初严,金吾卫列旗帜、器仗,拱卫司设仪仗、车辂,典牧司陈仗马、虎豹,内使监擎执乐工、陈乐,皆如正会之仪。礼部陈设诏书,吏部陈设诰命,户部陈设礼物,陈设执事各立于案之左右,殿前班纠仪、典仪、知班、赞礼、宿卫、镇抚、护卫将军,各入就位。舍人催受赏官及侍立文武官,各具朝服。击鼓次严,侍从班文武官入迎车驾。舍人引受赏官,齐班于午门外之南。文武官齐班于午门外之北,俱东西相向。击鼓三严,侍仪版奏:中严。御用监官奏:请皇帝于谨身殿衮冕。皇太子、诸王于奉天殿门东耳房,具冕服。舍人引文武官入就丹墀侍立位,引受赏官入就丹墀序立位。侍仪版奏:外办。皇帝御舆以出,仗动,乐作。侍卫导从如常仪。升御座,捲帘,鸣鞭,乐止。司晨报时、鸡唱讫,引进引皇太子、诸王自奉天门东门入,乐作。由东陛升殿,东门入至侍立位,乐止。舍人引受赏官入就拜位,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承制官前跪,承制由殿中门出中陛,降至宣制位。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由西门出西陛,降立于诰命礼物案之东。承制官南向称:有制。赞礼唱:跪。受赏官皆跪。承制官宣制曰:朕嘉某等为国建功,宜加爵赏。今授某以某职,赐以某物,其共承朕命。宣毕,赞礼唱: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行赏。舍人引受赏官第一人,诣案前。赞礼唱:跪,搢笏。吏部官捧诰命,礼部官捧礼物,各授受赏官。受赏官受诰命、礼物,以授左右。左右跪受于受赏官之左,兴,退,复位。赞礼唱:出笏,俯伏,兴,复位。舍人引受赏官复位。引以次受赏官诣案前,如常仪。承制官、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由西陛升西门入,跪上位之西,奏:承制讫。兴,各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赞礼唱: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山呼万岁,山呼万岁,再山呼万万岁。乐工军校,齐声应之。出笏,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礼毕。侍仪跪奏: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警跸,侍从导引至谨身殿,乐止。引进引皇太子、诸王还宫。舍人引受赏官及文武官,以次出至午门外,以诰命、礼物置龙亭,用仪仗鼓乐,各送还本第。
洪武四年正月丁亥,上亲祀上下神祇告伐明升。按《大政纪》云云。
成祖永乐四年,定献俘之仪。
《明会典》:永乐四年,定献俘前期,兵部官以露布奏闻,礼部告示文武百官,具朝服,并坊厢里老人等,行庆贺礼。先一日,内官设御座于午门楼前楹正中。是日早,锦衣卫设仪仗于午门前,御道之东西。教坊司陈大乐于御道南、东、西,北向。鸿胪寺设赞礼二人于午门前,东西相向。承制官一员,位于午门前,东立西向。设宣制位于午门东,稍南,西向。设文武官及诸蕃使客人等侍立位,于楼前御道南,文东武西,相向。设露布案于午门前,御道东。设宣露布官一员,展露布官二员,及刑部献俘官位,于午门前御道东,稍南,西向。设献俘将校位于午门前,御道西,稍南,北向。设进露布官位于御道南,稍东。引礼引文武官东西序立。引进露布官,捧露布,置于案,退,就位。献俘将校,引俘列于午门前西边,武班之后,以候。上位常服,御奉天门,钟声止。鸿胪寺跪奏:请上乘舆。乐作,至午门楼上,升座,乐止。鸣鞭讫,赞礼赞:进露布官四拜。乐作,平身,乐止。赞:进露布。乐作。执事者举案置于中道,乐止。赞:宣露布官跪。宣露布官与展露布官诣案前,取露布,跪,宣。讫,仍置于案,退。赞:俯伏,兴,乐作,四拜,平身,乐止。执事者举案复置于御道东,引礼引进露布官退。赞:献俘。献俘将校,引俘至献俘位,北向立定,俘跪于前。刑部官诣楼前中道跪奏云:具官臣某奏云:某官以某处所俘献,请付所司,伺旨。有合受刑者,立于西厢东向,以付刑官。若上释罪,承制官诣御道跪,请制,由东街南行,至宣制位,西向立,称:有制。所获俘囚,咸赦其罪。宣旨曰:有敕。释缚所释之俘,叩头讫,将校引俘起。引礼赞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唱:排班。班齐。致词官诣中道跪,致词云云。贺讫,赞:鞠躬。乐作,五拜三叩头,兴,平身,乐止。鸿胪寺跪奏:礼毕。乐作,驾兴,乐止。百官以次退。次日,行开读礼,如常仪。第三日,文武百官上表行庆贺礼,如常仪。
穆宗隆庆六年,令择吉宣捷行庆贺礼。
《明会典》:凡各处奏捷,鸿胪寺于早朝,将差来人役引至御前,宣读捷音。隆庆六年,令择吉宣捷。至日不奏事,次日行庆贺礼。
神宗万历二年,定献俘之礼。
《明会典》:万历二年,定献俘前期,礼部告示文武百官,具朝服,诣午门前,行庆贺礼。先一日,内官设御座于午门楼前楹正中。是日早,锦衣卫设仪仗于午门前,上位常服,御皇极殿。钟声止。鸿胪寺跪奏:请上乘舆。乐作。至午门楼上,升座,乐止。鸣鞭讫,鸿胪寺官宣奏毕,赞:献俘。将校引俘至献俘位,北面立定,俘跪于将校之前。刑部官诣楼前中道跪,奏云:具官臣某奏云,某官以某处所俘献,请付所司。候旨传下,刑部官承旨讫,即同将校押出施行。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唱:排班。班齐。致词官诣中道跪,致词,称贺讫。赞:鞠躬,乐作,五拜三叩头,兴,平身,乐止。鸿胪寺跪奏:礼毕。乐作,驾兴,乐止。百官以次退。
万历八年,定告捷礼。
《明会典》:万历八年,定凡大捷,于常朝期宣奏捷音。是日,百官各具吉服,候宣捷之后,鸿胪寺官致词,行五拜三叩头礼。本日早,即遣官荐告郊庙,行翰林院撰文,太常寺办祭品。中捷以下,止宣捷,不行祭告庆贺礼。

