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五十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目录

 天地祀典部汇考六
  唐二〈元宗开元五则〉

礼仪典第一百五十二卷

天地祀典部汇考六

唐二

元宗开元 年,张九龄表请郊祀。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张九龄传》:元宗即位,未郊见,九龄建言:天,百神之君,王者所由受命也。自古继统之主,必有郊配,盖敬天命,报所受也。不以德泽未洽,年谷未登,而阙其礼。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谓成王幼冲,周公居摄,犹用其礼,明不可废也。汉丞相匡衡曰:帝王之事,莫重乎郊祀。董仲舒亦言: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序,逆于礼,故《春秋》非之。臣谓衡、仲舒古之知礼。皆以郊之祭所宜先也。陛下绍休圣绪,于今五载,而未行大报,考之于经,义或未通。今百谷嘉生,鸟兽咸若,夷狄内附,兵革用弭,乃怠于事天,恐不可以训。愿以迎日之至,升紫坛,陈采席,定天位,则圣典无遗矣。
开元八年三月,遣官摄祠南郊。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开元八年三月敕:顷岁未登,水旱不节。今春事方起,农桑是忧。祈于上元,福兹下土。式展郊禋之礼,以申诚请之心。宜令左常侍元行冲摄侍中祠南郊太常长官,分祭华岳温汤。
开元十一年二月壬子,如汾阴,祠后土。十一月戊寅,有事于南郊,大赦。
《唐书·元宗本纪》云云。按《礼乐志》:开元十一年,亲享圜丘,中书令张说、卫尉少卿韦绦为礼仪使,乃以高祖配,而罢三祖并配。
《册府元龟》:开元十一年九月癸未,制曰:帝王承天,必崇告类之典。文武尊祖,是遵严配之义。所以克荷成命,昭升前烈。盖王者之子道,乃圣人之神教。朕以寡昧,猥承丕绪。获主祭祀,一纪于兹。辅相之宜,下不足以被物。馨香之德,上不足以动天。故岁咸不登,刑且未恤,内省为愧,大礼犹郁。星晷骤迁,夙夜祗惧。今四夷内附,诸侯率职,群生和洽,百物阜蕃。犹恐教或未孚,求之皇极,诚有不达观于国风,故亲巡河东祈谷,脽上神歆有答,岁物以冀。此皆先圣无疆之休,上元启佑之贶。冀因报谒,式展诚敬。宜以迎日之至,允备郊天之礼。所司详择旧典以闻。十一月戊寅,亲祠南郊。
《文献通考》:开元十一年,上将还西京,便幸并州,兵部尚书张说进言曰:陛下今因行幸,路由河东,有汉武后土之祀,此礼久阙,历代莫能行之。望陛下绍斯坠典,以为三农祈谷,此诚万姓之福。至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祠后土于汾阴脽上。太史奏: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祥风绕坛,日扬其光。初,有司奏修坛掘地获古铜鼎二,其大者容四升,小者容一升,色皆青。又获古砖,长九寸,有篆书千秋万岁字,及长乐未央字。又有赤兔见于坛侧。以中书令张嘉贞为坛场使,将作少监张景为坛场副使,张说为礼仪使。
开元十五年,定每年九月,于南郊雩坛行享礼,以睿宗配。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杜佑·通典》:开元十五年,太常博士钱嘉会上议曰:准月令及今,九月农功毕,大享五帝于明堂。贞观及神龙皆于南郊报祭。中间寝废,有亏祀典。准孝经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请每年九月,于南郊雩坛行享礼,以睿宗皇帝配。从之。
开元二十年,《开元礼》成,始定郊祀迎气之礼。冬十一月,如汾阴,祀后土。
《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年十一月庚申,如汾阴,祠后土。按《礼乐志》:开元中,起居舍人王仲丘议曰:按《贞观礼》祈谷祀感帝,而《显庆礼》祀昊天上帝。《传》曰:郊而后耕。《诗》曰: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礼记》亦曰:上辛祈谷于上帝。而郑元乃云:天之五帝迭王,王者之兴必感其一,因别祭尊之。故夏正之月,祭其所生之帝于南郊,以其祖配之。故周祭灵威仰,以后稷配,因以祈谷然。则祈谷非祭之本意,乃因后稷为配尔,此非祈谷之本义也。夫祈谷,本以祭天也,然五帝者五行之精,所以生九谷也,宜于祈谷祭昊天而兼祭五帝。又曰:《月令》,大雩、大享帝,皆盛祭也。而孟夏雩、季秋大享,《贞观礼》皆祭五方帝,而《显庆礼》皆祭昊天上帝,宜兼用之以合大雩、大享之义。既而萧嵩等撰定《开元礼》,虽未能合古,而天神之位别矣。至二十年,萧嵩等定礼,而祖宗之配定矣。
《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等奏上《开元新礼》。十一月庚午,祀后土于脽上,大赦天下。按《礼仪志》:开元二十年,萧嵩为中书令,改撰新礼。祀天一岁有四,祀地有二。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高祖神尧皇帝配,中官加为一百五十九座,外官减为一百四座。其昊天上帝及配帝二座,每座笾用十二,簋、簠、豋、俎各一。上帝则太樽、著樽、牺樽、象樽、壶樽各二,山罍六。配帝则不设太樽及壶樽,减山罍之四,馀同上帝。五方帝座则笾、豆各十,簋、簠、豋、俎各一,太樽二。大明、夜明,笾、豆各八,馀同五方帝。内官每座笾、豆二,簋、俎各一。内官以上设樽于十二阶之间。内官每道间著樽二,中官牺樽二,外官著樽二,众星壶樽二。正月上辛,祈谷,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高祖配,五方帝从祀。其上帝、配帝,笾、豆等同冬至之数。五方帝,太樽、著樽、牺樽、山罍各一,笾、豆等亦同冬至之数。孟夏,雩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太宗配,五方帝及太昊等五帝、勾芒等五官从祀。其上帝配帝、五方帝,笾、豆各八,簋、簠、豋、俎各一。五官每座笾、豆各二,簋、簠及俎各一。季秋,大享于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睿宗配。
《开元礼》:皇帝冬至祀圜丘,斋戒,前祀七日,皇帝散斋四日于别殿;致斋三日,其二日于太极殿,一日于行宫。前致斋一日,尚舍奉御设御幄于太极殿西序及室内,俱东向;尚舍直长张帷于前楹下。致斋之日,质明,诸卫勒所部屯门列仗。昼漏上水一刻,侍中版奏:请中严。诸卫之属各督其队,入陈于殿庭如常仪。通事含人引文武五品已上,裤褶陪位如式。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诸侍臣并结佩。俱诣阁奉迎。上水二刻,侍中版奏:外办。上水三刻,皇帝服衮冕,〈上辛服通天冠、绛纱袍。〉结佩,乘舆出自西房,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皇帝即御座,东向坐,侍臣夹侍如常。一刻顷,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就斋室。俛伏,兴,还侍位。皇帝降座,入室。文武侍臣各还本司,直卫者如常,通事舍人分引陪位者以次出。凡应祀之官,散斋四日,致斋三日。散斋皆于正寝。致斋二日于本司,一日于祀所。其无本司者,皆于祀所焉。近侍之官应从升者及从祀群官、诸方客使,各于本司、馆,清斋一宿。无本司,各于家正寝。诸祀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布,各习礼于斋所。
摄事,无皇帝斋仪。上辛、雩祀同。

