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目录

 天地祀典部汇考十八
皇清三〈康熙一则 圜丘图二十二 方泽图十二 祈谷坛图六 堂子附〉

礼仪典第一百六十四卷

天地祀典部汇考十八

皇清三

康熙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八年,议准仍于正月上辛日,祭上帝于
大享殿,行祈谷礼。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俱照顺治十四年行礼。
又议准,每岁正月上辛日,〈如有事,改次辛日或下辛日〉

上帝于
大享殿,行祈谷礼。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配享。
上亲诣行礼,或遣官恭代,俱由礼部题请。今由太常
寺。
一,前期视牲,斋戒,省牲,视祝版、玉、帛、香,监宰牲等仪,俱与

圜丘同。
一,正位,

上帝神牌安设殿内正中,南向,用告祀青帛一。其馀陈
设供品俱与

天坛大祀同。
一,配位,

太祖神牌,安设殿内东旁,西向。
太宗神牌,安设殿内西旁,东向。
世祖神牌,安设殿内次东旁,西向。用奉先白色帛各一,
无玉。其馀陈设供品与正位同。
一,正祭日早,礼部、太常寺官入

皇乾殿,诣
上帝、
太祖、
太宗、
世祖神位前,各上香,一跪三叩头,兴,捧
神牌奉安龙亭内,各一跪三叩头,兴。校尉举亭,行至大享殿阶下,各诣亭前,一跪三叩头,兴。捧起,由中阶
进至

殿内,跪,安各
神座,一跪三叩头,退。今由太常寺。
一,正祭日早,太常寺官至
神库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请祝文,送至

大享殿安设祝案上,一跪三叩头,退。
一,正祭日,

上礼服出宫,乘辇,卤簿大驾全设,不作乐。
午门鸣钟,陪祀王以下、公以上在
午门内金水桥南排立,候

驾随行,不陪祀王以下文武各官,在
午门外分翼排列,跪送。陪祀文武各官,预于坛前
棂星门外,两旁排列,候

驾。
上至坛西门,铺棕荐处,降辇,赞引官、对引官导至更
衣幄次,更祭服,盥手毕,入

大享东旁门,至殿内拜位前立。鸿胪寺官引王以下、
公以上序立阶上,陪祀各官由西门入序立阶下。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执干戚引进。赞引官奏:就位。

上就拜位立。典仪唱:燔柴,迎
帝神。协律郎唱:举迎神乐,奏中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
升坛。导

上诣
上帝香案前立,司香官捧香盒跪案右。赞引官奏:跪。上跪。奏:上香。
上举柱香上炉内,又三上块香,兴。赞引官导
上诣
太祖、
太宗、
世祖位前,上香,如前仪。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位,立,乐止。赞引官奏:跪,叩,兴。传赞官赞:众官俱
跪,叩,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王以下陪祀各官俱随行礼。
典仪唱:奠玉帛。协律郎唱:举奠玉帛乐,奏肃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升坛。导
上诣
上帝位前立,捧玉帛官跪案左。赞引官奏:跪。
上跪。奏:献玉帛。
上受玉帛,拱举,献正案上,兴。赞引官导
上诣
太祖、
太宗、
世祖位前,以次奠帛,如前仪。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位,立,乐止。典仪唱:进俎。赞引官导
上转立拜位东旁,进俎官率厨役舁牛,由中阶以次
进于

上帝、
太祖、
太宗、
世祖各位前。陈设讫,协律郎唱:举进俎乐,奏咸平之章。
乐作。赞引官奏:升坛。导

上诣
上帝位前,立。奏:跪。
上跪。奏:进俎。
上拱举毕,兴。赞引官导
上诣
太祖、
太宗、
世祖各位前,进俎如前仪。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位,立,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协律郎唱:举初献
乐,奏寿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升坛。导

上诣
上帝位前,立。执爵官捧爵跪案左。赞引官奏:跪。上跪。奏:献爵。
上受爵,拱举,献案正中,兴。赞引官奏:诣读祝位。上诣读祝位,立,乐止。读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头,
捧祝版立于案左。赞引官奏:跪。传赞官赞:众官俱跪。

上跪,王以下陪祀各官及读祝官皆跪。赞引官赞:读
祝。读祝官读毕,兴,捧祝版,跪安帛匣上,三叩头,退,乐作。赞引官奏:叩,兴。传赞官赞:众官俱叩,兴。

上行三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赞引官导上诣
太祖、
太宗、
世祖位前,各献爵,如前仪。奏:复位。
上复位,立,乐止。武舞生叩头,退。文舞生执羽籥引进。
典仪唱:行亚献礼。协律郎唱:举亚献乐,奏景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升坛。导

