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七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七十四卷目录

 朝贺部艺文二〈诗〉
  小雅庭燎三章
  赠傅休奕         魏程晓
  答程晓诗        晋傅休奕
  又             前人
  失题            前人
  元会曲          齐谢朓
  守东华门开       梁简文帝
  早朝车中听望        何逊
  赋得谒帝承明庐      陈江总
  赋得待诏金马门       何胥
  入朝守门开       北周王褒
  冬至乾阳殿受朝      隋炀帝
  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    同前
  奉和从叔光禄愔元日早朝  李孝贞
  奉和冬至乾阳殿受朝应诏   牛弘
  春晚看群公朝还      陈子良
  正日临朝         唐太宗
  奉和正日临朝       岑文本
  和韦舍人早朝       沈佺期
  早朝           韦元旦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贾至
  早朝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前人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      前人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
                前人
  奉贺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参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前人
  送崔员外入奏因访故园    前人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京   前人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江都 杜甫
  奉寄章十侍御        前人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前人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前人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前人
  晚出左掖          前人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前人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前人
  紫宸殿退朝口号       前人
  早朝日寄所知       皇甫曾
  早朝            耿湋
  奉和库部庐四兄曹长元日朝回 韩愈
  春日早朝          张籍
  早朝           杨巨源
  春日早朝应制       窦叔向
  和刘禹锡主客冬初拜表怀上都故人 姚合
  春日早朝寄刘起居      前人
  秋日早朝          许浑
  雪后观象阙待漏      张少博
  宫词一百首〈录二〉    宋宋白
  早朝感事         欧阳修
  次韵正旦会朝       元袁桷
  元日朝回          前人
  早朝兴圣宫次韵       前人
  大明殿早朝        欧阳元
  次韵元日朝贺       傅若金
  元日会朝大明宫      柯九思
  雪中早朝          张翥
  早朝           李延兴
  元日应教和裴都事朝回   李思齐
  早朝           明仁宗
  午朝次韵          吴宽
  早朝            商辂
  候朝            杨慎
  元日早朝         李东阳
  前题            前人
  雪后早朝          前人
  庚戌八月二十二日恭闻奉天殿视朝 谢榛
  新秋早朝          王燧
  午门阙上          魏观
  春夜省内寓直        刘绘
  拟奉和早朝大明宫之作    高采
  雨中放朝出左掖      文徵明
  奉和张司谏左掖夜直     郑琰 朝贺部纪事
 朝贺部杂录

礼仪典第二百七十四卷

朝贺部艺文二〈诗〉

《小雅庭燎三章》

王将起视朝,不安于寝,而问夜之早晚。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赠傅休奕》魏·程晓

三光飞景,玉衡代迈。龙集甲子,四时成。权舆授代,徐陈荡秽。元服初嘉,万福咸会。赫赫应门,严严朱阙。群后扬扬,庭燎晰㽼。

《答程晓诗》晋·傅休奕

奕奕两仪,昭昭太阳。四气代升,三朝受祥。济济群后,峨峨圣皇。元服肇御,配天垂光。伊周作弼,王室惟康。颙颙兆民,蠢蠢戎膻。率土充庭,万国奉蕃。皇泽云行,神化风宣。六合咸熙,遐迩同欢。赫赫明明,天人合和。下罔遗滞,焦朽斯华。矧我良朋,如玉之嘉。穆穆雍雍,兴颂作歌。

又             前人

羲和运玉衡,招摇赋朔旬。嘉庆形三朝,美德扬初春。圣主加元服,万国望威神。伊周敷元化,并世瞻天人。洪崖歌山岫,许由嗟水滨。

《失题》前人

元正始朝享,万国执圭璋。枝灯若火树,庭燎继天光。

《元会曲》齐·谢朓

二仪启昌历,三阳应庆期。圭贽纷成序,鞮译憬来思。分阶赩组练,充庭罗翠旗。觞流白日下,吹溢景云滋。天仪穆藻殿,万宇寿皇基。

《守东华门开》梁·简文帝

脂车向驰道,总辔息中华。落关犹待漏,交戟未通车。薄云初启雨,曙色欲成霞。堑流铺紫若,城风泛橘花。弦诵终无取,顾己自怀嗟。

《早朝车中听望》何逊

诘旦钟声罢,隐隐禁门通。蘧车响北阙,郑履入南宫。宿雾开驰道,初日照相风。胥徒纷络绎,驺御或西东。暂喧耳目外,还保性灵中。方验游朝市,此说不为空。

《赋得谒帝承明庐》陈江总

雾开仁寿殿,云绕承明庐。轮停绀幰引,马度红尘馀。香貂拜黻衮,花绶拂元除。谒帝升清汉,何殊入紫虚。

《赋得待诏金马门》何胥

汉家一统轨,济济万国朝。飞缨拂晓雾,轻辇逐晨飙。槐衢映绿绂,日彩丽金貂。此时参待诏,谁复想渔樵。

《入朝守门开》北周·王褒

凤池通复道,严驾早凌晨。铁符行警曙,银棨未开闉。堑暗城无影,晴新路不尘。屯兵引画剑,骑吹动斑轮。徒知仰睿藻,抽辞殊未申。

《冬至乾阳殿受朝》隋炀帝

北陆元冬盛,南至晷漏长。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至德惭日用,治道愧时康。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缨佩既济济,钟鼓何锽锽。文戟翊高殿,采眊分修廊。元首乏明哲,股肱贵惟良。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

《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同前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帷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稽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饘肉,韦韝献酒杯。如何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奉和从叔光禄愔元日早朝》李孝贞