光禄卿监取明水火。大官令取水于阴鉴,取火于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樽焉。前祀二日,太尉告高祖神尧皇帝庙,如常告之仪。
告以配神作主。雩祀,侑孟夏,告太宗文武皇帝庙。

前祀一日,诸卫令其属未后一刻各以其器服守壝,每门二人,每隅一人。与太乐工人俱清斋一宿焉。陈设,前祀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
摄事,守宫设祀官、公卿已下次于东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焉。

尚舍奉御座。卫尉设文武侍臣次〈上辛、雩祀,守宫设文武侍臣次焉。〉于大次之前,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相向。〈上辛、雩祀,于大次之后,俱南向。〉设诸祀官次于东壝之外道南,从祀文官九品已上于祀官之东,东方、南方朝集使于文官之东,东方、南方蕃客又于其东,俱重行,每等异位,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于西壝之外道南,武官九品已上于介、酅公之西,西方、北方朝集使于武官之西,西方、北方蕃客又于其西,俱重行,每等异位,北向东上。
其褒圣侯若在朝位,于文官三品之下。摄事无大次、褒圣等仪。上辛、雩祀同。

设陈馔幔于内壝东门西门之外道北,南向;北门之外道东,西向。
坛上及东方、南方午陛之东,馔陈于东门外;西方及南方午陛之西,馔陈于西门外;北方之馔陈于北门外。上辛、雩祀但有壝东方之外馔焉。

前祀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坛南内壝之外。东方西方磬簴起北,钟簴次之;南方北方磬簴起西,钟簴次之。设十二镈钟于编悬之间,各依辰位。树雷鼓于北悬之内,道之左右。植建鼓于四隅。置柷敔于悬内。柷在左,敔在右。设歌钟歌磬于坛上近南,北向,磬簴在西,钟簴在东。其匏竹者立于坛下,重行,北向,相对为首。诸工人各位于悬后,东方、西方以北为上,南方、北方以西为上。右校扫除坛之内外。郊社令积柴于燎坛,其坛于神坛之壬地,内壝之外。方一丈,高丈二尺,开上南出户,方六尺。前祀一日,奉礼设御位于坛之北,南向。设祀官、公卿位于内壝东门之外。
上辛、雩祀则东门内,摄事亦然。

道南,分献之官于公卿之南,
上辛、雩祀无分献位,以下皆然。
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
史位于坛下,一位于东南,西向;一位于西南,东向。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又设奉礼、赞者位于燎坛东北,西向。皆北上。设协律郎位于坛上南陛之西,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当坛北向。设从祀文官九品已上位于执事之南,东方、南方朝集使于文官之南,东方、南方蕃客又于其南,俱每等异位,重行,西面北上。介公、酅公位于中壝。西门之内道南,武官九品已上位于介公、酅公之南,西方、北方朝集使于武官之南,西方、北方蕃客又于其南,俱每等异位,重行,东向北上。
其褒圣侯,于文官三品之下。诸州使人,各分方位,于朝集使之后。摄事无褒圣已上至从祀位。

又设祀官及从祀群官等门外位,于东西壝门之外,如设次之式。设牲榜于东壝之外,当门西向。苍牲一、又青牲一在北,少退,南上。次赤牲一、黄牲一、白牲一、黑牲一,〈雩祀五方色牲各二。〉又赤牲一、白牲一〈上辛、雩祀无日月牲。〉在南,皆少退,以北为上。又设廪牺令位于牲西南,史陪其后,俱北向。设诸太祝位于牲东,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又设御史位于太常卿之西,俱南向。设酒樽之位,上帝太樽二,牺樽二,山罍二,在坛上东南隅,北向。象樽二,壶樽二,山罍四,在坛下南陛之东,北向。俱西上。设配帝著樽二,牺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坛上于上帝酒樽之东,北向西上。五帝日月各太樽二,在第一等。
上辛则五帝各太樽二、著樽二、牺樽二、罍二,在第一等,神座之左而右向,无日月已下诸座,摄事亦然也。

内官每陛间各象樽二,在第二等。中官每陛间各壶樽二,在第三等。外官每阶间各摡樽二,在坛下。众星每道间各散樽二,于内壝之外。凡樽各设于神座之左而右向。樽皆加勺、幂。五帝日月以上,皆有坫以置爵。雩祀无日月以下樽,其五帝太樽牺樽各二,罍一,在第一等;五人帝牺樽各二,在第二等;五官象樽各二,在坛下。设御洗于午陛东南,亚献、终献同洗于卯陛之南,俱北向。
摄仪但设洗午陛东南,北面。雩祀设五献之洗于御东南,五官洗于樽北。

设分献罍洗,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篚幂各于其方陛道之左,俱内向。执樽罍篚幂者,各于罍篚幂之后。设玉币之篚于坛上下樽坫之所。祀前一日晡后,
上辛、雩祀皆祀日未明五刻焉。

太史令、郊社令各常服,帅其属升,设昊天上帝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槁秸。设高祖神尧皇帝神座
雩祀则设太宗文武圣皇帝神座焉。

于东方,西向,席以莞。设五方帝、日、月神座于坛第一等,青帝于东陛之北,赤帝于南陛之东,黄帝于南陛之西,白帝于西陛之南,黑帝于北陛之西,
雩祀又设五人帝座于第二等,如五方之陛位。又设五官座于坛下东南,西向北上。无日月以下诸星位。

