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八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八十四卷目录

 宴飨部汇考四
  隋〈高祖开皇九则 炀帝大业五则〉
  唐〈高祖武德九则 太宗贞观二十二则 高宗永徵三则 显庆三则 龙朔一则 麟德一则 乾封一则 总章一则 咸亨三则 上元一则 仪凤一则 调露一则 中宗嗣圣一则 神龙一则 景龙三则 睿宗景云一则 先天一则〉

礼仪典第二百八十四卷

宴飨部汇考四

高祖开皇三年二月壬申,宴北道勋人。三月庚申,宴百寮。
《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开皇四年四月,宴突厥、高丽、吐谷浑使者。八月,宴百寮,及陈使。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四年夏四月丁未,宴突厥、高丽、吐谷浑使者于大兴殿。八月戊戌,以秦王俊纳妃,宴百寮。丁未,宴秦王官属。壬子,享陈使。
开皇七年,宴韦师等,于卧内,并宴蒲州父老。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七年冬十月癸亥,幸蒲州。丙寅,宴父老,上极欢,曰:此间人物,衣服鲜丽,容止闲雅,良由仕宦之乡,陶染成俗也。
《册府元龟》:开皇七年二月壬申,幸醴泉宫,诏兵部尚书韦师与左仆射高颎、上柱国韩擒虎等,于卧内赐宴,令各叙旧事,以为笑乐。
开皇八年九月丁丑,宴南征诸将,颁赐各有差。按《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开皇九年夏四月庚戌,上御广阳门,宴将士。
《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开皇十二年,宴赐百寮。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十二年冬十一月辛亥,有事于南郊。壬子,宴百寮,颁赐各有差。
开皇十三年二月戊子,宴考使于嘉则殿。
《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开皇十七年二月,宴群臣。五月,复宴于玉女泉。按《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十七年二月壬寅,河东王昭纳妃,宴群臣,颁赐各有差。五月,宴百寮于玉女泉。开皇十九年春正月戊寅,大射武德殿,宴赐百官。按《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炀帝大业三年六月,宴百寮。七月,宴启民可汗及其部落,于榆林郡。九月,宴张衡宅。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三年夏四月,北巡。六月戊子,次榆林郡。甲辰,上御北楼,观渔于河,以宴百寮。秋七月甲寅,上于郡城东御大帐,其下备仪卫,建旌旗,宴启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奏百戏之乐。八月壬午,车驾发榆林。乙酉,启民饰庐清道,以候乘舆。帝幸其帐,启民奉觞上寿,宴赐极厚。九月己未,次济源。幸御史大夫张衡宅,宴飨极欢。
大业五年二月,宴耆旧于武德殿。五月,宴群臣。六月,宴高昌王、吐屯设于观风行殿。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五年春二月丙辰,宴耆旧四百人于武德殿,颁赐各有差。三月,车驾西巡。夏五月壬午,度星岭。甲申,宴群臣于金山之上。六月丙辰,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其蛮夷陪列者三十馀国。
大业六年,宴江淮以南父老。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六年春三月,幸江都宫。夏四月丁未,宴江淮以南父老,颁赐各有差。
大业七年,大宴百寮。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七年二月己未,上升钓台,临杨子津,大宴百寮,颁赐各有差。
大业十一年,宴百寮,大会蛮夷。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寮。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污、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乙卯,大会蛮夷,设鱼龙曼延之乐,颁赐各有差。

