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九十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九十五卷目录

 巡狩部汇考三
  隋〈高祖开皇三则 炀帝大业九则〉
  唐〈总一则 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六则 高宗永徽一则 显庆三则 龙朔二则 麟德一则 咸亨二则 仪凤二则 永淳一则 弘道一则 睿宗先天一则 元宗开元十二则〉

礼仪典第二百九十五卷

巡狩部汇考三

高祖开皇四年春二月庚戌,幸陇州。九月乙丑,幸霸水,观漕渠。甲戌,驾幸洛阳,关内饥也。
《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开皇七年,幸同、蒲二州及冯翊。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七年冬十月庚申,行幸同州,以先帝所居,降囚徒。癸亥,幸蒲州。丙寅,宴父老。十一月甲午,幸冯翊,亲祠故社。父老对诏失旨,上大怒,免其县官而去。戊戌,至自冯翊。
开皇十五年,东巡狩。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十四年十二月乙未,东巡狩。十五年春正月壬戌,车驾次齐州,亲问疾苦。丙寅,旅王符山。庚午,上以岁旱,祠泰山,以谢愆咎。大赦天下。三月己未,至自东巡狩。望祭五岳海渎。按《礼仪志》:隋制,行幸所过名山大川,则有司致祭。岳渎以太牢,山川以少牢。亲征及巡狩,则类上帝、宜社、造庙,还礼亦如之,将发轫,则軷祭。其礼,有司于国门外委土为山象,设埋埳。有司刳羊,陈俎豆。驾将至,委奠币,荐脯醢,加羊于軷,西首。又奠酒解羊,并馔埋于埳。驾至,太仆祭两轵及轨前,乃饮,授爵,遂轹軷上而行。
炀帝大业元年三月,诏巡淮海。八月,幸江都。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元年春三月戊申,诏曰:听采舆颂,谋及庶民,故能审政刑之得失。是知昧旦思治,欲使幽枉必达,彝伦有章。而关河重阻,无由自达。朕故建立东京,躬亲存问。今将巡历淮海,观省风俗。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馀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干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凤䑵、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秋八月壬寅,上御龙舟,幸江都。以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为前军,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军。文武官五品已上给楼船,九品已上给黄筏。舳舻相接,二百馀里。
《文献通考》:大业元年八月,行幸江都。上御小朱航,自漕渠,出洛口,御龙舟。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而装饰无异。别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乂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元武、飞羽、青凫凌波,五楼道场,元坛楼船,板䑽黄筏等数千艘。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共用挽船士八万馀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馀人,谓之殿脚,皆以锦䌽为袍。又有平乘青龙艨艟艚、八棹艇舸等数千艘,并十二卫兵乘之,并载兵器、帐幕。兵士自引,不给夫。舳舻相接二百馀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所过州县,百里内,皆令献食,多者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后宫厌饫,将发之际,多弃埋之。