大明于东陛之南,〈上辛并无大明以下位矣。〉夜明于西陛之北,席皆以槁秸。又设五星、十二辰、河汉及内官五十五座于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间,各依方面,凡座皆内向。其内官有北辰座于东陛之北,曜魄宝于北陛之西,北斗于南陛之东,天一、太一皆在北斗之东,五帝内座于曜魄宝之东,差在行位前。又设二十八宿及中官百五十九座于第三等,其二十八宿及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微、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等十七座,并差在行位前。又设外官五百座于内壝之内,又设众星三百六十座于内壝之外,各依方次十有二道之间,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所司陈异宝及嘉瑞等于乐悬之北东西厢。
昊天上帝及配帝、五帝、日月之座设讫,却收,至祀日未明五刻,郊社令、太史令各服其服,升坛重设之。其内官中官外官众星等诸座,一设定不收也。

省牲器,省牲之日,午后十刻,去坛二百步所,
享明堂则于明堂所,享庙则于庙所,皆二百步所焉。

诸卫之属禁断行人。
庙享则太令整拂神幄焉。

晡后二刻,郊社令丞帅府史三人、诸仪二人。及斋郎,以樽、坫、篚、幂入设于位。
庙享则笾豆簋钘皆设位,加以巾盖。诸器物皆濯而陈之。升坛者各由其陛,升庙堂者升自东陛焉。

晡后三刻,谒者、赞引各引祀官、公卿已下俱就东壝门外位,
庙享则无壝外公卿位焉。

诸太祝与廪牺令以牲就榜位。谒者引司空。赞引御史,入诣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出还本位。初,司空将升,又谒者引太常卿,赞引引御史,入诣坛东陛,升,视涤濯,讫,
于视濯,执尊者皆举幂告絜。庙享升东阶。

引降就省牲位,南向立。廪牺令少前,曰:请省牲。退复位。太常卿省牲。廪牺令又前,举手曰:腯。还本位。诸太祝各循牲一匝,四向举手曰:充。俱还本位。诸太祝与廪牺令以次牵牲诣厨,授太官。谒者引光禄卿诣厨,省鼎镬,申视濯溉。谒者、赞引各引祝官、御史。省视馔具。俱还斋所。
享庙则进馔者入彻笾豆簋簠钘豋以出而已。

祀日,未明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銮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各置于馔所,遂烹牲。
庙享毛血每座共实一豆。祝史洗肝于郁鬯。又取膟膋,每座各实一豆。俱置馔所。膟膋,肠间脂也。

銮驾出宫,前出宫三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尚舍设行宫于坛东,南向,随地之宜。守宫设从祀官五品已上次于承天门外东西朝堂,如常仪。前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殿庭,如常仪。驾出,悬而不作。其日昼漏上水五刻,銮驾发引。发引前七刻,搥一鼓,为一严。三严时节,前一日侍中奏裁也。侍中奏开宫殿门及城门。未明五刻,搥二鼓,为再严。侍中版奏:请中严。奉礼郎设从祀群官五品已上位,文官于东朝堂之前,西向,武官于西朝堂之前,东向,俱重行北上。从祀群官五品已上依时刻俱集朝堂次,各服其服。
其六品已下及介公、酅公、褒圣侯、朝集使、诸方客使等,并驾出之日便赴祀所。

所司陈大驾卤簿于朝堂。发前二刻,搥三鼓,为三严。诸卫之属各督其队与钑戟,以次入陈于殿庭。通事舍人引从祀群官各就朝堂前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侍中、中书令已下,俱诣西阶奉迎。侍中负宝如式。乘黄令进玉辂于太极殿西阶之前,南向。千牛将军一人执长刀立于辂前,北向。黄门侍郎一人在侍臣之前,赞者二人在黄门之前。侍中版奏:外办。太仆卿摄衣而升,正立执辔。皇帝服衮冕,〈上辛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以出,降自西阶,称警跸如常。千牛将军执辔,皇帝升辂,太仆卿立授绥,侍中、中书令已下夹侍如常。黄门侍郎进,当銮驾前跪,奏称:黄门侍郎臣某言,请銮驾进发。俛伏,兴,退复位。
凡黄门侍郎奏请,皆进銮驾前,跪,奏称具官臣某言,讫,俛伏,兴。

銮驾动,又称警跸,黄门侍郎与赞者夹引以出,千牛将军夹路而趋。驾出承天门,至侍臣上马所,黄门侍郎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文武侍臣皆上马。诸侍卫之官各督其属,左右翊驾,在黄麾内。符宝郎奉六宝与殿中监后部从,在黄钺内。侍中、中书令已下夹侍于辂前,赞者在供奉官人内。侍臣上马毕,黄门侍郎奏称:请敕车右升。侍中前承制,退称:制曰可。黄门侍郎退复位。千牛将军升讫,黄门侍郎奏称:请銮驾进发。退复位。銮驾动,称警跸,鼓传音如常。不鸣鼓吹,不得諠哗。其从祀之官,在元武队后如常仪。驾将至,诸祀官俱朝服结佩,谒者引立于次前,重行,北向西上。驾至行宫南门外,回辂南向。将军降,立于辂右。侍中进,当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俛伏,兴,还侍立。皇帝降辂,乘舆入行宫,伞扇华盖侍卫警跸如常仪,宿卫如式。谒者、赞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文武群官,集行宫朝堂,文左武右,舍人承旨敕群官等各还次。奠玉帛,祀日,未明三刻,诸祀官及从祀之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樽、罍、玉、币。
凡六樽之次,太樽为上,实以汎齐;著樽次之,实以醴齐;牺樽次之,实以盎齐;象樽次之,实以醍齐;壶樽次之,实以汎齐;山罍为下,实以三酒。配帝著樽为上,实以汎齐;牺樽次之,实以醴齐;象樽次之,实以盎齐;山罍为下,实以清酒。五帝日月俱以太樽实以汎齐,其内官之象樽实以醍齐,中官之壶樽实以汎齐,外官之概樽实以清酒,众星之散樽实以旨酒。齐皆加明水,酒皆加元酒,各实于上樽。玉,上帝以苍璧,青帝以青圭,赤帝以赤璋,白帝以驺虞,黑帝以元璜,黄帝以黄琮,日月以圭璧。昊天上帝及配帝之币以苍,天帝、日月、内官已下,各从方色。各长丈八尺。上辛,则五方帝各大樽为上,实以汎齐;著樽次之,实以醴齐;牺樽次之,实以盎齐。其用玉,昊天上帝以四圭有邸,馀同。无日月已下樽。雩祀同圜丘,又有五人帝之币,亦放其方也。

