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三十五卷目录

 婚礼部纪事三

礼仪典第三十五卷

婚礼部纪事三

《北周书·崔猷传》:猷迁京兆尹。时婚姻礼废,嫁娶之辰,多举音乐。又廛里富室,衣服奢淫,猷又请禁断,事亦施行。
《王悦传》:魏废帝二年,以仪同领兵还乡里。悦既久居显职,及此之还,私怀怏怏。其长子康,恃旧望,遂自骄纵。所部军人,将有婚礼,康乃非理凌辱。军人诉之。悦及康并坐除名。
《杨荐传》:魏大统元年,蠕蠕请和亲。文帝遣荐与杨宽使,并结婚而还。进爵为侯。又使荐纳币于蠕蠕。魏文帝郁久闾后崩,文帝遣仆射赵善使蠕蠕更请婚。善至夏州,闻蠕蠕贰于东魏,欲执使者。善惧,乃还。文帝乃使荐往,赐黄金十斤、杂䌽三百疋。荐至蠕蠕,责其背惠食言,并谕结婚之意。蠕蠕感悟,乃遣使随荐报命焉。孝闵帝践祚。仍使突厥结婚。突厥可汗欲背先约。计谋已定,将以荐等送齐。荐知其意,乃正色责之,辞气慷慨,涕泗横流。可汗惨然良久曰:幸无所疑,当共平东贼,然后发遣我女。乃令荐先报命。保定四年,又纳币于突厥。还,行小司马,又行大司徒。从陈公纯等逆女于突厥,进爵南安郡公。
《薛善传》:善弟慎。保定初,出为湖州刺史。州界既杂蛮左。蛮俗,婚娶之后,父母虽在,即与别居。慎谓守令曰:牧守令长是化民者也,岂有其子娶妻,便与父母离析。非唯氓俗之失,亦是牧守之罪。慎乃亲自诱导,示以孝慈,并遣守令各喻所部。有数户蛮,别居数年,遂还侍养。
《窦炽传》:炽兄子毅深沈有器度。保定三年,拜大将军。时与齐人争衡,戎车岁动,并交结突厥,以为外援。在太祖之时,突厥已许纳女于我,齐人亦甘言重币,遣使求婚。狄固贪惏,便欲有悔。朝廷乃令杨荐等累使结之,往反十馀,方复前好。至是,虽期往逆,犹惧改图。以毅地兼勋戚,素有威重,乃命为使。及毅之至,齐使亦在焉。突厥君臣,犹有贰志。毅抗言正色,以大义责之,累旬乃定,卒以皇后归。朝议嘉之。
《于翼传》:天和三年,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高祖行亲迎之礼,命翼总司仪制。狄人虽蹲踞无节,而咸惮翼之礼法,莫敢违犯。
《王庆传》:初,突厥与周和亲,许纳女为后。而齐人知之,惧成合从之势,亦遣使求婚,财馈甚厚。突厥贪其重赂,便许之。朝议以魏氏昔与蠕蠕结婚,遂为齐人离贰。今者复恐改变,欲遣使结之。遂授庆左武伯,副杨荐为使。是岁,遂兴入并之役。庆乃引突厥骑,与隋公杨忠至太原而还。以齐人许送皇姑及世母,朝廷遂与通和。突厥闻之,复致疑阻,于是又遣庆往喻之。可汗感悦,结好如初。五年,复与宇文贵使突厥逆女。《赵文表传》:保定五年,从宇文贵使突厥,迎皇后,进止仪注,皆今文表典之。文表斟酌而行,皆合礼度。及皇后将入境,突厥托以马瘦,行徐。文表虑其为变,遂说突厥使罗莫缘曰:后自发彼藩,已淹时序,途经沙漠,人马疲劳。且东寇每伺间隙,吐谷浑亦能为变。今君以可汗之爱女,结姻上国,曾无防虑,岂人臣之体乎。莫缘然之,遂倍道兼行,数日至甘州。以迎后功,别封伯阳县伯,邑六百户。
《突厥传》:魏恭帝世,俟斤许进女于太祖,契未定而太祖崩。寻而俟斤又以他女许高祖,未及结纳,齐人亦遣求婚,俟斤贪其币厚,将悔之。至是,诏遣凉州刺史杨荐、武伯王庆等往结之。庆等至,谕以信义。俟斤遂绝齐使而定婚焉。
《隋书·长孙览传》:览从子晟。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然周与摄图各相誇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
《李敏传》:敏字树生。高祖以其父死王事,养宫中者久之。及长,袭爵广宗公,起家左千牛。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开皇初,周宣帝后封乐平公主,有女娥英,妙择婚对,敕贵公子弟集弘圣宫者,日以百数。公主亲在帷中,并令自序,并试技艺。选不中者,辄引出之。至敏而合意,竟为姻媾。敏假一品羽仪,礼如尚帝之女。
《赵元淑传》:元淑性疏诞,不治产业,家徒壁立。后数岁,授骠骑将军。将之官,无以自给。时长安富人宗连,家累千金,仕周为三原令。有季女,慧而有色,连独奇之,每求贤夫,闻元淑如是,请与相见。连有风仪,美谈笑,元淑亦异之。及至其家,服玩居处拟于将相。酒酣,奏女乐,元淑所未见也。元淑辞出,连曰:公子有暇,可复来也。后数日,复造之,宴乐更侈。如此者再三,因谓元淑曰:知公子素贫,老夫当相济。因问元淑所须,尽买与之。临别,元淑再拜致谢,连复拜曰:鄙夫窃不自量,敬慕公子。今有一女,愿为箕帚妾,公子意何如。元淑感愧,遂聘为妻。连复送奴婢二十口、良马十馀匹,加以缣帛锦绮及金宝珍玩。元淑遂为富人。
