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目录

 谥法部纪事三
 谥法部杂录

礼仪典第一百二十九卷

谥法部纪事三

《金史·祁宰传》:海陵将伐宋,宰欲谏,不得见。会元妃有疾,召宰诊视。既入见,即上疏谏。言甚激切。海陵怒,命戮于市,天下哀之。章宗即位,诏访其子忠勇校尉、平定州酒监公史,擢尚药局都监。泰和初,诏定功臣谥,尚书省掾李秉钧上言:事有宜缓而急,若轻而重者,名教是也。伏见故赠资政大夫祁宰以忠言被诛,慕义之士,衋伤厥心。世宗即位,赠之以官,陛下录用其子,甚大惠也。虽武王封比干之墓,孔子誉夷、齐之仁,何以异此。而有司拘文,以职非三品不在议谥之例,臣窃疑之。若职至三品方得请谥,当时居高官、食厚禄者,不为无人,皆畏罪淟涊,曾不敢申一喙,画一策,以为社稷计。卒使立名死节之士,顾出于医卜之流,亦可以少愧矣。臣以谓非常之人,当以非常之礼待之。乞诏有司特赐谥以旌其忠,斯亦助名教之一端也。制曰:可。下太常,谥曰忠毅。
《元史·赵阿哥潘传》:阿哥潘,以破大安功最,授同知临洮府事。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中统建元,诏还镇临洮。以军事赴青居山,道为宋兵所邀,遂死于敌。先是,勋臣子孙为祖父请谥者,帝每靳之,至是敕大臣以美谥谥之,谥曰桓勇。
《纯只海传》:太宗以纯只海先朝旧臣,功绩昭著,赐第一区于和林,寻以疾卒。敕葬山陵之侧。皇庆初,赠推忠宣力功臣、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温国公,谥曰忠襄。
《同恕传》:恕弟子第五居仁,字士安,幼师萧𣂏,弱冠从恕受学。博通经史,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其宏度雅量,能容人所不能容。常行田间,遇有窃其桑者,居仁辄避之。乡里高其行义,率多化服。作字必楷整,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卒之日,门人相与议易名之礼,私谥之曰静安先生。
《明外史·秦悯王樉传》:王,太祖第二子。洪武三年封。二十八年薨,赐谥册曰: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谥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诸子,以尔年长,首封于秦,期永绥禄位,以藩屏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悯。《胡广传》:永乐十六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文穆。仁宗即位,加赠少师。文臣得谥,自姚广孝及广始。
《曹端传》:端,字正夫,温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为霍州学正。先后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初,端作《川月交映图》拟太极,学者称月川先生。及没,私谥静修。
《姚夔传》:正统八年,夔奏古人立谥法,非为死者加美号,盖欲表美恶,示劝戒也。请自今大臣无贤不肖,并依古法加谥。先令太常博士议之,翰林院正之,然后吏部奏诸朝而施行焉。章下礼部,胡濙言非故事,遂寝。