大业二年,车驾发江都,入于东京。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二年春三月庚午,车驾发江都。先是,太府少卿何稠、太府丞云定兴盛修仪仗。至是而成。夏四月庚戌,上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
大业三年,诏巡省赵、魏。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三年夏四月庚辰,诏曰:古者帝王观风问俗,皆所以忧勤兆庶,安集遐荒。自蕃夷内附,未遑亲抚,山东经乱,须加存恤。今欲安集河北,巡省赵、魏。所司依式。丙申,车驾北巡狩。戊戌,敕百司不得践暴禾稼,其有须开为路者,有司计地所收,即以近仓酬赐,务从优厚。己亥,次赤岸泽。以太牢祭故太师李穆墓。五月丁巳,突厥启民可汗遣子拓特勒来朝。戊午,发河北十馀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丙寅,启民可汗遣其兄子毗黎伽特勒来朝。辛未,启民可汗遣使请自入塞,奉迎舆驾。上不许。六月辛巳,猎于连谷。戊子,次榆林郡。丁酉,启民可污来朝。己亥,吐谷浑、高昌并遣使贡方物。甲辰,上御北楼,观渔于河,以宴百寮。秋七月辛亥,启民可汗上表请变服,袭冠带。诏启民赞拜不名,位在诸侯王上。甲寅,上于郡城东御大帐,其下备仪卫,建旌旗,宴启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奏百戏之乐。赐启民及其部落各有差。八月壬午,车驾发榆林。乙酉,启民饰庐清道,以候乘舆。帝幸其帐,启民奉觞上寿,宴赐极厚。上谓高丽使者曰:归语尔王,当早来朝见。不然者,吾与启民巡彼土矣。皇后亦幸义城公主帐。己丑,启民可汗归蕃。癸巳,入楼烦关。壬寅,次太原。诏营晋阳宫。九月己未,次济源。幸御史大夫张衡宅,宴享极欢。己巳,至东都。
《文献通考》:大业三年,车驾北巡。时天下承平,百物丰实。甲士五十馀万,马十万匹,旌旗辎重,千里不绝。令宇文恺造观风,行殿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倏忽推移。又作行城,周二千步,以板为干,衣之以布,饰以丹青,楼橹悉备。诸蕃惊以为神。大业四年,幸五原,因出塞巡长城。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四年春三月乙丑,车驾幸五原,因出塞巡长城。秋八月辛酉,亲祠恒岳,河北道郡守毕集。大赦天下。车驾所经郡县,免一年租调。按《文献通考》:大业四年,车驾幸五原,因巡长城。行宫设六合板城,载以枪车。每顿舍,则外其辕以为外围,内布铁菱,次施弩床,床皆插钢锥,外向上,施旋机弩,以绳连机。人来触绳,则弩机旋转,所处而发。其外又以矰周围施铃柱。
大业五年正月,自东都还京师,三月,复西巡。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东都还京师。二月戊戌,次于阌乡。诏祭古帝王陵及开皇功臣墓。戊申,车驾至京师。三月己巳,车驾西巡河右。庚午,有司言,武功男子史永遵与从父昆弟同居。上嘉之,赐物一百段,米二百石,表其门闾。乙亥,幸扶风旧宅。夏四月癸亥,出临津关,渡黄河,至西平,陈兵讲武。五月庚辰,入长宁谷。壬午,度星岭。甲申,宴群臣于金山之上。丙戌,梁浩舋,御马度而桥坏,斩朝散大夫黄亘及督役者九人。六月癸卯,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冥,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大半。丙午,次张掖。壬子,高昌王曲伯雅来朝,伊吾吐屯设等献西域数千里之地。上大悦。丙辰,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其蛮夷陪列者三十馀国。戊午,大赦天下。陇右诸郡,给复一年,行经之所,给复二年。秋九月癸未,车驾入长安。冬十一月丙子,车驾幸东都。