《柳彧传》: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曰:臣闻天地之位既分,夫妇之礼斯著,君亲之义生焉,尊卑之教攸设。是以孝惟行本,礼实身基,自国刑家,率由斯道。窃以爱敬之情,因心至切,丧纪之重,人伦所先。君明钻燧虽改,在文无变,忽劬劳之痛,成嬿尔之亲,冒此苴缞,命彼褕翟。不义不昵,《春秋》载其将亡,无礼无仪,诗人欲其遄死。士文赞务神州,名位通显,整齐风教,四方是则,弃二姓之重匹,违六礼之轨仪。请禁锢终身,以惩风俗。二人竟坐得罪。
《李谔传》: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谔上书曰:臣闻追远慎终,民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朝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便分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兹,实损风化。妾虽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今通式。岂容遽褫衰绖,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见者,犹致伤心,况乎人子,能堪斯忍。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五品以上妻妾不得改醮,始于此也。
《崔儦传》:越国公杨素时方贵倖,重儦门第,为子元纵娶其女为妻。聘礼甚厚。亲迎之始,公卿满座,素令骑迎儦,儦故弊其衣冠,骑驴而至。素推令上座,儦有轻素之色,礼甚倨,言又不逊。素忿然,拂衣而起,竟罢座。后数日,儦方来谢,素待之如初。
《焬帝三子传》:元德太子昭,炀帝长子也,生而高祖命养宫中。高祖尝谓曰:当为尔娶妇。昭应声而泣。高祖问其故,对曰:汉王未婚,恒在至尊所,一朝娶妇,便则出外。惧将违离,是以啼耳。上叹其有至性,特钟爱焉。《萧岿传》:岿子琮嗣拜内史令,改封梁公。杨素时为尚书令,见琮嫁从父妹于钳耳氏,因谓琮曰:公,帝王之族,望高戚美,何乃适妹钳耳氏乎。琮曰:前已嫁妹于侯莫陈氏,此复何疑。素曰:钳耳,羌也,侯莫陈,虏也,何得相比。素意以虏优羌劣。琮曰:以羌异虏,未之前闻。素惭而止。
《苏威传》:威子夔拜鸿胪少卿。其年,高昌王曲伯雅来朝,朝廷妻以公主。夔有雅望,令主婚焉。
《唐书·高祖太穆顺圣皇后窦氏传》:后父毅,在周为上柱国,尚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入隋为定州总管、神武公。后生,发垂过颈,三岁与身等。毅常谓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妄与人。因画二孔雀屏间,请婚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于帝。
《册府元龟》:赵景慈,番州总管纳之子也。幼有姿仪,美风调。高祖龙潜时,见而悦之,妻以桂阳公主。及长,有文武才干,好结交,座客常满,接对忘疲。弱冠,得美名于京邑。高祖于诸婿中特所亲爱。
《唐书·太宗城阳公主传》:主下嫁薛瓘。初,主之婚,帝使卜之,繇曰: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请昼婚则吉。马周谏曰:朝谒以朝,思相戒也;讲习以昼,思相成也;燕饮以昃,思相欢也;婚合以夜,思相亲也。故上下有成,内外有亲,动息有时,吉凶有仪。今先乱其始,不可为也。夫卜所以决疑,若黩礼慢先,圣人所不用。帝乃止。麟德初,斥瓘房州刺史。咸亨中,主薨而瓘卒。
《王义方传》:义方补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魏徵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娶。俄而徵薨,乃娶。人问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高士廉传》:太宗诏士廉等为《氏族志》,而崔干仍居第一。帝曰:齐据河北,梁、陈在江南,故以崔、卢、王、谢为重。今谋臣劳士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向声背实,买婚为荣耶。