高祖武德元年,宴百官,及突厥使者。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元年夏五月丁卯,宴百官于太极殿,赐帛各有差。按《册府元龟》:武德元年五月戊申,宴群臣,赐帛各有差。八月庚子,设宴,三品以上赐杂䌽各有差。十月,宴突厥使者,奏九部乐于庭。引骨咄禄特勒,升御座,以宠之。十一月己酉,秦王降薛仁,帝闻,大悦。因置酒高会,奏九部乐,赐群臣钱各有差。癸亥,秦王凯旋,献俘。帝置酒,宴师及骨咄禄特勒于元武门,赐布帛各有差。戊辰,宴群臣。十二月庚寅,宴突厥骨咄禄特勒等于殿内。
武德二年二月,宴群臣,置酒高会,并宴并州从官,及凉州使人。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武德二年二月癸巳,宴群臣临,奏九部乐,赐钱各有差,极欢而罢。闰二月甲辰,考群臣,以李纲孙伏伽为上第,置酒高会,奏九部乐于庭。帝谓裴寂曰: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唯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致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念在安民,平乱任武臣,官方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救不逮。比每虚心接待,冀闻谠言。唯李纲苦尽忠款,孙伏伽可谓诚直,馀人犹踵弊风,俛首而已,岂朕所望哉。当以身为婴儿,方朕为慈父,有怀必尽,有意必伸也。帝频举觞以属公卿。君臣迭上寿,极欢而罢,赐帛有差。四月甲辰,遣大理卿郎楚之安抚山东,夏侯端安抚淮左,奏九部乐,设宴遣之。五月戊辰,宴并州从官五品以上于仁寿宫,极欢,赐帛各有差。丙寅,奏九部乐于庭,宴凉州使人官,赏各有差。
武德三年正月,宴突厥。四月,宴群臣。五月,秦王凯旋,置酒高会。六月,大会东征将士,宴从官于昆明池。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武德三年正月甲午,宴突厥,奏九部乐于庭,赐䌽有差。四月壬戌,秦王平并州,悉复故地。帝大悦,置酒含章殿,宴群臣,极欢。遣入御府,赐缯䌽,皆尽重而出。五月庚午,宴突厥使,奏九部乐于庭,赐帛有差。辛卯,秦王平并州凯旋,献捷于太庙,帝置酒高会,极欢而罢。六月丁酉,宴东征官寮,奏九合乐。帝亲举酒以属百官,极欢而罢。己酉,大会东征将士,奏九部乐于庭。癸丑,幸昆明池,宴从官,赐钱各有差。七月戊辰,宴群臣。八月庚戌,宴群臣,奏九部乐于庭,赐布帛各有差。
武德四年,宴西突厥使,又以王世充平,大宴群臣。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武德四年春二月,太宗擒窦建德,王世充降,山东悉平。太宗入据宫城。大飨将士,班赐有差。夏六月,凯旋,俘二伪主及隋氏器物辇辂,献于太庙。高祖大悦,行饮至礼以享焉。
《册府元龟》:武德四年三月丁酉,宴西突厥之使,奏九部乐于庭,赐帛各有差。五月癸亥,宴五品以上,奏九部乐于庭。丁丑,以王世充平,宴群臣,赐帛各有差。七月戊辰,宴群臣,奏九部乐于庭。帝举酒属百官,极欢乃罢。赐钱帛各有差。
武德五年正月,宴从官于昆明池。三月,宴群臣及京城父老。七月,宴军士。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武德五年正月辛亥,赐群臣,大射于元武门,赉䌽帛各有差。壬子,幸昆明池,宴从官,赐帛各有差。三月己酉,宴群臣及京城父老,赐帛各有差。七月己酉,秦王平王世充,班师。丙戌,宴旋师,赐帛各有差。
武德六年三月,宴百官,于昆明池。四月,于旧宅,置酒高会。九月,宴五品以上。十月,以有年复宴群臣。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六年春三月乙未,幸昆明池,宴百官。夏四月己未,旧宅改为通义宫,于是置酒高会,赐从官帛各有差。按《册府元龟》:武德六年三月己丑,宴五品以上于昭德殿,赐帛各有差。九月丙子,宴五品以上于内苑。谓公卿曰:昔汉高定天下,以萧、曹、张、陈为良佐,任以政事。朕应天命,克平区宇,仗任卿等,自谓不谢古人。因举酒以属群臣,极欢而罢。十月甲辰,以有年,宴群臣,赐物各有差。