太祝以玉币置于篚。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簠簋等,各设于馔幔内。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博士、诸太祝及令史与执樽罍篚羃者,入自东壝门,当坛南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樽罍篚羃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诸太祝诣坛东陛,御史一人、太祝二人升,行扫除于上,及第一等;御史一人、太祝七人升,行扫除于下。讫,各引就位。
上辛、雩祀,赞引引御史、诸太祝扫除于上,令史、祝史扫除于下。

未明一刻,谒者、赞引各引祀官及从祀群官、客使等俱就门外位。
摄仪无从祀群官、客使,上辛、雩祀同。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其升坛者皆脱履于下,降纳如常。谒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司空再拜,讫,谒者引司空诣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复位。谒者、赞者各引祀官及从祀群官、客使等,次入就位。初,未明三刻,诸卫列大驾仗卫,陈设如式。侍中版奏:请中严。乘黄令进玉辂于行宫南门外,回辂南向。未明一刻,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衮冕,乘舆以出,伞扇华盖侍卫如常仪。侍中负宝,陪从如式。皇帝升辂如初。黄门侍郎奏:请銮驾进发。还侍立。銮驾动,称警跸如常,千牛将军夹路而趋。驾至大次门外,回辂南向。侍中进,当銮驾前,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俛伏,兴,还侍位。皇帝降辂,乘舆之大次,伞扇华盖侍卫如常仪。郊社令以祝版进,御署讫,近臣奉出,郊社令受,各奠于坫。皇帝停大次半刻顷,通事舍人各引从祀文武群官、介公、酅公、诸方客使,皆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侍中版奏:外办。质明,皇帝改服大裘而冕,
上辛、雩祀盖服衮冕。

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侍中负宝,陪从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引皇帝,至中壝门外。
凡太常卿前导,皆博士先引焉。上辛、雩祀内壝。

殿中监进大圭,尚衣奉御又以镇圭授殿中监,殿中监受,进。皇帝搢大圭,执镇圭,华盖仗卫停于门外,礼部尚书与近侍者陪从如常仪。
大圭如搢不便,请立定近侍承奉焉。

皇帝至版位,西向立。
每立定,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

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
摄事无未明三刻下,至此再拜仪。上辛、雩祀同。

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太常卿前奏:
摄则谒者进太尉之左自,上辛、雩祀同焉。

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俛伏,举麾,
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兴;奠物则跪奠讫,俛伏而后兴。他仿此。

鼓柷,奏元和之乐。及以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作文武之舞,乐舞六成。偃麾,戛敔,乐止。太常卿前奏称: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
摄事无太常卿至皇帝拜。上辛、雩祠同也。

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正座配座太祝跪取玉币于篚,各立于樽所;诸太祝俱取玉及币,亦各立于樽所。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乐作,皇帝每行,皆作太和之乐。
摄则谒者引太尉,已下皆谒者引太尉。太和乐,上辛、雩祀同。

皇帝诣坛,升自南陛,侍中、中书令已下及左右侍卫量人从升。皇帝升坛,北向立,
摄则太尉升南陛,北向立。

乐止。正座太祝加玉于币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币东向进,皇帝搢镇圭,受玉币。
凡受物,皆搢镇圭,跪奠讫,执圭,俛伏,兴。太尉则搢笏。

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大吕之均。太常卿引皇帝进,北向跪奠于昊天上帝神座,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立于西方,东向。配座太祝以币授侍中,侍中奉币北向进,
摄则太祝授太尉,太尉奉玉币进奠。

皇帝受币。太常卿引进高祖神尧皇帝神座。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向再拜讫,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降自南陛,还版位,西向立,乐止。
摄则太尉行,还立无乐也。

初皇帝将奠配帝之币,谒者七人各分引献官奉玉币俱进,跪奠于第一等神位,
上辛,则谒者五人,各分引献官,奉玉币奠五方帝座。摄事同。雩祀,五人帝、五宫相次而毕。

馀星座之币,谒者、赞引各引献官进奠于首座,馀皆祝史齐郎助奠。讫,引还复位。
摄则太尉奠配座,诸太祝及诸献官各奉玉币进于神座,讫,还樽所。上辛无星以下座也。

初,众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于门外。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入,各由其陛升,诸太祝迎取于坛上,俱进奠于神座,诸太祝与祝史退立于樽所。进熟,皇帝既升,奠玉币。
摄则太尉升,上辛、雩祀同。

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各陈于壝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昊天上帝之俎。初,皇帝既至位,乐止,太官令引馔入。
摄事则于太祝奠毛血,其太官引馔入。上辛、雩祀同。

俎初入门,奏雍和之乐,以黄钟之均。馔各至其陛,乐止。祝史俱进,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
上帝之馔升自午陛,配帝之馔升自卯陛,青帝之馔升自寅陛,赤帝之馔升自已陛,黄帝之馔升自未陛,白帝之馔升自酉陛,黑帝之馔升自子陛,大明之馔升自辰陛,夜明之馔升自戌陛,其内官中官诸馔,各随便而升。上辛无大明已下馔,摄事同。雩祀五人帝馔,各由其陛升。

诸太祝迎引于坛上,各设于神座前。
笾豆盖羃,先撤乃升。簠簋既奠,却其盖于下也。

设讫,谒者引司徒、太官令帅进馔者,俱降自东陛以出,司徒复位,诸太祝各还樽所。又进设外官、众星之馔,相次而毕。
上辛无外官已下馔,雩祀又进设五官馔,并无众星馔也。

初,坛上设馔讫,太常卿引皇帝诣罍洗,
摄则谒者引太尉诣罍洗,上辛、雩祀同也。

乐作;皇帝至罍洗,乐止。侍中跪取匜,兴,沃水;又侍中跪取盘,盥,承水;皇帝盥手。黄门侍郎跪取巾于篚,兴,进,皇帝帨手讫,黄门侍郎受巾,跪奠于篚。黄门侍郎又取匏爵于篚,兴,进,皇帝受爵。侍中酌罍水,又侍中奉盘,皇帝洗爵,黄门侍郎又授巾皆如初。皇帝拭爵讫,侍中奠盘匜,黄门侍郎受巾奠于篚,皆如常。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诣坛,升自南陛,讫,乐止。
摄则太尉洗拭匏爵,无乐作以下仪。