《柳玭家训》:东都仁和里裴尚书宽。天后时,宰相魏元同选为婿,未成婚而魏陷罗织,家徙岭表。及将北还,女已踰笄。其家无以为资,拟下发为尼。有一尼自外至,曰:女福丰厚,必有令匹,子孙将遍天下。家人遂不敢议。及至荆门,则裴赍装以迎矣。今裴氏子孙蕃衍,实天之报施也。
《唐书·孝敬皇帝弘传》: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庭,四十馀不嫁,弘闻眙恻,建请下降。武后怒,即以当上卫士配之,由是失爱。会纳妃裴,而有司奏贽用白雁,适苑中获之,帝喜曰:汉获朱雁,为乐府歌。今得白雁为婚贽,婚乃人伦首,我则无惭。礼毕,曲赦岐州。《李嗣真传》:裴知古见新婚者,闻佩声,曰:终必离。访之,皆然。
《窦怀贞传》:怀贞神龙中,进左御史大夫兼检校雍州刺史。会岁除,中宗夜宴近臣,谓曰:闻卿丧妻,今欲继室可乎。怀贞唯唯。俄而禁中宝扇鄣卫,有衣翟衣出者,已乃韦后乳媪王,所谓莒国夫人者,故蛮婢也。怀贞纳之不辞。
《萧至忠传》:韦后尝为其弟洵与至忠殇女冥婚。至忠又以女妻后舅崔从礼子无诐。两家合礼,帝主萧,后主崔,时谓天子嫁女,皇后娶妇。
《中宗安乐公主传》:主下嫁武崇训。崇训死,主素与武延秀乱,即嫁之。是日,假后车辂,自宫送至第,帝与后为御安福门临观,诏雍州长史窦怀贞为礼会使,弘文学士为傧,相王障车,捐赐金帛不赀。翌日,大会群臣太极殿,主被翠服出,向天子再拜,南面拜公卿,公卿皆伏地稽首。武攸暨与太平公主偶舞为帝寿。赐群臣帛数十万。帝御承天门,大赦,因赐民酺三日,内外官赐勋,缘礼官属兼阶、爵。
《咸定录》:张燕公好求山东婚姻,当时皆恶之。及后与张氏为亲者,乃为甲门。
《唐书·裴宽传》:唐润州刺史韦诜有女,择所宜归,会休日登楼,见人于后圃有所瘗藏者,访诸吏,曰:参军裴宽居也。与偕来,诜问状,答曰:宽义不以包苴污家,适有人以鹿为饷,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诜嗟异,乃引为按察判官,许妻以女。归语妻曰:常求佳婿,今得矣。明日,帏其族使观之。宽时衣碧,瘠而长,既入,族人皆笑,呼为碧鹳雀。诜曰:爱其女,必以为贤公侯妻也,何可以貌求人。卒妻宽。
《太子瑛传》:开元十六年,诏九品官息女可配太子者,有司采阅待进止,以太常少卿薛绦女为妃。
《开元天宝遗事》: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子娶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也。
《唐书·汴哀王璥传》:诸孙纳妃、嫁女,就十王宅。太子不居东宫,处乘舆所幸别院。太子、亲王、公主婚嫁并供帐于崇仁之礼院。
《代宗赵国庄懿公主传》:主始封武清。贞元元年,徙封嘉诚。下嫁魏博节度使田绪,德宗幸望春亭临饯。厌翟敝不可乘,以金根代之。公主出降,乘金根车,自主始。
《合璧事类》:王锷为辛果偏将,一日击毬,驰骋酣锷,向天呵气,高数丈,若匹练上冲。果谓妻曰:此极贵相。以女妻之。
《唐国史补》:伊慎每求甲族以嫁子,李长荣则求时名以嫁子,皆署为判官,奏曰:臣不敢学交质罔上。德宗从之。
《全唐诗话》:云安公主下降,百僚举陆畅为傧相,诗皆顷刻而成。诏作催妆五言曰:云安公主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内人以其吴音捷才,以诗嘲之云:十二层楼翠倚空,凤鸾相对立梧桐。双成走报监门卫,不许吴歈入汉宫。陆酬曰:粉面仙郎选尚朝,偶逢秦女学吹箫。虽教翡翠闻王母,不奈乌鸢噪鹊桥。六宫大咍,别赐宫锦、楞枷瓶、唾盂各一。《南部新书》:李翱尚书牧江淮郡日,进士卢储投卷来谒,李礼待之,置文卷几案间,赴公宇视事。长女及笄,见文寻绎数四,谓小青曰:此人必为状头。季公闻之,深异其语,乃慕为婿。来年,果状头及第。才过殿试,径赴佳姻催妆诗曰: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已成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旧唐书·武宗本纪》:会昌六年二月壬午,右庶子吕让进状:亡兄温女,太和七年嫁左卫兵曹萧敏,生二男。开成三年,敏心疾乖忤,因而离婚。今敏日愈,却乞与臣侄女配合。从之。