武德七年二月,宴突厥使。三月,宴从官于琅琊公主第。四月,宴王公亲属于文明殿。六月,宴丘和及交州首领。七月,宴从官于东宫。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武德七年二月,宴突厥使者,奏九部乐于庭。三月己卯,幸琅琊公主第,宴从官五品以上,赉帛各有差。四月癸卯,宴群臣,奏九部乐,赐帛各有差。丙午,宴王公亲属于文明殿。帝见长平王太妃以属,从家人礼,降阶,再拜。酒小阑,移坐翠华殿。帝赋诗,王公递上寿,赐帛各有差。六月戊戌,右武侯大将军丘和,以交州首领来朝,奏九部乐以宴之。七月壬子,幸东宫,宴从官,下至胥徒,颁赐各有差。
武德八年,宴五品以上及群臣、西蕃、突厥诸使。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武德八年正月甲寅,幸秦王第,谓群臣曰:朕以秦王有大功,故于宫中立第以异之,从是宴五品以上,设奇技百戏,赐帛各有差。二月甲午,幸齐王元吉第,宴五品以上,赉赐各有差。三月丁酉,宴群臣于元武门,陈倡优、烂熳之伎。四月丁未,赤雀巢于殿门,宴五品以上,上颂者十馀人,极欢而罢。己丑,宴西蕃、突厥、林邑使者,奏九部乐于庭。五月乙巳,宴五品以上及外戚于内殿,赋诗,赐䌽,极欢而罢。十二月辛巳,车驾狩鸣犊泉回,宴从官,赉物䌽帛各有差。
武德九年三月,宴朝集使。夏,宴群臣。八月,太宗即位,宴群臣于显德殿。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武德九年三月丙申,宴朝集使于百福殿,奏九部乐于庭。五月乙卯,宴群臣。六月癸亥,以秦王为太子,宴群臣,赐帛各有差。七月,传位于太子,帝称太上皇。太宗以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位。甲戌,宴群臣于显德殿前,赐帛各有差。
太宗贞观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音乐志》:贞观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太宗谓侍臣曰:朕昔在藩,屡有征讨,世间遂有此乐,岂意今日登于雅乐。然其发扬蹈厉,虽异文容,功业由之,致有今日,所以被于乐章,示不忘于本也。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进曰:陛下以圣武戡难,立极安人,功成化定,陈乐象德,实弘济之盛烈,为将来之壮观。文容习仪,岂得为比。太宗曰: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公谓文容不如蹈厉,斯为过矣。德彝顿首曰:臣不敏,不足以知之。
贞观二年,宴五品以上,及群臣。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二年六月庚寅,皇太子治生,宴五品以上,赐帛有差。按《册府元龟》:贞观二年五月丙辰,以夏麦大稔,宴群臣,奏九部乐于庭,赐物各有差。九月壬子,宴群臣,奏九部乐,赐帛各有差。赐天下大酺三日,庆有年也。十一月甲子,宴群臣,赐帛各有差。
贞观三年,宴突利可汗及群臣三品以上。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三年正月甲子,宴群臣,奏九部乐,歌太平,舞狮子于庭。赐帛有差。三月甲辰,赐群臣大射于元德门。十一月戊辰,宴五品以上于内殿。帝谓群臣曰:李靖奋忠勇,长驱深入,颉利奔窜,天下无事,岂不乐哉。于是极欢而罢。戊子,宴突利可汗及群臣三品以上于中华殿,帝赋七言诗,极欢而罢。赐杂䌽各有差。
贞观四年,宴三品以上及群臣从官并武功父老。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四年二月己酉,宴三品以上于中华殿。三月戊辰,宴三品以上于林光殿,赐物各有差。七月壬辰,宴群臣于芳华殿,奏九部乐于庭。帝大悦,亲举酒以属群臣。群臣奉觞称庆,极欢而罢,赐帛各有差。九月,幸陇州。丁巳,次武功,宴从官及武功父老,赐帛各有差。十月乙未,皇子诞育,宴三品以上于临华殿,赐帛各有差。
贞观五年正月,宴群臣于昆明池,置酒太安宫,极欢而罢。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五年正月癸酉,大蒐于昆明池。甲戌,宴群臣,奏九部乐,歌太平,舞狮子,赐从官帛各有差。己卯,太上皇诏帝与近臣十许人,汎舟于后园,丝竹递奏。至于大安宫,置酒甚欢,至夜而罢。三月癸亥,赐文武五品以上射于武德殿。四月甲申,宴群臣,赐帛各有差。九月乙丑,赐群臣大射于武德殿。十一月己卯,宴群臣,赐帛各有差。〈又〉武德九年,传位于太子,帝称太上皇。后四年,乃徙居大安宫。太宗亲侍舆辇,百寮陪从。太上皇甚悦,置酒高会,极欢而罢。赐物各有差。太宗后与公卿,谒太上皇于戢武殿,复置酒为欢。谓群臣曰:天下无事,四海乂安。非吾付嘱得所,吾儿孝顺,安能至此乎。明日,复召贵臣十馀人,爰及妃主,置酒于凌烟阁。酒酣,太上皇亲弹琵琶,太宗起舞,公卿上寿,乙夜方散。赐帛各有差。