谒者引司徒,升自东陛,立于樽所,斋郎奉俎从其后。太常卿引皇帝诣上帝樽所,执樽者举羃,侍中赞酌汎齐讫,寿和之乐作。皇帝每酌献及饮福,皆作寿和之乐。
摄则谒者引太尉,升自南陛,诣上帝樽所,执事举羃,太尉酌汎齐讫,乐作。

太常卿引皇帝,进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乐止。
摄仪皆谒者引太尉。

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
摄则云天子某,谨遣太尉封某臣名,敢昭告于昊天上帝。上辛、雩祀同。

大明南至,长晷初升,万物权舆,六气资始,式遵彝典,慎修礼物,
上辛云:惟神化育群生,裁成庶品,云雨作施,普博无私,爰因启蛰,式遵农事。雩祀云:爰兹孟夏,龙见纪辰,方资长育,式遵常礼,敬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恭致燔祀,表其寅肃。

敬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禋燎,祗荐洁诚,高祖神尧皇帝配神作主。
凡摄事祀版,应御署讫,皇帝北向再拜,侍臣奉版,郊社令受,遂奉出。

皇帝再拜。
摄则太尉再拜。

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樽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配帝酒樽所,执樽者举羃,侍中取爵于坫,进,皇帝受爵,侍中赞酌汎齐讫,乐作,太常卿引皇帝,进高祖神尧皇帝神座。东向跪,奠爵,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向立,乐止。
上辛又谒者五人,各引五方上帝太祝,皆取爵于坫,酌汎齐,各进奠于神座讫,还樽所。雩祀同。

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北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孝曾孙开元神武皇帝臣某,
摄则云皇帝臣某谨遣太尉封臣某。

敢昭告于高祖神尧皇帝:履长伊始,肃事郊禋,用致燔祀于昊天上帝。伏惟庆流长发,德冠思文,对越昭升,永言配命,
上辛云:时惟孟春,敬祈嘉谷,用致禋祀昊天上帝。伏惟高祖,睿哲徇齐,钦明昭格,祭祀之礼,肃奉旧章。雩祀云:时惟正阳,式遵恒典,伏惟道叶乾元,德施品物,永言配命,对越昭升。

谨以制币牺牲,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侑神作主,尚飨。讫,兴。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樽所,皇帝再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进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立,作乐。太祝各以爵酌上樽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授侍中,侍中受爵西向进,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兴。太祝各帅斋郎进俎。太祝减神前胙肉〈皆取前脚第二骨〉。加于俎,以胙肉共置一俎,太祝持俎以授司徒,司徒奉俎西向进。皇帝受以授左右,
摄则太尉受以授斋郎。

谒者引司徒降复位。皇帝跪,取爵,遂饮,卒爵。侍中进受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复于坫。皇帝俛伏,兴,再拜,乐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降自南阶,还版位,西向立,乐止。文舞退,鼓柷,作舒和之乐,退讫,戛敔,乐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乐,立定,戛敔,乐止。
自此已上,凡摄皆太尉为初献,其仪依皇帝行事,赞佐皆谒者、太祝、斋郎。

皇帝将复位,谒者引太尉。
摄则太常卿为亚献,已下并改太尉为太常卿。

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讫,谒者引太尉自阶升坛,诣昊天上帝著樽所,执樽者举羃,太尉酌醴齐。讫,武舞作,谒者引太尉,进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北向拜。讫,谒者引太尉诣配帝牺樽所,取爵于坫,执樽者举羃,太尉酌醴齐。讫,谒者引太尉进高祖神尧皇帝座前。东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东向再拜。讫。
上辛五方祝各取爵酌醴齐,供尊讫,还樽所。雩祀同。

谒者引太尉进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立。诸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进太尉之右,西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虚爵,复于坫。太尉兴,再拜,讫,谒者引太尉却复位。初,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
摄则同以光禄卿为终献。

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升,酌盎齐,献正座、配座。终献如亚献之仪。讫,谒者引光禄卿降复位。初,太尉将升献,
摄则太常卿升献。

谒者七人分引五方帝及大明、夜明等献官,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讫,各由其陛升,
雩祀太尉将升献,赞引引五帝献官酌醴齐,奠太昊氏,馀座斋郎助奠。五帝将毕,五官献官酌醍齐,奠勾芒氏,馀座祝史助奠。

诣第一等,俱酌汎齐讫,各进跪奠于神座前,兴,各还引降,还本位。初,第一等献官将升,谒者五人次引献官各诣罍洗,讫,引各由其陛升,诣第二等内官酒樽所,俱酌醴齐,各进跪奠爵于内官座首,兴,馀座皆祝史、斋郎助奠,相次而毕,谒者各引献官还本位。初,第二等献官将升,谒者四人次引献官俱诣罍洗盥手,各由其陛升,诣第三等中官酒樽所,俱酌清酒汎齐。以献。赞引四人次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讫,诣外官酒樽所,俱酌清酒。以献。赞引四人次引献官诣罍洗,盥讫,诣众星酒樽所,酌旨酒。以献。其祝史、斋郎酌酒助奠,皆如内官之仪。讫,谒者、赞引各引献官还本位。
上辛、雩祀无日月已下献仪。

诸献俱毕,武舞止。上下诸祝各进,跪彻豆,兴,还樽所。
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

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元和之乐作,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乐作一成,止。
摄事则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

太常卿前奏:请就望燎位。
摄则谒者进太尉之左,曰请就望燎位。

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就望燎位,南向立,乐止。
摄则谒者引太尉。

于群官将拜,上下诸祝各执篚,进神座前,取玉币、祝版,日月已上斋郎以俎载牲体、黍稷饭及爵酒,各由其陛降坛,南行,经柴坛西,过坛东行,自南陛登柴坛,以玉币、祝版、馔物置于柴上。户内诸祝史又以内官已下之礼币皆从燎。
上辛无日月已下牲币,雩祀有五帝币。

奉礼曰:可燎。东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柴,太常卿前,奏:礼毕。
摄则谒者前曰礼毕,则太尉出。