《实录》:景泰七年九月,以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韩雍之请,事下,礼部尚书胡濙等以为文天祥已建祠于顺天府学之右,岁时遣官致祭。惟谢枋得祀典有阙,宜令原籍所司岁举祀典,仍行翰林院议赐谥。于是少保、大学士陈循等议,天祥孤忠大节,为宋臣首。按谥法,临患不忘国曰忠,秉德遵业曰烈,请谥曰忠烈。枋得仗节死义,为天祥亚。按谥法,遵德博闻曰文,谨身制度曰节,请谥曰文节。帝曰:奖忠所以励臣节也,有司其如所议行。
《明外史·倪岳传》:岳父谦,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僖。岳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卒。赠少保,谥文毅。明世父子官翰林,俱得谥文,自岳始。
《彭时传》:宁晋伯刘聚为从父太监永诚请封谥,且乞祠额,礼部言封谥无故事,祠额惟王振有之,亦非常例。帝特赐额曰褒功,命内阁拟封谥。时等言:若予永诚,将来守边内臣皆援此陈乞,是变祖宗法自今日始。臣等不敢奉诏。乃寝。
《李东阳传》:东阳,故与杨一清善,及疾亟,一清视之,东阳以谥为忧。一清曰:本朝无谥文正者,请以奉公。东阳自床上顿首谢,后竟得之。
《续文献通考》:弘治中,礼部主事杨循吉尝奏请追谥建文君。以景皇帝及元顺帝为比,谓顺帝知天命,归我太祖,遂避位而去。其殁也,得谥为顺。况建文君,又非胜国可拟者,以亲亲言之,固当视景皇以避位言之,尤当视顺帝追谥之典,岂容已哉。
《明外史·彭韶传》:韶,弘治四年秋,代何乔新为刑部尚书。涖部三年,昌言正色,秉节无私,而为贵戚、近习所疾,大学士刘吉徐溥亦不善之,连章乞休。明年,南京地震,御史宗彝等言韶宜召用,不报。又明年,卒,年六十六。溥犹当国,仅予谥惠安,赠太子少保。正德初,林俊言韶谥不副行,乞如魏骥、吴讷、叶盛,改谥文。事竟不行。
《霍韬传》:韬为南京礼部尚书,夏言讦韬扈跸谒陵,远游银山寺大不敬。韬自诉,因论言:请谥故少师费宏为文宪,不叙宏累被劾状,按律,增减紧关情节者斩。且宪乃纯皇帝庙号,人臣安得用。言言彭时、宋濂皆于正德间谥文宪,不避庙号,韬陋不知故事。
《永嘉公主传》:主,郭惠妃所生。下嫁郭镇。世宗即位,元孙勋有宠,为主乞追谥,特赐谥贞懿。前此,公主无谥例,盖异数也。
《刘世扬传》:世扬,字实甫,闽人。世宗即位,进吏部都给事中,偕同官赵汉等陈修省八事。言:大学士石宝贞介,殁未易名。尚书李燧,国之盗臣,身后遗金得谥。世扬发璁、萼党,见憾于璁。会璁已再相,而宝实前赐谥,璁因激帝怒,谓给事言皆妄。乃谪世扬江西布政司照磨,停汉等俸,然燧谥亦由此夺。
《邵元节传》:元节,贵溪人也。幼出家,为龙虎上清宫道士。嘉靖三年,徵入京,数加恩元节,拜礼部尚书,赐一品服。帝幸承天,元节病不能从。无何死,帝为出涕,赠少师,营葬,用伯爵礼。礼官拟谥荣靖,不称旨,再拟文康。帝遂兼用之,曰文康荣靖。
《朱希周传》:希周,字懋忠,昆山人。父文云,按察副使。希周为南京吏部尚书。嘉靖六年,称疾乞休。温旨许之,仍敕有司岁给夫廪。林居三十年,中外论荐者三十馀疏,竟不复起。卒年八十有四。赠太子少保。濒没,属诸子曰:他日倘蒙易名典,勿犯我家讳。乃避文,谥恭靖。