铜浑变春节,玉律动年灰。暧暧城霞旦,隐隐禁门开。众灵凑仙府,百神朝帝台。叶令双凫至,梁王驷马来。戈鋋映林阙,歌管沸尘埃。保章望瑞气,尚书灭火灾。冠冕多秀士,簪裾饶上才。谁怜张仲蔚,日暮返蒿莱。

《奉和冬至乾阳殿受朝应诏》牛弘

恭己临万宇,宸居御八埏。作贡菁茅集,来朝圭黻连。司仪三揖盛,掌礼九宾虔。重栏映如璧,复殿绕非烟。

《春晚看群公朝还》陈子良

游子惜春暮,策杖出蒿莱。正直康庄晚,群公谒帝回。履度南宫至,车从北阙来。珂影傍明月,笳声动落梅。迎风采旄转,照日绶花开。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绮云临舞阁,丹霞薄吹台。轻肥宁所羡,未若反山隈。

《正日临朝》唐太宗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振岩廊。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奉和正日临朝》岑文本

时雍表昌运,日正叶灵符。德兼三代礼,功包四海图。踰沙纷在列,执玉俨相趋。清跸喧辇道,张乐骇天衢。拂蜺九旗映,仪凤八音殊。佳气浮仙掌,薰风绕帝梧。天文光七政,皇恩被九区。方陪瘗玉礼,珥笔岱山隅。

《和韦舍人早朝》沈佺期

阊阖连云起,岩廊拂雾开。玉珂龙影度,珠履雁行来。长乐宵钟尽,明光晓奏催。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才。俨若神仙去,纷从霄汉回。千春奉休历,分禁喜趋陪。

《早朝》韦元旦

震维芳月季,宸极众星尊。佩玉朝三陛,鸣珂度九门。挈壶分早漏,伏槛耀初暾。北倚苍龙阙,西临紫凤垣。词庭草欲奏,温室树无言。鳞翰空为沗,长怀圣主恩。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贾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早朝》王维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城乌睥睨晓,宫井辘轳声。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前人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前人

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玉漏随铜史,天书拜夕郎。旌旗映阊阖,歌吹满昭阳。官舍梅初紫,宫门柳欲黄。愿将迟日意,同与圣恩长。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前人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曲和皆难。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前人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送崔员外入奏因访故园》前人

欲谒明光殿,先趋建礼门。仙郎去得意,亚相正承恩。竹里巴山道,花间汉水源。凭将两行泪,为访邵平园。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京》前人

送客飞鸟外,城头栖最高。尊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相思灞陵月,祇有梦偏劳。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江都》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逆臣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麒麟阁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贺端午。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奉寄章十侍御》前人

时初罢梓州刺史、东川留后,将赴朝廷。

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指挥能事回天地,训练彊兵动鬼神。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朝觐从容问幽侧,勿云江汉有垂纶。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前人

按黄鹤云时,杜鸿渐以黄门侍郎镇蜀。既平崔旴之难,遂还朝。原注云,韶比兼开江使,通成都外江,下峡舟船。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莫度清秋吟蟋蟀,早开黄阁画麒麟。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前人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前人


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激扬音韵彻,籍甚众多推。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北辰徵事业,南纪赴恩私。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尊前江汉阔,后会且深期。

《晚出左掖》前人

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前人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前人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紫宸殿退朝口号》前人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昼漏稀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早朝日寄所知》皇甫曾

长安雪后见归鸿,紫禁朝天拜舞同。曙色渐分双阙下,漏声遥在百花中。炉烟乍起开仙仗,玉佩成行引上公。共荷发生同雨露,不应黄叶久随风。

《早朝》耿湋

钟鼓馀声里,千官向紫微。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清漏闻驰道,轻霞映琐闱。犹看嘶马处,未启掖垣扉。
《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韩愈
天仗宵严建羽旄,春云送色晓鸡号。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戎服上趋承北极,儒冠列侍映东曹。太平时节难身遇,郎署何须笑二毛。

《春日早朝》张籍

晓陌春寒朝骑来,瑞云深处见楼台。夜来新雨沙堤湿,东上閤门应未开。

《早朝》杨巨源

钟传清禁才应彻,漏报仙闱俨已开。双阙薄烟笼菡萏,九成初日照蓬莱。朝时但向丹墀拜,仗下方从碧殿回。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

《春日早朝应制》窦叔向

紫殿俯千宫,春松应合欢。御炉香焰暖,驰道玉声寒。乳燕翻珠缀,祥乌集露盘。宫花一万树,不敢举头看。

《和刘禹锡主客冬初拜表怀上都故人》姚合


九陌諠諠骑吏催,百官拜表禁城开。林疏晓日明红叶,尘静寒霜覆绿苔。玉佩声微班始定,金函光动案初来。此时共想朝天客,谢食方从閤里回。

《春日早朝寄刘起居》前人

九衢寒雾敛,双阙曙光分。彩仗迎春日,香烟接瑞云。佩声清漏间,天语侍臣闻。莫笑冯唐老,还来谒圣君。

《秋日早朝》许浑

宵衣应待绝更筹,环佩锵锵月下楼。井转辘轳千树晓,锁开阊阖万山秋。龙旂尽引趋金殿,雉扇才分拜玉旒。虚戴铁冠无一事,沧江归去老渔舟。

《雪后观象阙待漏》张少博

残雪初晴后,鸣珂奉阙庭。九门传晓漏,五夜候晨扃。北斗横斜汉,东方落曙星。烟氛初动色,簪佩未分形。雪重犹垂白,山遥不辨青。鸡人更唱处,偏入此时听。
《宫词一百首》〈录二首〉宋白
千官朝拥五门前,一路春风蜡烛烟。宫漏乍停班已定,紫云开处望尧天。
万国车书一太平,宫花无数管弦声。近臣入奏新祥瑞,昨夜黄河彻底清。