《文献通考》:大业五年六月,至张掖,命裴矩说高昌王及伊吾吐屯设等,啖以厚利,召使入朝。帝至燕支山,高昌王及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諠哗。帝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服纵观。衣服车马不鲜者,郡县督课之,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大业六年,幸江都。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六年三月癸亥,幸江都宫。按《文献通考》:大业六年三月,帝幸江都宫,诏以百官从驾,皆服裤褶,于军旅间不便,令从驾涉远者,文武官皆戎衣。五品以上,通著紫袍。六品以下,要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馀杭,八百馀里,广十馀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
大业七年,东巡幸涿郡。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七年二月乙亥,上自江都御龙舟入通济渠,遂幸于涿郡。壬午,诏曰: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兴之以教义。高丽高元,亏失藩礼,将欲问罪辽左,恢宣胜略。虽怀伐国,仍事省方。今往涿郡,巡抚民俗。其河北诸郡及山西、山东年九十以上者,版授太守;八十者,授县令。夏四月庚午,至涿郡之临朔宫。
大业十年,幸东都。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十年春三月壬子,行幸涿郡。癸亥,次临渝宫,亲御戎服,祃祭黄帝,斩叛军者以衅鼓。夏四月甲午,车驾次北平。秋七月癸丑,车驾次怀远镇。冬十月丁卯,上至东都。己丑,还京师。按《礼仪志》:大业十年,幸东都,过祀华岳,筑场于庙侧。事乃不经,盖非有司之定礼也。
大业十一年,巡北塞。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十一年秋八月乙丑,巡北塞。戊辰,突厥始毕可汗率骑数十万,谋袭乘舆,义成公主遣使告变。壬申,车驾驰幸雁门。癸酉,突厥围城,官军频战不利。上大惧,欲率精骑溃围而出,民部尚书樊子盖固谏乃止。齐王蝀以后军保子崞县。甲申,诏天下诸郡募兵,于是守令各来赴难。九月甲辰,突厥解围而去。丁未,曲赦太原、雁门郡死罪已下。冬十月壬戌,上至于东都。

唐制,天子巡狩,告祭昊天上帝,及太庙、社稷。文臣五品以上,表参起居。
《唐书·礼乐志》:天子将巡狩,告于其方之州曰:皇帝以某月于某巡狩,各修乃守,考乃职事。敢不敬戒,国有常刑。将发,告于圜丘。前一日,皇帝斋,如郊祀。告昊天上帝,又告于太庙、社稷。具大驾卤簿。所过州、县,刺史、令候于境,通事舍人承制问高年,祭古帝王、名臣、烈士。既至,刺史、令皆先奉见。将作筑告至圜坛于岳下,四出陛,设昊天上帝、配帝位。天子至,执事皆斋一日。明日,望于岳、镇、海、渎、山、川、林、泽、丘、陵、坟、衍、原、隰,所司为坛。设祭官次于东壝门外道南,北向;设馔幔内壝东门外道北,南向;设宫县、登歌;为瘗埳。祭官、执事皆斋一日。岳、镇、海、渎、山、川、林、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尊,在坛上南陛之东,北向。设玉篚及洗,设神座坛上北方。献官奠玉币及爵于岳神,祝史助奠镇、海以下。明日,乃肆觐,将作于行宫南为壝。三分壝间之二在南、为坛于北,广九丈六尺,高九尺,四出陛。设宫县坛南、御座坛上之北,解剑席南陛之西。文、武官次门外东、西,刺史,令次文官南,蕃客次武官南,列辇路坛南。文官九品位坛东南,武官西南,相向。刺史、令位坛南三分庭一,蕃客位于西。又设门外位,建牙旗于壝外,黄麾大仗屯门,钑戟陈壝中。吏部主客户部赞群官、客使就门外位。刺史、令贽其土之实,锦、绮、缯、布、葛、越皆五两为束,锦以黄帕常贡之物皆篚,其属执列令后。文武九品先入就位。皇帝乘舆入北壝门,由北陛升坛,即坐,南向。刺史、蕃客皆入壝门,至位,再拜,奠贽,兴,执贽。侍中降于刺史东北,皆拜。宣已,又拜。蕃客以舍人称制如之。户部导贡物入刺史前,龟首之,金次之,丹、漆、丝、纩四海九州之美物,重行陈。