《东观奏记》:万寿公主,上爱女,钟爱独异。将下嫁,命择郎婿。郑颢,相门子,首科及第,声名籍甚,婚卢氏。宰臣白敏中奏选上,颢衔之。上未尝言。大中五年,敏中免相,为邠宁都统。行有日,奏上曰:顷者,陛下爱女下嫁贵臣郎婿,郑颢赴婚楚州会有日,行次郑州,臣堂帖追回上副圣念,颢不乐国婚,衔臣入骨。臣且在中书,颢无如臣何。一去玉阶,必媒孽臣短死无种矣。上曰:朕知此事久,卿何言之晚耶。因命左右便殿中取一柽木小函子来,扄锁甚固。谓敏中曰:此尽郑郎说卿文字,便以赐卿。若听颢言,不任卿如此矣。
《山堂肆考》:唐白敏中为相,常欲以进士侯温为婿。其妻卢氏曰:己既姓白,又以侯氏子为婿,必为人呼作白侯耳。敏中乃止。
《太平广记》:唐僖宗时,于祐于御沟中拾一红叶题诗,祐亦题一叶,置沟上流。宫女韩夫人拾之,后帝放宫女三千人,祐娶韩成礼,各于笥中取红叶相示,乃开宴曰:予二人可谢媒人。韩氏曰:一联隹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合璧事类》:唐僖宗时,于祐于御沟拾一红叶,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閒。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祐题一叶云: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沟上流,为宫女韩拾之。后祐托韩泳门馆,因帝放宫女三千人,泳以韩有同姓之亲,作伐嫁祐。及成礼,各于笥中取红叶相示,曰:事岂偶然,乃前定也。
袁筠娶萧安女,言定,未几擢第。罗隐赠诗云:细看月轮还有意,须知丹桂近嫦娥。
《云仙杂记》:白厚贫而图婚娶刘纯材女,厚送乌珰十事,麸纸为书。纯材大笑,答以象田珠十升,紫鸭千馀头。及使家僮撒烛花盈路,厚大惭,宾客走去。
《孔帖》:韦宙为永州刺史。初,里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力不足则不迎。宙至,始革其俗。
唐绍上言:士庶亲迎时,有障车邀其酒食,以为戏乐,多集徒侣遮拥道路。请禁之。
《诚斋杂记》:崔氏有词翰,结缡之后,以卢校书年暮,微有嫌色。卢因请赋诗,以述怀为戏。崔立成诗云: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及卢郎年少时。大笑为乐。
《西墅记》:谭韦固未娶,道遇异叟,持婚牍,令固以赤绳系之。乃曰:此店北卖菜媪女,乃公妻,后为贵人。取去,果然。
《续幽怪录》:韦固少未娶,旅次宋城,遇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因问之,答曰:此幽冥之书。固曰:然则君何主。曰:主天下之婚姻耳。因问囊中赤绳,曰:以系夫妇之足。君妻乃此店北卖菜陈妪女。固遂之菜市,见妪抱二岁女,亦陋。老人指示,固怒,磨小刀付奴。翌日,刺于稠人中,伤眉间。后十四年,固以父荫,参相州军事刺史王泰妻,以女年十六,容貌端丽,眉间常贴花钿。逼问之,曰:妾,郡守之犹子也。父卒于宋城,时方襁褓,乳妪鬻蔬以给朝夕,常抱于市,为贼所刺,痕尚在。故贴花钿。固尽言与老人答问,并磨刀伤女之事。宋城宰闻之,名其店曰定婚店。
《五代史·朱宣传》:瑾,宣从父弟也。从宣居郓州,补军校。少倜傥,有大志,兖州节度使齐克让爱其为人,以女妻之。瑾行亲迎,乃选壮士为舆夫,伏兵器舆中。夜至兖州,兵发,遂虏克让,自称留后。
《唐家人传》: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特用事于中。庄宗有爱姬,甚有色而生子,后心患之。庄宗燕居宫中,元行钦侍侧,庄宗问曰:尔新丧妇,其复娶乎。吾助尔聘。后指爱姬请曰:帝怜行钦,何不赐之。庄宗不得已,佯诺之。后趣行钦拜谢,行钦再拜,起顾爱姬,肩舆已出宫矣。庄宗不乐,称疾不食者累日。
《唐明宗家人传》:淑妃王氏。悯帝即位,册尊为皇太妃。初,明宗后宫有生子者,命妃母之,是为许王从益。出晋帝即位,妃母子俱还洛阳。契丹犯京师,赵延寿所尚明宗公主已死,耶律德光乃为延寿娶从益妹,是为永安公主。公主不知其母为谁,素亦养于妃,妃至京师主婚礼。
《册府元龟》:孔循为沧州节度使。初,其女与宋王婚姻。长兴初,乃奏,今既封王,私礼县绝,乞改就公礼。朱汉宾,明宗初为右卫上将军。时枢密使安重诲方当委重汉宾,密令结托,得为婚家,除潞州节度使,移镇晋州。重诲既诛,汉宾复为上将军。