《陶仲文传》:仲文,黄陶人。好神仙方术,与邵元节善,因荐于帝。嘉靖二十九年春,京师灾异频见。仲文言有冤狱,得雨方解。俄法师上胡缵宗等爰书,帝悉从宽典,果得雨。乃以平狱功,封仲文恭诚伯。三十六年,有疾还山。三十九年卒,年八十馀。帝闻痛悼,葬祭视卲元节,特谥荣康惠肃。
《何良俊传》:良俊,华亭人。同里徐献忠,字伯臣。嘉靖中,举于乡,官奉化知县。著书数百卷。卒年七十七,王世贞私谥曰贞宪。
《辛自修传》:自修,历迁礼科都给事中。隆庆元年,论夺尚书顾可学、徐可成,侍郎朱隆禧、郭文英赠谥;以可成由黄冠,文英由工匠,可学、隆禧俱以方药进也。《林瀚传》:瀚,弘治十三年,拜南京吏部尚书。正德改元,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卒年八十六。赠太子太保,谥文安。子廷机,南京工部尚书。穆宗立,调礼部,致仕归。万历九年卒,年七十有六。赠太子太保,谥文僖。子熑,万历元年进工部尚书,改礼部。仍居南京。名位一与父廷机等。母丧去官。服除,以廷机笃老侍养,于家归七年,先父卒。赠太子少保,谥文恪。明代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
《于孔兼传》:孔兼,字元时,金坛人。为礼部仪制郎中。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因请谥杨爵、陈瓒、孟秋。乃夺时来谥,而谥爵忠介。
《续文献通考》:少保、兵部尚书于谦,于弘治三年赐谥忠悯。于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公之改谥,抚臣傅孟春,疏请宗伯于慎行题覆者也。先是,傅疏未入,少宗伯黄凤翔梦一伟男子持书来,有空山孤魂之句,觉而恶之。诘晨接傅疏,乃悟夜梦者,公也。
《明外史·郭正域传》:万历三十一年,建议欲夺黄光升、许论、吕本谥,沈一贯与朱赓皆本同乡,曰:我辈在,谁敢夺者。正域援笔判曰:黄光升当谥,是海瑞当杀也。许论当谥,是沈鍊当杀也。吕本当谥,是鄢懋卿、赵文华皆名臣,不当削夺也。议上,举朝韪之,而卒不行。《邓元锡传》:章潢,字本清,南昌人。构此洗堂,联同志讲学。辑群书百二十七卷。从游者甚众。数被荐。卒于万历三十六年,年八十二。其乡人称潢自少迄老,口无非礼之言,身无非礼之行,交无非礼之友,目无非礼之书,乃私谥文德先生。
《孙慎行传》:熹宗立,召拜礼部尚书。天启元年四月,慎行还朝,上疏曰:方从哲之罪。有谥皇祖为恭皇帝事。历考晋、隋、周、宋,其末世亡国之君率谥曰恭,而加之我皇祖,岂真不学无术。实乃咒咀君国,其设心谓何。罪恶逆天,万无可生之路。
《徐大相传》:大相,字觉斯,江西安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三年,进吏部验封员外郎。进士薛邦瑞为其祖薏请谥,大相与尚书张问达议如其请。熹宗方恶恤典冗滥,镌大相三秩,出之外。问达等引罪,不问。大学士叶向高、都御史赵南星等连疏救,乃改镌二秩。
《何楷传》:楷,崇祯时,刑科给事中,请赐左光斗诸臣谥。《宁献王传》:多炡字贞吉,临终命子谋堚等,以白帻鹤敛槥侧,并镌勒铭识,门人私谥曰清敏先生。崇祯末,有请与谋㙔,俱特谥如私,议不果。

谥法部杂录