《早朝感事》欧阳修

疏星牢落晓光微,残月苍龙阙角西。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羽仪虽接鸳兼鹭,野性终存鹿与麛。笑杀汝阴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

《次韵正旦会朝》元·袁桷

阊阖春回旭日鲜,花光摇曳佩仙仙。金莲漏下催初刻,玉笋班齐祝万年。香拥衮龙开黼座,风回笙鹤舞钧天。朝元法曲谁传得,归醉蓬莱话日边。

《元日朝回》前人

万国梯航满禁衢,卉裳象译语音殊。凤箫声送纤腰舞,雉扇行分两翼趋。花气欲浮金凿落,云光疑下锦流苏。词臣不识金泥秘,点指薇垣颂六符。

《早朝兴圣宫次韵》前人

万马东西甬路斜,银河初曙起宫鸦。天香随辇凝三素,风絮沾袍点六花。铜史漏浮催卓午,玉奴声转进流霞。词臣点缀瑶池事,底用秋风海上槎。

《大明殿早朝》欧阳元

扶摇万里上青霄,凤阙龙池步步瑶。驼背负琛金络索,象身备驾玉逍遥。衣冠俯伏传呼岳,干羽低回看舞韶。湖海布衣瞻盛事,他时田野梦天朝。

《次韵元日朝贺》傅若金

宫漏催朝烛影斜,千官鸣玉动晨鸦。交龙拥日明丹扆,飞凤随云绕画车。宴罢戴花经苑路,诗成传草到山家。小儒未得随冠冕,遥听钧天隔彩霞。

《元日会朝大明宫》柯九思

轩冕朝元涌翠埃,中天鸡唱内门开。云飘五凤层楼矗,日绕群龙法驾来。谒者引班联宝带,上公称寿进金杯。撞钟告罢宫花侧,人指儒冠锡宴回。

《雪中早朝》张翥

北风吹雪浩漫漫,晓出津桥立马看。春入上林花树早,水连平地海波乾。金城万雉微茫湿,月阙双龙赑屃寒。今日天颜知有喜,紫宸朝下散千官。

《早朝》李延兴

霜白掖楼晓,寒鸦城上啼。微云阊阖外,斜月建章西。忧国心常切,成功计转迷。十年京阙下,老病尚羁栖。

《元日应教和裴都事朝回》李思齐

海上琼楼接五城,人间歌吹近蓬瀛。云移豹尾旌旗动,日射螭头剑佩明。拜舞尽随仙仗入,退归还认玉珂鸣。欣欣百草含春意,得傍东君暖处生。

《早朝》明·仁宗

淡月低鳷鹊,祥云绕建章。金门森羽卫,宝鼎霭名香。日上东方曙,风轻晓殿凉。千官朝退后,咨访接贤良。

《午朝次韵》吴宽

卫士成行总面东,朱门传跸静如空。高飞海燕红云近,煖入宫花白日中。华盖逼时瞻北极,袗衣垂处咏南风。银台奏罢诸司事,旰食多劳念圣躬。

《早朝》商辂

五夜漏声繁,春风启帝阍。轮蹄驰大道,冠冕拜殊恩。禁柳迎旌旆,宫花隐掖垣。从容侍朝罢,雨露满乾坤。

《候朝》杨慎

文华接武英,凤吹应鸡鸣。月晃牙牌字,风传玉佩声。天香飘左掖,宫漏隔西清。不是班行迥,焉知夙夜情。

《元日早朝》李东阳

紫殿朱阑白玉坡,天风吹乐下云和。城头星斗知春早,苑外旌旗拂曙多。凤历载看新岁纪,龙池初暖旧恩波。拟将无逸陈周戒,咫尺君门奈远何。

《前题》前人

九门深掩禁城春,香雾笼街不动尘。玉帐寒更传虎卫,彤楼晓色听鸡人。帘前乐应红灯起,阶下班随䌽仗陈。朝散东华看霁日,午烟晴市一时新。

《雪后早朝》前人

六日长安雪满城,五更钟鼓一时晴。水晶宫冷云犹冻,鳷鹊楼高月正明。朝马不嘶金勒静,院灯无影玉堂清。秪应天上寒如许,怪底人间梦不成。

《庚戌八月二十二日恭闻奉天殿视朝》谢榛


上苑凉飔起,西山瑞霭浓。玉珂天汉路,金阙午时钟。剑佩炉香近,旌旗日影重。宫墙落杨柳,水槛出芙蓉。万舞趋丹凤,千官识衮龙。遥传北伐诏,光耀紫泥封。

《新秋早朝》王燧

宫井梧桐一叶飞,新凉先到侍臣衣。苍龙阙上银河转,丹凤楼头玉漏稀。晓仗分行环御辇,夕郎鸣佩出仙闱。自怜虎观叨陪从,簪笔惭无补万机。

《午门阙上》魏观

旌旗旖旎集中衢,日上金桥剑佩趋。双阙云中开凤扇,六王天上捧龙舆。成均被命仍敷教,大本承恩复说书。殊渥无涯嗟未报,几回退食重踟蹰。

《春夜省内寓直》刘绘

月转周庐映宿光,烟飘汉署引仙郎。初披御府黄门被,已接天衣侍女香。窗前钟报知长乐,户外钟悬是建章。银浦初飞披南馆,羽林宿卫周庐满。司隶陈兵入禁齐,相君留对归家晚。珠箔高褰动阁铃,金钥乍悬传漏板。虎观氤氲云半遮,龙池呜咽水全斜。澹澹碧天遥度雁,盈盈宫树暗藏鸦。露滴天街应亸柳,风回上苑想飞花。丞郎清切连华屋,夜深尚剪芸窗烛。起草谁为谏猎章,抽毫并和阳春曲。天长地久颂尧年,万国欢腾侍御筵。共道韶音博士奏,还闻珍膳大官传。惭愧小臣空食禄,明朝宴会赐金钱。