执者退,就东西文武前,侧立。通事舍人导刺史一人,解剑脱舄,执贽升前,北向跪奏:官封臣姓名等敢献壤奠。遂奠贽。舍人跪举以东授所司,刺史剑、舄复位。初,刺史升奠贽,在庭者以次奠于位前,皆再拜。户部尚书坛间北向跪,请以贡物付所司,侍中承制曰:可。所司受贽出东门。中书侍郎以州镇表方一案俟于西门外,给事中以瑞案俟于东门外,乃就侍臣位。初,刺史将入,乃各引案分进东、西陛下。刺史将升,中书令、黄门侍郎降立,既升,乃取表升。尚书既请受贽,中书令乃前跪读,黄门侍郎、给事中进跪奏瑞,侍郎、给事中导案退,文武、刺史、国客皆再拜。北向位者出就门外位。皇帝降北陛以入,东、西位者出。设会如正、至,刺史、蕃客入门,皆奏乐如上公。会之明日,考制度。太常卿采诗陈之,以观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之好恶。典礼者考时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祇有不举为不恭,宗庙有不慎为不孝,皆黜爵。革制度、衣服者为叛,有讨。有功德于百姓者,爵赏之。按《百官志》:皇帝巡幸,两京文武官职事五品以上,月朔以表参起居;近州刺史,遣使一参;留守,月遣使起居;北都,则四时遣使起居。诸司奏大事者,前期三日具状,长官躬署,对仗伏奏,仗下,中书门下涖读。河南、太原府父老,每岁上表愿驾幸,遣使以闻。驾在都,则京兆府亦如之。
高祖武德三年正月,幸蒲州。二月,如华阴。
《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三年春正月辛巳,如蒲州。癸巳,至自蒲州。二月庚子,如华阴。夏四月丙申,祠华山。壬寅,至自华阴。
《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三年春正月辛巳,幸蒲州,命祀舜庙。
太宗贞观四年,幸陇州。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四年秋九月己卯,如陇州。壬午,禁刍牧于古明君、贤臣、烈士之墓者。十月壬辰,赦岐、陇二州,免今岁租赋,降咸阳、始平、武功死罪以下。辛丑,猎于贵泉谷。甲辰,猎于鱼龙川,献获于大安宫。乙卯,免武功今岁租赋。十一月甲子,至自陇州。贞观十一年二月,如洛阳宫。九月,河溢,幸白司马坂观之。十一月,如怀州。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一年春二月甲子,如洛阳宫。乙丑,给民百岁以上侍五人。三月癸卯,降洛州囚见徒,免一岁租、调。九月丁亥,河溢,坏陕州河北县,毁河阳中潬,幸白司马坂观之,赐濒河遭水家粟帛。十一月辛卯,如怀州。丙午,如洛阳宫。
贞观十二年,如河北县。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二年二月癸亥,如河北县,观底柱。乙丑,如陕州。丁卯,观盐池。庚午,如蒲州。甲戌,如长春宫。免朝邑今岁租赋,降囚罪。丙戌,至自长春宫。
《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二年二月乙卯,车驾还京。癸亥,观砥柱,勒铭以纪功德。
贞观十五年,如洛阳。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五年正月辛巳,如洛阳宫,次温汤。三月戊辰,如襄城宫。四月乙未,免洛州今岁租,还户故给复者加给一年,赐民八十以上物,茕独鳏寡疾病不能自存者米二斛。十二月戊子,至自洛阳宫。
《册府元龟》:贞观十五年正月,如洛阳,次温泉。卫士崔卿、刁文懿惮于行役,冀銮舆惊扰而停,遂夜射行宫,矢及寝院者五,皆以大逆论。己丑,诏从行士卒家贫亲老,并放还。二月癸丑,宴从官,及山东宗姓洛阳年高于贞观殿。三月戊辰,如襄城宫。庚午,罢襄城宫分赐百姓十月壬辰,幸嵩阳。辛丑,还宫。十一月壬申,还京。十二月戊子,至自洛阳。
贞观十八年正月,如钟官城,遂如鄠。二月,如零口。按《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八年正月乙未,如钟官城。庚子,如鄠。壬寅,幸温汤。二月己酉,如零口。乙卯,至自零口。四月辛亥,如九成宫。八月甲子,至自九成宫。十月甲寅,如洛阳宫。十一月戊寅,遣使巡问郑、汝、怀、泽四州高年,宴赐之。