《五代史·刘岳传》:初,郑馀庆,尝采唐士庶吉凶书疏之式,杂以常时家人之礼,为《书仪》两卷。明宗见其有起复、冥昏之制,叹曰:儒者所以隆孝弟而敦风俗,且无金革之事,起复可乎。婚,吉礼也,用于死者可乎。乃诏岳选文学通知古今之士,共删定之。岳与太常博士段颙、田敏等增损其书。其后亡失,愈不可究其本末,其婚礼亲迎,有女坐婿鞍合髻之说,尤为不经。公卿之家,颇遵用之。至其久也,又益讹谬可笑,其类甚多。《孔循传》:明宗尝欲以皇子娶安重诲女,重诲以问循,循曰:公为机密之臣,不宜与皇子婚。重诲信之,乃止。而循阴使人白明宗,求以女妻皇子,明宗即以宋王从厚娶循女。重诲始恶其为人,出循为忠武军节度使。
《茅亭客话》:伪蜀王氏时,有郎官陈损之,至孟氏,朝年已百岁,妻亦九十馀。当时朝士家有婚聘筵会,必请老夫妇,以乞年寿为名。
《商芸小说》:蜀侯继图,见飘一大桐叶,有诗云:拭翠敛双蛾,为郁心中事。搦管下庭除,书成相思字。数年,继图婚任女,曰:是妾所书也。
《马令·南唐书·宋齐丘传》:吴世子琏,烈祖之婿也。齐丘请绝其婚,而斥远之。其词云:非独妇人有七出,夫有罪亦可出之。闻者莫不大笑。
《李德诚传》:信王景达,先娶德诚女。烈祖复姓,有司以同姓,非礼制,曰:南平王,国之元老,婚不可离。信王妃,可氏南平。
《陈乔传》:乔先丧其妻,后主为娶国戚。乔曰:臣家素贫窭,不能成礼。后主贷之,俾就婚焉。
《闽国王审知传》:延羲,审知少子也。既立,更名曦。曦尝嫁女,朝士有不贺者,笞之。御史中丞刘赞坐不纠举,将加笞。谏议大夫郑元弼切谏,乃止。
《后主继室周氏传》:后,昭惠之母弟也。昭惠殂,后未胜礼服,待年宫中。明年,钟太后殂,后主服丧,故中宫位号久而未正。至开宝元年,始议立后为国后。南唐享国日浅,而三世皆娶于藩邸,故国主婚礼,议者不一。诏中书舍人徐铉、知制诰潘佑与礼官参议。铉曰:婚礼,吉,不用乐。佑以为今古不相沿袭,固请用乐。铉曰:案古房乐无钟鼓。佑曲引《诗》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则房乐宜有钟鼓。后初见君,《后魏书》有后先拜后起,帝后拜先起之文。铉因此以为夫妇之礼,人伦之本。承祖宗主祭祀,请答拜。佑以为,王者婚礼不可与庶人同,请不答拜。又车服之制,互有矛盾,议久不决。后主令文安郡公徐游评其是非。时佑方宠,用游希旨奏佑为是,既而游病疽,铉戏谓人曰:周孔亦有祟乎。将纳采,后主先令校鹅代白雁,被以文绣,使衔书,侈靡不经类如此。及亲迎,民庶观者,或登屋极,至有坠瓦而毙者。后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后主乐府词,有衩袜步金阶,手提金缕鞋之类,多传于外。至纳后,乃成礼而已。翌日,大宴群臣。韩熙载以下,皆为诗以讽焉,而后主不之谴。
《陆游·南唐书·后主国后周氏传》:后,昭惠后妹也。昭惠卒,开宝元年,始议立后为继室,命太常博士陈致雍考古今沿革,草具婚礼。又命学士徐铉、史官潘佑参定,文安郡公徐游评其异同。游多是佑议,遂施用之。逾日,游病疽,铉怼其不主已议,戏语人曰:周孔亦能为厉乎。
《王曾笔录》:太祖在位历年,石守信、王审琦等犹分典禁兵。赵普屡以为言,于是召守信等曲宴,因谕之曰:朕与公等义同骨肉,而言事者进说不已,今莫若自择善地,各守外藩,优游卒岁,不亦乐乎。朕后宫中有诸女,当约婚以示无间。庶几,异日无累公等。
《渑水燕谈录》:赵晰好学著述,太宗擢知制诰。逾月,卒。子束之,亦有文才。前以职事死塞下,家极贫,三女皆幼,无田以养,无宅以居。仆有赵延嗣者,久事舍人,义不忍去,竭力营衣食给之,虽劳苦不避,如是者十馀年,三女皆长。延嗣未尝见面,至京师访舍人之旧,谋嫁三女。见宋翰林白、杨侍郎徽之,发声大哭,且道所以。二公惊谢曰:吾被衣冠,且与舍人友,而不能为恤舍人之孤,不迨汝远矣。即迎三女归京师,求良士嫁之,三女皆有归,延嗣乃去徂徕。石守道为之传,以厉天下云。
《石林燕语》:王沂公曾初就殿试时,已有盛名。李文靖公沆为相适求婿,语夫人曰:吾得婿矣。乃举公姓名,曰:此人今此不第,后亦当为公辅。是时吕文穆蒙正家亦求姻于曾,曾闻文靖之言,曰:李公知我。遂从李氏。
《宋史·冯京传》: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殽来,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视,力辞出。
《闻见前录》:英宗于仁宗为侄,宣仁后于光献为甥,自幼同养禁中。温成张妃有宠,英宗还本宫,宣仁还本宅,温成薨而竟无子。一日,帝谓光献曰:吾夫妇老,无子,旧养十三〈英宗行〉、滔滔〈宣仁小字〉,各以长立。朕为十三,后为滔滔主婚,使相娶嫁。时宫人谓天子娶妇,皇后嫁女云。
《汇苑》:杜祁公衍既贵,有女,其夫人钟爱。衍以文章器业无如苏舜钦,乃以女妻之。