《拟奉和早朝大明宫之作》高采

明光漏尽晓寒催,长乐疏钟度凤台。月隐禁城双阙迥,云迎仙仗九重开。旌旗半掩天河落,阊阖平分曙色来。朝罢佩声花外转,回看佳气满蓬莱。

《雨中放朝出左掖》文徵明

霏微芳润浥霓旌,历落彤墀散履声。暝色浮烟迷左掖,碧云将雨近西清。柳垂青琐千丝重,水落银桥万玉鸣。沾洒不辞袍袖湿,天街尘净马蹄轻。

《奉和张司谏左掖夜直》郑琰

汉殿秋生禁柳黄,露融仙掌色苍苍。铜龙水咽鸡人漏,金象烟销鸟篆香。云度钟声浮苑树,月临花影上宫墙。夜闻待诏传天语,法驾明朝幸建章。

朝贺部纪事

《后汉书·南蛮列传》:交阯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成王以归周公。公曰:德不加焉,则君子不享其质;政不施焉,则君子不臣其人。吾何以获此赐也。其使请曰:吾受命吾国之黄耇曰:久矣,天之无烈风雷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有则盍往朝之。周公乃归之于王,称先王之神致,以荐于宗庙。
《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成公三年十二月,齐侯朝于晋,将授玉。郤克趋进曰:此行也,君为妇人之笑辱也。寡君未之敢任。晋侯享齐侯,齐侯视韩厥,韩厥曰:君知厥也乎。齐侯曰:服改矣。韩厥登举爵曰:臣之不敢爱死,为两君之在此堂也。
襄公二十二年,夏,晋人徵朝于郑,郑人使少正公孙侨对曰:在晋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于是即位。即位八月,而我先大夫子驷,从寡君以朝于执事,执事不礼于寡君,寡君惧因是行也。我二年六月,朝于楚,晋是以有戏之役。楚人犹竞而申礼于敝邑,敝邑欲从执事,而惧为大尤。曰,晋其谓我不共有礼,是以不敢携贰于楚。我四年三月,先大夫子蟜又从寡君以观衅于楚。晋于是乎有萧鱼之役,谓我敝邑,迩在晋国,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楚亦不竞,寡君尽其土,实重之以宗,器以受齐,盟遂帅群,臣随于执,事以会岁终,贰于楚者,子侯,石盂,归而讨之。溴梁之明年,子蟜老矣。公孙夏从寡君以朝于君,见于尝酎,与执燔焉。间二年,闻君将靖东夏。四月,又朝以听事,期不朝之间,无岁不聘,无役不从,以大国政令之无常,国家罢病,不虞荐至,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大国若安定之,其朝夕在庭,何辱命焉。若不恤其患,而以为口实,其无乃不堪任命,而剪为仇雠。敝邑是惧。其敢忘君命,委诸执事,执事实重图之。
襄公二十八年,九月,郑游吉如晋,告将朝于楚,以从宋之盟。子产相郑伯以如楚,舍不为坛。外仆言曰:昔先大夫相先君适四国,未尝不为坛。自是至今,亦皆循之。今子草舍,无乃不可乎。子产曰:大适小,则为坛,小适大,苟舍而已。焉用坛。侨闻之,大适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过失,救其灾患,赏其德刑,教其不及。小国不困,怀服如归。是故作坛以昭其功,宣告后人,无怠于德。小适大有五恶,说其罪戾,请其不足,行其政事,共其职贡,从其时命。不然则重其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皆小国之祸也,焉用作坛,以昭其祸。所以告子孙,无昭祸焉可也。
昭公三年,邾穆公来朝,季武子欲卑之。穆叔曰:不可。曹滕二邾,实不忘我。好敬以逆之,犹惧其贰。又卑一睦焉,逆群好也。其如旧而加敬焉志曰:能敬无灾。又曰:敬逆来者,天所福也。季孙从之。
定公十有五年,春,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汉书·长沙定王发传注》:应劭曰:景帝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褒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乃以武陵、零陵、桂阳益焉。
《淮南王安传》:帝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伎赋颂,昏暮然后罢。
《中山靖王胜传》:武帝初即位,议者多冤晁错之策,皆以诸侯连城数十,泰彊,欲稍侵削,数奏暴其过恶。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多自以侵冤。建元三年,代王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济川王明来朝,天子置酒,胜闻乐声而泣。问其故,胜具以吏所侵闻。于是上乃厚诸侯之礼,省有司所奏诸侯事,加亲亲之恩焉。