《册府元龟》:贞观十八年二月己酉,幸零口村落偪侧,问其受田丁三十亩,遂夜分而寝,忧其不给。诏雍州录尤少田者,并给复移之于宽乡。乙卯,还宫。十一月壬申,至洛阳宫。壬午,宴父老百九十人于仪銮殿,班赐有差。
贞观二十年,幸灵州。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二十年八月己巳,如灵州。庚辰,次泾州,赐高年鳏寡粟帛。丙戌,踰陇山关,次瓦亭,观牧马。九月辛卯,遣使巡察岭南。十月丙戌,至自灵州。
高宗永徽五年,幸万年宫。
《唐书·高宗本纪》:永徽五年三月戊午,如万年宫。乙丑,次凤泉汤。辛未,赦岐州及所过徒罪以下。八月己未,诏免麟游、岐阳今岁课役,岐州及供顿县半岁。九月丁酉,至自万年宫。
显庆二年闰正月,如洛阳。
《唐书·高宗本纪》:显庆二年闰正月壬寅,如洛阳宫。二月癸亥,降洛州囚罪,徒以下原之,免民一岁租、调,赐百岁以上毡衾粟帛。十一月戊戌,如许州。甲辰,遣使虑所过州县囚。乙巳,赦郑州,免一岁租赋,赐八十以上粟帛,其尝事高祖任佐史者以名闻。十二月乙卯,如洛阳宫。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
显庆四年闰十月,幸东都。
《唐书·高宗本纪》:显庆四年闰十月戊寅,如东都,皇太子监国。辛巳,诏所过供顿免今岁租赋之半,赐民八十以上毡衾粟帛。
显庆五年正月,幸并州。四月,如东都。
《唐书·高宗本纪》:显庆五年正月甲子,如并州。己巳,次长平,赐父老布帛。二月丙戌,赦并州及所过州县,义旗初尝任五品以上葬并州者祭之,加佐命功臣食别封者子孙二阶,大将军府僚佐存者一阶,民年八十以上版授刺史、县令,赐酺三日。甲午,祠旧宅。三月丙午,皇后宴亲族邻里于朝堂,会命妇于内殿。赐从官五品以上、并州长史司马勋一转。妇人八十以上版授郡君,赐毡衾布粟。四月癸巳,如东都。
龙朔元年三月,幸合璧宫。七月,还东都。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高宗本纪》:龙朔元年三月壬戌,幸合璧宫。七月癸卯,车驾还东都。八月丙戌,令诸州举孝行尤著及累叶义居可以励风俗者。九月甲辰,以河南县大女张年百三岁,亲幸其第。又幸李绩之第。天宫寺是高祖潜龙时旧宅,上周历殿宇,感怆久之,度僧二十人。皇后至许圉师第。壬子,敕中书门下五品已上诸司长官、尚书省侍郎并诸亲三等以上,并诣沛王宅设宴礼,奏《九部乐》。礼毕,赐帛杂䌽等各有差。十月丁卯,狩于陆浑。癸酉,还宫。龙朔二年三月乙巳,如河北县。辛亥,如蒲州。癸丑,如同州。四月庚申,至自同州。
《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麟德二年二月,幸东都。十月,幸泰山。
《唐书·高宗本纪》:麟德二年二月壬午如东都。四月丙寅,讲武于邙山之阳。十月丁卯,如泰山。
《册府元龟》:麟德二年十月丁卯,发东都,赴东岳。十一月己卯,至荥阳。丁亥,至卫南幸司空李绩旧居之宅。戊子,至濮阳。十二月,至齐州,停十日。丙辰,发灵岩顿,至于泰岳之下。
咸亨元年,诏来正幸东都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咸亨元年九月丁丑,以京师久旱,诏来年正月,幸东都。在路供顿所,须并令司稼自供,不得令州县差科。所经道路,修理开拓,水可涉渡,不烦造桥筑宫。又拟置御营之驿,并不敢擅加修补。在路,不得妄有进献。
咸亨二年,如东都。
《唐书·高宗本纪》:咸亨二年正月乙巳,如东都,皇太子监国。二月辛未,遣使存问诸州。十一月庚戌,如许州,遣使存问所过老疾鳏寡,虑囚。十二月癸酉,猎于昆阳。丙戌,如东都。
仪凤元年二月,如汝州。三月,如东都。
《唐书·高宗本纪》:仪凤元年二月丁亥,如汝州温汤,遣使虑免汝州轻系。三月甲辰,如东都,免汝州今岁半租,赐民八十以上帛。四月戊申,至自东都。仪凤三年五月,幸九成宫。十月,诏以来正幸东都。按《唐书·高宗本纪》:仪凤三年五月壬戌,如九成宫。九月辛酉,至自九成宫。
《册府元龟》:仪凤三年五月壬戌,发京师,幸九成宫。丙戌,至九成宫。是日,山中霖雨,大寒,从行兵士有冻死者。各赐绢三匹,给棺槥,官为埋殡。又九月丁巳,车驾发九成宫。辛酉,至京师。十月,诏曰:咸京天府,地隘人繁,百役所归,五方胥萃。虽获登秋之积,犹亏荐岁之资。眷言于此,思蠲徭赋夫,以交风奥壤,测景神州,职贡所均,水陆辐辏。今兹丰熟特倍常时,事贵从宜,实惟权道。即以来年正月,幸东都。关内百姓,宜免一年庸调及租,并地子税草。其当道诸县,特免二年。剑南、陇右诸军,每供进物一二年且停。