贞观六年,宴蛮夷及三品以上,并东宫官属,从官父老。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音乐志》:贞观六年,太宗行幸庆善宫,宴从臣于渭水之滨,赋诗十韵。其宫即太宗降诞之所。车驾临幸,每特感庆,赏赐闾里,有同汉之宛、沛焉。于是起居郎吕才以御制诗等于乐府,被之管弦,名为《功成庆善乐》之曲,令儿童八佾,皆进德冠、紫裤褶,为《九功》之舞。冬至享宴,及国有大庆,与《七德》之舞偕奏于庭。
《册府元龟》:贞观六年正月甲戌,宴蛮夷及三品以上于百福殿,赐物各有差。二月丙辰,赐群臣大射于武德殿。戊辰,幸九成宫。戊寅,宴三品以上于丹霄殿,赐从官帛各有差。七月辛未,宴三品以上于丹霄殿。帝从容曰:中夏乂安,四夷宾服,此公卿尽忠之效也。朕实嘉之。然炀帝威加中国,颉利跨有北荒,叶护国富兵精,雄据西域。此三君者,可谓盛矣。失道怙乱,奄致亡灭。朕目睹其事,何能不戒惧也。公等辅导朕躬,绩已成矣。当思长世之策,以相敦勉。于是赐帛各有差。闰八月己卯,宴近臣于丹霄殿楼。帝甚欢,夜分乃散,各赐钱帛有差。九月,帝在九成宫。丙申,以皇太子来朝,宴东宫官属,赐帛各有差。乙巳,宴岐州父老,赐帛各有差。己酉,至庆善宫,宴三品以上于渭水之滨。帝甚欢,赋五言诗。庚戌,宴从官故老,赐帛各有差。贞观七年,赐宴三品以上及州牧蛮夷酋长于元武门。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七年正月癸巳,宴三品以上,及州牧蛮夷酋长于元武门,帝谓侍臣曰:四海和平,天下同乐,自古帝王,罕得事父。太上皇万福膝下之欢,有倍常庆,于是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睹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惕然震悚。武臣列将咸上寿曰:此舞皆是陛下百战百胜之形容。群臣咸称万岁。蛮夷十馀种自请率舞,诏许之,久而乃罢。赐帛各有差。
贞观八年三月,高祖宴突厥使者于两仪殿,亲劳将士还。置酒未央宫。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祖本纪》:贞观八年三月甲戌,高祖宴西突厥使者于两仪殿,顾谓长孙无忌曰: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无忌上千万岁寿。高祖大悦,以酒赐太宗。太宗又奉觞上寿,流涕而言曰: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于是太宗与文德皇后互进御膳,并上服御衣物,一同家人常礼。是岁,阅武于城西,高祖亲自临视,劳将士而还。置酒于未央宫,三品以上咸侍。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高祖大悦,极夜方罢。
贞观九年,以太子纳妃,赐宴群臣。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九年正月甲申,皇太子承乾纳妃苏氏,宴群臣,赐帛各有差。贞观十一年,宴五品以上及从官父老。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十一年正月壬辰,宴五品以上于两仪殿,赐帛各有差。戊申,帝将幸雒阳,宴长安父老于元武门,赐以谷帛。三月戊子,帝在雒阳,引五品以上射于仪鸾殿。丙申,宴从官,赐物各有差。庚子,宴三品以上于西苑。帝御龙舟,汎于积翠池。癸卯,宴雒阳父老于乾元殿,赐以粟帛。十月辛酉,幸积翠池,宴五品以上。帝曰:今兹年谷大登,水潦不能为害。天下既安,边方静息。因此农隙,与公等举酒。酒既酣,各宜赋一事。帝赋尚书,特进魏徵赋西汉。十一月庚戌,宴五品以上及蕃夷于贞观殿,奏九部乐,赐帛各有差。
贞观十二年,宴雒阳父老及五品以上官。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十二年二月壬子,宴雒阳父老,赐帛有差。三月丙子,以皇孙诞育,宴五品以上于东宫。