皇清

崇德 年
《大清会典》:崇德间,凡
上命王、贝勒等为大将军,率诸大臣官兵出师,上亲送之,出抚近门,谒
堂子,行三跪九叩头礼。外列八纛,行一跪三叩头
礼。毕,诣演武场,

上升御座,赐大将军敕印。鸣赞官赞:跪。大将军率诸
将于阶下跪。内院大臣,捧满洲、蒙古、汉字三体

敕文,次第宣读。毕,大将军升阶,跪,受
敕印,转授随征文官,降阶,行三跪九叩头礼。鸣赞官
赞:退。大将军复位。

上复召至前,谕以方略。赐茶毕,大将军出。
上送至里许,由怀远门还宫。
又王等凯旋,

上率王、贝勒、贝子、公等及文武各官,出城门十里外
迎接。其出征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至,以次排列,设八纛,吹螺作乐。

上率众拜
天,行三跪九叩头礼。毕
上御黄幄,升座。出征王、贝勒等,跪,进献捷表文。大学
士接表,捧至

上前,跪,读。毕,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头礼。
上谕出征王、贝勒、大臣等近前行礼。王等以次趋至上前,一跪三叩头行礼。毕,
赐坐。王、贝勒近
御座右坐,贝子、公、大臣等及有功兵士,皆序次在右
坐。大设筵宴,

上亲赐出征王及贝勒、贝子、公大、臣等酒宴。毕,谢恩。
上率凯旋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谒
堂子,行三跪九叩头礼。毕,

上还宫,众皆退。
顺治元年
《大清会典》:顺治元年,定
上命王等为大将军,领兵出征。是日,卤簿大驾全设

午门外,设

御座张黄幄于皇极门丹陛上,以颁给主帅敕印,陈
设丹陛东旁黄案上。王以下文武各官,俱盛服齐集,候

上出宫,众皆跪。
上御门升座,诸王各官立丹墀下。赞:鸣鞭。阶下三鸣
鞭。鸣赞官赞:排班,进跪。大将军率出征官员,俱进跪。赞:宣敕。内院大臣,捧满州、蒙古、汉字三体
敕书,次第宣毕,捧
敕印授大将军。鸣赞官赞:王及出征各官,行三跪九
叩头礼。毕,赞:退。王及各官俱退。即起程前行,鸣鞭,

上还宫,众跪,候
驾过,皆退。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八年,题准王等凯旋日,
上升殿行礼毕,颁赏有差。
顺治十三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三年,题准王、贝勒、贝子、公及大臣
等凯旋,遣王、贝勒、贝子、公等内一人,或大臣,出城迎劳,礼部备茶酒同往到京。次日,在京王以下各官,俱朝服齐集。凯旋将军等,各具盛服,候

上御殿,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头礼。复以次诣上前行礼。毕,
赐宴。凡兵丁,曾在阵前先登效力者,俱令与宴,于各
该管官员后序坐。
顺治十五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五年,
上命郡王为大将军。是日早,卤簿大驾全设于
太和殿前,鸿胪寺官设

敕印黄案于殿外东旁。出征王以下、参领以上,俱征
服,齐集
午门外。王、贝勒、贝子、公等,俱朝服,齐集
太和门外。文武各官俱朝服,齐集
午门外常朝处。内院官以大将军

敕印,置
太和殿外黄案上。不出征王、贝勒、贝子、公等,先集太和殿前丹陛上,依次排立。文武各官,进
午门左右掖门,至丹墀内,分翼排立。出征王、贝勒、
贝子、公等,于
丹陛上,都统、副都统等于丹墀内,排立。