永淳元年,幸东都。
《唐书·高宗本纪》:永淳元年四月丙寅,如东都,皇太子监国。
《旧唐书·高宗本纪》:永淳元年四月丙寅,幸东都。皇太子京师留守,命刘仁轨、裴炎、薛元超等辅之。上以谷贵,减扈从兵,士庶从者多殍踣于路。戊寅,次渑池之紫桂宫。乙酉,至东都。
弘道元年,幸奉天宫。
《唐书·高宗本纪》:弘道元年正月甲午,幸奉天宫。四月己未,如东都。
《旧唐书·高宗本纪》:弘道元年,幸奉天宫,遣使祭嵩岳、少室、箕山、具茨等山,西王母、启母、巢父、许由等祠。
睿宗先天元年,太上皇遣帝巡边不果。
《唐书·睿宗本纪》:先天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自尊为太上皇。十一月丁亥,诰遣皇帝巡边。按《册府元龟》:先天元年十一月,睿宗命帝巡边,诰曰:先王省方,所以观风设教。圣人顺动,所以刑清氓服。故协时同律,虞典之尝道。乔岳翕河,周诗之盛德。自王风不竞,兹礼遂亡。两汉本朝,有时于迈。三国以降,日不暇给。我皇家开元,首出十代,重光寰宇,大宁车书。无外文祖神宗之德,洽于人心。考祥展义之规,昭于国典。朕祗若丕构,寅奉庆灵。夙怀箕颍之心,耿遂汾阳之志。皇帝天锡英武,神与聪明,纯孝极于安亲,大功深于济代。自陟元后,实总朕师。时政益明,彝伦攸叙,而边氓遐阻,藩服悠旷,式慰来苏之怀,实允卜征之意。加以顷年边将,授任或乖,师旅以亏,军威不振。今盛德在水,元冥御辰,天道成于积阴,王制崇于大阅。皇帝宜顺时巡狩,亲幸边陲,掌图修考事之仪,典乐具陈诗之礼。西泊河塞,东踰燕朔,望秩名山,肆觐群后。休农问老,誓师训卒。其有牧州典郡,功施于人。杖节拥旄,隐若敌国者,当崇进律之赏,加以分麾之命。若郡政不举,军令莫修,聚敛苛细,侵削战士者,宜明兹典宪,肃以天诛。然后七萃腾装,三军按节,合符釜山之典,览轩帝之馀风。勒骑单于之台,践汉皇之故事。使阴山罢祲,大漠无尘。其供帐所资,储拟之费,皆令有司支备,不得烦人。甲午,帝以北巡之故,慎选良将,乃以幽州防禦使幽州都督宋璟,为左军大总管,和戎等军大使并州长史薛讷,为中军大总管。兵部尚书郭元振,为右军大总管。既而竟不行。
元宗开元元年,诏以十一月,行幸东都。〈开元元年即先天二年〉《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先天二年八月癸卯,制曰:咸雒京师,建都惟旧。乃眷时迈,卜御斯
在。朕承天纂历,恭己临人,鼎俎虽甘,念疲氓之不足。宫室信美,惕浮户之未安。事内攒于千虑,心外周于万物。则知帝业初起,崤函乃金汤之地。天下大定,河雒为会同之府。周公测景,实曰土中,总六气之所交,均万方之来贡。引鱼盐于淮海,通税纻于吴越。瞻彼雒汭,长无阻饥。自中宗入关,于今八载。省方之典,久而莫修。遂使水漕陆挽,方春不息,劳人夺农,卒岁何望。关东嗟怨,朕实闻焉。思欲宁人而休转运,馆谷而就敖庾。加以暑雨作害,灾拂秦川,岁星有福,祥归豫野。朕情深救弊,身岂怀安。博考灵心,审听舆语。上奉天以为孝,下利人以为忠。顺时而动,从众之愿。宜以今年十一月,行幸东都。凡厥有司,各恭乃事。至于行从兵马,供顿贮积,务在撙节,勿使烦劳。考使选人,咸令都集,东都宫殿,须理量加补葺,不得烦人。朕本为人而行,非拟劳人自奉。所过州县,无费黎元,亦不得辄有差科,旁求进献。宣布遐迩,知朕意焉。十月己亥,幸新丰之温汤。乙巳,至自温汤。
开元二年,幸新丰之温汤
《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年九月,幸温汤。十月,至自温汤。
《册府元龟》:开元二年九月戊申,幸新丰之温汤。十一月甲辰,敕曰:惟此新丰,是出古之顺豫。义兼巡省,顷者观风,数临兹地,以冤滞询于故老。闾里欢康,田畴垦辟。况冬降积雪,春期有年。且谚王游,果符时迈。虽千乘万骑,咸给于主司,而累月再来,颇勤于除扫。且下复蠲之令,慰其望幸之心。新丰县百姓,免一年杂差科。县官及温泉监官,经两度祗承者,与一中上考。
开元三年,幸郿县之凤泉汤。
《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三年十月甲子,如凤泉汤。十一月己卯,至自凤泉汤。