贞观十三年正月庚子,会群臣,奏功成、庆善及破阵之乐。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贞观十四年正月,宴群臣及吐谷浑、河源王于元武门。九月,宴五品以上于两仪殿。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十四年正月己酉,宴群臣及吐谷浑王、河源王慕容诺曷钤于元武门,奏倡优百戏之乐,赐物各有差。九月乙巳,宴京官五品以上于两仪殿,奏九部之乐。
贞观十五年二月,宴从官及宗姓高年于贞观殿。五月,赐宴于武成殿。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五年三月戊申,幸襄城宫。庚午,发襄城宫。五月,上于武成殿赐宴,因从容谓侍臣曰:朕少在太原,喜群聚博戏,暑往寒逝,将三十年矣。时会中有旧识上者,相与道旧以为笑乐。因谓之曰:他人之言,或有面谀。公等朕之故人,实以告朕,即日政教,于百姓何如。人间得无疾苦耶。皆奏:即日四海太平,百姓欢乐,陛下力也。臣等馀年,日惜一日,但眷恋圣化,不知疾苦。因固请过并州。上谓曰:飞鸟过故乡,犹踯躅徘徊;况朕于太原起义,遂定天下,复少小游观,诚所不忘。岱礼若毕,或冀与公等相见。于是赐物各有差。
《册府元龟》:贞观十五年二月癸丑,宴从官及山东宗姓、雒阳高年于贞观殿,奏九部乐,赐帛各有差。贞观十六年十月,宴诸蕃使于两仪殿。十一月,宴武功士女于庆善宫。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六年冬十一月丙辰,狩于岐山。丁卯,宴武功士女于庆善宫南门。酒酣,上与父老等涕泣论旧事,老人等递起为舞,争上万岁寿,上各尽一杯。
《册府元龟》:贞观十六年三月戊午,赐百寮大射于观德殿。十月庚子,宴诸蕃使于两仪殿。帝谓沙钵罗俟斤曰:延陁本一部,落俟斤本我所立,始十馀年,自算何如颉利之众,而侵我边疆。我才发甲骑,倾其部落。尔欲与我为冤,不过欲费我边境十羊五马耳。今见尔遣使谢罪,舍尔前过,情好如初。宴罢,赐帛各有差。十一月甲子,幸庆善宫,召武功之邰城、立节三时、丰义四乡士女七十以上,及居宫侧数百人赐宴。帝谓之曰:朕幼遭隋乱,栉风沐雨,饥不遑食,以救苍生。百姓得无死亡,二十馀年矣。今重还旧乡,与父老相见。此宫,先皇所居,朕之生处。至此伤心,触物增感,因泣下沾襟。群臣莫不欷歔。又曰:今诏父老言宴,少自宽割耳。又谓从臣曰:人或时览物不能自知,朕昔在隋朝,五品初不可望。公等其时,多有未仕。朕今君临四海,公等并居高列。君臣相遇,千载一时。朕与诸公各自知也。遂纵酒尽欢。其父老中,或宿经役事,或旧媪苍头,皆舞蹈欢醉,争前上寿。或因言屈滞者,帝咸理之。宴毕,赐帛各有差。其无官者,并加泛级。乙亥,以舆驾还宫,宴百寮,奏十部乐,先是,伐高昌,收其乐工付太常,增九部乐为十部。
贞观十七年六月,赐并州父老宴。闰月,大飨百寮。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十七年六月甲午,并州父老百馀人诣阙,奏称:陛下肇开帝业,发迹太原。皇太子疏爵晋藩,作牧并部。臣等不胜庆幸,今来奉贺。帝赐宴及物以遣之。闰六月庚申,薛延陁可汗子突利设献馔,帝于相思殿大飨百寮,盛陈宝器,奏庆善破阵乐并十部之乐,及橦求跳丸、舞剑之技。突利设再拜,上千万岁寿。赐金帛各有差。十一月甲辰,诞皇太子太孙,宴百寮于弘教殿。帝幸东宫,自殿北门而入,太子自投阶下,舞蹈,称万岁。帝谓宫臣曰:顷来生业稍可,非乏酒食。而唐突公等宴会者,朕甲馆之庆,故就公为乐耳。咸称万岁。酒酣,帝起舞,群臣并舞,乐极而罢。赐物各有差。
贞观十八年,春宴诸蕃使及三品以上于元武门。十月,宴雍州父老于上林苑。十一月,宴雒州父老于仪鸾殿。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八年冬十月癸卯,宴雍州父老于上林苑,赐粟帛。十一月庚辰,遣使巡问郑、汝、怀、泽四州高年,宴赐之。
《册府元龟》:贞观十八年正月丙戌,宴诸蕃使于元武门,赐物以遣之。二月辛酉,诏三品以上,赐宴于元武门。帝既工隶书,又好飞白,于王卫之间,别更立意。遂触类增长,精妙绝伦。每有新奇,群臣无不下拜启请。是日,帝操笔作飞白书,群臣乘酒,就帝手中相竞。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引付法。帝笑而言曰:昔有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五月甲戌,诏司徒长孙无忌以下十馀人于丹霄殿,赐宴,各赐膜皮。右卫大将军薛万彻预焉。帝意在万彻,而误呼其兄万均,怆然不乐曰:万均,朕之勋旧。不幸早亡,朕不觉呼名,岂其魂灵欲朕之赐也。因令取皮,呼万均以同赐,而焚之于前。侍坐者无不感叹。十月癸卯,宴雍州父老千一百人于上林苑。帝谓之曰:朕剪除丧乱,海内乂安,百姓复业,各循其理。而辽东数城,中国旧地。莫离支狼子野心,虐弑其主。朕欲存其国而吊其人,所以将幸雒阳,有事经略安复三韩之地,一二年方还。故诏父老别耳。子孙从行者,朕躬自巡抚,勿以为虑。赐百岁以上毡被袍各一疋,帛十段,粟十石。九十以上帛五段,粟五石。八十以上帛三段,粟二石。十一月壬午,宴雒州父老一百九十人于仪鸾殿,班赐有差。