《河间献王德传》: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武帝时,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馀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东平思王宇传》:宇立二十年,元帝崩,有诏削樊、亢父二县。后三岁,天子诏:复前所削县如故。后年来朝,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上以问大将军王凤,对曰:臣闻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礼不言。今东平王幸得来朝,不思制节谨度,以防危失,而求诸书,非朝聘之义也。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书有战国从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阸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与。不许之辞宜曰:五经圣人所制,万事靡不毕载。王审乐道,傅相皆儒者,旦夕讲诵,足以正身虞意。夫小辩破义,小道不通,致远恐泥,皆不足以留意。诸益于经术者,不爱于王。对奏,天子如凤言,遂不与。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朱晖传》:晖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傲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更以他璧朝。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
《陈翔传》:翔字子麟,汝南邵陵人也。少知名,善交结。察孝廉,太尉周景辟举高第,拜侍御史。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翔奏冀恃贵不敬,请收案罪,时人奇之。
《晋书·羊祜传》:祜寝疾,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
《邺中记》:石虎大会,礼乐既陈,虎缴两阁上窗幌宫人数千,陪列看坐,悉服饰金银熠熠。又于阁上作女妓数百,衣皆络以珠玑,鼓舞连到琴瑟,细妓毕备。《南齐书·东昏侯本纪》:帝在东宫便好弄,不喜学书,高宗亦不以为非,但勖以家人之行。令太子求一日再入朝,发诏不许,使三日一朝。
《北魏书·穆亮传》:高祖临朝堂,谓亮曰:三代之礼,日出视朝。自汉魏已降,礼仪渐杀。《晋令》有朔望集公卿于朝堂而论政事,亦无天子亲临之文。今因卿等日中之集,中前则卿等自论政事,中后与卿等共议可否。遂命读奏案,高祖亲自决之。
《刘昶传》:昶领仪曹尚书。于时改革朝仪,诏昶与蒋少游专主其事。昶条上旧式,略不遗忘。
《北齐书·神武帝本纪》:兴和元年十一月乙丑,神武以新宫成,朝于邺。魏帝与神武宴射,神武降阶称贺,又辞渤海王及都督中外诸军事,诏不许。十二月戊戌,神武还晋阳。
《北周书·宣帝本纪》:帝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每对臣下,自称为天。以五色土涂所御天德殿,各随方色。令群臣朝天台者,皆致斋三日,清身一日。车旗章服,倍于前王之数。
《旧唐书·元宗本纪》:垂拱三年闰七月丁卯,封楚王。天授三年十月戊戌,出閤,开府置官属,年始七岁。朔望车骑至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上叱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
《唐书·于休烈传》:乾元初,始诏百官元日、冬至于光顺门贺皇后。休烈奏:周礼有命夫朝人君,命妇朝女君。自显庆以来,则天皇后甫行此礼,而命妇与百官杂处,在礼不经。帝罢之。
《唐国史补》:代宗朝,百寮立班,良久閤门不开。鱼朝恩忽拥白刃十馀人而出,宣示曰,西番频犯郊圻,欲幸河中,如何。宰相已下,不知所对,而仓遑颇甚。给事中刘,〈不记名〉出班抗声曰:敕使反邪屯兵无数,何不捍寇,而欲胁天子去宗庙。仗内震耸,朝恩大恐骇而退。因罢迁幸之议。
《唐书·柳芳传》:芳子冕,贞元十三年,兼御史中丞、福建观察使。自以久疏斥,又性躁狷,不能无恨,乃上表乞代,且推明朝觐之意。表累上,其辞哀切,德宗许还。《李渤传》:渤入为职方郎中,迁谏议大夫。时敬宗晏朝紫宸,入閤,帝久不出,群臣立屏外,至顿仆。渤见宰相曰:昨论晏朝事,今益晚,是谏官不能移人主意,渤请出閤待罪。会唤仗,乃止。退上疏曰:今日入閤,陛下不时见群臣,群臣皆布路跛倚。夫跛倚形诸外,则忧思结诸内。忧倦既积,灾衅必生,小则为旱为孽,大则为兵为乱。《礼》:三谏不听,则逃之。陛下新即位,臣至三谏,恐危及社稷。又言:左右常侍职规谏,循默不事,若设官不责实,不如罢之。
《五代史·敬翔传》: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袁象先传》:象先为梁将。在宋州十馀年,诛敛其民,积货千万。庄宗灭梁,象先来朝洛阳,辇其资数十万,赂唐将相、伶官、宦者及刘皇后等,由是内外翕然称其为人。庄宗待之甚厚,改宣武军为归德军,曰:归德之名,为卿设也。遣之还镇。
《霍彦威传》:彦威在梁,为陜州留后。庄宗灭梁,彦威自陕来朝,庄宗置酒故梁崇元殿,指彦威等举酒属明宗曰:此皆前日之勍敌,今侍吾饮,乃卿功也。彦威等惶恐伏地请死,庄宗劳之曰:吾与总管戏尔,卿无畏也。