《礼记·乐记》: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孔子家语》: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冉子仆曰:礼,凶事不豫,此何谓也。夫子曰:既死而议谥,谥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庙,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属也,况自为之哉。
《庄子》: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是故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
《释名·释典艺》:谥,曳也。物在后为曳,言名之于人,亦然也。
《论衡·须颂篇》:谥者,行之迹也。谥之美者,成、宣也;恶者,灵、厉也。成汤遭旱,周宣亦然。然而成汤加成,宣王言宣,无妄之灾,不能亏政,臣子累谥,不失实也。由斯以论尧,尧亦美谥也,时亦有洪水,百姓不安,犹言尧者,得实考也。
《死伪篇》:楚成王废太子商臣,欲立王子职。商臣闻之,以宫甲围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王缢而死。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夫为灵不瞑;为成乃瞑,成王有知之效也。谥之曰灵,心恨,故目不瞑;更谥曰成,心喜乃瞑。精神闻人之议,见人变易其谥,故喜目瞑,非神而何。曰:成王于时缢死,气尚盛,新绝,目尚开,因谥曰灵。少久气衰,目适欲瞑,连更曰成。目之视瞑,与谥之为灵,偶应也。时人见其应成乃瞑,则谓成王之魂有所知。则宜终不瞑也。何则。太子杀己,大恶也;加谥为灵,小过也。不为大恶怀忿,反为小过有恨,非有神之效,见示告人之验也。夫恶谥非灵则厉也,纪于竹帛,为灵、厉者多矣,其尸未敛之时,未皆不瞑也。岂世之死君不恶,而独成王憎之哉。何其为灵者众,不瞑者寡也。
《风俗通·春秋说》: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是五霸也。谨按缪公,受郑甘言,置戎而去,违黄发之计,而遇殽之败,杀贤臣百里奚,以子车氏为殉。《诗·黄鸟》之所为作,故谥曰缪。
《蔡邕·独断策书》:策者,简也。《礼》曰,不满百丈,不书于策。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曰以命诸侯王三公,其诸侯王三公之薨于位者,亦以策书诔谥其行而赐之,如诸侯之策。
《通典》:周桓王时,蔡侯卒,谥桓侯。五经通义曰:有德则善谥,无德则恶谥,故同也。
《邻几杂志》:原父五十谥法一篇,神化无方曰尼,耄期称道曰聃,卮言日出曰周,洁白不污曰皓。
《退朝录》:皇后有谥,起于东汉。至于隋,皆双谥。光烈阴皇后、明德马皇后、和熹邓皇后、文献独孤皇后是也。史家取帝谥冠其上以别之。如云光烈皇后阴氏,明德皇后马氏也,非谓欲连帝谥而名之也。然则质家尚单,文家尚复,后世或用复谥,如唐长孙皇后谥文德,后太宗谥文皇帝,文德自是复谥。其议自用二名,偶同太宗之谥尔。中宗谥孝和,赵氏谥和思,言取帝谥配之。其后肃明、昭成、元献、章敬、睿真、昭德、庄宪诸后,皆不连帝谥。国初,追尊四庙三祖之后,冠以帝谥。及杜太后崩,始谥明宪。未几,欲同三祖之后,遂改昭宪。及太祖诸后,自连孝字。太宗后,连德字。真宗后,连庄字,皆用复谥,非连帝谥为义。庆历中,乃言孝字连太祖谥,德字连太宗谥,遂改为章以连真宗谥。且祖宗谥号皆十馀字,岂止配一字为义。