贞观十九年十月,诏营州刺史父老及契丹等蕃长宴会。十一月,大飨军士诏定州孝行著闻者,与宗姓老人同赐宴会。十二月,诏文武五品以上,赐宴。按《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九年二月庚戌,发洛阳宫,以伐高丽。四月癸卯,誓师于幽州,大飨军。九月癸未,班师。十一月癸酉,大飨军于幽州。
《册府元龟》:贞观十九年十月,征辽还,次营州。戊申,诏本州刺史父老及契丹等蕃长首领宴会。父老年七十以上,契丹等蕃长以下,各班赐缯锦绫数千万段。十一月癸酉,帝至幽州,幸城南,大飨军士。劳之曰:朕执赏罚之柄,悬诸日月,有功于国,赏不踰时。饮至之礼,古今常事。朕欲遍置酒殽,咸宜乐饮。甲戌,宴从官三品以上,赐物各有差。丙戌,回幸定州,时太子监国,处定州。诏定州管内孝行著闻者,宜与宗姓老人同赐宴会。十二月,帝不豫,步辇幸并州。辛酉,文武三品以上,及中书门下四品以上,以帝疾瘳,诣阙,上礼诏,引文武五品以上赐宴,遣皇太子宣旨曰:臣之于君,义犹父子。朕顷遭肿疾,见公等忧惶。今者疾除,复见公等喜悦。此之忠烈,简在朕心。不费上礼,肴膳丰洁,固不可独进,与公等同欢。酒举,乐奏。司徒长孙无忌以下,更上千万岁寿。帝悉为举卮。奏破阵乐,舞狻猊车橦丸剑,数百人齐作。帝乐饮,臣下极欢。将夕乃罢。赐物各有差。
贞观二十年正月,宴从官及太原父老。七月,宴五品以上于飞霜殿。十二月,宴铁勒回纥俟利发等于芳兰殿。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二十年春正月,上在并州,宴从官及起义元从,赐粟帛、给复有差。
《册府元龟》:贞观二十年正月庚辰,引从官及太原父老而宴之,赐物各有差。七月辛亥,帝疾愈,宴五品以上于飞霜殿,丝竹递奏,群臣上寿,极欢而罢。赐绫锦各有差。十二月庚辰,以铁勒回纥、俟利发等诣阙朝见,宴于芳兰殿,恩赐甚渥。仍敕所司加礼供给,每五日一会。
贞观二十一年,大宴铁勒回纥诸部。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铁勒回纥部、拔野古部、同罗部、思结部、浑部、斛薛部、奚结部、阿跋部、契苾羽部、白霫部,其渠帅各率所部归附。及还,帝御天成殿,陈十部乐,宴而遣之。设高坫于殿前,置银瓶于坫上,自左閤内,潜流酒泉,通于坫脚,而涌殿前瓶中。又置大银盆,其实百斛,倾瓶注于盆中。铁勒数千人,共饮其半。杂类惊骇,私相谓曰:天子赐我曹此瓶,还部落中倾之,岂不尝是酒也。又诏文武五品以上,令外厨给酒胾于尚书都堂以饯之。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会四夷君长于天成殿。二月,宴西突厥贺鲁于嘉寿殿。十月,宴五品以上于紫微殿。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乙未,奏十部乐,会四夷君长于天成殿。王公称觞上寿,赐帛各有差。二月丙寅朔,朝集使奏辞,引五品以上升殿,宴。四月乙亥,西突厥贺鲁以王师问罪龟兹,固请前驰,愿为乡导,仍以数十骑驰谒。诏授昆丘道行军总管,宴之于嘉寿殿,及文武三品,毕景甚欢,锡贺鲁绫䌽,仍解所服之衣以赐。十月己巳,隰丘道军将阿史那社尔击龟兹,破之。帝闻之,大悦,宴五品以上于紫微殿。从容谓群臣曰:夫乐有数种,至如土城竹马、游戏阡陌之间,此童幼之乐。饰金翠,曳罗绮,此妇人之乐。贱籴贵出,贸迁有无,此商贾之乐。高官厚禄,名位昭显,此仕进之乐。受脤出征,前无劲敌,此将帅之乐。四海宁一,六合无尘,端拱岩廊,社稷安固,此帝王之乐也。顷命将征西,今已剋捷,万里清泰,战士咸得还家。此朕为乐之时。因赐群臣倾觯,极欢而罢。
贞观二十三年,宴饯新罗国王。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二十三年二月癸巳,特进新罗王金春秋还国,令三品以上宴饯之,优礼甚备。