《渑水燕谈录》:孙明复居泰山,李文定迪守兖,就见之,曰:独居,谁侍左右。不幸风雨、饮食、生疾,奈何。吾弟之女贤,可以奉箕帚。先生固辞。文定曰:吾女不妻先生,不过一官人妻。先生德高天下,幸婿李氏,荣贵莫大于此。先生曰:宰相女不以妻公侯贵戚,而固以嫁寒谷衰老、藜藿不充之人。相国之贤,古无有也。遂妻之。《闻见录》:晏元献为相,求婿于范文正。文正曰:公女必求国士,无如富弼者。元献一见富公,大爱重之。即议婚。
《事文类聚》:富文忠公常谓邵伯温曰:晚娶甚善,可保养血气,专意学问。吾年二十八登科后,方娶。先公、先夫人时未第,决不许娶。
《山堂肆考》:范文正公子纯仁,娶妇,或传妇以罗为帷幔。公不悦曰: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持至吾家,当火于庭。
《合璧事类》:欧阳脩与王拱辰,皆薛简肃奎婿。脩先娶长女,拱辰娶其次。后脩再娶其妹,故有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之戏。
苏洵女幼而好学,能文。适其母之兄程浚之子、之才诗曰:汝母之兄汝伯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嫁娶重母党,虽我不肯将安云。
宋华阴吕公聘里中女,既中第,女家曰:吾女聘而后盲,敢辞。吕曰:既聘而后盲,君不为欺,又何辞。遂娶之。生五男子,皆中进士第。其一人,丞相汲公也。
刘敞晚娶,欧阳脩以诗戏之曰:仙家千载一何长,浮世空惊日月忙。洞里桃花莫相笑,刘郎今是老刘郎。蔡君谟娶葛常之祖姑清源君,已而赴漳南幕。常之曾祖通议赠诗云:藻思旧传青管梦,哲科新试碧鸡才。乍依仲宝莲花幕,更下温郎玉镜台。
《渑水燕谈录》:英宗治平中,燕国惠和公主下降王师约。异时尚主之家,例降昭穆一等,以为恭。疾之曰:此废人伦之序,不可以为法,思有以厚风俗,亟命正之。尚未遑著于令,及神宗践祚,乃诏公主出降,皆行见舅姑礼。是时,师约父克臣为开封府判官,前一日,中使促就第受主见,行盥馈礼成,遂大设乐,天下荣之。三宫嫔御还者,莫不嗟叹。近姻贵戚相与震动,以为天姬之贵,尚执行妇道,盖自惠和始耳。
《石林燕语》:元祐初,哲宗将纳后,得狄咨女,宣仁意向之而庶出过房,以问宰执。咸曰:勋臣门阀可成。王彦霖为签枢密院,曰:在礼,问名女家,答曰:臣女夫妇所生,及列外氏官讳。今以狄氏为可,将使何辞以对。宣仁默然。遂罢议。
《梦溪笔谈》: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廷式常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可谈》:余表侄李熙嘏,狂生,登第,吉甫以孙女妻之。自延安帅遣人纳吉,礼貌甚盛。熙嘏在京师,忽诣开封投牒,愿悔婚。蔡元长尹京惊问所以,并无违律,及不争财物。熙嘏但言:不喜与福建子相交。元长怒叱出,卒成婚。时人谓:吕家风水已应中州人,每为闽人所窘,目为福建子,畏而憎之之辞。吉甫、元长皆闽人,故熙嘏戏之耳。
《清波杂志》:朴樕翁陶朱集载:闽人韩南老,就恩科,有来议亲者,韩以一绝示之:读尽又书一百担,老来访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朴樕,单父人,尝宦于政宣间。或云陈君向也。
顷岁,儿女合卺之夕,婿登高座,赋诗催妆,为常礼。后皆略去。京师贵游纳婿,类设次通衢,先睹人物。岳母忽笑曰:我女如菩萨,却嫁个胡麻子。谓其多髯也。迨索诗,乃大书曰:一双两好古来无,好女从来无好夫。却扇捲帘明点烛,待交菩萨看麻胡。一座传观,烘堂。盖婿亦不凡也。尝得其姓名,今失记。
《渔隐丛话》:宋王氏女,幼聪慧,父母择配未偶,壮年不嫁。作咏怀诗云: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赵德麟方鳏居,见此诗,遂求婚。人以为此二十八字媒也。
《老学庵笔记》:秦会之以孙女嫁郭知运,自答聘书曰:某人东第华宗,南宫妙选乃肯,不卑于作赘,何辞可拒于盟。言其夫人欲去作赘字,曰:太恶模样。秦公曰:必如此,乃束缚得定。闻者笑之。
《桯史》:姑苏有民家,姓唐,一兄一妹。其长,皆丈有二尺。里人谓之唐大汉。不复能嫁娶。
《癸辛杂识》:周汉国公主下降,诸阃及权贵各献添房之物,如珠领、宝花、金银器之类。时马方山天骥为平江发运使,独献罗钿细柳箱笼百只,并镀金银锁百具,锦袱百条,共实以芝楮百万。理宗为之大喜。后知出于承受姚某者,遂赐金带一条。承受者,即姚静斋之父也。