上诣各
位前,献爵于案左,馀如初献仪。〈不读祝〉赞引官奏:复位。上复位,立,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协律郎唱:举终献
乐,奏永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升坛。导

上诣各
神位前,献爵于案右,馀如亚献仪。赞引官奏:复位。上复位,立,乐止。文舞生叩头,退。太常寺官一员唱:赐
福胙。光禄寺官二员,捧福胙向

上帝位前,拱举。赞引官奏:诣福胙位。导
上诣福胙位立,捧福胙官二员跪于
上右,接福胙官二员跪于
上左。赞引官奏:跪。
上跪。奏:饮福酒。
上受爵,拱举,授接爵官。奏:受胙。
上受胙,拱举,授接胙官。各退。赞引官奏:叩,兴。
上行三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不跪叩。赞引官奏:
复位。

上复位,立,行谢福胙礼。赞引官奏:跪,叩,兴。传赞官赞:
众官俱跪,叩,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典仪
唱:彻馔。协律郎唱:举彻馔乐,奏凝平之章。乐作。捧玉官至

上帝案前,一跪三叩头,请玉,退,乐止。典仪唱:送帝神。协律郎唱:举送神乐,奏清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
跪,叩,兴。传赞官赞:众官俱跪,叩,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乐止。
典仪唱:捧祝帛香馔各诣燎所。赞引官导

上转立拜位东旁。捧祝帛官各诣位前,一跪三叩头,
捧香馔官俱跪捧,不叩,依次捧起,送至燎所。典仪唱:望燎。协律郎唱:举望燎乐,奏太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诣望燎位。导

上诣望燎位立。祝帛焚半,赞引官奏:礼毕。导
上由
大享东旁门出,王贝勒贝子公等随后出,各官两旁
排立,候过。

上至更衣幄次,更衣,升辇,设卤簿大驾,作乐,回宫。王
等随后行。各官出两旁门,退。不陪祀各官,仍于
午门外排班跪迎。
午门鸣钟,王等俱随

驾入,
上还宫,各退。
一,祭毕,礼部、太常寺官于各

神位前,一跪三叩头,捧各
神牌,由中路下奉安龙亭内。各一跪三叩头,依次送至皇乾殿阶下,于亭前一跪三叩头,捧各
神牌至座上安设,上香,一跪三叩头,退。今由太常寺。
一,祭日,太常寺官彻斋戒牌、铜人,送库收贮,如常仪。
一,遣官致祭,俱在阶下行礼,出入由西门,无福胙。王以下、公以上俱不斋戒,陪祀各官照常斋戒陪祀。
圜丘总图

圜丘祭祀图圜丘祭祀图

圜丘第一成陈设图圜丘第一成陈设图圜丘祭祀图圜丘第一成陈设图

正位南向。
圜丘配位陈设图

东一坛西向。
西一坛东向。
东二坛西向。
圜丘坛第二成陈设图

,,

从位东一坛西向。从位东一坛西向。
从位西一坛东向。
从位西一坛东向。
从位东二坛西向。
从位西二坛东向。
皇穹宇 正位神座图

皇穹宇 配位神座图皇穹宇 配位神座图

,皇穹宇从位神座图,皇穹宇 配位神座图,

皇穹宇从位神座图皇穹宇从位神座图皇穹宇 配位神座图,皇穹宇从位神座图

东一坛。
西一坛。
东二坛。
西二坛。
圜丘告祭图

圜丘告祭陈设图圜丘告祭陈设图

正位南向。
圜丘遣官告祭图

圜丘遣官告祭陈设图圜丘遣官告祭陈设图

正位南向。
方泽总图

方泽祭祀图方泽祭祀图

方泽第一成陈设图方泽第一成陈设图方泽祭祀图方泽第一成陈设图

正位北向。配位东一坛西向。
配位西一坛东向。
配位东二坛西向。配位东二坛西向。
方泽第二成陈设图方泽第二成陈设图

从位东一坛西向。
从位西一坛东向。
从位东二坛西向。从位东二坛西向。
从位西二坛东向。
方泽遣官告祭图

方泽遣官告祭陈设图方泽遣官告祭陈设图

祈谷坛图,<a href="pic.asp?hbD=0&pg=" onfocus="this.blur()" target=_blank>图3祈谷坛祭祀图祈谷坛陈设图祈谷坛图方泽遣官告祭陈设图祈谷坛图

,<a href="pic.asp?hbD=0&pg=" onfocus="this.blur()" target=_blank>图3祈谷坛祭祀图祈谷坛陈设图,<a href="pic.asp?hbD=0&pg=" onfocus="this.blur()" target=_blank>图3祈谷坛祭祀图方泽遣官告祭陈设图祈谷坛图,<a href="pic.asp?hbD=0&pg=" onfocus="this.blur()" target=_blank>图3祈谷坛祭祀图