高宗永徽元年春正月壬寅,御太极殿,受朝而不会。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云云。永徽三年,宴三品于百福殿。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永徽三年二月甲辰,宴三品于百福殿。帝举酒极欢,赐以锦䌽各有差。甲寅,京城百姓以岁旱,帝避正寝,撤膳,遂降甘雨,相率宴乐,兼奏倡优百戏。帝御安福门楼以观之。永徽五年四月癸巳,宴文武群官及麟游县老人于元武门,赐物各有差。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显庆元年正月己卯,宴文武群官及朝集使、蕃客、京城老人八十以上。赐物各有差。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显庆二年二月,幸雒阳宫。癸亥,御贞观殿,宴从行文武官及雒州父老宗姓等,赐物各有差。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显庆五年二月,宴从官及诸亲、并州官属父老。三月,皇后宴亲族邻里,会命妇。十二月,诏侍臣及蕃客夜宴。
《唐书·高宗本纪》:显庆五年春正月甲子,如并州。三月丙午,皇后宴亲族邻里于朝堂,会命妇于内殿。赐从官五品以上、并州长史司马勋一转。妇人八十以上版授郡君,赐毡衾布帛。
《旧唐书·高宗本纪》:显庆五年二月,至并州。丙戌,宴从官及诸亲、并州官属父老,赐帛有差。
《册府元龟》:显庆五年二月,会从官及诸亲并州官属父老等,奏九部乐,极欢而罢。十二月辛未,校猎于长社之安乐川。丙子,诏侍臣及蕃客夜宴,帝赋诗以纪讲习之事。
龙朔元年,敕设宴礼于沛王宅。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龙朔元年九月壬子,敕中书门下五品以上诸司长官、尚书省侍郎并诸亲三等以上,并诣沛王宅设宴礼,奏《九部乐》。礼毕,赐帛杂䌽等各有差。
麟德元年,幸旧宅,宴群臣。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麟德元年八月丙子,帝自万年宫还,便幸旧宅。丁丑,宴群臣,赐物有差。
乾封元年,大宴群臣,及诸岳牧。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乾封元年春正月癸酉,宴群臣,陈《九部乐》,赐物有差,日昳而罢。丙子,皇太子弘设会。
《册府元龟》:乾封元年正月戊辰朔,有事于泰山。壬申,礼毕,御朝觐坛,受朝贺。癸酉,帝谓群臣曰:升中大礼,不行来数千载。近代帝王虽称封禅,其间事有不同,或谓求仙克禋,或以巡游望拜,皆非崇祖业。近在隋朝,丧乱最甚。老小填沟壑,少壮染兵锋。高祖发自晋阳,拨乱反正。先朝躬擐甲胄,赞成大业,扫除氛祲,廓清区宇。遂得四海宅心,万邦仰化。朕丕承宝,历十有七年,终日孜孜,夙夜无怠。属国家无事,天下太平,华夷乂安,远近敦睦。所以躬亲展礼,褒赞先烈。情在归功固,非为己遂。得上应天心,下允人望。今大礼既成,深以为慰。公等休戚是同,故应共此庆。欲与公等饮宴尽欢,各宜在外更衣,即来相见。乃敕所司撤幄帐,施御床,三品以下升坛,四品以下列坐。坛下纵酒设乐,群臣及诸岳牧,竞来上寿起舞,日晏方止。四月甲辰,帝至京师,先谒太庙。是日,御景云阁,宴群臣,设九部乐,颁赐䌽各有差。
总章元年,百官献食,贺破高丽。帝御观德殿,宴之。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总章元年十月癸丑,文武官献食,贺破高丽。帝御元武门之观德殿,宴百官,设九部乐,极欢而罢。赐帛各有差。
咸亨元年,宴京城父老。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咸亨元年十一月壬戌,帝亲于殿前,宴京城父老。有不能行者,仍许子弟扶至殿庭。宣敕谓之曰:朕虽居九重之内,尝以万姓为心,而诚不动天,遂使阴阳错谬。自从去岁关中旱俭,禾稼不收,多有乏绝,百姓不足,责在朕躬。每自思此,深以为愧。今雒口仓廪,且复充实,更为转运,于是艰辛。理有便宜,所以行也。故召卿等为宴别耳。仍节级赐物,及黄袍等以遣之。
咸亨三年六月甲寅,御冷泉宫亭子,召许敬宗及东西台三品,举酒作乐。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咸亨四年,召五品以上诸亲宴太子宫。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咸亨四年秋七月庚午,太子新宫成,上召五品以上诸亲宴太子宫,极欢而罢。