《册府元龟》:开元三年十月癸亥,幸郿县之凤泉汤。甲戌,制曰:诗人赋田,以备蒐狩之义。王者顺时,式展畋游之礼。顷者,筑场神甸,清道子来,经上林之苑囿,指扶风之薮泽。虽猎将提鼓,虞人植旗,仍悯冱寒之节,不行肃杀之命。岂惟虞舜之典,咸秩山川。所冀周文之风,及于鸟兽。繇是罢还士卒,非重盘游。养彼吏人,致有烦扰。所谓行者,幸也。后来其苏,宜申恩惠,用符古昔,所经州县供承顿官、百姓,并告营幕桥道等事宜,令所司勘会奏闻。其缘御路,及顿场麦苗,有损者,亦令具实奏闻。十一月己卯,至凤泉汤。是月,诏曰:陈诗展义,问俗观风,乃王者之所务也。顷属农事皆隙,岁功有成,近历酆镐,左连岐雍。见江山秀丽,沟塍绮错,长杨鄠杜之间,竹林园果之富,相望于道。家给人足,谓之时迈。颇慰予怀。思所以问耆老,恤淹滞,举逸人,旌贤士。庶协巡游之典,以符行在之恩。驾所过之县,见禁囚徒以下,咸宜放免。流以上罪犯,具状奏听进止。古者亲问高年,养存孤老,年九十以上、并笃疾,各赐物四段,绵布各一匹。
开元五年,如东都,诏访刺史、上佐政术,别为三等。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五年正月辛亥,如东都。按《册府元龟》:开元五年正月辛亥,幸东都。庚申,敕曰:行幸所经州,宜令紫微、令黄门平章事苏颋,访察刺史、上佐政术,定作三等,奏闻。二月甲戌,至东都。开元六年十一月辛卯,至自东都。
《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册府元龟》:开元六年七月辛酉,诏曰:观俗省方,所以爱人治国。崇尊庙貌,所以事神享亲。钦若昔典,此惟大义。朕祗膺鸿业,积稔咸泰。去岁欲幸雒京,已发成命,旋属重营太庙,因将中止,未即展軨效驾,信弗可违。终肆觐于东方,当载驰于西土。流晷不驻,通丧永毕。象居始成,如在增慕。朕之前志,日夜匪遑,故可以诗陈肃雍,礼极禋祀。况神明之隩,时惟雍州,稼穑有年,莫若关辅。王假用吉,后来其苏,实获我心,俾从人欲。可以今年十月,取北路,幸长安。所司准式,务在节省,无得劳费。甲寅,复诏曰:两京来去,乃是寻常。缘顿所须,皆用官物。至于百姓纵暂祗承,处置有条,不合辛苦。其中侵扰,莫非横干。或渔猎畜养,以将进献。徒使役以徇声名,实由纲纪未树,教令不行。去年从京向都,尝亦处分蒲州刺史程行谌、同州刺史李朝隐、陕州姜师度,至其州界,咸有进奉,惜其能善政,故乃屈法收情。忆至于今,岂能无怪。冬中西幸,不可踵前,其有辄进送,及饷遗,从官并别有烦扰者,必科以法。御史明加纠察,随事奏闻。九月辛卯,以将作大匠韦溱为东郡留守。十月甲寅,还京。十一月辛未,至自东都。
开元九年,诏以明正幸东都。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开元九年九月甲戌,诏曰:王者观俗以赋政,考祥以省方。必将协于人和,而奉若天命。朕祗承鸿业,用康黎庶。思振德以惠物,岂劳人以尊己。顷年关辅之地,转输实烦,重以河塞之役,兵戎屡动,千金有费,九载未储。怀此劳轸,以增旰昃。且夫苟利于物,可随方而变通,将适于人,故因时以巡幸。卜雒万方之隩,维嵩五岳之中,风雨之所交,舟车之所会,流通江汴之漕,控引河淇之运,利俗阜财,于是乎在。今欲省其费务,以实关中。即彼敖庾,少留河邑,乘岁阳之吉,展游顺之仪。岂惟龟筮不违,故亦询谋。是协修五礼,问百年,车舆动而不劳,玉帛会而胥悦。所谓先天以弘道,因人以为利也。宜以明年正月十五日,幸东都。
开元十年正月,幸东都。八月,诏以明正幸并州。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年正月丁巳,如东都。二月丁丑,次望春顿,赐从官帛。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十年,因幸东都,于华岳祠前立碑,高五十馀丈。又于岳上置道士观,修功德。按《册府元龟》:开元十年正月丁巳,幸东都。二月戊寅,至东都。八月壬子,制曰:朕顷自镐京省方于雒,本以息转输之费,即河瀍之殷。今属宗庙改修,礼崇昭事,永言配享,必在躬亲。又眷彼晋阳,是称重镇。将陈诗以问俗,式安边而训武。虽来往祗供,颇有烦役。而国之大事,不可云劳。宜以明年正月三日,发雒,幸并州,取便路还京。