又太祖功烈,岂专以孝称。太宗后连德字,乃在下文,与祖宗后谥文不对,何如东汉诸后单举之乎。皇祐中,予为礼官,龙图阁直学士赵周翰奏议甚详,下礼院。时新以章易庄,朝廷以宗庙事重,不欲数更张,遂寝其所奏。古者将葬,请谥以易名。近世多槁殡,或已葬而请谥。唐独孤及谥郭知运,而右司员外郎崔厦以为知运葬已五十年,今请易名,窃恐非礼。及以为请谥者五家,皆在葬后。苗太师一年,吕諲四年,卢奕五年,颜杲卿八年,独知运遂以过时见抑。且八年与五十年,其缓一也。举夺殊制,不可,遂谥知运曰威。
国朝以来,博士为谥,考功覆之,皆得濡润。庆历八年,有言博士以美谥加于人,以利濡润。有同纳赂,有诏不许收所遗。于是旧臣子孙,竞来请谥。既而礼院厌其烦,遂奏釐革。嘉祐中,李尚书维家复来请谥,博士吕缙叔引诏以罢之。唐制,兼官三品得赠官。如韩文公,曾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后终吏部侍郎,而赠礼部尚书是也。又观察使多赠两省侍郎,以就三品得谥。国初以来,惟正官三品方得谥,兼官赠三品,不得谥。真宗命陈彭年详定,遂诏文武官至尚书、节度使卒,辍许朝赠。至正三品,许请谥。而史失其传。宝元中,光禄卿知河阳郑立卒,而辍朝,非故事也。
丁晋公、冯魏公,位三公侍中,而未尝冠貂蝉。杜祁公相甫百日,当庆历四年郊祠,貂冠公衮,又升辂奉册,改谥诸后。
《闻见后录》:戾太子,非美谥也。宣帝以加其祖,予谓太子之死,可哀也。与幽厉之恶不同,与孟子所谓虽孝子慈孙,不能改亦不同也。陈叔宝不道,杨广亲擒之。叔宝死,谥炀。后杨广不道尤恶,死亦谥炀云。
《文昌杂录》:唐德宗贞元十七年,赐故唐安公主谥曰庄穆,公主赐谥,始于此也。
懒真子谥之曰灵,盖有二义。谥法曰德之精明曰灵,乱而不损曰灵,若周灵王、卫灵公,是美谥也。若楚灵王、汉灵帝,是恶谥也。《庄子》曰,灵公之为灵也,久矣。此褒之也。汉赞之曰,灵帝之为灵也,优哉,此贬之也。故曰,此一字兼美恶两谥。
《东轩笔录》:陈晋公恕知贡举,精选文行之士,黜落极众,省榜才放七十二人。而韩忠宪公亿预在高等。晋公之子楚国公执中,至和中再为相,荐忠宪之孙宗彦为馆职,故翊世交契为重。及楚公薨,忠宪子维为礼官,谥楚公为荣灵,而谥议之中,尤多诋毁。吕内翰溱常叹斯事,以为风义之可惜。
《石林燕语》:母后加谥,自东汉始。本朝后谥,初止二字。明道中,以章献明肃常临朝,特加四字。至元丰中,庆寿太皇太后上仙,章子厚为谥议,请于朝,诏以太后功德盛大,四字犹惧未尽,始仍故事,遂谥慈圣光献,自是宣仁圣烈,与钦圣宪肃皆四字云。
《却扫编》:公卿三品以上既薨,其家录行状上尚书省,请谥。考功移太常礼院,议定,博士撰谥,考功审覆,剌都省集合省官参议,具上中书门下宰臣判准,始录奏闻,敕付所司。即考功录牒,以未葬前赐其家。省官有异议者,听具议以闻。然故事,集议日,请谥之家,例设酒馔,厥费不赀。或者惮此,因不复请。景祐中,宋宣献公判都省,建言考行易名,用申劝沮,而飨其私馈,颇非政体,请自今官给酒食,从之。然亦有其家不自请而人为之请,而得谥者。若杨侍读徽之,既卒久之,其外孙宋宣献公为请,而谥文庄。宋尚书祁既薨,张安道为请,而谥景文。张公既薨,遗命毋得请谥,而苏黄门子由援此二例为言,遂谥文定。兵兴以来,请谥之礼几废。张悫中书卒,汪翰林藻为之请,遂谥忠穆。然有司自定而已,非复集官参议。