上御殿,升座,
午门鸣钟鼓,作中和乐,一应仪注,皆与前同。
康熙元年
《大清会典》:康熙元年,议定凡大兵凯旋,次日
上升殿,将军等行礼毕,免进前行礼,免用桌席,止宰
牲筵宴。
康熙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三年正月,
上命王为大将军,率领大兵出征。是日,卤簿大驾照
常陈设。出征王及各官,俱征服,齐集
午门外。王以下文武各官,俱蟒袍补服于常朝处,
分翼齐集。内阁大臣,设颁给

敕印于
太和殿外东旁黄案上。鸿胪寺官,引王、贝勒、贝子、
公等,至
太和殿丹陛上,排立。文武各官,在丹墀内分翼排
立。次引出征王至丹陛上,出征各官至丹墀内仪仗末排立。礼部堂官奏请

上御殿,作乐,升座,乐止。銮仪卫官赞:鸣鞭。阶下三鸣
鞭。鸿胪寺官赞:跪。出征王及各官皆跪。大学士捧所设黄案上

敕印,授王。王跪受,转授出征内阁官。鸣赞官赞:行三
跪九叩头礼。毕,鸿胪寺官引王、贝勒、贝子、公等进
太和殿内,都统以下、夸兰大以上在丹陛上,参领
等官在八旗班首,分翼序立。

赐茶毕,
上御中和殿,卤簿大驾,向
堂子排设,出征王及诸王、贝勒等,在金水桥,文武
各官在
午门外常朝处。贝子、公、镇国将军、都统、尚书等官
及出征辅国将军、都统、护军统领、副都统,在东长安门外,俱分翼排立。礼部堂官奏:请

上诣
堂子行礼。王以下各官候

驾至,跪送。出征王及诸王、贝勒、都统、尚书等官,出征
副都统以上各官,俱随

驾诣
堂子,上香。毕,礼部堂官导

上至拜位立,王、贝勒等及大臣、侍卫俱依次排立。鸣
赞官奏:跪,叩头,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王等皆随行礼。毕,次吹螺,于兵
部排设纛前,行三跪九叩头礼。毕,不赞。

驾出,作乐,进东长安门,至
天安门外桥前,卤簿大驾向宫排立,乐暂止。

上出西长安门,送行。出征王以下、副都统以上,俱佩
弓矢,上马随行。候

上驻马时,出征王趋马疾过。上驻马,视出征王起行。毕,还宫,作乐。
午门外齐集,各官候

驾至,跪迎。
驾过,皆退。其出征王及各官行至列兵处,礼部设帐
幄,光禄寺备茶,内大臣、礼、兵二部堂官送茶。饮毕,鸿胪寺官前导,望

阙行礼。毕,起行。
是年七月

上命王、贝勒、大臣为大将军、将军,领兵出征,一应仪
注如前仪,惟不诣
堂子行礼,不

亲送大将军等出
午门,遣内大臣出西长安门往送。其送茶礼仪,亦
与前同。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一年,大将军具子都统等凯旋,上幸芦沟桥往迎。是日,卤簿大驾全设,王等常服于
常朝处齐集。都统、满大学士、尚书、精奇尼哈番、副都统、侍郎、阿思哈尼哈番等官以上,常服于西长安门内齐集。文武各官朝服,于
午门外齐集。礼部堂官奏:请

上出宫。鸣钟,作乐。王以下文武各官,俱于各齐集处
跪。候

驾过,王以下、侍郎、阿思哈尼哈番以上,俱随
驾行。
上由西长安门出宣武门,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
预赴行宫,具蟒服,候

驾至,跪迎。
上至芦沟桥行宫,驻跸,司设监设黄幄、
御座。礼部设青幄,工部立下马红柱,兵部设八旗护
军纛,及号螺。次日黎明,礼部堂官奏:请

上升舆。王等及大臣、侍卫俱齐集行宫前,蟒服随行。驾至红柱处,吹螺。鸿胪寺官引凯旋大将军各官,于
红柱内跪。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于红柱外跪。候过,

上降舆,礼部堂官导
上诣纛前,立。鸿胪寺官赞:排班。班齐。礼部堂官跪奏:
排班毕。

上率王以下各官、凯旋大将军以下各官,拜
天,行三跪九叩头礼。毕,
上御黄幄,升座,停吹螺。鸿胪寺官引王等各官,于各
翼幄下排立。引凯旋大将军及各官排班。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头礼。毕,

赐坐,各行一跪一叩头礼。大将军及各官于各翼班
首坐,其有功兵丁,在各官班后坐。

赐茶毕,谢
恩。礼部堂官奏:礼毕。
上出黄幄,吹螺。
驾过,螺止。
上还宫,乐作。
午门外齐集各官,跪候

驾过,乐止。众皆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