太常卿引皇帝还大次,乐作,皇帝出中壝门,
上辛、雩祀并内壝。

殿中监前受镇圭,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监又前受大圭,华盖侍卫如常仪,皇帝入次,乐止。谒者、赞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祀群官、诸方客使以次出。赞引引御史、太祝已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已下皆再拜,赞引引出。工人、二舞以次出。銮驾还宫〈上辛雩祀并同〉,皇帝既还大次,侍中版奏:请解严。将士不得离部伍。皇帝停大次一刻顷,搥一鼓,为一严,转仗卫于还涂,如来仪。三刻顷,搥二鼓,为再严,将士布队仗。侍中版奏:请中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诸祀官服朝服。乘马者服裤褶。五刻顷,搥三鼓,为三严,通事舍人分引群官、客使等序立于大次之前,近南。文武侍臣诣大次奉迎。乘黄令进金辂于大次门外,南面。千牛将军立于辂左。侍中版奏:外办。太仆卿升,执辔。皇帝乘舆出次,伞扇侍卫警跸如常仪。皇帝升辂,太仆卿立授绥。黄门侍郎奏称:请銮驾进发。退复位。銮驾动,称警跸如常仪。黄门侍郎、赞者夹引,千牛将军夹路而趋。至侍臣上马所,黄门侍郎奏称:请銮驾权停,敕侍臣上马。侍中前承制,退称:制曰可。黄门侍郎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文武侍臣皆上马毕,黄门侍郎奏称:请敕车右升。侍中前承制,退称:制曰可。黄门侍郎退复位。千牛将军升讫,黄门侍郎奏称:请銮驾进发。退复位。鼓传音,銮驾动,鼓吹振作而还。文武群臣导从如来仪。诸方客使便还馆。驾至承天门外侍臣下马所,銮驾权停,文武侍臣皆下马,千牛将军降立于辂右。讫,銮驾动,千牛将军夹路而趋。驾入嘉德门,太乐令令撞蕤宾之钟,左右钟皆应,鼓柷,奏采茨之乐,至太极门,戛敔,乐止。入太极门,鼓柷,奏太和之乐,驾至横街北,当东上阁,回辂南向。侍中进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俛伏,兴,还侍位。皇帝降辂,乘舆以入,伞扇侍卫警跸如常仪,侍臣从。至閤,戛敔,乐止。初,文武群官至承天门外,通事舍人承旨敕群官并还。皇帝既入,侍中版奏:请解严。扣钲,将士各归其所。夏至日祭方丘,斋戒,前祭七日,戒誓,皇帝服衮冕。前祭二日,太尉告高祖神尧皇帝庙,如常告之仪。〈告以配神作主。〉孟冬祭神州,则告太宗文武圣皇帝庙。馀并如圜丘之仪。陈设,前祭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外道北,南向,
摄事,卫尉设祭官、公卿以下次于东壝外道南,北向西上。

尚舍奉御铺御座。卫尉设文武侍臣次于大次之后,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设祭官次于东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师于南壝之外道东,诸王于三师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九品以上于祭官之东,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于南壝之外道西,东向;诸州使人,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西向;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东向:皆北上。诸国之客,东方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西向;西方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东向:皆北上。武官三品以下七品以上于西壝之外道南,北向东上。
其褒圣侯于文官三品之下。摄事无御座以下至此仪。

设陈馔幔于内壝东门西门之外道北面,南向。
坛上及神州东方南方之馔,陈于东门外,西向。西方北方之馔,陈于西门外,东向。神州无西门之馔。

前祭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坛南内壝之外,树灵鼓于北悬之内道之左右,馀如圜丘仪。又为瘗埳于坛之壬地内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前祭一日,奉礼设御位。于坛之东南,西向。
摄事无御位。

设望瘗位于坛西南,当瘗埳北向。设祭官公卿位于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分献官于公卿之南,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于坛上,正位于东南隅,西向;副位于西南隅,东向。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设奉礼赞者位于瘗埳西南,东向南上。设协律郎位于坛上南陛之西,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当坛北向。设从祭之官、三师位于悬南道东,诸王位于三师之东,俱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位于道西,北向东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执事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西方,当文官,每等异位,重行东向:皆北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重行,北面东上。设诸国客使位于内壝南门之外,东方南方于诸州使人之东,每国异位,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诸州使人之西,每国异位,重行,北面东上。
摄事无三师以下至此仪。

设门外位,祭官公卿以下皆于东壝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三师位于南壝之外道东,诸王于三师之南,俱西向,介公、酅公于道西东向:皆北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东壝之外祭官之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西壝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东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重行西面;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重行东面:俱北上。设诸国客位,东方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每国异位,重行西面;西方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每国异位,重行东面:皆北上。
摄事无三师以下至此仪。

牲榜于东壝之外,当门西向。黄牲一居前,又黄牲一在北,少退,元牲一在南,少退。设廪牺令位于牲西南,祝史陪其后,俱北向。设诸太祝位于牲东,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南向。设皇地祇酒樽于坛之上下,太樽二,著樽二,牺樽二,罍一,在坛上东南隅,北向;象樽二,壶樽二,山罍二,在坛下,皆于南陛之东,北向:俱西上。设配帝著樽二,牺樽二,象樽二,罍一,在坛上,皆于皇地祇酒樽之东,北向西上。
孟冬北郊酒樽于神州酒樽之东,如夏至之仪。

神州太樽二,在第一等,每方岳镇海渎俱山樽二,山川林泽俱蜃樽二,丘陵坟衍原隰俱概樽二。凡樽各设于神座之左而右向。
神州以上之樽置于坫,以下之樽俱藉以席,皆加勺羃,设爵于樽下。孟冬仪,坛上之樽置于坫,坛下之樽藉以席。

设御洗及设玉币之篚等,并如圜丘仪。〈孟冬祭同。〉祭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帅其属升设皇地祇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槁秸。设高祖神尧皇帝神座。于东方,西向,席以莞。
孟冬神州则设太宗文武圣皇帝神座。

设神州地祇神座于第一等东南方,席以槁秸。又设岳镇海渎以下之座于内壝之内,各于其方,皆有原隰丘陵坟衍之座。又设中岳以下之座于坛之西南,俱内向。自神州以下六十八位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
省牲器如别仪。銮驾出宫服以衮冕。馀如上辛圆丘仪。〈孟冬北郊同圜丘。〉

奠玉帛,祭日未明三刻,诸祭官服其服。郊社令工工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樽罍玉币。
凡六樽之次,太樽为上,实以泛齐;著樽次之,实以醴齐;牺樽次之,实以盎齐;象樽次之,实以醍齐;壶樽次之,实以沈齐;山罍为下,实以三酒。配帝著樽为上,实以沈齐;牺樽次之,实以醴齐;象樽次之,实以盎齐。以上孟冬同。神州太樽,实以沈齐;五方岳镇海渎之山樽,实以醍齐;山川林泽之蜃樽,实以沈齐;丘陵以下之散樽,实以清酒。元酒各实于诸齐之上樽。礼神之玉,皇地祇以黄琮,其币以黄。配帝之币亦如之。神州之玉以两圭有邸,其币以元。孟冬同。岳渎以下之币,各从方色。