《能改斋漫录》:王岐公作吕公绰墓志云,公绰以古者妇人无谥,自晋汉以来,皇后多因帝谥为称。国家顺、僖、翼、宣四帝,暨太祖、太宗皇后,悉同庙谥。独章圣皇帝王后节惠曰宣庄,与谥典不合。愿易名为章,追正前失。仁宗从之。余按,晋时妇人有谥。虞谭母卒,谥曰宣。桓温母卒,谥曰敬。然则公绰以古者妇人无谥,盖不知所本矣。《汉书》尊先媪曰照灵夫人。后高后五年,又尊曰照灵后。然谥法曰,妇人有谥,自周景王穆后始也。一《左传》云,声子孙隐公。杜预注,声,谥也。
《愧郯录》:建隆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太常少卿冯吉上昭宪皇后初谥曰明宪,自后以为故事。唯孝章以翰林学士承旨宋白,元德以秘阁校理舒雅,章懿则命翰林学士冯元如,孝惠则问上议之官,温成则有赐谥之诏,它皆以判太常寺贰卿之议而行之。自慈圣光献以母仪四朝,始用翰林学士章享,仍始受成于祖宗之庙。以后乃归之翰苑,以为常制。章穆之为庄穆,仍有吏部尚书张齐贤等覆谥,又不同云。
《燕翼贻谋录》:先圣后嗣,自先圣封文宣王,而袭爵者称文宣公。文宣,谥号也。谥号非子孙所可袭。仁宗至和二年三月,用太常博士祖无择议,改为衍圣公,盖取袭封之义。
《齐东野语》:理宗未祔,议谥朝堂。或拟曰景,曰淳,曰成,曰允,最后曰礼。议既定矣,或谓与亡金伪谥同,且古有妇人号礼宗者,遂拟曰理。盖以圣性崇尚理学,而天下道理最大。于是人无间言,而不知理字析文取义,乃四十一年王者之象,可谓请谥于天矣。度宗初议谥,或拟纯字,则谓有屯之象。或拟实字,则宗实乃英宗旧名。或拟正字,则有一止之嫌。后遂定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先是,皇姊因汉国长公主在先朝已谥端孝,今与庙号上下字暗合,岂偶然哉。理宗生母全夫人谥慈宪,殊不知伪齐刘豫母亦谥慈宪,当时考不及此何耶。
《贵耳集》:太后谥圣字者,垂帘典故,用四字谥慈圣光献曹后,宣仁圣烈高后,钦圣肃献向后,昭慈圣宪孟后,宪圣慈烈吴后,恭圣仁烈杨后。章献明肃刘后,保佑仁宗十二年之政,诸贤在朝,天下泰和。谥不及圣字,或者议有玉泉长芦之谶,起于侧微,更于深知典故者订之。
《震泽长语》:周公制谥法,虽臣子于君,有不得私焉。所以示万世之公也,其法严矣。汉晋而下,既已失之,然犹付之一时公议,谥不应议,则博士驳正之,犹为近古。本朝之谥,有美无恶,所谓谥者,特为褒美之具而已。官由翰林者,皆得谥文。文不以人而以官,已不免外议。定谥出于秉笔一二人,或以好恶参其间,又不闻有驳正之者。呜呼。何以服天下,信后世哉。
《读书杂抄》:己孤暴贵,不为父作谥。注:子事父,无贵贱。正义曰:本为士庶,今起为诸侯云。云谥者,列平生德行而为作美号。父贱无谥,子今虽贵,而忽为造之,如似鄙薄父贱,不宜为贵人之父也。或举武王为难,郑答赵商曰:周道之基,隆于二王,功德由之,王迹兴焉。凡为人父,岂能贤乎。
《公馀日录》:国朝有不由翰林而得谥为文者。吏部尚书姚大章夔曰文敏,魏君房骥曰文靖,吏部左侍郎叶与中盛曰文庄,右副都御史吴敏德讷曰文恪。按谥法,勤学好问,敏而好学,施而中礼,慈爱惠民,刚柔相济,道德博闻,皆所谓文。诸公必皆备焉。殆不止于词艺之一长而已。然尤有位翰林侍讲,如刘求乐球而复谥为忠悯者,盖尤举其所重,哀其所遇,而云然耳。
《群碎录》:元纽怜,太监,请于朝谥杜甫为文贞,见张伯雨跋语。