上元元年九月辛亥,百寮具新服,上宴之于麟德殿。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仪凤三年,宴百寮及诸亲于咸亨殿。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仪凤三年秋七月丁巳,宴近臣诸亲于咸亨殿。上谓霍王元轨曰:去冬无雪,今春少雨,自避暑此宫,甘雨频降,夏麦丰熟,秋稼滋荣。又得敬元表奏,吐番入龙支,张虔勖与之战,一日两阵,斩馘极多。又太史奏,七月朔,太阳合亏而不亏。此盖上天垂祐,宗社降灵,岂虚薄所能致此。又男轮最小,特所留爱,比来与选新妇,多不称情;近纳刘延景女,观其极有孝行,复是私衷一喜。思与叔等同为此欢,各宜尽醉。上因赋七言诗效柏梁体,侍臣并和。
《册府元龟》:仪凤三年,宴百寮。饮酣,帝赋诗,作柏梁体曰:屏欲除奢政返淳。皇太子曰:叨恩监守恋晨昏。霍王元轨曰:圣德无为同混元。相王轮曰:长欢膝下镇承恩。右仆射戴至德曰:天皇万福振长源。黄门侍郎来尝曰:策蹇叨荣青琐门。中书侍郎薛元超曰:鹓池滥职奉王言。自馀群臣,以次继作,日晏而罢。
调露二年正月,宴诸王、诸司三品以上及诸州都督刺史于洛城南门。四月,大会百寮于九元殿。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调露二年春正月乙酉,宴诸王、诸司三品以上、诸州都督刺史于洛城南门楼,奏新造《六合还淳》之舞。
《册府元龟》:调露二年四月癸酉,九元殿,会文武百僚。谓曰:匈奴为患,侵镐及方。自秦汉以来,即有此弊。我国家拓定四海,尚亏事大之礼。贞观之始,犹自执迷。所以命将出师,频有摧殄。遂使土分瓦解,君臣面缚。未忍歼殄,许以自新。五十年间,俱称臣妾。自去冬以来,忽相扇动,潜行合聚,远事交结,遂杀戮百姓,侵损边陲。故遣裴行俭等,聊申薄伐,军威暂举,兵不血刃,应时破溃,款伏军门。朕自闻以来,情甚欢慰。故广召百官,以申宴喜。王公卿士,想同兹庆。
中宗嗣圣六年〈即武后永昌元年〉,赐百官宴乐。
《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垂拱五年四月,雍州永安人唐同泰,伪造瑞石于洛水,献之。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于是号其石为宝图,赐百官宴乐,赐物有差。〈按《本纪》:垂拱五年,改元永昌。〉
神龙元年,宴房州父老及皇后内外诸亲。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神龙元年四月壬子,宴房州父老于雒城南门,各赐勋一级帛十五段。己巳,宴皇亲及皇后内外诸亲于武成殿,赐物有差。
景龙二年,宴群臣及坚昆使于两仪殿。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景龙二年十一月辛巳,以安乐公主出降,宴群臣于两仪殿。十二月丙申,宴坚昆使于两仪殿。
景龙三年正月,宴侍臣学士及近亲。十一月,宴兵部韦嗣立庄舍。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中宗本纪》:景龙三年春正月乙亥,宴侍臣及近亲于梨园亭。秋七月辛酉,幸梨园亭,宴侍臣学士。八月乙巳,幸安乐公主山亭,宴侍臣、学士,赐缯帛有差。九月壬戌,幸九曲亭子,宴侍臣、学士。冬十月庚寅,幸安乐公主金城新宅,宴侍臣、学士。
《册府元龟》:景龙三年十一月庚子,幸兵部韦嗣立庄舍,宴赐甚厚。
景龙四年正月,宴吐蕃使于苑内毬场。四月,置酒芳林园。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中宗本纪》:景龙四年春三月甲寅,幸临渭亭修禊饮,赐群官柳棬以辟恶。夏四月丁亥,上游樱桃园,引中书门下五品已上诸司长官学士等入芳林园尝樱桃,便令马上口摘,置酒为乐。乙未,幸隆庆池,结䌽为楼,宴侍臣,泛舟戏乐。
《册府元龟》:景龙四年正月乙丑,宴吐蕃使于苑内毬场,命驸马都尉杨慎交与吐蕃使打毬,帝率侍臣观之。
睿宗景云二年,宴吐蕃使及突厥可汗男杨我支特勒。
《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景云二年正月乙卯,宴吐蕃使,赐物有差。九月丁酉,宴吐蕃使于承庆殿。十一月戊子,御承天门宴突厥可汗男杨我支特勒。
先天元年正月,宴突厥可汗男杨我支特勒。七月,宴群臣。八月,宴吐蕃使。
《唐书·睿宗本纪》:先天元年正月,改元曰太极。二月,改元曰延和。七月己卯,幸安福门观乐,三日而止。八月,立皇太子为皇帝,大赦,改元。 按《册府元龟》:太极元年正月乙未朔,御安福门,宴突厥可汗男杨我支特勒。延和元年七月庚申,御安福门,宴群公卿士,设太常九部乐。帝夜观乐焉。先天元年八月己酉,吐蕃遣使朝贺,帝宴蕃使于武德殿,设太常四部乐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