祈谷坛陈设图祈谷坛陈设图方泽遣官告祭陈设图祈谷坛图,<a href="pic.asp?hbD=0&pg=" onfocus="this.blur()" target=_blank>图3祈谷坛祭祀图祈谷坛陈设图

正位南向。
祈谷坛配位陈设图

东一坛西向。
西一坛东向。
东二坛西向。
堂子〈附〉崇德元年

《大清会典》:崇德元年,定每年元旦,
皇上率亲王以下、副都统以上及外藩来朝王等,诣
堂子上香,行三跪九叩头礼。毕,还宫。
每月初一日,亲王以下、贝子以上,每府派一人,斋戒一日,往
堂子内供献。
每年四月初八日,内府并每旗王贝勒一位,依次往
堂子备供。是日,内府以下及各旗佐领军民人等,
不祈祷,不报祭,不宰牲,不理刑名。
春秋二季立竿致祭,亲王、郡王、贝勒每家各祭三竿,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每家各祭二竿,镇国、辅国、奉国将军,每家各祭一竿。不祭者,听。其无爵宗室,不祭。
凡致祭日期,初一日,

皇上致祭。初二日,礼亲王府。初三日,郑亲王府。初四
日,睿亲王府。初五日,肃亲王府。初六日,英郡王府。初七日,豫郡王府。初八日,额尔克楚赫虎儿贝勒府。初九日,罗罗浑贝勒府初。十日,额勒浑贝勒府。十一日,饶馀贝勒府。此定期内,若遇

皇上致祭,则应祭之家停祭。
贝子公等依次致祭,凡祭三竿之家,于定期内各祭一竿。过十一日后,再各祭二竿。或致祭日有两三家同祀神者,仍依次俟应先祭之家祭毕,次祭之家方祭。如诸王贝勒,于定期致祭之日,有事,不得祭,预期知会礼部,令次祭之家致祭。其有事者,随便补祭。凡为马群致祭者,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许祭。镇国将军以下不许祭。有违例多祭,并争祀神者,议处。凡官员庶民等,设立
堂子致祭者,永行停止。
顺治二年

《大清会典》:顺治二年,定每年元旦,
皇上亲诣
堂子行礼。或不行礼,由礼部预期题请。如

皇上亲诣行礼,亲王以下、贝勒以上及外藩来朝亲
王以下、贝勒以上,俱赴
太和门齐集,卤簿大驾,乐器陈设如常仪。

上出宫,王等在
午门内金水桥分翼排跪,候

驾过,随行。贝子以下、镇国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
精奇尼哈番、满汉尚书、汉武官一品以上等官,及外藩来朝贝子以下、都统以上,俱在东长安门齐集,俟

驾出,跪,候过,随行。
上致祭行礼,王以下各官随行礼。毕,
上还宫。其不随往文武各官,俱朝服在
午门外齐集,候

上往还时,俱排跪,送迎。
每年三月初一日,九月初一日,俱立竿。

皇上亲往致祭。是日,卤簿大驾全设,内掌仪司官设皇上行礼坐褥于
堂子,正殿内一,前圆殿一。

上具礼服,乘辇,出宫。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在
午门内金水桥两翼排跪,候

驾过,随行。未入八分公以下及文武官员,俱在
午门外排班,跪送。

上降辇,入至殿中,向东坐于所设褥上。王贝勒等在
丹陛上坐。贝子入八分公等在丹墀内坐。

上于正殿及圆殿神前,行一跪三叩头礼。诸王大臣
俱排立,不随行礼。祭毕,

上在丹陛上西旁正坐,公等以上亦在
丹陛上分翼排坐。进祭物,饮祭酒。毕,

上升辇,作乐,还宫。
午门外齐集各官,排班跪迎。王贝勒贝子、入八分
公以上,随至
太和门,候

上还宫,俱退。
顺治六年

《大清会典》:顺治六年,定每年元旦早,亲王以下、贝勒
以上,赴
堂子挂纸钱。贝子以下不挂。〈今郡王以上挂纸钱贝勒以下不挂〉
康熙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年,定亲王立竿致祭之期,第一,康
亲王府。第二,显亲王府。第三,庄亲王府。第四,安亲王府。第五,裕亲王府。第六,简亲王府。
康熙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四年,定郡王立竿致祭之期,第一,温
郡王府。第二,惠郡王府。第三,信郡王府。第四,平
郡王府。第五,顺承郡王府。
康熙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一年,定每年元旦,
皇上诣
堂子行礼时,令鸣赞官赞礼。
康熙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二年,定嗣后祭
堂子,汉堂官不随往。
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定凡遇致祭日期,
内府祭毕,次
皇太子府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