《卢文纪传》:文纪,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时,天下多事,废帝数以责文纪。文纪因请罢五日起居,复唐故事,开延英,冀得从容奏议天下事。废帝以为五日起居,明宗所以见群臣也,不可罢,而便殿论事,可以从容,何必延英。因诏宰相有事,不以时诣閤门请对。
《王建立传》:天福五年来朝,高祖劳之曰:三十年前老兄,可毋拜。赐以肩舆入朝,给二宦者掖而升殿,宴见甚渥。又徙昭义,赐以玉斧、蜀马。累封韩王。
《冯道传》: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傅。《辽史·萧夺剌传》:乾统元年,夺剌为西北路招讨使。先是,有诏方面无事,招讨、副统军、都监内一员入觐。是时同僚皆阙,夺剌以军事付幕吏而朝,坐是免官。改西京留守。
《笔录》:旧制,文武群臣,由一命而上,自外至京,必先诣正衙,见讫乃得入见,辞谢亦如之。太祖皇帝御极之初,亲总庶务,常驿召一边臣入对,将授以方略,讶其到阙已数日而未见,左右或奏以未过正衙,太祖意不平之。乃令自今,皆先入见辞谢毕,方得诣正衙,遂为定制。
旧制,宰相早朝上殿,命坐。有军国大事,则议之,常从容赐茶而退。自馀号令除拜,刑赏废置,事无巨细,并熟状拟定,进入上于禁中,亲览批纸,尾用御宝,可其奏,谓之印画,降出奉行而已。由唐室历五代,不改其制,抑古所谓坐而论道者与。国初,范鲁公质、王宫师溥、魏相仁浦在相位,上虽倾心眷倚,而质等自以前朝相,且惮太祖英睿,具劄子面取进止朝退,各疏其事,所得圣旨,臣等同署字以志之,如此则尽禀承之方,免遗误之失。帝从之。自是,奏御寖多,或至旰昃,啜茶之礼寻废。固弗暇于坐论矣。于今遂为定式,自鲁公始也。
太宗尝晚坐崇政殿,召学士窦俨对。上时燕服,俨于屏间见之,不进。中使促不应,上讶其久不出。笑曰:竖儒以我燕服尔。遽命袍带。俨遂趋出。祥符中,予初为学士,一日真宗承明再坐召对,亦方燕服。对回至院,忽中使传宣抚谕曰:适忘袍带,卿无怪否。予惶愧降阶将谢,中使复称有旨曰:上以是为愧,勿俾称谢。及具奏来,他日亦不可面叙。二圣优礼近侍,不亦至乎。承明直崇政之南,每崇政殿听朝罢,至此谓之倒坐。御膳毕,复坐,谓之再坐。故事,对舍人以下,即燕服。学士以下,必袍带而后见。
《退朝录》:李文正公罢相,为仆射奉朝请,居城东北隅昭庆坊,去禁门辽远。每五鼓则兴,置白居易集数册于荼镣中,至安远门仗舍,然烛观之。俟启钥,则赴朝。雍熙二年三月,诏中书申后两棒鼓出,枢密院申后四棒鼓出。
《宋史·张洎传》:洎拜右谏议大夫、判大理寺。又充史馆修撰、判集贤院事。淳化中,上令史馆修撰杨徽之等四人修正入阁旧图,洎同奉诏,因讨论故事,独草奏以闻。洎又言:按旧史,中书、门下、御史台为三署,谓侍从供奉之官。今起居日侍从官先入殿庭,东西立定,俟正班入,一时起居。其侍从官东西列拜,甚失北面朝谒之仪。请准旧仪,侍从官先入起居,行毕,分侍立于丹墀之下,谓之蛾眉班。然后宰相率正班入起居,雅合于礼。臣又闻古之王者,躬勤庶务,其临朝之疏数,视政事之繁简。唐初五日一朝,景云初,始修贞观故事。自天宝兵兴之后,四方多故,肃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其只日或遇阴霪、盛暑、大寒、泥泞,亦放百官起居。双日宰相当奏事,即特开延英召对。或夷蛮入贡,勋臣归朝,亦特开紫宸殿引见。陛下自临大宝,十有五年,未尝一日不鸡鸣而起,听天下之政,虽刚健不息,固天德之常然,而游焉息焉,亦圣人之谟训。傥君父焦劳于上,臣子缄默于下,不能引大礼以争,则忠良之心,有所不至矣。臣欲望陛下依前代旧规,只日视朝,双日不坐。其只日遇大寒、盛暑、阴霪、泥泞,亦放百官起居,其双日于崇德、崇政两殿召对宰臣。常参官以下及非时蛮夷入贡、勋臣归朝,亦特开上閤引见,并请准前代故事处分。奏入不报。《曹利用传》:利用拜枢密使。旧制,枢密使虽检校三司兼侍中、尚书令,犹班宰相下。乾兴中,王曾由次相为会灵观使,利用由枢密使领景灵宫使,时重宫观使,诏利用班曾上,议者非之。未几,曾进昭文馆大学士、玉清昭应宫使,将告谢,而利用犹欲班曾上,閤门不敢裁。帝与太后坐承明殿久之,遣押班趣班,閤门惶惧莫知所出,曾抗声目吏曰:但奏宰臣王曾等告谢。班既定,而利用怏怏不平。帝使同列慰晓之,仍诏宰臣、枢密使序班如故事,而利用益骄,尚居次相张知白上。寻召张旻于河阳,为枢密使,利用疑代己,始悔惧焉。
《杨淑妃传》:章献遗诰尊妃为皇太后,居宫中,与皇帝同议军国事。閤门趣百僚贺,御史中丞蔡齐目台吏毋追班,乃入白执政曰:上春秋长,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继称制乎。乃诏删去遗诰同议军国事语。
《邵亢传》:亢从父必。同知太常礼院。张贵妃受册,礼官议命妇入贺仪未决,或曰:妃为修媛时,命妇已不敢抗礼,况今日乎。必曰:宫省事秘不可知。既下有司议,惟有外一品南省上事百官班见之仪,然礼无不答。众议乃定。
《钱惟演传》:惟演从弟晦,字明叔,以大理评事娶献穆大长公主女,累迁东上閤门使、贵州团练使。王守忠领两使留后,移閤门定朝立燕坐位,晦因言:天子大朝会,令宦者齿士大夫坐殿上,必为外夷所笑。守忠更欲以礼服进酒,晦又以为不可。