太官令帅进馔者共实馔及礼官就位、御史太祝行扫除等,并如圜丘仪。驾将至,谒者、赞引各引祭官、从祭官、客使等俱就门外位。驾至大次门外,回辂南向,将毕降,立于辂左。侍中进当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俯伏,兴,还侍位。五品以上从祭之官,皆就壝外位。
摄事无驾至大次以下仪。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谒者引司空入行扫除讫,出复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顷,谒者、赞引各引祝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祀群官、介公、酅公、诸方客使,皆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衮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侍中负宝陪从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至中壝门外,殿中监进大圭,尚衣奉御又以镇圭授殿中监,皇帝搢大圭,执镇圭,华盖仗卫停于门外,侍者从入,谒者引礼部尚书、太常少卿陪从如常仪。皇帝至版位,太常卿请再拜及请行事,并如圜丘仪。
摄事如圜丘摄事仪。

协律郎举麾,工鼓柷,奏顺和之乐,乃以林钟为宫,大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宫为羽,作文武之舞乐,舞八成。偃麾,戛敔,乐止。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皇帝奠玉币及奏乐之节,并如圜丘。
摄事则太尉奠玉帛。下仿此。

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应钟之均。太常卿引皇帝进,北向跪奠于皇地祇。神座,俛伏兴及奠配座,并如圜丘仪。
摄事同圜丘摄事仪。

进熟,皇帝既升奠玉币,太官令陈馔之仪如圜丘。俎初入门,奏雍和之乐,以太簇之均。馔至陛,乐止。祝史俱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皇地祇之馔,升自南陛。配帝之馔,升自东陛。神州之馔,升自北陛。孟冬神州,升自南陛。诸太祝迎引于坛上,各设于神座前。设讫,谒者引司徒、太官令帅进馔者降自东陛以出,司徒复位,诸太祝还樽所。又进设岳镇以下之馔,相次而毕。太常卿引皇帝诣罍洗,乐作,其盥洗、酌献、跪奠、奏乐之仪,并如圜丘。
摄事如圜丘摄事仪。

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臣某,
摄事云谨遣太尉臣名。下仿此。

敢昭告于皇地祇:乾道运行,日躔北至,景风应序,离气效时。嘉承至和,肃若旧典,敬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祇瘗,式表诚悫。高祖神尧皇帝配神作主,尚享。太祝俛伏,兴。
孟冬神州云:包函区夏,载植群生,溥被域中,赖兹
厚德。式遵彝典,练此元辰,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明献厥诚,备兹祇瘗,皇祖太宗文武圣皇帝配神作主。

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樽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配帝酒樽所,执樽者举羃,侍中取爵于坫,进,皇帝受爵,侍中赞酌沈齐讫,乐作,太常卿引皇帝进高祖神尧皇帝神座前,东向跪奠爵,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向立,乐止。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北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孝孙开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于高祖神尧皇帝:时维夏至,肃敬训典,用祗祭于皇地祇。惟高祖德叶二仪,道兼三统,礼膺光配,敢率旧章,
孟冬云皇曾祖太宗文武圣皇帝,德被乾坤,格于上下,昭配之仪,钦率旧章。

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肃陈明荐,作主侑神,尚享。太祝俛伏,兴。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于神座,兴,还樽所。皇帝饮福、受胙及亚献终献盥洗酌献饮福,并如圜丘仪。
唯皇地祇太尉亚献酌醴齐时,武舞作,合六律六同为异耳。

初太尉将升献,谒者一人引献官诣罍洗,盥洗匏爵讫,升自已陛,诣酒樽所,执樽者举羃,酌沈齐,进奠于神州座前,引降还本位。谒者五人次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讫,各酒樽所,俱酌醍齐讫,引献官各进奠爵于诸方岳镇海渎首座,馀座皆祝史助奠,相次而毕,引还本位。又赞引五人各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诣酒樽所酌汎齐,献山林川泽如岳镇之仪。讫,又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讫,诣酒樽所,俱酌清酒,献丘陵以下及斋郎助奠如上仪。讫,各引还本位。武舞六成,乐止。舞献俱毕,诸祝彻豆及赐胙、皇帝再拜、奏乐并如圜丘仪。太常卿前奏:请就望瘗位。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就望瘗位,北向立,乐止。于群臣将拜,上下诸祝各执篚进神座前,取玉帛,斋郎以俎载神州以上牲体、黍稷饭、爵酒,各由其陛降坛,北行,当瘗埳西行。诸太祝以玉币馔物置于埳,诸祝又以岳镇以下之礼币及牲体皆从瘗。奉礼曰:可瘗埳。东西面各六人寘土。半埳,太常卿前奏:礼毕。引皇帝还大次乐作,从祀群官、诸方客使、御史以下出,如圜丘仪。祝版燔于斋所。立春祀青帝于东郊,
立夏祀赤帝于南郊,季夏土王日,祀黄帝于南郊,立秋祀白帝于西郊,立冬祀黑帝于北郊及摄事并附。

斋戒,前祀七日,平明,太尉誓百官于尚书省曰:某月某日,祀青帝于东郊,各扬其职,不供其事,国有常刑。皇帝散斋四日,致斋三日,如圜丘仪。
摄事祀官斋戒如圜丘仪。

陈设,前祀二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尚舍奉御铺御座。
摄事则卫尉设祀官、公卿已下次于道南,北向西上。

卫尉设陈馔幔于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北向。设文武侍臣次。又设祀官及从祀官、诸州使、蕃客等次。前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坛南壝之内,设歌钟磬于坛上,各如圜丘之仪。右校扫除坛之内外。郊社令积柴于燎坛,
其坛于乐悬之南,外壝之内。摄事则其坛于神坛之左,内壝之外。

方一丈,高丈二尺,开上,南出户,方六尺。前祀一日,奉礼设御位在坛之东南,西向。
摄事则设祀官、公卿位于内壝东门之内道北,执事位于道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以北为上也。

设望燎位于柴坛之北,南向。设祀官、公卿位于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分献之官于公卿之南,执事位于其后。设祀官及从祀群官位及门外等位,一如圜丘。
摄事则御史位于坛上。