《见闻录》《谥法通载》,吾乡王洪州公圻所著也。余览之,如王麟泉本谥恭质,而曰忠肃。郭襄靖公应聘,辛肃敏公自修,赵端肃公锦,袁安节公洪愈,严恭肃公清,杨忠介公爵,郭文简公朴,宋庄敏公纁,何端恪公维柏,王襄毅公崇古,王文恪公希烈,与于肃悯之改忠肃也,皆不见录。他如霍上蔡恩之节悯,及诸死难者所称,皆祠额,非谥也。即郑昆岩以司封郎著谥抄,固其职掌,犹认刘宁刘荣为两人。而聂恭襄公贤,又称荣襄。谢文庄公一夔,又称襄敏,况彼耳食者哉。《春明梦馀录》:洪武中谥法,皇后、太子皆二字,诸公侯及夷王亦二字,亲王一字,要皆太祖亲定,明明以二为重矣。然略无差等,于义未安。太祖岂见不及此。亦知千秋万岁后,必有加增,姑留之待后人,而不私其子,曰荒曰悯,皆有贬词。慎重如此,虽有诏赐谥者,礼部行翰林院定拟请旨,亦立法当如此,自下而上,以示公论,亦未常分如何为一,如何为二也。永乐中,郡王始二字,推之群臣,大约以二为常,以一为特。说者谓亲王隆重。如庙谥十六字,归重只在末一字,以特为尊。果尔,则以后太子,何以又加二字耶。总之古人作法,后人仍之,不敢改毕,竟以多为贵,所谓一字王、二字王者,亦俗说也。陆子渊深以贞愈于正。唐室谥文贞者,魏徵、宋璟、杨绾庶几焉,苏瑰有馀愧矣。宋室谥文正者,司马光、范仲淹庶几焉,王旦有馀讥矣。矧夏竦乎卒,无谥文贞者,避庙讳也。明谥文贞,唯杨士奇,文正则李东阳、谢迁也。谥忠文者,李时勉。谥文忠者,曹鼐、杨廷和、张孚敬、张居正。国制,一品美恶兼谥,二品以下,贤者得谥。则易名之典,在一品者最多也,谥法兼用美恶。洪武中,鲁王谥荒,伊王谥厉,后专用美谥。
文臣有谥,自建文朝王祎谥文节始。
词臣得谥文,亦有不拘者。刘基、王守仁文成,张益文僖,冯京文简,姚夔文敏,黄孔昭文毅,周忱、唐龙文襄,魏骥文静,吴讷、杨廉、耿裕文恪,储瓘文懿,叶盛、邵宝、王鸿儒文庄,郑赐文安,孙应鳌文恭,何乔新文肃,苗衷文康,季奎文通,刘宣文懿,萧维祯文昭,仪智、何孟春文简,王道文定,顾宪成端文。词臣不谥文者,曾棨、马愉、孙贤、许彬襄敏,杨鼎庄敏,仪铭忠襄,盛端明荣简,王文毅悯,陈文庄静,朱希周恭靖,许进襄毅。四品以下官而得谥者,佥都御史杨信民恭惠,少詹事刘铉文恭,祭酒宋讷文恪,李时勉文忠,陈敬宗文定,邹守益文庄,太常寺少卿李奎文通,刘俨文介,俱四品。
翰林院学士朱善文简,胡广文穆,吕原文懿,付读学士张益文僖,兵部郎中杨继盛忠悯,长史朱复忠定,张景明恭懿,俱五品。
中允徐善述文肃,赞善王汝玉文靖,翰林待制王祎文忠,侍讲刘球忠悯,修撰罗伦文毅,舒芬文节,赞善罗洪先文恭,俱六品。
御史钟同恭悯,七品。布政陈选恭悯,宪副毛吉忠襄,周宪节悯,冯杰恪悯,许逵忠节,知府岳正文肃,知县邓颙恭毅。
已谥而后改者,王祎文节,李时勉文毅,俱改忠文。张玉忠显,改忠武。孙忠襄靖,改恭宪。宋永武襄,改武毅。曹鼐文襄,改文忠。于谦肃悯,改忠肃。石宝文隐,改文介。张治文隐,改文毅。殷士儋文通,改文庄。已谥而追夺者,张居正文忠,吴时来忠恪,李燧恭敏,盛端明荣简。
《日知录》:孝宣即位,思戾悼之名,不为隐讳,亦无一人更言泉鸠里事,此见汉人醇厚,后代因之而恩怨相寻,反复之报,中于国家者多矣。
季孙问于荣驾鹅曰,吾欲为君谥,使子孙知之。对曰,生弗能事,死又恶之,以自信也,将焉用之。乃止。然谥之曰昭,亦但取其习于威仪尔。谥法,容仪恭美曰昭。按周之昭王南征不复,晋昭侯、郑昭公、宋昭公、蔡昭侯,皆见弑于其臣。是昭非飨国克终之谥也。此外齐、晋、曹、许皆有昭公,亦无可称。而周之甘昭公,以罪见杀。至楚昭王、燕昭王、秦昭襄王、汉孝昭帝,始以为美谥。而唐之昭宗,亦见弑。
古人主,但有追尊其父兄,无尊其子弟者。唯秦文公太子卒,赐谥为靖公。唐代宗追谥其弟故齐王倓为承天皇帝。