《石林燕语》:庆历初,吕许公在相位,以疾甚求罢。仁宗疑其辞疾,欲亲视之,乃使乘马至殿门。坐椅子舆至殿,陛命其子公弼掖以登,既见信然,乃许之。前无是礼也。
《宋史·郑獬传》:獬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即位。獬言:天子初即位,郡国驰表称贺,例官其人,此出五代馀习,因仍未改。今庶官猥众,充滥铨曹。况前日群臣进官,已布维新之泽,不须复行此恩,以开侥倖。不报。
《石林燕语》:元祐垂帘,吕司空晦叔当国。元日,欲率群臣以天圣故事,请太后同御殿,行庆会称贺之礼。宣仁谦避不从,止令候皇帝御殿礼毕,百官内东门拜表而已。苏子容当制作手诏云,顾惟菲凉,岂敢比隆于先后。其在典法,亦当几合于前规。是岁,进春帖子其一篇云,上寿春朝近外廷,诏恩不许会公卿,即时二史书谦德,只使群官进姓名。
《宋史·孟皇后传》:刘婕妤有宠。绍圣三年,后朝景灵宫,讫事,就坐,诸嫔御立侍,刘独背立帘下,后閤中陈迎儿呵之,不顾,閤中皆忿。冬至日,会朝钦圣太后于隆祐宫,后御座朱髹金饰,宫中之制,惟后得之。婕妤在他座,有愠色,从者为易坐,制与后等。众弗能平,因传唱曰:皇太后出。后起立,刘亦起,寻各复其所,或已撤婕妤座,遂仆于地。怼不复朝。
《文献通考》: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大朝会者,绍兴十二年十月,诏来岁举行之。王望之为礼部侍郎,言排办不及,请自来年冬至。既而不果。十五年正月朔旦,乃克行,用黄仗三千三百五十人,视东都旧仪损三之一。时无大庆殿,遂权于崇政殿行之。以殿狭,辇出房不鸣鞭,它如故事。是日,设宫架乐,百官朝服,上寿如仪,自是一行而止。
《金史·蔡松年传》:松年,为左丞,封郜国公。初,海陵爱宋使人山呼声,使神卫军习之。及孙道夫贺正隆三年正旦,入见,山呼声不类往年来者。道夫退,海陵谓宰臣曰:宋人知我使神卫军习其声,此必蔡松年、胡砺泄之。松年惶恐对曰:臣若怀此心,便当族灭。
《续文献通考》:太祖洪武九年八月,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劾奏李善长、李祺父子,孤恩失礼,久失问候朝参,请付法司正其罪,上姑宥之。
《剪胜野闻》:洪武十年,宋学士濂乞老归。帝亲饯之,敕其孙慎辅行。濂顿首辞,且曰:臣性命未毕蓬土,请岁觐陛阶。既归,每就帝庆节称贺如约。帝惟旧恋恋,多深情。十三年失朝,帝召其子中书舍人璲,孙序班慎问之,对曰:不幸有旦夕之忧,惟陛下哀矜,裁其罪。帝微使人瞰之无恙,大怒,下璲慎狱,诏御史就诛。濂没其家,谪居茂州。
《续文献通考》:景泰辛未冬至节,礼部请朝贺上皇于东上门,诏免贺。初,京中最重冬至年节,贺礼不问贵贱,奔走往来者数日。家置一册,题名满幅。其鸿胪尚宝中书六科等朝下,即交相称贺。是日,鸿胪佐贰邀太监据公偕走贺公曰:太上爷爷不得一见,尚谁贺邪。京中冬至贺礼,自此渐废。
孝宗弘治元年三月,吏部尚书玉恕奏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说事,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识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之人。左右之人,与大臣相见者不多,亦岂能尽识大臣之贤否。或得之毁誉之言,或出于好恶之私,未免以直为枉,以枉为直。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与之讲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转对,或阅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才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
《玉堂漫笔》:丁酉岁,予自四川左辖召为光禄,入朝面见。候五日乃罢,因免朝故也。后转太常,兼读学詹事,兼学士,皆不得面恩。当时叙庵李公,时在内阁,曾与论,请行午朝礼。叙庵以为难。彭惠安公韶,弘治初因彗星上疏云:臣获随午朝,窃念日奏。寻常起数,于事无补。但于祖宗勤政之典,乞师其意可也。臣愿今午朝,惟议经邦急务,如吏部有大升除,礼部有大灾异,户部兵部有紧急钱粮边报,工部法司有紧关工程囚犯之类,许令先期开具情由,奏乞圣驾,定日出御左顺门,侍卫一如午朝之仪。事该各衙门会议者,各官就于御前公同计议。如吏部升除大臣,明言某官才德堪任,某官资望未可之类,内阁辅臣亦同议可否。事体既定,就行口奏取旨奉行。次日,补本备照。若系本衙门自行者,亦就御前逐一陈说有无。故事,两疑情由,请旨定夺,若是事体重大,一时难决者,听各官先行博议于下,候至朝时再议奏行,仍乞温颜俯询,曲折如此,不惟世事日熟,而圣明耳目开达,群臣高下邪正,亦自可见。有事则行,不分寒暑。无事则止,勿劳圣驾。既不废午朝之典,又可率群臣兴事。则凡时政得失,军民利病,自可次第弛张矣。其议如此,若用之今日,尤切事宜。老成先见,可敬可服。乙亥南巡还,有旨各衙门俱严公座,仍许礼部都察院参劾。予掌詹事印,日往衙门与崔少詹后渠坐堂,复至东阁画会。一时冷局,为之振作。时见左顺门陈御座,设黄幄于上,将朝廷欲修午朝故事邪。因读《惠安新集》,备记于此。