《诚斋杂记》:马光祖尹京之日,不畏贵戚豪强,庭无留讼。一士人踰墙偷人室女,事觉到官,勘令当厅面试,光祖出踰墙搂处子诗,士人秉笔云:花柳平生债,风流一段愁。踰墙乘兴下,处子有心搂。谢砌应潜越,韩香计暗偷。有情还爱欲,无语强娇羞。不负秦楼约,安知汉狱囚。玉颜丽如此,何用读书求。光祖判云:多情多爱,还了平生花柳债。好个檀郎,室女为妻也不妨。杰才高作,聊赠青蚨三百索。烛影摇红,配取媒人是马公。犯奸之士,既幸免罪,反因此以得佳偶。此光祖以礼待士也。
《金史世纪》:金之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已六十馀矣。居完颜部,久之,其部人尝杀他族之人,由是两族交恶,鬨斗不能解。完颜部人谓始祖曰:若能为部人解此怨,使两族不相杀,部有贤女,年六十而未嫁,当以相配,仍为同部。始祖曰:诺。乃自往谕之曰:杀一人而斗不解,损伤益多。曷若止诛首乱者一人,部内以物偿汝,可以无斗,而且获利焉。怨家从之。乃为约曰:凡杀伤人者,偿马牛三十。既备偿如约,部众信服之,谢以青牛一,并许归六十之妇。始祖乃以青牛为聘礼而纳之,并得其赀产。后生二男,一女,遂为完颜部人。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传》:后父贞尚辽王宗干女梁国公主,加驸马都尉,赠太师、广平郡王。世宗初即位,贞为御史大夫,自南京驰见。世宗喜谓之曰:卿虽废主腹心臣,然未尝助彼为虐,况卿家法可尚,其以卿女为朕子妃。及显宗为皇太子,大定四年九月,备礼亲迎于贞第。世宗临宴,尽欢而罢。
《世宗昭德皇后传》:上谓天锡曰:朕四五岁与皇后定婚,乃祖太尉置朕于膝上曰:吾婿七人,此婿最幼,后来必大吾门。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传》:大定二十三年,章宗为金源郡王,行纳采礼。世宗遣近侍局使徒单怀忠就赐金百两、银千两、厩马六匹、重䌽三十端。是年十一月,备礼亲迎。诏亲王宰执三品已上官及命妇会礼。《章宗本纪》:明昌二年四月戊寅朔,尚书省言: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若令递相婚姻,实国家长久安宁之计。从之。
《辍耕录》:至元间,平原郡公赵氏与芮宋福王也。其子娶全竹斋少保之女。婚启内一联:休光蓟北,苟安公位之居。回首江南,惟重母家之念。尽有味。
杭州荐桥侧首,有高楼八间,俗谓八间楼,皆富实回回所居。一日,娶妇,其婚礼绝与中国殊。虽伯叔姊妹,有所不顾。街巷之人,肩摩踵接,咸来窥视。至有攀缘檐阑窗牖者,踏翻楼屋,宾主婿妇咸死,此亦一大怪事也。
沈仲说,姑苏人,年四十,未有子。其妻邹氏,候其他适,为置一年少貌美之妾。及归,命出拜,将以奉枕席。仲说询其乡贯、祖父来历。始不肯言。询之再,泣而曰:妾,范复初女也。父丧,家贫,母老,见鬻于此。仲说恻然泪下,因嘱妻曰:此女父,吴中名士,乃吾故人,岂可以为妾,当如己子视之。即寻其母,使择婿,仲说备奁具嫁之,邦人称之。至今不置。夫嫁人之女为妾、为妓、为娼者,古有其人矣。今则未闻也。仲说诚贤矣哉。
《元史·顺帝本纪》:至元三年五月,民间讹言朝廷拘刷童男、童女,一时嫁娶殆尽。
《辍耕录》:后至元丁丑夏六月,民间谣言朝廷将采童男女,以授鞭鞑为奴婢,且俾父母护送至直北交割。故自中原至于江之南府县村落,凡品官庶人家,但有男女年十二三以上,便为婚嫁。六礼既无,片言即合。至于巨室,有不待车舆亲迎,辄徒步以往者。盖惴惴焉,惟恐使命戾之不可逃也。虽守土官吏,与夫鞭鞑色目之人,亦如之,竟莫能晓。经十馀日,才息。自后有贵贱贫富,长幼妍丑,匹配之不齐者,各生悔怨。或夫弃其妻,或妻憎其夫。或讼于官,或死于夭。此亦天下之大变,从古未之闻也。吴中僧祖伯,号子庭者,素称滑稽,口占绝句曰: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夜来明月楼头望,惟有嫦娥不嫁人。又有人集古句云:翡翠屏风烛影深,良宵一刻值千金。共君今夜不须睡,明日池塘是绿阴。可谓深于命意者矣。《明外史·刘三吾传》:朱善,字备万,丰城人。九岁通经史大义,能属文。元末兵乱,隐山中。著《诗经解颐》《史辑》,事继母以孝闻。洪武初,为南昌教授。八年,对廷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奏对失旨,谪辽东教授。未至,放还乡。召为翰林待诏。上疏论婚姻律曰:民间姑舅子若女及两姨子若女,法不得为婚。雠家诋讼,或已聘见绝,或既婚复离,或成婚有年,儿女成行,有司逼夺。按旧律:尊长卑幼相与为婚者有禁。若谓母之姊妹,与己之身,是为姑舅两姨,不可以卑幼上匹尊属。姑舅两姨子女,无尊卑之嫌。成周时,王朝所与为婚者,不过齐、宋、陈、杞。称异姓大国曰伯舅,小国曰叔舅。其世为婚姻可知。列国齐、宋、鲁、秦、晋,亦各自为甥舅之国。后世,晋王、谢,唐崔、卢,潘、杨之睦,朱、陈之好,皆世为婚媾。温峤以舅子娶姑女,吕荣公夫人张氏,乃待制张温女。待制夫人,即荣公母申国夫人姊也。今江浙此事尤多,以致讼狱繁兴,愿下群臣议,弛其禁。帝是之。《李善长传》:洪武九年以临安公主归其子祺,拜驸马都尉。初定婚礼,公主修妇道甚肃。光宠赫奕,时人艳之。《太祖临安公主传》:洪武九年下嫁李祺,韩国公善长子也。是时始定公主婚礼,先期赐驸马官诰并朝服,仪从甚盛。