古人谥有二字、三字,而后人相沿,止称一字者。卫之睿圣武公止称武公,贞惠文子止称公叔文子。晋赵献文子,止称文子。魏惠成王,止称惠王。楚顷襄王,止称襄王。秦惠文王,止称惠王。悼武王,止称武王。昭襄王,止称昭王。庄襄王,止称庄王。韩昭釐侯,止称昭侯。宣惠王,止称宣王。赵悼襄王,止称襄王。汉诸葛忠武侯,止称武侯。
《汉书·张敖传》: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故,不宜有此。刘攽曰:史家记事,或有如此追言谥者。《史记》:贯高与张敖言,谓帝为高祖公羊传,公子翚与桓公言,吾为子口隐矣。皆此类。今按传记中,此例尚多。如《左氏传》:石碏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国语》:鲍国谓子叔声伯曰:子何辞苦成叔之邑。《战国策》:智过曰:魏桓子之谋臣曰赵葭,韩康子之谋臣曰段规。《史记·秦本纪》:晋文公夫人请曰:缪公怨此三人,入于骨髓。《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宋世家》:华督,使人宣言国中曰:殇公即位十年耳,而十一战。《楚世家》:国人每夜惊,曰:灵王入矣。随人,谢吴王曰:昭王亡,不在随。齐湣王,遗楚王书曰:令秦惠王死,武王立。《郑世家》:庄公曰:武姜欲之。楚共王曰郑成公孤有德焉。《赵世家》:吴延陵季子使于晋,曰: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矣。《韩世家》:屈宜臼曰:昭侯不出此门。《吴起传》:公叔之仆曰:君因先与武侯言。《仲尼弟子传》:子羔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鲁仲连传》:新垣衍,谓赵王曰: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褚先生补梁孝王世家》:窦太后谓景帝曰: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三王世家》:公户满意,谓燕王曰:今昭帝始立荀子、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成王之为叔父。《吕氏春秋》:豫让欲杀赵襄子。其友谓之曰:以子之才而索事襄子。《淮南子》:先轸曰:昔吾先君与缪公交。诸御鞅复于简公曰:陈成常、宰予二子者,甚相憎也。《吴越春秋》:子胥曰:报汝平王。《说苑》:景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卫叔文子曰:今我未以往,而简子先以来,并是生时不合称谥。又如《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季桓子之丧,卫君请吊,哀公辞不得命,公为主,客入吊,康子立于门右。《孔子》:没时,哀公、康子俱存,此皆后人追为之辞也。自东京以下,即无此语,文益谨而格卑矣。
《史记·田敬仲世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𦬊,归乎田成子。《史通》曰:田常见存,而遽呼以谥。苏氏曰:田常之时,安知其为成子而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