朝贺部杂录

《酉阳杂俎》:今阁门有宫人,垂帛引百寮。或云自则天,或言因后魏。据开元礼疏曰:晋康献褚后临朝,不坐,则宫人传百寮拜。有虏中使者,见之归国,遂行此礼。时礼乐尽在江南,北方举动法之。周隋相沿,国家承之不改。
《梦溪笔谈》:唐制,丞郎拜官,即笼门谢。今三司副使已上拜官,则拜舞于阶上;百官拜于阶下,而不舞蹈。此亦笼门故事也。
谏议班在知制诰上;若带待制,则在知制诰下,从职也,戏语谓之带坠。
三司使班在翰林学士之上。旧制,权使即与正同,故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庆历中,叶道卿为权三司使,执政有欲抑道卿者,降敕时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遂立翰林学士之下,至今为例。后尝有人论列,结衔虽依旧,而权三司使初除,閤门取旨,间有叙学士者,然不为定例。
《墨客挥犀》: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阙,悉皆入对,数不下三千人,谓之群见。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劾。见之日,先设禁围于著位之前,举人皆拜于禁围之外,盖欲限其前列也。至有更相抱持以望黼座者,有司患之。近岁遂止令解头入见,然尚不减数百人。嘉祐中,予沗在触头,别为一班,最在前列,目见班中,惟从前一两行,稍应拜起之节。自馀亦终不成,班缀而罢。每为閤门之累,常言殿廷中班列不可整齐,唯见三色,谓举人、番人、骆驼。
《文昌杂录》:元微之诗云:松门待制应全远,药树监搜可得知。盖有唐宣政殿为正衙殿,廷东西有四松,松下待制官立班之地,旧图至今犹存。
《西溪丛语》:每大起居,宰执侍班于垂拱隔门外。东廊庐中三帅庭下,声喏捲帘。及半起身答之,祖宗之制也。
《可谈》:朝辨色始入。前此集禁门外,自宰执以下,皆用白纸糊烛笼一枚,长柄揭之马前,书官位于其上,欲识马所在也。朝时,自四鼓旧城诸门启关放下,都下人谓四更时朝马动。朝士至者,以烛笼相围绕,聚首谓之火城。宰执最后至,至则火城灭烛。大臣自从官及亲王驸马,皆有位次。在皇城外仗舍,谓之待漏院。不与庶官同处。火城每位有翰林司官给酒果,以供朝臣。酒绝佳,果实皆不可咀嚼,欲其久存。先公与蔡元度尝以冬月至待漏院,翰林卒前,白有羊肉酒,探腰间布囊,取一纸角视之,肉,臡也。问其故,云恐寒冻难解,故怀之。自是止令供清酒,因传知诸同官。《老学庵笔记》:先君言,旧制,朝参拜舞而已。政和以后,增以喏。然绍兴中,予造朝,已不复喏矣。淳熙末,还朝则迎驾起居。閤门亦喝唱喏,然未尝出声也。又绍兴中,朝参止磬折,遂拜。今閤门习仪,先以笏叩额拜,谓之瞻笏,亦不知起于何年。
百官入殿门,閤门辄促之曰,那行。予去国二十七年,复还朝,仪寖有不同,唯此声尚存。
欧阳公早朝诗云: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李德刍言,自昔朝仪未尝有牙牌报班齐之事。予考之,实如德刍之说,问熟于朝仪者,亦惘然以为无有。然欧阳公必不误,当更博考旧制也。
《二老堂诗话》:欧公诗云: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或疑其不然,今朝殿争门者,往往随仗而入。及在廷排立既定,驾将御殿,閤门持牙牌,刻班齐二字,候班齐,小黄门接入。上先坐后幄,黄门复出,扬声云,人齐未行门。当头者应云,人齐。上即出,方转照壁,卫士即鸣鞭。然此乃是驾出时,常日则不同。
鼠璞,今人以唐百官入阁待制次对,以次对呼待制。然唐初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每日一两,人随仗,以备顾问。正元七年,于常参日引见二人次对,访以政事。元和间,武元衡有请合而为一。唐之待制,非若本朝之有此官。建隆,诏每内殿起居文班朝臣,及翰林学士等,以次轮对。淳化,诏百官次对,遇起居日,常参官两人次对。皇祐,诏两制、两省、台谏、三馆带职省府推判官次对,是次对即轮对,非待制之职也。本朝侍从,本与百官轮对。元祐以王存奏罢之,复行于绍圣四年。绍兴中,用吕祉奏,始有已见,请对之制。是则次对轮对,本无别议。
《贵耳集》:寿皇问王抃,如何北使在庭舞蹈,极可观。此间舞蹈,皆不及之。抃奏云,北人袖窄,但公裳袖大,一举手,便可观。南人袖,内外俱宽大,举手便不可看。北人视此为大礼,数德寿。孝宗在御时,閤门多取北人充赞喝,声雄如钟殿,陛间颇有京洛气象。自嘉定以来,多是明台温越人在閤门,其声皆鲍鱼音矣。《挥麈后录》:旧制,京官造朝,不许步行。每自外任代还朝参日,步军司郎差兵士三人马一疋随从,得差遣。朝辞毕,所属径关排岸司应副回纲船乘座以归,如在苏、杭间居止,即差浙西纲船。选人改官,授告有日,閤门关步军司差人马,如五人改官,即五骑、十五人伺候。内前授告了,各乘马。以故一时戏语云:宜徐行,照管踏了选人。
《觚不觚录》:大朝贺,文武群臣,皆具朝冠服。独锦衣卫官衣绯绣袍纱帽靴带,盖以便于承旨捕执人。百年来未之改。独陆忠诚炳加保傅,遂以己意,制朝冠服,巍然本班之首,当时莫敢问也。
余少从家君于京师,观朝天宫习仪。时吏部熊公浃以太子太保居首,工部甘公为霖以少保次之,兵部唐公龙以太子太保又次之。若以三孤为重,则甘不宜让熊。若以部序为重,则唐又不宜让甘,盖两失之也。其六部尚书,虽加太子少保,必以部御定序。第以皆正二品故耳。而甲戌朝班,则工部朱公衡为太子少保,以先贵,据吏部张公浣上,张亦无如之何,盖一变也。
《见闻录》:唐会要天祐二年,敕令后每遇延英坐朝日,只令小黄门祇候引从,宫人不得擅出内。乃知杜诗: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者,真出殿引坐。而郑谷入阁诗,亦言导引出宫钿盖至。天祐始罢。吾朝太宗,晚年健忘,宝座后常有一二宫嫔,从立纪旨。时金文靖公嫌,不自安,辞立丹陛下,仗马之南。景泰间,陈芳洲请复立陛上,托言每遇雨雪不便,朝廷难之,事遂寝。要之亦以健忘,出侍左右,非祖宗典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