《宝庆公主传》:主太祖最幼女,下嫁赵辉,成祖即位,主甫八岁,命仁孝皇后抚之如女。永乐十一年,辉以千户守金川门,年二十馀,状貌伟丽,帝选以尚主。主既为后所抚,装赍视他主倍渥,婚夕特诏皇太子送主入邸。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传》:后中山王达长女也。太祖闻后贤淑,一日,召达谓曰: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佳儿佳妇,足慰我两翁。达顿首谢。
《明通纪》:天顺八年正月,上不豫,乃处分后事,命太监牛玉执笔,口占,使书。其一,东宫即位,百日成婚。三月,礼部奉遗诏,百日外,请行大婚礼。南京礼部侍郎章纶上言:先王制礼,三年之丧,达于天子。陛下临御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以道率臣民。今山陵尚新,元朔未改,谅阴之中,遽讲婚礼。臣窃以为不可。伏望降敕待来春行之。不报。
《明外史·雍泰传》:泰召为御史,巡盐两淮。灶丁无妻者,泰为婚配。
《安磐传》:永福长公主下嫁,择婚于七月下旬。磐言:长公主于孝惠皇太后为在室孙女,期服未满,宜更其期。旧仪,驸马见公主行两拜礼,公主坐受。乖夫妇之分,亦当革正。帝以遗旨格之,相见礼如故。
《太平清话》邬驸马景和,未婚时,侍郎临颍贾公出对云:玉河冰泮闻流水。邬对云:金谷楼空见落花。公默然,以为非佳对也。成婚后二年,而公主薨。
《马文升传》:孝宗崩,文升承遗诏请汰传奉官七百六十三人,命留太仆卿李纶等十七人,馀尽汰之。正德元年,中官王瑞以大婚礼器须书篆请用新汰者七人,文升不奉诏。
《汝安王祐梈传》:祐梈宪宗第十子。正德十五年请预支食盐十年为婚费。诏别给长芦盐二千引,食盐如故。
《吴山传》:山与严嵩乡里。嵩子世蕃介大学士李本饮山,欲与为婚姻。山不可,世蕃不悦而罢。
《张居正传》:帝举大婚礼,居正有服,不当与。太后亦疑之。使人问居正,居正曰:后为天下母,国之大事,孰有重者。居正受上恩厚,赴汤火不辞,暂即吉,何伤。遂被紫横玉以从事,凡十馀日。给事中李涞言,使居正服吉,将礼,非所以处居正。居正怒,出为佥事。
《张位传》:皇太子年十六,犹未冠婚。位请与册立礼并行。
《赵志皋传》:皇长子年十六时,志皋尝请举冠婚礼。帝命礼官具仪。及仪上,不果行。二十六年三月,志皋等复以为言,终不允。
《瑞王常浩传》:常浩,神宗第五子,年二十有五矣,就婚命不下。群臣交章,争率寝遏,日索部帑为婚费,嬴十八万,藏宫中久之,且言冠服不能备。或谓仍以充福邸日给云。
《惠王常润传》:常润,神宗第六子。万历二十九年,封福邸之藩,内庭蓄积为空。中官计索部帑以实宫。中藉诸王冠婚为辞,所需辄数十万,珠宝称是。户部不能给。常润与弟常瀛年二十,未选婚。其后兵事亟,始减杀成礼。
《余继登传》:继登以礼部左侍郎摄部事,请元子册立冠婚。疏累上,以不得请,郁郁成疾。每言及,辄流涕曰:大礼不举,吾礼官死不瞑目。
《庄烈帝悯皇后周氏传》:故事: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升中选,则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纳淑女袖,侑以银币遣还。
《古穰杂录》:康斋,先生父。任司成在京时,命先生还乡毕姻,至亲迎后,不行合卺之礼。及赴京,拜父母毕,始入室。
《虎荟》:陈氏家义兴山中,夜闻虎当门大虓,开门视之,乃一少艾,虽衣襦凋损,而妍姿不伤。问,知是商女,随母上冢,作寒食,为虎所搏至此。陈妇见其端丽,讽之曰:能为吾子妇乎。女谢惟命。乃遂配其季子。踰月,其父母踪迹得之,甚喜,遂为婚姻,目曰虎媒。
《贤奕编》:燕人有二女,皆。一日,媒氏来约婚,父戒二女曰:慎钳口,勿语,语则人汝弃矣。二女唯唯。既媒氏至,坐中,忽火爇姊裳,其妹期期曰:姊而裳火矣。姊目摄妹,亦期期言曰:父属汝勿言,胡又言耶。二女之吃卒莫掩,媒氏谢去。