设牲榜于东壝之外,当门西;配帝牲榜少退,南上。设廪牺令位于牲西南,御史陪其后,俱北向。设诸太祝位于牲东,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南向。设青帝酒樽于坛之上下:
夏赤帝,季夏黄帝,秋白帝,冬黑帝。

太樽二,著樽二,牺樽二,罍二,在坛上,东南隅,北向;象樽二,壶樽二,山罍二,在坛下,皆于南陛之东,北向西上。设配帝著樽二,牺樽二,象樽二,罍二,在坛上,于青帝酒樽之东,北向西上。岁星、三辰、勾芒氏。
夏祝融,季夏后土,秋蓐收,冬元冥。已下仿此。

俱象樽二,各设于神座之左,皆右向;七宿壶樽二,设于神座之右而左向。
上帝、配帝之樽置于坫,星辰已下樽藉以席,皆加勺、羃,设爵于樽下。

设御洗于坛南陛东南,亚献之洗又于东南,俱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设星辰之樽罍洗篚各于其方陛道之左,俱内向,执樽罍篚羃者各于其后。又设玉币之篚于坛上下樽坫之所。祀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设青帝灵威仰神位。
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光纪。

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槁秸。设帝太昊氏神座。
夏神农,季夏轩辕,秋少昊,冬颛顼。已下仿此。

于东方,西向,席以莞。设岁星、三辰之座于坛之东北,七宿之座于坛之西北,各于其坛南向相对为首;设勾芒氏之座于坛之东面,西向。席皆莞。设神座各于座首。
省牲器如别仪。銮驾出宫如圜丘仪。

奠玉帛,祀日,未明三刻,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酝令各率其属入实樽罍玉币。
凡六樽之次,太樽为上,实以汎齐;著樽次之,实以醴齐;牺樽次之,实以盎齐;象樽次之,实以醍齐;壶樽次之,实以汎齐;山罍为下,实以三酒。配帝著樽为上,实以汎齐;牺樽次之,实以醴齐;象樽次之,实以盎齐。其岁星、三辰、勾芒氏之象樽,俱实以醍齐;七宿之壶樽,俱实以汎齐。元酒各实于五齐之上樽。礼神之玉,东方以青圭,南方以赤璋,中央以黄琮,西方以驺虞,北方以元璜。其币各随方色,长丈八尺。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笾豆簠簋,入设于内壝东门之外馔幔内。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御史、博士、诸太祝及令史、祝史与执樽罍篚羃者,入自东壝门,当坛南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御史已下皆再拜。讫,执樽罍篚羃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博士、诸太祝诣卯陛升,行扫除于上,令史、祝史行扫除于下。讫,引就位。车驾将至,谒者、赞引引祝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祀群官、诸方客使先至者,各就门外位。驾至大次门外,回辂南向。将军降,立于辂右。侍中进,当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俛伏,兴,还侍位。皇帝降辂之大次。通事舍人各引文武九品以上从祀壝外位。
摄则无车驾将至下至壝外位仪。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谒者引司空入陈扫除讫,出复位如常仪。皇帝停大次半刻顷,通事舍人、赞引各引从祀群官、介公、酅公、诸方客使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次,当门北向。侍中版奏:外办。
摄则初司空入,谒者引祀官,赞引引执事,俱就门外位,司空扫除讫,各引入就位,赞再拜,谒者进太尉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无皇帝停大次下至太常奏谨具仪。

皇帝服大裘而冕,〈夏服衮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
凡太常卿前导,皆博士先引。

至内壝外。殿中监进大圭,尚衣奉御又以镇圭授殿中监,殿中监受,进。皇帝搢大圭,执镇圭,华盖仗卫停于门,近侍者从入如常,谒者引礼部尚书、太常少卿陪从如常仪。皇帝至版位,西向立。
每立定,太常卿、博士即立于左。

谒者、赞引各引祀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俛伏,举麾,鼓柷,奏角音,
夏徵音,季夏宫音,秋商音,冬羽音。

乃以黄钟之均,文舞之舞乐六成,偃麾,戛敔,乐止。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上下诸太祝俱取玉币于篚,各立于樽所。其奠玉币及毛血,并如圜丘仪。
摄则太尉为初献,受玉币,登歌,作肃和之乐,馀亦如圜丘摄事之仪。

进熟,皇帝既升奠玉帛,其设馔盥洗奠,皆如圜丘之仪。
摄事如圜丘摄事仪。

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某月朔某日,子嗣天子臣某,
摄事云嗣天子之臣某,谨遣太尉封臣名。

敢昭告于青帝灵威仰:献春伊始,时惟发生,品物昭苏,式遵恒礼,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肃恭燔祀,畅兹和德,帝太昊氏配神作主,尚飨。讫,兴。
夏云昭告于赤帝赤熛怒,朱明戒序,长嬴驭节,庶品蕃硕,用遵恒典,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恭敬禋祀,肃昭养德,帝神农氏配神作主。季夏云黄帝含枢纽,爰兹溽暑,实惟土润,成己统位,黄钟在宫,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恭备燔祀,式虔厚德,帝轩辕氏配神作主。秋云白帝白招拒,素秋伊始,品物收成,祗率旧章,展其恒礼,帝少昊氏配神作主。
冬云:黑帝汁光纪,元冥戒序,庶类安宁,资此积岁,祗率恒典云云,帝颛顼氏配神作主。

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于神座前,兴,还樽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配帝酒樽所,执樽者举羃,侍中取爵,侍中赞酌泛齐。讫,乐作,太常卿引皇帝进,当太昊氏神座前,东向跪,奠爵,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向立,乐止。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北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某月朔日,子开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于帝太昊氏:爰始立春,盛德在木,用致燔燎青帝灵威仰。惟帝布兹仁政,功叶上元,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备兹明荐,配神作主,尚飨。讫,兴。
夏云昭告于帝神农氏,时维孟夏,火德方融,用致明禋于赤帝赤熛怒。惟帝表功协德,允斯作对,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作主配神。季夏云告于帝轩辕氏,时维季夏,位膺土德,式奉明禋于黄帝含枢纽。惟帝功施厚地,道合上元,谨以云云。秋云告于帝少昊氏,时维立秋,金德在驭,用致燔燎于白帝白招拒。惟帝立兹义政,叶此神功云云。冬云帝颛顼氏,时维立冬,水德在驭,用致禋燎于黑帝汁光纪。惟帝道合乾元,允兹升配,谨以云云。

其饮福及亚献、终献至还宫,并同圜丘。
摄事同圜丘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