应须支计所留,准式缘顿,祗承一事已上,并用当处官物,不许科敛百姓。其递运及从兵马官寮等,务从减省。所在公私,并不得辄有进献。违者,所由州县官,及进献人,各量事贬罚。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开元十一年,北巡,如并州。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一年正月丁卯,降东都囚罪,杖以下原之。己巳,如并州,降囚罪,徒以下原之。赐侍老物。庚辰,次潞州,赦囚,给复五年,以故第为飞龙宫。辛卯,次并州,改并州为北都。癸巳,赦太原府,给复一年,下户三年元从家五年。版授侍老八十以上上县令,妇人县君;九十以上上州长史,妇人郡君;百岁以上上州刺史,妇人郡夫人。二月壬子,如汾阴,祠后土,赐文武官阶、勋、爵、帛。三月辛未,至自汾阴,免所过今岁税,赦京城。
《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一年正月己巳,北都巡狩,敕所至处存问高年、鳏寡茕独、征人之家;减流、死罪一等,徒以下放免。庚辰,幸并州、潞州,宴父老,曲赦大辟罪以下,给复五年。武德功臣及元从子孙,有才堪文武未有官者,委府县搜扬,具以名荐。上亲制《起义堂颂》及书,刻石纪功于太原府之南街。
开元十二年十一月庚午,如东都。
《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二年十一月庚午,幸东都,至华阴,上制岳庙文,勒之于石,立于祠南之道周。戊寅,至自东都。
开元十三年,发东都如东岳。
《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三年十月辛酉,如兖州。庚午,次濮州,赐河南、北五百里内父老帛。十一月庚寅,封于泰山。辛卯,禅于社首。壬辰,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致仕官一季禄,公主、嗣王、郡县主一子官,诸蕃酋长来会者一官。免所过一岁、兖州二岁租。赐天下酺七日。丙申,幸孔子宅,遣使以太牢祭其墓,给复近墓五户。丁酉,赐徐、曹、亳、许、仙、豫六州父老帛。十二月己巳,如东都。
开元十五年十月己卯,至自东都。
《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册府元龟》:开元十五年六月乙巳,西京父老诣阙上表,请幸。帝手诏许之。甲寅,制曰:朕粤自镐酆省,方瀍雒属,九服宁晏,四时顺成。殊徵庞殷,景福纷委。遂荷灵眷,登于介丘。先天成功,允答休祜。盖敬天知命,不敢以宁也。我来于东岁亦数稔,而西土耆老,徯予多怨。况关辅之地,顷则有年,宜叶卜征之祥,式展时巡之义。可以今年闰九月十日,取北路,幸长安。所司准式,缘顿支供一事以上,并用当处官物,不须科敛百姓。其递运及行从官寮等,务从减省。所在公私,不得辄有进献。宣布遐迩,知朕意焉。八月己巳,制曰:朕君临区宇,子育黎元。每怀勤恤,不欲劳烦。而镐京之地,陵寝所在。自展义河雒,已历岁年。所以式尊卜征,有事时迈。抑惟尝典,宁敢惮劳。将欲西巡,元取北路。今同州有暴水浸于邑居,载怀忧惕,无忘鉴寐。且从南路幸长安,所司准式,闰九月庚申,发东都,幸京师。十月己卯,至京师。
开元十九年十月,幸东都。
《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九年十月丙申,如东都。十一月乙卯,次洛阳城南,赐从官帛。
《册府元龟》:开元十九年六月丁卯,制曰:三秦九雒,咸曰帝京。五载一巡,时维邦典。上腴多饶衍之美,仍劳于转输。中壤均舟车之凑,颇闻于殷积。朕所以相时度宜,期于利物者也。况河汴频稔,江淮屡登。二周驰望幸之诚,三川勤徯予之请。然犹未便顺动,且念人劳,期以来年,方议时迈,而顷京辅近甸,膏泽未均,陕雒之交,稼穑亦盛,固不可俟于今日,庶用协乎光天,岂肆心于宴安,期顺人而从幸。两京供帐,宿有储拟。十月涤场,是因暇隙。信可备法驾,整勾陈,清跸崤潼,观风河雒。宜以今年十月四日,幸东都。所司准式。十月丙申,幸东都,敕供顿州县百姓所缘料,及充木匠杂祗供人等,宜放今年地租。自馀户等,免今年地税半。应定供顿县官,各与一中上考。庚辰,至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